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67353B - 饮料前体 - Google Patents

饮料前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67353B
CN110167353B CN201780082764.1A CN201780082764A CN110167353B CN 110167353 B CN110167353 B CN 110167353B CN 201780082764 A CN201780082764 A CN 201780082764A CN 110167353 B CN110167353 B CN 1101673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a
granules
leaf
porous
particl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8276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67353A (zh
Inventor
M·A·安萨里
A·P·奥默罗德
B·J·拉贾帕蒂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katra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Uk Ltd
Original Assignee
Unilever IP Holdings BV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lever IP Holdings BV filed Critical Unilever IP Holdings BV
Publication of CN1101673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673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673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673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06Treating tea before extraction;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 A23F3/14Tea preparations, e.g. using additiv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16Tea extraction; Tea extracts; Treating tea extract; Making instant tea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16Tea extraction; Tea extracts; Treating tea extract; Making instant tea
    • A23F3/30Further treatment of dried tea extract;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e.g. instant tea
    • A23F3/32Agglomerating, flaking or tabletting or granulat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40Tea flavour; Tea oil; Flavouring of tea or tea extract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V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ND LACTIC OR PROPIONIC ACID BACTERIA USED IN FOODSTUFFS OR FOOD PREPARATION
    • A23V2002/00Food compositions, function of food ingredients or processes for food or foodstuff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Tea And Coffe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包含叶茶颗粒和粘合剂的多孔茶颗粒体,其中至少50重量%的所述叶茶颗粒的粒度为100μm至300μm;所述粘合剂为包含茶固体的茶基粘合剂;以干重计,所述茶颗粒体包含1‑40%的量的粘合剂;并且所述多孔茶颗粒体的D[4,3]大于350μm。

Description

饮料前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制备茶基饮料的饮料前体。具体地,本发明涉及用于此类前体的茶颗粒体(tea granules)。
背景技术
茶已经被消费了数个世纪,并且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均很受欢迎。茶是世界上排在水之后最广泛消费的饮料。茶的受欢迎程度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其通常被认为是健康的,其可以是未经处理水的安全替代品,其与诸如放松和大脑警觉度的益处相关,并且其具有能被广泛接受的味道。
茶的健康益处主要归因于存在高水平的多酚。红茶和绿茶均富含多酚,多酚可以包括儿茶素类、茶黄素类和茶红素类。
传统上通过在热水中冲泡叶茶并将冲泡液与用过的茶材料分离来生产茶基饮料。据信茶多酚有助于冲泡液的感官性质。遗憾的是,显著比例的茶多酚并未释放到冲泡液中,并由此随着用过的茶材料一起被丢弃。因此存在提供具有改善的冲泡性能的饮料前体的余地。
IN 187547(Hindustan Lever Limited)涉及用糖基添加剂粒化末茶以获得类似于叶茶的同质产品的方法。产品的冲泡性能并未被公开,但据称当按照传统印度方式制备(将1.2公升的水和45克的粗糖一起煮沸3分钟,添加7.75克的适当茶样品,并再煮沸15分钟)时,样品具有与标准包装的茶的感官属性相当的感观属性(例如味道、口感、茶品质)。IN187547的粒状茶产品包含30-85重量%的量的作为粘合剂的粗糖(一种类型的传统非分蜜蔗糖)。因此,虽然该粒状产品可能适合于印度市场,但是其并不适合于偏好不加糖茶饮料的市场。此外,由于粘合剂富含糖(粗糖的主要成分为蔗糖、葡萄糖、果糖和水),粘合剂本身以及所得到的颗粒体均可能吸湿并由此难以大规模处理。例如,颗粒体可能团聚成固体物质,其可阻碍生产线的操作或者甚至导致机器故障。
当今有健康意识的消费者不希望含有大量糖的产品。此外,消费者越来越期望“清洁标签”产品,即仅含有天然成分的产品。
我们已经认识到,仍然需要提供具有改善的冲泡性能的饮料前体,其不向饮料提供不需要的风味(如过量的甜度),并且其仅包含天然成分。
发明内容
在第一方面,本发明涉及包含叶茶颗粒(leaf tea articles)和粘合剂的多孔茶颗粒体,其中:
·至少50重量%的所述叶茶颗粒的粒度为100μm至300μm;
·所述粘合剂为包含茶固体的茶基粘合剂;
·以干重计,所述茶颗粒体包含1-40%的量的粘合剂;并且
·所述多孔颗粒体的D[4,3]大于350μm。
消费者通常更偏爱冲泡速度快和液体颜色深的茶。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与常规叶茶相比,允许消费者用更少量的茶材料和/或需要更短的制备时间来生产饮料。
不希望受到理论的束缚,发明人相信常规叶茶的结构成分以及较低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限制其冲泡性能。认为减小叶茶的粒度通过减小结构性障碍并增大表面积与体积之比来改善冲泡性能。然而,由于若干原因,仅使用小叶颗粒(或将小叶颗粒加入现有的共混物中)是不期望的。首先,消费者通常将小叶颗粒与质量差的茶相联系。其次,小叶颗粒可能对冲泡液具有不良影响(例如浑浊增加)。此外,当被加入茶袋中时,小叶颗粒可导致技术上的挑战(如茶袋筛滤(bag sift)增加)。本发明的多孔颗粒体具有改善的冲泡性能,同时其尺寸限制通常和小叶颗粒相关的不良方面。
在第二方面,本发明涉及饮料前体,其包含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多孔茶颗粒体。此类饮料前体允许消费者(例如通过与常规叶茶相比时需要更短的冲泡时间而)以有效方式生产饮料。另外或替代地,饮料前体可以更为经济,例如其可以允许当与常规叶茶相比时减小获得特定冲泡性能所需的饮料前体的量。
在第三方面,本发明涉及制造多孔茶颗粒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提供叶茶;
(b)研磨和/或筛分所述叶茶,使得至少50重量%的叶茶的粒度为100-300μm;
(c)形成包含步骤(b)中获得的叶茶和粘合剂的混合物;
(d)通过低剪切造粒由所述混合物形成多孔颗粒体;
其中所述多孔茶颗粒体的D[4,3]大于350μm,并且其中所述粘合剂为包含茶固体的茶基粘合剂。
该方法优选用于制造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多孔茶颗粒体。应当注意的是,步骤(c)和(d)可能分开或同时进行。从方法效率的角度而言,优选步骤(c)和(d)同时进行。
附图说明
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其中:
·图1是常规红叶茶的共焦显微照片;
·图2是多孔茶颗粒体的共焦显微照片;
·图3示出动态浸泡期间茶袋中茶颗粒体的冲泡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用于本发明目的的“茶”是指来自中国茶(Camellia sinensis var.sinensis)和/或阿萨姆茶(Camellia sinensis var.assamica)的材料。术语“叶茶”是指来自茶植物的处于未冲泡形式(即还未经过溶剂提取步骤)的叶和/或茎材料。叶茶被干燥到水分含量小于30重量%。通常叶茶的水分含量为1-10重量%。
叶茶颗粒
叶茶颗粒可以包含绿叶茶、红叶茶或乌龙叶茶。它们还可以包含一种或多种这些类型的叶茶的共混物。“绿叶茶”是指基本上未发酵的叶茶。“红叶茶”是指基本上发酵的叶茶。“乌龙叶茶”是指部分发酵的叶茶。“发酵”是指当某些内源性酶和物质合在一起时茶所经历的氧化和水解过程。在该过程期间,叶中的无色儿茶素类被转化为黄/橙色到深棕色多酚物质的复杂混合物。
国家或地区文化通常决定消费者关于茶的偏好。例如,在中国和日本绿茶饮料已经消费了数百年,而在欧洲和印度红茶饮料更受欢迎。
在具有红茶消费传统的地区中的消费者通常更偏爱冲泡速度快和液体颜色深的茶。为了使茶颗粒体有助于提供满足这种消费者需求的饮料前体,优选叶茶颗粒为红叶茶颗粒。
近年来,对绿茶中存在的化合物(特别是诸如儿茶素类的黄烷醇)的潜在健康益处已有显著的关注。为了使茶颗粒体有助于带来此类益处,优选叶茶颗粒为绿叶茶颗粒。
当然,一些消费者会希望获得两方面的最佳结果。因此,还设想茶颗粒体可以含有红叶茶颗粒和绿叶茶颗粒的混合物。
至少50重量%的叶茶颗粒的粒度为100μm至300μm。优选至少65重量%的茶颗粒具有该粒度,更优选至少80重量%的茶颗粒具有该粒度,还更优选至少90重量%的茶颗粒具有该粒度,并且最优选至少95重量%的茶颗粒具有该粒度。该粒度可以多种方式获得。例如,通过将叶茶研磨或碾磨成适当尺寸和/或通过根据粒度分选叶茶。
具有特定粒度的颗粒的重量百分比可以通过根据粒度(例如通过筛分)将茶分选为小部分并随后称重小部分来确定。当确定粒度时,叶茶颗粒处于干燥形式并且水分含量小于30重量%(通常为1-10重量%)。
叶茶含有具有作为正常制造方法的结果的粒度范围的材料。实际上,在被拍卖销售之前,叶茶通常被分选成各种等级(例如全叶茶、碎茶、片茶和末茶)。一种分选茶的方式是根据粒度。例如,可以使叶茶通过一系列振动筛,其中保留并收集不同等级。粒度为100-300μm的叶茶颗粒可以此方式分离。例如,通过具有48目(297μm)的泰勒筛孔径的筛,并由具有150目(105μm)的泰勒筛孔径的筛保留的颗粒会具有适当的粒度。
至多50%的叶茶颗粒的粒度可以不落入100-300μm的范围内。通常,此类茶颗粒的粒度低于100μm,因为在研磨和/或筛分之后去除非常小的颗粒是不方便的,并且此类小颗粒往往不具有商业价值。然而,不希望受到理论的束缚,我们相信当在热水中冲泡茶颗粒体时,可能发生颗粒体的一些崩解。因此,大量粒度低于100μm的颗粒是不期望的,因为它们会无法被茶滤器或冲泡包保留,并且可能因此给冲泡液带来不需要的混浊性和/或沉淀物。因此,优选茶颗粒体包含的粒度小于100μm的叶茶颗粒的量小于30重量%,更优选小于20重量%,还更优选小于10重量%,并且最优选小于5重量%。
不希望受到理论的束缚,我们相信粒度大于300μm的叶茶颗粒因为如下事实可能对多孔茶颗粒体的冲泡性能具有不良影响:该叶茶颗粒与更小的叶茶颗粒相比具有减小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由于在研磨和/或筛分后更容易去除粒度大于300μm的叶茶颗粒,因此可能确保在颗粒体中仅会存在少量的这种尺寸的颗粒。优选茶颗粒体包含的粒度大于300μm的叶茶颗粒的量小于15重量%,更优选小于10重量%,还更优选小于5重量%,并且最优选小于1重量%。
叶茶颗粒是基本上不溶性的。如本文所使用,术语“基本上不溶性的”是指当浸入或浸泡在含水液体如水中时不会溶解的物质。但是当浸入或浸泡在水中时该物质可能释放某些水溶性物质(例如调味剂和/或香味分子)。此外,如上所述,在冲泡茶颗粒体时可能会发生茶颗粒体的一些崩解。
粘合剂
粘合剂是包含茶固体的茶基粘合剂。如本文所使用,术语“茶固体”是指从茶源获得的水溶性固体。茶固体由液体茶组合物方便地提供。茶固体优选为红茶固体、绿茶固体或其组合。
例如,一种特别优选的选择是使用茶提取物作为粘合剂。换言之,液体茶组合物是叶茶的提取物,优选叶茶的水提取物。可以通过用溶剂,优选含水溶剂直接提取叶茶来方便地提供茶提取物。液体茶组合物为浓缩的茶提取物可能是适当的,在这种情况下,茶提取物会通过从其中除去溶剂而被浓缩。提供茶提取物的另一方式是将茶粉溶解在溶剂,优选水溶剂中。优选茶提取物是红茶提取物、绿茶提取物或其组合。红茶提取物是特别优选的。
另一种优选的选择是使用茶汁作为粘合剂。换言之,液体茶组合物是榨的茶汁。如本文所使用,术语“榨的茶汁”是指使用物理力从新鲜茶叶和/或茶坯中挤出的汁(与使用溶剂提取茶固体相反)。因此,“榨”涵盖诸如挤、压、拧、旋转和挤出的手段。“新鲜茶叶”是指从未干燥至水分含量小于30重量%的茶叶和/或茎。“茶坯”是指浸解的新鲜茶叶。在榨汁步骤期间,新鲜茶叶和/或茶坯的水分含量为30-90重量%,更优选60-90重量%。榨的茶汁及其生产的进一步细节可见于例如WO 2009/059924(Unilever)、WO 2009/059926(Unilever)和WO 2009/059927中。优选茶汁是红茶汁、绿茶汁或其组合。
茶汁倾向于具有比常规茶提取物低的没食子酸化物质在多酚中的比例。例如,红茶汁通常包含茶黄素类,其中茶黄素(TF1)与茶黄素二没食子酸酯(TF4)的重量比为至少2.0,更优选至少3.0,还更优选至少3.2,并且最优选3.5-5.0。绿茶汁通常包含儿茶素类,其中非没食子酸化儿茶素类与没食子酸儿茶素类的重量比大于1.4:1,更优选大于1.6:1,还更优选大于1.8:1,并且最优选3:1至20:1。术语“茶黄素类”和“儿茶素类”的定义以及用于测定茶汁中茶黄素类和儿茶素类含量的合适方法可见于WO 2009/059927(Unilever)中。
粘合剂还可包含来自不同来源的茶固体。例如,液体茶组合物可以是茶提取物与茶汁的组合。
除茶固体之外的粘合剂的余量通常会是水。优选粘合剂的总固体含量的至少90重量%,更优选至少95%,并且最优选至少99%是茶固体。
茶颗粒体中粘合剂的量为1-40%。粘合剂的量应当足以确保叶茶颗粒粘附在一起以形成茶颗粒体。因此,优选茶颗粒体包含的粘合剂的量为至少5重量%,更优选至少10重量%,还更优选至少11重量%,并且最优选至少12重量%。大量粘合剂可能是不期望的,例如高水平可能增加不希望的成本和/或引入可能被认为太强的风味(flavour notes)。因此,以干重计,优选茶颗粒体包含的粘合剂的量不超过35%,更优选不超过30%,还更优选不超过25%,并且最优选不超过20%。
多孔茶颗粒体
本发明的茶颗粒体是多孔的。此类多孔颗粒体具有比通常的叶茶颗粒的天然微孔结构更开放的结构。可以使用显微镜看到颗粒体的多孔性质。图1和图2示出了正常红叶茶(图1)和本发明的多孔茶颗粒体(图2)之间的结构差异。
图1是正常的红叶茶的共焦图像。在该图像中可以辨别出单个叶片的角质膜和切割表面,其中角质膜占整个片表面的很大比例。
图2是本发明的茶颗粒体的共焦图像。在该图像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许多较小颗粒的团聚(其中组分颗粒之间的间隙清晰可见)。颗粒体具有开放的(多孔)结构,其中大部分暴露的表面是切割表面,而不是角质膜表面。
多孔茶颗粒体的D[4,3]大于350μm。体积矩平均值D[4,3]反映构成样本体积的大部分的那些颗粒的尺寸。本发明的多孔颗粒体具有限制通常与小叶颗粒相关的不良方面(例如消费者接受度、在工厂环境中易于处理等)的尺寸。例如,多孔颗粒体的按粒度分级与就冲泡液性质(例如较少浑浊)和/或产品外观而言的消费者接受度提高相关。为了使这种益处最大化,D[4,3]优选大于400μm,更优选大于450μm,并且最优选大于500μm。
将具有Scirocco的Malvern Mastersizer 2000用于未粒化和粒化的茶颗粒的粒度表征。Scirocco是具有可变振动加料速度和分散压力的干式分散单元。对于较小颗粒和较大颗粒体,分别使用2.0巴和0.5巴的分散压力。两种情况下的振动加料速度都保持在40%。Mastersizer 2000软件在测量过程期间控制***并分析散射数据以计算体积尺寸分布。
如上所述,茶颗粒体可含有红叶茶颗粒、绿叶茶颗粒或者红叶茶颗粒和绿叶茶颗粒的混合物。此外,粘合剂可包含红茶固体、绿茶固体或其组合。因此,显然茶颗粒体可包含设想的叶茶颗粒和粘合剂的任意组合。
由于具有快速冲泡速度和强的冲泡颜色是具有饮用红茶传统的国家的普遍消费者偏好,因此特别优选茶颗粒体包含红叶茶颗粒并且粘合剂包含红茶固体。
饮料前体
本发明还涉及包含多孔茶颗粒体的饮料前体。如本文所使用,术语“饮料前体”是指适用于制备饮料的制作的组合物。
饮料前体可以与含水液体如水接触以提供饮料。这个过程被称为冲泡。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冲泡,但是优选冲泡温度为至少40℃,更优选至少55℃,最优选至少70℃。优选冲泡温度低于120℃,更优选低于100℃。
饮料被定义为适合人类食用的基本上含水的可饮用组合物。优选饮料包含至少85重量%的水,更优选至少90重量%的水,并且最优选95-99.9重量%的水。
除多孔茶颗粒体之外,优选饮料前体还包含叶茶。术语“叶茶”的含义在上文于标题“茶”下阐述。
至少90重量%的叶茶的粒度为-5+30目。优选至少90重量%的叶茶的粒度为-5+25目,更优选至少90重量%的叶茶的粒度为-5+20目。
为了本发明的目的,叶茶的粒度由筛目尺寸来表征。贯穿全篇使用泰勒目尺寸(参见表1)。在目尺寸之前存在符号“+”的情况下,这表示该目尺寸的筛保留颗粒。在目尺寸之前存在符号“-”的情况下,这表示颗粒通过该目尺寸的筛。通常在筛分之前将叶茶干燥。例如,如果粒度被描述为-5+30目,则颗粒会通过5目筛(小于4.0mm的颗粒)并被30目筛保留(大于595μm的颗粒)。
表1:选定的泰勒目尺寸
泰勒目尺寸 5目 20目 25目 30目 48目 150目
开口尺寸 4.0mm 841μm 707μm 595μm 297μm 105μm
饮料前体优选被包装。为了方便使用,特别优选将饮料前体包装在冲泡包(例如茶袋)中。这种冲泡包包含多孔材料。多孔材料可以是适合于使水能够渗透该包而不允许不溶性物质离开该包的任何材料。合适的材料的实例包括滤纸、尼龙网、薄纱、平纹细布、无纺布,但是也可以使用任何其他类似的材料或织物。因此,当饮料前体被包装在冲泡包中时,优选基本上全部多孔茶颗粒体都会被保留在冲泡包内。
为了保持长期储存稳定性,饮料前体优选包含小于15重量%的水,更优选小于10重量%,并且最优选0.1-5重量%。应该理解,这些量是指在使用饮料前体来生产饮料之前(即在冲泡之前)的含水量。
通常用于包含叶茶的风味饮料前体的其他成分(例如香柠檬、柑橘皮等)可以任选地与本发明的饮料前体中的茶颗粒体和叶茶组合。例如,饮料前体可以另外包含草本植物材料。术语“草本植物材料”是指通常用于草药冲泡的前体的材料。优选草本植物材料选自洋甘菊、肉桂、接骨木花、姜、芙蓉、茉莉、薰衣草、柠檬草、薄荷、路易波士、玫瑰果、香草和马鞭草。饮料前体可以另外或替代地包含水果片(例如苹果、黑醋栗、芒果、桃、菠萝、覆盆子、草莓等)。
关于饮料前体中的多孔茶颗粒体和叶茶的相对量没有特别的限制。本发明人相信,在饮料前体中使用大量多孔颗粒体可能对外观具有不良影响,并因此对饮料前体的消费者接受度具有不良影响。从平衡冲泡性能和消费者接受度的观点而言,优选多孔茶颗粒体与叶茶的重量比为5:1至1:5,更优选4:1至1:4,还更优选3:1至1:3,并且最优选2:1至1:2。
优选饮料前体的质量为至少1g,因为更小的量难以精确分份和定量。更优选质量为至少1.2g,并且最优选至少1.4g。进一步优选饮料前体的质量小于4g,因为更大的量变得不方便储存和/或处理。更优选质量小于3g,并且最优选小于2g。
饮料前体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法制备。例如,通过将本发明的多孔茶颗粒体与叶茶组合,其中至少90重量%的叶茶的粒度为-5+30目。该方法可以任选地包括将饮料前体包装(优选地包装在冲泡包中)的另外和后续步骤。
如本文所使用,术语“包括”涵盖术语“基本上由......组成”和“由......组成”。除非另外指明,否则本文所包括的所有百分比和比例均按重量计算。应该注意,在指定任何范围的值或量时,任何特定的上限值或量可以与任何特定的下限值或量相关联。除了在操作例和比较例中之外,说明书中的表示材料的量、反应条件、材料的物理性质和/或使用的所有数字均应被理解为在前面加上词语“约”。以上各个部分中提及的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各特征适当地适用于其他部分(在细节上作必要的修改)。因此,一个部分中指定的特征可以适当地与其他部分中指定的特征相结合。如在本文中发现的本发明的公开内容被认为是涵盖如在互相多重引用的权利要求中所发现的所有实施方案。除非另外定义,否则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茶加工领域中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实施例
以下非限制性实施例例示本发明。
实施例1
在图1和图2中示出的红叶茶和茶颗粒体的共焦图像如下获得。将干燥颗粒体/颗粒置于具有14mm微孔(Microwell)和No.1.0盖玻片的35mm玻璃底培养皿中。使用具有10×/0.45物镜的Zeiss LSM-780共焦扫描激光显微镜(Carl Zeiss Ltd.)进行共焦激光成像。使用ZEN 2012 V软件实现图像处理。三种激光激发线(405nm、488nm和561nm)被用来激发自发荧光分子,并用PMT检测器(429nm至474nm)、GaAsP检测器(517nm至579nm)和另一PMT检测器(650nm至758nm)采集发射。在具有1.0的缩放因子、2×行平均和8μm的z步长的序列行扫描模式下用0.64μs的像素停留来获取三维z堆叠平铺图像。在最大强度模式下使用ZEN软件的三维重现特征生成三维合成荧光图像。
红叶茶(对照)为标准PF1级材料。这通过在肯尼亚工厂中标准茶加工获得,包括标准的采摘、萎调、浸解、发酵、干燥和尺寸分级。
茶颗粒体如下制备:
(a)碾磨
使用160UPZ冲击磨(Hosokawa Micron UK)来将标准PF1级材料碾磨成具有相对较宽粒度分布的细颗粒。该机器以60kg/hr的给料速度在6000rpm下操作。随后使用ATS600分类器(Allgaier GmbH)将研磨颗粒筛选为不同的窄尺寸部分:
·小于150μm,
·150-250μm,
·250-425μm,以及
·大于425μm。
(b)造粒方案
在Aeromatic Fielder MP1流化床造粒机(GEA Process Systems)中进行造粒。造粒过程可以分为三个步骤,即:加热、团聚和干燥。通过将空气流维持在10%至20%来流化质量1kg的研磨茶颗粒(粒度为150μm至250μm)。将流化颗粒床的温度升高到60℃至70℃,然后使用蠕动泵以25-30ml/min的流速通过二流喷嘴引入65%w/w Saint Brite速溶茶(Unilever)的水溶液。含水粘合剂的加入使床温下降到约50℃。在整个研究中喷嘴高度和雾化空气压力(在0.75巴)一直保持恒定。在实验期间施加0.5巴的周期性反吹压力以将任何细颗粒重新引入颗粒床。在完成液体粘结剂的加料之后立即开始干燥方案,并且在以升高的温度(70℃)再将颗粒流化10至15分钟之后终止实验。任选地,随后将粒化产品放入盘式干燥器内在80℃下进一步干燥2至3小时,以确保终产品中的水分含量低于3重量%。干燥的颗粒体含有16%w/w的粘合剂(Saint Brite速溶茶),并且D[4,3]粒度为600μm。
实施例2
对照材料和茶颗粒体如以上在实施例1中所述获得和制备。
将多孔茶颗粒体的冲泡性能与对照茶材料的冲泡性能进行对比。更具体地,将三种不同量的对照材料与三种不同量的多孔茶颗粒体进行对比。表2示出在每种情况下使用的叶茶或茶颗粒体的量。
表2
对照A 对照B 对照C 样品1 样品2 样品3
叶茶 3.125g 2.5g 2.19g
茶颗粒体 3.125g 2.5g 2.19g
使用WO 2012/113602中描述的动态方法确定冲泡特征。动态(连续浸泡)过程代表对涉及搅拌茶袋的消费者制备冲泡液的实验室模拟。在所有情况下使用具有相同尺寸和几何结构,并且由相同过滤材料制成的茶袋(四面体茶袋)。在445nm下测量吸光度。在200ml体积中的总冲泡时间为120秒,并且采样频率为每秒1次采样。
图3中示出冲泡曲线。相比于对照A(叶茶,标准袋重),样品1(多孔颗粒体,标准袋重)、样品2(多孔颗粒体,减少20%袋重)和样品3(多孔颗粒体,减少30%袋重)均具有改善的冲泡性能。当与适当的对照相比(即样品1对对照A(标准袋重),样品2对对照B(减少20%袋重),样品3对对照C(减少30%袋重))时,每个样品也显示出冲泡性能的改善。
测量动态过程结束时冲泡液中可溶性固体的水平。取50ml冲泡液样品,并使用精确天平称重。使该样品在烘箱中完全干燥16小时,然后再次称重。初始冲泡液质量与干燥样品质量之间的差用于计算冲泡液中可溶性固体的水平。结果在表3中示出。与它们各自的对照(即对照A和C)相比,样品1和3释放到冲泡液中的可溶性固体水平显着更高。
表3
对照A 样品1 对照C 样品3
冲泡液中的可溶性固体 0.473% 0.748% 0.327% 0.515%
从多孔茶颗粒体释放到冲泡液中的可溶性固体的水平会包括来自粘合剂的固体和来自叶茶颗粒的固体。这与对照样品形成对比,在对照样品中冲泡液中的可溶性固体仅来自叶茶材料。
为了确定冲泡性能的改善不仅仅是由于粘合剂的存在,估算了从叶茶颗粒提取的可溶性固体的比例。为此,假设粘合剂中含有的所有固体都被释放到冲泡液中。在该水平之上和以上的冲泡液中的其余可溶性固体被认为是从叶茶颗粒获得的。对于对照样品,冲泡液中的可溶性固体从叶茶获得。
表4
对照A 样品1 对照C 样品3
从叶组分提取的可溶性固体的比例 65.1% 75.0% 67.2% 78.5%
表4示出从叶组分(即样品1和3的叶茶颗粒,对照A和C的叶茶)提取的可溶性固体的比例。对于对照A和C,估计叶组分中存在的可溶性固体的约三分之二被释放到冲泡液中。而对于样品1和3,估计叶茶颗粒中存在的可溶性固体的至少四分之三被释放到冲泡液中。这表明多孔茶颗粒体的改善的冲泡性能不仅仅是由于粘合剂的存在所致。换言之,与常规(非粒化)叶茶的情况相比,颗粒体中的叶茶颗粒将更大比例的其组成固体释放到冲泡液中。

Claims (15)

1.包含叶茶颗粒和粘合剂的多孔茶颗粒体,其中:
·至少50重量%的所述叶茶颗粒的粒度为100μm至300μm;
·所述粘合剂为包含茶固体的茶基粘合剂;
·以干重计,所述茶颗粒体包含1-40%的量的粘合剂;并且
·所述多孔茶颗粒体的D[4,3]大于350μm。
2.权利要求1的多孔茶颗粒体,其中所述粘合剂是茶提取物或茶汁。
3.权利要求1或2的多孔茶颗粒体,其中以干重计,所述茶颗粒体包含10-25%的量的粘合剂。
4.权利要求1或2的多孔茶颗粒体,其中所述叶茶颗粒为研磨叶茶颗粒。
5.权利要求1或2的多孔茶颗粒体,其中粒度为100μm至300μm的所述叶茶是红叶茶。
6.权利要求1或2的多孔茶颗粒体,其中所述多孔茶颗粒体的D[4,3]大于450μm。
7.饮料前体,其包含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的多孔茶颗粒体。
8.权利要求7的饮料前体,其中所述饮料前体另外包含叶茶,其中至少90重量%的所述叶茶的粒度为大于595μm且小于4.0mm。
9.权利要求8的饮料前体,其中多孔茶颗粒体与叶茶的重量比为5:1至1:5。
10.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的饮料前体,其中所述饮料前体被包装在冲泡包中。
11.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的饮料前体,其中所述饮料前体的质量为1g至4g。
12.制造多孔茶颗粒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提供叶茶;
(b)研磨和/或筛分所述叶茶,使得至少50重量%的叶茶的粒度为100-300μm;
(c)形成包含步骤(b)中获得的叶茶和粘合剂的混合物;
(d)通过低剪切造粒由所述混合物形成多孔颗粒体;
其中所述多孔茶颗粒体的D[4,3]大于350μm,并且其中所述粘合剂为包含茶固体的茶基粘合剂。
13.权利要求12的方法,其中步骤(c)和(d)同时进行。
14.制造饮料前体的方法,其中将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的多孔茶颗粒体与叶茶组合,其中至少90重量%的所述叶茶的粒度为大于595μm且小于4.0mm。
15.权利要求14的方法,其中所述饮料前体被包装在冲泡包中。
CN201780082764.1A 2017-01-09 2017-11-22 饮料前体 Active CN11016735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7150626.4 2017-01-09
EP17150626 2017-01-09
PCT/EP2017/080125 WO2018127325A1 (en) 2017-01-09 2017-11-22 Beverage precurso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67353A CN110167353A (zh) 2019-08-23
CN110167353B true CN110167353B (zh) 2022-09-27

Family

ID=577775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82764.1A Active CN110167353B (zh) 2017-01-09 2017-11-22 饮料前体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1116236B2 (zh)
EP (1) EP3565416B1 (zh)
JP (1) JP6997195B2 (zh)
CN (1) CN110167353B (zh)
EA (1) EA201991282A1 (zh)
PL (1) PL3565416T3 (zh)
WO (1) WO201812732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1145676A (ja) * 2020-03-18 2021-09-27 アモーレパシフィック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Amorepacific Corporation 粒子形態を有する茶加工品
GB2602469A (en) * 2020-12-30 2022-07-06 Douwe Egberts Bv Beverage compositions, methods of making beverage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of preparing beverages
CN114568553B (zh) * 2021-12-22 2023-09-19 黄山毛峰茶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红茶发酵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76046A (ja) * 1981-10-22 1983-05-09 Karupisu Shokuhin Kogyo Kk 即席緑茶の製法
WO2006085710A1 (en) * 2005-02-11 2006-08-17 Amorepacific Corporation Method of preparing the granular green tea powder
CN102984948A (zh) * 2010-07-30 2013-03-20 荷兰联合利华有限公司 制造叶茶产品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42846B2 (ja) 1977-07-29 1984-10-18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光フアイバの接続方法
SU1253574A1 (ru) 1983-12-05 1986-08-30 Всесоюзный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Чайной Промышленности Способ производства гранулированного ча
SU1472036A1 (ru) 1987-04-07 1989-04-15 Всесоюзный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Чайной Промышленности Способ производства гранулированного продукта из сухого,мелкого ча и установка дл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
SU1595428A1 (ru) 1988-10-05 1990-09-30 Всесоюзное Научно-Производственное Объединение Чая И Субтропических Культур И Чайной Промышленности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 гранулированного ча
GB9118467D0 (en) 1991-08-29 1991-10-16 Unilever Plc Foods process
JP2923409B2 (ja) * 1993-04-12 1999-07-26 ハウス食品株式会社 即席粉末茶の製造方法
IN187547B (zh) 1996-06-10 2002-05-18 Lever Hindustan Ltd
EP1698225A1 (en) * 2003-12-25 2006-09-06 Yoichi Yasukawa Animal excrement treatment material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JP2005224142A (ja) 2004-02-12 2005-08-25 Tsukasa Food Techno:Kk 緑茶抽出顆粒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EA016555B1 (ru) 2007-11-05 2012-05-30 Унилевер Н.В. Способ производства зеленого листового чая
PL2211630T3 (pl) 2007-11-05 2012-12-31 Unilever Nv Sposób wytwarzania herbacianych produktów
CN102164500B (zh) * 2008-10-02 2014-08-20 荷兰联合利华有限公司 生产茶产品的方法
US20110217417A1 (en) * 2009-05-04 2011-09-08 Daniel Perlman Phenolic antioxidant-supplemented infusion beverage
WO2012113602A1 (en) 2011-02-24 2012-08-30 Unilever Plc Infusion packet and its manufacture
CN102860557B (zh) 2011-07-07 2015-12-02 雀巢公司 颗粒状速溶型固体饮料
JP2014097023A (ja) 2012-11-15 2014-05-29 Dobashien:Kk 向上した溶解性を有する粉砕茶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当該製造方法により製造された粉砕茶
JP5942846B2 (ja) 2012-12-27 2016-06-2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プログラム
KR20140121984A (ko) 2013-04-09 2014-10-17 이호용 와송분말과 와송발효액을 이용한 와송과립차 제조방법
US11503853B2 (en) * 2013-09-09 2022-11-22 R.J. Reynolds Tobacco Company Smokeless tobacco composition incorporating a botanical material
CA2978174C (en) * 2015-03-02 2023-02-28 Swm Luxembourg Sarl Low bulk density composition for making a tea beverage having reduced dust or fines
US20180255801A1 (en) * 2016-05-27 2018-09-13 Pocket Tea, Llc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tea, tea-like or other non-tobacco leaf-like material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76046A (ja) * 1981-10-22 1983-05-09 Karupisu Shokuhin Kogyo Kk 即席緑茶の製法
WO2006085710A1 (en) * 2005-02-11 2006-08-17 Amorepacific Corporation Method of preparing the granular green tea powder
CN102984948A (zh) * 2010-07-30 2013-03-20 荷兰联合利华有限公司 制造叶茶产品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机械超微粉碎与不同粒度常规粉碎对红茶理化特性的影响;张阳等;《农业工程学报》;20160608;第32卷(第11期);第298页右栏第2-7行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503058A (ja) 2020-01-30
US20190343142A1 (en) 2019-11-14
PL3565416T3 (pl) 2020-12-14
US11116236B2 (en) 2021-09-14
JP6997195B2 (ja) 2022-01-17
EP3565416A1 (en) 2019-11-13
CN110167353A (zh) 2019-08-23
EP3565416B1 (en) 2020-06-10
WO2018127325A1 (en) 2018-07-12
EA201991282A1 (ru) 2020-0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A016902B1 (ru)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чайного продукта
US20110014347A1 (en) Cereal tea drink
CN110167353B (zh) 饮料前体
AU2010237791B2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tea leaves
WO2009059924A1 (en)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tea products
JP5657600B2 (ja) 茶加工品の製造方法
CN107846918B (zh) 饮料前体
JP6581228B2 (ja) のどごし感に優れた高濃度茶由来粒子含有容器詰め茶飲料
AU2006250961A1 (en) A bush tea product
JP7210555B2 (ja) 紅茶製品の調製方法
EA041080B1 (ru) Исходный материал для напитка на основе чая
JP7022599B2 (ja) 粉砕茶葉を含有する緑茶飲料
WO2015059809A1 (ja) 茶加工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3228646A (ja) 老化制御即席粉末茶およびその製造法
TWI633844B (zh) Tea processed product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JP3623206B2 (ja) 脂肪含有種実破砕物
EP4271193A1 (en) Beverage compositions, methods of making beverage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of preparing beverages
JP2014217392A (ja) 茶加工品
JP2004337178A (ja) 脂肪含有種実破砕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412

Address after: Rotterdam

Applicant after: Unilever Intellectual Property Holdings Ltd.

Address before: Rotterdam

Applicant before: Unilever Nederland B.V.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014

Address after: London

Patentee after: Ekatra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UK Ltd.

Address before: Rotterdam

Patentee before: Unilever Intellectual Property Holdings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