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649C - 轧机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轧机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649C
CN1103649C CN98104152A CN98104152A CN1103649C CN 1103649 C CN1103649 C CN 1103649C CN 98104152 A CN98104152 A CN 98104152A CN 98104152 A CN98104152 A CN 98104152A CN 1103649 C CN1103649 C CN 1103649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ing
strip crown
value
milling train
cond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981041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92949A (zh
Inventor
安部可治
手冢知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Mitsubishi Electric Industrial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929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929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64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64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37/00Control device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rolling mills or the work produced thereb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37/00Control device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rolling mills or the work produced thereby
    • B21B37/28Control of flatness or profile during rolling of strip, sheets or pla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13/00Metal-rolling stands, i.e. an assembly composed of a stand frame, rolls, and accessories
    • B21B13/02Metal-rolling stands, i.e. an assembly composed of a stand frame, rolls, and accessories with axes of rolls arranged horizontally
    • B21B13/023Metal-rolling stands, i.e. an assembly composed of a stand frame, rolls, and accessories with axes of rolls arranged horizontally the axis of the rolls being other than perpendicular to the direction of movement of the product, e.g. cross-rol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31/00Rolling stand structures; Mounting, adjusting, or interchanging rolls, roll mountings, or stand frames
    • B21B31/16Adjusting or positioning rolls
    • B21B31/18Adjusting or positioning rolls by moving rolls axially
    • B21B31/185Adjusting or positioning rolls by moving rolls axially and by crossing rol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37/00Control device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rolling mills or the work produced thereby
    • B21B37/28Control of flatness or profile during rolling of strip, sheets or plates
    • B21B37/42Control of flatness or profile during rolling of strip, sheets or plates using a combination of roll bending and axial shifting of the ro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 Of Metal Rol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在轧制轧制材料前,设定计算出轧制条件。接着,在轧制轧制材料时,测量出轧制状态,并计算出先行材料各测定值和后行材料各设定计算值之偏差。若先行材料的板凸度目标值与后行材料目标值之差为零时,根据先行材料各测定值与后行材料各设定计算值的偏差,依次对后行材料的促动器设定值进行修正。这样,通过将先行材料的轧制结果有效地用于后行材料的轧制控制中,能够把后行材料的板凸度和平坦度高精度地精加工到目标值上。

Description

轧机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本发明涉及适用于串列式连轧机的轧机控制,特别是与获得具有所希望的板凸度及板平坦度的板材的轧机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有关。
作为这种现有技术,例如在日本钢铁协会轧制理论分会第100期论文集《轧制技术·轧制理论的发展及未来潮流》(平成6年6月)的P79~P90中记载了题为《热轧带钢轧机中的高精度轧制技术》(西山泰行、芝尾信二、岛津智他著)的用于达到目标板凸度及目标板型的控制***。此控制***作为初期设定功能具有为达到目标板凸度及目标板型而求解各架轧机的轧辊交叉角和弯辊力的初期设定值的功能。
上述的控制***在提高板宽方向上的板厚精度时,由于采用了凸度比遗传系数和板型系数,所以随之出现了实际求解上述系数困难的情况。
上述的控制***尚未记载这样的方案,即没有记载在利用轧机顺序地轧制轧制材料时将在先接受轧制的先行材料的轧制结果用于在后轧制的后行轧制材料的轧制中,也未记载轧制条件在先行材料与后行材料中的不同情况。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有效地把先行材料的轧制结果用于后行材料的轧制中,并在不采用凸度比遗传系数和板型变化系数的前提下,能够把后行轧制材料的板凸度和板平坦度高精度地精加工到目标值上的轧机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提供具有以下结构的轧机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实现的,即当对具有用于控制各板凸度的促动器(actuator)的多机架串列式轧机进行控制时,在轧制轧制材料前根据外部输入的轧制信息设定计算出包括轧制力、板宽及板凸度目标值、以及与最初接受轧制的轧制材料对应的促动器设定值在内的轧制条件;在轧制轧制材料时测定出包括轧制力、板宽、板凸度在内的轧制状态;在利用轧机顺序地轧制轧制材料的过程中,在先接受轧制的轧制材料作为先行材料而在后接受轧制的轧制材料作为后行材料地计算出用于先行材料的轧制状态的各测定值与对应于这些测定值的后行材料轧制条件的各设定值之差值;当在先行材料轧制后轧制后行材料时,在先行材料板凸度目标值与后行材料板凸度目标值之差为零的情况下,根据先行材料轧制状态的各测定值与后行材料轧制状态的各测定值之差依次对与上述后行材料有关的前述促动器设定值进行修正。
在这里,代替先行材料的板凸度目标值与后行材料的板凸度目标值之差为零的条件,可用后行材料的板凸度目标值与先行材料的板凸度测定值之差为零作为条件。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提供具有下述结构的轧机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实现的,即当控制具有用于控制各板凸度的促动器的串列式轧机时,在轧制轧制材料前根据外部输入的轧制信息设定计算出包括轧制力、板宽和板凸度目标值、以及与最初接受轧制的轧制材料有关的促动器设定值在内的轧制条件;在轧制轧制材料的过程中测定出包括轧制力、板宽和板凸度在内的轧制状态;当利用轧机按顺序地轧制轧制材料时,以在先接受轧制的轧制材料作为先行材料而在后接受轧制的轧制材料作为后行材料地计算出先行材料轧制状态的各测定值与对应于这些测定值的后行材料轧制条件的各设定值之差值;当在先行材料的轧制后轧制后行材料时,当后行材料在终轧机架出口侧的板凸度目标值与先行材料的板凸度目标值之差不为零时,此差值乘以预定调整系数并再乘以用相对终轧机架出口侧板厚的该轧机出口侧板厚之比表示的板厚比而作为该轧机的板凸度设定值修正量,此修正量加上该轧机的前架轧机的板凸度设定值修正量与该轧机遗传系数的乘积值作为该轧机的板凸度修正量,根据此板凸度修正量顺序地修正促动器设定值。
在这里,后行材料在终轧机架出口侧的板凸度目标值与先行材料的板凸度目标值之差不为零的条件可被代之以后行材料的板凸度目标值与先行材料的板凸度测定值之差不为零。
通过参考以下结合附图的具体描述可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很容易获得对本发明和本发明所带来的许多优点更全面的理解。其中:
图1是同时表示本发明轧机控制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大致结构和所适用于轧机的框图;
图2是表示实施例主要部件的具体构成情况的框图;
图3是表示适用于本发明的轧机的典型轧制情况的视图。
下文参见附图,在这几张图中,相同参考符号表示相同或相应的部件。具体地参见图1,以下将描述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
以下根据适用于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图1是同时表示一个本发明轧机控制装置实施例的大致结构和所适用的轧机的框图。在图1中,轧机1~6构成了六架连轧机,沿A方向轧制轧制材料10(以下简称材料)。这些轧机1~6配备有控制各板凸度和板平坦度用的促动器11~16。作为促动器,它可以是各种形式的。在以下的a~d项中列出了作为配有促动器的典型轧机:
a.四辊轧机,除了具有使由上工作辊与上支撑辊构成辊对、由下工作辊与下支撑辊构成辊对并将这些辊对在轧制方向上相互交叉的功能外,还具有使工作辊弯曲的功能和使工作辊沿轴向移动的功能,即所谓的“辊对交叉式轧机”。
b.四辊轧机,除了具有使轴向上辊径不同的工作辊沿轴向移动的功能外,还具有使工作辊弯曲的功能,是CVC四辊轧机。
c.六辊轧机,具有使工作辊弯曲的功能、使中间辊弯曲的功能、使工作辊沿轴向移动的功能、使中间辊沿轴向移动的功能,即所谓的“六辊轧机”。
d.六辊轧机,具有使工作辊弯曲的功能、使中间辊弯曲的功能、使工作辊沿轴向移动的功能、使轴向上直径不同的中间辊沿轴向移动的功能,即所谓的“六辊CVC轧机”。
图1所示的促动器11~16是轧机配有这些功能的统称。在以下的说明中,板凸度修正能力强的辊对交叉角的调整装置和弯辊力调整装置等是各控制对象。在这种场合,在促动器11~16的控制***中设有用于分别输入操作人员手动修正所得的修正值M1~M6的加法器21~26,还设有输入促动器设定值修正量以便在轧制中修正促动器11~15的板凸度的加法器31~35、输入促动器设定值修正量以便在轧制中修正促动器16的板平坦度的加法器36。
另一方面,在终轧机架6出口侧设有板平坦度测量计41,若检测出的板平坦度接近目标值,则板平坦度控制装置42把促动器16的设定值修正量输给加法器36。另外,在终轧机架6出口侧设有板凸度测量计51,若检测出的板凸度接近目标值,则板凸度控制装置52将促动器11~15的设定值修正量输给加法器31~35。
尽管图中省略了,但轧机1~6还配有控制辊缝用的压下控制装置和控制辊圆周速度用的驱动机构速率控制装置,还设有检测轧制力用的轧制力检测装置、检测出口侧板宽用的板宽检测计、板凸度计等。在这里,为使附图简单化,这些检测计一起用轧制状态测定装置61表示。而且,轧制状态测定装置61测得的轧制状态信息被输给第一设定计算器80及第二设定计算器90。
在从图中省略的上级计算机中设定的钢种、轧制前的板厚、板宽与材料温度等轧制前参数以及包括轧制后的板厚、板宽、材料温度与板凸度和板平坦度等目标值在内的轧制后的参数统称为轧制信息70,但在此称其为“轧制指令表”,轧制信息70被输给第一设定计算器80及第二设定计算器90。
图2是表示第二设定计算器90的具体结构的框图。第二设定计算器90在先行材料的轧制后且在后行材料轧制前计算出促动器设定值修正量100。为此,要在规定时间间隔内计算出辊凸度,同时,设置了预测计算用的辊凸度计算装置91、用于求解与先行材料和后行材料有关的辊凸度偏差的辊凸度偏差计算装置92、轧制力偏差计算装置93、板宽偏差计算装置94及板凸度目标值偏差计算装置95,还设置了判断板凸度目标值偏差计算装置95的输出是否为零的板凸度目标值偏差判定装置96、根据辊凸度和轧制力及板宽的各偏差求解促动器修正量的促动器设定值第一修正量计算装置97、根据板凸度目标值偏差求解促动器修正量的促动器设定值第二修正量计算装置98、加法求解所求得的修正量的加法计算装置99。
以下参见图3来描述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实施例的操作。
如图3(a)所示,通常在串列式轧机中,紧接着的两次换辊之间称为一个辊周期。在此期间内,材料1、材料2…材料N一起连续地进行轧制。此时,参见材料1和材料2,材料1是先行材料,材料2是后行材料。同样的,参见材料N-1和材料N,材料N-1是先行材料,材料N是后行材料。
此外如图3(b)所示,在一个辊周期内的轧制状态称为批量轧制,在批量轧制中存在非轧制时间即空轧时间。在本实施例中,在空轧段前进行轧制的材料可称为先行材料,在空轧段后进行轧制的材料定义为后行材料。
如图3(c)所示,在一个辊周期中的轧制状态称为无端轧制,是把在先轧制材料的尾端和在后轧制材料的前端利用焊接等装置接合在一起连续进行轧制的。此时,材料在相互接合状态下进行轧制,把在先轧制的材料定义为先行材料,而把在后接受轧制的材料称为后行材料。
另外在轧制后行材料前,将钢种、轧机入口侧的板厚与板宽、来料温度等轧制前参数以及包括轧机出口侧的板厚、板宽、材料温度、板凸度与板平坦度等目标值在内的轧制后参数作为轧制信息70输入给第一设定计算器80和第二设定计算器90。此时,第一计算计算器80根据轧制信息70设定计算出用于后行材料的轧机1~6出口侧的板厚、板宽度、轧制力、轧制力矩、材料温度、前滑率等,再根据此计算结果将轧机1~6的各辊缝、辊圆周速度等经过设定计算并输入给第二设定计算器90和图中省去的各控制装置。在这种情况下,利用轧制状态测定装置61的测定值进行反馈控制或前馈控制,由于与此有关的方案在各种提案中已经公开了,所以省略了对其的说明。另外,由于在各种提案中已经有所记载了,所以省去了对板平坦度控制装置42根据板平坦度测量计41的检测值计算出轧机6的促动器设定值修正量并输入给加法器36中的描述和对板凸度控制装置52根据板凸度测量计51的检测值计算出轧机1~5的各促动器的修正量并输入给加法器31~35中的描述。
在这里描述了用于根据先行材料的轧制状态提高后行材料的板凸度和板平坦度的精度的第二设定计算器90的具体工作情况。
先行材料和后行材料的轧制前参数及轧制后参数通常是不同的。由于在轧辊中存在着因轧制引起的热胀、因冷却引起的冷缩及因轧制引起的磨损等现象,所以辊形时刻在变化。为了在这样的条件下也能使板凸度和板平坦度与目标值一致,最好在轧制先行材料的过程中利用轧制状态测定装置61检测出先行材料尾端的板宽、轧制力、促动器状态值(辊对交叉角、弯辊力等)、板凸度、板平坦度并输入给第二设定计算器90。
构成第二设定计算器90的辊凸度计算装置91每隔一定时间(以i作为机架编号,其中i=1~6),计算出在第i架轧机的先行材料轧制中的辊凸度CRAi,并同时预测出后行材料轧制中的辊凸度CRBi。而且辊凸度偏差计算装置92依照以下公式计算并求出辊凸度偏差ΔCRi
ΔCRi=CRBi-CRAi           (1)
另外,轧制力偏差计算装置93输入在第i架轧机的先行材料轧制中的轧制力测定值PAi和后行材料轧制中的轧制力目标值PRi并依据下式计算出轧制力偏差ΔPi
 ΔPi=PBi-PAi             (2)
再者,板宽度计算装置94输入先行材料轧制中的终轧机架6出口侧的板宽测定值WA和后行材料轧制时的板宽目标值WB并依据下式计算出板宽偏差ΔW
 ΔW=WB-WA                (3)
还有,板凸度目标值偏差计算装置95输入在终轧机架6的先行材料轧制中的终轧机架6出口侧板凸度目标值CA REF和后行材料轧制时的板凸度目标值CB REF并依据下式计算出板凸度目标值偏差ΔCREF
ΔCREF=CB REF-CA REF          (4)
另一方面,由于操作人员针对先行材料轧制中的尾端进行修正,所以利用轧制状态测定装置61而测得的板凸度测定值与目标值CA REF相比具有偏差ΔCA
此时,板凸度目标值偏差计算装置95依据下式进行计算:
ΔCREF=CB REF-(CA REF+ΔCA)               (5)
ΔCREF是终轧机架6出口侧的板凸度目标值偏差。
通常在先行材料和后行材料中,(1)式的辊凸度偏差ΔCRi、(2)式的轧制力偏差ΔPi、(3)式的板宽偏差ΔW是变化的,板凸度目标值偏差判定装置96判断极凸度目标值偏差计算装置95的ΔCREF是否为零,即判断(4)或(5)式的板凸度目标值偏差ΔCREF是否为零。在这里,(4)式的板凸度目标值偏差ΔCREF为零时,这意味着先行材料的板凸度目标值与后行材料的板凸度目标值偏差为零。(5)式的板凸度目标值偏差ΔCREF为零时,这意味着后行材料的板凸度目标值与先行材料的板凸度测定值偏差为零。
如果(4)式或(5)式的板凸度目标值偏差ΔCREF为零,则只有促动器设定值第一修正量计算装置97计算促动器设定值的修正量,促动器设定值第二修正量计算装置98因输入为零而不进行计算,其输出为零。在这里说明板凸度目标值偏差ΔCREF为零时,第一促动器设定值修正量计算装置97的操作及其工作原理。
通常,使辊对在轧制方向上相互交叉而形成的辊对交叉角与弯辊力相比对板凸度的修正能力要强。在这里首先考虑求解上述辊对交叉角修正量的情况。
第i架轧机的辊对交叉角修正量ΔXi、上述轧制力偏差ΔPi、板宽偏差ΔW和辊凸度偏差ΔCRi之间存在以下关系式:
(Ci/Xi)·ΔXi=(Ci/Pi)·ΔPi+(Ci/W)·ΔW+(Ci/CRi)·ΔCRi               (6)
此关系式(6)变型后得到下式:
ΔXi=1/(Ci/Xi)·[(Ci/Pi)·ΔPi+(Ci/W)·ΔW+(Ci/CRi)·ΔCRi]            (7)
其中:
C/X:辊对交叉角X对板凸度的影响系数;
C/P:轧制力P对板凸度的影响系数;
C/W:板宽W对板凸度的影响系数;
C/CR:辊凸度CR对板凸度的影响系数;
脚标i:轧机机架编号。此外,下述四项中:
Ci/Xi,Ci/Pi,Ci/W,Ci/CRi
第一项是辊对交叉角X对板凸度的影响系数,第二项是轧制力对板凸度的影响系数,第三项是板宽度对板凸度的影响系数,第四项是辊凸度对板凸度的影响系数,这些系数决定了轧机尺寸、轧制材料(轧制计划)并且是在计算或实验中求得的值,这些系数可通过另外方式求出,并存储到第二设定计算器90中未示的存储器中。
另一方面,在未利用辊对交叉角或在未配有这些促动器的轧机中通过修正弯辊力F而以如下方式求解出后行材料的板凸度设定值和板平坦度设定值。
第i架轧机的弯辊力修正量ΔFi、上述轧制力偏差ΔPi、板宽偏差ΔW、辊凸度偏差ΔCRi之间存在以下关系式:
(Ci/Fi)·ΔFi=(Ci/Pi)·ΔPi+(Ci/W)·ΔW+(Ci/CRi)·ΔCRi            (8)
此公式(8)变型后得到下式:
ΔFi=1/(Ci/Fi)·[(Ci/Pi)·ΔPi+(Ci/W)·ΔW+(Ci/CRi)·ΔCRi]          (9)
其中:
C/F:弯辊力F对板凸度的影响系数;
脚标i:轧机机架编号。
另外,C/F是弯辊力对板凸度的影响系数,它决定了轧机尺寸、轧制材料(轧制计划)并且是在计算或实验中求得的值,这些值可通过其它方式求出,并存储到第二设定计算器90中未画出的存储器中。
如此求得的促动器设定值修正量ΔXi或ΔFi利用加法计算装置99而作为促动器设定值修正量100输出。
在换辊后,最初接受轧制的轧制材料的促动器设定值由第一设定计算器80进行设定。与在两次后进行轧制的材料对应地,先行材料尾端的测定值为设定值。
接着,(4)式或(5)式的板凸度目标值偏差ΔCREF不为零时,板凸度目标值偏差定断装置96将其所示信号输入促动器设定值第二修正量计算装置98中。此促动器设定值第二修正量计算装置98象下述那样计算出板凸度目标值偏差ΔCREF为零时的促动器设定值修正量。
在这里,板凸度目标值偏差ΔCREF为终轧机架6出口侧偏差,对各架轧机1~6的所有促动器设定值进行修正以使其为零。此时,必须要考虑到前架轧机的板凸度对后架轧机的遗传影响。即,板凸度目标值偏差ΔCREF、第i架轧机的促动器设定值修正量ΔCCTL之间存在以下关系式:
ΔCi SUM/hi=(ΔCREF/h6)·αi             (10)
ΔCi SUM=ηi·ΔCi~1 SUM+ΔCi CTL         (11)
ΔC6 SUM=ΔCREF                          (12)
其中:
ΔCCTL:板凸度修正量
ΔCREF:板凸度目标值偏差
h:轧机出口侧板厚
h6:终轧机架出口侧板厚
η:遗传系数
ΔCi SUM:考虑遗传系数后的板凸度
α:调整系数(0≤α≤1.0)
脚标i:轧机机架编号
为了使板凸度目标值偏差ΔCREF为零,利用(10)式、(11)式确定各架轧机1~6的促动器设定值修正量ΔCi CTL,由于比率凸度修正量一定或成比例,所以上述修正量求解方式的特点是板平坦度不会恶化。
可以如此求出各架轧机1~6的板凸度修正量ΔCi CTL,如前所述地求出促动器修正量,板凸度修正能力强的辊对交叉角修正量ΔXi CTL和板凸度修正量ΔCi CTL之间存在以下公式的关系:
(Ci/Xi)·ΔXi CTL=ΔCi CTL       (13)
据此:ΔXi CTL=ΔCi CTL/(Ci/Xi)    (i=1~6)     (14)
促动器设定值第二修正量计算装置98在板凸度目标值偏差ΔCREF不为零时,用(10)和(11)式求出板凸度修正量ΔCi CTL,并随后用(14)式求出辊对交叉角修正量ΔXi CTL
另一方面,在不利用辊对交叉角或在未配备有类似装置的轧机中,如此通过修正弯辊力求出后行材料的板凸度和板平坦度设定值,在这种情况下,弯辊力修正量ΔFi CTL和板凸度修正量ΔCi CTL之间具有下式的关系:
(Ci/Fi)·ΔFi CTL=ΔCi CTL       (15)
据此:ΔFi CTL=ΔCi CTL/(Ci/Fi)    (i=1~6)     (16)
这样一来,板凸度目标值偏差ΔCREF不为零时,在促动器设定值第一修正量计算装置97求出修正量的同时,利用促动器设定值第二修正量计算装置98求出修正量,加法计算装置99将这些修正量相加而得到促动器设定值修正量100。
总而言之,在辊对交叉轧机中,用(7)式求出的辊对交叉角修正量ΔXi与用(14)式求出的辊对交叉角修正量ΔXi CTL之和就是促动器设定值修正量100。
而且,在不利用辊对交叉轧机或在未配备有类似装置的轧机中,用(9)式求出的弯辊力修正量ΔFi与用(16)式求出的弯辊力修正量ΔFi CTL之和为促动器设定值修正量100。
如上明示,当板凸度目标值偏差ΔCREF为零时,只根据用促动器设定值第一修正量计算装置97求出的促动器修正量进行修正;当板凸度目标值偏差ΔCREF不为零时,根据用促动器设定值第一修正量计算装置97求出的修正量与用促动器设定值第二修正量计算装置98求出的修正量之和进行修正。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了在未利用辊对交叉轧机的交叉角、辊对交叉轧机或在未配备类似装置的轧机的情况下,对弯辊力进行各种修正的情况,即使在辊对交叉轧机中,在具有可轴向移动工作辊功能的情况下也可以修正轴向位移量。
此外,在CVC四辊轧机中,在具有轴向移动工作辊功能和弯辊功能的情况下,在不利用弯辊功能的情况下,也可修正工作辊轴向位移量。
而且,在六辊轧机或六辊CVC轧机中,在不利用弯辊功能的情况下,也可以修正工作辊或中间辊的轴向位移量。
另一方面,尽管串列式六架连轧机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控制对象,但本发明不局限于这种使用情况。在特殊情况下也可适用于单机架轧机且适用于由多架构成的全连轧式连轧机。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当在终轧机出口侧设置板凸度计时,对上游侧的各架轧机的促动器设定值进行修正。当在多架轧机的中间设置板凸度计时,至少可以针对在板凸度计上游的轧机进行上述修正,至于在板凸度计下游的轧机,能够对从板凸度计后面的那架轧机到终轧机架实施同样的修正。
根据如上描述而所了解到的本发明,计算出与先行材料有关的轧制状态的各测定值和对应于这些测定值的后行材料轧制条件的各设定值之偏差。当在先行材料的轧制后轧制后行材料时,当先行材料的板凸度目标值与后行材料的板凸度目标值之偏差或后行材料的板凸度目标值与先行材料的板凸度测定值之偏差为零时,根据先行材料轧制状态的各测定值与后行材料轧制条件的各设定值计算值之偏差依次对用于上述后行材料的前述促动器的设定值进行修正,于是可以在不采用凸度比遗传系数和板型变化系数的前提下,通过将先行材料的轧制结果用于后行材料的轧制控制中,能够高精度地把后行轧制材料的板凸度和板平坦度精加工到目标值上。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发明点,计算出与先行材料有关的轧制状态各测定值与对应于这些测定值的后行材料轧制条件的各设定值之偏差;当在先行材料的轧制后轧制后行材料时,当终轧机出口侧的后行材料的板凸度目标值与先行材料的板凸度目标值之偏差或后行材料的板凸度目标值与先行材料的板凸度测定值之偏差不为零时,此偏差乘以预定调整系数,并再乘以用当前轧机出口侧板厚与终轧机出口侧板厚之比表示的板厚比,以此作为到该当前轧机为止的板凸度设定值修正量,从此修正量中减去到该当前轧机的前架轧机为止的板凸度设定值修正量与该当前轧机遗传系数的乘积值而作为该当前轧机的板凸度修正量,根据此板凸度修正量顺序地修正促动器的设定值。于是如上所述的那样,可以在不采用凸度比遗传系数和板型变化系数的前提下,通过将先行材料的轧制结果有效地用于后行材料的轧制控制中,能够高精度地把后行轧制材料的板凸度和板平坦度精加工到目标值上。
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得出本发明的各种其它修改和变型。因此,很容易理解,可以在下述权利要求的范围内按照除了说明书具体所述的方式外的其它方式实施本发明。

Claims (14)

1、一种轧机控制方法,所述的轧机串列配置,并具有用于控制各板凸度的促动器,其特征在于,
根据外部输入的轧制信息,在轧制轧制材料之前,设定计算出包括轧制力、板宽和板凸度目标值以及与最初接受轧制的轧制材料有关的上述促动器的设定值在内的轧制条件;
在轧制轧制材料时,测量出包括轧制力、板宽、板凸度在内的轧制状态;
在利用上述轧机顺序轧制轧制材料时,将在先接受轧制的轧制材料作为先行材料,而在后接受轧制的轧制材料作为后行材料,计算出与先行材料有关的轧制状态的各测定值和与这些测定值对应的后行材料轧制条件的各设定值之偏差;
当在先行材料轧制后轧制后行材料时,当先行材料的板凸度目标值与后行材料的板凸度目标值之差为零时,根据先行材料轧制状态的各测定值与后行材料轧制条件的各测定值的偏差,依次对用于上述后行材料的前述促动器设定值进行修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轧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代替后行材料在终轧机出口侧的板凸度目标值与先行材料板凸度目标值的偏差为零的条件,采用后行材料的板凸度目标值与先行材料的板凸度测定值的偏差为零的条件。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轧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先行材料的轧制状态的各测定值与后行材料轧制条件的各设定计算值之偏差乘以各板凸度的影响系数,乘后所得值相加,加后所得值除以上述促动器针对板凸度的影响系数而得到上述促动器的设定值修正量。
4、一种轧机控制方法,所述的轧机串列配置,并具有用于控制各板凸度的促动器,其特征在于,
根据外部输入的轧制信息,在轧制轧制材料前,设定计算出包括轧制力、板宽和板凸度目标值以及与最初接受轧制的轧制材料有关的上述促动器设定值在内的轧制条件;
在轧制轧制材料时,测量出包括轧制力、板宽、板凸度在内的轧制状态;
在利用上述轧机顺序轧制轧制材料时,将在先接受轧制的轧制材料作为先行材料,而在后接受轧制的轧制材料作为后行材料,计算出与先行材料有关的轧制状态的各测定值和与这些测定值对应的后行材料轧制条件的各设定计算值之偏差;
当在先行材料的轧制后轧制后行材料时,当后行材料在终轧机出口侧的板凸度目标值与先行材料的板凸度目标值之偏差不为零时,此偏差乘以预定调整系数并再乘以用当前轧机出口侧板厚与终轧机架出口侧板厚之比表示的板厚比,而以此结果作为到该当前轧机为止的板凸度设定值修正量,从此修正量中减去到该当前轧机的前架轧机为止的板凸度设定值修正量与该当前轧机遗传系数的乘积值而作为该当前轧机的板凸度修正量,根据此板凸度修正量顺序地修正促动器设定值。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轧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代替后行材料在终轧机出口侧的板凸度目标值与先行材料板凸度目标值的偏差不为零的条件,采用后行材料的板凸度目标值与先行材料的板凸度测定值的偏差不为零的条件。
6、如权利要求1~5之一所述的轧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促动器是把由上工作辊与上支撑辊构成的辊对和由下工作辊与下支撑辊构成的辊对的这些辊对在轧制方向上彼此交叉的交叉装置,所述设定值及修正量是辊对交叉角。
7、如权利要求1~5之一所述的轧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促动器是工作辊弯曲装置,所述设定值及修正量是弯辊力。
8、一种轧机控制装置,所述的轧机串列配置,并具有用于控制各板凸度的促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外部输入的轧制信息,在轧制轧制材料之前设定计算出包括轧制力、板宽和板凸度目标值以及与最初接受轧制的轧制材料有关的上述促动器的设定值在内的轧制条件的第一设定计算装置;
在轧制轧制材料时测量出包括轧制力、板宽、板凸度在内的轧制状态的轧制状态测定装置;以及
第二设定计算装置,该第二设定计算装置在利用上述轧机顺序轧制轧制材料时,以在先接受轧制的轧制材料作为先行材料,而以在后接受轧制的轧制材料作为后行材料,计算出与先行材料有关的轧制状态的各测定值和与这些测定值对应的后行材料轧制条件的各设定值之偏差,并且当在先行材料轧制后轧制后行材料时,当先行材料的板凸度目标值与后行材料的板凸度目标值之差为零时,根据先行材料轧制状态的各测定值与后行材料轧制条件的各测定值的偏差,依次对用于上述后行材料的前述促动器设定值进行修正。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轧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代替后行材料在终轧机出口侧的板凸度目标值与先行材料板凸度目标值的偏差为零的条件,采用后行材料的板凸度目标值与先行材料的板凸度测定值的偏差为零的条件。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轧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设定计算装置使计算所得的上述各差值乘以各板凸度的影响系数,将这些乘积所得值相加,相加所得值除以上述促动器对板凸度的影响系数,由此求得上述促动器设定值的修正量。
11、一种轧机控制装置,所述的轧机串列配置,并具有用于控制各板凸度的促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外部输入的轧制信息,在轧制轧制材料前,设定计算出包括轧制力、板宽和板凸度目标值以及与最初接受轧制的轧制材料有关的上述促动器设定值在内的轧制条件的第一设定计算装置;
在轧制轧制材料时测量出包括轧制力、板宽、板凸度在内的轧制状态的轧制状态测定装置;以及
第二设定计算装置,该第二设定计算装置在利用上述轧机顺序轧制轧制材料时,以在先接受轧制的轧制材料作为先行材料,以在后接受轧制的轧制材料作为后行材料,计算出与先行材料有关的轧制状态的各测定值和与这些测定值对应的后行材料轧制条件的各设定计算值之偏差,并且当在先行材料的轧制后轧制后行材料时,以后行材料在终轧机出口侧的板凸度目标值与先行材料的板凸度目标值之偏差不为零的情况为条件,用此偏差乘以预定调整系数并再乘以用当前轧机出口侧板厚与终轧机架出口侧板厚之比表示的板厚比,而以此结果作为到该当前轧机为止的板凸度设定值修正量,从此修正量中减去到该当前轧机的前架轧机为止的板凸度设定值修正量与该当前轧机遗传系数的乘积值,作为该当前轧机上的附加的板凸度修正量,根据此板凸度修正量顺序地修正促动器设定值。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轧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代替后行材料在终轧机出口侧的板凸度目标值与先行材料板凸度目标值的偏差不为零的条件,采用后行材料的板凸度目标值与先行材料的板凸度测定值的偏差不为零的条件。
13、如权利要求8~12之一所述的轧制材料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促动器是把由上工作辊与上支撑辊构成的辊对和由下工作辊与下支撑辊构成的辊对的这些辊对在轧制方向上彼此交叉的交叉装置,所述设定值及修正量是辊对交叉角。
14、如权利要求8~12之一所述的轧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促动器是弯曲工作辊的装置,所述设定值及修正量是弯辊力。
CN98104152A 1997-01-16 1998-01-16 轧机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110364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0578897A JP3607029B2 (ja) 1997-01-16 1997-01-16 圧延機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装置
JP005788/97 1997-01-16
JP005788/1997 1997-01-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92949A CN1192949A (zh) 1998-09-16
CN1103649C true CN1103649C (zh) 2003-03-26

Family

ID=116208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8104152A Expired - Lifetime CN1103649C (zh) 1997-01-16 1998-01-16 轧机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5960657A (zh)
JP (1) JP3607029B2 (zh)
KR (1) KR100257243B1 (zh)
CN (1) CN1103649C (zh)
AU (1) AU697496B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48826B2 (ja) * 1997-12-04 2002-11-20 川崎製鉄株式会社 熱間圧延材の圧延条件設定方法
JP2000033411A (ja) * 1998-07-21 2000-02-02 Toshiba Corp 圧延における遺伝係数の測定装置
JP2000061520A (ja) * 1998-08-25 2000-02-29 Toshiba Corp 熱間圧延機の平坦度制御装置
JP2000167615A (ja) * 1998-12-03 2000-06-20 Toshiba Corp 巻取温度制御方法及び制御装置
US6230532B1 (en) * 1999-03-31 2001-05-15 Kawasaki Stee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sheet shape in sheet rolling
DE50009532D1 (de) * 1999-08-06 2005-03-24 Muhr & Bender Kg Verfahren zum flexiblen Walzen eines Metallbandes
ATE255964T1 (de) * 1999-12-23 2003-12-15 Abb Ab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planheitsregelung
KR100846756B1 (ko) * 2000-09-21 2008-07-16 도레이 가부시끼가이샤 시트
KR100848650B1 (ko) * 2001-12-24 2008-07-28 주식회사 포스코 주속 및 온도 변화에 따른 판 두께 변화 제어방법
JP4049765B2 (ja) * 2004-07-09 2008-02-2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熱間圧延ミルのクラウン制御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KR101161700B1 (ko) * 2004-07-09 2012-07-03 가부시끼가이샤 히다치 세이사꾸쇼 열간 압연밀의 크라운제어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KR100832971B1 (ko) * 2006-12-05 2008-05-27 주식회사 포스코 연연속 압연에서 압연롤의 벤더력 제어방법
JP4606437B2 (ja) * 2007-06-28 2011-01-0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熱間圧延ミルのクラウン制御装置および方法
JP4452323B2 (ja) * 2008-03-14 2010-04-21 新日本製鐵株式会社 熱間での板圧延における圧延負荷予測の学習方法
CN101966535B (zh) * 2009-07-28 2012-11-14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来料板廓的冷轧板形前馈控制设定方法
DE102009043401A1 (de) * 2009-09-29 2011-04-07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r modellbasierten Ermittlung von Stellglied-Sollwerten für die symmetrischen und asymmetrischen Stellglieder der Walzgerüste einer Warmbreitbandstraße
DE102009043400A1 (de) * 2009-09-29 2011-04-07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r modellbasierten Ermittlung von Stellglied-Sollwerten für die asymmetrischen Stellglieder der Walzgerüste einer Warmbreitbandstraße
KR101443991B1 (ko) * 2009-10-21 2014-09-23 도시바 미쓰비시덴키 산교시스템 가부시키가이샤 제어 설정 장치 및 제어 설정 방법
JP5325189B2 (ja) * 2010-10-04 2013-10-23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タンデムミルのクラウン制御装置および方法
CN102632087B (zh) * 2012-03-31 2014-09-24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板带轧制过程中的板形控制方法
CN103920719B (zh) * 2013-01-11 2015-12-02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热轧板形的凸度控制方法
ES2618487T3 (es) * 2013-03-25 2017-06-21 Abb Schweiz Ag Procedimiento y sistema de control para ajustar el control de planicidad en un laminador
CN104096714B (zh) * 2013-04-11 2016-06-29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热轧带钢凸度自动控制方法
CN104785536B (zh) * 2014-01-21 2017-06-23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抑制热轧带钢水印点处凸度波动的方法
CN109663817B (zh) * 2018-11-19 2020-02-07 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宽厚板平辊轧机的横向厚度精度控制方法
CN113020286B (zh) * 2021-02-05 2023-09-15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轧制过程稳定性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3020284B (zh) * 2021-03-18 2023-04-14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冷轧镀锌用热轧原板凸度的方法
CN117960797B (zh) * 2024-04-02 2024-06-04 远景睿泰动力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辊压机控制方法、***及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E446952B (sv) * 1980-04-25 1986-10-20 Asea Ab Regleranordning vid band- eller platvalsverk
JPH0626723B2 (ja) * 1986-09-24 1994-04-1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板材の形状制御方法
JP2819202B2 (ja) * 1991-05-28 1998-10-30 住友金属工業株式会社 走間ロールクロス角・ロールベンド力変更方法
JPH0523723A (ja) * 1991-07-24 1993-02-02 Toshiba Corp 平坦度測定装置及びこの平坦度測定装置を用いた連続圧延機の制御装置
JP3254067B2 (ja) * 1993-05-07 2002-02-04 川崎製鉄株式会社 エンドレス圧延における板クラウンの制御方法
JPH0724512A (ja) * 1993-07-12 1995-01-27 Nkk Corp 熱間走間板厚変更時のクラウン形状制御方法
EP0671225B1 (en) * 1994-03-10 1999-07-07 Kawasaki Steel Corporatio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rolling process in hot strip finish rolling mill
US5546779A (en) * 1994-03-24 1996-08-20 Danieli United, Inc. Interstand strip gauge and profile conrol
JPH0899103A (ja) * 1994-09-29 1996-04-16 Kobe Steel Ltd 板圧延における板クラウンおよび形状制御方法
DE69637428T2 (de) * 1995-12-26 2009-02-19 Toshiba Mitsubishi-Electric Industrial Systems Corporation Verfahren zum Messen von Bandprofil und Verfahren zum Steuern von kontinuierlichen Walze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92949A (zh) 1998-09-16
JP3607029B2 (ja) 2005-01-05
KR100257243B1 (ko) 2000-05-15
KR19980070668A (ko) 1998-10-26
AU5211398A (en) 1998-07-23
JPH10192929A (ja) 1998-07-28
AU697496B2 (en) 1998-10-08
US5960657A (en) 1999-10-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649C (zh) 轧机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CN100352570C (zh) 克服复合浪形的轧制方法
KR101149927B1 (ko) 열간에서의 판 압연에 있어서의 압연 부하 예측의 학습 방법
CN102989841B (zh) 辊式矫直机以及使用该辊式矫直机的板材的矫正方法
CN111014307B (zh) 一种炉卷和精轧机组连轧的轧机速度控制方法
CN103752623A (zh) 改善粗轧中间坯镰刀弯的自动控制方法
JPS59197309A (ja) 高いプロフィル品質と平担度品質とを備えたストリップを造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ストリップタンデム圧延ライン
CN107175260A (zh) 基于定宽侧压机的楔形坯宽度控制方法
CN111468572A (zh) 一种滚弯工艺控制方法及***
CN105013835A (zh) 冷连轧机组极薄带轧制中基于热凸度的原始辊缝设定方法
JPH04167910A (ja) 圧延機の制御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743091A (zh) 连轧机的形状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0227722A (zh) 基于轧辊换辊周期内轧辊辊型的优化方法
KR0148612B1 (ko) 쌍교차 압연기의 가역압연 제어방법
CN114632823A (zh) 一种提高宽厚板轧制力模型预报精度的方法
JP2017006941A (ja) ローラーレベラの零点調整方法
JP3302930B2 (ja) 圧延機の走間設定変更方法
JP4813014B2 (ja) 冷間タンデム圧延機の形状制御方法
JP4213433B2 (ja) 圧延機のエッジドロップ制御装置
JP2550267B2 (ja) 厚板圧延におけるキャンバー制御方法
JP3211709B2 (ja) 形鋼の製造方法
CN113182363B (zh) 一种单机架宽厚板轧机的力臂系数计算方法
JP3125660B2 (ja) 熱間連続圧延における板幅制御方法
JPH10175007A (ja) 圧延機におけるロールギャップ制御方法
JPH10296311A (ja) H形鋼の厚み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TOSHIBA MITSUBISHI ELECTRIC INDUSTRIAL SYSTEM CO.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TOSHIBA CORPORATION

Effective date: 20041022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41022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Toshiba Mitsubishi Electric Industrial Systems Co., Ltd.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Japan

Patentee before: Toshiba Corp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30326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