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61819B - 显影盒 - Google Patents

显影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61819B
CN110161819B CN201910278221.8A CN201910278221A CN110161819B CN 110161819 B CN110161819 B CN 110161819B CN 201910278221 A CN201910278221 A CN 201910278221A CN 110161819 B CN110161819 B CN 1101618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veloping
supply
electrode
insulating
scre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7822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61819A (zh
Inventor
藤井康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27822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61819B/zh
Publication of CN1101618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618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618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618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65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potential of the developing electrod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 G03G15/08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characterised by the developer supplying means, e.g. structure of developer supply roll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48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or measuring developer properties or quality, e.g. charge, size, flowability
    • G03G15/0849Detection or control means for the developer concentration
    • G03G15/0855Detection or control means for the developer concentration the concentration being measured by optical mea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42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52Electrical connection mea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6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 G03G21/167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for the developer uni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5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 G03G2221/166Electrical connect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Develop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影盒。将相对于显影辊轴(A1)电连接的显影电极(63)与相对于供给辊轴(A2)电连接的供给电极(61)在左右方向上彼此隔开间隔地相对配置,在显影电极(63)和供给电极(61)之间介设有绝缘性的轴承部件(62)。

Description

显影盒
本申请为国际申请日为2012年11月29日、申请号为201280074634.0、国际申请号为PCT/JP2012/080824的、发明名称为“显影盒”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于采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显影盒。
背景技术
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作为采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公知地构成为使用于向感光体供给显影剂的显影盒能够相对于装置主体装卸。
作为这种显影盒,例如提出了一种显影器,该显影器具备:显影辊,承载调色剂;供给辊,向显影辊供给调色剂;第一触点部件,与显影辊的旋转轴电连接;以及第二触点部件,与供给辊的旋转轴电连接。
在该显影器中,第一触点部件及第二触点部件在覆盖显影辊的旋转轴的端部和供给辊的旋转轴的端部的盖部件中以这些触点部向盖部件的表面侧突出的状态被保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7040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并且,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显影器中,如果谋求小型化,则需要使第一触点部件和第二触点部件靠近。
如果第一触点部件和第二触点部件靠近,则难以确保第一触点部件和第二触点部件的绝缘性。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影盒,能够切实地将显影电极和供给电极绝缘,并且能够实现小型化。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1)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显影盒,包括:框体,用于容纳显影剂;显影剂承载体,构成为以旋转轴线为中心旋转,并且构成为承载显影剂;供给部件,构成为向显影剂承载体供给显影剂;显影电极,与显影剂承载体电连接;以及供给电极,与供电部件电连接。
另外,本发明的显影盒具备将显影电极和供给电极相互绝缘的绝缘部件。
显影电极、绝缘部件和供给电极在旋转轴线延伸的轴线方向上按照显影电极、绝缘部件、供给电极的顺序重叠。
换言之,供给电极在旋转轴线延伸的轴线方向上与显影电极隔开间隔地相对配置,在显影电极和供给电极之间配置有将显影电极和供给电极彼此绝缘的绝缘部件。
根据这种结构,在旋转轴线延伸的轴线方向上,在显影电极和供给电极之间配置有绝缘部件。
因此,显影电极和供给电极不用在与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上隔开间隔就能够绝缘。即,能够使显影电极和供给电极在与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彼此靠近。
其结果是,能够切实地将显影电极和供给电极绝缘,同时能够至少在与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实现显影盒的小型化。
(2)另外,也可以是,绝缘部件具有用于将显影剂承载体及供给部件(33)中的至少一方轴支撑为能够旋转的轴承部件。
根据这种结构,能够通过绝缘部件的轴承部件对显影剂承载体以及供给部件中的至少一方进行轴支撑。
因此,与将绝缘部件和轴承部件分别设置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部件数量的减少。
(3)另外,显影电极也可以具有沿着轴线方向延伸的显影侧抵接部。另外,供给电极也可以具有沿着轴线方向延伸的供给侧抵接部。
在该情况下,绝缘部件具有以与显影侧抵接部及供给侧抵接部抵接的方式沿着轴线方向延伸的被抵接部。
根据这种结构,通过使显影电极的显影侧抵接部抵接于绝缘部件的被抵接部,能够限制显影电极的移动。同样地,通过使供给电极的供给侧抵接部抵接于绝缘部件的被抵接部,能够限制供给电极的移动。
因此,将该将绝缘部件用作限制供给电极和显影电极移动的部件,从而能够实现部件数量的减少。进而,通过绝缘部件限制显影电极及供给电极的移动,实现切实的绝缘。
(4)另外,也可以是,显影电极具有构成为能够与外部的显影外部电极接触的显影触点。另外,也可以是,供给电极具有供给触点,该供给触点与显影触点隔开间隔地相对配置,并构成为能够与外部的供给外部电极接触。
在该情况下,绝缘部件在显影触点和供给触点之间具有比显影触点及供给触点更向外部延伸的绝缘部。
根据这种结构,能够在显影触点和供给触点之间切实地配置绝缘部。其结果是,与绝缘部件以和显影触点及供给触点相同的高度(长度)向外部延伸的情况相比,能够确保较大的绝缘距离。
因此,能够将显影触点和供给触点切实地绝缘。
(5)另外,也可以是,显影电极、绝缘部件以及供给电极通过共用的螺钉固定于框体。
根据这种结构,能够实现部件数量的减少,并且能够将显影电极、绝缘部件以及供给电极固定于框体。
(6)另外,也可以是,绝缘部件具有供螺钉插通的插通部。另外,也可以是,框体具有供螺钉螺合的螺合部。
根据这种结构,能够通过绝缘部件的插通部覆盖螺钉,并且使螺钉螺合于框体。
因此,能够防止螺钉在螺钉中的插通于插通部的部分以及与螺合部螺合的部分与显影电极以及供给电极接触。
其结果是,能够切实地防止显影电极和供给电极经由螺钉而导通。
(7)另外,也可以是,螺钉以不接触显影电极及供给电极的方式与插通部以及螺合部接触。
根据这种结构,能够更切实地防止螺钉与显影电极及供给电极接触。
因此,能够防止显影电极和供给电极经由螺钉而导通。
(8)另外,也可以是,插通部形成为沿着轴线方向延伸的筒形状。在该情况下,也可以是,在显影电极形成有供插通部插通的显影侧插通孔。
根据这种结构,能够将螺钉插通于插通部,该插通部插通于显影电极的显影侧插通孔。
因此,能够将插通部介设在显影电极(更详细地说,显影侧插通孔的周缘部)和螺钉之间,能够将显影电极和螺钉绝缘。
并且,由于插通部是沿着轴线方向延伸的筒形状,因此能够在轴线方向上确保显影电极和螺钉的绝缘状态。
(9)另外,也可以是,螺合部形成为沿着轴线方向延伸的筒形状。在该情况下,也可以是,在供给电极上形成有供螺合部插通的供给侧插通孔。
根据这种结构,能够将螺钉螺合于螺合部,该螺合部插通于供给电极的供给侧插通孔。
因此,能够将螺合部介设在供给电极(更详细地说,供给侧插通孔的周缘部)和螺钉之间,能够将供给电极和螺钉绝缘。
并且,由于螺合部是沿着轴线方向延伸的筒形状,因此能够在轴线方向上确保供给电极和螺钉的绝缘状态。
(10)另外,也可以是,绝缘部件除了具有插通部之外,还具有能够将显影剂承载体支撑为能够旋转的轴承部。
根据这种结构,能够将绝缘部件以显影剂承载体的旋转轴线为基准进行定位。
因此,如果将显影电极定位于绝缘部件,则能够经由绝缘部件确保显影电极相对于显影剂承载体的定位精度。
其结果是,能够确保显影剂承载体和显影电极的导通。
(11)另外,也可以是,插通部的内径比螺合部的内径大。
根据这种结构,在将插通部和螺合部重叠时,在向与轴线方向正交的面投影时,能够容易地使螺合部露出。
因此,能够容易地将螺钉经由插通部螺合于螺合部。
(12)另外,也可以是,绝缘部件具备用于引导显影盒相对于外部装置的安装的引导部。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利用绝缘部件将显影盒顺畅地安装到外部装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显影盒,能够切实地将显影电极和供给电极绝缘,并且能够至少在与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实现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安装有本发明的显影盒的打印机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中央剖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显影盒的右侧视图。
图3是从图2所示的显影盒的供电单元的右后侧观察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图3所示的盒框架的右侧视图。
图5是表示在图4所示的盒框架组装有供给电极的状态的右侧视图。
图6是表示在图5所示的盒框架组装有轴承部件的状态的右侧视图。
图7是图2所示的显影盒的VII-VII剖视图。
图8是图2所示的显影盒的仰视图。
图9是用于说明显影盒相对于鼓盒的安装动作的说明图,表示将显影盒的后端部***到鼓盒的盒容纳部的状态。
图10是用于说明处理盒相对于主体外壳的安装动作的说明图,表示处理盒的相对于主体外壳安装完成的状态。
图11是表示显影盒相对于水平面的载置状态的变形例的右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打印机
如图1所示,打印机1具有大致箱形状的主体外壳2。
而且,打印机1在主体外壳2内具备用于供给纸张S的供纸部3以及用于在所供给的纸张S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4。
而且,对于打印机1,在提及方向的情况下,以打印机1沿水平方向载置时的方向为基准,具体地说,以图1中所示的方向箭头为基准。
(1)主体外壳
在主体外壳2形成有用于装卸处理盒15(后述)的盒开口部5和用于导入纸张S的纸张开口部6。
盒开口部5在主体外壳2的上端部沿上下方向贯通形成。
纸张开口部6在主体外壳2的前端部的下端部沿前后方向贯通形成。
而且,在主体外壳2的上端部设置有顶罩7,在其前端部设置有供纸罩8。在顶盖7设置有用于排出纸张S的排纸托盘41。
顶盖7被设置成能够以其后端部为支点在封闭盒开口部5的封闭位置和敞开盒开口部5的敞开位置摆动(移动)。
供纸盖8被设置成能够以其下端部为支点在封闭纸张开口部6的第一位置和敞开纸张开口部6的第二位置摆动(移动)。
(2)供纸部
供纸部3具备设置于主体外壳2的底部的纸张载置部9。
纸张载置部9经由纸张开口部6与主体外壳2的外部连通。
并且,在供纸盖8配置于第二位置的状态下,纸张S的前侧部分堆叠在供纸盖8的上表面且其后侧部分经由纸张开口部6堆叠于纸张载置部9内。
而且,供纸部3具备:拾取辊11,其配置在纸张载置部9的后端部上侧;供纸辊12,其配置于拾取辊11的后侧;供纸垫13,其相对配置在供纸盖12的后下侧;以及供纸通路14,其从供纸垫13的后端部连续地向上方延伸。
(3)图像形成部
图像形成部4具备处理盒15、扫描单元16和定影单元17。
(3-1)处理盒
处理盒15构成为能够相对于主体外壳2装卸,其在供纸部3的后侧部分的上侧安装于主体外壳2。
处理盒15具备:作为外部装置的一例的鼓盒18,其构成为能够相对于主体外壳2装卸;以及显影盒19,其构成为能够相对于该鼓盒18装卸。
鼓盒18具备感光鼓20、转印辊21和有栅极网电晕型(スコロトロン型)带电器22。
感光鼓20形成为在左右方向(轴线方向)上长度长的大致圆筒形状,并且能够旋转地设置于鼓盒18的后侧部分。
转印辊21形成为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大致圆柱形状,其从后侧压接于感光鼓20。
详细地说,转印辊21以其中心轴线位于比感光鼓20的中心轴线稍靠下侧方式配置于感光鼓20的后侧。另外,转印辊21的下端缘配置成比感光鼓20的下端缘靠上侧。具体地说,连接转印辊21的中心轴线和感光鼓20的中心轴线的虚拟的线段(未图示)与沿前后方向水平地延伸的虚拟的直线(未图示)所形成的锐角的角度为大约3°。因此,转印辊21对感光鼓20压接的压力(转印压力)不受转印辊21的自重的影响。
有栅极网电晕型带电器22隔开间隔地相对配置在感光鼓20的前上侧。
有栅极网电晕型带电器22相对于转印辊21在感光鼓20的周向隔开间隔地配置。详细地说,有栅极网电晕型带电器22配置成连接感光鼓20的中心轴线和转印辊21的中心轴线的虚拟的线段(未图示)与连接感光鼓20的中心轴线和带电线23(后述)的虚拟的线段(未图示)所形成的角的角度为大约120°。
而且,有栅极网电晕型带电器22具备带电线23和栅极24。
带电线23以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方式拉伸设置,并且隔开间隔地相对配置在感光鼓20的前上侧。
栅极24形成为朝向前上侧敞开的侧视大致“コ”字形状,并且设置成从后下侧围绕带电线23。
显影盒19配置在感光鼓20的前下侧,并且具备作为框体的一例的显影框架25。
在显影框架25内前后排列地形成有调色剂容纳室26和显影室27。调色剂容纳室26和显影室27形成为其容积彼此大致相同,并且通过连通口28彼此连通。
在调色剂容纳室26容纳调色剂(显影剂),在其前后上下方向大致中央部分设置有搅拌器29。即,搅拌器29配置得比感光鼓20靠下侧。
在显影室27,在下壁46(后述)的上表面形成有供给辊槽30、显影辊相对面31和下膜粘贴面32。
供给辊槽30为沿着供给辊33(后述)的周面的大致半圆形状,其以朝向后下方凹陷的方式形成。
显影辊相对面31为沿着显影辊34(后述)的周面的大致圆弧形状,其形成为从供给辊槽30的后端部连续地向后上侧延伸。
下膜粘贴面32以从显影辊相对面31的后端部连续地向后方延伸的方式形成。即,下膜粘贴面32配置得比显影辊相对面31靠上侧。
而且,下膜粘贴面32相对于感光鼓20的下侧部分在上下方向隔开间隔地相对配置,在向上下方向投影时,配置成与感光鼓20的中心轴线重叠。
而且,在显影室27设置有作为供给部件的一例的供给辊33、作为显影剂承载体的一例的显影辊34、层厚限制刮刀35以及下膜36。
供给辊33形成为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大致圆柱形状,并以其下侧部分配置于供给辊槽30内的方式设置于显影室27的前侧部分。供给辊33能够以其中心轴线为旋转中心旋转。由此,供给辊33配置在调色剂容纳室26的后侧,在上下方向上配置于与调色剂容纳室26大致相同的高度。
显影辊34形成为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大致圆柱形状,并且以其下侧部分的周面与显影辊相对面31彼此隔开间隔地相对的方式设置于显影室27的后侧部分。显影辊34能够以其中心轴线(旋转轴线)为旋转中心旋转。
而且,显影辊34从后上侧与供给辊33接触,并以其上侧和后侧部分从显影室27露出的方式设置,并且从前下侧与供给辊20接触。即,显影辊34配置于供给辊33的后上侧,并且配置于感光鼓20的前下侧。并且,供给辊33的中心轴线、显影辊34的中心轴线和感光鼓20的中心轴线位于沿着感光鼓20的径向的大致同一直线上。
另外,显影辊34相对于有栅极网电晕型带电器22在感光鼓20的周向隔开间隔地配置。详细地说,显影辊34配置成连接感光鼓20的中心轴线和带电线23的虚拟的线段(未图示)与连接感光鼓20的中心轴线和显影辊34的中心轴线的虚拟的线段(未图示)所形成的角的角度为大约120°。即,显影辊34、有栅极网电晕型带电器22和转印辊21各自在感光鼓20的周向隔开大致相等间隔地配置。
层厚限制刮刀35的上端部固定在显影室27的上壁的后端部,其下端部从前侧与显影辊34接触。
下膜36的后侧部分固定于下膜粘贴面32,其前端部在显影辊相对面31的上侧与显影辊34的周面接触。
(3-2)扫描单元
扫描单元16在处理盒15的前侧与感光鼓20在前后方向隔开间隔地相对配置。
扫描单元16基于图像数据向感光鼓20射出激光束L,使感光鼓20的周面曝光。
详细地说,激光束L从扫描单元16向后侧射出,使感光鼓20的前端部的周面曝光。即,感光鼓20曝光的曝光点(感光鼓20的前端部的周面)相对于感光鼓20的中心轴线设定于与感光鼓20和转印辊21接触的压印点相反的一侧。
此时,显影盒19配置得比激光束L的射出轨迹靠下侧,有栅极网电晕型带电器22配置得比激光束L的射出轨迹靠上侧。
另外,在与扫描单元16和感光鼓20之间对应的主体外壳2的内侧面设置有对处理盒15的装卸进行引导的引导部37。并且,在处理盒15从主体外壳2分离时,通过处理盒15由引导部37引导,从而安装于鼓盒18的显影盒19从下侧朝向上侧通过激光束L的射出轨迹。
此时,设置于处理盒15的各种辊(转印辊21、供给辊33和显影辊34)也从下侧朝向上侧通过激光束L的射出轨迹。
(3-3)定影单元
定影单元17配置在鼓盒18的后侧部分的上侧。详细地说,定影单元17具备:加热辊38,其配置在有栅极网电晕型带电器22的上侧;以及加压辊39,其从后上侧压接于加热辊38。
即,加热辊38配置在有栅极网电晕型带电器22的栅极24的上端部(敞开侧端部)附近。
(4)图像形成动作
显影盒19的调色剂容纳室26的调色剂通过搅拌器29的旋转而经由连通口28供给到供给辊33,进而供给到显影辊34,在供给辊33和显影辊34之间通过摩擦带上正极性的电。
供给到显影辊34的调色剂随着显影辊34的旋转而被层厚限制刮刀35限制厚度,并作为一定厚度的薄层被承载于显影辊34的表面。
另一方面,感光鼓20的表面在通过有栅极网电晕型带电器22而同样地带电之后,通过扫描单元16而被曝光。由此,在感光鼓20的周面形成基于图像数据的静电潜影。接着,承载于显影辊34的调色剂供给到感光鼓20的周面上的静电潜影,从而在感光鼓20的周面上承载调色剂像(显影剂像)。
堆叠于纸张载置部9的纸张S通过拾取辊11的旋转而被送至供纸辊12和供纸垫13之间,并通过供纸辊12的旋转逐张地整理好。此后,被整理好的纸张S通过供纸辊12的旋转而被传送至供纸通路14,并在预定的时刻逐张地供纸带图像形成部4(感光鼓20(后述)和转印辊21(后述)之间)。
接着,纸张S在感光鼓20和转印辊21之间被从下侧朝向上侧传送。此时,调色剂像被转印至纸张S,形成图像。
接着,纸张S在通过加热辊38和加压辊39之间时被加热和加压。此时,图像热定影在纸张S。
此后,纸张S被朝向排纸辊40传送,并由排纸辊40排出到在主体外壳2的上表面形成的排纸托盘41上。
由此,纸张S以下述方式在侧视大致C字状的传送通路传送:从纸张载置部9供纸,通过感光鼓20和转印辊21之间(压印点),接着在通过加热辊38和加热辊39之间后,排出到排纸托盘41上。
2.显影盒
如图2及图3所示,显影盒19具备上述的显影框架25和配置在显影框架25的右侧的供电单元43。
另外,在显影框架25的左侧设置有驱动单元42,该驱动单元42具有从主体外壳2输入驱动力的齿轮系(未图示)。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向显影盒19供电相关的结构(显影盒19的右端部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对于与向显影盒19输入驱动相关的结构(显影盒19的左端部的结构),省略其说明。
另外,在以下的显影盒19的说明中,在提及方向时,以配置显影辊34的一侧为显影盒19的后侧,以配置层厚限制刮刀35的一侧为上侧。即,关于显影盒19的上下前后方向与关于打印机1的上下前后方向稍有不同,显影盒19以其后侧为打印机1的后上侧且其前侧为打印机1的前下侧的方式安装在打印机1。
(1)显影框架
如图3及图4所示,显影框架25形成为沿左右方向延伸并向后侧敞开的大致箱形状。详细地说,具备右壁44以及左壁(未图示)、前壁45(参照图1)、下壁46和上壁47。
右壁44和左壁(未图示)形成为向上下前后延伸的侧视大致矩形形状,在左右方向上彼此隔开间隔地相对配置。另外,在右壁44和左壁(未图示)形成有显影辊轴露出孔49和供给辊轴露出孔48。
显影辊轴露出孔49形成为在右壁44和左壁(未图示)的后端部的上下方向大致中央沿左右方向贯通的侧视大致圆形形状。显影辊轴露出孔49的直径形成为比显影辊34的旋转轴(以下记为显影辊轴A1)的外径大。另外,显影辊轴露出孔49朝向后上侧敞开。
供给辊轴露出孔48在右壁44和左壁(未图示)的下端部配置在显影辊轴露出孔49的前下侧,并沿着左右方向贯通地形成为侧视大致矩形形状。供给辊轴露出孔48的内部尺寸形成得比供给辊33的旋转轴(以下记为供给辊轴A2)的外径长。另外,供给辊轴露出孔48的后上侧端部与显影辊轴露出孔49的前下侧端部连通。另外,在供给辊轴露出孔48内嵌合有轴封55。
轴封55由树脂制的海绵等形成为具有比供给辊轴露出孔48稍大的外部尺寸的侧视大致矩形的方柱形状。另外,在轴封55的侧视大致中央形成有直径比供给辊轴A2的外径稍小的贯通孔59。在贯通孔59中插通有供给辊轴A2。
并且,显影辊轴A1的左右方向端部经由显影辊轴露出孔49而从右壁44和左壁(未图示)向左右方向外侧露出。另外,供给辊轴A2的左右方向端部经由供给辊轴露出孔48从右壁44和左壁(未图示)而向左右方向外侧露出。另外,显影辊轴A1的左端部以及供给辊轴A2的左端部以能够传递驱动的方式与驱动单元42的齿轮系(未图示)连接。
另外,在右壁44设置有多个(3个)定位突起50、螺合部51和供给电极相对部52。
多个定位突起50分别在显影辊轴露出孔49的后下侧、显影辊轴露出孔49的前上侧、螺合部51的上侧各设置有一个。定位突起50形成为从右壁44的右表面向右侧突出的大致圆柱形状。
螺合部51配置于供给辊轴露出孔48的上侧。螺合部51一体地具备大径部56和小径部57。
大径部56形成为从右壁44的右表面向右侧突出的大致圆筒形状。
小径部57以从大径部56的右表面向右侧突出的方式形成为与大径部56共用中心轴线的大致圆筒形状。小径部57的内径和大径部56的内径相同。另外,小径部57的外径比大径部56的外径小。
在大径部56和小径部57的内周面58,在从大径部56到小径部57的范围连续地形成有螺纹牙。
供给电极相对部52以从右壁44的上端部的前后方向大致中央向上侧延伸的方式形成为侧视大致矩形的平板形状。供给电极相对部52具备多个(2个)凸条53和保护壁54。
另外,多个凸条53分别形成为具有朝向右侧的顶部的主视大致三角形的平板形状,从而从供给电极相对部52的前后方向大致中央向右侧突出。另外,多个凸条53在连接前下侧和后上侧的方向上彼此隔开间隔地并列配置。
保护壁54在多个凸条53的前侧以从供给电极相对部52的前端部向右侧延伸的方式形成为后视大致矩形的平板形状。
前壁45(参照图1)形成为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大致平板形状,并一体地架设在右壁44和左壁(未图示)的前端部之间。
下壁46形成为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大致平板形状,从前壁45的下端部连续地向后侧延伸,并且一体地架设于右壁44和左壁(未图示)的下端部之间。另外,下壁46的后端部以沿着供给辊33的周面的方式向后上侧弯曲,并以从下侧覆盖显影辊34的方式向后上侧延伸。
上壁47形成为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大致平板形状,并且从上侧与前壁45、后壁44和左壁(未图示)的上端部相对配置。上壁47在其周缘部通过焊接等方法固定于前壁45、右壁44和左壁(未图示)的上端部。
(2)供电单元
如图2和图3所示,供电单元43具备供给电极61、作为绝缘部件的一例的轴承部件62和显影电极63。
(2-1)供给电极
如图3及图5所示,供给电极61由导电性的树脂材料形成为沿着连接前上侧和后下侧的方向延伸的大致杆形状。供给电极61一体地具备作为供给侧抵接部的一例的供给侧接触部64、连接部66和供给辊轴插通部65。
供给侧接触部64配置于供给电极61的前上侧端部。供给侧接触部64沿左右方向延伸,并且形成为右端部封闭且左端部敞开的侧视大致矩形的方筒形状。另外,在供给侧接触部64的右表面划分出作为供给触点的一例的接触面67和引导面68。
接触面67是供给侧接触部64的右表面的上侧一半部分,沿着上下方向延伸。
引导面68是供给侧接触部64的右表面的下侧一半部分,从接触面67的下端部连续地随着朝向下侧而向左侧倾斜。
连接部66形成为沿连接前上侧和后下侧的方向延伸的大致曲柄形状的弯曲平板形状。详细地说,连接部66具备第一连接部69、嵌合部70和第二连接部71。
第一连接部69构成连接部66中的前上侧一半部分,形成为从供给侧接触部64的后端部的左端缘向后下侧延伸的大致杆形状。另外,在第一连接部69的前上侧端部形成有向左侧弯曲的台阶部72。台阶部72沿着上下方向延伸。
嵌合部70与第一连接部69的后下侧连续地设置,形成为侧视大致圆形。另外,在嵌合部70形成有供给侧插通孔73。
供给侧插通孔73在嵌合部70的径向中央与嵌合部70共用中心,并以沿着左右方向贯通的方式形成为侧视大致圆形。供给侧插通孔73的直径形成为比螺合部51的小径部57的外径大,并且比螺合部51的大径部56的外径小。另外,供给侧插通孔73的直径和螺合部51的小径部57的外径之差比供给辊轴插通部65的内径和供给辊轴A2的外径之差大。
第二连接部71形成为弯曲的大致杆形状。详细地说,第二连接部71从嵌合部70的下端部连续地向下侧延伸,在其下端部向后下侧弯曲并向后下侧延伸。另外,在第二连接部71,在其上下方向中途形成有向左侧弯曲的台阶部74。台阶部74沿着连接后上侧和前下侧的方向延伸。
供给辊轴插通部65以与第二连接部71的后下侧端部连续的方式配置于供给电极61的后下侧端部。供给辊轴插通部65形成为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大致圆筒形状。供给辊轴插通部65的内径比供给辊轴A2的外径稍大(大致相同)。
(2-2)轴承部件
如图3及图6所示,轴承部件62由绝缘性的树脂材料形成为在连接前上侧和后下侧的方向上较长的侧视大致矩形的平板形状。轴承部件62由比供给电极61和显影电极63硬的材料形成。轴承部件62一体地具备作为被抵接部的一例的绝缘部81、被固定部83和轴承部82。
绝缘部81配置于轴承部件62的前上侧端部。绝缘部81沿左右方向延伸,并形成为右端部封闭的侧视大致L字形的方筒形状。绝缘部81具备第一绝缘部84和第二绝缘部85。
第一绝缘部84是绝缘部81的前侧部分,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具有厚度且在上下方向上较长的侧视大致矩形形状。
第二绝缘部85是绝缘部81的后侧部分,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具有厚度且从第一绝缘部84的上端部连续地向后侧延伸的侧视大致矩形形状。第二绝缘部85的上表面沿着前后方向延伸。另外,第二绝缘部85的后表面87从第一绝缘部84的上表面的后端部连续地向后下侧延伸。另外,上表面86和后表面87的连续部分88形成为随着朝向后侧而向下侧弯曲的大致圆弧形状。
被固定部83形成为从第一绝缘部84的前端部的左端缘以及第二绝缘部85的下端部的左端缘连续地向后下侧延伸的大致平板形状。在被固定部83形成有螺纹插通孔89(参照图3虚线)和被固定部侧嵌合孔90。另外,被固定部83具备作为插通部的一例的螺纹插通部91。
螺纹插通孔89在轴承部件62的上下方向大致中央形成为沿着左右方向贯通的侧视大致圆形形状。螺纹插通孔89的内径比螺合部51的大径部56以及小径部57的内径大。
被固定部侧嵌合孔90在螺纹插通孔89的上侧以沿着左右方向贯通的方式形成为在连接前上侧和后下侧的方向上较长的长孔。连接前下侧和后上侧的方向上的被固定部侧嵌合孔90的长度比定位突起50的外径稍大(大致相同)。
螺纹插通部91以从螺纹插通孔89的周缘部向右侧突出的方式形成为与螺纹插通孔89共用中心轴线的大致圆筒形状。螺纹插通部91在其左端部与螺纹插通孔89连通,其内径和螺纹插通孔89的内径相同。另外,在螺纹插通孔91的内周面92未形成螺纹牙。
轴承部82与被固定部83的后下侧连续地设置,形成为侧视大致矩形的平板形状。在轴承部82形成有显影辊轴插通孔93、多个(2个)轴承部侧嵌合孔95和供给辊轴插通孔96。另外,轴承部82具备供给辊轴被覆部94。
显影辊轴插通孔93在轴承部62的后端部的上下方向大致中央以沿着左右方向贯通的方式形成为侧视大致圆形形状。显影辊轴插通孔93的直径形成为比显影辊轴A1的外径稍大(大致相同)。
多个轴承部侧嵌合孔95在显影辊轴插通孔93的后下侧和显影辊轴插通孔93的前上侧各配置有一个。轴承部侧嵌合孔95形成为侧视大致正方形。轴承部侧嵌合孔95的内部尺寸比定位突起50的外径稍大(大致相同)。
供给辊轴插通孔96在显影辊轴插通孔93的前下侧以沿着左右方向贯通的方式形成为侧视大致圆形形状。供给辊轴插通孔96的内径形成为比供给辊轴A2的外径稍大(大致相同)。
供给辊轴被覆部94从供给辊轴插通孔96的周缘部向右侧突出,并以与供给辊轴插通孔96共用中心轴线的方式形成为右端部封闭的大致圆筒形状。供给辊轴被覆部94在其左端部与供给辊轴插通孔96连通,其内径和供给辊轴插通孔96的内径相同。
(2-3)显影电极
如图2及图3所示,显影电极63由导电性的树脂材料形成为在连接前上侧和后下侧的方向上较长的侧视大致矩形的平板形状。显影电极63一体地具备作为显影侧抵接部的一例的显影侧接触部101、被固定部102以及显影辊轴嵌合部103。
显影侧接触部101配置于显影电极63的前上侧端部。显影侧接触部101沿左右方向延伸,并形成为右端部封闭的大致矩形的方筒形状。另外,显影侧接触部101的右表面是作为显影触点的一例的接触面104。接触面104沿着前后上下延伸。
被固定部102形成为从显影侧接触部101的下端部连续地向后下侧延伸并具有与显影侧接触部101相同的左右方向长度的大致块状。在被固定部102形成有螺钉容纳部106和引导面105。
螺钉容纳部106在显影侧接触部101的下侧以从被固定部102的右表面向左侧凹陷的方式形成为朝向前下侧敞开的侧视大致矩形的凹部。螺钉容纳部106的左右方向长度(深度)比螺钉110(后述)的头部的左右方向长度长。另外,螺钉容纳部106的内部尺寸比螺钉110(后述)的后部的径向长度长。另外,在螺钉容纳部106的左壁形成有显影侧插通孔107。
显影侧插通孔107形成为沿着左右方向将螺钉容纳部106的左壁的中央部贯通的侧视大致圆形形状。显影侧插通孔107的直径形成为比轴承部件62的螺纹插通部91的外径大。另外,显影侧插通孔107的直径和螺纹插通孔91的外径之差比显影辊轴被覆部108(后述)的内径和显影辊轴A1的外径之差大。
引导面105构成被固定部102的右表面的后下侧端部,并在螺钉容纳部106的后下侧随着朝向后下侧而向左侧倾斜。
显影辊轴嵌合部103形成为从被固定部102的左端部连续地向后后侧延伸的大致平板形状。在显影辊轴嵌合部103形成有插通孔109(参照图3虚线)。另外,显影辊轴嵌合部103具备显影辊轴被覆部108。
插通孔109在显影侧插通孔107的前下侧以沿着左右方向贯通的方式形成为侧视大致圆形形状。插通孔109的直径形成为比显影辊轴A1的外径稍大(大致相同)。
显影辊轴被覆部108以从插通孔109的周缘部向右侧突出的方式形成为与插通孔109共用中心轴线的大致圆筒形状。显影辊轴被覆部108在其左端部与插通孔109连通,其内径和插通孔109的内径相同。
(2-4)供电单元相对于盒框架的组装状态
如图3及图5所示,供给侧接触部64覆盖供给电极相对部52的凸条53,供给辊轴插通部65从供给辊轴A2的径向外侧与供给辊轴A2嵌合。由此,供给电极61支撑在显影框架25的右壁44。
其结果是,供给电极61与供给辊轴A2电连接。
另外,螺合部51的小径部57具有游隙地插通于供给侧插通孔73内。另外,供给侧插通孔73和螺合部51的小径部57之间的游隙宽度是供给侧插通孔73的直径和螺合部51的小径部57的外径之差。另外,供给侧接触部64与显影框架25的保护壁54的后侧隔开间隔地相对配置。另外,第一连接部69的台阶部72配置于显影框架25的供给电极相对部52的后侧。另外,第二连接部71的台阶部74配置于供给辊轴露出孔48的前上侧。
如图3及图6所示,轴承部件62以在左右方向上从右侧与供给电极61的供给辊轴插通部65及连接部66重叠的方式支撑于显影框架25的右壁44。
另外,显影辊轴A1能够旋转地插通于显影辊轴插通孔93。在显影辊轴插通孔93的后下侧的轴承部侧嵌合孔95内嵌合有在显影辊轴露出孔49的后下侧配置的定位突起50。在显影辊轴插通孔93的前上侧的轴承部侧嵌合孔95内嵌合有在显影辊轴露出孔49的前上侧配置的定位突起50。
由此,轴承部件62将显影辊34轴支撑为能够旋转,并且轴承部件62相对于显影框架25定位。
并且,供给辊轴A2能够旋转地嵌合在供给辊轴被覆部94内。并且,在被固定部侧嵌合孔90内嵌合有在螺合部51的上侧配置的定位突起50。
另外,如图6及图8所示,绝缘部81与供给电极61的供给侧接触部64的后侧在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地相对配置。第一绝缘部84的右表面比供给侧接触部64的接触面67更向右侧突出。
另外,如图6及图7所示,螺纹插通部91与螺合部51的右侧相对配置,其左表面从右侧与螺合部51的右表面接触。并且,螺纹插通部91及螺合部51的内部空间在左右方向上相互连通。
如图2及图3所示,显影电极63将显影辊轴被覆部108外嵌于显影辊轴A1,以使显影电极63在左右方向上从右侧与被固定部83以及轴承部82上侧一半部分重叠。由此,显影电极63支撑于轴承部件62。
其结果是,显影电极63与显影辊轴A1电连接并且与供给电极61绝缘。
详细地说,显影电极63以在左右方向上夹持轴承部件62的方式配置于供给电极61的右侧。换言之,显影电极63在供给电极61的右侧隔开间隔地相对配置,轴承部件62配置于供给电极61和显影电极63之间。
另外,如图2及图8所示,显影电极63的显影侧接触部101配置于第一绝缘部84的后侧且第二绝缘部85的下侧。详细地说,显影侧接触部101在前后方向上与第一绝缘部84隔开间隔并且在上下方向上与第二绝缘部85隔开间隔地相对配置。
并且,在显影电极63的接触面104和供给电极61的接触面67之间配置有轴承部件62的第一绝缘部84。第一绝缘部84比显影电极63的接触面104以及供给电极61的接触面67更向右侧突出。
并且,如图7所示,螺纹插通部91具有游隙地插通在显影侧插通孔107内。另外,显影侧插通孔107和螺纹插通部91之间的游隙宽度是显影侧插通孔107的直径和螺纹插通部91的外径之差。并且,螺纹插通部91的右端部(左右方向外侧端部)比螺钉容纳部106的左壁(左右方向内壁)稍向右侧(左右方向外侧)突出。
这样一来,在供给电极61和显影电极63之间介设有轴承部件62,供给电极61和显影电极63通过轴承部件62而彼此绝缘。
而且,供给电极61、轴承部件62以及显影电极63通过共用的螺钉110固定于显影框架25。
详细地说,螺钉110在其轴的右侧一半部分插通于插通部91内,在其轴的左侧一半部分与显影框架25的螺合部51螺合。并且,螺钉110的支撑面从右侧与螺纹插通部91的右端部抵接。
即,螺钉110与显影电极63及供给电极61不接触,而仅与螺纹插通部91及螺合部51接触。
并且,螺钉110的头部的右端缘配置于显影侧接触部101的接触面104的附近(稍左侧)。
3.鼓盒
如图9所示,鼓盒18具备容纳感光鼓20的鼓容纳部121和安装有显影盒19的盒安装部122。
另外,在鼓盒18的说明中,在提及方向时,以鼓盒18沿水平方向载置时的方向为基准,具体地说,以图9中所示的方向箭头为基准。即,关于鼓盒18的上下前后方向与关于打印机1的上下前后方向稍有不同,鼓盒18以其后侧为打印机1的后上侧且其前侧为打印机1的前下侧的方式安装在打印机1。
鼓容纳部121设置于鼓盒18的后端部,形成为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大致圆筒形状。
另外,感光鼓20具备沿其中心轴线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鼓轴A3。感光鼓20在鼓轴A3的左右方向两端部分别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于鼓容纳部121的左右方向的侧壁。鼓轴A3的左右方向端部以贯通鼓容纳部121的侧壁的方式向左右方向外侧突出。
并且,在鼓容纳部121内支撑有上述转印辊21以及有栅极网电晕型带电器22。
盒安装部122形成为从鼓容纳部121的下端部连续并向前侧延伸且上侧敞开的有底框形状。
4.主体外壳
如图10中以虚拟线示出地,在主体外壳2内,在其右侧内壁设置有作为显影外部电极的一例的主体侧显影电极116和作为供给外部电极的一例的主体侧供给电极117。
另外,在图10中,在提及处理盒15的方向时,以安装于沿水平方向载置的打印机1时的方向为基准,具体地说,以图10中所示的方向箭头为基准。
主体侧显影电极116以在处理盒15向主体外壳2的安装完成时与显影侧接触部101的接触面104接触的方式设置于主体外壳2的后端部内。主体侧显影电极116构成为能够在左右方向上位移,并始终被朝向左侧施力。主体侧显影电极116与主体外壳2内的电源(未图示)电连接。
主体侧供给电极117在主体外壳2的内端部内设置于主体侧显影电极116的前侧,以便在处理盒15向主体外壳2的安装完成时与供给侧接触部64的接触面67接触。主体侧供给电极117构成为能够在左右方向上位移,并始终被朝向左侧施力。主体侧显影电极117与主体外壳2内的电源(未图示)电连接。
5.显影盒向主体外壳的安装
(1)显影盒向鼓盒的安装
为了将显影盒19安装于主体外壳2,首先,将显影盒19安装于鼓盒18。
如图9所示,为了将显影盒19安装于鼓盒18,将显影盒19的后端部从上侧***鼓盒18的盒安装部122的后端部。
接下来,如图9中箭头所示,使显影盒19的后端部按压鼓盒18的鼓容纳部121,并且使显影盒19的前端部以显影盒19的后端部为支点向前下侧转动。
这样一来,首先,在显影盒19的后端部,轴承部件62的第二绝缘部85的后端部(详细地说是上表面86和后表面87的连续部分88)从前侧抵接到鼓容纳部121的右端部。
接着,显影盒19以轴承部件62的第二绝缘部85的后端部(连续部分88)为支点而向右侧视图逆时针方向转动。即,第二绝缘部85的后端部(连续部分88)作为用于引导显影盒19相对于鼓盒18的安装的引导部而发挥功能。
接着,在将显影盒19的前端部容纳到盒安装部122的前端部内时,显影盒19相对于鼓盒18的安装完成,形成处理盒15(参照图10)。
另外,为了使显影盒19从鼓盒18脱离,与上述安装动作相反地操作显影盒19和鼓盒18。
具体地说,使显影盒19的前端部以显影盒19的后端部为支点向后上侧转动,此后,使显影盒19从鼓盒18向上侧脱离。
另外,在该脱离动作中,在使显影盒19转动的中途,第二绝缘部85的后端部(连续部分88)也从前侧与鼓容纳部121的右端部抵接。
接着,在第二绝缘部85的后端部(连续部分88)抵接到鼓容纳部121之后,显影盒19以第二绝缘部85的后端部(连续部分88)为支点而向右侧视图顺时针方向转动。即,第二绝缘部85的后端部(连续部分88)也引导显影盒19相对于鼓盒18的脱离。
(2)处理盒向主体外壳的安装
接着,为了将显影盒19向主体外壳2安装,将显影盒15向主体外壳2安装。
为了将处理盒15向主体外壳2安装,首先,如图1所示,如上所述,使主体外壳2的顶盖7配置在敞开位置。
接下来,握持处理盒15的前端部,将处理盒15***主体外壳2内,使得感光鼓20的鼓轴A3的左右方向端部与主体外壳2的引导部37嵌合。
接着,将处理盒15沿引导部37向后下侧压入,此后,使其以感光鼓20的鼓轴A3为支点而向右侧视图逆时针方向转动。
这样一来,在处理盒15向主体外壳2的安装完成前,伴随着处理盒15的转动,主体外壳2内的主体侧显影电极116从后下侧抵接于被固定部102的引导面105,并且主体外壳2内的主体侧供给电极117从下侧抵接于供给侧接触部64的引导面68。
另外,此时,显影侧接触部101与显影电极63和显影辊轴A1之间的游隙量相应地稍向前侧移动,并与轴承部件62的第一绝缘部84抵接。由此,限制显影侧接触部101进一步向前侧的移动。
并且,供给侧接触部64与供给电极61和供给辊轴A2之间的游隙量相应地稍向前上侧移动,并与显影框架25的保护壁54在前后方向上稍微隔开间隔地相对配置。
其后,如图10中虚线所示,主体侧显影电极116克服其作用力而沿着引导面105的倾斜向右侧位移,同时在引导面105上相对地向前上侧滑动。其后,在螺钉110的头部的右表面上相对地向前上侧滑动,与接触面104接触。此时,如上所述,螺钉110的头部的右端缘配置于显影侧接触部101的接触面104的附近(稍左侧)(参照图7),因此主体侧显影电极116并没有嵌入于螺钉容纳部106内,而顺畅地在螺钉110的头部的右表面上滑动并与接触面104接触。
由此,主体侧显影电极116与显影电极63电连接。
并且,主体侧供给电极117克服其作用力沿着引导面68的倾斜向右侧位移,同时在引导面68上相对地向上侧滑动,与接触面67接触。由此,主体侧供给电极117与供给电极61电连接。
接着,如图1所示,当感光鼓20的鼓轴A3配置在引导部37的后端部内且处理盒15的前端部配置成比激光束L的射出轨迹靠下侧时,处理盒15向主体外壳2的安装完成。
此后,使主体外壳2的顶盖7配置在封闭位置。
接着,在打印机1工作时,来自主体外壳2内的电源(未图示)的电力依次经由主体侧显影电极116以及显影电极63而供给到显影辊轴A1,并且依次经由主体侧供给电极117以及供给电极61而供给到供给辊轴A2。
另外,为了使处理盒15从主体外壳2脱离,与上述的安装动作相反地操作处理盒15和主体外壳2。
具体地说,在使顶盖7配置在敞开位置后,将处理盒15向前上侧拔出。
6.作用效果
(1)根据该显影盒19,如图2和3所示,在左右方向上,在显影电极63和供给电极61之间配置有轴承部件62。
因此,显影电极63和供给电极61在前后方向上不用隔开间隔就能够绝缘。即,显影电极63和供给电极61能够在前后方向上彼此靠近。
其结果是,能够切实地将显影电极63和供给电极61绝缘,并且能够至少在前后方向上实现显影盒19的小型化。
(2)并且,根据该显影盒19,如图3和6所示,利用轴支撑显影辊34的轴承部件62来将显影电极63和供给电极61之间绝缘。
由于不需要重新设置将显影电极63和供给电极61绝缘的部件,因此能够实现部件数量的减少。
(3)并且,根据该显影盒19,如图2所示,通过使显影电极63的显影侧接触部101抵接于轴承部件62的绝缘部81,能够限制显影电极63的移动。同样地,通过使供给电极61的供给侧接触部64抵接于轴承部件62的绝缘部81,能够限制供给电极61的移动。
因此,能够将该将轴承部件62作为限制供给电极61和显影电极63移动的部件来利用,从而能够实现部件数量的减少。进而,能够通过轴承部件62限制显影电极63及供给电极61的移动,能够实现切实的绝缘。
(4)并且,根据该显影盒19,如图8所示,轴承部件62在显影侧接触部101的接触面104和供给侧接触部64的接触面67之间具有比显影侧接触部101的接触面104以及供给侧接触部64的接触面67更向右侧延伸的第一绝缘部84。
因此,能够在显影侧接触部101的接触面104和供给侧接触部64的接触面67之间切实地配置第一绝缘部84。由此,与第一绝缘部件84以与显影侧接触部101及供给侧接触部64相同的长度向右侧(左右方向外侧)延伸的情况相比,能够确保较大的绝缘距离。
其结果是,能够切实地将显影侧接触部101的接触面104和供给侧接触部64的接触面67绝缘。
(5)并且,根据该显影盒19,如图7所示,显影电极63、轴承部件62以及供给电极61通过共用的螺钉固定于显影框架25的右壁44。
因此,能够实现部件数量的减少,并且能够将显影电极63、轴承部件62以及供给电极61固定于显影框架25的右壁44。
(6)并且,根据该显影盒19,如图7所示,能够通过轴承部件62的螺纹插通部91覆盖螺钉110,并且使螺钉110螺合于显影框架25的螺合部51。
因此,能够防止螺钉110在插通于螺纹插通部91的螺钉110的轴(右侧一半部分)以及与螺合部51螺合的螺钉110的轴(左侧一半部分)与显影电极63以及供给电极61接触。
其结果是,能够切实地防止显影电极63和供给电极61经由螺钉110导通。
(7)并且,根据该显影盒19,螺钉110以不接触显影电极63及供给电极61的方式仅与螺纹插通部91及螺合部51接触。
因此,能够更切实地防止螺钉110与显影电极63及供给电极61接触。
因此,能够防止显影电极63和供给电极61经由螺钉110导通。
(8)并且,根据该显影盒19,如图3及图7所示,能够将螺钉110插通于螺纹插通部91,该螺纹插通部91插通于显影电极63的显影侧插通孔107。
因此,能够使螺纹插通部91介设在显影电极63的显影侧插通孔107的周缘部和螺钉110之间,能够将显影电极63和螺钉110绝缘。
并且,由于螺纹插通部91是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筒形状,因此能够在左右方向上确保显影电极63和螺钉110的绝缘状态。
(9)并且,根据该显影盒19,如图5及图7所示,能够将螺钉螺合于螺合部51,该螺合部51插通于供给电极61的供给侧插通孔73。
因此,能够使螺合部51介设在供给电极61的供给侧插通孔73的周缘部和螺钉110之间,能够将供给电极61和螺钉110绝缘。
并且,由于螺合部51是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筒形状,因此能够在与左右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确保供给电极61和螺钉110的绝缘状态。
(10)并且,根据该显影盒19,如图3及图6所示,轴承部件62除了具有螺纹插通部91之外还具有将显影辊轴A1支撑为能够旋转的轴承部82。
因此,能够将轴承部件62以显影辊轴A1为基准进行定位。
由此,能够将显影电极63定位于轴承部件62,能够通过轴承部件62确保显影电极63相对于显影辊34的定位精度。
其结果是,能够确保显影辊轴A1和显影电极63的导通。
(11)并且,根据该显影盒19,如图6及图7所示,螺纹插通孔91的内径比螺合部51的内径大。
因此,将螺纹插通部91和螺合部51重叠时,在与左右方向正交的面内能够容易地使螺合部51露出。
其结果是,能够容易地将螺钉110经由螺纹插通部91螺合于螺合部51。
(12)并且,根据该显影盒19,如图9所示,利用轴承部件62的第二绝缘部85的后端部(上表面86和后表面87的连续部分88),能够将显影盒19顺畅地安装于鼓盒18。即,利用比显影侧接触部101和供给侧接触部64硬的轴承部件62,能够将显影盒19顺畅地安装于鼓盒18。
7.变形例
(1)参照图11,说明显影盒19的变形例。另外,在图11中,在提及方向时,以鼓盒19沿水平方向载置时的方向为基准,具体地说,以图11中所示的方向箭头为基准。
如图11所示,上述显影盒19能够以其前端部从水平面H向上侧离开的方式载置于水平面H上。
此时,下壁46的后端部(配置成比供给辊33靠后侧的部分)抵接于水平面H。
并且,在提起显影盒19时,握持其前端部将显影盒19提起。
(2)并且,上述的打印机1是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除了上述的单色打印机之外,也可以构成为彩色打印机。
在将图像形成装置构成为彩色打印机的情况下,可以构成为具备多个感光体和存储介质传送部件的直接式的串联型彩色打印机、或者具备多个感光体、中间转印体、转印部件的中间转印方式的串联型彩色打印机。
而且,除了上述的鼓盒18与显影盒19分离的分离型处理盒之外,处理盒15也可以构成为一体地具备鼓盒18与显影盒19的一体型处理盒。
进而,也可以构成为,在主体外壳2设置感光鼓20,仅使显影盒19相对于主体外壳2装卸。
而且,也可以应用例如感光带等感光体来代替上述的感光鼓20。
而且,作为显影剂承载体,除了上述的显影辊34之外,也可以应用例如显影套筒、显影带、刷状的辊等。
而且,作为供给部件,除了上述的供给辊33之外,也可以应用例如供给套筒、供给带、刷状的辊等。
而且,除了上述的搅拌器29之外,也可以应用例如螺旋螺杆、传送带等传送部件。
而且,也可以应用例如转印带、转印刷、转印刮刀、覆膜式转印装置等接触式的转印部件、或者例如无栅极网电晕型等非接触式的转印部件来代替上述的转印辊21。
而且,也可以应用例如无栅极网电晕型带电器、锯齿状的放电部件等非接触式带电器、或者带电辊等接触式带电器来代替上述的有栅极网电晕型带电器22。
而且,也可以应用LED单元等曝光部件来代替上述的扫描单元16。
进而,也可以是,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安装有图像读取部等而构成为复合机。
而且,上述显影电极63由导电性的树脂材料形成,但显影电极63也可以由金属形成。同样地,供给电极61也可以由金属形成。
而且,上述轴承部件62由绝缘性的树脂材料形成,但轴承部件62也可以由绝缘性的橡胶形成。上述轴承部件62将显影辊轴A1和供给辊轴A2这双方支撑为能够旋转,但也可以是将任一方支撑为能够旋转。
而且,也可以在供给辊轴插通部65和供给辊轴A2之间、插通孔109和显影辊轴A1之间介设有导电脂。
标号说明
18:鼓盒;
19:显影盒;
25:显影框架;
33:供给辊;
34:显影辊;
51:螺合部;
61:供给电极;
62:轴承部件;
63:显影电极;
64:供给侧接触部;
67:接触面;
73:供给侧插通部;
81:绝缘部;
82:轴承部;
88:连续部分;
91:螺纹插通部;
101:显影侧接触部;
104:接触面;
107:显影侧插通孔;
110:螺钉;
116:主体侧显影电极;
117:主体侧供给电极。

Claims (18)

1.一种显影盒,其特征在于,
包括:框体,用于容纳显影剂;
显影剂承载体,构成为以旋转轴线为中心旋转,并且构成为承载显影剂;
供给部件,构成为向所述显影剂承载体供给显影剂;
显影电极,与所述显影剂承载体电连接;
供给电极,与所述供给部件电连接;以及
绝缘部件,将所述显影电极和所述供给电极相互绝缘,
所述显影电极、所述绝缘部件和所述供给电极在所述旋转轴线延伸的轴线方向上按照所述显影电极、所述绝缘部件、所述供给电极的顺序重叠,
所述显影电极、所述绝缘部件和所述供给电极通过共用的螺钉固定于所述框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部件具有用于将所述显影剂承载体及所述供给部件中的至少一方轴支撑为能够旋转的轴承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影电极具有沿着所述轴线方向延伸的显影侧抵接部,
所述供给电极具有沿着所述轴线方向延伸的供给侧抵接部,
所述绝缘部件具有以与所述显影侧抵接部及所述供给侧抵接部抵接的方式沿着所述轴线方向延伸的被抵接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影电极具有构成为能够与外部的显影外部电极接触的显影触点,
所述供给电极具有供给触点,该供给触点与所述显影触点隔开间隔地相对配置,并构成为能够与外部的供给外部电极接触,
所述绝缘部件在所述显影触点和所述供给触点之间具有比所述显影触点以及所述供给触点更向外部延伸的绝缘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部件具有供所述螺钉插通的插通部,
所述框体具有供所述螺钉螺合的螺合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钉以不接触所述显影电极及所述供给电极的方式与所述插通部及所述螺合部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通部形成为沿着所述轴线方向延伸的筒形状,
在所述显影电极形成有供所述插通部插通的显影侧插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合部形成为沿着所述轴线方向延伸的筒形状,
在所述供给电极形成有供所述螺合部插通的供给侧插通孔。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部件除了具有所述插通部之外,还具有将所述显影剂承载体轴支撑为能够旋转的轴承部。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通部的内径比所述螺合部的内径大。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部件具备用于引导显影盒相对于外部装置的安装的引导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影电极具有沿所述轴线方向延伸的显影侧抵接部,
所述供给电极具有沿所述轴线方向延伸的供给侧抵接部,
所述绝缘部件具有沿所述轴线方向延伸并配置于所述显影侧抵接部与所述供给侧抵接部之间的绝缘部,
所述显影侧抵接部具有第一接触面,
所述供给侧抵接部具有第二接触面,
所述绝缘部在所述轴线方向上比所述第一接触面及所述第二接触面更向外方突出,
当所述显影盒向打印机的主体外壳的安装完成时,所述第一接触面与所述主体外壳的显影外部电极接触,并且所述第二接触面与所述主体外壳的供给外部电极接触。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影电极具有沿所述轴线方向延伸的显影侧抵接部,
所述供给电极具有沿所述轴线方向延伸的供给侧抵接部,
所述绝缘部件具有沿所述轴线方向延伸并配置于所述显影侧抵接部与所述供给侧抵接部之间的绝缘部,
所述绝缘部通过与所述供给侧抵接部抵接而限制所述供给侧抵接部的移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影电极具有沿所述轴线方向延伸的显影侧抵接部,
所述供给电极具有沿所述轴线方向延伸的供给侧抵接部,
所述绝缘部件具有沿所述轴线方向延伸并配置于所述显影侧抵接部与所述供给侧抵接部之间的绝缘部,
所述绝缘部通过与所述显影侧抵接部抵接而限制所述显影侧抵接部的移动。
15.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部件具有与所述绝缘部连续的被固定部和与所述被固定部的后下侧连续的轴承部,
所述被固定部具有供所述螺钉插通的螺钉插通部,
所述轴承部具有显影辊轴插通孔、供给辊轴插通孔及多个轴承部侧嵌合孔。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影电极具有沿所述轴线方向延伸的显影侧抵接部,
所述供给电极具有沿所述轴线方向延伸的供给侧抵接部,
所述绝缘部件具有沿所述轴线方向延伸并配置于所述显影侧抵接部与所述供给侧抵接部之间的绝缘部,
所述绝缘部配置在所述绝缘部件的前上侧端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2、13及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部配置在所述绝缘部件的前上侧端部。
1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影电极和所述供给电极以在所述轴线方向上夹持所述轴承部件的方式配置,所述显影电极位于比所述轴承部件远离所述框体的一侧,所述供给电极位于比所述轴承部件靠近所述框体的一侧。
CN201910278221.8A 2012-07-09 2012-11-29 显影盒 Active CN1101618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78221.8A CN110161819B (zh) 2012-07-09 2012-11-29 显影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54132 2012-07-09
JP2012154132A JP5962271B2 (ja) 2012-07-09 2012-07-09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PCT/JP2012/080824 WO2014010112A1 (ja) 2012-07-09 2012-11-29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CN201280074634.0A CN104428721B (zh) 2012-07-09 2012-11-29 显影盒
CN201910278221.8A CN110161819B (zh) 2012-07-09 2012-11-29 显影盒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74634.0A Division CN104428721B (zh) 2012-07-09 2012-11-29 显影盒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61819A CN110161819A (zh) 2019-08-23
CN110161819B true CN110161819B (zh) 2024-02-09

Family

ID=49915602

Famil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75919.4A Pending CN110262202A (zh) 2012-07-09 2012-11-29 显影盒
CN201280074634.0A Active CN104428721B (zh) 2012-07-09 2012-11-29 显影盒
CN201910275498.5A Pending CN110187620A (zh) 2012-07-09 2012-11-29 显影盒
CN201910278221.8A Active CN110161819B (zh) 2012-07-09 2012-11-29 显影盒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75919.4A Pending CN110262202A (zh) 2012-07-09 2012-11-29 显影盒
CN201280074634.0A Active CN104428721B (zh) 2012-07-09 2012-11-29 显影盒
CN201910275498.5A Pending CN110187620A (zh) 2012-07-09 2012-11-29 显影盒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2) US9423765B2 (zh)
EP (3) EP3462244B1 (zh)
JP (1) JP5962271B2 (zh)
CN (4) CN110262202A (zh)
DE (1) DE112012006676T5 (zh)
ES (2) ES2785026T3 (zh)
PL (2) PL2871529T3 (zh)
WO (1) WO201401011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62271B2 (ja) 2012-07-09 2016-08-0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JP6035920B2 (ja) 2012-07-09 2016-11-3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JP2017167288A (ja) * 2016-03-15 2017-09-2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JP6729118B2 (ja) * 2016-07-15 2020-07-2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JP6930072B2 (ja) * 2016-07-15 2021-09-0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US10126704B2 (en) * 2016-10-14 2018-11-13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Drum cartridge and developing cartridge capable of suppressing variation in position of electrical contact surface
JP6880712B2 (ja) 2016-10-14 2021-06-0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ドラム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JP6733567B2 (ja) * 2017-01-31 2020-08-0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US10627780B2 (en) * 2018-01-23 2020-04-2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0884353B2 (en) 2019-05-07 2021-01-05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Toner cartridge electrical contacts
TWI727794B (zh) * 2020-05-11 2021-05-11 上福全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碳粉匣防錯裝置及碳粉匣
CN113687581B (zh) * 2020-05-19 2023-11-10 上福全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碳粉匣及碳粉匣防错装置
JP2022120232A (ja) * 2021-02-05 2022-08-18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現像装置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92485A (zh) * 2005-07-08 2007-01-10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显影盒
JP2011133767A (ja) * 2009-12-25 2011-07-07 Brother Industries Ltd カートリッジ
WO2012090907A1 (ja) * 2010-12-27 2012-07-0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82200A (en) 1970-10-27 1972-08-08 Vagn Deve Piston valve
JPH086340A (ja) * 1994-06-16 1996-01-12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US5648838A (en) * 1994-11-01 1997-07-15 Steven Bruce Michli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lectrically connecting a developer roller to a bias source
US6122470A (en) 1998-03-03 2000-09-19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0003092A (ja) * 1998-06-16 2000-01-07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6385414B1 (en) 1999-08-23 2002-05-07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ontaminant preventing structure f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JP2001100493A (ja) 1999-09-29 2001-04-13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3595798B2 (ja) * 2002-01-31 2004-12-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797295B2 (ja) 2002-08-09 2006-07-1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着脱部材、現像器、プロセス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966257B2 (ja) * 2003-08-25 2007-08-29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3858875B2 (ja) 2003-08-25 2006-12-20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現像器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US7088940B2 (en) 2003-08-25 2006-08-08 Murata Kikai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device
JP2005215548A (ja) 2004-01-30 2005-08-11 Brother Ind Ltd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EP1637933B1 (en) 2004-08-06 2010-07-28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Electric and mechanic connections to photosensitive member cartridges, developer cartridge and process cartridge
JP4221671B2 (ja) 2004-08-06 2009-02-1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感光体カートリッジ、現像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WO2006126988A1 (en) 2005-05-23 2006-11-30 Thomson Licensing Method for providing an electronic program guide based on user preference data
JP4341619B2 (ja) 2005-07-08 2009-10-0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JP4345731B2 (ja) * 2005-09-15 2009-10-1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93753A (ja) 2005-09-27 2007-04-12 Brother Ind Ltd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664442B2 (en) * 2006-05-30 2010-02-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ing apparatus
JP5089155B2 (ja) * 2006-12-12 2012-12-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およびカートリッジ
JP5000380B2 (ja) 2007-05-24 2012-08-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ユニット
JP5487954B2 (ja) * 2009-12-25 2014-05-1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JP5029682B2 (ja) 2009-12-25 2012-09-1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JP5029707B2 (ja) * 2010-01-28 2012-09-1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ユニット
JP5293663B2 (ja) 2010-03-24 2013-09-1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5517989B2 (ja) 2010-05-14 2014-06-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EP2776892B1 (en) * 2011-11-09 2019-06-0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comprising an electrode
JP5962271B2 (ja) * 2012-07-09 2016-08-0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JP6035920B2 (ja) 2012-07-09 2016-11-3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92485A (zh) * 2005-07-08 2007-01-10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显影盒
CN100462869C (zh) * 2005-07-08 2009-02-18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和显影盒
JP2011133767A (ja) * 2009-12-25 2011-07-07 Brother Industries Ltd カートリッジ
WO2012090907A1 (ja) * 2010-12-27 2012-07-0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429763B2 (en) 2019-10-01
US20190072874A1 (en) 2019-03-07
PL2871529T3 (pl) 2019-06-28
CN110187620A (zh) 2019-08-30
WO2014010112A1 (ja) 2014-01-16
US20210191289A1 (en) 2021-06-24
US20170082944A1 (en) 2017-03-23
US20200026215A1 (en) 2020-01-23
DE112012006676T5 (de) 2015-04-23
US11231660B2 (en) 2022-01-25
US10459366B2 (en) 2019-10-29
US10824090B2 (en) 2020-11-03
ES2785026T3 (es) 2020-10-20
US20210011394A1 (en) 2021-01-14
PL3462244T3 (pl) 2020-08-10
EP2871529A4 (en) 2016-06-15
US20200264531A1 (en) 2020-08-20
JP2014016481A (ja) 2014-01-30
CN104428721A (zh) 2015-03-18
CN110262202A (zh) 2019-09-20
US10884351B2 (en) 2021-01-05
EP3462244B1 (en) 2020-04-15
US10151998B2 (en) 2018-12-11
US20210373455A1 (en) 2021-12-02
US20190196357A1 (en) 2019-06-27
US20230152728A1 (en) 2023-05-18
EP3696611A1 (en) 2020-08-19
CN104428721B (zh) 2019-05-03
US20200264532A1 (en) 2020-08-20
EP3696611B1 (en) 2022-08-31
EP3462244A1 (en) 2019-04-03
US20150125175A1 (en) 2015-05-07
EP2871529B1 (en) 2018-12-26
US11567423B2 (en) 2023-01-31
EP2871529A1 (en) 2015-05-13
US9547253B2 (en) 2017-01-17
US11307511B2 (en) 2022-04-19
US9423765B2 (en) 2016-08-23
US10649363B2 (en) 2020-05-12
US11906908B2 (en) 2024-02-20
CN110161819A (zh) 2019-08-23
JP5962271B2 (ja) 2016-08-03
ES2704851T3 (es) 2019-03-20
US20160202629A1 (en) 2016-07-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61819B (zh) 显影盒
JP6035920B2 (ja)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US20120195621A1 (en) Developing Cartridge Capable of Providing Stabilized Electrical Power Supply to Developing Roller
JP2011203630A (ja)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JP603618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8897665B2 (en) Photosensitive member unit having electrod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US9158271B2 (en) Photosensitive member cartridge
JP4483805B2 (ja)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WO2014010117A1 (ja)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US8862037B2 (en) Transfer device, process unit,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bearing
US12032306B2 (en) Developing cartridge having electrode
JP6011085B2 (ja) カートリッ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