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87422B - 透光性结构体 - Google Patents

透光性结构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87422B
CN110187422B CN201910126118.1A CN201910126118A CN110187422B CN 110187422 B CN110187422 B CN 110187422B CN 201910126118 A CN201910126118 A CN 201910126118A CN 110187422 B CN110187422 B CN 11018742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area ratio
less
index value
m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2611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87422A (zh
Inventor
一色真诚
池田徹
村上贵章
竹田洋介
玉田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GC Inc
Original Assignee
Asahi Glas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ahi Glas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sahi Glas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1874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874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874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874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17/00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not in the form of fibres or filaments, by coating
    • C03C17/006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not in the form of fibres or filaments, by coating with materials of composite character
    • C03C17/007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not in the form of fibres or filaments, by coating with materials of composite character containing a dispersed phase, e.g. particles, fibres or flakes, in a continuous phas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15/00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not in the form of fibres or filaments, by etch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4Protective coatings, e.g. hard coating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8Coatings for keeping optical surfaces clean, e.g. hydrophobic or photo-catalytic film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1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 G02B5/0221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the surface having an irregular structur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73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 G02B5/0294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adapted to provide an additional optical effect, e.g. anti-reflection or filt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2204/00Glasses, glazes or enamels with special properties
    • C03C2204/08Glass having a rough surfac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2217/00Coatings on glass
    • C03C2217/40Coating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inhomogeneous layer
    • C03C2217/43Coating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inhomogeneous layer consisting of a dispersed phase in a continuous phase
    • C03C2217/46Coating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inhomogeneous layer consisting of a dispersed phase in a continuous phase characterized by the dispersed phase
    • C03C2217/47Coating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inhomogeneous layer consisting of a dispersed phase in a continuous phase characterized by the dispersed phase consisting of a specific material
    • C03C2217/475Inorganic materials
    • C03C2217/478Silic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2217/00Coatings on glass
    • C03C2217/70Properties of coatings
    • C03C2217/75Hydrophilic and oleophilic coat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2217/00Coatings on glass
    • C03C2217/70Properties of coatings
    • C03C2217/76Hydrophobic and oleophobic coat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2218/00Methods for coating glass
    • C03C2218/10Deposition methods
    • C03C2218/11Deposition methods from solutions or suspensions
    • C03C2218/115Deposition methods from solutions or suspensions electro-enhanced deposi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355Continuous and nonuniform or irregular surface on layer or component [e.g., roofing, etc.]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透光性结构体,所述透光性结构体具有如下表面凹凸形状,与平面所成的角度为0~0.5度的表面平坦区域面积率为0%以上且5.8%以下,凸部密度为0.0001个/μm2以上且0.05个/μm2以下,凸部面积率为5.5%以上且50%以下,偏斜度(偏度)Ssk为‑0.5以上且1.1以下,将突出峰部与中心部分离的负载面积率Smr1为0%以上且14.5%以下,并且算术平均表面粗糙度Sa为0.06μm以上且0.143μm以下。

Description

透光性结构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同时实现高防眩性及高视觉辨认性的透光性结构体。
背景技术
在各种设备(电视、个人计算机、智能电话、手机、车辆等)具备的图像显示装置(液晶显示器、有机EL显示器、等离子体显示器等)中,室内照明(荧光灯等)、太阳光等外部光映入显示面时,由于反射像而视觉辨认性下降。
为了抑制外部光的映入而对图像显示装置的构成显示面的基材(玻璃板等)的表面实施防眩处理。防眩处理是在表面设置凹凸,通过该凹凸使入射光散射的处理。通过入射光进行扩散反射而反射像变得不清晰,能抑制外部光的映入。作为防眩处理,已知有对基材的表面进行蚀刻的方法或在表面设置具有凹凸的防眩层的方法。作为防眩层的形成方法,已知有将包含烷氧基硅烷的加水分解缩合物等的二氧化硅前驱体的涂布液利用喷雾法涂布在基材上并进行烧制的方法(例如专利文献1)。
然而,当对基材的表面实施防眩处理时,产生雾度值的增大、眩光的增大等,存在图像的视觉辨认性下降的问题。
此外,作为用于得到高析像度的表面形状参数之一,存在以(H1-H2)/Ra≥0.25这样的条件来表示平坦部分少的情况的方法。在此,H1是在凹凸面的粗糙度曲面的支承曲线中的面积率为70%时的高度,H2是在凹凸面的粗糙度曲面的支承曲线中的面积率为99%时的高度。该条件表示凹凸的谷底的平坦部分少的情况,但是关于平坦部分处于高度方向的高的部分的平坦部分,未作任何规定。然而,处于高度方向的高的部分的平坦部分也产生正反射,因此在该规定中,关于全部的部分,求出倾斜,在评价平坦部比率方面不充分。(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09-058640号公报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2015/137196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同时实现高防眩性及高视觉辨认性的透光性结构体。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透光性结构体,其中,所述透光性结构体具有如下表面凹凸形状,与平面所成的角度为0~0.5度的表面平坦区域面积率为0%以上且5.8%以下,凸部密度为0.0001个/μm2以上且0.05个/μm2以下,凸部面积率为5.5%以上且50%以下,偏斜度(偏度)Ssk为-0.5以上且1.1以下,将突出峰部与中心部分离的负载面积率Smr1为0%以上且14.5%以下,并且算术平均表面粗糙度Sa为0.06μm以上且0.143μm以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透光性结构体,其中,所述透光性结构体具有如下表面凹凸形状,与平面所成的角度为0~0.5度的所述表面平坦区域面积率为0.115%以上且0.46%以下,凸部密度为0.0048个/μm2以上且0.05个/μm2以下,凸部面积率为12%以上且50%以下,偏斜度(偏度)Ssk为-0.5以上且1.1以下,将突出峰部与中心部分离的负载面积率Smr1为7.9%以上且14.5%以下,并且算术平均表面粗糙度Sa为0.06μm以上且0.143μm以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透光性结构体,其中,所述透光性结构体具有如下表面凹凸形状,与平面所成的角度为0~0.5度的所述表面平坦区域面积率为0%以上且0.32%以下,凸部密度为0.0001个/μm2以上且0.05个/μm2以下,凸部面积率为5.5%以上且50%以下,偏斜度(偏度)Ssk为-0.50以上且1.10以下,将突出峰部与中心部分离的负载面积率Smr1为0%以上且14.5%以下,并且算术平均表面粗糙度Sa为0.075μm以上且0.143μm以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透光性结构体,其中,所述透光性结构体具有如下表面凹凸形状,与平面所成的角度为0~0.5度的所述表面平坦区域面积率为0.115%以上且0.32%以下,凸部密度为0.0048个/μm2以上且0.05个/μm2以下,凸部面积率为12%以上且50%以下,偏斜度(偏度)Ssk为-0.5以上且1.1以下,将突出峰部与中心部分离的负载面积率Smr1为7.9%以上且14.5%以下,并且算术平均表面粗糙度Sa为0.075μm以上且0.143μm以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透光性结构体,其中,所述透光性结构体具有如下表面凹凸形状,与平面所成的角度为0~0.5度的表面平坦区域面积率为0.1%以上且0.4%以下,凸部密度为0.0001个/μm2以上且0.05个/μm2以下,凸部面积率为5.5%以上且50%以下,偏斜度(偏度)Ssk为-0.5以上且1.1以下,将突出峰部与中心部分离的负载面积率Smr1为0%以上且14.5%以下,并且算术平均表面粗糙度Sa为0.06μm以上且0.1μm以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透光性结构体,其中,所述透光性结构体具有如下表面凹凸形状,与平面所成的角度为0~0.5度的所述表面平坦区域面积率为0.115%以上且0.4%以下,凸部密度为0.0048个/μm2以上且0.05个/μm2以下,凸部面积率为12%以上且50%以下,偏斜度(偏度)Ssk为-0.5以上且1.1以下,将突出峰部与中心部分离的负载面积率Smr1为7.9%以上且14.5%以下,并且算术平均表面粗糙度Sa为0.06μm以上且0.1μm以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透光性结构体,其中,所述透光性结构体具有如下表面凹凸形状,与平面所成的角度为0~0.5度的所述表面平坦区域面积率为0.1%以上且0.4%以下,凸部密度为0.0040个/μm2以上且0.016个/μm2以下,凸部面积率为20%以上且34%以下,偏斜度(偏度)Ssk为0.14以上且0.45以下,将突出峰部与中心部分离的负载面积率Smr1为7.8%以上且10.17%以下,并且算术平均表面粗糙度Sa为0.06μm以上且0.1μm以下。
本发明的透光性结构体优选为玻璃板。
本发明的透光性结构体优选为对表面实施了凹凸形状处理的玻璃或者实施了具有凹凸形状的涂层的玻璃。
本发明的透光性结构体优选为强化玻璃板。
本发明的透光性结构体优选为具有三维形状。
本发明的透光性结构体也可以具有印刷层。
本发明的透光性结构体也可以在表面具有疏水/疏油处理层。
本发明提供一种包含本发明的透光性结构体作为罩盖构件的显示元件。
【发明效果】
作为防眩膜所要求的重要的光学特性,可列举高防眩性、高视觉辨认性、低眩光性,但是通常越提高防眩性则视觉辨认性越下降,眩光越增大,因此难以同时实现高防眩性与高视觉辨认性、进而难以同时实现高防眩性、高视觉辨认性和低眩光性。
根据本发明的透光性结构体,能够同时实现高防眩性及高视觉辨认性,优选还能够同时实现低眩光。
附图说明
图1A是表示反射像扩散性指标R的测定次序的图。
图1B是表示反射像扩散性指标R的测定次序的图。
图2是表示眩光指标值(Anti-sparkle:防闪耀)Z测定次序的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透光性结构体的表面凹凸形状的一例的图。
图4是将突出峰部与中心部分离的负载面积率Smr1的说明图。
图5是配置反转/旋转的数据而制成的横3,072×纵3,072的合成正方形状数据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实施例及比较例的视觉辨认性指标值T与反射像扩散性指标值R的关系的坐标图。
图7是图6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表示实施例及比较例的反射像扩散性指标值R与眩光指标值(Anti-Sparkle:防闪耀)Z的关系的坐标图。
图9是图8的局部放大图。
图10是表示实施例及比较例的表面平坦区域面积率(0~0.5度)与凸部密度的关系的坐标图。
图11是表示实施例及比较例的表面平坦区域面积率(0~0.5度)与凸部面积率的关系的坐标图。
图12是表示实施例及比较例的表面平坦区域面积率(0~0.5度)与算术平均表面粗糙度Sa的关系的坐标图。
图13是表示实施例及比较例的表面平坦区域面积率(0~0.5度)与偏斜度(偏度)Ssk的关系的坐标图。
图14是表示实施例及比较例的表面平坦区域面积率(0~0.5度)与将突出峰部和中心部分离的负载面积率Smr1的关系的坐标图。
【标号说明】
101 测定装置
107 线状光源装置
111 光源
112 黑色平板
115 面亮度测定器
120 附带防眩膜的透明基材
122 外表面
131 第一入射光
132 第一反射光
133 第二入射光
134 第二反射光
201 眩光指标值测定装置
202 检测器
203 附带防眩膜的透明基材
204 第一主面
205 第二主面
206 显示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说明本发明的透光性结构体。
在本说明书中,“透光性”是指可见光能够透过的情况。因此,本发明的透光性结构体只要可见光能够透过即可,优选为透明。透光性结构体的透明是指将400nm~1100nm的波长区域的光进行平均而透过80%以上(平均透过率为80%以上)的情况。400nm~1100nm的波长区域的光的平均透过率使用积分球来测定。
本发明的透光性结构体的材料可列举例如玻璃、树脂等。作为玻璃,可列举例如钠钙玻璃、硼硅酸玻璃、铝硅酸盐玻璃、无碱玻璃等。作为树脂,可列举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三乙酰纤维素、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
作为本发明的透光性结构体的形态,可列举例如板、膜等。
本发明的透光性结构体优选为玻璃板。玻璃板可以是通过浮法、熔化法、下拉法等成形的平滑的玻璃板,也可以是通过压延法等形成的表面具有凹凸的模板玻璃。而且,不仅是平坦的形状的玻璃板,也可以是具有曲面的形状的玻璃板。
玻璃板优选为强化玻璃板。强化玻璃板是实施了风冷强化或化学强化处理的玻璃板。通过强化处理,玻璃的强度提高,例如能够维持强度并削减板厚。
本发明的透光性结构体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例如厚度10mm以下,优选为0.05mm~3mm的玻璃板。厚度越薄,则越能够抑制光的吸收,因此对于以提高透过率为目的的用途来说优选。而且,厚度越薄则越有助于透光性结构体的轻量化。
以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在本申请说明书中,作为防眩性的指标,使用按照以下的次序测定的反射像扩散性指标值(Reflection image diffusiveness index value)R。
(反射像扩散性指标值:R)
对于透光性结构体的未形成防眩层的主面,为了消除未形成防眩层的主面与空气界面的反射而利用三菱铅笔制油漆笔PX-30充分地涂黑之后,测定本申请说明书中记载的反射像扩散性指标值(Reflectionimage diffusiveness index value)R。反射像扩散性指标值(Reflection image diffusiveness index value)是表示放置在玻璃板的周边的物体(例如照明)的反射像与原本的物体以何种程度一致的值,确认到与观察者的目视的防眩性的判断结果显示出良好的相关关系的情况。例如,反射像扩散性指标值R表示小(接近于0)的值的玻璃板的防眩性差,反之,反射像扩散性指标值R表示大的值(越接近于1则越大)的玻璃板具有良好的防眩性。在消除了未形成防眩层的主面与空气界面的反射的情况下,相应地,返回入射侧的光的正反射减少,因此通常,所述R的值与未形成防眩层的主面和空气界面的反射未被消除的情况相比增大。在本发明中,为了更准确判定表面的凹凸形状的光学特性的优劣,以消除了未形成防眩层的主面与空气界面的反射的状态进行测定。
以下,参照图1A及图1B,说明反射像扩散性指标值R的测定方法。
图1A示意性地示出在测定附带防眩膜的透明基材的反射像扩散性指标值R时使用的测定装置的一例。
如图1A所示,测定装置101具有线状光源装置107及面亮度测定器115。
线状光源装置107具有光源111和其周围的黑色平板112。光源111在图1A中是沿着与纸面垂直的方向延伸的线状光源,设置于在黑色平板112的中央设置的狭缝状的开口部。
面亮度测定器115是与光源111的长度轴正交的平面,配置在通过光源111的大致中央的平面上。因此,面亮度测定器115在沿长度轴的光源111的大致中央的位置处,以与光源111相对的方式配置。面亮度测定器115与光源111之间的距离为约60mm。
另外,面亮度测定器115的焦点对合于在附带防眩膜的透明基材120的外表面122处反射的线状光源装置107的图像。
成为测定对象的附带防眩膜的透明基材120以附带防眩膜的外表面122成为线状光源装置107及面亮度测定器115一侧的方式配置在测定装置101内。在实施例A1~F2及比较例A1~D7的附带防眩膜的透明基材的情况下,外表面122是附带防眩膜的外表面。而且,与附带防眩膜的面相对的相反侧的面使用三菱油漆笔PX-30(三菱铅笔制)充分涂黑。这是为了在测定时,消除来自附带防眩膜的透明基材的背面/空气界面的反射。
在使用测定装置101测定附带防眩膜的透明基材120的反射像扩散性指标值R时,从线状光源装置107的光源111朝向附带防眩膜的透明基材120的外表面122照射光。
从线状光源装置107照射的光以入射角θi向附带防眩膜的透明基材120的外表面122入射。而且,该光以反射角θr在附带防眩膜的透明基材120的外表面122处反射及/或散射,向面亮度测定器115入射。
例如,图1A示出来自线状光源装置107的第一入射光131在外表面122处被正反射,成为第一反射光132,向面亮度测定器115入射的情况。
这种情况下,在第一入射光131的入射角θi与第一反射光132的反射角θr之间,θri=0°成立。
在这样的正反射的情况下,特别是在入射角θi=反射角θr=5.7°的情况下,在面亮度测定器115处测定的第一反射光132的亮度为R1。但是,由于实际上包含误差,因此亮度R1是在θri=5.7°±0.1°处测定的第一反射光132的亮度。
另一方面,图1B示出来自线状光源装置107的第二入射光133在外表面122处被散射、反射,成为第二反射光134,向面亮度测定器115入射的情况。
在此,特别是在第二入射光133的入射角θi与第二反射光134的反射角θr之间,θri=0.5°±0.1°成立时的在面亮度测定器115处测定的第二反射光134的亮度为R2
另外,在第二入射光133的入射角θi与第二反射光134的反射角θr之间,θri=-0.5°±0.1°成立时的在面亮度测定器115处测定的第二反射光134的亮度为R3
使用这样得到的各亮度R1、R2及R3,通过以下的(1)式,算出附带防眩膜的透明基材120的反射像扩散性指标值R:
反射像扩散性指标值R=(R2+R3)/(2×R1)(1)式
确认到这样的反射像扩散性指标值R与观察者的目视的防眩性的判断结果显示出良好的相关关系的情况。例如,反射像扩散性指标值R表示小(接近于0)的值的附带防眩膜的透明基材120的防眩性差,反之,反射像扩散性指标值R表示大的值(越接近于1则越大)的附带防眩膜的透明基材120具有良好的防眩性。
需要说明的是,这样的测定可以通过使用例如DM&S公司制的装置SMS-1000来实施。在使用该装置的情况下,将相机透镜的焦距为16mm的C1614A透镜在光圈5.6下使用。而且,从外表面122至相机透镜的距离为约300mm,Imaging Scale(成像比例尺)设定为0.0276~0.0278的范围。
另外,在该装置中,在线状光源装置107的黑色平板112上形成的狭缝的开口部的尺寸为101mm×1mm。
在本申请说明书中,作为视觉辨认性的指标,使用按照以下的次序测定的视觉辨认性指标值(Clarity:清晰度)T。
(视觉辨认性指标值:T)
视觉辨认性指标值T的测定使用日本电色工业株式会社制变角光度计GC5000L,按照以下的次序进行。首先,从透光性结构体的被进行防眩处理的主面的相反侧起,将与透光性结构体的厚度方向平行的方向设为角度θ=0°时,向角度θ=0°±0.5°的方向(以下,也称为“角度0°的方向”)照射第一光。第一光在透光性结构体中透过,接受来自被防眩处理的主面的透过光,测定其亮度,设为“0°透过光的亮度”。
接下来,使接受从被进行防眩处理的主面射出的光的角度θ在-30°~30°的范围内变化,实施同样的操作。由此,测定在透光性结构体中透过而从形成防眩膜的主面射出的光的亮度分布并进行总计,作为“全部透过光的亮度”。
接下来,根据以下的式(2),推算视觉辨认性指标值(Clarity)T。
视觉辨认性指标值(Clarity)T=0°透过光的亮度/全部透过光的亮度式(2)
该视觉辨认性指标值(Clarity)T与观察者的目视的析像性的判断结果显示出良好的相关关系,确认到显示出与人的视觉接近的行为的情况。例如,视觉辨认性指标值T表示小(接近于0)的值的附带防眩膜的透光性结构体的析像性差,反之,视觉辨认性指标值T表示大的值的透光性结构体具有良好的析像性。因此,该视觉辨认性指标值T可以使用作为判断透光性结构体的析像性时的定量的指标。
透光性结构体的视觉辨认性指标值T优选为0.94以上,更优选为0.945以上,特别优选为0.96以上。
通过透光性结构体的视觉辨认性指标值T设为0.94以上,在使用透光性结构体作为显示元件的罩盖玻璃的情况下,显示的视觉辨认性非常良好,当显示清楚时,能得到容易观察的效果。
在本申请说明书中,作为眩光的指标,使用按照以下的次序测定的眩光指标值(Anti-sparkle)Z。
眩光指标值(Anti-Sparkle)是表示来自显示图像的光(像)在玻璃板中透过时被玻璃板表面散射,由于散射的光相互干涉而产生的亮点的不均检测为何种程度的值,确认到与观察者的目视的眩光的判断结果显示出良好的相关关系的情况。例如,眩光指标值Z小的玻璃板的眩光显著,反之,眩光指标值Z大的玻璃板处于被抑制眩光的倾向。
(眩光指标值Z)
接下来,使用图2说明透明基材的眩光指标值(Anti-Sparkle)Z的测定方法。图2示意性地示出在测定透明基材的眩光指标值(Anti-Sparkle)Z时使用的测定装置的一例(眩光指标值测定装置201)。
在测定眩光指标值Z时,首先,准备显示装置206(iPad第三代(注册商标);析像度264ppi)。在显示装置的显示面侧也可以具备用于防止破损等的罩。
接下来,在显示装置206的显示面侧配置被测定试样,即附带防眩膜的透明基材203(或者具有实施了防眩加工的防眩功能的透明基材)。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带防眩膜的透明基材203的一方的主面即第一主面204形成有防眩膜的情况下,附带防眩膜的透明基材203以使该第一主面204成为显示装置206的相反侧(检测器202侧)的方式配置在显示装置206的显示面侧。即,将另一方的主面即第二主面205配置在显示装置206上。
接下来,在使显示装置206为打开而显示图像的状态下,使用解析装置(SMS-1000;Display-Messtechnik&Systeme[DM&S]公司制),对于附带防眩膜的透明基材203的眩光程度进行图像解析。由此,求出表示作为Sparkle值的眩光Za
需要说明的是,在测定时,优选将由RGB(0,255,0)构成的绿单色的像显示于显示装置206的显示画面整体。这是为了极力减小显示色的差异引起的观察方式的差异等的影响。固体摄像元件与附带防眩膜的透明基材203之间的距离d设为540mm。该距离d当由距离指数r表示时,相当于r=10.8。
在此,距离指数r使用固体摄像元件的焦距f及固体摄像元件与附带防眩膜的透明基材203之间的距离d,由以下的式子表示:
距离指数r=(固体摄像元件与附带防眩膜的透明基材203之间的距离d)/(固体摄像元件的焦距f)
接下来,在参照试样中,实施同样的测定。参照试样是与附带防眩膜的透明基材203相同的厚度的玻璃基板(VRD140玻璃;AGC Glass Europe公司制)。
得到的Sparkle值作为眩光Zs
根据得到的Za及Zs,通过以下的式(3),算出附带防眩膜的透明基材203的眩光指标值Z。
眩光指标值Z=1-(Za/Zs) 式(3)
确认到该眩光指标值(Anti-Sparkle)Z与观察者的目视的眩光的判断结果显示出良好的相关关系的情况。例如,眩光指标值Z小的透明基材的眩光显著,反之,眩光指标值Z大的透明基材处于眩光受到抑制的倾向。
需要说明的是,在该测定中,作为相机透镜,优选将焦距为50mm的23FM50SP透镜在光圈5.6中使用。
透光性结构体的眩光指标值(Anti-Sparkle)Z优选为0.845以上,更优选为0.905以上。
透光性结构体的眩光指标值Z为0.845以上,由此抑制眩光,能得到视觉辨认性提高的效果。
具有高防眩性及高视觉辨认性的透光性结构体可由以上述的反射像扩散性指标R、视觉辨认性指标值(Clarity)T、眩光指标值Z这3个指标值表示。并且,每当制造理想的透光性结构体时,本申请发明者发现了表面平坦区域面积率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的情况。
通常,已知为了使反射像扩散性指标值R增大只要增大表面凹凸即可(例如只要增大算术平均表面粗糙度Sa值即可)的情况,但是以往,当增大反射像扩散性指标值R时,视觉辨认性指标值T减少的问题不可避免。为了使反射像扩散性指标值R增大,需要相对于散射反射强度而减少正反射。正反射在表面凹凸区域包含的表面平坦区域产生,因此为了减少正反射,减小表面平坦区域面积率的情况有效。在以往的防眩膜制膜方法及玻璃蚀刻方法中,在凹凸的高度的极大部及极小部存在平坦的区域。
本申请发明者们发现了用于减小这样的表面平坦面积率的、以往没有的玻璃蚀刻方法及防眩膜制膜方法而作为实施例实现,进而发现了如果通过模拟法,进一步降低表面平坦面积率,则在维持相同视觉辨认性指标值T的状态下能够进一步增大反射像扩散性指标值R的情况。
(防眩处理)
在本发明的透光性结构体中,满足上述的条件的表面凹凸形状可以通过所谓防眩处理(或AG处理)形成。作为防眩处理,可以为以下的两种。
(防眩处理A)
在防眩处理A中,通过对透光性结构体的表面进行蚀刻处理而形成表面凹凸形状。
蚀刻处理可以根据透光性结构体的材质、形成的凹凸形状等而使用公知的蚀刻方法。例如作为透光性结构体为玻璃板时的蚀刻方法,可列举使氟化剂与玻璃板的表面接触的方法。当使氟化剂接触时,在玻璃板表面,氟化剂与玻璃的骨架结构即SiO2反应而生成SiF4(气体),失去骨架的剩余的成分成为硅氟化物而玻璃表面被凹凸化。作为氟化剂,可列举例如氟单体(F2)、氟化氢(HF)等。在该方法中,根据使用的氟化剂的种类、使氟化剂与玻璃板表面接触的时间、蚀刻温度等能够调整所形成的凹凸的形状。
另外,在通过包含氟化剂和粒子(玻璃珠等)的处理液进行蚀刻处理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处理液的粒子的含量来改变凹凸的形状。例如当增多处理液中的粒子的含量时,基于氟化剂的蚀刻受到阻碍而蚀刻量减少,其结果是,在蚀刻处理中形成的凹凸减小,雾度率降低。
作为使氟化剂接触的以外的玻璃板的蚀刻方法或在玻璃以外的材质的透光性结构体的情况下也能够适用的蚀刻方法,可列举例如喷丸处理、离子蚀刻处理等。
也可以将蚀刻处理分别以不同的处理条件进行二次以上。例如可以在第一次的蚀刻处理中形成凸部,在第二次的蚀刻处理中形成第二凸部。这种情况下,第二次的蚀刻处理的蚀刻速度优选比第一次的蚀刻处理的蚀刻速度快。
在使用所述的处理液进行蚀刻处理的情况下,也可以在第一次与第二次中改变处理液中的粒子的含量。例如第二次使用的处理液中的粒子的含量比第一次减少时,在第二次的蚀刻处理时,通过第一次的蚀刻处理形成的凹凸平缓。
(防眩处理B)
在防眩处理B中,在透光性结构体的表面涂布涂料组成物而形成涂膜,通过对该涂膜进行烧制而形成表面凹凸形状。涂料组成物包括例如二氧化硅前驱体(a)及粒子(c)中的至少一方、液体状介质(b)。
(二氧化硅前驱体(a))
“二氧化硅前驱体”是指能形成以二氧化硅为主成分的基质的物质。作为二氧化硅前驱体(a),可以适当使用公知的烷氧基硅烷等的硅烷化合物或其加水分解缩合物等。二氧化硅前驱体(a)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
二氧化硅前驱体(a)从防止涂膜的裂纹或膜剥落的观点出发,优选包含具有与硅原子直接结合的碳原子的烷氧基硅烷及其加水分解缩合物中的任一方或两方。二氧化硅前驱体(a)从涂膜的耐磨损强度的观点出发,优选包含四烷氧基硅烷及其加水分解缩合物中的任一方或两方。
(液体状介质(b))
液体状介质(b)是将二氧化硅前驱体(a)溶解或分散的介质,优选使用将粒子(c)分散的介质。液体状介质(b)也可以具有将二氧化硅前驱体(a)溶解或分散的功能、将粒子(c)分散的作为分散溶剂的功能这两方。
液体状介质(b)至少包含沸点150℃以下的液体状介质(b1)。上述沸点优选为50~145℃,更优选为55~140℃。如果液体状介质(b1)的沸点为150℃以下,则将涂料组成物使用具备具有旋转雾化头的静电涂装枪的静电涂装装置向透光性结构体的表面涂布,进行烧制,由此形成表面凹凸形状。如果上述沸点为所述范围的下限值以上,则涂料组成物的液滴附着于透光性结构体的表面上之后,能够有效地形成表面凹凸形状。
二氧化硅前驱体(a)中的烷氧基硅烷等的加水分解需要水,因此在加水分解后只要不进行液体状介质的置换,液体状介质(b)至少包含水作为液体状介质(b1)。液体状介质(b)根据需要,也可以还包含液体状介质(b1)以外的其他的液体状介质,即沸点超过150℃的液体状介质。
(粒子(c))
作为粒子(c)的材质,可列举金属氧化物、金属、颜料、树脂等。作为金属氧化物,可列举Al2O3、SiO2、SnO2、TiO2、ZrO2、ZnO、CeO2、含有Sb的SnOX(ATO)、含有Sn的In2O3(ITO)、RuO2等。在表面凹凸形状的基质以二氧化硅为主成分的情况下,折射率与基质同等,因此优选为SiO2。作为金属,可列举金属单体(Ag、Ru等)、合金(AgPd、RuAu等)等。作为颜料,可列举无机颜料(钛黑、碳黑等)、有机颜料等。作为树脂,可列举丙烯酸树脂、聚苯乙烯、黑色素树脂等。
粒子(c)可以是实心粒子,也可以是空心粒子,还可以是多孔质粒子等的多孔粒子。“实心”表示内部不具有空洞的情况。“空心”表示内部具有空洞的情况。粒子(c)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
粒子(c)抑制涂膜的折射率上升,从降低反射率的点出发,优选球状、鳞片状、棒状、针状等的二氧化硅粒子。为了容易得到更低的雾度率,优选球状二氧化硅粒子。在以少量能够形成表面凹凸形状的点上、能够抑制涂膜的裂纹或膜剥落的点上,优选鳞片状二氧化硅粒子。“鳞片状”是指扁平的形状。
球状二氧化硅粒子可以为实心,也可以为空心,还可以为多孔质二氧化硅粒子。它们可以单独使用任1种,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作为空心二氧化硅粒子,可列举具有二氧化硅(SiO2)的外壳且外壳内为空洞的结构。
球状二氧化硅粒子的平均粒子径优选为10nm~300nm,更优选为40nm~200nm,进一步优选为70nm~110nm。如果该平均粒子径为上述范围的下限值以上,则低眩光性更优异。如果该平均粒子径为上述范围的上限值以下,则雾度率更低。而且,涂料组成物中的分散稳定性良好。
球状二氧化硅粒子的平均粒子径是指以体积基准求出的粒度分布的整体体积为100%的累计体积分布曲线中成为50%的点的粒子径,即体积基准累计50%径(D50)。粒度分布通过利用激光衍射/散射式粒子径分布测定装置测定的频度分布及累计体积分布曲线来求出。
鳞片状二氧化硅粒子是薄片状的二氧化硅一次粒子或多张薄片状的二氧化硅一次粒子相互面间平行地取向并重叠而形成的二氧化硅二次粒子。二氧化硅二次粒子通常具有层叠结构的粒子形态。鳞片状二氧化硅粒子可以仅为二氧化硅一次粒子及二氧化硅二次粒子中的任一方,也可以为两方。
薄片状二氧化硅一次粒子的厚度优选为0.001μm~0.1μm。如果该厚度为所述范围内,则能够形成薄片状的二氧化硅一次粒子相互面间平行地取向并重叠多张的鳞片状的二氧化硅二次粒子。二氧化硅一次粒子的最小长度相对于厚度之比优选为2以上,更优选为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以上。
鳞片状二氧化硅二次粒子的厚度优选为0.001μm~3μm,更优选为0.005μm~2μm。二氧化硅二次粒子的最小长度相对于厚度之比优选为2以上,更优选为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以上。二氧化硅二次粒子优选不热粘而相互独立地存在。
鳞片状二氧化硅粒子的平均纵横尺寸比优选为30~200,更优选为40~160,进一步优选为50~120。如果该平均纵横尺寸比为上述范围的下限值以上,则即使膜厚较厚也能充分抑制表面凹凸形状的裂纹或膜剥落。如果该平均纵横尺寸比为上限值以下,则涂料组成物中的分散稳定性良好。
“纵横尺寸比”是指粒子的最长长度相对于厚度之比(最长长度/厚度),“平均纵横尺寸比”是随机选择的50个粒子的纵横尺寸比的平均值。粒子的厚度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来测定,最长长度通过透过型电子显微镜(TEM)测定。
鳞片状二氧化硅粒子的平均粒子径优选为50nm~500nm,更优选为100nm~300nm。如果该平均粒子径为上述范围的下限值以上,则低眩光性更优异。而且,即使膜厚较厚也能充分地抑制表面凹凸形状的裂纹或膜剥落。如果该平均粒子径为上述范围的上限值以下,则雾度率进一步降低。而且,涂料组成物中的分散稳定性良好。
鳞片状二氧化硅粒子的平均粒子径与球状二氧化硅粒子的平均粒子径同样地测定。
粉体或分散体不仅包含鳞片状二氧化硅粒子,而且有时也包含在鳞片状二氧化硅粒子的制造时产生的不定形二氧化硅粒子。鳞片状二氧化硅粒子例如通过将鳞片状二氧化硅粒子凝集而不规则地重叠形成的具有间隙的凝集体形状的二氧化硅三次粒子(以下,也记为二氧化硅凝集体。)粉碎、分散化而得到。不定形二氧化硅粒子是二氧化硅凝集体某程度微粒化后的状态,但是未微粒化至各个鳞片状二氧化硅粒子为止的状态的结构,是多个鳞片状二氧化硅粒子形成块的形状。当包含不定形二氧化硅粒子时,形成的表面凹凸形状的致密性下降而可能容易产生裂纹或膜剥落。因此,粉体或分散体中的不定形二氧化硅粒子的含量越少越优选。
不定形二氧化硅粒子及二氧化硅凝集体都在TEM观察中被观察为黑色状。另一方面,薄片状的二氧化硅一次粒子或二氧化硅二次粒子在TEM观察中被观察为浅黑色或半透明状。
鳞片状二氧化硅粒子可以使用市售的结构,也可以使用制造的结构。
作为鳞片状二氧化硅粒子的市售品,可列举例如AGC-sitech公司制的sunlovely(注册商标)系列。
(粘合剂(d))
作为粘合剂(d)(但是二氧化硅前驱体(a)除外。),可列举在液体介质(b)中溶解或分散的无机物或树脂等。作为无机物,可列举例如二氧化硅以外的金属氧化物前驱体(金属:钛、锆等)。作为树脂,可列举热塑性树脂、热固化性树脂、紫外线固化性树脂等。
(添加剂(e))
作为添加剂(e),可列举例如具有极性基的有机化合物(e1)、紫外线吸收剂、红外线反射/红外线吸收剂、防反射剂、调平性提高用的界面活性剂、耐久性提高用的金属化合物等。
在涂料组成物含有粒子(c)的情况下,使涂料组成物包含具有极性基的有机化合物(e1),由此具有极性基的有机化合物缠绕粒子的周围,由此,由于涂料组成物中的静电力而粒子彼此排斥的结果是,能够抑制粒子(c)的凝集。
作为具有极性基的有机化合物(e1),可列举不饱和羧酸聚合物、纤维素衍生物、有机酸(但是,不饱和羧酸聚合物除外。)、萜烯化合物等。有机化合物(e1)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
作为调平性提高用的界面活性剂,可列举硅油系、丙烯酸系等。作为耐久性提高用的金属化合物,优选锆螯合化合物、钛螯合化合物、铝螯合化合物等。作为锆螯合化合物,可列举四乙酰丙酮锆、硬脂酸三氧化锆等。
(组成)
涂料组成物中的二氧化硅前驱体(a)与粒子(c)的总计的含量优选为涂料组成物中的固体部分(100质量%)(但是,二氧化硅前驱体(a)设为SiO2换算。)中的30~100质量%,更优选为40~100质量%。如果上述总计的含量为所述范围的下限值以上,则与透光性结构体的紧贴性优异。如果上述总计的含量为所述范围的上限值以下,则能抑制涂膜的裂纹或膜剥落。
涂料组成物的固体部分是涂料组成物中的液体状介质(b)以外的全部成分的含量的总计。但是,二氧化硅前驱体(a)的含量是SiO2换算。
在粒子(c)为球状二氧化硅粒子的情况下,粒子(c)相对于二氧化硅前驱体(a)与粒子(c)的总计质量(100质量%)的比率优选为3~30质量%,更优选为5~20质量%。
在粒子(c)为鳞片状二氧化硅粒子的情况下,粒子(c)相对于二氧化硅前驱体(a)与粒子(c)的总计质量(100质量%)的比率优选为0.5~20质量%,更优选为1~15质量%。
如果粒子(c)的比率为上述范围的下限值以上,则眩光性进一步降低。如果粒子(c)的比率为上述范围的上限值以下,防眩性进一步提高。而且,通过将二氧化硅前驱体(a)以一定以上的比率包含,而涂膜与透光性结构体的紧贴强度更优异。
涂料组成物中的液体状介质(b)的含量设为与涂料组成物的固体部分浓度对应的量。涂料组成物的固体部分浓度相对于涂料组成物的全部量(100质量%)优选为0.05~2质量%,更优选为0.1~1质量%。如果固体部分浓度为所述范围的下限值以上,则能够减少涂料组成物的液体量,如果固体部分浓度为上限值以下,则容易形成具有第二凸部的表面凹凸形状,容易降低表面平坦面积率。而且,涂膜的膜厚的均匀性提高。
涂料组成物中的沸点150℃以下的液体状介质(b1)的含量通常相对于液体状介质(b)的全部量为86质量%以上。通过以86质量%以上的比例包含液体状介质(b1),在将涂料组成物使用具备具有旋转雾化头的静电涂装枪的静电涂装装置向透光性基材上涂布并进行烧制时,形成表面凹凸形状。当液体状介质(b1)的比例小于86质量%时,在溶剂挥发干燥前进行平滑化,因此可能无法形成表面凹凸形状。
液体状介质(b1)的含量相对于液体状介质(b)的全部量而优选为90质量%以上。液体状介质(b1)的含量相对于液体状介质(b)的全部量也可以为100质量%。
(粘度)
涂料组成物的涂布温度下的粘度(以下,也称为“液体粘度”。)优选为0.003Pa·s以下,特别优选为0.001~0.003Pa·s。如果液体粘度为所述的上限值以下,则在喷雾涂料组成物时形成的液滴变得更微细,容易形成所希望的表面凹凸形状。如果液体粘度为所述的下限值以上,则表面凹凸形状变得均匀。涂料组成物的粘度是通过B型粘度计测定的值。
〔涂布工序〕
涂料组成物向透光性结构体表面的涂布使用例如具备具有旋转雾化头的静电涂装枪的静电涂装装置,能够使涂料组成物带电并喷雾。此时,如果从旋转雾化头至透光性基材之间的气氛设为20℃以上且相对湿度为40%以下,则涂膜的膜特性提高,因此优选。
静电涂装装置只要是具备具有旋转雾化头的静电涂装***构即可,可以采用公知的静电涂装装置。静电涂装枪只要是具备旋转雾化头的结构即可,可以采用公知的静电涂装枪。但是,涂料组成物的涂布装置并不局限于上述的静电涂装装置,可以使用公知的涂布装置。
〔疏水/疏油处理工序〕
需要说明的是,透光性结构体也可以在表面具有疏水/疏油处理层。疏水/疏油处理优选AFP(Anti Finger Print:耐指纹)剂的涂布。作为优选的AFP剂的具体的例子,可以使用例如市售的“Afluid(注册商标)S-550”(商品名,AGC公司制)、“KP-801”(商品名,信越化学工业公司制)、“X-71”(商品名,信越化学工业公司制)、“KY-130”(商品名,信越化学工业公司制)、“KY-178”(商品名,信越化学工业公司制)、“KY-185”(商品名,信越化学工业公司制)、“Optool(注册商标)DSX(商品名,大金工业公司制)等。
〔烧制工序〕
在烧制工序中,对于在涂布工序中形成于透光性结构体表面上的涂料组成物的涂膜进行烧制而形成表面凹凸形状。烧制可以在将涂料组成物向透光性结构体表面涂布时通过对透光性结构体进行加热而与涂布同时进行,也可以在将涂料组成物向透光性结构体表面涂布之后对涂膜进行加热。烧制温度优选为30℃以上,例如在透光性结构体为玻璃的情况下更优选为100~750℃,进一步优选为150~550℃。
在以上说明的制造方法中,在将规定的涂料组成物向透光性结构体表面涂布之后,通过对涂膜进行加热而能够在表面形成规定的凹凸形状。
对于通过上述的玻璃蚀刻方法及防眩膜制膜方法制造出的透光性结构体,使用视觉辨认性指标值T及反射像扩散性指标值R表示的结果记载在图6中。如图6所示可知,得到的透光性结构体在维持视觉辨认性指标值T的状态下,能够增大反射像扩散性指标值R。此外,可知,通过增加抑制眩光的眩光指标值Z作为新的指标,能得到将视觉辨认性指标值R、视觉辨认性指标值T、眩光指标值Z设定为适当的范围的理想的透光性结构体(图9)。
因此,本申请发明者们进行模拟解析,发现了关于透光性结构体的表面凹凸形状,降低后述的表面平坦区域面积率,降低凸部密度,使凸部面积率为5.5%以上且50%以下,使偏斜度(偏度)为-0.5以上且1.1以下,降低将突出峰部与中心部分离的负载面积率Smr1,并且减小算术平均表面粗糙度Sa,由此能够同时实现高防眩性及高视觉辨认性。
基于上述见解的本发明的透光性结构体的表面凹凸形状满足以下的条件。
(表面平坦区域面积率)
在本申请说明书中,表面平坦区域面积率是指透光性结构体的表面中的与平面所成的角度(表面角度)为0~0.5度的区域的面积率。
在本申请说明书中,按照以下的次序求出透光性结构体的表面平坦区域面积率。
使用激光显微镜(株式会社基恩士公司制,型号:VK―X210),以物镜100倍,关于(111~148)μm×(101~135)μm的观察区域,进行了XYZ的测定。采样数据数为2,048×1,536的总计3,145,728点。将该数据按照后述的次序计算了各法线向量的从透光性结构体主面法线的倾斜(记载为面倾斜)。0~90°以0.1°间隔关于各角度来求出该角度的面积占据整体的比例,将0~0.5°的占据整体的比例之和定义为表面平坦区域面积率。
本发明的透光性结构体的表面凹凸形状的表面平坦区域面积率为0%以上且5.8%以下,由此能够同时实现高防眩性及高视觉辨认性。而且,如果表面平坦区域面积率为0.115%以上且0.46%以下,则除了高防眩性及高视觉辨认性之外,同时还能够实现低眩光,因此优选。当表面平坦区域面积率超过5.8%时,正反射增加,因此在将相同视觉辨认性指标值T的样品彼此进行比较的情况下,反射像扩散性指标值R减小,因此不适当。表面平坦区域面积率可以为0%以上且0.32%以下,也可以为0.115%以上且0.32%以下,还可以为0.1%以上且0.4%以下,还可以为0.115%以上且0.4%以下。
(表面凹凸形状解析)
表面凹凸形状的解析通过使用基恩士公司制激光显微镜VK-X210,对于以高精细模式、Z方向测定间隔0.01μm测定(101~111)μm×(135~148)μm的区域(以下,也称为“观察区域”。)而得到的观察区域的表面形状的xyz数据,通过图像处理软件SPIP Ver.6.4.3(Image metrology公司制)进行解析来进行。
在上述解析中,首先,使用平均轮廓拟合法进行倾斜校正,将支承高度(BH)设为0而实施了Z偏置。接下来,以解析的粒子检测模式将阈值设定为0.05μm,选择“保存形状的整体”,将形状轮廓滤波的滤波器尺寸设定为51点。
以下,叙述在上述解析中求出的凸部密度、算术平均表面粗糙度Sa、凸部面积率、偏斜度(偏度)Ssk、将突出峰部与中心部分离的负载面积率Smr1。
(凸部密度)
关于凸部密度,参照图3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透光性结构体的表面凹凸形状的一例的图。图3所示的透光性结构体的表面凹凸形状5具有多个第一凸部5a,在第一凸部5a上也可以存在第二凸部5b。
在本说明书中,如图3所示,“第一凸部5a”是指透光性结构体的表面形状中的支承高度(BH)+0.05μm的高度处的直径(正圆换算)为1μm以上的凸部。使用表面形状解析软件SPIP Ver.6.4.3对激光显微镜数据进行解析,将上述定义的第一凸部5a在观察区域内观察到的个数(形状计数)除以观察区域面积所得到的值作为上述定义的第一凸部5a每1μm2存在的个数来定义为凸部密度(个/μm2)。
需要说明的是,支承高度(BH)是使用平均轮廓拟合法进行了倾斜校正之后,在根据利用激光显微镜测定观察区域而得到的观察区域的表面形状的xyz数据而求出的高度分布柱状图中,最具优势的高度z的值。xyz数据中的高度z是以观察区域的最低点为基准的高度(从测定高度z的位置向观察区域的与基材的主面平行的平面且包含最低点的平面引出的垂线的长度),以下特别是未规定基准时的表面形状中的高度的意思也同样。支承高度算出时的柱状图的刻度(bin)设定为1000。
本发明的透光性结构体通过其表面凹凸形状的凸部密度为0.0001个/μm2以上且0.05个/μm2以下而同时实现高防眩性及高视觉辨认性。如果凸部密度为0.0048个/μm2以上且0.05个/μm2以下,则能够还同时实现低眩光,因此优选。
0.0001个/μm2是本测定方法中的下方极限值。表面凹凸形状的凸部密度越小,则上述的凸部的直径越大,表面凹凸形状与平面所成的角度增大。
凸部密度越小,则存在算术平均表面粗糙度Sa增大的倾向,处于算术平均表面粗糙度Sa可取的范围变宽的倾向。而且,凸部密度减小的情况是指凸部间的间隔宽的情况,但是间隔宽时,眩光增大,当间隔窄时,存在雾度率升高的倾向,因此优选恒定的范围。
(算术平均表面粗糙度Sa)
本说明书中的算术平均表面粗糙度Sa以ISO25178规定。
这样的表面粗糙度Sa,即,三维表面粗糙度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可以使用例如基恩士公司制激光显微镜VK-X210进行测定。
本发明的透光性结构体通过其表面凹凸形状的算术平均表面粗糙度Sa为0.06μm以上且0.143μm以下,能够同时实现高防眩性及高视觉辨认性。通过算术平均表面粗糙度Sa为0.075μm以上且0.143μm以下,或者0.06μm以上且0.1μm以下,除了高防眩性及高视觉辨认性之外,还能同时实现低眩光性,因此更优选。算术平均表面粗糙度Sa越大,则防眩性,即反射像扩散性指标值R越大。当算术平均表面粗糙度Sa小于0.06μm时,反射像扩散性指标值R小于0.2,高防眩性未展现。当算术平均表面粗糙度Sa超过0.143μm时,视觉辨认性指标值T下降为小于0.94,进而当算术平均表面粗糙度Sa超过0.23μm时,视觉辨认性指标值T下降为小于0.85。
(凸部面积率)
如图3所示,在凸部密度的记载中叙述的第一凸部5a是指使用平均轮廓拟合法进行了倾斜校正之后,透光性结构体的表面形状中的支承高度(BH)+0.05μm的高度处的直径(正圆换算)为1μm以上的凸部。使用表面形状解析软件SPIP Ver.6.4.3对激光显微镜数据进行解析,将上述定义的第一凸部5a以支承高度(BH)+0.05μm的高度切断时的面积的总和占据观察面积的比例被定义为凸部面积率(%)。
本发明的透光性结构体通过其表面凹凸形状的凸部面积率为5.5%以上且50%以下,能同时实现高防眩性及高视觉辨认性。通过凸部面积率为12%以上且50%以下,除了高防眩性及高视觉辨认性之外,还能同时实现低眩光性,因此更优选。
凸部密度与凸部面积率需要合在一起考虑。凸部密度和凸部面积率都大的情况表示观察区域中的以支承高度+0.05μm的高度将表面凹凸形状切断时的直径1μm以上的凸部区域的个数多,凸部区域的面积的总和也大的情况。在凸部密度大且凸部面积率小的情况下,表示观察区域中的凸部的个数多,但平均面积小的情况。在凸部密度小且凸部面积率大的情况下,表示观察区域中的凸部的个数少,但是平均面积大的情况。
通过凸部密度为0.0001个/μm2以上且0.05个/μm2以下,并且凸部面积率为5.5%以上且50%以下,能同时实现高防眩性及高视觉辨认性。此外,通过凸部密度为0.0048个/μm2以上且0.05个/μm2以下,并且凸部面积率为12%以上且50%以下,除了高防眩性及高视觉辨认性之外,还能同时实现低眩光性。
以支承高度+0.05μm的高度将表面凹凸形状切断时的直径1μm以上的凸部区域的面积率成为50%以上的情况表示凸部面积远大于凹部面积的情况。反之,面积率小于5.5%的情况是指凹凸的高度低,防眩性下降。
(偏斜度(偏度)Ssk)
与在凸部密度的记载中记述的情况同样,对于使用基恩士公司制激光显微镜VK-X210测定(101~111)μm×(135~148)μm的观察区域而得到的观察区域的表面形状的xyz数据,使用图像处理软件SPIP Ver.6.4.3(Image metrology公司制),使用平均轮廓拟合法进行了倾斜校正之后,通过进行解析而求出了偏斜度(偏度)Ssk。
本发明的透光性结构体通过其表面凹凸形状的偏斜度Ssk为-0.5以上且1.1以下,能同时实现高防眩性及高视觉辨认性。
Ssk是表示表面凹凸形状的高度分布的对称性的指标,其值为0的情况表示高度分布以上下为对象的情况,当大于0时,表示凸部多的表面形状,当小于0时,表示凹部多的表面形状。通常,涂层后的凹凸形状的Ssk大于0,进行蚀刻处理而制造的凹凸形状的Ssk存在小于0的倾向。当凸部过多时,凹部变得平坦,反之,当凹部过多时,凸部变得平坦,因此为了减小表面平坦面积率而Ssk优选隔着0而处于恒定的范围。
(将突出峰部与中心部分离的负载面积率Smr1)
与在凸部密度的记载中叙述的情况同样,对于使用基恩士公司制激光显微镜VK-X210测定(101~111)μm×(135~148)μm的观察区域而得到的观察区域的表面形状的xyz数据,通过图像处理软件SPIP Ver.6.4.3(Image metrology公司制),使用平均轮廓拟合法进行了倾斜校正之后,通过解析而求出了将突出峰部与中心部分离的负载面积率Smr1。
关于将突出峰部与中心部分离的负载面积率Smr1,使用图4进行说明。
图4的纵轴是表面凹凸高度,横轴是在各高度处将表面凹凸以水平面切断时的其高度的区域的面积的总和(负载面积率)。面的负载曲线是表示负载面积率从0%至100%的高度的曲线。负载面积率表示某高度c以上的区域的面积的比例。
沿负载曲线将负载面积率之差设为40%而引出的负载曲线的割线从负载面积率0%移动时,将割线的倾斜最平缓的位置称为负载曲线的中央部分。对于该中央部分,将纵轴方向的偏差的平方和成为最小的直线称为等价直线。将等价直线的负载面积率0%~100%的高度的范围中包含的部分称为中心部。将比中心部高的部分称为突出峰部。将中心部与突出峰部分开的负载面积率为Smr1。
本发明的透光性结构体通过其表面凹凸形状的将突出峰部与中心部分离的负载面积率Smr1为0%以上且14.5%以下,能同时实现高防眩性及高视觉辨认性。
另外,本发明的透光性结构体通过其表面凹凸形状的将突出峰部与中心部分离的负载面积率Smr1为7.9%以上且14.5%以下,能同时实现高防眩性及高视觉辨认性及低眩光,因此优选。
Smr1为一定值以下表示图4中的负载曲线接近等价直线的情况,这表示表面形状中的相同高度的面存在的概率为一定值以下,即,表示表面平坦部少且表面平坦面积率小的情况。
【实施例】
(实施例A1~A4、实施例B1~B3、比较例A1~A22)
在表1的实施例A1~A4、实施例B1~B3、比较例A1~A22中,基于下述文献记载的次序,使用于表面凹凸形状为圆锥理想模型的傅里叶光学系而实施模拟,算出了反射像扩散性指标值R、视觉辨认性指标值T及眩光指标值Z。圆锥理想模型的制造方法如下述所示。首先准备200μm见方的平面(Z=0)。在恒定的倾斜(例如5度)的圆锥中准备4,096个Z=0平面,圆锥的水平位置(XY方向)在平面内任意,圆锥的顶点位置在0~1μm的范围内任意,顶点朝向下方向(-Z方向)配置。通过将所述平面利用随机选择的一个圆锥反复旋开,由此制造出没有平坦部的理想圆锥模型。在例子中,倾斜设为5度,但是并不局限于5度。而且虽然设为圆锥,但是不需要恒定的倾斜,可以将各种倾斜的圆锥混合,而且也可以是由曲面形成的凹陷。而且,虽然示出了顶点朝下的例子,但也可以顶点朝上。这种情况下未旋开而加入圆锥。
结果如下述表所示。
(参考文献)
Simulation of Anti-Glare Cover Glass Using Fourier Optics Consistentwith Sparkle and Other Visual Performances,Masanobu Isshiki,SID 2017DIGEST p1383-1386.
(模拟次序的详情)
需要说明的是,透光性结构体的相对于第一主面的面倾斜成为0.5°以下的部位的面积比按照以下的次序求出。
关于透光性结构体的形成有防眩膜的面,使用激光显微镜(株式会社基恩士公司制,型号:VK―X210),以物镜100倍,关于(111~148)μm×(101~135)μm的观察区域,进行第一主面的表面形状的测定。采样数据数为横2,048×纵1,536的总计3,145,728点。观察区域根据条件而如上所述存在不同的情况,但是在此说明145.0μm×108.8μm的情况。
准备如上所述得到的采样数据横2,048×纵1,536的数据,删除横512(1,537~2,048)×纵1,536的数据,得到正方形状数据。关于得到的正方形状数据通过最小平方法来求出近似平面。通过从原始的数据减去近似平面而进行倾斜校正,得到倾斜校正正方形形状数据。配置使得到的倾斜校正正方形形状数据如图5那样反转/旋转的数据,得到横3,072×纵3,072的合成正方形形状数据。
接下来关于得到的合成正方形形状数据,对于横3,072×纵3,072的各个数据点间以1/4间隔二维地进行线性插补,得到横12,285×纵12,285的插补后数据。插补使用了MATLAB R2008b的interp2函数。interp2函数存在指定插补方法的method,指定了“linear”。
接下来,将插补后数据切出LCD像素尺寸。LCD的像素设想264ppi,设为96.2μm×96.2μm的尺寸,从插补后数据切出横10,856×纵10,856(10,856=96.2/108.8*12,285)。将该切出的数据线性插补为横1,024×纵1,024,再次配置如图5那样排列、反转/旋转的数据,作为横2,048×纵2,048的大小而得到384.8μm×384.8μm的合成正方形形状数据2。线性插补与前述同样地使用interp2函数,指定“linear”method进行。
作为得到的横2,048×纵2,048的大小而384.8μm×384.8μm的合成正方形形状数据2包含有关高度的数据。而且各个网眼的间隔为384.8μm/2,047=188nm。
作为得到的横2,048×纵2,048的大小而计算384.8μm×384.8μm的合成正方形形状数据2的面倾斜。说明面倾斜的计算方法。使用MATLAB R2008b surfnorm函数,计算合成正方形形状数据2的法线向量。具体而言,将合成正方形形状数据2的2,048×2,048点的各点的X坐标、Y坐标、Z坐标各自的行列设为Xa、Ya、Za时,通过设为surfnorm(Xa,Ya,Za)来求出各点的法线向量。求出前述的各点的法线向量与玻璃垂直面所成的角,以0.1度刻度进行柱状图化,计算相对于柱状图化后的总数的角度为0~0.5度的总数比例,求出成为0.5°以下的部位的面积率。
叙述Clarity,Diffusion(扩散)的计算方法。
在基板内取x、y轴,沿垂直方向取z轴。该x、y、z轴与AG表面的合成正方形形状数据2的轴一致。AG表面的平均高度面设为z=0面,该面处的电场振幅设为U(x,y,0)。在透射光的情况下,U=exp(i2π(n-1)ρ(x,y)/λ),在反射光的情况下,U=exp(i4πnρ(x,y)/λ)。在此,ρ(x,y)为各点(x,y)处的AG的高度z坐标,n为玻璃的折射率(设为1.5),λ为光的波长。当对U(x,y,0)进行傅里叶变换、反变换时,如下所述。
A(kx,ky;z=0)=∫∫U(x,y,0)exp(-i(kxx+kyy))dxdy
Figure BDA0001973642800000331
在此,λ为光的波长。exp(i(kxx+kyy))表示具有
Figure BDA0001973642800000332
的波数的平面波,因此,|A(kxky;z=0)|2成为具有
Figure BDA0001973642800000333
的波数的平面波的强度。通过将
Figure BDA0001973642800000334
转换成球坐标
Figure BDA0001973642800000335
并将|A(kx,ky;z=0)|2沿
Figure BDA0001973642800000336
方向积分,能够求出散射光的θ依赖性。在此,θ为z轴与
Figure BDA0001973642800000337
所成的角度,
Figure BDA0001973642800000338
为表示xy面内的方位的角度。根据该散射角度分布,即能够求出由变角光度计GC5000L测定出的散射角度分布。根据散射角度分布,能够计算Clarity、Diffusion。
Clarity、Diffusion的计算参考日本登记公报专利第5867649号(以下日本专利第5867649号)记载的方法。日本专利第5867649号记载了使用变角光度计GC5000L,一边使受光器的角度摆动一边测定透过光角度分布、反射光角度分布,按照以下的式子进行视觉辨认性指标值T及反射像扩散性指标值R的规定的情况。
视觉辨认性指标值T=
(全部透射光的亮度-0°透射光的亮度)/(全部透射光的亮度)
反射像扩散性指标值R=
(全部透射光的亮度-45°正反射光的亮度)/(全部透射光的亮度)
在此,在反射的情况下,相对于AG面的法线方向从45°的角度使光入射,因此正反射分量朝向45°的方向,但是在模拟中,将入射光假定为0°,因此,
Diffusion=
(全部透射光的亮度-0°正反射光的亮度)/(全部透射光的亮度)。
在透射的情况下,如下进行定义。(与日本专利第5867649号相反,越接近于1则成为越良好的特性的指标)
Clarity=
(0°透射光的亮度)/(全部透射光的亮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GC5000L中为1°刻度的数据,但是在模拟中沿
Figure BDA0001973642800000341
方向进行积分时,将θ以0.1°刻度进行积分。计算-0.7~+0.7°的成分作为0°透射光、0°正反射光。
将得到的Clarity、Diffusion计算值t及r与在相同样品中测定的Clarity、Diffusion测定值进行对比而制成换算式,通过换算而得到视觉辨认性指标值T及反射像扩散性指标值R。使用的变换式分别为T=0.9439*t+0.0742及R=0.0267*EXP(3.7726*r)。
(眩光指标值(Anti-Sparkle)Z的计算方法)
在观察显示器时,人眼的焦点对合于像素部。越过AG地观察像素时也同样地焦点对合于像素部。因此,越过AG而人眼能观察到的像素通过如下的次序进行计算。在此,像素面设为z=0。
制成像素图案。数据点数与合成正方形形状数据2相同,将其中以2x2地等分成4区域,使各1区域对应于1像素。像素间距假定264ppi(Pixel Per Inch)的显示器,因此1像素的尺寸为96.2x96.2μm。为了模拟绿单色点亮的状态,将开口部设为96.2/3x 96.2/1.5μm,在各区域的中央配置开口部。在开口部,将电场振幅UPixel(x,y,0)设为1、开口部以外设为0。同样地使用傅里叶变换的式子时,如下书写。
Figure BDA0001973642800000351
在此,A(kx,ky;z=0)是具有
Figure BDA0001973642800000352
的波数的平面波的振幅,因此通过使平面波沿z轴方向仅前进像素-AG面间的光学距离z0(在此为4.75mm。),能够求出像素上的电场分布到达AG面时的电场振幅。
Figure BDA0001973642800000353
使用该UPixel(x,y,z0),通过以下的式子能够求出在AG面处散射的光的分布。
APixel(kx,ky;z0)=∫∫UPixel(x,y,z0)exp(-i(kxx+kyy))dxdy
该散射的光到达观测者的眼。因此,为了求出在观测者的眼成像的像,只要使所述的散射后的光返回至像素面,求出在像素面成像的像即可。使用下述的式子,求出像素面的电场振幅Usim(x,y,0)。
Figure BDA0001973642800000354
|Usim(x,y,0)|2成为人眼观察到的像素的像。通过本次序能够得到4像素量的像素像。为了求出Sparkle而4像素的话不够,因此按照如下的次序能得到400像素量的像素像。通过使合成正方形形状数据2沿纵向循环位移10级,沿横向循环位移10级,而得到10x10=100个不同的合成正方形形状数据2。在此,1级是将合成正方形形状数据2的纵横的数据点数2,048进行10等分的值。分别关于100个合成正方形形状数据2,通过求出前述的|Usim(x,y,0)|2,得到400像素量的像素像。(1像素的数据包含1,024x1,024个数据。)。将这些400像素量的数据排列20x20像素量的数据行列设为Image1。接下来,将合成正方形形状数据2沿纵向横向各偏移5级的状态设为合成正方形形状数据3。取代合成正方形形状数据2而使用合成正方形形状数据3,与上述同样地得到将400像素量的像素数据进行20x20像素量排列的数据行列。将其设为Image2。需要说明的是,该排列方法设为与Image1相同的次序。使用该Image1、Image2,进行与SMS-1000中采用的Difference ImageMethod(DIM)同样的计算(参照M.E.Becker,J.Soc.Inf.Disp.23,472(2015).)。首先计算Image1-Image2。差分是各个数据行列的对应的成分间的差分。在差分数据还适用与1像素量相同的大小的移动平均滤波器。具体而言,制成全部成分为1/1,0242的1,024x1,024正方行列,进行与上述的差分数据的二维折积,然后,将计算了整体的标准偏差的值作为闪耀计算值s。将得到的闪耀计算值s与在相同样品中测定的眩光指标值(Anti-Sparkle)Z进行对比而制成换算式,通过进行换算而得到眩光指标值(Anti-Sparkle)Z。使用的变换式为Z=-44.852*s+0.9892。
【表1】
Figure BDA0001973642800000361
与平面所成的角度为0~0.5度的表面平坦区域面积率满足0%以上且7.2%以下,凸部密度满足0.0001个/μm2以上且0.05个/μm2以下,凸部面积率满足5.5%以上且53%以下,偏斜度(偏度)Ssk满足-0.55以上且1.10以下,将突出峰部与中心部分离的负载面积率Smr1满足0%以上且16%以下,并且算术平均表面粗糙度Sa满足0.06μm以上且0.143μm以下的实施例A1~A4、B1~B3中,反射像扩散性指标值R为0.2以上且1以下,并且视觉辨认性指标值T为0.94以上且1以下。
算术平均表面粗糙度Sa超过0.143μm的比较例A1~A17的视觉辨认性指标值T小于0.94。算术平均表面粗糙度Sa小于0.06μm的A18~A22的反射像扩散性指标值R小于0.2。
所述表面平坦区域面积率满足0.115%以上且0.46%以下,凸部密度满足0.0048个/μm2以上且0.05个/μm2以下,凸部面积率满足12%以上且50%以下,偏斜度(偏度)Ssk满足-0.50以上且1.10以下,将突出峰部与中心部分离的负载面积率Smr1满足7.9%以上且15%以下的实施例A1~A4中,进而眩光指标值Z为0.845以上且1以下。
(实施例C1)
在实施例C1中,使用防眩处理B,在透光性结构体形成了表面凹凸形状。在透光性结构体上使用静电喷雾法形成了凹凸膜,但是在涂布液中添加有鳞片状二氧化硅粒子和高沸点溶剂。利用静电喷雾法形成了凹凸膜之后,直至烧制为止期间进行一定时间保持,由此向液态的鳞片状二氧化硅粒子的凝集及调平作用展现,由此凹凸形状变化,能够形成表面平坦面积率小的凹凸形状。
具体而言,实施以下的次序。
〔透光性结构体的清洗〕
作为透光性结构体,准备了钠钙玻璃(AGC公司制。FL1.1。尺寸:纵100mm×横100mm,厚度:1.1mm的玻璃基板。400~1100nm的波长区域的光的平均透过率为90.6%,表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为0.5nm)。利用碳酸氢钠水对该玻璃的表面进行了清洗后,以离子交换水进行冲洗并进行了干燥。
〔涂料组成物〕
按照以下的次序调制了涂料组成物。
二氧化硅前驱体溶液:使用作为主溶剂的solmixAP-11(日本酒售卖公司商品名),一边使用磁搅拌器对AP-11进行搅拌,一边将正硅酸乙酯(TEOS)、有机硅烷、粒子分散液、纯水、硝酸依次以成为表2所示的组成、SiO2换算固体部分浓度的方式添加,以60℃混合60分钟,由此得到了含有粒子的二氧化硅前驱体溶液。TEOS、有机硅烷、粒子分散液由二氧化硅换算固体部分比的组成表示。sunlovely(SLV)粒子分散液使用了将sunlovelyLFS HN150(AGC-sitech公司制)(SLV)进行粉碎、分散的鳞片状的二氧化硅粒子的分散液,分散溶剂为水,平均粒子径为185nm,平均纵横尺寸比(平均粒子径/平均厚度)为80,固体部分浓度5wt%。
将上述得到的含有粒子的二氧化硅前驱体溶液以AP-11稀释成表2所示的涂覆液的SiO2换算固体部分浓度,从而得到了涂布液。此时,根据需要,作为AP-11以外的溶剂,以表2所示的比率添加了丙二醇(PG)、二丙酮醇(DAA)。
(静电涂装装置)
准备了具备静电涂装枪的静电涂装装置(液体静电涂覆器,旭灿纳克(旭sunac)公司制)。作为静电涂装枪,使用了旋转雾化式自动静电枪(旭sunac公司制,sunbel,ESA120,杯径70mm)。为了更容易获得透光性结构体的接地而准备了金属网托盘作为导电性基板。
(静电涂装)
将静电涂装装置的涂装室内的温度调节成23±1℃的范围内,将湿度调节成50%±10%的范围内。
在静电涂装装置的链式输送机上,经由导电性基板而放置了预先加热成30℃±3℃的清洗完的透光性结构体。一边利用链式输送机进行等速传送,一边在透光性结构体的T面(在基于浮法的制造时与熔融锡相接的面的相反侧的面)上,通过静电涂装法,涂布了23±1℃的范围内的温度的涂布液之后,在大气中,以300℃烧制60分钟而形成了表面凹凸形状。涂布液的涂布条件设为涂覆液体量24mL/分钟,传送速度3.0m/分钟,涡轮转速35krpm、喷嘴高度260mm、((电压60kV)、剃削空气0.07MPa,传送次数2次。在此,涂覆液体量表示向静电涂装枪的涂料组成物的供给量。涡轮转速表示旋转雾化头的旋转速度。喷嘴高度表示从静电涂装枪的喷嘴前端(涂料组成物的喷雾方向上的旋转雾化头的前端)至透光性基材的距离。(电压表示向静电涂装枪施加的电压。)
(实施例C2、实施例D1~D4、比较例B1~B10)
除了涂布液的调制使用的粒子分散液的种类、涂布液的固体部分中的粒子浓度、涂布液的固体部分浓度、涂布液的涂布条件如下述表(表2、表3)所示以外与实施例C1同样地制造了实施例C2、实施例D1~D4、比较例B1~B10的透光性结构体。在此,比较例B1~B10是通过现有技术及以往的涂布液能够制造的样品。在实施例C1、C2及实施例D1~D4的静电涂装中,向涂布液中添加了二氧化硅微粒子及高沸点溶剂。通过静电涂装,在涂布液着落于基板上之后,由于调平的展现及固化过程中的向微粒子周围的基质凝集等,展现出以往没有的形成有防眩膜凹凸表面形状的情况。结果是,与现有产品相比,能够同时实现更高的防眩性及更高的视觉辨认性。
需要说明的是,下述表中的粒子分散液如以下所示。
(粒子分散液)
ST-OZL:日产化学工业公司制,SNOWTEX OZL,球状的实心二氧化硅粒子的分散液,分散溶剂为水,粒子径为70nm~100nm。
【表2】
Figure BDA0001973642800000401
【表3】
Figure BDA0001973642800000402
(实施例E1)
在实施例E1中,使用防眩处理A,在透光性结构体形成了表面凹凸形状。具体而言,实施了以下的次序。
为了仅对于玻璃板的一侧通过防眩处理A实施凹凸加工,在玻璃板的任意的一侧的主表面贴合了对于氟酸水溶液而为难溶性的物质构成的保护膜。通过对于该基板的相反侧的主表面实施防眩处理A,得到了仅在一面成型有凹凸形状的基板。
防眩处理A由预洗、清洗、药液浸渍、清洗这4个工序构成。将贴合有保护膜的基板在调整成5重量%的氟酸水溶液中浸渍180秒,去除了基板表面附着的油脂或灰尘等附着物。接下来,将基板在纯水中浸渍30秒,进行了清洗。将该清洗工序反复3次,充分地除去了在基板表面残留的氟酸水溶液。接下来,将基板如表4的实施例E1所示那样静静地浸渍在进行了浓度调整的磨砂溶液中,通过进行180秒静置而在基板表面形成了凹凸形状。最后,将基板在纯水中进行30秒浸渍,进行清洗并干燥,由此得到了加工完的基板(表4)。
浸渍在磨砂溶液中的玻璃基板通过氟酸而溶解为氟化硅离子。磨砂溶液中包含的氟化钾或氟化铵在基板表面局部性地析出氟化硅离子和难溶性的盐。被盐包覆的玻璃基板的溶解没有再进展,但是未被包覆的部分的溶解进展,因此凹凸形状作为结果而形成。该凹凸形状由基板溶解的速度和将基板表面包覆的盐的析出速度及形状来决定。
在以往的磨砂加工中,使用氟化钾或氟化铵与氟酸的混合液作为磨砂溶液,在加工了凹凸形状之后,再进行追加的蚀刻,由此成为勺切状的凹凸形状。这是因为,在该药液中进行了药液浸渍的基板中向基板表面析出的结晶的形状锐利,因此凹凸形状也变得锐利,由此散射性变得过强,透过基板的图像的视觉辨认性显著丧失,因此需要通过追加的蚀刻使表面均匀来调整散射性。通过进行追加的蚀刻处理,能够调整成任意的散射性,但是由于进行各向同性的蚀刻,因此基板表面的形状被限定为勺切形状。勺切形状具有平坦部,因此无法如前所述同时实现高的Diffusion和Clarity。
在本发明中,选定适当的药液和浓度,在基板表面形成适当的凹凸形状,由此在高的算术平均表面粗糙度Sa下能够降低表面平坦面积率,其结果是,即使没有追加的蚀刻,也能确保良好的散射性,能够同时实现高的Diffusion和Clarity。
(实施例F1、F2)
除了HF浓度、反离子、离子浓度、AlCl3添加量以外,以与实施例E1相同的处理条件制造了实施例F1、F2(表4)。
【表4】
Figure BDA0001973642800000421
(比较例C1~C17)
除了HF浓度、反离子、离子浓度、AlCl3添加量以外,以与实施例E1相同的处理条件制造了比较例C1~C17(表5)。
【表5】
Figure BDA0001973642800000422
(比较例D1~D7)
在比较例D1~D7中,使用防眩处理B,在透光性结构体形成了表面凹凸形状。
具体而言,实施了以下的次序。
〔预备蚀刻处理〕
作为透光性结构体,准备了钠钙玻璃(AGC公司制。FL1.1。尺寸:纵100mm×横100mm,厚度:1.1mm的玻璃基板。400~1100nm的波长区域的光的平均透过率:90.6%,表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0.5nm)。
在透光性结构体的B面(在基于浮法制造时与熔融锡相接的面)粘贴了保护膜之后,将透光性结构体在含有2wt%氟化氢及3wt%氟化钾的磨砂处理液中浸渍了3分钟。
〔本蚀刻处理〕
利用碳酸氢钠水对透光性结构体进行了清洗后,在包含7.5wt%氟化氢及7.5wt%氯化氢的水溶液中浸渍了下述表(表6)记载的时间。
【表6】
Figure BDA0001973642800000441
关于实施例C1、C2、实施例D1~D4、实施例E1、实施例F1、F2、比较例B1~B10、比较例C1~C17、比较例D1~D7,按照上述的次序求出了表面平坦区域面积率(0~0.5度)、算术平均表面粗糙度Sa、凸部密度、凸部面积率、偏斜度(偏度)Ssk、将突出峰部与中心部分离的负载面积率Smr1、反射像扩散性指标值R、视觉辨认性指标值T、眩光指标值Z及雾度率。结果如下述表(表7、表8、表9、表10、表11)所示。
【表7】
Figure BDA0001973642800000442
【表8】
Figure BDA0001973642800000451
【表9】
Figure BDA0001973642800000452
【表10】
Figure BDA0001973642800000453
【表11】
Figure BDA0001973642800000461
与平面所成的角度为0~0.5度的表面平坦区域面积率满足0%以上且5.8%以下,凸部密度满足0.0001个/μm2以上且0.05个/μm2以下,凸部面积率满足5.5%以上且50%以下,偏斜度(偏度)Ssk满足-0.5以上且1.1以下,将突出峰部与中心部分离的负载面积率Smr1满足0%以上且14.5%以下,并且算术平均表面粗糙度Sa满足0.06μm以上且0.143μm以下的实施例C1、C2、实施例D1~D4、实施例E1及实施例F1、F2中,反射像扩散性指标值R为0.2以上且1以下,并且视觉辨认性指标值T为0.94以上且1以下。
表面平坦区域面积率满足0.115%以上且0.46%以下,凸部密度满足0.0048个/μm2以上且0.05个/μm2以下,凸部面积率满足12%以上且50%以下,偏斜度(偏度)Ssk满足-0.5以上且1.1以下,将突出峰部与中心部分离的负载面积率Smr1满足7.9%以上且14.5%以下,并且算术平均表面粗糙度Sa满足0.06μm以上且0.143μm以下的实施例C1、C2及实施例E1中,进而反射像扩散性指标值R为0.2以上且0.9以下,视觉辨认性指标值T为0.94以上且1以下,并且眩光指标值(Anti-Sparkle)Z为0.845以上且1以下。
表面平坦区域面积率满足0%以上且0.32%以下,凸部密度满足0.0001个/μm2以上且0.05个/μm2以下,凸部面积率满足5.5%以上且50%以下,偏斜度(偏度)Ssk满足-0.50以上且1.10以下,将突出峰部与中心部分离的负载面积率Smr1满足0%以上且14.5%以下,并且算术平均表面粗糙度Sa满足0.075μm以上且0.143μm以下的实施例E1、实施例F1中,反射像扩散性指标值R为0.5以上且1以下,并且视觉辨认性指标值T为0.945以上且1以下。
表面平坦区域面积率满足0.115%以上且0.32%以下,凸部密度满足0.0048个/μm2以上且0.05个/μm2以下,凸部面积率满足12%以上且50%以下,偏斜度(偏度)Ssk满足-0.5以上且1.1以下,将突出峰部与中心部分离的负载面积率Smr1满足7.9%以上且14.5%以下,并且算术平均表面粗糙度Sa满足0.075μm以上且0.143μm以下的实施例E1中,进而反射像扩散性指标值R为0.5以上且0.9以下,视觉辨认性指标值T为0.945以上且1以下,并且眩光指标值(Anti-Sparkle)Z为0.905以上且1以下。
表面平坦区域面积率满足0.1%以上且0.4%以下,凸部密度满足0.0001个/μm2以上且0.05个/μm2以下,凸部面积率满足5.5%以上且50%以下,偏斜度(偏度)Ssk满足-0.5以上且1.1以下,将突出峰部与中心部分离的负载面积率Smr1满足0%以上且14.5%以下,并且算术平均表面粗糙度Sa满足0.06μm以上且0.1μm以下的实施例C1、实施例D1、实施例D2中,反射像扩散性指标值R为0.25以上且1以下,并且视觉辨认性指标值T为0.96以上且1以下。
表面平坦区域面积率满足0.115%以上且0.4%以下,凸部密度满足0.0048个/μm2以上且0.05个/μm2以下,凸部面积率满足12%以上且50%以下,偏斜度(偏度)Ssk满足-0.5以上且1.1以下,将突出峰部与中心部分离的负载面积率Smr1满足7.9%以上且14.5%以下,并且算术平均表面粗糙度Sa满足0.06μm以上且0.1μm以下的实施例C1中,进而反射像扩散性指标值R为0.25以上且0.65以下,视觉辨认性指标值T为0.96以上且1以下,并且眩光指标值(Anti-Sparkle)Z为0.84以上且1以下。
表面平坦区域面积率满足0.1%以上且0.4%以下,凸部密度满足0.0040个/μm2以上且0.016个/μm2以下,凸部面积率满足20%以上且34%以下,偏斜度(偏度)Ssk满足0.14以上且0.45以下,将突出峰部与中心部分离的负载面积率Smr1满足7.8%以上且10.17%以下,并且算术平均表面粗糙度Sa满足0.06μm以上且0.1μm以下的实施例A1、A2、A3、A4及实施例B3、实施例C1中,反射像扩散性指标值R为0.30以上且1以下,视觉辨认性指标值T为0.96以上且1以下,并且眩光指标值(Anti-Sparkle)Z为0.84以上且1以下。
比较例B1~B10分别不满足以下的条件。
比较例B9、B10:表面平坦区域面积率(0~0.5度)不满足0%以上且5.8%以下。
比较例B1~B10:算术平均粗糙度Sa不满足0.06μm以上且0.143μm以下。
比较例B2、B3、B6、B8:凸部面积率不满足5.5%以上且50%以下。
比较例B5~B7及B9:偏斜度(偏度)Ssk不满足-0.50以上且1.1以下。
比较例B5~B7及B9:将突出峰部与中心部分离的负载面积率Smr1不满足0%以上且14.5%以下。
通过以上所述,比较例B1~B10无法同时满足反射像扩散性指标值R为0.2以上且1以下、及视觉辨认性指标值T为0.94以上且1以下。
比较例C1~C17分别不满足以下的条件。
比较例C9、C11、C17:凸部密度不满足0.0001个/μm2以上且0.05个/μm2以下。
比较例C1~C6、C8、C10、C12~C17:算术平均粗糙度Sa不满足0.06μm以上且0.143μm以下。
比较例C9、C11、C16、C17:凸部面积率不满足5.5%以上且50%以下。
比较例C1~C3、C5~C7、C9、C10、C12~C14:偏斜度(偏度)Ssk不满足-0.50以上且1.1以下。
通过以上所述,比较例C1~C17无法同时满足反射像扩散性指标值R为0.2以上且1以下、及视觉辨认性指标值T为0.94以上且1以下。
比较例D1~D7分别不满足以下的条件。
比较例D1~D3、D5、D7:算术平均粗糙度Sa不满足0.06μm以上且0.143μm以下。
比较例D6:凸部面积率不满足5.5%以上且50%以下。
比较例D4、D6、D7:偏斜度(偏度)Ssk不满足-0.50以上且1.1以下。
通过以上所述,比较例D1~D7无法同时满足反射像扩散性指标值R为0.2以上且1以下、及视觉辨认性指标值T为0.94以上且1以下。
图6是表示实施例A1~A4(图中,记载为实施例A)、实施例B1~B3(图中,记载为实施例B)、实施例C1、C2(图中,记载为实施例C)、实施例D1~D4(图中,记载为实施例D)、实施例E1(图中,记载为实施例E)、实施例F1、F2(图中,记载为实施例F)、比较例A1~A22(图中,记载为比较例A)、比较例B1~B10(图中,记载为比较例B)、比较例C1~C17(图中,记载为比较例C)、比较例D1~D7(图中,记载为比较例D)中的视觉辨认性指标值T与反射像扩散性指标R的关系的坐标图,图7是图6的局部放大图。
在图7中,实线包围的范围表示反射像扩散性指标值R为0.2以上且1以下,视觉辨认性指标值T为0.94以上且1以下的范围,虚线包围的范围表示反射像扩散性指标值R为0.5以上且1以下,视觉辨认性指标值T为0.945以上且1以下的范围,单点划线包围的范围表示反射像扩散性指标值R为0.25以上且1以下,视觉辨认性指标值T为0.96以上且1以下的范围。而且,细虚线包围的范围表示与比较例相比R及T大的范围。
从图可以确认到实施例A、B、C、D处于反射像扩散性指标值R及视觉辨认性指标值T都高,反射像扩散性指标值R为0.2以上且1以下,视觉辨认性指标值T为0.94以上且1以下的范围的情况。
图8是表示实施例A1~A4(图中,记载为实施例A)、实施例B1~B3(图中,记载为实施例B)、实施例C1、C2(图中,记载为实施例C)、实施例D1~D4(图中,记载为实施例D)、实施例E1(图中,记载为实施例E)、实施例F1、F2(图中,记载为实施例F)、比较例A1~A22(图中,记载为比较例A)、比较例B1~B10(图中,记载为比较例B)、比较例C1~C17(图中,记载为比较例C)、比较例D1~D7(图中,记载为比较例D)中的反射像扩散性指标R与眩光指标值(Anti-Sparkle)Z的关系的坐标图,图9是图8的局部放大图。
在图9中,实线包围的范围表示反射像扩散性指标值R为0.2以上且0.9以下、眩光指标值(Anti-Sparkle)Z为0.845以上且1以下的范围,虚线包围的范围表示反射像扩散性指标值R为0.5以上且0.9以下、眩光指标值(Anti-Sparkle)Z为0.905以上且1以下的范围,单点划线包围的范围表示反射像扩散性指标值R为0.25以上且0.65以下、眩光指标值(Anti-Sparkle)Z为0.845以上且1以下的范围。而且,细虚线包围的范围表示与比较例相比R及Z大的范围。
从图可知,实施例A、C、E除了反射像扩散性指标值R高且视觉辨认性指标值T高的情况之外,而且眩光指标值Z也高。即,能够确认到处于反射像扩散性指标值R为0.2以上且0.9以下,视觉辨认性指标值T为0.94以上且1以下,眩光指标值(Anti-Sparkle)Z为0.845以上且1以下的范围的情况。
眩光指标值Z通常随着反射像扩散性指标值R的增大而下降,但是当反射像扩散性指标值R成为0.5以上时,这次存在随着反射像扩散性指标值R的增大而眩光指标值Z增大的倾向。能够确认到实施例A、C、E与将比较例连结的线相比,除了反射像扩散性指标值R更高的情况之外,而且眩光指标值Z也更高的情况。
图10是表示实施例A1~A4(图中,记载为实施例A)、实施例B1~B3(图中,记载为实施例B)、实施例C1、C2(图中,记载为实施例C)、实施例D1~D4(图中,记载为实施例D)、实施例E1(图中,记载为实施例E)、实施例F1、F2(图中,记载为实施例F)、比较例A1~A22(图中,记载为比较例A)、比较例B1~B10(图中,记载为比较例B)、比较例C1~C17(图中,记载为比较例C)、比较例D1~D7(图中,记载为比较例D)中的表面平坦区域面积率(0~0.5度)与凸部密度的关系的坐标图。
在图10中,实线包围的范围表示表面平坦区域面积率(0~0.5度)为0%以上且5.8%以下并且凸部密度为0.0001个/μm2以上且0.05个/μm2以下的范围,虚线包围的范围表示表面平坦区域面积率(0~0.5度)为0%以上且0.32%以下并且凸部密度为0.0001个/μm2以上且0.05个/μm2以下的范围,单点划线包围的范围表示表面平坦区域面积率(0~0.5度)为0.1%以上且0.4%以下并且凸部密度为0.0001个/μm2以上且0.05个/μm2以下的范围。
从图可以确认到实施例A、实施例B、实施例C、实施例D、实施例E、实施例F处于表面平坦区域面积率(0~0.5度)为0%以上且5.8%以下,并且凸部密度为0.0001个/μm2以上且0.05个/μm2以下的范围的情况。
图11是表示实施例A1~A4(图中,记载为实施例A)、实施例B1~B3(图中,记载为实施例B)、实施例C1、C2(图中,记载为实施例C)、实施例D1~D4(图中,记载为实施例D)、实施例E1(图中,记载为实施例E)、实施例F1、F2(图中,记载为实施例F)、比较例A1~A22(图中,记载为比较例A)、比较例B1~B10(图中,记载为比较例B)、比较例C1~C17(图中,记载为比较例C)、比较例D1~D7(图中,记载为比较例D)中的表面平坦区域面积率(0~0.5度)与凸部面积率的关系的坐标图。
在图11中,实线包围的范围表示表面平坦区域面积率(0~0.5度)为0%以上且5.8%以下,并且凸部面积率为5.5%以上且50%以下的范围,虚线包围的范围表示表面平坦区域面积率(0~0.5度)为0%以上且0.32%以下,并且凸部面积率为5.5%以上且50%以下的范围,单点划线包围的范围表示表面平坦区域面积率(0~0.5度)为0.1%以上且0.4%以下,并且凸部面积率为5.5%以上且50%以下的范围。
从图可以确认到实施例A、实施例B、实施例C、实施例D、实施例E、实施例F处于表面平坦区域面积率(0~0.5度)为0%以上且5.8%以下,并且凸部面积率为5.5%以上且50%以下的范围的情况。
图12是表示实施例A1~A4(图中,记载为实施例A)、实施例B1~B3(图中,记载为实施例B)、实施例C1、C2(图中,记载为实施例C)、实施例D1~D4(图中,记载为实施例D)、实施例E1(图中,记载为实施例E)、实施例F1、F2(图中,记载为实施例F)、比较例A1~A22(图中,记载为比较例A)、比较例B1~B10(图中,记载为比较例B)、比较例C1~C17(图中,记载为比较例C)、比较例D1~D7(图中,记载为比较例D)中的表面平坦区域面积率(0~0.5度)与算术平均表面粗糙度Sa的关系的坐标图。
在图12中,实线包围的范围表示表面平坦区域面积率(0~0.5度)为0%以上且5.8%以下,并且算术平均表面粗糙度Sa为0.06μm以上且0.143μm以下的范围,虚线包围的范围表示表面平坦区域面积率(0~0.5度)为0%以上且0.32%以下,并且算术平均表面粗糙度Sa为0.075μm以上且0.143μm以下的范围,单点划线包围的范围表示表面平坦区域面积率(0~0.5度)为0.1%以上且0.4%以下,并且算术平均表面粗糙度Sa为0.05μm以上且0.1μm以下的范围。
从图可以确认到实施例A、实施例B、实施例C、实施例D、实施例E、实施例F处于表面平坦区域面积率(0~0.5度)为0%以上且5.8%以下,并且算术平均表面粗糙度Sa为0.06μm以上且0.143μm以下的范围的情况。
图13是表示实施例A1~A4(图中,记载为实施例A)、实施例B1~B3(图中,记载为实施例B)、实施例C1、C2(图中,记载为实施例C)、实施例D1~D4(图中,记载为实施例D)、实施例E1(图中,记载为实施例E)、实施例F1、F2(图中,记载为实施例F)、比较例A1~A22(图中,记载为比较例A)、比较例B1~B10(图中,记载为比较例B)、比较例C1~C17(图中,记载为比较例C)、比较例D1~D7(图中,记载为比较例D)中的表面平坦区域面积率(0~0.5度)与偏斜度(偏度)Ssk的关系的坐标图。
在图13中,实线包围的范围表示表面平坦区域面积率(0~0.5度)为0%以上且5.8%以下,并且偏斜度(偏度)Ssk为-0.5以上且1.1以下的范围,虚线包围的范围表示表面平坦区域面积率(0~0.5度)为0%以上且0.32%以下,并且偏斜度(偏度)Ssk为-0.5以上且1.1以下的范围,单点划线包围的范围表示表面平坦区域面积率(0~0.5度)为0.1%以上且0.4%以下,并且偏斜度(偏度)Ssk为-0.5以上且1.1以下的范围。
从图可以确认到实施例A、实施例B、实施例C、实施例D、实施例E、实施例F处于表面平坦区域面积率(0~0.5度)为0%以上且5.8%以下,并且偏斜度(偏度)Ssk为-0.5以上且1.1以下的范围的情况。
图14是表示实施例A1~A4(图中,记载为实施例A)、实施例B1~B3(图中,记载为实施例B)、实施例C1、C2(图中,记载为实施例C)、实施例D1~D4(图中,记载为实施例D)、实施例E1(图中,记载为实施例E)、实施例F1、F2(图中,记载为实施例F)、比较例A1~A22(图中,记载为比较例A)、比较例B1~B10(图中,记载为比较例B)、比较例C1~C17(图中,记载为比较例C)、比较例D1~D7(图中,记载为比较例D)中的表面平坦区域面积率(0~0.5度)与将突出峰部和中心部分离的负载面积率Smr1的关系的坐标图。
在图14中,实线包围的范围表示表面平坦区域面积率(0~0.5度)为0%以上且5.8%以下,并且将突出峰部与中心部分离的负载面积率Smr1为0%以上且14.5%以下的范围,虚线包围的范围表示表面平坦区域面积率(0~0.5度)为0%以上且0.32%以下,并且将突出峰部与中心部分离的负载面积率Smr1为0%以上且14.5%以下的范围,单点划线包围的范围表示表面平坦区域面积率(0~0.5度)为0.1%以上且0.4%以下,并且将突出峰部与中心部分离的负载面积率Smr1为0%以上且14.5%以下的范围。
从图可以确认到实施例A、实施例B、实施例C、实施例D、实施例E、实施例F处于表面平坦区域面积率(0~0.5度)为0%以上且5.8%以下,并且将突出峰部与中心部分离的负载面积率Smr1为0%以上且14.5%以下的范围的情况。
本申请基于在2018年2月22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8-030054,其内容作为参照而援引于此。

Claims (13)

1.一种透光性结构体,其中,
所述透光性结构体具有如下表面凹凸形状,与平面所成的角度为0~0.5度的表面平坦区域面积率为0%以上且5.8%以下,凸部密度为0.0001个/μm2以上且0.05个/μm2以下,凸部面积率为5.5%以上且50%以下,偏斜度Ssk为-0.5以上且1.1以下,将突出峰部与中心部分离的负载面积率Smr1为0%以上且14.5%以下,并且算术平均表面粗糙度Sa为0.06μm以上且0.143μm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光性结构体,其中,
与平面所成的角度为0~0.5度的所述表面平坦区域面积率为0.115%以上且0.46%以下,所述凸部密度为0.0048个/μm2以上且0.05个/μm2以下,所述凸部面积率为12%以上且50%以下,将突出峰部与中心部分离的所述负载面积率Smr1为7.9%以上且14.5%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光性结构体,其中,
与平面所成的角度为0~0.5度的所述表面平坦区域面积率为0%以上且0.32%以下,所述算术平均表面粗糙度Sa为0.075μm以上且0.143μm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光性结构体,其中,
与平面所成的角度为0~0.5度的所述表面平坦区域面积率为0.115%以上且0.32%以下,所述凸部密度为0.0048个/μm2以上且0.05个/μm2以下,所述凸部面积率为12%以上且50%以下,将突出峰部与中心部分离的所述负载面积率Smr1为7.9%以上且14.5%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光性结构体,其中,
与平面所成的角度为0~0.5度的所述表面平坦区域面积率为0.1%以上且0.4%以下,所述算术平均表面粗糙度Sa为0.06μm以上且0.1μm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透光性结构体,其中,
与平面所成的角度为0~0.5度的所述表面平坦区域面积率为0.115%以上且0.4%以下,所述凸部密度为0.0048个/μm2以上且0.05个/μm2以下,所述凸部面积率为12%以上且50%以下,将突出峰部与中心部分离的所述负载面积率Smr1为7.9%以上且14.5%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透光性结构体,其中,
所述凸部密度为0.0040个/μm2以上且0.016个/μm2以下,凸部面积率为20%以上且34%以下,所述偏斜度Ssk为0.14以上且0.45以下,将突出峰部与中心部分离的所述负载面积率Smr1为7.8%以上且10.17%以下。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透光性结构体,其中,
所述透光性结构体是对表面实施了凹凸形状处理的玻璃或者实施了具有凹凸形状的涂层的玻璃。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透光性结构体,其中,
所述透光性结构体是强化玻璃板。
10.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透光性结构体,其中,
透光性结构体本身具有三维形状。
11.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透光性结构体,其中,
所述透光性结构体具有印刷层。
12.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透光性结构体,其中,
所述透光性结构体在表面具有疏水/疏油处理层。
13.一种显示元件,其中,包含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透光性结构体作为罩盖构件。
CN201910126118.1A 2018-02-22 2019-02-20 透光性结构体 Active CN11018742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30054 2018-02-22
JP2018030054A JP7119417B2 (ja) 2018-02-22 2018-02-22 透光性構造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87422A CN110187422A (zh) 2019-08-30
CN110187422B true CN110187422B (zh) 2022-06-14

Family

ID=674817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26118.1A Active CN110187422B (zh) 2018-02-22 2019-02-20 透光性结构体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267750B2 (zh)
JP (1) JP7119417B2 (zh)
CN (1) CN110187422B (zh)
DE (1) DE10201900120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192462B1 (ko) * 2017-12-14 2020-12-17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실리카 막 형성용 조성물, 실리카 막, 및 전자소자
US11402669B2 (en) 2018-04-27 2022-08-02 Apple Inc. Housing surface with tactile friction features
US11112827B2 (en) 2018-07-20 2021-09-07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 with glass housing member
US11691912B2 (en) 2018-12-18 2023-07-04 Apple Inc. Chemically strengthened and textured glass housing member
US11372137B2 (en) 2019-05-29 2022-06-28 Apple Inc. Textured cover assemblies for display applications
US11109500B2 (en) 2019-06-05 2021-08-31 Apple Inc. Textured glass component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enclosure
US10827635B1 (en) 2019-06-05 2020-11-03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 enclosure having a textured glass component
JP7284030B2 (ja) * 2019-08-06 2023-05-30 株式会社三共 遊技機
JP7284031B2 (ja) * 2019-08-06 2023-05-30 株式会社三共 遊技機
JP7442345B2 (ja) * 2020-03-06 2024-03-04 株式会社きもと 低反射材
JPWO2021187445A1 (zh) * 2020-03-16 2021-09-23
DE102021107593A1 (de) * 2020-03-30 2021-09-30 Schott Ag Blendfreie Glasartikel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von blendfreien Glasartikeln
KR20220160620A (ko) * 2020-03-31 2022-12-06 다이니폰 인사츠 가부시키가이샤 광학 적층체, 그리고 이것을 구비하는 편광판, 표면판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US20230236450A1 (en) * 2020-06-04 2023-07-27 Nippon Sheet Glass Company, Limited Display device
JP6991416B1 (ja) * 2020-06-26 2022-01-13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JP7092828B2 (ja) * 2020-07-09 2022-06-28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光学積層体ならびに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用途
JP2022023332A (ja) * 2020-07-27 2022-02-08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カバーガラス
WO2022024678A1 (ja) * 2020-07-31 2022-02-03 Agc株式会社 ディスプレイユニット
US11897809B2 (en) 2020-09-02 2024-02-13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textured glass and glass ceramic components
TWI778832B (zh) * 2021-10-18 2022-09-21 長春石油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聚合物膜及其應用
US11746198B2 (en) 2021-10-18 2023-09-05 Chang Chun Petrochemical Co., Ltd. Polymer film and uses of the same
CN115991919A (zh) * 2021-10-18 2023-04-21 长春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聚合物膜及其应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04460A (zh) * 2005-12-06 2007-07-25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防眩膜及图像显示器
JP2013061636A (ja) * 2011-08-23 2013-04-04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防眩性前面板
TW201437747A (zh) * 2013-03-15 2014-10-01 Fujifilm Corp 圖案形成方法、組成物套組、抗蝕劑膜、及使用它們的電子元件的製造方法及電子元件
KR20140129450A (ko) * 2013-04-29 2014-11-07 부산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가시광 영역에서 낮은 반사율을 갖는 양면 나노 구조체
JP2016153914A (ja) * 2014-03-14 2016-08-25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ディスプレイのカバー部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67649A (ja) 1981-10-16 1983-04-22 Lion Akzo Kk 第四級アンモニウムクロライド溶液
KR940007790A (ko) * 1992-09-02 1994-04-28 미야베 요시카즈 자기 디스크용 기판, 그의 제조방법 및 상기 기판을 포함하는 자기 디스크의 제조방법
US7255943B2 (en) * 2003-05-14 2007-08-14 Hoya Corporation Glass substrate for a magnetic disk, magnetic disk, and methods of producing the glass substrate and the magnetic disk
JP2007187952A (ja) 2006-01-16 2007-07-26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防眩フィルム、その製造方法、そのための金型の製造方法、及び表示装置
US8887528B2 (en) * 2006-12-04 2014-11-18 Asahi Glass Company, Limited Process for producing surface-treated glass plate
JP4893539B2 (ja) 2007-08-30 2012-03-07 旭硝子株式会社 アンチグレア層を有する物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8771532B2 (en) * 2009-03-31 2014-07-08 Corning Incorporated Glass having anti-glare surface and method of making
US8598771B2 (en) * 2009-09-15 2013-12-03 Corning Incorporated Glass and display having anti-glare properties
FR2953213B1 (fr) * 2009-12-01 2013-03-29 Saint Gobain Procede de structuration de surface par abrasion ionique,surface structuree et utilisations
WO2011072227A1 (en) * 2009-12-10 2011-06-16 Nano Terra Inc. Structured smudge-resistant anti-reflective coatings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the same
WO2011106196A1 (en) * 2010-02-24 2011-09-01 Corning Incorporated Oleophobic glass substrates
JP2011197546A (ja) 2010-03-23 2011-10-06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防眩フィルム製造用金型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防眩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12018372A (ja) 2010-06-09 2012-01-26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防眩処理が施された光学部材
WO2012141311A1 (ja) * 2011-04-15 2012-10-18 旭硝子株式会社 反射防止性ガラス基体
US20150174625A1 (en) * 2011-11-30 2015-06-25 Corning Incorporated Articles with monolithic, structured surface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and using same
WO2013181007A1 (en) * 2012-05-29 2013-12-05 Corning Incorporated Method for texturing a glass surface
WO2014011328A1 (en) * 2012-07-09 2014-01-16 Corning Incorporated Anti-glare and anti-sparkle transparent structures
WO2014058748A1 (en) * 2012-10-08 2014-04-17 Corning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improved display components
JP5660235B2 (ja) * 2013-03-18 2015-01-28 王子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表面微細凹凸体および表面微細凹凸体の製造方法
KR102262757B1 (ko) * 2014-03-11 2021-06-09 다이니폰 인사츠 가부시키가이샤 터치 패널, 표시 장치 및 광학 시트, 광학 시트의 선별 방법 및 광학 시트의 제조 방법
MX2016017273A (es) * 2014-06-27 2017-04-27 Vidrio Plano Mexico Sa De Cv Proceso de fabricacion de laminas de vidrio con acabado difuso y lamina de vidrio resultante.
US20160280584A1 (en) * 2014-07-09 2016-09-29 Agc Glass Europe Low sparkle glass sheet
EP3166900B1 (en) * 2014-07-09 2019-11-20 AGC Glass Europe Low sparkle glass sheet
JP2016021428A (ja) * 2014-07-11 2016-02-04 旭化成イーマテ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半導体発光素子用基板、半導体発光素子、モールド及び半導体発光素子の製造方法
US10081980B2 (en) * 2014-09-05 2018-09-25 Munchkin, Inc. Mesh barrier assembly
CN107074629B (zh) 2014-09-08 2021-07-06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低闪光、doi和透射雾度的防眩光基材
JP2017538150A (ja) * 2014-10-31 2017-12-21 コーニング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均一なテクスチャー化表面および低スパークルを有する防眩基材およびそれを製造する方法
US10239782B2 (en) * 2015-02-26 2019-03-26 Corning Incorporate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urface features on glass-ceramic articles and articles formed therefrom
CN117331157A (zh) * 2015-09-11 2024-01-02 日本电气硝子株式会社 显示器用罩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EP3358404B1 (en) 2015-09-30 2022-03-16 AGC Inc. Image projection structure and image projection method
JP6939573B2 (ja) 2016-02-01 2021-09-22 Agc株式会社 透光性構造体
US20170254930A1 (en) * 2016-03-03 2017-09-07 Corning Incorporated Structured light-transmitting article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the same
JP6695237B2 (ja) 2016-08-22 2020-05-20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液滴吐出装置及び液滴吐出条件補正方法
KR20180038609A (ko) * 2016-10-06 2018-04-1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강화 글라스의 제조 방법, 이를 통해 제조된 강화 글라스 및 강화 글라스를 포함하는 전자 기기
CN113835143B (zh) * 2016-10-07 2023-12-05 Agc株式会社 带防眩膜的基体、用于形成防眩膜的液态组合物和带防眩膜的基体的制造方法
TWI756293B (zh) * 2016-11-15 2022-03-01 美商康寧公司 製造具有紋理化表面及3d形狀的玻璃的製程
CN110267925A (zh) * 2017-01-30 2019-09-20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低闪光的织构化玻璃表面及其制造方法
CN108439813B (zh) * 2017-02-14 2022-04-15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弯曲减少的基于低闪光防眩光玻璃的制品和减少基于防眩光玻璃的制品中的弯曲的方法
US11208344B2 (en) * 2017-03-28 2021-12-28 Corning Incorporated Textured glass articl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US11548810B2 (en) * 2017-09-14 2023-01-10 Corning Incorporated Textured glass-based articles with scratch resistance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US11560330B2 (en) * 2017-11-30 2023-01-24 Corning Incorporated Patterned glass articl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04460A (zh) * 2005-12-06 2007-07-25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防眩膜及图像显示器
JP2013061636A (ja) * 2011-08-23 2013-04-04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防眩性前面板
TW201437747A (zh) * 2013-03-15 2014-10-01 Fujifilm Corp 圖案形成方法、組成物套組、抗蝕劑膜、及使用它們的電子元件的製造方法及電子元件
KR20140129450A (ko) * 2013-04-29 2014-11-07 부산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가시광 영역에서 낮은 반사율을 갖는 양면 나노 구조체
JP2016153914A (ja) * 2014-03-14 2016-08-25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ディスプレイのカバー部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144475A (ja) 2019-08-29
US20190256410A1 (en) 2019-08-22
DE102019001209A1 (de) 2019-08-22
CN110187422A (zh) 2019-08-30
US11267750B2 (en) 2022-03-08
JP7119417B2 (ja) 2022-08-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87422B (zh) 透光性结构体
US11772356B2 (en) Translucent structure
US10416354B2 (en) Translucent structure
JP6747445B2 (ja) 透光性構造体、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物品
US10802318B2 (en) Transparent substrate with antifouling film and capacitance in-cell touch panel-typ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TWI713631B (zh) 附有膜之彎曲基材及其製造方法、與圖像顯示裝置
US11731902B2 (en) Textured glass articl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KR20130058705A (ko) 방현 표면 및 제조 방법
US20200055771A1 (en) Film-attached glass substrate, articl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film-attached glass substrate
CN111684316B (zh) 带防眩膜的透明基体
CN114502515B (zh) 具纹理、防眩玻璃制品及其制作方法
WO2024107803A2 (en) Dual-textured glass articl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WO2023028019A1 (en) Textured glass-based articles
JP2017077982A (ja) 防眩膜付きガラス基材、防眩膜付きガラス基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物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