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77464B - 液体喷出头以及液体喷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体喷出头以及液体喷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77464B
CN112277464B CN202010690293.6A CN202010690293A CN112277464B CN 112277464 B CN112277464 B CN 112277464B CN 202010690293 A CN202010690293 A CN 202010690293A CN 112277464 B CN112277464 B CN 1122774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zzle
energy generating
generating element
wiring
liq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9029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277464A (zh
Inventor
奥井宏明
平井荣树
樫村透
渡边悠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2774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774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2774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774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14201Structure of print heads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1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 B41J2/04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 B41J2/04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by pressure, e.g.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 B41J2/0450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 B41J2/04541Specific driving circui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1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 B41J2/04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 B41J2/04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by pressure, e.g.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 B41J2/0450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 B41J2/0458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controlling heads based on piezoelectric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jet contro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14201Structure of print heads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 B41J2/14233Structure of print heads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of film type, deformed by bending and disposed on a diaphrag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5Arrangement thereof
    • B41J2/155Arrangement thereof for line prin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002/14362Assembling elements of hea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002/14419Manifol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002/14491Electrical conn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202/00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or thermal heads
    • B41J2202/01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heads
    • B41J2202/21Line printing

Landscapes

  • Particle Formation And Scattering Control In Inkjet Prin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体喷出头以及液体喷出装置。液体喷出头喷出液体,且具有:输入部,其输入信号;喷嘴列,其在预定方向上排列有喷出液体的多个喷嘴而成,喷嘴列至少包括第一喷嘴、位于与第一喷嘴相比距输入部较近的位置的第二喷嘴以及位于第一喷嘴与第二喷嘴之间的第三喷嘴;第一能量生成元件,其与第一喷嘴对应;第二能量生成元件,其与第二喷嘴对应;第三能量生成元件,其与第三喷嘴对应;配线部,其连接输入部、第一能量生成元件、第二能量生成元件及第三能量生成元件,输入部和第三能量生成元件之间的配线部的路径长度短于输入部和第一能量生成元件之间的配线部的路径长度,且短于输入部和第二能量生成元件之间的配线部的路径长度。

Description

液体喷出头以及液体喷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体喷出头以及液体喷出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提案有一种从多个喷嘴喷出油墨等液体的液体喷出头。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从外部配线经由配线图案而将用于喷出液体的信号供给至驱动IC的结构。
用于供给用于喷出液体的信号的配线例如沿着多个压电元件的排列而被形成为直线状。因此,因配线的电阻成分而导致的电压下降成为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34293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的课题,本发明的优选的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喷出头的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喷出头喷出液体,且具有:输入部,其输入信号;喷嘴列,其在预定方向上排列有喷出液体的多个喷嘴而成,所述喷嘴列至少包括第一喷嘴、位于与所述第一喷嘴相比距所述输入部较近的位置的第二喷嘴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喷嘴与所述第二喷嘴之间的第三喷嘴;第一能量生成元件,其与所述第一喷嘴相对应;第二能量生成元件,其与所述第二喷嘴相对应;第三能量生成元件,其与所述第三喷嘴相对应;配线部,其对所述输入部、所述第一能量生成元件、所述第二能量生成元件以及所述第三能量生成元件进行连接,所述输入部和所述第三能量生成元件之间的所述配线部的路径长度,短于所述输入部和所述第一能量生成元件之间的所述配线部的路径长度,并且,短于所述输入部和所述第二能量生成元件之间的所述配线部的路径长度。
本发明的优选的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喷出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喷出装置喷出液体,且具有喷出液体的液体喷出头和对液体的喷出进行控制的控制部,所述液体喷出头具有:输入部,其输入信号;喷嘴列,其在预定方向上排列有喷出液体的多个喷嘴而成,所述喷嘴列至少包括第一喷嘴、位于与所述第一喷嘴相比距所述输入部较近的位置的第二喷嘴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喷嘴与所述第二喷嘴之间的第三喷嘴;第一能量生成元件,其与所述第一喷嘴相对应;第二能量生成元件,其与所述第二喷嘴相对应;第三能量生成元件,其与所述第三喷嘴相对应;配线部,其对所述输入部、所述第一能量生成元件、所述第二能量生成元件以及所述第三能量生成元件进行连接,所述输入部和所述第三能量生成元件之间的所述配线部的路径长度,短于所述输入部和所述第一能量生成元件之间的所述配线部的路径长度,并且,短于所述输入部和所述第二能量生成元件之间的所述配线部的路径长度。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喷出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2为液体喷出头的分解立体图。
图3为液体喷出头的剖视图(图2中的Ⅲ-Ⅲ线的剖视图)。
图4为驱动信号的波形图。
图5为表示能量生成元件E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6为对配线部的结构进行例示的配线图。
图7为对配线部的结构进行例示的配线图。
图8为对比较例所涉及的配线部的结构进行例示的配线图。
图9为表示配线部的各地点与该地点处的电压下降量的关系的图表。
图10为对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配线部的结构进行例示的配线图。
图11为表示配线部的各地点与该地点处的电压下降量的关系的图表。
图12为对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配线部的结构进行例示的配线图。
图13为对配线部的结构进行例示的配线图。
图14为对变形例所涉及的配线部的结构进行例示的配线图。
图15为对变形例所涉及的配线部的结构进行例示的配线图。
图16为对变形例所涉及的配线部的结构进行例示的配线图。
图17为对变形例所涉及的配线部的结构进行例示的配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A.第一实施方式
图1为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喷出装置100进行例示的结构图。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100为,将作为液体的例示的油墨向介质12喷出的喷墨式的印刷装置。虽然介质12典型地为印刷纸张,但树脂薄膜或者布帛等任意的材质的印刷对象可以作为介质12而被利用。如图1所例示的那样,在液体喷出装置100上设置有对油墨进行贮存的液体容器14。例如,能够装拆于液体喷出装置100上的墨盒、由可挠性的薄膜形成的袋状的油墨袋、或者能够补充油墨的油墨罐被用作液体容器14。颜色不同的多种油墨被贮存在液体容器14中。
如图1所例示的那样,液体喷出装置100具备控制单元20、输送机构22、移动机构24和液体喷出头26。控制单元20为控制部的例示。具体地,控制单元20包括例如CPU(Central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或者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等一个或者多个处理电路和半导体存储器等一个或者多个存储电路,且统括性地对液体喷出装置100的各要素进行控制。输送机构22在由控制单元20实现的控制下将介质12在Y轴的方向上进行输送。
移动机构24在由控制单元20实现的控制下使液体喷出头26在X轴的方向上进行往复。X轴的方向为与介质12被输送的Y轴的方向交叉的方向。典型地,与Y轴的方向正交的方向是X轴的方向。第一实施方式的移动机构24具备对液体喷出头26进行收纳的大致箱型的输送体242、和固定有输送体242的输送带244。另外,也能够采用将多个液体喷出头26搭载在输送体242上的结构、或将液体容器14与液体喷出头26一起搭载在输送体242上的结构。
液体喷出头26在由控制单元20实现的控制下,将从液体容器14被供给的油墨从多个喷嘴向介质12喷出。与由输送机构22实施的介质12的输送和输送体242的反复的往复并行地通过液体喷出头26向介质12喷出油墨,从而在介质12的表面上形成所希望的图像。另外,在下文中,将与X-Y平面垂直的方向记载为Z轴的方向。由液体喷出头26实施的油墨的喷出方向相当于Z轴的方向。Z轴的方向典型地为铅直方向。
图2为液体喷出头26的分解立体图,图3为图2中的Ⅲ-Ⅲ线的剖视图。如图2所例示的那样,液体喷出头26具备被排列在Y轴的方向上的多个喷嘴N。第一实施方式的多个喷嘴N被区分为以在X轴的方向上彼此隔开间隔的方式而被排列设置的第一列L1和第二列L2。在以下的说明中,在无需对第一列L1和第二列L2进行区别的情况下,记载为“喷嘴列L”。各喷嘴列L为在Y轴的方向上被排列为直线状的多个喷嘴N的集合。在以下的说明,喷嘴N所排列的Y轴的方向为“预定方向”的例示。另外,虽然也能够在第一列L1与第二列L2之间使各喷嘴N的Y轴的方向的位置不同,但是为了方便起见,在下文中例示出在第一列L1与第二列L2处使各喷嘴N的Y轴的方向的位置一致的结构。如可以从图3所理解的那样,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头26为,与第一列L1的各喷嘴N关联的要素和与第二列L2的各喷嘴N关联的要素被配置为大致面对称的结构。
如图2以及图3所例示的那样,液体喷出头26具备流道基板32。如图2所例示的那样,在流道基板32的Z轴的负方向上设置有压力室基板34、振动板42、配线基板46、壳体部48和驱动电路50。另一方面,在流道基板32的Z轴的正方向上设置有喷嘴板62和吸振体64。液体喷出头26的各要素概要性地为在Y轴的方向上呈长条的板状部件,且利用例如粘合剂而被彼此接合在一起。
喷嘴板62为形成有多个喷嘴N的板状部件,且被设置在流道基板32中的Z轴的正方向的表面上。多个喷嘴N分别为供油墨通过的圆形状的贯穿孔。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喷嘴板62上形成有构成各喷嘴列L的多个喷嘴N。例如,通过利用干式蚀刻或湿式蚀刻等半导体制造技术而对单晶硅基板进行加工,从而制造喷嘴板62。但是,对于喷嘴板62的制造,可以任意地采用公知的材料和制法。
如图2以及图3所例示的那样,在流道基板32上,分别针对第一列L1以及第二列L2而形成有空间Ra、多个供给流道322、多个连通流道324和供给液室326。空间Ra为在从Z轴的方向进行观察的俯视观察时被形成为沿着Y轴的方向的长条状的开口,供给流道322以及连通流道324为针对每一个喷嘴N而被形成的贯穿孔。供给液室326是以跨多个喷嘴N的方式而被形成为沿着Y轴的方向的长条状的空间,且使空间Ra和多个供给流道322彼此连通。在俯视观察时,多个连通流道324的每一个和对应于该连通流道324的一个喷嘴N重叠。
如图2以及图3所例示的那样,压力室基板34为针对各喷嘴列L而形成有多个压力室C的板状部件。多个压力室C在Y轴的方向上进行排列。各压力室C为针对每一个喷嘴N而被形成、且在俯视观察时沿着X轴的方向的长条状的空间。流道基板32以及压力室基板34与前述的喷嘴板62相同地,通过利用例如半导体制造技术对单晶硅基板进行加工从而被制造。但是,对于流道基板32以及压力室基板34的制造,可以任意地采用公知的材料和制法。
如图2所例示的那样,在压力室基板34上,在与流道基板32相反侧的表面上形成有振动板42。第一实施方式的振动板42为能够弹性地进行振动的板状部件。另外,也可以通过针对预定板厚的板状部件中的与压力室C相对应的区域,选择性去除板厚方向的一部分,从而将振动板42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与压力室基板34一体地形成。
如可以从图2所理解的那样,压力室C为位于流道基板32与振动板42之间的空间。针对各喷嘴列L,多个压力室C在Y轴的方向上进行排列。如图4以及图5所例示的那样,压力室C与连通流道324以及供给流道322连通。因此,压力室C经由连通流道324而与喷嘴N连通,并且,经由供给流道322和供给液室326而与空间Ra连通。
如图2以及图3所例示的那样,在振动板42中的与压力室C相反侧的面上,针对各喷嘴列L,形成有与不同的喷嘴N相对应的多个能量生成元件E。各能量生成元件E为通过使压力室C的压力变动从而使油墨从喷嘴N喷出的驱动元件。例如,通过使压力室C的壁面变形从而使该压力室C的容积变化的压电元件被用作能量生成元件E。
具体地,能量生成元件E为通过驱动信号COM的供给从而进行变形的致动器,且在俯视观察时被形成为沿着X轴的方向的长条状。如图4所例示的那样,驱动信号COM为按每一个预定的周期而包括驱动脉冲的电压信号,所述驱动脉冲以保持信号S所示的基准电压VBS为基准而变动。另外,也可以利用包括多个驱动脉冲在内的波形的驱动信号COM。多个能量生成元件E以与多个压力室C相对应的方式而在Y轴的方向上进行排列。即,多个能量生成元件E的排列U针对各喷嘴列L而被形成。Y轴的方向也可以换言之为多个能量生成元件E所进行排列的方向。当振动板42与能量生成元件E的变形连动地进行振动时,通过压力室C内的压力进行变动,从而使被填充于压力室C中的油墨流过连通流道324和喷嘴N而被喷出。
图5为能量生成元件E的剖视图。如图5所例示的那样,能量生成元件E为,在彼此对置的第一电极441与第二电极442之间存在压电体层443的层压体。第一电极441为在振动板42的表面上针对每一个能量生成元件E而被形成的独立电极。向第一电极441供给每一个能量生成元件E的驱动信号COM。压电体层443由例如锆钛酸铅等铁电性的压电材料形成。第二电极442为跨多个能量生成元件E而连续的共用电极。跨多个能量生成元件E而向第二电极442供给共用的保持信号S。换言之,向第二电极442施加基准电压VBS。即,相当于基准电压VBS与驱动信号COM的差分的电压被施加在压电体层443上。第一电极441、第二电极442和压电体层443在俯视观察时重叠的部分作为能量生成元件E而发挥功能。当振动板42与能量生成元件E的变形连动地进行振动时,压力室C内的油墨的压力发生变动,被填充于压力室C中的油墨流过连通流道324和喷嘴N而被喷出到外部。能量生成元件E根据被施加于压电体层443上的电压而位移。如从以上的说明所理解的那样,驱动信号COM也能够换言之为,根据来自喷嘴N的油墨的喷出量而对于能量生成元件E施加不同的量的能量的信号。此外,保持信号S也能够换言之为,以不依赖于来自喷嘴N的油墨的喷出量的方式而对能量生成元件E施加固定的量的能量的信号。另外,基准电压VBS也可以为接地电压。此外,也能够采用将第一电极441设为共用电极、且将第二电极442设为每一个能量生成元件E的独立电极的结构,或者,将第一电极441以及第二电极442双方设为独立电极的结构。
壳体部48为用于对被供给至多个压力室C的油墨进行贮存的壳体。如图3所例示的那样,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壳体部48中,针对各喷嘴列L而形成有空间Rb。壳体部48的空间Rb和流道基板32的空间Ra彼此连通。由空间Ra和空间Rb构成的空间作为对被供给至多个压力室C的油墨进行贮存的液体贮存室R而发挥功能。经由被形成于壳体部48上的导入口482而向液体贮存室R供给油墨。液体贮存室R内的油墨经由供给液室326和各供给流道322而被供给至压力室C中。吸振体64为构成液体贮存室R的壁面的可挠性的薄膜,且对液体贮存室R内的油墨的压力变动进行吸收。
图2的配线基板46为隔开间隔而与形成有多个能量生成元件E的振动板42的表面对置的板状部件。第一实施方式的配线基板46也作为对液体喷出头26的机械性的强度进行加强的加强板、以及、对能量生成元件E进行保护以及密封的密封板而发挥功能。配线基板46经由外部配线52而与控制单元20电连接。外部配线52为,用于将控制单元20所生成的各种电压以及信号从该控制单元20向配线基板46进行供给的可挠性的配线基板。可以优选地采用例如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柔性印刷电路)或者FFC(Flexible FlatCable:柔性扁平电缆)等连接部件,以作为外部配线52。
壳体部48为用于对被供给至多个压力室C(或者多个喷嘴N)的油墨进行贮存的壳体。如图3所例示的那样,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壳体部48中,针对各喷嘴列L而形成有空间Rb。壳体部48的空间Rb和流道基板32的空间Ra彼此连通。由空间Ra和空间Rb构成的空间作为对被供给至多个压力室C的油墨进行贮存的液体贮存室(贮液器)R而发挥功能。经由被形成于壳体部48上的导入口482而向液体贮存室R供给油墨。液体贮存室R内的油墨经由供给液室326和各供给流道322而被供给至压力室C中。吸振体64为构成液体贮存室R的壁面的可挠性的薄膜(柔性基板),且对液体贮存室R内的油墨的压力变动进行吸收。
配线基板46具备基体部70和多个配线部W。基体部70为在Y轴的方向上呈长条的绝缘性的板状部件,且位于流道形成部30与驱动电路50之间。基体部70通过利用例如半导体制造技术而对单晶硅基板进行加工从而被制造。但是,对于基体部70的制造,可以任意地采用公知的材料和制法。
如图2所例示的那样,基体部70为包括位于彼此相反侧的第一面F1和第二面F2的板状部件。基体部70利用例如粘合剂而被固定在压力室基板34(或者振动板42)中的与流道基板32相反侧的表面上。具体地,以第二面F2隔开间隔而与振动板42的表面对置的方式来设置基体部70。如图2所例示的那样,在基体部70的第一面F1上安装有驱动电路50和外部配线52。驱动电路50为沿着基体部70的长边方向而呈长条的IC芯片。外部配线52被安装在基体部70的第一面F1中的Y轴的负方向的端部上。如图2所例示的那样,形成有用于对于基体部70、多个能量生成元件E进行驱动的各种配线部W。配线部W与外部配线52连接。另外,实际上,配线部W被形成为从基体部70的表面电连接至各能量生成元件E。
在配线基板46中的靠振动板42侧的表面上形成有连接端子Ta和连接端子Tb。连接端子Ta为对配线基板46和跨多个能量生成元件E的第二电极442进行连接的端子,且被利用于向第二电极442供给保持信号S。另一方面,连接端子Tb为单独地对驱动电路50和能量生成元件E的第一电极441进行连接的端子,其被利用于向第一电极441供给驱动信号COM。
图6为对配线部W的结构进行例示的配线图。在图6中,图示出对驱动信号COM进行传送的配线部W1和对保持信号S进行传送的配线部W2。配线部W1和配线部W2针对能量生成元件E的每一个排列U而被形成。驱动信号COM从控制单元20经由外部配线52而被供给至配线部W1。同样地,保持信号S从控制单元20经由外部配线52而被供给至配线部W2。在图6中,图示出从外部配线52输入驱动信号COM的输入部P1、和从外部配线52输入保持信号S的输入部P2。输入部P1为外部配线52与配线部W1的连接部位,输入部P2为外部配线52与配线部W2的连接部位。
配线部W1为对输入部P1和各能量生成元件E进行连接的配线。具体地,配线部W1对输入部P1和各第一电极441进行连接。配线部W1跨基体部70和驱动电路50而被形成。在配线部W1的中途,设置有分别与多个能量生成元件E相对应的多个开关SW。即,配线W1经由开关SW而与各能量生成元件E连接。各开关SW被形成在驱动电路50上。多个开关SW中的每一个由切换驱动信号COM相对于能量生成元件E的供给/停止的传输门构成。另一方面,配线部W2为对输入部P2和各能量生成元件E的第二电极442进行连接的配线。在基体部70上,形成有配线部W2。
在以下的说明中,如图2以及图6所例示的那样,将位于排列U中的一端的能量生成元件E记载为“能量生成元件E1”,并将位于排列U中的另一端的能量生成元件E记载为“能量生成元件E2”。此外,将位于能量生成元件E1与能量生成元件E2之间的能量生成元件E记载为“能量生成元件E3”。第一实施方式的能量生成元件E3为位于排列U的中心部的能量生成元件E。
另外,能量生成元件E1为“第一能量生成元件”或者“第四能量生成元件”的例示,能量生成元件E2为“第二能量生成元件”或者“第五能量生成元件”的例示,能量生成元件E3为“第三能量生成元件”或者“第六能量生成元件”的例示。此外,与能量生成元件E1相对应的喷嘴N为“第一喷嘴”或者“第四喷嘴”的例示,与能量生成元件E2相对应的喷嘴N为“第二喷嘴”或者“第五喷嘴”的例示,与能量生成元件E3相对应的喷嘴N为“第三喷嘴”或者“第六喷嘴”的例示。第二喷嘴为排列U的多个喷嘴N中的在Y轴的方向上位于与第一喷嘴相比距输入部P(P1、P2)较近的位置的喷嘴N,第三喷嘴为排列U的多个喷嘴N中的在Y轴的方向上位于第一喷嘴与第二喷嘴之间的喷嘴N。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喷嘴列L中位于第一端的喷嘴N为“第一喷嘴”的例示,在喷嘴列L中位于与第一端相反侧的第二端的喷嘴N为“第二喷嘴”的例示。如图2所例示的那样,第一喷嘴为位于Y轴的正方向的端部的喷嘴N,第二喷嘴为位于Y轴的负方向的喷嘴N。另外,在此,输入部P(P1、P2)处于排列U的外侧,更加详细地,输入部P位于与排列U的第二端相比靠Y轴负方向。这为例示,也可以设为例如输入部P位于在Y轴方向上与第二端大致相同的位置。输入部P2为“第二输入部”的例示。
如图2所例示的那样,在从Z轴的方向进行观察的俯视观察时,能量生成元件E2、能量生成元件E3和能量生成元件E1沿着Y轴的方向而按照该顺序被排列在液体喷出头26上。如图6所例示的那样,配线部W1具有共用配线路径W11、第一独立配线路径W12、第二独立配线路径W13和第三独立配线路径W14。共用配线路径W11为对输入部P1和分支点M1进行连接的路径。分支点M1为配线部W1中的与能量生成元件E3相对应的地点。配线部W1从分支点M1分支为两个路径。
第一独立配线路径W12为,对分支点M1、和位于与能量生成元件E3相比在Y轴的方向上靠能量生成元件E1侧的多个能量生成元件E分别进行连接的路径。第二独立配线路径W13为,对分支点M1、和位于与能量生成元件E3相比在Y轴的方向上靠能量生成元件E2侧的多个能量生成元件E分别进行连接的路径。第三独立配线路径W14为对分支点M1和能量生成元件E3进行连接的路径。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排列U的多个能量生成元件E中的位于与分支点M1相对应的位置的能量生成元件E也能够换言之为能量生成元件E3。即,分支点M1也能够换言之位于沿着配线部W1中的排列U而被形成的区间的中心地点。另外,既可以以配线部W1在基体部70的第一面F1以及第二面F2中的任何一方进行分支的方式来形成配线部W1,也可以以从基体部70的第一面F1以及第二面F2中的一方朝向另一方进行分支的方式来形成配线部W1。
因此,如图6、图7所例示的那样,从输入部P1到能量生成元件E1为止的配线路径为多个(T11-1、T11-2)。此外,从输入部P1到能量生成元件E2为止的配线路径为一个(T12),从输入部P1到能量生成元件E3为止的配线路径为一个(T13)。如从以上的说明所理解的那样,配线部W1在与能量生成元件E3相对应的分支点M1进行分支,分支后的各路径分别与能量生成元件E1以及能量生成元件E2连接。如图6所例示的那样,换言之,配线部W1也能够具有与多个能量生成元件E中的从能量生成元件E1到能量生成元件E3为止的多个能量生成元件E连接的环状的路径。
在图7中,图示出了配线部W1的路径长度。配线部W1中的输入部P1和能量生成元件E3之间的路径长度T13,短于配线部W1中的输入部P1与能量生成元件E1之间的路径长度T11-1、T11-2中的任何一个路径长度,并且,短于配线部W1中的输入部P1与能量生成元件E2之间的路径长度T12。
图8为配线部W1未进行分支的结构(以下,称为“比较例”)的配线图。即,在比较例中,配线部W1中的输入部P1与能量生成元件E3之间的路径长度T13,短于配线部W1中的输入部P1与能量生成元件E1之间的路径长度T11-1、T11-2中的任何一个路径长度,并且,长于配线部W1中的输入部P1和能量生成元件E2之间的路径长度T12。
在配线部W1中,产生因该配线部W1的电阻成分而导致的电压下降。在图9中,分别针对比较例和第一实施方式而示出了配线部W1中的和各能量生成元件E连接的地点Q、与在该地点Q处的电压下降量之间的关系的图表。在此,为了简化,在下文的说明中,也将从穿过各地点Q的输入部P1到各能量生成元件E为止的路径长度称为“各地点Q的路径长度”。
在图9中,用虚线图示出比较例的电压下降量,用实线图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压下降量。横轴中的左侧为在配线部W1中距输入部P1较近的地点Q,右侧为在配线部W1中距输入部P1较远的地点Q。在图9的横轴上,图示出了地点Q1、地点Q2和地点Q3。如图7以及图8所例示的那样,地点Q1为在配线部W1中与能量生成元件E1连接的地点Q,地点Q2为在配线部W1中与能量生成元件E2连接的地点Q,地点Q3为在配线部W1中与能量生成元件E3连接的地点Q。
如图9所例示的那样,在比较例中,在配线部W1中离输入部P1越远的地点Q,电压下降量变得越大。即,电压下降量在地点Q2处成为最小,在地点Q1处成为最大,且在其间(包括地点Q3)随着从地点Q2朝向地点Q1而单调递增。
作为其理由而推测为如以下那样。如图8所示,由于在地点Q2处路径长度T12最短且电阻较小,因此,电压下降量变小。由于随着从地点Q2朝向地点Q1,路径长度单调递增,因此,与其相应地电压下降量也单调递增。而且,在地点Q2处,路径长度T11变为最短,电压下降量也成为最大。
相对于此,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中,地点Q3的电压下降量为最小,且随着从地点Q3朝向地点Q1,电压下降量单调递增。在此,与地点Q3和地点Q1相比,地点Q2的电压下降量更大。
作为其理由而推测为如以下那样。如图7所示,由于在地点Q3处路径长度T13最短且电阻较小,因此,电压下降量成为最小。但是,与比较例中的地点Q2的路径长度T12相比,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地点Q3的路径长度T13明显较长。因此,虽然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地点Q3的电压下降量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各地点Q中为最小,但是与比较例中的地点Q2的电压下降量相比明显地变大。
另一方面,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由于如图7所示的那样,路径长度会随着从地点Q3朝向地点Q2而单调递增,因此,电压下降量也单调递增。同样地,由于路径长度随着从地点Q3朝向地点Q1而单调递增,因此,电压下降量也单调递增。
在此,从输入部P1到能量生成元件E2为止的配线路径为一个。另一方面,从输入部P1到能量生成元件E1为止的配线路径有多个,合成电阻变小。因此,地点Q2的电压下降量与地点Q1的电压下降量相比变大。
对电压下降量的差分进行说明。电压下降量的差分和配线部W1中的连接各能量生成元件E的地点Q中的电压下降量最大的地点Q与最小的地点Q中的电压下降量之差相对应。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电压下降量的变化量ΔQa(地点Q2的电压下降量-地点Q3的电压下降量)与比较例中的电压下降量的变化量ΔQb(地点Q1的电压下降量-地点Q2的电压下降量)相比较小。主要的理由为,如上述那样,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地点Q3的电压下降量与比较例中的地点Q2的电压下降量相比变大。由此,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与比较例相比,能够降低配线部W1的各地点处的电压下降量的差异。因此,驱动信号COM的电压在多个能量生成元件E之间变得平均。进而,能够降低多个喷嘴N之间的喷出特性的误差。喷出特性为例如喷出量、喷出方向或者喷出速度。
B.第二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各例示中,对于功能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要素,使用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说明中所使用的符号,并适当地省略各自的详细的说明。
图10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配线部W1以及配线部W2的配线图。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配线部W1中的沿着排列U而被形成的区间的中心地点处形成分支点M1。与此相对,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例示的那样,在配线部W1中的沿着排列U而被形成的区间中与中心地点相比距输入部P1较近的地点处形成分支点M1。具体地,分支点M1被形成在输入部P1与中心地点的中心,也就是说,被形成于配线部W1中的沿着排列U而被形成的区间的从输入部P1侧起1/4的地点。因此,第二实施方式的能量生成元件E3为,位于与排列U的中心部相比距输入部P1较近的位置的能量生成元件E。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也同样地,路径长度T13短于路径长度T11-1、T11-2,并且,短于路径长度T12。另外,第二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头26除了分支点M1的位置不同之外,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头26同样的结构。
图11为分别对于比较例和第二实施方式而示出配线部W1中的和各能量生成元件E连接的地点Q、与该地点Q处的电压下降量之间的关系的图表。如图11所例示的那样,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电压下降量的变化量ΔQc(地点Q1的电压下降量-地点Q3的电压下降量)与比较例中的电压下降量的变化量ΔQb(地点Q1的电压下降量-地点Q2的电压下降量)相比变小。如此,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地,与比较例相比较,实现了能够降低配线部W1的各地点处的电压下降量的差异这样的效果。
另外,如对图11和图9进行比较可知的那样,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电压下降量整体性地变小。首先,虽然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压下降量均在地点Q3处变为最小,但是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地点Q3处的电压下降量更小。其原因是,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路径长度T13变短,且电阻变小。
此外,即使在地点Q2处,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电压下降量也变小。其原因是,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路径长度T12变短,且电阻变小。
另外,即使在地点Q3处,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电压下降量也变小。与地点Q1、地点Q2不同,在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中,路径长度T11-1、T11-2不变。但是,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排列设置有路径长度T11-1、T11-2中的多个配线路径的区域、即分支点M1之后的长度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变长。在设置有多个配线路径的情况下,电阻相应地变小。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虽然路径长度T11-1、T11-2的全长相同,但是设置有多个配线路径的区域变长,因此,电阻相应地变小,其结果为,电压下降量变小。
如此,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存在如下的优点,即,能够降低配线部W1的各地点处的电压下降量的差异,并且减小各地点处的电压下降量的绝对值这样的优点。
C.第三实施方式
图12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配线部W1以及配线部W2的配线图。如图2所例示的那样,输入部P2、能量生成元件E2、能量生成元件E3和能量生成元件E1沿着Y轴的方向按照该顺序而被排列在液体喷出头26上。如图12所例示的那样,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关于配线部W2也与配线部W1同样地具有分支点M2。分支点M2在配线部W2中位于与分支点M1相对应的位置。即,也能够换言之为分支点M2位于配线部W2中的沿着排列U而被形成的区间的中心地点。
配线部W2具有共用配线路径W21、第一独立配线路径W22、第二独立配线路径W23和第三独立配线路径W24。共用配线路径W21为对连接部位与分支点M2进行连接的路径。分支点M2为配线部W2中的与能量生成元件E3相对应的地点。配线部W2从分支点M2分支为两个路径。第一独立配线路径W22为,对分支点M2、和位于与能量生成元件E3相比在Y轴的方向上靠能量生成元件E1侧的多个能量生成元件E分别进行连接的路径。第二独立配线路径W23为,对分支点M2、和位于与能量生成元件E3相比在Y轴的方向上靠能量生成元件E2侧的多个能量生成元件E分别进行连接的路径。第三独立配线路径W24为对分支点M2和能量生成元件E3进行连接的路径。
因此,如图12所例示的那样,从输入部P2到能量生成元件E1为止的配线路径为多个。此外,从输入部P2到能量生成元件E2为止的配线路径为一个,从输入部P2到能量生成元件E3为止的配线路径为一个。如可以从以上的说明所理解的那样,配线部W2在与能量生成元件E3相对应的分支点M2处进行分支,且该分支的各路径分别与能量生成元件E1以及能量生成元件E2进行连接。
在图13中,图示出了配线部W2的路径长度。配线部W2中的输入部P2与能量生成元件E3之间的路径长度T23,短于配线部W2中的输入部P2和能量生成元件E1之间的路径长度T21,并且,短于配线部W2中的输入部P2和能量生成元件E2之间的路径长度T22。
即使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实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由于特别地对于配线部W2也具有分支点M2,因此,能够降低配线部W2的各地点处的电压下降量的差异。
D.变形例
以上所例示的各方式可以变形为多种。在下文中对能够被应用于前述的各方式中的具体的变形的方式进行例示。从以下的例示中任意地被选择出的两个以上的方式在相互不矛盾的范围可以适当地进行合并。
(1)虽然在前述的各方式中,将多个能量生成元件E中的与分支点M1相对应的位置的能量生成元件E作为能量生成元件E3进行了例示,但是也可以如图14所例示的那样,将多个能量生成元件E中的与分支点M1不同的位置的压电元件作为能量生成元件E3。能量生成元件E3为多个能量生成元件E中的能量生成元件E1与能量生成元件E2之间的任意的能量生成元件E。此外,分支点M1的位置只要在配线部W1中的沿着排列U而被形成的区间中为能量生成元件E1与能量生成元件E2之间的地点,则也是任意的。只要路径长度T13成为与路径长度T11相比较短、且与路径长度T12相比较短的结构,则能量生成元件E3以及分支点M1的位置为任意。另外,关于第三实施方式中的配线部W2也同样。
(2)虽然在前述的各方式中,将排列U的多个能量生成元件E中的位于一端的能量生成元件E设为能量生成元件E1,并将位于另一端的能量生成元件E作为能量生成元件E2进行了例示,但是能量生成元件E1以及能量生成元件E2并不限定于位于排列U的端部的能量生成元件E。只要路径长度T13成为与路径长度T11相比较短、且与路径长度T12相比较短的结构,则能量生成元件E1以及能量生成元件E2的位置为任意。另外,对于第三实施方式中的配线部W2也同样。如可以从以上的说明所理解的那样,与能量生成元件E1相对应的第一喷嘴、和与能量生成元件E2相对应的第二喷嘴均不被限定于位于喷嘴列L中的两端的喷嘴N。
(3)在前述的各方式中,也可以如图15所例示的那样,在输入部P1上连接对驱动信号COM的波形失真进行校正的电感器I1,在输入部P2上连接对保持信号S的波形失真进行校正的电感器I2。即,向各能量生成元件E的第一电极441供给通过了电感器I1的驱动信号COM,且向跨多个能量生成元件E的第二电极442供给通过了电感器I2的保持信号S。根据以上的结构,能够在驱动信号COM以及保持信号S的波形失真被校正之后,对于能量生成元件E高精度地施加目标的电压。因此,存在有能够高精度地控制由各喷嘴N实现的喷出特性这样的优点。
(4)虽然在前述的各方式中,从输入部P1到能量生成元件E3为止的配线路径为多个,但是也可以如图16所例示的那样,从输入部P1到能量生成元件E3为止的配线路径为一个。即,配线部W1具有环状的路径的情况并非是必须的。
(5)虽然在前述的各方式中,在从Z轴的方向进行观察的俯视观察时,输入部P、能量生成元件E2、能量生成元件E3和能量生成元件E1沿着Y轴的方向且按该顺序被排列在液体喷出头26上,但是输入部P1、能量生成元件E2、能量生成元件E3和能量生成元件E1的位置关系并不限定于以上的例示。也可以采用例如,在俯视观察时输入部P位于能量生成元件E2与能量生成元件E3之间的结构。
(6)虽然在前述的各方式中,将通过使压力室C的壁面变形从而使该压力室C的容积变化的压电元件作为能量生成元件E进行了例示,但是也可以将通过压力室C内的油墨的加热从而在压力室C内产生气泡的发热元件作为能量生成元件E来利用。
(7)在前述的各方式中所例示的液体喷出装置100除了被专用于印刷的设备之外,也可以被应用在传真装置或复印机等各种设备中。原本,本发明的液体喷出装置的用途就并不限定于印刷。例如,喷出颜色材料的溶液的液体喷出装置也可以作为形成液晶显示面板等显示装置的颜色过滤器的制造装置而被利用。此外,喷出导电材料的溶液的液体喷出装置也可以作为形成配线基板的配线和电极的制造装置而被利用。此外,喷出与生物体有关的有机物的溶液的液体喷出装置也可以作为例如制造生物芯片的制造装置而被利用。
(8)虽然在前述的各方式中,对配线部W1中的从输入部P1到能量生成元件E1为止的配线路径为两个的***进行了说明,但是也能够通过其他方式来实施。例如,上述配线路径也可以为三个。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例如在图6、图7中的配线部W1中的沿着排列U而被形成的区间的从输入部P1侧起3/4的地点再形成一个分支点。
(9)虽然在前述的各方式中,对输入部P1被设置在排列U的Y轴的负方向的外侧的***进行了说明,但是也能够通过其他的方式来实施。例如,也可以在排列U的Y轴的正方向的外侧再设置一个输入部。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只要如图17那样在输入部P1的基础之上设置输入部P3,则即使在排列U为长条、且想要设置多个输入部P的情况下,也能够取得与各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例如,向输入部P3供给驱动信号COM。
符号说明
100…液体喷出装置;12…介质;14…液体容器;20…控制单元;22…输送机构;24…移动机构;242…输送体;244…输送带;26…液体喷出头;30…流道形成部;32…流道基板;322…供给流道;324…连通流道;326…供给液室;34…压力室基板;42…振动板;441…第一电极;442…第二电极;443…压电体层;46…配线基板;48…壳体部;482…导入口;50…驱动电路;52…外部配线;62…喷嘴板;64…吸振体;70…基体部;C…压力室;E…能量生成元件;I1…电感器;I2…电感器;M1…分支点;M2…分支点;N…喷嘴;P1…输入部;P2…输入部;R…液体贮存室;SW…开关;Ta…连接端子;TB…连接端子;W1…配线部;W11…共用配线路径;W12…第一独立配线路径;W13…第二独立配线路径;W14…第三独立配线路径;W2…配线部;W21…共用配线路径;W22…第一独立配线路径;W23…第二独立配线路径;W24…第三独立配线路径。

Claims (11)

1.一种液体喷出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喷出头喷出液体,且具有:
输入部,其输入信号;
喷嘴列,其在预定方向上排列有喷出液体的多个喷嘴而成,所述喷嘴列至少包括第一喷嘴、位于与所述第一喷嘴相比距所述输入部较近的位置的第二喷嘴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喷嘴与所述第二喷嘴之间的第三喷嘴;
第一能量生成元件,其与所述第一喷嘴相对应;
第二能量生成元件,其与所述第二喷嘴相对应;
第三能量生成元件,其与所述第三喷嘴相对应;
配线部,其对所述输入部、所述第一能量生成元件、所述第二能量生成元件以及所述第三能量生成元件进行连接,
所述输入部和所述第三能量生成元件之间的所述配线部的路径长度,短于所述输入部和所述第一能量生成元件之间的所述配线部的路径长度,并且,短于所述输入部和所述第二能量生成元件之间的所述配线部的路径长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出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喷嘴相对于所述第三喷嘴而位于所述预定方向的一侧,
所述第三喷嘴相对于所述第一喷嘴而位于所述一侧,
所述输入部相对于所述第二喷嘴而位于所述一侧。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喷出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喷嘴为在所述喷嘴列中位于第一端的喷嘴,
所述第二喷嘴为在所述喷嘴列中位于与第一端相反侧的第二端的喷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出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喷嘴和所述第二喷嘴之间的距离短于所述第三喷嘴和所述第一喷嘴之间的距离。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出头,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输入部到所述第一能量生成元件为止的配线路径为多个,
从所述输入部到所述第二能量生成元件为止的配线路径为一个,
从所述输入部到所述第三能量生成元件为止的配线路径为一个。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出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线部具有:
共用配线路径,其对所述输入部和分支点进行连接;
第一独立配线路径,其对所述分支点和位于与所述第三能量生成元件相比在所述预定方向上靠所述第一能量生成元件侧的多个能量生成元件分别进行连接;
第二独立配线路径,其对所述分支点和位于与所述第三能量生成元件相比在所述预定方向上靠所述第二能量生成元件侧的多个能量生成元件分别进行连接;
第三独立配线路径,其对所述分支点和所述第三能量生成元件进行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出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入部输入如下的驱动信号,所述驱动信号为根据来自喷嘴的液体的喷出量而对能量生成元件施加不同的量的能量的信号。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出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入部输入如下的保持信号,所述保持信号为以不依赖于来自喷嘴的液体的喷出量的方式对能量生成元件施加固定的量的能量的信号。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出头,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输入部上连接有电感器,所述电感器对所述信号的波形失真进行校正。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出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喷出头还具有第二输入部,所述第二输入部与所述输入部不同且输入信号,
所述喷嘴列包括第四喷嘴、位于与所述第四喷嘴相比距所述第二输入部较近的位置的第五喷嘴以及位于所述第四喷嘴与所述第五喷嘴之间的第六喷嘴,
所述液体喷出头还具有:
第四能量生成元件,其与所述第四喷嘴相对应;
第五能量生成元件,其与所述第五喷嘴相对应;
第六能量生成元件,其与所述第六喷嘴相对应;
第二配线部,其对所述第二输入部、所述第四能量生成元件、所述第五能量生成元件以及所述第六能量生成元件进行连接,
所述第二输入部和所述第六能量生成元件之间的所述第二配线部的路径长度,短于所述第二输入部和所述第四能量生成元件之间的所述第二配线部的路径长度,并且,短于所述第二输入部和所述第五能量生成元件之间的所述第二配线部的路径长度。
11.一种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喷出液体的液体喷出头和对液体的喷出进行控制的控制部,
所述液体喷出头具有:
输入部,其输入信号;
喷嘴列,其在预定方向上排列有喷出液体的多个喷嘴而成,所述喷嘴列至少包括第一喷嘴、位于与所述第一喷嘴相比距所述输入部较近的位置的第二喷嘴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喷嘴与所述第二喷嘴之间的第三喷嘴;
第一能量生成元件,其与所述第一喷嘴相对应;
第二能量生成元件,其与所述第二喷嘴相对应;
第三能量生成元件,其与所述第三喷嘴相对应;
配线部,其对所述输入部、所述第一能量生成元件、所述第二能量生成元件以及所述第三能量生成元件进行连接,
所述输入部和所述第三能量生成元件之间的所述配线部的路径长度,短于所述输入部和所述第一能量生成元件之间的所述配线部的路径长度,并且,短于所述输入部和所述第二能量生成元件之间的所述配线部的路径长度。
CN202010690293.6A 2019-07-22 2020-07-17 液体喷出头以及液体喷出装置 Active CN1122774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34826 2019-07-22
JP2019134826A JP7379900B2 (ja) 2019-07-22 2019-07-22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液体吐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77464A CN112277464A (zh) 2021-01-29
CN112277464B true CN112277464B (zh) 2023-04-28

Family

ID=741876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90293.6A Active CN112277464B (zh) 2019-07-22 2020-07-17 液体喷出头以及液体喷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192366B2 (zh)
JP (1) JP7379900B2 (zh)
CN (1) CN112277464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87370A (ja) * 1982-04-27 1983-11-01 Canon Inc マルチヘツドプリンタ
CN2719571Y (zh) * 2002-06-19 2005-08-2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头及液体喷射装置
CN101765504A (zh) * 2007-11-16 2010-06-30 株式会社理光 液体喷头,墨盒和图像形成设备
JP2015120292A (ja) * 2013-12-24 2015-07-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ヘッド、液体噴射装置および液体噴射ヘッドの製造方法
CN104802518A (zh) * 2014-01-24 2015-07-29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液体喷出头
CN109421376A (zh) * 2017-08-28 2019-03-0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73539B2 (ja) * 1995-09-18 2004-10-06 富士写真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インク噴射記録ヘッド
JP4344116B2 (ja) 2002-06-28 2009-10-1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KR20070078933A (ko) * 2006-01-31 2007-08-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잉크 젯 기록 헤드용 기판
US8348385B2 (en) * 2011-05-31 2013-01-08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rinthead die
JP2016034747A (ja) * 2014-08-01 2016-03-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液体吐出ヘッド、液体吐出ユニット、液体を吐出する装置
JP2016055549A (ja) * 2014-09-10 2016-04-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液滴吐出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0022957B2 (en) * 2015-04-24 2018-07-17 Fujifilm Dimatrix, Inc. Fluid ejection devices with reduced crosstalk
JP6132044B2 (ja) * 2016-03-10 2017-05-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容量性負荷駆動回路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87370A (ja) * 1982-04-27 1983-11-01 Canon Inc マルチヘツドプリンタ
CN2719571Y (zh) * 2002-06-19 2005-08-2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头及液体喷射装置
CN101765504A (zh) * 2007-11-16 2010-06-30 株式会社理光 液体喷头,墨盒和图像形成设备
JP2015120292A (ja) * 2013-12-24 2015-07-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ヘッド、液体噴射装置および液体噴射ヘッドの製造方法
CN104802518A (zh) * 2014-01-24 2015-07-29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液体喷出头
CN109421376A (zh) * 2017-08-28 2019-03-0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77464A (zh) 2021-01-29
JP2021017016A (ja) 2021-02-15
US20210023844A1 (en) 2021-01-28
JP7379900B2 (ja) 2023-11-15
US11192366B2 (en) 2021-1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42188B2 (en) Liquid ejecting head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JP2016132123A (ja) 液体吐出装置
CN112297624B (zh) 液体喷出头以及液体喷出装置
CN112277464B (zh) 液体喷出头以及液体喷出装置
US10814628B2 (en) Liquid ejecting hea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and wiring substrate
CN109484031B (zh) 液体喷射头、液体喷射装置以及压电器件
US11260662B2 (en) Liquid discharge head and liquid discharge apparatus
JP7310133B2 (ja) 液体噴射ユニット
US9434162B2 (en) Liquid ejecting head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JP2021024151A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液体吐出装置
CN111347781B (zh) 液体喷出头以及液体喷出装置
US10737493B2 (en) Piezoelectric device, liquid ejecting head,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CN111347784B (zh) 液体喷出头以及液体喷出装置
CN111347783B (zh) 液体喷出头以及液体喷出装置
CN110641149B (zh) 液体喷射头、液体喷射装置以及配线基板
JP7103063B2 (ja) 液体噴射ヘッド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US11577512B2 (en) Liquid discharge head, liquid discharge apparatus, and actuator
US20210362498A1 (en) Liquid ejecting head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JP2020157484A (ja) 液体噴射ヘッド、液体噴射装置および電子デバイス
JP2022182375A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CN113352756A (zh) 液体喷出头以及液体喷出装置
JP2020179579A (ja) 液体噴射ヘッド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CN110733248A (zh) 液体喷出装置
JP2020044780A (ja) 液体噴射ヘッド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JP2021053853A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液体吐出装置および圧電デバイ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