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46461A - 传送结构、传送方法及包装箱封装设备 - Google Patents

传送结构、传送方法及包装箱封装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46461A
CN111846461A CN202010759344.6A CN202010759344A CN111846461A CN 111846461 A CN111846461 A CN 111846461A CN 202010759344 A CN202010759344 A CN 202010759344A CN 111846461 A CN111846461 A CN 1118464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ing mechanism
conveying
turntable
driving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5934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向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F Taisen Hold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unqihe Shenzh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unqihe Shenzhe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unqihe Shenzh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75934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46461A/zh
Publication of CN1118464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4646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57/00Automatic control, checking, warning, or safety devices
    • B65B57/02Automatic control, checking, warning, or safety devices responsive to absence, presence, abnormal feed, or misplacement of binding or wrapping material, containers, or packages
    • B65B57/04Automatic control, checking, warning, or safety devices responsive to absence, presence, abnormal feed, or misplacement of binding or wrapping material, containers, or packages and operating to control, or to stop, the feed of such material, containers, or packa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51/00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sealing or securing package folds or closures; Devices for gathering or twisting wrappers, or necks of bags
    • B65B51/04Applying separate sealing or securing members, e.g. clips
    • B65B51/06Applying adhesive tape
    • B65B51/067Applying adhesive tape to the closure flaps of box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61/00Auxiliary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operating on sheets, blanks, webs, binding material, containers or packag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ackage Closur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传送结构、传送方法及包装箱封装设备,该传送结构包括转盘、第一传送机构和第二传送机构;第一传送机构与第一驱动机构驱动连接,转盘与第二驱动机构驱动连接,第二传送机构与第一传送机构沿待处理件的流转方向顺序设置;第一传送机构固定设置于转盘上侧,转盘侧方设置有第一监测器件,第一监测器件用于获取转盘的旋转状态;第二传送机构与第三驱动机构驱动连接,且第二传送机构的侧方设置有第二监测器件,第二监测器件用于获取第二传送机构上待处理件的传送状态;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第三驱动机构、第一监测器件和第二监测器件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本申请的结构简单、控制方法简便易于控制。

Description

传送结构、传送方法及包装箱封装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封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传送结构、传送方法及包装箱封装设备。
背景技术
传送机或输送机是输送设备中常用的结构,除常规的传送结构外,还有多种新型结构,例如,压带式机、线摩擦式、波状挡边式。传送机方向易变,能够灵活改变传送方向,其可以采用带传动或链传动。传送线上可卷绕传送带,此种带式传送机是当前散装物料输送的主要方式。当传送包装箱等外形相对较大的物件时,也可直接采用滚筒线输送。
在目前自动化连续作业过程中,传送机是非常常用的结构,用以配合其他操作单元联合作业。例如,在对包装箱进行封装时,需将包装箱输送至待封装位置,再由胶带机对包装箱执行封装作业。
包装箱封装作业中,同一封装工位通常只能对一个包装箱执行封装作业。而包装箱执行封装作业通常需要一定的时间完成,则当包装箱连续地向封装工作输送时,封装工位及其附近出现多个包装箱。此种情况,易导致包装箱发生挤压而导致损坏,还会影响封装作业的正常进行;并且,采用旋转包装箱的方式作业时,封装工位旋转过程中,包装箱无法顺利进入到封装工位或其所在的传送带上,会出现包装箱掉落或传送至其他位置的情况,影响传送效率。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传送结构、传送方法及包装箱封装设备,已解决现有技术中包装箱封装过程中封装工位及其附近同时有多个包装箱而易损坏包装箱、且传送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传送结构,所述传送结构包括转盘、第一传送机构和第二传送机构;
所述第一传送机构与第一驱动机构驱动连接,所述转盘与第二驱动机构驱动连接,所述第二传送机构与所述第一传送机构沿待处理件的流转方向顺序设置;
所述第一传送机构固定设置于所述转盘上侧,所述转盘侧方设置有第一监测器件,所述第一监测器件用于获取所述转盘的旋转状态;
所述第二传送机构与第三驱动机构驱动连接,且所述第二传送机构的侧方设置有第二监测器件,所述第二监测器件用于获取所述第二传送机构上待处理件的传送状态;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三驱动机构、所述第一监测器件和所述第二监测器件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转盘的旋转状态及所述第二传送机构上待处理件的传送状态,控制所述第二传送机构向所述第一传送机构传送待处理件。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通过转盘传动组件与所述转盘驱动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转速以及所述转盘传动组件的传动比以获取所述转盘的旋转状态。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监测器件位于所述第二传送机构的尾部,且位于所述第二传送机构的上侧。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监测器件包括信号发射元件和信号接收元件,所述信号发射元件与所述信号接收元件沿所述第二传送机构的宽度方向分别布置于所述第一传送机构两侧。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监测器件包括信号发射元件和信号接收元件,所述信号发射元件固定置于所述第一传送机构的支架或所述转盘的底座上,所述信号接收元件固定置于所述转盘的外周,且所述信号发射元件和所述信号接收元件的高度相同。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传送结构还包括两个夹持组件;两个所述夹持组件沿所述第一传送机构的宽度方向排布,任一所述夹持组件的夹持部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传送机构的传送方向平行,且任一所述夹持部布置于所述第一传送机构的上侧;一个所述夹持组件能够向靠近或远离另一所述夹持组件的方向运动,或者,两个所述夹持组件能够相互靠近或远离。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传送结构还包括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轴线与所述第一传送机构的宽度方向平行,所述导向杆依次穿过两个所述夹持组件,且与两个所述夹持组件滑动配合。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传送结构还包括两个限位组件;两个所述限位组件沿所述第二传送机构的宽度方向排布,两个所述限位组件的限位部相互平行设置,且位于所述第二传送机构的上侧;任一所述限位部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传送机构的传送方向平行。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方案中,一个所述限位组件能够向靠近或远离另一所述限位组件的方向运动,或者,两个所述限位组件能够相互靠近或远离。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传送结构还包括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的轴线与所述第二传送机构的宽度方向平行;任一所述限位组件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上端部与所述限位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螺杆分别与两个所述限位组件的所述支撑件螺纹配合,且两个所述限位组件的所述支撑件的螺纹旋向相反。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转盘下侧设置有至少两个支撑结构,至少两个所述支撑结构沿所述转盘的圆周方向排布,且任一所述支撑结构与所述转盘转动抵接。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支撑座和滚轮;所述滚轮转动架设于所述支撑座上部,所述滚轮的滚动面与所述转盘的底面转动抵接。
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包装箱封装设备,包括上述传送结构。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传送方法,基于上述传送结构,该传送方法包括:
获取转盘的旋转状态;
获取第二传送机构尾端上包装箱的存在状态;
根据所述转盘的旋转状态以及第二传送机构上包装箱的存在状态,控制所述第二传送机构向所述第一传送机构传送包装箱。
本申请通过在转盘上侧固定设置第一传送机构,便于将包装箱输送至预设位置;通过第一监测器件获取转盘旋转状态以确定包装箱封装完成状态,结构简单,监测方式简便,便于操作控制,并且,也便于包装箱封装作业的实施。在向第一传送机构上传送包装箱的第二传送机构侧方设置第二监测器件,便于对第二传送机构尾部是否有包装箱进行监控,同时,通过第一监测器件和第二监测器件的信息,对第一传送机构、第二传送机构和转盘进行联动控制,能够避免第一传送机构上同时有多个包装箱而影响封装效率,以及避免包装箱挤压而导致包装箱损伤的情况。同时,包装箱在被封装过程中,转盘以及各传送机构,以及胶带机,均能够提高作业效率,有效降低空转率,能够降低能耗,并延长使用期限。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传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转盘、夹持组件及其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夹持组件的支撑部与传动带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传送机构,2-第二传送机构,3-转盘,4-第一夹持部,5-第二夹持部,6-第一支撑部,7-第二支撑部,8-限位部,9-支撑件,10-第一侧臂,11-第二侧臂,12-直线传送件,13-第一传动带,14-第二传动带,15-第一传动轮,16-第二传动轮,17-支撑部连接件,18-导向杆,19a-第一信号发射元件,19b-第一信号接收元件,20a-第二信号发射元件,20b-第二信号接收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示例性”一词用来表示“用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任何实施例不一定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更优选或更具优势。为了使本领域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和使用本申请,给出了以下描述。在以下描述中,为了解释的目的而列出了细节。应当明白的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使用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它实例中,不会对公知的结构和过程进行详细阐述,以避免不必要的细节使本申请的描述变得晦涩。因此,本申请并非旨在限于所示的实施例,而是与符合本申请所公开的原理和特征的最广范围相一致。如无特殊说明,本申请中所涉及的方位上的平行或垂直等,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平行或垂直,只要相应的结构能够实现相应的目的即可。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传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传送结构,该传送结构可用于封装包装箱时,对包装箱的自动传动过程,也可以适用于其他需对待处理件进行自动传送的处理过程。以下以封装包装箱的结构为例进行说明。
该传送结构包括转盘3、第一传送机构1和第二传送机构2;第一传送机构1与第一驱动机构驱动连接,转盘3与第二驱动机构驱动连接,第二传送机构2与第一传送机构1沿待处理件的传送方向顺序设置;第一传送机构1固定设置于转盘3上侧,转盘3侧方设置有第一监测器件19,第一监测器件19用于获取转盘3的旋转状态;第二传送机构2与第三驱动机构驱动连接,且第二传送机构2的侧方设置有第二监测器件20,第二监测器件20用于获取第二传送机构2上待处理件的传送状态;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第三驱动机构、第一监测器件19和第二监测器件20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转盘的旋转状态及所述第二传送机构上待处理件的传送状态,控制所述第二传送机构向所述第一传送机构传送待处理件。
第一传送机构1和第二传送机构2可以是目前常规传送结构,可以是带传送,也可以是滚筒输送线,或其他输送结构,只要能够满足自动且持续输送待处理件的需求即可。以下如无特殊说明,均以传送机构为滚筒输送线的结构为例进行说明。
第二传送机构2和第一传送机构1沿待处理件的流转方向顺序布置,使得第二传送机构2上的待处理件能够直接输送至第一传送机构1上。二者传送方向可相同可不相同,只要便于第二传送机构2上的包装箱顺利进入到第一传送机构1上即可。其中,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三驱动机构可以是目前常规的驱动结构,只要能够满足驱动相应的传送结构正常运动即可。并且,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三驱动机构分别与控制器连接,使第一传送机构1和第二传送机构2便于联动控制。
第二驱动机构与转盘3驱动连接,用于驱动转盘旋转,二者驱动连接的结构可不作具体限定。转盘通常水平状态设置,作为其中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例如,第二驱动机构与转盘3可通过转盘传动组件驱动连接。转盘传动组件可包括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转盘3可固定套接于一转盘转轴上,其底端可通过轴承等结构转动设置一底座上。转盘转轴竖向设置,该转盘转轴上固定套接从动齿轮;第二驱动机构的驱动轴上或与该驱动轴连接的传动轴上固定套接主动齿轮;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直接啮合;或者,转盘驱动组件还可包括中间传动件,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通过中间传动件间接连接。
当主动齿轮转动时,由该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转动,从而带动转盘3转动。第二驱动机构与控制器电连接,便于根据包装箱的传送或其他状态而控制转盘3和传送机构的运行状态,增强传送效率,降低传送失误。并且,采用该结构,还便于控制器根据第二驱动机构转速以及转盘传动组件的传动比获取转盘3旋转的状态。通过上述方式可便捷地获取转盘3旋转一圈、两圈或两圈半等的圈数信息;当转盘3旋转圈数达到预设值,则相应地,胶带缠绕包装箱一圈、两圈或两圈半等。
第一监测器件19设置于转盘3侧方,其位置可不具体限定,只要便于获取转盘3的旋转状态即可。例如,第一监测器件19可固定设置于第一传送机构1的尾端,可固定于第一传动机构的支架下部;也可设置于转盘3下侧的底座上。转盘3的外侧或接近外周的位置可对应设置感应位置,其探头或监测单元的高度与转盘3上感应位置的高度一致即可。
第一监测器件19与控制器电连接,便于根据转盘3的转动状态判断包装箱的封装完成状态。例如,当转盘3旋转一圈时,胶带围绕包装箱侧部缠绕一圈,则封装完成;或者,转盘3旋转两圈,胶带围绕包装箱侧部缠绕两圈,则视为封装完成。具体地,包装箱封装的完成状态与转盘旋转圈数之间的关系可根据实际需求具体设定。其中,第一监测器件19可以是旋转复位传感器或其他能够获取转盘3旋转状态的监测器件。
具体地,第一监测器件包括第一信号发射元件19a和第一信号接收元件19b;第一信号发射元件19a和第一信号接收元件19b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或者,也可根据监测器件的类型,第一信号发射元件19a或第一信号接收元件19b与控制器电连接即可。第一监测器件的第一信号发射元件19a固定置于转盘下侧的固定座上或第二传送机构的支架上,第一监测器件的第一信号接收元件19b固定置于转盘3上,且优选置于转盘3上靠近转盘3外周的位置,且第一信号发射元件19a和第一信号接收元件19b的高度相同,便于信号的传递。采用该结构,便于第一监测器件更便捷、准确地获取转盘3的旋转状态。通过第二驱动机构的转速和传动组件的传动比,或者,通过第一监测器件,均能够准确地获取转盘3的旋转状态;或者,通过上述两种方式的结合,通过对转盘3旋转状态进行监测,能够更准确地获取转盘3的旋转状态,以更精确地控制包装箱封装过程。
第二监测器件设置于第二传送机构2侧方。第二监测器件包括第二信号发射元件20a和第二信号接收元件20b;第二信号发射元件20a和第二信号接收元件20b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或者,也可根据监测器件的类型,第二信号发射元件20a或第二信号接收元件20b与控制器电连接即可。通常第二监测器件置于第二传送机构2的尾端,且第二信号发射元件20a和第二信号接收元件20b位于第二传送机构2的上侧。第二信号发射元件20a和第二信号接收元件20b沿第二传送机构2的宽度方向布置于第二传动机构2两侧。
当第二传送机构2上的包装箱输送至第二传送机构2尾端时,第二监测器件能够感知该位置上有包装箱,便于更准确地控制第二传送机构2向第一传送机构1传送包装箱时的传送状态。第二监测器件和驱动第二传送机构2运行的第三驱动机构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其中,第二监测器件可以是光电传感器或其他能够获取待处理件是否到达相应位置的监测器件。
当第一传送机构1上有包装箱在进行封装时,控制器能够控制第二传送机构2停止运行,能够避免第二传送机构2上的包装箱在转盘3仍在旋转的过程中被继续向第一传送机构1上传送,既能够确保包装箱被顺利传送至第一传送机构1上,避免包装箱掉落,又能够避免第一传送机构1上同时有多个包装箱而影响包装箱封装的正常进行,还能够避免多个包装箱在旋转过程中出现挤压而造成包装箱损伤的情况。
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第三驱动机构、第一监测器件和第二监测器件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第一监测器件和第二监测器件获取信息输送至控制器,控制器根据监测器件的信息控制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和/或第三驱动机构的启停状态。其中,控制器还可与胶带机的控制机构电连接,以联动控制胶带机的动作。胶带机可固定于转盘3侧方,胶带机上卷绕胶带的转轴可沿竖直方向设置,胶带能够压紧于包装箱侧方。
采用该结构,便于根据第一传送机构1上包装箱封装的完成状态以及第二传送机构尾端处是否有包装箱的信息,以控制第二传送机构2向第一传送机构1传送包装箱的状态。当第一传送机构1上没有包装箱,而第二监测器件感知第二传送机构2的尾端处有包装箱时,控制器控制第一传送机构1和第二传送机构2启动,第二传送机构2上的包装箱传送到第一传送机构1上;同时,第二传送机构2上的包装箱继续向第二传送机构的尾部传送,待传送至第二传送机构2的尾部时,再根据第一传送机构1上包装箱的封装状态执行相应作业。包装箱传送到第一传送机构1上后,继续沿传送方向运动至预定位置;包装箱到达预定位置后,第一传送机构1停止运动。
胶带机的胶带压紧在包装箱的侧方,位于包装箱待封装位置。然后,控制器控制第二驱动机构启动,以驱动转盘3旋转,第一传送机构1和其上侧的包装箱随转盘3一起旋转,胶带由卷绕胶带的转轴上持续地被拉出,使胶带能够由包装箱的侧方贴附到包装箱上;在此状态下,胶带缠绕包装箱的圈数与包装箱的旋转圈数一致,具体可根据封装要求具体设置控制条件。待包装箱封装完毕,控制器根据第一监测器件获取的信息,控制器控制转盘3停止转动,第一传送机构1启动,将第一传送机构1上已经封装好的包装箱继续向下一工序输送。同时,第二传送机构2上已被传送至其尾端的包装箱向第一传送机构1传送。
其中,在第一传送机构1上有包装箱正在被封装,第二监测器件20感应到第二传送机构2上的包装箱已被传送至第二传送机构2尾端时,控制器控制第二传送机构2停止运动,则第二传送机构2上的包装箱不会被传送到第一传送机构1上。并且,当第一传送机构1上的包装箱封装完成后,第二传送机构2的尾端处没有包装箱时,第一传送机构1可停止动作,直至第二传送机构2尾端处有包装箱后,再开始继续动作。
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大大地提高传送结构的传送效率,降低传送过程中的故障率。并且,能够避免第一传送机构1上同时有多个包装箱而影响封装效率,以及避免包装箱挤压而导致包装箱损伤的情况。同时,包装箱在被封装过程中,转盘3以及各传送机构,以及胶带机,均能够提高作业效率,有效降低空转率,能够降低能耗,并延长使用期限。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高一种传送结构,传送结构还包括两个夹持组件;两个夹持组件沿第一传送机构的宽度方向排布,任一夹持组件的夹持部的长度方向与第一传送机构1的传送方向平行,且任一夹持部布置于第一传送机构1的上侧;一个所述夹持组件能够向靠近或远离另一所述夹持组件的方向运动,或者,两个所述夹持组件能够相互靠近或远离。
由于传送机构的传送面通常沿水平面,本申请如无特别说明,均以传送机构水平设置,其传送面沿水平面的结构为例进行说明。对于任一夹持组件,其包括支撑部和夹持部。支撑部的上端部与夹持部固定连接;以滚筒输送线的结构为例,支撑部的下端部可直接向下延伸,穿过第一传送机构1,使支撑部位于任意相邻两个滚筒之间。通常情况下,两个夹持组件的支撑部沿第一传送机构的宽度方向排布。其中,对于任一夹持组件,支撑部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以下如无特别说明,均以一个支撑部的结构为例进行说明。
夹持部的结构可不做具体限定,只要其具有便于与包装箱一侧面贴合而压紧于该包装箱侧部的结构即可。通常情况下,夹持部为条状、杆状结构或其他结构;其可为实体或中空的结构,也可以“]”等形状的结构,只要便于夹持和安装即可。
夹持部的长度方向沿第一传送机构1的传送方向,其长度以及沿竖直方向的宽度可根据实际需求具体设定;通常其宽度不易过大,以避免影响包装箱的封装位置。
对于任一夹持组件,其夹持部均位于第一传送机构1的上侧。两个夹持组件的夹持部位于同一高度。当其中一个夹持组件向另一个夹持组件靠近,或两个夹持组件相互靠近时,两个夹持部能够夹紧位于两个夹持部之间的包装箱。采用该结构,在封装包装箱的过程中,能够使第一传送机构1上到达预设位置的包装箱的位置不会再发生变化,封装过程更稳定。其中,当只有一个夹持组件沿第一传送机构的宽度方向运动时,对应设置一个驱动机构即可;当两个夹持组件能够相互靠近或远离时,可对应设置两个驱动机构,以分别驱动相应的夹持组件运动,实现相互靠近或远离的目的。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传送结构,传送结构还包括传动机构;夹持组件还包括支撑部,支撑部的上端部与夹持部固定连接,传动机构分别与两个夹持组件的支撑部传动连接。
传动机构用于驱动其中一个夹持组件靠近或远离另一夹持组件,或者驱动两个夹持组件相互靠近或远离。作为其中更优选的方式,采用一个传动机构,分别与两个夹持组件的支撑部传动连接,以实现带动两个夹持组件相互靠近或远离的目的,其动作效率更高,便于对包装箱位置的定位,更便于将包装箱的位置定位在第一传送机构1的中心线位置上,以便于使包装箱位于转盘3的中心位置;同时,也能使结构更紧凑,避免单一夹持组件动作时,其行程过大而影响动作和夹持的稳定性。
其中,支撑部的结构也可不做具体限定,只要便于支撑夹持部,便于夹持部在第一传送机构1上侧沿第一传送机构1宽度方向的运动即可。具体地,支撑部通常为杆状结构。为使夹持组件运动过程中更稳定,支撑部还可设置第一滑块或其他支撑结构,第一滑块可布置为与转盘3上侧面或固定于转盘3上侧的其他固定结构滑动配合的结构。
并且,作为其中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当第一传送机构1为传送带或其他不便于支撑部直接由传送线穿过的结构时,支撑部可还包括U型连杆和支杆。U型连杆的一端部与夹持部的侧部固定连接,其另一端部与支杆的上端部固定连接。当支撑部还设置有第一滑块时,支杆的下端部与第一滑块的顶部固定连接。
其中,U型连杆的一端部位于第一传送机构1传送面的上侧,另一端部位于第一传送机构1传送面的下侧,U型连杆可由第一传送机构1的侧臂或第一传送机构1支架上其他中空的位置穿过。采用该结构,则夹持组件的结构不会影响传送机构的正常运行,同时能够实现带动夹持部沿第一传送机构1宽度方向运动的功能。
并且,对于任一夹持组件,支撑部都可以有多个;通常设置为两个。以两个支撑部的结构为例进行说明。两个支撑部沿其夹持部的长度方向设置,也即按照第一传送机构1的传送方向布置。两个支撑部之间可通过支撑部连接件17固定连接。当传动机构或其他驱动机构与夹持组件驱动/传动连接时,相应的传动机构或驱动机构与该支撑部连接件17驱动/传动连接。其中,支撑部连接件17的结构不做具体限定,只要能够实现多个支撑部之间的固定连接即可。
请参见图2和图3,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传送结构,传动机构包括直线传动件12、第一传动轮15、第二传动轮16、第一传动带13和第二传动带14;第一传送机构可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两个侧臂以及传动架设于两个侧臂之间的传送线,第一传动轮15转动架设于第一传送机构1的一侧臂内侧,第二传动轮16转动架设于第一传送机构1的另一侧臂内侧;两个夹持组件的支撑部均位于第一传送机构1的两个侧臂之间;两个夹持组件分别为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第一传动带13的一端部固定于第一夹持组件的支撑部上,另一端固定于第二夹持组件的支撑部上,且第一传动带13卷绕于第一传动轮15上;第二传动带14的一端部固定于第一夹持组件的支撑部上,另一端固定于第二夹持组件的支撑部上,且第二传动带14卷绕于第二传动轮16上,直线传动件12的传动轴的一端部与直线传动件的固定部滑动配合,另一端部固定于第一夹持组件或第二夹持组件上;且传动轴的伸缩方向与第一传送机构的宽度方向平行。
第一传送机构1采用目前常规的架构,其可包括支架,支架的上侧通常设置有两个侧臂,任一侧臂的长度方向与传送方向平行,传送带或滚筒转动架设于两个侧臂之间。第一传动轮15和第二传动轮16可以是齿轮、链轮、带轮或其他轮状结构;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可以是带传动,也可以是链传动或其他传动结构。
为便于说明,两个夹持组件分别为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第一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持部4和第一支撑部6,第二夹持组件包括第二夹持部5和第二支撑部7。两个侧臂分别为第一侧臂10和第二侧臂11。第一传动轮15转动架设于第一侧臂10内侧,第一传动轮15的转轴水平设置,且与第一侧臂10平行;第二传动轮16转动架设于第二侧臂11内侧,第二传动轮16的转轴水平设置,且与第二侧臂11平行。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传动轮15可转动架设于第一固定座上,第二传动轮16可转动架设于第二固定座上,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沿第一传送机构1的宽度方向排布。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可位于两个侧臂之间或第一传动机构的两侧,只要使得两个夹持组件的支撑部位于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之间即可。
参见图3,第一传动带13的第一端部与第一夹持组件的第一支撑部6固定连接,其第二端部与第二夹持组件的第二支撑部7固定连接,且第一传动带13卷绕于第一传动轮15上,形成一个“U”型结构。第二传动带14的第一端部与第一夹持组件的第一支撑部6固定连接,其第二端部与第二夹持组件的第二支撑部7固定连接,且第二传动带14卷绕于第二传动轮16上,形成一个“U”型结构。
其中,为便于第一传动带13和第二传动带14的固定连接,第一夹持组件的第一支撑部6上固定设置有两个凸起,第二夹持组件的第二支撑部7上设置有两个凸起,上述四个凸起位于两个夹持组件的支撑部的同一侧部。并且,为便于传动带的传动连接,第一夹持组件的第一支撑部6上的两个凸起的高度与第二夹持组件的第二支撑部7上的两个凸起的高度不同,高度之差为传动轮的直径大小,或略大于,或略小于该直径大小。其中,凸起的结构可不做具体限定,只要便于传动带的固定即可。
直线传动件12的固定部可固定于第一传送机构1的支架、侧臂或其他固定结构上,直线传动件12的传动轴的一端部与直线传动件12的固定部滑动配合,另一端部与第一夹持组件的第一支撑部6或第二夹持组件的第二支撑部7固定连接,其传动轴的伸缩方向与第一传动机构1的宽度方向平行。当传动轴运动时,其带动其中一个夹持组件的支撑部向靠近或远离另一夹持组件的方向运动,以实现两个夹持组件的相互靠近或远离。其中,直线传动件12可由电机等驱动机构驱动,或者采用伺服电机与气缸一体的电动缸以实现驱动机构和直线传动件12的功能。
以直线传动件12与第一夹持组件的第一支撑部6驱动连接的结构为例进行说明。直线传动件12带动第一夹持组件的第一支撑部6向远离第二夹持组件的方向运动,第一支撑部6带动第二传动带14的第一端部向远离第二侧臂11的方向运动,以使第二传动带14的第二端部向靠近第二侧臂11的方向运动;第二传动带14的第二端部进而带动第二夹持组件的第二支撑部7向靠近第二侧臂11的方向运动;第二夹持组件的第二支撑部7带动第一传动带13的第二端部向靠近第二侧臂11的方向运动,第一传动带13的第二端部向靠近第二侧臂11的方向运动的同时,还能够起到带动第一传动带13的第一端部向靠近第一侧臂10的方向运动。
由于两个传动带的长度不变,通过上述动作过程,即可实现两个夹持件相互远离的运动。与两个夹持组件相互远离的原理相同,当直线传传动件12带动第一夹持组件的第一支撑部6向靠近第二夹持组件的方向运动时,即可实现两个夹持组件相互靠近。采用该结构,只需一个传动机构即可实现同时驱动两个夹持组件的目的,其结构更简单、紧凑,同时,两个夹持组件的动作同步,其稳定性更好。
可以理解的是,当一夹持组件设置有多个支撑部时,沿第一传送机构1的宽度方向,两个夹持组件对应的一对支撑部之间,对应设置一组第一传动轮15、第二传动轮16、第一传动带13和第二传动带14;即第一传动轮15、第二传动轮16、第一传动带13和第二传动带14的数量与一个夹持组件的支撑部的数量相同,其具体连接方式与夹持组件仅只设置一个支撑部的结构相同,此处不再赘述。此时,直线传动件12的传动轴与一个支撑部连接件17固定连接,实现传动组件与夹持组件的驱动/传动连接。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具体提供一种传动结构,传动机构包括第一螺杆,第一螺杆的轴线与第一传送机构1的宽度方向平行,两个夹持组件的支撑部分别与第一螺杆螺纹配合,且两个夹持组件的支撑部的螺纹旋向相反。
作为其中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可在两个夹持组件的支撑部上均开设螺孔,例如,当支撑部包括第一滑块时,可在第一滑块上开设螺孔,螺孔的轴线方向与第一传送机构1的宽度方向相同。第一螺杆的轴线与第一传送机构1的宽度方向平行;第一螺杆依次穿过第一夹持组件的第一支撑部6上的螺孔和第二夹持组件的第二支撑部7上的螺孔,并与两个支撑部螺纹配合;两个支撑部上的螺孔的螺纹旋向相反。可以理解的是,当一个夹持组件具有两个支撑部时,则对应设置两根第一螺杆。
第一螺杆可为双向螺杆。则当转动第一螺杆时,能够使两个夹持组件相互靠近或远离。其中,第一螺杆的两端部可转动连接于第一传送机构1的两个侧臂上,例如,第一螺杆的一端部通过轴承与第一侧壁10连接,其另一端部通过轴承与第二侧臂11连接。
由于两个夹持组件相互靠近或远离的动作较为频繁,因此,优选采用电机等驱动机构驱动第一螺杆转动,以便于更智能、高效地控制。驱动机构的驱动轴上套设的齿轮可直接或间接与第一螺杆啮合。该结构简单,同样是一个驱动/传动机构即能够实现同时驱动两个夹持组件的目的;并且,两个支撑部沿第一螺杆的轴向运动,第一螺杆还能够起到导向的作用。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传送结构,传动机构还包括导向杆18,导向杆的轴线与第一传送机构1的宽度方向平行,导向杆18依次穿过两个夹持组件的支撑部,且导向杆18与两个夹持组件的支撑部滑动配合。
具体地,导向杆18的一端部固定于第一传送机构1的第一侧臂10上,另一端部固定于第一传送机构1的第二侧臂11上。两个夹持组件的支撑部上各开设一通孔,通孔的轴线与第一传送机构1的宽度方向平行。导向杆18依次由两个支撑部上的通孔穿过。导向杆18与两个支撑部均滑动配合;当两个夹持组件相互靠近或远离时,支撑部能够沿导向杆18的轴线滑动。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传送结构,第一驱动机构的驱动轴上套设有第三传动轮和第四传动轮,驱动轴上还滑移套接有同步连接件;沿驱动轴的轴向,同步连接件位于第三传动轮和第四传动轮之间,且由连接件传动组件驱动以使同步连接件沿驱动轴的轴向运动;第三传动轮与第一传送机构1驱动连接,第四传动轮与传动机构驱动连接。
第三传动轮和第四传动轮均为带有结合齿圈的传动轮,且分别套设于第一驱动机构的驱动轴上,但是不会随驱动轴一起转动。第三传动轮和第四传动轮与驱动轴的套设结构可不作具体限定,通常情况下,可采用轴承等结构套设于驱动轴上。同步连接件可以是同步器、接合套等同步结构;其套设于第一驱动机构的驱动轴上,能够随驱动轴的转动而转动,同时,其还能够沿驱动轴的轴向滑动。
并且,沿驱动轴的轴向,同步连接件位于第三传动轮和第四传动轮之间。当同步连接件沿驱动轴的轴向滑动并靠近第三传动轮时,同步连接件能够与第三传动轮的结合齿圈啮合。则当驱动轴转动时,其会带动同步连接件会随驱动轴一起转动,从而带动第三传动轮转动,进而驱动第一传送机构1。
同样,当同步连接件沿驱动轴的轴向滑动并靠近第四传动轮时,同步连接件能够与第四传动轮的结合齿圈的啮合。则当驱动轴转动时,其会带动同步连接件会随驱动轴一起转动,以带动第四传动轮转动,从而驱动传动机构动作,进而带动两个夹持组件相互靠近或远离。采用该结构,能够减少驱动机构的数量,同时使结构更紧凑。并且,第一传送机构1和两个夹持组件采用同一个驱动机构驱动,能够增加驱动机构的启停间隔,避免驱动机构的频繁启动,降低其损耗。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传送机构,连接件驱动机构包括连接杆和电磁开关;同步连接件的侧部与连接杆的一端部固定连接,连接杆的另一端部与电磁开关的动触点固定连接,电磁开关与控制器电连接。采用该结构,便于对同步连接件的联动控制,以控制同步连接件与第三传动轮或第四传动轮的啮合。其中,连接杆可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第一连接杆与第一驱动机构的驱动轴垂直,第二连接杆与第一驱动机构的驱动轴平行;第一连接杆的一端部与同步连接件的侧部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部与第二连接杆的一端部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部与电磁开关的动触点固定连接。采用上述结构,更便于带动同步连接件沿第一驱动机构的驱动轴的轴线滑动。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传送结构,传送结构还包括两个限位组件;两个限位组件沿第二传送机构的宽度方向排布,两个限位组件的限位部8相互平行设置,且位于第二传送机构2的上侧;任一限位部8的长度方向与第二传送机构2的传送方向平行。作为其中一种更优选的实现方式,一个限位组件能够向靠近或远离另一限位组件的方向运动,或者,两个限位组件能够相互靠近或远离。
对于任一限位组件,其包括支撑件9和限位部8。支撑件9的上端部与限位部8固定连接;以滚筒输送线的结构为例,支撑件9的下端部可直接向下延伸,穿过第二传送机构2,使支撑件9位于任意相邻两个滚筒之间。通常情况下,两个限位组件的支撑件9沿第二传送机构2的宽度方向排布。其中,对于任一限位组件,支撑件9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以下如无特别说明,均以一个支撑件9的结构为例进行说明。
限位部8的结构可不做具体限定,通常情况下,限位部8为条状或杆状结构;其可为实体或中空的结构,也可以“]”等形状的结构,只要便于安装,以及不会影响包装箱在第二传送机构2上的顺利传送即可。
限位部8的长度方向沿第二传送机构2的传送方向,其长度以及沿竖直方向的宽度可根据实际需求具体设定;通常其宽度不易过大,以避免影响包装箱的封装位置,其长度与第二传送机构2的长度相当。
对于任一限位组件,其限位部8均位于第二传送机构2的上侧。两个限位组件的限位部8位于同一高度;两个限位部8之间的区域构成第二传送机构2上包装箱传送的通道。通过两个限位组件的设置,使得第二传送机构2上侧包装箱的传送通道进行了限定,以便于第二传送机构2上的包装箱能够更顺利地传送至第一传送机构1的预设位置。
作为一种更优选的实现方式,当其中一个限位组件能够靠近或远离另一个限位组件,或两个限位组件能够相互靠近或远离时,两个限位部8之间的间距发生改变,以改变第二传送机构2上包装箱传送通道的宽度,进而起到限位、导向包装箱传送的目的,同时能够更好地适用于传送不同规格的包装箱。
采用该结构,能够使第二传送机构2上的包装箱的传送位置相对固定;当第二传送机构2上的包装箱传送至第一传送机构1上时,包装箱能够进入到第一传送机构1上的预定区域,有利于包装箱在第一传送机构1上的准确定位,以便于包装箱封装作业的实施。
其中,支撑件9的结构也可不做具体限定,只要便于支撑限位部8,便于限位部8在第二传送机构2上侧沿垂直于传送方向的运动即可。具体地,支撑件9通常为杆状结构。为使限位组件运动过程中更稳定,支撑件9还可设置第二滑块,第二滑块可布置为与第一传送机构1下侧底座或其他结构滑动配合的结构。
可以理解的是,限位组件与夹持组件的结构可以相同。当限位组件采用驱动机构或传动机构进行驱动或传动时,其驱动机构或传动结构与夹持组件的驱动机构或传动机构相同。例如,两个限位组件之间也可采用上述传动机构驱动/传动的结构以实现两个限位组件相互靠近或远离的目的。
作为其中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以下以一个限位组件仅一个支撑件9的结构为例进行说明。例如,沿第二传送机构2的宽度方向,在两个限位组件的支撑件9上均开设螺孔,任一螺孔的轴线与第二传送机构2的宽度方向平行,且其中一个限位组件的支撑件9上的螺孔与另一个限位组件的支撑件9上的螺孔的螺纹旋向相反。
一第二螺杆依次穿过两个限位组件的支撑件9上的螺孔,第二螺杆的轴线与第二传送机构2的宽度方向平行,且第二螺杆与任一支撑件9螺纹配合。第二螺杆可由电机等驱动机构驱动而转动。第二螺杆可为双向螺杆;则当第二螺杆转动时,第二螺杆能过带动两个限位组件相互靠近或远离。
具体地,由于限位组件往复运动的频率较低,因此,对于限位组件的运动,可不设置驱动机构。例如,对于同一规格的包装箱,在包装箱传送过程中,限位组件的位置不必改变。因此,当采用第二螺杆与限位组件螺纹配合的结构时,可采用人工操作,以使第二螺杆转动。如此,可精简驱动机构的应用,即能保证作业效率,又能精简结构,降低能耗。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转盘3下侧设置有至少两个支撑结构,至少两个支撑结构沿转盘3的圆周方向排布,且任一支撑结构与转盘3转动抵接。
由于转盘3的上侧固定设置有第一传送机构1,包装箱在第一传送机构1上侧传送并进行封装操作,为使转盘3转动过程中更稳定,可在转盘3下侧设置至少两个支撑结构;通常设置四个。四个支撑结构沿转盘3的圆周方向均匀排布于转盘3下侧。支撑结构可固定于地面或转盘3下侧其他稳固的结构上。
支撑结构上至少有一个构件与转盘3转动抵接。采用该结构,在转盘3不转动时,支撑结构与转盘3之间相对位置固定,支撑结构直接对转盘3起到支撑的作用;当转盘3转动时,转盘3与支撑结构之间能够发生相对转动,支撑结构起到支撑作用的同时,不会影响转盘3正常转动。
作为其中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支撑结构可包括支撑座和滚轮。支撑座的顶部可设置一对耳板;滚轮通过转轴架设于该对耳板之间;且该转轴的轴线沿转盘3的半径方向设置。支撑座也可采用由支撑座顶部向内凹陷而形成凹陷部的结构,滚轮即架设于该凹陷部内;且该转轴的轴线沿转盘3的半径方向设置。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包装箱封装设备,其包括上述传送结构。具体地,胶带机的结构可不做具体限定,只要其能够满足在包装箱旋转过程中,实现对包装箱侧部贴附胶带的目的即可。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传送方法,包括:获取转盘的旋转状态;
获取第二传送机构尾端上包装箱的存在状态;根据所述转盘的旋转状态以及第二传送机构上包装箱的存在状态,控制所述第二传送机构向所述第一传送机构传送包装箱。
具体实现该方法传送过程的结构可采用上述传送结构,此处不再赘述。由设置于转盘3侧方的第一监测器件19获取转盘3是否旋转到位的状态,例如,转盘3旋转一圈,第一监测器件19即可获取该信息。同时,通过控制器设置转盘3的旋转圈数与封装完成状态的关系;例如,转盘3旋转一圈,即可判定包装箱封装完成,或者,将转盘3旋转两圈视为包装箱封装完成。则获取转盘3的旋转状态时,即相应获取了包装箱的封装完成状态。
而在转盘3旋转的圈数没有达到一圈,或没有达到相应的圈数时,则视为包装箱未封装完成。可以理解的是,当任一次包装箱的封装作业完成后,控制器可对转盘3旋转圈数清零,或进行累计统计,或进行其他控制,只要能够使得包装箱封装作业完成后,接下来的包装箱封装过程中,前面的转盘3旋转圈数信息不会影响封装完成状态的确认过程即可。
作为另一种可实现的方式,根据第一驱动机构的转速以及转盘传动组件的总传动比,也可以实现获取转盘旋转圈数等状态的信息,根据该信息,以确认包装箱的封装完成状态。或者,上述两种方式结合使用,能够更准确、便捷的获取转盘3旋转状态的信息。
当确认第一传送机构1上的包装箱封装完成后,则可将第二传送机构2上的包装箱继续向第一传送机构1上传送,进行下一次封装作业。其中,当确认第一传送机构1上的包装箱封装作业未完成,而第二传送机构2的相应位置上有包装箱时,则可以使第二传送机构2停止运行,避免第二传送机构2上的包装箱传送至第一传送机构1上。
具体地,可在第二传送机构2的尾部设置第二监测器件,以获取第二传送机构2上侧包装箱的存在状态,即确认第二传送机构2上的相应位置上是否有包装箱。
作为一种更优选的方式,在第一传送机构1的侧方还可设置位置第三监测器件,该第三监测器件与控制电连接,用于获取第一传送机构1上包装箱的初始定位位置。采用该方式,当包装箱在第一传送机构1上传送至相应位置时,控制器即可获取到第一传送机构1上包装箱位置信息,进而控制第一传送机构1、转盘3和/或第二传送机构2等机构的运行状态,以便于执行封装作业或执行相应的运转状态。
进一步地,控制器还可以根据第一传送机构1的运行速度、第三监测器件所获取的第一传送机构1上包装箱的初始定位位置与预设位置之间的距离,对第一传送机构1上侧包装箱的位置进行准确定位。例如,初始定位位置与预设之间的间距为L;第一传送机构1的运行速度为v。则当包装箱被传送至初始定位位置后,再继续运行t=L/v的时间后,即可停止运行,第一传送机构1上的包装箱被传送至预设位置。采用该方法,能够更准确地定位第一传送机构1上包装箱的位置,将第一传送机构1上的包装箱精确地定位在预设位置,更便于封装作业的高效、高质量完成。
本发明的传送结构、传送方法及包装箱封装设备,在转盘上侧固定设置第一传送机构,便于将包装箱输送至预设位置;通过第一监测器件获取转盘旋转状态以确定包装箱封装完成状态,结构简单,监测方式简便,便于操作控制,并且,也便于包装箱封装作业的实施。在向第一传送机构上传送包装箱的第二传送机构侧方设置第二监测器件,便于对第二传送机构尾部是否有包装箱进行监控,同时,通过第一监测器件和第二监测器件的信息,对第一传送机构、第二传送机构和转盘进行联动控制,能够避免第一传送机构上同时有多个包装箱而影响封装效率,以及避免包装箱挤压而导致包装箱损伤的情况。同时,包装箱在被封装过程中,转盘以及各传送机构,以及胶带机,均能够提高作业效率,有效降低空转率,能够降低能耗,并延长使用期限。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上文针对其他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具体实施时,以上各个单元或结构可以作为独立的实体来实现,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作为同一或若干个实体来实现,以上各个单元或结构的具体实施可参见前面的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各个操作的具体实施可参见前面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传送结构、传送方法及包装箱封装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4)

1.一种传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结构包括转盘、第一传送机构和第二传送机构;
所述第一传送机构与第一驱动机构驱动连接,所述转盘与第二驱动机构驱动连接,所述第二传送机构与所述第一传送机构沿待处理件的流转方向顺序设置;
所述第一传送机构固定设置于所述转盘上侧,所述转盘侧方设置有第一监测器件,所述第一监测器件用于获取所述转盘的旋转状态;
所述第二传送机构与第三驱动机构驱动连接,且所述第二传送机构的侧方设置有第二监测器件,所述第二监测器件用于获取所述第二传送机构上待处理件的传送状态;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三驱动机构、所述第一监测器件和所述第二监测器件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转盘的旋转状态及所述第二传送机构上待处理件的传送状态,控制所述第二传送机构向所述第一传送机构传送待处理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通过转盘传动组件与所述转盘驱动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转速以及所述转盘传动组件的传动比以获取所述转盘的旋转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监测器件位于所述第二传送机构的尾部,且位于所述第二传送机构的上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监测器件包括信号发射元件和信号接收元件,所述信号发射元件与所述信号接收元件沿所述第二传送机构的宽度方向分别布置于所述第一传送机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监测器件包括信号发射元件和信号接收元件,所述信号发射元件固定置于所述第一传送机构的支架或所述转盘的底座上,所述信号接收元件固定置于所述转盘的外周,且所述信号发射元件和所述信号接收元件的高度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结构还包括两个夹持组件;两个所述夹持组件沿所述第一传送机构的宽度方向排布,任一所述夹持组件的夹持部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传送机构的传送方向平行,且任一所述夹持部布置于所述第一传送机构的上侧;一个所述夹持组件能够向靠近或远离另一所述夹持组件的方向运动,或者,两个所述夹持组件能够相互靠近或远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传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结构还包括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轴线与所述第一传送机构的宽度方向平行,所述导向杆依次穿过两个所述夹持组件,且与两个所述夹持组件滑动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结构还包括两个限位组件;两个所述限位组件沿所述第二传送机构的宽度方向排布,两个所述限位组件的限位部相互平行设置,且位于所述第二传送机构的上侧;任一所述限位部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传送机构的传送方向平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传送结构,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限位组件能够向靠近或远离另一所述限位组件的方向运动,或者,两个所述限位组件能够相互靠近或远离。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传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结构还包括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的轴线与所述第二传送机构的宽度方向平行;任一所述限位组件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上端部与所述限位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螺杆分别与两个所述限位组件的所述支撑件螺纹配合,且两个所述限位组件的所述支撑件的螺纹旋向相反。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下侧设置有至少两个支撑结构,至少两个所述支撑结构沿所述转盘的圆周方向排布,且任一所述支撑结构与所述转盘转动抵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传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支撑座和滚轮;所述滚轮转动架设于所述支撑座上部,所述滚轮的滚动面与所述转盘的底面转动抵接。
13.一种包装箱封装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传送结构。
14.一种传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传送结构,该传送方法包括:
获取转盘的旋转状态;
获取第二传送机构尾端上包装箱的存在状态;
根据所述转盘的旋转状态以及第二传送机构上包装箱的存在状态,控制所述第二传送机构向所述第一传送机构传送包装箱。
CN202010759344.6A 2020-07-31 2020-07-31 传送结构、传送方法及包装箱封装设备 Pending CN11184646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59344.6A CN111846461A (zh) 2020-07-31 2020-07-31 传送结构、传送方法及包装箱封装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59344.6A CN111846461A (zh) 2020-07-31 2020-07-31 传送结构、传送方法及包装箱封装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46461A true CN111846461A (zh) 2020-10-30

Family

ID=729536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59344.6A Pending CN111846461A (zh) 2020-07-31 2020-07-31 传送结构、传送方法及包装箱封装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46461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39162A (en) * 1957-12-05 1960-06-29 Industrial Nucleonics Corp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automatic inspection and rejection apparatus
SE8900107D0 (sv) * 1988-03-14 1989-01-12 Fmc Corp Emballerings- och godsstaplingsanordning
CN201914495U (zh) * 2011-01-06 2011-08-03 旭东机械(昆山)有限公司 包装流水线的旋转台
CN105947265A (zh) * 2016-06-30 2016-09-21 北京联合大学 泡沫箱密封打包机及其打包方法
CN205837326U (zh) * 2016-07-25 2016-12-28 吉林大学 一种用于不同规格尺寸的纸箱包装装置
CN207595954U (zh) * 2017-09-13 2018-07-10 福建省闽中有机食品有限公司 用于灌装机的输送装置
CN108438363A (zh) * 2018-05-24 2018-08-24 夏文斌 一种便捷式封箱机
CN210555917U (zh) * 2019-08-07 2020-05-19 海宁市丰达新纤维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化纸箱打包机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39162A (en) * 1957-12-05 1960-06-29 Industrial Nucleonics Corp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automatic inspection and rejection apparatus
SE8900107D0 (sv) * 1988-03-14 1989-01-12 Fmc Corp Emballerings- och godsstaplingsanordning
CN201914495U (zh) * 2011-01-06 2011-08-03 旭东机械(昆山)有限公司 包装流水线的旋转台
CN105947265A (zh) * 2016-06-30 2016-09-21 北京联合大学 泡沫箱密封打包机及其打包方法
CN205837326U (zh) * 2016-07-25 2016-12-28 吉林大学 一种用于不同规格尺寸的纸箱包装装置
CN207595954U (zh) * 2017-09-13 2018-07-10 福建省闽中有机食品有限公司 用于灌装机的输送装置
CN108438363A (zh) * 2018-05-24 2018-08-24 夏文斌 一种便捷式封箱机
CN210555917U (zh) * 2019-08-07 2020-05-19 海宁市丰达新纤维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化纸箱打包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94893B (zh) 一种导爆管全自动绕把机
US7134260B2 (en) Wrapping packaging machine
JPH0154257B2 (zh)
CN211165508U (zh) 包装盒盒坯生产设备
US11477993B2 (en) Servo driven ice cream sandwich assembly and wrapping machine
EP2960164B1 (en) Machine core of packing machine
CN113022922B (zh) 一种金属管材在线自动包装装置
CN212314068U (zh) 传送结构及包装箱封装设备
CN111846461A (zh) 传送结构、传送方法及包装箱封装设备
CN204035230U (zh) 摆臂式包装用钢带往复缠绕收卷机
CN2741159Y (zh) 自动包胶焊锡机
EP1174377A2 (en) Transferring winding from a filled cylindrical package of an elongate material to an empty core
CN208094411U (zh) 一种电机转子线圈自动绕线装置
CN213620611U (zh) 传送结构及包装箱封装设备
CN213620559U (zh) 传送结构及包装箱封装设备
CN108483123B (zh) 一种自动化程度高的绕线机
CN113815940A (zh) 一种新型复合材料胶带缠绕机
CN215478890U (zh) 用于电线挤包生产线的电线自动摇盘机
CN212728960U (zh) 一种全自动口罩制造机
CN210681419U (zh) 一种生料带卷绕机的带盘控制装置
CN114132546A (zh) 一种缠绕膜移动打包搬运一体化装置设备
CN209442424U (zh) 用于全自动打轴机的放线装置
CN104259249B (zh) 摆臂式包装用钢带往复缠绕收卷机
CN207089730U (zh) 一种电感绕线机的包装装置
CN111620158A (zh) 一次性卫生用品生产设备用的自动换卷接料***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921

Address after: Room 4301, 43rd Floor, SF Headquarters Building, No. 3076 Xinghai Avenue, Nanshan Street, Qianhai Shenzhen-Hong Kong Cooperation Zone,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Applicant after: Shenzhen Shunfeng Taisen Holdings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63 B1002, building 1, software industry base, No. 81, No. 83 and No. 85, Gaoxin South 10th Road, Binhai community,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Applicant before: Shunqihe (Shenzhen) Technology Co.,Ltd.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