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30006A - 一种高导热和高热稳定微波复合介质基板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导热和高热稳定微波复合介质基板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30006A
CN112430006A CN202011289214.7A CN202011289214A CN112430006A CN 112430006 A CN112430006 A CN 112430006A CN 202011289214 A CN202011289214 A CN 202011289214A CN 112430006 A CN112430006 A CN 1124300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organic filler
high thermal
coupling agent
microwave composite
conducti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8921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丽婧
***
武聪
张立欣
金霞
乔韵豪
冯贝贝
张海涛
韩桂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ETC 46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CETC 46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ETC 46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ETC 46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01128921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30006A/zh
Publication of CN1124300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3000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6/00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only organic binders, e.g. polymer or resin concrete
    • C04B26/0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4B26/04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4B26/08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ntaining haloge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7/00Shaping techniqu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B29C39/00 - B29C65/00, B29C70/00 or B29C73/00
    • B29C67/24Shaping techniqu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B29C39/00 - B29C65/00, B29C70/00 or B29C73/00 characterised by the choice of material
    • B29C67/242Moulding mineral aggregates bonded with resin, e.g. resin concrete
    • B29C67/243Moulding mineral aggregates bonded with resin, e.g. resin concrete for making articles of definite lengt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07/00Flat articles, e.g. films or sheets
    • B29L2007/002Panels; Plates; Shee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20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 C04B2201/3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for heat transfer properties such as thermal insulation values, e.g. R-values
    • C04B2201/32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for heat transfer properties such as thermal insulation values, e.g. R-values for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e.g. K-fac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导热和高热稳定微波复合介质基板以及制备方法。高导热和高热稳定微波复合介质基板由以下原材料制成:30‑80 wt%的无机填料;1‑10 wt%的玻璃纤维;10‑70 wt%的含氟树脂聚合物体系;0.1‑2.0 wt%的偶联剂;0.1‑5.0 wt%的酯类表面活性剂。本发明的制备工艺简单,环境友好,原料来源方便,有利于实现工业化生产。采用本发明制备的复合介质基板的介电常数为2.5‑6.5,介电常数温度系数在‑10 ppm/℃至10 ppm/℃之间,热膨胀系数小于24 ppm/℃,热导率1.2W/m•k。广泛应用于通讯、雷达、卫星、高铁、飞机以及高尖端武器装备等高科技领域。

Description

一种高导热和高热稳定微波复合介质基板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波复合介质基板技术,具体涉及一种高导热和高热稳定微波复合介质基板以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5G毫米波无线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一般性能的覆铜板产品已不能满足近年来快速发展的高频、宽频、高集成密度互联的需求,而具有高性能的微波复合介质基板近年来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目前,随着5G通信***广泛应用,天线等电路板产品向高频高速低损耗、高多层、高密度等发展方向,作为电子元器件主要载体的覆铜板,其集成度越来越高、线路布置越来越精细,工作运行时产生的热量也随之增大,这就对电路基板的散热能力和热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作为元器件载体的微波复合介质基板,要保证高频、宽频信号的快速稳定传输,不仅要具有较低的介电损耗、均一的介电常数,还需要具有高的热导率以及低的相对介电常数热变化率,以及与铜相匹配的热膨胀系数,以保障板材加工可靠性和使用的稳定性。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导热和高热稳定微波复合介质基板及其制备方法。该微波复合介质基板原料广泛,操作工艺简单,环境友好,易于规模化批量生产,应用领域广阔,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导热和高热稳定微波复合介质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波复合介质基板由以下按质量分数配比的原材料制成:30-80 wt%的无机填料;1-10 wt%的玻璃纤维;10-70 wt%的含氟树脂聚合物体系;0.1-2.0 wt%的偶联剂;0.1-5.0wt%的酯类表面活性剂。
所述无机填料包括高导热无机填料和辅助无机填料;高导热无机填料包含氮化铝;辅助无机填料包含二氧化硅。
所述含氟树脂聚合物体系包含聚四氟乙烯。
所述偶联剂包含硅烷偶联剂。
所述的高导热无机填料还选用石墨烯、氮化硼、碳化硅、氮化硅、氧化铍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辅助无机填料还选用氧化铝、氧化锌、氧化镁、硫酸钙、氮化硼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含氟树脂聚合物体系还选用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偶联剂还选用钛酸酯偶联剂、锆酸酯偶联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高导热无机填料粉体粒径D50为0.1-20 μm。
所述的辅助无机填料粉体粒径D50为10-20 μm。
所述的酯类表面活性剂选用聚乙二醇月桂酸酯、聚羟基月桂酸酯、聚羟基丙基月桂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一种高导热和高热稳定微波复合介质基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有如下步骤:
①、将玻璃纤维用偶联剂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先将偶联剂溶解于无水乙醇溶液中,在搅拌机转速50-150 r/min条件下搅拌20-60 min,将玻璃纤维加入到偶联剂的乙醇溶液中,在搅拌机转速80-200 r/min条件下继续搅拌30-180 min,取出后在65-125 ℃烘箱中干燥处理2-10 h。
②、将无机填料分别用偶联剂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先将偶联剂溶解于无水乙醇溶液中,在搅拌机转速50-150 r/min条件下搅拌20-60 min,将无机填料加入到偶联剂的乙醇溶液中,在搅拌机转速100-200 r/min条件下继续搅拌30-240 min,在85-135 ℃烘箱中干燥处理2-10 h。
③、将改性后的玻璃纤维和无机填料放入球磨机中进行混合,在转速100-300 r/min条件下搅拌30-240 min。
④、将酯类表面活性剂加入到盛有去离子水的反应釜中,并搅拌溶解、将混合好的玻璃纤维和无机填料、含氟树脂聚合物体系,依次加入反应釜,在30-80℃、转速80-250 r/min条件下充分搅拌60-240 min,得到混合物。
⑤、将步骤④得到的混合物置于烘箱中烘干,取混合物质量分数5-30 %的助推剂加入到烘干后的混合物中,在混合搅拌机转速80-300 r/min条件下充分搅拌30-240 min,得到复合物。
⑥、将步骤⑤得到的复合物装入模具,送入真空等静压设备中进行预成型,压力5-100 MPa,得到复合物生坯。
⑦、将步骤⑥得到的复合物生坯在温度50-200℃、压力1-20 MPa条件下挤出成形,得到生基片。
⑧、将步骤⑦得到的生基片进行双面覆铜箔,送入真空层压机中,在温度80-390℃、压力4-20 MPa条件下热压烧结120-240 min得到高导热、高热稳定微波复合介质基板产品。
所述步骤⑤中,所述的助推剂选用石脑油、溶剂油,石蜡油中的一种。
本发明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的制备工艺简单,环境友好,原料来源方便,有利于实现工业化生产。
2)本发明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具有高热导率、低介电常数热变化率,与铜箔相吻合的热膨胀系数,保证了本发明所得的微波复合介质基板具有高热传导性和稳定的电气性能,在板材加工和应用方面可靠性高,优势明显。
3)采用本发明制备的复合介质基板的介电常数为2.5-6.5,介电常数温度系数在-10 ppm/℃至10 ppm/℃之间,热膨胀系数小于24 ppm/℃,热导率0.8-1.2 W/m•k。
4)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通讯、雷达、卫星、高铁、飞机以及高尖端武器装备等高科技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微波复合介质基板由以下按质量分数配比的原材料制成:8 wt%的氮化铝高导热无机填料、54 wt%的二氧化硅辅助无机填料、5 wt%的氧化镁辅助无机填料、4.0 wt%的玻璃纤维、20 wt%的聚四氟乙烯、6 wt%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1.5 wt%的硅烷偶联剂、1.5 wt%的聚乙二醇月桂酸酯表面活性剂。
实施步骤:
① 将玻璃纤维用硅烷偶联剂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先将硅烷偶联剂溶解于无水乙醇溶液中,在搅拌机转速80 r/min条件下搅拌30 min,将玻璃纤维加入到硅烷偶联剂的乙醇溶液中,在搅拌机转速100 r/min条件下继续搅拌120 min,取出后在75 ℃烘箱中干燥处理5h。
② 将无机填料分别用偶联剂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先将硅烷偶联剂溶解于无水乙醇溶液中,在搅拌机转速80 r/min条件下搅拌30 min,将氮化铝高导热无机填料、二氧化硅辅助无机填料和氧化镁辅助无机填料加入到硅烷偶联剂的乙醇溶液中,在搅拌机转速150r/min条件下继续搅拌180 min,在85 ℃烘箱中干燥处理6 h。
③ 将改性后的玻璃纤维和氮化铝高导热无机填料、二氧化硅辅助无机填料、氧化镁辅助无机填料放入球磨机中进行混合,转速200 r/min条件下搅拌180 min。
④ 将聚乙二醇月桂酸酯表面活性剂加入到盛有去离子水的反应釜中,并搅拌溶解、将混合好的玻璃纤维和无机填料以及聚四氟乙烯、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依次加入反应釜,在50 ℃、转速150 r/min条件下充分搅拌120 min,得到混合物。
⑤ 将步骤④得到的混合物烘干,取混合物质量分数15 %的石脑油助推剂,将石脑油助推剂加入到烘干后的混合物中,在混合搅拌机设备转速100 r/min条件下充分搅拌60min,得到复合物。
⑥ 将步骤⑤得到的复合物装入模具,送入真空等静压设备中进行预成型,压力10MPa下得到复合物生坯。
⑦ 将步骤⑥得到的复合物生坯在温度150 ℃、压力5 MPa条件下挤出成型,得到生基片。
⑧ 将步骤⑦得到的生基片进行双面覆铜箔,在温度380 ℃、压力10 MPa条件下真空烧结120 min得到高导热、高热稳定微波复合介质基板产品,经检测介电常数为3.0,介质损耗为1.5×10-3,介电常数温度系数在-10 ppm/℃,热导率1.1W/m•k,X/Y/Z三轴热膨胀系数15/15/20 ppm/℃。
实施例二:
微波复合介质基板由以下按质量分数配比的原材料制成:6 wt%的氮化铝高导热无机填料、2%的氮化硼高导热无机填料、45 wt%的二氧化硅辅助无机填料、11 wt%的氧化镁辅助无机填料、5 wt%的氧化镁辅助无机填料、3.0 wt%的玻璃纤维、21 wt%的聚四氟乙烯、4wt%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2.0 wt%的硅烷偶联剂,1 wt%的聚羟基月桂酸酯表面活性剂。
实施步骤:
① 将玻璃纤维用硅烷偶联剂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先将硅烷偶联剂溶解于无水乙醇溶液中,在搅拌机转速80 r/min条件下搅拌30 min,将玻璃纤维加入到硅烷偶联剂的乙醇溶液中,在搅拌机转速100 r/min条件下继续搅拌120 min,取出后在75 ℃烘箱中干燥处理5h。
② 将无机填料分别用硅烷偶联剂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先将硅烷偶联剂溶解于无水乙醇溶液中,在搅拌机转速80 r/min条件下搅拌30 min,将氮化铝高导热无机填料、氮化硼高导热无机填料、二氧化硅辅助无机填料、氧化镁辅助无机填料、氧化镁辅助无机填料加入到硅烷偶联剂的乙醇溶液中,在搅拌机转速200 r/min条件下继续搅拌200 min,在85 ℃烘箱中干燥处理6 h。
③ 将改性后的玻璃纤维和氮化铝高导热无机填料、氮化硼高导热无机填料、二氧化硅辅助无机填料、氧化镁辅助无机填料、氧化镁辅助无机填料放入球磨机中进行混合,在转速200 r/min条件下搅拌180 min。
④ 将聚羟基月桂酸酯表面活性剂加入到盛有去离子水的反应釜中,并搅拌溶解、将混合好的玻璃纤维和无机填料以及聚四氟乙烯、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依次加入反应釜,在60 ℃、转速150 r/min条件下充分搅拌150 min,得到混合物。
⑤ 将步骤④得到的混合物烘干,取混合物质量分数18 %的石脑油助推剂加入到烘干后的混合物中,在混合搅拌机设备转速150 r/min条件下充分搅拌100 min,得到复合物。
⑥ 将步骤⑤得到的复合物装入模具,送入真空等静压设备中进行预成型,压力20MPa下得到复合物生坯。
⑦ 将⑥得到的复合物生坯通过温度100 ℃、压力10 MPa下挤出成型,得到生基片。
⑧ 将⑦得到的生基片双面覆铜箔,在温度385 ℃、压力12 MPa下真空烧结180min得到高导热、高热稳定微波复合介质基板产品,经检测介电常数为4.5,介质损耗为1.6×10-3,介电常数温度系数在-8 ppm/℃,热导率1.0W/m•k,X/Y/Z三轴热膨胀系数18/17/22ppm/℃。
实施例三:
微波复合介质基板由以下按质量分数配比的原材料制成:8 wt%的氮化铝高导热无机填料、2%的氮化硅高导热无机填料、40 wt%的二氧化硅辅助无机填料、15 wt%的氧化钛辅助无机填料、4.0 wt%的玻璃纤维、22 wt%的聚四氟乙烯、6wt%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1.0wt%的硅烷偶联剂,2 wt%的聚羟基丙基月桂酸酯表面活性剂。
实施步骤:
① 将玻璃纤维用硅烷偶联剂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先将硅烷偶联剂溶解于无水乙醇溶液中,在搅拌机转速80 r/min条件下搅拌30 min,将玻璃纤维加入到硅烷偶联剂的乙醇溶液中,在搅拌机转速100 r/min条件下继续搅拌120 min,取出后在75 ℃烘箱中干燥处理5h。
② 将无机填料分别用硅烷偶联剂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先将硅烷偶联剂溶解于无水乙醇溶液中,在搅拌机转速80 r/min条件搅拌30 min,将氮化铝高导热无机填料、2%的氮化硅高导热无机填料、40 wt%的二氧化硅辅助无机填料、15 wt%的氧化钛辅助无机填料加入到硅烷偶联剂的乙醇溶液中,在搅拌机转速220 r/min条件继续搅拌200 min,在85 ℃烘箱中干燥处理6 h。
③ 将改性后的玻璃纤维和无机填料放入球磨机中进行混合,在转速250 r/min条件下搅拌180 min。
④ 将聚羟基丙基月桂酸酯表面活性剂加入到盛有去离子水的反应釜中,并搅拌溶解、将混合好的玻璃纤维和无机填料以及聚四氟乙烯、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依次加入反应釜,在60 ℃、转速150 r/min条件下充分搅拌200 min,得到混合物。
⑤ 将步骤④得到的混合物烘干,取混合物质量分数20 %的石脑油助推剂,加入到烘干后的混合物中,在混合搅拌机设备转速200 r/min条件下充分搅拌120 min,得到复合物。
⑥ 将步骤⑤得到的复合物装入模具,送入真空等静压设备中进行预成型,压力20MPa下得到复合物生坯。
⑦ 将步骤⑥得到的复合物生坯在温度100 ℃、压力12 MPa下挤出成型,得到生基片。
⑧ 将步骤⑦得到的生基片进行双面覆铜箔,在温度380 ℃、压力12 MPa条件下真空烧结180 min,得到高导热、高热稳定微波复合介质基板产品,经检测介电常数为5.6,介质损耗为2.0×10-3,介电常数温度系数在-10 ppm/℃,热导率1.0W/m•k,X/Y/Z三轴热膨胀系数20/20/22 ppm/℃。
本发明制备原理:通过在配方中加入高导热无机填料来提高微波复合介质基板材料的热导率,在制备方法中将玻璃纤维和无机填料进行表面改性以改善无机和有机物的结合性,将改性后的玻璃纤维和无机填料、含氟树脂聚合物混合后,加入助推剂进行等静压预成型,再进行复合物生坯的挤出成型,可有效改善生基片材料的致密度和均匀性,通过真空层压烧结后可得到一种高导热、高热稳定微波复合介质基板。

Claims (10)

1.一种高导热和高热稳定微波复合介质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波复合介质基板由以下按质量分数配比的原材料制成:
30-80 wt%的无机填料;1-10 wt%的玻璃纤维;10-70 wt%的含氟树脂聚合物体系;0.1-2.0 wt%的偶联剂;0.1-5.0 wt%的酯类表面活性剂;
所述无机填料包括高导热无机填料和辅助无机填料;高导热无机填料包含氮化铝;辅助无机填料包含二氧化硅;
所述含氟树脂聚合物体系包含聚四氟乙烯;
所述偶联剂包含硅烷偶联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导热和高热稳定微波复合介质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导热无机填料还选用石墨烯、氮化硼、碳化硅、氮化硅、氧化铍中的一种或几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导热和高热稳定微波复合介质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辅助无机填料还选用氧化铝、氧化锌、氧化镁、硫酸钙、氮化硼中的一种或几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导热和高热稳定微波复合介质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含氟树脂聚合物体系还选用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几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导热和高热稳定微波复合介质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偶联剂还选用钛酸酯偶联剂、锆酸酯偶联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导热和高热稳定微波复合介质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导热无机填料粉体粒径D50为0.1-20 μm。
7.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导热和高热稳定微波复合介质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辅助无机填料粉体粒径D50为10-20 μ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导热和高热稳定微波复合介质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酯类表面活性剂选用聚乙二醇月桂酸酯、聚羟基月桂酸酯、聚羟基丙基月桂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9.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高导热和高热稳定微波复合介质基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有如下步骤:
①、将玻璃纤维用偶联剂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先将偶联剂溶解于无水乙醇溶液中,在搅拌机转速50-150 r/min条件下搅拌20-60 min,将玻璃纤维加入到偶联剂的乙醇溶液中,在搅拌机转速80-200 r/min条件下继续搅拌30-180 min,取出后在65-125 ℃烘箱中干燥处理2-10 h;
②、将无机填料分别用偶联剂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先将偶联剂溶解于无水乙醇溶液中,在搅拌机转速50-150 r/min条件下搅拌20-60 min,将无机填料加入到偶联剂的乙醇溶液中,在搅拌机转速100-200 r/min条件下继续搅拌30-240 min,在85-135 ℃烘箱中干燥处理2-10 h;
③、将改性后的玻璃纤维和无机填料放入球磨机中进行混合,在转速100-300 r/min条件下搅拌30-240 min;
④、将酯类表面活性剂加入到盛有去离子水的反应釜中,并搅拌溶解、将混合好的玻璃纤维和无机填料、含氟树脂聚合物体系,依次加入反应釜,在30-80℃、转速80-250 r/min条件下充分搅拌60-240 min,得到混合物;
⑤、将步骤④得到的混合物置于烘箱中烘干,取混合物质量分数5-30 %的助推剂加入到烘干后的混合物中,在混合搅拌机转速80-300 r/min条件下充分搅拌30-240 min,得到复合物;
⑥、将步骤⑤得到的复合物装入模具,送入真空等静压设备中进行预成型,压力5-100MPa,得到复合物生坯;
⑦、将步骤⑥得到的复合物生坯在温度50-200℃、压力1-20 MPa条件下挤出成形,得到生基片;
⑧、将步骤⑦得到的生基片进行双面覆铜箔,送入真空层压机中,在温度80-390℃、压力4-20 MPa条件下热压烧结120-240 min得到高导热、高热稳定微波复合介质基板产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高导热和高热稳定微波复合介质基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⑤中,所述的助推剂选用石脑油、溶剂油,石蜡油中的一种。
CN202011289214.7A 2020-11-17 2020-11-17 一种高导热和高热稳定微波复合介质基板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243000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89214.7A CN112430006A (zh) 2020-11-17 2020-11-17 一种高导热和高热稳定微波复合介质基板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89214.7A CN112430006A (zh) 2020-11-17 2020-11-17 一种高导热和高热稳定微波复合介质基板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30006A true CN112430006A (zh) 2021-03-02

Family

ID=747003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89214.7A Pending CN112430006A (zh) 2020-11-17 2020-11-17 一种高导热和高热稳定微波复合介质基板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30006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83380A (zh) * 2021-09-01 2021-11-23 深圳市动盈先进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5g信号传输用的高热流密度的散热材料
CN113861864A (zh) * 2021-12-06 2021-12-31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六研究所 一种低损耗高均匀性的粘结片及多层微波板的制备方法
CN114369266A (zh) * 2022-01-12 2022-04-19 江西安缔诺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微波电路基板的复合材料片材及其制备方法和微波电路基板
CN116239850A (zh) * 2022-12-07 2023-06-09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六研究所 一种温度稳定型、大尺寸微波复合介质基板及制备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7038564A1 (en) * 1996-04-09 1997-10-16 Arlon, Inc. Composite dielectric material
CN105130274A (zh) * 2015-07-15 2015-12-09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六研究所 一种高热稳定性的微波复合介质基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7639906A (zh) * 2017-07-17 2018-01-30 常州中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导热含氟树脂基半固化片及其制备的覆铜板
CN110606698A (zh) * 2019-11-01 2019-12-24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六研究所 高均匀性、低热膨胀系数的微波复合介质基板及制备工艺
CN110606761A (zh) * 2019-11-01 2019-12-24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六研究所 高热稳定、高尺寸稳定微波复合介质基板及制备方法
CN111642076A (zh) * 2020-04-29 2020-09-08 信维通信(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二维材料填充覆铜板的制造工艺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7038564A1 (en) * 1996-04-09 1997-10-16 Arlon, Inc. Composite dielectric material
CN105130274A (zh) * 2015-07-15 2015-12-09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六研究所 一种高热稳定性的微波复合介质基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7639906A (zh) * 2017-07-17 2018-01-30 常州中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导热含氟树脂基半固化片及其制备的覆铜板
CN110606698A (zh) * 2019-11-01 2019-12-24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六研究所 高均匀性、低热膨胀系数的微波复合介质基板及制备工艺
CN110606761A (zh) * 2019-11-01 2019-12-24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六研究所 高热稳定、高尺寸稳定微波复合介质基板及制备方法
CN111642076A (zh) * 2020-04-29 2020-09-08 信维通信(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二维材料填充覆铜板的制造工艺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孙酣经等: "《化工新材料产品及应用手册》", 31 December 2002, 中国石化出版社 *
陕西泰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王金龙等: "介电常数大于3.5 的微波电路用覆铜箔板的研制", 《第十八届中国覆铜板技术·市场研讨会论文集》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83380A (zh) * 2021-09-01 2021-11-23 深圳市动盈先进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5g信号传输用的高热流密度的散热材料
CN113861864A (zh) * 2021-12-06 2021-12-31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六研究所 一种低损耗高均匀性的粘结片及多层微波板的制备方法
CN114369266A (zh) * 2022-01-12 2022-04-19 江西安缔诺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微波电路基板的复合材料片材及其制备方法和微波电路基板
CN116239850A (zh) * 2022-12-07 2023-06-09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六研究所 一种温度稳定型、大尺寸微波复合介质基板及制备方法
CN116239850B (zh) * 2022-12-07 2024-04-16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六研究所 一种温度稳定型、大尺寸微波复合介质基板及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430006A (zh) 一种高导热和高热稳定微波复合介质基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8189520B (zh) 一种改性聚四氟乙烯覆铜板的制作方法
CN110606761A (zh) 高热稳定、高尺寸稳定微波复合介质基板及制备方法
CN102643543B (zh) 复合电介质材料、采用其制作的覆铜箔半固化片以及覆铜箔层压板
CN111993720B (zh) 一种具有高导热性的聚四氟乙烯高频覆铜板
CN110734614A (zh) 一种用于高频覆铜板的ptfe基板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752827A (zh) 一种高导热的可交联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的半固化片和热固型覆铜板
CN115610044B (zh) 一种低损耗ptfe基微波复合介质基板及制备方法
CN109880133B (zh) 一种含氟树脂混合物薄膜及覆铜板制备方法
CN112111176B (zh) 一种氮化硼包覆聚四氟乙烯复合填料及其制备的半固化片和高导热型碳氢覆铜板
CN114621543A (zh) 高频半固化片、高频覆铜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4085525A (zh) 一种低热膨胀系数树脂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9942921B (zh) 一种应用于通信天线基材的高频覆铜板组合物
CN113365429A (zh) 一种介电常数一致性好的高频高速覆铜板及制备与应用
CN114591580A (zh) 一种含氟树脂混合物,半固化片,高导热高频覆铜板
CN113150484B (zh) 一种用于高频覆铜板的coc基复合基板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15742523B (zh) 超低介电微波复合基板材料的制造工艺
CN102350825A (zh) 水热法制备含氟高聚物高频线路板材料的工艺方法
CN109575482B (zh) 一种用于高频覆铜板的基板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149659B (zh) 树脂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0713616B (zh) 电子用材料及其应用
CN115091828A (zh) 一种高耐蚀高韧性的ppo树脂基覆铜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4574122B (zh) 一种含氟树脂基高频覆铜板用高导热粘结片
JP2006093690A (ja) 多層配線基板用低誘電損失樹脂、樹脂組成物、プリプレグ及び多層配線基板
CN114536923B (zh) 一种高介电常数的含氟树脂基高导热高频覆铜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302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