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52618A - 液体涂敷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体涂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52618A
CN112752618A CN201980063419.2A CN201980063419A CN112752618A CN 112752618 A CN112752618 A CN 112752618A CN 201980063419 A CN201980063419 A CN 201980063419A CN 112752618 A CN112752618 A CN 1127526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pressure
negative pressure
unit
switching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6341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52618B (zh
Inventor
李鹏抟
中谷政次
石谷明
中村耕史
西村明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ishin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Machiner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Machinery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Machiner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7526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526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526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526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APPARATU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05C1/00 - B05C9/00
    • B05C11/10Storage, supply or control of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Recovery of excess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APPARATU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5/00Apparatus in which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is projected, poured or allowed to flow on to the surface of the work
    • B05C5/02Apparatus in which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is projected, poured or allowed to flow on to the surface of the work the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being discharged through an outlet orifice by pressure, e.g. from an outlet device in contact or almost in contact, with the work
    • B05C5/0225Apparatus in which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is projected, poured or allowed to flow on to the surface of the work the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being discharged through an outlet orifice by pressure, e.g. from an outlet device in contact or almost in contact, with the work characterised by flow controlling means, e.g. valves, located proximate the outl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APPARATU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05C1/00 - B05C9/00
    • B05C11/10Storage, supply or control of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Recovery of excess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 B05C11/1002Means for controlling supply, i.e. flow or pressure, of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to the applying apparatus, e.g. valves
    • B05C11/1007Means for controlling supply, i.e. flow or pressure, of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to the applying apparatus, e.g. valves responsive to condition of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 B05C11/101Means for controlling supply, i.e. flow or pressure, of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to the applying apparatus, e.g. valves responsive to condition of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responsive to weight of a container for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responsive to level of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in a contain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APPARATU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5/00Apparatus in which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is projected, poured or allowed to flow on to the surface of the wor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APPARATU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5/00Apparatus in which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is projected, poured or allowed to flow on to the surface of the work
    • B05C5/001Apparatus in which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is projected, poured or allowed to flow on to the surface of the work incorporating means for heating or cooling the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14201Structure of print heads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APPARATU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05C1/00 - B05C9/00
    • B05C11/10Storage, supply or control of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Recovery of excess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 B05C11/1002Means for controlling supply, i.e. flow or pressure, of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to the applying apparatus, e.g. valves
    • B05C11/1007Means for controlling supply, i.e. flow or pressure, of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to the applying apparatus, e.g. valves responsive to condition of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 B05C11/1013Means for controlling supply, i.e. flow or pressure, of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to the applying apparatus, e.g. valves responsive to condition of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responsive to flow or pressure of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002/14354Sensor in each pressure chamb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202/00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or thermal heads
    • B41J2202/01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heads
    • B41J2202/05Heads having a valve

Landscapes

  • Coating Apparatus (AREA)
  • Ink Jet (AREA)
  •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Abstract

提供能够使向排出液体的排出部供给液体的液体贮存部内的压力迅速成为规定的负压的液体涂敷装置。液体涂敷装置(1)具有:液体贮存部(10),其贮存液体;压力传感器(26),其检测液体贮存部(10)内的液体余量;排出部(30),其向外部排出液体贮存部(10)内的所述液体;负压用泵(22a),其产生比大气压低的负压;负压调整容器(22b),其内部被负压用泵(22a)调整为规定的负压;压力调整控制部(61),其根据压力传感器(26)的检测结果控制负压用泵(22a)的驱动;以及压力切换部(50),其能够将液体贮存部(10)内的压力切换为负压调整容器(22b)内的所述规定的负压。

Description

液体涂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体涂敷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将从液体贮存部供给的液体向被涂敷材料排出的液体涂敷装置。在这样的液体涂敷装置中,通过改变液室的容积,所述液室内的液体被排出。作为所述液体涂敷装置的一例,专利文献1公开了利用通过使压电元件驱动而变形的挠性板,使收纳液体的液室内的容积变化,从而使液体从喷嘴排出的涂敷装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公报日本特开2016-5986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如所述专利文献1公开的结构那样使液室内的液体从喷嘴排出的结构的情况下,在使液体从所述喷嘴排出的时机以外,液体可能从所述喷嘴漏出。因此,考虑通过负压用泵等负压调整器,使负压作用于向所述液室内供给液体的液体贮存部,由此防止液体从所述喷嘴漏出的结构。
然而,在通过所述负压调整器使负压作用于所述液体贮存部内的液体的结构的情况下,所述液体贮存部内的压力到达规定的负压为止需要时间。因此,在所述液体贮存部内的压力到达所述规定的负压为止的期间,液体可能从所述喷嘴漏出。另一方面,如果所述液体贮存部内的负压比所述规定的负压高,在将液体从所述喷嘴吸入液室内时,空气可能进入所述液室内。
而且,在利用负压用泵等负压调整器产生负压的情况下,由于因所述负压调整器产生压力的脉动,因此所述液体贮存部内的负压变动并且为了使所述液体贮存部内的压力稳定,需要时间。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使向排出液体的排出部供给液体的液体贮存部内的压力迅速成为规定的负压的液体涂敷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液体涂敷装置具有:液体贮存部,其贮存液体;液体余量检测部,其检测所述液体贮存部内的液体余量;排出部,其向外部排出所述液体贮存部内的所述液体;负压产生部,其产生比大气压低的负压;负压调整容器,其内部被所述负压产生部调整为规定的负压;负压产生控制部,其根据所述液体余量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负压产生部的驱动;以及压力切换部,其能够将所述液体贮存部内的压力切换为所述负压调整容器内的所述规定的负压。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液体涂敷装置,能够使向排出液体的排出部供给液体的液体贮存部内的压力迅速地成为规定的负压。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液体涂敷装置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2是将排出部的概略结构放大并示出的图。
图3是示出液体涂敷装置的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4是其他实施方式的液体涂敷装置的与图1对应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另外,对图中的相同或相当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而不重复其说明。而且,各图中的结构部件的尺寸并没有严格地表示实际的结构部件的尺寸以及各结构部件的尺寸比例等。
(液体涂敷装置)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液体涂敷装置1的概略结构的图。图2是示出液体涂敷装置1的动作的流程图。
液体涂敷装置1是将液体以液滴状向外部排出的喷墨方式的液体涂敷装置。所述液体例如是用于形成焊料、热固化性树脂、油墨、功能性薄膜(取向膜、抗蚀剂、滤色器、有机电致发光等)的涂敷液等。
液体涂敷装置1具备液体贮存部10、压力调整部20、排出部30以及控制部60。
液体贮存部10是在内部贮存液体的容器。液体贮存部10向排出部30供给贮存的液体。即,液体贮存部10具有向排出部30供给贮存的液体的流出口10a。液体贮存部10内的压力被压力调整部20调整。另外,从未图示的供给口向液体贮存部10供给液体。
(压力调整部)
压力调整部20将液体贮存部10内的压力调整为比大气压高的正压、比大气压低的负压或大气压中的任意一个。通过这样调整液体贮存部10内的压力,如后所述,能够从排出部30的排出口32a稳定地排出液体,并且能够防止液体从排出口32a泄漏。
具体而言,压力调整部20具有正压生成部21、负压生成部22、压力切换部50、大气开放部25以及压力传感器26。
正压生成部21生成比大气压高的正压。正压生成部21具有正压用泵21a。正压用泵21a是产生比大气压高的正压的正压产生部。
负压生成部22生成比大气压低的负压。负压生成部22具有负压用泵22a和负压调整容器22b。
负压用泵22a是产生比大气压低的负压的负压产生部。负压调整容器22b的内部的压力成为通过负压用泵22a而生成的负压。负压调整容器22b位于负压用泵22a与第二切换阀24之间。负压生成部22具有负压调整容器22b,由此由负压用泵22a生成的负压被均匀化成规定的负压。
由此,能够降低由负压用泵22a产生的负压的脉动,并且通过负压生成部22得到稳定的规定的负压。而且,如后所述,即使在负压用泵22a的输出根据压力传感器26对液体贮存部10内的压力的检测结果而变化的情况下,通过负压调整容器22b,由负压用泵22a产生的负压的脉动降低,并且在变化后的负压中得到均匀化的规定的负压。由此,在如后所述那样将负压生成部22连接到液体贮存部10时,能够迅速使液体贮存部10内的压力成为规定的负压。
压力切换部50切换液体贮存部10内的压力。详细而言,压力切换部50将液体贮存部10内的压力在由正压生成部21生成的正压、负压调整容器22b内的规定的负压以及大气压之间切换。即,本实施方式的压力切换部50能够使用第一切换阀23和第二切换阀24将液体贮存部10内的压力切换为负压调整容器22b内的规定的负压。
具体而言,压力切换部50具有第一切换阀23和第二切换阀24,并使用这些第一切换阀23和第二切换阀24切换液体贮存部10内的压力。
第一切换阀23和第二切换阀24分别是三方向阀。即,第一切换阀23和第二切换阀24分别具有三个端口。第一切换阀23的三个端口连接有液体贮存部10、正压生成部21以及第二切换阀24。第二切换阀24的三个端口连接有负压生成部22、大气开放部25以及第一切换阀23。
第一切换阀23和第二切换阀24在各自的内部连接三个端口中的两个端口。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切换阀23相对于与液体贮存部10连接的端口连接与正压生成部21连接的端口或与第二切换阀24连接的端口。即,第一切换阀23相对于液体贮存部10切换与正压生成部21连接的电路和与第二切换阀24连接电路并连接。第二切换阀24相对于与第一切换阀23连接的端口连接与负压生成部22连接的端口或与大气开放部25连接的端口。即,第二切换阀24相对于第一切换阀23切换与负压生成部22连接的电路和与大气开放部25连接的电路并连接。
另外,第一切换阀23和第二切换阀24根据从控制部60输出的开闭信号切换端口彼此的连接。所述开闭信号包含后述的第一控制信号、第二控制信号、第三控制信号以及第四控制信号。
压力传感器26检测液体贮存部10内的压力。压力传感器26将检测到的液体贮存部10内的压力作为压力信号向控制部60输出。由压力传感器26检测的负压根据液体贮存部10内的液体余量变化。即,液体贮存部10内的液体余量变少时,由压力传感器26检测的负压与液体余量较多的情况相比变高。另外,负压变高是指例如从-1kPa变化为-1.1kPa的状态。
这样,压力传感器26检测液体贮存部10内的液体余量作为液体贮存部10内的压力。即,压力传感器26是检测液体贮存部10内的液体余量的液体余量检测部。由此,能够检测液体贮存部10内的液体余量作为液体贮存部10内的压力,并使用该检测到的压力,利用后述的控制部60控制负压用泵22a的驱动。
后述的控制部60根据从压力传感器26输出的压力信号控制负压用泵22a的驱动。在液体贮存部10内的液体余量的减少被压力传感器26检测为液体贮存部10内的较高的负压时,控制部60通过将负压目标值设定得较低,使由负压用泵22a产生的负压接近大气压。
通过以上结构,在使液体贮存部10内的压力为正压的情况下,即在将液体贮存部10内加压为正压的情况下,压力调整部20切换第一切换阀23,从而连接正压生成部21与液体贮存部10。由此,能够将液体从液体贮存部10向排出部30挤出。由此,能够稳定地向排出部30提供液体。
而且,在使液体贮存部10内的压力为负压的情况下,压力调整部20切换第二切换阀24而连接负压生成部22与第一切换阀23,并且切换第一切换阀23而连接第二切换阀24与液体贮存部10。由此,使液体贮存部10内的压力为负压调整容器22b内的规定的负压,从而能够防止液体从排出部30的排出口32a漏出。
进而,在使液体贮存部10内的压力为大气压的情况下,压力调整部20切换第二切换阀24而连接大气开放部25与第一切换阀23。这时,第一切换阀23处于连接第二切换阀24与液体贮存部10的状态。由此,能够使液体贮存部10内的压力为大气压。
如上所述,第一切换阀23将液体贮存部10内的压力在由正压生成部21生成的正压和正压以外的压力之间切换。第二切换阀24切换大气压和负压调整容器22b内的所述规定的负压作为所述正压以外的压力。
即,压力切换部50具有第一切换阀23和第二切换阀24,该第一切换阀23将液体贮存部10内的压力在由正压生成部21生成的所述正压和正压以外的压力之间切换,该第二切换阀24切换大气压和负压调整容器22b内的所述负压作为所述正压以外的压力。第一切换阀23是第一压力切换部。第二切换阀24是第二压力切换阀。
由此,能够将液体贮存部10内的压力在由正压生成部21生成的正压、负压调整容器22b内的规定的负压以及大气压之间切换。而且,能够通过两个切换阀将液体贮存部10内的压力在三个压力之间切换,因为能够通过较少的部件数量实现液体贮存部10内的压力的切换。由此,能够以简单并且低成本的结构实现液体涂敷装置1。
(排出部)
排出部30将从液体贮存部10提供的液体向外部以液滴状排出。图2是将排出部30的结构放大并示出的图。以下,使用图2对排出部30的结构进行说明。
排出部30具有液体供给部31、隔膜35以及驱动部40。
液体供给部31具有基座部件32和加热部36,该基座部件32在内部具有液室33和流入路34。液体贮存部10位于基座部件32上。基座部件32的流入路34与液体贮存部10的流出口10a连接。流入路34与液室33连接。即,流入路34与液室33连接并且从液体贮存部10向液室33内提供液体。液室33贮存液体。
基座部件32具有与液室33连接的排出口32a。排出口32a是用于将提供到液室33内的液体向外部排出的开口。在本实施方式中,排出口32a朝向下方开口,因此提供到流入路34和液室33内的液体通过弯液面在排出口32a内具有朝向下方突出的液面。
加热部36在基座部件32内位于流入路34的附近。加热部36对流入路34内的液体进行加热。虽然未特别图示,加热部36例如具有板状的加热器和传热块。另外,加热部36只要能够对流入路内的液体进行加热,也可以具有棒状的加热器或帕尔贴元件等其他结构。
通过加热部36对流入路34内的流体进行加热,由此能够以比室温高的一定温度维持该液体的温度。由此,能够防止所述液体的物理性质因温度而变化。
另外,虽然未特别图示,液体涂敷装置1也可以在加热部36的附近或排出口32a的附近具有用于对加热部36进行加热控制的温度传感器。而且,加热部36只要能够对流入路34内的流体进行加热,也可以位于基座部件32上。
隔膜35构成划分液室33的壁部的一部分。隔膜35隔着液室33位于排出口32a的相反侧。隔膜35被能够沿厚度方向变形的基座部件32支承。隔膜35构成划分液室33的壁部的一部分,并且通过变形使液室33的容积变化。通过隔膜35的厚度方向的变形而液室33的容积变化,由此液室33内的液体从排出口32a朝向外部被排出。
驱动部40使隔膜35沿厚度方向变形。具体而言,驱动部40具有压电元件41、第一台座42、第二台座43、柱塞44、螺旋弹簧45以及壳体46。
压电元件41通过施加规定的电压而沿一个方向延伸。即,压电元件41能够沿所述一个方向伸缩。压电元件41通过沿所述一个方向伸缩,能够使隔膜35沿厚度方向变形。另外,使隔膜35沿厚度方向变形的驱动力也可以由磁致伸缩元件等其他驱动元件产生。
本实施方式的压电元件41是在所述一个方向上较长的长方体状。而且,虽然未特别图示,本实施方式的压电元件41例如是通过将由锆钛酸铅(PZT)等压电陶瓷构成的多个压电体41a以沿所述一个方向层叠的状态电连接而构成的。即,压电元件41具有沿所述一个方向层叠的多个压电体41a。由此,与压电元件41具有一个压电体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大所述一个方向的压电元件41的伸缩量。另外,压电元件的形状不限于长方体状,也可以是其他形状,例如圆柱状等。
多个压电体41a通过在与所述一个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对置配置的未图示的侧面电极而电连接。由此,压电元件41向所述侧面电极施加规定的电压,由此沿所述一个方向延伸。施加于压电元件41的所述规定的电压是从后述的控制部60输入的驱动信号。
另外,压电元件41的结构与以往的压电元件的结构相同,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另外,压电元件41也可以仅具有一个压电体。
柱塞44是棒状的部件。柱塞44的轴线方向的一个端部与隔膜35接触。柱塞44的轴线方向的另一个端部与覆盖压电元件41的所述一个方向的端部的后述的第一台座42接触。即,压电元件41的所述一个方向与柱塞44的轴线方向一致。而且,柱塞44位于压电元件41与隔膜35之间。由此,压电元件41的伸缩经由柱塞44传递到隔膜35。柱塞44是棒状的传递部件。
柱塞44的所述另一个端部为半球状。即,柱塞44的压电元件41侧的前端部为半球状。由此,压电元件41的伸缩能够经由柱塞44更可靠地传递到隔膜35。
第一台座42覆盖压电元件41的所述一个方向的隔膜35侧的端部。第一台座42与柱塞44接触。第二台座43覆盖压电元件41的所述一个方向的与隔膜35相反侧的端部。第二台座43被后述的固定壳体47的固定壳体底壁部47a支承。
第一台座42和第二台座43分别具有底部42a、43a和位于外周侧的纵壁部42b、43b。底部42a、43a分别具有覆盖压电元件41的所述一个方向的端面的大小。纵壁部42b、43b分别覆盖压电元件41的侧面的一部分。
另外,第一台座42和第二台座43分别由耐磨损材料构成。第一台座42和第二台座43的至少一方为了提高耐磨损性而由烧结材料构成。而且,第一台座42的硬度与第二台座43的硬度也可以不同。
压电元件41收纳于壳体46内。壳体46具有固定壳体47和加压壳体48。加压壳体48收纳于固定壳体47内。压电元件41收纳于加压壳体48内。另外,固定壳体47与加压壳体48通过未图示的螺栓等固定。
固定壳体47是隔膜35侧开口的箱状。具体而言,固定壳体47具有固定壳体底壁部47a和固定壳体侧壁部47b。
固定壳体底壁部47a隔着压电元件41位于隔膜35的相反侧。固定壳体底壁部47a具有支承压电元件41的所述一个方向的端部的半球状的突出部47c。即,液体涂敷装置1具有从固定壳体底壁部47a朝向压电元件41向所述一个方向突出并支承压电元件41的与隔膜35相反侧的端部的半球状的突出部47c。由此,能够通过固定壳体底壁部47a的突出部47c支承压电元件41的与隔膜35相反侧的端部而不会部分接触。由此,能够通过固定壳体底壁部47a更可靠地支承压电元件41的与隔膜35相反侧的端部。
第二台座43位于压电元件41与突出部47c之间。即,液体涂敷装置1在压电元件41与突出部47c之间具有第二台座43。由此,能够通过第二台座43保持压电元件41的与隔膜35相反侧的端部,并且能够经由第二台座43通过突出部47c更可靠地支承压电元件41的与隔膜35相反侧的端部。
加压壳体48是隔着压电元件41与隔膜35的相反侧开口的箱状。由此,在加压壳体48收纳于固定壳体47内的状态下,固定壳体底壁部47a的一部分向壳体46内露出。另外,上述的突出部47c位于在固定壳体底壁部47a中露出的部分。
加压壳体48具有加压壳体底壁部48a和加压壳体侧壁部48b。
加压壳体底壁部48a位于隔膜35侧。加压壳体底壁部48a具有供柱塞44贯通的贯通孔。由此,柱塞44在压电元件41与隔膜35之间向所述一个方向延伸而贯通加压壳体底壁部48a,并向隔膜35传递压电元件41的伸缩。
加压壳体底壁部48a被基座部件32的上表面支承。由此,由被加压壳体底壁部48a与第一台座42夹持的后述的螺旋弹簧45产生的力不作用于被基座部件32支承的隔膜35,或即使作用于隔膜35也非常小。
而且,加压壳体底壁部48a在与第一台座42之间保持后述的螺旋弹簧45。
加压壳体侧壁部48b的外表面与固定壳体侧壁部47b的内表面接触,加压壳体侧壁部48b的内表面与第一台座42和第二台座43的纵壁部42b、43b接触。由此,能够通过加压壳体侧壁部48b保持第一台座42和第二台座43。因此,即使在向压电元件41施加了规定的电压的情况下,压电元件41向与所述一个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变形也被抑制。
通过以上结构,压电元件41在所述一个方向上被柱塞44与固定壳体底壁部47a的突出部47c夹持。由此,在压电元件41沿所述一个方向伸缩的情况下,能够通过柱塞44向隔膜35传递压电元件41的伸缩。因此,通过压电元件41的伸缩,能够使隔膜35沿厚度方向变形。另外,图2用实线箭头示出压电元件41的所述一个方向的伸缩所实现的柱塞44的移动。
螺旋弹簧45是在所述一个方向上沿轴线呈螺旋状延伸的弹簧部件。螺旋弹簧45在所述一个方向上被第一台座42与加压壳体底壁部48a夹持。棒状的柱塞44沿轴线方向贯通螺旋弹簧45。即,第一台座42位于压电元件41与柱塞44和螺旋弹簧45之间。而且,螺旋弹簧45在压电元件41与加压壳体底壁部48a之间沿柱塞44的轴线延伸。
由此,螺旋弹簧45经由第一台座42向压电元件41赋予沿所述一个方向压缩的力。图2用空心箭头示出螺旋弹簧45的压缩力。另外,由螺旋弹簧45产生的压缩力优选是在电压未施加于压电元件41的状态下,将第一台座42定位于与柱塞44接触的位置的力。例如,所述压缩力优选在额定电压施加于压电元件41时相对于在压电元件41产生的力为30%至50%的力。
而且,通过第一台座42位于压电元件41与柱塞44和螺旋弹簧45之间,能够经由第一台座42向柱塞44稳定地传递压电元件41的伸缩,并且能够经由第一台座42向压电元件41稳定地传递螺旋弹簧45的压缩力。
在这里,在液体的粘度较高的情况下等,要求使压电元件41高速动作。因此,考虑对压电元件41输入矩形波的驱动信号,由此提高压电元件41的响应性。在该情况下,在压电元件41高速伸缩时,压电元件41过度伸缩从而可能在内部产生剥离等损伤。尤其是,在压电元件41具有沿伸缩方向层叠的多个压电体41a的情况下,通过压电元件41的高速动作,压电元件41的内部容易产生剥离等损伤。另外,压电元件41过度伸缩是指压电元件41的伸缩量比额定电压施加于压电元件41时的最大伸缩量大的情况。
与此相对,如本实施方式这样通过螺旋弹簧45沿所述一个方向压缩压电元件41,即使在对压电元件41输入矩形波的驱动信号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因压电元件41的伸缩而在压电元件41的内部产生剥离等损伤。即,通过螺旋弹簧45,能够抑制压电元件41的过度的伸缩,从而能够防止压电元件41的伸缩导致的内部损伤的产生。由此,能够提高压电元件41的耐久性。
而且,通过上述那样使螺旋弹簧45位于压电元件41与加压壳体底壁部48a之间,由此能够通过加压壳体底壁部48a承受螺旋弹簧45的弹性恢复力。由此,通过螺旋弹簧45的弹性恢复力,能够防止隔膜35产生变形。因此,能够防止液体从排出口32a泄漏或液体的排出性能降低。
而且,柱塞44沿轴线方向贯通沿轴线呈螺旋状延伸的螺旋弹簧45,由此能够紧凑地配置柱塞44和螺旋弹簧45。由此,能够实现液体涂敷装置1的小型化。
(控制部)
接着,以下对控制部60的结构进行说明。
控制部60控制液体涂敷装置1的驱动。即,控制部60分别控制压力调整部20和驱动部40的驱动。
控制部60具有压力调整控制部61和驱动控制部62。
压力调整控制部61对压力调整部20的第一切换阀23和第二切换阀24输出控制信号。而且,压力调整控制部61对正压用泵21a输出正压用泵驱动信号。进而,压力调整控制部61对负压用泵22a输出负压用泵驱动信号。压力调整控制部61通过对第一切换阀23和第二切换阀24输出控制信号而控制液体贮存部10内的压力。
例如,在向液体贮存部10内赋予正压的情况下,压力调整控制部61对第一切换阀23输出连接正压生成部21与液体贮存部10的第一控制信号。而且,在向液体贮存部10内赋予负压的情况下,压力调整控制部61对第一切换阀23输出连接第二切换阀24与液体贮存部10的第二控制信号,并对第二切换阀24输出连接负压生成部22与第一切换阀23的第三控制信号。进而,在使液体贮存部10内为大气压的情况下,压力调整控制部61对第一切换阀23输出连接第二切换阀24与液体贮存部10的第二控制信号,并对第二切换阀24输出连接大气开放部25与第一切换阀23的第四控制信号。
压力调整控制部61根据从压力传感器26输出的压力信号,控制负压用泵22a的驱动。即,在即使使负压用泵22a驱动,被压力传感器26检测的压力也不到达负压目标值的情况下,压力调整控制部61将所述负压目标值设定为较低,并根据新的负压目标值使负压用泵22a驱动。这样,在通过压力传感器26将液体贮存部10内的液体余量的减少检测为液体贮存部10内的较高的负压时,压力调整控制部61通过将负压目标值设定为较低,使由负压用泵22a产生的负压接近大气压。即,在通过压力传感器26检测到液体贮存部10内的液体余量的减少的情况下,压力调整控制部61使由负压用泵22a产生的负压接近大气压。
由此,能够根据液体贮存部10内的液体余量使液体贮存部10内的压力成为适当的负压。即,在液体贮存部10内的液体余量较多的情况下,液体贮存部10内的负压过低时,液体可能从排出部30漏出。另一方面,在液体贮存部10内的液体余量较少的情况下,液体贮存部10内的负压过高时,空气可能进入液室33内。与此相对,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使液体贮存部10内的压力成为液体不会从排出部30漏出并且空气不会进入液室33内的适当的负压。
而且,压力调整控制部61也控制正压用泵21a的驱动。另外,正压用泵21a的驱动与以往的结构相同,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驱动控制部62控制压电元件41的驱动。即,驱动控制部62对压电元件41输出驱动信号。该驱动信号包含排出信号。
所述排出信号是如后所述那样使压电元件41伸缩从而使隔膜35振动,从而使液室33内的液体从排出口32a向外部排出的信号。
控制部60通过驱动控制部62控制向压电元件41输出所述排出信号的时机和向压力调整部20输出所述控制信号的时机。
图3是示出基于排出部30的液体的排出和基于压力调整部20的液体贮存部10内的压力调整的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对控制部60的驱动控制部62对向压电元件41输出所述排出信号的时机和向压力调整部20输出所述控制信号的时机的控制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首先,控制部60判定是否输入了指示排出的外部信号(步骤S1)。该外部信号从比控制部60上位的控制器等向控制部60输入。
在向控制部60输入外部信号的情况(步骤S1中“是”的情况)下,在步骤S2中,控制部60的压力调整控制部61生成在压力调整部20的第一切换阀23连接正压生成部21与液体贮存部10的第一控制信号,并将其向第一切换阀23输出。第一切换阀23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而驱动。由此,液体贮存部10内被加压为正压。另一方面,在未向控制部60输入外部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1中“否”的情况),反复进行步骤S1的判定,直至外部信号输入到控制部60为止。
在步骤S2之后,控制部60的驱动控制部62对压电元件41输出排出信号,并使液体从排出口32a向排出部30排出(步骤S3)。
另外,在驱动控制部62对压电元件41输出排出信号之后,压力调整控制部61也可以向第一切换阀23输出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即,也可以在比液体贮存部10内的正压的加压之前进行排出部30的排出。
然后,压力调整控制部61生成在压力调整部20的第一切换阀23连接第二切换阀24与液体贮存部10的第二控制信号,并将其向第一切换阀23输出。而且,压力调整控制部61生成在第二切换阀24连接大气开放部25与第一切换阀23的第三控制信号,并将其向第二切换阀24输出(步骤S4)。第一切换阀23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而驱动。第二切换阀24根据所述第三控制信号而驱动。由此,液体贮存部10内的压力成为大气压。
接着,压力调整控制部61生成在第二切换阀24连接负压生成部22与第一切换阀23的第四控制信号,并将其向第二切换阀24输出(步骤S5)。第二切换阀24根据所述第四控制信号而驱动。由此,液体贮存部10内的压力成为负压。由此,防止液体从排出部30的排出口32a漏出。然后,该流程结束(END)。控制部60根据需要反复执行上述流程。
通过如上述那样控制液体贮存部10内的压力,能够在适当的时机使液体从排出口32a稳定地排出,而液体不会从排出部30的排出口32a漏出。
本实施方式的液体涂敷装置1具有:液体贮存部10,其贮存液体;压力传感器26,其检测液体贮存部10内的液体余量;排出部30,其向外部排出液体贮存部10内的所述液体;负压用泵22a,其产生比大气压低的负压;负压调整容器22b,其内部被负压用泵22a调整为规定的负压;压力调整控制部61,其根据压力传感器26的检测结果控制负压用泵22a的驱动;以及压力切换部50,其能够将液体贮存部10内的压力切换为负压调整容器22b内的所述规定的负压。
由此,由负压用泵22a生成的负压被负压调整容器22b均匀化。由此,能够通过压力切换部50将液体贮存部10内的压力迅速切换为负压调整容器22b内的规定的负压。而且,利用负压用泵22a生成负压时的脉动也能够被负压调整容器22b减少。由此,能够迅速地使液体贮存部10内的压力成为规定的负压。
而且,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根据液体贮存部10内的液体余量调整液体贮存部10内的负压。在液体贮存部10内的液体余量较多的情况下,液体贮存部10内的负压过低时,液体可能从排出部30漏出。另一方面,在液体贮存部10内的液体余量较少的情况下等,液体贮存部10内的负压过高时,空气可能进入液室33内。与此相对,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使液体贮存部10内的压力成为液体不会从排出部30漏出并且空气不会进入液室33内的适当的负压。
而且,在上述的结构中,液体涂敷装置1具有负压调整容器22b,因此根据负压调整容器22b的体积与连接于负压调整容器22b的流路的体积之比,能够接近该规定的负压而不超过规定的负压。即,负压调整容器22b也具有防止供给到液体贮存部10的负压超过所述规定的负压的功能。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液体涂敷装置1还具有生成比大气压高的正压的正压生成部21。压力切换部50将液体贮存部10内的压力在由正压生成部21生成的所述正压、负压调整容器22b内的所述规定的负压以及大气压之间切换。
由此,能够将液体贮存部10内的压力在从液体贮存部10向排出部30供给液体的正压和防止液体从排出部30漏出的负压之间切换。由此,能够从排出部30稳定地排出液体,并且在不从排出部30排出液体的情况下能够防止液体从排出部30漏出。
而且,如本实施方式这样,负压生成部22具有负压调整容器22b,由此如上所述,能够在将液体贮存部10内的压力切换为负压时,使液体贮存部10内的压力迅速并且稳定地成为规定的负压。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排出部30具有:液室33,其被供给液体;流入路34,其与液室33连接,并且从液体贮存部10向液室33内供给液体;隔膜35,其构成划分液室33的壁部的一部分,并且通过变形而使液室33的容积变化;以及驱动部40,其使隔膜35在厚度方向上变形。
在具有这样的结构的排出部30中,从排出部30排出的液体为微量,因此在液体的排出量和排出时机要求较高的精度。由此,在具有上述的结构的排出部30中,需要更加高精度地控制液体贮存部10内的负压。在具有这样的排出部30的液体涂敷装置1中,如本实施方式这样,负压生成部22具有负压调整容器22b,由此能够使液体贮存部10内的压力迅速并且稳定地成为规定的负压。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结构在具有上述的结构的排出部30的液体涂敷装置1中更加有效。
(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上述实施方式仅是用于实施本发明的例示。由此,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适当变形而实施。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液体涂敷装置1是利用隔膜35的厚度方向的变形使液室33的容积变化,由此向外部排出液室33内的液体的所谓的喷墨方式的液体涂敷装置。然而,液体涂敷装置也可以是利用液室内的压力变化从喷嘴排出液体的所谓的喷嘴方式的液体涂敷装置。而且,液体涂敷装置的排出部的结构只要是能够利用隔膜的厚度方向的变形向外部排出液室33内的液体的结构,就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的结构。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正压产生部是正压用泵21a,负压产生部是负压用泵22a。然而,正压产生部只要能够产生正压,也可以具有泵以外的结构。负压产生部只要能够产生负压,也可以具有泵以外的结构。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压力调整部20具有第一切换阀23和第二切换阀24,第一切换阀23相对于液体贮存部10切换与正压生成部21连接的电路和与第二切换阀24连接的电路并连接,第二切换阀24相对于第一切换阀23切换与负压生成部22连接的电路和与大气开放部25连接的电路并连接。
然而,如图4所示,液体涂敷装置101的压力调整部120也可以具有相对于液体贮存部10分别连接正压生成部21、负压生成部22以及大气开放部25的压力切换部150。另外,在图4中,对与图1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说明。
压力切换部150具有正压切换阀121、负压切换阀122以及大气压切换阀123。正压切换阀121位于正压生成部21与液体贮存部10之间。负压切换阀122位于负压生成部22与液体贮存部10之间。大气压切换阀123位于大气开放部125与液体贮存部10之间。负压生成部22的负压调整容器22b位于负压用泵22a与负压切换阀122之间。正压切换阀121、负压切换阀122以及大气压切换阀123分别能够根据从控制部60输入的控制信号进行开闭。
正压切换阀121在使液体贮存部10内的压力为正压时,成为开状态从而连接正压生成部21与液体贮存部10,并在除此外的情况为闭状态。负压切换阀122在使液体贮存部10内为负压时,成为开状态从而连接负压生成部22与液体贮存部10,并在除此外的情况为闭状态。大气压切换阀123在使液体贮存部10内成为大气压时,成为开状态从而连接大气开放部25与液体贮存部10,并在除此外的情况为闭状态。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液体涂敷装置101中,也能够通过压力切换部150将液体贮存部10内的压力在由正压生成部21生成的正压、负压调整容器22b内的所述规定的负压以及大气压之间切换。而且,上述的液体涂敷装置101也具有与所述实施方式相同的负压调整容器22b,由此能够迅速地使液体贮存部10内的压力成为规定的负压。因此,通过液体涂敷装置101的结构,也得到与所述实施方式的结构相同的作用效果。
另外,压力调整部不限定于图1和图4所示的结构,只要是能够相对于液体贮存部分别连接正压生成部、负压生成部以及大气开放部的结构,就可以具有任何结构。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液体涂敷装置1通过压力传感器26检测液体贮存部10内的液体余量作为液体贮存部10内的压力。然而,液体涂敷装置也可以通过其他结构检测液体残留部内的液体余量。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能够通过压力调整部20连接液体贮存部10与大气开放部。然而,压力调整部也可以具有无法相对于液体贮存部连接大气开放部的结构。压力调整部只要是能够使液体贮存部内的压力成为负压调整容器内的规定的负压的结构,就可以具有任何结构。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能够通过压力调整部20连接液体贮存部10与正压生成部21。然而,液体涂敷装置也可以没有正压生成部。即,液体涂敷装置也可以通过负压和大气压控制液体贮存部内的压力。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通过螺旋弹簧45沿一个方向压缩压电元件41。然而,只要能够沿所述一个方向压缩压电元件,也可以通过螺旋弹簧以外的结构压缩所述压电元件。即,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压缩力赋予部的一例,例举出了作为螺旋状的弹簧部件的螺旋弹簧45,但并不限于此,所述螺旋状的弹簧部件也可以是具有规定长度并且具有波形状的线材或平板呈螺旋状卷绕而得到的、所谓的螺旋波弹簧等。而且,压缩力赋予部只要是能够沿一个方向压缩压电元件的结构,也可以具有螺旋状以外的结构。另外,无论在具有怎样的结构的情况下,压缩力赋予部优选以不与柱塞干涉的方式配置。
本发明能够应用于使液体从排出部排出的液体涂敷装置。
标号说明
1、101:液体涂敷装置;10:液体贮存部;10a:流出口;20:压力调整部;21:正压生成部;21a:正压用泵(正压产生部);22:负压生成部;22a:负压用泵(负压产生部);22b:负压调整容器;23:第一切换阀(第一压力切换部);24:第二切换阀(第二压力切换部);25:大气开放部;26:压力传感器(液体余量检测部);30:排出部;31:液体供给部;32:基座部件;32a:排出口;33:液室;34:流入路;35:隔膜;36:加热部;40:驱动部;41:压电元件;41a:压电体;42:第一台座;42a:底部;42b:纵壁部;43:第二台座;43a:底部;43b:纵壁部;44:柱塞;45:螺旋弹簧;46:壳体;47:固定壳体;47a:固定壳体底壁部;47b:固定壳体侧壁部;47c:突出部;48:加压壳体;48a:加压壳体底壁部;48b:加压壳体侧壁部;50、150:压力切换部;60:控制部;61:压力调整控制部;62:驱动控制部;121:正压切换阀;122:负压切换阀;123:大气压切换阀。

Claims (6)

1.一种液体涂敷装置,其具有:
液体贮存部,其贮存液体;
液体余量检测部,其检测所述液体贮存部内的液体余量;
排出部,其向外部排出所述液体贮存部内的所述液体;
负压产生部,其产生比大气压低的负压;
负压调整容器,其内部被所述负压产生部调整为规定的负压;
压力调整控制部,其根据所述液体余量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负压产生部的驱动;以及
压力切换部,其能够将所述液体贮存部内的压力切换为所述负压调整容器内的所述规定的负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涂敷装置,其中,
该液体涂敷装置还具有生成比大气压高的正压的正压生成部,
所述压力切换部将所述液体贮存部内的压力在由所述正压生成部生成的所述正压、所述负压调整容器内的所述规定的负压以及大气压之间切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涂敷装置,其中,
在通过所述液体余量检测部检测到所述液体贮存部内的液体余量减少的情况下,所述压力调整控制部使由所述负压产生部产生的负压接近大气压。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液体涂敷装置,其中,
所述液体余量检测部根据所述液体贮存部内的压力检测所述液体贮存部内的液体余量。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涂敷装置,其中,
所述压力切换部具有第一压力切换部和第二压力切换部,该第一压力切换部将所述液体贮存部内的压力在由所述正压生成部生成的所述正压和正压以外的压力之间切换,该第二压力切换部切换大气压和所述负压调整容器内的所述规定的负压作为所述正压以外的压力。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液体涂敷装置,其中,
所述排出部具有:
液室,其被供给所述液体;
流入路,其与所述液室连接,并且从所述液体贮存部向所述液室内供给液体;
隔膜,其构成划分所述液室的壁部的一部分,并且通过变形而使所述液室的容积变化;以及
驱动部,其使所述隔膜在厚度方向上变形。
CN201980063419.2A 2018-09-26 2019-08-28 液体涂敷装置 Active CN11275261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80759 2018-09-26
JP2018-180759 2018-09-26
PCT/JP2019/033695 WO2020066440A1 (ja) 2018-09-26 2019-08-28 液体塗布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52618A true CN112752618A (zh) 2021-05-04
CN112752618B CN112752618B (zh) 2022-12-27

Family

ID=699505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63419.2A Active CN112752618B (zh) 2018-09-26 2019-08-28 液体涂敷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032335A1 (zh)
JP (1) JP7228919B2 (zh)
KR (1) KR102587522B1 (zh)
CN (1) CN112752618B (zh)
DE (1) DE112019004824T5 (zh)
TW (1) TWI704962B (zh)
WO (1) WO202006644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9109208B3 (de) * 2019-04-08 2020-10-01 Dürr Systems Ag Applikationseinrichtung und entsprechendes Applikationsverfahren
DE102020002351A1 (de) * 2020-04-19 2021-10-21 Exel Industries Sa Druckkopf mit mikropneumatischer Steuereinheit
TWI768379B (zh) 2020-06-19 2022-06-21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壓力緩衝模組及生物培養裝置
KR102621298B1 (ko) * 2022-08-19 2024-01-05 (주)나노젯코리아 자동세척이 가능한 디스펜싱밸브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84370A (ja) * 1989-01-11 1990-07-18 Musashi Eng Co Ltd 液体定量吐出装置
US5281885A (en) * 1989-11-14 1994-01-25 Hitachi Metals, Ltd. High-temperature stacked-type displacement device
US6443366B1 (en) * 1999-10-15 2002-09-03 Ngk Insulators, Ltd. Liquid-drop discharge device
CN102962170A (zh) * 2012-11-16 2013-03-13 上海交通大学 压电驱动膜片式高温热熔微喷点胶装置
CN104399620A (zh) * 2014-09-30 2015-03-11 陕西启源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气动膜片式焊球微滴喷射装置
CN105210459A (zh) * 2013-03-13 2015-12-30 麦克罗尼克迈达塔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喷射小滴的方法和装置
JP2016059863A (ja) * 2014-09-17 2016-04-25 芝浦メカ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塗布装置及び塗布ヘッドの気泡除去方法
JP2017164801A (ja) * 2016-03-17 2017-09-21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機械学習装置、レーザ加工システムおよび機械学習方法
JP2018015978A (ja) * 2016-07-28 2018-02-0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滴吐出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7876245A (zh) * 2016-09-29 2018-04-0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流体喷出装置及喷出流体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940009257A (ko) * 1992-10-20 1994-05-20 최준식 폴리에스테르 필름
JPH08131910A (ja) * 1994-11-02 1996-05-28 Nok Megurasutikku Kk 吐出流量管理機
JP4704710B2 (ja) * 2004-08-26 2011-06-22 武蔵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液体定量吐出装置
TWI286086B (en) * 2005-04-11 2007-09-01 Unaxis Int Trading Ltd Method for operating a pneumatic device for the metered delivery of a liquid and pneumatic device
JP4774260B2 (ja) * 2005-09-26 2011-09-14 株式会社キーエンス レーザ加工条件設定装置、レーザ加工条件設定方法、レーザ加工条件設定プログラム、コンピュータで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及び記録した機器並びにレーザ加工システム
US20090179974A1 (en) * 2008-01-16 2009-07-16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supply system, liquid supply source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JP5100470B2 (ja) 2008-03-25 2012-12-19 セーレ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5373558B2 (ja) 2009-11-05 2013-12-18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液体吐出装置、液位算出方法及びキャリブレーション方法
JP2013202609A (ja) 2012-03-29 2013-10-07 Shibaura Mechatronics Corp 塗布液塗布装置
JP2014133248A (ja) * 2013-01-10 2014-07-24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三次元レーザ加工機
JP6264802B2 (ja) 2013-09-20 2018-01-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および加減圧方法
BR112018014477B1 (pt) * 2016-01-16 2022-09-13 Musashi Engineering, Inc. Dispositivo de ejeção de material líquido, e, aparelho de aplicação
JP2018103139A (ja) * 2016-12-28 2018-07-0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流体吐出装置
JP2018103137A (ja) * 2016-12-28 2018-07-0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ープログラム
JP7008338B2 (ja) * 2017-01-17 2022-02-10 兵神装備株式会社 塗布装置および気泡除去方法
CN207446625U (zh) * 2017-11-16 2018-06-05 苏州中触科工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针对低粘度流体的微量高频喷射阀
CN207446558U (zh) * 2017-11-16 2018-06-05 苏州中触科工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压电驱动式热熔胶喷射阀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84370A (ja) * 1989-01-11 1990-07-18 Musashi Eng Co Ltd 液体定量吐出装置
US5281885A (en) * 1989-11-14 1994-01-25 Hitachi Metals, Ltd. High-temperature stacked-type displacement device
US6443366B1 (en) * 1999-10-15 2002-09-03 Ngk Insulators, Ltd. Liquid-drop discharge device
CN102962170A (zh) * 2012-11-16 2013-03-13 上海交通大学 压电驱动膜片式高温热熔微喷点胶装置
CN105210459A (zh) * 2013-03-13 2015-12-30 麦克罗尼克迈达塔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喷射小滴的方法和装置
JP2016059863A (ja) * 2014-09-17 2016-04-25 芝浦メカ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塗布装置及び塗布ヘッドの気泡除去方法
CN104399620A (zh) * 2014-09-30 2015-03-11 陕西启源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气动膜片式焊球微滴喷射装置
JP2017164801A (ja) * 2016-03-17 2017-09-21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機械学習装置、レーザ加工システムおよび機械学習方法
JP2018015978A (ja) * 2016-07-28 2018-02-0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滴吐出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7876245A (zh) * 2016-09-29 2018-04-0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流体喷出装置及喷出流体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587522B1 (ko) 2023-10-11
TW202012050A (zh) 2020-04-01
WO2020066440A1 (ja) 2020-04-02
TWI704962B (zh) 2020-09-21
JP7228919B2 (ja) 2023-02-27
JPWO2020066440A1 (ja) 2021-09-24
US20220032335A1 (en) 2022-02-03
DE112019004824T5 (de) 2021-06-10
KR20210047931A (ko) 2021-04-30
CN112752618B (zh) 2022-1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752618B (zh) 液体涂敷装置
US10059115B2 (en) Liquid discharg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djusting pressure of liquid therein
EP1489306B1 (en) Pump
US10059116B2 (en) Liquid discharge apparatus having a pressure regulator
CN112752617B (zh) 液体涂敷装置
CN110001203B (zh) 隔膜泵、液体循环组件及液体喷出装置
JP4419790B2 (ja) 圧電ダイヤフラムポンプ
WO2020066439A1 (ja) 液体塗布装置
US6825591B2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piezoelectric drive and a piezoelectric driv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ethod
EP2224507B1 (en) Multi-layer piezoelectric element,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9925793B2 (en) Pressure adjusting device for inkjet device
US11318740B2 (en) Liquid ejecting system
KR101763121B1 (ko) 개선된 약액 가압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약액 공급 장치
JP7322515B2 (ja) バルブ機構及び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JP2002283561A (ja) 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29

Address after: Kobe City, Japan Hyogo Hyogo District Osaki Hommachi 1 chome 1 No. 54

Applicant after: HEISHIN Ltd.

Address before: Tottori County, Japan

Applicant before: NIDEC MACHINERY Corp.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