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90653B - 开闭构件驱动装置和便盖开闭单元 - Google Patents

开闭构件驱动装置和便盖开闭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90653B
CN112790653B CN202011270050.3A CN202011270050A CN112790653B CN 112790653 B CN112790653 B CN 112790653B CN 202011270050 A CN202011270050 A CN 202011270050A CN 112790653 B CN112790653 B CN 1127906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put shaft
housing
opening
bearing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7005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90653A (zh
Inventor
石水昭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Instrument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Sanky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Sankyo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Sanky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7906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906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906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906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KSANITARY EQUIPMEN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TOILET ACCESSORIES
    • A47K13/00Seats or covers for all kinds of closets
    • A47K13/10Devices for raising and lowering, e.g. tilting or lifting mechanisms; Collapsible or rotating seats or cov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KSANITARY EQUIPMEN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TOILET ACCESSORIES
    • A47K13/00Seats or covers for all kinds of closets
    • A47K13/24Parts or details not covered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A47K13/02 - A47K13/22, e.g. devices imparting a swinging or vibrating motion to the seat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Toilet Supplies (AREA)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 Gear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不会由于负载而使输出轴倾斜的开闭构件驱动装置和便盖开闭单元。开闭构件驱动装置(1)在壳体(9)的内侧包括刚度比壳体(9)高的加强构件(35)。输出轴(7)包括在‑Z方向上位于壳体(9)内的基部(12);以及在+Z方向上从壳体(9)突出的突出部。传递机构(8)包括同轴地固定于输出轴(7)的基部(12)的输出齿轮(43)。壳体(9)在从+Z方向覆盖加强构件(35)的第二壳体(23)包括筒状的轴承部(19),该轴承部(19)贯穿有输出轴(7)的壳体开口部(10)同轴且在壳体(9)内沿Z轴方向延伸。输出轴(7)在基部(12)处的输出齿轮(43)的+Z方向包括具有圆形外周面的被轴承部(64)。轴承部(19)从外周侧能旋转地支承被轴承部(64)。加强构件(35)包括包围轴承部(19)并从外周侧与轴承部(19)接触的轴承加强部(24)。

Description

开闭构件驱动装置和便盖开闭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开闭构件进行驱动的开闭构件驱动装置以及对作为开闭构件的、厕所单元的便盖进行开闭的便盖开闭单元。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对便盖等开闭构件进行开闭的开闭构件驱动装置。专利文献1的开闭构件驱动装置包括:马达;输出轴,该输出轴与开闭构件连接;传递机构,该传递机构将马达的驱动力传递到输出轴;以及壳体,该壳体收容马达及传递机构。输出轴从设置于壳体的开口部向外部突出。壳体是树脂制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6-7739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输出轴连接到开闭构件的端部,以悬臂状态对开闭构件进行开闭。因此,在对开闭构件进行开闭时,会对输出轴施加负载。在此,在将能旋转地对输出轴进行支承的支承部设置于壳体的情况下,有时会由于施加于输出轴的负载而使壳体挠曲,从而使输出轴倾斜。若输出轴倾斜,则转矩向开闭构件的传递效率劣化。
鉴于这一点,本发明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或抑制在对开闭构件进行开闭时由于负载而使输出轴倾斜的开闭构件驱动装置和便盖开闭单元。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开闭构件驱动装置的特征是,具有:马达;输出轴,所述输出轴与开闭构件连接;传递机构,所述传递机构将所述马达的驱动力传递到所述输出轴;壳体,所述壳体***述马达及所述传递机构;以及加强构件,所述加强构件的刚度比所述壳体高,并且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内侧,在将沿着所述输出轴的轴线的方向设为轴线方向、将轴线方向的一侧设为第一方向、将另一侧设为第二方向的情况下,所述输出轴包括:基部,所述基部位于所述壳体内;以及突出部,所述突出部在所述基部的所述第二方向上从所述壳体突出,所述传递机构包括同轴地固定于所述输出轴的基部的输出齿轮,所述壳体包括从所述第二方向的一侧对所述加强构件进行覆盖的壳体部分,所述壳体部分包括:开口部,所述开口部使所述输出轴从所述壳体的内侧向外侧突出;以及筒状的轴承部,所述轴承部在所述壳体的内侧与所述开口部同轴地延伸,所述输出轴包括在所述基部处的所述输出齿轮的所述第二方向上具有圆形外周面的被轴承部,所述轴承部从外周侧能旋转地支承所述被轴承部,所述加强构件具有包围所述轴承部并从外周侧与该轴承部接触的轴承加强部。
根据本发明,在壳体内具有刚度比壳体高的加强构件。另外,加强构件包括从外周侧与对输出轴进行支承的壳体的轴承部接触的轴承加强部。由此,轴承部通过加强构件进行加强。因此,即使在对输出轴施加负载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或抑制壳体的变形。因此,能够防止或抑制输出轴倾斜。
在本发明中,能够形成为:所述轴承加强部是筒状的,所述轴承部包括从所述轴承加强部向所述第一方向突出的环状的第一突出部分。如果将轴承加强部设为筒状,则容易对壳体的轴承部变形进行抑制,因此容易对支承于轴承部的输出轴的倾斜进行抑制。另外,由于壳体的轴承部包括比轴承加强部更向第一方向突出的第一突出部分,因此容易使轴承部在轴线方向上变长。因此,容易对支承于轴承部的输出轴的倾斜进行抑制。
在本发明中,能够形成为:所述输出齿轮在使所述基部贯穿中心孔的状态下固定于所述输出轴,所述输出齿轮包括在所述输出轴的外周侧朝向所述第二方向的环状端面,所述环状端面在所述轴线方向上与所述轴承部相对。这样做的话,在输出轴在轴线方向上沿第二方向移动的情况下,固定于输出轴的输出齿轮的环状端面与轴承部干涉,从而能够防止输出轴沿第二方向过度地移动。
在本发明中,能够形成为:所述输出轴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的端面向所述第二方向凹陷的圆形凹部,所述壳体包括***所述圆形凹部并能旋转地支承所述输出轴的支柱部,从与所述轴线正交的方向观察时,所述支柱部与所述轴承部和所述轴承加强部重叠。这样一来,容易防止输出轴的倾斜。
在本发明中,能够形成为:所述传递机构具有:前段齿轮,所述前段齿轮与所述输出齿轮啮合;以及支轴,所述支轴沿所述轴线方向延伸,并能旋转地支承所述前段齿轮,所述加强构件包括对所述支轴的所述第二方向的端部进行支承的轴保持部。这样一来,加强构件加强对固定有输出齿轮的输出轴进行支承的轴承部,并且对与输出齿轮啮合的前段齿轮的支轴进行支承。因此,能够防止由于来自外部的负载而使前段齿轮与输出齿轮在彼此分离的方向上变位。由此,由于前段齿轮和输出齿轮的啮合能够维持正常的状态,因此,转矩向开闭构件的传递效率不会劣化。
在本发明中,能够形成为:所述输出轴和所述壳体是树脂制的,所述加强构件是金属制的。这样一来,输出轴和壳体的形状容易设为期望的形状。另外,容易使加强构件的刚度比壳体高。此外,通过树脂制的壳体的轴承部,对树脂制的输出轴的被轴承部进行支承。因此,与金属制的加强构件对输出轴进行支承的情况相比,能够将滑动损耗抑制得较低。
在本发明中,能够形成为:所述输出齿轮是金属制的。这样一来,即使经由输出轴对输出齿轮施加负载,也能够防止输出齿轮变形。
接着,本发明的便盖开闭单元的特征是具有上述的开闭构件驱动装置,所述开闭构件是便盖。
根据本发明,能够防止连接有便盖的开闭构件驱动装置的输出轴倾斜。因此,能够维持能正常地对便盖进行开闭的状态。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刚度比壳体高的加强构件,加强了对输出轴进行支承的壳体的轴承部。因此,即使在对输出轴施加负载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或抑制壳体的变形。因此,能够防止或抑制输出轴倾斜。
附图说明
图1是开闭构件驱动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便盖开闭单元的说明图。
图3是开闭构件驱动装置的剖视图。
图4是开闭构件驱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从轴线方向的另一侧观察马达、传递机构、输出轴时的立体图。
图6是从轴线方向的一侧观察马达、传递机构、输出轴时的立体图。
图7是从轴线方向的另一侧观察输出轴、输出齿轮、第一辅助弹簧和第二辅助弹簧时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从轴线方向的一侧观察输出轴、输出齿轮、第一辅助弹簧和第二辅助弹簧时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从轴线方向的一侧观察中间壳体时的立体图。
图10是第二壳体、加强构件、输出轴和输出齿轮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便盖开闭单元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整体结构)
图1是开闭构件驱动装置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便盖开闭单元的说明图。图3是开闭构件驱动装置的剖视图。图4是开闭构件驱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从轴线方向的一侧观察马达、传递机构及输出轴时的立体图。图6是从轴线方向的另一侧观察马达、传递机构及输出轴时的立体图。图7是从轴线方向的一侧观察输出轴、输出齿轮、第一辅助弹簧和第二辅助弹簧时的分解立体图。图8是从轴线方向的另一侧观察输出轴、输出齿轮、第一辅助弹簧和第二辅助弹簧时的分解立体图。图9是从轴线方向的一侧观察中间壳体时的立体图。图10是第二壳体、加强构件、输出轴和输出齿轮的分解立体图。
图1所示的开闭构件驱动装置1使盖和门等开闭构件转动而开闭。便盖开闭单元3是通过在开闭构件驱动装置1上连接作为开闭构件的厕所单元200的便盖201而形成的。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厕所单元200包括便器主体202、便座203、便盖201和箱204。便盖201将箱204一侧的端部分连结到开闭构件驱动装置1的输出轴7。便盖201通过输出轴7的旋转,在平伏而盖在便器主体202上的关闭位置与从便器主体202立起的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另外,还可以在厕所单元200设置有第二开闭构件驱动装置1,在第二开闭构件驱动装置1的输出轴7连结有作为开闭构件的便座203。
如图3所示,开闭构件驱动装置1具有:马达6;输出轴7,该输出轴7连接有便盖201;传递机构8,该传递机构8将马达6的驱动力传递到输出轴7;以及壳体9,该壳体9收容马达6及传递机构8。
输出轴7包括:突出部11,该突出部11从壳体9的壳体开口部10突出;以及基部12,该基部12收容于壳体9。在输出轴7的突出部11连接有便盖201的端部。因此,开闭构件驱动装置1在悬臂状态下对便盖201进行开闭。如图1所示,在从沿着输出轴7的轴线L的方向观察的情况下,壳体9具有在一个方向上细长的形状。输出轴7从壳体9中的长边方向的端部分向壳体9的外侧突出。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彼此正交的三个方向设为X轴方向、Y轴方向和Z轴方向。Z轴方向是沿着输出轴7的轴线L的轴线方向,Y轴方向是壳体9的长边方向,X轴方向是壳体9的短边方向。在Z轴方向上,将输出轴7突出的一侧设为+Z方向,将其相反侧设为-Z方向。另外,将X轴方向的一侧设为-X方向,将另一侧设为+X方向。将Y轴方向的一侧设为-Y方向,将另一侧设为+Y方向。输出轴7从壳体9中的Y轴方向的+Y方向的端部分向壳体9的外侧突出。此外,将围绕轴线L的方向设为周向,将与轴线L正交的方向设为径向。
(壳体及加强构件)
壳体9是树脂制的。如图1所示,壳体9包括与Y轴方向平行地延伸的第一侧壁13和第二侧壁14。另外,壳体9包括第三侧壁15,该第三侧壁15沿X轴方向延伸并将第一侧壁13的-Y方向的端部与第二侧壁14的-Y方向的端部连接。此外,壳体9包括连接+Y方向的端部的第四侧壁16。第四侧壁16具有第一侧壁13与第二侧壁14之间向+Y方向突出的形状。
此外,如图1、图3所示,壳体9包括沿着Z轴方向排列的第一壳体21、中间壳体22和第二壳体23。第一壳体21位于中间壳体22的-Z方向,第二壳体23位于中间壳体22的+Z方向。
如图4所示,第一壳体21包括:底壁部25,该底壁部25为壳体9的-Z方向的端面;以及第一框部26,该第一框部26从底壁部25的外周缘向+Z方向延伸。第一框部26构成壳体9的第一侧壁13、第二侧壁14、第三侧壁15以及第四侧壁16的-Z方向的端侧部分。马达6固定于第一壳体21。马达6包括:马达主体28;转轴27,该转轴27从马达主体28突出;以及一对马达端子29,该马达端子29从马达主体28向与转轴27相反的一侧突出。输出轴7位于马达主体28的-Y方向。转轴27朝向与输出轴7的轴线L相交的方向。在本例中,转轴27朝向与输出轴7的轴线L正交的方向。另外,在从Z轴方向观察时,转轴27相对于Y轴方向(壳体9的长边方向)倾斜。转轴27的前端被轴承构件30能旋转地支承。
中间壳体22包括:中间底部31;以及从中间底部31的外周缘向+Z方向延伸的中间框部32。中间框部32构成壳体9的第一侧壁13、第二侧壁14、第三侧壁15以及第四侧壁16的Z轴方向的中间部分。中间壳体22收容有构成传递机构8的多个齿轮中的一部分齿轮。
在中间壳体22中的第二壳体23一侧的端部分固定有板状的加强构件35。加强构件35是金属制的,刚度比壳体9高。在本例中,加强构件35是钣金件。在加强构件35设置有加强构件侧开口部36。输出轴7沿Z轴方向贯穿加强构件侧开口部36。在加强构件侧开口部36与输出轴7之间沿输出轴7的径向设置有间隙。另外,加强构件35包括从加强构件侧开口部36的开口缘向+Z方向突出的轴承加强部24。轴承加强部24是筒状的。在加强构件35安装有电位计37。电位计37在Y轴方向上位于与输出轴7相反一侧的端部分。
第二壳体23(壳体部分)是板状的,从+Z方向覆盖加强构件35,并且固定于中间壳体22。第二壳体23从+Z方向覆盖加强构件35。第二壳体23构成壳体9的+Z方向的端面。
第二壳体23包括板部17,该板部17为壳体9的+Z方向的端面。如图3、图4所示,板部17包括贯穿输出轴7的板部贯通孔17a。另外,第二壳体23包括:轴支承部18,该轴支承部18从板部17中的板部贯通孔17a的开口缘向+Z方向突出;以及轴承部19,该轴承部19从板部17中的板部贯通孔17a的开口缘向-Z方向突出。板部贯通孔17a、轴支承部18和轴承部19同轴地设置。输出轴7在壳体9的内侧贯穿板部贯通孔17a、轴支承部18和轴承部19,并且从作为轴支承部18的+Z方向的端部的壳体开口部10向壳体9的外侧突出。
(输出轴)
输出轴7是树脂制的。输出轴7的基部12收容于第二壳体23和中间壳体22。如图7、图8所示,基部12从-Z方向一侧朝向+Z方向一侧按顺序包括齿轮固定部63、被轴承部64和被支承部68,所述被轴承部64具有朝向径向外侧的圆形外周面,所述被支承部68具有朝向径向外侧的圆形外周面。被轴承部64的外径大于齿轮固定部63和被支承部68的外径。传递机构8的输出齿轮43同轴地固定于齿轮固定部63。被支承部68在Z轴方向的中途包括环状槽70。在环状槽70安装有O形环71。
另外,如图8所示,输出轴7在-Z方向的端面包括向+Z方向凹陷的圆形凹部62。从与轴线L正交的方向观察时,圆形凹部62的底面(圆形凹部62的+Z方向的圆形内壁面)与被轴承部64重叠。
(传递机构)
如图5、图6所示,从马达6至输出轴7的驱动力传递路径的上游侧朝向下游侧,传递机构8包括蜗杆38、第一齿轮39、第二齿轮40、第三齿轮41、第四齿轮42(前段齿轮)和输出齿轮43。蜗杆38固定于转轴27的外周侧。蜗杆38和第一齿轮39位于第一壳体21内。第二齿轮40、第三齿轮41、第四齿轮42和输出齿轮43位于中间壳体22内。
第一齿轮39位于马达6的转轴27的+X方向。第一齿轮39包括第一大径齿轮39a和第一小径齿轮39b,所述第一大径齿轮39a与蜗杆38啮合,所述第一小径齿轮39b与第一大径齿轮39a同轴且外径尺寸比第一大径齿轮39a小。第一大径齿轮39a位于第一小径齿轮39b的-Z方向。第一齿轮39能旋转地支承于沿Z轴方向延伸的第一支轴45。第一支轴45的-Z方向的端部分保持于第一壳体21的底壁部25,+Z方向的端部分保持于中间壳体22的中间底部31。如图3所示,第一齿轮39包括在第一大径齿轮39a与第一小径齿轮39b之间对驱动力的传递进行通断的转矩限制器46。
第二齿轮40包括第二大径齿轮40a和第二小径齿轮40b,所述第二大径齿轮40a与第一小径齿轮39b啮合,所述第二小径齿轮40b与第二大径齿轮40a同轴且外径尺寸比第二大径齿轮40a小。第二大径齿轮40a位于第二小径齿轮40b的-Z方向。第二大径齿轮40a经由设置于中间壳体22的中间底部31的中间壳体开口部33与第一小径齿轮39b啮合(参照图3、图9)。第二齿轮40能旋转地支承于沿Z轴方向延伸的第二支轴48。第二支轴48的-Z方向的端部分保持于中间壳体22的中间底部31,+Z方向的端部分保持于加强构件35。
第三齿轮41包括第三大径齿轮41a和第三小径齿轮41b,所述第三大径齿轮41a与第二小径齿轮40b啮合,所述第三小径齿轮41b与第三大径齿轮41a同轴且外径尺寸比第三大径齿轮41a小。第三大径齿轮41a位于第三小径齿轮41b的-Z方向。第三齿轮41能旋转地支承于沿Z轴方向延伸的第三支轴49。第三支轴49的-Z方向的端部分保持于中间壳体22的中间底部31,+Z方向的端部分保持于第二壳体23。第三支轴49贯穿加强构件35。
第四齿轮42是与第三小径齿轮41b及输出齿轮43啮合的正齿轮。第四齿轮42和输出齿轮43沿Y轴方向排列。第四齿轮42与第二齿轮40同轴地配置,并且能旋转地支承于第二支轴48。如图3所示,第二支轴48的-Z方向的端部分保持于中间壳体22,+Z方向的端部保持于加强构件35。即,如图9所示,中间壳体22的中间底部31包括保持对第二齿轮40和第四齿轮42进行支承的第二支轴48的轴保持部34。如图4所示,加强构件35包括保持对第二齿轮40和第四齿轮42进行支承的第二支轴48的轴保持部47。
输出齿轮43是金属制的。输出齿轮43同轴地固定于输出轴7的齿轮固定部63。即,如图7、图8所示,输出齿轮43是环状的,输出轴7的齿轮固定部63***到其中心孔。在输出齿轮43的内周面沿周向设置有多个凹部51,在输出轴7的齿轮固定部63的外周面设置有多个凸部52,该凸部52嵌入输出齿轮43的内周面的凹部51。由此,输出齿轮43和输出轴7以不能绕轴线L相对旋转的状态连结。
在此,传递机构8包括第一辅助弹簧53和第二辅助弹簧54。第一辅助弹簧53和第二辅助弹簧54均是螺旋弹簧。
第一辅助弹簧53位于输出齿轮43的-Z方向。第一辅助弹簧53载置于中间壳体22的中间底部31。第一辅助弹簧53的-Z方向的端部分53a向-Z方向延伸。第一辅助弹簧53的-Z方向的端部分53a从设置于中间壳体22的中间底部31的贯通孔55向-Z方向突出,并且卡定于设置于第一壳体21的第一辅助弹簧第一卡定部56(参照图4)。第一辅助弹簧53的+Z方向的端部分53b向+Z方向延伸,能卡定地***设置于输出齿轮43的外周面的第一辅助弹簧第二卡定部57。第一辅助弹簧第二卡定部57是设置于输出齿轮43的齿部的缺口部。第一辅助弹簧53的+Z方向的端部分53b相对于输出齿轮43能从周向抵接。第一辅助弹簧53的截面是矩形的。
第二辅助弹簧54位于第一辅助弹簧53的内周侧。第二辅助弹簧54载置于中间壳体22的中间底部31。第二辅助弹簧54位于输出轴7的-Z方向。第二辅助弹簧54的-Z方向的端部分54a朝向该第二辅助弹簧54的内周侧延伸。第二辅助弹簧54的-Z方向的端部分54a卡定于设置于从中间壳体22的中间底部31向+Z方向突出的支柱部61的第二辅助弹簧第一卡定部58(参照图9)。第二辅助弹簧54的+Z方向的端部分54b沿+Z方向延伸,卡定于设置于输出轴7的Z轴方向的另一端面的第二辅助弹簧第二卡定部59(参照图8)。第二辅助弹簧第二卡定部59是在齿轮固定部63的-Z方向的端面形成的圆形孔。
(输出轴的支承结构)
在此,如图3所示,输出轴7被从中间壳体22的中间底部31向+Z方向突出的支柱部61能旋转地支承。支柱部61位于第一辅助弹簧53和第二辅助弹簧54的内周侧。此外,支柱部61比第一辅助弹簧53和第二辅助弹簧54更向+Z方向突出。支柱部61的前端侧被***到输出轴7的圆形凹部62。支柱部61的前端与圆形凹部62的底面(圆形凹部62的+Z方向的圆形内壁面)接触。
另外,如图3、图10所示,输出轴7的被轴承部64被第二壳体23的轴承部19从外周侧能旋转地支承。从与轴线L正交的方向观察时,支柱部61的+Z方向的端部61a与轴承部19重叠。此外,输出轴7的被支承部68被第二壳体23的轴支承部18从外周侧能旋转地支承。固定于被支承部68的O形环71在输出轴7与轴支承部18之间沿径向被压缩。
第二壳体23的轴承部19由加强构件35的轴承加强部24从外周侧包围。轴承加强部24从轴承部19的外周侧遍及该轴承部19的整周与之接触。从与轴线L正交的方向观察时,支柱部61的+Z方向的端部分与轴承部19和轴承加强部24重叠。在本例中,如图3所示,在轴承加强部24与轴承部19接触的状态下,轴承部19包括环状的第一突出部分19a和环状的第二突出部分19b,所述第一突出部分19a从轴承加强部24向-Z方向突出,所述第二突出部分19b从轴承加强部24向+Z方向突出。第一突出部分19a在Z轴方向上与在基部12的外周侧朝向+Z方向的输出齿轮43的环状端面相对。
(加强构件的固定结构)
在此,加强构件35在Y轴方向上的轴承加强部24与轴保持部47之间固定于中间壳体22。
即,如图9所示,中间壳体22在中间框部32的沿Y轴方向平行地延伸的第一框部分32a和第二框部分32b分别具有向内周侧突出的第一突部73和第二突部74。第一突部73和第二突部74分别设置有螺纹孔。此外,第一框部分32a在设置有第一突部73的位置处包括矩形的第一缺口部32c。第二框部分32b在设置有第二突部74的位置处包括矩形的第二缺口部分32d。第一突部73和第二突部74在X轴方向上相对。
与此相对,如图4所示,加强构件35在Y轴方向上的轴承加强部24与轴保持部47之间包括向X轴方向的两侧突出的一对突出部35b、35c。在各突出部35b、35c设置有贯通槽。加强构件35的-X方向的突出部35b从+Z方向***第一框部分32a的第一缺口部32c,并且与第一突部73抵接。另外,加强构件35的+X方向的突出部35c从+Z方向***第二框部分32b的第二缺口部32d,并且与第二突部74抵接。然后,加强构件35被贯穿第二壳体23,进一步贯穿突出部35b的贯通槽而拧入第一突部73的螺纹孔的螺钉75固定于中间壳体22。另外,加强构件35被贯穿第二壳体23和突出部35c的贯通槽而拧入第二突部74的螺纹孔的螺钉75固定于中间壳体22。
在加强构件35固定于中间壳体22的状态下,在加强构件35与第一框部分32a之间部分地设置有间隙76,在加强构件35与第二框部分32b之间部分地设置有间隙77。即,在加强构件35固定于壳体9的状态下,在加强构件35与第一侧壁13之间设置有彼此不接触的部分(间隙76)。另外,在加强构件35与第二侧壁14之间设置有彼此不接触的部分(间隙77)。
(电位计)
接着,如图5所示,电位计37包括与构成传递机构8的多个齿轮中的任一个齿轮啮合的电位齿轮81。此外,如图4所示,电位计37包括对电位齿轮81的旋转角度位置进行检测的检测部82。电位齿轮81位于加强构件35的-Z方向,并且与第三齿轮41的第三小径齿轮41b啮合。检测部82经由基板83固定于加强构件35。在此,在基板83与一对马达端子29之间连接有用于向马达6供给电力的配线(未图示)。在基板83固定有与配线和电位计37连接的多个端子销86。中间壳体22在中间框部32的Y轴方向的一侧Y1的端部具有端子销保持部87。
(动作)
若通过经由端子销86供给电力而使马达6向正方向或反方向驱动,则马达6的驱动力经由传递机构8传递到输出轴7。因此,如图2所示,固定于输出轴7的便盖201沿朝向关闭位置的关闭方向A或朝向打开位置的打开方向B旋转。若便盖201旋转,则从电位计37输出与便盖201的旋转角度位置对应的信号。
另外,若与输出轴7连接的便盖201沿关闭方向A旋转,则第一辅助弹簧53和第二辅助弹簧54积蓄使输出轴7绕轴线L向打开方向B旋转的作用力。因此,在将便盖201向打开方向B旋转时,第一辅助弹簧53和第二辅助弹簧54对向打开方向B驱动的输出轴7向打开方向B施力。此外,传递机构8在第一齿轮39包括转矩限制器46。因此,在从便盖201经由输出轴7对传递机构8施加了过大的负载的情况下,转矩限制器46发挥作用,切断基于传递机构8的驱动力的传递。由此,防止来自外部的过大的负载而导致传递机构8破损。
(作用效果)
根据本例,在壳体9内具有刚度比壳体9高的加强构件35。另外,加强构件35包括从外周侧与对输出轴7进行支承的壳体9的轴承部19接触的轴承加强部24。由此,壳体9的轴承部19通过加强构件35进行加强。因此,即使在对输出轴7施加负载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或抑制壳体9的变形。因此,能够防止或抑制支承于壳体9的轴承部19的输出轴7倾斜。
此外,在本例中,轴承加强部24是筒状的,并且轴承部19包括从轴承加强部24向-Z方向突出的环状的第一突出部分19a。如果将轴承加强部24设为筒状,则容易对壳体9的轴承部19变形进行抑制,因此容易对支承于轴承部19的输出轴7的倾斜进行抑制。另外,由于轴承部19比轴承加强部24更向Z轴方向突出,因此容易使轴承部19在Z轴方向上变长。因此,容易对支承于轴承部19的输出轴7的倾斜进行抑制。
另外,轴承部19的第一突出部分19a与在基部12的外周侧朝向+Z方向的输出齿轮43的环状端面在Z轴方向上相对。因此,在输出轴7沿+Z方向移动的情况下,固定于输出轴7的输出齿轮43的环状端面与轴承部19干涉,从而能够防止输出轴7沿+Z方向过度地移动。
此外,在本例中,刚度高的加强构件35加强对固定有输出齿轮43的输出轴7进行支承的轴承部19,并且对与输出齿轮43啮合的第四齿轮42的第二支轴48进行支承。由此,能够防止由于来自外部的负载而使第四齿轮42和输出齿轮43在彼此分离的方向上变位,因此,能够将第四齿轮42和输出齿轮43的啮合维持在正常状态下。因此,转矩向便盖201的传递效率不会劣化。
另外,输出轴7在-Z方向的端面具有向另一侧凹陷的圆形凹部62,壳体9包括***圆形凹部50并能旋转地对输出轴7和输出齿轮43进行支承的支柱部61。然后,从与轴线L正交的方向观察时,柱部61的+Z方向的端部分与轴承部19和轴承加强部24重叠。因此,容易防止输出轴7的倾斜。
此外,输出轴7和壳体9是树脂制的,加强构件35是金属制的。因此,加强构件35的刚度相对于壳体9提高。另外,由于输出轴7和壳体9是树脂制的,因此,容易将它们的形状设为期望的形状。进而,通过树脂制的壳体9的轴承部19,能旋转地对树脂制的输出轴7的被轴承部64进行支承,因此,例如,与通过金属制的加强构件35直接对输出轴7进行支承的情况相比,能够将滑动损耗抑制得较低。
此外,输出齿轮43是金属制的。因此,即使在经由输出轴7对输出齿轮43施加负载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输出齿轮43变形。
另外,在本例中,输出齿轮43和第四齿轮42沿着Y轴方向排列,加强构件35在Y轴方向上的轴承加强部24与轴保持部47之间固定于壳体9。即,加强构件35在Y轴方向上的位于轴承加强构件24与轴保持部47之间的一对突出部件35b、35c固定于壳体9。由此,加强构件35在接近输出齿轮43的位置处固定于壳体9。因此,在经由输出轴7对输出齿轮43施加负载的情况下,能够防止加强构件35挠曲。
进而,壳体9包括沿X轴方向排列且与Y轴方向平行地延伸的第一侧壁13和第二侧壁14。加强构件35配置在第一侧壁13与第二侧壁14之间,在加强构件35与第一侧壁13之间部分地设置有间隙76,在加强构件35与第二侧壁14之间部分地设置有间隙77。这样一来,加强构件35和壳体9具有彼此不接触的部分,因此,能够抑制经由输出轴7从输出齿轮43施加于加强构件35的负载传递到壳体9。
在此,根据本例的便盖开闭单元3,连接有便盖201的开闭构件驱动装置1的输出轴7不会倾斜。因此,能够维持能正常地对便盖201进行开闭的状态。
符号说明
1…开闭构件驱动装置、3…便盖开闭单元、6…马达、7…输出轴、8…传递机构、9…壳体、10…壳体开口部、11…突出部分、12…基部、13…第一侧壁、14…第二侧壁、15…第三侧壁、16…第四侧壁、17…板部、18…轴支承部、19…轴承部、21…第一壳体、22…中间壳体、23…第二壳体、24…轴承加强部、25…底壁部、26…框部、27…转轴、28…马达主体、29…马达端子、30…轴承构件、31…中间底部、32…中间框部、32a…第一框部分、32b…第二框部分、32c…第一缺口部、32d…第二缺口部、33…中间壳体开口部、34…轴保持部、35…加强构件、35a…端面、35b、35c…突出部、36…加强构件侧开口部、37…电位计、38…蜗杆、39…第一齿轮、39a…第一大径齿轮、39b…第一小径齿轮、40…第二齿轮、40a…第二大径齿轮、40b…第二小径齿轮、41…第三齿轮、41a…第三大径齿轮、41b…第三小径齿轮、42…第四齿轮、43…输出齿轮、43a…环状部、45…第一支轴、46…转矩限制器、47…轴保持部、48…第二支轴、49…第三支轴、50…圆形凹部、51…凹部、52…凸部、53…第一辅助弹簧、53a…第一辅助弹簧一侧的端部分、53b…第一辅助弹簧另一侧的端部分、54…第二辅助弹簧、54a…第二辅助弹簧一侧的端部分、54b…第二辅助弹簧另一侧的端部分、55…贯通孔、56…第一辅助弹簧第一卡定部、57…第一辅助弹簧第二卡定部、58…第二辅助弹簧第一卡定部、59…第二辅助弹簧第二卡定部、61…支柱部、62…圆形凹部、68…被支承部、70…环状槽、71…O形环、73…第一突部、74…第二突部、76…间隙、77…间隙、81…电位齿轮、82…检测部、83…基板、86…端子销、87…端子销保持部、200…厕所单元、201…便盖、202…便器主体、203…便座、204…箱、X…第三方向(壳体的短边方向)、Y…第二方向(壳体的长边方向)、Z…第一方向(轴线方向)。

Claims (7)

1.一种开闭构件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马达;
输出轴,所述输出轴与开闭构件连接;
传递机构,所述传递机构将所述马达的驱动力传递到所述输出轴;
壳体,所述壳体***述马达及所述传递机构;以及
加强构件,所述加强构件的刚度比所述壳体高,并且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内侧,
在将沿着所述输出轴的轴线的方向设为轴线方向、将轴线方向的一侧设为第一方向、将另一侧设为第二方向的情况下,所述输出轴包括:基部,所述基部位于所述壳体内;以及突出部,所述突出部在所述基部的所述第二方向上从所述壳体突出,
所述传递机构包括:同轴地固定于所述输出轴的基部的输出齿轮;前段齿轮,所述前段齿轮与所述输出齿轮啮合;以及支轴,所述支轴沿所述轴线方向延伸,并能旋转地支承所述前段齿轮,
所述壳体包括从所述第二方向的一侧对所述加强构件进行覆盖的壳体部分,
所述壳体部分包括:开口部,所述开口部使所述输出轴从所述壳体的内侧向外侧贯穿;以及筒状的轴承部,所述轴承部在所述壳体的内侧与所述开口部同轴地延伸,
所述输出轴包括在所述基部处的所述输出齿轮的所述第二方向上具有圆形外周面的被轴承部,
所述轴承部从外周侧能旋转地支承所述被轴承部,
所述加强构件包括对所述支轴的所述第二方向的端部进行支承的轴保持部,并且包括包围所述轴承部并从外周侧与该轴承部接触的轴承加强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闭构件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承加强部是筒状的,
所述轴承部具有从所述轴承加强部向所述第一方向突出的环状的第一突出部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闭构件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出齿轮在使所述基部贯穿中心孔的状态下固定于所述输出轴,所述输出齿轮包括在所述输出轴的外周侧朝向所述第二方向的环状端面,
所述环状端面在所述轴线方向上与所述轴承部相对。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开闭构件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出轴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的端面向所述第二方向凹陷的圆形凹部,
所述壳体包括***所述圆形凹部并能旋转地支承所述输出轴的支柱部,
从与所述轴线正交的方向观察时,所述支柱部与所述轴承部和所述轴承加强部重叠。
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开闭构件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出轴和所述壳体是树脂制的,
所述加强构件是金属制的。
6.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开闭构件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出齿轮是金属制的。
7.一种便盖开闭单元,其特征在于,
具有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开闭构件驱动装置,
所述开闭构件是便盖。
CN202011270050.3A 2019-11-13 2020-11-13 开闭构件驱动装置和便盖开闭单元 Active CN11279065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205222 2019-11-13
JP2019205222A JP7325304B2 (ja) 2019-11-13 2019-11-13 開閉部材駆動装置および便蓋開閉ユニッ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90653A CN112790653A (zh) 2021-05-14
CN112790653B true CN112790653B (zh) 2022-07-01

Family

ID=758061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70050.3A Active CN112790653B (zh) 2019-11-13 2020-11-13 开闭构件驱动装置和便盖开闭单元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325304B2 (zh)
CN (1) CN112790653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23379A (zh) * 2006-08-08 2008-02-13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齿轮传动马达
KR101063341B1 (ko) * 2010-06-18 2011-09-07 주식회사 삼홍사 모터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TW201320547A (zh) * 2011-11-03 2013-05-16 Assoma Inc 磁驅動泵浦之結構改良
CN103683650A (zh) * 2012-09-24 2014-03-26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便座便盖开闭用齿轮电动机单元
CN204120930U (zh) * 2013-09-25 2015-01-28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电动开闭装置
CN105245054A (zh) * 2014-07-02 2016-01-13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齿轮马达以及自动开闭单元
EP3032142A1 (en) * 2014-12-11 2016-06-1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rive transmission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rotary drive
JP2016147025A (ja) * 2015-02-13 2016-08-18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開閉用電動装置および開閉機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107405A (ja) * 1975-03-19 1976-09-24 Hitachi Ltd Dendoki
JPH0898497A (ja) * 1994-09-22 1996-04-12 Toyota Motor Corp ステッピングモータ
JP3706016B2 (ja) * 2000-11-10 2005-10-12 東京パーツ工業株式会社 扁平な小形ブラシレス振動モータ
JP4079642B2 (ja) * 2002-01-23 2008-04-23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電動自転車のモータユニット
JP4051543B2 (ja) * 2002-06-19 2008-02-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ブラケット及びステッピングモータ
JP2012125129A (ja) * 2010-11-15 2012-06-28 Nippon Densan Corp モータ
JP6161373B2 (ja) * 2013-04-04 2017-07-12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蓋体開閉装置
JP6456059B2 (ja) * 2014-07-02 2019-01-23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ギアードモータおよび自動開閉ユニット
JP2016077396A (ja) * 2014-10-14 2016-05-16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開閉駆動装置
DE102016206955A1 (de) * 2016-04-25 2017-10-26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Stellvorrichtung
JP2018119644A (ja) * 2017-01-27 2018-08-02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電動回動装置
JP7020114B2 (ja) * 2017-12-28 2022-02-16 日本電産トーソク株式会社 電動アクチュエータ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23379A (zh) * 2006-08-08 2008-02-13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齿轮传动马达
KR101063341B1 (ko) * 2010-06-18 2011-09-07 주식회사 삼홍사 모터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TW201320547A (zh) * 2011-11-03 2013-05-16 Assoma Inc 磁驅動泵浦之結構改良
CN103683650A (zh) * 2012-09-24 2014-03-26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便座便盖开闭用齿轮电动机单元
CN204120930U (zh) * 2013-09-25 2015-01-28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电动开闭装置
CN105245054A (zh) * 2014-07-02 2016-01-13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齿轮马达以及自动开闭单元
EP3032142A1 (en) * 2014-12-11 2016-06-1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rive transmission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rotary drive
JP2016147025A (ja) * 2015-02-13 2016-08-18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開閉用電動装置および開閉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078308A (ja) 2021-05-20
JP7325304B2 (ja) 2023-08-14
CN112790653A (zh) 2021-05-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852846B2 (ja) モータ
EP1775163A2 (en) Mirror device for a vehicle
CN111749572B (zh) 开闭部件驱动装置及开闭装置
CN112790653B (zh) 开闭构件驱动装置和便盖开闭单元
CN112790655B (zh) 开闭构件驱动装置和马桶盖开闭单元
CN111750056B (zh) 开闭部件驱动装置
JP2007221910A (ja) モータ
CN100475608C (zh) 车辆用反射镜装置
CN111743448B (zh) 开闭部件驱动装置及马桶盖开闭单元
JP5577233B2 (ja) モータ
JP7411389B2 (ja) 開閉部材駆動装置および便蓋開閉ユニット
CN211875036U (zh) 扭矩限制器、开闭部件驱动装置及马桶盖开闭单元
CN112790654B (zh) 开闭构件驱动装置和马桶盖开闭单元
JP7309408B2 (ja) 開閉部材駆動装置および便蓋開閉ユニット
JP3050791B2 (ja) モータ出力軸の支持構造及びモータの支持構造
CN211933849U (zh) 开闭部件驱动装置及马桶盖开闭单元
CN111756156A (zh) 开闭部件驱动装置
JP5227775B2 (ja) モータ及びモータの製造方法
JP5666898B2 (ja) モータ
JP5711532B2 (ja) モータ
CN115549381A (zh) 开闭部件驱动装置及便盖开闭单元
CN115549380A (zh) 开闭部件驱动装置及便盖开闭单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