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34679A - 一种绿色生态种养蛙稻米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绿色生态种养蛙稻米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34679A
CN111034679A CN201911411064.XA CN201911411064A CN111034679A CN 111034679 A CN111034679 A CN 111034679A CN 201911411064 A CN201911411064 A CN 201911411064A CN 111034679 A CN111034679 A CN 1110346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ce
frog
planting
field
gre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41106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梅雁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Yusai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1141106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034679A/zh
Publication of CN1110346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3467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0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or modified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2Breeding vertebrat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1/00Apparatus, or methods of use thereof, for testing or treating seed, roots, or the like, prior to sowing or plant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1/00Apparatus, or methods of use thereof, for testing or treating seed, roots, or the like, prior to sowing or planting
    • A01C1/02Germinating apparatus; Determining germination capacity of seeds or the like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1/00Apparatus, or methods of use thereof, for testing or treating seed, roots, or the like, prior to sowing or planting
    • A01C1/08Immunising seed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01G22/20Cereals
    • A01G22/22Rice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1/00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 A01M1/02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with devices or substances, e.g. food, pheronones attracting the insects
    • A01M1/04Attracting insects by using illumination or colour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Zoology (AREA)
  • Phys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sects & Arthropod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Pretreatment Of Seeds And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绿色生态种养蛙稻米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种植田内建立人工湿地,并于紧邻该种植田位置建立种蛙养殖池;稻种处理,将水稻种子经处理后播种;秧田管理,将播种的水稻种子培育成秧苗;大田管理,将秧苗移栽至种植田进行培养;在秧苗返青后开挖连接种植田和人工湿地的蛙沟,投放100~200只/666.7m2黑斑蛙;蛙群管理,水稻生长中后期,捕捉部分黑斑蛙作为种蛙培养于所述种蛙养殖池内,剩余黑斑蛙在所述人工湿地和所述蛙沟内自行冬眠;收获谷粒。本发明采用在种植田中投放黑斑蛙的方法进行生态种养水稻,实现稻田病虫害的防控。

Description

一种绿色生态种养蛙稻米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种养技术领域,涉及蛙稻米的种养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绿色生态种养蛙稻米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CN201110390472]公开了一种蛙稻米生态种养技术,该技术方案在大米生产技术全过程中不施任何化肥和化学农药。种植田的肥料主要为有机肥,如菜籽饼,前茬种植云英做绿肥,种植田的病虫草害防治主要通过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来解决,如稻田养蛙、放赤眼蜂、田间放置杀虫灯,采用苦参碱和印楝素等生物农药灭杀虫害严重的田块,田间繁育固氮蓝藻控制田间草害,田埂覆膜控制田埂草害。
上述技术方案虽然能够在全程不施任何化肥和化学农药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保证大米稳产,但是在大田管理阶段通过在稻田内投放虎纹蛙控制田间害虫。虎纹蛙为变温动物,生长适宜温度为20~30℃,适温范围较小,温度12℃时冬眠,35℃高温时死亡。一般水稻种植区虎纹蛙无法自行过冬,不能自行繁殖生存,采用此技术种植需要每年往稻田内投放虎纹蛙,增加生产成本。虎纹蛙回收率极低而且养殖繁育人工成本很高,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单位稻田的产值收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绿色生态种养蛙稻米的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为解决蛙稻米种植过程中成本高,种蛙回收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本发明创造性地提供了一种生态培养蛙稻米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种植田内建立人工湿地,并于紧邻该种植田位置建立种蛙养殖池;
(2)稻种处理,将水稻种子经处理后播种;
(3)秧田管理,将播种的水稻种子培育成秧苗;
(4)大田管理,将秧苗移栽至种植田进行培养;在秧苗返青后开挖连接种植田和人工湿地的蛙沟,投放100~200只/666.7m2黑斑蛙;
(5)蛙群管理,水稻生长中后期,捕捉部分黑斑蛙作为种蛙培养于所述种蛙养殖池内,剩余黑斑蛙在所述人工湿地和所述蛙沟内自行冬眠;
(6)收获谷粒。
在上述的生态培养蛙稻米的方法中,所述步骤(1)中人工湿地设置在种植田中心位置,人工湿地内种植有净化植物,所述净化植物包括芦苇、美人蕉、水葱、再生花、菖蒲或香蒲中至少一种。
在上述的生态培养蛙稻米的方法中,所述步骤(2)中稻种处理依次包括:
选种;
晒种,将选好的种子择晴天晒种1~2天;
浸种,晒种后将种子浸泡在混合药液中48~60h,期间上下翻动数次;
催芽,将经过浸种后的稻种沥干进行催芽。
在上述的生态培养蛙稻米的方法中,所述混合药液由菌虫清和吡虫啉混合后加水配制而成。
在上述的生态培养蛙稻米的方法中,所述步骤(3)中秧田管理包括:
封膜保墒,人工播种后秧盘覆土后,秧田及时灌平沟水湿润秧板,并迅速排放,同时及时盖无纺布,控温、保湿促齐苗;
揭膜炼苗,在播后3~5天进行揭膜炼苗;
施起身肥,移栽前3~4天施用起身肥。
在上述的生态培养蛙稻米的方法中,所述步骤(4)中,在秧苗返青10~15天后开挖所述蛙沟,在所述种植田四周围网,所述围网高度为1.2~1.3m,并用木桩固定围网,在所述种植田的围网内侧预放置投料台,所述投料台上设内部诱虫灯。
在上述的生态培养蛙稻米的方法中,所述步骤(4)中大田管理还包括病虫害防控,所述病虫害防控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有机农药与生物类农药交替施用的化学防治相结合。
在上述的生态培养蛙稻米的方法中,在收获前40天之前结束用药。
在上述的生态培养蛙稻米的方法中,在种植田两侧分别设置于人工湿地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同时分别在进水口和出水口位置设置水质监测设备,用于定期取水检测。
在上述的生态培养蛙稻米的方法中,所述种蛙养殖池内设置饵料台,饵料台上方悬挂养殖池诱虫灯,用于夜间诱集飞蛾等昆虫,为黑斑蛙补充食源。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采用在种植田中投放黑斑蛙的方法进行生态种养水稻,实现稻田病虫害的防控。黑斑蛙喜栖于水田内,以捕捉活动的昆虫为主食,随也是变温动物,可自然越冬。每年11月中旬,黑斑蛙选择疏松的河堤、湿地或石峰进行冬眠,来年三四月气温回升到15℃以上开始苏醒,温度20℃以上开始繁育。并且,在水稻种植田中建立与种植田相配套的人工湿地和蛙沟,作为黑斑蛙的繁育基地,对黑斑蛙一次引入之后利用人工湿地可自行繁育,减少投放量,降低成本。
建立种蛙养殖池,用于对种蛙进行培育,以作为备用蛙群,以在次年作为补充。
2、本发明将施用部分安全有效的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保证水稻达到绿色生产标准的同时增加水稻亩产量,提高单位经济效益。
3、在人工湿地进出口设置水质监测设备,对灌溉水进行处理和监测,保证种植安全提高产品品质,减少周围环境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蛙稻米种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阐述。
一种绿色生态种养蛙稻米的方法,其步骤如下:
S1生产前准备
S1-1生产基地选址
选择大气环境质量、土壤和水质均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NY/T 391-2013)的生产地。生产地四周无矿企污染,距离医院、主要交通干线等有明显污染源地域1km以上。
S1-2建立人工湿地
如图1所示,种植田1以200亩为基数,在种植田1中心位置建立20m*20m的人工湿地3。人工湿地3内种植如:芦苇、美人蕉、水葱、再生花、菖蒲、香蒲等具有较强净化能力的净化植物。
在种植田1两侧建立生态沟渠5,两侧生态沟渠5上分别设置连接至人工湿地3的进水口6和出水口7,同时分别在进水口6和出水口7位置设置水质监测设备,用于定期取水检测。
S1-3建立种蛙养殖池
在种植田1外,按长20m、宽4.5m为规格开沟建立种蛙养殖池2。池间距为0.8米,内池长20m、宽1.5m、深0.4m。
每个种蛙养殖池2内设置饵料台,饵料台中投放饵料,饵料台上方悬挂养殖池诱虫灯,用于夜间诱集飞蛾等昆虫,为黑斑蛙补充食源。饵料主要为黄粉虫和蚯蚓。
S2稻种处理
S2-1选种、晒种和浸种
选种,稻品种优选使用青角307、青香软粳或沪软1212;每亩种植田1准备种子3~3.5kg净干谷。
晒种,播前选择晴天晒种1~2天,以提高发芽率,要求摊薄、勤翻、防止破壳。
浸种,晒种后可用菌虫清30g和10%吡虫啉10g混合后,加少量水调成浆糊状后再加清水8kg均匀稀释配制成混合药液,将晒选过的种子5~6kg浸入混合药液中,上下翻动数次。在日平均气温18~20℃时,浸种60h,23~25℃时浸种48h。浸种容器需加盖后置于阴凉避光处,对种子进行消毒。
S2-2催芽
将经过浸种后的稻种沥干进行催芽;
当种子吸水量增大到种子重量的25%时,置于30~32℃温度条件下催芽,种堆内温度≤40℃。
当种子80%以上破胸时,降温至20~25℃。
催芽过程中经常翻拌,使稻种间受热均匀,促进破胸整齐迅速。芽长至1~2mm时,将种子放置阴凉处摊开,凉芽4~6h后至稻谷表面晾干后再进行播种。
催芽的长短可根据不同播种方式而定;
手工播种的催芽标准为:根长达稻谷1/3,芽长为稻谷的1/5到1/4;
机械播种的催芽标准为:90%以上的种子破胸。
催芽应达到“快、齐、匀、壮”:“快”指在2天内催好芽;“齐”发芽势达到85%以上;“匀”指芽长整齐一致;“壮”要求幼芽齿粗壮,根、芽比例适当,颜色鲜白,气味清香,无酒味。
S2-3播种
最佳播期为5月中下旬。播种时尽可能做到分期分批播种,以缓解插秧时的机械与季节、秧苗间的矛盾。具体播量应根据种子实际发芽率情况作适当调整。
人工播种经铺盘、铺土、洒水、播种、覆土,严格控制底土厚度2~2.5cm,按盘秤种,坚持细播匀播,覆土厚度在0.3~0.5cm,以看不见芽谷为宜;洒水量控制在底土水分达饱和状态,覆土后10min内盘面干土应自然吸湿无白面。
秧盘机械播种应执行NY/T 1922-2010的相关规定,确保播种质量。
S3秧田管理
S3-1封膜保墒
人工播种后秧盘覆土后,秧田及时灌平沟水湿润秧板,并迅速排放,同时及时盖无纺布,控温、保湿促齐苗,出苗阶段温度要求28~35℃,湿度在90%以上。盖好无纺布后,将无纺布拉平、拉紧,四周封严封实即可;
机械播种后宜在室内或场地上叠盘集中堆放,最上层放只空盘,并覆膜遮光,保湿、增温促出芽。叠盘高度宜不超过30盘,堆放时间至次日上午,之后移至秧田进行摆盘。秧田铺好秧盘后操作过程同人工播种。
S3-2揭膜炼苗
在秧苗出土2cm左右、不完全叶至第1叶抽出时(播后3~5天)进行揭膜炼苗,避免灼伤幼苗。
揭膜原则:晴天傍晚揭,阴天上午揭,小雨雨前揭,大雨雨后揭。若遇连续低温,宜推迟揭膜,并做到日揭夜盖。揭膜后选用防虫网覆盖防灰飞虱入侵。
S3-3秧田管水
秧苗3叶前保持平沟水,以湿为主,达到以水调气、调肥、调温和护苗的目的。
正常情况下,保持秧盘土湿润不发白。若遇晴天秧苗出现卷叶时要灌薄水护苗;遇连阴雨天,放干秧沟水;遇冷空气侵袭要灌拦腰水护苗,回暖后换水保苗,防止低温伤根、烂秧或死苗;气温正常时及时排水透气,提高秧苗根系活力。栽前3~5天控水炼苗(蹲苗),在起秧栽插前,雨天前要盖膜遮雨,以防秧盘土过湿影响起秧和栽插。
S3-4秧田用药
水稻立枯病预防1叶1心防治立枯病用35%清枯灵10g兑水喷雾30m2秧盘,或用每平方米秧盘用1g敌克松,兑成1000倍液喷雾防治立枯病。
秧田期,视虫情每666.7m2用0.36%苦参碱70g,兑水50kg制成喷雾防治稻蓟马和叶蝉。
移栽前4~5天用微生物性春雷霉素666.7m2用2%新灭瘟宝100g,兑水60kg喷雾,带药移栽。
S3-5施起身肥
移栽前3~4天施用起身肥,用量及方视苗而定;
具体而言:叶色褪淡的苗,用尿素4~4.5kg/666.7m2兑水200kg于傍晚均匀喷洒或泼浇,施后即泼清水以防肥烧苗;叶色正常、叶型挺拔而不披的苗,用尿素1~1.5kg/666.7m2兑水60-70kg进行根外喷施;叶色浓绿且叶片下披的苗,切勿施肥,及时采取控水措施来提高秧苗素质。具体施用时间应根据机插进度分批施用。
S3-7移栽准备
整地前清理种植田1和维修生态沟渠5,保证灌排畅通。
前茬收获后深翻灭茬,翻耕前灌水浸泡2天,基肥施入150kg/666.7m2含氮量为5%的腐熟菜籽饼、P2O5 6~7kg、过磷酸钙50~60kg、K2O 8kg和氯化钾15kg后进行旋耕。犁耕后再旋耕1遍,整地要求为田面土壤高差不超过3cm,田面无水层,沉浆1~2天后选择多云或阴天栽插为宜。
S3-8杂草防治
机械耕翻碾压除草,以水压草,配以化学除草。整地后趁泥浆还未沉淀的浑水状态下每666.7m2使用12%恶草灵(农思它)EC200 ml抛洒全田。
S4大田管理
S4-1移栽
移栽期优选为5月20日至6月5日。
移栽方式采用机械插秧。
移栽密度栽插行株距30cm×12cm,深度2cm左右。浅栽以不倒为宜,要求缺穴率低于2%。常规粳稻:每穴插3~5株,6~8万苗/666.7m2
S4-2挖沟、围网、放蛙
秧苗返青10~15天后在人工湿地3四周开挖连接人工湿地3和种植田1的蛙沟4,在种植田1四周围网,围网高度为1.2~1.3m,并用木桩固定围网,在种植田1的围网内侧预放置蛙投料台,投料台上设内部诱虫灯。投放蛙数量为100~200只/666.7m2,规格:90-100g/只。
S4-3肥料施用
分蘖肥:在栽后5~7天施第1次分蘖肥,用量碳氨20kg/666.7m2,间隔7天后施第2次分蘖肥,用水稻专用BB肥参照上海市企业标准推荐配方(Q/TDES 10-2007)15kg/666.7m2
拔节期:增施钾肥(K2O)8kg(氯化钾15kg)。
穗肥:在叶龄余数2.5叶左右一次性施用穗肥,尿素用量为6~8kg/666.7m2。在绿肥还田的茬口,视蛙稻生长而定,不提倡施用穗肥。
S4-4水浆管理
采用好气性有氧灌溉即“浅-搁-湿”水管方法,增加间歇脱水时间,以水调气、调肥、调温,改善根系生境,达到节能减排。
通过控制生态沟渠5的进水和排水来进行灌排水。
苗期至分蘖期以浅水为主,适当脱水。栽后晴天如遇高温及时灌水护苗,水深保持在苗高的1/2左右。栽后3~4天采取薄水管理,水深为2~3cm,切忌长时间深水,造成根系、秧心缺氧,形成水僵苗甚至烂秧。对一些绿肥还田量大的田块,若田脚较烂,土壤透气性差,会影响机插水稻发根,应及时脱水1~2天,促进新根生长,然后实行浅灌。至分蘖高峰前适时搁田,当茎蘖数达到预期适宜穗数的80%开始轻搁田,后重搁,分次搁成。搁田时应保持蛙沟4半沟水,避免蛙沟4断水而影响蛙生息状况。
拔节长穗期以间隙灌溉为主,灌1次浅水保持2天左右,断水3~4天,再灌1次浅水,交替循环至剑叶出齐。减数***期建立浅水层,满足生理需水以减少颖花退化。每次断水应轻搁,尽量使土壤不起裂缝,切忌一次重搁,造成有效分蘖死亡。断水的次数,因品种而定,变动在3~4次之间,一直要延续到倒3叶前后。
开花结实期干湿交替,间隙灌溉,做到浅水潮潮清。在出穗至其后的20~25天,稻株需水量较大,应以保持浅水层为主。在出穗25天以后,根系逐渐衰老,稻株对土壤还原性的适应能力减弱,此时宜采用间歇灌溉法。以根叶互养促活熟,达灌浆充分,增加粒重。
收获前7~10天断水。
S4-5杂草防除
在栽后5~10天,每666.7m2用禾草丹乳油100g~125g或吡嘧磺隆6.25g或田草光(苄嘧磺隆与丁草胺复配剂)25g~30g拌化肥或细泥土30kg撒施。或用30%直播宁WP80 g或53%抛秧星60~80g拌毒肥(结合施分蘖肥)撒施,施药后保持浅水层3~4天。
对千金子发生严重的田块,在第二次“封”田前2~3天,每666.7m2用10%千金EC50ml,兑水30kg,用弥雾机喷雾。若尚留有杂草则以人工辅助除草。
S 4-6病虫害防控
绿色蛙稻米以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螟虫、纹枯病、稻瘟病、病毒病等病虫害为主要防治对象,应用农业、生物、物理防治和有机农药与生物类农药交替施用的科学用药技术进行有害生物防控。为保证绿色蛙稻米稻谷的质量及环境安全,最后一次用药必须在收获前40天之前结束。
S4-6-1农业防治
采用合理耕作制度、轮作换茬、蛙稻种养结合、健身栽培等农艺措施,减少有害生物的发生。必要时进行人工辅助防治—捕捉,拔除病株和打捞菌体。对于虫害特别严重田块,可用人工捕捉,或用竹扫帚将虫打入稻田中,以提高药剂的防治效果。对发病初期田块通过人工拔除中心病株,或在出水口7打捞病原体,减轻转移为害。
S4-6-2物理防治
利用害虫对的趋光性,采用灯光诱蛾。可选择使用黑光灯、震频式杀虫灯、色光板等物理装置诱杀鳞翅目、同翅目害虫。种植田1外周设置外部诱虫灯,诱杀二化螟、三化螟、大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害虫的成虫,减少田间落卵量,降低虫口基数。每30~40亩安装1盏灯,采用井字形或之字形排列,灯距为150~200m,天黑开灯,凌晨1点关灯,定时清扫虫灰。
S4-6-3生物防治
通过选择对天敌杀伤力小的中、低毒性代学农药,避开自然天敌对农药的敏感时期,创造适宜自然天敌繁殖的环境等措施,保护蛙稻、蜘蛛和瓢虫等天敌来控制有害生物的发生。
S4-6-4化学防治
根据有害生物测报发生程度,适当放宽防治指标,减少化学防治次数。防治药剂选择应符合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原则(NY/T393-2013)和绿色食品稻米(NY/T419-2014)允许的农药。虫害防治注意用药须有水层,用药水量要足。
S5蛙群管理
S5-1少量捕捉种蛙
水稻生长中后期,诱捕种蛙。在投料台以及内部诱虫灯附近,放置小型地笼,一次放置2、3个,用铁钉把地笼头部的绳子扎进种植田1里,优先选择具有草丛位置,一天后收取即可。种蛙捕捉量为:300至500对,捕捉种蛙后投放至种蛙养殖池2。
S5-2蛙自行冬眠
水稻收割时种植田1晾干,人为保持蛙沟4和人工湿地3的存水。剩余大量蛙隐藏于蛙沟4与人工湿地3的洞穴内冬眠,于第二年春天天气回暖至15℃时苏醒。
S6收获
S6-1适时收获
最适收获期为谷粒95%左右呈金黄色,避免过早过迟收获造成空秕率增高,米质降低和发芽、霉烂。收割后禁止在公路、沥青路面及粉尘污染严重地方晒谷。
S6-2贮运及副产品处理
收获蛙稻的稻谷贮运及副产品处理以绿色食品水稻生产技术规程(DB34/T1701-2012)给出的规定执行。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种植田、人工湿地、种蛙、蛙稻、饵料台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Claims (10)

1.一种绿色生态种养蛙稻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在种植田内建立人工湿地,并于紧邻该种植田位置建立种蛙养殖池;
(2)稻种处理,将水稻种子经处理后播种;
(3)秧田管理,将播种的水稻种子培育成秧苗;
(4)大田管理,将秧苗移栽至种植田进行培养;在秧苗返青后开挖连接种植田和人工湿地的蛙沟,投放100~200只/666.7m2黑斑蛙;
(5)蛙群管理,水稻生长中后期,捕捉部分黑斑蛙作为种蛙培养于所述种蛙养殖池内,剩余黑斑蛙在所述人工湿地和所述蛙沟内自行冬眠;
(6)收获谷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色生态种养蛙稻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1)中人工湿地设置在种植田中心位置,人工湿地内种植有净化植物,所述净化植物包括芦苇、美人蕉、水葱、再生花、菖蒲或香蒲中至少一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色生态种养蛙稻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稻种处理依次包括:
选种;
晒种,将选好的种子择晴天晒种1~2天;
浸种,晒种后将种子浸泡在混合药液中48~60h,期间上下翻动数次;
催芽,将经过浸种后的稻种沥干进行催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绿色生态种养蛙稻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药液由菌虫清和吡虫啉混合后加水配制而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色生态种养蛙稻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秧田管理包括:
封膜保墒,人工播种后秧盘覆土后,秧田及时灌平沟水湿润秧板,并迅速排放,同时及时盖无纺布,控温、保湿促齐苗;
揭膜炼苗,在播后3~5天进行揭膜炼苗;
施起身肥,移栽前3~4天施用起身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色生态种养蛙稻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在秧苗返青10~15天后开挖所述蛙沟,在所述种植田四周围网,所述围网高度为1.2~1.3m,并用木桩固定围网,在所述种植田的围网内侧预放置投料台,所述投料台上设内部诱虫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色生态种养蛙稻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大田管理还包括病虫害防控,所述病虫害防控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有机农药与生物类农药交替施用的化学防治相结合。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色生态种养蛙稻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收获前40天之前结束用药。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色生态种养蛙稻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种植田两侧分别设置于人工湿地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同时分别在进水口和出水口位置设置水质监测设备,用于定期取水检测。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色生态种养蛙稻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种蛙养殖池内设置饵料台,饵料台上方悬挂养殖池诱虫灯,用于夜间诱集飞蛾或其他昆虫。
CN201911411064.XA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绿色生态种养蛙稻米的方法 Pending CN11103467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411064.XA CN111034679A (zh)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绿色生态种养蛙稻米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411064.XA CN111034679A (zh)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绿色生态种养蛙稻米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34679A true CN111034679A (zh) 2020-04-21

Family

ID=702423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411064.XA Pending CN111034679A (zh)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绿色生态种养蛙稻米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034679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68957A (zh) * 2023-08-31 2023-10-13 广州安芮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黑斑蛙饲料蛋白摄入的喂养方法
CN117502374A (zh) * 2023-12-18 2024-02-06 西部(重庆)科学城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 一种黑斑蛙冬眠盒及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50011200A (ko) * 2003-07-22 2005-01-29 김철호 식용 개구리 양식장의 울타리 구조
KR20170003764A (ko) * 2015-06-30 2017-01-10 넥서스환경디자인연구원(주) 맹꽁이 서식지 복원시설
CN107278416A (zh) * 2017-07-17 2017-10-24 李和平 一种优质再生稻的种植方法
CN107711692A (zh) * 2017-10-26 2018-02-23 荆门市金满蛙类生态养殖家庭农场 一种蛙稻共作生态高产种养方法
CN108684438A (zh) * 2018-06-29 2018-10-23 益阳宏祥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稻蛙菇综合种养***
CN108901690A (zh) * 2017-03-28 2018-11-30 文智光 一种生态种养结合的蛙稻种养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50011200A (ko) * 2003-07-22 2005-01-29 김철호 식용 개구리 양식장의 울타리 구조
KR20170003764A (ko) * 2015-06-30 2017-01-10 넥서스환경디자인연구원(주) 맹꽁이 서식지 복원시설
CN108901690A (zh) * 2017-03-28 2018-11-30 文智光 一种生态种养结合的蛙稻种养方法
CN107278416A (zh) * 2017-07-17 2017-10-24 李和平 一种优质再生稻的种植方法
CN107711692A (zh) * 2017-10-26 2018-02-23 荆门市金满蛙类生态养殖家庭农场 一种蛙稻共作生态高产种养方法
CN108684438A (zh) * 2018-06-29 2018-10-23 益阳宏祥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稻蛙菇综合种养***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68957A (zh) * 2023-08-31 2023-10-13 广州安芮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黑斑蛙饲料蛋白摄入的喂养方法
CN117502374A (zh) * 2023-12-18 2024-02-06 西部(重庆)科学城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 一种黑斑蛙冬眠盒及方法
CN117502374B (zh) * 2023-12-18 2024-05-24 西部(重庆)科学城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 一种黑斑蛙冬眠盒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32596B (zh) 一种基于农业废弃物的抗病虫栽培基质及制备方法
CN102077748B (zh) 反季节培育有机雷笋的技术与方法
CN102301982B (zh) 豌豆蚜繁殖烟蚜茧蜂的方法
CN103891569A (zh) 一种鸭稻共作生产有机水稻的方法
CN106718455A (zh) 一种农药减量使用的再生稻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控方法
CN106613595B (zh) 工厂化“稻-畜-菜”周年循环机械化生产方法
CN106577067A (zh) 稻虾共作生态循环的种养殖方法
CN110679416A (zh) 鳝蟾稻共生养殖方法
CN109220644A (zh) 一种有机稻米种植方法
CN112219660A (zh) 一种稻蟹生态种养方法
CN111053007A (zh) 一种有机蛙稻米生态种植加工方法
CN103430743B (zh) 一种植人参的土壤优化栽培方法
CN111034679A (zh) 一种绿色生态种养蛙稻米的方法
CN114532265A (zh) 一种稻虾繁养分离高效综合种养方法
CN111820091A (zh) 稻鳖鸭共作立体种养方法
CN108541534B (zh) 一种田塘兼用水淹防治虫害的稻鲵生态种养方法
CN112715438B (zh) 一种基于双季稻的稻虾轮作方法
CN112703983B (zh) 一种基于一季中稻的稻虾轮作方法
CN111133967B (zh) 苏北地区麦茬移栽粳稻绿色优质栽培方法
CN113229084A (zh) 一种稻鸭蛙绿肥共作的生态种植方法
CN108307959B (zh) 一种田塘兼用水淹防治虫害的稻鳗生态种养方法
CN108401821B (zh) 高纬度寒区马铃薯与水稻双季连作种植方法
CN112655620A (zh) 一种稻虾种养方法
CN112189520A (zh) 一种稻鱼生态种养方法
CN112189521A (zh) 一种稻鸭生态高效种养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927

Address after: Room 103, building 14, no.20-40, Zhendian Zhenfu Road, Liantang Town, Qingpu District, Shanghai

Applicant after: Shanghai Yusai Health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00041 Room 301, 1477 Beijing West Road, Jing'an District, Shanghai

Applicant before: Mei Yanhang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