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42050A - 减振器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减振器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42050A
CN111442050A CN202010421767.7A CN202010421767A CN111442050A CN 111442050 A CN111442050 A CN 111442050A CN 202010421767 A CN202010421767 A CN 202010421767A CN 111442050 A CN111442050 A CN 1114420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
chamber
shock absorber
vibration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2176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郎保乡
耿彦波
张战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XCMG Construction Machinery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XCMG Construction Machinery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XCMG Construction Machinery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XCMG Construction Machinery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42176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42050A/zh
Publication of CN1114420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4205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06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using both gas and liquid
    • F16F9/08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using both gas and liquid where gas is in a chamber with a flexible wal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3207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34Special valve constructions; Shape or construction of throttling passag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36Special sealings, including sealings or guides for piston-ro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bined Devices Of Dampers And Spring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减震器和车辆。减振器,包括橡胶主体,橡胶主体具有:储气腔,储气腔内充满气体;和储液腔,沿上下方向与储气腔彼此隔离地分层布置,储液腔内充满阻尼液,储液腔包括多个子腔,多个子腔通过节流通道彼此连通并沿上下方向布置为一个或两个以上子腔层,其中,至少一个子腔层包括两个以上子腔。本公开提供的减振器和车辆可以缓冲来自不同方向的振动,利于适应行驶作业中复杂多变的工况需求。

Description

减振器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工程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减振器和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工程机械广泛用于道路、矿山、建筑、桥梁等作业场所,在行驶和作业过程中,复杂恶劣的工作环境往往会产生强烈的振动冲击,除了常见的轴向振动外,还包括径向振动和角振动,而且振动频率多为低频。工程机械所用的减振器不仅要保证驾驶室的舒适性,还要防止发动机振动传递到其他构件造成零部件的损坏。
常见的减振器包括弹簧减振器、橡胶减振器、液压阻尼减振器和气体弹簧减振器。各种减振器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工程机械驾驶室和发动机所用的减振器为橡胶减振器。现有的橡胶减振器主要利用内部粘弹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将振动能转化为内能进行减振,但是因为橡胶减振器的固有频率相对较高、压缩量小、刚度不可调,因此就需要一种能够克服上述橡胶减振器缺点的新型减振器。为了提高刚度、减低固有频率,通常将传统的橡胶减振器与其他形式的减振器进行结合,以提升减振、隔音和缓冲效果。
发明内容
发明人发现,现有的减振器一般只对轴向振动冲击有效、对径向振动、角振动冲击的减振效果有限,而且现有的减振器往往刚度不可调节,不能有效隔离低频振动,难以适应工程机械行驶作业中复杂多变的工况需求。
现有的橡胶减振器固有频率相对较高、压缩量较小;液压阻尼减振器对低频高幅或高频低幅的振动不能有效控制;气体弹簧减振器安装方式受限,一般只能垂向支撑,不能扭转,且承载力有限。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振器和车辆,以适应工程机械行驶作业中复杂多变的工况需求。
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减振器,包括橡胶主体,所述橡胶主体具有:
储气腔,所述储气腔内充满气体;和
储液腔,沿上下方向与所述储气腔彼此隔离地分层布置,所述储液腔内充满阻尼液,所述储液腔包括多个子腔,所述多个子腔通过节流通道彼此连通并沿上下方向布置为一个或两个以上子腔层,其中,至少一个所述子腔层包括两个以上所述子腔。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同一子腔层的各所述子腔关于一条沿上下方向的中心线对称。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同一所述子腔层的每两个所述子腔之间设有所述节流通道,相邻所述子腔层中一个子腔层的任一个子腔与另一子腔层中各子腔之间设有所述节流通道。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至少一个子腔层包括第一子腔层和第二子腔层,所述第一子腔层包括第一子腔和第二子腔,所述第二子腔层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子腔下方的第三子腔和位于所述第二子腔下方的第四子腔;
所述节流通道包括第一节流通道、第二节流通道、第三节流通道和第四节流通道,所述第一子腔和所述第二子腔通过所述第一节流通道连通,所述第三子腔和所述第四子腔通过所述第二节流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子腔和所述第三子腔通过所述第三节流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子腔和所述第四子腔通过所述第四节流通道连通。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节流通道包括第五节流通道和第六节流通道,所述第一子腔和所述第四子腔通过所述第五节流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子腔和所述第三子腔通过所述第六节流通道连通。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储气腔位于所述储液腔的下方。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橡胶主体具有充液孔,所述充液孔与所述储液腔连通,所述充液孔用于向所述储液腔充放所述阻尼液。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减振器包括充液阀和第一密封件,所述充液阀设置于所述充液孔内,所述第一密封件密封于所述充液孔外侧。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储气腔内的所述气体的质量可调节地设置。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橡胶主体具有充气孔,所述充气孔与所述储气腔连通,所述充气孔用于向所述储气腔充放所述气体以调节所述气体的质量。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减振器包括充气阀和第二密封件,所述充气阀设置于所述充气孔内,所述第二密封件密封于所述充气孔外侧。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减振器包括位于所述储气腔的底部和/或顶部的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向所述储气腔的顶部一侧和/或底部一侧凸出设置。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减振器包括设置于所述橡胶主体底部的嵌板。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减振器包括设置于所述橡胶主体上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用于将所述减振器与隔振***的基座和/或隔振***的隔振对象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固定部包括:
第一固定部,设置于所述橡胶主体顶部,用于与隔振***的隔振对象固定连接;和
第二固定部,设置于所述橡胶主体侧部,用于与隔振***的基座固定连接。
本公开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本公开第一方面所述的减振器。
本公开提供的减振器将橡胶减振器、液压阻尼减振器和气体弹簧减振器有机结合,减振器包括橡胶主体与分层布置的储液腔和储气腔,储液腔包括多个通过节流通道彼此连通的子腔且沿上下方向布置为至少一个子腔层,可以有效地缓冲来自不同方向的振动。本公开提供的减振器不仅保留了橡胶减振器缓解、吸收剪切和扭转变形带来的振动和冲击的优良性能,还具有液压阻尼减震器响应时间短、抗冲击载荷与气体弹簧减振器吸收低频振动、抑制大幅振动、刚度可调和隔音性能好的优点,从而利于适应工程机械行驶作业中复杂多变的工况需求。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公开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公开,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减振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减振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减振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至图3中,各附图标记分别代表:
1、橡胶主体;2、阻尼液;3、气体;41、第一固定部;42、第二固定部;51、充液阀;52、第一密封件;61、充气阀;62、第二密封件;7、限位结构;71、第一限位结构;72、第二限位结构;8、嵌板;C1、储液腔;C11、第一子腔;C12、第二子腔;C13、第三子腔;C14、第四子腔;C2、储气腔;R11、第一节流通道;R12、第二节流通道;R21、第三节流通道;R22、第四节流通道;R31、第五节流通道;R32、第六节流通道;H1、第一安装孔;H2、第二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公开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这些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如图1所示,本公开实施例的减振器包括橡胶主体1,橡胶主体1具有储气腔C2和储液腔C1。其中,储气腔C2内充满气体3;储液腔C1沿上下方向与储气腔C2彼此隔离地分层布置,储液腔C1内充满阻尼液2,储液腔C1包括多个子腔,多个子腔通过节流通道彼此连通并沿上下方向布置为一个或两个以上子腔层,其中,至少一个子腔层包括两个以上子腔。
橡胶主体1可以呈图1至图3所示的圆柱体结构,在本公开的描述中,上下方向指图1中橡胶主体1的轴向。
储气腔C2和储液腔C1沿橡胶主体1的轴向设置,储液腔C2的每个子腔层内的多个子腔沿橡胶主体1的径向设置。橡胶主体1自身作为橡胶减振结构,依靠橡胶材料自身的粘弹性阻尼特性缓冲振动。储液腔C2、节流通道和阻尼液2形成液压阻尼减振结构,当减振器受到振动冲击时,阻尼液2通过节流通道在储液腔C1的不同子腔之间流动产生沿程压力损失,从而缓冲振动。储气腔C1和气体3形成气体弹簧减振结构,当减振器受到振动冲击时,气体3受到挤压,振动能可转化为空气3的内能,从而缓冲振动。上述不同类型的减振结构设置在减振器的不同方位,利于减振器有效地缓冲轴向振动和径向振动等来自不同方向的振动。
本公开实施例的减振器将橡胶减振器、液压阻尼减振器和气体弹簧减振器有机结合,减振器包括橡胶主体与分层布置的储液腔和储气腔,储液腔包括多个通过节流通道彼此连通的子腔且沿上下方向布置为至少一个子腔层,可以有效地缓冲来自不同方向的振动。本公开实施例的减振器不仅保留了橡胶减振器缓解、吸收剪切和扭转变形带来的振动和冲击的优良性能,还具有液压阻尼减震器响应时间短、抗冲击载荷与气体弹簧减振器吸收低频振动、抑制大幅振动、刚度可调和隔音性能好的优点,从而利于适应工程机械行驶作业中复杂多变的工况需求。
当多个子腔沿上下方向布置为两个以上子腔层时,不同子腔层的子腔通过节流通道连接,相当于在橡胶主体1的轴向上设置了液压阻尼减振结构,可以提升减振器对轴向振动的缓冲效果。如图1所示,多个子腔可以沿上下方向布置为两个子腔层,每个子腔层包括两个子腔。
在一些实施例中,同一子腔层的各子腔关于一条沿上下方向的中心线对称,以提升各子腔在橡胶主体1的径向上分布的均匀性,进而提升减振器对径向振动的缓冲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同一子腔层的每两个子腔之间设有节流通道,相邻子腔层中一个子腔层的任一个子腔与另一子腔层中各子腔之间设有节流通道。上述设置使减振器受到振动冲击时阻尼液2可以流经更多的节流通道,利于提升减振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子腔层包括第一子腔层和第二子腔层,第一子腔层包括第一子腔C11和第二子腔C12,第二子腔层包括位于第一子腔C11下方的第三子腔C13和位于第二子腔C12下方的第四子腔C14;节流通道包括第一节流通道R11、第二节流通道R12、第三节流通道R21和第四节流通道R22,第一子腔C11和第二子腔C12通过第一节流通道R11连通,第三子腔C13和第四子腔C14通过第二节流通道R12连通,第一子腔C11和第三子腔C13通过第三节流通道R21连通,第二子腔C12和第四子腔C14通过第四节流通道R22连通。
根据上述配置,第一子腔层和第一节流通道R11、第二子腔层和第二节流通道R12在橡胶主体1的径向分别形成液压阻尼减振结构,第一子腔层、第二子腔层、第三节流通道R21和第四节流通道R22在橡胶主体1的轴向形成液压阻尼减振结构,利于提升减振器对轴向振动和径向振动的减振效果。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子腔C11、第二子腔C12、第三子腔C13和第四子腔C14呈四边形阵列排布,第一子腔C11和第三子腔C13、第二子腔C12和第四子腔C14分别处于四边形阵列的对角位置,节流通道包括第五节流通道R31和第六节流通道R32,第一子腔C11和第四子腔C14通过第五节流通道R31连通,第二子腔C12和第三子腔C13通过第六节流通道R32连通,第五节流通道R31和第六节流通道R32可以是相互交叉的。设置第五节流通道R31和第六节流通道R32利于提升减振器对角振动的减振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储气腔C2位于储液腔C1的下方。
在一些实施例中,橡胶主体1具有充液孔,充液孔与储液腔C1连通,充液孔用于向储液腔C1充放阻尼液2。
在一些实施例中,减振器包括充液阀51和第一密封件52,充液阀51设置于充液孔内,第一密封件52密封于充液孔外侧。第一密封件52可以是密封螺栓。
在一些实施例中,储气腔C2内的气体3的质量可调节地设置,储气腔C2内的气体压力可以随储气腔C2内气体3的质量的改变而改变,使减振器的阻尼特性和承载能力相应地发生改变,从而使减振器刚度可调。
在一些实施例中,橡胶主体1具有充气孔,充气孔与储气腔C2连通,充气孔用于向储气腔C2充放气体3以调节气体3的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减振器包括充气阀61和第二密封件62,充气阀61设置于充气孔内,第二密封件62密封于充气孔外侧。第二密封件62可以是密封螺栓。
在一些实施例中,减振器包括位于储气腔C2的底部和/或顶部的限位结构7,限位结构7向储气腔C2的顶部一侧和/或底部一侧凸出设置。
如图1所示,限位结构7包括位于储气腔C2的底部的第一限位结构71和位于储气腔C2的顶部的第二限位结构72,第一限位结构71向储气腔C2的顶部一侧凸出设置,第二限位结构72向储气腔C2的底部一侧凸出设置。限位结构7可以与橡胶主体1一体成型。设置限位结构7可以在减振器受到较大的振动载荷或冲击载荷时对储气腔C2起到轴向限位和缓冲的作用,防止储气腔C2的内壁产生过大的轴向位移导致减振器损坏失效。
在一些实施例中,减振器包括设置于橡胶主体1底部的嵌板8,嵌板8嵌入橡胶主体1底部。嵌板8可采用金属材料制成,设置嵌板8可以提高减振器的整体强度,利于减振器适应复杂的工作环境。
在一些实施例中,减振器包括设置于橡胶主体1上的固定部,固定部用于将减振器与隔振***的基座和/或隔振***的隔振对象连接。
如图1至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部包括第一固定部41和第二固定部42。第一固定部41设置于橡胶主体1顶部,用于与隔振***的隔振对象固定连接,第一固定部41上可以设置具有螺纹的第一安装孔H1,与隔振对象通过螺栓连接。第一固定部41可以嵌入橡胶主体1的顶部,起到与嵌板8类似的提高减振器的整体强度的作用。第二固定部42设置于橡胶主体1侧部,用于与隔振***的基座固定连接,第二固定部42上可以设置第二安装孔H2。
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前述减振器。前述减振器用于车辆时,车辆的车架直接受到来自发动机或工作环境的振动冲击,可视作隔振***的基座,车辆的驾驶室可视作隔振***的隔振对象。减振器可以通过固定部分别与工程车辆的车架和驾驶室固定连接。该车辆具有前述减振器的相应优点。
下面结合图1至图3进一步说明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减振器应用于工程车辆时的工作过程。
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减振器包括呈圆柱体结构的橡胶主体1,橡胶主体1具有位于橡胶主体1下部的储气腔C2和位于橡胶主体1上部的储液腔C1。
储气腔C2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设置有限位结构71和第二限位结构72。
储液腔C1沿上下方向布置为第一子腔层和第二子腔层,第一子腔层包括第一子腔C11和第二子腔C12,第二子腔层包括第三子腔C13和第四子腔C14,第一子腔C11、第二子腔C12、第三子腔C13和第四子腔C14呈矩形阵列排布,第一子腔C11和第二子腔C12通过第一节流通道R11连通,第三子腔C13和第四子腔C14通过第二节流通道R12连通,第一子腔C11和第三子腔C13通过第三节流通道R21连通,第二子腔C12和第四子腔C14通过第四节流通道R22连通,第一子腔C11和第四子腔C14通过第五节流通道R31连通,第二子腔C12和第三子腔C13通过第六节流通道R32连通,第五节流通道R31和第六节流通道R32相互交叉。
橡胶主体1的顶部、外侧面和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部41、第二固定部42和嵌板8。减振器通过第二固定部42固定在车架上,通过第一固定部41固定在隔振对象(例如驾驶室)上。由于隔振对象的重力作用,减振器会受到一个预载荷,产生预压缩变形。
当车架受到轴向振动冲击时,减振器首先利用橡胶主体1的粘弹性阻尼特性进行第一级减振。轴向振动冲击通过橡胶主体1传递到第一子腔C11和第二子腔C12,第一子腔C11和第二子腔C12受到压缩变形,由于储液腔C1内充满阻尼液2,而阻尼液2不可压缩,第一子腔C11和第二子腔C12内的阻尼液2分别通过第三节流通道R21和第四节流通道R22进入第三子腔C13和第四子腔C14。因为节流通道非常细,阻尼液2在流通过程中产生较大的沿程压力损失,将一部分振动能衰减,进行第二级减振。第三子腔C13和第四子腔C14由于流入阻尼液2,腔室体积增大,进一步挤压储气腔C2,装有压缩气体的储气腔C2可以等效为气体弹簧,气体3受到压缩,振动能转化为气体3的内能,进行第三级减振。当遇到较大的振动载荷或冲击载荷时,减振器会产生较大的轴向位移,储气腔C2的第一限位结构71和第二限位结构72接触,限位结构7起到轴向限位和缓冲的作用,可以防止减振器在轴向产生较大的拉伸位移,减少低频振动。减振器底部装有嵌板8,储气腔C2内的气体3受到嵌板8的反弹力,会反向压缩第三子腔C13和第四子腔C14,第三子腔C13和第四子腔C14受到压缩变形,将流入的阻尼液2通过第三节流通道R21和第四节流通道R22再次挤回第一子腔C11和第二子腔C12。如此往复几个循环后,轴向振动冲击逐渐被衰减。
当车架受到径向振动冲击时,减振器橡胶主体1受振动冲击的一侧(例如第一子腔C11和第三子腔C13一侧)首先利用自身的粘弹性阻尼特性进行第一级减振。受振动冲击的一侧的第一子腔C11和第三子腔C13受到压缩变形,第一子腔C11和第三子腔C13内的阻尼液2通过第一节流通道R11和第二节流通道R12被挤入另一侧的第二子腔C12和第四子腔C14,阻尼液2在第一节流通道R11和第二节流通道R12产生较大的沿程压力损失,将一部分振动能衰减,进行第二级减振。另一侧的第二子腔C12和第四子腔C14由于阻尼液2的进入体积扩大,其内壁受到挤压会将流入的阻尼液2经过第一节流通道R11和第二节流通道R12再次挤回第一子腔C11和第三子腔C13。径向振动冲击通过阻尼液2在节流通道中的往复流动和橡胶主体1内部分子的剪切运动逐渐衰减。
当车架受到角振动冲击时,减振器通过橡胶主体1内部粘弹性阻尼作用和储气腔C2内的气体3的压缩变形进行第一级减振。第一子腔层或第二子腔层受到压缩,将其中一个子腔层内的阻尼液2通过第五节流通道R31和第六节流通道R32挤入另一子腔层,阻尼液2在第五节流通道R31和第六节流通道R32产生较大的沿程压力损失进行第二级减振,另一子腔层的子腔体积增大,受到其内壁的反弹力,将流入的阻尼液2反向挤回原来的子腔层。如此几个循环后,角振动冲击逐渐被衰减。
本公开以上实施例的减振器和车辆至少具有以下优点之一:
可以缓冲轴向振动、径向振动和角振动等来自不同方向的振动和冲击,适用场合和安装位置更加灵活;
将橡胶减振器、液压阻尼减振器和气体弹簧减振器有机结合在一起,固有频率较低、响应时间短、压缩量大、抗瞬时冲击,扩大了减振器的应用范围;
储气腔的气体质量可调使减振器的刚度可调,减振器隔振特性可根据实际的工况进行相应的调节;
设置有限位结构的储气腔利于防止减振器产生过大的轴向位移,减少低频振动。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公开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Claims (16)

1.一种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橡胶主体(1),所述橡胶主体(1)具有:
储气腔(C2),所述储气腔(C2)内充满气体(3);和
储液腔(C1),沿上下方向与所述储气腔(C2)彼此隔离地分层布置,所述储液腔(C1)内充满阻尼液(2),所述储液腔(C1)包括多个子腔,所述多个子腔通过节流通道彼此连通并沿上下方向布置为一个或两个以上子腔层,其中,至少一个所述子腔层包括两个以上所述子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同一子腔层的各所述子腔关于一条沿上下方向的中心线对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同一所述子腔层的每两个所述子腔之间设有所述节流通道,相邻所述子腔层中一个子腔层的任一个子腔与另一子腔层中各子腔之间设有所述节流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子腔层包括第一子腔层和第二子腔层,所述第一子腔层包括第一子腔(C11)和第二子腔(C12),所述第二子腔层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子腔(C11)下方的第三子腔(C13)和位于所述第二子腔(C12)下方的第四子腔(C14);
所述节流通道包括第一节流通道(R11)、第二节流通道(R12)、第三节流通道(R21)和第四节流通道(R22),所述第一子腔(C11)和所述第二子腔(C12)通过所述第一节流通道(R11)连通,所述第三子腔(C13)和所述第四子腔(C14)通过所述第二节流通道(R12)连通,所述第一子腔(C11)和所述第三子腔(C13)通过所述第三节流通道(R21)连通,所述第二子腔(C12)和所述第四子腔(C14)通过所述第四节流通道(R22)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通道包括第五节流通道(R31)和第六节流通道(R32),所述第一子腔(C11)和所述第四子腔(C14)通过所述第五节流通道(R31)连通,所述第二子腔(C12)和所述第三子腔(C13)通过所述第六节流通道(R32)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气腔(C2)位于所述储液腔(C1)的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主体(1)具有充液孔,所述充液孔与所述储液腔(C1)连通,所述充液孔用于向所述储液腔(C1)充放所述阻尼液(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充液阀(51)和第一密封件(52),所述充液阀(51)设置于所述充液孔内,所述第一密封件(52)密封于所述充液孔外侧。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气腔(C2)内的所述气体(3)的质量可调节地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主体(1)具有充气孔,所述充气孔与所述储气腔(C2)连通,所述充气孔用于向所述储气腔(C2)充放所述气体(3)以调节所述气体(3)的质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充气阀(61)和第二密封件(62),所述充气阀(61)设置于所述充气孔内,所述第二密封件(62)密封于所述充气孔外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所述储气腔(C2)的底部和/或顶部的限位结构(7),所述限位结构(7)向所述储气腔(C2)的顶部一侧和/或底部一侧凸出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所述橡胶主体(1)底部的嵌板(8)。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所述橡胶主体(1)上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用于将所述减振器与隔振***的基座和/或隔振***的隔振对象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包括:
第一固定部(41),设置于所述橡胶主体(1)顶部,用于与隔振***的隔振对象固定连接;和
第二固定部(42),设置于所述橡胶主体(1)侧部,用于与隔振***的基座固定连接。
16.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减振器。
CN202010421767.7A 2020-05-18 2020-05-18 减振器和车辆 Pending CN11144205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21767.7A CN111442050A (zh) 2020-05-18 2020-05-18 减振器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21767.7A CN111442050A (zh) 2020-05-18 2020-05-18 减振器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42050A true CN111442050A (zh) 2020-07-24

Family

ID=716554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21767.7A Pending CN111442050A (zh) 2020-05-18 2020-05-18 减振器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4205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31962A (zh) * 2021-10-11 2022-01-14 安徽工程大学 一种五自由度高阻尼粘滞流体减振器及其减振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31962A (zh) * 2021-10-11 2022-01-14 安徽工程大学 一种五自由度高阻尼粘滞流体减振器及其减振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40840B (zh) 减振器和工程车辆
CN103821868B (zh) 具有双通节流阀和空气弹簧的减振器
CN109356959B (zh) 一种自适应远程主动减振***
CN111442050A (zh) 减振器和车辆
JPH0429636A (ja) 流体封入型防振装置
JP2010096347A (ja) 油圧緩衝器
CN212225857U (zh) 一种集成式双气室油气阻尼器
CN212297386U (zh) 减振器和车辆
JP2557112B2 (ja) スリーブ形ゴム緩衝器
CN105134855A (zh) 一种新型的油气阻尼器
CN207961392U (zh) 减振器和工程车辆
EP1625956B1 (en) Gas spring, arrangement and method for a gas spring
CN214578526U (zh) 一种液压阻尼式双向固定型速度控制器
CN210461511U (zh) 一种可变阻尼互联减振单元
CN111442049A (zh) 集成式双气室油气阻尼器及工作方法
CN212226398U (zh) 一种三向双管路吸振器
JPS63111336A (ja) 液体減衰付防振マウント
CN113858904A (zh) 液压悬架***及汽车
CN210889887U (zh) 一种可变阻尼互联减振器
RU2290548C1 (ru) Адаптивная гидропневматическая опора
CN211288569U (zh) 一种具有外置惯性通道和充气限位块的液压悬置
CN205136452U (zh) 一种新型的油气阻尼器
CN111251854B (zh) 汽车发动机液压悬置
CN214465796U (zh) 一种缓冲块、减振器及汽车
CN216519366U (zh) 一种带气囊的阻尼减震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