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97581B - 一种基于超高比表面积多孔碳材料复合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超高比表面积多孔碳材料复合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97581B
CN110797581B CN201911105935.5A CN201911105935A CN110797581B CN 110797581 B CN110797581 B CN 110797581B CN 201911105935 A CN201911105935 A CN 201911105935A CN 110797581 B CN110797581 B CN 11079758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material
polymer electrolyte
porous
gel polymer
porous carb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0593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97581A (zh
Inventor
郑文芝
孙瑞瑞
薛召
李林林
杨伟
邹汉波
陈胜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110593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97581B/zh
Publication of CN1107975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975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975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975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8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6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 H01M10/0564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the electrolyte being constituted of organic materials only
    • H01M10/0565Polymeric materials, e.g. gel-type or solid-typ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300/00Electrolytes
    • H01M2300/0088Composit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超高比表面积多孔碳材料复合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方法为:先采用柠檬酸钠、硝酸钴和铁***进行水热反应制备固体粉末,将固体粉末高温焙烧、酸泡制备多孔结构碳材料,再将多孔结构碳材料与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复合制备聚合物膜,最后将聚合物膜在电解液中活化,得到多孔碳材料复合凝胶聚合物电解质。本发明利用金属框架结构制备多孔碳材料,再进一步刻蚀,制备超高比表面积的多孔碳材料,再与凝胶电解质复合后能够大大提升凝胶电解质的吸液率,有效提高电解质膜的离子电导率。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超高比表面积多孔碳材料复合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及 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超高比表面积多孔碳材料复合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由于其具有能量密度高、无记忆效应、价格低廉、绿色无污染等诸多优点,因而作为移动电源被广泛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等3C电子产品,作为动力源应用于汽车、轮船等,作为储能电池用于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信号塔备用电源等。目前锂离子电池已经成功占领了3C类产品市场,但在电动汽车领域的性能却远远不能令人满意。近期多起汽车起火事故引起了对人们对锂离子电池相当大的担忧。电池安全问题是由不同的原因引发的,如过充电、滥用、电池内部或外部短路,这些都与使用易挥发、易燃和有毒的液态有机碳酸盐基电解质有关。
相对传统的有机碳酸盐基电解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具有一些明显的优势,主要表现在非挥发性、低可燃性、无电解质泄漏、易加工和机械强度高等方面。此外,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可以使用金属锂作为负极,从而表现出较高的能量密度。
但是全固体聚合物电解质在室温下电导率较低,且电极与电解质之间接触情况极差,电解质盐在聚合物基体中溶解度较低,当电池充电时,低的电解质盐溶解度会导致严重的极化,使电极附近出现电解质盐的结晶。而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利用固定在微结构中的液态电解质分子实现离子传导,使其电导率较高。复合无机纳米材料可以进一步提高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机械强度、电导率等性能,目前复合的无机纳米材料二氧化硅、氧化铝等空隙率较低,使得凝胶电解质中吸附的液态电解质量较少,无法实现高电导率。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之处,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超高比表面积多孔碳材料复合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方法制得的一种基于超高比表面积多孔碳材料复合凝胶聚合物电解质。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一种基于超高比表面积多孔碳材料复合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应用。
本发明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基于超高比表面积多孔碳材料复合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柠檬酸钠和硝酸钴溶于乙醇水溶液中,加入铁***水溶液,搅拌均匀,然后在100~120℃下水热反应10~24小时,离心洗涤,干燥,得到固体粉末;
(2)将固体粉末在500~700℃下恒温焙烧3~6小时,得到多孔结构氧化钴铁碳复合电极材料;
(3)将多孔结构氧化钴铁碳复合电极材料在酸溶液中浸泡,洗涤,过滤,干燥,得到多孔结构碳材料;
(4)将多孔结构碳材料与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溶于有机溶剂中,混合均匀得到胶状物,挥发去除溶剂,得到聚合物膜,将聚合物膜在电解液中活化后,得到多孔碳材料复合凝胶聚合物电解质。
优选地,步骤(1)所述柠檬酸钠、硝酸钴和铁***水溶液中的铁***的摩尔比为(5~10):(3~10):1。
优选地,步骤(1)所述柠檬酸钠和硝酸钴在乙醇水溶液中的浓度均为0.1~0.5mol/L;优选为0.15~0.25mol/L。
优选地,步骤(1)所述乙醇水溶液中乙醇和水的体积比为1:(1~5)。
优选地,步骤(1)所述铁***水溶液浓度为0.1~0.4mol/L,优选为0.1~0.2mol/L。
优选地,步骤(1)所述水热反应的时间为10~12h。
优选地,步骤(1)所述干燥的温度为80~120℃,干燥至恒重。
优选地,步骤(1)所述离心洗涤所用的洗涤液为水,洗涤1~5次。
优选地,步骤(2)所述焙烧在马弗炉中进行。
优选地,步骤(2)所述焙烧的温度为600~700℃,时间为5~6h。
优选地,步骤(3)所述多孔结构氧化钴铁碳复合电极材料完全浸泡在酸溶液中。
优选地,步骤(3)所述酸溶液为浓度为1~4mol/L的盐酸水溶液,优选为浓度为1~2mol/L的盐酸水溶液。
优选地,步骤(3)所述浸泡的时间为12~36小时。
优选地,步骤(3)所述洗涤所用的洗涤液为水,所述干燥的温度为80~120℃,时间为6~24h。
优选地,步骤(4)所述多孔结构碳材料与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的质量比为(1~10):100,优选为(5~8):100。
优选地,步骤(4)所述多孔结构碳材料与有机溶剂的质量比为1:(5~20)。
优选地,步骤(4)所述有机溶剂为N-N甲基甲酰胺。
优选地,步骤(4)所述挥发去除溶剂的方法为:将胶状物均匀涂布在平板上,室温下挥发去除溶剂。
优选地,步骤(4)所述聚合物膜完全浸泡在电解液中。
优选地,步骤(4)所述电解液为含有1~1.2mol/L六氟磷酸锂的碳酸酯溶液。所述电解液的溶剂为体积比为1:1:1的碳酸乙烯酯、碳酸二甲酯和碳酸甲乙酯混合溶剂。
优选地,步骤(4)所述活化的时间为2~10h。
上述方法制得的一种基于超高比表面积多孔碳材料复合凝胶聚合物电解质。
上述一种基于超高比表面积多孔碳材料复合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在电池领域中的应用。
优选为在锂离子电池领域中的应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本发明利用金属框架结构制备多孔碳材料,再进一步刻蚀,制备超高比表面积的多孔碳材料,再与凝胶电解质复合后能够大大提升凝胶电解质的吸液率,有效提高电解质膜的离子电导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制得多孔结构碳材料的透射电子显微镜图,其中右图为左图的局部放大图。
图2为实施例1~2制得的多孔碳材料的吸脱附曲线。
图3为实施例1~2制得的多孔碳材料的孔径分布曲线图。
图4为对比例1制得的凝胶电解质膜扫描电镜图。
图5为实施例1制得的凝胶电解质膜扫描电镜图。
图6为实施例2制得的凝胶电解质膜扫描电镜图。
图7为对比例1和实施例1~2制得的凝胶电解质膜交流阻抗谱。
图8为对比例1和实施例1~2制得的凝胶电解质膜在10mA/g电流密度下的恒电流充放电曲线。
图9为对比例1和实施例1~2制得的凝胶电解质膜在不同电流密度下的放电性能曲线。
图10为对比例1和实施例1~2制得的凝胶电解质膜在100mA/g电流密度下的循环性能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本发明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者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的原料、试剂等,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实施例1
(1)将100毫升0.5mol/L的柠檬酸钠乙醇水溶液和100毫升0.3mol/L硝酸钴乙醇水溶液混合,其中乙醇和水的体积比均为1:1,然后逐滴加入50毫升0.2mol/L铁***水溶液,搅拌均匀后将混合溶液放入反应釜中,密封后在100℃下水热反应12小时,反应完成后自然降温,用去离子水离心洗涤三次,100℃鼓风干燥至恒重,得到紫色固体粉末。
(2)将该紫色固体粉末在马弗炉中700℃高温焙烧6小时后,得到黑色的多孔结构氧化钴铁碳复合电极材料。
(3)将黑色的多孔结构氧化钴铁碳复合电极材料完全浸泡在2mol/L的盐酸水溶液中,浸泡24小时,然后使用去离子水洗涤,过滤,100℃干燥12小时后得到黑色的多孔结构碳材料。
(4)将黑色的多孔结构碳材料、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按照质量比8:100溶于N-甲基甲酰胺(按照多孔结构碳材料与N-甲基甲酰胺质量比为1:10配制)中,搅拌得到均匀胶状物,将其均匀涂布在平板上,溶剂挥发后得到黑色聚合物膜,将该黑色聚合物膜完全浸泡在电解液中,电解液为含有1mol/L六氟磷酸锂的碳酸酯溶液(溶剂为碳酸乙烯酯、碳酸二甲酯和碳酸甲乙酯(体积比为1:1:1)),活化6小时后,得到多孔碳材料复合凝胶聚合物电解质。
实施例2
(1)将100毫升0.5mol/L的柠檬酸钠乙醇水溶液和100毫升0.5mol/L硝酸钴乙醇水溶液混合,其中乙醇和水的体积比均为1:1,然后逐滴加入50毫升0.1mol/L铁***水溶液,搅拌均匀后将混合溶液放入反应釜中,密封后在100℃下水热反应10小时,反应完成后自然降温,用去离子水离心洗涤三次,100℃鼓风干燥至恒重,得到紫色固体粉末。
(2)将该紫色固体粉末在马弗炉中600℃高温焙烧5小时后,得到黑色的多孔结构氧化钴铁碳复合电极材料。
(3)将黑色的多孔结构氧化钴铁碳复合电极材料完全浸泡在1mol/L的盐酸水溶液中,浸泡24小时,然后使用去离子水洗涤,过滤,100℃干燥12小时后得到黑色的多孔结构碳材料。
(4)将黑色的多孔结构碳材料、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按照质量比5:100溶于N-甲基甲酰胺(按照多孔结构碳材料与N-甲基甲酰胺质量比为1:10配制)中,搅拌得到均匀胶状物,将其均匀涂布在平板上,溶剂挥发后得到黑色聚合物膜,将该黑色聚合物膜完全浸泡在电解液中,电解液为含有1mol/L六氟磷酸锂的碳酸酯溶液(溶剂为碳酸乙烯酯、碳酸二甲酯、碳酸甲乙酯(体积比为1:1:1)),活化6小时后,得到多孔碳材料复合凝胶聚合物电解质。
对比例1
将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溶于N-甲基甲酰胺中(按照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与N-甲基甲酰胺质量比为10:8配制),搅拌得到均匀胶状物,将其均匀涂布在平板上,溶剂挥发后得到白色聚合物膜,将该白色聚合物膜完全浸泡在电解液中,电解液为含有1mol/L六氟磷酸锂的碳酸酯(溶剂为碳酸乙烯酯、碳酸二甲酯、碳酸甲乙酯溶剂(体积比为1:1:1)),活化6小时后,得到凝胶聚合物电解质。
对制得的电极材料进行扫描电镜测试、吸液率测试、充放电性能测试,测试结果如图1-10。
吸液率测试:将已称重的聚合物膜(W1)浸泡在液体电解液中1小时后取出,用滤纸轻轻吸干其表面的液态电解液,称重(W2),聚合物膜吸液率的计算公式为=(W2-W1)/W1×100%,每个样品膜平行测三次取平均值。
在室温下对凝胶聚合物电解质膜进行电导率测试,通过交流阻抗测试其本体电阻,间接得到其电导率,按照以下公式
Figure GDA0002664053070000071
其中:δ为电导率(mS/cm),d为电解质膜的厚度(cm),Rb为本体电阻(Ω),A为电极的面积(cm2)。
电池性能测试:将磷酸铁锂、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乙炔黑按照质量比8∶1∶1溶于N甲基吡咯烷酮(总固含量质量浓度为60%),机械搅拌形成均一浆料,涂于铝箔上加热干燥后制成正极片,以锂为负极,以实施例制备的凝胶电解质或对比例制备的电解质为隔膜,在手套箱中装配成2032型扣式电池,搁置1小时后测试。
表1实施例1~2制得的多孔结构碳材料的孔结构数据
Figure GDA0002664053070000072
表2实施例1~2制得的多孔碳材料复合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吸液率
Figure GDA0002664053070000073
从图1透射电镜图可以看到实施例1制得多孔结构碳材料颗粒粒径约为200nm,多孔结构材料表面布满碳纳米管,能够提供更多的孔道结构,使材料实现高比表面积。
从图2和图3实施例1~2制得的多孔结构碳材料吸脱附曲线和孔径分布曲线图可以看到,多孔结构碳材料的吸脱附曲线属于Ⅳ型等温线,并具有明显的H2滞后环,说明其具有丰富的介孔结构。从表1实施例1~2制得的多孔结构碳材料的孔结构数据看到,实施例1~2制得的多孔结构碳材料比表面积分别为1360.17和1119.52m2/g,平均孔径分别为5.96和4.69nm。
图4~6为对比例1和实施例1~2制得的凝胶电解质膜的扫描电镜图。实施例制得的多孔结构碳材料复合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呈现出较多5-10微米的孔,能够容纳更多的液态电解液以提升电解质膜的离子电导率。
表2可知,对比例1和实施例1~2制得的凝胶电解质膜吸液率分别为172.17%、282.76%、254.56%,实施例1的吸液率比对比例1的吸液率高100%。根据图7交流阻抗测试数据计算得出对比例1和实施例1~2制得的凝胶电解质膜的离子电导率分别为1.42×10- 3S/cm、5.63×10-3S/cm、5.07×10-3S/cm,复合多孔碳材料后的凝胶电解质膜的离子电导率得到明显提升。
图8为对比例1和实施例1~2制得的凝胶电解质膜组装的锂离子电池在10mA/g电流密度下的恒电流充放电曲线。所有的电池在室温下均可以正常放电,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放电比容量接近,实施例1的放电比容量最大(146mAh/g),对比例1最小(139mAh/g),说明在小电流放电时不同电解质性能差异较小。
图9为对比例1和实施例1~2制得的凝胶电解质膜组装的锂离子电池在不同电流密度下的放电性能曲线。随着放电电流的增加,复合多孔碳材料的凝胶电解质显示出较好的倍率性能,200mA/g电流密度下实施例1制得的多孔碳材料复合凝胶电解质膜组装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比容量为123mAh/g,远超过对比例1的58mAh/g。
图10为对比例1和实施例1~2制得的凝胶电解质膜组装的锂离子电池在100mA/g电流密度下的循环性能曲线,结果显示,充放电1000次后仍保持较高的容量保持率,说明实施例制得凝胶电解质膜具有良好稳定性。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多孔碳材料复合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柠檬酸钠和硝酸钴溶于乙醇水溶液中,加入铁***水溶液,搅拌均匀,然后在100~120℃下水热反应10~24小时,离心洗涤,干燥,得到固体粉末;
(2)将固体粉末在500~700℃下恒温焙烧3~6小时,得到多孔结构氧化钴铁碳复合电极材料;
(3)将多孔结构氧化钴铁碳复合电极材料在酸溶液中浸泡,洗涤,过滤,干燥,得到多孔结构碳材料;
(4)将多孔结构碳材料与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溶于有机溶剂中,混合均匀得到胶状物,挥发去除溶剂,得到聚合物膜,将聚合物膜在电解液中活化后,得到多孔碳材料复合凝胶聚合物电解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多孔碳材料复合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柠檬酸钠、硝酸钴和铁***水溶液中的铁***的摩尔比为(5~10):(3~10):1;
步骤(4)所述多孔结构碳材料与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的质量比为(1~10):10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多孔碳材料复合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多孔结构碳材料与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的质量比为(5~8):100。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多孔碳材料复合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柠檬酸钠和硝酸钴在乙醇水溶液中的浓度均为0.1~0.5mol/L;所述铁***水溶液浓度为0.1~0.4mol/L。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多孔碳材料复合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浸泡的时间为12~36小时;步骤(4)所述活化的时间为2~10h。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多孔碳材料复合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乙醇水溶液中乙醇和水的体积比为1:(1~5);步骤(3)所述酸溶液为浓度为1~4mol/L的盐酸水溶液;步骤(4)所述多孔结构碳材料与有机溶剂的质量比为1:(5~20);步骤(4)所述电解液为含有1~1.2mol/L六氟磷酸锂的碳酸酯溶液。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多孔碳材料复合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水热反应的时间为10~12h;步骤(2)所述焙烧的温度为600~700℃,时间为5~6h;步骤(4)所述电解液的溶剂为体积比为1:1:1的碳酸乙烯酯、碳酸二甲酯和碳酸甲乙酯混合溶剂。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多孔碳材料复合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干燥的温度为80~120℃,干燥至恒重;所述离心洗涤所用的洗涤液为水,洗涤1~5次;
步骤(3)所述多孔结构氧化钴铁碳复合电极材料完全浸泡在酸溶液中;所述洗涤所用的洗涤液为水,所述干燥的温度为80~120℃,时间为6~24h;
步骤(4)所述有机溶剂为N-N甲基甲酰胺;所述聚合物膜完全浸泡在电解液中。
9.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方法制得的一种多孔碳材料复合凝胶聚合物电解质。
10.权利要求9所述一种多孔碳材料复合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在电池领域中的应用。
CN201911105935.5A 2019-11-13 2019-11-13 一种基于超高比表面积多孔碳材料复合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Active CN1107975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05935.5A CN110797581B (zh) 2019-11-13 2019-11-13 一种基于超高比表面积多孔碳材料复合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05935.5A CN110797581B (zh) 2019-11-13 2019-11-13 一种基于超高比表面积多孔碳材料复合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97581A CN110797581A (zh) 2020-02-14
CN110797581B true CN110797581B (zh) 2020-12-08

Family

ID=694443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05935.5A Active CN110797581B (zh) 2019-11-13 2019-11-13 一种基于超高比表面积多孔碳材料复合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9758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78352B (zh) * 2021-03-26 2022-04-01 无锡纤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溶剂与多孔碳增强复合聚合物电解质及其方法
CN116072963B (zh) * 2022-05-06 2023-10-10 齐齐哈尔大学 一种生物质衍生碳/聚合物凝胶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和在钠硫电池中的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24415A (zh) * 2013-04-28 2014-10-29 深圳华粤宝电池有限公司 复合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US10418630B2 (en) * 2016-07-14 2019-09-17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Lithium-sulfur battery cell electrode
CN107919233B (zh) * 2017-10-16 2019-10-29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一种高电压柔性固态超级电容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9192526A (zh) * 2018-08-28 2019-01-11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多孔碳/金属氧化物复合结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97581A (zh) 2020-0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42489B (zh) 一种锂-氧气/空气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8394884A (zh) 一种壳聚糖基高比表面积氮/磷共掺杂碳纳米片的制备方法
CN102315420A (zh) 具有保护层的金属负极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08448080A (zh) 一种石墨烯包覆硅/金属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400297B (zh) 一种硅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WO2016161920A1 (zh) 复合隔膜及其制备方法以及锂离子电池
CN110797581B (zh) 一种基于超高比表面积多孔碳材料复合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1540868A (zh) 一种二维二氧化锰修饰聚丙烯隔膜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JPH11167919A (ja) 高安定性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正極材、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用途
CN107482188B (zh) 一种中空核壳结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4725616A (zh) 一种无机杂化芳纶纳米纤维隔膜、制备方法及其在锂电池中的应用
CN109546099B (zh) 一种石墨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CN109167036B (zh) 一种TiN与导电聚合物复合改性的锂离子层状三元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751008B (zh) 多酚改性锌铁基异质结氧化物碳纳米锂离子电池负极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871792A (zh) 一种锂硫电池用褶皱二硫化钼复合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1554905B (zh) 一种氧化锌基碳复合纳米材料制备方法、产品及应用
WO2024066186A1 (zh) 二元高镍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6995200A (zh) 一种多元素掺杂的多孔硅核壳型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6826303A (zh) 一种隔膜补锂并稳定锂化层的方法
CN114122380A (zh) 锆掺杂氟化铈包覆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得的正极材料
CN109638248B (zh) 一种多孔三元材料的制备方法、多孔三元材料以及半电池
CN113929152A (zh) 复合材料前驱体、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正极片
CN106784759A (zh) 一种硅/活性炭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899399B (zh) 一种pvdf作为碳源的三元正极材料碳包覆方法
CN117438587B (zh) 一种硅基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锂离子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