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55778A - 车辆中的后排座椅下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辆中的后排座椅下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55778A
CN111055778A CN201910925400.6A CN201910925400A CN111055778A CN 111055778 A CN111055778 A CN 111055778A CN 201910925400 A CN201910925400 A CN 201910925400A CN 111055778 A CN111055778 A CN 1110557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fuel tank
width direction
storage box
dispos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2540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鰺坂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0557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5577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7/00Stowing or holding appliances inside vehicle primarily intended for personal property smaller than suit-cases, e.g. travelling articles, or maps
    • B60R7/04Stowing or holding appliances inside vehicle primarily intended for personal property smaller than suit-cases, e.g. travelling articles, or maps in driver or passenger space, e.g. using racks
    • B60R7/043Stowing or holding appliances inside vehicle primarily intended for personal property smaller than suit-cases, e.g. travelling articles, or maps in driver or passenger space, e.g. using racks mounted on or under a sea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5/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fuel supply of combustion engines or other fuel consuming energy converters, e.g. fuel cells; Mounting or construction of fuel tanks
    • B60K15/03Fuel tanks
    • B60K15/063Arrangement of tanks
    • B60K15/067Mounting of tan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 Passenger Equipment (AREA)
  • Vehicle Step Arrangements And Article Storage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在车辆的后排座椅的车辆下方侧设置收纳空间的车辆中的后排座椅下结构。该车辆中的后排座椅下结构具备:燃料罐,其被配置于后排座椅的坐垫的车辆下方侧且车辆前方侧;收纳箱,其被配置于坐垫的车辆下方侧且燃料罐的车辆后方侧,收纳箱被设为,通过以被设置于坐垫的前下部处的轴部为中心而使该坐垫向车辆前方侧进行旋转从而被开放的结构。

Description

车辆中的后排座椅下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中的后排座椅下结构。
背景技术
例如如日本特开2011-116209号公报所公开的那样,已知一种在车辆的后排座椅的下方侧配置燃料罐的结构。另外,例如如日本特开2016-94132号公报所公开的那样,还已知一种在车辆的副驾驶席的下方侧设置收纳空间的结构。该收纳空间成为如下的结构,即,通过以被设置于副驾驶席的座部的前下部处的支承轴为中心而使该座部向前方侧转动,从而被开放。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由于在车辆的后排座椅的下方侧如上述那样而配置有燃料罐,因而难以设置收纳空间。如此,关于在车辆的后排座椅的下方侧设置收纳空间方面,还存在改善的余地。
因此,本发明获得一种能够在车辆的后排座椅的车辆下方侧设置收纳空间的车辆中的后排座椅下结构。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第一方式所记载的车辆中的后排座椅下结构具备:燃料罐,其被配置于后排座椅的坐垫的车辆下方侧且车辆前方侧;收纳箱,其被配置于所述坐垫的车辆下方侧且所述燃料罐的车辆后方侧,所述收纳箱被设为,通过以被设置于所述坐垫的前下部处的轴部为中心而使该坐垫向车辆前方侧转动从而被开放的结构。
根据第一方式,燃料罐被配置于后排座椅的坐垫的车辆下方侧且车辆前方侧,且收纳箱被配置于坐垫的车辆下方侧且燃料罐的车辆后方侧。而且,收纳箱被设为,通过以被设置于坐垫的前下部处的轴部为中心而使该坐垫向车辆前方侧转动从而被开放的结构。因此,能够在车辆的后排座椅的车辆下方侧设置收纳空间。
另外,第二方式的车辆中的后排座椅下结构为,在第一方式的车辆中的后排座椅下结构中,所述收纳箱的车辆宽度方向的长度被形成为,与所述燃料罐的车辆宽度方向的长度相比而较短,并且所述收纳箱被向车辆宽度方向一侧偏移地配置。
根据第二方式,收纳箱的车辆宽度方向的长度被形成为与燃料罐的车辆宽度方向的长度相比而较短。而且,该收纳箱被向车辆宽度方向一方侧偏移地配置。因此,能够将被连接在燃料罐上的进油管配置于收纳箱的车辆宽度方向另一侧。
另外,第三方式的车辆中的后排座椅下结构为,在第一方式或者第二方式的车辆中的后排座椅下结构中,在所述收纳箱的内部设置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对收纳空间进行划分。
根据第三方式,在收纳箱的内部设置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对收纳空间进行划分。也就是说,通过该分隔板,能够提高收纳箱的针对于车辆前后方向的强度。因此,在车辆的后面碰撞时,例如即使与收纳箱相比被配置于靠车辆后方侧的后悬架向车辆前方侧移动过来,也能够通过收纳箱来抑制该后悬架向燃料罐直接碰撞的情况。
另外,第四方式的车辆中的后排座椅下结构为,在第一方式至第三方式的任意一个的车辆中的后排座椅下结构中,在从车辆宽度方向进行观察的侧视观察时,所述收纳箱具有随着向车辆后方侧延伸而向车辆上方侧倾斜的底壁。
根据第四方式,收纳箱的底壁在从车辆宽度方向进行观察的侧视观察时随着向车辆后方侧延伸而向车辆上方侧倾斜。因此,在车辆行驶时,在车辆的地板下流动的空气流通过收纳箱的底壁而被向车辆后方上侧引导,并从后保险杠罩的车辆下方侧向车辆后方上侧流动。因此,能够提高车辆中的空气动力学性能。
另外,第五方式的车辆中的后排座椅下结构为,在第四方式的车辆中的后排座椅下结构中,在从车辆宽度方向进行观察的侧视观察时,在所述收纳箱的车辆后方侧配置有后悬架的螺旋弹簧,且所述底壁的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的上限被设为,沿着所述底壁的朝向车辆后方侧的假想延长线与车辆的停止时的所述螺旋弹簧的下端部相接的角度。
根据第五方式,在从车辆宽度方向进行观察的侧视观察时,底壁的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的上限被设为,沿着该底壁的朝向车辆后方侧的假想延长线与车辆的停止时的后悬架的螺旋弹簧的下端部相接的角度。因此,在车辆行驶时,能够抑制在车辆的地板下流动的空气流被卷入后悬架的螺旋弹簧或后保险杠罩的内面侧的情况,从而能够使该空气流从后保险杠罩的车辆下方侧向车辆后方上侧顺畅地流动。
另外,第六方式的车辆中的后排座椅下结构为,在第一方式至第五方式的任意一个的车辆中的后排座椅下结构中,所述燃料罐具有底壁,且在该底壁的车辆宽度方向两侧沿着车辆前后方向而形成有一对凹槽部,并且为了将所述燃料罐固定在车辆上而被卷挂于该燃料罐上的固定用带被配置于所述凹槽部中。
根据第六方式,在燃料罐的底壁的车辆宽度方向两侧上沿着车辆前后方向而形成有一对凹槽部。而且,为了将燃料罐固定于车辆上而被卷挂于该燃料罐上的固定用带被配置于该凹槽部中。也就是说,固定用带成为未从燃料罐的底壁向车辆下方侧突出的结构。因此,能够抑制车辆的地板下的美观度受损的情况。
另外,第七方式的车辆中的后排座椅下结构为,在第六方式的车辆中的后排座椅下结构中,在所述燃料罐的车辆宽度方向大致中央部处配置有用于送出燃料的泵,且在所述凹槽部中形成有向所述燃料罐的内部突出的突出壁。
根据第七方式,在被形成于燃料罐的底壁上的凹槽部中,形成有向燃料罐的内部突出的突出壁。因此,即使在燃料减少的状态下车辆向车辆宽度方向一侧或者另一侧倾斜,也能够抑制该燃料被贮留于燃料罐的车辆宽度方向一侧或者另一侧的情况,且能够使该燃料与泵接触。由此,能够抑制燃料中断的情况。
发明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能够在车辆的后排座椅的车辆下方侧设置收纳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具备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后排座椅下结构的车辆的侧视图。
图2为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后排座椅下结构的收纳箱关闭状态的侧视图。
图3为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后排座椅下结构的俯视图。
图4为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后排座椅下结构的燃料罐的正剖视图。
图5为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后排座椅下结构的收纳箱打开状态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用于实施发明的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另外,为了便于说明,将在各图中适当表示的箭头标记UP设为车辆上方、箭头标记FR设为车辆前方、箭头标记RH设为车辆右方。因此,在下文的说明中,在没有特别记载而仅使用上下、前后、左右的方向的情况下,设为表示车辆上下方向的上下、车辆前后方向的前后、车辆左右方向(车辆宽度方向)的左右。
如图1所示,在车辆12中设有后排座椅14。后排座椅14具有坐垫16和座椅靠背18。而且,在坐垫16的下方侧且前方侧(后述的收纳箱60的前方侧),设置有构成后排座椅下结构10的树脂制的燃料罐40,在坐垫16的下方侧且后方侧(燃料罐40的后方侧),设置有构成后排座椅下结构10的树脂制的收纳箱60。
如图3所示,在车辆12的后部且车辆宽度方向两侧(后排座椅14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配置有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左右一对后地板侧梁20。在俯视观察时,后地板侧梁20的后方侧处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间隔被形成为窄于前方侧处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间隔。
另外,如图2、图3所示,在燃料罐40的前方侧处的后地板侧梁20之间,架设有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截面呈大致“L”字状的第一中心地板横向构件22。而且,在燃料罐40与收纳箱60之间的后地板侧梁20之间,架设有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截面呈大致帽型形状的第二中心地板横向构件24。
而且,在收纳箱60的后方侧处的后地板侧梁20之间,架设有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截面呈大致帽型形状的第三中心地板横向构件26,且在与该第三中心地板横向构件26相比靠后方侧处的后地板侧梁20之间,架设有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截面呈大致帽型形状的第四中心地板横向构件28。
另外,如图2所示,在车辆12上,设有构成车厢和行李厢的地板等的地板板面30。与后排座椅14的坐垫16相比靠前方侧的地板板面30被设为前地板板面32,且前地板板面32的后部被朝向上方折曲。而且,坐垫16的下方侧的地板板面30被设为中央地板板面34,与坐垫16相比靠后方侧的地板板面30被设为后地板板面36。
作为前地板板面32与中央地板板面34的边境部分的弯曲部33被接合于第一中心地板横向构件22上。即,在第一中心地板横向构件22的前侧的凸缘部22F(在图3中省略)上接合有前地板板面32的后表面,在第一中心地板横向构件22的后侧(上侧)的凸缘部22B(在图3中省略)上接合有中央地板板面34的下表面。由此,成为由第一中心地板横向构件22、前地板板面32和中央地板板面34而形成了封闭截面形状的结构。
在中央地板板面34的后部处,形成有与收纳箱60的外形相同形状的开口部38。如具体地进行说明,则如图3所示,收纳箱60在俯视观察时被形成为车辆宽度方向被设为长边方向的矩形形状。因此,该开口部38也在俯视观察时被形成为车辆宽度方向被设为长边方向的矩形形状。通过该开口部38,从而成为能够实施对于收纳箱60内的物品的取出放入的结构。
另外,如图2所示,与开口部38相比靠前方侧的中央地板板面34的下表面被接合于第二中心地板横向构件24上。即,在第二中心地板横向构件24的前侧的凸缘部24F(在图3中省略)以及后侧的凸缘部24B(在图3中省略)上接合有中央地板板面34的下表面。由此,成为由第二中心地板横向构件24和中央地板板面34而形成封闭截面形状的结构。
另外,与开口部38相比靠后方侧的中央地板板面34的下表面被接合在第三中心地板横向构件26上。即,在第三中心地板横向构件26的前侧的凸缘部26F(在图3中省略)以及后侧的凸缘部26B(在图3中省略)上接合有中央地板板面34的下表面。由此,成为由第三中心地板横向构件26和中央地板板面34而形成封闭截面形状的结构。
另外,后地板板面36的下表面被接合在第四中心地板横向构件28上。即,在第四中心地板横向构件28的前侧的凸缘部28F(在图3中省略)以及后侧的凸缘部28B(在图3中省略)上接合有后地板板面36的下表面上。因此,成为由第四中心地板横向构件28和后地板板面36而形成封闭截面形状的结构。
如图2至图4所示,燃料罐40被形成为,以车辆宽度方向为长边方向且前后方向的长度L1与高度H1相比而较小的大致矩形箱状。具体而言,燃料罐40具有平板状的前壁42以及后壁44、平板状的顶壁43以及底壁46、平板状的左右的侧壁45。
而且,燃料罐40在俯视观察时被配置于左右的后地板侧梁20之间、且第一中心地板横向构件22与第二中心地板横向构件24之间。另外,燃料罐40被配置于与车辆12的车辆宽度方向中央相比靠左处,且在燃料罐40的右侧方(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穿过有排气管74。
另外,在燃料罐40的顶壁43中的车辆宽度方向大致中央部处设有泵50,该泵50用于将被贮留于内部的燃料向发动机(图示省略)送出。另外,泵50的下端面50D(参照图2)被配置于从该底壁46的内表面起而高出预定的高度量的位置处,以使得相对于底壁46的内面而成为非接触。
另外,在燃料罐40的后壁44中的左上端部处连接有进油管52的下端部,该进油管52用于向燃料罐40的内部供给燃料。而且,燃料罐40通过左右一对固定用带54而被固定于第一中心地板横向构件22以及第二中心地板横向构件24上。
如果详细地进行说明,则固定用带54被卷挂于燃料罐40的前壁42、底壁46、后壁44上。固定用带54的前端部被设为用于固定于第一中心地板横向构件22上的前侧固定部56,固定用带54的后端部被设为用于固定于第二中心地板横向构件24上的后侧固定部58。
而且,在固定用带54的前侧固定部56以及后侧固定部58上,分别形成有用于使螺栓(图示省略)插穿的贯穿孔(图示省略)。另外,在第一中心地板横向构件22以及第二中心地板横向构件24的适当位置处,形成有用于使上述螺栓插穿的贯穿孔22A、24A(参照图3),且与该贯穿孔22A、24A同轴地安装有焊接螺母(图示省略)。
因此,通过在前侧固定部56的贯穿孔以及第一中心地板横向构件22的贯穿孔22A中插穿螺栓且使该螺栓被拧合于焊接螺母上,从而使该前侧固定部56被安装于第一中心地板横向构件22上。而且,通过在后侧固定部58的贯穿孔以及第二中心地板横向构件24的贯穿孔24A中插穿螺栓且使该螺栓被拧合于焊接螺母上,从而使该后侧固定部58被安装于第二中心地板横向构件24上。由此,燃料罐40被搭载于车辆12上。
另外,如图4所示,在燃料罐40的底壁46上的车辆宽度方向两侧(从泵50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仅离开预定的长度量的部位)处,形成有沿着前后方向的左右一对凹槽部48,且在该凹槽部48中分别配置有固定用带54。而且,凹槽部48的深度被设为固定用带54的厚度以上。因此,固定用带54成为与底壁46相比未向下方侧突出的结构。
另外,如图3、图4所示,在凹槽部48中的车辆宽度方向中央部处形成有向燃料罐40的内部突出的突出壁47。如果详细地进行说明,则该突出壁47通过沿着凹槽部48而朝向上方形成有较深的凹部从而被构成,且在如图4所示的从前后方向进行观察的剖视观察时成为大致倒“U”字状的双重壁结构。
换言之,该突出壁47成为如下的双重壁结构,即:车辆宽度方向被设为法线方向的平板状的壁在左右方向被并列竖立设置,并且成为各个壁的上端部在从前后方向进行观察的剖视观察时被一体地连结为大致半圆弧状,且各个壁的前端部以及后端部如图3所示在俯视观察时成为被一体地连结为大致半圆弧状。
另外,如图3所示,突出壁47的前后方向的长度被设为,与凹槽部48的前后方向的长度相比而少许缩短。另外,突出壁47的前端部被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稍微弯曲。另外,如图4所示,突出壁47的高度被设为,与泵50的下端面50D相比向上方侧突出的高度。
如图2、图3所示,收纳箱60被形成为,以车辆宽度方向为长边方向且前后方向的长度L2与前壁62侧的最大高度H2相比而较小的大致矩形筐体状。具体而言,收纳箱60具有平板状的前壁62以及后壁64、平板状的底壁66和平板状的左右的侧壁65,且上方侧被开放。
而且,收纳箱60在俯视观察时被配置于左右的后地板侧梁20之间、且第二中心地板横向构件24与第三中心地板横向构件26之间。另外,如图3所示,收纳箱60的车辆宽度方向的长度W2被形成为,与燃料罐40的车辆宽度方向的长度W1相比而较短。
另外,收纳箱60被配置于与车辆12的车辆宽度方向中央相比靠右(向车辆宽度方向一侧偏移)处,且在收纳箱60的左侧方穿过有进油管52。换言之,收纳箱60为了使进油管52穿过,而被向右侧(车辆宽度方向一侧)偏移地配置。另外,排气管74穿过收纳箱60的下方侧而向后方侧延伸。
另外,如图2所示,在收纳箱60的前壁62中的上端部且车辆宽度方向中央部(与固定用带54相比靠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处,一体地形成有向前方侧伸出的前侧伸出部62F。而且,在收纳箱60的后壁64中的上端部且车辆宽度方向中央部(与固定用带54相比靠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处,一体地形成有向后方侧伸出的后侧伸出部64B。
在前侧伸出部62F以及后侧伸出部64B上,分别形成有用于使螺栓(图示省略)插穿的贯穿孔(图示省略)。另外,在第二中心地板横向构件24以及第三中心地板横向构件26的适当位置处,形成有用于使上述螺栓插穿的贯穿孔(图示省略),且与该贯穿孔同轴地安装有焊接螺母(图示省略)。
因此,通过在前侧伸出部62F的贯穿孔以及第二中心地板横向构件24的贯穿孔中插穿螺栓且使该螺栓被拧合于焊接螺母上,从而使该前侧伸出部62F被安装于第二中心地板横向构件24上。而且,通过在后侧伸出部64B的贯穿孔以及第三中心地板横向构件26的贯穿孔中使螺栓插穿且使该螺栓被拧合于焊接螺母上,从而使该后侧伸出部64B被安装于第三中心地板横向构件26上。由此,收纳箱60被搭载于车辆12上。
另外,在收纳箱60的内部设有多个(例如3个)分隔板68,该分隔板68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对收纳空间S(参照图3)进行划分。分隔板68在如图2所示的侧视观察时,为与收纳箱60的截面形状相同形状的预定厚度的平板,且如图3所示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以预定的间隔而被配置。
另外,收纳箱60的上方侧被开放,且与被形成于中央地板板面34的后部处的开口部38连通。因此,能够从该开口部38将物品向收纳箱60的内部放入,或将物品从收纳箱60的内部取出。另外,为了使开口部38露出,从而只需如图5所示,以被设于坐垫16的前下部的轴部15为中心而使该坐垫16向前方侧转动即可。
另外,如图2所示,收纳箱60的底壁66在从车辆宽度方向进行观察的侧视观察时,被设为随着向后方侧延伸而向上方侧倾斜的倾斜壁。另外,该底壁66的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θ的上限被设为,在侧视观察时沿着底壁66的朝向后方侧的假想延长线K与后述的后悬架70的空档状态下的螺旋弹簧72的下端部72A相接的角度(例如7度)。
如图2所示,在侧视观察时与收纳箱60相比靠后方侧处,以左右一对的形式而配置有扭梁式的后悬架70。另外,在图2中,车辆12的停止时(空档状态)的后悬架70的螺旋弹簧72用实线来表示,车辆12的行驶时中的压缩时以及伸长时的螺旋弹簧72分别用假想线来表示。
在被设为以上那样的结构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后排座椅下结构10中,接下来,对其作用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在后排座椅14的坐垫16的下方侧且燃料罐40的后方侧设有收纳箱60。而且,该收纳箱60成为,通过以被设于坐垫16的前下部的轴部15为中心而使该坐垫16向前方侧转动从而其上方侧被开放的结构。
即,在被配置于坐垫16的下方侧的中央地板板面34的后部处,形成有在俯视观察时与收纳箱60的外形为相同形状的开口部38,且能够进行从该开口部38向收纳箱60的内部的物品的取出放入。如此,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后排座椅下结构10,能够在后排座椅14的下方侧设置收纳空间S。因此,能够提高车辆12的产品竞争力。
另外,如上所述,在中央地板板面34的后部处形成有开口部38。换言之,在坐垫16的后部下方侧不具有中央地板板面34。因此,虽然于坐垫16的前部侧由中央地板板面34来承接乘员落座时的体重,但是于坐垫16的后部侧能够由开口部38来使乘员落座时的体重逸散。因此,即使坐垫16被薄型化,也能够抑制乘员乘坐舒适性降低的情况。
另外,在收纳箱60的内部设置有多个分隔板68,该分隔板68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对收纳空间S进行划分。因此,通过该分隔板68,能够提高收纳箱60的针对于前后方向的强度。也就是说,该分隔板68作为针对于从前后方向被输入至收纳箱60中的载荷的加强部件而发挥功能。因此,即使在车辆12的后面碰撞时后悬架70向前方侧移动过来,也能够通过收纳箱60来抑制或者防止该后悬架70与燃料罐40直接碰撞的情况。
另外,收纳箱60的底壁66在侧视观察时被设为随着向后方侧延伸而向上方侧倾斜的倾斜壁。优选为,在车辆上下方向上,收纳箱60的底壁66的车辆前侧端部位于与燃料罐40的底壁46相同的高度、且位于底壁46的上方。因此,在车辆12行驶时,从前方侧向后方侧流过车辆12的地板下(收纳箱60的底壁66的下方侧)的空气流通过收纳箱60的底壁66而被向后方上侧引导,且经过被配置于与后悬架70相比靠后方侧的后保险杠罩(图示省略)的下方侧而向车辆12的后方上侧流动。因此,能够提高车辆12中的空气动力学性能,从而能够改善车辆12中的耗油率性能。
另外,该底壁66的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θ的上限被设为,沿着该底壁66的朝向后方侧的假想延长线K与后悬架70的空档状态下的螺旋弹簧72的下端部72A相接的角度(例如7度)。因此,在车辆12行驶时,能够抑制从前方侧向后方侧流过车辆12的地板下的空气流被卷入至后悬架70的螺旋弹簧72或后保险杠罩的内面侧的情况,从而能够使该空气流从后保险杠罩的下方侧向后方上侧顺畅地进行流动。
另外,收纳箱60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长度W2被形成为,与燃料罐40的车辆宽度方向的长度W1相比而较短。而且,该收纳箱60被配置于与车辆12的车辆宽度方向中央相比靠右。因此,能够将被连接于燃料罐40上的进油管52配置于收纳箱60的左侧方。
另外,排气管74以穿过燃料罐40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图示为右侧方)的方式而被配置。因此,例如与在车辆宽度方向中央部处形成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在主视观察时呈大致半圆弧状的凹槽部(图示省略)以使排气管74穿过的、比较例所涉及的燃料罐(图示省略)相比,能够使燃料罐40的容量增加。具体而言,能够使燃料罐40的容量与比较例所涉及的燃料罐相比而增加15%以上。
另外,在采用比较例所涉及的燃料罐的情况下,由于在车辆宽度方向中央部处形成有凹槽部,因此为了将燃料送出,必须在该凹槽部的车辆宽度方向两侧分别配置泵50。但是,在采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燃料罐40的情况下,由于不需要在车辆宽度方向中央部处形成凹槽部,因此只要在车辆宽度方向大致中央部处设置1个泵50即可。因此,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燃料罐40与比较例所涉及的燃料罐相比,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另外,当排气管74以穿过燃料罐40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方式而被配置时,能够将前地板板面32形成为平坦面。即,能够将从前地板板面32(除去朝向上方被折曲了的后部之外)起至燃料罐40的底壁46为止在侧视观察时配置于大致同一平面上。因此,在车辆12行驶时,能够使从前方侧向后方侧流过车辆12的地板下(前地板板面32以及燃料罐40的底壁46的下方侧)的空气流顺畅地向收纳箱60的底壁66的下方侧流动。
另外,在燃料罐40的底壁46中的车辆宽度方向两侧处沿着前后方向而形成有一对凹槽部48,且在该凹槽部48内配置有被卷挂于燃料罐40的前壁42、底壁46、后壁44上的固定用带54。也就是说,该固定用带54成为并未从燃料罐40的底壁46向下方侧突出的结构。因此,能够抑制车辆12的地板下的美观度受损的情况。
另外,在被形成于燃料罐40的底壁46上的凹槽部48中,形成有向燃料罐40的内部突出的(向与泵50的下端面50D相比靠上方侧突出)突出壁47。因此,例如即使在燃料变少了(2~3公升左右的)状态下车辆12于弯道转弯时等车辆12向车辆宽度方向一侧或者另一侧倾斜,也能够抑制该燃料被贮留于燃料罐40的车辆宽度方向一侧或者另一侧的情况,并能够使该燃料与泵50接触。由此,在虽然较少但存在燃料的状态下,能够抑制燃料中断的情况。
另外,燃料罐40被形成为,车辆宽度方向被设为长边方向且前后方向的长度L1与高度H1相比而较小的大致矩形箱状。因此,即使在例如燃料变少了的(2~3公升左右的)状态下车辆12进行了加速及减速时等车辆12向前后方向倾斜,也能够抑制该燃料被贮留于燃料罐40的前方侧或者后方侧的情况,并能够使该燃料与泵50接触。由此,在虽然较少但存在燃料的状态下,能够抑制燃料中断的情况。
另外,由于燃料罐40的前后方向的长度L1与高度H1相比而较小,因此在对燃料罐40进行注射成型时,能够通过与对前后方向的长度L1和高度H1相比而较大的现有的燃料罐(图示省略)进行成型的模具大致相同大小的模具,来同时成型2个燃料罐40,即能够实现所谓的双腔模具成型。因此,能够提高燃料罐40的生产效率,从而能够降低燃料罐40的制造成本。
以上,虽然基于附图而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后排座椅下结构10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后排座椅下结构10并不限定于图示的内容,在未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地进行设计变更。例如,突出壁47的形状并不限定于图示的形状。
另外,将收纳箱60搭载于车辆12上的方法也并不限定于利用前侧伸出部62F以及后侧伸出部64B的方法。另外,设于收纳箱60的内部的分隔板68的个数也并不限定于3个,也可以被设为2个以下或者4个以上。另外,排气管74也可以以不穿过收纳箱60的下方侧而是穿过右方侧(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方式而被配置。
最后,对参考例进行说明。虽然由于是参考例而省略图示,但是也可以设为如下结构,即:取消收纳箱60,并在侧视观察时,将后悬架70配置于坐垫16的下方侧且燃料罐40的后方侧的结构。也就是说,只要设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燃料罐40,则也能够采用这样的布局。由此,对于轴距不同的车型(与图1所示的车辆相比轴距较短的车辆)也能够应对。

Claims (13)

1.一种车辆中的后排座椅下结构,具备:
燃料罐,其被配置于后排座椅的坐垫的车辆下方侧且车辆前方侧;
收纳箱,其被配置于所述坐垫的车辆下方侧且所述燃料罐的车辆后方侧,
所述收纳箱被设为,通过以被设置于所述坐垫的前下部处的轴部为中心而使该坐垫向车辆前方侧转动从而被开放的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中的后排座椅下结构,其中,
所述收纳箱的车辆宽度方向的长度被形成为与所述燃料罐的车辆宽度方向的长度相比而较短,并且所述收纳箱被向车辆宽度方向一侧偏移地配置。
3.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中的后排座椅下结构,其中,
在所述收纳箱的内部设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对收纳空间进行划分。
4.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中的后排座椅下结构,其中,
所述收纳箱具有底壁,所述底壁在从车辆宽度方向进行观察的侧视观察时随着向车辆后方侧延伸而向车辆上方侧倾斜。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中的后排座椅下结构,其中,
在从车辆宽度方向进行观察的侧视观察时,在所述收纳箱的车辆后方侧配置有后悬架的螺旋弹簧,且所述底壁的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的上限被设为,沿着所述底壁的朝向车辆后方侧的假想延长线与车辆的停止时的所述螺旋弹簧的下端部相接的角度。
6.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中的后排座椅下结构,其中,
所述燃料罐具有底壁,且在该底壁的车辆宽度方向两侧沿着车辆前后方向而形成有一对凹槽部,并且为了将所述燃料罐固定在车辆上而被卷挂于该燃料罐上的固定用带被配置于所述凹槽部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中的后排座椅下结构,其中,
在所述燃料罐的车辆宽度方向大致中央部处配置有用于将燃料送出的泵,在所述凹槽部中形成有向所述燃料罐的内部突出的突出壁。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中的后排座椅下结构,其中,
在车辆的俯视观察时,所述燃料罐被配置于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的第一中心地板横向构件与第二中心地板横向构件之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中的后排座椅下结构,其中,
在车辆的俯视观察时,所述收纳箱被配置于所述第二中心地板横向构件与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的第三中心地板横向构件之间。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中的后排座椅下结构,其中,
所述燃料罐具有后壁,且在所述后壁中的车辆左上端部处连接有向所述燃料罐供给燃料的进油管的下端部,所述进油管以从所述收纳箱的车辆左侧方穿过的方式而配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中的后排座椅下结构,其中,
所述燃料罐被配置于与车辆宽度方向中央相比靠车辆左侧,且以排气管从所述燃料罐的车辆右侧方穿过的方式而配置。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中的后排座椅下结构,其中,
所述燃料罐具有底壁,且与位于所述燃料罐的车辆前方的前地板板面在车辆的侧视观察时被配置于大致同一平面上。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辆中的后排座椅下结构,其中,
在从车辆宽度方向进行观察的侧视观察时,所述收纳箱具有随着向车辆后方侧延伸而向车辆上方侧倾斜的底壁,所述收纳箱的底壁的车辆前侧端部在车辆上下方向上被配置于,与所述燃料罐的底壁相同的高度、或所述燃料罐的底壁上方。
CN201910925400.6A 2018-10-16 2019-09-27 车辆中的后排座椅下结构 Pending CN11105577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94934A JP7024681B2 (ja) 2018-10-16 2018-10-16 車両におけるリアシート下構造
JP2018-194934 2018-10-1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55778A true CN111055778A (zh) 2020-04-24

Family

ID=702974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25400.6A Pending CN111055778A (zh) 2018-10-16 2019-09-27 车辆中的后排座椅下结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024681B2 (zh)
CN (1) CN111055778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56424A (ja) * 2005-03-16 2006-09-28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のシート下収納構造
JP2007022286A (ja) * 2005-07-15 2007-02-01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の燃料タンク配置構造
JP2010076674A (ja) * 2008-09-26 2010-04-08 Mazda Motor Corp 車両の下部車体構造
CN102245417A (zh) * 2009-06-25 2011-11-16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混合动力汽车的车辆结构
CN107031366A (zh) * 2015-10-20 2017-08-1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地板下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840689B2 (de) 1978-09-19 1980-07-10 Adam Opel Ag, 6090 Ruesselsheim Heckpartie einer Kraftwagenkarosserie, insbesondere von Personenkraftwagen
JPS62179824U (zh) * 1986-05-08 1987-11-14
JP3087776B2 (ja) * 1991-09-04 2000-09-11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装備品の配設構造
JP3161791B2 (ja) * 1991-12-27 2001-04-25 マツダ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後部車体構造
JP3704541B2 (ja) * 1997-04-10 2005-10-12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JP5178239B2 (ja) 2008-02-27 2013-04-10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医療用システム
JP5800224B2 (ja) * 2011-09-26 2015-10-28 いすゞ自動車株式会社 リアシート支持構造
US9016778B2 (en) 2013-09-20 2015-04-28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Inflatable/deflatable seat with stowable collapsing fram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56424A (ja) * 2005-03-16 2006-09-28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のシート下収納構造
JP2007022286A (ja) * 2005-07-15 2007-02-01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の燃料タンク配置構造
JP2010076674A (ja) * 2008-09-26 2010-04-08 Mazda Motor Corp 車両の下部車体構造
CN102245417A (zh) * 2009-06-25 2011-11-16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混合动力汽车的车辆结构
CN107031366A (zh) * 2015-10-20 2017-08-1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地板下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062924A (ja) 2020-04-23
JP7024681B2 (ja) 2022-0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32827B2 (en) Vehicle lower portion structure
JP6743584B2 (ja) 車両のバッテリ搭載構造
JP6303030B2 (ja) 車両のバッテリ冷却構造
US9925937B2 (en) Vehicle front portion structure
JP6434888B2 (ja) 車体構造
US10632847B2 (en) Vehicle battery pack protective structure and vehicle having the vehicle battery pack protective structure
JP6565945B2 (ja) 車両の前部構造
CN110831801B (zh) 车辆
CN105914314A (zh) 车载电池
US10040413B2 (en) Vehicle
US20130200654A1 (en) Vehicle body rear structure
US20060071003A1 (en) Vehicle fuel tank
US11192445B2 (en) Air intake grille and vehicle
CN111055778A (zh) 车辆中的后排座椅下结构
US7611167B2 (en) Vehicle fuel tank
US11873027B2 (en) Rear vehicle body structure
CN214607049U (zh) 电源装置搭载结构
JP7219420B2 (ja) 車両のフロア構造
JP7031329B2 (ja) 車両用シート固定構造
JP5050759B2 (ja) 自動車のバウンドストッパ取付構造
JP5091793B2 (ja) 車両のスペアタイヤ配置構造
JP6540753B2 (ja) 自動車の側部車体構造
CN113525275B (zh) 车辆
US20220348058A1 (en) Ventilation structure of vehicle
JP6315060B1 (ja) 車両のタンク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424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