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82310B - 乘客保护装置、乘客保护装置的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乘客保护装置、乘客保护装置的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82310B
CN110382310B CN201780088054.XA CN201780088054A CN110382310B CN 110382310 B CN110382310 B CN 110382310B CN 201780088054 A CN201780088054 A CN 201780088054A CN 110382310 B CN110382310 B CN 1103823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lision
seat
vehicle
respect
protect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8805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82310A (zh
Inventor
赤羽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3823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823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823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823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1Electrical circuits for triggering passive safety arrangements, e.g. airbags, safety belt tighteners, in case of vehicle accidents or impending vehicle accidents
    • B60R21/015Electrical circuits for triggering passive safety arrangements, e.g. airbags, safety belt tighteners, in case of vehicle accidents or impending vehicle accidents including means for detecting the presence or position of passengers, passenger seats or child seats, and the related safety parameters therefor, e.g. speed or timing of airbag inflation in relation to occupant position or seat belt use
    • B60R21/01554Seat position sens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1Electrical circuits for triggering passive safety arrangements, e.g. airbags, safety belt tighteners, in case of vehicle accidents or impending vehicle accidents
    • B60R21/013Electrical circuits for triggering passive safety arrangements, e.g. airbags, safety belt tighteners, in case of vehicle accidents or impending vehicle accidents including means for detecting collisions, impending collisions or roll-over
    • B60R21/0132Electrical circuits for triggering passive safety arrangements, e.g. airbags, safety belt tighteners, in case of vehicle accidents or impending vehicle accidents including means for detecting collisions, impending collisions or roll-over responsive to vehicle motion parameters, e.g. to vehicle longitudinal or transversal deceleration or speed valu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02Semi-passive restraint systems, e.g. systems applied or removed automatically but not both ; Manual restraint systems
    • B60R22/023Three-point seat belt systems comprising two side lower and one side upper anchor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34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 B60R22/46Reels with means to tension the belt in an emergency by forced winding up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1Electrical circuits for triggering passive safety arrangements, e.g. airbags, safety belt tighteners, in case of vehicle accidents or impending vehicle accidents
    • B60R2021/01204Actuation parameters of safety arrangents
    • B60R2021/01252Devices other than bags
    • B60R2021/01265Seat belts
    • B60R2021/01272Belt tension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1Electrical circuits for triggering passive safety arrangements, e.g. airbags, safety belt tighteners, in case of vehicle accidents or impending vehicle accidents
    • B60R2021/01286Electronic control un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1Electrical circuits for triggering passive safety arrangements, e.g. airbags, safety belt tighteners, in case of vehicle accidents or impending vehicle accidents
    • B60R21/013Electrical circuits for triggering passive safety arrangements, e.g. airbags, safety belt tighteners, in case of vehicle accidents or impending vehicle accidents including means for detecting collisions, impending collisions or roll-over
    • B60R21/0132Electrical circuits for triggering passive safety arrangements, e.g. airbags, safety belt tighteners, in case of vehicle accidents or impending vehicle accidents including means for detecting collisions, impending collisions or roll-over responsive to vehicle motion parameters, e.g. to vehicle longitudinal or transversal deceleration or speed value
    • B60R2021/01327Angular velocity or angular acceler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otive Seat Belt Assembly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乘客保护装置,具备:碰撞预测部,其预测包含车辆的碰撞方向的碰撞状态;座椅方向检测部,其检测绕所述车辆的垂直轴旋转自如的座椅相对于所述车辆的方向;驱动部,其调整座椅安全带的张紧程度;以及控制部,其根据由所述碰撞预测部预测到的相对于所述车辆的碰撞方向和由所述座椅方向检测部检测到的所述座椅的相对于所述车辆的方向来控制所述驱动部,变更所述座椅安全带的张紧程度。

Description

乘客保护装置、乘客保护装置的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乘客保护装置、乘客保护装置的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近年来,存在具备在水平方向上旋转自如的座椅的车辆。这样的车辆的乘客有时会以各种座椅排布的状态搭乘于车辆。然而,座椅安全带主要以在车辆从前方碰撞了的情况下可靠地约束乘客的方式设计。因此,当在使座椅旋转了的状态下乘客搭乘于车辆时,座椅安全带对乘客的保护有可能变得不充分。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乘客保护装置以基于检测到的座椅的旋转方向和碰撞方向来选择是否使座椅安全带的预紧器动作的方式进行控制。另外,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乘客保护装置以检测座椅向后方旋转了180°的状态而不使座椅安全带的预紧器进行动作方式进行控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7551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0-12940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以往的技术中,只不过是控制是否使座椅安全带的预紧器进行动作,并没有进行考虑车辆的碰撞方向与座椅的旋转方向之间的关系来调整座椅安全带的张紧程度的乘客保护。
本发明是考虑这样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基于车辆的碰撞方向与座椅的旋转方向之间的关系来调整座椅安全带的张紧程度的乘客保护装置、乘客保护装置的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具备:碰撞预测部,其预测包含车辆的碰撞方向的碰撞状态;座椅方向检测部,其检测绕所述车辆的垂直轴旋转自如的座椅相对于所述车辆的方向;驱动部,其调整座椅安全带的张紧程度;以及控制部,其根据由所述碰撞预测部预测到的相对于所述车辆的碰撞方向和由所述座椅方向检测部检测到的所述座椅相对于所述车辆的方向,来控制所述驱动部而变更所述座椅安全带的张紧程度。
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以技术方案1所述的乘客保护装置为基础,在所述碰撞方向包含于从所述座椅观察时包含前方向的规定角度范围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驱动部而将所述座椅安全带的张紧程度调整为第一程度。
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以技术方案2所述的乘客保护装置为基础,在所述碰撞方向包含于从所述座椅观察时包含左方向和右方向中的任一方的规定角度范围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驱动部而将所述座椅安全带的张紧程度调整为比所述第一程度高的第二程度。
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以技术方案2所述的乘客保护装置为基础,在所述碰撞方向包含于从所述座椅观察时包含后方向的规定角度范围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驱动部而将所述座椅安全带的张紧程度调整为比所述第一程度低的第三程度。
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以技术方案1所述的乘客保护装置为基础,所述乘客保护装置还具备检测在所述车辆所产生的碰撞的碰撞检测部,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碰撞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来判断所述车辆的碰撞形态,根据所述碰撞形态来控制所述驱动部而变更所述座椅安全带的张紧程度。
技术方案6所述的发明以技术方案5所述的乘客保护装置为基础,所述控制部在基于所述碰撞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判断为所述车辆由于所述碰撞而发生了规定的旋转的情况下,控制所述驱动部而将所述座椅安全带的张紧程度调整为比所述车辆没有发生所述规定的旋转的情况下的张紧程度低。
技术方案7所述的发明是乘客保护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乘客保护装置具备:碰撞预测部,其预测包含车辆的碰撞方向的碰撞状态;座椅方向检测部,其检测绕所述车辆的垂直轴旋转自如的座椅相对于所述车辆的方向;以及驱动部,其调整座椅安全带的张紧程度,所述乘客保护装置的控制方法使所述乘客保护装置的控制计算机进行如下处理:根据由所述碰撞预测部预测到的相对于所述车辆的碰撞方向和由所述座椅方向检测部检测到的所述座椅相对于所述车辆的方向,来控制所述驱动部而变更所述座椅安全带的张紧程度。
技术方案8所述的发明是存储介质,其存储有程序,乘客保护装置具备:碰撞预测部,其预测包含车辆的碰撞方向的碰撞状态;座椅方向检测部,其检测绕所述车辆的垂直轴旋转自如的座椅相对于所述车辆的方向;以及驱动部,其调整座椅安全带的张紧程度,所述程序使所述乘客保护装置的控制计算机进行如下处理:根据由所述碰撞预测部预测到的相对于所述车辆的碰撞方向和由所述座椅方向检测部检测到的所述座椅相对于所述车辆的方向,来控制所述驱动部而变更所述座椅安全带的张紧程度。
发明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1、7、8所述的发明,即使在旋转自如的座椅旋转了的状态下对车辆产生了碰撞的情况下,也能够基于碰撞方向和座椅的方向来变更座椅安全带的张紧程度,所以能够提高乘客的保护中的安全性。
根据技术方案2、3、4所记载的发明,能够基于碰撞方向和从座椅观察时的方向来将座椅安全带的张紧程度调整为规定的程度,所以能够可靠地保护乘客,并且能够抑制乘客被过度地约束于座椅。
根据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发明,能够根据在由碰撞检测部检测到的车辆产生的碰撞形态来变更座椅安全带的张紧程度,能够进一步提高乘客的保护中的安全性。
根据技术方案6所记载的发明,在由碰撞检测部检测到车辆进行了旋转的情况下,能够调整为与车辆的旋转相应的座椅安全带的张紧程度,能够进一步提高乘客的保护中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乘客保护装置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2是示出乘客保护装置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3是示出乘客保护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4是示出在碰撞时根据车辆座椅的旋转状态而产生的加速度的图。
图5是定义相对于从车辆座椅观察的方向而言的方向范围的图。
图6是示出在车辆座椅旋转状态下产生碰撞的状态的图。
图7是示出在相对于车辆的碰撞方向与座椅朝向的关联中适用的座椅安全带装置的控制状态的图。
图8是示出乘客保护装置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乘客保护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10是示出在相对于车辆的碰撞方向与座椅朝向的关联中适用的座椅安全带装置的控制状态的图。
图11是示出乘客保护装置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乘客保护装置、乘客保护装置的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乘客保护装置1的结构的侧视图。乘客保护装置1具备车辆座椅10和座椅安全带装置20。乘客所就座的车辆座椅10设置成相对于地板面F旋转自如。在车辆座椅10的单侧的侧面设置有在碰撞时等保护乘客的座椅安全带装置20。搭载有乘客保护装置1的车辆(以下,称作车辆M)例如是两轮、三轮、四轮等的车辆,其驱动源是柴油发动机、汽油发动机等内燃机、电动机或它们的组合。电动机使用连结于内燃机的发电机的发电电力或二次电池、燃料电池的放电电力来进行动作。
车辆座椅10例如具备就座部11和靠背部12。在车辆座椅10中,就座部11的一端和靠背部12的下端通过第一连结部18而旋转自如地连结。在靠背部12的上端设置有头枕13。
就座部11是支承乘客的下半身的构件。在就座部11形成有供乘客D就座的座面11a。座面11a由缓冲性的原料形成。就座部11经由旋转连结部14而安装于地板面F。就座部11配置成通过旋转连结部14而绕成为相对于地板面F成为垂直轴的旋转轴L1旋转自如。
就座部11在被进行旋转操作时,例如固定于车辆M中的前方(+Y方向)、后方(-Y方向)、左方向(-X方向)、右方向(X方向)的任一方。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取代于此,就座部11能够以任意的角度固定。在旋转连结部14设置有检测就座部11相对于地板面F旋转的旋转方向的座椅方向检测部14a。在座椅方向检测部14a连接有后述的座椅安全带控制部80。座椅方向检测部14a将检测结果向座椅安全带控制部80输出。
靠背部12是支承乘客的躯干部的构件。靠背部12形成有靠背面12a。靠背面12a由缓冲性的原料形成。在靠背部12的顶端设置有头枕13。头枕13支承就座于就座部11的乘客的头部或颈部。靠背部12能够通过第一连结部18而以相对于地板面F带有旋转角的方式设为躺倒状态。第一连结部18具有例如旋转铰链构造。
第一连结部18例如具备旋转弹簧等施力单元(未图示),向使靠背部12与就座部11所成的角度缩小的方向(+Y方向)对靠背部12施力。在解除杆17时,靠背部12通过第一连结部18的作用力而以第一连结部18为中心向前方(+Y方向)倾倒。当在杆17的解除状态下乘客对靠背面12a向后方(-Y方向)施加力时,靠背部12以第一连结部18为中心向后方倾倒。
图2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乘客保护装置1的结构的俯视图。在靠背部12的两侧面中的单侧安装有座椅安全带装置20。座椅安全带装置20的位置根据车辆座椅10相对于车辆M的行进方向设置于右侧及左侧中的哪一侧来决定,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适当变更。座椅安全带装置20内置于靠背部12。
座椅安全带装置20是三点式座椅安全带,具备带(座椅安全带)21、卷取装置22及驱动部23。带21在收容状态下以卷取于卷取装置22内的状态被收容。在卷取装置22中形成有对卷取的状态的带21进行收容的收容空间(未图示)。卷取装置22具备用于卷取带21的旋转弹簧等施力单元(未图示)。带21通过该施力单元而被向卷取方向施力。当乘客D系上带21时,通过卷取装置22的施力单元将带21维持为张紧状态,减少带21的松弛。
乘客D将带21从卷取装置22拉出,将自身束缚于车辆座椅10。此时,带21将乘客D的腹部相对于车辆座椅10而在水平方向上紧缚,并且斜挂于乘客D的上半身而紧缚。卷取装置22在被施加了规定以上的加速度的情况下,机械地锁定带21的拉出,将乘客D约束于车辆座椅10。在卷取装置22还连接有通过驱动力来卷取带21的驱动部23。驱动部23如后所述由座椅安全带控制部80控制。
驱动部23连结于带21的卷取的旋转轴,使卷取装置22所产生的带21的张力增加或者减少,来调整带21的张紧程度。以下,对于驱动部23的控制进行说明。
图3是示出乘客保护装置1的结构的框图。乘客保护装置1具备车辆座椅10、碰撞预测部50及座椅安全带控制部80。碰撞预测部50例如具备相机51、雷达装置52、探测器53、物体识别装置54及外界识别部55。碰撞预测部50基于车辆M的周围的状态来预先设想在车辆M产生的碰撞状态。
车辆座椅10具备驱动卷取装置22的驱动部23。车辆座椅10具备检测就座部11的旋转方向的座椅方向检测部14a。座椅安全带控制部80基于碰撞预测部50的预测结果和座椅方向检测部14a的检测结果来控制驱动部23。外界识别部55和座椅安全带控制部80分别通过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等处理器执行程序(软件)来实现。另外,以下所说明的座椅安全带控制部80的各功能部中的一部分或全部可以通过LSI(Large ScaleIntegration)、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等硬件来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与硬件的协同配合来实现。
相机51例如是利用了CCD(Charge Coupled Device)、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等固体摄像元件的数码相机。相机51在搭载的车辆M的任意部位安装有一个或多个。在拍摄前方的情况下,相机51安装于前风窗玻璃上部、车室内后视镜背面等。在拍摄后方的情况下,相机51安装于后风窗玻璃上部、背门等。在拍摄侧方的情况下,相机51安装于车门上后视镜等。相机51例如周期性地反复拍摄车辆M的周边。相机51可以是立体摄影机。
雷达装置52向车辆M的周边放射毫米波等电波,并且检测由物体反射的电波(反射波)来至少检测物体的位置(距离及方位)。雷达装置52在车辆M的任意部位安装有一个或者多个。雷达装置52也可以通过FMCW(Frequency Modulated Continuous Wave)方式来检测物体的位置及速度。
探测器53是测定相对于照射光的散射光来检测到对象为止的距离的LIDAR(LightDetection and Ranging或者Laser Imaging Detection and Ranging)。探测器53在车辆M的任意部位安装有1个或者多个。
物体识别装置54对由相机51、雷达装置52及探测器53中的一部分或全部检测的检测结果进行传感器融合处理,识别物体的位置、种类、速度等。物体识别装置54将识别结果向外界识别部55输出。
外界识别部55基于从相机51、雷达装置52及探测器53经由物体识别装置54输入的信息,来识别周边车辆的位置及速度、加速度等状态。周边车辆的位置可以通过其周边车辆的重心、角部等代表点来表示,也可以通过以周边车辆的轮廓表现的区域来表示。所谓周边车辆的“状态”,也可以包含周边车辆的加速度、加加速度或者“行动状态”(例如是否正在进行车道变更或者是否要进行车道变更)。
另外,外界识别部55也可以除了识别周边车辆之外,还识别护栏、电线杆、驻车车辆、行人等人、其他物体的位置。由此,外界识别部55识别车辆M的周围的状态,预测车辆M因碰撞等而被施加加速度的状态。此时,外界识别部55基于例如识别的信息的时间性差量来预测车辆M的碰撞方向。
外界识别部55在预测为车辆M因碰撞等而在碰撞方向上被施加规定以上的加速度的情况下,将预测结果向座椅安全带控制部80输出。外界识别部55例如根据是否超过了预先设定的阈值来预测在碰撞方向上被施加规定以上的加速度的情况。
座椅安全带控制部80基于外界识别部55的预测结果来控制驱动部23及驱动部23。在预测为车辆M因碰撞等而在车辆M的碰撞方向上被施加规定以上的加速度的情况下,座椅安全带控制部80基于座椅方向检测部14a的输出结果,根据车辆座椅10的方向来控制驱动部23而调整带21的张紧程度。
座椅安全带控制部80根据由外界识别部55预测出的相对于车辆M的碰撞方向和由座椅方向检测部14a检测到的座椅相对于车辆M的方向,来控制驱动部23而变更带21的张紧程度。
图4是示出在碰撞时根据车辆座椅10的旋转状态而产生的加速度的图。例如,在车辆座椅10绕旋转轴L1顺时针地旋转了的状态下车辆M在前方(Y方向)碰撞了的情况下,减速的方向(-Y方向)的加速度G施加于车辆M。此时,在乘客D的身体产生向与加速度G相反方向的前方(Y方向)的惯性力I。在车辆座椅10朝向前方的情况下(参照图4(A)),产生有惯性力I的乘客D的身体通过带21而被约束于车辆座椅10。
在车辆座椅10例如朝向右方向(+X方向)的情况下(参照图4(B)),产生有惯性力I的乘客D的身体有可能在车辆座椅10与带21之间向前方(+Y方向)移动。同样地,在车辆座椅10朝向左方向(-X方向)的情况下,产生有惯性力I的乘客D的身体也有可能向前方(+Y方向)移动。在该状态下,期待车辆座椅10朝向右方向或左方向的情况下的带21的约束力比车辆座椅10朝向前方的情况下高。因此,在乘客保护装置1中,使带21的约束力根据相对于从车辆座椅10观察的方向而言的碰撞方向而变化。
图5是定义相对于从车辆座椅10观察的方向而言的方向范围的图。以车辆座椅10为基准而从车辆座椅10观察的方向是前后左右这4个方向。设定分别包含这4个方向的角度范围。例如,将从车辆座椅10观察时包含前方向的规定角度范围定义为第一方向范围,将从车辆座椅10观察时包含右方向的规定角度范围定义为第二方向范围,将从车辆座椅10观察时包含后方向的规定角度范围定义为第三方向范围,将从车辆座椅10观察时包含左方向的规定角度范围定义为第四方向范围。
规定角度范围例如被设定为90°。将在第一方向范围所包含的碰撞方向上产生的碰撞称作前侧碰撞。将在第二方向范围所包含的碰撞方向上产生的碰撞称作右侧碰撞。将在第三方向范围所包含的碰撞方向上产生的碰撞称作后侧碰撞。将在第四方向范围所包含的碰撞方向上产生的碰撞称作左侧碰撞。在乘客保护装置1中,按照从车辆座椅10观察时包含前后左右的各个方向的各个方向范围、以及车辆座椅10的角度与碰撞方向的关系,来控制座椅安全带装置20。
图6是示出在车辆座椅10旋转状态下产生碰撞的状态的图。在此,例示出车辆座椅10相对于车辆M而旋转到右方向的状态。相对于车辆座椅10的相对碰撞方向θ推定为由于施加于乘客D的减速加速度G而产生的惯性力I所产生的方向。
在车辆M产生碰撞前外界识别部55预测相对于车辆M的碰撞方向θ1。座椅方向检测部14a检测车辆座椅10相对于车辆M的座椅角度θs。座椅安全带控制部80基于碰撞方向θ1和座椅角度θs,通过式(1),来运算相对于车辆座椅10的相对碰撞方向θ。
θ=θ1-θs (1)
座椅安全带控制部80判断相对于车辆座椅10的相对碰撞方向θ包含于哪一个方向范围。在上述例子中,相对碰撞方向θ包含于从车辆座椅10观察时包含前方向的第一方向范围。因此,座椅安全带控制部80判断为相对于车辆座椅10而产生前侧碰撞,相对于座椅安全带装置20进行与前侧碰撞相应的控制。
座椅安全带控制部80控制驱动部23来卷取带21,将带21的张紧程度调整为与相对于车辆座椅10的前侧碰撞相应的第一程度。在第一程度下,根据前侧碰撞将座椅安全带装置20的预紧器输出和载荷限制器载荷设定为最佳的输出及载荷控制。例如,在第一程度下,以通常状态增加80%方式调整预紧器输出和载荷限制器载荷。
在此,所谓“通常状态”,定义为在没有预测到任何碰撞的状态下座椅安全带控制部80未对座椅安全带装置20进行任何控制的状态。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不是“通常状态增加80%”,而是“将以最强的力控制的情况设为100%的情况下的80%”。在以下的说明中也是同样的。
座椅安全带控制部80在判断为相对于车辆座椅10的相对碰撞方向θ包含于第二方向范围的情况下,判断为相对于车辆座椅10而产生右侧碰撞,针对座椅安全带装置20进行与右侧碰撞相应的控制。如上所述,在相对于车辆座椅10的右侧碰撞下,需要与前侧碰撞相比将带21的张紧程度相对地调整为高。因此,座椅安全带控制部80控制驱动部23而将带21的张紧程度调整为比第一程度高的第二程度。
同样地,座椅安全带控制部80在判断为相对于车辆座椅10的相对碰撞方向θ包含于第四方向范围的情况下,判断为相对于车辆座椅10而产生左侧碰撞,控制驱动部23而将带21的张紧程度调整为比第一程度高的第二程度。在第二程度下,将预紧器输出和载荷限制器载荷通过通常状态增加100%来调整。即,根据乘客保护装置1,降低在产生了相对于车辆座椅10的侧面碰撞的情况下乘客D被从车辆座椅10甩出的可能性。
座椅安全带控制部80在判断为相对于车辆座椅10的相对碰撞方向θ包含于第三方向范围的情况下,座椅安全带控制部80判断为相对于车辆座椅10而产生后侧碰撞,针对座椅安全带装置20而进行与后侧碰撞相应的控制。在后侧碰撞中,靠背部12支承乘客D的身体,所以带21的张紧程度的调整也可以比第一程度低。座椅安全带控制部80在判断为相对于车辆座椅10产生后侧碰撞时,控制驱动部23而将带21的张紧程度调整为比第一程度低的第三程度。
在第三程度下,例如通过通常状态增加50%来调整预紧器输出和载荷限制器载荷。即,根据乘客保护装置1,防止在产生了相对于车辆座椅10的后方碰撞的情况下乘客D被带21过度地约束。
图7是示出在相对于车辆M的碰撞方向与座椅朝向的关联中适用的座椅安全带装置20的控制状态的图。在图7中,控制(1)、控制(2)、控制(3)分别对应于第一程度、第二程度、第三程度。如图所示,按照相对于车辆M的碰撞方向与座椅朝向的关联,座椅安全带控制部80进行座椅安全带装置20的控制。
接着,对于乘客保护装置1的处理的流程进行说明。图8是示出乘客保护装置1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外界识别部55基于从相机51、雷达装置52及探测器53经由物体识别装置54而输入的信息,来取得车辆M的周围的信息(步骤S100)。外界识别部55基于车辆M的周围的信息来预测是否对车辆M施加规定以上的加速度及相对于车辆M的碰撞方向(步骤S110)。
外界识别部55在预测为对车辆M施加规定以上的加速度的情况下,将预测出的加速度和碰撞方向向座椅安全带控制部80输出。座椅安全带控制部80根据由外界识别部55预测到的相对于车辆M的碰撞方向和由座椅方向检测部14a检测到的车辆座椅10相对于车辆M的方向来控制驱动部23,从而变更带21的张紧程度(步骤S120)。
根据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乘客保护装置1,在对车辆M产生了碰撞的情况下,能够检测车辆M的碰撞方向和车辆座椅10的旋转状态,由此根据车辆座椅10的方向来调整带21的张紧程度,能够提高乘客D的保护中的安全性。
<第二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的乘客保护装置1基于碰撞预测部50的车辆M的碰撞预测来变更带21的张紧程度而保护了乘客。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除了根据碰撞预测之外,还根据在碰撞后产生的车辆M的状况来变更带21的张紧程度。
图9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乘客保护装置2的结构的框图。第二实施方式的乘客保护装置2还对乘客保护装置1的结构追加了碰撞检测部40。碰撞检测部40例如具备六轴加速度传感器、应变仪等。碰撞检测部40检测在碰撞时产生的车辆M的加速度、车身的变形。座椅安全带控制部80基于碰撞检测部40的检测结果来判断在车辆M产生的碰撞速度、冲击度、车身的变形及车身的旋转等碰撞形态。
座椅安全带控制部80根据基于碰撞检测部40的检测结果判断出的车辆M的碰撞形态,来控制座椅安全带装置20的驱动部23,变更带21的张紧程度。例如,在判断为在车辆M产生了翻滚(翻转;规定的旋转的一例)的情况下,座椅安全带控制部80例如控制驱动部23来将带21的张紧程度调整为比第三程度低的第四程度。需要说明的是,所谓翻转,是指车辆M在翻滚方向或俯仰方向上旋转,达到使车轮朝向横向或上方向的状态的(或者经过该状态的)状态。
在第四程度下,例如以通常状态增加30%的方式调整预紧器输出和载荷限制器载荷。座椅安全带控制部80也可以在车辆M翻转后车辆M的姿态在翻转状态下停止的情况下控制座椅安全带装置20的驱动部23,将带21的张紧程度调整为比没有产生规定的旋转的情况下的张紧程度低,使得乘客D容易从车辆座椅10脱离。
即,根据乘客保护装置2,在产生了相对于车辆座椅10的翻滚的情况下,将乘客D适度地约束于车辆座椅10,并且防止乘客D由于带21而被过度地约束。其结果是,能够避免妨碍想要从翻转状态的车辆M脱离的乘客D卸下带21。
图10是示出在相对于车辆M的碰撞方向与座椅朝向的关联中适用的座椅安全带装置20的控制状态的图。在图10中,控制(1)、控制(2)、控制(3)、控制(4)分别对应于第一程度、第二程度、第三程度、第四程度。如图所示,按照相对于车辆M的碰撞方向与座椅朝向的关联,座椅安全带控制部80进行座椅安全带装置20的控制,并且也根据车辆M的碰撞形态进行座椅安全带装置20的控制。基于车辆M的碰撞形态进行的座椅安全带装置20的控制也可以除了翻滚之外,按照其他的碰撞形态来适当设定其他的张紧程度。
接着,对乘客保护装置2的处理的流程进行说明。图11是示出乘客保护装置2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从步骤200到步骤220为止,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处理是同样的。碰撞检测部40检测车辆M的碰撞时的在车辆M产生的变化。座椅安全带控制部80基于碰撞检测部40的检测结果,判断是否根据车辆M的碰撞形态来控制座椅安全带装置20的驱动部23而变更带21的张紧程度(步骤230)。座椅安全带控制部80在判断为根据车辆M的碰撞形态而变更带21的张紧程度的情况下(步骤230:是),根据碰撞形态而控制驱动部23来变更带21的张紧程度(步骤S240)。
根据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乘客保护装置2,通过判断车辆M的碰撞时的碰撞形态,能够根据碰撞形态来变更带21的张紧程度。根据乘客保护装置2,能够与根据实际的碰撞而变化的车辆M的碰撞形态相应地变更带21的张紧程度,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乘客D的保护中的安全性。
以上使用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丝毫不被这样的实施方式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施加各种变形及替换。
附图标记说明:
1…乘客保护装置,2…乘客保护装置,10…车辆座椅,11…就座部,11a…座面,12…靠背部,12a…靠背面,13…头枕,14…旋转连结部,14a…座椅方向检测部,17…杆,18…第一连结部,20…座椅安全带装置,21…带,22…卷取装置,23…驱动部,40…碰撞检测部,50…碰撞预测部,51…相机,52…雷达装置,53…探测器,54…物体识别装置,55…外界识别部,80…座椅安全带控制部,M…车辆。

Claims (5)

1.一种乘客保护装置,其中,
所述乘客保护装置具备:
碰撞预测部,其预测包含车辆的碰撞方向的碰撞状态;
座椅方向检测部,其检测绕所述车辆的垂直轴旋转自如的座椅相对于所述车辆的方向;
驱动部,其调整座椅安全带的张紧程度;以及
控制部,其根据由所述碰撞预测部预测到的相对于所述车辆的碰撞方向和由所述座椅方向检测部检测到的所述座椅相对于所述车辆的方向,来控制所述驱动部而变更所述座椅安全带的张紧程度,
在所述碰撞方向包含于从所述座椅观察时包含前方向的规定角度范围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驱动部而将所述座椅安全带的张紧程度调整为第一程度,
在所述碰撞方向包含于从所述座椅观察时包含左方向和右方向中的任一方的规定角度范围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驱动部而将所述座椅安全带的张紧程度调整为比所述第一程度高的第二程度。
2.一种乘客保护装置,其中,
所述乘客保护装置具备:
碰撞预测部,其预测包含车辆的碰撞方向的碰撞状态;
座椅方向检测部,其检测绕所述车辆的垂直轴旋转自如的座椅相对于所述车辆的方向;
驱动部,其调整座椅安全带的张紧程度;以及
控制部,其根据由所述碰撞预测部预测到的相对于所述车辆的碰撞方向和由所述座椅方向检测部检测到的所述座椅相对于所述车辆的方向,来控制所述驱动部而变更所述座椅安全带的张紧程度,
在所述碰撞方向包含于从所述座椅观察时包含前方向的规定角度范围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驱动部而将所述座椅安全带的张紧程度调整为第一程度,
在所述碰撞方向包含于从所述座椅观察时包含后方向的规定角度范围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驱动部而将所述座椅安全带的张紧程度调整为比所述第一程度低的第三程度。
3.一种乘客保护装置,其中,
所述乘客保护装置具备:
碰撞预测部,其预测包含车辆的碰撞方向的碰撞状态;
座椅方向检测部,其检测绕所述车辆的垂直轴旋转自如的座椅相对于所述车辆的方向;
碰撞检测部,其检测在所述车辆所产生的碰撞;
驱动部,其调整座椅安全带的张紧程度;以及
控制部,其根据由所述碰撞预测部预测到的相对于所述车辆的碰撞方向和由所述座椅方向检测部检测到的所述座椅相对于所述车辆的方向,来控制所述驱动部而变更所述座椅安全带的张紧程度,
所述控制部在基于所述碰撞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判断为所述车辆由于所述碰撞而发生了规定的旋转的情况下,控制所述驱动部而将所述座椅安全带的张紧程度调整为比所述车辆没有发生所述规定的旋转的情况下的张紧程度低。
4.一种乘客保护装置的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乘客保护装置具备:碰撞预测部,其预测包含车辆的碰撞方向的碰撞状态;座椅方向检测部,其检测绕所述车辆的垂直轴旋转自如的座椅相对于所述车辆的方向;以及驱动部,其调整座椅安全带的张紧程度,
所述乘客保护装置的控制方法使所述乘客保护装置的控制计算机进行如下处理:
根据由所述碰撞预测部预测到的相对于所述车辆的碰撞方向和由所述座椅方向检测部检测到的所述座椅相对于所述车辆的方向,来控制所述驱动部,
在所述碰撞方向包含于从所述座椅观察时包含前方向的规定角度范围的情况下,控制所述驱动部而将所述座椅安全带的张紧程度调整为第一程度,
在所述碰撞方向包含于从所述座椅观察时包含左方向和右方向中的任一方的规定角度范围的情况下,控制所述驱动部而将所述座椅安全带的张紧程度调整为比所述第一程度高的第二程度。
5.一种存储介质,其存储有程序,其中,
乘客保护装置具备:碰撞预测部,其预测包含车辆的碰撞方向的碰撞状态;座椅方向检测部,其检测绕所述车辆的垂直轴旋转自如的座椅相对于所述车辆的方向;以及驱动部,其调整座椅安全带的张紧程度,
所述程序使所述乘客保护装置的控制计算机进行如下处理:
根据由所述碰撞预测部预测到的相对于所述车辆的碰撞方向和由所述座椅方向检测部检测到的所述座椅相对于所述车辆的方向,来控制所述驱动部,
在所述碰撞方向包含于从所述座椅观察时包含前方向的规定角度范围的情况下,控制所述驱动部而将所述座椅安全带的张紧程度调整为第一程度,
在所述碰撞方向包含于从所述座椅观察时包含左方向和右方向中的任一方的规定角度范围的情况下,控制所述驱动部而将所述座椅安全带的张紧程度调整为比所述第一程度高的第二程度。
CN201780088054.XA 2017-03-14 2017-03-14 乘客保护装置、乘客保护装置的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038231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7/010145 WO2018167837A1 (ja) 2017-03-14 2017-03-14 乗員保護装置、乗員保護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82310A CN110382310A (zh) 2019-10-25
CN110382310B true CN110382310B (zh) 2022-04-15

Family

ID=635218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88054.XA Active CN110382310B (zh) 2017-03-14 2017-03-14 乘客保护装置、乘客保护装置的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173860B2 (zh)
JP (1) JP6757847B2 (zh)
CN (1) CN110382310B (zh)
WO (1) WO201816783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20086B2 (ja) * 2019-03-07 2022-08-1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駆動制御装置
CN111422114A (zh) * 2020-03-25 2020-07-17 吉林大学 一种座椅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845495B (zh) * 2020-07-30 2021-06-18 吉林大学 一种座椅调节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存储介质
JP2022148124A (ja) * 2021-03-24 2022-10-0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ベルト装置、張力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23051330A (ja) * 2021-09-30 2023-04-1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及びモータシートベルト制御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37534A (ja) * 2001-12-14 2003-08-27 Nissan Motor Co Ltd 乗員拘束システム
CN1498173A (zh) * 2001-12-18 2004-05-19 �����Զ�����ʽ���� 座椅安全带装置及座椅安全带装置控制方法
DE102004010835A1 (de) * 2003-03-06 2004-09-30 Honda Motor Co., Ltd. Sitzgurtvorrichtung
CN1741925A (zh) * 2003-01-24 2006-03-0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座椅安全带设备
CN1876448A (zh) * 2005-05-26 2006-12-13 高田株式会社 安全带卷收器、安全带装置、带安全带装置的车辆
JP2007276514A (ja) * 2006-04-03 2007-10-25 Nissan Motor Co Ltd 乗り物の乗員保護装置および乗員保護方法
CN101535092A (zh) * 2006-11-14 2009-09-1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乘客保护装置的启动装置
CN202022179U (zh) * 2010-10-28 2011-11-02 华一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交通工具座椅安全带***
JP2016175513A (ja) * 2015-03-19 2016-10-0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乗員保護制御装置、乗員保護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車両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29405A (ja) 1996-10-28 1998-05-19 Kansei Corp 乗員拘束制御装置
JP3885435B2 (ja) 1999-12-10 2007-02-21 タカタ株式会社 乗員保護装置
JP4614183B2 (ja) * 2004-09-29 2011-01-19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JP6025208B2 (ja) * 2013-05-29 2016-11-1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乗員保護システム
US9517767B1 (en) * 2015-11-04 2016-12-13 Zoox, Inc. Internal safety systems for robotic vehicles
US9744933B1 (en) * 2016-02-29 2017-08-29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Rotatable seat energy absorption
JP6790858B2 (ja) * 2017-01-19 2020-11-25 Joyson Safety Systems Japan株式会社 運転席用エアバッグ及び運転席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37534A (ja) * 2001-12-14 2003-08-27 Nissan Motor Co Ltd 乗員拘束システム
CN1498173A (zh) * 2001-12-18 2004-05-19 �����Զ�����ʽ���� 座椅安全带装置及座椅安全带装置控制方法
CN1741925A (zh) * 2003-01-24 2006-03-0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座椅安全带设备
DE102004010835A1 (de) * 2003-03-06 2004-09-30 Honda Motor Co., Ltd. Sitzgurtvorrichtung
CN1876448A (zh) * 2005-05-26 2006-12-13 高田株式会社 安全带卷收器、安全带装置、带安全带装置的车辆
JP2007276514A (ja) * 2006-04-03 2007-10-25 Nissan Motor Co Ltd 乗り物の乗員保護装置および乗員保護方法
CN101535092A (zh) * 2006-11-14 2009-09-1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乘客保护装置的启动装置
CN202022179U (zh) * 2010-10-28 2011-11-02 华一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交通工具座椅安全带***
JP2016175513A (ja) * 2015-03-19 2016-10-0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乗員保護制御装置、乗員保護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車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173860B2 (en) 2021-11-16
WO2018167837A1 (ja) 2018-09-20
JPWO2018167837A1 (ja) 2019-11-07
JP6757847B2 (ja) 2020-09-23
CN110382310A (zh) 2019-10-25
US20200001813A1 (en) 2020-0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50639B2 (en) Vehicle seat control device, vehicle seat control method and vehicle seat control program
CN110382310B (zh) 乘客保护装置、乘客保护装置的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US20180281626A1 (en) Vehicle seat control device, vehicle seat control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US10035434B2 (en) Vehicle seat
CN101909945B (zh) 乘员保护装置
US10556562B2 (en) Occupant protection apparatus for vehicle
JP6624118B2 (ja) 乗員保護装置
CN104709213A (zh) 用于在大型动物碰撞中保护车辆乘客的设备和方法
JP6107839B2 (ja) 車両用乗員保護装置
JP6704087B2 (ja) 乗員保護装置
JP2005306340A (ja) 車両の乗員保護装置
JP6601191B2 (ja) 乗員拘束装置
US10391964B2 (en) Vehicle occupant protection apparatus
US11124141B2 (en) Vehicle occupant protection device
US11964622B2 (en) Vehicle occupant protec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JP5092678B2 (ja) 車両用乗員保護装置
US20200269790A1 (en) Vehicle occupant protection device
JP5086889B2 (ja) シートベルトリトラクタ
JP2005306339A (ja) 車両の乗員保護装置
JP5531051B2 (ja) シートベルトリトラクタ
JP6879790B2 (ja) 車両シート、車両シート群、車両シート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23075413A (ja) 車両の傾倒判定装置、および車両
JP2020138664A (ja) フォースリミッタ制御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