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44962A - 相变化散热器构造 - Google Patents

相变化散热器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44962A
CN112944962A CN201911174194.6A CN201911174194A CN112944962A CN 112944962 A CN112944962 A CN 112944962A CN 201911174194 A CN201911174194 A CN 201911174194A CN 112944962 A CN112944962 A CN 1129449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ace
opening
flow channel
communicated
main 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7419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义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hermaso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hermas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hermaso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hermas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17419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44962A/zh
Priority to US16/822,587 priority patent/US20210084794A1/en
Publication of CN1129449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44962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5/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 F28D15/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in which the medium condenses and evaporates, e.g. heat pipes
    • F28D15/0266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in which the medium condenses and evaporates, e.g. heat pipes with separate evaporating and condensing chambers connected by at least one conduit; Loop-type heat pipes; with multiple or common evaporating or condensing chamb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2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liquid coolant with phase change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336Heat pipes, e.g. wicks or capillary pum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相变化散热器构造,包含:一蒸发单元设有第一空间,并通过铝挤型方式一体成型间隔设有多个第一分隔片,所述第一分隔片将该第一空间区隔成多个第一支流道,并于所述第一分隔片上形成有一第一主流道,该第一主流道连通所述第一支流道;一冷凝单元设有第二空间,并通过铝挤型方式一体成型间隔设有多个第二分隔片,所述第二分隔片将该第二空间区隔成多个第二支流道,并于所述第二分隔片上形成有一第二主流道,该第二主流道连通所述第二支流道。一连通管路连通于蒸发单元与冷凝单元之间构成一循环散热回路。

Description

相变化散热器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散热器,尤其是指一种可以使工作流体与分隔片充分接触进行热交换,借以快速的平均热扩散及提升散热效率的相变化散热器构造。
背景技术
由于目前的电子产品于工作时容易产生高温,而高温则会影响到整个工作的效率及品质。因此针对高温必须予以立即进行散热,因此有各种不同的散热器构造产生,借以解决散热的问题。
例如有2004年10月11日中国台湾所公告的新型第M246690号「相变化散热装置」专利案,其揭露:包括两相互平行的板体及至少一管体。每一板体呈中空,其内设有空腔,于该板体的内壁设有毛细结构物,且空腔内盛装有适量工作介质。该至少一管体两端分别与两板体相连,该管体呈中空,具有流道,该流道与两板体的空腔连通,管体的内壁亦设有毛细结构物。
惟该专利前案的空腔内部均为中空状况,缺少辅助的散热构造,因此散热表面积小,所能提供的散热效果有限。
又有2019年2月11日中国台湾所公告的发明第I650520号「相变化蒸发器及相变化散热装置」专利案,其揭露:相变化蒸发器于蒸发器本体中设一补强板,将具有导热鳍片的蒸发室区隔成两空间,该两空间共同连通冷媒出口,蒸发器本体的侧壁设有开口面积小于冷媒出口的冷媒入口,相变化散热装置自相变化蒸发器的冷媒出口及冷媒入口分别接设冷媒输出管、冷媒回流管连接冷凝器而组成一冷媒循环回路,冷媒循环回路中装填冷媒。其中利用补强板强化相变化蒸发器的构造以及将蒸发室分隔成两个空间的构造,在相变化蒸发器接触热源而使冷媒蒸发为气态时,可使蒸发室中的内部气压提高,搭配开口大小不等的冷媒出口与冷媒入口产生的气体压力差异,使得气态冷媒能够加速朝冷媒出口方向通过,提升冷媒循环流动性能。
该专利前案的蒸发室内间隔设置有多个弯折形成波浪状部件的导热鳍片,借以帮助散热。惟该导热鳍片必须另外制造后,再组装于该蒸发室内,造成制造及组装上的复杂性及困难度,同时也增加了工时。该专利前案更于该外壳的顶部设有导流端部,该导流端部中具有一导流室,该导流室通过该通口连通该蒸发室,借以汇集工作流体输出,如此的构造造成蒸发器的体积变大。又所述导热鳍片之间具有一定的空隙,而该冷媒入口仅是单一个孔洞,并且横跨连通二个空间,造成工作流体〔冷媒〕只会流经相距较近的导热鳍片之间的空隙,至于相距较远的导热鳍片之间并无法过该工作流体,使得整体的散热效率不佳。又该冷凝器的外部虽然设置有散热件,可扩大散热表面积,以快速散热。但是该冷凝器的内部则没有任何的辅助散热构造,因此与流经的工作流体的接触表面积相对较小,热交换效率变差。而且散热装置整体的体积变大,占用过多安装于热源时的容置空间,故于使用上并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器,尤其是指一种可以使工作流体与分隔片充分接触进行热交换,借以快速的平均热扩散及提升散热效率的相变化散热器构造。
基于此,本发明主要采用下列技术手段,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相变化散热器构造,包含有一蒸发单元,内部设有密封的一第一空间,该第一空间内通过铝挤型方式一体成型间隔设有多个第一分隔片,所述第一分隔片将该第一空间区隔成多个第一支流道,并于所述第一分隔片上形成有一第一主流道,该第一主流道分别连通每一该第一支流道;一冷凝单元,与该蒸发单元构成一循环散热回路,该冷凝单元内部设有密封的一第二空间,该第二空间内通过铝挤型方式一体成型间隔设有多个第二分隔片,所述第二分隔片将该第二空间区隔成多个第二支流道,并于所述第二分隔片上形成有一第二主流道,该第二主流道分别连通每一该第二支流道,又该冷凝单元的外缘结合有至少一散热鳍片;一连通管路,包含有至少一第一管路及至少一第二管路,该第一管路的一第一端贯通该蒸发单元,并与该第一空间相通,又该第一管路的一第二端贯通该冷凝单元,并与该第二空间相通,该第二管路的一第三端贯通该蒸发单元,并与该第一空间相通,又该第二管路的一第四端贯通该冷凝单元,并与该第二空间相通。
进一步,该蒸发单元的周缘开设一第一加工口贯通至该第一空间,该第一加工口的位置对应于所述第一分隔片的中段位置处,通过该第一加工口利用铣切加工方式,对于所述第一分隔片的中段位置处使其形成该第一主流道,该第一加工口封设有一密封该第一空间的第一遮板。
进一步,该冷凝单元的周缘开设一第二加工口贯通至该第二空间,该第二加工口的位置对应于所述第二分隔片的中段位置处,通过该第二加工口利用铣切加工方式,对于所述第二分隔片的中段位置处使其形成该第二主流道,该第二加工口封设有一密封该第二空间的第二遮板。
进一步,该蒸发单元外缘的一侧边对应于所述第一分隔片的中段位置处,利用钻削加工方式穿透使其形成有该第一主流道,该第一端与该第一主流道相通。
进一步,所述第二分隔片的中段位置处穿透形成有该第二主流道。
进一步,该冷凝单元外缘的一侧边对应于所述第二分隔片的中段位置处,利用钻削加工方式穿透使其形成有该第二主流道,该第二端与该第二主流道相通。
进一步,该蒸发单元的周缘开设有相对的一第一开口及一第二开口,该第一开口及该第二开口分别贯通至该第一空间,并于该第一开口封设有一第一盖板,以及该第二开口封设有一密封该第一空间的第二盖板。
进一步,该第一盖板上设有一灌注端,经由该灌注端对于该第一空间及该第二空间抽取真空,并灌注入一工作流体后予以封闭,又该第三端贯通该第二盖板与该第一支流道相通。
进一步,该冷凝单元的周缘设有相对的一第三开口及一第四开口,该第三开口及该第四开口分别贯通至该第二空间,并于该第三开口封设有一第三盖板,以及该第四开口封设有一密封该第二空间的第四盖板,该第二端贯通该第四盖板与该第二支流道相通,该第四端贯通该第三盖板与该第二支流道相通。
进一步,该第一管路的总截面积大于该第二管路的总截面积。
上述技术特征具有下列的优点:
1.通过铝挤型方式而一体成型间隔设有多个第一分隔片及第二分隔片,借以可减少单独分别制造及安装分隔片的工序及时间。
2.利用工作流体的相变化特性,可经由第一主流道及第二主流道直接流经每一个第一支流道及第二支流道的区域范围,而不会有任何热交换的死角存在,因此工作流体可与分隔片充分的接触以进行热交换,借以能快速的平均热扩散及提升散热效率,借以达到最佳的散热功能。
3.又工作流体可以通过第一主流道或第二主流道直接输出流动,无须另外设置汇集工作流体的导流端部及导流室的构造,故可以缩小蒸发单元及该冷凝单元的内部空间,以及大幅缩小整体的体积及重量,并可缩小安装于热源时的容置空间。
4.又于冷凝单元的外缘结合有多个散热鳍片,借以可扩大散热表面积,以加速散热效果,借以能提升热交换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结合于热源上的使用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形成多个第一支流道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蒸发单元的构造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冷凝单元的构造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工作流体于蒸发单元及冷凝单元之间流动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8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图9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工作流体于蒸发单元及冷凝单元之间流动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11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图12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工作流体于蒸发单元及冷凝单元之间流动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 蒸发单元 11 第一空间
12 第一分隔片 13 第一支流道
14 第一加工口 141 第一遮板
15 第一开口 151 第一盖板
152 灌注端 16 第二开口
161 第二盖板 17 第一主流道
2 冷凝单元 21 第二空间
22 第二分隔片 23 第二支流道
24 第二加工口 241 第二遮板
25 第三开口 251 第三盖板
26 第四开口 261 第四盖板
27 第二主流道 28 散热鳍片
3 连通管路 31 第一管路
311 第一端 312 第二端
32 第二管路 321 第三端
322 第四端 1A 蒸发单元
11A 第一空间 12A 第一分隔片
13A 第一支流道 15A 第一开口
151A 第一盖板 152A 灌注端
16A 第二开口 161A 第二盖板
17A 第一主流道 2A 冷凝单元
21A 第二空间 22A 第二分隔片
23A 第二支流道 25A 第三开口
251A 第三盖板 26A 第四开口
261A 第四盖板 27A 第二主流道
28A 散热鳍片 3A 连通管路
31A 第一管路 32A 第二管路
311A 第一端 312A 第二端
321A 第三端 322A 第四端
1B 蒸发单元 11B 第一空间
12B 第一分隔片 13B 第一支流道
15B 第一开口 151B 第一盖板
152B 灌注端 16B 第二开口
161B 第二盖板 17B 第一主流道
2B 冷凝单元 21B 第二空间
22B 第二分隔片 23B 第二支流道
25B 第三开口 251B 第三盖板
26B 第四开口 261B 第四盖板
27B 第二主流道 28B 散热鳍片
3B 连通管路 31B 第一管路
32B 第二管路 311B 第一端
312B 第二端 321B 第三端
322B 第四端 C 热源。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包含有:蒸发单元1、冷凝单元2及连通管路3,其中:
蒸发单元1,以供结合于一热源C进行散热。该蒸发单元1的内部设有一第一空间11〔如图3所示〕。该第一空间11内通过铝挤型方式一体成型间隔设有多个第一分隔片12,所述第一分隔片12将该第一空间11区隔成多个第一支流道13。又该蒸发单元1的周缘开设一第一加工口14及相对的一第一开口15及一第二开口16〔如图4所示〕,该第一加工口14、该第一开口15及该第二开口16分别贯通至该第一空间11。该第一加工口14的位置对应于所述第一分隔片12的中段位置处,借以通过该第一加工口14对于所述第一分隔片12的中段位置处,利用铣切加工方式使其形成有一第一主流道17〔如图4所示〕,该第一主流道17分别连通所述第一支流道13。并于该第一加工口14封设有一第一遮板141、该第一开口15封设有一第一盖板151及该第二开口16封设有一第二盖板161,借以密封该第一空间11。其中该第一盖板151上设有一灌注端152,借以经由该灌注端152对于该第一空间11抽取真空,并灌注入一工作流体后予以封闭,该工作流体为一冷媒。
冷凝单元2,其与该蒸发单元1构成一循环散热回路。该冷凝单元2内部设有一第二空间21〔如图5所示〕,同样经由该灌注端152对于该第二空间21抽取真空。该第二空间21内通过铝挤型方式一体成型间隔设有多个第二分隔片22,所述第二分隔片22将该第二空间21区隔成多个第二支流道23。又该冷凝单元2的周缘开设一第二加工口24及相对的一第三开口25及一第四开口26,该第二加工口24、该第三开口25及该第四开口26分别贯通至该第二空间21。该第二加工口24的位置对应于所述第二分隔片22的中段位置处,借以通过该第二加工口24对于所述第二分隔片22的中段位置处,利用铣切加工方式使其形成有一第二主流道27,该第二主流道27分别连通所述第二支流道23。并于该第二加工口24封设有一第二遮板241、该第三开口25封设有一第三盖板251及该第四开口26封设有一第四盖板261,借以密封该第二空间21。又该冷凝单元2的外缘上、下分别结合有一散热鳍片28。
连通管路3,连通于该蒸发单元1与该冷凝单元2之间,借以循环输送该工作流体。该连通管路3包含有至少一第一管路31及至少一第二管路32。其中,该第一管路31的一第一端311贯通该蒸发单元1,并与该第一主流道17相通。又该第一管路31的一第二端312贯通该冷凝单元2,并与该第二主流道27相通。该第二管路32的一第三端321贯通该第二盖板161,并与该第一支流道13相通。又该第二管路32的一第四端322贯通该第三盖板251,并与该第二支流道23相通。又该第一管路31的总截面积大于该第二管路32的总截面积。
使用时,如图1、图2及图6所示,将该蒸发单元1固定于一热源C,该热源C可为一云端伺服器设备或电脑的CPU。该热源C所产生的热能可传导至该蒸发单元1的表面。该蒸发单元1所接收到的热能可传导至该第一空间11内部的各个第一分隔片12蓄积,而该第一空间11内的该工作流体,可通过该第一主流道17而流经各个该第一支流道13,然后使该工作流体与所述第一分隔片12所蓄积的热能充分接触,并进行热交换。该工作流体接收到该热能后,会由液相转变成为气相,由于该第一管路31的总截面积大于该第二管路32的总截面积,因此转变成为气相的该工作流体因气体膨胀产生压力差,而会选择朝向较大口径的该第一管路31流动,进入到该冷凝单元2的该第二空间21。而进入到该第二空间21内的该工作流体,可通过该第二主流道27而流经各个该第二支流道23,然后使该工作流体与相对低温的所述第二分隔片22充分的接触,并进行热交换,使该工作流体降温后可以由气相又转变成为液相,接着再由该第二管路32而循环流回到该蒸发单元1的该第一空间11内继续进行散热。所述第二分隔片22接收到热能后,会传导到该冷凝单元2外缘的所述散热鳍片28,然后与外界相对低温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得以完成该热源C的散热。
如此,本发明通过铝挤型方式一体成型间隔设有多个第一分隔片12及第二分隔片22,借以可减少制造及安装分隔片的工序及时间,同时也可以缩小该蒸发单元1及该冷凝单元2的整体的体积。而且工作流体可以通过该第一主流道17或该第二主流道27直接输出流动,无须另外设置汇集工作流体的导流端部及导流室的构造,故可大幅缩小整体的体积。而且利用工作流体的相变化特性,以及该第一主流道17及该第二主流道27可以流经每一该第一支流道13及该第二支流道23,因此可以充分的进行热交换,借以能快速的进行热扩散及提升散热效率,以达到最佳的散热作用。
请参阅图7、图8及图9所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包含有:蒸发单元1A、冷凝单元2A及连通管路3A,其中:
蒸发单元1A,以供结合于一热源C进行散热。该蒸发单元1A的内部设有一第一空间11A。该第一空间11A内通过铝挤型方式一体成型间隔设有多个第一分隔片12A,所述第一分隔片12A将该第一空间11A区隔成多个第一支流道13A。又该蒸发单元1A的周缘开设相对的一第一开口15A及一第二开口16A,该第一开口15A及该第二开口16A分别贯通至该第一空间11A。并于该第一开口15A封设有一第一盖板151A及该第二开口16A封设有一第二盖板161A,借以密封该第一空间11A。其中该第一盖板151A上设有一灌注端152A,借以经由该灌注端152A对于该第一空间11A抽取真空,并灌注入一工作流体后予以封闭,该工作流体为一冷媒。又该蒸发单元1A外缘的一侧边对应于所述第一分隔片12A的中段位置处,利用钻削加工方式穿透使其形成有一第一主流道17A,该第一主流道17A分别连通所述第一支流道13A。
冷凝单元2A,其与该蒸发单元1A构成一循环散热回路。该冷凝单元2A内部设有一第二空间21A,同样经由该灌注端152A对于该第二空间21A抽取真空。该第二空间21A内通过铝挤型方式一体成型间隔设有多个第二分隔片22A,所述第二分隔片22A将该第二空间21A区隔成多个第二支流道23A。又该冷凝单元2A的周缘开设相对的一第三开口25A及一第四开口26A,该第三开口25A及该第四开口26A分别贯通至该第二空间21A。并于该第三开口25A封设有一第三盖板251A及该第四开口26A封设有一第四盖板261A,借以密封该第二空间21A。又该冷凝单元2A外缘的一侧边对应于所述第二分隔片22A的中段位置处,利用钻削加工方式穿透使其形成有一第二主流道27A,该第二主流道27A分别连通所述第二支流道23A。又该冷凝单元2A的外缘上、下分别结合有一散热鳍片28A。
连通管路3A,连通于该蒸发单元1A与该冷凝单元2A之间,借以循环输送该工作流体。该连通管路3A包含有至少一第一管路31A及至少一第二管路32A。其中,该第一管路31A的一第一端311A贯通该蒸发单元1A,并与该第一主流道17A相通。又该第一管路31A的一第二端312A贯通该冷凝单元2A,并与该第二主流道27A相通。该第二管路32A的一第三端321A贯通该第二盖板161A,并与该第一支流道13A相通。又该第二管路32A的一第四端322A贯通该第三盖板251A,并与该第二支流道23A相通。又该第一管路31A的总截面积大于该第二管路32A的总截面积。
使用时,如图7、图8及图9所示,该蒸发单元1A于接收到该热源C的热能后,可传导至该第一空间11A内部的各个第一分隔片12A蓄积,而该第一空间11A内的该工作流体,可通过该第一主流道17A而流经各个该第一支流道13A,然后使该工作流体与所述第一分隔片12A所蓄积的热能充分接触,并进行热交换。该工作流体接收到该热能后,会由液相转变成为气相,该工作流体再经由该第一管路31A进入到该冷凝单元2A的该第二空间21A。而进入到该第二空间21A内的该工作流体,可通过该第二主流道27A而流经各个该第二支流道23A,然后使该工作流体与相对低温的所述第二分隔片22A充分的接触,并进行热交换,使该工作流体降温后可以由气相又转变成为液相,接着再由该第二管路32A而循环流回到该蒸发单元1A的该第一空间11A内继续进行散热。所述第二分隔片22A接收到热能后,会传导到该冷凝单元2A外缘的所述散热鳍片28A,然后与外界相对低温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得以完成该热源C的散热。
请参阅图10、图11及图12所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包含有:蒸发单元1B、冷凝单元2B及连通管路3B,其中:
蒸发单元1B,以供结合于一热源C进行散热。该蒸发单元1B的内部设有一第一空间11B。该第一空间11B内通过铝挤型方式一体成型间隔设有多个第一分隔片12B,所述第一分隔片12B将该第一空间11B区隔成多个第一支流道13B。又该蒸发单元1B的周缘开设相对的一第一开口15B及一第二开口16B,该第一开口15B及该第二开口16B分别贯通至该第一空间11B。并于该第一开口15B封设有一第一盖板151B及该第二开口16B封设有一第二盖板161B,借以密封该第一空间11B。其中该第一盖板151B上设有一灌注端152B,经由该灌注端152B对于该第一空间11B抽取真空,借以注入一工作流体后予以封闭。又该蒸发单元1B外缘的一侧边对应于所述第一分隔片12B的中段位置处,利用钻削加工方式穿透使其形成有一第一主流道17B,该第一主流道17B分别连通所述第一支流道13B。
冷凝单元2B,其与该蒸发单元1B构成一循环散热回路。该冷凝单元2B内部设有一第二空间21B,同样经由该灌注端152B对于该第二空间21B抽取真空。该第二空间21B内通过铝挤型方式一体成型间隔设有多个第二分隔片22B,所述第二分隔片22B将该第二空间21B区隔成多个第二支流道23B。又该冷凝单元2B的周缘开设相对的一第三开口25B及一第四开口26B,该第三开口25B及该第四开口26B分别贯通至该第二空间21B。并于该第三开口25B封设有一第三盖板251B及该第四开口26B封设有一第四盖板261B,借以密封该第二空间21B。所述第二分隔片22B的中段位置处穿透形成有一第二主流道27B,该第二主流道27B分别连通所述第二支流道23B。又该冷凝单元2B的外缘上、下分别结合有一散热鳍片28B。
连通管路3B,连通于该蒸发单元1B与该冷凝单元2B之间,借以循环输送该工作流体。该连通管路3B包含有至少一第一管路31B及至少一第二管路32B。其中,该第一管路31B的一第一端311B贯通该蒸发单元1B,并与该第一主流道17B相通。又该第一管路31B的一第二端312B贯通该第四盖板261B,并与该第二支流道23B相通。该第二管路32B的一第三端321B贯通该第二盖板161B,并与该第一支流道13B相通。又该第二管路32B的一第四端322B贯通该第三盖板251B,并与该第二支流道23B相通。又该第一管路31B的总截面积大于该第二管路32B的总截面积。
使用时,如图10、图11及图12所示,该蒸发单元1B于接收到该热源C的热能后,可传导至该第一空间11B内部的各个第一分隔片12B蓄积,而该第一空间11B内的该工作流体与所述第一分隔片12B所蓄积的热能充分接触,并进行热交换。该工作流体接收到该热能后,会由液相转变成为气相,该工作流体再经由该第一管路31B进入到该冷凝单元2B的该第二空间21B。而进入到该第二空间21B内的该工作流体,与相对低温的所述第二分隔片22B充分的接触,并进行热交换,使该工作流体降温后可以由气相又转变成为液相,接着再由该第二管路32B而循环流回到该蒸发单元1B的该第一空间11B内继续进行散热。所述第二分隔片22B接收到热能后,会传导到该冷凝单元2B外缘的所述散热鳍片28B,然后与外界相对低温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得以完成该热源C的散热。
综合上述实施例的说明,当可充分了解本发明的操作、使用及本发明产生的功效,惟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及发明说明内容所作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属本发明涵盖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相变化散热器构造,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蒸发单元,内部设有密封的一第一空间,该第一空间内通过铝挤型方式一体成型间隔设有多个第一分隔片,所述第一分隔片将该第一空间区隔成多个第一支流道,并于所述第一分隔片上形成有一第一主流道,该第一主流道分别连通每一该第一支流道;
一冷凝单元,与该蒸发单元构成一循环散热回路,该冷凝单元内部设有密封的一第二空间,该第二空间内通过铝挤型方式一体成型间隔设有多个第二分隔片,所述第二分隔片将该第二空间区隔成多个第二支流道,并于所述第二分隔片上形成有一第二主流道,该第二主流道分别连通每一该第二支流道,又该冷凝单元的外缘结合有至少一散热鳍片;
一连通管路,包含有至少一第一管路及至少一第二管路,该第一管路的一第一端贯通该蒸发单元,并与该第一空间相通,又该第一管路的一第二端贯通该冷凝单元,并与该第二空间相通,该第二管路的一第三端贯通该蒸发单元,并与该第一空间相通,又该第二管路的一第四端贯通该冷凝单元,并与该第二空间相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相变化散热器构造,其特征在于:该蒸发单元的周缘开设一第一加工口贯通至该第一空间,该第一加工口的位置对应于所述第一分隔片的中段位置处,通过该第一加工口利用铣切加工方式,对于所述第一分隔片的中段位置处使其形成该第一主流道,该第一加工口封设有一密封该第一空间的第一遮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相变化散热器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冷凝单元的周缘开设一第二加工口贯通至该第二空间,该第二加工口的位置对应于所述第二分隔片的中段位置处,通过该第二加工口利用铣切加工方式,对于所述第二分隔片的中段位置处使其形成该第二主流道,该第二加工口封设有一密封该第二空间的第二遮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相变化散热器构造,其特征在于:该蒸发单元外缘的一侧边对应于所述第一分隔片的中段位置处,利用钻削加工方式穿透使其形成有该第一主流道,该第一端与该第一主流道相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相变化散热器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隔片的中段位置处穿透形成有该第二主流道。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相变化散热器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冷凝单元外缘的一侧边对应于所述第二分隔片的中段位置处,利用钻削加工方式穿透使其形成有该第二主流道,该第二端与该第二主流道相通。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相变化散热器构造,其特征在于:该蒸发单元的周缘开设有相对的一第一开口及一第二开口,该第一开口及该第二开口分别贯通至该第一空间,并于该第一开口封设有一第一盖板,以及该第二开口封设有一密封该第一空间的第二盖板。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相变化散热器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盖板上设有一灌注端,经由该灌注端对于该第一空间及该第二空间抽取真空,并灌注入一工作流体后予以封闭,又该第三端贯通该第二盖板与该第一支流道相通。
9.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相变化散热器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冷凝单元的周缘设有相对的一第三开口及一第四开口,该第三开口及该第四开口分别贯通至该第二空间,并于该第三开口封设有一第三盖板,以及该第四开口封设有一密封该第二空间的第四盖板,该第二端贯通该第四盖板与该第二支流道相通,该第四端贯通该第三盖板与该第二支流道相通。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相变化散热器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管路的总截面积大于该第二管路的总截面积。
CN201911174194.6A 2019-09-18 2019-11-26 相变化散热器构造 Withdrawn CN11294496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74194.6A CN112944962A (zh) 2019-11-26 2019-11-26 相变化散热器构造
US16/822,587 US20210084794A1 (en) 2019-09-18 2020-03-18 Pcm-based heat sink structur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74194.6A CN112944962A (zh) 2019-11-26 2019-11-26 相变化散热器构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44962A true CN112944962A (zh) 2021-06-11

Family

ID=762250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74194.6A Withdrawn CN112944962A (zh) 2019-09-18 2019-11-26 相变化散热器构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44962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03778A (zh) * 2001-09-06 2003-03-19 李嘉豪 平板式环路型热管(二)
US20110048676A1 (en) * 2009-08-28 2011-03-03 Hitachi, Ltd. Cooling system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applying the same therein
WO2013018667A1 (ja) * 2011-08-01 2013-02-0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冷却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CN103033078A (zh) * 2011-09-29 2013-04-10 富士通株式会社 回路热管和电子设备
TWI650520B (zh) * 2017-08-02 2019-02-11 萬在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相變化蒸發器及相變化散熱裝置
CN109798795A (zh) * 2018-11-28 2019-05-24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一种双储液器平板环路热管
CN110118501A (zh) * 2018-02-05 2019-08-13 新光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环路热管及其制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03778A (zh) * 2001-09-06 2003-03-19 李嘉豪 平板式环路型热管(二)
US20110048676A1 (en) * 2009-08-28 2011-03-03 Hitachi, Ltd. Cooling system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applying the same therein
WO2013018667A1 (ja) * 2011-08-01 2013-02-0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冷却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CN103033078A (zh) * 2011-09-29 2013-04-10 富士通株式会社 回路热管和电子设备
TWI650520B (zh) * 2017-08-02 2019-02-11 萬在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相變化蒸發器及相變化散熱裝置
CN110118501A (zh) * 2018-02-05 2019-08-13 新光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环路热管及其制造方法
CN109798795A (zh) * 2018-11-28 2019-05-24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一种双储液器平板环路热管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05907B2 (en) Phase change cooler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provided with same
US10612856B2 (en) Heat exchanger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US20190339023A1 (en) Thermosyphon heat sink
WO2022166224A1 (zh) 换热器、电控盒及空调***
KR101498402B1 (ko) 냉각기 및 이를 구비한 냉동장치
CN110243217B (zh) 一种带有包围式储液室的平板型环路热管蒸发器
CN113091345B (zh) 一种变频空调发热芯片散热***及散热方法
JP2022090592A (ja) 水冷ラジエータ
US7278467B2 (en) Liquid-cooled heat radiator kit
WO2022166237A1 (zh) 电控盒及空调***
CN111895519A (zh) 散热器和空调室外机
US20210084794A1 (en) Pcm-based heat sink structure
CN112944962A (zh) 相变化散热器构造
WO2022166238A1 (zh) 空调***
CN210399237U (zh) 散热构件、散热器和空调器
CN115866972A (zh) 一种散热元件及热虹吸散热器
TW202113291A (zh) 相變化散熱器構造
CN211575318U (zh) 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JP3165057U (ja) 冷媒の蒸発と凝縮に伴う圧力勾配により駆動される放熱装置
WO2019178799A1 (zh) 空调室外机及空调
TWI715239B (zh) 相變化散熱器
CN219981377U (zh) 一种功率单元的散热结构
CN112629297A (zh) 相变化散热器
TWI708920B (zh) 迴路式熱虹吸散熱裝置
CN220206430U (zh) 一种三维热虹吸散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