CN113016125A - 转子、马达以及转子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转子、马达以及转子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16125A
CN113016125A CN201980074913.9A CN201980074913A CN113016125A CN 113016125 A CN113016125 A CN 113016125A CN 201980074913 A CN201980074913 A CN 201980074913A CN 113016125 A CN113016125 A CN 1130161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or
core
magnet
rotor core
rotation ax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7491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大堀竜
米川孝二
金井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izi Co ltd
Mitsub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eiz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izi Co ltd filed Critical Meiz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0161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1612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7Rotor cores with permanent magnets
    • H02K1/2786Outer rotors
    • H02K1/2787Out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 H02K1/2789Out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 H02K1/2791Surface mounted magnets; Inset magne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7Rotor cores with permanent magnets
    • H02K1/2706Inner rotors
    • H02K1/272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 H02K1/274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 H02K1/2753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magnets or groups of magnets arranged with alternating polarity
    • H02K1/278Surface mounted magnets; Inset magne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2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of stator or rotor bodies
    • H02K15/03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of stator or rotor bodie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12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specially adapted for operating in liquid or gas
    • H02K5/128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specially adapted for operating in liquid or gas using air-gap sleeves or air-gap disc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8Means for mounting or fastening rotating magnetic parts on to, or to, the rotor struc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ermanent Field Magnets Of Synchronous Machinery (AREA)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 Permanent Magnet Type Synchronous Machine (AREA)

Abstract

转子包括转子铁芯(32)、多个永磁铁(33)、大致筒状的磁铁罩(71)以及承载块(70)。转子铁芯(32)是与马达的旋转轴一体地旋转。永磁铁(33)被配置在转子铁芯(32)的外周部。磁铁罩(71)覆盖转子铁芯(32)与多个永磁铁(33)的外侧,且在沿着旋转轴线的方向的端部具有朝径方向内侧弯曲的凸缘部。承载块(70)被配置在转子铁芯(32)的沿着旋转轴线的方向的端面与凸缘部之间,且抵接于凸缘部与转子铁芯(32)。

Description

转子、马达以及转子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转子、使用所述转子的马达以及转子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用于车辆的雨刮器(wiper)装置等的马达,有在卷绕有线圈的定子的径方向内侧配置着具有永磁铁的转子的马达。作为被用于此种马达的转子的永磁铁的配置方式,有在转子铁芯的外周部配置永磁铁的方式(表面永磁铁(Surface Permanent Magnet,SPM))。
采用此方式的转子中,在转子铁芯的外周部组装有多个永磁铁,在此状态下,转子铁芯与永磁铁的外侧由大致筒状的磁铁罩(magnet cover)予以覆盖。磁铁罩是在大致筒状的周壁内配置好转子铁芯与永磁铁后,将轴方向(沿着旋转轴线的方向)的端部固定于转子铁芯的端部。
作为磁铁罩的轴方向端部的固定方式,已知有:在磁铁罩的端缘预先设有弯折片,使所述弯折片弯折而卡止于转子铁芯的端面的孔或凹陷部的方式(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或通过敛缝来固定的方式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8-29514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磁铁罩的端缘设置弯折片而将所述弯折片卡止于转子铁芯的端面的孔或凹陷部的转子中,磁铁罩相对于转子铁芯和永磁铁的组装作业变得容易,但另一方面,在组装强度方面要比借助敛缝的方式差。
但是,在通过敛缝来将磁铁罩固定于转子铁芯的转子中,在对磁铁罩的端缘进行敛缝时,大的敛缝负荷容易传递至永磁铁。并且,在敛缝作业时,若有大的敛缝负荷通过磁铁罩的敛缝部传递至永磁铁,则有可能导致永磁铁产生损伤或劣化。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伴随磁铁罩的敛缝所产生的永磁铁的损伤或劣化于未然的转子、马达以及转子的制造方法。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本发明的转子采用了以下的结构。
即,本发明的转子受到定子的磁场而旋转,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子铁芯,与马达的旋转轴一体地旋转;多个永磁铁,配置在所述转子铁芯的外周部;大致筒状的磁铁罩,覆盖所述转子铁芯与多个所述永磁铁的外侧,在沿着旋转轴线的方向的端部具有朝径方向内侧弯曲的凸缘部;以及承载块,配置在所述转子铁芯的沿着旋转轴线的方向的端面与所述凸缘部之间,抵接于所述凸缘部与所述转子铁芯。
根据所述结构,转子铁芯和多个永磁铁与承载块一同配置在磁铁罩的内侧,磁铁罩的凸缘部通过敛缝而与磁铁罩固定。在凸缘部敛缝时,尽管有大的负荷作用于凸缘部及其内侧的构件,但由于在转子铁芯的沿着旋转轴线的方向的端面与凸缘部之间配置有承载块,因此敛缝负荷难以作用于永磁铁。
也可为,所述永磁铁的沿着旋转轴线的方向的至少其中一侧的端部较所述转子铁芯的沿着旋转轴线的方向的同侧的端部朝外侧突出,所述承载块的与所述凸缘部抵接的抵接部关于沿着旋转轴线的方向,较所述永磁铁的所述端部配置在更外侧的位置。
此时,承载块的与凸缘部的抵接部关于沿着旋转轴线的方向,较永磁铁的端部而配置在外侧位置,因此敛缝负荷难以直接作用于永磁铁。因此,在采用本结构的情况下,既能充分确保永磁铁的长度,又能有利地防止因敛缝造成的永磁铁的损伤或劣化。
也可采用下述结构,即,所述转子铁芯具有:大致圆筒状的铁芯本体部;以及多个凸极,从所述铁芯本体部的外周面朝放射方向突出,多个所述永磁铁配置在邻接的多个所述凸极之间且抵接于所述凸极,所述承载块具有:环状部,重叠配置在所述铁芯本体部的沿着旋转轴线的方向的端面;以及多个脚部,从所述环状部的外周面朝放射方向突出,且重叠配置在各所述凸极的沿着旋转轴线的方向的端面。
此时,在承载块中,设有在转子铁芯的铁芯本体部与凸极的各端面重叠配置的环状部与脚部,因此能够将沿着旋转轴线的方向的长度长的永磁铁的端部配置在由邻接的一对脚部与环状部的外周面所围成的空间部。因此,在采用本结构的情况下,既能充分确保永磁铁的长度,又能更有利地抑制敛缝负荷输入至永磁铁端部的情况。
理想的是,所述承载块的所述脚部较所述转子铁芯的所述凸极中的与所述永磁铁抵接的抵接区域,延伸至以旋转轴线为中心的径方向的更外侧的位置。
此时,敛缝负荷难以输入至永磁铁中的、脚部的支撑区域(脚部的抵接区域)的附近,能够有利地防止因敛缝负荷造成的永磁铁的损伤或劣化。
也可为下述结构,即,所述承载块具有铁芯限制部,所述铁芯限制部与所述转子铁芯卡合,限制所述转子铁芯的以旋转轴线为中心的周方向的位移。
此时,能够通过铁芯限制部来限制转子铁芯相对于承载块的周方向位移,因此能够准确地设定承载块与转子铁芯的周方向的位置关系。
也可为,所述铁芯限制部包含卡止爪,所述卡止爪从所述环状部朝沿着旋转轴线的方向突出设置,且卡止于所述铁芯本体部的内周的卡合部。
此时,作为铁芯限制部的卡止爪卡止于铁芯本体部的内周的卡合部,因此当敛缝负荷从承载块的外周侧朝向径方向内侧发生作用时,卡止爪朝径方向内侧位移,由此,不会有过大的应力集中于卡止爪。因此,在采用本结构的情况下,能够防止伴随敛缝负荷的输入造成的卡止爪(铁芯限制部)的破损。
也可为,在所述环状部的内周面中的、突出设置所述卡止爪的区域的附近,设有在沿着旋转轴线的方向上与所述铁芯本体部抵接的鼓出部。
此时,环状部的内周面的卡止爪的附近通过鼓出部得到加强,因此能够通过鼓出部来挡止将旋转轴压入转子铁芯的内周面时的大的负荷。因此,在采用本结构的情况下,能够防止在旋转轴相对于转子铁芯的压入时,转子铁芯沿轴方向产生位置偏离。
也可为,在所述环状部的外周缘部,设有第一磁铁限制部,所述第一磁铁限制部在沿着旋转轴线的方向上与所述永磁铁抵接,限制所述永磁铁的沿着旋转轴线的方向的位移。
此时,能够利用环状部的外周的第一磁铁限制部来限制永磁铁的沿着旋转轴线的方向的位置偏离。
也可为,在所述脚部,设有第二磁铁限制部,所述第二磁铁限制部在以旋转轴线为中心的周方向上与所述永磁铁抵接,限制所述永磁铁的所述周方向的位移。
此时,能够利用脚部的第二磁铁限制部来限制永磁铁的周方向的位置偏离。
也可为下述结构,即,所述承载块具有突出至所述磁铁罩的外侧的磁铁位置探测用突起。
此时,在磁铁罩内组装好转子铁芯、永磁铁与承载块后,能够利用磁铁位置探测用突起来准确地探测磁铁罩内的永磁铁的位置。因此,能够对磁铁罩内的永磁铁准确地进行着磁。
而且,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本发明的马达采用了以下的结构。
即,本发明的马达的特征在于包括:所述的任一种转子;以及定子,配置在所述转子的外周侧且产生磁场。
而且,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本发明的转子的制造方法采用了以下的结构。
即,本发明的转子的制造方法是受到定子的磁场而旋转的转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工序:在转子铁芯的外周部配置多个永磁铁,并且在所述转子铁芯的旋转轴线方向的端面配置承载块;在所述转子铁芯、多个所述永磁铁以及所述承载块的外侧配置大致筒状的磁铁罩;以及将所述磁铁罩的旋转轴线方向的端缘朝径方向内侧敛缝,使所述磁铁罩的敛缝部抵接于所述承载块的端面。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在转子铁芯的沿着旋转轴线的方向的端面与凸缘部之间配置有承载块,因此能够防止伴随磁铁罩的敛缝造成的永磁铁的损伤或劣化于未然。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马达单元的立体图。
图2是实施方式的马达单元的沿着图1的II-II线的剖面图。
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子的立体图。
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子的沿着图3的IV-IV线的剖面图。
图5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子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去除了磁铁罩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子的立体图。
图7是去除了磁铁罩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子的平面图。
图8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子铁芯的平面图。
图9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承载块的立体图。
图10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承载块的立体图。
图11是去除了磁铁罩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转子的平面图。
图1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转子铁芯的平面图。
图1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的转子铁芯的平面图。
图1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4的转子铁芯的平面图。
图15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转子的立体图。
图16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转子的沿着图15的XVI-XVI线的剖面图。
图17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转子的分解立体图。
图18是去除了磁铁罩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转子的立体图。
图19是去除了磁铁罩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转子的一部分的平面图。
图20是去除了磁铁罩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转子的一部分的局部剖面俯视图。
图21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转子的与图16同样的剖面图。
图22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磁铁罩的平面图。
图23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转子的立体图。
图24是第三实施方式的转子的立体图。
图25是第三实施方式的转子的图24的沿着XXV-XXV线的剖面图。
图26是第三实施方式的转子的分解立体图。
图27是去除了磁铁罩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转子的立体图。
图28是去除了磁铁罩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转子的平面图。
图29是第三实施方式的承载块的立体图。
图30是第三实施方式的转子的图25的XXX部的放大剖面图。
图31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转子的与图25的XXXI部对应的放大剖面图。
图32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承载块的立体图。
图33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的承载块的立体图。
图34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4的承载块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另外,在以下说明的各实施方式或变形例中,对于同一部分标注相同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马达单元)
图1是被用于车辆的马达单元1的立体图。图2是马达单元1的沿着图1的II-II线的剖面图。
马达单元1例如被用作车辆的雨刮器装置的驱动源。如图1、图2所示,马达单元1包括马达2、对马达2的旋转进行减速而输出的减速部3、以及进行马达2的驱动控制的控制器4。
另外,以下的说明中,在简称作“轴方向”的情况下,是指沿着马达2的旋转轴31的旋转轴线方向的方向,在简称作“周方向”的情况下,是指旋转轴31的周方向。而且,在简称作“径方向”的情况下,是指旋转轴31的径方向。
(马达)
马达2包括:马达壳体5;大致圆筒状的定子8,被收纳在马达壳体5内;以及转子9,配置在定子8的径方向内侧,且相对于定子8可旋转。本实施方式的马达2是在对定子8供给电力时不需要电刷的所谓的无刷马达。
(马达壳体)
马达壳体5是由铝合金等散热性优异的材料所形成。马达壳体5包含在轴方向上可分割地构成的第一马达壳体6以及第二马达壳体7。第一马达壳体6与第二马达壳体7分别形成为有底圆筒状。
第一马达壳体6以底部10与减速部3的齿轮箱(gear case)40连接的方式,而与所述齿轮箱40一体成形。在底部10的径方向大致中央,形成有可使马达2的旋转轴31插通的贯穿孔。
而且,在第一马达壳体6与第二马达壳体7的各开口部6a、7a,分别形成有朝向径方向外侧伸出的外凸缘部16、17。马达壳体5是使外凸缘部16、17彼此对接而形成内部空间。在马达壳体5的内部空间,配置有定子8与转子9。定子8被固定在马达壳体5的内周面。
(定子)
定子8包括:定子铁芯20,包含层叠的电磁钢板等;以及多个线圈24,被卷绕于定子铁芯20。定子铁芯20具有:圆环状的铁芯本体部21;以及从铁芯本体部21的内周部朝向径方向内侧突出的多个(例如六个)牙部22。铁芯本体部21的内周面与各牙部22由树脂制的绝缘子(insulator)23予以覆盖。线圈24从绝缘子23上卷绕至对应的规定的牙部22。各线圈24通过来自控制器4的供电,生成用于使转子9旋转的磁场。
(转子)
转子9经由微小间隙而旋转自如地配置在定子8的径方向内侧。转子9包括:大致筒状的转子铁芯32,在内周部压入固定有旋转轴31;以及四个永磁铁33(参照图5~图7),被组装在转子铁芯32的外周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轴31是与构成减速部3的蜗杆轴(wormshaft)44一体地形成。旋转轴31与蜗杆轴44被旋转自如地支撑于马达壳体5与齿轮箱40。旋转轴31与蜗杆轴44绕旋转轴线(轴心C)旋转。另外,作为永磁铁33,例如使用铁氧体(ferrite)磁铁。但是,永磁铁33并不限于此,也能够适用铷结合磁铁或铷烧结磁铁等。
转子9的详细结构将在后文说明。
(减速部)
减速部3包括:齿轮箱40,与马达壳体5一体化;以及蜗杆减速机构41,被收纳在齿轮箱40内。齿轮箱40是由铝合金等散热性优异的金属材料所形成。齿轮箱40形成为一面具有开口部40a的箱状。齿轮箱40具有在内部收容蜗杆减速机构41的齿轮收容部42。而且,在齿轮箱40的侧壁40b,在一体形成有第一马达壳体6的部位,形成有连通第一马达壳体6的贯穿孔与齿轮收容部42的开口部43。
在齿轮箱40的底壁40c,突出设置有大致圆筒状的轴承凸台49。轴承凸台49用于旋转自如地支撑蜗杆减速机构41的输出轴48,在内周侧配置有未图示的滑动轴承。在轴承凸台49的前端部内侧,安装有未图示的O型环。而且,在轴承凸台49的外周面,突出设置有用于确保刚性的多个凸肋52。
收容在齿轮收容部42内的蜗杆减速机构41包含蜗杆轴44和咬合于蜗杆轴44的蜗轮45。蜗杆轴44的轴方向的两端部经由轴承46、47而可旋转地支撑于齿轮箱40。在蜗轮45,成同轴且一体地设有马达2的输出轴48。蜗轮45与输出轴48是以它们的旋转轴线与蜗杆轴44(马达2的旋转轴31)的旋转轴线(轴心C)大致正交的方式而配置。输出轴48经由齿轮箱40的轴承凸台49而突出至外部。在输出轴48的突出的前端,形成有可与进行马达驱动的对象物品连接的花键(spline)48a。
而且,在蜗轮45,设有未图示的传感器磁铁。所述传感器磁铁是由后述的控制器4中所设的磁检测元件61来检测位置。即,蜗轮45的旋转位置是由控制器4的磁检测元件61予以检测。
(控制器)
控制器4具有安装有磁检测元件61的控制器基板62。控制器基板62是以磁检测元件61与蜗轮45的传感器磁铁相向的方式,而配置在齿轮箱40的开口部40a内。齿轮箱40的开口部40a由罩63予以封闭。
在控制器基板62,连接有从定子铁芯20引出的多个线圈24的末端部。而且,在控制器基板62,电连接有设于罩63的连接器11(参照图1)的端子。在控制器基板62,除了磁检测元件61以外,还安装有包含对供给至线圈24的驱动电压进行控制的场效应晶体管(FieldEffect Transistor,FET)等开关元件的电源模块(未图示)、或进行电压的平滑化的电容器(未图示)等。
(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子的详细结构)
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子9的立体图,图4是沿着图1的IV-IV线的剖面图。而且,图5是转子9的分解立体图。
如这些图所示,转子9包括:转子铁芯32,可与旋转轴31(参照图2)一同绕旋转轴线(轴心C)旋转;四个永磁铁33,被配置在转子铁芯32的外周部;一对承载块70,被分别配置在转子铁芯32的轴方向的一端侧与另一端侧;以及金属制的磁铁罩71,与一对承载块70一同从轴方向以及径方向外侧覆盖转子铁芯32及永磁铁33。
图6是去除了磁铁罩71的转子9的立体图,图7是去除了磁铁罩71的转子9的平面图。而且,图8是转子铁芯32的平面图。
转子铁芯32具有:大致圆筒状的铁芯本体部32A;以及从铁芯本体部32A的外周面朝放射方向突出的四个凸极32B。转子铁芯32例如是对软磁性粉进行加压成形,或将多个电磁钢板沿轴方向层叠而形成。
四个凸极32B在铁芯本体部32A的外周上等间隔地突出,且所述突出部分沿轴方向延伸。本实施方式中,铁芯本体部32A的外周面形成为以转子9的轴心C(旋转轴线)为中心的大致圆形形状。各凸极32B中的、面向转子铁芯32的圆周方向的侧面包含平坦面。在转子铁芯32的圆周方向上邻接的凸极32B间组装永磁铁33。
本实施方式中,永磁铁33在沿轴方向观察时形成为大致圆弧状。但是,永磁铁33的内周侧形成为以转子9的轴心C(旋转轴线)为中心的大致圆弧形状(与铁芯本体部32A的外周面大致一致的大致圆弧形状),但永磁铁33的外周侧形成为曲率半径比内周侧小的圆弧形状。转子铁芯32的各凸极32B形成为,从转子9的轴心C(旋转轴线)直至径方向外侧的端部为止的距离,与从转子9的轴心C(旋转轴线)直至永磁铁33的外周面的最大鼓出部33c(参照图7)为止的距离大致相同。
各永磁铁33的轴方向的长度如图4所示,形成为比转子铁芯32的凸极32B的轴方向长度长。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各永磁铁33被设定为,在被组装至转子铁芯32的状态下,相对于凸极32B而朝轴方向的一端侧与另一端侧突出大致相同长度。
在永磁铁33的圆弧方向的两端部,如图7所示,设有:抵接面33a,可与凸极32B的平坦的侧面抵接;以及倾斜面33b,从抵接面33a的径方向外侧的端部朝与凸极32B离隔的方向倾斜地延伸。
而且,在转子铁芯32的内周面,如图8所示,形成有以转子9的轴心C(旋转轴线)为中心的四个圆弧面72、以及从邻接的圆弧面72之间朝向径方向外侧延伸的沟槽73。各沟槽73朝向径方向外侧延伸相同长度,延伸方向的端部是设为圆弧状的卡合部73a。后述的承载块70的卡止爪74(铁芯限制部)被嵌入至各沟槽73的卡合部73a。而且,马达2的旋转轴31被压入固定至转子铁芯32的内周的四个圆弧面。
磁铁罩71具有:圆筒状的周壁71a;以及从周壁71a的轴方向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分别朝径方向内侧弯曲地延伸的一对凸缘部71b、71c。转子铁芯32以及永磁铁33与一对承载块70一同配置在周壁71a的内侧。一对凸缘部71b、71c的至少一者被设为在将转子铁芯32及永磁铁33与一对承载块70一同配置在周壁71a的内侧的状态下通过敛缝而塑性变形的敛缝凸缘。以下,设下述情况来进行说明,即,其中一个凸缘部71b是预先弯曲形成,另一个凸缘部71c是在转子铁芯32等的装填后通过敛缝而形成。
图9是承载块70的立体图。图9(A)是从轴方向的一端侧观察承载块70的图,图9(B)是从轴方向的另一端侧观察承载块70的图。在图4、图5中,配置在转子铁芯32的上侧与下侧的各承载块70为同形状,两者以使上下反转的状态而组装至转子铁芯32。
承载块70具有:环状部70A,重叠配置在转子铁芯32的铁芯本体部32A的轴方向的端面;以及四个脚部70B,从环状部70A的外周面朝放射方向突出,重叠配置在转子铁芯32的各凸极32B的轴方向的端面。四个脚部70B在环状部70A的外周上等间隔地突出。承载块70例如是由硬质树脂所形成。承载块70形成为沿轴方向观察时与转子铁芯32大致重合的形状。
各承载块70重叠配置在转子铁芯32的轴方向的端面,径方向外侧区域的一部分配置在转子铁芯32的端面与磁铁罩71的凸缘部71b、71c之间。本实施方式中,图4中的下方侧的凸缘部71c成为敛缝凸缘,在凸缘部71c的敛缝作业时,敛缝负荷通过凸缘部71c而被下方的承载块70的脚部70B挡止。
承载块70的各脚部70B的轴方向的厚度被设定为,比永磁铁33从转子铁芯32的凸极32B的突出长度厚。因此,承载块70的与凸缘部71c(敛缝凸缘)抵接的抵接部关于轴方向,而较永磁铁33的轴方向的端部配置在更外侧的位置。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各脚部70B关于径方向,延伸至与转子铁芯32的对应的凸极32B的径方向端部相等的径方向位置为止。
另外,脚部70B未必需要延伸至与转子铁芯32的对应的凸极32B的径方向端部相等的径方向位置为止,但理想的是,至少较凸极32B中的与永磁铁33抵接的抵接区域a1(与抵接面33a接触的区域)延伸至径方向的更外侧的位置。
在承载块70的环状部70A的内周缘部中的、各脚部70B的延长位置上,一体地形成有大致沿着轴方向而朝向转子铁芯32侧突出的卡止爪74。卡止爪74的剖面形成为大致半圆状,当承载块70被组装至转子铁芯32的端面时,嵌合于转子铁芯32的内周的沟槽73(卡合部73a)。承载块70通过各卡止爪74嵌合于对应的沟槽73(卡合部73a),从而限制与转子铁芯32的径方向的相对位移。
在承载块70的环状部70A的外周缘部中的、各邻接的脚部70B的大致中间位置,朝向径方向外侧而突出设置有限制各永磁铁33的轴方向位移的磁铁限制片75(第一磁铁限制部)。磁铁限制片75形成得比环状部70A的轴方向的厚度薄,且从环状部70A中的偏向轴方向外侧的位置朝径方向外侧突出。被组装在转子铁芯32的凸极32B间的永磁铁33的轴方向的端部可抵接于磁铁限制片75。
而且,在承载块70的各脚部70B的偏靠基部的侧面,形成有一对压入突起76(第二磁铁限制部)。各压入突起76以下述方式而形成,即,沿着轴方向延伸,且朝向接近转子铁芯32的一侧而鼓出高度逐渐变低。
当对在外周部配置有永磁铁33的转子铁芯32组装承载块70时,在承载块70的邻接的脚部70B间***配置各永磁铁33的端部。此时,永磁铁33的抵接面33a抵接于压入突起76。由此,永磁铁33的周方向的位移受到限制。
进而,在承载块70的各脚部70B的偏靠基部的轴方向的端面(与卡止爪74突出的一侧为相反侧的端面),沿着轴方向形成有大致圆柱状的磁铁位置探测用突起77。而且,磁铁位置探测用突起77在凸缘部71c的内周部朝磁铁罩71的外侧突出。
本实施方式的转子9在磁铁罩71内组装好转子铁芯32、永磁铁33及承载块70后,对磁铁罩71内的永磁铁33进行着磁。磁铁位置探测用突起77是为了在所述着磁时检测磁铁罩71内的永磁铁33的位置而使用。
(转子的组装)
在转子9的组装时,首先在转子铁芯32的外周部配置永磁铁33,在此状态下,在转子铁芯32的轴方向的各端面暂时安装承载块70,在此状态下将所述组件***至磁铁罩71内。此时,磁铁罩71的其中一个凸缘部71b是预先弯曲而形成。
接下来,从此状态对磁铁罩71的轴方向的另一个端缘进行敛缝,通过塑性变形而形成凸缘部71c(敛缝凸缘),并且使凸缘部71c压接于承载块70的各脚部70B的端面。其结果,转子铁芯32和永磁铁33与承载块70一同被固定在磁铁罩71的内部。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转子9中,在转子铁芯32的轴方向的端面与磁铁罩71的凸缘部71c(敛缝凸缘)之间配置有承载块70,承载块70抵接于凸缘部71c与转子铁芯32。因此,在对凸缘部71c进行敛缝时,能够利用承载块70来挡止此时的敛缝负荷。其结果,敛缝负荷难以直接作用于磁铁罩71内的永磁铁33,从而能够防止永磁铁33的损伤或劣化于未然。
而且,本实施方式的转子9中,永磁铁33的轴方向的端部较转子铁芯32的轴方向的端部朝外侧突出,承载块70中的与凸缘部71c(敛缝凸缘)抵接的抵接部较永磁铁33的端部配置在更外侧的位置。因此,本实施方式的转子9中,既能充分确保永磁铁33的长度,又能通过承载块70来有利地防止因敛缝造成的永磁铁33的损伤或劣化。
尤其,本实施方式的转子9中,转子铁芯32具有:大致圆筒状的铁芯本体部32A;以及从铁芯本体部32A的外周面朝放射方向突出的多个凸极32B,多个永磁铁33配置在邻接的多个凸极32B之间而抵接于凸极32B。并且,承载块70具有:环状部70A,重叠配置在铁芯本体部32A的轴方向的端面;以及多个脚部70B,从环状部70A的外周面朝放射方向突出,重叠配置在各凸极32B的轴方向的端面。因此,能够将轴方向的长度长的永磁铁33的端部配置在由承载块70的邻接的一对脚部70B与环状部70A的外周面所围成的空间部。因此,本实施方式的转子9中,既能充分确保永磁铁33的长度,又能更有利地抑制敛缝负荷输入至永磁铁33的端部。
而且,本实施方式的转子9中,承载块70的脚部70B延伸至与转子铁芯32的对应的凸极32B的径方向的端部相等的径方向位置为止,因此敛缝负荷难以输入至永磁铁33的径方向外侧的端部。
但是,承载块70的脚部70B只要较转子铁芯32的凸极32B中的与永磁铁33的抵接区域延伸至径方向外侧位置为止,便能够有利地防止敛缝负荷输入至永磁铁33中的、脚部70B的支撑区域(脚部70B的抵接区域)的附近。
而且,本实施方式的转子9中,在承载块70设有与转子铁芯32卡合而限制转子铁芯32的周方向位移的卡止爪74(铁芯限制部)。因此,能够使转子铁芯32相对于承载块70而在周方向上准确地定位。
尤其,本实施方式的转子9中,采用了下述结构:突出设置于承载块70的卡止爪74卡止于铁芯本体部32A的内周的沟槽73(卡合部73a)。因此,在敛缝作业时,尽管敛缝负荷有时会从承载块70的外周侧朝向径方向内侧产生作用,卡止爪74也会在沟槽73内位移,从而能够抑制过大的应力集中于卡止爪74。因此,在采用所述结构的情况下,能够防止伴随敛缝负荷的输入造成的卡止爪74的破损。
进而,本实施方式的转子9中,在承载块70的环状部70A设有磁铁限制片75(第一磁铁限制部),所述磁铁限制片75(第一磁铁限制部)在轴方向上与永磁铁33抵接,以限制永磁铁33的轴方向的位移。因此,能够通过环状部70A的外周的磁铁限制片75来限制永磁铁33的轴方向的位置偏离。
而且,本实施方式的转子9中,在承载块70的脚部70B的侧面,设有压入突起76,所述压入突起76限制永磁铁33的周方向的位移。因此,能够通过脚部70B的压入突起76来限制永磁铁33的周方向的位置偏离。而且,压入突起76被压接至永磁铁33的端面(抵接面33a),由此,也能够抑制永磁铁33的轴方向的晃动。
而且,本实施方式的转子9中,在承载块70突出设置有朝磁铁罩71的外侧突出的磁铁位置探测用突起77。因此,在磁铁罩71内组装好转子铁芯32、永磁铁33及承载块70后,能够利用磁铁位置探测用突起77来准确地探测永磁铁33的位置。因此,在采用本结构的情况下,能够对磁铁罩71内的永磁铁33准确地进行着磁。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
图10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承载块70的立体图,图11是去除了磁铁罩的转子9的平面图。
本变形例的转子9的基本结构与所述结构大致同样,但承载块70的形状与所述结构部分不同。承载块70具有环状部70A与四个脚部70B,在环状部70A的内周缘部中的各脚部70B的延长位置突出设置有卡止爪74。在环状部70A的内周面中的各脚部70B的延长位置,形成有朝径方向内侧鼓出的鼓出部78。鼓出部78形成为比卡止爪74的径方向的宽度宽的宽度。卡止爪74以一部分跨越鼓出部78的方式而突出设置在环状部70A的内周缘部。鼓出部78能够在轴方向上抵接于转子铁芯32的铁芯本体部32A的端面中的、沟槽73的缘部。
本变形例中,承载块70的环状部70A的内周面中的、卡止爪74的根部(附近)通过鼓出部78而得到加强。因此,当马达的旋转轴31从轴方向压入至转子铁芯32的内周面时,能够通过鼓出部78来挡止作用于转子铁芯32的大的压入负荷。因此,在采用本变形例的结构的情况下,在旋转轴31相对于转子铁芯32的压入时,能够防止转子铁芯32沿轴方向产生位置偏离。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4)
图12、图13、图1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4的各转子铁芯32的平面图。
各变形例的转子铁芯32仅承载块侧的卡止爪所卡合的受容部的形状不同,其他部分的结构与所述结构同样。图12所示的变形例2中,形成在转子铁芯32的铁芯本体部32A的受容部包含半圆形状的孔69。图13所示的变形例3中,形成在转子铁芯32的铁芯本体部32A的受容部包含沟槽73A与沟槽73A端部的三角形状的卡合部73Aa。图14所示的变形例4中,形成在转子铁芯32的铁芯本体部32A的受容部包含沟槽73B与沟槽73B端部的四边形状的卡合部73Ba。
(第二实施方式的转子的详细结构)
图15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转子109的立体图,图16是转子109的沿着图15的XVI-XVI线的剖面图。而且,图17是转子109的分解立体图,图18是去除了磁铁罩71的转子109的立体图。
第二实施方式的转子109的下述等基本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即:在转子铁芯132的外周部配置有四个永磁铁33;在转子铁芯132的轴方向的两端部重叠配置有一对承载块170;承载块170跟转子铁芯132或永磁铁33一同被收容在大致圆筒状的磁铁罩71的内侧;以及在磁铁罩71的轴方向的两端部设有凸缘部71b、71c,其中一个凸缘部71c构成敛缝凸缘。本实施方式的转子109中,承载块170相对于转子铁芯132的卡合部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子9大不相同。
转子铁芯132具有:大致圆筒状的铁芯本体部132A;以及从铁芯本体部132A的外周面朝放射方向突出的四个凸极132B。在各凸极132B的径方向外侧的端面,形成有沿着轴方向延伸的凹槽53。而且,铁芯本体部132A的内周面形成为无沟槽等的平滑的周面形状。
而且,承载块170具有:环状部170A,重叠配置在转子铁芯132的铁芯本体部132A的轴方向的端面;以及四个脚部170B,从环状部170A的外周面朝放射方向突出,且重叠配置在转子铁芯132的各凸极132B的轴方向的端面。在环状部170A的外周缘部中的、各邻接的脚部170B的大致中间位置,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朝向径方向外侧而突出设置有限制各永磁铁33的轴方向位移的磁铁限制片75(第一磁铁限制部)。在各脚部170B的基部侧的侧面,形成有一对压入突起76(第二磁铁限制部)。而且,在各脚部170B的靠基部,沿着轴方向而形成有朝磁铁罩71的外侧突出的磁铁位置探测用突起77。
图19是去除了磁铁罩的转子9的一部分的平面图,图20是将转子铁芯32的凸极132B设为剖面而表示的转子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承载块170在各脚部170B的径方向外侧的端部一体地形成有卡止爪54。卡止爪54从脚部170B的径方向外侧的端部朝轴方向弯曲,且能够从径方向外侧嵌合至转子铁芯132的对应的凸极132B的凹槽53。卡止爪54嵌合至凸极132B的凹槽53,由此来限制转子铁芯32的周方向的位移。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转子109中,只有承载块170相对于转子铁芯132的卡合部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其他则设为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基本结构。因此,能够获得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大致同样的基本效果。
(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
图21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转子109A的与图16同样的剖面图。
变形例1的转子109A中,配置在转子铁芯132外周的永磁铁33仅轴方向的一端侧相对于转子铁芯132的同侧的端面而延伸至轴方向外侧为止。因此,承载块170仅配置在转子铁芯132的轴方向的一端侧。此时,在对磁铁罩71的凸缘部71c进行敛缝时,也能够通过承载块170来挡止所述负荷。因此,在所述变形例1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永磁铁33的损伤或劣化。
(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
图22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磁铁罩71B的平面图,图23是第二变形例的转子109B的立体图。
本变形例中,在预先形成于磁铁罩71B的一侧的凸缘部71b,形成有与承载块170的磁铁位置探测用突起77对应的贯穿孔56。配置在磁铁罩71B内的承载块170的磁铁位置探测用突起77被嵌入至贯穿孔56中。磁铁位置探测用突起77通过贯穿孔56而突出至磁铁罩71B的外部。
本变形例的转子109B中,承载块170的磁铁位置探测用突起77嵌合至磁铁罩71B的贯穿孔56,因此能够通过磁铁位置探测用突起77而使承载块170相对于磁铁罩71B进行定位。
(第三实施方式的转子的详细结构)
图24是第三实施方式的转子209的立体图,图25是转子209的沿着图24的XXV-XXV线的剖面图。而且,图26是转子209的分解立体图,图27、图28是去除了磁铁罩71的转子209的立体图与平面图。
第三实施方式的转子209的下述等基本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即:在转子铁芯32的外周部配置有四个永磁铁33;在转子铁芯32的轴方向的两端部重叠配置有一对承载块270;承载块270跟转子铁芯32或永磁铁33一同被收容在大致圆筒状的磁铁罩71的内侧;以及在磁铁罩71的轴方向的两端部设有凸缘部71b、71c。本实施方式的转子209中,在转子铁芯32的轴方向的两端部重叠配置的承载块270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子9大不相同。
图29是承载块270的立体图。图29(A)是从轴方向的一端侧观察承载块270的图,图29(B)是从轴方向的另一端侧观察承载块270的图。
承载块270具有:环状部270A;四个脚部270B,从环状部270A的外周面朝放射方向突出;以及开孔圆板状的端部壁270C,一体地连结于环状部270A以及脚部270B的轴方向外侧,且从环状部270A朝径方向外侧伸出。环状部270A重叠配置在转子铁芯32的铁芯本体部32A的轴方向的端面。四个脚部270B重叠配置在转子铁芯32的各凸极32B的轴方向的端面。端部壁270C形成为与从转子铁芯32的轴心C直至脚部270B的前端部为止的长度大致同尺寸的半径的圆板形状(开孔圆板形状)。端部壁270C在脚部270B的轴方向外侧位置,封闭在圆周方向上邻接的脚部270B之间的空间。
在端部壁270C上的邻接的各脚部270B之间的位置,形成有圆形状的确认孔57。确认孔57形成在与各永磁铁33的轴方向的端面相向的位置,以使得在将承载块270跟保持有永磁铁33的转子铁芯32一同组装到磁铁罩71内时,能够从转子铁芯32的外部目测确认各永磁铁33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确认孔57是以与各永磁铁33一对一地对应的方式而设有四个。
本实施方式的转子209的情况下,承载块270的轴方向外侧的端部由大致圆板状的端部壁270C予以覆盖。因此,当将承载块270跟保持有永磁铁33的转子铁芯32一同***至磁铁罩71,并在此状态下对磁铁罩71的端部(凸缘部71b、71c)进行敛缝时,磁铁罩71的端部以覆盖端部壁270C的外周的整个区域的方式而敛缝固定于所述端部壁270C。
此处,承载块270的端部壁270C平坦地形成有轴方向外侧的面,以使得在对磁铁罩71的端部进行敛缝时,敛缝负荷均匀地作用于端部壁270C的外周整个区域(参照图29(A))。与此相对,在端部壁270C的轴方向内侧的面,如图29(B)所示那样突出设置有朝放射方向延伸的多个加强凸肋58。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加强凸肋58是在端部壁270C的轴方向内侧的面的周方向上邻接的各脚部270B之间各配置有两个。
加强凸肋58在通过树脂来使承载块270模压成形时,抑制在端部壁270C的周围区域产生凹陷或皱褶等变形。进而,加强凸肋58在磁铁罩71的端部的敛缝时,抑制承载块270的端部壁270C的外周缘部因敛缝负荷产生变形的现象。即,加强凸肋58提高端部壁270C的外周缘部的刚性。而且,加强凸肋58在承载块270跟保持有永磁铁33的转子铁芯32一同组装至磁铁罩71内时,与永磁铁33的轴方向的端面对置。加强凸肋58在有过大的负荷沿轴方向作用于永磁铁33时,抵接于永磁铁33的端面,由此来限制永磁铁33的轴方向的位移。
另外,加强凸肋58也可始终抵接于永磁铁33的端面。此时,加强凸肋58构成限制永磁铁33的轴方向位移的第一磁铁限制部。
而且,在承载块270的环状部270A,在多处部位形成有从端部壁270C的突出高度低的凹部59。各凹部59配置在环状部270A中的、在圆周方向上相邻的各脚部270B的基端部间。
此处,承载块270在组装至磁铁罩71内时,在图29(B)中标注点而表示的部分(环状部270A的轴方向内侧的端面中的除了凹部59以外的区域、与各脚部270B的轴方向内侧的端面)抵接于转子铁芯32的铁芯本体部32A与凸极32B的轴方向的端面。
本实施方式中,承载块270的朝轴方向内侧突出的区域夹着凹部59而在周方向上分类为四个块。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用于使各块的端面准确地抵接于转子铁芯32的轴方向端面的、成形模具的调整。
图30是图25所示的转子209的XXX部的放大剖面图。
如本图所示,在承载块270的端部壁270C中的轴方向外侧的端部,形成有外径比其他部位(以下称作“一般部270Ca”)稍小的小径部270Cb。一般部270Ca与小径部270Cb之间通过从一般部270Ca朝向小径部270Cb而呈前端变细状地倾斜的倾斜面270Cc而连接。一般部270Ca与倾斜面270Cc之间包含呈钝角的角部64a。另外,一般部270Ca与倾斜面270Cc之间也可包含圆弧状的曲面部。而且,小径部270Cb的轴方向外侧的端部(端部壁270C的轴方向外侧的端部)包含圆弧状的曲面部64b。
端部壁270C的外周的所述角部64a与曲面部64b在将磁铁罩71的轴方向的端部(凸缘部71b)相对于承载块270而敛缝时,成为两个敛缝起点。即,角部64a在对磁铁罩71的轴方向的端部施加有敛缝负荷时,成为最初的敛缝起点(第一敛缝起点),曲面部64b在对磁铁罩71的轴方向的端部施加有敛缝负荷时,成为下一个敛缝起点(第二敛缝起点)。
因此,在采用本实施方式的所述结构的情况下,在磁铁罩71的轴方向的端部的敛缝时,能够缓和从磁铁罩71作用于承载块270的应力,从而能够防止承载块270的劣化或损伤。
而且,本实施方式的转子209采用了下述结构,即,在承载块270设有端部壁270C,所述端部壁270C覆盖各永磁铁33的轴方向外侧。因此,在磁铁罩71的端部的敛缝时或转子209与其他马达零件的组装等时,能够防止不必要的外力作用于永磁铁33而导致永磁铁33产生损伤的情况于未然。
(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
图31是变形例1的转子的与图25的XXXI部对应的放大剖面图。
所述实施方式中,在承载块270的端部壁270C中的轴方向外侧的端部形成小径部270Cb,在一般部270Ca与小径部270Cb之间设置倾斜面270Cc,并且在一般部270Ca与倾斜面270Cc之间设有钝角状的角部64a。由此,在端部壁270C设有第一敛缝起点与第二敛缝起点。与此相对,本变形例的承载块270在端部壁270C的外周,形成有将一般部270Ca与端部壁270C的轴方向外侧的端面予以连接的倾斜面270Cd。在倾斜面270Cd的一般部270Ca的侧,形成有呈平缓的钝角的角部64c,在倾斜面270Cd的轴方向外侧的端部,形成有曲面部64d。
所述变形例的情况下,角部64c构成第一敛缝起点,曲面部64d构成第二敛缝起点。所述变形例中,作为第一敛缝起点的角部64c的角度变得更为平缓,因此能够更容易地进行磁铁罩71的敛缝作业。
(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3)
图32是变形例2的承载块270a的立体图,图33是变形例3的承载块270b的立体图。
所述实施方式中,在承载块270的端部壁270C中的在周方向上邻接的各脚部270B之间,突出设置有朝放射方向延伸的两个加强凸肋58,但在端部壁270C中的在周方向上邻接的各脚部270B之间,也可如图32所示,呈放射状地仅突出设置一个加强凸肋58。而且,加强凸肋58也可如图43所示,在端部壁270C中的在周方向上邻接的各脚部270B之间,呈放射状地突出设置有三个以上。
(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4)
图34是变形例4的承载块270c的立体图。
变形例4的承载块270c在端部壁270C中的在周方向上邻接的各脚部270B之间,除了朝放射方向延伸的加强凸肋58以外,还突出设置有沿着端部壁270C的圆周方向延伸的周方向凸肋65。加强凸肋58或周方向凸肋65的数量能够任意设定。
所述变形例4的情况下,在端部壁270C,突出设置有朝放射方向延伸的加强凸肋58与周方向凸肋65,因此能够更切实地抑制在端部壁270C的周围区域产生凹陷或皱褶等变形的情况,并且还能够进一步提高端部壁270C的外周缘部的刚性。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所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设计变更。
符号的说明
2:马达
8:定子
9、109、109A、109B、209:转子
31:旋转轴
32、132:转子铁芯
32A、132A:铁芯本体部
32B、132B:凸极
33:永磁铁
70、170、270、270a、270b、270c:承载块
70A、170A:环状部
70B、170B:脚部
71、71B:磁铁罩
71c:凸缘部
73a、73Aa、73Ba:卡合部
74:卡止爪(铁芯限制部)
75:磁铁限制片(第一磁铁限制部)
76:压入突起(第二磁铁限制部)
77:磁铁位置探测用突起
78:鼓出部

Claims (12)

1.一种转子,受到定子的磁场而旋转,所述转子的特征在于特征在于包括:
转子铁芯,与马达的旋转轴一体地旋转;
多个永磁铁,配置在所述转子铁芯的外周部;
大致筒状的磁铁罩,覆盖所述转子铁芯与多个所述永磁铁的外侧,在沿着旋转轴线的方向的端部具有朝径方向内侧弯曲的凸缘部;以及
承载块,配置在所述转子铁芯的沿着旋转轴线的方向的端面与所述凸缘部之间,抵接于所述凸缘部与所述转子铁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永磁铁的沿着旋转轴线的方向的至少其中一侧的端部较所述转子铁芯的沿着旋转轴线的方向的同侧的端部朝外侧突出,
所述承载块的与所述凸缘部抵接的抵接部关于沿着旋转轴线的方向,较所述永磁铁的所述端部配置在更外侧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子铁芯具有:
大致圆筒状的铁芯本体部;以及
多个凸极,从所述铁芯本体部的外周面朝放射方向突出,
多个所述永磁铁配置在邻接的多个所述凸极之间且抵接于所述凸极,
所述承载块具有:
环状部,重叠配置在所述铁芯本体部的沿着旋转轴线的方向的端面;以及
多个脚部,从所述环状部的外周面朝放射方向突出,且重叠配置在各所述凸极的沿着旋转轴线的方向的端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载块的所述脚部较所述转子铁芯的所述凸极中的与所述永磁铁抵接的抵接区域,延伸至以旋转轴线为中心的径方向的更外侧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载块具有铁芯限制部,所述铁芯限制部与所述转子铁芯卡合,限制所述转子铁芯的以旋转轴线为中心的周方向的位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铁芯限制部包含卡止爪,所述卡止爪从所述环状部朝沿着旋转轴线的方向突出设置,且卡止于所述铁芯本体部的内周的卡合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环状部的内周面中的突出设置所述卡止爪的区域的附近,设有在沿着旋转轴线的方向上与所述铁芯本体部抵接的鼓出部。
8.根据权利要求3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环状部的外周缘部,设有第一磁铁限制部,所述第一磁铁限制部在沿着旋转轴线的方向上与所述永磁铁抵接,限制所述永磁铁的沿着旋转轴线的方向的位移。
9.根据权利要求3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脚部,设有第二磁铁限制部,所述第二磁铁限制部在以旋转轴线为中心的周方向上与所述永磁铁抵接,限制所述永磁铁的所述周方向的位移。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载块具有突出至所述磁铁罩的外侧的磁铁位置探测用突起。
11.一种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子;以及
定子,配置在所述转子的外周侧且产生磁场。
12.一种转子的制造方法,所述转子受到定子的磁场而旋转,所述转子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下述工序:
在转子铁芯的外周部配置多个永磁铁,并且在所述转子铁芯的旋转轴线方向的端面配置承载块;
在所述转子铁芯、多个所述永磁铁以及所述承载块的外侧配置大致筒状的磁铁罩;以及
将所述磁铁罩的旋转轴线方向的端缘朝径方向内侧敛缝,使所述磁铁罩的敛缝部抵接于所述承载块的端面。
CN201980074913.9A 2018-11-21 2019-11-11 转子、马达以及转子的制造方法 Pending CN11301612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18067 2018-11-21
JP2018-218067 2018-11-21
PCT/JP2019/044056 WO2020105479A1 (ja) 2018-11-21 2019-11-11 ロータ、モータ、及び、ロータ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16125A true CN113016125A (zh) 2021-06-22

Family

ID=707744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74913.9A Pending CN113016125A (zh) 2018-11-21 2019-11-11 转子、马达以及转子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11955844B2 (zh)
JP (1) JP7194750B2 (zh)
CN (1) CN113016125A (zh)
WO (1) WO202010547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81304B2 (ja) * 2019-11-25 2023-11-15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ロータコアの端面に配置される端板を備える回転子および回転子を備える電動機
JP7396776B2 (ja) * 2020-10-13 2023-12-12 株式会社ミツバ ロータ、及びモータ
JP7464505B2 (ja) 2020-11-19 2024-04-09 株式会社ミツバ ロータ、モータ、及びロータの組立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40849A (ja) 1989-07-06 1991-02-21 Nippon Pillar Packing Co Ltd 袋編み構造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526141Y2 (ja) * 1989-08-25 1997-02-19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永久磁石回転子
JPH06315245A (ja) * 1993-04-27 1994-11-08 Japan Servo Co Ltd キャンドモータポンプの永久磁石回転子
US7183683B2 (en) 2005-06-23 2007-02-27 Peopleflo Manufacturing Inc. Inner magnet of a magnetic coupling
JP2008295140A (ja) 2007-05-22 2008-12-04 Nsk Ltd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用モータ
JP5493675B2 (ja) * 2009-02-09 2014-05-14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電動モータおよびロータ
EP2659571B1 (en) 2010-12-29 2014-09-10 Arçelik Anonim Sirketi A rotor for a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DE102013002181B4 (de) * 2012-02-15 2021-03-25 Denso Corporation Rotor und Motor
US9190878B2 (en) * 2012-03-16 2015-11-17 Globe Motors, Inc. Rotor including anti-rotation feature for multi-pole structure
DE112013002622T5 (de) * 2012-05-24 2015-03-1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Rotor für eine elektrische Rotationsmaschine, elektrische Rotationsmaschine,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Rotors für eine elektrische Rotationsmaschine
JP5641446B2 (ja) * 2012-08-08 2014-12-1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回転電機の回転子
JP5776652B2 (ja) 2012-08-31 2015-09-0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回転電機の回転子
US9859761B2 (en) * 2013-02-12 2018-01-02 Asmo Co., Ltd. Rotor and motor
WO2014188766A1 (ja) 2013-05-20 2014-11-27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0105479A1 (ja) 2021-09-27
US11955844B2 (en) 2024-04-09
JP7194750B2 (ja) 2022-12-22
EP3886301A1 (en) 2021-09-29
US20220006342A1 (en) 2022-01-06
WO2020105479A1 (ja) 2020-05-28
US20240195244A1 (en) 2024-06-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40195244A1 (en) Rotor, mot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rotor
JP2003533160A (ja) ステータ
JP2006333657A (ja) モータ
JP5002859B2 (ja) バリアブルリラクタンス型レゾルバロータ及び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JP5138489B2 (ja) レゾルバロータの固定構造及び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JP7080805B2 (ja) ロータ、及び、モータ
WO2018128165A1 (ja) ロータおよび電動モータ
JP2010025900A (ja) レゾルバロータの固定構造及び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CN110957820A (zh) 旋转电机
CN110771014B (zh) 电动机以及电动机的组装方法
JP7330011B2 (ja) ロータ、モータ及びブラシレスワイパーモータ
JP7383561B2 (ja) ロータ、モータ、及び、ロータの製造方法
JP7383560B2 (ja) ロータ、モータ、及び、ロータの製造方法
US20130002069A1 (en) Motor
JP7436273B2 (ja) モータ装置
JP7464505B2 (ja) ロータ、モータ、及びロータの組立方法
JP7396776B2 (ja) ロータ、及びモータ
JP7437565B2 (ja) ロータ及びモータ
JP6469563B2 (ja) 回転子および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JP2023046761A (ja) ロータ、電動モータ、及びロータの組み立て方法
JP7433183B2 (ja) 回転電機および回転電機の製造方法
JP2023049370A (ja) 電動モータ
JP2023173549A (ja) 電動モータ
JP2023060598A (ja) ロータ、及び、モータ
JP2022146185A (ja) ロータ及びモー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