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83524B - 固体电池用电极和固体电池 - Google Patents

固体电池用电极和固体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83524B
CN110783524B CN201910664766.2A CN201910664766A CN110783524B CN 110783524 B CN110783524 B CN 110783524B CN 201910664766 A CN201910664766 A CN 201910664766A CN 110783524 B CN110783524 B CN 1107835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solid
ptc resistor
active material
state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6476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83524A (zh
Inventor
尾濑徳洋
铃木知哉
长谷川元
八十和夫
西村英晃
松下祐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7835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835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835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835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4Carriers or collectors
    • H01M4/66Selection of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04Hybrid capaci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14Arrangements or processes for adjusting or protecting hybrid or EDL capacitors
    • H01G11/16Arrangements or processes for adjusting or protecting hybrid or EDL capacitors against electric overloads, e.g. including fu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22Electrodes
    • H01G11/26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tructure, e.g. multi-layered, porosity or surface fea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6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 H01M10/0561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the electrolyte being constituted of inorganic materials only
    • H01M10/0562Solid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6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 H01M10/0564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the electrolyte being constituted of organic materials only
    • H01M10/0565Polymeric materials, e.g. gel-type or solid-typ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8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35Safety or regulating additives or arrangements in electrodes, separators or electroly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5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other than oxides or hydroxides, e.g. sulfides, selenides, tellurides, halogenides or LiCoFy; of polyanionic structures, e.g. phosphates, silicates or borates
    • H01M4/583Carbonaceous material, e.g. graphite-intercalation compounds or CFx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2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2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H01M4/621Binders
    • H01M4/622Binders being polymers
    • H01M4/623Binders being polymers fluorinated polym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2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H01M4/624Electric conductive fillers
    • H01M4/625Carbon or graphi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72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 H01M50/574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interruption of current
    • H01M50/58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interruption of current in response to tempera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CRESISTORS
    • H01C7/00Non-adjustable resistors formed as one or more layers or coatings; Non-adjustable resistors made from powdered conducting material or powdered semi-conducting material with or without insulating material
    • H01C7/02Non-adjustable resistors formed as one or more layers or coatings; Non-adjustable resistors made from powdered conducting material or powdered semi-conducting material with or without insulating material having 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 H01C7/021Non-adjustable resistors formed as one or more layers or coatings; Non-adjustable resistors made from powdered conducting material or powdered semi-conducting material with or without insulating material having 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formed as one or more layers or coat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CRESISTORS
    • H01C7/00Non-adjustable resistors formed as one or more layers or coatings; Non-adjustable resistors made from powdered conducting material or powdered semi-conducting material with or without insulating material
    • H01C7/02Non-adjustable resistors formed as one or more layers or coatings; Non-adjustable resistors made from powdered conducting material or powdered semi-conducting material with or without insulating material having 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 H01C7/027Non-adjustable resistors formed as one or more layers or coatings; Non-adjustable resistors made from powdered conducting material or powdered semi-conducting material with or without insulating material having 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consisting of conducting or semi-conducting material dispersed in a non-conductive organic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8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H01M10/0585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of accumulators having only flat construction elements, i.e. flat positive electrodes, flat negative electrodes and flat separ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00/00Safety devices for primary or secondary batteries
    • H01M2200/10Temperature sensitive devices
    • H01M2200/106PTC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20Batterie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300/00Electrolytes
    • H01M2300/0017Non-aqueous electrolytes
    • H01M2300/0065Solid electrolytes
    • H01M2300/0068Solid electrolytes inorganic
    • H01M2300/0071Oxi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5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other than oxides or hydroxides, e.g. sulfides, selenides, tellurides, halogenides or LiCoFy; of polyanionic structures, e.g. phosphates, silicates or borates
    • H01M4/583Carbonaceous material, e.g. graphite-intercalation compounds or CFx
    • H01M4/587Carbonaceous material, e.g. graphite-intercalation compounds or CFx for inserting or intercalating light meta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Cell Electrode Carriers And Collec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固体电池用电极和固体电池。该固体电池用电极特征在于,具备电极活性材料层、集电器和PTC电阻体层,PTC电阻体层配置在电极活性材料层与集电器之间且与电极活性材料层接触,PTC电阻体层含有导电材料、绝缘性无机物和聚合物,在将PTC电阻体层从靠近电极活性材料层的一侧起依次分为A层和B层使得在PTC电阻体层的任何部分的厚度方向上均为A层的厚度:B层的厚度=1:2时,VA<VB,其中VA是将A层中的导电材料、绝缘性无机物和聚合物的总体积设定为100体积%时A层中的绝缘性无机物的体积比例,VB是将B层中的导电材料、绝缘性无机物和聚合物的总体积设定为100体积%时B层中的绝缘性无机物的体积比例。

Description

固体电池用电极和固体电池
技术领域
本公开内容涉及固体电池用电极和具备其的固体电池。
背景技术
作为车辆搭载用电源、个人电脑和便携式终端等的电源使用的电池在出现内部短路、过充电等时,电池整体的温度升高,有时对电池自身和使用电池的设备产生不良影响。
作为防止这种不良影响的对策,尝试了如下技术,所述技术使用具备正温度系数(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PTC)电阻体层的电极,所述正温度系数电阻体层在室温下具有电子传导性,另一方面电子电阻(电 子抵抗)值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加。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全固体电池,所述全固体电池具有:层叠体,所述层叠体依次具备正极活性材料层、固体电解质层和负极活性材料层;和约束构件,所述约束构件在所述层叠体的层叠方向施加约束压力,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层与将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层的电子集电的正极集电器层之间、以及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层与将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层的电子集电的负极集电器层之间中的至少任一者具备PTC膜,所述PTC膜含有导电材料、绝缘性无机物和聚合物,所述PTC膜中的所述绝缘性无机物的含量为50体积%以上。
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全固体电池,具备:正极层,所述正极层具有正极活性材料层和正极集电器;负极层,所述负极层具有负极活性材料层和负极集电器;和固体电解质层,所述固体电解质层配置在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层与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层之间,在所述正极集电器与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层之间或者所述负极集电器与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层之间,或者是在所述正极集电器与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层之间以及所述负极集电器与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层之间具有PTC膜,所述PTC 膜具有导电材料和树脂。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01428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7-13028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具备含有绝缘性无机物的PTC 电阻体层的电极中存在如下问题:室温(15℃~30℃)下的PTC电阻体层与电极活性材料层的界面的电子电阻大。另外,在如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具备不含有绝缘性无机物的PTC电阻体层的电极中存在如下问题:由于约束压力的影响,在高温条件下,电子电阻降低。
本公开内容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固体电池用电极和具备其的固体电池,所述固体电池用电极具备在将高温条件下的电子电阻保持得高的情况下、室温下的电子电阻低的PTC 电阻体层。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公开内容的固体电池用电极的特征在于,
具备:电极活性材料层、集电器和PTC电阻体层,所述PTC电阻体层配置在所述电极活性材料层与集电器之间、且与电极活性材料层接触,
所述PTC电阻体层含有导电材料、绝缘性无机物和聚合物,
在将所述PTC电阻体层从靠近所述电极活性材料层的一侧起依次分为A层和B层,使得在所述PTC电阻体层的任何部分的厚度方向上均为(A层的厚度):(B层的厚度)=1:2时,VA<VB,其中
VA是在将所述A层中的导电材料、绝缘性无机物和聚合物的总体积设定为100体积%时所述A层中的绝缘性无机物的体积比例,
VB是在将所述B层中的导电材料、绝缘性无机物和聚合物的总体积设定为100体积%时所述B层中的绝缘性无机物的体积比例。
将所述体积比例VA除以体积比例VB而得到的值(VA/VB)可以为 0.08~0.5。
所述PTC电阻体层含有作为导电材料的含碳导电材料和作为聚合物的含氟聚合物,并且,将所述A层中包含的碳原子的原子百分比除以所述A层中包含的氟原子的原子百分比而得到的值可以为2.4~3.9。
所述绝缘性无机物可以为金属氧化物。
所述导电材料可以为炭黑。
本公开内容的固体电池是具备正极、负极和电解质层的固体电池,所述电解质层配置在所述正极与所述负极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和负极中的至少任一者为上述固体电池用电极。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固体电池用电极,通过使PTC电阻体层中更靠近电极活性材料层的A层中的绝缘性无机物的体积比例VA小于更靠近集电器的B层中的绝缘性无机物的体积比例VB,PTC电阻体层与电极活性材料层的接触性优良。其结果,在将所述电极用于固体电池时,能够在使高温条件下PTC电阻体层与电极活性材料层的界面处的电子电阻不降低的情况下,对室温条件下PTC电阻体层与电极活性材料层的界面处的电子电阻的升高进行抑制,能够抑制固体电池的性能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公开内容的固体电池用电极的层构成的一例的图,是示意性地示出在层叠方向切割而得的截面的图。
图2是示出本公开内容的固体电池的层构成的一例的图,是示意性地示出在层叠方向切割而得的截面的图。
图3是包含评价用试样的电子电阻测定用电路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电极的评价用试样的电子电阻与具备所述电极的固体电池的电阻的关系的图。
符号说明
1 PTC电阻体层
1a A层
1b B层
2 电极活性材料层
3,3’ 集电器
10 固体电池用电极
20 电解质层
30 其它电极
40 微测试仪(マイクロテスター)
50 评价用试样
100 固体电池
200 电子电阻测定用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1.固体电池用电极
本公开内容的固体电池用电极的特征在于,
具备:电极活性材料层、集电器和PTC电阻体层,所述PTC电阻体层配置在所述电极活性材料层与集电器之间、并且与电极活性材料层接触,
所述PTC电阻体层含有导电材料、绝缘性无机物和聚合物,
在将所述PTC电阻体层从靠近所述电极活性材料层的一侧起依次分为A层和B层,使得在所述PTC电阻体层的任何部分的厚度方向上均为(A层的厚度):(B层的厚度)=1:2时,VA<VB,其中
VA是在将所述A层中的导电材料、绝缘性无机物和聚合物的总体积设定为100体积%时所述A层中的绝缘性无机物的体积比例,
VB是在将所述B层中的导电材料、绝缘性无机物和聚合物的总体积设定为100体积%时所述B层中的绝缘性无机物的体积比例。
已知在电极活性材料层与集电器之间设置有含有导电材料和聚合物的层的情况下,所述层显示出经加热超过聚合物的熔点时电子电阻急剧增加的PTC电阻体功能。通过聚合物的过热膨胀导致接触着的导电材料彼此剥离、阻断电子传导,从而显现该PTC电阻体功能。在本公开内容中,将显示出这样的PTC电阻体功能的层称为PTC电阻体层。
在具备PTC电阻体层的固体电池中,由于过充电、短路导致固体电池的温度升高时,电极活性材料层与集电器之间的电子传导被阻碍,因此电化学反应停止。因此,抑制了进一步的温度升高,能够防止对固体电池自身和使用固体电池的设备产生不良影响。
另外,对于含有导电材料和聚合物的PTC电阻体层而言,在对固体电池施加了压力的情况下,由于聚合物变形和流动导致PTC电阻体层不能保持结构,其结果,有时不能发挥PTC电阻体功能。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PTC电阻体层,其还含有通常被视为强度高的绝缘性无机物,以使得即便在对固体电池施加了压力的情况下PTC电阻体层也能够保持结构。据认为,在这样的PTC电阻体层的内部,由于绝缘性无机物导致电子电阻升高,因此电极整体中的电子电阻增加。
然而,深入研究后的结果明确了,在具备含有绝缘性无机物的PTC 电阻体层的电极中,除了PTC电阻体层内部的电子电阻高以外,PTC 电阻体层与电极活性材料层的界面处的电子电阻也高。据认为这是由于,在PTC电阻体层表面处存在较多的绝缘性无机物,导致PTC电阻体层与电极活性材料层的界面的接触性降低。
本公开内容的固体电池用电极通过PTC电阻体层中更靠近电极活性材料层的A层中的绝缘性无机物的体积比例VA小于更靠近集电器的 B层中的绝缘性无机物的体积比例VB,能够在将所述电极用于固体电池时抑制固体电池的性能降低。
本公开内容的固体电池用电极具备电极活性材料层、集电器和 PTC电阻体层。
图1是示出本公开内容的固体电池用电极的层构成的一例的图,是示意性地示出在层叠方向切割而得的截面的图。如图1所示,本公开内容的固体电池用电极10具有:电极活性材料层2、集电器3和PTC 电阻体层1,所述PTC电阻体层1配置在电极活性材料层2与集电器3 之间。
如图1所示,PTC电阻体层1与电极活性材料层2接触。另外,如图1所示,PTC电阻体层1可以与集电器3接触。也可以与图1的固体电池用电极10不同,在PTC电阻体层1与集电器3之间可夹设有其它层。
PTC电阻体层1在更靠近电极活性材料层2的部分处具备A层1a,在更靠近集电器3的部分处具备B层1b。如后所述,A层1a与B层 1b的绝缘性无机物的体积比例不同。
以下,对构成固体电池用电极的这些层详细说明。
(1)PTC电阻体层
PTC电阻体层含有导电材料、绝缘性无机物和聚合物,并且配置在电极活性材料层与集电器之间,而且与电极活性材料层接触。
PTC电阻体层中包含的导电材料只要具有导电性就没有特别限制。作为导电材料,可以列举例如:炭黑、活性炭、碳纤维(碳纳米管、碳纳米纤维等)、石墨等含碳导电材料,在含碳导电材料中优选炭黑。导电材料可以为粒子状,也可以为纤维状。
对PTC电阻体层中的导电材料的体积比例没有特别限制。在将导电材料、绝缘性无机物和聚合物的总体积设定为100体积%时,PTC电阻体层中的导电材料的体积比例可以为7体积%~50体积%,也可以为 7体积%~10体积%。
PTC电阻体层中包含的绝缘性无机物具有对固体电池用电极中由高温和压力导致的PTC电阻体层的变形、流动进行抑制的功能。
绝缘性无机物只要是具有绝缘性并且熔点高于后述聚合物的熔点的材料就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列举例如金属氧化物、金属氮化物。作为金属氧化物,可以列举例如:氧化铝、氧化锆、二氧化硅等,作为金属氮化物,可以列举例如氮化硅等。另外,作为绝缘性无机物,可以列举例如陶瓷材料。在这些材料之中,绝缘性无机物优选为金属氧化物。
绝缘性无机物通常为粒子状。绝缘性无机物可以为一次粒子,也可以为二次粒子。
绝缘性无机物的平均粒径(D50)可以为例如0.2μm~5μm,也可以为 0.4μm~2μm。另外,绝缘性无机物的粒子分布没有特别限制。绝缘性无机物的粒子分布在例如用频率分布表示的情况下可以显示出正态分布。
PTC电阻体层中的绝缘性无机物的体积比例没有特别限制。在将导电材料、绝缘性无机物和聚合物的总体积设定为100体积%时,PTC 电阻体层中的绝缘性无机物的体积比例可以为40体积%~85体积%,也可以为50体积%~60体积%。此处所谓的“PTC电阻体层中的绝缘性无机物的体积比例”是与后述A层中包含的绝缘性无机物的体积比例VA和B层中包含的绝缘性无机物的体积比例VB均相关的值。
在PTC电阻体层中的绝缘性无机物的体积比例过少的情况下,有可能难以充分地抑制PTC电阻体层的由加热和压力导致的变形、流动。另一方面,在PTC电阻体层中的绝缘性无机物的体积比例过多的情况下,聚合物的体积比例相对地减少,因此无法充分地得到由聚合物带来的导电材料彼此剥离的效果,并且电子电阻的增加有可能变得不充分。另外,在PTC电阻体层中的绝缘性无机物的体积比例过多的情况下,由导电材料形成的导电路径被绝缘性无机物阻碍,常规使用时的 PTC电阻体层的电子传导性有可能降低。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内容中的“PTC电阻体层的电子传导性”表示电子在PTC电阻体层中传导的特性,严格来说,与PTC电阻体层的导电性(电在PTC电阻体层中传导的特性)不同。
在本公开内容中,将PTC电阻体层从靠近电极活性材料层的一侧起依次分为A层和B层,使得在PTC电阻体层的任何部分的厚度方向上均为(A层的厚度):(B层的厚度)=1:2。此处,PTC电阻体层的厚度方向是指与PTC电阻体层延伸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从其它观点换言之是指,与具备电极活性材料层、PTC电阻体层和集电器的层叠体的层叠方向平行的方向。
A层是PTC电阻体层之中的、从PTC电阻体层与电极活性材料层的界面起算占据PTC电阻体层的三分之一厚度的层。另一方面,B层是PTC电阻体层之中的、从PTC电阻体层与位于电极活性材料层相反侧的层的界面(例如,PTC电阻体层与集电器层的界面)起算占据PTC电阻体层的三分之二厚度的层。
A层中的绝缘性无机物的体积比例VA小于B层中的绝缘性无机物的体积比例VB是本公开内容的主要特征之一。需要说明的是,体积比例VA是将A层中的导电材料、绝缘性无机物和聚合物的总体积设定为 100体积%时的值。体积比例VB是将B层中的导电材料、绝缘性无机物和聚合物的总体积设定为100体积%时的值。
如上所述,以往,在具备含有绝缘性无机物的PTC电阻体层的电极中存在室温(15℃~30℃)下PTC电阻体层与电极活性材料层的界面的电子电阻大的问题。如此地,为了提高高温条件下的电子电阻而使用绝缘性无机物的情况下,室温下的电子电阻也同时升高。然而,仅减少绝缘性无机物的含有比例时,高温条件下的电子电阻降低,因此无法充分发挥作为PTC电阻体层而言的功能。
因此,为了在保持高温条件下的高电子电阻的同时降低室温下的电子电阻,PTC电阻体层中的绝缘性无机物的分布变得重要。在本公开内容中,通过使A层中的绝缘性无机物的体积比例VA小于B层中的绝缘性无机物的体积比例VB,能够减少在PTC电阻体层与电极活性材料层的界面处存在的绝缘性无机物的量。于是,能够在PTC电阻体层与电极活性材料层的界面处设置比以往多的电子接点。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所谓的电子接点表示,PTC电阻体层与电极活性材料层之间的至少能够传导电子的接触点。
另外,绝缘性无机物通常比导电材料和聚合物更硬,因此通过使 A层包含比B层少的绝缘性无机物,PTC电阻体层对电极活性材料层的柔软性、接触性和追随性提高。其结果,在室温下,能够抑制PTC 电阻体层与电极活性材料层的界面处的电子电阻,并且能够抑制具备本公开内容的固体电池用电极的固体电池的性能降低。另一方面,无需减少PTC电阻体层中的绝缘性无机物,因此高温条件下的电子电阻不降低,并且能够发挥发生不良情况时和约束时等的固体电池的充放电停止功能。
在本公开内容中,A层和B层定义为使得在PTC电阻体层的任何部分的厚度方向上均为(A层的厚度):(B层的厚度)=1:2。实际上,A 层与B层成为一体而形成PTC电阻体层的情况为多数,因此大多难以将这些层完全切分。上述定义仅仅是为了将PTC电阻体层中更靠近电极活性材料层一侧的绝缘性无机物的体积比例与更靠近集电器一侧的绝缘性无机物的体积比例进行比较,为方便起见而设定的定义。
将A层中的绝缘性无机物的体积比例VA除以B层中的绝缘性无机物的体积比例VB而得到的值(VA/VB)优选为0.08~0.5,更优选为 0.1~0.45,进一步优选为0.15~0.4。
在(VA/VB)值大于0.5的情况下,体积比例VA过大,因此存在PTC 电阻体层对电极活性材料层的柔软性、接触性和追随性变差的担忧。另一方面,在(VA/VB)值小于0.08的情况下,体积比例VA过小,因此存在在PTC电阻体层整体中占据的绝缘性无机物的体积比例小的担忧,其结果,存在无法得到高温条件下的高电子电阻的担忧。
B层中的绝缘性无机物的体积比例VB优选为50体积%以上,更优选为55体积%以上,进一步优选为60体积%以上。体积比例VB可以为小于100体积%,也可以为90体积%以下。
在体积比例VB过小的情况下,存在在PTC电阻体层整体中占据的绝缘性无机物的体积比例小的担忧,其结果,存在无法得到高温条件下的高电子电阻的担忧。
如此地,优选通过在将B层中的绝缘性无机物的体积比例VB保持得高的情况下、降低A层中的绝缘性无机物的体积比例VA,从而使 PTC电阻体层中的绝缘性无机物的体积比例产生分布。更具体而言,通过使A层中的绝缘性无机物少,从而PTC电阻体层与电极活性材料层的界面的导电路径多,另一方面,通过使B层中的绝缘性无机物多,从而PTC电阻体层内部的导电路径少,由此能够兼顾室温下的电子电阻的抑制效果和高温条件下的电子电阻的升高效果。
体积比例VA和体积比例VB通过以下方法来计算。
首先,将固体电池用电极供给于利用截面抛光机(CP)进行的截面加工。将所得到的PTC电阻体层的截面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 (Field Emission-Scanning ElectronMicroscope;FE-SEM)进行观察。
接着,在所得到的SEM图像中,将PTC电阻体层从靠近电极活性材料层的一侧起依次设定为A层和B层,使得在PTC电阻体层的任何部分的厚度方向上均为(A层的厚度):(B层的厚度)=1:2。由此,A 层的截面积成为PTC电阻体层整体的截面积的1/3,B层的截面积成为 PTC电阻体层整体的截面积的2/3。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所谓的A层未必与后述制造方法中的第二涂层(靠近正极活性材料层一侧的层)一致。另外,此处所谓的B层未必与后述制造方法中的第一涂层(靠近集电器一侧的层)一致。
接着,从SEM图像算出在将A层中的导电材料、绝缘性无机物和聚合物的总体积设定为100体积%时A层中的绝缘性无机物的体积比例VA(体积%)。同样地,算出在将B层中的导电材料、绝缘性无机物和聚合物的总体积设定为100体积%时B层中的绝缘性无机物的体积比例VB(体积%)。
此外,通过将体积比例VA除以体积比例VB而求出(VA/VB)值。在本公开内容的固体电池用电极中,体积比例VA小于体积比例VB,因此为(VA/VB)<1。
需要说明的是,在该评价方法中,作为对固体电池用电极的代替,可以使用具备固体电池用电极的固体电池,也可以使用后述的评价用试样。
作为使体积比例VA低于体积比例VB的方法,可以列举例如,如后述制造方法那样,通过在第一涂层表面上涂布第二浆料从而形成PTC 电阻体层的方法等。在此情况下,优选第二浆料不包含绝缘性无机物,或者第二浆料中包含的绝缘性无机物的体积比例(以固体成分为基准) 低于第一涂层中的绝缘性无机物的体积比例。
另外,第二浆料中包含的导电材料量的调节、第二浆料的涂布厚度的调节等也对使体积比例VA低于体积比例VB是有效的。
PTC电阻体层中包含的聚合物只要是具有经加热超过熔点时膨胀的特性的聚合物就没有特别限制。作为聚合物,可以列举:聚丙烯、聚乙烯、聚氯乙烯、聚偏二氟乙烯(PVdF)、聚氟乙烯、聚苯乙烯、ABS 树脂、甲基丙烯酸类树脂、聚酰胺、聚酯、聚碳酸酯、聚缩醛等热塑性树脂等。这些聚合物可以单独使用仅一种,也可以并用两种以上。
在这些之中,从熔点、易加工性等观点考虑,优选聚偏二氟乙烯和聚氟乙烯等含氟聚合物和聚乙烯,特别优选聚偏二氟乙烯。
对PTC电阻体层中的聚合物的体积比例没有特别限制。在将导电材料、绝缘性无机物和聚合物的总体积设定为100体积%时,PTC电阻体层中的聚合物的体积比例可以为8体积%~60体积%,也可以为8 体积%~45体积%。
对PTC电阻体层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优选为约1μm~约30μm。
PTC电阻体层含有作为导电材料的含碳导电材料和作为聚合物的含氟聚合物,并且将A层中包含的碳原子(C)的原子百分比(原子%)除以所述A层中包含的氟原子(F)的原子百分比(原子%)而得到的值(以下,有时称为C/F值)可以为2.4~3.9。C/F值优选为2.5~3.8,更优选为2.6~3.7。
通过使PTC电阻体层中更靠近电极活性材料层一侧的A层中的 C/F值在上述范围内,PTC电阻体层整体的热稳定性提高,高温时的电子电阻值进一步变大。其结果,在将本公开内容的固体电池用电极用于固体电池的情况下,由于内部短路等而引起电池温度升高时,能够抑制电池反应的进行。
在C/F值小于2.4的情况下,A层中的碳含量过少,因此存在如下担忧:无法确保PTC电阻体层与电极活性材料层的界面处的导电路径为足够的量。另一方面,在C/F值大于3.9的情况下,A层中的碳含量过多,因此存在PTC电阻体层整体的热稳定性降低的担忧。
作为此处所谓的热稳定性的指标,可以例示高温(例如,250℃)条件下的电子电阻。高温条件下的电子电阻越高的固体电池用电极,热稳定性越优良。
本公开内容中的C/F值的计算方法如下所述。
首先,根据Flat QUAD型能量色散型X射线能谱法(Flat QUAD-Energy DispersiveX-ray Spectroscopy;FQ-EDX)实施PTC电阻体层中的A层的截面的元素分析。该“PTC电阻体层中的A层的截面”是指使用上述SEM图像规定的A层的截面。
接着,由元素分析的结果分别算出A层的截面中包含的C量(原子%)和F量(原子%)。将用C量(原子%)除以F量(原子%)而得到的值作为该固体电池用电极的C/F值。
需要说明的是,在该评价方法中,作为固体电池用电极的代替,可以使用具备固体电池用电极的固体电池,也可以使用后述的评价用试样。
PTC电阻体层与电极活性材料层的接触面积没有特别限制。若优选电极活性材料层的面积的50%以上、更优选电极活性材料层的面积的70%以上、进一步优选电极活性材料层的面积的99%以上与PTC电阻体层接触,则充分地发挥抑制PTC电阻体层与电极活性材料层的界面处的电子电阻升高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所谓的PTC电阻体层与电极活性材料层的接触面积与这些层间有无电子接点无关,是指PTC电阻体层与电极活性材料层表观上接触的面积。
(2)电极活性材料层
电极活性材料层只要至少含有电极活性材料就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根据需要含有粘结剂、导电材料和固体电解质。
在将本公开内容的固体电池用电极作为正极使用的情况下,电极活性材料只要通常能够作为正极活性材料使用就没有特别限制。作为正极活性材料,例如在迁移的离子为锂离子的情况下,可以列举: LiCoO2、LiNiO2等具有层状结构的化合物,LiMn2O4等具有尖晶石型结构的化合物,LiFePO4等具有橄榄石型结构的化合物。
在将本公开内容的固体电池用电极作为负极使用的情况下,电极活性材料只要通常能够作为负极活性材料使用就没有特别限制。作为负极活性材料,例如在迁移的离子为锂离子的情况下,可以列举:碳材料、锂合金和氧化物、氮化物等。
作为粘结剂,只要化学稳定、电稳定,就没有特别限制。作为粘结剂,可以列举例如:聚偏二氟乙烯(PVDF)、聚四氟乙烯(PTFE)等含氟粘结剂。
作为导电材料,只要具有导电性就没有特别限制。作为导电材料,可以列举例如:炭黑、活性炭、碳纤维(碳纳米管、碳纳米纤维等)、石墨等碳材料等。
作为固体电解质材料,只要具有离子传导性就没有特别限制。作为固体电解质材料,可以列举例如:硫化物固体电解质材料和氧化物固体电解质材料等无机固体电解质材料。作为硫化物固体电解质材料,可以列举例如:Li2S-SiS2、LiI-Li2S-SiS2、LiI-Li2S-P2S5、LiI-Li2O-Li2S-P2S5、LiI-Li2S-P2O5、LiI-Li3PO4-P2S5、Li2S-P2S5、Li3PS4、 LiI-LiBr-Li2S-P2S5、Li2S-P2S5-GeS2等。
(3)集电器
集电器的材料只要具备电子传导性就没有特别限制。作为集电器的材料,可以列举例如:Al、Cu、Ni、SUS和Fe等。在这些之中,在将本公开内容的固体电池用电极作为正极使用的情况下,优选使用Al 作为集电器的材料。在这些之中,在将本公开内容的固体电池用电极作为负极使用的情况下,优选使用Cu作为集电器的材料。
(4)固体电池用电极的性质
在假定为对固体电池进行常规使用时的情况下,优选室温(15℃~ 30℃)下的固体电池用电极的电子电阻的值小。与此相对,从显示出高温时停止电池反应的功能的观点考虑,优选高温条件下的固体电池用电极的电子电阻的值大。
高温条件下固体电池用电极的电子电阻值相对于室温下固体电池用电极的电子电阻值的比优选为1.5以上,更优选为2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以上。在所述比过小的情况下,存在无法兼顾常规使用时优良的电池特性与发生不良情况时和约束时等的电池停止功能的担忧。另外,在所述比过小的情况下,存在固体电池用电极的热稳定性差的担忧。
高温条件下固体电池用电极的电子电阻值相对于室温下固体电池用电极的电子电阻值的比可以为20000以下。
(5)固体电池用电极的制造方法
只要能够得到上述固体电池用电极,其制造方法就没有特别限制。以下,说明固体电池用电极的制造方法的两种实施方式,但是制造本公开内容的固体电池用电极的方法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
A.第一实施方式
固体电池用电极的制造方法的第一实施方式具有:(a)在集电器的表面上形成第一涂层的工序;(b)通过在第一涂层表面上涂布第二浆料而形成PTC电阻体层的工序;和(c)在PTC电阻体层上层叠电极活性材料层的工序。
(a)在集电器的表面上形成第一涂层的工序
在本工序中,通过在集电器的表面上涂布第一浆料然后进行干燥而形成第一涂层。
第一浆料含有导电材料、绝缘性无机物和聚合物。这些材料的详细情况如上所述。另外,可以适当地调节第一浆料中和后述第二浆料中导电材料、绝缘性无机物和聚合物的各含有比例,使得成为上述固体电池用电极所具备的PTC电阻体层中的导电材料、绝缘性无机物和聚合物的各体积比例和分布。
作为第一浆料中的各材料的含有比,可以列举例如:以体积比计,导电材料:聚合物:绝缘性无机物=10:30:60等。
第一浆料可以包含将导电材料、绝缘性无机物和聚合物溶解或分散的非水溶剂。非水溶剂的种类也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列举N-甲基吡咯烷酮、丙酮、甲乙酮和二甲基乙酰胺等,从闪点高、对人体的影响小等安全性的观点考虑,优选N-甲基吡咯烷酮。
对第一浆料中的非水溶剂的含有比例没有特别限制,在将第一浆料的总体积设定为100体积%时,可以为80体积%~93体积%,也可以为82体积%~90体积%。
对形成第一涂层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通常,将在非水溶剂中分散导电材料、绝缘性无机物和聚合物而得到的第一浆料涂布在集电器上,并进行干燥。为了均匀地形成第一涂层,可以将包含导电材料、绝缘性无机物和聚合物的第一浆料的固体成分浓度设定为13质量%~ 40质量%。
第一涂层的厚度也没有特别限制,优选为约1μm~约30μm。
第一浆料的干燥条件没有特别限制,只要是能够蒸馏除去非水溶剂的程度的温度条件等即可。
(b)通过在第一涂层表面上涂布第二浆料而形成PTC电阻体层的工序
在本工序中,通过在集电器表面上的第一涂层表面上进一步涂布
第二浆料,其后进行干燥,从而形成PTC电阻体层。此处,PTC电阻体层是由第二浆料的固体成分和第一涂层构成的层。
第二浆料含有导电材料和聚合物。第二浆料可以还包含绝缘性无机物,也可以不包含绝缘性无机物。在第二浆料不包含绝缘性无机物的情况下,与第二浆料包含绝缘性无机物的情况相比,能够进一步提高所得到的PTC电阻体层与电极活性材料层的界面的接触性。
作为第二浆料中的各材料的含有比,作为第二浆料不包含绝缘性无机物的例子,可以列举:以体积比计,导电材料:聚合物=85:15~ 20:80等。
对第二浆料中的非水溶剂的含有比例没有特别限制,在将第二浆料的总体积设定为100体积%时,可以为75体积%~95体积%,也可以为85体积%~90体积%。
涂布和干燥第二浆料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通常,将在非水溶剂中分散导电材料和聚合物而得到的第二浆料涂布在集电器上,并进行干燥。为了均匀地涂布第二浆料,可以将至少包含导电材料和聚合物的第二浆料的固体成分浓度设定为13质量%~35质量%。
与涂布并干燥第二浆料而得到的部分对应的层(以下,有时将该层称为第二涂层)的厚度也没有特别限制,优选为约1μm~约10μm,更优选为2μm~6μm。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涂层的厚度通过例如形成第二涂层之前的层叠体的厚度与形成第二涂层后的层叠体的厚度之差来求出。
通常,通过将第二浆料涂布并干燥之后使第一涂层与第二浆料的固体成分成为一体来形成PTC电阻体层。
优选在将电极活性材料层层叠之前,对集电器与PTC电阻体层的层叠体进行压制。作为压制方法,可以采用辊压、冷等静压法(Cold Isostatic Press;CIP)和热等静压法(Hot Isostatic Press;HIP)等。在压制压力过高时,有可能在PTC电阻体层中出现裂纹。例如,在辊压的情况下,优选将压制压力以线压计设定为5.6kN/cm~14.2kN/cm。
(c)在PTC电阻体层上层叠电极活性材料层的工序
通过在PTC电阻体层上层叠电极活性材料层,制作出具备电极活性材料层、PTC电阻体层和集电器的层叠体。能够用于电极活性材料层的材料(电极活性材料、粘结剂、导电材料和固体电解质)的详细情况如上所述。
电极活性材料层的形成方法可以参考公知技术。例如,可以通过将电极活性材料层的原料混合物充分搅拌,然后在基材上或者PTC电阻体层上涂布所述原料混合物,并且适当进行干燥,从而形成电极活性材料层。
此处,在基材上形成电极活性材料层的情况下,可以使用高温条件下的辊压(热辊压)。通过热辊压能够得到更致密化的电极活性材料层。需要说明的是,在PTC电阻体层上形成电极活性材料层的情况下,热辊压时,存在加热温度过高时PTC电阻体层中的聚合物发生热膨胀的担忧,因此需要根据聚合物特性、PTC电阻体层组成等来设定热辊压时的上限温度。通常,优选在小于聚合物熔点下进行热辊压。
B.第二实施方式
固体电池用电极的制造方法的第二实施方式具有:(a)在集电器的表面上形成第一涂层的工序;(b’)在电极活性材料层的表面上形成第二涂层的工序;和(c’)制作具备集电器、PTC电阻体层和电极活性材料层的层叠体的工序。
其中,(a)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以下,对(b’)和(c’)进行说明。
(b’)在电极活性材料层的表面上形成第二涂层的工序
在本工序中,通过在基材表面上涂布第二浆料,然后进行干燥,从而形成第二涂层,其后,通过将第二涂层从所述基材转印至电极活性材料层,从而在电极活性材料层上形成第二涂层。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上述(b)中所述,在第一涂层上形成第二涂层。与此相对,在第二实施方式的本工序中,在电极活性材料层上形成第二涂层。如此地,在两种实施方式中,成为形成第二涂层的对象的构件彼此不同。
通过将第二涂层从基材转印至电极活性材料层,存在用于第二浆料的溶剂不对电极活性材料层产生影响的优点。
关于第二浆料和所得到的第二涂层,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浆料和第二涂层相同。
对用于形成第二涂层的基材也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使用例如Al、 PET、Cu、SUS等。
(c’)制作具备电极活性材料层、PTC电阻体层和集电器的层叠体的工序
在本工序中,通过进行层叠以使得集电器表面的第一涂层与电极活性材料层表面的第二涂层接触,从而使第一涂层与第二涂层一体化而形成PTC电阻体层。其结果,能够制作具备电极活性材料层、PTC 电阻体层和集电器的层叠体。
(6)固体电池用电极的电子电阻的测定
固体电池用电极的评价之一是电子电阻的测定。在电子电阻的测定中使用具备固体电池用电极的固体电池或者包含固体电池用电极的评价用试样。
以下,对评价用试样进行说明。图3中示出了包含本公开内容的固体电池用电极的评价用试样的截面示意图。图3的固体电池用电极 10与图1和图2的固体电池用电极10对应。需要说明的是,在图3中省略了A层和B层的表示。
如图3所示,评价用试样50的层构成为:集电器3/PTC电阻体层 1/正极活性材料层2/集电器3’/正极活性材料层2/PTC电阻体层1/集电器3。由图3可知,评价用试样50通过在正极活性材料层2彼此对置的2个固体电池用电极10之间配置集电器3’而构成。
评价用试样的制作方法的一例如下所述。首先,各制作2个PTC 电阻体层与集电器的层叠体(以下,有时称为层叠体A)、以及正极活性材料层与集电器的层叠体(以下,有时称为层叠体B)。接着,对于2个层叠体B,将这两个层叠体B层叠,以使得一个层叠体B的正极活性材料层与另一个层叠体B的集电器接触。通过将所得的所述层叠体中位于外侧的一个集电器剥离,制作出具有如下层构成的层叠体(以下,有时称为层叠体C):正极活性材料层/集电器/正极活性材料层。所述层叠体C与图3中所示的评价用试样50的中央部分(正极活性材料层2/ 集电器3’/正极活性材料层2)对应。最后,在层叠体C的双面上层叠上述2个层叠体A,以使得正极活性材料层与PTC电阻体层接触,从而制作图3所示的评价用试样50。
图3是包含评价用试样的电子电阻测定用电路的示意图。如图3 所示,通过将微测试仪40连接至评价用试样50,制作电子电阻测定用电路200。使用所述电子电阻测定用电路200,能够测定室温条件下(例如,25℃)和高温条件下(例如,250℃)的评价用试样50的各电子电阻。
也可以将后述固体电池代替图3中的评价用试样50供给于电子电阻测定。
图4是示出具备PTC电阻体层的评价用试样的电子电阻与包含具备所述PTC电阻体层的电极的固体电池的电阻的关系的图。图4是纵轴表示固体电池的电阻(Ω·cm2)并且横轴表示评价用试样的电子电阻 (Ω·cm2)的图。
由图4可知,评价用试样的电子电阻升高时,固体电池的电阻也升高。如此地,评价用试样的电子电阻与固体电池的电阻的相关性高,因此使用评价用试样得到的电子电阻的测定结果可以说是反映了固体电池自身的性能的试验结果。
2.固体电池
本公开内容的固体电池是具备正极、负极和电解质层的固体电池,所述电解质层配置在所述正极与所述负极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和负极中的至少任一者为上述固体电池用电极。
在本公开内容中,固体电池是指包含固体电解质的电池。因此,本公开内容的固体电池只要包含固体电解质,则可以全部由固体成分构成,也可以同时包含固体成分和液体成分。
图2是表示本公开内容的固体电池的层构成的一例的图,是示意性地示出在层叠方向切割而得的截面的图。如图2所示,固体电池100 具备:固体电池用电极10、其它电极30和电解质层20,所述电解质层20配置在所述固体电池用电极10与其它电极30之间。
此处,固体电池用电极10对应于上述本公开内容的固体电池用电极。另外,其它电极30是与固体电池用电极10对置的电极。可以是固体电池用电极10为正极,其它电极30为负极。也可以是固体电池用电极10为负极,其它电极30为正极。或者,也可以与图2不同,正极和负极可均为本公开内容的固体电池用电极。
关于固体电池用电极10如上所述。对于其它电极30、即用于固体电池的通常的正极或负极,可以参考公知技术。尤其,对于能够用于正极的正极活性材料层和正极集电器、或者能够用于负极的负极活性材料层和负极集电器,可以适当参考本公开内容中使用的这些材料的记载。
电解质层20只要是具有离子传导性的层就没有特别限制。电解质层20可以是仅包含固体电解质的层,也可以是同时包含固体电解质和液体电解质的层。
作为仅包含固体电解质的电解质层,可以列举例如:高分子固体电解质层、氧化物固体电解质层、硫化物固体电解质层等。
作为同时包含固体电解质和液体电解质的电解质层,可以列举例如:被水性电解液或非水电解液浸渍的多孔型固体电解质层等。
本公开内容的固体电池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制。作为固体电池的形状,可以列举例如:硬币型、平板型、圆筒型等常规的形状。
本公开内容的固体电池可以是如图2所示的单电池(単セル),也可以是具备2个以上所述单电池的电池集合体。作为所述电池集合体,可以列举例如:将平板型单电池层叠2个以上而得到的电池堆等。
如上所述,本公开内容的固体电池用电极在施加压力的条件下,在抑制固体电池的性能降低方面发挥优良的效果。因此,除了在固体电池中发生由内部短路、过充电等导致的不良情况时那样的、受到非有意压力的情况以外,在对固体电池使用约束构件等那样的、有意施加压力的情况下,本公开内容的固体电池用电极也发挥优良的效果。在固体电池中发生不良情况的情况下,通常是对固体电池施加预料之外的局部性压力。与此相对,在对固体电池使用约束构件的情况下,通常对固体电池整体施加预定的压力。
约束构件可以为能够对具备2个电极和位于所述2个电极之间的电解质层的层叠体在与层叠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施加约束压力的构件。对本公开内容的固体电池可以使用公知的固体电池用约束构件。作为公知的固体电池用约束构件,可以列举例如具有如下部分的约束构件等:2张1组的板状部,所述板状部从外侧夹持固体电池;1个或 2个以上的棒状部,所述棒状部连结这2张板状部;和调节部,所述调节部与棒状部连结、且能够通过螺旋结构等调节约束压力。在本例的情况下,通过适当控制调节部,能够调节施加到固体电池的约束压力。
约束压力没有特别限制,优选为0.1MPa以上,更优选为1MPa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MPa以上。在约束压力为0.1MPa以上的情况下,构成固体电池的层彼此的接触更加良好。另一方面,约束压力例如优选为100MPa以下,更优选为50MPa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MPa以下。在约束压力为100MPa以下的情况下,无需使用特殊的约束构件。
[实施例]
以下,列举实施例更具体地说明本公开内容,本公开内容不仅限定于所述实施例。
1.评价用试样的制作
[实施例1]
(1)PTC电阻体层与铝箔的层叠体的制作
准备下述第一浆料用材料。
·导电材料:炉黑(东海碳素公司制造,平均一次粒径:66nm)
·绝缘性无机物:氧化铝(昭和电工公司制造,CB-P02,平均粒径 (D50):2μm)
·聚合物:PVdF(吴羽(Kureha)公司制造,型号:KF Polymer L#9130)
·非水溶剂:N-甲基吡咯烷酮
将炉黑、PVdF和氧化铝混合使得以体积比计成为炉黑:PVdF:氧化铝=10:30:60,在所述混合物中加入N-甲基吡咯烷酮,从而制备出第一浆料。其后,在厚度15μm的铝箔(集电器)上涂布第一浆料,在固定式干燥炉中,在100℃、1小时的条件下进行干燥,从而形成厚度 9μm的第一涂层。
准备下述第二浆料用材料。
·导电材料:炉黑(东海碳素公司制造,平均一次粒径:66nm)
·聚合物:PVdF(吴羽公司制造,型号:KF Polymer L#9130)
·非水溶剂:N-甲基吡咯烷酮
首先,将炉黑、氧化锆球(φ:3μm)和N-甲基吡咯烷酮混合,利用滚动式磨机(Asahi理化制作所公司制造,型号:AV-1)搅拌混合300分钟。在所得到的混合物中加入PVdF,进一步利用滚动式磨机搅拌混合 1200分钟。此时,调节PVdF的添加量以使得以体积比计成为炉黑: PVdF=40:60。从所得到的混合物中将氧化锆球分级而除去,从而制备出第二浆料。
对第一涂层与铝箔的层叠体,利用刮刀法在所述第一涂层上涂布第二浆料,从而形成厚度3μm的第二涂层。在第二涂层形成之后,使第二涂层与第一涂层适当混合而成为一体,从而形成PTC电阻体层。
实施2次上述工序,将PTC电阻体层与铝箔的层叠体(层叠体A) 制作2个。
(2)正极活性材料层与铝箔的层叠体的制作
在容器中加入下述正极活性材料层用材料。
·正极活性材料:LiNi1/3Co1/3Mn1/3O2粒子(平均粒径:6μm)
·硫化物类固体电解质:包含LiI和LiBr的Li2S-P2S5类玻璃陶瓷粒子(平均粒径:0.8μm)
·导电材料:VGCF
·粘结剂:PVdF类粘合剂的5质量%丁酸丁酯溶液
将容器中的混合物利用超声波分散装置(SMT公司制造,UH-50) 搅拌30秒。接着,将容器用振荡器(柴田科学公司制造,TTM-1)振荡3 分钟。进一步将容器中的混合物利用超声波分散装置搅拌30秒,制备出正极活性材料层用浆料。
使用涂布机利用刮刀法将正极活性材料层用浆料涂布到铝箔(正极集电器,昭和电工公司制造)的单面上。将该正极活性材料层用浆料在100℃的热板上干燥30分钟,在铝箔的一个面上形成正极活性材料层。
实施2次上述工序,将正极活性材料层与铝箔的层叠体(层叠体 B)制作2个。
(3)评价用试样的制作
首先,使用上述2个层叠体B制作出具有如下层构成的层叠体C:正极活性材料层/铝箔/正极活性材料层。详细情况如下所述。
对于上述2个层叠体B,将上述2个层叠体B进行层叠,以使得一个层叠体B的正极活性材料层与另一个层叠体B的铝箔接触。将所得到的层叠体在室温、10kN/cm的条件下进行辊压。由此,得到具有如下层构成的层叠体:正极活性材料层/铝箔/正极活性材料层/铝箔。其中,将位于所述层叠体外侧的一张铝箔剥离。对残留的层叠体,在165 ℃、50kN/cm的条件下进行辊压,使2个正极活性材料层致密化,从而得到具有如下层构成的层叠体(层叠体C):正极活性材料层/铝箔/正极活性材料层。
通过在上述层叠体C的双面上层叠各1个上述层叠体A以使得正极活性材料层与PTC电阻体层接触,得到具有如下层构成的评价用试样(实施例1):铝箔/PTC电阻体层/正极活性材料层/铝箔/正极活性材料层/PTC电阻体层/铝箔。
实施例1的评价用试样的截面与图3的评价用试样50相同。如图 3所示,评价用试样50的层构成为:集电器3(铝箔)/PTC电阻体层1/ 正极活性材料层2/集电器3’(铝箔)/正极活性材料层2/PTC电阻体层1/ 集电器3(铝箔)。由图3可知,评价用试样50通过在2个固体电池用电极10之间配置集电器3’(铝箔)而构成。
[实施例2]
将实施例1的“(1)PTC电阻体层与铝箔的层叠体的制作”中的第二浆料中的炉黑与PVdF的体积比由炉黑:PVdF=40:60改变为炉黑: PVdF=85:15,除此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工序来制作评价用试样(实施例2)。
[实施例3]
对实施例1的“(1)PTC电阻体层与铝箔的层叠体的制作”改变以下三点,除此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工序制作出评价用试样(实施例3)。
·将第二浆料中的炉黑与PVdF的体积比由炉黑:PVdF=40:60改变为炉黑:PVdF=20:80。
·将第二浆料的涂布方法由刮刀法改变为凹版法。
·将利用第二浆料形成的第二涂层的厚度由3μm改变为2μm。
[实施例4]
在实施例3中,在制作层叠体A之后(参考实施例1的“(1)PTC 电阻体层与铝箔的层叠体的制作”),对所得到的层叠体A在室温、线压5.6kN/cm的条件下进行辊压,除此以外,通过与实施例3同样的工序制作出评价用试样(实施例4)。
[实施例5]
在实施例3中,在制作层叠体A之后(参考实施例1的“(1)PTC 电阻体层与铝箔的层叠体的制作”),对所得到的层叠体A在室温、线压14.2kN/cm的条件下进行辊压,除此以外,通过与实施例3同样的工序制作出评价用试样(实施例5)。
[比较例1]
除了改变以下2点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工序制作出评价用试样(比较例1)。
·在实施例1的“(1)PTC电阻体层与铝箔的层叠体的制作”中不形成第二涂层,将仅包含第一涂层的PTC电阻体层与铝箔的层叠体A’制作2个。
·在实施例1的“(3)评价用试样的制作”中,通过在层叠体C的双面上各层叠一个层叠体A’,以使得仅包含第一涂层的PTC电阻体层与正极活性材料层接触,制作出具有如下层构成的评价用试样(比较例 1):铝箔/(仅包含第一涂层的PTC电阻体层)/正极活性材料层/铝箔/正极活性材料层/(仅包含第一涂层的PTC电阻体层)/铝箔。
即,比较例1的评价用试样在包含未形成有第二涂层的层叠体A’来代替层叠体A这方面与实施例1的评价用试样不同。
2.评价用试样的评价
对实施例1-实施例5和比较例1的评价用试样实施下述评价。将其结果示于下述表1。
(1)(VA/VB)值的计算
首先,将各评价用试样供给于利用截面抛光机(CP)进行的截面加工。将所得到的2个PTC电阻体层的截面中的一个截面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进行观察。
接着,在所得到的SEM图像中,将PTC电阻体层从靠近电极活性材料层的一侧起依次分为A层和B层,使得在PTC电阻体层的任何部分的厚度方向上均为(A层的厚度):(B层的厚度)=1:2。由此,在 SEM图像上,A层的截面积成为PTC电阻体层整体的截面积的1/3,B 层的截面积成为PTC电阻体层整体的截面积的2/3。
接着,从SEM图像算出将A层中的炉黑、氧化铝和PVdF的总体积设定为100体积%时A层中的氧化铝的体积比例VA(体积%)。同样地,算出将B层中的炉黑、氧化铝和PVdF的总体积设定为100体积%时B层中的氧化铝的体积比例VB(体积%)。通过将体积比例VA除以体积比例VB求出(VA/VB)值。
(2)C/F值的计算
首先,根据Flat QUAD型能量色散型X射线能谱法(FQ-EDX)实施各评价用试样中的A层的截面的元素分析。该“A层的截面”是指根据在上述“(1)(VA/VB)值的计算”中使用的SEM图像规定的A层的截面。
接着,由元素分析的结果分别算出A层的截面中包含的C量(原子%)和F量(原子%)。将用C量(原子%)除以F量(原子%)而得到的值作为该评价用试样的C/F值。
(3)电子电阻的测定
如图3所示,通过将微测试仪(图3中的40,日置电机公司制造,型号:RM3545)连接至评价用试样50,制作出电子电阻测定用电路200。使用该电子电阻测定用电路200测定室温(25℃)和250℃的条件下的评价用试样50的各电子电阻。
需要说明的是,对实施例4省略了250℃条件下的电子电阻测定。其理由如下。除了辊压压力的条件以外,实施例4的评价用试样与实施例3和实施例5的评价用试样同样地制作而成。如下述表1所示,实施例3和实施例5在250℃条件下的电子电阻值均高。因此,显然实施例4的评价用试样在250℃条件下的电子电阻值也高,因此省略了相同条件下的电子电阻测定。
下述表1是对实施例1-实施例5和比较例1的评价用试样涉及的制作条件和评价进行比较而得的表。在下述表1中的电子电阻的项中,“室温(%)”表示,在将比较例1在室温下的电子电阻值设定为100%时,室温下的实施例1-实施例5的电子电阻的相对值(%)。在下述表1 中的电子电阻的项中,“250℃(%)”表示,在将比较例1在250℃条件下的电子电阻值设定为100%时,250℃条件下的实施例1-实施例5的电子电阻的相对值(%)。在下述表1中的电子电阻的项中,“250℃/室温”表示,对于各评价用试样,将250℃条件下的电子电阻值(实测值) 除以室温下的电子电阻值(实测值)而得到的值。即,“250℃/室温”的值是表示250℃条件下的电子电阻值对应于室温下的电子电阻值的多少倍的值。
表1
Figure BDA0002139733850000301
3.探讨
由上述表1可知,比较例1中的(VA/VB)值为1.0。这意味着绝缘性无机物的体积比例在A层与B层中没有变化。另一方面,实施例1-5 中的(VA/VB)值为0.08~0.5。因此可知,在实施例1-5中的PTC电阻体层中,更靠近电极活性材料层的A层中的绝缘性无机物的体积比例VA小于更靠近集电器的B层中的绝缘性无机物的体积比例VB
由上述表1可知,实施例1-5在室温下的电子电阻值为比较例1 在室温下的电子电阻值的10%~17%。与此相对,由上述表1的“250 ℃/室温”的值大于1也明显可知,实施例1-3和实施例5的评价用试样在250℃条件下的电子电阻值高于室温下的电子电阻值。此外,如上所述,可以推测实施例4的评价用试样也同样地,250℃条件下的电子电阻值高于室温下的电子电阻值。
因此证实了,通过使PTC电阻体层中更靠近电极活性材料层的A 层中的绝缘性无机物的体积比例VA小于更靠近集电器的B层中的绝缘性无机物的体积比例VB,在将具备这样的PTC电阻体层的电极用于固体电池时,能够在不降低高温条件下PTC电阻体层与电极活性材料层的界面处的电子电阻的条件下,抑制室温条件下PTC电阻体层与电极活性材料层的界面处的电子电阻的升高,并且能够抑制固体电池的性能降低。据认为这是由于,通过体积比例VA小于体积比例VB,PTC 电阻体层与电极活性材料层的接触性优良。
如上所述,使用这样的评价用试样而得到的电子电阻的测定结果可以说是反映了固体电池自身的性能的试验结果(图4)。
此外,实施例1、3和5中在250℃条件下的电子电阻值相对于室温下的电子电阻值高达169倍以上(参考表1中的“250℃/室温”)。另外可以推测,实施例4中在250℃条件下的电子电阻值相对于室温下的电子电阻值同样也是高的。这表示通过使C/F值为2.4~3.9,实施例1 和实施例3-5的固体电池用电极的热稳定性优良。

Claims (5)

1.一种固体电池用电极,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极具备:电极活性材料层、集电器和PTC电阻体层,所述PTC电阻体层配置在所述电极活性材料层与集电器之间、且与电极活性材料层接触,
所述PTC电阻体层含有导电材料、绝缘性无机物和聚合物,
在将所述PTC电阻体层从靠近所述电极活性材料层的一侧起依次分为A层和B层,使得在所述PTC电阻体层的任何部分的厚度方向上均为A层的厚度:B层的厚度=1:2时,将体积比例VA除以体积比例VB而得到的值VA/VB为0.08以上且小于1,其中
VA是在将所述A层中的导电材料、绝缘性无机物和聚合物的总体积设定为100体积%时所述A层中的绝缘性无机物的体积比例,
VB是在将所述B层中的导电材料、绝缘性无机物和聚合物的总体积设定为100体积%时所述B层中的绝缘性无机物的体积比例,
所述PTC电阻体层含有作为导电材料的含碳导电材料和作为聚合物的含氟聚合物,并且,
将所述A层中包含的碳原子的原子百分比除以所述A层中包含的氟原子的原子百分比而得到的值为2.4~3.9。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电池用电极,其中,
将所述体积比例VA除以体积比例VB而得到的值VA/VB为0.08~0.5。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固体电池用电极,其中,
所述绝缘性无机物为金属氧化物。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固体电池用电极,其中,
所述导电材料为炭黑。
5.一种固体电池,具备正极、负极和电解质层,所述电解质层配置在所述正极与所述负极之间,其特征在于,
所述正极和负极中的至少任一者为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固体电池用电极。
CN201910664766.2A 2018-07-27 2019-07-23 固体电池用电极和固体电池 Active CN1107835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41557A JP6973319B2 (ja) 2018-07-27 2018-07-27 固体電池用電極及び固体電池
JP2018-141557 2018-07-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83524A CN110783524A (zh) 2020-02-11
CN110783524B true CN110783524B (zh) 2022-10-14

Family

ID=674378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64766.2A Active CN110783524B (zh) 2018-07-27 2019-07-23 固体电池用电极和固体电池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1108049B2 (zh)
EP (1) EP3599654B1 (zh)
JP (1) JP6973319B2 (zh)
KR (1) KR102258676B1 (zh)
CN (1) CN110783524B (zh)
BR (1) BR102019015193A2 (zh)
RU (1) RU2708885C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47330B2 (ja) 2018-07-27 2022-10-0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固体電池用電極及び固体電池
JP6962286B2 (ja) 2018-07-27 2021-11-0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固体電池用電極及び固体電池
JP7087784B2 (ja) * 2018-07-27 2022-06-2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固体電池用電極及び固体電池
JP7331873B2 (ja) * 2021-01-28 2023-08-2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全固体電池
CN114270561A (zh) * 2021-03-31 2022-04-01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123192A (ja) * 2005-10-31 2007-05-17 Nippon Zeon Co Ltd 固体電解質二次電池用の集電体および電極
JP2014238925A (ja) * 2013-06-06 2014-12-18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全固体電池
CN104409681A (zh) * 2014-11-19 2015-03-11 上海航天电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含ptc涂层的锂离子电池极片的制备方法
CN106981664A (zh) * 2016-01-18 2017-07-25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全固体电池
CN107644972A (zh) * 2016-07-22 2018-01-3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全固体电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75778A (en) 1976-10-15 1988-10-04 Raychem Corporation PTC compositions and devices comprising them
JP2008243708A (ja) 2007-03-28 2008-10-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および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
CN103633285B (zh) * 2007-10-26 2017-07-07 赛昂能源有限公司 用于电池电极的底涂料
US20140079995A1 (en) 2011-05-31 2014-03-20 Zeon Corporation Composite particles for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positive electrodes, method for producing composite particles for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positive electrodes, method for producing positive electrode for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ies, positive electrode for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ies, and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JP6032281B2 (ja) 2012-03-28 2016-11-24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全固体二次電池用電極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EP2922123A4 (en) 2012-11-19 2016-06-15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COLLECTOR, ELECTRODE, SECONDARY CELL AND CONDENSER
US8975121B2 (en) * 2013-05-09 2015-03-10 Johnson & Johnson Vision Care,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form thin film nanocrystal integrated circuits on ophthalmic devices
JP2015204221A (ja) * 2014-04-15 2015-11-16 株式会社Uacj 集電体、電極構造体及び蓄電部品
US9793522B2 (en) * 2014-08-13 2017-10-17 Verily Life Sciences Llc Sealed solid state battery
KR101822695B1 (ko) * 2014-10-02 2018-01-26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이중층 구조의 전극,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전지
RU2690293C2 (ru) * 2014-12-22 2019-06-03 Мицубиси Газ Кемикал Компани, Инк. Ионный проводник и способ его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US10439260B2 (en) 2016-06-30 2019-10-08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Battery
JP6460063B2 (ja) 2016-06-30 2019-01-3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池
JP2018113151A (ja) 2017-01-11 2018-07-19 日立化成株式会社 Ptc層の製造方法
JP6729410B2 (ja) * 2017-01-17 2020-07-2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全固体電池
JP6825535B2 (ja) 2017-10-20 2021-02-0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全固体電池
JP7087784B2 (ja) 2018-07-27 2022-06-2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固体電池用電極及び固体電池
JP6962286B2 (ja) 2018-07-27 2021-11-0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固体電池用電極及び固体電池
JP7147330B2 (ja) 2018-07-27 2022-10-0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固体電池用電極及び固体電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123192A (ja) * 2005-10-31 2007-05-17 Nippon Zeon Co Ltd 固体電解質二次電池用の集電体および電極
JP2014238925A (ja) * 2013-06-06 2014-12-18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全固体電池
CN104409681A (zh) * 2014-11-19 2015-03-11 上海航天电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含ptc涂层的锂离子电池极片的制备方法
CN106981664A (zh) * 2016-01-18 2017-07-25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全固体电池
CN107644972A (zh) * 2016-07-22 2018-01-3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全固体电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017494A (ja) 2020-01-30
EP3599654A1 (en) 2020-01-29
JP6973319B2 (ja) 2021-11-24
EP3599654B1 (en) 2023-09-13
US11108049B2 (en) 2021-08-31
KR102258676B1 (ko) 2021-06-01
BR102019015193A2 (pt) 2020-02-04
RU2708885C1 (ru) 2019-12-12
KR20200012769A (ko) 2020-02-05
CN110783524A (zh) 2020-02-11
US20200036009A1 (en) 2020-0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83524B (zh) 固体电池用电极和固体电池
CN110783571B (zh) 固体电池用电极和固体电池
CN110783523B (zh) 固体电池用电极和固体电池
CN110783521B (zh) 固体电池用电极和固体电池
US20190355966A1 (en) Methods of forming carbon-silicon composite material on a current collector
TW201637268A (zh) 電極製造方法、電極及二次電池
CN109698348B (zh) 全固体电池
JP2015232930A (ja)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CN110783530B (zh) 固体电池用电极的制造方法
CN110783518B (zh) 固体电池用电极的制造方法
CN114144908A (zh) 在集电器上形成碳-硅复合材料的方法
EP2867940A1 (en)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econdary batter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econdary batter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