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48650A - 片材输送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片材输送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48650A
CN112748650A CN202011172107.6A CN202011172107A CN112748650A CN 112748650 A CN112748650 A CN 112748650A CN 202011172107 A CN202011172107 A CN 202011172107A CN 112748650 A CN112748650 A CN 1127486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ing
sheet
guide portion
image forming
movable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7210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木猛行
筱矢翔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7486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4865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55Handling of sheet copy material taking place in a specific part of the copy material feeding path
    • G03G15/6579Refeeding path for composite copy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29Transport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04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the entire apparatus
    • G03G21/1623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38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directed to paper handling or jam treat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handling apparatus
    • B65H2402/40Details of frames, housings or mountings of the whole handling apparatus
    • B65H2402/44Housings
    • B65H2402/441Housings movable for facilitating access to area inside the housing, e.g. pivoting or sli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601/00Problem to be solved or advantage achieved
    • B65H2601/10Ensuring correct operation
    • B65H2601/11Clearing faulty handling, e.g. jam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aper Feed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Separation, Sorting, Adjustment, Or Bending Of Sheets To Be Conveyed (AREA)
  • Feeding Of Articles By Means Other Than Belts Or Rollers (AREA)

Abstract

一种片材输送装置,使卡纸处理容易进行,即使将引导部的顶端配置于输送辊对的夹持点的附近,在盖的转动时,引导部也不与输送辊对干涉,能将引导部相对于其他输送辊对配置在适当的位置。图像形成装置(1)所搭载的片材输送装置具备:设置于后盖(23)、能在将片材向中间排出辊(431、432)的夹持点引导的第一位置和与第一位置相比沿着片材输送方向从夹持点离开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可动引导部(82);使可动引导部(82)移动的移动机构(9)。在后盖(23)从闭位置向开位置移动时,移动机构(9)使可动引导部(82)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以使可动引导部(82)不与输送辊对干涉。

Description

片材输送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片材输送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激光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具备片材输送装置,该片材输送装置具有沿着输送路引导片材的引导部和输送片材的输送辊对。沿着输送路被输送的片材通过引导部被引导至输送辊对的夹持点。这里,为了抑制输送辊对中的片材的卡纸,优选将引导部的顶端配置于输送辊对的夹持点的附近。
此外,在图像形成装置的装置主体设置有用于卡纸处理等的能够转动的盖,在该盖设置有上述的引导部。因此,当将引导部的顶端配置于输送辊对的夹持点的附近时,在使盖转动时引导部的顶端与输送辊接触。
作为该对策,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结构:将引导部设置于装置主体,使引导部的轴承为楕圆形,在对应于盖的转动使引导部从输送辊对离开后,使引导部转动。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使盖的轴承为长孔形状,从而缩小盖的转动轨跡的结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3631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7-132231号公报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在打开盖时,引导部留在装置主体侧,因此,与引导部设置于盖侧的结构相比,难以进行卡纸处理。另外,在专利文献2的结构中,引导部的整体和盖一起移动,因此,不能将引导部配置到相对于其他输送辊对的适当的位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片材输送装置,通过将引导部设置于盖而使卡纸处理容易进行,并且即使将引导部的顶端配置于输送辊对的夹持点的附近,在盖的转动时,引导部也不会与输送辊对发生干涉,能够将引导部配置到相对于其他输送辊对的适当的位置。另外,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具备该片材输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的片材输送装置具备:装置主体,该装置主体具有开口部;输送辊对,该输送辊对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并输送被沿着输送路引导的片材;盖,该盖能够在覆盖所述开口部的闭位置和使所述开口部开放的开位置之间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可动引导部,该可动引导部设置于所述盖,且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该第一位置是将片材向所述输送辊对的夹持点引导的位置,该第二位置是与所述第一位置相比沿着片材输送方向从所述夹持点离开的位置;以及移动机构,该移动机构使所述可动引导部移动,在所述盖从所述闭位置朝向所述开位置移动时,所述移动机构使所述可动引导部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以使得所述可动引导部不会与所述输送辊对发生干涉。
根据上述的结构,通过将可动引导部设置于盖而使卡纸处理变得容易。另外,即使将可动引导部的顶端配置于输送辊对的夹持点的附近,在盖的转动时,可动引导部也不会与输送辊对发生干涉。
另外,在上述的结构中,所述装置主体也可以具有对所述输送辊对进行支承的支架,所述移动机构具有:施力部件,该施力部件对所述可动引导部从所述第二位置朝向所述第一位置施力;第一卡合部,该第一卡合部设置于所述支架;以及第二卡合部,该第二卡合部设置于所述可动引导部,在所述盖从所述闭位置朝向所述开位置移动时,通过所述第二卡合部与所述第一卡合部滑动接触,从而所述可动引导部克服所述施力部件的施力而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
根据上述的结构,与第二卡合部滑动接触的第一卡合部设置于对输送辊对进行支承的支架,因此,能够将可动引导部相对于输送辊对的夹持点精度良好地定位。
另外,在上述的结构中,也可以具备沿着所述输送路引导片材的下游引导部,该下游引导部在隔着所述输送辊对与所述可动引导部相反的一侧与所述可动引导部一体地设置。
根据上述的结构,通过将下游引导部与可动引导部一体地设置,从而能够提高下游引导部相对于可动引导部的位置精度,并且能够减少部件数量。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上述的片材输送装置;图像形成部,该图像形成部使图像形成于被输送的片材;定影部,该定影部使图像定影于所述片材;以及再输送辊对,该再输送辊对将从所述图像形成部通过所述定影部而被输送到所述输送辊对并从所述输送辊对转向的所述片材向所述图像形成部再输送,所述片材输送装置具备其他引导部,该其他引导部设置于所述盖,且沿着所述输送路引导片材,所述可动引导部沿着所述定影部与所述输送辊对之间的所述输送路设置,所述其他引导部沿着所述输送辊对与所述再输送辊对之间的所述输送路设置。
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将上述的片材输送装置应用到能够双面印刷的图像形成装置。并且,通过将其他引导部及可动引导部设置于盖而使卡纸处理变得容易。另外,即使将可动引导部的顶端配置于输送辊对的夹持点的附近,在盖的转动时,可动引导部也不会与输送辊对发生干涉。另外,由于其他引导部不移动,因此能够将其他引导部相对于再输送辊对配置在适当的位置。
在上述的结构中,所述其他引导部也可以具有沿所述片材输送方向延伸的第一引导肋,所述可动引导部具有沿所述片材输送方向延伸的第二引导肋,该第二引导肋在与所述片材输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配置于与所述第一引导肋不同的位置,在从所述宽度方向观察时,所述第二引导肋配置于与所述第一引导肋重合的位置。
根据上述的结构,第一引导肋与第二引导肋之间的片材的交接变得顺畅。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将可动引导部设置于盖而使卡纸处理变得容易。另外,通过设置移动机构,从而即使将可动引导部的顶端配置于输送辊对的夹持点的附近,在盖的转动时,可动引导部也不会与输送辊对发生干涉。另外,由于其他引导部不移动,因此能够将其他引导部相对于其他输送辊对配置在适当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中央剖面的概略图。
图3是后盖的主视图。
图4是后盖的右侧视图。
图5是图3的A-A剖视图。
图6是图3的B-B剖视图。
图7是图3的C-C剖视图。
图8是在后盖位于闭位置的状态下的后盖周边的中央剖视图。
图9是表示在图8中后盖位于闭位置附近的状态的图。
图10是在后盖位于闭位置的状态的移动机构周边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在图10中后盖位于闭位置附近的状态的图。
图12是变形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后盖周边的中央剖视图。
符号说明
1、10 图像形成装置
2 装置主体
5 图像形成部
9 移动机构
22 开口部
23 后盖(盖)
26 支架
53 定影部
81 第一引导部(其他引导部)
82 第二引导部(可动引导部)
83 第三引导部(下游引导部)
91、95 施力部件
92 第一卡合部
93 第二卡合部
431、432 中间排出辊(输送辊对)
611、612 中间输送辊(再输送辊对)
811 第一引导肋
821 第二引导肋
P1 输送路
P2 再输送路(输送路)
S 片材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作为片材输送装置的应用例,以图像形成装置为例进行说明。
[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结构]
图1是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中央剖面的概略图。在以下的说明中,以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被设置为能够使用的状态为基准,以设置有后盖23的一侧为后,以其相反侧为前,从前侧观察图像形成装置1来规定左右方向,并且以图像形成装置1的排出托盘21侧为上,以其相反侧为下,从而决定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左右方向为与片材输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
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的外观由大致长方体的壳体的装置主体2形成。在装置主体2的上表面设置有排出托盘21,该排出托盘21支承形成有图像的片材。在装置主体2的后表面形成有开口部22。
在装置主体2的开口部22设置有作为盖的一例的后盖23。后盖23以位于下端的沿左右方向延伸的转动轴部24(参照图2)为中心而能够在覆盖开口部22的闭位置(图2的状态)和开放开口部22的开位置(图1的状态)之间转动。当片材在开口部22附近发生卡纸的情况下,能够通过打开后盖23而将卡住的片材通过开口部22去除。
如图2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是通过电子照相方式,在纸张、OHP片材等片材S形成多种颜色的图像的彩色激光打印机。在装置主体2收容有片材盒3、输送部4、图像形成部5、定影部53、再输送部6以及驱动部7。在装置主体2内大致为:图像形成部5配置于上部及中央部、定影部53配置于图像形成部5的后方、输送部4配置于图像形成部5的下方及后方、片材盒3配置于输送部4的下方、再输送部6配置为横跨装置主体2的前部及后部和片材盒3的下方、驱动部7配置于图像形成部5与片材盒3之间。
另外,在装置主体2的前表面下部形成有成为片材盒3的***口的开口部25。片材盒3是上方开放的具有片材收纳部31的箱状体,且支承多片重叠的片材S。通过使片材盒3通过开口部25沿前后方向移动,从而能够相对于装置主体2插拔片材盒3。
输送部4由沿输送路P1配置的各部件构成,且沿输送路P1输送片材S。输送路P1是从片材盒3经由图像形成部5而与排出托盘21连接的路径。输送部4从输送路P1的输送方向上游侧起依次由供给部41、带输送部42、排出部43构成。
供给部41具备供给辊411、分离辊412、分离垫413、输送辊414、415以及对位辊416、417。收容于片材盒3的片材S通过供给辊411、分离辊412及分离垫413被一张一张地向输送路P1送出。送出到输送路P1的片材S通过输送辊414、415及对位辊416、417被朝向图像形成部5输送。
带输送部42具备:与图像形成部5连动而旋转的驱动辊421、在与驱动辊421分离的位置配置为能够旋转的从动辊422以及卷绕于驱动辊421及从动辊422间的输送带423。并且,通过输送带423在载置了片材S的状态下旋转,从而将片材S沿输送路P1输送,并送到图像形成部5的鼓单元51的下方,接着,送到定影部53。
排出部43具备:作为配置于输送路P1的分支部P11与排出托盘21之间的输送辊对的中间排出辊431、432以及排出辊433、434。在后盖23位于闭位置的状态下,后盖23的内表面构成输送路P1的一部分。
中间排出辊431、432及排出辊433、434是构成为能够切换向正方向的旋转及向逆方向的旋转的转向辊。在将从定影部53输送来的片材S向排出托盘21上排出的情况下,中间排出辊431、432及排出辊433、434正旋转,在使片材S反转而向再输送路P2输送的情况下,中间排出辊431、432及排出辊433、434逆旋转。
在本实施方式中,图像形成部5采用电子照片式。此外,也可以采用热方式、喷墨方式等图像形成方式。图像形成部5是能够彩色印刷的所谓直接串联方式的装置,且具备在前后方向上并列设置的四个鼓单元51和曝光用LED头52。
各鼓单元51对应于黑色、黄色、品红色、青色这四色的色粉而设置。各鼓单元51具备:感光鼓511;显影辊512;夹着输送带423而配置于与感光鼓511相对的各位置的转印辊513。
在像这样的图像形成部5中,通过带电器而均匀带电的各感光鼓511分别通过曝光用LED头52选择性地曝光。通过该曝光,从各感光鼓511的表面选择性地除去电荷,从而在各感光鼓511的表面形成静电潜像。
在各显影辊512施加有显影偏压,当形成于各感光鼓511的静电潜像与各显影辊512相对时,通过静电潜像与各显影辊512之间的电位差,从各显影辊512向静电潜像供给色粉。由此,在各感光鼓511的表面形成色粉像。
被朝向图像形成部5输送的片材S由输送带423输送,并依次通过输送带423与各感光鼓511之间。并且,在与片材S相对时,感光鼓511的表面上的色粉像通过施加于转印辊513的转印偏压而转印到片材S。
定影部53在输送路P1中配置于四个感光鼓511的输送方向下游。定影部53具备加热辊531和压接于加热辊531加压辊532。加热辊531配置于片材S的图像形成面侧,且与输送带423同步地被驱动旋转,一边加热色粉一边对片材S施加输送力。
另一方面,加压辊532隔着片材S而配置于加热辊531的相反侧,且将片材S向加热辊531侧按压。由此,加压辊532经由与加热辊531接触的片材S从加热辊531接受旋转力而从动旋转。
另外,定影部53具备定影排出辊533、534,该定影排出辊533、534与加热辊531及加压辊532相比配置于片材S的输送方向下游。
通过图像形成部5被转印有色粉像的片材S被输送到定影部53,并且,在通过加热辊531与加压辊532之间时,色粉像热定影于片材S。热定影有色粉像的片材S被定影排出辊533、534夹持,并被向中间排出辊431、432输送。
再输送部6由沿再输送路P2配置的各部件构成,并沿着再输送路P2输送片材S。再输送路P2是从输送路P1中的定影部53与中间排出辊431、432之间的分支部P11分支并通过片材盒3的下方,并在片材盒3和图像形成部5之间的合流部P12合流的路径。
再输送部6沿着再输送路P2的输送方向具备作为再输送辊对的一例的中间输送辊611、612和滑道单元63。在后盖23位于闭位置的状态下,后盖23的内表面构成再输送路P2的一部分。中间输送辊611、612是配置于开口部22,并朝向滑道单元63输送片材的输送辊。
滑道单元63具备多个输送辊631~636,该多个输送辊631~636设置于片材盒3的下方,且用于沿再输送路P2引导片材S。滑道单元63将从中间输送辊611、612输送来的片材S输送到合流部P12。被从合流部P12向图像形成部5再输送的片材S在通过图像形成部5在另一面形成图像之后,通过排出部43向排出托盘21排出。
像这样,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将由图像形成部5而在一面上形成图像后的片材S通过再输送路P2再输送到图像形成部5而在该片材S的另一面形成图像,从而能够进行所谓的双面印刷。
驱动部7由电动机等构成,且配置于滑道单元63的上方。驱动部7的驱动力经由驱动传递机构传递到各部分。
对在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为了容易进行卡纸处理而将引导部设置于后盖23的结构进行说明。另外,还对即使将该引导部的顶端配置于中间排出辊431、432的夹持点的附近,在后盖23的转动时也使得引导部不与中间排出辊431、432发生干涉的移动机构进行说明。进一步,还对能够将引导部相对于中间输送辊611、612配置到适当的位置的结构进行说明。
[引导部及移动机构]
图3是后盖23的主视图、图4是后盖23的右侧面图、图5是图3的A-A剖视图、图6是图3的B-B剖视图、图7是图3的C-C剖视图、图8是后盖23位于闭位置的状态下的后盖23周边的中央剖视图、图9是表示在图8中后盖23位于闭位置附近的状态的图、图10是后盖23位于闭位置的状态下的移动机构9周边的剖视图、图11是表示在图10中后盖23位于闭位置附近的状态的图。
<引导部>
如图3、图4及图8所示,在后盖23设置有引导部8,该引导部8沿着输送路P1及再输送路P2引导片材S。另外,在后盖23及装置主体2设置有移动机构9,该移动机构9在后盖23的转动时,使引导部8不与中间排出辊431、432发生干涉。
引导部8具有第一引导部81、第二引导部82以及第三引导部83。第一引导部81由螺纹件84固定于后盖23的内表面。第一引导部81具有多个第一引导肋811,该多个第一引导肋811沿着中间排出辊431、432与中间输送辊611、612之间的输送路P1及再输送路P2设置,且沿片材输送方向延伸。片材S与第一引导肋811滑动接触而被引导。
第一引导肋811的下端部811A延伸到中间输送辊611、612的夹持点的附近。这样,由于第一引导部81不会移动,因此能够将第一引导肋811相对于中间输送辊611、612配置到适当的位置。由此,能够抑制中间输送辊611、612中的卡纸。
此外,如图8所示,后盖23的转动轴部24位于中间输送辊611、612的后方,因此,位于中间输送辊611、612的上方的第一引导肋811的下端部811A在后盖23的开闭时不会与中间输送辊611、612干涉。
如图3、图4及图8所示,第二引导部82具有多个第二引导肋821,该多个第二引导肋821沿着定影部53与中间排出辊431、432之间的输送路P1设置,且沿片材输送方向延伸。片材S与第二引导肋821滑动接触而被引导。
第二引导部82能够移动地设置于第一引导部81。具体而言,如图6所示,第二引导部82具有:从其左壁部822的右表面向右方突出的圆柱状的突起部823和从其右壁部824的左表面向左方突出的圆柱状的突起部825。第一引导部81具有:形成于其左壁部812的左表面的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槽部813和形成于其右壁部814的右表面的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槽部815。
并且,通过突起部823卡合于槽部813而沿上下方向滑动,且突起部825卡合于槽部815而沿上下方向滑动,从而第二引导部82相对于第一引导部81沿上下方向滑动。由此,第二引导部82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该第一位置是将片材S向中间排出辊431、432的夹持点引导的位置(图8所示的位置),该第二位置是与第一位置相比沿片材输送方向从夹持点向下方离开的位置(图9所示的位置)。
如图3所示,第二引导肋821在左右方向上配置在与第一引导肋811不同的位置。另外,如图5所示,从右方向观察时,第二引导肋821的下端部821A配置于与第一引导肋811重合的位置。
由此,第一引导肋811与第二引导肋821之间的片材S交接变得顺畅。此外,第二引导肋821也可以在左右方向上配置在与第一引导肋811相同的位置,也可以配置于从右方向观察时不与第一引导肋811重合的位置。
如图3、图4及图8所示,第三引导部83在隔着中间排出辊431、432与第二引导部82相反的一侧即上方和第二引导部82一体地设置。第三引导部83具有沿片材输送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三引导肋831。片材S与第三引导肋831滑动接触而被引导。
通过将第三引导部83与第二引导部82一体地设置,能够提高第三引导部83相对于第二引导部82的位置精度,并且能够减少部件数量。此外,第三引导部83也可以是与第二引导部82分体的。
这样,通过将第一引导部81、第二引导部82及第三引导部83设置于后盖23,在卡纸处理时,通过使后盖23位于开位置,从而与后盖23相对的输送路P1及再输送路P2的一部分被开放,因此容易进行卡纸处理。
<移动机构>
如图10及图11所示,装置主体2具有作为构成移动机构9的一部件的对中间排出辊431、432进行支承的支架26。支架26设置于装置主体2的左右两端,且支承中间排出辊431、432的旋转轴部431A、432A。
移动机构9是如下机构:在后盖23从闭位置朝向开位置移动时,使第二引导部82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以使得第二引导部82不会与中间排出辊431、432发生干涉。如图3、图7、图10及图11所示,移动机构9具有施力部件91、第一卡合部92以及第二卡合部93。
施力部件91是对第二引导部82从第二位置朝向第一位置施力的部件。作为施力部件91,能够使用图3、图7及图10所示的压缩螺旋弹簧、橡胶等弹性体。施力部件91配置于左右两个部位,施力部件91的下端部与第一引导部81的左右的上表面81A抵接,施力部件91的上端部与第二引导部82的左右的下表面82A抵接。
第一卡合部92是设置于支架26的卡合部。如图10及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卡合部92是形成于支架26的下表面的凹部,且具有第一面921和第二面922。第一面921是位于中间排出辊432的下方的水平面。第二面922是从第一面921的后端向后下方延伸的倾斜面。
第二卡合部93是设置于第二引导部82的卡合部。如图3、图10及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卡合部93是在第二引导部82的左右两端形成于向前方突出的突出部826的上表面的凸部。第二卡合部93具有第三面931、第四面932以及第五面933。
如图10所示,在后盖23位于闭位置时,第三面931是与第一面921抵接的水平面。另外,第四面932是从第三面931的前端向前下方延伸的倾斜面。第五面933是从第三面931的后端向后下方延伸的倾斜面。
如图10所示,通过像这样的移动机构9的结构,在后盖23位于闭位置时,第二卡合部93的第三面931与第一卡合部92的第一面921抵接,第二引导部82因施力部件91的施力而位于第一位置。当从该状态使后盖23朝向开位置转动时,通过突出部826向后方移动,从而第三面931一边与第一面921滑动接触一边向后方移动。
接着,如图11所示,通过第五面933一边与第二面922滑动接触一边向后方移动,突出部826被第二面922压下。在图11中,第二引导部82克服施力部件91的施力而被压下,并位于第二位置。
接着,当从图11的状态使后盖23进一步朝向开位置转动时,第三面931与第二面922滑动接触,接着,第四面932与第二面922滑动接触。由此,第二引导部82因施力部件91的施力而返回第一位置。
即,如图10及图11所示,当后盖23开始从闭位置朝向开位置移动时,通过第二卡合部93与第一卡合部92滑动接触,从而第二引导部82克服施力部件91的施力而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
这样,如图8及图9所示,当后盖23开始从闭位置朝向开位置移动时,通过第二引导部82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从而第二引导肋821的上端部821B从中间排出辊432远离。
由此,即使将第二引导肋821的上端部821B配置于中间排出辊431、432的夹持点的附近,在后盖23的转动时,第二引导肋821的上端部821B也不会与中间排出辊432发生干涉。另一方面,在后盖23从开位置向闭位置移动时,成为与上述相反的动作。
另外,通过像上述那样,将与第二卡合部93滑动接触的第一卡合部92设置于对中间排出辊431、432进行支承的支架26,从而能够将第二引导部82相对于中间排出辊431、432的夹持点精度良好地定位。此外,第一卡合部92也可以设置于装置主体2的支架26以外的部分。
另外,也可以与上述的第一卡合部92及第二卡合部93的结构相反地,构成为第一卡合部92为凸部、第二卡合部93为凹部。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以在装置主体2的后表面形成有开口部22的方式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开口部22也可以形成于装置主体2的前表面、右表面、左表面或上表面。并且,在形成有开口部22的面设置盖。在该情况下,设置于盖的第二引导部引导片材的目标可以不是中间排出辊431、432,而可以是面对其开口部的其他输送辊。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以图像形成装置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只要是在具有开口部的装置主体内输送片材的结构的片材输送装置,则也能够应用于图像读取装置等图像形成装置以外的装置。
[变形例]
图12是变形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后盖23周边的中央剖视图。变形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与上述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不同点在于,第二引导部82能够转动地设置于第一引导部81的内表面。
作为使第二引导部82能够转动的结构,图像形成装置10具有转动轴部825、施力部件95以及抵接部28。转动轴部825是从第二引导部82沿左右方向延伸的轴部,且被能够转动地支承于第一引导部81。转动轴部825位于中间排出辊431、432的后方。
施力部件95是对第二引导部82从第二位置朝向第一位置施力的部件。作为施力部件95能够使用图12所示的压缩螺旋弹簧、橡胶等弹性体。施力部件95配置在与第二引导部82一体的第三引导部83的上端的左右两个部位。并且,施力部件95的后端固定于第三引导部83。抵接部28设置于装置主体2。抵接部28设置于在后盖23位于闭位置时,与施力部件95的前端抵接的位置。
由此,在后盖23位于闭位置时,第二引导部82位于第一位置(图12所示的位置)。并且,当后盖23开始从闭位置向开位置转动时,施力部件95从抵接部28离开。由此,第二引导部82通过自重而以转动轴部825为中心向第二引导肋821的上端部821B从中间排出辊432远离的方向转动。
由此,与上述的图像形成装置1同样地,即使将第二引导肋821的上端部821B配置于中间排出辊431、432的夹持点的附近,在后盖23的转动时,第二引导肋821的上端部821B也不会与中间排出辊432发生干涉。

Claims (5)

1.一种片材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装置主体,该装置主体具有开口部;
输送辊对,该输送辊对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并输送被沿着输送路引导的片材;
盖,该盖能够在覆盖所述开口部的闭位置和使所述开口部开放的开位置之间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
可动引导部,该可动引导部设置于所述盖,且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该第一位置是将片材向所述输送辊对的夹持点引导的位置,该第二位置是与所述第一位置相比沿着片材输送方向从所述夹持点离开的位置;以及
移动机构,该移动机构使所述可动引导部移动,
在所述盖从所述闭位置朝向所述开位置移动时,所述移动机构使所述可动引导部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以使得所述可动引导部不会与所述输送辊对发生干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置主体具有对所述输送辊对进行支承的支架,
所述移动机构具有:
施力部件,该施力部件对所述可动引导部从所述第二位置朝向所述第一位置施力;
第一卡合部,该第一卡合部设置于所述支架;以及
第二卡合部,该第二卡合部设置于所述可动引导部,
在所述盖从所述闭位置朝向所述开位置移动时,通过所述第二卡合部与所述第一卡合部滑动接触,从而所述可动引导部克服所述施力部件的施力而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片材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沿着所述输送路引导片材的下游引导部,该下游引导部在隔着所述输送辊对与所述可动引导部相反的一侧与所述可动引导部一体地设置。
4.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片材输送装置;
图像形成部,该图像形成部使图像形成于被输送的片材;
定影部,该定影部使图像定影于所述片材;以及
再输送辊对,该再输送辊对将从所述图像形成部通过所述定影部而被输送到所述输送辊对并从所述输送辊对转向的所述片材向所述图像形成部再输送,
所述片材输送装置具备其他引导部,该其他引导部设置于所述盖,且沿着所述输送路引导片材,
所述可动引导部沿着所述定影部与所述输送辊对之间的所述输送路设置,
所述其他引导部沿着所述输送辊对与所述再输送辊对之间的所述输送路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其他引导部具有沿所述片材输送方向延伸的第一引导肋,
所述可动引导部具有沿所述片材输送方向延伸的第二引导肋,该第二引导肋在与所述片材输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配置于与所述第一引导肋不同的位置,
在从所述宽度方向观察时,所述第二引导肋的端部配置于与所述第一引导肋重合的位置。
CN202011172107.6A 2019-10-30 2020-10-28 片材输送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Pending CN11274865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97699A JP7342619B2 (ja) 2019-10-30 2019-10-30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9-197699 2019-10-3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48650A true CN112748650A (zh) 2021-05-04

Family

ID=756487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72107.6A Pending CN112748650A (zh) 2019-10-30 2020-10-28 片材输送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360423B2 (zh)
JP (1) JP7342619B2 (zh)
CN (1) CN112748650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36268B2 (ja) * 1999-03-11 2006-10-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4186937B2 (ja) * 2005-02-28 2008-11-2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90516A (ja) * 2005-04-08 2006-10-26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8452197B2 (en) * 2009-03-26 2013-05-28 Banner & Witcoff, Ltd. Image forming device having sheet reverse running mechanism
JP5817111B2 (ja) * 2010-12-15 2015-11-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開閉機構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03523B2 (ja) 2010-12-24 2014-05-28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媒体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821459B2 (ja) * 2011-09-20 2015-11-2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235372A (ja) * 2013-06-04 2014-12-15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媒体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638298B2 (ja) * 2015-10-05 2020-01-2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662067B2 (ja) 2016-01-29 2020-03-1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070556A (ja) 2021-05-06
US11360423B2 (en) 2022-06-14
US20210132537A1 (en) 2021-05-06
JP7342619B2 (ja) 2023-09-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40652B2 (en)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sheet conveyance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570906B2 (en) Tandem type color image forming machine
US7503559B2 (en) Sheet fee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with linked rotatable guide members and guide plate
US8292290B2 (en) Fee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371582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2010661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9221644B2 (en) Medium convey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23878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138487A (ja) シート積載装置、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1718497B2 (en) Sheet conveyance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10737182B (zh) 成像设备
US8186669B2 (en) Sheet feeder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325758B2 (ja) シート供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0046931B2 (en) Sheet convey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JP556484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12748650A (zh) 片材输送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US20110236067A1 (en) Fixing device, single-side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double-side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200255250A1 (en) Paper transport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018823B2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6950808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201820557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2188465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シート搬送装置
JP6280605B2 (ja) 給紙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801228B2 (ja) シート給送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JP201814187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