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58378B - 测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测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58378B
CN110658378B CN201910555122.XA CN201910555122A CN110658378B CN 110658378 B CN110658378 B CN 110658378B CN 201910555122 A CN201910555122 A CN 201910555122A CN 110658378 B CN110658378 B CN 1106583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ea
power supply
coordinate
specified
are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5512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58378A (zh
Inventor
山本祐辉
宫下夏树
塚崎友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oki E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ioki Denki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oki Denki KK filed Critical Hioki Denki KK
Publication of CN1106583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583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583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583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21/00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electric power or power facto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9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involving detection or optimisation of position, e.g. alignment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40Testing power supplies
    • G01R31/42AC power suppli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9/00Recording measured values
    • G01D9/02Producing one or more recordings of the values of a single variable
    • G01D9/04Producing one or more recordings of the values of a single variable with provision for multiple or alternative recording
    • G01D9/06Multiple recording, e.g. duplicating
    • G01D9/08Multiple recording, e.g. duplicating giving both graphical and numerical record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29/00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or indicating electric quantiti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R19/00 - G01R27/00
    • G01R29/08Measuring electro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 G01R29/0807Measuring electro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appl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05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capacitive coup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1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the charging station and the vehicl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With Unspecified Measu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准确地评价非接触供电装置的测定装置。其包括:使非接触供电装置中的供电侧和受电侧的各电极中的至少一方的电极移动到预先决定的测定位置的移动机构(23);测定各测定位置上的非接触供电装置的被检测量的测定部(4);以及基于被检测量的测定值计算各测定位置上的非接触供电装置的供电效率的处理部(8),处理部(8)确定电极进行移动的平面中的供电效率在预先指定的指定范围内的区域的区域面积并生成表示区域面积的面积数据(Da)。

Description

测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于非接触供电装置的被检测量的测定值,来计算非接触供电装置的供电效率的测定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这种测定装置,已知有申请人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测定装置。该测定装置构成为测定非接触供电装置的供电功率和受电功率,基于供电功率和受电功率的各个测定值来确定非接触供电装置的供电效率,并能对用于评价非接触供电装置的供电效率相关信息进行显示。在该情况下,该测定装置中,显示用不同的显示形式来表示平面内的供电效率较高的区域和供电效率较低的区域的图像,作为供电效率相关信息。因此,该测定装置中,能容易地识别平面内的供电效率较高的区域和供电效率较低的区域。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8-4285号公报(第4-7页、图5)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在上述测定装置中,存在要改善的以下问题。具体而言,该测定装置中,通过显示用不同的显示形式来表示平面内的供电效率较高的区域和供电效率较低的区域的图像,作为用于评价非接触供电装置的供电效率相关信息,从而能容易地识别平面内的供电效率较高的区域和供电效率较低的区域。另一方面,在评价非接触供电装置时,有时基于供电效率较高的区域的面积,来评价非接触供电装置。在该情况下,若供电效率较高的区域的面积较大,则即使非接触供电装置的供电侧电极和受电侧电极处于并非正对的状态,也能以较高的供电效率进行供电。因此,例如,指定非接触供电装置所要求的供电效率的下限值,对所指定的供电效率以上的区域的面积进行确定,该区域的面积越大,则能够评价非接触供电装置越优异。然而,上述测定装置中,虽然能容易地识别供电效率较高的区域和供电效率较低的区域,但并不具有生成能识别供电效率较高的区域的具体面积的信息的功能,因此难以基于上述面积可靠地评价非接触供电装置,希望对这点进行改善。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要改善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准确地评价非接触供电装置的测定装置。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测定装置包括:使非接触供电装置的供电侧和受电侧的各电极中的至少一方的电极移动到预先决定的测定位置的移动机构;测定所述非接触供电装置在各所述测定位置上的被检测量的测定部;以及基于所述被检测量的测定值计算所述非接触供电装置在各所述测定位置上的供电效率的处理部,所述处理部确定所述电极进行移动的平面中的所述供电效率在预先指定的指定范围内的区域的区域面积,并生成表示该区域面积的面积信息。
此外,本发明的测定装置中,所述处理部将所述平面作为第一平面直角坐标系,并将该第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2个位置坐标的其中一个位置坐标的坐标值指定为指定坐标值,并且将各个位置坐标中的另一个位置坐标作为第一坐标,将所述供电效率作为第二坐标,由此规定第二平面直角坐标系,在该第二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绘制由所述其中一个位置坐标的坐标值为所述指定坐标值的所述测定位置上的所述另一个位置坐标的坐标值和该测定位置上的所述供电效率所规定的坐标点,基于所述坐标点确定表示所述另一个位置坐标与所述供电效率的关系的曲线,一边变更所述指定坐标值,一边执行对属于所述指定范围内的所述曲线沿着所述第一坐标的轴的延伸长度进行确定的确定处理,基于通过各所述确定处理确定的各所述延伸长度来确定所述区域面积。
此外,本发明的测定装置中,所述处理部在所述第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分别通过相邻的2个所述指定坐标值且平行于所述另一个位置坐标的轴而划定的各所述指定坐标值的各所述延伸长度的2条线段作为上底和下底,并将该2个指定坐标值间的长度作为高度,计算由此得到的梯形的面积,并且将通过所述相邻的2个指定坐标值中的各所述延伸长度的其中一个延伸长度为0时的另一个指定坐标值且平行于所述另一个位置坐标的轴而划定的所述另一个指定坐标值的所述延伸长度的1条线段作为底边,并将该2个指定坐标值间的长度作为高度,计算由此得到的三角形的面积,所述处理部对该2个指定坐标值的所有组合执行以上的计算处理,并将由各计算处理算出的各梯形面积相加来确定所述区域面积。
此外,本发明的测定装置中,所述处理部基于所述坐标点通过近似或补全确定所述曲线,在所述曲线上存在从所述指定范围内朝低于该指定范围的下限值的方向突出的突出部且该突出部的突出量在预先规定的范围内时,在所述确定处理中,该突出部被视作属于所述指定范围内来确定所述延伸长度。
此外,本发明的测定装置中,所述处理部确定彼此不同的多种所述指定范围各自的所述区域面积,并生成表示该各区域面积的信息作为所述面积信息。
此外,本发明的测定装置中,所述处理部确定彼此平行的多个所述平面中的各个所述区域面积,并生成表示各个所述区域面积的信息作为所述面积信息。
此外,本发明的测定装置包括:显示部、以及基于所述面积信息使所述显示部显示表示所述区域面积的图像的显示控制部。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测定装置中,确定电极进行移动的平面中的供电效率在预先指定的指定范围内的区域的区域面积并生成表示区域面积的面积信息。因此,根据该测定装置,例如指定将非接触供电装置所要求的最低限度的供电效率作为下限值的指定范围,生成表示所指定的指定范围内的区域面积的面积信息,从而能基于面积信息判别非接触供电装置所要求的区域面积较宽还是较窄,由此能准确地评价非接触供电装置。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测定装置,将第一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其中一个位置坐标的坐标值指定为指定坐标值,将另一个位置坐标作为第一坐标,将供电效率作为第二坐标,由此得到第二平面直角坐标系,在该第二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绘制由其中一个位置坐标的坐标值为指定坐标值的测定位置上的另一个位置坐标的坐标值与该测定位置上的供电效率所规定的坐标点,基于坐标点确定表示另一个位置坐标与供电效率的关系的曲线,一边变更指定坐标值,一边执行对属于指定范围内的曲线沿第一坐标的轴的延伸长度进行确定的确定处理,基于通过各确定处理所确定的各延伸长度来确定区域面积,从而能通过简单的处理来准确地确定区域面积。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测定装置,在第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分别通过相邻的2个指定坐标值且平行于另一个位置坐标的轴而划定的各指定坐标值的延伸长度的2条线段作为上底和下底,并将2个指定坐标值间的长度作为高度,计算由此得到的梯形的面积,将通过相邻的2个指定坐标值中的各延伸长度的其中一个延伸长度为0时的另一个指定坐标值且平行于另一个位置坐标的轴而划定的另一个指定坐标值的延伸长度的1条线段作为底边,并将2个指定坐标值间的长度作为高度,计算由此得到的三角形的面积,针对2个指定坐标值的所有组合执行以上的计算处理,将通过各计算处理算出的各梯形面积相加来确定区域面积,从而与将上述的线段设为长边,将相邻的2个指定坐标值间的长度的线段作为短边,计算由此得到的长方形的面积,并对所有线段执行以上的处理,将各长方形的面积相加来确定区域面积的方法相比,能更准确地确定区域面积。
此外,本发明的测定装置中,在通过基于坐标点的近似或补全来确定的曲线上存在从指定范围内朝低于指定范围的下限值的方向突出的突出部,且突出部的突出量在预先规定的范围内时,突出部被视作为属于指定范围内来确定延伸长度。因此,根据该测定装置,能可靠地避免以下情况:使用近似式、补全式来确定曲线时因式子的特性而产生的可能性较高的曲线的突出部被当作在指定范围外来进行处理而导致区域面积被确定为小于实际,其结果,能进一步准确地确定区域面积。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测定装置,确定彼此不同的多种指定范围各自的区域面积,并生成表示各区域面积的面积信息,从而例如基于面积信息来显示表示区域面积相对于指定范围变化的变化的图,能一次性掌握多种指定范围的各区域面积,因此能充分提高评价非接触供电装置时的便利性。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测定装置,通过确定彼此平行的多个平面中的各区域面积并生成表示各区域面积的信息作为面积信息,从而能掌握由于非接触供电装置中的供电侧电极与受电侧电极之间的间距变化导致的区域面积的变化。因而,根据该测定装置,能多角度地评价非接触供电装置。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测定装置,具备显示部,显示控制部基于面积信息使显示部显示表示区域面积的图像,从而与不具备显示部而在外部的显示部显示表示区域面积的图像的结构不同,不需要将外部的显示部与测定装置相连接的作业,因此能提高基于表示区域面积的图像评价非接触供电装置的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测定装置1的结构的结构图。
图2是保持装置2的立体图。
图3是保持装置2的主视图。
图4是测定条件设定图像Gs的显示画面图。
图5是面积信息图像Gi的显示画面图。
图6是面积信息生成处理70的流程图。
图7是说明面积信息生成处理70的第一说明图。
图8是说明面积信息生成处理70的第二说明图。
图9是说明面积信息生成处理70的第三说明图。
图10是说明面积信息生成处理70的第四说明图。
图11是包含面积图Gg的面积信息图像Gi的第一显示画面图。
图12是包含面积图Gg的面积信息图像Gi的第二显示画面图。
图13是说明面积信息生成处理70的第五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测定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首先,对作为测定装置的一个示例的图1所示的测定装置1的结构进行说明。如该图所示,测定装置1包括:保持装置2、输出部3、测定部4、操作部5、存储部6、显示部7、以及处理部8,该测定装置1测定非接触供电装置(无线供电装置)的被检测量(后述的受电功率),并且基于受电功率的测定值计算非接触供电装置的供电效率η(受电功率相对于供电功率的比率),能够生成面积数据Da,其表示供电效率η在预先指定的指定范围内的区域的区域面积的相关面积信息,并能对表示区域面积的面积信息图像Gi(参照图5)进行显示。另外,非接触供电装置以电磁感应方式(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磁共振方式/磁耦合方式(Electromagnetic resonant coupling)、以及电场耦合(Electrically resonantcoupling)中的任一种非接触供电方式,从供电侧向受电侧供电。
如图2、3所示,保持装置2包括:供电侧保持部21、受电侧保持部22、移动机构23、以及框架24。
如图2、3所示,供电侧保持部21包括:能放置非接触供电装置的供电侧电极101的工作台21a、以及根据需要对放置于工作台21a的供电侧电极101进行固定的未显示的固定件,该供电侧保持部21能对供电侧电极101进行保持。此外,供电侧保持部21(工作台21a)固定于移动机构23中的后述的旋转台32上,通过移动机构23使该供电侧保持部21移动。图2中,在供电侧保持部21向上方与旋转台32分离的状态下进行图示。
如图2、3所示,受电侧保持部22包括:在下表面配置有非接触供电装置的受电侧电极102(以下,也将供电侧电极101、受电侧电极102一并称为“电极101、102”)的板22a、以及根据需要对配置于板22a的受电侧电极102进行固定的未显示的固定件,该受电侧保持部22能对受电侧电极102进行保持。受电侧保持部22固定于框架24。
如图2所示,移动机构23包括能分别在X方向、Y方向以及Z方向上移动的3个移动台31x、31y、31z(以下,不进行区分时也称为“移动台31”)、以及构成为能在θ方向上移动(旋转)并固定有供电侧保持部21的旋转台32。该移动机构23在处理部8的控制下,使供电侧保持部21在图2所示的XY方向上移动(在一个平面内移动),使XY方向上供电侧电极101的测定位置(电极101、102的相对测定位置)变更,并且使供电侧保持部21在该图所示的Z方向(与1个平面正交的方向)上移动,使Z方向上供电侧电极101的测定位置(电极101、102的相对测定位置)变更。此外,移动机构23在处理部8的控制下,使供电侧保持部21在该图所示的θ方向(以Z方向的轴为中心的旋转方向)上旋转,使供电侧电极101相对于受电侧电极102的相对姿势变更。作为一个示例,如图2和图3所示,框架24包括:用于固定受电侧保持部22(具体而言是板22a)的固定框24a(在本示例中,在俯视时形成为长方形)、以及用于支承固定框24a使其在工作台21a的上方处于与工作台21a大致平行的状态的支承脚24b(本例中,例如由4个构件构成)。根据该结构,通过将受电侧保持部22的板22a固定于该固定框24a的下表面,从而使受电侧保持部22的板22a配置在工作台21a的上方,处于与工作台21a相对并且与工作台21a大致平行的状态。
输出部3在处理部8的控制下,经由供电侧电极101输出要提供的电力。
测定部4在处理部8的控制下,经由供电侧电极101提供电力(供电功率)时,将所提供的供电功率和由受电侧电极102接收的受电功率作为被检测量进行测定。
操作部5具备未图示的键盘、定点设备,构成为能进行测定开始的指示操作或测定结束的指示操作、利用保持装置2进行的对供电侧电极101的移动范围、旋转量进行设定的设定操作、以及对显示部7显示的面积信息图像Gi所包含的面积信息的种类等进行设定的设定操作等。
存储部6在处理部8的控制下,对表示经由操作部5设定的设定值的设定值数据Ds进行存储。此外,存储部6在处理部8的控制下,对由测定部4测定到的供电功率和受电功率的测定值进行存储。此外,存储部6在处理部8的控制下,对由处理部8生成的面积数据Da进行存储。
显示部7在处理部8的控制下,对图4所示的测定条件设定图像Gs、以及图5、11、12所示的面积信息图像Gi等各种图像进行显示。
处理部8根据从操作部5输出的操作信号,控制构成测定装置1的各构成要素,并且执行各种处理。具体而言,处理部8对利用移动机构23进行的供电侧保持部21的移动、旋转进行控制。此外,处理部8控制测定部4,使其测定作为被检测量的供电功率和受电功率。此外,处理部8基于由测定部4测定到的受电功率和在测定受电功率时经由供电侧电极101提供的供电功率,确定非接触供电装置的供电效率η(受电功率相对于供电功率的比率)。此外,处理部8执行下文中阐述的面积信息生成处理70(参照图6),并生成面积信息的面积数据Da,该面积信息表示在作为供电侧电极101进行移动的平面而被指定的平面(与XY方向平行的平面,以下也称为“指定平面”)中的供电效率η在预先指定的范围(指定范围)内的区域的区域面积(以下也称为“有效效率区域面积AET”)。处理部8还作为显示控制部而起作用,执行使显示部7显示测定条件设定图像Gs(参照图4)、以及面积信息图像Gi(参照图5、11、12)等各种图像的显示处理。
接着,参照附图,对测定装置1的使用方法进行说明。
该测定装置1例如能测定用于对电器产品的电池进行充电的非接触供电装置的被检测量,并用于评价该非接触供电装置。在上述的使用方式中,首先,如图3所示,通过将评价对象的非接触供电装置的供电侧电极101放置于保持装置2的供电侧保持部21上并用未图示的固定件进行固定,从而使供电侧电极101被供电侧保持部21所保持。接着,通过将非接触供电装置的受电侧电极102配置于受电侧保持部22的下表面并用未图示的固定件进行固定,从而使受电侧电极102被受电侧保持部22所保持。
接着,对操作部5进行操作来实施各种设定。首先,指定供电功率和受电功率作为测定装置1要测定的被检测量。在该情况下,该测定装置1中,在测定供电功率和受电功率时,指定XYZ方向的移动范围和各个方向上的移动间隔,并且指定θ方向的旋转范围和旋转间隔(旋转角度的间隔),以所指定的移动范围和移动间隔使供电侧电极101移动,并且以所指定的旋转范围和旋转间隔使供电侧电极101旋转,能够一边使供电侧电极101相对于受电侧电极102的相对测定位置、相对姿势自动地变更,一边对于每一个测定位置和姿势连续地测定供电效率η。
在执行该连续测定时,对操作部5进行操作,指示对图4所示的测定条件设定图像Gs进行显示。处理部8据此执行显示处理,使显示部7显示测定条件设定图像Gs。接着,将期望的数值输入至测定条件设定图像Gs内的各个项目,对供电侧保持部21(供电侧电极101)的移动范围、旋转量进行设定。在该情况下,如该图所示,输入XYZ方向的移动开始位置的XYZ坐标(例如10mm)、以及移动结束位置的XYZ坐标(例如100mm),设定XYZ方向的移动范围,并且输入移动间隔(例如10mm)。此外,使供电侧电极101在θ方向上旋转时,输入旋转开始角度以及旋转结束角度,设定旋转范围,并且输入旋转间隔。另外,在该示例中,供电侧电极101相对于受电侧电极102的姿势维持固定,使供电侧电极101仅在XYZ方向上移动。因此,移动条件输入画面中的旋转开始角度和结束角度以及旋转间隔的输入栏为未输入的状态。接着,在设定结束时,处理部8使存储部6对表示所输入的设定值的设定值数据Ds进行存储。
接着,对操作部5进行操作,指示测定开始。处理部8据此控制输出部3,开始输出电力。接着,处理部8从存储部6读取出设定值数据Ds,并基于设定值数据Ds确定最初的测定位置(移动开始位置)。接着,处理部8控制保持装置2的移动机构23,使供电侧保持部21移动,使得支承于供电侧保持部21的供电侧电极101位于最初的测定位置。
接着,处理部8控制测定部4,使测定部4测定从供电侧电极101供给的供电功率和由受电侧电极102接收的受电功率。此外,处理部8使存储部6对测定到的供电功率和受电功率的测定值进行存储。接着,处理部8基于设定值数据Ds确定下一个测定位置,控制移动机构23使供电侧保持部21移动,使得供电侧电极101位于下一个测定位置。接着,处理部8控制测定部4使其测定供电功率和受电功率,并使存储部6对测定到的各个测定值进行存储。
之后,处理部8控制移动机构23和测定部4,在所设定的移动范围内以所设定的移动间隔依次变更供电侧保持部21(供电侧电极101)的测定位置,在各测定位置上测定供电功率和受电功率,并且使存储部6存储所测定到的各测定值。在该情况下,作为变更测定位置的方法,可以采用将离测定结束的测定位置最近的测定位置设为下一个测定位置而与是XYZ方向中哪一个方向无关的方法,还可以采用一边变更Z方向的坐标,一边依次进行在Z方向的坐标固定的状态下在XY方向的所有位置上变更测定位置的工序的方法。
接着,在基于设定值数据Ds确定的所有位置上的供电功率和受电功率的测定结束时,处理部8使显示部7显示测定结束这一情况。接着,对操作部5进行操作,实施测定结束的指示操作。处理部8据此控制输出部3,使电力的输出停止。
另一方面,该测定装置1中,能够生成表示在评价非接触供电装置的性能时使用的面积信息的面积数据Da,并使显示部7显示表示面积信息的面积信息图像Gi(参照图5)。在该情况下,在面积信息中包含有表示供电侧电极101进行移动的与XY方向平行的指定平面中供电效率η在预先指定的指定范围内的区域的有效效率区域面积AET的信息。
在进行上述的面积数据Da生成以及面积信息图像Gi显示时,对操作部5进行操作,指示对面积信息图像Gi进行显示。处理部8据此执行显示处理,如图5所示,使显示部7显示面积信息图像Gi。接着,输入包含于面积信息图像Gi的面积信息的种类、条件(指定范围)。在该情况下,例如在Z方向的坐标为10mm的指定平面中的供电效率η为50%以上的(属于指定范围内的)有效效率区域面积AET作为面积信息包含于面积信息图像Gi时,如该图所示,将“10mm”和“50%”输入至面积信息图像Gi内的设定值输入框Fi1、Fi2,接着操作执行键K1。处理部8据此执行面积信息生成处理70(参照图6)。
该面积信息生成处理70中,如图7所示,处理部8将上述的指定平面作为XY直角坐标系(第一平面直角坐标系),将XY直角坐标系中的Y坐标(2个位置坐标的其中一个位置坐标)的坐标值指定为指定坐标值(步骤71)。该图所示的点的位置表示指定平面中的测定位置。该情况下,处理部8将在指定平面即XY直角坐标系中测定位置所在的各Y坐标(该图所示的10mm、20mm、30mm、40mm、50mm、60mm、70mm、80mm、90mm、100mm)中的一个即10mm指定为指定坐标值。接着,如图8所示,处理部8将X坐标(第一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各位置坐标中的另一个位置坐标)设为第一坐标(该图中的左右方向的坐标),并将供电效率η设为第二坐标(该图中的上下方向的坐标),从而规定Xη直角坐标系(第二平面直角坐标系)(步骤72)。
接着,如图8所示,处理部8将表示Xη直角坐标系内的各测定位置上的供电效率η的各坐标点绘制在Xη直角坐标系上。接着,如该图所示,处理部8通过基于所绘制的各坐标点进行近似、补全,来确定表示X坐标(第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另一个位置坐标)和供电效率η的关系的曲线C10(步骤74)。该情况下,近似、补全能使用已知的各种方法,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接着,处理部8判别曲线C10内是否存在从指定范围内(该示例中为50%以上)朝低于指定范围的下限值(该示例中为50%)的方向突出的突出部(步骤75)。该情况下,如图8所示,在曲线C10中不存在上述的突出部,因此处理部8在步骤75中判别为不存在突出部,接着,执行第一确定处理(步骤76)。
该第一确定处理中,如图8所示,处理部8对供电效率η为50%以上的(属于指定范围内的)曲线C10沿X坐标轴(第一坐标轴)的延伸长度进行确定。该情况下,如该图所示,在曲线C10中不存在供电效率η为50%以上的部分(属于指定范围内的部分),因此处理部8确定曲线C10的延伸长度为0mm。
接着,处理部8判别可指定的(测定位置所在的)所有Y坐标的指定坐标值的第一确定处理是否结束(步骤77)。该情况下,在该时刻,未确定可指定的所有指定坐标值的延伸长度,因此处理部8执行上述的步骤71,将Y坐标的指定坐标值指定为上述的10mm与供电侧电极101的移动间隔10mm相加得到的20mm。接着,处理部8执行上述的步骤72~77。之后,处理部8在判别为移动范围中的可指定的所有指定坐标值的延伸长度都已确定之前,一边变更Y坐标的指定坐标值,一边反复地执行上述的步骤71~77的处理(包含第一确定处理的各处理)。由此,如图9所示,确定各曲线C10~C100(以下,在不进行区别时,也称为“曲线C”)在各指定坐标值(10mm~100mm)的各延伸长度。另外,该图中,图示出曲线C10、C100各自的延伸长度为0mm,关于曲线C20~C90的各延伸长度为延伸长度L20~L90(以下,在不区分延伸长度L20~L90时也称为“延伸长度L”)。
接着,在步骤77中,处理部8在判别为供电侧电极101的移动范围中的可指定的所有指定坐标值的第一确定处理都结束时,确定有效效率区域面积AET(步骤78)。具体而言,如图10所示,处理部8在XY直角坐标系(第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通过Y坐标的各指定坐标值(10mm~100mm)中延伸长度不为0mm的指定坐标值(20mm~90mm)并平行于X坐标轴(另一个位置坐标的轴)地划定各指定坐标值的延伸长度L20~L90的线段S20~S90(以下,在不进行区分时也称为“线段S”)。接着,如该图所示,处理部8将通过相邻的2个指定坐标值的2条线段S作为上底和下底,并将2个指定坐标值间的长度作为高度h,计算由此得到的梯形的面积,并且将通过相邻的2个指定坐标值中的各延伸长度的其中一个为0mm时的另一个指定坐标值(该示例中为20mm、90mm)并平行于X坐标轴划定的另一个指定坐标值的延伸长度的1条线段(该示例中为线段S20、S90)作为底边,并将2个指定坐标值间的长度作为高度h,计算由此得到的三角形的面积(该示例中,是线段S20、S90分别作为底边的2个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面积),处理部8对于2个指定坐标值的所有组合都执行上述计算处理。接着,处理部8将通过各计算处理算出的各梯形的面积At2~At8、以及各三角形的面积At1、At9(参照该图:以下在不区分面积At1~At9时也称为“面积At”)相加,来确定有效效率区域面积AET(区域面积)。在该情况下,在延伸长度为0mm的指定坐标值不存在时,处理部8在上述的计算处理中,仅计算梯形的面积,而不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另外,梯形中包含了长方形的情况。
接着,处理部8生成表示所确定的有效效率区域面积AET的面积数据Da(面积信息)并将其存储于存储部6(步骤79),结束面积信息生成处理70。
接着,处理部8从存储部6读取出面积数据Da。接着,如图5所示,处理部8执行显示处理,控制显示部7,将Z方向的坐标为10mm的XY平面中的供电效率η为50%以上的有效效率区域面积AET显示于面积信息图像Gi内的面积显示框Fa中。由此,完成包含面积信息的面积信息图像Gi的显示。
另一方面,在上述的面积信息生成处理70的步骤74中,基于Xη直角坐标系中绘制的坐标点,通过近似式、补全式确定的曲线C如图13所示地成为上下波动的波形。该情况下,如该图所示,曲线C中存在从指定范围内朝低于指定范围的下限值(该示例中为50%)的方向(向下)突出的突出部P,该突出部P的突出长度Lp较短,这种情况下,该突出部P在使用近似式、补全式来确定曲线C时因该式子的特性出现的可能性较高,实际的供电效率η很大可能在指定范围内。因此,在曲线C中存在上述突出部P时,在上述的步骤76的第一确定处理中,延伸长度L会被确定为比实际要短,其结果,有效效率区域面积AET可能会被确定为比实际要小。因此,该测定装置1中,处理部8在上述的步骤75中判别出曲线C中存在朝低于指定范围的下限值的方向突出的突出部时,执行第二确定处理代替上述的第一确定处理(步骤80)
在该第二确定处理中,处理部8确定突出部P的突出长度Lp(突出量:参照图13),并且确定与曲线C中的供电效率η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相当的最大长度Lm(参照该图)。接着,处理部8在突出长度Lp相对于最大长度Lm的比率超过0%且在3%以下的范围内(预先规定的范围内的一个示例)时,认为突出部P在指定范围内,确定上述的延伸长度L。该测定装置1中,处理部8在判别出曲线C中存在朝低于指定范围的下限值的方向突出的突出部时,执行第二确定处理,因此能准确地确定有效效率区域面积AET。
此外,该测定装置1中,能确定每一个不同指定范围的有效效率区域面积AET,生成表示各有效效率区域面积AET的面积信息(面积数据Da),显示表示该面积信息的面积信息图像Gi。在进行该面积信息的生成和表示该面积信息的面积信息图像Gi的显示时,如图11所示,将对测定位置的Z方向的坐标(例如70mm)进行指定的数值(“70”)输入至面积信息图像Gi内的设定值输入框Fi3的2个输入位置。此时,将指定的Z方向的坐标(该示例中为70mm)的与XY方向平行的平面指定为指定平面。接着,指定多个指定范围。该情况下,该测定装置1采用以下结构:指定第一个指定范围的供电效率η的上限值和下限值,对于第二个及之后的指定范围,不改变上限值,仅使下限值逐个上升指定的上升幅度,从而自动指定多个指定范围。因此,作为第一个指定范围的下限值和上限值,如该图所示,例如将“10%”和“100%”输入至面积信息图像Gi内的设定值输入框Fi4。接着,如该图所示,例如将“10%”作为上升幅度输入至面积信息图像Gi内的设定值输入框Fi5。由此,自动地指定将下限值分别设为10%、20%、30%…100%而上限值均设为100%的10种指定范围。
接着,操作执行键K2。处理部8据此执行上述的面积信息生成处理70(参照图6)。此时,处理部8在面积信息生成处理70中,首先,将指定范围的下限值指定为10%,并且将上限值指定为100%来执行步骤71~79,接着,将指定范围的下限值上升10%(上述的上升幅度)而指定为20%,并且将上限值指定为100%来执行步骤71~79。之后,处理部8使指定范围的下限值逐个上升10%来进行指定并执行步骤71~79,直到下限值上升至90%之后,结束面积信息生成处理70。
接着,处理部8从存储部6读取出面积数据Da。接着,如图11所示,处理部8基于面积数据Da将面积图Gg显示于面积信息图像Gi内。该情况下,该面积图Gg例如示出直角坐标系中的各指定范围与有效效率区域面积AET之间的关系,该直角坐标系将指定范围的下限值的供电效率η作为横轴,将以各供电效率η为下限值并且以100%为上限的各指定范围分别对应的有效效率区域面积AET作为纵轴。因此,根据该面积图Gg,能一目了然地掌握多个指定范围的有效效率区域面积AET的差异。由此,利用面积图Gg,完成表示作为面积信息的多个指定范围各自的有效效率区域面积AET的面积信息图像Gi的显示。
此外,该测定装置1中,能确定Z方向的坐标不同的彼此平行的多个指定平面中的各有效效率区域面积AET,生成表示各有效效率区域面积AET的面积信息(面积数据Da),并显示表示该面积信息的面积信息图像Gi。在应用该功能,将上述的多个指定范围各自的有效效率区域面积AET作为面积信息来生成,并显示表示该面积信息的面积信息图像Gi时,如图12所示,将例如10mm~80mm作为测定位置的Z方向的坐标范围,输入至面积信息图像Gi内的设定值输入框Fi3。此时,例如,在所输入的Z方向的坐标范围内的Z方向坐标为70mm、50mm以及10mm的测定位置上进行测定时,Z方向的坐标为70mm、50mm以及10mm的平行于XY方向的3个平面被指定为生成面积信息的对象的各指定平面。此外,作为所有指定范围的下限值和上限值,例如将“10%”和“100%”输入至面积信息图像Gi内的设定值输入框Fi4,并且将例如“10%”作为上升幅度输入至面积信息图像Gi内的设定值输入框Fi5,接着操作执行键K2。处理部8据此执行上述的面积信息生成处理70(参照图6)。
此时,处理部8在面积信息生成处理70中,首先,对于Z方向的坐标为10mm的指定平面,将指定范围的下限值从10%逐个上升10%来指定,对每一个指定的下限值执行上述的步骤71~步骤79,直到下限值上升至90%为止。接着,对Z方向的坐标为50mm的指定平面进行同样的处理,接着,对Z方向的坐标为70mm的指定平面进行同样的处理后,结束面积信息生成处理70。
接着,处理部8从存储部6读取出面积数据Da。接着,如图12所示,处理部8基于面积数据Da,使表示3个指定平面的有效效率区域面积AET相对于指定范围变化的变化的面积图Gg以可区分的方式(本示例中为不同的线的种类)显示在面积信息图像Gi内。由此,完成表示作为面积信息的3个指定平面的多个指定范围各自的有效效率区域面积AET的面积信息图像Gi的显示。
由此,该测定装置1中,确定供电侧电极101进行移动的指定平面中的供电效率η在指定范围内的区域的有效效率区域面积AET,并生成表示有效效率区域面积AET的面积数据Da(面积信息)。因此,根据该测定装置1,例如指定将非接触供电装置所要求的最低限度的供电效率作为下限值的指定范围,生成表示所指定的指定范围内的有效效率区域面积AET的面积数据Da,从而能基于面积数据Da判别非接触供电装置所要求的有效效率区域面积AET较宽还是较窄,由此能准确地评价非接触供电装置。
此外,根据该测定装置1,在将XY直角坐标系中的Y坐标的坐标值指定为指定坐标值,将X坐标作为第一坐标,并且将供电效率η作为第二坐标的Xη直角坐标系中,绘制由Y坐标的坐标值为指定坐标值的测定位置的X坐标的坐标值与该测定位置的供电效率η所规定的坐标点,基于该坐标点确定表示X坐标与供电效率η的关系的曲线C,一边变更指定坐标值,一边执行确定属于指定范围内的曲线C沿X坐标轴的延伸长度L的确定处理,基于通过各确定处理确定的各延伸长度L确定有效效率区域面积AET,从而能通过简单的处理来准确地确定有效效率区域面积AET。
此外,根据该测定装置1,在XY直角坐标系中,将通过相邻的2个指定坐标值并平行于X坐标轴划定的各指定坐标值的延伸长度L的2条线段S作为上底和下底,将2个指定坐标值间的长度作为高度,计算由此得到的梯形的面积At,将通过相邻的2个指定坐标值中的各延伸长度L的其中一个延伸长度L为0时的另一个指定坐标值并平行于X坐标轴划定的另一个指定坐标值的延伸长度L的1条线段作为底边,将2个指定坐标值间的长度作为高度,计算由此得到的三角形的面积At,并对2个指定坐标值的所有组合执行上述的计算处理,并将通过各计算处理算出的各面积At相加来确定有效效率区域面积AET,从而与例如将线段S设为长边,将相邻的2个指定坐标值间的长度的线段作为短边,计算由此得到的长方形的面积,并对所有线段S执行上述处理,将各长方形的面积相加来确定有效效率区域面积AET的方法相比,能更准确地确定有效效率区域面积AET。
此外,该测定装置1中,在通过基于坐标点的近似或补全确定的曲线C上存在从指定范围内朝低于指定范围的下限值的方向突出的突出部P,在突出部P的突出长度Lp在预先规定的范围内时,突出部P被视作为属于指定范围内来确定延伸长度L。因此,根据该测定装置1,能可靠地避免以下情况:由于使用近似式、补全式来确定曲线C时因式子的特性而产生的可能性较高的曲线C的突出部P被当作在指定范围外来进行处理从而使有效效率区域面积AET被确定为小于实际,因而能进一步准确地确定有效效率区域面积AET。
此外,根据该测定装置1,确定彼此不同的多种指定范围各自的有效效率区域面积AET,并生成表示各有效效率区域面积AET的面积数据Da,从而例如,基于面积数据Da显示表示有效效率区域面积AET相对于指定范围变化的变化的面积图Gg,从而能一次性掌握多种指定范围的各有效效率区域面积AET,因此能充分提高评价非接触供电装置时的便利性。
此外,根据该测定装置1,通过生成表示彼此平行的多个平面中的各有效效率区域面积AET的面积数据Da,从而能掌握由于供电侧电极101与受电侧电极102之间的间距变化导致的有效效率区域面积AET的变化。因而,根据该测定装置1,能多角度地评价非接触供电装置。
此外,根据该测定装置1,具备显示部7,处理部8基于面积数据Da使显示部7显示表示有效效率区域面积AET的面积信息图像Gi,从而与不具备显示部7而在外部的显示部显示面积信息图像Gi的结构不同,不需要将外部的显示部与测定装置1相连接的作业,因此能提高基于面积信息图像Gi评价非接触供电装置的作业效率。
另外,测定装置不限于上述结构。上文中阐述了例如将作为第一平面直角坐标系的XY直角坐标系中的X坐标和Y坐标的其中一个坐标即Y坐标的坐标值指定为指定坐标值,并且将X坐标和Y坐标中的另一个坐标即X坐标作为第一坐标,将供电效率η作为第二坐标,将由此得到的Xη直角坐标系规定为第二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示例,但还能采用如下结构:将X坐标作为其中一个坐标并将X坐标的坐标值指定为指定坐标值,并且将另一个坐标即Y坐标作为第一坐标,将供电效率η作为第二坐标,将由此得到的Yη直角坐标系规定为第二平面直角坐标系。
此外,上文中阐述了将分别通过相邻的2个指定坐标值并平行于X坐标轴的2条线段S作为上底和下底的多个梯形的各面积At相加来确定有效效率区域面积AET的示例,但也可以采用通过其它方法来确定有效效率区域面积AET的结构。例如,还能采用如下结构:将各线段S作为长边,并将相邻的2个指定坐标值间的长度的线段作为短边,计算由此得到的长方形的面积,针对所有线段S执行该处理,将各长方形的面积相加来确定有效效率区域面积AET。
此外,虽然上文中阐述了移动机构23使保持非接触供电装置的供电侧电极101的供电侧保持部21移动的结构例,但还能采用如下结构:移动机构23使保持非接触供电装置的受电侧电极102的受电侧保持部22移动。此外,还能采用如下结构:移动机构23使保持供电侧电极101的供电侧保持部21、以及保持受电侧电极102的受电侧保持部22双方移动。
此外,虽然上文中阐述了测定用于电器产品的电池充电的非接触供电装置的被检测量并进行面积信息的生成、以及表示面积信息的面积信息图像Gi的显示的示例,但测定对象的非接触供电装置并不限于此。例如也能将用于对电动车的电池进行充电的非接触供电装置作为评价对象。
此外,虽然上文中阐述了具备显示部7并使该显示部7显示面积信息图像Gi(面积信息)的示例,但还能采用使外部的显示部显示面积信息图像Gi的结构。此外,还能适用于不具有显示面积信息图像Gi的功能,仅进行面积数据Da(面积信息)的生成的测定装置。
标号说明
1 测定装置
4 测定部
7 显示部
8 处理部
23 移动机构
101 供电侧电极
102 受电侧电极
η 供电效率
AET 有效效率区域面积
At1~At9 面积
C1~C10 曲线
Da 面积数据
L20~L90 延伸长度
Lm 最大长度
Lp 突出长度
P 突出部
S20~S90 线段。

Claims (17)

1.一种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使非接触供电装置的供电侧和受电侧的各电极中的至少一方的电极移动到预先决定的测定位置的移动机构;
测定所述非接触供电装置在各所述测定位置上的被检测量的测定部;以及
基于所述被检测量的测定值计算所述非接触供电装置在各所述测定位置上的供电效率的处理部,
所述处理部确定所述电极进行移动的平面中的所述供电效率在预先指定的指定范围内的区域的区域面积,并生成表示该区域面积的面积信息,
在生成该面积信息时,所述处理部将所述平面作为第一平面直角坐标系,
将该第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2个位置坐标的其中一个位置坐标的坐标值指定为指定坐标值,并且将各个所述位置坐标中的另一个位置坐标作为第一坐标,将所述供电效率作为第二坐标,由此规定第二平面直角坐标系,
在该第二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绘制由所述其中一个位置坐标的坐标值为所述指定坐标值的所述测定位置上的所述另一个位置坐标的坐标值和该测定位置上的所述供电效率所规定的坐标点,基于所述坐标点确定表示所述另一个位置坐标与所述供电效率的关系的曲线,一边变更所述指定坐标值,一边执行对属于所述指定范围内的所述曲线沿着所述第一坐标的轴的延伸长度进行确定的确定处理,基于通过各所述确定处理所确定的各所述延伸长度来确定所述区域面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部在所述第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分别通过相邻的2个所述指定坐标值且平行于所述另一个位置坐标的轴而划定的各所述指定坐标值的各所述延伸长度的2条线段作为上底和下底,并将该2个指定坐标值间的长度作为高度,计算由此得到的梯形的面积,
当所述相邻的2个指定坐标值中的各所述延伸长度的其中一个延伸长度为0的所述指定坐标值存在时,将通过该延伸长度为0时的另一个指定坐标值且平行于所述另一个位置坐标的轴而划定的所述另一个指定坐标值的所述延伸长度的1条线段作为底边,并将所述2个指定坐标值间的长度作为高度,计算由此得到的三角形的面积,
针对所述2个指定坐标值的所有组合都执行以上的计算处理,在所述延伸长度为0的所述指定坐标值不存在时,将由各所述计算处理算出的各梯形面积相加来确定所述区域面积,在所述延伸长度为0的所述指定坐标值存在时,将由各所述计算处理算出的各梯形面积和三角形面积相加来确定所述区域面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部基于所述坐标点通过近似或补全来确定所述曲线,在所述曲线上存在从所述指定范围内朝低于该指定范围的下限值的方向突出的突出部,且该突出部的突出量在预先规定的范围内时,在所述确定处理中,该突出部被视作为属于所述指定范围内来确定所述延伸长度。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部基于所述坐标点通过近似或补全来确定所述曲线,在所述曲线上存在从所述指定范围内朝低于该指定范围的下限值的方向突出的突出部,且该突出部的突出量在预先规定的范围内时,在所述确定处理中,该突出部被视作为属于所述指定范围内来确定所述延伸长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部确定所述供电效率的下限值彼此不同的多种所述指定范围各自的所述区域面积,并生成表示各所述区域面积的信息作为所述面积信息。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部确定所述供电效率的下限值彼此不同的多种所述指定范围各自的所述区域面积,并生成表示各所述区域面积的信息作为所述面积信息。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部确定所述供电效率的下限值彼此不同的多种所述指定范围各自的所述区域面积,并生成表示各所述区域面积的信息作为所述面积信息。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部确定所述供电效率的下限值彼此不同的多种所述指定范围各自的所述区域面积,并生成表示各所述区域面积的信息作为所述面积信息。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部确定彼此平行的多个所述平面中的各所述区域面积,并生成表示各所述区域面积的信息作为所述面积信息。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部确定彼此平行的多个所述平面中的各所述区域面积,并生成表示各所述区域面积的信息作为所述面积信息。
11.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部确定彼此平行的多个所述平面中的各所述区域面积,并生成表示各所述区域面积的信息作为所述面积信息。
12.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部确定彼此平行的多个所述平面中的各所述区域面积,并生成表示各所述区域面积的信息作为所述面积信息。
13.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部确定彼此平行的多个所述平面中的各所述区域面积,并生成表示各所述区域面积的信息作为所述面积信息。
14.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部确定彼此平行的多个所述平面中的各所述区域面积,并生成表示各所述区域面积的信息作为所述面积信息。
15.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部确定彼此平行的多个所述平面中的各所述区域面积,并生成表示各所述区域面积的信息作为所述面积信息。
16.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部确定彼此平行的多个所述平面中的各所述区域面积,并生成表示各所述区域面积的信息作为所述面积信息。
17.如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部;以及
基于所述面积信息使所述显示部显示表示所述区域面积的图像的显示控制部。
CN201910555122.XA 2018-06-28 2019-06-25 测定装置 Active CN1106583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22580A JP7218109B2 (ja) 2018-06-28 2018-06-28 測定装置
JP2018-122580 2018-06-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58378A CN110658378A (zh) 2020-01-07
CN110658378B true CN110658378B (zh) 2023-06-02

Family

ID=690084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55122.XA Active CN110658378B (zh) 2018-06-28 2019-06-25 测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050306B2 (zh)
JP (1) JP7218109B2 (zh)
CN (1) CN11065837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25169A (zh) * 2021-04-19 2021-07-16 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 车载无线充电模块性能测试台及其测试方法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264919A (ja) * 2008-04-25 2009-11-12 Hioki Ee Corp ショート位置検出装置
JP2010098896A (ja) * 2008-10-20 2010-04-30 Toyota Central R&D Labs Inc 給電システム
JP2013172507A (ja) * 2012-02-20 2013-09-02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非接触給電システム、非接触給電装置、非接触受電装置及び非接触給電方法
WO2013171942A1 (ja) * 2012-05-14 2013-11-2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非接触給電装置および非接触給電システム
JP2014204540A (ja) * 2013-04-03 2014-10-27 北陸電機製造株式会社 非接触給電装置
CN104995818A (zh) * 2013-02-15 2015-10-21 富士机械制造株式会社 静电耦合式非接触供电装置
JP2015226412A (ja) * 2014-05-29 2015-12-14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非接触給電装置
JP2017118675A (ja) * 2015-12-24 2017-06-29 日置電機株式会社 測定装置
JP2017121115A (ja) * 2015-12-28 2017-07-06 日置電機株式会社 測定装置
JP2017158275A (ja) * 2016-03-01 2017-09-07 昭和飛行機工業株式会社 非接触給電装置
JP2018004285A (ja) * 2016-06-28 2018-01-11 日置電機株式会社 測定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36173B2 (en) * 1998-07-09 2006-11-14 Acm Research,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d-point detection
US20040182721A1 (en) * 2003-03-18 2004-09-23 Applied Materials, Inc. Process control in electro-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
US8481222B2 (en) * 2005-09-30 2013-07-09 Kyocera Corporation Fuel cell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fuel cell
US7919878B2 (en) * 2009-01-13 2011-04-05 Peralta Eduardo J Electrical energy generation using hydro-voltaic (HV) cells
KR101243587B1 (ko) * 2011-02-17 2013-03-20 주식회사 팬택 무접점 충전 장치, 무접점 충전 시스템 및 무접점 충전 방법
JP5688546B2 (ja) * 2011-07-25 2015-03-2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非接触給電システム
JP2013070477A (ja) * 2011-09-21 2013-04-18 Panasonic Corp 非接触給電システム
US9915726B2 (en) * 2012-03-16 2018-03-13 Continental Advanced Lidar Solutions Us, Llc Personal LADAR sensor
JP6128861B2 (ja) * 2013-01-29 2017-05-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給電装置、給電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9694640B2 (en) * 2013-04-15 2017-07-04 Stemco Kaiser Incorporated Non-contact power supply for height sensor with single cable
WO2015068325A1 (ja) * 2013-11-05 2015-05-14 ソニー株式会社 電池、セパレータ、電極、塗料、電池パック、電子機器、電動車両、蓄電装置および電力システム
US10919112B2 (en) * 2018-04-30 2021-02-16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nufacturing a lithium metal negative electrode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264919A (ja) * 2008-04-25 2009-11-12 Hioki Ee Corp ショート位置検出装置
JP2010098896A (ja) * 2008-10-20 2010-04-30 Toyota Central R&D Labs Inc 給電システム
JP2013172507A (ja) * 2012-02-20 2013-09-02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非接触給電システム、非接触給電装置、非接触受電装置及び非接触給電方法
WO2013171942A1 (ja) * 2012-05-14 2013-11-2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非接触給電装置および非接触給電システム
CN104995818A (zh) * 2013-02-15 2015-10-21 富士机械制造株式会社 静电耦合式非接触供电装置
JP2014204540A (ja) * 2013-04-03 2014-10-27 北陸電機製造株式会社 非接触給電装置
JP2015226412A (ja) * 2014-05-29 2015-12-14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非接触給電装置
JP2017118675A (ja) * 2015-12-24 2017-06-29 日置電機株式会社 測定装置
JP2017121115A (ja) * 2015-12-28 2017-07-06 日置電機株式会社 測定装置
JP2017158275A (ja) * 2016-03-01 2017-09-07 昭和飛行機工業株式会社 非接触給電装置
JP2018004285A (ja) * 2016-06-28 2018-01-11 日置電機株式会社 測定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daptive Signal Acquisition and Wireless Power;Stephen O’Driscoll and Teresa H. Meng;《Proceedings of 2010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ircuits and Systems》;3589-3592 *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Keigo Misawa, Yuki Yamamoto, and Mutsumi Kimura;《 2017 IEEE International Meeting for Future of Electron Devices, Kansai (IMFEDK)》;1-2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218109B2 (ja) 2023-02-06
JP2020003323A (ja) 2020-01-09
US20200006990A1 (en) 2020-01-02
CN110658378A (zh) 2020-01-07
US11050306B2 (en) 2021-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039550B2 (en) Surface scan measuring instrument, surface scan measuring method, surface scan measuring program and recording medium
KR101911152B1 (ko) 정전기 분포 계측 장치 및 정전기 분포 계측 방법
CN104608126A (zh) 用机器人取出散装物品的装置和方法
CN107429997B (zh) 用于确定测量对象的尺寸特性的方法和装置
JP2006123157A (ja) ロボットを教示するロボット教示用プログラム、及びこれに使用するカセット、位置測定器具並びにこれらを利用したロボット作動方法
EP2843357A1 (en) Form measu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method for v groove center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EP2387000B1 (en) Image measuring apparatus, program, and teaching method of image measuring apparatus
CN110658378B (zh) 测定装置
CN105277175A (zh) 图像测量设备及显示测量结果的方法
CN112098732A (zh) 微波电磁参数三维测试***及其方法
JP2010261856A (ja) 表面性状測定装置、表面性状測定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7484768B2 (ja) 車両用磁界評価システム及び車両用磁界評価プログラム
JP6752641B2 (ja) 測定装置
CN114719756A (zh) 一种毛针织物编织密度系数的测量方法及***
US10989738B2 (en) Inspection apparatus and inspection method
JP2014215153A (ja) 画像測定装置及びその制御用プログラム
CN112719632A (zh) 定位切割方法、装置以及切割设备
JP3001110B2 (ja) 被検査基板用測定点座標検出装置
JP2002213943A (ja) 表面性状測定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JP2019148495A (ja) 電磁界シミュレーション装置、電磁界シミュレーション方法、電磁界シミュレーション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近傍界測定器
JPH05107051A (ja) 測定機
CN219936592U (zh) 一种3d线激光轮廓相机功能演示装置
JP6959476B1 (ja) ワイヤ放電加工機、修正装置および修正方法
US20200316744A1 (en) Control device, calculation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JP2953626B2 (ja) 回路基板検査装置の支え棒立設ポイント決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