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55768A - 一种柔性路基沥青混凝土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柔性路基沥青混凝土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55768A
CN111455768A CN202010362229.5A CN202010362229A CN111455768A CN 111455768 A CN111455768 A CN 111455768A CN 202010362229 A CN202010362229 A CN 202010362229A CN 111455768 A CN111455768 A CN 1114557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asphalt
fatigue
concrete
ten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6222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白建军
李学洪
侯进
王建
许志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jiang Port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njiang Port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jiang Port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njiang Port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6222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55768A/zh
Publication of CN1114557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5576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7/00Coherent pavings made in situ
    • E01C7/08Coherent pavings made in situ made of road-metal and binders
    • E01C7/32Coherent pavings made in situ made of road-metal and binders of courses of different kind made in situ
    • E01C7/325Joining different layers, e.g. by adhesive layers; Intermediate layers, e.g. for the escape of water vapour, for spreading stress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7/00Coherent pavings made in situ
    • E01C7/08Coherent pavings made in situ made of road-metal and binders
    • E01C7/18Coherent pavings made in situ made of road-metal and binders of road-metal and bituminous binders
    • E01C7/185Isolating, separating or connecting intermediate layers, e.g. adhesive layers; Transmission of shearing force in horizontal intermediate planes, e.g. by protrus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7/00Coherent pavings made in situ
    • E01C7/08Coherent pavings made in situ made of road-metal and binders
    • E01C7/18Coherent pavings made in situ made of road-metal and binders of road-metal and bituminous binders
    • E01C7/24Binder incorporated as an emulsion or solu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一种柔性路基沥青混凝土结构,包括底基层、基层、抗疲劳沥青层、拉压过渡层、沥青中下面层和沥青上面层;底基层,设置于路基沥青混凝土结构的最底层;基层设置于所述底基层的上层;抗疲劳沥青层设置于所述基层的上层;拉压过渡层设置与所述疲劳沥青混合层的上层;沥青中下面层设置于所述拉压过渡层的上层;沥青上面层设置于所述沥青中下面层的上层。本发明确定了防水抗车辙沥青上面层+沥青中下面层+拉压过渡层+抗疲劳沥青层的结构方案,并对结构方案进行了三种结构形式参数的设计论证,提出了具有优异性能的柔性基层沥青路面。

Description

一种柔性路基沥青混凝土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路面施工领域,特别是一种柔性路基沥青混凝土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港区道路多使用水泥路面以满足重载需求,水泥路面的大量接缝构造为水分进入路面结构内部提供了充分途径,由此引发结构基础的软弱与脱空。而水泥路面一旦出现基础软弱和脱空的现象,其使用寿命将急剧下降,水泥路面破坏后的维修非常困难,表现为工程量大、工期长以及费用高。
相较于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路面具有连续、无接缝、平整度高;噪声低、扬尘低等一系列优势,将水泥路面改造成为沥青路面已经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但传统的沥青路面采用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其存在诸多不足使得沥青路面难以满足港区重载道路的设计要求。从材料的角度,高温稳定性问题一直是困扰沥青路面的重要难题,港区重载、低速、频繁转向、频繁加减速的交通特点对沥青路面的抗车辙性能提出了苛刻的要求。从结构的角度,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路面结构厚度约在60~80cm(40~60cm基层+18~20cm沥青面层),由于其对重载和超载敏感,若要保证长期使用寿命,结构还会进一步增厚,对非可再生资源碎石集料的消耗非常大,尤其是在当前我国实施环境保护和严格限制碎石集料开采的情况下,已很难满足当前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的可持续发展需求;我国传统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不仅存在重载和超载敏感的问题,同时存在着典型的反射裂缝弊端。这使得港区道路的重载与超载问题会加速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破坏,显著减少其使用寿命。更重要的是,反射裂缝是半刚性基层的固有弊端,在铺筑1~2年后,路面结构必然会出现反射裂缝问题,这就为水分进入路面结构提供了有效途径,进一步加速路面结构对的破坏。从力学性质的角度,半刚性基层的力学性质易受到环境、施工、重载等因素的影响,其自身强度的不断变化与内部损伤发展的复杂性导致其服役寿命与服役状态难以准确预估与评判,这也是当前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设计精度不足和后期养护决策困难大的核心原因。从运营维护角度,半刚性基层是沥青路面的主要承载层,其病害的发生会对整个路面结构的使用寿命产生致命影响,由于半刚性基层的隐蔽性使得目前对其性能状态缺乏有效的评估手段,对其结构病害也缺乏有效的处治手段,导致难以对路面结构进行有效的维养,一旦发生破坏后后期维养困难,维养周期长,且维养成本高。
而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的路面结构厚度约在50~55cm(15cm级配碎石基层+35-40cm沥青面层),根据结构耐久性需要可进一步在有限范围内减少沥青路面层厚度,可以大大减少碎石集料消耗总量。柔性基层沥青路面不仅具有良好的密水性和水稳定性,同时对重载和超载的敏感度低,更重要的是能够有效避免水泥路面的接缝弊端以及传统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反射裂缝弊端,经过合理的结构与材料优化设计,将表现出更加优越的服务性能和长期服役耐久性。而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的结构受力机理与损伤演化规律更加明确,有利于提高设计精度和后期养护决策精度,合理设计和养护的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其使用寿命可以达到50年以上。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的主要持力层在沥青面层,性能状态的判断评估和养护保持提升均集中在沥青面层范围内,维养决策精度和维养效率相对更高,维养成本更低。而且长期使用过程中的维养主要集中在沥青面层,不仅维修更加方便便捷,更有利于实现维养过程中沥青路面材料的高效循环再生利用,从而进一步实现资源节约与经济节约。因此,相比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的全寿命周期效益和社会环保效益将更加显著。
针对于基层和路基已基本丧失了应有的结构强度的混凝土路面,将路面改造为沥青路面可以采用的改造方案主要包括两种:(1)对原水泥板进行破碎挖除,进而新修沥青路面;(2)对原水泥板进行碎石化处理,将碎石化层保留作为路基或路面基层,在此基础上进行沥青路面加铺。考虑废弃料产生量、对环境干扰因素、工期因素、施工效率和施工成本等方面综合考量,采用方案二进行路面改造,现需要设计一种适应于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的柔性沥青路面结构。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柔性路基沥青混凝土结构,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柔性路基沥青混凝土结构,包括底基层、基层、抗疲劳沥青层、拉压过渡层、沥青中下面层和沥青上面层;
底基层,设置于路基沥青混凝土结构的最底层,通过碎石化工艺对原水泥路面板进行原位破碎,破碎后的碎石层经过就地碾压后作为路面结构的底基层;
基层,设置于所述底基层的上层,所述基层采用级配碎石;用于支撑沥青混合层的结构层位,作为承载沥青到水泥板破碎层的柔性过渡作用,消除底基层破碎不充分碎石表层颗粒较大后期存在反射裂缝的隐患,填平底基层破碎压实后表面存在的不均匀沉降;
抗疲劳沥青层,设置于所述基层的上层;所述抗疲劳沥青层采用AC-13沥青混凝土;铺设于基层上层的抗疲劳沥青层为路基结构中的主要弯拉变形区域,作为基层的调平层,以及提高路基结构的抗疲劳性能作为沥青路面的抗疲劳层;
拉压过渡层,设置与所述疲劳沥青混合层的上层;所述拉压过渡层采用ATB-25沥青碎石、AC-20沥青混凝土中的一种,用于作为抗疲劳沥青层和沥青上面层之间的拉压过渡区,减少沥青上面层受到荷载的直接作用产生较高的压力,减少沥青中下面层承受的拉应力;
沥青中下面层,设置于所述拉压过渡层的上层;沥青中下面层采用AC-20沥青混凝土、AC-25沥青混凝土中的一种或两种;具有具有优良的抗车辙性能和优良的密水性能,将路面的主要车辙发展区域控制在沥青中下面层;
沥青上面层,设置于所述沥青中下面层的上层;所述沥青上面层采用AC-16沥青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密实性,防止雨水以及洒水进入路基结构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底基层的设计厚度为20-30cm。
进一步的,所述基层的设计厚度为15cm。
进一步的,所述抗疲劳沥青层的设计厚度为6-8cm。
进一步的,所述抗疲劳沥青层采用改性沥青作为胶结料。
进一步的,所述拉压过渡层的设计厚度为10-12cm。
进一步的,所述沥青中下面层的设计厚度为8-15cm。
进一步的,所述沥青中下面层采用改性沥青作为胶结料。
进一步的沥青上面层的设计厚度为4-5cm。
进一步的,所述沥青上面层采用高模量抗车辙沥青作为胶结料。
进一步的,所述抗疲劳沥青层、拉压过渡层、沥青中下面层和沥青上面层形成沥青混合层。
进一步的,所述沥青中下面层和沥青上面层形成抗车辙层。
根据上述的一种柔性路基沥青混凝土结构,提供了一种柔性路基沥青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方法:
(1)通过水泥路面碎石化改造将原有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破碎压实,形成底基层;
①采用液压锤对单块水泥混凝土板进行打孔预裂;
②再采用多锤头破碎设备对水泥混凝土板进行破碎;
(2)在底基层之上铺设级配碎石以形成基层;
(3)在基层之上铺设AC-13沥青混凝土以形成抗疲劳沥青层,AC-13沥青混凝土分为两次铺设,为两层结构;
(4)在抗疲劳沥青层之上铺设ATB-25沥青碎石、AC-20沥青混凝土中的一种以形成拉压过渡层;
(5)在拉压过渡层之上铺设AC-20沥青混凝土、AC-25沥青混凝土中的一种或两种以形成沥青中下面层;
(6)在沥青中下面层之上铺设AC-16沥青混凝土以形成沥青上面层;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施工方法改进在于,将原有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破碎压实后并铺设级配碎石形成基层时,对基层的顶面撒布乳化沥青作为透层,按2.5~3.5(kg/平方米)用量撒布50%慢裂乳化沥青。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施工方法改进在于,在基层之上铺设AC-13沥青混凝土以形成抗疲劳沥青层。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施工方法改进在于,在抗疲劳沥青层与拉压过渡层之间采用快裂或中裂乳化沥青、改性乳化沥青中的一种作为粘层。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施工方法改进在于,在拉压过渡层与沥青中下面层之间采用快裂或中裂乳化沥青、改性乳化沥青中的一种作为粘层。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施工方法改进在于,沥青中下面层与沥青上面层之间采用改性沥青或改性乳化沥青中的一种作为粘层,用量不少于1L/平方米。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针对于港区破碎的混凝土路面进行碎石化改造,提出了对原有混凝土路面进行液压锤打孔预裂+多锤头破碎的组合碎石化方案,避免了对原有的混凝土结构进行开挖转运的过程,避免对基层结构进行重复施工,降低了施工工期与施工成本;并对改造后的沥青层形成了良好的底基层结构,底基层结构稳固。
本发明针对港区路面负载荷量大、路面汽车通常低速形式等使用因素,考虑沥青混凝土面层的力学特性、关键功能与性能需求以及长期性能衰变规律和损坏特征,基于力学经验法建立的沥青路面性能预测模型,对碎石化改造后的柔性沥青路面结构的路用性能进行预测,包括车辙深度发展预估和沥青面层疲劳寿命预估,确定了防水抗车辙沥青上面层+沥青中下面层+拉压过渡层+抗疲劳沥青层的结构方案,并对结构方案进行了三种结构形式参数的设计论证,提出了具有优异性能的柔性基层沥青路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沥青混凝土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沥青混凝土结构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3沥青混凝土结构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沥青混凝土结构计算参数图表。
图5是公路沥青设计规范中不同载荷下沥青混合层的剪应力的分布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1-3中标准荷载、实际轴载与拉压过渡层底拉应力的柱状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1-3中标准荷载、实际轴载与拉压过渡层底拉应变的柱状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拉压过渡层底的拉应力分布的图表。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沥青混合层永久变形量。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沥青混合层永久变形量。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沥青混合层永久变形量。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1-3的疲劳寿命。
附图标记列表:
底基层1;
基层2;
抗疲劳沥青层3;
拉压过渡层4;
沥青中下面层5;
沥青上面层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晰明确,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描述,任何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进行等价替换和常规推理得出的方案均落入本发明保护范围。
实施例1
结合附图可见,一种柔性路基沥青混凝土结构,其中:
底基层通过对原有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破碎压实,碎石化后的底基层的厚度为25cm;
在底基层顶面撒布50%慢裂乳化沥青,用量为3kg/平方米;
在底基层之上铺设级配碎石以形成基层,基层采用铺设级配碎石,铺设厚度为15cm;
在基层顶面撒布50%慢裂乳化沥青,用量为2.5kg/平方米;
在基层之上铺设抗疲劳沥青层,抗疲劳沥青层采用铺设AC-13沥青混凝土,AC-13沥青混凝土分为两次铺设,铺设厚度为2层*4cm,抗疲劳沥青层的总厚度为8cm;
在抗疲劳沥青层顶面撒布改性乳化沥青作为粘层;
在抗疲劳沥青层之上铺设拉压过渡层,拉压过渡层采用铺设ATB-25沥青碎石,铺设厚度为10cm;
在拉压过渡层顶面撒布中裂乳化沥青作为粘层;
在拉压过渡层之上铺设沥青中下面层,沥青中下面层采用铺设AC-20沥青混凝土,铺设厚度为8cm;
在沥青中下面层顶面撒布改性乳化沥青作为粘层,用量为1.5L/平方米。
在沥青中下面层之上沥青上面层,沥青上面层采用铺设AC-16沥青混凝土,铺设厚度为5cm。
实施例2
结合附图可见,一种柔性路基沥青混凝土结构,其中:
底基层通过对原有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破碎压实,碎石化后的底基层的厚度为25cm;
在底基层顶面撒布50%慢裂乳化沥青,用量为3kg/平方米;
在底基层之上铺设级配碎石以形成基层,基层采用铺设级配碎石,铺设厚度为15cm;
在基层顶面撒布50%慢裂乳化沥青,用量为2.5kg/平方米;
在基层之上铺设抗疲劳沥青层,抗疲劳沥青层采用铺设AC-13沥青混凝土,AC-13沥青混凝土分为两次铺设,铺设厚度为2层*4cm,抗疲劳沥青层的总厚度为8cm;
在抗疲劳沥青层顶面撒布改性乳化沥青作为粘层;
在抗疲劳沥青层之上铺设拉压过渡层,拉压过渡层采用铺设ATB-25沥青碎石,铺设厚度为12cm;在拉压过渡层顶面撒布中裂乳化沥青作为粘层;
在拉压过渡层之上铺设沥青中下面层,沥青中下面层采用铺设AC-20沥青混凝土,铺设厚度为10cm;
在沥青中下面层顶面撒布改性乳化沥青作为粘层,用量为1.5L/平方米。
在沥青中下面层之上沥青上面层,沥青上面层采用铺设AC-16沥青混凝土,铺设厚度为5cm。
实施例3
结合附图可见,一种柔性路基沥青混凝土结构,其中:
底基层通过对原有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破碎压实,碎石化后的底基层的厚度为25cm;
在底基层顶面撒布50%慢裂乳化沥青,用量为3kg/平方米;
在底基层之上铺设级配碎石以形成基层,基层采用铺设级配碎石,铺设厚度为16cm;
在基层顶面撒布50%慢裂乳化沥青,用量为2.5kg/平方米;
在基层之上铺设抗疲劳沥青层,抗疲劳沥青层采用铺设AC-13沥青混凝土,AC-13沥青混凝土分为两次铺设,铺设厚度为2层*4cm,抗疲劳沥青层的总厚度为8cm;
在抗疲劳沥青层顶面撒布改性乳化沥青作为粘层;
在抗疲劳沥青层之上铺设拉压过渡层,拉压过渡层采用铺设ATB-25沥青碎石,铺设厚度为12cm;
在拉压过渡层顶面撒布中裂乳化沥青作为粘层;
在拉压过渡层之上铺设沥青中下面层,沥青中下面层为两侧结构,先采用铺设AC-25沥青混凝土,铺设厚度为8cm;接着铺设AC-20沥青混凝土,铺设厚度为7cm;
在沥青中下面层顶面撒布改性乳化沥青作为粘层,用量为1.5L/平方米。
在沥青中下面层之上沥青上面层,沥青上面层采用铺设AC-16沥青混凝土,铺设厚度为5cm。
(1)对路基沥青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校核:
沥青路面的剪应力分布状态可以在一定程度反映出沥青路面的车辙发展状态。研究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路面结构分别在沥青路面设计的标准荷载(100kN轴重,700kPa胎压)与实际轴载(250kN轴重,900kPa胎压)进行剪应力计算,结构计算参数如附图4所示。
利用有限元软件,计算得到公路设计规范中的标准荷载与两种超载荷载作用下的沥青混合层的剪应力的分布状况如附图5所示。
根据附图5的图形所示,其ATB-25沥青碎石的拉压过渡层剪应力仅为0.15MPa,剪切力较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中上面层,5cm的AC-16沥青混凝土与8cm的AC-20沥青混凝土形成的抗车辙层已经能够提供足够的高温稳定性;但对路面重载条件下,不仅剪切应力的最大值远大于标准荷载产生的剪切应力最大值,且剪应力的影响深度也远大于标准荷载。在路面距拉压过渡层顶面6cm处的剪应力,达到标准荷载下拉压过渡层顶面的剪应力大小,但拉压过渡层的抗车辙性能较差,在路面重载条件下拉压过渡层上部6cm将产生较大的永久变形。
以公路标准荷载作用下引起路面发生车辙的剪应力临界值为准,车辙发生在距路表的8cm范围内;并比对附图5,当车超载至整车40吨与60吨时,抗车辙层剪应力衰减至临界值的位置,车辙的影响深度为17cm与20cm,,并综合考虑有抗车辙层的温度降略有下降,车辙的影响深度下降到15-20cm之间。
即,考虑路面重载、超载因素,抗车辙层的铺设厚度至少有15cm,为了进一步考虑路面车载运行速度底导致车辙加重因素,抗车辙层的铺设厚度达到有20cm。
实施例1中由沥青中下面层和沥青上面层形成抗车辙层厚度为13cm,可完全满足路面无超载的抗车辙要求,无法满足路面超载、路面车载低速运行的抗车辙要求。
实施例2中由沥青中下面层和沥青上面层形成抗车辙层厚度为15cm,可完全满足路面重载、超载的抗车辙要求,无法满足路面车载低速运行的抗车辙要求。
实施例3中由沥青中下面层和沥青上面层形成抗车辙层厚度为20cm,可完全满足路面重载、超载以及路面车载低速运行的抗车辙要求。
(2)对路基沥青混凝土结构的抗疲劳性能校核:
沥青混合层的疲劳寿命一般利用拉压过渡层拉应力或拉应变控制。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路面结构分别在沥青路面设计的标准荷载(100kN轴重,700kPa胎压)与实际轴载(250kN轴重,900kPa胎压)的拉压过渡层底拉应力与拉应变对分别如附图6、附图7所示;
以实施例1路面结构在60吨的超载车辆的作用下,拉压过渡层底的拉应力达到了1.0MPa以上,远高于正常公路设计中的拉应力的要求;实施例2、实施例3较实施例1使用了更厚的拉压过渡层结构,虽然拉压过渡层底的拉应力与拉压过渡层底的拉变力均有下降,但针对于超载至60吨的荷载而言,实施例2与实施例3的沥青混合层底的拉应力与拉应变仍然具有较高数值。
因此需要对拉压过渡层底进行针对性的抗疲劳层设计。并以拉压过渡层底的拉应力数值与拉变力数值最大的实施例1为例,实施例1的拉压过渡层底的拉应力分布如附图8所示;
根据附图8所示的,实施例1的拉压过渡层底的6cm的范围内,拉压过渡层底的拉应力均大于0.5MPa,拉压过渡层采用的ATB-25沥青碎石,当材料的拉应力达到0.5MPa时,因发生疲劳导致拉压过渡层破坏,所以针对于实施例1、实施例2与实施例3的拉压过渡层的底面均铺设8cm的AC-13沥青混凝土作为抗疲劳沥青层。
(3)对路基沥青混凝土结构沥青混合层永久变形量的验算:
分层为形式为:表面层采用10mm至20mm分为一层;第二层沥青混合料层,每一分层厚度不大于25mm;第三层沥青混合料层,每一分层厚度不大于100mm;第四层及其以下沥青混合料层,作为一个分层。(引用自《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根据标准条件下的车辙试验,得到各层沥青混合料的车辙试验永久变形量,计算各分层永久变形量和沥青面层总的永久变形量:
Figure BDA0002475387990000141
Figure BDA0002475387990000142
式中:Ra=沥青面层总永久变形量,mm;
Rai:=第i分层永久变形量,mm;
n:=分层数;
Tpef=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等效温度,℃;Tpef=Tξ+0.16ha,Tξ为基准等效温度;
Ne3=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
hi=第i分层厚度,mm;
h0=车辙试件厚度,mm;
R0i=车辙试验永久变形量,mm;
kRi:=综合修正系数,由下式计算:
Figure BDA0002475387990000143
d1=-1.35×10-4ha 2+8.18×10-2ha-14.50
d2=8.78×10-7ha 2-1.50×10-3ha+0.90
Zi=沥青混合料层第i层深度,mm;第一分层取15mm,其余分层为路表距分层中心的深度。
ha=沥青混合料层厚度,mm。
pi=沥青混合料第i分层项面竖向压应力,MPa;根据弹性层状体系理论计算。
得出实施例1、实施例2和实施例3的沥青混合层永久变形量分别附图9、附图10和附图11。
(4)对路基沥青混凝土结构的沥青上面层疲劳开裂的验算:
沥青混合料层的疲劳开裂寿命应根据路面结构分析得到的沥青混合料层层底拉应变,按照下式计算:
Figure BDA0002475387990000151
式中:Nf1=沥青混合料层疲劳开裂寿命(轴次);
β=目标可靠指标;
ka=季节性冻土地区调整系数;
kb=疲劳加载模式系数,按照下式计算:
Figure BDA0002475387990000152
Ea=沥青混合料20℃时的动态压缩模量(MPa);
VFA=沥青混合料的沥青饱和度(%);
ha=沥青混合料层厚度(mm);
εa=沥青混合料层层底拉应变(10-6);根据弹性层状体系计算。
实施例1、实施例2和实施例3的疲劳验算结果如附图12。
根据附图12所示,实施例1路面沥青混合层疲劳寿命已经较高,实施例2与实施例3的沥青混合层疲劳寿命进一步提高。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针对于港区破碎的混凝土路面进行碎石化改造,提出了对原有混凝土路面进行液压锤打孔预裂+多锤头破碎的组合碎石化方案,避免了对原有的混凝土结构进行开挖转运的过程,避免对基层结构进行重复施工,降低了施工工期与施工成本;并对改造后的沥青层形成了良好的底基层结构,底基层结构稳固。
本发明针对港区路面负载荷量大、路面汽车通常低速形式等使用因素,考虑沥青混凝土面层的力学特性、关键功能与性能需求以及长期性能衰变规律和损坏特征,基于力学经验法建立的沥青路面性能预测模型,对碎石化改造后的柔性沥青路面结构的路用性能进行预测,包括车辙深度发展预估和沥青面层疲劳寿命预估,确定了防水抗车辙沥青上面层+沥青中下面层+拉压过渡层+抗疲劳沥青层的结构方案,并对结构方案进行了三种结构形式参数的设计论证,提出了具有优异性能的柔性基层沥青路面。

Claims (10)

1.一种柔性路基沥青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基层、基层、抗疲劳沥青层、拉压过渡层、沥青中下面层和沥青上面层;
底基层,设置于路基沥青混凝土结构的最底层,通过碎石化工艺对原水泥路面板进行原位破碎,破碎后的碎石层经过就地碾压后作为路面结构的底基层;
基层,设置于所述底基层的上层,所述基层采用级配碎石;用于支撑沥青混合层的结构层位,作为承载沥青到水泥板破碎层的柔性过渡作用,消除底基层破碎不充分碎石表层颗粒较大后期存在反射裂缝的隐患,填平底基层破碎压实后表面存在的不均匀沉降;
抗疲劳沥青层,设置于所述基层的上层;所述抗疲劳沥青层采用AC-13沥青混凝土;铺设于基层上层的抗疲劳沥青层为路基结构中的主要弯拉变形区域,作为基层的调平层,以及提高路基结构的抗疲劳性能作为沥青路面的抗疲劳层;
拉压过渡层,设置与所述疲劳沥青混合层的上层;所述拉压过渡层采用ATB-25沥青碎石、AC-20沥青混凝土中的一种,用于作为抗疲劳沥青层和沥青上面层之间的拉压过渡区,减少沥青上面层受到荷载的直接作用产生较高的压力,减少沥青中下面层承受的拉应力;
沥青中下面层,设置于所述拉压过渡层的上层;沥青中下面层采用AC-20沥青混凝土、AC-25沥青混凝土中的一种或两种;具有具有优良的抗车辙性能和优良的密水性能,将路面的主要车辙发展区域控制在沥青中下面层;
沥青上面层,设置于所述沥青中下面层的上层;所述沥青上面层采用AC-16沥青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密实性,防止雨水以及洒水进入路基结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路基沥青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抗疲劳沥青层的设计厚度为6-8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路基沥青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压过渡层的设计厚度为10-12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路基沥青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沥青中下面层的设计厚度为8-15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路基沥青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沥青中下面层采用改性沥青作为胶结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路基沥青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沥青上面层采用高模量抗车辙沥青作为胶结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路基沥青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提供了一种柔性路基沥青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方法:
(1)通过水泥路面碎石化改造将原有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破碎压实,形成底基层;
①采用液压锤对单块水泥混凝土板进行打孔预裂;
②再采用多锤头破碎设备对水泥混凝土板进行破碎;
(2)在底基层之上铺设级配碎石以形成基层;
(3)在基层之上铺设AC-13沥青混凝土以形成抗疲劳沥青层,AC-13沥青混凝土分为两次铺设,为两层结构;
(4)在抗疲劳沥青层之上铺设ATB-25沥青碎石、AC-20沥青混凝土中的一种以形成拉压过渡层;
(5)在拉压过渡层之上铺设AC-20沥青混凝土、AC-25沥青混凝土中的一种或两种以形成沥青中下面层;
(6)在沥青中下面层之上铺设AC-16沥青混凝土以形成沥青上面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柔性路基沥青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原有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破碎压实后并铺设级配碎石形成基层时,对基层的顶面撒布乳化沥青作为透层,按2.5~3.5(kg/平方米)用量撒布50%慢裂乳化沥青。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柔性路基沥青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拉压过渡层与沥青中下面层之间采用开裂或中裂乳化沥青、改性乳化沥青中的一种作为粘层。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柔性路基沥青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沥青中下面层与沥青上面层之间采用改性沥青或改性乳化沥青中的一种作为粘层,用量不少于1L/平方米。
CN202010362229.5A 2020-04-30 2020-04-30 一种柔性路基沥青混凝土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Pending CN11145576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62229.5A CN111455768A (zh) 2020-04-30 2020-04-30 一种柔性路基沥青混凝土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62229.5A CN111455768A (zh) 2020-04-30 2020-04-30 一种柔性路基沥青混凝土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55768A true CN111455768A (zh) 2020-07-28

Family

ID=716813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62229.5A Pending CN111455768A (zh) 2020-04-30 2020-04-30 一种柔性路基沥青混凝土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55768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60211A (zh) * 2020-09-29 2021-01-01 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高温多雨地区的沥青路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2376349A (zh) * 2020-11-24 2021-02-19 东南大学 一种长寿命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
CN113550190A (zh) * 2021-08-02 2021-10-26 云南云岭高速公路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的施工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838320A1 (de) * 1988-10-19 1990-04-26 Kunz Alfred & Co Verfahren zur sanierung schadhafter belaege o. dgl. durch aufbringen von beschichtungen
CN2600480Y (zh) * 2003-01-09 2004-01-21 深圳市海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水泥路面的沥青面层结构
KR100567760B1 (ko) * 2005-11-17 2006-04-04 유한회사 로드씰 교면용 프로텍션 보드 및 이의 시공방법
CN101096837A (zh) * 2007-03-22 2008-01-02 重庆交通大学 半柔性复合路面结构及其构筑方法
CN201753424U (zh) * 2009-04-24 2011-03-02 云南路桥股份有限公司 复合柔性基层路面结构
CN204097825U (zh) * 2014-09-10 2015-01-14 上海市政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特重超载情况下使用的加强型柔性路面结构
CN209338946U (zh) * 2018-11-29 2019-09-03 陕西省汉中公路工程机械化公司 一种长大纵坡旧水泥混凝土再生路面结构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838320A1 (de) * 1988-10-19 1990-04-26 Kunz Alfred & Co Verfahren zur sanierung schadhafter belaege o. dgl. durch aufbringen von beschichtungen
CN2600480Y (zh) * 2003-01-09 2004-01-21 深圳市海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水泥路面的沥青面层结构
KR100567760B1 (ko) * 2005-11-17 2006-04-04 유한회사 로드씰 교면용 프로텍션 보드 및 이의 시공방법
CN101096837A (zh) * 2007-03-22 2008-01-02 重庆交通大学 半柔性复合路面结构及其构筑方法
CN201753424U (zh) * 2009-04-24 2011-03-02 云南路桥股份有限公司 复合柔性基层路面结构
CN204097825U (zh) * 2014-09-10 2015-01-14 上海市政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特重超载情况下使用的加强型柔性路面结构
CN209338946U (zh) * 2018-11-29 2019-09-03 陕西省汉中公路工程机械化公司 一种长大纵坡旧水泥混凝土再生路面结构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60211A (zh) * 2020-09-29 2021-01-01 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高温多雨地区的沥青路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2376349A (zh) * 2020-11-24 2021-02-19 东南大学 一种长寿命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
CN112376349B (zh) * 2020-11-24 2022-04-08 东南大学 一种长寿命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
CN113550190A (zh) * 2021-08-02 2021-10-26 云南云岭高速公路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的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55768A (zh) 一种柔性路基沥青混凝土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2787044U (zh) 一种沥青混凝土路面纵向裂缝处治结构
CN111074715A (zh) 一种抗裂路基路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1549598B (zh) 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区高速公路加筋桥头路基的施工方法
CN111962350A (zh) 土工格室加筋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及面层板厚度计算方法
CN113215907B (zh) 一种城市道路平交口旧砼路面沥青加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6512547U (zh) 一种修复型沥青路面
CN201296895Y (zh) 一种纵向裂缝破损路面修复结构
CN104452510A (zh) 乡村公路即时修筑法
CN208430428U (zh) 一种柔性增强型混凝土桥面铺装结构
CN212533589U (zh) 一种抗裂路基路面结构
CN108360327A (zh) 一种耐久型新型复合材料路基路面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8301276A (zh) 一种长寿命新型纤维混凝土路面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4499397A (zh) 一种基于协调路基路面变形的沥青路面结构
CN115450086B (zh) 适用于非特重交通等级的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结构及设计方法
CN207672357U (zh) 一种桥头搭板与沥青砼路面过渡段复合式路面结构
CN203238541U (zh) 可应用于极端使用环境的水泥混凝土桥桥面铺装结构
CN216156280U (zh) 一种增强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道路结构
CN216663671U (zh) 一种公路路面铺装结构
CN215976685U (zh) 抗裂路面结构
CN115198589A (zh) 一种基于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的超薄路面结构及实施工艺
CN109033714B (zh) 一种控制路基路面协调变形的设计方法
CN210507007U (zh) 适于单侧重载交通运输的路基结构
CN212103532U (zh) 适用于旧路面改造的连续配筋混凝土复合式路面结构
CN203128966U (zh) 用于过渡段的cfg桩的褥垫层复合地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