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87957A - 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87957A
CN112987957A CN201911299638.9A CN201911299638A CN112987957A CN 112987957 A CN112987957 A CN 112987957A CN 201911299638 A CN201911299638 A CN 201911299638A CN 112987957 A CN112987957 A CN 1129879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gion
unit
touch
limited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9963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湲琳
李冠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nolux Corp
Original Assignee
Innolux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olux Corp filed Critical Innolux Corp
Priority to CN20191129963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87957A/zh
Priority to US17/107,970 priority patent/US11449174B2/en
Priority to PH12020050524A priority patent/PH12020050524A1/en
Publication of CN1129879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87957A/zh
Priority to US17/895,018 priority patent/US11762502B2/en
Priority to US18/234,391 priority patent/US20230393687A1/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6Details of scanning methods, e.g. sampling time, grouping of sub areas or time sharing with display driv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41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formed by a plurality of foldable display compon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77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for detecting open or closed state or particular intermediate positions assumed by movable parts of the enclosure, e.g. detection of display lid position with respect to main body in a laptop, detection of opening of the cover of battery compart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Sensors therefo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2Flexible digitiser, i.e. constructional details for allowing the whole digitising part of a device to be flexed or rolled like a sheet of pap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1Cross over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i.e. details of structures for connecting electrodes of the sensing pattern where the connections cross each other, e.g. bridge structures comprising an insulating layer, or vias through substrat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4Connections between sensors and controllers, e.g. routing lines between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 p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Switches That Are Operated By Magnetic Or Electric Fiel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以及一种可弯折显示设备,其中,该电子装置包括一显示单元、一触控单元以及一驱动单元。所述触控单元包括一第一区域和一第二区域。所述驱动单元可分别驱动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且所述显示单元重迭于所述触控单元。

Description

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弯折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可折式电子装置或可变形电子装置已成为新世代电子科技的焦点之一,因此能够结合在电子装置中的可折式显示设备的需求也相应提高。由于消费者对于可折式电子装置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如何藉由材料或/及结构等方面的设计来达到所需之可弯折式显示设备的变形效果、使用寿命、显示效果等产品规格乃是相关领域所致力发展的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其包括可分成两个或更多个部分的触控单元。电子装置中的驱动电路可驱动各个部分的触控单元以在电子装置的不同模式下提供多样的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电子装置包括一显示单元、一触控单元,包括一第一区域和一第二区域、以及一驱动单元。其中驱动单元可分别驱动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且显示单元重迭于触控单元。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弯折电子装置,电子装置包括一显示单元、一触控单元,触控单元包括一第一区域和一第二区域、一弯折轴,位于第一区域和一第二区域之间、以及一驱动单元。其中第一区域可电连接到一第一信号输入端,第二区域可电连接到一第二信号输入端,驱动单元藉由第一信号输入端和第二信号输入端分别驱动触控单元的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在弯折状态下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在弯折状态下的另一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变化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部分走线的俯视示意图。
图11为图10所示的部分走线沿切线A-A’的剖视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一变化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部分走线的剖视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另一变化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部分走线的剖视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触控电极的俯视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变化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触控电极的俯视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包括制动单元的电子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制动单元在关闭状态下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制动单元在开启状态下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自动功能的流程图。
图20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在不同状态下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0-可弯折显示设备;AL-制动层;ADH-黏着层;APU-制动处理单元;AU-制动单元;BC-桥接线;CO--覆盖层;C1-第一连接部;C2-第二连接部;C3-第三连接部;CH-接触洞;D1、D2-高度;DD-显示设备;DM-驱动单元;DP-软性印刷电路板;DR-显示区域;DU-显示单元;EL-电子层;EN-封装层;FP-指纹辨识区域;FPU-处理单元;FR-弯折区域;FX、FX1、FX2、FX3、FX4-弯折轴;IC1-第一驱动电路;IC2-第二驱动电路;IN、IN1、IN2、IN3、INL-绝缘层;IP-绝缘部;IS1-第一信号输入端;IS2-第二信号输入端;L1-第一走线;L2-第二走线;L3-第三走线;L4-第四走线;LL-虚拟线;M1-第一金属层;M2-第二金属层;M3-第三金属层;M4-第四金属层;M5-第五金属层;M6-第六金属层;MP-金属垫;NFR-非弯折区域;OP-光学层;OPE-开口;P1、P1’、P2、P2’-部分;P3-区域;PC-周边电路;PM-保护元件;PO1、PO2-点;PR-非显示区域;PP、PP1、PP2、PP3-凸起结构;PX-像素;R-曲率半径;R1-第一区域;R2-第二区域;S1、S1-1、S1-2-第一表面;S102、S104-步骤;S2-第二表面;S3-第三表面;S4、S5-侧面;S6-第六表面;SB-基板;SL1-第一侧;SL2-第二侧;SL3-第三侧;SL4-第四侧;SUF-支撑层;T1-间距;T2、T3-厚度;TC-时序控制器;TE、TE1-1、TE1-2、TE1-3、TE1-4、TE2、TE2-1、TE2-2-触控电极;TU-触控单元;TR1-第一传输线;TR2-第二传输线;TR3-第三传输线;VC-虚拟圆圈;X、Y、Z-方向;J-J’-截断线;θ-弯折角;A-A’-切线。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参考以下的详细描述并同时结合附图可以理解本发明,须注意的是,为了使读者能容易了解及为了图式的简洁,本发明中的多张图式只绘出电子装置的一部分,且图式中的特定元件并非依照实际比例绘图。此外,图中各元件的数量及尺寸仅作为示意,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通篇说明书与所附的权利要求中会使用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元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电子设备制造商可能会以不同的名称来指称相同的元件。本文并不意在区分那些功能相同但名称不同的元件。
在下文说明书与权利要求书中,「含有」与「包括」等词为开放式词语,因此其应被解释为「含有但不限定为…」之意。
应了解到,当元件或膜层被称为在另一个元件或膜层「上」或「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膜层时,它可以直接在此另一元件或膜层上或直接连接到此另一元件或层,或者两者之间存在有***的元件或膜层(非直接情况)。相反地,当元件被称为「直接」在另一个元件或膜层「上」或「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膜层时,两者之间不存在有***的元件或膜层。
虽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可用以描述多种组成元件,但组成元件并不以此术语为限。此术语仅用于区别说明书内单一组成元件与其他组成元件。权利要求中可不使用相同术语,而依照权利要求中元件宣告的顺序以第一、第二、第三…取代。因此,在下文说明书中,第一组成元件在权利要求中可能为第二组成元件。
须知悉的是,以下所举实施例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下,可将数个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进行替换、重组、混合以完成其他实施例。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俯视示意图。根据本实施例,图1中的电子装置可为显示设备DD,例如可包括笔记本电脑、公共显示器、拼接显示器、车用显示器、触控显示器、电视、监视器、智能型手机、平板计算机、光源模块、照明设备或应用于上述产品的电子装置,但不以此为限。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装置可包括天线装置或感测装置,例如当电子装置为天线装置时,原本显示设备中的显示单元可被替换为最小的工作单元,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此外,本实施例中的显示设备DD可为一可弯折显示设备100,例如能够沿着至少一弯折轴FX重复弯折,但不以此为限。须注意的是,术语「弯折」在此可表示弯曲(curved)、弯折(bent)、折迭(folded)、卷曲(rolled)、挠曲(flexed)或其他类似的变形,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下文中将以可弯折显示设备100作为电子装置的示例说明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从图1中可以看出可弯折显示设备100具有三条弯折轴FX,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可弯折显示设备100可分别沿着三条弯折轴FX中的至少其中一条进行一次或多次的弯折,但并不以此为限。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弯折显示设备100可具有一条、两条、四条或更多条的弯折轴FX,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此外,可弯折显示设备100可视设计需要而可被向内弯折或可被向外弯折。
根据本实施例,显示设备DD(可弯折显示设备100)可包括显示单元DU、触控单元TU以及驱动单元DM。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显示单元DU及/和触控单元TU为可弯折的,且具有弯折轴。以下将分别详述此些元件或膜层。
请参考图1,并一并参考图2。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剖视示意图。为了简化图式,图2所示的结构仅示意出各个膜层或元件之间堆栈设置的方式,因此各膜层的厚度或宽度并不限于图2所示。如图2所示,显示单元DU可包括基板SB、电子层EL和封装层EN。可弯折显示设备100除了上述的膜层或元件之外还可选择性地包括设置在触控单元TU上的光学层OP和覆盖层CO。光学层OP可例如包括可改善可弯折显示设备100的光学功效的有机材料或无机材料,覆盖层CO可例如包括玻璃或其他覆盖在可弯折显示设备100上以保护其他元件或膜层的材料,但不以此为限。图2中所示的可弯折显示设备100所包括的各膜层与元件可应用到下述各实施例中,故之后不再赘述。根据本实施例,基板SB可为单层或多层的绝缘层结构,其中所述绝缘层结构可具有支撑功能或缓冲功能。举例来说,基板SB可例如包括(但不限于)绝缘层、黏着层和/或支撑层(图2中未示出),其中绝缘层可例如包括聚酰亚胺(polyimide,PI)层或其他适合的绝缘材料,支撑层可例如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或其他适合的材料,黏着层可例如包括适合的黏着胶,使得支撑层与绝缘层可彼此相连接,但不以此为限。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基板SB还可包括缓冲层,但不以此为限。
在本实施例中,可弯折显示设备100可包括弯折区域和非弯折区域,其中位于弯折区域的可弯折显示设备100的一部分可例如依弯折轴被弯曲,而可弯折显示设备100的弯折区以外的区域可为非弯折区域。举例来说,如图2所示,可弯折显示设备100可包括弯折区域FR,其中位于弯折区域FR的可弯折显示设备100的一部分可例如依弯折轴FX1被弯曲,而可弯折显示设备100的弯折区域FR以外的区域可为非弯折区域NFR,但不以此为限。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可弯折显示设备100除了弯折轴FX1之外还具有其他的弯折轴时,可弯折显示设备100还可包括对应所述弯折轴的弯折区域。
电子层EL设置在基板SB上,并可包括驱动元件、发光元件和/或光转换元件(图2中未示出)等电子元件。驱动元件可例如包括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TFT),可用来驱动发光元件,但不以此为限。发光元件可包括但并不限于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diode,LED),而发光二极管LED可例如包括次毫米发光二极管(mini-LED)、微发光二极管(micr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D-LED)或上述的组合。在一实施例中,发光二极管的芯片尺寸约为300微米(μm)到10毫米(mm),次毫米发光二极管(miniLED)的芯片尺寸约为100微米到300微米,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 LED)的芯片尺寸约为1微米到100微米,但不以此为限。光转换元件可例如包括量子点、荧光材料、磷光材料、彩色滤光层、其他适合的材料或上述材料的组合,但不以此为限。
此外,显示单元DU具有显示区域DR以及位于显示区域DR外的非显示区域PR。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电子层EL可包括多个子像素,多个子像素的每一个可例如包括一部分的光转换材料及其所对应到的发光元件和驱动元件等,且可例如发射红色、蓝色、绿色或其他适合颜色的光线,而发射不同颜色的光线的子像素可例如组成一个像素PX,且电子层EL中可包括多个像素PX,但不以此为限。换句话说,本实施例的显示单元DU是指可弯折显示设备100中一整体用来显示影像或画面的显示元件,其具有了用来显示影像画面所需的各类电子元件。显示区域DR可例如由显示单元DU的电子层EL中的用来显示的多个像素PX所定义,而非显示区域PR为电子层EL在显示区域DR以外的区域,其中非显示区域PR可设置周边走线及/或周边电路PC,例如驱动元件,但不以此为限。在某些实施例中,可弯折显示设备100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显示设备,例如为液晶显示设备,此时电子层EL可例如选择性包括导电层、绝缘层或液晶层等膜层,且可弯折显示设备100还可另外包括背光模块,但不以此为限。
请参考在图1,如前所述,图1所示的实施例的显示单元DU为可弯折的,例如显示单元DU具有弯折轴FX1、FX2和FX3,分别沿着方向X延伸,而显示单元DU可于对应任一弯折轴的位置于方向Z被弯折,但不以此为限。在一些实施例中,弯折轴FX1、FX2和FX3可例如沿着方向Y延伸,而显示单元DU可于对应任一弯折轴的位置垂直于方向Y被弯折。在一些实施例中,弯折轴FX1、FX2和FX3可各自沿着方向X或方向Y延伸,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弯折轴FX2、FX3可例如位于显示区域DR的相对两侧。可弯折显示设备100被弯折的角度可视设计需要进行调整,例如于弯折轴FX相对两边的同表面(例如图3中第一表面S1-1和第一表面S1-2(或称显示面))可彼此实质上大致平行或具有一夹角。此外,位于非显示区域PR的元件或膜层可依弯折轴FX2、FX3而被弯折至显示设备的背面(例如第二表面S2),但不以此为限。须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可弯折显示设备100依弯折轴FX1、FX2、FX3的弯折方向跟弯折角度可彼此相同或不同,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本实施例中关于显示单元DU的内容可应用到下述各实施例中,故之后不再赘述。
请参考图1,并一并参考图2、图14和图15。图1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触控电极的俯视示意图,图1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变化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触控电极的俯视示意图。根据本发明,触控单元TU可被区分成至少两个区域。举例来说,图1中示出了分成两个区域(第一区域R1、第二区域R2)的触控单元TU,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在一些实施例中,触控单元TU可包括三个或更多个区域。根据本实施例,如图1所示,触控单元TU包括第一区域R1(或者可称第一部分)以及第二区域R2(或者可称为第二部分),其中当可弯折显示设备100未被弯折时(即可弯折显示设备100为一平面时,如图2),第一区域R1与第二区域R2之间可具有间距T1。在可弯折显示设备100的俯视方向Z上,弯折轴FX1可位于第一区域R1与第二区域R2之间,但不以此为限。具体来说,触控单元TU可具有位于弯折轴FX1的一侧的第一区域R1以及位于弯折轴FX1的另一侧的第二区域R2。
此外,如图1所示,显示单元DU在俯视方向Z上可至少部分重迭于触控单元TU,具体来说,触控单元TU的第一区域R1和第二区域R2可分别重迭于显示单元DU的一部分,但不以此为限。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触控单元TU可设置在显示单元DU上,具体来说,触控单元TU的第一区域R1和第二区域R2可设置在显示单元DU上,但不以此为限。在一些实施例中,触控单元TU可整合于显示单元DU中,例如触控单元TU可设置在显示单元DU的封装层EN与电子层EL之间,但不以此为限。
根据本实施例,触控单元TU可包括多个重复的触控电极TE,其中多个触控电极TE中具有同样的控制单元的一部分可组成一个区域。第一区域R1和第二区域R2分别包括多个触控电极TE,举例来说,如图14和图15所示,第一区域R1中的触控电极TE可具有相同的控制单元,而第二区域R2中的触控电极TE可具有相同的控制单元,但不以此为限。触控电极TE可例如包括反射电极、透明电极或半透明电极,反射电极可例如包括银、锗、铝、铜、钼、钛或锡,透明电极可例如包括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或氧化铟锌(Indium zincoxide,IZO),半透明电极可例如包括金属薄膜电极如镁银合金薄膜电极、金薄膜电极、铂薄膜电殛或铝箔膜电极,但不以此为限。
如图14所示,第一区域R1和第二区域R2中的多个触控电极TE的每一个(如图14中虚线所标示)可视为重复的电极单元(如触控电极TE1-1、TE1-2、TE2-1、TE2-2,但仅为示意,图14中的每一个触控电极皆可视为一个电极单元),也就是说,触控电极TE为触控单元TU中具重复图案的触控元件,而在某些实施例中,相邻的触控电极TE可藉由桥接线BC而互相电连接,以使互相电连接的触控电极TE形成沿着方向X(例如触控电极TE1-1和TE1-3)或方向Y(例如触控电极TE1-2和TE1-4)延伸的电极串。须注意的是,虽然图14中电极串中的相邻的电极单元之间仅示出一条桥接线BC,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极串中相邻的电极单元之间可具有两条或更多条的桥接线BC,端看产品设计而定。此外,如图14所示,触控单元TU可包括多个第一连接部C1、第二连接部C2、第一传输线TR1和第二传输线TR2。第一连接部C1可电连接于沿着方向Y延伸的电极串(例如触控电极TE1-2、TE1-4等),而第二连接部C2可电连接于沿着方向X延伸的电极串(例如触控电极TE1-1、TE1-3等)。第一传输线TR1可传递沿着方向Y延伸的电极串中触控电极的信号,而第二传输线TR2可传递沿着方向X延伸的电极串中触控电极的信号。
以第一区域R1为例,在本实施例中,藉由以桥接线BC而形成的电极串,触控电极TE1-1和触控电极TE1-3可具有相同的信号,触控电极TE1-2和触控电极TE1-4可具有相同的信号,而触控电极TE1-2和触控电极TE1-3具有不同的信号,因此第一传输线TR1、第一连接部C1的信号会不同于第二传输线TR2、第二连接部C2的信号。然而,由于第一区域R1中第一传输线TR1、第一连接部C1的信号和第二传输线TR2、第二连接部C2的信号最终会传递到同一个控制单元(例如驱动电路)中,因此第一区域R1中的所有触控电极可视为位于同一区域中,并非因接收不同的信号而被定义为不同区域的触控电极。上述定义同样可应用到第二区域R2中,故不再赘述。
此外,触控单元TU还可包括多个绝缘部IP,设置在桥接线BC的上方或下方。桥接线BC可设置多个,以降低因断线导致触控不良的问题。绝缘部IP可例如包括适合的绝缘材料,且可电性绝缘沿着方向X延伸的电极串和沿着方向Y延伸的电极串,但不以此为限。第一连接部C1、第二连接部C2、第一传输线TR1和第二传输线TR2可与触控电极具有相同或不同的材料,此外,第一连接部C1、第二连接部C2、第一传输线TR1和第二传输线TR2可与触控电极设置在同一层或不同层上,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传输线TR1与第二传输线TR2可为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走线或第二走线,举例来说,连接到第一区域R1的第一传输线TR1和第二传输线TR2可为图1的第一走线L1,而连接到第二区域R2的第一传输线TR1和第二传输线TR2可为图1的第二走线L2,但不以此为限。
根据本实施例,位于第一区域R1的触控电极TE的一部分P1与位于第一区域R1的触控电极TE的另一部分P2的材料可不相同,同样地,位于第二区域R2的触控电极TE的一部分P1’与位于第二区域R2的触控电极TE的另一部分P2’的材料可不相同。详细来说,在本实施例中,位于弯折区域FR的触控电极的部分P1或P1’(即图14中的触控电极TE2-1、TE2-2)的材料可与位于非弯折区域NFR的触控电极的另一部分P2或P2’(即图14中的触控电极TE1-1到TE1-4)的材料不同,但不以此为限。根据本实施例,触控电极TE1-1到TE1-4的材料可例如包括氧化铟锡、氧化铟锌(Indium zinc oxide,IZO)、氧化铝锌(Aluminum zinc oxide,AZO)或其他适合的材料,触控电极TE2的材料可例如包括银纳米导线(Ag nano-wire,AGNW)、金属、聚(3,4-乙烯基二氧噻吩)(Poly(3,4-ethylenedioxythiophene),PEDOT)、纳米碳管(Carbon nano-tube,CNT)或其他适合的导电材料,但不以此为限。由于本实施例中靠近弯折轴FX1的触控电极TE2-1、TE2-2具有不同于触控电极TE1-1到TE1-4的材料(或者是说,触控电极TE2-1、TE2-2包括比触控电极TE1-1到TE1-4的材料更耐弯折的材料),因此可改善在弯曲区域附近(即弯折轴FX1附近)的触控单元TU的结构强度,并改善触控显示设备的稳定度和可靠度。
同样地,如图15所示,第一区域R1和第二区域R2中多个触控电极TE每一个(如图15中虚框所标示)可视为重复的电极单元(例如触控电极TE1-1、TE1-2和TE2,但仅为示例性的),也就是说,触控电极TE为触控单元TU中具重复图案的触控元件,重复图案之间可断开,但不以此为限。如图15所示,触控单元TU可包括多个第三连接部C3和第三传输线TR3,其中第三连接部C3的材料和设置可参考上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而第三传输线TR3的材料和设置可参考上述第一传输线TR1和第二传输线TR2,故在此不再赘述。类似于图14,在本变化实施例中,位于弯折区域FR的触控电极TE2的材料可不同于位于非弯折区域NFR的触控电极TE1-1、TE1-2的材料,藉此可提高在弯曲区域附近的触控单元TU的结构的耐折性,进而改善触控显示设备的稳定度和可靠度。
须注意的是,虽然图14和图15中第一区域R1与第二区域R2的触控电极TE1(包括触控电极TE1-1到TE1-4)具有相同的材料,且第一区域R1与第二区域R2的触控电极TE2(包括触控电极TE2、TE2-1和TE2-2)具有相同的材料,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区域R1的触控电极TE1的材料可不同于第一区域R2的触控电极TE1的材料,或第一区域R1的触控电极TE2的材料可不同于第一区域R2的触控电极TE2的材料,但不以此为限。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图14所示的触控电极的结构和图15所示的触控电极的结构可整合并形成可弯折显示设备100中的触控电极。举例来说,位于第一区域R1的触控电极的结构可参考图14所示的触控电极,而位于第二区域R2的触控电极的结构可参考图15所示的触控电极,或是位于第一区域R1和第二区域R2的触控电极可分别同时包括图14和图15中所示的电极结构,但不以此为限。上述关于触控单元TU的叙述以及触控单元TU中触控电极TE的类型、材料以及设计可应用到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与变化实施例中,故之后不再赘述。须注意的是,图15中所示的网格状的触控电极结构仅为示例性的,其并非代表本实施例中触控电极的真实结构。
请再参考图1。如图1所示,可弯折显示设备100可包括位于显示区域DR外的驱动单元DM。驱动单元DM可例如为封装元件,可包括第一驱动电路IC1以及第二驱动电路IC2,但不以此为限。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电路IC1以及第二驱动电路IC2可例如藉由基板上芯片(chip on substrate)的方式设置在可弯折显示设备100的非显示区域PR,但不以此为限。须注意的是,虽然图1中未示出,但包括第一驱动电路IC1的驱动单元DM与包括第二驱动电路IC2的驱动单元DM之间可藉由一时序控制器相连接,但不以此为限。根据本实施例,驱动单元DM的第一驱动电路IC1可驱动触控单元TU的第一区域R1,驱动单元DM的第二驱动电路IC2可驱动触控单元TU的第二区域R2,也就是说,驱动单元DM可分别驱动第一区域R1以及第二区域R2,但不以此为限。须注意的是,上述的「第一驱动电路IC1可驱动触控单元TU的第一区域R1」所指的是可藉由第一驱动电路IC1驱动第一区域R1中的多个触控电极TE,而「第二驱动电路IC2可驱动触控单元TU的第二区域R2」所指的是可藉由第二驱动电路IC2驱动第二区域R2中的多个触控电极TE。
更具体来说,如图1所示,可弯折显示设备100可包括位于显示区域DR外的第一信号输入端IS1和第二信号输入端IS2,举例来说,如图1所示,第一信号输入端IS1和第二信号输入端IS2可设置在可弯折显示设备100的非显示区域PR。如图1所示,第一信号输入端IS1和第二信号输入端IS2可相对于显示区域DR设置在其所对应的弯折轴的另一侧,详细来说,第一信号输入端IS1可相对于显示区域DR设置在弯折轴FX2的另一侧的非显示区域PR,而第二信号输入端IS2可相对于显示区域DR设置在弯折轴FX3的另一侧的非显示区域PR,但不以此为限。在本实施例中,驱动单元DM可设置在电路板DP上。驱动单元DM可藉由电路板DP分别电连接到第一信号输入端IS1和第二信号输入端IS2,第一信号输入端IS1和第二信号输入端IS2可分别包括多个连接垫MP,其中连接垫MP可分别通过多条第一走线L1电连接触控单元TU的第一区域R1和通过多条第二走线L2电连接于触控单元TU的第二区域R2。电路板DP可例如包括软性印刷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FPCB)、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或上述的组合,但不以此为限。藉由上述电连接或耦合方式,驱动单元DM的第一驱动电路IC1与第二驱动电路IC2可分别驱动第一区域R1与第二区域R2中的触控电极TE。
触控单元TU可分区开启,也就是说,触控单元TU分别藉由不同的驱动电路所驱动,因此本实施例的可弯折显示设备100可提供多种的操作状态和功能。举例来说,第一区域R1和第二区域R2的其中一个可处于开启状态,而另外一个可处于关闭状态,或是,第一区域R1和第二区域R2可同时处于开启状态或关闭状态,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此外,由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区域R1的触控电极TE可由靠近的第一驱动电路IC1所驱动,第二区域R2的触控电极可由靠近的第二驱动电路IC2所驱动,因此可降低走线(例如第一走线L1和第二走线L2)过长所导致的高阻抗的风险,并可改善可弯折显示设备100的稳定度与可靠度。
须注意的是,图1以及之后附图中的电路板DP的大小和形状等等仅为示意,并不代表电路板DP真正的大小或形状。此外,图1以及之后附图中的走线的数量和走向仅为举例,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举例来说,图1可具有更多数量或更少数量的第一走线L1和第二走线L2,或是,第一走线L1和第二走线L2可分别例如从第一区域R1和第二区域R2的不同侧边进入,而非如同图1中所示的走向,但不以此为限。第一走线L1和第二走线L2可设置在与第一区域R1和第二区域R2同一表面上,或不同的表面上,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第一信号输入端IS1、第二信号输入端IS2、第一走线L1和第二走线L2的材料可例如包括铝、铜、锡、镍、金、银、其他适合的导电材料或上述材料的组合,但不以此为限。第一走线L1和第二走线L2可例如包括铜、银、金、铝、其他适合的导电材料或上述材料的组合,但不以此为限。此外,第一走线L1和第二走线L2可包括单层结构或多层结构,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上文中驱动单元DM、第一信号输入端IS1、第二信号输入端IS2、第一走线L1和第二走线L2的材料和在可弯折显示设备100上设置的方式与设计可应用到本发明的下述实施例中,故之后不再赘述。
由于图1中第一走线L1和第二走线L2并未经过弯折轴FX1,因此可减少走线在弯折区域(例如图2的弯折区域FR)发生断裂的机会。在某些实施例中,设有驱动单元DM的电路板DP可依弯折轴FX2、FX3弯折至显示设备的背面,换而言之,即非用来显示影像或画面的一侧(例如第二表面S2,如图2、图3所示),使得驱动单元DM设置在第二表面S2。再者,由于第一区域R1与第二区域R2中触控电极TE在邻近弯折轴FX2、FX3的部分可具有不同的材料,例如可具有较抗弯折的材料,如上文所述,因此可减少触控电极TE在弯折区域因弯折而损坏的机率,并可藉此改善可弯折显示设备100的稳定度与可靠度。
请参考图3,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在弯折状态下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图3中示出的膜层的材料和设置可参考图2,故不再赘述。根据本实施例,可弯折显示设备100可沿着弯折轴FX1被重复弯折,其中可弯折显示设备100在沿着弯折轴FX1被弯折时可具有弯折角θ。须注意的是,弯折角θ可例如定义为可弯折显示设备100的相同表面在弯折轴(例如弯折轴FX1)的两侧所夹出来的角度。在本实施例中,弯折角θ的范围可例如介于0度到360度之间(0°≤弯折角θ≤360°)。举例来说,当弯折角θ为0度时,可弯折显示设备100的第一表面S1(例如显示面)可例如藉由弯折轴FX1分成第一表面S1-1和第一表面S1-2,且可弯折显示设备100的第一表面S1-1和第一表面S1-2可彼此相靠近,且实质上大致平行。当弯折角θ为360度时,可弯折显示设备100的第一表面S1-1和第一表面S1-2可彼此相远离,且实质上大致平行。当弯折角θ为180度时,可弯折显示设备100可处于未被弯折的状态,而第一表面S1大致呈现一平坦的表面(即第一表面S1-1和第一表面S1-2共平面,例如图2所示),但不以此为限。须注意的是,虽然上述使用第一表面S1(包括第一表面S1-1和第一表面S1-2)之间的夹角作为可弯折显示设备100的弯折角θ,但仅为示例性的。在其他实施例中,弯折角θ的角度可参考可弯折显示设备100的其他表面而得到,例如可参考显示设备的背面(例如第二表面S2),但不以此为限。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如图3所示,当可弯折显示设备100被弯折时,位于弯折区域FR的各膜层的厚度可能会因为弯折挤压而小于非弯折区域NFR的各膜层的厚度,例如图3中位于弯折区域FR的基板SB的厚度T2小于非弯折区域NFR的基板SB的厚度T3,但不以此为限。须注意的是,上述基板SB的厚度T2和厚度T3是在可弯折显示设备100被弯折时所量测的。此外,虽然图3中以基板SB的厚度为例,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当可弯折显示设备100被弯折时,可弯折显示设备100的任意一层在弯折区域FR的厚度可小于所述层在非弯折区域NFR的厚度。上述的弯折区域FR可例如在可弯折显示设备100被弯折时,将图3中各膜层实质上开始出现曲面的两端相连接所定义出,但不以此为限。上述关于弯折角θ的定义可应用到下述各实施例中,故之后不再赘述。
请参考图4,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在弯折状态下的另一局部剖视示意图,其中图4为图3中截断线J-J’的右侧(或是说,相反于Y方向)的可弯折显示设备100靠近端部的一部分的剖视示意图。图4中示出的膜层的材料和设置可参考图2与图3,故不再赘述。另外,基板SB可包括支撑层SUF、黏着层ADH和绝缘层INL。如图4所示,可弯折显示设备100的非显示区域(例如图1所示的非显示区域PR)可例如依弯折轴FX2被弯折到显示设备的背面(例如第三表面S3)。详细来说,可弯折显示设备100的基板SB、显示单元DU、触控单元TU、光学层OP和覆盖层CO可依弯折轴FX2被弯折至显示设备的背面,而触控单元TU中的第一区域R1可不被弯折至显示设备的背面。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触控单元TU的驱动电路(例如上述的第一驱动电路IC1和第二驱动电路IC2)可电连接到显示单元DU(例如电子层EL),而显示单元DU可与触控单元TU电性连接(例如可通过在显示单元DU与触控单元TU之间形成接触洞CH或设置额外导线的方式),因此可通过驱动电路去控制触控单元的运作。举例来说,如图4所示,第一驱动电路IC1可电连接到显示单元DU的电子层EL,而触控单元TU可通过额外的导线和/或接触洞(如图4所示)与电子层EL电连接,藉此控制触动单元TU的运作,但不以此为限。须注意的是,虽然图4中仅示出了显示设备的非显示区域依弯折轴FX2被弯折的情形,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设备的非显示区域可依弯折轴FX3被弯折,而图4中的第一区域R1则可为第二区域R2,但不以此为限。上述的弯折情形可应用到本发明各实施例与变化实施例中,故之后不再赘述。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电子层EL可由最靠近绝缘层INL的导电层起算,但不以此为限。
请参考图5,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变化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剖视示意图。为了简化图式,图5中仅示意性地示出包括显示单元DU与触控单元TU的结构,并省略了部分膜层,而显示单元DU所包括的元件或膜层可参考上述关于显示单元DU的叙述,故不再赘述。显示单元DU具有第六表面S6、相对于第六表面S6的第三表面S3跟连接第六表面S6与第三表面S3的侧面S4、S5。图5所示的变化实施例与图2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差异之一在于本变化实施例中显示设备的非显示区域不包括弯折轴FX2以及弯折轴FX3,因此本变化实施例中显示设备的非显示区域可不被弯折到显示设备的背面(例如第三表面S3),但不以此为限。本变化实施例与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例另一个差异在于本变化实施例的走线具有不同的设计。根据本变化实施例,如图5所示,本变化实施例中的第一走线L1和第二走线L2可设置在显示单元DU的侧面S4、S5及/或第三表面S3,然后第一信号输入端IS1和第一驱动电路IC1、第二信号输入端IS2和第二驱动电路IC2可设置在第三表面S3,但不以此为限。本变化实施例的第一走线L1和第二走线L2可例如藉由压印(imprint)或其他适合的制程制作在显示单元DU的侧面S4、S5上,第一走线L1和第二走线L2的材料可以包括金属或导电胶,但本发明不以上述为限。
此外,如图5所示,可弯折显示设备100还可包括设置在第一走线L1和第二走线L2上的保护元件PM,其中保护元件PM可覆盖第一走线L1和第二走线L2以保护第一走线L1和第二走线L2。保护元件PM可包括适合的绝缘材料,但不以此为限。根据本变化实施例,由于第一走线L1和第二走线L2可设置在显示单元DU的侧面S4,因此可减少可弯折显示设备100的周围区域(例如图1的非显示区域PR)的面积,使得可弯折显示设备100的空间配置有更多变化和设计弹性。本变化实施例中关于走线的设计可应用到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与下述实施例中,故之后不再赘述。
如图5所示,触控单元TU的第一区域R1和第二区域R2之间具有间距T1。根据本变化实施例,间距T1可小于πR,亦即T1≤πR。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弯折显示设备100的弯折状态为可弯折显示设备100的至少一层别被弯折至同一表面的不同部分可彼此实质上大致平行,例如图3中非弯折区域NFR的第一表面S1-1和第一表面S1-2可彼此平行。在此状况下可具有一虚拟圆圈VC,而虚拟圆圈VC可与可弯折显示设备100的第一表面S1-1和第一表面S1-2相切(例如通过点PO1和点PO2分别与第一表面S1-1和第一表面S1-2相切)。一虚拟线LL可通过切点(例如点PO1和点PO2)和虚拟圆圈VC的圆心(在本实施例中,虚拟圆圈VC的圆心可例如重迭于弯折轴FX1),而虚拟圆圈VC的半径可被视为可弯折显示设备100的曲率半径R。须注意的是,虽然上述虚拟圆圈VC和曲率半径R是以第一表面S1-1和第一表面S1-2所定义,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可弯折显示设备100中的其他表面也可用来定义出虚拟圆圈VC以及曲率半径R。由于本变化实施例的间距T1小于πR,因此可减少因为第一区域R1与第二区域R2之间的距离过大而导致无法触控或触控不良的情形,可改善了可弯折显示设备100的可靠度。本变化实施例中第一区域R1与第二区域R2之间的间距T1的设计可应用到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与下述各实施例中,故之后不再赘述。
再者,虽然图5所示的为触控单元TU的第一区域R1与第二区域R2位于同一层的结构,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区域R1和第二区域R2所对应的触控电极TE(例如图14与图15所示)可位于不同层中。举例来说,第一区域R1的触控电极TE可直接设置在显示单元DU上,接着可设置一缓冲层(buffer layer)在第一区域R1上,再将第二区域R2的触控电极TE设置在所述缓冲层上,但不以此为限。藉由将第一区域R1和第二区域R2设置在不同层别上,电连接到第一区域R1的第一走线L1和电连接到第二区域R2的第二走线L2可位于不同层,因此可减少可弯折显示设备100的非显示区域PR的面积,使得可弯折显示设备100在非显示区域PR的设计有更多弹性。第一区域R1与第二区域R2位于不同层别的设计可应用到本发明上述实施例和下述各实施例中,故之后不再赘述。
请再参考图1,如图1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可弯折显示设备100还可选择性地包括指纹辨识区域FP,其中指纹辨识区域FP可部分重迭于第一区域R1或第二区域R2,但不以此为限。此外,虽然图1中指纹辨识区域FP重迭于第一区域R1,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在一些实施例中,指纹辨识区域FP可重迭于第二区域R2,或是可弯折显示设备100可包括两个指纹辨识区域FP,分别重迭于第一区域R1和第二区域R2,但不以此为限。根据本实施例,图1的指纹辨识区域FP的指纹辨识元件与第一区域R1(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为第二区域R2)的触控电极TE可设置在不同层上,举例来说,第一区域R1的触控电极TE可位于指纹辨识区域FP的指纹辨识元件上,或者第一区域R1的触控电极TE可位于指纹辨识区域FP的指纹辨识元件下,本发明不限于此。指纹辨识区域FP藉由L3电连接到处理单元FPU,其中处理单元FPU可相对于显示区域DR设置在弯折轴(例如图1中的弯折轴FX2)的另一侧,但不以此为限。电连接到第一区域R1的第一走线L1与电连接到指纹辨识区域FP的第三走线L3可设置在不同层上。
须注意的是,本发明的指纹辨识区域FP与第一区域R1(或第二区域R2)之间的设置关系并不以上述内容为限。在一些实施例中,指纹辨识区域FP的指纹辨识元件可与第一区域R1(或第二区域R2)的触控电极TE设置在同一层上,或是上述两者可以整合共享感测元件,并以时序控制单元分别控制感测功能,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在某些实施例中,指纹辨识区域FP可包括位于指纹辨识区域FP中的多个指纹辨识电极(未示出),其中多个指纹辨识电极可分别藉由多条第三走线L3的其中一条电连接到处理单元FPU。指纹辨识电极的材料可参考第一区域R1和第二区域R2中触控电极TE的材料,故在此不再赘述。在本实施例中,「电极密度」可例如为区域的单位面积内电极的总数量,或区域的单位面积内任两相邻的电极的距离,而根据本实施例,单位面积中的指纹辨识电极(未示出)的数量可大于单位面积中的触控电极TE的数量,但不以此为限。在其它实施例中,相邻的指纹辨识电极之间的距离可小于相邻的触控电极TE的距离,但不以此为限。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指纹辨识电极的电极密度大于触控电极TE的电极密度。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走线密度」可例如为区域的单位面积内走线的数量,或区域的单位面积内任两相邻的走线的距离。如图1所示,电连接指纹辨识区域FP的第三走线L3的走线密度可大于电连接到第一区域R1的第一走线L1和电连接到第二区域R2的第二走线L2的走线密度,但不以此为限。根据本实施例,当用户将物体(例如手指)放置在指纹辨识区域FP上时,第三走线L3可将指纹辨识电极所产生的电信号传送到处理单元FPU,并藉此完成指纹辨识的工作。本发明上述和下述的各实施例与变化实施例都可包括或不包括指纹辨识区域FP、第三走线L3和处理单元FPU,故之后不再赘述。
请参考图1,并一并参考图2和图16到图18。图16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包括制动单元的电子装置的俯视示意图,图17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制动单元在关闭状态下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图18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制动单元在开启状态下的局部剖视示意图。根据本实施例,如图1所示,可弯折显示设备100还可选择性地包括制动层AL,其中制动层AL重迭于第二区域R2,但不以此为限。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弯折显示设备100可不包括制动层AL,或者制动层AL可重迭于第一区域R1。如图2所示,制动层AL可设置在显示单元DU和触控单元TU下,但不以此为限。在一些实施例中,制动层AL可不设置在显示单元DU下,或可取代显示单元DU的基板SB中的支撑层(例如图4中的支撑层SUF)而整合于显示单元DU中,但不以此为限。制动层AL可藉由第四走线L4电连接到制动处理单元APU,其中制动处理单元APU可相对于显示区域DR设置在弯折轴(例如图1的弯折轴FX3)的另一侧,但不以此为限。制动层AL可包括单层结构或多层结构,或可例如包括适合的压电材料或可根据温度、磁力而产生形变的材料,但不以此为限。第四走线L4的材料可参考上述第一走线L1到第三走线L3的材料,故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实施例,制动层AL可包括至少一个制动单元AU。如图15所示,制动层AL可包括多个制动单元AU,其可分别藉由多条第四走线L4的其中一条电连接到制动处理单元APU,如图1和图16所示,但不以此为限。根据本实施例,当制动处理单元APU为关闭状态或是无驱动制动层AL时,制动单元AU会处于关闭状态,换而言之,制动单元AU没有开启,如图17所示,制动层AL可例如作为一平坦层或其他适合的膜层,本发明不以此为限。然而,当制动处理单元APU为开启状态或是驱动制动层AL时,制动单元AU会处于开启状态,使制动单元AU产生形变。另外,由于显示单元DU为可弯折的,因此对应的显示单元DU可随变形的制动单元AU而相应发生形变。如图18所示,当部分的制动单元AU产生形变时,例如沿Z方向延展而凸起,其对应的显示单元DU可被凸起的制动单元AU所影响,导致显示单元DU因而凸起,此时使用者可观察到可弯折显示设备100的形变,例如可由肉眼察觉凸起,或是可藉由手指触碰而感觉出。
在本实施例中,制动单元AU可例如参考键盘的配置(例如图16)而设置在制动层AL中,当欲将可弯折显示设备100作为计算机使用时,制动处理单元APU可驱动制动层AL使其产生形变,使得使用者在输入时可方便定位。此外,不同的制动单元AU可对应不同的符号,或多个制动单元AU可对应到相同的符号。因此,根据所对应到的符号的大小或是对应到同一个符号的制动单元AU的数量差异,本实施例中制动单元AU可不限于具有相同的面积。再者,本实施例中制动层AL的面积可不需与可弯折显示设备100的面积(即图1中俯视面的面积)相同,举例来说,如图1所示,制动层AL的面积可小于显示单元DU的面积,但不以此为限。须注意的是,本发明的制动层AL、制动单元AU的设计并不以上述内容为限,其可根据不同的需求而有不同的设计。
上文中处理单元FPU、驱动电路(第一驱动电路IC1和第二驱动电路IC2)、时序控制器TC和制动处理单元APU可例如包括芯片或其他适合的控制单元,但不以此为限。此外,此些元件的材料可应用到本发明的各实施例和变化实施例中,故之后不再赘述。
下文中将描述本发明更多的实施例或变化实施例。为了简化说明,下述实施例中相同的膜层或元件会使用相同的标注,且其特征不再赘述,而各实施例之间的差异将会于下文中详细描述。
在本实施例中,可弯折显示设备100具有第一侧SL1、相对于第一侧SL1的第二侧SL2跟第三侧SL3、相对于第三侧SL3的第四侧SL4。请参考图6,图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俯视示意图。本实施例与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主要的差异之一在于信号输入端设置的位置。根据本实施例,如图6所示,第一信号输入端IS1和第二信号输入端IS2设置在可弯折显示设备100的第一侧SL1,其中本实施例的可弯折显示设备100可包括平行于第一侧SL1且靠近于第一侧SL1的弯折轴FX4,而不包括图1中的弯折轴FX2和弯折轴FX3,但不以此为限。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弯折显示设备100可不包括弯折轴FX4。弯折轴FX4在方向X上可位于第一信号输入端IS1、第二信号输入端IS2与显示区域DR或触控单元TU之间,其中第一信号输入端IS1、第二信号输入端IS2可例如依弯折轴FX4向后弯折至可弯折显示设备100的第二表面S2(或显示设备的背面,如图2、图3所示),但不以此为限。
此外,第一信号输入端IS1和第二信号输入端IS2可分别藉由电路板DP电连接到驱动单元DM的第一驱动电路IC1和第二驱动电路IC2,其中图6的驱动单元DM可例如藉由时序控制器TC相连接,使得时序控制器TC可分别控制驱动单元DM以依序驱动触控单元TU的第一区域R1和第二区域R2,但不以此为限。由于本实施例中第一信号输入端IS1和第二信号输入端IS2设置在可弯折显示设备100的第一侧SL1,因此非显示区域PR的空间可减少,改善了可弯折显示设备100的空间配置。此外,由于第一走线L1和第二走线L2并未经过弯折轴FX1,因此可降低走线在弯折区域(例如图2中的弯折区域FR)发生断裂的机会。再者,虽然图6中示出了包括两个驱动电路(第一驱动电路IC1和第二驱动电路IC2)的结构,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举例来说,可弯折显示设备100的驱动单元DM可仅包括第一驱动电路IC1或第二驱动电路IC2的其中一个,其中第一信号输入端IS1和第二信号输入端IS2可电连接到所述驱动电路,并且驱动单元DM中的所述驱动电路可依据时序控制器TC依序驱动(或是分时驱动)第一区域R1和第二区域R2。上述关于第一信号输入端IS1和第二信号输入端IS2的设置方式和驱动电路的数量设计可应用到上述和下述的各实施例中,故之后不再赘述。
请参考图7,图7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俯视示意图。本实施例与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主要的差异之一在于驱动单元DM的设计。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电路IC1和第二驱动电路IC2可位于同一个驱动单元DM中,而第一信号输入端IS1和第二信号输入端IS2可分别利用电路板DP电连接到驱动单元DM中的第一驱动电路IC1和第二驱动电路IC2,但不以此为限。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走线L1和第二走线L2的长度可较短,因此可降低走在线的阻抗。此外,由于第一走线L1和第二走线L2并未经过弯折轴FX1,因此可降低走线在弯折区域(例如图2中的弯折区域FR)发生断裂的机会。
请参考图8,图8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俯视示意图。本实施例与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差异之一在于信号输入端设置的位置。如图8所示,可弯折显示设备100的第一信号输入端IS1设置在第一侧SL1,而第二信号输入端IS2设置在第三侧SL3,其中第一侧SL1在本实施例中可为可弯折显示设备100的长边,而第三侧SL3在本实施例中可为可弯折显示设备100的短边,但不以此为限。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侧SL1可为可弯折显示设备100的短边,而第三侧SL3可为可弯折显示设备100的长边,或者,本实施例的第一信号输入端IS1可选择设置在可弯折显示设备100的第二侧SL2,而非如图1所示的第一侧SL1,但不以此为限。由于本实施例中第一走线L1和第二走线L2的长度可较短,因此可降低走在线的阻抗。此外,由于第一走线L1和第二走线L2并未经过弯折轴FX1,因此可降低走线在弯折区域(例如图2中的弯折区域FR)发生断裂的机会。此外,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触控单元TU的第一区域R1的面积可小于第二区域R2,但不以此为限。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区域R1的面积可大于第二区域R2。因此,根据不同的设计需求,触控单元TU的第一区域R1的面积可相同或不同于第二区域R2的面积。上述第一区域R1的面积与第二区域R2的面积之间的关系可应用到本发明中上述和下述的各实施例中,故不再赘述。
请参考图9。图9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俯视示意图。本实施例与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差异之一在于信号输入端的设置位置。如图9所示,第一信号输入端IS1和第二信号输入端IS2设置在可弯折显示设备100的第三侧SL3,但不以此为限。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信号输入端IS1和第二信号输入端IS2可设置在可弯折显示设备100的第四侧SL4。根据本实施例,可弯折显示设备100可包括弯折轴FX1,且可选择性地包括弯折轴FX3。可弯折显示设备100可例如依弯折轴FX3被弯折,且第一信号输入端IS1和第二信号输入端IS2可被弯折至可弯折显示设备100的第二表面S2(或显示设备的背面,如图2、图3所示),但不以此为限。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信号输入端IS1和第二信号输入端IS2设置在可弯折显示设备100的同一侧,因此可减少可弯折显示设备100的非显示区域PR的面积,改善了可弯折显示设备100的空间配置。此外,由于本实施例中电连接到触控单元TU的第一走线L1可经过弯折轴FX1(或是说经过图2所示的弯折区域FR),因此位于弯折区域的第一走线L1的一部分可具有不同的设计,但不以此为限。再者,虽然图9中第二走线L2是设置在非显示区域PR,沿着第一侧SL1分布而电连接到第二区域R2,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走线L2可例如与第一走线L1位于不同层别,并可例如经过第一区域R1的上方或下方而电连接到第二区域R2,但不以此为限。
请参考图10,图10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部分走线的俯视示意图,举例来说,图10中示出的第一走线L1可为图9中第一走线L1的区域P3,其中区域P3所代表的是第一走线L1对应弯折区域(例如图2的弯折区域FR)的一部分。须注意的是,图9中定义出的区域P3的范围仅为示例性的,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此外,图10中的第一走线L1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为第二走线L2,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如图10所示,第一走线L1可包括多个开口OPE,其中开口OPE可例如沿着方向Y设置。开口OPE亦可呈多列的排列,例如图10中第一走线L1包括两列的开口OPE,但不以此为限。在一些实施例中,开口OPE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排列于第一走线L1上。此外,虽然图10中开口OPE的形状为圆形,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举例来说,开口OPE可具有弧形、其他有角形状或任何适合的形状,且开口OPE中的每一个可分别具有相同或不同的形状,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根据本实施例,当可弯折显示设备100依弯折轴FX1被弯折时,开口OPE可降低第一走线L1受到的应力影响,因此可降低位于弯折区域(例如弯折区域FR)的第一走线L1产生断裂的机会。
须注意的是,上述的具有开口OPE的第一走线L1的设计可不仅限应用于区域P3中的第一走线L1。举例来说,只要有弯折轴的地方的走线都可以有此设计,例如图1的弯折轴FX2和弯折轴FX3,但不限于此。
请参考图11,图11为图10所示的部分走线沿切线A-A’的剖视示意图。为了简化附图,图11以及下图12、图13中仅示出了基板SB以及第一走线L1,至于基板SB与第一走线L1之间的膜层则被省略。须注意的是,虽然图11到图13仅示出了第一走线L1的结构,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走线L2、第三走线L3和第四走线可具有与图11到图13所示相同的结构。如图11所示,第一走线L1可包括由第一金属层M1、第二金属层M2和第三金属层M3堆栈所组成的结构,其中第一金属层M1和第三金属层M3可例如包括钛,第二金属层M2可例如包括铝,因此第一走线L1可例如为钛/铝/钛的三层结构,但不以此为限。须注意的是,虽然图11中的第一走线L1是由三层金属层所形成,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走线L1可由更多层或更少层的金属层所组成。
本实施例的开口OPE可例如藉由移除部分的第一金属层M1和第二金属层M2所形成,但不以此为限。在一些实施例中,开口OPE可藉由移除部分的第一金属层M1、第二金属层M2和第三金属层M3所形成。当开口OPE是由移除第一金属层M1和第二金属层M2所形成时,在俯视方向Z上观察开口OPE可看到第三金属层M3。当开口OPE是由移除第一金属层M1、第二金属层M2和第三金属层M3所形成时,在俯视方向Z上观察开口OPE可看到第一走线L1下方的膜层。
请参考图12,图12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一变化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部分走线的剖视示意图。图12所示的变化实施例与图11所示的实施例的差异之一在于弯折轴附近可具有不同的走线设计。如图12所示,本变化实施例中走线的形成方式可例如包括先在基板SB上形成绝缘层IN,接着图案化绝缘层IN后,形成高度不同或相同的凸起结构PP(例如图12中的凸起结构PP1、PP2和PP3),再将第四金属层M4设置在绝缘层IN上。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部分的第四金属层M4的可设置在两相邻凸起结构PP之间,亦可接触绝缘层IN的下一层迭(未画出),而部分的第四金属层M4的可设置在凸起结构PP的侧面与顶面。第一走线L1可因绝缘层IN的凸起结构PP而具有弯曲设计。此外,两相邻的凸起结构PP之间可具有不同的高度,例如图12中高度D1(凸起结构PP1和凸起结构PP2之间的高度)可大于高度D2(凸起结构PP2和凸起结构PP3之间的高度),其中高度是取两相邻的凸起结构PP的顶面到最靠近底面的最短距离,但不以此为限。具有不同高度的凸起结构PP可调整走线的长度,减少走线发生断裂的机会。本实施例中第四金属层M4的材料可参考上述实施例的第一金属层M1到第三金属层M3,故不再赘述。此外,本实施例中绝缘层IN可例如包括氧化硅、氮化硅或其他适合的绝缘材料,但不以此为限。绝缘层IN的材料可应用到下述实施例或变化实施例中的绝缘层,故之后不再赘述。
请参考图13,图13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另一变化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部分走线的剖视示意图。图13所示的变化实施例与图11所示的实施例的差异之一在于弯折轴附近可具有不同的走线设计。如图13所示,本变化实施例中走线的形成方式可例如包括先在基底SUB上形成绝缘层IN1,接着图案化绝缘层IN1之后,将第五金属层M5上设置在绝缘层IN1上,并在第五金属层上形成绝缘层IN2,图案化绝缘层IN2并暴露出部分的第五金属层M5,接着形成第六金属层M6后并将绝缘层IN3设置在第六金属层M6上。根据本变化实施例,由于走线可具有弯曲的设计,因此当可弯折显示设备100被弯折时,走线因应力影响而发生断裂的机会可降低。此外,由于本变化实施例中走线可包括第五金属层M5和第六金属层M6,当第五金属层M5和第六金属层M6的其中一层因应力影响而发生断裂时,由于第五金属层M5和第六金属层M6的另外一层并未发生断裂,因此走线仍可正常发挥功能。
上述实施例和变化实施例中所述的减少在弯折轴附近的走线发生断裂的机会的设计可应用到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和变化实施例中,故不再赘述。
请参考图19和图20,图19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自动功能的流程图,图20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在不同状态下的示意图。为了简化图式,图20中仅示出了显示单元DU、触控单元TU的第一区域R1和第二区域R2、制动层AL以及弯折轴FX1,并省略了其他膜层或元件。根据本实施例,可弯折显示设备100可具有自动功能,具体来说,可弯折显示设备100可侦测装置的至少一种状态,并可决定装置在所述状态下所具有的模式。
如图19所示,可弯折显示设备100可先进行步骤S102以侦测显示单元DU是否具有非弯折区域。当可弯折显示设备100不具有非弯折区域时,其可例如处于观赏模式。详细来说,当侦测到可弯折显示设备100不具有非弯折区域(例如图2的非弯折区域NFR)时,整个可弯折显示设备100可为弯折的,形成一个曲面(即可弯折显示设备100仅具有弯折区域FR,如图20的状态(I)所示)。在状态(I)下,显示单元DU可开启以显示画面,触控单元TU的第一区域R1、第二区域R2可关闭而不具触控功能,且制动层AL中的制动单元可关闭而不产生形变。因此在状态(I)下可弯折显示设备100可例如做为曲面的显示器,但不以此为限。须注意的是,上述元件的关闭可指所述元件并未被供给电力而没有开启,或者是所述元件虽有被供给电力,但其没有开启(例如静止状态)以节省电力,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单元DU的静止状态可为目视观察的显示画面处于黑暗状态,所述触控单元TU的静止状态可为没进行信号扫描动作,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此概念可套用到下文中元件关闭的情形,故之后不再赘述。
而当可弯折显示设备100在步骤S102中时侦测到装置具有非弯折区域时,可弯折显示设备100可进一步进行步骤S104以侦测可弯折显示设备100的弯折角θ。弯折角θ的定义已于上文中说明,故在此不再赘述。当侦测到的弯折角θ小于等于10度(θ≤10°)时,可弯折显示设备100可处于关闭模式。详细来说,当触控单元TU的第一区域R1和第二区域R2往弯折轴FX1彼此靠近,而位于弯折轴FX1两侧的非弯折区域NFR的弯折角θ符合上述条件,如图20的状态(II)所示。在状态(II)下,显示单元DU可关闭并不显示画面,触控单元TU的第一区域R1、第二区域R2可关闭而不具触控功能,且制动层AL中的制动单元可关闭而不产生形变。
当侦测到的弯折角θ大于10度且小于或等于170度(10°<θ≤170°)时,可弯折显示设备100可处于笔电模式。详细来说,当触控单元TU的第一区域R1和第二区域R2往弯折轴FX1彼此靠近,而位于弯折轴FX1两侧的非弯折区域NFR的弯折角θ符合上述条件,如图20的状态(III)所示。在状态(III)下,触控单元TU的第一区域R1可关闭,对应第一区域R1的显示单元DU的一部分可作为显示屏幕,触控单元TU的第二区域R2可开启并作为键盘,而对应第二区域R2的制动层AL可开启并产生形变。须注意的是,虽然在本实施例中对应第一区域R1的显示单元DU的一部分是作为显示屏幕,而对应第二区域R2的显示单元DU的一部分是作为键盘使用,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此外,在状态(III)下,可弯折显示设备100的曲率半径可例如介于0.1公分(cm)到5公分之间(0.1cm≤曲率半径≤5cm),其中曲率半径的定义已于上文中说明,故在此不再赘述。
当侦测到的弯折角θ大于170度且小于或等于180度(170°<θ≤180°)时,可弯折显示设备100可处于平面模式,如图20的状态(IV)所示。详细来说,位于弯折轴FX1两侧的非弯折区域NFR可大致上共平面,如图20的状态(IV)所示。在状态(IV)下,显示单元DU可开启以显示画面,触控单元TU的第一区域R1和第二区域R2可开启以提供触控功能,而制动层AL可关闭以节省电力,但不以此为限。此外,在平面模式下,可弯折显示设备100的曲率半径可例如为0或无限大,也就是说,此时的可弯折显示设备100可几乎呈现一平面而无弯折,但不以此为限。
上述实施例中可弯折显示设备100的自动功能可应用到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此外,上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模式仅为示例性的,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本发明的可弯折显示设备100可根据不同的需求而设计出不同的模式。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弯折显示设备,所述装置包括显示单元、触控单元和驱动单元。触控单元可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其中驱动单元中的第一驱动电路和第二驱动电路可分别驱动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使得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可分别开启,提高了可弯折显示设备的功能性。此外,本发明的可弯折显示设备还可包括制动单元,其中制动单元可使可弯折显示设备作为笔电使用时具有方便定位和操作的功效,提高了可弯折显示设备的方便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显示单元DU;
一触控单元TU,所述触控单元TU包括一第一区域R1和一第二区域R2,且所述触控单元TU重迭所述显示单元;以及
一驱动单元DM;
其中所述驱动单元DM分别驱动所述第一区域R1和所述第二区域R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DM包括一第一驱动电路IC1和一第二驱动电路IC2,所述第一区域R1由所述第一驱动电路IC1所驱动,所述第二区域R2由所述第二驱动电路UC2所驱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R1和所述第二区域R2中的其中一个为关闭状态,而所述第一区域R1和所述第二区域R2中的另外一个为开启状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R1和所述第二区域R2皆处于关闭状态或皆处于开启状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单元DU为可弯折的且具有一弯折轴FX1。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子装置的所述俯视方向Z上,所述弯折FX1轴位于所述第一区域R1和所述第二区域R2之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R1和所述第二区域R2分别包括多个触控电极TE。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DM依序驱动所述第一区域R1和所述第二区域R2。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R1的面积与所述第二区域R2的面积不同。
10.一种可弯折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显示单元DU;
一触控单元TU,所述触控单元TU包括一第一区域R1和一第二区域R2;
一弯折轴FX1,位于所述第一区域R1与所述第二区域R2之间;以及
一驱动单元DM,包括一第一驱动电路IC1和一第二驱动电路IC2;
其中所述第一区域R1由所述第一驱动电路IC1所驱动,所述第二区域R2由所述第二驱动电路UC2所驱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弯折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R1和所述第二区域R2分别包括多个触控电极TE。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弯折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R1和所述第二区域R2中的其中一个为关闭状态,而所述第一区域R1和所述第二区域R2中的另外一个为开启状态。
CN201911299638.9A 2019-12-17 2019-12-17 电子装置 Pending CN11298795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99638.9A CN112987957A (zh) 2019-12-17 2019-12-17 电子装置
US17/107,970 US11449174B2 (en) 2019-12-17 2020-12-01 Electronic device
PH12020050524A PH12020050524A1 (en) 2019-12-17 2020-12-14 Electronic device
US17/895,018 US11762502B2 (en) 2019-12-17 2022-08-24 Electronic device
US18/234,391 US20230393687A1 (en) 2019-12-17 2023-08-16 Electronic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99638.9A CN112987957A (zh) 2019-12-17 2019-12-17 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87957A true CN112987957A (zh) 2021-06-18

Family

ID=763161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99638.9A Pending CN112987957A (zh) 2019-12-17 2019-12-17 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3) US11449174B2 (zh)
CN (1) CN112987957A (zh)
PH (1) PH1202005052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711994B2 (en) * 2014-01-31 2017-07-18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and its operation system
CN109933232A (zh) * 2018-01-16 2019-06-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传感器及电子装置
CN112987957A (zh) * 2019-12-17 2021-06-18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KR20210124608A (ko) * 2020-04-06 2021-10-1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113808477A (zh) * 2020-06-15 2021-12-17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KR20220031808A (ko) * 2020-09-04 2022-03-1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디지타이저 및 이를 포함한 전자 장치
CN112466921A (zh) * 2020-11-25 2021-03-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31418A (zh) * 2012-08-24 2014-03-12 天津富纳源创科技有限公司 触摸屏及触控显示装置
CN204143398U (zh) * 2014-05-30 2015-02-04 和鑫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可挠式触控感应模组及其显示装置
CN105452981A (zh) * 2013-08-02 2016-03-30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显示装置
CN106886322A (zh) * 2015-12-16 2017-06-23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07861652A (zh) * 2016-09-21 2018-03-30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8345411A (zh) * 2018-01-31 2018-07-31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装置屏幕控制方法及柔性显示装置
CN109388290A (zh) * 2018-11-06 2019-02-26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装置、触控位置确定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7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18340A (en) * 1997-01-27 2000-01-25 Microsoft Corporation Robust display management in a multiple monitor environment
JP3304290B2 (ja) * 1997-06-26 2002-07-2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ペン入力装置及びペン入力方法及びペン入力制御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US6144358A (en) * 1997-08-20 2000-11-07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ulti-display electronic devices having open and closed configurations
GB9805198D0 (en) * 1998-03-11 1998-05-06 Maddock Alan Portable visual display device
US20020158811A1 (en) * 2000-06-02 2002-10-31 Davis Terry Glenn Dual-monitor duo-workpad TM device
JP4304852B2 (ja) * 2000-09-04 2009-07-29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非平面液晶表示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EP1479058A1 (en) * 2002-02-06 2004-11-24 Leapfrog Enterprises, Inc. Write on interactive apparatus and method
US8648825B2 (en) * 2010-10-01 2014-02-11 Z124 Off-screen gesture dismissable keyboard
JP2005346583A (ja) * 2004-06-04 2005-12-15 Canon Inc 画像表示装置、マルチディスプレイ・システム、座標情報出力方法及びそ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US7782274B2 (en) 2006-06-09 2010-08-24 Cfph, Llc Folding multimedia display device
US8803816B2 (en) * 2008-09-08 2014-08-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fold mobile device with configurable interface
US8947320B2 (en) * 2008-09-08 2015-02-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for indicating location and direction of a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element
US9009984B2 (en) * 2008-09-08 2015-04-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panel electronic device
US8866840B2 (en) * 2008-09-08 2014-10-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nding a parameter based on screen size or screen resolution of a multi-panel electronic device to a server
KR20100092222A (ko) * 2009-02-12 2010-08-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멀티-폴더블 모바일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4697558B2 (ja) * 2009-03-09 2011-06-08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JP5606686B2 (ja) * 2009-04-14 2014-10-15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KR102446215B1 (ko) * 2009-05-02 2022-09-22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표시 장치
CN104597651B (zh) * 2009-05-02 2017-12-05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显示设备
TW201108176A (en) * 2009-08-27 2011-03-01 Aussmak Optoelectronic Corp Display module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03593009A (zh) * 2011-02-10 2014-02-1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包含触摸屏显示器的便携式设备以及控制它的方法
US9812074B2 (en) * 2011-03-18 2017-11-07 Blackberry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foldable display
TWI438740B (zh) * 2011-04-13 2014-05-21 Wistron Corp 可撓式電子裝置
US8787016B2 (en) * 2011-07-06 2014-07-22 Apple Inc. Flexible display devices
CN103516329B (zh) * 2012-06-29 2016-05-25 敦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电容屏触摸检测的降噪方法、设备和***
KR101880913B1 (ko) * 2012-07-03 2018-07-23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플랙시블 표시 패널을 제어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KR102104588B1 (ko) * 2012-07-11 2020-04-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동작 방법
KR102028175B1 (ko) * 2012-07-30 2019-10-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벤딩 인터렉션 가이드를 제공하는 플렉서블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KR101910111B1 (ko) * 2012-08-28 2018-10-2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접이식 표시 장치
KR20140046327A (ko) * 2012-10-10 2014-04-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멀티 디스플레이 장치, 입력 펜, 멀티 디스플레이 장치의 제어 방법 및 멀티 디스플레이 시스템
KR102080896B1 (ko) * 2013-01-29 2020-02-2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모바일 장치 및 이의 구동 방법
US9348362B2 (en) * 2013-02-08 2016-05-2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lexible portable terminal
US9524030B2 (en) * 2013-04-26 2016-12-20 Immersion Corporation Haptic feedback for interactions with foldable-bendable displays
CN105339887B (zh) * 2013-07-02 2019-02-19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数据处理装置
KR20210070393A (ko) * 2013-07-12 2021-06-14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발광 장치
KR102097031B1 (ko) * 2013-07-22 2020-04-0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폴더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TWI643056B (zh) * 2013-07-22 2018-12-01 日商半導體能源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發光裝置
TWI679575B (zh) * 2013-10-11 2019-12-11 日商半導體能源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驅動可攜式資料處理裝置的方法
US9588549B2 (en) * 2014-02-28 2017-03-07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USD777132S1 (en) * 2014-04-18 2017-01-24 Lg Electronics Inc. Cellular phone
USD777131S1 (en) * 2014-04-18 2017-01-24 Lg Electronics Inc. Cellular phone
TWI679624B (zh) * 2014-05-02 2019-12-11 日商半導體能源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半導體裝置
KR102202228B1 (ko) 2014-06-11 2021-01-13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US9791892B2 (en) 2014-06-27 2017-10-1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oldable device
US10582612B2 (en) * 2014-06-30 2020-03-03 Lg Display Co., Ltd.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with reduced bend stress wire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the same
KR102351666B1 (ko) * 2014-07-14 2022-01-1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패널을 구비한 플랙서블 표시 장치
WO2016017948A1 (en) * 2014-07-31 2016-02-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lexible device and interfacing method thereof
KR20190006101A (ko) * 2014-10-28 2019-01-16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발광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
KR102276380B1 (ko) * 2015-01-15 2021-07-1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접이식 표시 장치
DE112016001355T5 (de) * 2015-03-23 2017-12-07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Anzeigevorrichtung, elektronisches Gerät und System
KR102288846B1 (ko) * 2015-04-07 2021-08-1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접이식 표시 장치
KR102480462B1 (ko) * 2016-02-05 2022-12-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복수의 디스플레이들을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그 동작 방법
US10303315B2 (en) * 2016-04-22 2019-05-28 Samsung Display Co., Ltd.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KR101904969B1 (ko) 2016-07-29 2018-10-1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KR102614333B1 (ko) * 2016-09-08 2023-12-1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KR102292302B1 (ko) * 2017-04-10 2021-08-2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US10916221B2 (en) * 2017-05-03 2021-02-09 Innolux Corporation Display device
KR102403265B1 (ko) * 2017-12-21 2022-05-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게이트 구동 집적 회로 및 이의 동작 방법
KR102468752B1 (ko) * 2018-01-03 2022-11-2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지지 부재 및 그것을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KR102537378B1 (ko) * 2018-01-30 2023-05-2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폴더블 표시 장치
KR102509046B1 (ko) * 2018-02-02 2023-03-1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폴더블 디바이스 및 그 제어 방법
KR102530471B1 (ko) * 2018-02-13 2023-05-0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폴더블 표시 장치
KR102482409B1 (ko) * 2018-08-21 2022-12-2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102563783B1 (ko) * 2018-11-13 2023-08-0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KR102568821B1 (ko) * 2019-01-22 2023-08-2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폴더블 표시 장치
KR102676303B1 (ko) * 2019-02-19 2024-06-18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의도되지 않은 사용자 입력의 수신을 방지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의 동작 방법
CN110727486B (zh) * 2019-08-30 2021-12-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US11200072B2 (en) * 2019-10-01 2021-12-14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User interface adaptations based on inferred content occlusion and user intent
CN112987957A (zh) * 2019-12-17 2021-06-18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KR20220162234A (ko) * 2021-05-31 2022-12-0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용 지지 부재,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및 표시 장치용 지지 부재의 제조 방법
KR20220165871A (ko) * 2021-06-08 2022-12-1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31418A (zh) * 2012-08-24 2014-03-12 天津富纳源创科技有限公司 触摸屏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5452981A (zh) * 2013-08-02 2016-03-30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显示装置
CN204143398U (zh) * 2014-05-30 2015-02-04 和鑫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可挠式触控感应模组及其显示装置
CN106886322A (zh) * 2015-12-16 2017-06-23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07861652A (zh) * 2016-09-21 2018-03-30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8345411A (zh) * 2018-01-31 2018-07-31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装置屏幕控制方法及柔性显示装置
CN109388290A (zh) * 2018-11-06 2019-02-26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装置、触控位置确定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762502B2 (en) 2023-09-19
US20230393687A1 (en) 2023-12-07
US20210181918A1 (en) 2021-06-17
PH12020050524A1 (en) 2021-06-28
US20220404943A1 (en) 2022-12-22
US11449174B2 (en) 2022-09-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987957A (zh) 电子装置
US11822740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multi-trace conductive line that extends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CN108258016B (zh) 柔性显示装置
US20200371621A1 (en) Touch sensor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20200073495A1 (en) Electonic apparatus
US20140098055A1 (en) Display device
CN110580109A (zh) 触摸传感器和显示装置
CN113206139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0690224A (zh) 电子装置
CN111916479A (zh) 显示装置
CN113311957A (zh) 显示装置
WO2022205852A1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20240105649A1 (en) Electronic device
CN112987956A (zh) 电子装置
TW202312114A (zh) 可撓式顯示器
US11314364B2 (en) Input-sensing unit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TWI830424B (zh) 電子裝置
US20240204155A1 (en) Display module and an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11916283B2 (en) Compacted antenna module with improved performance for electronic device
TW202405633A (zh) 觸控裝置
CN117729811A (zh) 显示装置
KR20230161290A (ko) 표시 장치 및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KR20210062292A (ko) 플렉서블 표시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