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27640B - 电池组 - Google Patents

电池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27640B
CN111527640B CN201880077794.8A CN201880077794A CN111527640B CN 111527640 B CN111527640 B CN 111527640B CN 201880077794 A CN201880077794 A CN 201880077794A CN 111527640 B CN111527640 B CN 11152764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hesive
input port
battery pack
battery cell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7779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27640A (zh
Inventor
尹澈重
孙基硕
安宰必
梁承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SD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SD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SD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SD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5276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276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276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276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05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comprising a single busba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8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14Methods for interconnecting adjacent batteries or cells
    • H01M50/516Methods for interconnecting adjacent batteries or cells by welding, soldering or braz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69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detecting conditions inside cells or batteries, e.g. details of voltage sensing termina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组。所述电池组包括:电池单体,与用于获取状态信息的信号输入单元连接;布线基底,用于收集电池单体的状态信息;以及感测单元,包括结合到信号输入单元的输入端口、结合到布线基底以输出电池单体的状态信息的输出端口和位于输入端口与输出端口之间的连接部,位于信号输入单元与输入端口之间的结合单元包括:焊接部;第一粘合部,涂覆在焊接部的外表面上;以及第二粘合部,包围第一粘合部的外部。本发明包括具有位于输入点与电池单体之间的改善的结合结构的电池组,以增加相对于在其处输入与电池单体的状态信息相关的电信号的输入点的电可靠性。

Description

电池组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电池组。
背景技术
通常,二次电池是指与不可再充电的一次电池不同的可以重复地充电和放电的电池。二次电池用作诸如移动装置、电动车辆、混合动力电动车辆、电动自行车和不间断电源的装置的能源。根据采用二次电池的装置的类型,使用单个单体二次电池或者均包括彼此连接的多个单体的多个单体二次电池(电池组)。
诸如蜂窝电话的小型移动装置可以使用单个单体二次电池操作预定时间。然而,具有高输出、高容量特征的电池组可以适合于具有长操作时间且消耗大量电力的装置(诸如电动车辆和混合动力电动车辆)。可以通过调节包括在电池组中的电池单体的数量来增大电池组的输出电压或输出电流。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公开的实施例包括一种具有位于电池单体与输入部之间的改善的结合结构,使得与关于电池单体的状态信息相关的电信号被输入到的输入部可以是高度电可靠的。
技术方案
一种电池组,该电池组包括:
电池单体,信号输入部连接到电池单体用于获取状态信息;
布线板,被构造为收集电池单体的状态信息;以及
感测部,包括结合到信号输入部的输入端口、结合到布线板并且可以通过其输出电池单体的状态信息的输出端口以及位于输入端口与输出端口之间的连接部,
其中,信号输入部与输入端口之间的结合部包括:
焊接区;
第一粘合部,涂敷到焊接区的外表面;以及
第二粘合部,围绕第一粘合部的外周。
有益效果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电池组,其中,导电连接到电池单体的导电连接部被双重围绕以被保护免受外部有害环境的影响并改善电可靠性,从而在通过导电连接部收集电池单体的状态信息并基于所收集的状态信息控制电池单体的充电-放电操作时,防止与电池单体的状态信息相关的电信号由于导电连接部的电阻增大或导电连接部的劣化而失真。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电池组的分解透视图。
图2是示出图1中所示的电池组的一部分的分解透视图。
图3是示出图1中所示的电池组的一部分的平面图。
图4是示出图3的一部分的分解透视图。
图5是示出感测部的结合结构的分解透视图。
图6和图7是沿图5的线VI-VI截取的剖视图,用于示出感测部的结合结构。
图8是示出图4中所示的感测部的分解透视图。
最佳实施方式
一种电池组,所述电池组包括:
电池单体,信号输入部连接到电池单体用于获取状态信息;
布线板,被构造为收集电池单体的状态信息;以及
感测部,包括:输入端口,结合到信号输入部;输出端口,结合到布线板并且可以通过其输出电池单体的状态信息;以及连接部,位于输入端口与输出端口之间,
其中,信号输入部与输入端口之间的结合部包括:
焊接区;
第一粘合部,涂敷到焊接区的外表面;以及
第二粘合部,围绕第一粘合部的外周。
例如,焊接区可以被第一粘合部和第二粘合部双重地围绕。
例如,可以通过使液体粘合剂固化来形成第一粘合部。
例如,第二粘合部可以由固体粘合剂形成。
例如,第二粘合部可以包括双面胶带。
例如,在沿着输入端口的边缘附着的第二粘合部在信号输入部与输入端口之间的状态下,信号输入部和输入端口可以结合在一起以彼此面对。
例如,第二粘合部可以在信号输入部与输入端口之间,并且可以连续地围绕焊接区的***。
例如,第一粘合部可以填充在焊接区与第二粘合部之间的填充区域中。
例如,注入孔可以形成在输入端口中,以允许注入用于形成第一粘合部的液体粘合剂。
例如,注入孔可以包括沿着输入端口的相互面对的侧部彼此平行地形成的狭缝。
例如,第一粘合部也可以形成在输入端口的上表面上,该上表面与焊接区背对。
例如,第一粘合部和第二粘合部可以是电绝缘的。
例如,焊接区可以是超声波焊接区。
例如,可以通过超声变幅杆在输入端口的上表面中形成凹痕,该上表面与焊接区背对。
例如,信号输入部可以是被构造为将相邻的电池单体彼此电连接的汇流条,并且
电池单体的电压信号可以被输入到结合到汇流条的输入端口。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描述电池组,在附图中示出了优选实施例。
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电池组的分解透视图。图2是示出图1中所示的电池组的一部分的分解透视图。图3是示出图1中所示的电池组的一部分的平面图。
参照附图,本公开的电池组包括:电池单体B;框架F,在一个方向(在下文中,也被称为方向Z1)上与电池单体B布置在一起,并且彼此结合以在电池单体B位于其间的情况下彼此面对;以及布线板C,布置在框架F上,以收集关于电池单体B的状态信息。
电池单体B可以沿一个方向(方向Z1)布置。另外,框架F可以以框架F在电池单体B位于其间的情况下彼此结合的这样的方式沿所述方向(方向Z1)与电池单体B布置在一起。例如,框架F可以以每个电池单体B放置在相邻的框架F之间的这样的方式沿所述方向(方向Z1)布置,并且相邻的框架F彼此结合以彼此面对。
每个框架F可以限定围绕电池单体B的***并且沿着电池单体B的***延伸以容纳电池单体B的容纳部FA。更具体地,框架F可以在横跨电池单体B的上侧、下侧和横向侧的同时沿着电池单体B的***延伸。框架F可以包括:容纳部FA,作为容纳电池单体B的内部区域;以及支撑部FS,作为在其上支撑与电池单体B电连接的物体(诸如汇流条15和布线板C)的外部区域。例如,支撑部FS可以形成在框架F的横跨电池单体B的上侧的部分上,所述上侧上形成有电极10。框架F可以具有围绕电池单体B的内侧和形成支撑部FS的外侧,从而提供用于与电池单体B电连接的物体(诸如汇流条15和布线板C)的支撑基体。
框架F可以以每个电池单体B放置在相邻的框架F之间的这样的方式沿所述方向(在下文中,也被称为方向Z1)布置,相邻的框架F彼此结合以彼此面对。换句话说,所有的电池单体B被沿所述方向(方向Z1)前后布置的框架F围绕,前后布置的框架F围绕放置在位于框架F之间的电池单体B的外侧,使得框架F可以形成电池组的覆盖电池单体B的外观,并且可以用作保护电池单体B的外壳。在包括电池单体B的电池组中,框架F的在所述方向(方向Z1)上的阵列可以基本上形成电池组的外观,电池单体B可以被放置在框架F的阵列内部且被框架F围绕。
框架F和电池单体B可以沿所述方向(在下文中,也被称为方向Z1)交替地布置,框架F中的每个可以包括容纳相邻的电池单体B的不同的容纳部FA,例如,框架F中的每个可以包括容纳沿所述方向(方向Z1)前后布置的不同的电池单体B的不同的容纳部FA,并且不同的容纳部FA可以通过阻挡壁W彼此分开。在框架F中,阻挡壁W可以放置在不同的容纳部FA之间以使容纳部FA彼此分离,并且可以使不同的电池单体B与电干扰和热干扰隔离。
每个电池单体B可以连接到用于与相邻的电池单体B电连接的汇流条15,布线板C可以连接到电池单体B以获得和收集关于电池单体B的状态信息(诸如电压信息或温度信息)。在这种情况下,汇流条15和布线板C可以是与电池单体B形成电连接的物体,可以在框架F的支撑部FS上支撑这样的物体。
框架F的支撑部FS可以包括在其上支撑汇流条15的汇流条支撑部FSB和在其上支撑布线板C的板支撑部FSC。汇流条支撑部FSB和板支撑部FSC可以设置在支撑部FS的不同位置上。例如,汇流条支撑部FSB可以设置在框架F的与电池单体B的电极10对应的左***部分或右***部分上。板支撑部FSC可以设置在框架F的中心部分上。支撑在板支撑部FSC上的布线板C可以位于电池单体B的中心位置处,使得布线板C可以容易地从电池单体B的多个位置收集状态信息。感测部S可以连接到布线板C以传输来自电池单体B的侧部的状态信息,由于布线板C被放置在中心位置处,所以布线板C与连接到布线版C的多个位置的感测部S之间的距离可以是基本上均匀的,并且可以是平衡的,使得连接到多个位置的感测部S的电阻可以是平衡的,以防止信号失真。
汇流条支撑部FSB和板支撑部FSC可以具有不同的宽度。例如,为了不妨碍汇流条15与电池单体B(特别地,电池单体B的电极10)之间的电连接,汇流条支撑部FSB可以是相对窄的。汇流条支撑部FSB可以支撑汇流条15的放置在汇流条15的弯曲部15a的两侧上的前端部和后端部,并且可以使相邻的汇流条15彼此绝缘。汇流条支撑部FSB可以支撑汇流条15的两个端部,并且可以使相邻的汇流条15彼此电绝缘,使得汇流条15的两个端部可以不与相邻的汇流条15的端部接触。汇流条支撑部FSB不需要与汇流条15的两个端部物理接触,只要汇流条支撑部FSB被放置在相邻的汇流条15之间并且使相邻的汇流条15彼此电绝缘即可。由于汇流条支撑部FSB被放置在彼此相邻的汇流条15之间以防止汇流条15之间的电接触就足够了,所以汇流条支撑部FSB可以具有相对小的宽度,以不减小汇流条15与电池单体B的电极10之间的导电面积。当汇流条支撑部FSB像板支撑部FSC一样具有大的宽度时,汇流条15与电池单体B(特别地,电池单体B的电极10)之间的电接触可能被阻碍,汇流条15与电池单体B之间的导电面积可能减小,使整体充电-放电路径的电阻增加并且使电池组的电输出功率减小。
汇流条支撑部FSB可以设置在支撑部FS的与沿电池单体B的宽度方向设置在电池单体B的左侧上的电极10和右侧上的电极10对应的左***位置和右***位置上。框架F可以以左右反转的图案沿所述方向(方向Z1)布置,在这种情况下,汇流条支撑部FSB可以沿着左边缘和右边缘在所述方向(方向Z1)上布置成沿着左边缘和右边缘交替的图案。例如,可以在设置在框架F的中心位置处的板支撑部FSC的左侧或右侧上设置汇流条支撑部FSB,并且由于框架F沿所述方向(方向Z1)布置成左右反转的图案,所以汇流条支撑部FSB可以沿所述方向(方向Z1)布置在板支撑部FSC的左侧和右侧上。
板支撑部FSC具有相对大的宽度,使得布线板C可以稳定地放置且支撑在板支撑部FSC上。布线板C可以放置在每个框架F的板支撑部FSC上,并且框架F的板支撑部FSC可以沿所述方向(方向Z1)彼此连接以形成沿所述方向(方向Z1)宽地延伸的支撑表面,从而提供用于支撑布线板C的支撑基体。也就是说,在框架F的板支撑部FSC支撑布线板C的同时,框架F的板支撑部FSC可以沿所述方向(方向Z1)彼此连接,以形成沿所述方向(方向Z1)宽地延伸的支撑表面,因此可以提供用于稳定地支撑布线板C的支撑基底。
汇流条15用于将彼此相邻的电池单体B电连接,并且汇流条15可以将电池单体B彼此串联连接、并联连接或串并联连接。汇流条15可以通过将电池单体B的电极10电结合来将电池单体B彼此电连接。更具体地,汇流条15可以通过将具有电池单体B的相同极性的电极10连接来将电池单体B彼此并联连接,或者通过将电池单体B的具有不同极性的电极10连接来将电池单体B彼此串联连接。
汇流条15可以被布置成面对设置在电池单体B的上表面上的电极10,并且可以将电池单体B的电极10彼此电连接。更具体地,基于设置在汇流条15的中心位置处的弯曲部15a,汇流条15的两侧可以指向并结合到电池单体B的电极10。可以设置多个汇流条15,每个汇流条15可以将一对相邻的电池单体B的电极10连接。
板支撑部FSC可以放置在设置在左***部分和右***部分处的汇流条支撑部FSB之间的中心位置处。布线板C可以放置在板支撑部FSC上。布线板C可以包括多个导电图案(未示出)以收集关于电池单体B的状态信息并将状态信息传输到电池管理***(未示出)。布线板C可以连接到用于将电池单体B彼此电结合的汇流条15,并且获得关于电池单体B的电压的信息。虽然在附图中未示出,但是布线板C可以连接到放置在电池单体B的上表面上的热敏电阻器(未示出),以获得关于电池单体B的温度的信息。
布线板C可以从电池单体B收集状态信息(例如电压信息和温度信息),并且可以将状态信息传输到单独的电池管理***(未示出),使得单独的电池管理***(未示出)可以控制电池单体B的充电-放电操作,或者可以通过与布线板C一起设置的电池管理***来控制电池单体B的充电-放电操作。
参照图3,柔性的感测部S可以连接到布线板C作为用于传输与电池单体状态信息相关的信号的媒介。可以以柔性可变形膜的形式设置感测部S。每个感测部S可以包括连接到电池单体B(例如,电连接到电池单体B的汇流条15)的侧面的输入端口SI、连接到布线板C的输出端口SO以及将输入端口SI和输出端口SO彼此连接的连接部SC。
输入端口SI可以与从电池单体B的侧面(例如,从电连接到电池单体B的汇流条15)接收状态信息的部分对应,输出端口SO可以与关于电池单体B的状态信息通过其输出到布线板C的部分对应。将输入端口SI和输出端口SO彼此连接的连接部SC可以形成为其中多个部分彼此叠置的弯曲形状。
感测部S的输入端口SI可以连接到电池单体B的侧面。更具体地,感测部S的输入端口SI可以连接到将彼此相邻的电池单体B电连接的汇流条15,可以通过输入端口SI从汇流条15接收电池单体B的电压信号。虽然在附图中未示出,但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输入端口SI可以连接到放置在电池单体B的上表面上的热敏电阻器(未示出),可以通过输入端口SI从热敏电阻器(未示出)接收电池单体B的温度信号。在本视图中,感测部S的输入端口SI可以被认为连接到用于获取关于电池单体B的状态信息的信号输入部。信号输入部可以连接到电池单体B,用于获取诸如电池单体B的电压或温度的状态信息,并且可以是例如电连接到电池单体B的汇流条15或热连接到电池单体B的热敏电阻器(未示出)。
将输入端口SI和输出端口SO彼此连接的每个连接部SC可以形成为多个部分彼此叠置的弯曲形状。电池组可以包括在布置电池单体B的所述方向(方向Z1)上在电池单体B位于其间的情况下彼此面对并且彼此结合的框架F。在电池单体B的充电-放电操作期间,电池单体B可以在所述方向(方向Z1)上经历鼓胀(即,膨胀),在这种情况下,在所述方向(方向Z1)上在电池单体B位于其间的情况下彼此前后结合的框架F可能会在所述方向(方向Z1)上滑动并且顺应由电池单体B的鼓胀引起的变形。
如上所述,当电池单体B在所述方向(方向Z1)上鼓胀和膨胀时,框架F可能会在所述方向(方向Z1)上移动,因此结合到放置在框架F上的汇流条15的输入端口SI和结合到布线板C的输出端口SO的相对位置可能会在所述方向(方向Z1)上变得彼此更远离。在这种情况下,将输入端口SI和输出端口SO连接的连接部SC可能会变形以顺应在所述方向(方向Z1)上的变形。在这种情况下,因为连接部SC具有多个部分彼此叠置的弯曲形状,所以连接部SC可以根据由于鼓胀而彼此远离移动的输入端口SI和输出端口SO的相对位置而容易地变形,因此应力可以较少地累积在连接部SC中。
感测部S的输出端口SO可以连接到布线板C的垫(未示出),通过感测部S的输出端口SO传输的电信号可以经由布线板C的垫(未示出)到达布线板C的导电图案(未示出)。感测部S的输出端口SO可以焊接或锡焊到布线板C的垫(未示出),或者可以使用导电粘合剂等结合到布线板C的垫。
在图1中,附图标记E和210分别是指端块和端板。端块E和端板210可以放置在最外面的电池单体B的外侧上,以提供用于物理地约束电池组的电池单体B的紧固力。
图4是示出图3的一部分的分解透视图。图5是示出每个感测部的结合结构的分解透视图。图6和图7是沿图5的线VI-VI截取的剖视图,用于示出感测部的结合结构。
参照附图,感测部S的输入端口SI和信号输入部(例如,电连接到电池单体B的汇流条15)可以彼此结合,从而形成结合部CP。输入端口SI与汇流条15之间的结合部CP包括作为导电结合部的焊接区WD,因此电压信号可以通过输入端口SI从汇流条15传输到感测部S。另外,第一粘合部A1和第二粘合部A2可以形成在输入端口SI的焊接区WD周围。更具体地,在输入端口SI叠加在汇流条15上的状态下,输入端口SI和汇流条15可以通过熔接方法利用超声波焊接在一起,该熔接方法通过将具有多个突出尖端的超声变幅杆UH压靠输入端口SI并且通过超声变幅杆UH将超声波振动施加到输入端口SI。第一粘合部A1和第二粘合部A2可以形成为顺序地围绕焊接区WD的***。例如,第一粘合部A1可以由液体粘合剂形成,第二粘合部A2可以由固体粘合剂形成。焊接区WD被第一粘合部A1和第二粘合部A2双重地围绕,因此第一粘合部A1和第二粘合部A2可以具有保护焊接区WD的功能。例如,第一粘合部A1和第二粘合部A2双重地围绕焊接区WD,以将焊接区WD与诸如湿汽或氧的外部有害环境绝缘,从而防止焊接区WD的诸如氧化的劣化和焊接区WD的电阻的增大。
换句话说,输入端口SI与汇流条15之间的结合部CP可以包括焊接区WD、涂敷到焊接区WD的外表面的第一粘合部A1以及围绕第一粘合部A1的外周的第二粘合部A2。这里,焊接区WD与用于输入端口SI与汇流条15之间的电连接的导电结合部对应,第一粘合部A1和第二粘合部A2用于通过双重地围绕焊接区WD来保护焊接区WD,并且可以与不形成导电结合的绝缘结合部对应。
第一粘合部A1可以在液体状态下被制备,并且可以被注入到焊接区WD上以涂覆在焊接区WD的外表面。更具体地,注入孔IH可以形成在输入端口SI中,以通过其注入液体粘合剂,从而形成第一粘合部A1。例如,多个注入孔IH可以形成在输入端口SI中,使得通过注入孔IH注入的液体粘合剂可以均匀地涂敷到焊接区WD的外表面,并且注入孔IH可以形成在对称位置处,使得第一粘合部A1可以均匀地涂敷到焊接区WD的外表面。更具体地,注入孔IH可以沿着输入端口SI的边缘形成为狭缝形状,并且可以沿着输入端口SI的一对相互面对的侧部彼此平行地延伸。
在将输入端口SI和汇流条15焊接在一起之后,可以通过输入端口SI的注入孔IH注入液体粘合剂以将液体粘合剂涂敷到形成在输入端口SI与汇流条15之间的焊接区WD的外表面,然后使液体粘合剂固化来形成第一粘合部A1。如上所述,第一粘合部A1可以在输入端口SI的焊接之后形成。可以通过注入液体粘合剂以将液体粘合剂均匀地涂敷到焊接区WD的外表面来形成第一粘合部A1,第一粘合部A1可以在填充在由第二粘合部A2限定的填充区域FF中的同时覆盖焊接区WD。第一粘合部A1可以涂敷到焊接区WD的外表面以保护焊接区WD,并且可以由不具有导电性的绝缘粘合剂形成。可以使用导电粘合剂而不是使用绝缘粘合剂来形成第一粘合部A1。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可能需要更严格地控制粘合剂注入工艺以防止与周围组件的电短路。
第二粘合部A2可以在焊接之前形成输入端口SI与汇流条15之间的临时结合,此外,由于第二粘合部A2由固体粘合剂形成,所以即使在诸如超声波焊接工艺的焊接工艺中,也可以保持第二粘合部A2的形状以保持输入端口SI与汇流条15之间的临时结合。例如,输入端口SI可以叠加在汇流条15上,此时,输入端口SI可以利用其间的第二粘合部A2结合到汇流条15,使得输入端口SI和汇流条15可以通过第二粘合部A2彼此临时结合。如上所述,当在输入端口SI和汇流条15临时结合在一起的状态下进行焊接工艺时,输入端口SI与汇流条15之间的焊接位置不偏移,即使在施加超声波振动的超声波焊接工艺期间,输入端口SI与汇流条15之间的位置对准也不会被干扰,输入端口SI与汇流条15之间的焊接位置可以被保持。由于第二粘合部A2以固体状态形成,所以尽管存在诸如超声波振动的重复外力,第二粘合部A2的形状也可以保持,并且输入端口SI与汇流条15之间的临时结合可以稳定地保持。第二粘合部A2可以由固体粘合剂形成,从而即使在超声波振动环境下也保持其形状,例如,可以设置双面胶带作为第二粘合部A2。
第二粘合部A2可以沿着输入端口SI与汇流条15之间的边缘附着。更具体地,第二粘合部A2可以沿着输入端口SI的边缘附着,以围绕将要形成在输入端口SI与汇流条15之间的焊接区WD的***。也就是说,第二粘合部A2和焊接区WD可以通过形成在它们之间的填充区域FF而彼此分开,第一粘合部A1可以形成在第二粘合部A2与焊接区WD之间的填充区域FF中。也就是说,由于第二粘合部A2沿着输入端口SI的边缘形成,所以填充区域FF可以形成在第二粘合部A2与形成在输入端口SI的中心位置处的焊接区WD之间,第一粘合部A1可以通过将液体粘合剂注入到填充区域FF中而形成。第二粘合部A2限定其中填充有液体粘合剂以形成第一粘合部A1的填充区域FF,由于第二粘合部A2用作阻挡件,因此液体粘合剂可以***漏到输入端口SI外部的位置。例如,第一粘合部A1可以在被围绕第一粘合部A1的***的第二粘合部A2引导的同时填充在第二粘合部A2与焊接区WD之间的填充区域FF中,由于第二粘合部A2防止第一粘合部A1从填充区域FF泄漏,所以第一粘合部A1可以在填充区域FF中形成到用于覆盖焊接区WD的足够高度。
第二粘合部A2可以沿着输入端口SI与汇流条15之间的***连续地形成。也就是说,由于第二粘合部A2连续地围绕形成在输入端口SI与汇流条15之间的焊接区WD的***,所以填充区域FF可以在焊接区WD与第二粘合部A2之间形成为密闭状态,因此填充在填充区域FF中以形成第一粘合部A1的液体粘合剂可以被第二粘合部A2困住,以防止液体粘合剂的泄漏。就此而言,第二粘合部A2可以沿着输入端口SI的边缘连续地形成,由于第二粘合部A2沿着第一粘合部A1的***连续地形成,所以可以防止形成第一粘合部A1的液体粘合剂泄漏,从而清楚地限制第一粘合部A1的形成范围。
布置在输入端口SI与汇流条15之间的第二粘合部A2可以是具有减震特性的固体粘合剂,使得即使当压靠输入端口SI的超声变幅杆UH施加振动时,也可以保持输入端口SI与汇流条15之间的临时结合。为此,可以设置双面胶带作为第二粘合部A2。由于输入端口SI和汇流条15通过焊接区WD彼此导电结合,所以围绕并保护焊接区WD的第二粘合部A2可以在输入端口SI与汇流条15之间形成绝缘结合。当被施加超声波振动的第二粘合部A2形成为导电结合时,可能需要更严格的工艺控制来防止与周围组件的电短路。
输入端口SI和汇流条15可以以下面描述的顺序彼此结合。首先,将输入端口SI叠加在汇流条15上,此时,第二粘合部A2布置在输入端口SI与汇流条15之间,以使输入端口SI与汇流条15彼此临时结合。另外,通过向临时结合在一起的汇流条15和输入端口SI施加超声波振动来执行超声波焊接。此时,超声变幅杆UH压靠输入端口SI的上表面以施加超声波振动,因此可以在输入端口SI与汇流条15之间形成焊接区WD,同时通过超声变幅杆UH在输入端口SI的上表面中形成凹痕。这里,输入端口SI的上表面可以指输入端口SI的与焊接区WD背对的表面,由于超声波焊接,可以在输入端口SI的上表面中形成凹痕。接下来,可以通过输入端口SI的注入孔IH注入液体粘合剂,以形成涂敷到焊接区WD的外表面的第一粘合部A1。
当注入液体粘合剂以形成第一粘合部A1时,液体粘合剂可以涂敷到输入端口SI的上表面,涂敷到输入端口SI的液体粘合剂可以通过输入端口SI的注入孔IH渗透到输入端口SI与汇流条15之间的区域中,然后渗透到第二粘合部A2与焊接区WD之间的填充区域FF中,从而覆盖焊接区WD。由于形成在输入端口SI中的注入孔IH,通过简单地将液体粘合剂(第一粘合部A1)涂敷到输入端口SI的上表面的方法,液体粘合剂(第一粘合部A1)可以渗透到填充区域FF中并且覆盖焊接区WD,并且由于沿着输入端口SI的边缘附着的第二粘合部A2,液体粘合剂(第一粘合部A1)不会泄漏到输入端口SI外部的位置,而是可以具有足以覆盖焊接区WD的高度。也就是说,第二粘合部A2可以限定第一粘合部A1的形成位置,并且可以用作将形成第一粘合部A1的液体粘合剂困在填充区域FF中同时防止液体粘合剂泄漏到输入口SI外部的位置的坝。
例如,第一粘合部A1的在第一粘合部A1填充焊接区WD与第二粘合部A2之间的填充区域FF之后剩余的部分可以位于输入端口SI的上表面上。就此而言,第一粘合部A1除了被认为在输入端口SI与信号输入部(例如,电连接到电池单体B的汇流条15)之间的填充区域FF中之外还可以被认为在输入端口SI的上表面上。这里,输入端口SI的上表面可以指输入端口SI的与焊接区WD背对的表面,并且第一粘合部A1也可以形成在输入端口SI的上表面上。
参照图4,感测部S的输入端口SI可以结合到汇流条15的放置在结合支撑件CB上的部分,并且汇流条15的该部分可以是被结合支撑件CB在相对高的水平处支撑的部分。输入端口SI与汇流条15之间的结合可以被结合支撑件CB物理地支撑,并且汇流条15的结合到输入端口SI的部分可以在相对高的水平处被支撑,使得当输入端口SI和汇流条15被超声波焊接到彼此并且形成第一粘合部A1和第二粘合部A2时,可以减少对其它组件的干扰,从而使得易于执行结合工艺。例如,每个结合支撑件CB可以形成在汇流条支撑部FSB上,并且可以与汇流条支撑部FSB形成为一体。
图8是示出图4中所示的感测部的分解透视图。
参照附图,感测部S可以包括:导线S10,用于传输与关于电池单体B的状态的信息相关的信号;以及绝缘膜S20,在其内部掩埋导线S10,以使导线S10绝缘。例如,导线S10可以是铜箔图案,绝缘膜S20可以布置成将导线S10掩埋在绝缘膜S20内部,使得电信号可以在通过导线S10被传输的同时与外部隔离。
如上所述,注入孔IH形成在感测部S的输入端口SI中,以通过注入孔IH注入形成第一粘合部A1的液体粘合剂。注入孔IH可以形成在导线S10中,绝缘膜S20可以覆盖其中形成有注入孔IH的导线S10,从而提供其中形成有注入孔IH的输入端口SI。因此,注入孔IH的***可以被绝缘膜S20围绕,并且因为绝缘膜S20阻挡液体粘合剂(与第一粘合部A1对应的液体粘合剂)的流动,所以残留在注入孔IH的***上的液体粘合剂(与第一粘合部A1对应的液体粘合剂)可以不流到周围组件。
仅出于说明的目的,已经参照附图中所示的实施例描述了本公开,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可以由此做出各种修改和等同的其它实施例。因此,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应当由权利要求限定。
产业上的可用性
本公开可以应用于作为可再充电能源的电池组,并且可以应用于使用电池组作为电源的各种装置。

Claims (14)

1.一种电池组,所述电池组包括:
电池单体,信号输入部连接到电池单体用于获取状态信息;
布线板,被构造为收集电池单体的状态信息;以及
感测部,包括:输入端口,结合到信号输入部,并且包括注入孔;输出端口,结合到布线板并且通过输出端口输出电池单体的状态信息;以及连接部,位于输入端口与输出端口之间,
其中,信号输入部与输入端口之间的结合部包括:
焊接区;
第一粘合部,涂敷到焊接区的外表面;以及
第二粘合部,围绕第一粘合部的外周,
其中,用于形成第一粘合部的液体粘合剂经所述注入孔注入到焊接区的外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中,焊接区被第一粘合部和第二粘合部双重地围绕。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中,第一粘合部由液体粘合剂固化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中,第二粘合部由固体粘合剂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组,其中,第二粘合部包括双面胶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中,在沿着输入端口的边缘附着的第二粘合部位于信号输入部与输入端口之间的状态下,信号输入部和输入端口结合在一起以彼此面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中,第二粘合部位于信号输入部与输入端口之间,并连续地围绕焊接区的外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中,第一粘合部填充在焊接区与第二粘合部之间的填充区域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中,注入孔包括沿着输入端口的相互面对的侧部彼此平行地形成的狭缝。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中,第一粘合部也形成在输入端口的上表面上,所述上表面与焊接区背对。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中,第一粘合部和第二粘合部是电绝缘的。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中,焊接区是超声波焊接区。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中,通过超声变幅杆在输入端口的上表面中形成凹痕,所述上表面与焊接区背对。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中,信号输入部是被构造成将相邻的电池单体彼此电连接的汇流条,并且
电池单体的电压信号被输入到结合到汇流条的输入端口。
CN201880077794.8A 2017-12-11 2018-10-01 电池组 Active CN11152764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7-0169533 2017-12-11
KR1020170169533A KR102152885B1 (ko) 2017-12-11 2017-12-11 배터리 팩
PCT/KR2018/011652 WO2019117436A1 (ko) 2017-12-11 2018-10-01 배터리 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27640A CN111527640A (zh) 2020-08-11
CN111527640B true CN111527640B (zh) 2023-07-28

Family

ID=668193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77794.8A Active CN111527640B (zh) 2017-12-11 2018-10-01 电池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KR (1) KR102152885B1 (zh)
CN (1) CN111527640B (zh)
WO (1) WO201911743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10070078A (ko) * 2019-12-04 2021-06-14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배터리 모듈 및 배터리 팩
CN111293374B (zh) * 2020-05-06 2020-08-14 长沙德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超声波的电池组管理方法及装置
KR20220096955A (ko) 2020-12-31 2022-07-07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배터리 팩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90414A (zh) * 2012-05-10 2013-11-13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基底单元以及具有该基底单元的盘驱动装置
FR3030046A3 (fr) * 2014-12-11 2016-06-17 Renault Sa Procede et dispositif pour inspecter une liaison, notamment une liaison soudee ou collee entre deux materiaux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659829B1 (ko) * 2004-08-30 2006-12-19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배터리 팩의 구조
JP2010257750A (ja) * 2009-04-24 2010-11-11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バッテリモジュール、バッテリシステムおよび電動車両
KR101101035B1 (ko) * 2009-11-18 2011-12-29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전지 셀 간 연결탭 및 그를 이용한 전지 모듈
KR101289282B1 (ko) * 2010-05-28 2013-07-24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콤팩트한 구조의 전지팩
KR101156266B1 (ko) * 2010-09-01 2012-06-13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배터리 팩
JP2013204225A (ja) * 2012-03-27 2013-10-07 Yoshiaki Nagaura 波板形状をしたトタン板を取り付ける方法、及びその加工方法。
KR101913375B1 (ko) * 2012-06-28 2018-10-31 에스케이이노베이션 주식회사 배터리 모듈
KR101420186B1 (ko) * 2012-12-17 2014-07-21 주식회사 아이티엠반도체 배터리 보호 모듈 패키지
US9525195B2 (en) * 2013-07-30 2016-12-20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rporation Remanufacturing methods for battery module
US9748548B2 (en) * 2013-07-30 2017-08-29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Pouch frame with integral circuitry for battery module
CN206194912U (zh) * 2016-09-28 2017-05-24 东莞市煜信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大容量锂电池管理***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90414A (zh) * 2012-05-10 2013-11-13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基底单元以及具有该基底单元的盘驱动装置
FR3030046A3 (fr) * 2014-12-11 2016-06-17 Renault Sa Procede et dispositif pour inspecter une liaison, notamment une liaison soudee ou collee entre deux materiaux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152885B1 (ko) 2020-09-07
WO2019117436A1 (ko) 2019-06-20
CN111527640A (zh) 2020-08-11
KR20190069128A (ko) 2019-06-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161287B1 (ko) 배터리 팩
US11901576B2 (en) Battery pack
KR101305233B1 (ko) 전지모듈을 제조하기 위한 전지모듈 및 방법
CN111527640B (zh) 电池组
US8846240B2 (en) Battery cell interconnect and voltage sensing assembl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assembly
US6822420B2 (en) Battery power source device including rechargeable battery and circuit board joined thereto
US10818980B2 (en) Battery pack
CN111226326B (zh) 电池模块、电池组及包括该电池组的车辆
US11031648B2 (en) Battery pack
KR100973311B1 (ko) 배터리 팩
CN110100330B (zh) 电池模块
KR20190056013A (ko) 센싱 어셈블리 및 버스바 어셈블리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모듈
EP2747189A1 (en) Battery pack
KR102562684B1 (ko) 배터리 팩
US9099726B2 (en) Secondary battery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KR101342603B1 (ko) 배터리 팩
KR20160109428A (ko) 배터리 팩
KR20180132338A (ko) 배터리 팩과 이를 포함하는 자동차
KR101002511B1 (ko) 폴리머 전지팩
JP2003197270A (ja) 保護回路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電池パック
KR20130005117A (ko) 배터리 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KR20210116040A (ko) 신규한 센싱 구조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