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83643B - 模制马达 - Google Patents

模制马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83643B
CN110383643B CN201880015143.6A CN201880015143A CN110383643B CN 110383643 B CN110383643 B CN 110383643B CN 201880015143 A CN201880015143 A CN 201880015143A CN 110383643 B CN110383643 B CN 11038364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stator core
metal
molded motor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1514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83643A (zh
Inventor
山县芳和
渡边彰彦
天谷崇德
南部靖生
加藤久明
若森康敬
谷口正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3836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836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836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836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08Insulating 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4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used for insulating the magnetic circuit or parts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14Stato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H02K1/146Stato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consisting of a generally annular yoke with salient po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7Rotor cores with permanent magnets
    • H02K1/2706Inner rotors
    • H02K1/272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 H02K1/274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 H02K1/2753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magnets or groups of magnets arranged with alternating polarity
    • H02K1/276Magnets embedded in the magnetic core, e.g. 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s [IPM]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7Rotor cores with permanent magnets
    • H02K1/2706Inner rotors
    • H02K1/272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 H02K1/274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 H02K1/2753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magnets or groups of magnets arranged with alternating polarity
    • H02K1/278Surface mounted magnets; Inset magne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1/00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 H02K21/12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 H02K21/14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with magnets rotating within the armatures
    • H02K21/16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with magnets rotating within the armatures having annular armature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2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12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specially adapted for operating in liquid or gas
    • H02K5/136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specially adapted for operating in liquid or gas explosion-proof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16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 H02K5/173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using 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e.g. ball bearings
    • H02K5/1732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using 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e.g. ball bearings radially supporting the rotary shaft at both ends of the roto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8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earings
    • H02K7/083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earings radially supporting the rotary shaft at both ends of the roto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2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for measuring, monitoring, testing, protecting or switch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4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grounding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4Electric machine technologies in electromobi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 Insulation, Fastening Of Motor, Generator Wind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模制马达包括转子、定子、一对轴承、一对金属支架以及模制树脂。转子具有沿轴向延伸的旋转轴和保持永磁体且固定于旋转轴的旋转体。定子具有形成有多个凸极的定子铁心和对定子铁心的每个凸极隔着绝缘体进行卷绕而成的多个线圈,该定子被模制树脂覆盖,与转子相对地配置。一对金属支架分别用于固定轴承,这些轴承将转子支承为旋转自如。另外,旋转体具有形成于旋转轴与旋转体的外周面之间的电介质层。而且,在线圈的线圈端的外周侧且是至少与线圈端相对的部位沿周向设有金属构件。

Description

模制马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模制树脂覆盖定子的模制马达。
背景技术
在利用脉宽调制方式(Pulse Width Modulation。以下,称为“PWM方式”。)的逆变器驱动无刷DC马达的情况下,绕组的中性点电位不为零,因此在轴承的外圈与轴承的内圈之间产生电位差(以下,适当将该电位差也称为“轴电压”)。若该轴电压超过处于轴承内部的油膜的绝缘破坏电压,则在轴承内部发生放电,存在轴承发生电腐蚀这样的问题。
为了防止这样的在轴承产生的电腐蚀,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将定子铁心和金属支架电连接的方法。由此,定子铁心和金属支架短路而成为相同电位,因此能够降低轴电压,其结果,能够防止轴承的电腐蚀。
另一方面,为了实现马达的低噪声、低振动化,已知利用模制树脂覆盖定子的构造的马达,即模制马达。对于这样的模制马达而言,随着近年来的马达的高输出化等,卷绕于定子铁心的线圈的发热变多,产生模制树脂热劣化这样的问题。
为了防止这样的模制树脂的热劣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模制树脂使用含有具有高热导率的填充剂的环氧树脂。由此,模制树脂的散热性提高,能够防止热劣化。
然而,在因某些原因而使过大的电流流过卷绕于定子铁心的线圈,导致线圈发热而成为高温的情况下,存在用于对线圈的导线的外周表面进行绝缘的绝缘体熔化,线圈的导线彼此间短路的可能性。若导线彼此间短路而产生火花,则有可能导致火花将因设于线圈与定子铁心之间的绝缘树脂等被加热而产生的气体点燃。并且,若由于线圈的发热而使模制树脂热劣化,在模制树脂产生了裂纹等,则引燃的火有可能从模制树脂的裂纹部位向马达外部泄漏。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5930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143368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模制马达包括转子、定子、一对轴承以及模制树脂。
转子具有沿轴向延伸的旋转轴和保持永磁体且固定于旋转轴的旋转体。
定子具有形成有多个凸极的定子铁心和对定子铁心的每个凸极隔着绝缘体进行卷绕而成的多个线圈。定子被模制树脂覆盖,与转子相对配置。
一对轴承将转子支承为旋转自如。
另外,旋转体具有形成于旋转轴与旋转体的外周面之间的电介质层。多个线圈分别具有从定子铁心向轴向的两侧突出的部分作为线圈端。而且,模制马达在比线圈端靠外周侧的部位且是至少与线圈端相对的部位,在整个周向上设有金属构件。
另外,一对轴承也可以分别固定于一对金属支架。或者也可以是,一对轴承中的一者固定于金属支架,另一者固定于模制树脂。
特别是,金属构件在模制树脂的外周表面位于至少与线圈端相对的部位。
或者,金属构件位于模制树脂的内部且是至少与线圈端相对的部位。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如下这样的模制马达:能够防止轴承的电腐蚀,并且,即使在万一过大的电流流过卷绕于定子铁心的线圈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火向马达外部泄漏。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模制马达的结构的半剖视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模制马达的结构的半剖视图。
图3A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的模制马达的结构的半剖视图。
图3B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变形例的模制马达的结构的半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模制马达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上述实施方式的模制马达的剖视图。
图6是上述实施方式的模制马达的沿着图5的A-A线的向视平面剖视图。
图7是上述实施方式的模制马达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8是上述实施方式的另一模制马达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模制马达的线圈组件、金属内罩以及端子盖的配置关系的剖视图。
图10是上述实施方式的模制马达的线圈组件、金属内罩以及端子盖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模制马达的线圈组件的外周配置有金属内罩的结构图。
图12是上述实施方式的模制马达的作为另一结构例的端子盖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模制马达的线圈组件、金属内罩以及另一结构例的端子盖的配置关系的剖视图。
图14是用于说明上述实施方式的模制马达的金属外罩的图。
图15A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模制马达的定子的包含金属内罩的凸部在内的部位的截面的剖视图。
图15B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模制马达所使用的导电构件的连接状态的说明图。
图15C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模制马达所使用的导电构件的另一连接状态的说明图。
图15D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模制马达所使用的导电构件的另一连接状态的说明图。
图16A是表示将上述实施方式的模制马达的两支架电连接的另一结构例的图。
图16B是表示将上述实施方式的模制马达的两支架电连接的又一结构例的图。
图17是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模制马达的剖视图。
图18是上述实施方式的模制马达的线圈组件与金属内罩的剖视图。
图19是上述实施方式的模制马达的线圈组件与金属内罩的分解立体图。
图20是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模制马达的线圈组件的外周配置有金属内罩的结构图。
图21是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模制马达的剖视图。
图22是上述实施方式的模制马达的金属内罩的立体图。
图23是上述实施方式的模制马达的金属内罩和线圈组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前,对想到本发明的经过进行说明。
首先,在利用PWM方式的逆变器驱动的无刷马达中,通常,利用基于PWM方式的高频的切换,使驱动电流通过定子所具有的线圈。因此想到,自卷绕安装有通有驱动电流的线圈的定子铁心在马达内最为强烈地对其周围的金属构件产生电、磁感应。然后想到,由这样的来自定子铁心的感应产生的高频信号向轴承传递而成为轴电压,该轴电压引起电腐蚀。
另外,在模制马达中,定子侧(轴承的外圈侧)因模制树脂而成为绝缘构造,因此定子侧的阻抗处于较高的状态。另一方面,转子侧(轴承的内圈侧)未成为绝缘构造,因此转子侧的阻抗处于较低的状态。
即,在对上述的无刷马达进行树脂模制而得到的模制马达的构造中,在考虑从作为轴电压的产生源的定子铁心到轴承为止的电路径的情况下,作为一条路径,存在从定子铁心经由定子周围的模制树脂到达轴承的外圈的路径。将该路径称为定子侧。该定子侧的路径未电连接,配置为具有隔着作为绝缘体的模制树脂这样的一定程度的间隔。因此,在该路径之间成为绝缘构造,作为该路径之间的定子侧可以说是处于阻抗较高的状态。并且,该路径之间的阻抗较高,因此由定子铁心产生的高频信号衰减而到达轴承的外圈。其结果,认为,在轴承的外圈产生低电位的高频电压。
另外,作为另一条路径,存在从定子铁心经由定子铁心与转子铁芯之间的空隙、转子铁芯以及旋转轴到达轴承的内圈的路径。将该路径称为转子侧。作为该转子侧的路径,定子铁心和转子铁芯在彼此之间隔着微小的空隙相面对。并且,从与定子铁心相面对的转子铁芯的外周面经由转子铁芯和旋转轴直到轴承的内圈的结构通常由导电体的金属形成。因此,作为该路径之间的转子侧可以说是处于阻抗较低的状态。并且,该路径之间的阻抗较低,因此由定子铁心产生并传递至转子铁芯的高频信号未衰减而到达轴承的内圈。其结果,认为,在轴承的内圈产生高电位的高频电压。
像这样,在通常的无刷马达的构造中,定子侧的阻抗和转子侧的阻抗容易成为不平衡状态。而且,认为,由于该不平衡,在轴承的内圈与轴承的外圈之间产生电位差即轴电压,在轴承产生电腐蚀。
因此,作为在轴承产生的电腐蚀的对策,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方法通过降低定子侧的阻抗,使其接近转子侧的阻抗,从而降低轴电压。
然而,该方法是降低定子侧的阻抗的方法,因此上述那样的高频信号的衰减较小,在轴承的外圈也产生高电位的高频电压。而且,在轴承的内圈与轴承的外圈之间始终以电位较高的状态保持平衡。因此,若由于马达的组装精度的偏差等而使阻抗的平衡破坏,则反而会使轴电压升高,有可能产生电腐蚀。
本申请发明人等为了应对这样的问题,采用在旋转轴与转子之间设置电介质层的结构,谋求在轴承产生的电腐蚀的对策。
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成为电介质层所产生的静电电容作为等效电路串联连接到以往的低阻抗的转子侧的形态,转子侧的阻抗升高。由此,能够使转子侧的阻抗接近定子侧的阻抗,能够降低轴电压。
该方法是提高转子侧的阻抗的方法,因此在轴承的内圈产生的电位也变低,在轴承的内圈与轴承的外圈之间始终以电位较低的状态保持平衡。因此,即使由于马达的组装精度的偏差等而使阻抗的平衡破坏,轴电压也不会达到产生电腐蚀那样的大小。另外,通过改变电介质层的厚度等,能够设定转子侧的阻抗,因此能够容易地调整阻抗的平衡变动。
另一方面,作为防止在过大的电流流过卷绕于定子铁心的线圈时火泄漏到马达外部的对策(不燃对策),本申请发明人等着眼于从定子铁心沿轴向突出的线圈端。
即,卷绕于定子铁心的线圈除了从定子铁心沿轴向突出的线圈端之外,被定子铁心包围。因此,引燃的火几乎不会向马达外部泄漏。另一方面,线圈端从定子铁心伸出,因此与模制树脂接触。因此,若在与线圈端接触的模制树脂的附近产生了裂纹等,则引燃的火有可能从模制树脂的裂纹部位向马达外部泄漏。
因此,本申请发明人等发现,作为不燃对策,在模制树脂的外表面的与线圈端相对的部位设置金属构件,从而能够利用金属构件阻断从模制树脂的裂纹部位泄漏的火。
另外,若在模制树脂的外表面设置金属构件,则附加由在定子铁心与金属构件之间夹着模制树脂的构造产生的静电电容。因此,定子侧的阻抗发生变动,有可能破坏与转子侧的阻抗之间的平衡。
然而,上述附加的静电电容相对于原本形成于定子侧的静电电容并联地加入,因此定子侧的阻抗向变小的方向变动。因此,原本作为电腐蚀对策,以接近定子侧的阻抗的方式调整转子侧的阻抗,所以仅通过改变设于转子侧的电介质层的厚度等就能够从容地调整阻抗的平衡变动。
本发明是基于上述见解而完成的,提供一种模制马达,其能够防止轴承的电腐蚀,并且,即使在万一过大的电流流过卷绕于定子铁心的线圈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火向马达外部泄漏。
以下,基于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另外,能够在不脱离起到本发明效果的范围的范围内进行适当变更。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模制马达的结构的半剖视图。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沿着马达的旋转轴的方向(X方向)设为“轴向”,将以旋转轴为中心的半径方向(Y方向)设为“径向”,将以旋转轴为中心环绕的方向设为“周向”。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模制马达100包括转子20以及在径向上与转子20相对地配置于转子20的外侧的定子10。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模制马达100内置有电路基板18,该电路基板18安装有用于控制马达的驱动的电路。
定子10具有:定子铁心11,其是沿着轴向X层叠多张金属板而成的,形成有多个凸极;以及线圈12,其隔着由绝缘材料形成的绝缘体13卷绕于定子铁心11的每个凸极。另外,定子10被模制树脂14以大致圆筒状覆盖,在模制树脂14的轴向两端部安装有一对金属支架17A、17B。另外,一对金属支架17A、17B在径向中央分别固定有一对轴承30A、30B的外圈。
转子20具有旋转轴21和固定于旋转轴21的旋转体22,在旋转体22的外周面23a设有磁体23。另外,旋转轴21固定安装于一对轴承30A、30B的内圈,从而将转子20支承为旋转自如。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模制树脂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能够使用导热性优异的环氧树脂、聚酯树脂等。
在本实施方式的模制马达100中,作为轴承30A、30B的电腐蚀对策,如图1所示,在旋转轴21与转子20的径向外侧的外周面23a之间设有由绝缘材料形成的电介质层25。由此,成为电介质层25所产生的静电电容作为等效电路串联连接于低阻抗的转子20侧的结构,转子20侧的阻抗升高。其结果,能够使转子20侧的阻抗接近定子10侧的阻抗,能够降低轴电压。由此,能够防止在轴承30A、30B产生电腐蚀。
该方法是提高转子20侧的阻抗的方法,因此在轴承30A、30B的内圈与轴承30A、30B的外圈之间始终以电位较低的状态保持平衡。因此,即使因马达的组装精度的偏差等而使阻抗的平衡破坏,轴电压也不会达到产生电腐蚀那样的大小。另外,通过改变电介质层25所产生的静电电容,能够设定转子20侧的阻抗,因此能够容易地调整阻抗的平衡变动。电介质层25所产生的静电电容例如能够通过改变电介质层25的厚度、基于其材料的介电常数等来设定。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电介质层25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能够使用间同立构聚苯乙烯(SPC)等聚苯乙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聚酯树脂等。
本实施方式的模制马达100作为轴承30A、30B的电腐蚀对策还如图1所示采用了利用埋设于模制树脂14的导电构件19将一对金属支架17A、17B电连接的结构。
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一对金属支架17A、17B为相同电位,因此能够使一对轴承30A、30B的外圈侧的电压一致。由此,在作为电腐蚀对策,调整设于转子20侧的电介质层25的例如介电常数,使转子20侧的阻抗接近定子10侧的阻抗时,能够将一对轴承30A、30B的轴电压调整为相同值。其结果,本实施方式的模制马达100能够获得较高的电腐蚀防止效果。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模制马达100中还实施了模制树脂14的不燃对策。作为该不燃对策,如图1所示,在径向Y上比线圈端12a靠外周侧的部位且是至少与线圈端12a相对的部位,沿周向设有金属构件16A、16B。也就是说,在模制树脂14的径向外周面即外表面14a的与线圈端12a相对的部位沿周向设有相互分离的带状的金属构件16A、16B。此处,线圈端12a是指从定子铁心11向轴向X的两侧突出的部位。
卷绕于定子铁心11的线圈12除了从定子铁心11沿轴向X突出的线圈端12a之外,被定子铁心11包围。因此,引燃的火几乎不会泄漏到马达外部。另一方面,线圈端12a从定子铁心11伸出,因此与模制树脂14接触。因此,若在与线圈端12a接触的模制树脂14的附近产生了裂纹等,则引燃的火有可能从模制树脂14的裂纹部位向马达外部泄漏。
针对这样的不良情况,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模制树脂14的外表面14a的与线圈端12a相对的部位设有带状的金属构件16A、16B。因此,能够利用金属构件16A、16B阻断从模制树脂14的裂纹部位泄漏的火。由此,即使在万一过大的电流流过卷绕于定子铁心11的线圈12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火向模制马达100的外部泄漏。
若在模制树脂14的外表面14a设置金属构件16A、16B,则附加由在金属构件16A、16B与定子铁心11之间夹着模制树脂14的构造产生的静电电容。因此,定子侧的阻抗发生变动,有可能破坏与转子侧的阻抗的平衡。
但是,上述附加的静电电容相对于原本形成于定子10侧的静电电容并联加入。因此,定子10侧的阻抗向变小的方向变动。另外,原本作为电腐蚀对策,利用电介质层25,以接近定子10侧的阻抗的方式调整转子20侧的阻抗。因此,即使阻抗的平衡破坏,仅通过改变设于转子20侧的电介质层25的厚度等,就能够从容地调整阻抗的平衡变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线圈端12a的轴向外侧隔着模制树脂14配置有金属支架17A、17B。因此,即使万一在沿轴向X与线圈端12a接触的模制树脂14的附近产生了裂纹等,也能够利用金属支架17A、17B将从模制树脂14的裂纹部位泄漏的火阻断。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利用模制树脂14覆盖定子10的模制马达100中,能够防止轴承30A、30B的电腐蚀,并且,即使在过大的电流流过卷绕于定子铁心11的线圈12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火向马达外部泄漏。
(第2实施方式)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模制马达101的结构的半剖视图。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模制马达101的一对金属支架17A、17C和模制树脂14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其他结构相同。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说明过一次的构成要素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引用其说明。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金属支架17A、17C的外周直径的长度互不相同。即,用于固定轴承30A的外圈的金属支架17A的外周直径与模制树脂14的外周直径大致相等。而且,金属支架17A的径向外侧端部嵌合于模制树脂14的轴向端部。另一方面,用于固定轴承30B的外圈的金属支架17C的形成其外周的端部位于模制树脂14的内部。而且,金属支架17C的径向外侧端部与模制树脂14一体成型。因此,在轴承30B侧,沿轴向与定子10接触的模制树脂14的径向内侧端部延伸到轴承30B的附近。
在本实施方式的模制马达101中,作为轴承30A、30B的电腐蚀对策,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在旋转轴21与转子20的径向外侧的外周面23a之间设有电介质层25。由此,能够使转子20侧的阻抗接近定子10侧的阻抗,能够降低轴电压。其结果,能够防止在轴承30A、30B产生电腐蚀。
另外,作为进一步的电腐蚀对策,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也可以利用埋设于模制树脂14的导电构件19将一对金属支架17A、17C电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的模制马达101中,作为模制树脂14的不燃对策,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在模制树脂14的径向外周面即外表面14a的与线圈端12a相对的部位沿周向设有相互分离的带状的金属构件16A、16B。由此,能够利用金属构件16A、16B阻断从模制树脂14的裂纹部位泄漏的火。其结果,即使在万一过大的电流流过卷绕于定子铁心11的线圈12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火向模制马达101的外部泄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轴承30A侧,在定子10的轴向外侧配置有金属支架17A,相对于此,在轴承30B侧,模制树脂14的轴向端面14b暴露在外部。然而,通常,对于覆盖定子10的模制树脂14而言,为了抑制模制马达101的外周直径而将定子10的径向外侧的厚度形成得比轴向外侧的厚度薄。因此,在轴承30B侧,引燃的火从与定子10接触的模制树脂14的轴向端面14b向马达外部泄漏的可能性较小。因此,仅通过在模制树脂14的径向外周面即外表面14a设置金属构件16B,就能够发挥模制树脂14的不燃对策的效果。
另外,当在轴向上与定子10接触的模制树脂14的厚度并非对于不燃对策而言充分的大小的情况下,如图2所示,也可以使设于模制树脂14的外表面14a的金属构件16B在模制树脂14的轴向端面14b延伸至与线圈端12a相对的部位16BB。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利用模制树脂14覆盖定子10的模制马达101中,能够防止轴承30A、30B的电腐蚀,并且即使在过大的电流流过卷绕于定子铁心11的线圈12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火向马达外部泄漏。
(变形例)
图3A、图3B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的模制马达的结构的半剖视图。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2所示,将金属构件16A、16B配置于模制树脂14的外表面14a上,但也可以设为模制马达102这样的结构:如图3A所示,金属构件16A、16B配置为包含于模制树脂14的内部。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2所示,导电构件19配置为包含于模制树脂14的内部,但也可以如图3A所示,将导电构件19配置于模制树脂14的外表面14a上。
以上,利用优选的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这样的描述并非限定事项,当然能够进行各种改变。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模制树脂14的外表面14a的与线圈端12a相对的部位设有相互分离的带状的金属构件16A、16B,但也可以在模制树脂14的外表面14a的整个表面设置金属构件。在该情况下,附加金属构件与定子铁心11之间的静电电容,但这是使定子10侧的阻抗向变小的方向变动,因此不会对在本发明中采用的电腐蚀对策产生任何障碍。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于转子20的电介质层25设在旋转体22的内周侧与外周侧之间,但不限定于此,只要是旋转轴21与转子20的径向外侧的外周面23a之间,就可以设于任何位置。例如,也可以在旋转轴21与旋转体22的径向内侧的内周面之间设置电介质层25。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借助安装于模制树脂14的金属支架17A、17B、17C固定轴承30A、30B,但也可以使模制树脂14的径向内侧端部延伸到轴承30A、30B,利用模制树脂14固定轴承30A、30B。在该情况下也是,作为模制树脂14的不燃对策,将金属构件16A、16B设于模制树脂14的径向外周面即外表面14a的至少与线圈端12a相对的部位即可。需要说明的是,在该情况下也是,与线圈端12a相接触的模制树脂14也在线圈末端12a的轴向外侧暴露在外部,因此也可以将金属构件16A、16B设置为延伸到模制树脂14的轴向顶面的与线圈端12a相对的部位。
具体而言,像图3B所示的马达102a那样,一对轴承30A、30B中的一个轴承30A固定于金属支架17A。另一个轴承30B固定于模制树脂14。
在本结构中,作为电腐蚀对策的导电构件19将金属支架17A和定子铁心11电连接起来。
另外,模制树脂14以覆盖另一个轴承30B的方式形成。由此,作为不燃对策的金属构件16C形成为与位于图中下方的线圈端12a和轴承30B相对。
通过设为本结构,能够获得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
(第3实施方式)
图4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模制马达(以下,适当称为马达)103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上述马达103的剖视图。图6是上述马达103的沿着图5的A-A线的向视平面剖视图。另外,图7是上述马达103的外观的立体图。并且,图8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另一模制马达的分解立体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是,作为在转子设置永磁体、利用模制树脂覆盖定子的无刷马达的一个例子,列举马达103进行说明。另外,以下,如图4所示,将旋转轴21延伸的用附图标记X示出的方向设为轴向。而且,在与该轴向X正交的面上,如图6那样,将从旋转轴21的中心X扩展的附图标记Y的方向设为径向,将环绕中心点X的附图标记Z的方向设为周向进行说明。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是,为了防止由于过大的电流流过线圈等不良情况而导致火、烟从马达103的主体向外部泄漏,对模制树脂设有作为不燃对策的金属构件。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该金属构件,使用了金属制的金属罩。更具体而言,如图5所示,金属罩包括金属内罩66和金属外罩76。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也是,作为轴承30A、30B的电腐蚀对策,与第1和第2实施方式同样地,在转子80中,在旋转轴21与旋转体82的径向外侧的外周面之间设有作为电介质层的内部树脂部85b。而且,为了进一步提高电腐蚀防止效果,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在马达103中,利用包含引线67的导电构件将安装于轴承30A的第1支架35和安装于轴承30B的第2支架65电连接起来。
首先,说明马达103的整体结构。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马达103包括转子80、作为一对轴承30的轴承30A、30B、作为金属构件的金属外罩76、被作为模制树脂的模制树脂部69覆盖的定子60。并且,马达103包括第1支架35和电路基板34。另外,为了容易理解马达103的构造,后述的金属内罩66未在图4中记载。
如图5所示,定子60具备包含定子铁心61、线圈62以及绝缘体63的线圈组件64。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同样地,隔着由绝缘材料形成的绝缘体63将线圈62卷绕于定子铁心61所具有的凸极,而组装线圈组件64。
另外,如图6所示,定子铁心61具有环状的磁轭61a和从磁轭61a的内周面向径向内侧延伸出来的作为凸极的多个齿61b。该多个齿61b在彼此之间形成作为开口部的槽61c,并且分别沿周向Z等间隔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使用多个齿61b将槽数设为12个槽的一个例子。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区分使用齿(teeth:tooth的复数)或者单齿(tooth)这样的用语。具体而言,向定子铁心61的中心方向突出的多个凸极记为齿,对于这些凸极中的一个凸极,记为单齿。
在各单齿61b的延伸出来的顶端部位以宽度比延伸出来的单齿中间部61ba的宽度宽的方式形成有沿周向Z扩展的单齿顶端部61bb。该单齿顶端部61bb的内周面成为与转子80的外周表面相对的磁极面。相对于这样的结构的定子铁心61,使绕组穿过槽61c的开口空间,同时将该绕组卷绕于各个单齿61b,从而形成线圈62。并且,各线圈62之间利用将线圈62彼此间连接起来的搭接线连接。另外,如图5所示,预定的线圈62的线末端与安装于绝缘体63的引脚37连接。此处,引脚37是作为电连接端子用的金属制的电连接构件。而且,这些引脚37的顶端作为驱动用的端子从端子盖36突出。这样的每个单齿61b的线圈62例如以设为相位彼此在电气上相差120度的U相、V相以及W相的3相交流进行通电驱动。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定子60包括以包围定子铁心61的外周的方式配置的金属制的金属内罩66以及如图4所示以从定子60突出的方式配置的第2支架65。而且,如图5所示,以将线圈组件64、金属内罩66、第2支架65以及端子盖36配置于预定的位置,除了局部的暴露部位之外,利用树脂材料覆盖这些构件的方式利用模制树脂一体成型定子60。如此,构成包含利用模制树脂将这些构件一体化的模制树脂部69的定子60。像这样构成的定子60形成为大致圆筒状的形状,并且,在其圆柱面也形成有用于将马达103安装于外部装置等的安装部69a、用于安装布线保持件68的布线孔等。另外,作为上述暴露部位,各个单齿61b的内周面、第2支架65的突出部以及端子盖36的端子面从模制树脂部69暴露。并且,定子60所具有的圆形两面中的一面开口,在开口以盖上盖子的方式安装有第1支架35,另一面闭合,如上述那样第2支架65以突出的方式配置。另外,关于定子60的结构,在以下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接下来,如图4~图6所示,在这样的定子60的内侧,在径向Y上隔开预定的间隔地***有转子80。即,马达103是在定子60的内侧配置有转子80的内转子型的马达,定子60的内周面和转子80的外周面隔着微小的空隙608在径向Y上相面对。在本实施方式中也是,列举作为这样的内转子型的马达103的例子进行说明。
转子80具有以利用一对轴承30保持为旋转自如的旋转轴21为中心保持磁体84的旋转体82。此处,如图5所示,各轴承30是具有多个小径的滚珠30b的滚珠轴承。即,轴承30是分别在环状的外圈30o与比外圈30o小的环状的内圈30i之间***有这些滚珠30b的结构。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两轴承30中的一个轴承30A的外圈30o被第1支架35固定,另一个轴承30B的外圈30o被第2支架65固定。而且,在它们的内圈30i固定有旋转轴21。
另外,如图5所示,旋转体82包括转子铁芯83、磁体84以及转子树脂部85。转子铁芯83例如将多张薄铁板沿轴向X层叠而构成,在旋转轴21的大致中央部固定于旋转轴21。另外,磁体84是永磁体,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置于转子铁芯83的内部。
如图5和图6所示,在转子铁芯83沿周向Z等间隔形成有沿轴向X贯通的多个磁体***孔83c。在各个磁体***孔83c分别逐个地***有磁体84。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这样的在转子铁芯83的内部内包有磁体84的IPM(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内部磁体埋入)型的马达103。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以磁体84的S极和N极的磁极在周向Z上交替的方式配置10个磁体84,将磁极数设为10极的一个例子。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列举了马达103为10极、12个槽的无刷马达的例子。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旋转体82以转子铁芯83和各个磁体84成为一体的方式形成有由树脂形成的转子树脂部85。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该转子树脂部85保持磁体84,并且,使转子树脂部85作为上述那样的电介质层发挥功能,也谋求了电腐蚀的抑制。另外,为此,在转子铁芯83设有沿轴向X贯通的树脂贯通孔83d。作为转子树脂部85的具体的材料,能够使用与第1实施方式的电介质层25同样的材料。
在该转子树脂部85的轴向X的两端部,形成有以在轴向X上夹着各个磁体84的方式配置的圆盘状的端板树脂部85a。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转子铁芯83的树脂贯通孔83d也填充有树脂材料,由此,利用树脂将两端部的端板树脂部85a沿轴向X连起来。填充到树脂贯通孔83d的树脂材料作为转子树脂部85的一部分构成内部树脂部85b。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这样的转子树脂部85堵塞磁体***孔83c的两端开口,各个磁体84可靠地固定于转子铁芯83。另外,根据本结构,即使将马达103在用水设备、空调的室外机等那样与雨水、凝结水等接触的设备中使用,也能够防止磁体84与水接触等。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列举这样的内转子型的马达103进行说明,但也可以是如图8所示在转子80的外周表面保持磁体84的表面磁体型(Surface Permanent Magnet Motor:SPM型)的马达104。
并且,本实施方式中的树脂贯通孔83d沿轴向X贯通转子铁芯83,并且,在其径向Y上,如图6所示,形成为以旋转轴21为中心环绕其周围的环状的形状。即,树脂贯通孔83d以在转子铁芯83的内部从其一端面作为圆筒状的空间延伸到另一端面的方式配置。转子树脂部85的树脂填充于这样的树脂贯通孔83d,形成内部树脂部85b。像这样,将内部树脂部85b设为圆筒状,因此如由图5、图6得知的那样,转子铁芯83分离为构成内侧的内侧转子铁芯83a和构成外侧的外侧转子铁芯83b。而且,内部树脂部85b由作为电绝缘体的树脂材料形成。因此,转子铁芯83的内侧转子铁芯83a和外侧转子铁芯83b利用内部树脂部85b电绝缘地分离。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像这样进行绝缘分离,使转子树脂部85中的内部树脂部85b作为上述的电介质层发挥功能,提高转子80侧的阻抗,使其近似于定子60侧的阻抗,从而抑制轴承30的电腐蚀的产生。
如以上这样,转子80包括图4所示那样的形成为圆柱形状的旋转体82和贯穿该旋转体82的中央的旋转轴21。
另外,如上所述,旋转轴21被轴承30A、30B支承。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轴承30A、30B借助分别配置于定子60的轴向两侧的金属制的第1支架35、第2支架65进行固定。
如图4和图5所示,第1支架35形成为大致圆盘形状,构成为能够安装于定子60的开口侧。并且,在第1支架35的中央部形成有呈圆筒状凹陷的保持部35a,在该保持部35a保持轴承30A。即,通过对定子60安装将轴承30A***于保持部35a的第1支架35,从而将旋转轴21的一侧支承为旋转自如。
另外,第2支架65的直径比第1支架35的直径小,形成为将圆盘和圆筒组合而成的形状。另外,利用上述的模制成型,第2支架65固定于定子60的模制树脂部69。并且,在第2支架65的中央部也形成有呈圆筒状凹陷的保持部65a,在该保持部65a保持轴承30B。即,通过将轴承30B***于保持部65a,旋转轴21的另一侧被支承为相对于定子60旋转自如。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保持部65a的中央形成有开口65b,旋转轴21贯穿该开口65b向外侧方向突出。而且,该旋转轴21的突出的部位成为用于连接负载等的输出轴21p。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是,如上所述,作为电腐蚀对策之一,利用导电构件将第1支架35和第2支架65电连接起来。
即,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03包括用于固定一对轴承30的一对金属支架,即第1支架35和第2支架65。作为一对金属支架的第1支架35和第2支架65利用导电构件电连接,该导电构件包括作为通过定子铁心61与金属内罩66之间的电线的引线67。
另外,也可以代替上述结构,设为对图3B所示的马达102a实施金属内罩66的结构。在该情况下,马达包括用于固定一对轴承30中的一个轴承30A的金属支架17A、35。
金属支架17A、35和定子铁心11、61利用包含通过定子铁心11、61与金属内罩66之间的电线的导电构件19、67电连接。
作为导电构件,更具体而言,如图5所示,使用埋设于模制树脂部69的内部的引线67、安装于绝缘体63的引脚37以及作为支架连接用的引脚38。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引线67通过定子铁心61的外周面与金属内罩66的内周面之间这样的结构。另外,关于将两支架35、65之间电连接的详细的结构,在以下进一步说明。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金属制的金属外罩76安装于定子60的第2支架65侧。金属外罩76形成为在中心具有开口部76h的中空的杯形状。以定子60所包含的第2支架65贯穿该金属外罩76的开口部76h的方式将金属外罩76安装于定子60。另外,关于该金属外罩76、以及金属内罩66的详细的结构,在以下进一步说明。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马达103将电路基板34内置于定子60的开口侧的一结构例。本实施方式中的电路基板34形成为大致圆盘状的形状,在中央部形成有用于供旋转轴21穿过的开口34b。在电路基板34安装有驱动电路等电子部件34a,还连接有用于施加电源电压、控制信号的连接线等。而且,用于与外部连接的连接线经由安装于布线孔的布线保持件68向外部引出。
另外,为了从定子60的模制树脂部69内部将线圈62的线末端引出,如图5所示,在定子60的开口侧的内侧空间配置有与模制树脂部69一体化的端子盖36。端子盖36由绝缘树脂形成,并且是包括用于排列多个电连接端子的排列板部的构件。而且,在这些电连接端子连接有线圈62的线末端等。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电连接端子,做成如图5所示那样的、以从端子盖36沿轴向X突出的方式暴露的金属制的引脚37。具体而言,引脚37分别安装于预定的绝缘体63。另外,与这些引脚37的位置相对应地,在端子盖36设有用于使引脚37贯穿的孔。而且,设为通过简单地将端子盖36安装于金属内罩66、从而使引脚37从端子盖36突出这样的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定子60的内侧空间,使用该引脚37的暴露的部位,进行与电路基板34的电连接,并且,利用该端子盖36保持电路基板34。
以上,马达103按照以下的步骤构成。即,首先,将线圈组件64、金属内罩66、第2支架65以及端子盖36配置在模具内的预定的位置,利用树脂进行模制一体成型,从而构成定子60。另外,将轴承30A、30B安装于转子80的旋转轴21的两侧。然后,以输出轴21p从第2支架65的开口65b突出的方式将该安装了轴承30A、30B的状态的转子80***到定子60。接下来,将轴承30B压入第2支架65的保持部65a。接下来,电路基板34在定子60的开口侧安装于端子盖36。与电路基板34连接的连接线经由布线保持件68向外部引出。然后,将轴承30A压入第1支架35的保持部35a,并且,以盖上盖子的方式将第1支架35安装于定子60的开口侧。此时,第1支架35与具有弹性的引脚38接触,第1支架35和第2支架65彼此电连接。最后,将金属外罩76安装于定子60的第2支架65侧。如此,完成图7所示这样的马达103。
经由连接线向以上这样构成的马达103供给电源电压、控制信号等,从而利用安装于电路基板34的驱动电路对线圈62进行通电驱动。在线圈62通电时,驱动电流流过线圈62,从定子铁心61产生磁场。然后,利用来自定子铁心61的交变磁场和来自转子80所具有的磁体84的磁场,根据这些磁场的极性产生吸引力和排斥力,在这些力的作用下,使转子80以旋转轴21为中心沿周向Z旋转。
接下来,在如以上这样构成的马达103中,对包含金属内罩66的定子60的详细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9是表示线圈组件64、金属内罩66以及端子盖36的配置关系的剖视图。图10是线圈组件64、金属内罩66以及端子盖36的分解立体图。另外,图11是在线圈组件64的外周配置有金属内罩66的结构图。
如图9所示,绝缘体63大致来说具有安装于定子铁心61的底面部63a、形成外周侧的壁的外周壁部63b以及形成内周侧的壁的内周壁部63c。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相对于1个单齿61b在其一对端面各安装有1个绝缘体63。即,线圈组件64是包括多个绝缘体63的结构。
换言之,绝缘体63配置于形成于定子铁心61的凸极的轴向X的两侧。配置于轴向X的两侧的绝缘体63中的一个绝缘体63T具有相对于外周壁部63b向外周方向突出且与金属内罩66所具有的小径部66a的端部接触的定位部63e。
另外,配置于轴向X的两侧的绝缘体63中的另一个绝缘体63B还具有用于安装电连接端子用的引脚37的引脚安装部63d。
参照附图进一步详细地说明。绝缘体63的底面部63a由与轴向X正交的面形成。而且,形成于底面部63a的该面紧贴于定子铁心61的轴向X上的端面地安装。另外,外周壁部63b和内周壁部63c由与轴向X平行的壁面形成。这样的外周壁部63b形成竖立设置在形成有线圈62的部位的外周侧的壁,用于限制线圈位置。另外,在外周壁部63b形成有作为引脚安装部的引脚安装槽63d,以供引脚37安装。并且,如图9所示,内周壁部63c位于比外周壁部63b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形成竖立设置于形成有线圈62的部位的内周侧的壁,用于限制线圈位置。
这样的绝缘体63的底面部63a分别安装于单齿61b的位于轴向X的端部的两面。借助安装好的一对绝缘体63卷绕绕组。通过进行这样的作业,相对于定子铁心61形成1个线圈62。而且,相对于各单齿61b形成同样的线圈62,按照预定的接线模式将线圈62彼此电连接,从而完成图10所示的线圈组件64。
如图9所示,在像这样形成的线圈组件64中,线圈62具有从定子铁心61向轴向X的两侧伸出的线圈端62a。另一方面,如图6所示,线圈62的除线圈端62a之外的部分收纳于定子铁心61的槽61c内。并且,如图6、图9所示,为了将线圈62彼此电连接,在各单齿61b之间将线圈62彼此连接的搭接线62b配置于绝缘体63的外周壁部63b的外周等。
此处,在具有这样的线圈组件64的马达中,若万一防止流过线圈62的过大电流这样的安全保护功能不正常动作,则会在线圈62流过过大的电流。于是,线圈62、搭接线62b发热而成为极高的温度。其结果,产生线圈62中的绕组彼此短路这样的局部短路,或者产生由局部短路引起的火花,进而,产生的火花也有可能点燃由绝缘体63等产生的气体而起火。而且,特别是,上述那样的线圈端62a、搭接线62b从定子铁心61伸出,因此产生这样的不良情况的可能性升高。
因此,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在本实施方式中也是,如图11所示,在线圈组件64的外侧配置有作为不燃对策的金属构件,即金属内罩66。具备金属内罩66的线圈组件64设于模制树脂的内部。如图9和图10所示,金属内罩66是形成为大致圆筒形状且两侧开口的金属制的筒。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这样的金属内罩66从线圈组件64的外周沿径向Y隔开预定的间隔,以包围线圈组件64的外周的外侧的方式配置。
另外,如图10所示,金属内罩66具有小径部66a和直径比小径部66a的直径大的大径部66b。
大径部66b以在整个周向Z上包围向轴向X的两侧突出的线圈端中的一个线圈端62a的方式与一个线圈端62a相对。小径部66a以在整个周向Z上包围定子铁心61的外周表面的方式与定子铁心61相对。
而且,进一步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为了供上述那样的用于将两支架35、65相互连接起来的引线67通过,在小径部66a的周向的局部设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部66c。
换言之,本结构在定子铁心61与金属内罩66之间具有用于配置作为电线的引线67的间隙,即间隙部616。该间隙部616能够由从金属内罩66的表面向外周方向突出的凸部66c形成。
另外,为了能够将该小径部66a嵌入于定子铁心61的外周,使小径部66a的内径与定子铁心61的外径大致相等。具体而言,如图6所示,在定子铁心61的外周表面沿周向Z等间隔地形成有多个突起61p。而且,作为金属内罩66的小径部66a的内径的大小,设为该小径部66a的内周面与这些突起61p各自的顶端接触的程度的大小。
另外,小径部66a的轴向X的尺寸也设为与定子铁心61的轴向X的尺寸大致相等。由此,通过以使定子铁心61的各突起61p的顶端和金属内罩66的小径部66a的内周面接合的方式将金属内罩66嵌入于线圈组件64,从而如图11所示将金属内罩66简易地临时固定于线圈组件64。另外,如图6、图9所示,在临时固定的状态下,除了配置有各突起61p和引线67的部位之外,在定子铁心61的外周表面与小径部66a的内周面之间存在微小的空间616,在模制成型时,也向该空间616填充树脂。
另外,如图9所示,大径部66b的轴向X的尺寸比线圈端62a的轴向X的尺寸大。将这样的大径部66b在金属内罩66中仅设于小径部66a的轴向X的一侧。通过将这样的金属内罩66安装于线圈组件64,金属内罩66的大径部66b配置成包围轴向X的一侧的线圈端62a、搭接线62b。
另外,在图9中,为了使该金属内罩66的配置更加明确,如下述那样还区别表示了绝缘体63、线圈端62a以及搭接线62b等。即,在图9中的轴向X上,在相对于定子铁心61而言的一侧配置有绝缘体63B、线圈端62aB以及搭接线62bB。同样,在轴向X上,在其相反的另一侧以配置有绝缘体63T、线圈端62aT以及搭接线62bT的方式示出。
即,如图9所示,金属内罩66配置为,大径部66b包围绝缘体63B、线圈端62aB、搭接线62bB。另一方面,绝缘体63T、线圈端62aT、搭接线62bT未被金属内罩66包围。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在配置有绝缘体63B的那一侧,配置有包含引脚37的端子盖36。即,在绝缘体63B的外周壁部63b形成有引脚安装槽63d,以供引脚37安装。而且,在该引脚安装槽63d安装有引脚37,并且,以从其上覆盖端子盖36的方式配置绝缘体63B侧的各构件。
特别是,例如在模制成型时,为避免图9所示那样的线圈组件64、金属内罩66以及端子盖36的配置关系偏移,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还包括如下这样的特征部。
首先,在位于图中下方的各绝缘体63T的外周形成有定位部63e,位于图中上方的绝缘体63B不包含该定位部63e。如图9所示,定位部63e是在向定子铁心61安装绝缘体63T时在径向Y上相对于定子铁心61的外周面向外周方向突出的部位。绝缘体63T具有定位部63e,因此在安装有金属内罩66的情况下,小径部66a的端部与该定位部63e接触,从而限制金属内罩66的轴向X的移动。像这样,利用该定位部63e,唯一地确定小径部66a与定子铁心61以及大径部66b与绝缘体63B的位置关系。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保持图9所示那样的配置关系,还利用了配置于绝缘体63B侧的端子盖36。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端子盖36对电连接端子用的引脚37进行定位。端子盖36与金属内罩66所具有的大径部66b的端部接触地配置。
特别是,端子盖36具有端子板361、侧壁362以及盖突起363。端子板361与定子铁心61的端面相面对地配置,安装有引脚37。侧壁362从端子板361的外周侧沿轴向X向定子铁心61侧延伸。盖突起363从端子板361的外周进一步向外周方向突出。
盖突起363配置为与金属内罩66所具有的大径部66b的环状端部接触。
另外,如图12所示,盖突起963还具有从盖突起963的外周侧沿着侧壁向定子铁心61侧突出的轴突起部963a。
在端子盖96的外周面沿周向具有预定的间隔地形成有多个轴突起部963a。
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如图10所示,端子盖36包括较大的端子盖36L和较小的端子盖36S这两个端子盖。端子盖36L和端子盖36S在金属内罩66所具有的大径部66b的内侧以彼此大致相对的方式配置。另外,端子盖36分别包括端子板361、侧壁362以及盖突起363。
如图10所示,端子板361形成为以恒定宽度沿着金属内罩66所具有的大径部66b这样的圆弧状的平面。以这样的端子板361与定子铁心61的端面平行的方式配置端子盖36。在端子板361形成有多个引脚孔369,如上所述,安装于绝缘体63B的引脚37贯穿引脚孔369,从端子板361突出。
侧壁362形成从端子板361的外周侧与端子板361垂直地延伸的曲面。以这样的侧壁362在与大径部66b的内周接触的同时沿着其内周的方式配置端子盖36。此处,在本实施方式的金属内罩66中,大径部66b以比小径部66a的直径大的直径形成。由此,大径部66b在与引脚37之间保持充分的绝缘距离的状态下安装于定子铁心61。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配置端子盖36,由绝缘材料形成的侧壁362位于导电性的大径部66b与引脚37之间。即,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端子盖36设置侧壁362,防止大径部66b与引脚37之间的接触,并且,也确保两者之间的绝缘距离更有富余。
盖突起363形成为从端子板361的外周局部地进一步向外周方向突出的形状。如图9所示,以这样的盖突起363与金属内罩66的大径部66b的环状端部接触的方式配置端子盖36。即,在本实施方式中,连同定位部63e一起还利用端子盖36的盖突起363,限制金属内罩66的轴向X的位置,防止金属内罩66的位置偏移。除此之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0那样,将分别包含侧壁362的端子盖36L和端子盖36S配置为大致相对。因此,即使金属内罩66以沿径向Y移动的方式起作用,侧壁362也以阻止该移动的方式起作用。像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绝缘体63T设置定位部63e,并且,在端子盖36设置侧壁362、盖突起363。而且,由此,限制金属内罩66的位置,抑制模制成型时树脂的流动、成型压力造成的影响,提高图9所示那样的配置关系的保持精度。
另外,为了限制金属内罩66的位置,提高保持精度,能够进一步设为其他的结构。
例如,图12是代替端子盖36而设为其他结构例的端子盖96的立体图。在图12中也示出包括较大的端子盖96L和较小的端子盖96S这两个端子盖的例子。另外,图13是表示线圈组件64、金属内罩66以及该端子盖96的配置关系的剖视图。
如图12和图13所示,端子盖96概略而言设为包括相对于图9所示的端子盖36的盖突起363设有槽部963n这样的盖突起963的构造。更详细而言,该盖突起963是包含轴突起部963a和槽部963n的结构。轴突起部963a以与侧壁362平行的方式从盖突起963的外周沿着轴向X突出。而且,利用该结构,在侧壁362与轴突起部963a之间形成有槽这样的空间,即槽部963n。
在图13所示的结构中,以金属内罩66的大径部66b的环状端部进入到槽部963n的方式配置端子盖96。即,利用这样的结构,大径部66b的环状端部被夹在侧壁362与轴突起部963a之间。因此,即使金属内罩66以沿径向Y移动的方式起作用,与图9所示的结构相比,也会更稳固地起到阻止其移动的作用。像这样,利用图12所示那样的端子盖96,限制金属内罩66的位置,抑制模制成型时树脂的流动、成型压力造成的影响,能够进一步提高图13所示那样的配置关系的保持精度。
另外,在以上的说明中,如图10所示,列举了相对于端子盖36局部地设有盖突起363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然而,盖突起也可以是设于端子盖36的外周侧整体这样的结构。另外,盖突起363是两个以上即可。例如,也可以是在周向上以120度间隔设置3个盖突起363这样的结构。并且,列举将端子盖36分为大小两个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既可以构成为1个环状形状,相反地也可以分为2个以上。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比线圈端62aB、绝缘体63B的外周壁部63b以及搭接线62bB靠外周侧的位置配置有作为不燃对策的金属内罩66的大径部66b。因此,即使由于上述那样的局部短路等所引起的不良情况而导致从线圈62起火,火想要向比绝缘体63B、搭接线62bB靠径向外周侧的位置蔓延,该火、烟也会被金属内罩66所具有的大径部66b阻断,能够防止火、烟出来到马达103的外部。
接下来,在本实施方式中,除了在定子60内配置有金属内罩66的防火对策之外,作为不燃对策,还构成为具备金属外罩76。该金属外罩76安装于定子60所具有的模制树脂部69的外侧表面。在本实施方式中,该金属外罩76在输出轴21p侧安装于定子60的外侧。另外,通过像这样安装,金属外罩76在轴向X上相对于定子铁心61配置于与金属内罩66的大径部66b相反的那一侧的位置。
图14是用于说明该金属外罩76的图。在图14中,为了表示与其他的构件之间的配置关系,还连同金属外罩76一起示出了线圈组件64、金属内罩66、第2支架65以及包含引脚37的端子盖36。即,如图5所示,通过安装金属外罩76,如图14所示,金属外罩76在轴向X上相对于定子铁心61配置于与金属内罩66所具有的大径部66b相反的那一侧的位置。此处,如上所述,在与大径部66b相反的那一侧,连同供输出轴21p突出的第2支架65一起,配置有绝缘体63T、线圈端62aT以及搭接线62bT。另外,以下,在轴向X上,适当地将这样的相对于定子铁心61与金属内罩66的大径部66b相反的那一侧设为配置有输出轴21p的输出轴侧,将输出轴侧的相反侧设为输出轴相反侧进行说明。
金属外罩76包括顶面部76a、曲面部76b、圆筒部76c,形成为中空的杯形状。该金属外罩76所具有的顶面部76a形成为圆盘形状,并且在中心具有开口部76h。曲面部76b从顶面部76a呈曲面状大致直角地弯曲。圆筒部76c从曲面部76b呈圆筒状延伸,圆筒部76c的端部侧开口。另外,使圆筒部76c的内径和定子60的外径大致相等,以使该圆筒部76c能够嵌入于定子60的外周。
另外,在将金属外罩76安装于定子60时,金属外罩76的轴向X的尺寸设为圆筒部76c和金属内罩66在轴向X上产生重叠部分76ca的程度的尺寸。换言之,金属外罩76的安装位置设为在将金属外罩76安装于定子60时圆筒部76c和定子铁心61在轴向X上产生重叠部分76ca的程度的位置。另外,作为具体例,示出该重叠部分76ca成为尺寸h1的例子。
像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输出轴侧,圆筒部76c的至少一部分作为重叠部分76ca在轴向X上与定子铁心61重叠。而且,金属外罩76相对于线圈组件64配置为,圆筒部76c的重叠部分76ca自定子铁心61的外周沿径向Y隔开预定的间隔地围绕定子铁心61的外周的外侧。以这样的相对于线圈组件64的配置关系将金属外罩76安装于定子60。由此,金属外罩76在输出轴侧包围绝缘体63T、线圈端62aT以及搭接线62bT,并且覆盖这些构件。
换言之,本实施方式的马达包括作为金属构件的金属外罩76。金属外罩76以至少在整个周向上包围向轴向X的两侧突出的线圈端62a中的另一个线圈端62aT的方式安装于模制树脂的外表面。
像这样,线圈端62aT、绝缘体63T以及搭接线62bT被作为不燃对策的金属外罩76覆盖。因此,即使由于上述那样的不良情况、例如局部短路等起火,火想要向比绝缘体63T、搭接线62bT靠径向Y的外周侧的位置蔓延,该火、烟也会被金属外罩76阻断,能够防止火、烟出来到马达103的外部。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金属外罩76的顶面部76a的至少一部分作为重叠部分76aa而与第2支架65在径向Y上重叠。更详细而言,比开口部76h的外周靠外侧的顶面部76a的局部成为在径向Y上与第2支架65的外周侧的局部重叠的环状的重叠部分76aa。另外,在图14中,示出了该重叠部分76aa成为尺寸w1的例子。像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金属外罩76相对于第2支架65而言的重叠部分76aa,从而提高对在马达103内部产生的火、烟向外部的阻断效果。
接下来,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为了提高相对于电腐蚀的预防效果,利用导电构件将第1支架35和第2支架65电连接。图15A是表示定子60的包含金属内罩66的凸部66c在内的部位的截面的剖视图。图15B~图15D分别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马达所使用的导电构件即引线67的连接状态的说明图。如图15A所示,第1支架35和第2支架65利用作为导电构件的引线67、引脚37以及引脚38电连接。
引线67是利用绝缘材料包覆金属的导线而成的通常的电线,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使这样的引线67在定子铁心61的外周面与金属内罩66的内周面之间通过这样的结构。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如图10所示,在金属内罩66设有凸部66c。而且,如图15A所示,利用定子铁心61的外周面与该凸部66c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部616c,确保用于供引线67通过的充分的空间。另外,如图15B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2支架65的外周端部,第2支架65的连接部65c利用焊锡39a而与引线67的端部且是暴露的导线部位进行软钎焊,从而将引线67的一端与第2支架65电连接。
如图15A所示,该引线67从在绝缘体63T侧开设的开口向间隙部616c***。并且,引线67的另一端侧从间隙部616c经由在绝缘体63B侧开设的开口引出。引出的引线67的另一端侧排布到安装于绝缘体63B的引脚37的附近。
另外,引线67的一端与第2支架65所具有的连接部65c之间的电连接也能够以以下的方式实现。即,如图15C所示,在引线67的端部且是暴露的导线部位安装有安装件37d。安装件37d利用熔接(Fusing)而与第2支架65所具有的连接部65c连接。熔接也被称为热铆。如此,作为导电构件的引线67与第2支架65电连接。
或者,如图15D所示,在引线67的端部且是暴露的导线部位安装有连接端子37e。通过铆接连接端子37e的安装部分,将连接端子37e的安装部分与暴露的导线部位固定在一起。连接端子37e利用螺栓37f而与第2支架65所具有的连接部65c连接。如此,作为导电构件的引线67与第2支架65电连接。
此外,也可以在第2支架65的端部形成铆接部,直接将引线67的端部且是暴露的导线部位压接于该铆接部。
另外,如图15B~图15D所示,上述引线67的连接结构也可以代替引线67的一端与第2支架65的连接,而用于引线67的另一端与引脚37的连接。具体而言,代替第2支架65所具有的连接部65c,将引脚37所具有的连接部37c和引线67的端部且是暴露的导线部位连接起来。
如图15A所示,引脚37利用金属板的冲裁、弯曲加工而形成,是包括呈固定针状延伸的延伸部37a、实施了弯曲等的***部37b、呈板状突出的连接部37c的结构。***部37b是用于向绝缘体63B安装而设置的,延伸部37a是用作端子盖36处的连接端子而设置的,连接部37c是用于与引线67连接而设置的。即,通过将该***部37b***于在绝缘体63B的外周壁部63b形成的引脚安装槽63d,从而将引脚37安装于绝缘体63B。而且,延伸部37a从绝缘体63B沿轴向X突出。另外,例如如图11所示,连接部37c从绝缘体63B在径向Y上暴露,并且,沿周向Z突出。如图15A、图15B所示,连接部37c通过利用焊锡39b而与引线67的端部且是暴露的导线部位软钎焊,从而将引线67的另一端与引脚37电连接。
如图15A所示,引脚38也利用金属板的冲裁、弯曲加工而形成,构成为包括:延伸部38b,其在中央部位延伸;弯曲部38a,其在延伸部38b的一端部以翘曲的方式弯曲;以及连接部38c,其在延伸部38b的另一端部形成为板状。连接部38c是用于与引脚37的延伸部37a连接而设置的,弯曲部38a是用于与第1支架35连接而设置的。此处,如图所示,通过将电路基板34安装于通过模制成型而完成的线圈组件64,引脚37从电路基板34突出。引脚38与从该电路基板34突出的引脚37电连接。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5A所示,通过将引脚38的连接部38c安装于从电路基板34突出的引脚37,利用焊锡39c进行软钎焊,从而在定子60的内侧空间,引脚38从电路基板34朝向开口侧突出。而且,若将第1支架35以盖上盖子的方式安装于定子60的开口,则在引脚38的弯曲部38a所具有的弹性的作用下,第1支架35和引脚38以充分的强度接触。如此,第1支架35与引脚38电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使引线67通过定子铁心61与金属内罩66之间的间隙部616c的结构。即,例如在使引线67通过金属内罩66的外侧的情况下,在模制成型时,由大量的树脂直接对引线67整体施加压力,有可能产生软钎焊部分脱落等不良情况。相对于此,如本实施方式这样,通过使引线67通过间隙部616c,模制成型时的树脂局部且少量地对引线67施加压力。因此,也能够抑制产生软钎焊部分脱落等不良情况的可能性,谋求可靠性的提高。
并且,在使引线67通过金属内罩66的外侧的情况下,例如在模制成型时,引线67移动,因此引线67的位置并不固定,其结果,定子铁心61与引线67之间的寄生电容发生大幅变动。相对于此,如本实施方式这样,通过使引线67通过间隙部616c,能够使引线67的位置处于大致固定的范围内,能够抑制定子铁心61与引线67之间的寄生电容的变动。即,如上所述,引起电腐蚀的轴电压起因于从定子铁心61产生的高频信号经由寄生电容等向轴承30A、30B传递。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抑制引线67的寄生电容的变动,因此还能够抑制由于来自定子铁心61的高频信号而在与引线67电连接的轴承30A、30B的外圈30o产生的电压的变动。因此,还能够抑制引起电腐蚀的轴电压的变动,还能够精度良好地抑制电腐蚀的产生。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利用模制树脂覆盖定子60的模制马达103中,能够防止轴承30A、30B的电腐蚀,并且即使在过大的电流流过卷绕于定子铁心61的线圈62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火向马达外部泄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列举在金属内罩66设置凸部66c,引线67在定子铁心61的外周面与金属内罩66的内周面之间通过这样的结构例进行了说明。然而,也能够利用其他结构使引线67通过定子铁心61的外周面与金属内罩66的内周面之间。在图16A和图16B中,示出了这样的其他结构例。
首先,在图16A中,示出了在定子铁心61的表面形成沿轴向X延伸的槽61n、利用该槽61n这样的结构例。也就是说,形成有形成于定子铁心61的槽部61n作为间隙部616。利用这样的结构,也能够利用在金属内罩66所具有的小径部66a与该槽61n之间形成的空间,使引线67在定子铁心61的外周表面与金属内罩66的内周面之间通过。
另外,在图16B中,示出了代替引线67而利用作为较长地延伸的平坦的金属构件的引线67a这样的结构例。利用这样的结构,也能够利用定子铁心61的外周表面与小径部66a的内周面之间的空间616。也就是说,引线67a能够在定子铁心61的外周表面与金属内罩66的内周面之间通过。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03包括作为不燃对策的金属内罩66和金属外罩76。
如上所述,通过在该金属内罩66安装于定子铁心61的侧面的状态下进行模制成型,从而构成包含将这些构件一体化的模制树脂部69的定子60。在这样的定子60中,在输出轴相反侧,金属内罩66的大径部66b配置为包围绝缘体63B、线圈端62aB、搭接线62bB。因此,在输出轴相反侧,能够利用金属内罩66的大径部66b阻断在马达103内部产生的火、烟。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金属外罩76如上所述嵌入于定子60的外周。由此,在输出轴侧,金属外罩76以覆盖绝缘体63T、线圈端62aT、搭接线62bT的方式配置。因此,在输出轴侧,利用金属外罩76能够阻断在马达103内部产生的火、烟。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仅使单齿61b的内周面成为暴露状态,同时,绝缘体63、线圈端62a整体也连同金属内罩66整体一起被模制树脂部69覆盖。因此,在实施上述防火对策的同时,还充分确保了定子60的线圈组件64的保持强度。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转子80中,使转子树脂部85中的内部树脂部85b作为电介质层发挥功能,提高转子80侧的阻抗,使其近似于定子60侧的阻抗,抑制轴承30的电腐蚀的产生。而且,通过利用导电构件将第1支架35和第2支架65电连接的结构,使两支架35、65成为相同电位,使一对轴承30A、30B的外圈侧的电压一致,从而进一步提高电腐蚀的抑制效果。
像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也是,在利用模制树脂部69覆盖定子60的模制马达103中,能够防止轴承30A、30B的电腐蚀,并且即使在过大的电流流过卷绕于定子铁心61的线圈62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火向马达外部泄漏。
(第4实施方式)
图17是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模制马达(以下,适当称为马达)105的剖视图。图18是上述马达105的线圈组件641与金属内罩66的剖视图。图19是线圈组件641与金属内罩66的分解立体图。另外,图20是在线圈组件641的外周配置有金属内罩66的结构图。
在与图5、图9等所示的第3实施方式的比较中,本实施方式中的马达105包括将第3实施方式的绝缘体63T变形而得到的绝缘体631T。即,如图17所示,马达105具备包含模制树脂部69的定子601,其中,将金属内罩66安装于包含配置于第2支架65侧的绝缘体631T的线圈组件641,模制树脂部69将这些构件一体化。另外,其他的结构、动作与第3实施方式同样,对与第3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附图标记,并且,对同样的部位引用第3实施方式的说明。
如图18所示,一个绝缘体631T具有从定位部63e沿着轴向X向定子铁心61侧突出的定位突起部631f。
并且,如图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线圈组件641在输出轴相反侧分别配置有与第3实施方式同样的绝缘体63B,相对于此,在配置有第2支架65的输出轴侧分别配置有绝缘体631T。绝缘体631T与第3实施方式同样地对应于1个单齿61b,除底面部63a、外周壁部63b、内周壁部63c以及定位部63e之外,还具有定位突起部631f。在输出轴侧,在将绝缘体631T安装于定子铁心61时,定位部63e如上所述在径向Y上相对于定子铁心61的外周面向外周方向突出。而且,定位突起部631f从定位部63e沿着轴向X向定子铁心61侧突出。换言之,在将绝缘体631T安装于定子铁心61的输出轴侧端部时,在定子铁心61的外周面与定位突起部631f之间形成有空间617。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0所示,构成为,形成于金属内罩66的小径部66a的端部***到该空间617。在本实施方式中,除定位部63e之外,还形成有该定位突起部631f,通过利用这些构件承接金属内罩66,从而谋求防止金属内罩66沿轴向X和径向Y偏移的万全的对策。
另外,本发明的马达如上所述是模制马达,定子60通过利用模制树脂一体成型而形成。即,更具体而言,通过如下这样的注塑成型一体成型:将线圈组件64或者641、金属内罩66、第2支架65以及端子盖36配置于模具内,将在高温下熔融的树脂施加注塑压而压入模具,填充到模具内的空隙中。此时,压入模具的注塑压需要相当高的压力,特别是,在模具内的狭小空间中施加更高的压力。例如在第3实施方式的定子60这样的结构中,如上所述,在定子铁心61的外周表面与小径部66a的内周面之间存在作为狭窄空间的空间616,对该空间616施加非常高的压力。而且,考虑马达的重量、大小,具有该小径部66a的金属内罩66由对强压力敏感而易于变形的金属薄板形成。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定位突起部631f,除防止上述偏移之外,还作为阻止注塑成型时的熔融树脂的流动这样的阻力要素来利用。
即,在利用这样的注塑成型形成第3实施方式所示的定子60的情况下,考虑定子60的形状,设为从第2支架65的开口65b注入熔融树脂这样的结构。而且,在该第3实施方式的结构的情况下,注入的熔融树脂从在周向Z上形成的绝缘体63T之间的间隙流入到定子铁心61与金属内罩66之间的空间616。
相对于此,在该第4实施方式中,相对于定位部63e进一步设置的定位突起部631f以阻止流入空间616的熔融树脂的方式发挥作用,因此抑制施加于金属内罩66的内侧的压力。
特别是,作为定位突起部631f的形状,并不是使绝缘体631T的外周侧的周向整体向定子铁心61侧突出,而是如图19所示,构成为,相对于1个绝缘体631T,在其外周侧的局部设置多个定位突起部631f。也就是说,在一个绝缘体631T的外周面沿周向Z具有预定的间隔地形成有多个定位突起部631f。即,在1个绝缘体631T所具有的多个定位突起部631f之间形成有周向的空间618。而且,调整该空间618的周向Z的宽度,从而调整流入空间616的熔融树脂的流入压力。
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线圈组件641具备具有定位突起部631f的绝缘体631T。利用这样的具备定位突起部631f的结构,在金属内罩66相对于线圈组件641的配置中,谋求提高该位置关系的精度。与此同时,通过调整定位突起部631f的形状等,从而能够以还抑制施加于金属内罩66的内侧的压力的方式进行调整,还能够防止金属内罩66的变形、破坏等。
(第5实施方式)
图21是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模制马达(以下,适当称为马达)106的剖视图。图22是上述马达106的金属内罩661的立体图。图23是上述马达106的金属内罩661和线圈组件642的剖视图。
在与图5所示的第3实施方式之间的比较中,本实施方式中的马达106具备将第3实施方式的金属内罩66变形而得到的金属内罩661和将第3实施方式的绝缘体63T变形而得到的绝缘体632T。即,如图21所示,马达106具备包含模制树脂部69的定子602,其中,将金属内罩661安装于包含配置于第2支架65侧的绝缘体632T的线圈组件642,模制树脂部69将这些构件一体化。另外,其他的结构、动作与第3实施方式和第4实施方式同样,对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附图标记,并且,对同样的部位引用第3实施方式和第4实施方式的说明。
首先,如图22所示,作为不燃对策的金属内罩661也是形成为大致圆筒形状且两侧开口的金属制的筒。而且,金属内罩661除与第3实施方式的金属内罩66同样的小径部66a、大径部66b以及凸部66c之外,还具有作为罩侧锥形部的锥形部661d。
该锥形部661d相对于小径部66a设于与大径部66b相反的那一侧的端部。锥形部661d形成为倒锥形形状,随着从金属内罩661中的与小径部66a的分界向端部靠近,其直径变大。
并且,与该锥形部661d相配合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线圈组件642具有与第3实施方式的绝缘体63T不同的绝缘体632T。
即,如图23所示,一个绝缘体632T在比定位突起部631f靠内周侧的位置具有从定位部63e沿着轴向X朝向定子铁心61侧呈锥形状突出的绝缘体侧锥形部,即锥形部632g。金属内罩661在小径部66a的端部还具有朝向外周侧呈锥形状扩展的罩侧锥形部,即锥形部661d。
也就是说,如图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线圈组件642在输出轴相反侧配置有与第3实施方式同样的绝缘体63B,相对于此,在配置有第2支架65的输出轴侧,配置有绝缘体632T。绝缘体632T除与第4实施方式同样的底面部63a、外周壁部63b、内周壁部63c、定位部63e以及定位突起部631f之外,还具有作为绝缘体侧锥形部的锥形部632g。在输出轴侧,在将绝缘体632T安装于定子铁心61时,如图23所示,锥形部632g从定位部63e向定子铁心61侧延伸,配置为位于定子铁心61的外周面。锥形部632g的截面为三角形状,其整体形成为倒锥形形状,随着靠近定子铁心61的端部,其直径变大。另外,锥形部632g与金属内罩661的锥形部661d形成为,彼此的侧面的角度和轴向X的长度大致相等。
即,将具有上述那样的锥形部661d的金属内罩661逐渐嵌入于具有这样的锥形部632g的线圈组件642。于是,在锥形部661d与锥形部632g接触的时刻,锥形部661d作为止挡件发挥功能,无法进一步嵌入。另外,如图23所示,在将金属内罩661完全嵌入时,锥形部661d在径向Y上配置于绝缘体632T的锥形部632g与定位突起部631f之间。
像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除定位部63e、定位突起部631f之外,还利用锥形部661d和锥形部632g限制金属内罩661相对于线圈组件642的轴向X的位置。
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线圈组件642具备具有锥形部632g的绝缘体632T,并且,金属内罩661具备与锥形部632g的形状一致这样的锥形部661d。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容易地将金属内罩661嵌入于线圈组件642。特别是,利用这样的锥形形状实现止挡件功能,因此能够更加简单地嵌入。而且,通过嵌入到锥形部661d和锥形部632g接触为止这样容易的操作,能够在位置关系不发生偏移的前提下准确地使线圈组件642与金属内罩661在轴向X上的位置一致。因此,相对于位于输出轴相反侧的绝缘体63B、线圈端62aB以及搭接线62bB,能够将金属内罩661的大径部66b准确地配置在这些构件的周围。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更加精度良好地配置作为不燃层的金属内罩661的大径部66b,因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火、烟出来到马达106的外部。
另外,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作为不燃对策,列举利用金属制成的金属构件即金属内罩和金属外罩进行了说明,但金属内罩和金属外罩是不燃材料即可。金属内罩和金属外罩也可以由作为不燃材料的陶瓷等除金属之外的材料制成。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关于本发明的利用领域,能够在大范围内利用于定子被模制树脂覆盖的所谓模制马达。
附图标记说明
100、101、102、102a、103、104、105、106、模制马达(马达);10、60、601、602、定子;11、61、定子铁心;61b、齿(单齿);12、62、线圈;12a、62a、62aB、62aT、线圈端;13、63、63B、63T、631T、632T、绝缘体;14、模制树脂;14a、外表面(外周表面);14b、轴向端面;16A、16B、16C、金属构件;16BB、部位;17A、17B、17C、金属支架;18、34、电路基板;19、导电构件;20、80、转子;21、旋转轴;21p、输出轴;22、82、旋转体;23、84、磁体;23a、外周面;25、电介质层;30、30A、30B、轴承;30b、滚珠;30i、内圈;30o、外圈;34a、电子部件;34b、65b、开口;35、第1支架;35a、65a、保持部;36、36L、36S、96、96L、96S、端子盖;37、38、引脚;37a、38b、延伸部;37b、***部;37c、38c、65c、连接部;37d、安装件;37e、连接端子;37f、螺栓;38a、弯曲部;39a、39b、39c、焊锡;61a、磁轭;61c、槽;61n、槽;61p、突起;61ba、单齿中间部;61bb、单齿顶端部;62b、62bB、62bT、搭接线;63a、底面部;63b、外周壁部;63c、内周壁部;63d、引脚安装槽;63e、定位部;64、641、642、线圈组件;65、第2支架;66、661、金属内罩(金属构件);66a、小径部;66b、大径部;66c、凸部;67、67a、引线(导电构件);68、布线保持件;69、模制树脂部;69a、安装部;76、金属外罩(金属构件);76a、顶面部;76aa、76ca、重叠部分;76b、曲面部;76c、圆筒部;76h、开口部;83、转子铁芯;83a、内侧转子铁芯;83b、外侧转子铁芯;83c、磁体***孔;83d、树脂贯通孔;85、转子树脂部(电介质层);85a、端板树脂部;85b、内部树脂部;361、端子板;362、侧壁;363、963、盖突起;369、引脚孔;608、空隙;616、617、618、空间(间隙部);616c、间隙部;631f、定位突起部;632g、661d、锥形部;963a、轴突起部;963n、槽部。

Claims (27)

1.一种模制马达,
该模制马达包括:
转子,其具有沿轴向延伸的旋转轴和保持永磁体且固定于所述旋转轴的旋转体;
定子,其具有形成有多个凸极的定子铁心和对所述定子铁心的每个凸极隔着绝缘体进行卷绕而成的多个线圈,该定子与所述转子相对地配置;
一对轴承,其将所述转子支承为旋转自如;以及
模制树脂,其覆盖所述定子,
其中,
所述旋转体具有形成于所述旋转轴与所述旋转体的外周面之间的电介质层,
所述线圈具有从所述定子铁心向所述轴向的两侧突出的线圈端,
在比所述线圈端靠外周侧的部位且是至少与线圈端相对的部位,在整个周向上设有金属构件,
所述金属构件作为金属内罩设于所述模制树脂的内部,具有:
大径部,其以在整个所述周向上包围向所述轴向的两侧突出的线圈端中的一个线圈端的方式与所述一个线圈端相对;以及
小径部,其内径比所述大径部的内径小,以在整个所述周向上包围所述定子铁心的外周表面的方式与所述定子铁心相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制马达,其中,
所述金属构件在所述模制树脂的外周表面位于至少与所述线圈端相对的部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制马达,其中,
所述金属构件位于所述模制树脂的内部且是至少与所述线圈端相对的部位。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模制马达,其中,
所述金属构件相互分离而形成为带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制马达,其中,
对于所述模制树脂而言,所述模制树脂的位于所述轴向的轴向端面暴露在外部,
所述金属构件在所述模制树脂的所述轴向端面延伸到与所述线圈端相对的部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制马达,其中,
所述模制树脂形成为,所述模制树脂的与所述轴向正交的径向的厚度比所述模制树脂的所述轴向的厚度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制马达,其中,
对于所述电介质层而言,调整所述电介质层的静电电容,以使转子侧的阻抗接近定子侧的阻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制马达,其中,
该模制马达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一对轴承的一对金属支架,
所述一对金属支架利用导电构件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制马达,其中,
该模制马达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一对轴承中的一个轴承的金属支架,
所述金属支架和所述定子铁心利用导电构件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模制马达,其中,
所述导电构件埋设于所述模制树脂的内部。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模制马达,其中,
所述导电构件位于所述模制树脂的外周表面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制马达,其中,
该模制马达还包括作为金属构件的金属外罩,
所述金属外罩以至少在整个所述周向上包围向所述轴向的两侧突出的线圈端中的另一个线圈端的方式安装于所述模制树脂的外表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制马达,其中,
该模制马达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一对轴承的一对金属支架,
所述一对金属支架利用包含通过所述定子铁心与所述金属内罩之间的电线的导电构件电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制马达,其中,
该模制马达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一对轴承中的一个轴承的金属支架,
所述金属支架和所述定子铁心利用包含通过所述定子铁心与所述金属内罩之间的电线的导电构件电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模制马达,其中,
在所述定子铁心与所述金属内罩之间具有作为用于配置所述电线的间隙的间隙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模制马达,其中,
所述间隙部是从所述金属内罩的表面向外周方向突出的凸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模制马达,其中,
所述间隙部是形成于所述定子铁心的槽部。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制马达,其中,
所述绝缘体配置于形成于所述定子铁心的所述凸极的轴向的两侧,具有安装于所述定子铁心的底面部、形成外周侧的壁的外周壁部以及形成内周侧的壁的内周壁部,
配置于所述轴向的两侧的所述绝缘体中的一个绝缘体还具有相对于所述外周壁部向外周方向突出且与所述金属内罩所具有的所述小径部的端部接触的定位部。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模制马达,其中,
所述一个绝缘体还具有从所述定位部沿着所述轴向向定子铁心侧突出的定位突起部。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模制马达,其中,
在所述一个绝缘体的外周面,沿周向具有预定的间隔地形成有多个所述定位突起部。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模制马达,其中,
所述一个绝缘体在比所述定位突起部靠内周侧的位置还具有从所述定位部沿着所述轴向朝向所述定子铁心侧呈锥形状突出的绝缘体侧锥形部,
所述金属内罩在所述小径部的端部还具有朝向外周侧呈锥形状扩展的罩侧锥形部。
22.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模制马达,其中,
配置于所述轴向的两侧的所述绝缘体中的另一个绝缘体还具有用于安装电连接端子用的引脚的引脚安装部。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制马达,其中,
该模制马达还包括用于对电连接端子用的引脚进行定位的端子盖,
所述端子盖与所述金属内罩所具有的所述大径部的端部相接触地配置。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模制马达,其中,
所述端子盖具有:
端子板,其与所述定子铁心的端面相面对地配置,供所述引脚安装;
侧壁,其从所述端子板的外周侧沿着所述轴向向所述定子铁心侧延伸;以及
盖突起,其从所述端子板的外周进一步向外周方向突出。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模制马达,其中,
所述盖突起配置为与所述金属内罩所具有的所述大径部的环状端部接触。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模制马达,其中,
所述盖突起还具有从所述盖突起的外周侧沿着所述侧壁向所述定子铁心侧突出的轴突起部。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模制马达,其中,
在所述端子盖的外周面,沿周向具有预定的间隔地形成有多个所述轴突起部。
CN201880015143.6A 2017-02-28 2018-02-26 模制马达 Active CN11038364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37229 2017-02-28
JP2017037229 2017-02-28
PCT/JP2018/006978 WO2018159537A1 (ja) 2017-02-28 2018-02-26 モールドモー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83643A CN110383643A (zh) 2019-10-25
CN110383643B true CN110383643B (zh) 2021-04-02

Family

ID=633709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15143.6A Active CN110383643B (zh) 2017-02-28 2018-02-26 模制马达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985621B2 (zh)
EP (1) EP3591814B1 (zh)
JP (2) JP7122516B2 (zh)
CN (1) CN110383643B (zh)
WO (1) WO201815953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21834A (zh) 2016-11-28 2021-02-26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马达
JP6925818B2 (ja) * 2017-02-14 2021-08-25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モータのロータ、モータ、およびポンプ装置
WO2020054199A1 (ja) * 2018-09-12 2020-03-19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モールドモータ
CN111614189B (zh) * 2019-02-24 2022-12-27 毅力科技有限公司 驱动装置
CN209860692U (zh) * 2019-06-20 2019-12-27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电动机
JP7474932B2 (ja) 2019-07-17 2024-04-26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モールドモータ
JP2021057931A (ja) * 2019-09-26 2021-04-08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ステータ及びモータ
JPWO2021124972A1 (zh) * 2019-12-19 2021-06-24
JP6978711B1 (ja) * 2020-09-09 2021-12-0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樹脂モールドステータ、アウターロータ型モータ、送風装置、空気調和装置
JP2022073086A (ja) * 2020-10-30 2022-05-17 ミネベアミツミ株式会社 モータ
JP7501403B2 (ja) * 2021-02-25 2024-06-18 ニデック株式会社 ロータ及びそれを備えたipmモータ
JP2022157471A (ja) * 2021-03-31 2022-10-14 株式会社ミクニ 回転駆動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98543A (ja) * 1994-04-21 1995-11-1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モールドモー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1051989A (ja) * 1996-08-02 1998-02-20 Sanyo Denki Co Ltd モールド型モータ
JP2009118628A (ja) * 2007-11-06 2009-05-28 Panasonic Corp モールドモータ
JP2010158152A (ja) * 2008-12-03 2010-07-15 Panasonic Corp 電動機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電気機器
CN102859845A (zh) * 2011-04-27 2013-01-0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动机和具有该电动机的电设备
CN103326518A (zh) * 2012-03-23 2013-09-25 富士通将军股份有限公司 模制马达
CN103814506A (zh) * 2011-09-30 2014-05-21 富士通将军股份有限公司 模塑电机
CN105322673A (zh) * 2014-08-05 2016-02-10 西门子公司 耐压地封装的电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100827A (ja) 1975-02-26 1976-09-06 Nippon Telegraph & Telephone Denkikairozusochi
JPS5316113U (zh) * 1976-07-23 1978-02-10
JPS62159143U (zh) * 1986-03-26 1987-10-09
JPH033160U (zh) * 1989-05-26 1991-01-14
JP2004143368A (ja) 2002-10-28 2004-05-20 Yaskawa Electric Corp エポキシ樹脂組成物
US7042124B2 (en) * 2003-10-03 2006-05-09 Franklin Electric Co., Inc. Electric motors for washdown, food processing, and chemical applications
JP4425045B2 (ja) * 2004-04-14 2010-03-0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レゾルバ
JP4718260B2 (ja) * 2005-07-08 2011-07-06 日本電産テクノモー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モールドモータ
JP5076311B2 (ja) 2005-12-07 2012-11-2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JP2008178190A (ja) * 2007-01-17 2008-07-31 Tamagawa Seiki Co Ltd ステータ構造
CN101971460B (zh) * 2008-03-13 2013-08-0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动机以及具备该电动机的电气设备
US8987955B2 (en) * 2010-05-12 2015-03-24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Electric motor and electr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9071090B2 (en) * 2011-04-27 2015-06-30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Motor and electr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KR101395993B1 (ko) * 2012-09-17 2014-05-19 뉴모텍(주) 팬 모터
DE112012007164B4 (de) * 2012-10-16 2024-02-2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Anker für eine Elektrodrehmaschine
KR101442414B1 (ko) * 2013-05-23 2014-09-24 뉴모텍(주) 모터 접지구조
JP6389362B2 (ja) * 2013-12-25 2018-09-12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動工具
JP5742924B1 (ja) * 2013-12-25 2015-07-0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回転電機
JP6321374B2 (ja) * 2013-12-26 2018-05-09 日本電産テクノモータ株式会社 インナーロータ型モータ
US20150188385A1 (en) * 2013-12-30 2015-07-02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Spindle motor
US9866080B2 (en) * 2013-12-30 2018-01-0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ompressor, motor included therein,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motor
JP5972502B1 (ja) * 2015-09-28 2016-08-1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動機
US10326323B2 (en) * 2015-12-11 2019-06-18 Whirlpool Corporation Multi-component rotor for an electric motor of an appliance
US10855134B2 (en) * 2016-07-04 2020-12-0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Motor and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98543A (ja) * 1994-04-21 1995-11-1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モールドモー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1051989A (ja) * 1996-08-02 1998-02-20 Sanyo Denki Co Ltd モールド型モータ
JP2009118628A (ja) * 2007-11-06 2009-05-28 Panasonic Corp モールドモータ
JP2010158152A (ja) * 2008-12-03 2010-07-15 Panasonic Corp 電動機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電気機器
CN102859845A (zh) * 2011-04-27 2013-01-0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动机和具有该电动机的电设备
CN103814506A (zh) * 2011-09-30 2014-05-21 富士通将军股份有限公司 模塑电机
CN103326518A (zh) * 2012-03-23 2013-09-25 富士通将军股份有限公司 模制马达
CN105322673A (zh) * 2014-08-05 2016-02-10 西门子公司 耐压地封装的电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985621B2 (en) 2021-04-20
EP3591814B1 (en) 2024-07-31
JP2022058632A (ja) 2022-04-12
US20200006991A1 (en) 2020-01-02
CN110383643A (zh) 2019-10-25
JPWO2018159537A1 (ja) 2019-12-26
WO2018159537A1 (ja) 2018-09-07
JP7122516B2 (ja) 2022-08-22
EP3591814A1 (en) 2020-01-08
JP7308391B2 (ja) 2023-07-14
EP3591814A4 (en) 2020-08-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83643B (zh) 模制马达
US11764636B2 (en) Motor
US7969060B2 (en) Electric motor
KR102090830B1 (ko) 전동기 및 공기 조화 장치
WO2018179832A1 (ja) モータ
JP2013150505A (ja) 電動機、空気調和機、および電動機の製造方法
JP5042246B2 (ja) 電動機の回転子及び電動機及び電動機の回転子の製造方法及び空気調和機
CN114175455B (zh) 模制马达
JP5677382B2 (ja) 電動機及び電動機の製造方法及び空気調和機
CN209860692U (zh) 电动机
CN112136265B (zh) 模制马达
WO2024111244A1 (ja) ステータ及びモータ
JPWO2020255592A5 (zh)
JP2017163693A (ja) モー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