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97805A - 一种以山茶果树梗原料为培养基的茶树菇培栽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以山茶果树梗原料为培养基的茶树菇培栽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97805A
CN112997805A CN202110352224.9A CN202110352224A CN112997805A CN 112997805 A CN112997805 A CN 112997805A CN 202110352224 A CN202110352224 A CN 202110352224A CN 112997805 A CN112997805 A CN 1129978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lture medium
agrocybe
fungus
camellia
light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5222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凌雄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Xiongda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Xiongda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Xiongda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Xiongda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35222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97805A/zh
Publication of CN1129978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9780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01G18/20Culture media, e.g. compost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y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ushroom Cultivation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山茶果树梗原料为培养基的茶树菇培栽方法,属于茶树菇栽培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培养基制备、灭菌处理、茶树菇接种、菌丝培养及出菇管理;本发明选用山茶果树梗及老化的木屑作为培养基的原料,山茶果树梗营养丰富,具有高含量的蛋白质及脂肪,使茶树菇的杆体发育的更加粗壮,从而提高茶树菇的产量;经过日晒老化处理的木屑容易分解多糖及单糖,糖类可为茶树菇菌种提供碳源,容易被茶树菇吸收,从而提高茶树菇的食用口感,使之更加清甜爽口;在茶树菇的出菇管理阶段,通过人为调控大棚内的昼夜温差、干湿差及光源照射,可大大缩短茶树菇的催蕾周期,促进菌杆的快速生长,大大提高茶树菇的产量。

Description

一种以山茶果树梗原料为培养基的茶树菇培栽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树菇培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以山茶果树梗原料为培养基的茶树菇培栽方法。
背景技术
茶树菇,属担子菌属,粪锈伞科,田菇属,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食用菌新品种。茶树菇作为菌类食品很受人们的喜爱。用茶树菇无论是做汤还是炒菜,都是个不错的选择。茶薪菇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丰富的食用菌,食之味美、柄脆,香气浓郁、清脆爽口、堪称美味佳肴。茶树菇柄长且脆,鲜食口感极佳,经过干制,其香味更在香菇之上。菇体含还原糖29.96%、总糖54.36%、粗蛋白27.51%、氨基酸含量丰富,人体八种必需氨基酸齐全,其中赖氨酸含量高达1.75%,中医认为,茶树菇性平、甘温、无毒,常用作利尿渗湿、健脾止泻之药,具清热、平肝、气喘有独特疗效。且具有良好的防癌抗癌功能,享有“中华神菇”的美称。
由于食用、药用的巨大需求,人们开始大批人工种植茶树菇,目前用于种植茶树菇的培养基以杂木屑、玉米粉、麦皮等为主,培养基在使用前一般要进行常压高温灭菌,灭菌时间一般为12~18个小时,灭菌时间很长,培养基材质以农作物秸秆为主,营养成分不高,而且有农药残留,所产的茶树菇品质和产量都较为一般。
山茶果是西南地区的食用、药用植物,山茶果榨取的植物油是一种高级的食用油,榨油后剩下的茶树果树梗,在体外对玫瑰色毛癣菌、红色毛癣菌和铁锈色小孢子菌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是一种燥湿解毒、杀虫去积、消肿止痛药。由于在我国西南地区山茶果的产量较大,在果实榨取植物油之后,剩下大量的山茶果树梗被当做废物扔掉,如果能够用于发展食用菌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营养丰富、栽培周期短、产量大,口感清甜爽口的一种以山茶果树梗原料为培养基的茶树菇培栽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以山茶果树梗原料为培养基的茶树菇培栽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培养基制备:所述培养基的原料及其质量分数为:山茶果树梗35~45%、木屑25~35%、麦皮8~12%、玉米粉6~12%及石英1~3%,将所述培养基的原料搅拌均匀后,然后按照料水比为1:1.1~1.13的比例加水搅拌均匀以得到培养基;其中,所述山茶果树梗的制备方法为:将山茶果树梗通过破碎机粉碎处理后,对山茶果树梗的颗粒进行清洗后干燥,再将山茶果树梗的颗粒进行筛分过滤,以得到粒度大小为0.2~0.8cm的山茶果树梗颗粒。
2)灭菌处理:将培养基用菌袋封装后,将菌袋放入至灭菌室进行灭菌,灭菌温度为100~120℃,灭菌时间为9~12h;
3)茶树菇接种:灭菌结束后,待菌袋自然冷却至常温,将其放置在接种箱内,在菌袋上开设接种孔,将茶树菇菌种放入接种孔内进行无菌接种;
4)菌丝培养:接种完成后,将菌袋放置于发菌室进行发菌培养,直至菌丝装满菌袋,在菌丝培养过程中,发菌室的温度控制在21~27℃内,室内保持通风干燥;
5)出菇管理:待菌袋内布满菌丝后,将菌袋的袋口打开,并放置在大棚内进行出菇管理,所述出菇管理包括以下步骤:
a:打开菌袋,去除菌丝表层的老菌种及菌丝;
b:将菌袋的袋口拉直放置,并在袋口上盖上报纸,每日三次在报纸上进行喷雾处理,以将菌袋内的空气相对湿度提升至80~90%,在大棚内装设散射光源,散射光源的光照强度为1200~1800Lux,散射光源位于菌袋上方,且散射光源与菌袋之间的距离为80~130cm,夜间关闭散射光源以保持棚内处于黑暗状态,日间将大棚内温度控制在20~26℃之间,夜间将大棚内温度控制在12~18℃之间,促使日间与夜间的棚内温差达到6~8℃,持续温差8~12天;
c:当菌袋内的菌丝变成子实体后,降低散射光源的光照强度至400~800Lux,大棚内温度控制在20~26℃,直至子实体的菌病变成白色及菌盖表面变成红色,每日通风三次,每次20~40min,持续3~4天后可对茶树菇进行采摘。
作为优选的,所述培养基的原料及其质量分数为:山茶果树梗42%、木屑32%、麦皮14%、玉米粉10%及石英2%,将所述培养基的原料搅拌均匀后,然后按照料水比为1:1.1的比例加水搅拌均匀以得到培养基。
作为优选的,所述菌袋为聚乙烯塑料袋。
作为优选的,所述培养基的PH值为5~6。
作为优选的,所述散射光源为LED光源。
作为优选的,所述培养基内的水为经过高温煮沸后的冷凝蒸馏水。
作为优选的,所述木屑为经过30~40天日晒老化的木屑,且所述木屑的长度为0.1~0.7cm。
作为优选的,在出菇管理的步骤a与步骤b之间,往菌袋内的菌丝注入营养液,所述营养液的原料及其质量分数为:蔗糖4~7份、壳聚糖3~4份、碳酸镁1~2份、氯化钠1~2份及清水50~60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选用山茶果树梗及老化的木屑作为培养基的原料,山茶果树梗营养丰富,具有高含量的蛋白质及脂肪,使茶树菇的杆体发育的更加粗壮,从而提高茶树菇的产量;经过日晒老化处理的木屑容易分解多糖及单糖,糖类可为茶树菇菌种提供碳源,容易被茶树菇吸收,从而提高茶树菇的食用口感,使之更加清甜爽口;培养基选用原料的颗粒较小,使得各原料之间的混合更加充分,便于茶树菇根系吸收,从而缩短茶树菇的生长周期,提高产量;
2、本发明在茶树菇的出菇管理阶段,通过人为调控大棚内的昼夜温差、干湿差及光源照射,可大大缩短茶树菇的催蕾周期,促进菌杆的快速生长,以提高茶树菇的产量;
3、本发明以壳聚糖、碳酸镁及氯化钠等原料制备营养液注入茶树菇,可易于被茶树菇吸收,有效提高茶树菇的营养成分,从而提高茶树菇的繁殖效率及产量,成本低廉,经济效益高;
4、利用本发明栽培得到的茶树菇子实体完整、营养丰富、口感清甜爽口,具有极大的食用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以山茶果树梗原料为培养基的茶树菇培栽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培养基制备:所述培养基的原料及其质量分数为:山茶果树梗35~45%、木屑25~35%、麦皮8~12%、玉米粉8~12%及石英1~3%,将所述培养基的原料搅拌均匀后,然后按照料水比为1:1.1~1.13的比例加水搅拌均匀以得到培养基;其中,所述山茶果树梗的制备方法为:将山茶果树梗通过破碎机粉碎处理后,对山茶果树梗的颗粒进行清洗后干燥,再将山茶果树梗的颗粒进行筛分过滤,以得到粒度大小为0.2~0.8cm的山茶果树梗颗粒。本实施例中,山茶果树梗的粒度大小为0.2cm,培养基选用的山茶果树梗原料营养丰富,具有高含量的蛋白质及脂肪,使茶树菇的杆体发育的更加粗壮,从而提高茶树菇的产量。
进一步的,所述培养基的原料及其质量分数为:山茶果树梗42%、木屑32%、麦皮14%、玉米粉10%及石英2%,将所述培养基的原料搅拌均匀后,然后按照料水比为1:1.1的比例加水搅拌均匀以得到培养基。
进一步的,所述木屑为经过30~40天日晒老化的木屑,且所述木屑的长度为0.1~0.7cm。本实施例中,较优选木屑为经过30天日晒老化的木屑,且所述木屑的长度为0.1cm。经过日晒老化处理的木屑容易分解多糖及单糖,糖类可为茶树菇菌种提供碳源,容易被茶树菇吸收,从而提高茶树菇的食用口感,使之更加清甜爽口。培养基选用原料的颗粒较小,使得各原料之间的混合更加充分,便于茶树菇根系吸收,从而缩短茶树菇的生长周期,提高产量。
进一步的,所述培养基内的水为经过高温煮沸后的冷凝蒸馏水。
进一步的,所述培养基的PH值为5~6。本实施例中,培养基的PH值为5。偏酸性的培养基可更利于茶树菇的生长繁殖,从而提高茶树菇的产量。
2)灭菌处理:将培养基用菌袋封装后,将菌袋放入至灭菌室进行灭菌,灭菌温度为100~120℃,灭菌时间为9~12h。本实施例中,较优选灭菌温度为120℃,灭菌时间为9h。
进一步的,所述菌袋为聚乙烯塑料袋。
3)茶树菇接种:灭菌结束后,待菌袋自然冷却至常温,将其放置在接种箱内,在菌袋上开设接种孔,将茶树菇菌种放入接种孔内进行无菌接种。
4)菌丝培养:接种完成后,将菌袋放置于发菌室进行发菌培养,直至菌丝装满菌袋,在菌丝培养过程中,发菌室的温度控制在21~27℃内,室内保持通风干燥。本实施例中,较优选发菌室的温度控制在21℃。
5)出菇管理:待菌袋内布满菌丝后,将菌袋的袋口打开,并放置在大棚内进行出菇管理,所述出菇管理包括以下步骤:
a:打开菌袋,去除菌丝表层的老菌种及菌丝。
b:将菌袋的袋口拉直放置,并在袋口上盖上报纸,每日三次在报纸上进行喷雾处理,以将菌袋内的空气相对湿度提升至80~90%,在大棚内装设散射光源,散射光源的光照强度为1200~1800Lux,散射光源位于菌袋上方,且散射光源与菌袋之间的距离为80~130cm,夜间关闭散射光源以保持棚内处于黑暗状态,日间将大棚内温度控制在20~26℃之间,夜间将大棚内温度控制在12~18℃之间,促使日间与夜间的棚内温差达到6~8℃,持续温差8~12天。本实施例中,较优选菌袋内的空气相对湿度提升至80%,散射光源的光照强度为1200Lux,散射光源与菌袋之间的距离为80cm,日间将大棚内温度控制在20℃,夜间将大棚内温度控制在12℃,使日间与夜间的棚内温差达到8℃,持续温差8天。在茶树菇的出菇管理阶段,通过人为调控大棚内的昼夜温差、干湿差及光源照射,可大大缩短茶树菇的催蕾周期,促进菌杆的快速生长,以提高茶树菇的产量。
进一步的,所述散射光源为LED光源。
进一步的,在出菇管理的步骤a与步骤b之间,往菌袋内的菌丝注入营养液,所述营养液的原料及其质量分数为:蔗糖4~7份、壳聚糖3~4份、碳酸镁1~2份、氯化钠1~2份及清水50~60份。本实施例中,较优选营养液的原料及其质量分数为:蔗糖4份、壳聚糖3份、碳酸镁1份、氯化钠1份及清水50份。本发明以壳聚糖、碳酸镁及氯化钠等原料制备营养液注入茶树菇,可易于被茶树菇吸收,有效提高茶树菇的营养成分,从而提高茶树菇的繁殖效率及产量,成本低廉,经济效益高。
c:当菌袋内的菌丝变成子实体后,降低散射光源的光照强度至400~800Lux,大棚内温度控制在20~26℃,直至子实体的菌病变成白色及菌盖表面变成红色,每日通风三次,每次20~40min,持续3~4天后可对茶树菇进行采摘。本实施例中,较优选降低散射光源的光照强度至400Lux,大棚内温度控制在20℃,直至子实体的菌病变成白色及菌盖表面变成红色,每日通风三次,每次20min,持续3天后可对茶树菇进行采摘。利用本发明栽培得到的茶树菇子实体完整、营养丰富、口感清甜爽口,具有极大的食用价值。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以山茶果树梗原料为培养基的茶树菇培栽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培养基制备:所述培养基的原料及其质量分数为:山茶果树梗35~45%、木屑25~35%、麦皮8~12%、玉米粉8~12%及石英1~3%,将所述培养基的原料搅拌均匀后,然后按照料水比为1:1.1~1.13的比例加水搅拌均匀以得到培养基;其中,所述山茶果树梗的制备方法为:将山茶果树梗通过破碎机粉碎处理后,对山茶果树梗的颗粒进行清洗后干燥,再将山茶果树梗的颗粒进行筛分过滤,以得到粒度大小为0.2~0.8cm的山茶果树梗颗粒。本实施例中,山茶果树梗的粒度大小为0.8cm,培养基选用的山茶果树梗原料营养丰富,具有高含量的蛋白质及脂肪,使茶树菇的杆体发育的更加粗壮,从而提高茶树菇的产量。
进一步的,所述培养基的原料及其质量分数为:山茶果树梗42%、木屑32%、麦皮14%、玉米粉10%及石英2%,将所述培养基的原料搅拌均匀后,然后按照料水比为1:1.1的比例加水搅拌均匀以得到培养基。
进一步的,所述木屑为经过30~40天日晒老化的木屑,且所述木屑的长度为0.1~0.7cm。本实施例中,较优选木屑为经过40天日晒老化的木屑,且所述木屑的长度为0.7cm。经过日晒老化处理的木屑容易分解多糖及单糖,糖类可为茶树菇菌种提供碳源,容易被茶树菇吸收,从而提高茶树菇的食用口感,使之更加清甜爽口。培养基选用原料的颗粒较小,使得各原料之间的混合更加充分,便于茶树菇根系吸收,从而缩短茶树菇的生长周期,提高产量。
进一步的,所述培养基内的水为经过高温煮沸后的冷凝蒸馏水。
进一步的,所述培养基的PH值为5~6。本实施例中,培养基的PH值为6。偏酸性的培养基可更利于茶树菇的生长繁殖,从而提高茶树菇的产量。
2)灭菌处理:将培养基用菌袋封装后,将菌袋放入至灭菌室进行灭菌,灭菌温度为100~120℃,灭菌时间为9~12h。本实施例中,较优选灭菌温度为100℃,灭菌时间为12h。
进一步的,所述菌袋为聚乙烯塑料袋。
3)茶树菇接种:灭菌结束后,待菌袋自然冷却至常温,将其放置在接种箱内,在菌袋上开设接种孔,将茶树菇菌种放入接种孔内进行无菌接种。
4)菌丝培养:接种完成后,将菌袋放置于发菌室进行发菌培养,直至菌丝装满菌袋,在菌丝培养过程中,发菌室的温度控制在21~27℃内,室内保持通风干燥。本实施例中,较优选发菌室的温度控制在27℃。
5)出菇管理:待菌袋内布满菌丝后,将菌袋的袋口打开,并放置在大棚内进行出菇管理,所述出菇管理包括以下步骤:
a:打开菌袋,去除菌丝表层的老菌种及菌丝。
b:将菌袋的袋口拉直放置,并在袋口上盖上报纸,每日三次在报纸上进行喷雾处理,以将菌袋内的空气相对湿度提升至80~90%,在大棚内装设散射光源,散射光源的光照强度为1200~1800Lux,散射光源位于菌袋上方,且散射光源与菌袋之间的距离为80~130cm,夜间关闭散射光源以保持棚内处于黑暗状态,日间将大棚内温度控制在20~26℃之间,夜间将大棚内温度控制在12~18℃之间,促使日间与夜间的棚内温差达到6~8℃,持续温差8~12天。本实施例中,较优选菌袋内的空气相对湿度提升至90%,散射光源的光照强度为1800Lux,散射光源与菌袋之间的距离为130cm,日间将大棚内温度控制在26℃,夜间将大棚内温度控制在18℃,使日间与夜间的棚内温差达到8℃,持续温差12天。在茶树菇的出菇管理阶段,通过人为调控大棚内的昼夜温差、干湿差及光源照射,可大大缩短茶树菇的催蕾周期,促进菌杆的快速生长,以提高茶树菇的产量。
进一步的,所述散射光源为LED光源。
进一步的,在出菇管理的步骤a与步骤b之间,往菌袋内的菌丝注入营养液,所述营养液的原料及其质量分数为:蔗糖4~7份、壳聚糖3~4份、碳酸镁1~2份、氯化钠1~2份及清水50~60份。本实施例中,较优选营养液的原料及其质量分数为:蔗糖7份、壳聚糖4份、碳酸镁2份、氯化钠2份及清水60份。本发明以壳聚糖、碳酸镁及氯化钠等原料制备营养液注入茶树菇,可易于被茶树菇吸收,有效提高茶树菇的营养成分,从而提高茶树菇的繁殖效率及产量,成本低廉,经济效益高。
c:当菌袋内的菌丝变成子实体后,降低散射光源的光照强度至400~800Lux,大棚内温度控制在20~26℃,直至子实体的菌病变成白色及菌盖表面变成红色,每日通风三次,每次20~40min,持续3~4天后可对茶树菇进行采摘。本实施例中,较优选降低散射光源的光照强度至800Lux,大棚内温度控制在26℃,直至子实体的菌病变成白色及菌盖表面变成红色,每日通风三次,每次40min,持续4天后可对茶树菇进行采摘。利用本发明栽培得到的茶树菇子实体完整、营养丰富、口感清甜爽口,具有极大的食用价值。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选用山茶果树梗及老化的木屑作为培养基的原料,山茶果树梗营养丰富,具有高含量的蛋白质及脂肪,使茶树菇的杆体发育的更加粗壮,从而提高茶树菇的产量;经过日晒老化处理的木屑容易分解多糖及单糖,糖类可为茶树菇菌种提供碳源,容易被茶树菇吸收,从而提高茶树菇的食用口感,使之更加清甜爽口;培养基选用原料的颗粒较小,使得各原料之间的混合更加充分,便于茶树菇根系吸收,从而缩短茶树菇的生长周期,提高产量;
2、本发明在茶树菇的出菇管理阶段,通过人为调控大棚内的昼夜温差、干湿差及光源照射,可大大缩短茶树菇的催蕾周期,促进菌杆的快速生长,以提高茶树菇的产量;
3、本发明以壳聚糖、碳酸镁及氯化钠等原料制备营养液注入茶树菇,可易于被茶树菇吸收,有效提高茶树菇的营养成分,从而提高茶树菇的繁殖效率及产量,成本低廉,经济效益高;
4、利用本发明栽培得到的茶树菇子实体完整、营养丰富、口感清甜爽口,具有极大的食用价值。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以山茶果树梗原料为培养基的茶树菇培栽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培养基制备:所述培养基的原料及其质量分数为:山茶果树梗35~45%、木屑25~35%、麦皮8~12%、玉米粉6~12%及石英1~3%,将所述培养基的原料搅拌均匀后,然后按照料水比为1:1.1~1.13的比例加水搅拌均匀以得到培养基;其中,所述山茶果树梗的制备方法为:将山茶果树梗通过破碎机粉碎处理后,对山茶果树梗的颗粒进行清洗后干燥,再将山茶果树梗的颗粒进行筛分过滤,以得到粒度大小为0.2~0.8cm的山茶果树梗颗粒。
2)灭菌处理:将培养基用菌袋封装后,将菌袋放入至灭菌室进行灭菌,灭菌温度为100~120℃,灭菌时间为9~12h;
3)茶树菇接种:灭菌结束后,待菌袋自然冷却至常温,将其放置在接种箱内,在菌袋上开设接种孔,将茶树菇菌种放入接种孔内进行无菌接种;
4)菌丝培养:接种完成后,将菌袋放置于发菌室进行发菌培养,直至菌丝装满菌袋,在菌丝培养过程中,发菌室的温度控制在21~27℃内,室内保持通风干燥;
5)出菇管理:待菌袋内布满菌丝后,将菌袋的袋口打开,并放置在大棚内进行出菇管理,所述出菇管理包括以下步骤:
a:打开菌袋,去除菌丝表层的老菌种及菌丝;
b:将菌袋的袋口拉直放置,并在袋口上盖上报纸,每日三次在报纸上进行喷雾处理,以将菌袋内的空气相对湿度提升至80~90%,在大棚内装设散射光源,散射光源的光照强度为1200~1800Lux,散射光源位于菌袋上方,且散射光源与菌袋之间的距离为80~130cm,夜间关闭散射光源以保持棚内处于黑暗状态,日间将大棚内温度控制在20~26℃之间,夜间将大棚内温度控制在12~18℃之间,促使日间与夜间的棚内温差达到6~8℃,持续温差8~12天;
c:当菌袋内的菌丝变成子实体后,降低散射光源的光照强度至400~800Lux,大棚内温度控制在20~26℃,直至子实体的菌病变成白色及菌盖表面变成红色,每日通风三次,每次20~40min,持续3~4天后可对茶树菇进行采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山茶果树梗原料为培养基的茶树菇培栽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基的原料及其质量分数为:山茶果树梗42%、木屑32%、麦皮14%、玉米粉10%及石英2%,将所述培养基的原料搅拌均匀后,然后按照料水比为1:1.1的比例加水搅拌均匀以得到培养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山茶果树梗原料为培养基的茶树菇培栽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菌袋为聚乙烯塑料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山茶果树梗原料为培养基的茶树菇培栽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基的PH值为5~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山茶果树梗原料为培养基的茶树菇培栽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散射光源为LED光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山茶果树梗原料为培养基的茶树菇培栽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基内的水为经过高温煮沸后的冷凝蒸馏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山茶果树梗原料为培养基的茶树菇培栽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木屑为经过30~40天日晒老化的木屑,且所述木屑的长度为0.1~0.7c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山茶果树梗原料为培养基的茶树菇培栽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出菇管理的步骤a与步骤b之间,往菌袋内的菌丝注入营养液,所述营养液的原料及其质量分数为:蔗糖4~7份、壳聚糖3~4份、碳酸镁1~2份、氯化钠1~2份及清水50~60份。
CN202110352224.9A 2021-03-31 2021-03-31 一种以山茶果树梗原料为培养基的茶树菇培栽方法 Pending CN11299780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52224.9A CN112997805A (zh) 2021-03-31 2021-03-31 一种以山茶果树梗原料为培养基的茶树菇培栽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52224.9A CN112997805A (zh) 2021-03-31 2021-03-31 一种以山茶果树梗原料为培养基的茶树菇培栽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97805A true CN112997805A (zh) 2021-06-22

Family

ID=763877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52224.9A Pending CN112997805A (zh) 2021-03-31 2021-03-31 一种以山茶果树梗原料为培养基的茶树菇培栽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9780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76645A (zh) * 2022-07-06 2022-10-14 南平市建阳区闽芝鑫灵芝专业合作社 一种以山茶壳压块栽培灵芝的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07847A (zh) * 2010-10-26 2011-04-13 镇江市京口区瑞京农业科技示范园 一种利用轻工业废渣栽培茶树菇的方法
CN103598015A (zh) * 2013-11-26 2014-02-26 黄秀英 一种利用液体菌种栽培茶树菇的方法
CN103787700A (zh) * 2014-01-27 2014-05-14 韦承梭 一种茶树菇的培养基及栽培方法
CN103858664A (zh) * 2012-12-14 2014-06-18 开县金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茶树菇培养方法
CN104311329A (zh) * 2014-10-20 2015-01-28 中山安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提高茶树菇营养成分的培养基
CN104303825A (zh) * 2014-09-27 2015-01-28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应用微生物研究所 一种富硒茶树菇栽培的方法
CN106688602A (zh) * 2015-07-27 2017-05-24 重庆市硒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茶树菇的培养方法
CN109699395A (zh) * 2019-03-14 2019-05-03 山东友和菌业有限公司 一种瓶栽金针菇培育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07847A (zh) * 2010-10-26 2011-04-13 镇江市京口区瑞京农业科技示范园 一种利用轻工业废渣栽培茶树菇的方法
CN103858664A (zh) * 2012-12-14 2014-06-18 开县金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茶树菇培养方法
CN103598015A (zh) * 2013-11-26 2014-02-26 黄秀英 一种利用液体菌种栽培茶树菇的方法
CN103787700A (zh) * 2014-01-27 2014-05-14 韦承梭 一种茶树菇的培养基及栽培方法
CN104303825A (zh) * 2014-09-27 2015-01-28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应用微生物研究所 一种富硒茶树菇栽培的方法
CN104311329A (zh) * 2014-10-20 2015-01-28 中山安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提高茶树菇营养成分的培养基
CN106688602A (zh) * 2015-07-27 2017-05-24 重庆市硒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茶树菇的培养方法
CN109699395A (zh) * 2019-03-14 2019-05-03 山东友和菌业有限公司 一种瓶栽金针菇培育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宫银辉等: "《怎样生产食用菌多赚钱》", 31 March 2004, 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
钱静: ""茶废弃物资源化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福建茶叶》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76645A (zh) * 2022-07-06 2022-10-14 南平市建阳区闽芝鑫灵芝专业合作社 一种以山茶壳压块栽培灵芝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18876B (zh) 黑皮鸡枞菌生产方法
CN107455141A (zh) 一种大球盖菇的栽培方法
CN101843195B (zh) 桑枝竹荪生产方法
CN101863704B (zh) 一种杏鲍菇的栽培基及其栽培方法
CN101857494B (zh) 一种杏鲍菇的栽培基及其栽培方法
CN102523936A (zh) 一种利用香蕉秆、茎叶作基质露天栽培竹荪的方法
CN103416225A (zh) 一种优质灵芝培养料的配制方法
CN104920068A (zh) 一种红托竹荪的栽培方法
CN105309198A (zh) 一种香菇栽培料及香菇的种植方法
CN105309166A (zh) 丝瓜种植方法
CN103563644A (zh) 一种大朵红灵芝的栽培方法
CN104557244A (zh) 一种猴头菇的栽培基及其栽培方法
CN105918089A (zh) 一种有机草莓的无土种植方法
CN107047068B (zh) 设施温室香菇增产栽培方法
CN104429589A (zh) 利用剑麻废渣生产猴头菇的方法
CN110558154A (zh) 一种野生灵芝的高产扩繁方法
CN109122036A (zh) 一种茶树套种双孢菇的种植方法
CN109122032A (zh) 一种茶树套种白玉菇的种植方法
CN109328685A (zh) 蛋黄果的扦插繁育方法
CN112997805A (zh) 一种以山茶果树梗原料为培养基的茶树菇培栽方法
CN113348961A (zh) 一种以山茶果外壳原料为培养基的茶树菇培栽方法
CN107455132A (zh) 一种蒜黄无公害软化栽培的方法
CN109089726B (zh) 一种富硒秀珍菇的栽培方法
CN111788990A (zh) 一种白皮鸡枞菌的培养方法
Ragupathi et al. Optimizing the growth conditions and adopting new methods growing oyster and milky mushrooms in same condit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