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99237U - 散热构件、散热器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散热构件、散热器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99237U
CN210399237U CN201921002595.9U CN201921002595U CN210399237U CN 210399237 U CN210399237 U CN 210399237U CN 201921002595 U CN201921002595 U CN 201921002595U CN 210399237 U CN210399237 U CN 2103992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path
heat dissipation
working medium
heat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00259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德昌
徐佳
董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00259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992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992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992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芯片散热技术领域,公开一种散热构件,包括:第一工质流路;贯穿孔,贯穿所述散热构件,且与所述第一工质流路避让设置;散热加强件,与所述贯穿孔的边缘连接。本申请提供的散热构件散热效果较好。本申请同时提供了一种包含有前述散热构件的散热器和空调器。

Description

散热构件、散热器和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芯片散热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散热构件、散热器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器室外机的芯片在运行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热量不能及时散失,会导致芯片的温度持续上升,影响芯片的正常工作,甚至影响空调器的运行稳定性和寿命。现有技术中,多采用散热器对空调器室外机的芯片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例如翅片式散热器。
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现有散热器的散热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散热构件、散热器和空调器,以解决散热器散热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构件包括:第一工质流路;贯穿孔,贯穿所述散热构件,且与所述第一工质流路避让设置;散热加强件,与所述贯穿孔的边缘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器包括:如前述的散热构件,蒸发端,设置有第二工质流路;连通管路,被设置为连通所述第一工质流路和第二工质流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包括前述的散热器。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散热构件,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散热构件中,设置有贯穿散热构件的贯穿孔,贯穿孔的边缘设置有散热加强件,散热加强件的设置,可以更好的利用自然风和风机产生的风的气流进行散热,提高了散热构件的散热效果。
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散热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散热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蒸发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外机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散热构件;11:第一工质流路;111:第一流路;112:第二流路;113:第三流路;114:倾斜连通流路;12:贯穿孔;121:贯穿孔的第一边缘;122:贯穿孔的第二边缘;13:散热加强件;131:第一散热加强件;132:第二散热加强件;14:第一外接端口;15:第二外接端口;2:蒸发端;21:气流散热部;211:工质通道;22:相变散热部;221:第二工质流路;222:翅片;223:通孔;3:第一连通管路;4:第二连通管路;5:芯片;6:风机;7:风机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本文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被用来将一个元素与另一个元素区分开来,而不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元素之间存在任何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实际上第一元素也能够被称为第二元素,反之亦然。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结构、装置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结构、装置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结构、装置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本文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本文中的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文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在本文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散热构件包括:第一工质流路;贯穿孔,贯穿散热构件,且与第一工质流路避让设置;散热加强件,与贯穿孔的边缘连接。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散热构件1中,设置有贯穿散热构件1的贯穿孔12,贯穿孔12的边缘设置有散热加强件13,散热加强件13的设置,可以更好的利用自然风和风机产生的风的气流进行散热,提高了散热构件1的散热效果。例如,目前设置在空调室外机的风机舱的散热构件,通常平行于空调室外机的顶壳设置,风机转动产生的气流流经散热构件时,由于只有很少的部分气流流经片状的散热构件,使得散热构件的散热效果不佳。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散热构件1,设置有散热加强件13,散热加强件13的设置,可以更好的利用风机产生的气流,增加了与气流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散热构件1的散热效果。
可选的,贯穿孔12可以不是一个新的外加件,可以是通过贯穿或切割散热构件1得到。此处的第一工质流路11与贯穿孔12避让设置,可以理解为,散热构件1中,设置有第一工质流路11的部分不设置贯穿孔12,设置有贯穿孔12的位置不设置第一工质流路11,即,散热构件1上设置第一工质流路11的位置与设置贯穿孔12的位置不重叠。
散热加强件13设置于贯穿孔12的边缘,与贯穿孔12的边缘连接。可选的,散热加强件13与贯穿孔12为一体成型。可选的,可通过对散热构件1进行切割,沿切割线将切割的部分进行折叠,同时得到了贯穿孔12和散热加强件13。散热构件1的厚度有限,通过焊接等连接方式在贯穿孔12的边缘连接散热加强件13时,由于连接部位的面积有限,不利于散热加强件13在贯穿孔12边缘的连接,且连接不牢固。本公开实施例中,散热加强件13与贯穿孔12一体成型,只需通过切割、折叠等步骤即可得到贯穿孔12和与贯穿孔12边缘连接的散热加强件13,无需进行焊接等操作,且,散热加强件13与贯穿孔12的连接稳固,不易发生散热加强件13脱落等现象。
可选的,贯穿孔1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一个以上,如1、3、4、5、6、7、8、9、10、11、12等。可选的,贯穿孔12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椭圆形、多边形或者不规则形状。本公开实施例对贯穿孔12的面积不作过多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贯穿孔1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边缘121和第二边缘122,第一边缘121连接有第一散热加强件13,第二边缘122连接有第二散热加强件13。提高了散热构件1的散热效果。
可选的,当贯穿孔12具有相对的第一边缘121和第二边缘122时,如贯穿孔12为长方形或矩形,相对设置的第一边缘121和第二边缘122分别连接有散热加强件13。可选的,第一散热加强件131和第二散热加强件132可以为“双开窗”的形式进行设置。例如,对散热构件1表面进行“工”字形切割,沿切割线进行折叠,得到“双开窗”形式的第一散热加强件131和第二散热加强件132。
相对设置的第一边缘121和第二边缘122均连接有散热加强件13,可以更好的利用风机转动产生的气流。可选的,第一散热加强件131与贯穿孔12所在的平面垂直,或者,第二散热加强件132与贯穿孔12所在的平面垂直,或者,第一散热加强件131与第二散热加强件132平行。与贯穿孔12垂直设置的第一散热加强件131或第二散热加强件132,可以更好的利用风机转动产生的气流,增加了与气流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散热器的散热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加强件13的面积与贯穿孔12的面积相同。
可选的,散热加强件13可以通过切割、折叠等步骤得到,散热加强件13的面积与贯穿孔12的面积相同。可选的,在进行散热构件1的制备过程中,可以先不进行切割线的折叠,使散热加强件13与贯穿孔12重叠,这样,散热构件1可以保持平板状,方便散热构件1的运输,且,有利于对运输过程中的散热加强件13的保护。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散热构件1,贯穿孔12可以通过折叠散热加强件13得到,未进行折叠的,散热加强件13与贯穿孔12重叠状态的散热构件1同样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工质流路11至少包括的第一流路111和第二流路112,第一流路111与第二流路112之间设置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倾斜连通流路114。
第一流路111与第二流路112相互连通,第一流路111与第二流路112之间设置有倾斜连通流路114,此处的倾斜连通流路114可以理解为,倾斜连通流路114与第一流路111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或钝角,或者,倾斜连通流路114与第二流路112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或钝角,或者,倾斜连通流路114与第一流路111和第二流路112之间的夹角均不为直角。可选的,第一流路111与第二流路112平行。第一流路111与第二流路112之间倾斜连通流路114的设置,减少了第一工质流路11内工质的循环流动阻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工质流路11还包括围绕贯穿孔12设置的第三流路113,第一流路111、第二流路112和第三流路113相互连通。
散热加强件13为第一工质流路11内的工质进行散热,围绕贯穿孔12设置的第三流路113,与散热加强件13之间的距离较短,可以提高对第一工质流路11内工质的散热。可选的,第三流路为口字形,如图1所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流路113设置有第一外接端口14,第一流路111或第二流路112设置有第二外接端口15,第一外接端口14与第二外接端口15设置于散热构件1同侧。
第一工质流路11的两个外接端口设置于散热构件1的同侧,增长了第一工质流路11的路径的长度,提高了散热构件1的换热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构件1为吹胀式均温板。
可选的,吹胀式均温板的材质为铝。可选的,吹胀式均温板由两层铝板压合而成,内部设置有用于工质流通的第一工质流路11,传热能力强,导热效率高,具有较好的散热能力,且,重量较轻,有利于该散热构件1在空调室外机中的安装。
本公开实施例同时提供了一种散热器,包括:前述的任一种散热构件,蒸发端,设置有第二工质流路;连通管路,被设置为连通第一工质流路和第二工质流路。
如图3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包括前述的散热构件1,蒸发端2和连通管路。其中,散热构件1可以作为散热器的冷凝端。连通管路可以包括第一连通管路3和第二连通管路4。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对待散热元件的散热方法可以是:蒸发端2接收来自于待散热元件的热量,通过风机的风冷作用或自然风散失部分热量,未散失的热量被第二工质流路中的工质吸收,工质受热后快速汽化并将热量带走,通过第一连通管路3进入冷凝端1的第一工质流路,冷凝端1可以同时进行风冷散热和自然对流,第一工质流路内的气态工质通过冷凝端1将热量散失,降低温度后,变为液体,液态的工质通过第二连通管路4流回蒸发端2的第二工质流路内,进行下一个吸热变为气态的循环。可见,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对待散热元件进行散热时,可通过蒸发端2与冷凝端1同时对待散热元件进行散热,提高了散热器的散热能力,可将待散热元件产生的热量有效散失,保证了待散热元件的顺利运行,进而保证了空调器运行的可靠性。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中,第一工质流路、第二工质流路、第一连通管路3和第二连通管路4构成工质回路,工质回路内填充有相变工质。可选的,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可经过焊接、抽真空、灌注工质等制备过程制备得到。本实施例对工质的种类不作具体限制,例如可以是可进行相变的流体,如冷媒等。本实施例对工质回路中工质的填充量不作具体限制。
可选的,第一连通管路3的材质为金属,类似的,第二连通管路4的材质为金属。
本公开实施例同时提供了一种蒸发端散热构件,也可称为蒸发端。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蒸发端散热构件,包括基体,基体包括:气流散热部,被设置为基于流经的气流进行散热;相变散热部,设置有能够流通工质的工质流路,被设置为基于工质流路进行相变散热。
如图4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蒸发端2同时包括气流散热部21和相变散热部22,其中,气流散热部21被设置为基于流经该气流散热部21的气体对待散热元件进行散热,例如,采用流经气流散热部21的自然风或风机的风产生的对流气体对待散热元件进行散热;相变散热部22设置有能够流通工质的第二工质流路221,被设置为基于第二工质流路221进行相变散热,第二工质流路221内流经的工质可以为相变工质,例如空调的冷媒等,采用流动的工质将待散热元件产生的热量带走。可选的,对蒸发端的基体的部分设置第二工质流路221,得到相变散热部22,剩余的未设置工质流路的基体的部分即为气流散热部21。
可选的,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相变散热部22的散热方法是:相变散热部22通过直接接触的方式接收待散热元件的热量,工质从相变散热部22内的第二工质流路221的一端流入,在流经整个第二工质流路221的过程中进行相变,吸收热量,该过程中工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并从第二工质流路221的另一端流出,将热量带走。
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的蒸发端2的基体中,同时包含有两种散热能力的气流散热部21和相变散热部22,这两种散热部的散热能力不同,可对待散热元件中产热量不同的热源进行针对性散热。例如,待散热元件包括产热量高的第一芯片组和产热量低的第二芯片组,将第一芯片组与相变散热部22导热接触,采用相变散热部22对第一芯片组中的芯片进行散热,将二芯片组与气流散热部21导热接触,采用气流散热部21对第二芯片组中的芯片进行散热。此处的产热量高与低是相互比较得出的,且,对第一芯片组和第二芯片组中芯片的数量不作具体限制,第一芯片组中芯片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一个以上,类似的,第二芯片组中芯片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一个以上。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蒸发端2的基体中,对气流散热部21和相变散热部22在基体上所占的比例不作具体限制,例如,气流散热部21占基体体积的1/4-3/4,相变散热部22占基体体积的1/4-3/4,可选的,气流散热部21占基体体积的1/3,相变散热部22占基体体积的2/3,可选的,气流散热部21占基体体积的1/2,相变散热部22也占基体体积的1/2。本公开实施例对气流散热部21和相变散热部22在基体的位置不作具体限制,可选的,气流散热部21设置于基体的一部分,相变散热部22设置于基体的另一部分,可选的,气流散热部21包括两个部分,分别设置于基体的两端的部分,相变散热部22设置于基体的中间部分,可选的,气流散热部21设置于基体的中间的部分,相变散热部22包括两个部分,分别设置于基体的两端的部分,等。具体的,可以根据产热能力不同的芯片的位置和基体的大小进行设置。
本实施例对相变散热部22中第二工质流路221的形状和内径的大小不作具体限制,例如,第二工质流路221可以为直线型,第二工质流路221的内径可以根据基体的厚度进行设置,例如,第二工质流路221的内径为基体厚度的4/5或3/4。本公开实施例对第二工质流路221的数量不作具体限定,例如可以为2-20条中的任意数值,如2、4、5、6、7、8、10、12、13、15、17、20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工质流路221可以为设置于基体内部的热管。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工质流路221贯穿设置于相变散热部22内部。
第二工质流路221通过对基体进行贯穿得到,即第二工质流路221与基体一体成型,提高了第二工质流路221内工质与基体的导热性能,提高了蒸发端2的散热能力。此处的“贯穿”可以相对于“镶嵌”进行理解,例如,热管为镶嵌于基体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气流散热部21与相变散热部22一体成型。
此处的“一体成型”可以理解为,气流散热部21与相变散热部22为一体的。如,镶嵌有热管或贯穿有第二工质流路221的部位为基体的相变散热部22,剩余的未进行热管镶嵌或贯穿工质流路的部位为基体的气流散热部21。气流散热部21与相变散热部22一体成型,简化了蒸发端2的制备工序,提高了对待散热元件的散热能力。通常情况下,具有不同功能的多个芯片均焊接在同一块电控板上,气流散热部21与相变散热部22一体成型,两个散热部之间可以进行热量传递,当其中某一散热部承受的热量较大时,可传导至另一散热部进行散热,例如,当相变散热部22承受的热量较大,且来不及将热量及时散失时,气流散热部21与相变散热部22一体成型,可将部分热量传递至气流散热部21进行散热。
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体呈阶梯状,阶梯包括相邻的低阶台阶和高阶台阶;其中,气流散热部21构成低阶台阶,相变散热部22构成高阶台阶。
当同一电控板上设置有多个芯片时,多个芯片的厚度可能有所差异,或者,有些芯片有特殊要求,例如有些芯片不可与蒸发端2直接导热接触,需要与蒸发端2之间设置一定的安全距离。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基体呈阶梯状,具有高低不同的两个部位,可以适用于对不同厚度的芯片进行散热,或者,可以使蒸发端2的基体与特定芯片之间具有一定的安全距离,此时的特定芯片可以为前述的不能与蒸发端2直接接触的芯片。
可选的,阶梯包括相邻的低阶台阶和高阶台阶,其中,气流散热部21构成低阶台阶,相变散热部22构成高阶台阶。此处的低阶台阶可以理解为基体中厚度较小的部位,高阶台阶可以理解为基体中厚度较大的部位。将厚度较小的基体部位作为气流散热部21,有利于热量的散失,将厚度较大的基体部位作为相变散热部22,有利于基体内第二工质流路221的设置,可提高第二工质流路221的厚度和数量,例如,相变散热部22中第二工质流路221可以设置两层或两层以上,增加了第二工质流路221的数量,提高了相变散热部22的散热能力。可选的,相变散热部的厚度为8-15mm,例如8mm、9mm、10mm、11mm、12mm、13mm、14mm、15mm,气流散热部的厚度为3-7mm,例如3mm、4mm、5mm、6mm、7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气流散热部21设置有工质通道211,工质通道211与第二工质流路221相连通。
气流散热部21设置有与第二工质流路221相连通的工质通道211,第二工质流路221内的工质可通过工质通道211流入或流出基体。此处的工质通道211可以直接作为工质流动的管路,此时,工质通道211的内径可以与相变散热部中第二工质流路221的内径相同,或者,工质通道211与第二工质流路221垂直,或者工质通道121与第二工质流路221之间形成锐角或钝角的倾斜角。工质通道211还可以作为连通管道的疏通通道,用于容纳连通管路。此处的工质通道211与第二工质流路221相连通,可以是工质通道211与第二工质流路221直接连通,或者,当第二工质流路221具有多条时,多条第二工质流路221具有汇流流路,工质通道211与第二工质流路221的汇流流路直接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工质通道包括第一工质通道和第二工质通道;其中第一工质通道与第二工质流路221的一端相连通,第二工质通道与第二工质流路221的另一端相连通。
通常情况下,第二工质流路221内的工质需要在第二工质流路221内循环流动,以发挥相变散热部的散热能力,这种“循环流动”需要第二工质流路221具有工质的入口和出口两个端口。当工质通道211包括第一工质通道和第二工质通道时,第一工质通道可以与第二工质流路221的一端相连通,如入口端,第二工质通道可以与第二工质流路221的另一端相连通,如出口端,以提高了工质的循环流动性。
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工质通道211为凹槽,凹槽被设置为容纳连通工质流路的连通管路。
当工质通道211用于容纳连通工质流路的连通管路,且,蒸发端2的基体呈阶梯状,气流散热部21构成低阶台阶,气流散热部21的厚度较小时,可将气流散热部21的工质通道211设置为凹槽状,此时,部分连通管路位于凹槽内,部分连通管路裸露于基体的外部,此时,即可以实现对连通管路的容纳作用,又可以使裸露于外部的连通管路与电控板接触,承接电控板的力,不至于使部分电控板悬空。
在一些实施例中,凹槽的横截面为半圆形。
可选的,凹槽的大小被限定为容纳的连通管路的外表面的大小。当连通管路的外表面为圆形时,凹槽的横截面的形状为半圆形,可以更好的与连通管路相契合,如图4所示。
可选的,基体的相变散热部22的第二工质流路221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时,相变散热部22设置有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二工质流路221进行汇流的汇流部或汇流件,工质通道211与汇流部或汇流件连通。
可选的,如图4所示,蒸发端的基体上还设置有一条或一条以上的翅片222,可选的,基体与翅片一体成型。可选的,翅片的厚度为1.0-2.0mm,例如,1.0mm、1.1mm、1.2mm、1.3mm、1.4mm、1.5mm、1.6mm、1.7mm、1.8mm、1.9mm、2.0mm。可选的,翅片的高度为30-50mm,例如,30mm、32mm、34mm、36mm、38mm、40mm、42mm、44mm、46mm、48mm、50mm,翅片的高度是指,定义翅片与基体直接接触的一端为连接端,翅片不与基体接触的一端为自由端,翅片的高度为连接端至自由端的长度,或者,连接端与自由端的垂直距离。
可选的,蒸发端的基体设置有连接孔223,如图4所示。可选的,连接孔的数量为一个或一个以上,例如,连接孔223的数量与待散热的芯片的数量相同。可选的,连接孔223避让第二工质流路221设置,或者,连接孔223避让翅片222设置。可选的,连接孔223为内螺纹孔。
本公开实施例同时提供了一种包含前述散热器的空调器。
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外机,其中,空调室外机如图5所示,散热器在空调室外机中的安装位置可以是:散热器的蒸发端2与芯片5接触,通过直接接触的方式获取芯片5的热量,进而进行热量散失。
可选的,冷凝端1可安装在空调室外机的风机支架7上,与现有的安装在风机6侧部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安装位置在空调室外机中的空间较大,增加散热器的散热面积,且,风机6上部的气流流动更加顺畅,进一步提高了冷凝端2的散热能力。

Claims (10)

1.一种散热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工质流路;
贯穿孔,贯穿所述散热构件,且与所述第一工质流路避让设置;
散热加强件,与所述贯穿孔的边缘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贯穿孔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
所述第一边缘连接有第一散热加强件,所述第二边缘连接有第二散热加强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加强件的面积与所述贯穿孔的面积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质流路至少包括的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
所述第一流路与第二流路之间设置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倾斜连通流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流路与所述第二流路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质流路还包括围绕所述贯穿孔设置的第三流路,
所述第一流路、第二流路和第三流路相互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流路设置有第一外接端口,所述第一流路或第二流路设置有第二外接端口,
所述第一外接端口与所述第二外接端口设置于所述散热构件同侧。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构件为吹胀式均温板。
9.一种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构件,
蒸发端,设置有第二工质流路;
连通管路,被设置为连通所述第一工质流路和第二工质流路。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散热器。
CN201921002595.9U 2019-06-28 2019-06-28 散热构件、散热器和空调器 Active CN2103992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02595.9U CN210399237U (zh) 2019-06-28 2019-06-28 散热构件、散热器和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02595.9U CN210399237U (zh) 2019-06-28 2019-06-28 散热构件、散热器和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99237U true CN210399237U (zh) 2020-04-24

Family

ID=703521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002595.9U Active CN210399237U (zh) 2019-06-28 2019-06-28 散热构件、散热器和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9923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78798A (zh) * 2020-09-28 2021-01-05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室外机、用于调节空调室外机的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78798A (zh) * 2020-09-28 2021-01-05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室外机、用于调节空调室外机的方法及装置
CN112178798B (zh) * 2020-09-28 2022-07-19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室外机、用于调节空调室外机的方法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606283B1 (ko) 히트 파이프 유니트 및, 히트 파이프 유형의 열교환기
CN110043972B (zh) 一种散热器、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CN210070062U (zh) 一种散热器、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CN111895519B (zh) 散热器和空调室外机
CN107917554A (zh) 平板热管扩展式冷凝装置
CN210399236U (zh) 散热构件、散热器和空调器
CN109974136B (zh) 一种散热器、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CN210399237U (zh) 散热构件、散热器和空调器
CN111351147A (zh) 散热器和空调室外机
CN210641239U (zh) 空调器及其板式相变散热控制盒
CN110043974B (zh) 一种散热器、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CN110043975B (zh) 一种散热器、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CN218154524U (zh) 均温散热装置、散热器和空调室外机
CN210014475U (zh) 一种散热器、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CN210014478U (zh) 一种散热器、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CN210014477U (zh) 一种散热器、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CN111351146A (zh) 散热器和空调室外机
CN112146178A (zh) 散热构件、散热器和空调器
CN112146179A (zh) 散热构件、散热器和空调器
CN211575318U (zh) 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CN110043971A (zh) 一种散热器、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CN214891554U (zh) 散热器和空调室外机
CN210399239U (zh) 一种散热构件、散热器、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CN211457823U (zh) 空调器及其翅片式相变散热控制盒
JPH1098142A (ja) 沸騰冷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