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36932A - 线圈部件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线圈部件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36932A
CN110136932A CN201910103444.0A CN201910103444A CN110136932A CN 110136932 A CN110136932 A CN 110136932A CN 201910103444 A CN201910103444 A CN 201910103444A CN 110136932 A CN110136932 A CN 1101369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ange part
spool
winder
coil component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0344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松井基树
青木秀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yo Yud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yo Yud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yo Yud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yo Yude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1369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3693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4Magnetic co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9Terminals; Tapping arrangements for signal inductances
    • H01F27/292Surface mounted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04Printed wind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17/04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 H01F17/045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with core of cylindric geometry and coil wound along its longitudinal axis, i.e. rod or drum co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23Wi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47Sheets; Strips
    • H01F27/2852Construction of conductive connections, of lea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9Terminals; Tapping arrangements for signal inductan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 Coils Of Transformers For General Uses (AREA)
  • Insulating Of Coi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线圈部件和电子设备,该线圈部件能够抑制线圈的卷绕部的卷绕结束部分的松弛,抑制电感的下降。本发明的线圈部件包括:鼓型芯,包含卷轴和设置于卷轴的轴方向的两端的凸缘部和;线圈,包含在卷轴上卷绕着导线的卷绕部、和将导线从卷绕部向凸缘部的侧面侧引出且沿着凸缘部的侧面向凸缘部侧弯折的一对引出部;和与一对引出部连接的一对外部电极,该外部电极设置于凸缘部的与设置有卷轴的内侧的面相反侧的面即外侧的面,凸缘部的侧面与卷绕部的最外周部的最短距离,比侧面与卷绕部的最外周部的最短距离短,其中侧面是凸缘部的隔着卷轴与侧面相反一侧的面。

Description

线圈部件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圈部件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线圈部件,将构成线圈的导线的两端引出到形成为长方体形状的主体部的相对的端面来与外部电极连接,用绝缘性树脂覆盖外部电极中的设置于主体部的下表面以外的部分(例如,专利文献1)。另外,已知一种线圈部件,其具有:包括卷轴和设置于卷轴的两端的一对凸缘部的鼓型芯;和包括在卷轴上卷绕着导线的卷绕部和从卷绕部引出导线的引出部的线圈。在这种线圈部件中,公知的是引出部被弯折到一对凸缘部中的一个凸缘部一侧而与外部电极连接的结构(例如,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20146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4-9950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近年来,线圈部件在要求小的安装空间的同时,要求流通大的允许电流。专利文献1的引出部的导线与设置于2处的不同面上的外部电极连接的结构,无法满足小的安装空间的要求。专利文献2的引出部的导线与设置于一个面上的外部电极分别连接的结构,虽然能够满足小的安装空间的要求,但是在为了流通大的允许电流而使用线径大的、例如线径0.2mm以上的大的截面积的导线的情况下,在导线与外部电极接合的部分因导线的弹性力等原因而容易断开。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考虑了如下结构的线圈部件:从卷绕于鼓型芯的卷轴的线圈的卷绕部引出由构成线圈的导线形成的引出部,将该引出部弯折到鼓型芯的一对凸缘部中的一个凸缘部侧,其中,不将导线与外部电极接合,而通过溅射或镀覆等在导线端形成外部电极。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在进行向一对凸缘部中的一个凸缘部侧的弯折加工时,有时会因为导线的弹性而导致线圈的卷绕部的卷绕变得松弛。特别是近年来,常常使用截面大的扁线等导线,或者使用像α卷绕那样几乎不在弯曲方向上施力地卷绕导线的结构,所以线圈的卷绕部的卷绕结束部分特别容易变得松弛。因该卷绕松弛,会导致发生电感的下降。
本发明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目的在于抑制线圈的卷绕部的卷绕结束部分的松弛,抑制电感的下降。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是一种线圈部件,其包括:鼓型芯,其包括卷轴和设置于上述卷轴的轴方向的两端的第1凸缘部和第2凸缘部;线圈,其包括在上述卷轴上卷绕着导线的卷绕部、和将上述导线从上述卷绕部向上述第1凸缘部的第1侧面侧引出且沿着上述第1凸缘部的上述第1侧面向上述第1凸缘部侧弯折的一对引出部;和设置于上述第1凸缘部的外侧的面的、与上述一对引出部连接的一对外部电极,其中,上述外侧的面是上述第1凸缘部的与设置有上述卷轴的内侧的面相反一侧的面,上述第1凸缘部的上述第1侧面与上述卷绕部的最外周部之间的最短距离,比上述第1凸缘部的第2侧面与上述卷绕部的最外周部之间的最短距离短,其中,上述第2侧面是上述第1凸缘部的与上述第1侧面隔着上述卷轴的上述第1侧面的相反侧的面。
能够采用如下结构,即,在上述结构中,上述第1凸缘部的上述第1侧面与上述卷绕部的最外周部之间的最短距离,为与上述卷轴的轴心垂直的方向的上述导线的厚度以下。
能够采用如下结构,即,在上述结构中,上述第2凸缘部的第3侧面与上述卷绕部的最外周部之间的最短距离,比上述第2凸缘部的第4侧面与上述卷绕部的最外周部之间的最短距离短,其中,上述第4侧面是上述第2凸缘部的与上述第3侧面隔着上述卷轴的上述第3侧面的相反侧的面,上述第1凸缘部的上述第1侧面和上述第2凸缘部的上述第3侧面相对于上述卷轴位于相同侧。
能够采用如下结构,即,在上述结构中,上述卷轴的轴心从上述第1凸缘部的上述内侧的面的中心向上述第1凸缘部的上述第1侧面一侧偏离。
能够采用如下结构,即,在上述结构中,包括在上述第1凸缘部与上述第2凸缘部的至少一部分之间以覆盖上述线圈的方式设置的外装树脂,该外装树脂由含有磁性颗粒的树脂形成,上述外装树脂覆盖上述一对引出部,在上述第1凸缘部的上述第1侧面,上述外装树脂突出到比上述第1凸缘部的上述第1侧面靠外侧。
能够采用如下结构,即,在上述结构中,在上述第1凸缘部的上述第1侧面侧上述外装树脂的覆盖上述引出部的与上述卷轴的轴心垂直的方向的厚度的最小值,比在上述第1凸缘部的上述第1侧面以外的侧面侧上述外装树脂的覆盖上述卷绕部的与上述卷轴的轴心垂直的方向的厚度的最小值大。
能够采用如下结构,即,在上述结构中,上述外装树脂在上述第1凸缘部的上述第1侧面突出到比上述第1凸缘部的上述第1侧面靠外侧,在上述第1凸缘部的除了上述第1侧面的至少一个侧面容纳于上述第1凸缘部与上述第2凸缘部之间。
能够采用如下结构,即,在上述结构中,在上述第1凸缘部的上述第1侧面侧上述外装树脂的覆盖上述引出部的与上述卷轴的轴心垂直的方向的厚度的最小值为0.2mm以上。
能够采用如下结构,即,在上述结构中,上述卷绕部容纳于上述第1凸缘部与上述第2凸缘部之间。
能够采用如下结构,即,在上述结构中,上述线圈是上述导线以α卷绕的方式卷绕于上述卷轴上而形成的。
能够采用如下结构,即,在上述结构中,上述线圈的上述导线为扁线。
能够采用如下结构,即,在上述结构中,上述一对外部电极仅设置于上述线圈部件的表面中的包含上述第1凸缘部的上述外侧的面的表面。
本发明是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上述记载的线圈部件;和安装有上述线圈部件的电路板。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线圈的卷绕部的卷绕结束部分的松弛,抑制电感的下降。
附图说明
图1(a)是比较例的线圈部件的透视平面图,图1(b)是从A方向看图1(a)时的透视侧视图。
图2(a)和图2(b)是实施例1的线圈部件的透视平面图。
图3(a)是从A方向看图2(a)时的透视侧视图,图3(b)是图2(a)的B-B间的截面图,图3(c)是图2(a)的C-C间的截面图。
图4是对覆盖引出部的外装树脂的厚度与电感的关系进行评价的模拟结果。
图5(a)~图5(d)是表示卷轴的其他形状的平面图。
图6是实施例2的线圈部件的截面图。
图7是实施例3的电子设备的截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鼓型芯
12 卷轴
14a、14b 凸缘部
15a、15b 内侧的面
17a 外侧的面
16 中心
18 中心
20 轴心
22~28 侧面
32~38 侧面
40 线圈
42 卷绕部
44a、44b 引出部
46 导线
50 外装树脂
60a、60b 外部电极
80 电路板
82 电极
84 焊料
100、200 线圈部件
300 电子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1)
首先,对比较例的线圈部件进行说明。图1(a)是比较例的线圈部件的透视平面图,图1(b)是从A方向看图1(a)时的透视侧视图。如图1(a)和图1(b)所示,比较例的线圈部件500包括鼓型芯510和线圈540。鼓型芯510包括卷轴512和设置于卷轴512的两端的凸缘部514a和514b。卷轴512的轴心与凸缘部514a和514b的设置有卷轴512的内侧的面515a和515b的中心一致。此处所说的内侧的面515a和515b包括设置有卷轴512的部分。凸缘部514a和514b的内侧的面515a和515b的中心,是指例如凸缘部514a和514b的内侧的面515a和515b的图形的重心。举出一例,在凸缘部514a和514b的内侧的面515a和515b为四边形的情况下,图形重心为2个对角线的交点。
线圈540包括在卷轴512上卷绕有导线的卷绕部542和从卷绕部542引出导线的引出部544a和544b。引出部544a和544b向凸缘部514a侧被弯折,与外部电极560a和560b连接,该外部电极560a和560b设置在凸缘部514a的与内侧的面515a相反侧的面即外侧的面517a上。卷轴512的轴心由于与凸缘部514a的内侧的面515a的中心一致,所以卷绕部542的最外周部与向一个方向被引出的引出部544a和544b弯折的凸缘部514a的侧面之间的最短距离L2、和卷绕部542的最外周部与引出了引出部544a和544b的方向的相反方向的凸缘部514a的侧面之间的最短距离L1相等。线圈540由设置于鼓型芯510的周围的外装树脂550覆盖。
比较例的线圈部件500中,将引出部544a和544b从卷绕部542引出到比凸缘部514a和514b靠外侧,之后,将引出部544a和544b向凸缘部514a侧进行弯折加工。在将引出部544a和544b从卷绕部542引出到比凸缘部514a和514b靠外侧时,有时因导线的弹性而导致卷绕部542的卷绕变松弛。特别是近年来,常常使用的扁线等厚度厚的导线,或者像α卷绕那样几乎不施加弯曲方向上的力地卷绕导线的结构,卷绕部542的卷绕特别容易变得松弛。因此,有时电感等电特性会劣化。
图2(a)和图2(b)是实施例1的线圈部件的透视平面图。图2(a)是从安装面的相反侧看时的透视平面图,图2(b)是从安装面侧看时的透视平面图。图3(a)是从A方向看图2(a)时的透视侧面图,图3(b)是图2(a)的B-B间的截面图,图3(c)是图2(a)的C-C间的截面图。如图2(a)和图2(b)以及图3(a)~图3(c)所示,实施例1的线圈部件100是包括鼓型芯10、线圈40、外装树脂50、一对外部电极60a和60b的电感元件。
鼓型芯10包括:卷轴12;和分别设置于卷轴12的轴向的两端的一对凸缘部,即作为第1凸缘部的凸缘部14a和作为第2凸缘部的凸缘部14b。卷轴12形成为底面的轮廓为由直线和2个圆弧形成的柱状形状。作为第1凸缘部的凸缘部14a具有4个侧面:作为第1侧面的侧面22;作为第2侧面的侧面24,其为与侧面22隔着卷轴12的该侧面22的相反侧的面;侧面26;和侧面28。作为第2凸缘部的凸缘部14b具有4个侧面:作为第3侧面的侧面32;作为第4侧面的侧面34,其为与侧面32隔着卷轴12的该侧面32的相反侧的面;侧面36;和侧面38。卷轴12的底面的长边方向的长度为1.40mm左右,短边方向的长度为0.60mm左右。卷轴12的高度为0.50mm左右。其中,卷轴12的底面的长边方向的长度A除以短边方向的长度B的值A/B,优选为1.1以上且2.6以下。凸缘部14a和14b形成为在卷轴12的轴向上具有厚度的棱柱形状。例如,凸缘部14a和14b形成为四棱柱形状。凸缘部14a和14b的底面的长边方向的长度为2.0mm左右,短边方向的长度为1.20mm左右。凸缘部14a和14b的厚度为0.15mm左右。
凸缘部14a和14b形成为在从卷轴12的轴向看的俯视时大致相同大小的矩形形状,各自的矩形的中心16和18在卷轴12的轴向上大致一致。其中,大致相同和大致一致包括制造误差程度的偏差。卷轴12以从凸缘部14a的设置有卷轴12的内侧的面15a的中心16在凸缘部14a的短边方向上偏离的方式设置于凸缘部14a、并且以从凸缘部14b的设置有卷轴12的内侧的面15b的中心18在凸缘部14b的短边方向上偏离的方式设置于凸缘部14b。即,卷轴12的轴心20位于凸缘部14a的从设置有卷轴12的内侧的面15a的中心16向在短边方向上相对的一对侧面22和24中的一个侧面22侧偏离了的位置,并且位于凸缘部14b的从设置有卷轴12的内侧的面15b的中心18向在短边方向上相对的一对侧面32和34中的一个侧面32侧偏离了的位置。其中,内侧的面15a和15b包括设置有卷轴12的部分。凸缘部14a的侧面22和凸缘部14b的侧面32相对于卷轴12位于相同侧,且形成大致同一面。
鼓型芯10由磁性材料形成。鼓型芯10由例如铁氧体材料、磁性金属材料或含有磁性金属颗粒的树脂形成。例如,鼓型芯10由Ni-Zn类或Mn-Zn类的铁氧体、Fe-Si-Cr类、Fe-Si-Al类、或Fe-Si-Cr-Al类等软磁性合金、Fe或Ni等磁性金属、非晶磁性金属、纳米晶体磁性金属、或者含有金属磁性颗粒的树脂形成。鼓型芯10在由软磁性合金、磁性金属、非晶磁性金属或纳米晶体磁性金属形成的情况下,可以对它们的颗粒实施绝缘处理。
线圈40包括:在鼓型芯10的卷轴12上卷绕着导线46的卷绕部42;和作为该导线46的两端部的、从卷绕部42所引出的一对引出部44a和44b。导线46例如是截面形状为矩形的扁线,但也可以为圆形的圆线等其他情况。导线46的宽度W为例如0.02mm~0.2mm程度,厚度T为例如0.02mm~0.2mm程度。导线46的金属线的表面由绝缘覆膜包覆。作为金属线的材料例如可以举出铜、银、钯或银钯合金等,作为绝缘覆膜的材料例如可以举出聚酯酰亚胺或聚酰胺等。线圈40例如在鼓型芯10的卷轴12上以α卷绕的方式卷绕由扁线构成的导线46,但也可以以其他卷绕方式卷绕。
引出部44a和44b被引出到凸缘部14a的侧面22侧和凸缘部14b的侧面32侧。为了使引出部44a和44b被引出的一侧的卷绕部42的最外周部与凸缘部14a的侧面22的距离为较短的距离,卷轴12的轴心20设定为与凸缘部14a的设置有卷轴12的内侧的面15a的中心16存在偏离。由此,卷绕部42的最外周部与向一个方向所引出的引出部44a和44b被弯折的凸缘部14a的侧面22之间的最短距离L4,与卷绕部42的最外周部与引出部44a和44b所引出的方向的相反方向的凸缘部14a的侧面24之间的最短距离L3的关系,满足L3>L4。即,卷绕部42的最外周部与引出部44a和44b被弯折的凸缘部14a的侧面22之间的最短距离L4,比卷绕部42的最外周部与凸缘部14a的侧面22的相反侧的侧面24之间的最短距离L3短。在图2(b)的例子中,卷绕部42的最外周部与向一个方向所引出的引出部44a和44b被弯折的凸缘部14a的侧面22之间的距离为不能将导线46再卷绕一周的距离、即和导线46的与卷轴12的轴心20垂直的方向的厚度以下的距离大致一致。因此意味着,对于卷绕部42的考虑了卷绕不均的最大尺寸,是以卷绕部42的最外周部与凸缘部14a的侧面22之间的距离为最小的距离的方式设计的,是在L3>L4的关系中L4更加小的优选的例子。
引出部44a和44b沿凸缘部14a的侧面22向凸缘部14a侧弯折,并且与设置于凸缘部14a的外侧的面17a上的一对外部电极60a和60b连接,凸缘部14a的外侧的面17a是凸缘部14a的设置有卷轴12的内侧的面15a的相反侧的面。由此,线圈40与外部电极60a和60b电连接。外部电极60a和60b由例如在基底层上依次设置有焊料阻挡层和焊料浸润层的层叠金属膜形成。作为基底层的材料例如可以举出铜、银、钯或银钯合金等。作为焊料阻挡层的材料例如可以举出镍。作为焊料浸润层的材料例如可以举出锡、铅、锡铅合金、银、铜或锌等。卷绕部42在凸缘部14a的侧面22侧和凸缘部14b的侧面32侧与侧面22和32处于大致同一面,并且在凸缘部14a的侧面22以外的侧面24、26和28侧以及凸缘部14b的侧面32以外的侧面34、36和38侧容纳(收敛)于比这些侧面靠内侧。
凸缘部14a的侧面24与卷轴12之间的距离X1,和凸缘部14a的侧面22与卷轴12之间的距离X2之差(X1-X2),为导线46的厚度T以上(T≤(X1-X2))。同样,凸缘部14b的侧面34与卷轴12之间的距离X3,和凸缘部14b的侧面32与卷轴12之间的距离X4之差(X3-X4),为导线46的厚度T以上(T≤(X3-X4))。即,卷轴12的轴心20,从凸缘部14a的设置有卷轴12的内侧的面15a的中心16以及凸缘部14b的设置有卷轴12的内侧的面15b的中心18向凸缘部14a的侧面22侧和凸缘部14b的侧面32侧偏离至少与导线46的厚度T大致相同的大小。
外装树脂50在凸缘部14a与凸缘部14b之间以覆盖线圈40的卷绕部42的方式设置。而且,外装树脂50也可以以覆盖沿凸缘部14a的侧面22向凸缘部14a侧弯折的引出部44a和44b的方式设置。外装树脂50例如在凸缘部14a与凸缘部14b之间以完全覆盖线圈40的卷绕部42的周围的方式设置,但只要设置在凸缘部14a和凸缘部14b的至少一部分之间即可。优选在凸缘部14a的侧面24、26和28侧以及凸缘部14b的侧面34、36和38侧的任意一个侧面或全部侧面中,外装树脂50不比除了凸缘部14a的侧面22和凸缘部14b的侧面32以外的侧面突出到外侧而是容纳(收敛)于内侧。在凸缘部14a的侧面22侧和凸缘部14b的侧面32侧,外装树脂50突出到比凸缘部14a的侧面22和凸缘部14b的侧面32靠外侧,覆盖引出部44a和44b。外装树脂50例如由含有磁性颗粒的树脂(铁氧体材料、磁性金属材料或含有磁性金属颗粒等的例如环氧树脂等绝缘性树脂等)形成。此处所说的突出到比凸缘部的侧面靠外侧是表示,在将从线圈部件的卷轴的轴心向凸缘部的侧面的方向作为外侧方向时,在比凸缘部的侧面靠外侧方向存在外装树脂的形态。例如突出的外装树脂能够以覆盖凸缘部的侧面的方式构成线圈部件的外形的一部分。
接着,对实施例1的线圈部件10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首先,用模具形成鼓型芯10。接着,在鼓型芯10的卷轴12上卷绕导线46并且在导线46的两端部实施弯折加工,形成包含卷绕在卷轴12上的卷绕部42和从卷绕部42引出并向凸缘部14a侧弯折的引出部44a和44b的线圈40。接着,准备具有由凹部构成的多个收纳部的托盘,配置在多个收纳部各自中形成有线圈40的鼓型芯10。此时,以凸缘部14a成为上侧的方式将鼓型芯10配置在收纳部中。接着,在托盘上涂敷树脂来形成覆盖线圈40的外装树脂50。接着,从托盘的上表面侧和下表面侧对外装树脂50和托盘进行研磨,使鼓型芯10的凸缘部14a和14b的表面露出。接着,在凸缘部14a的表面利用印刷法形成与线圈40的引出部44a和44b连接的外部电极60a和60b。之后,利用切割刀等分割多个收纳部而使之单片化,由此形成实施例1的线圈部件100。
将引出部44a和44b从卷绕部42引出并向凸缘部14a侧进行弯折加工时的卷绕部42的卷绕松弛,能够通过缩短引出部44a和44b的从卷绕部42引出的部分、和引出部44a和44b被弯折的直至凸缘部14a的侧面22为止的距离来改善。通过缩短该距离,能够使进行弯折加工时由弯折固定具(Jig)固定的固定部位在靠近卷绕部42的部位,所以能够改善卷绕部42的卷绕松弛,并且提高弯折加工的精度。在比较例中,需要将弯折固定具配置在凸缘部514a与凸缘部514b之间的有限的空间中,但在实施例1中,能够在凸缘部14a与凸缘部14b之间、而且凸缘部14a的侧面22侧也不会与凸缘部14a干扰地配置弯折固定具,所以能够容易提高弯折加工的精度。在比较例中,引出部544a和544b被引出一侧的凸缘部514a的侧面与卷绕部542的最外周部之间的最短距离L2,和隔着卷轴512的轴心处于相反侧的侧面的引出部544a和544b没有被引出一侧的凸缘部514a的侧面与卷绕部542的最外周部之间的最短距离L1是相等距离(L2=L1)。与之不同,根据实施例1,如图2(b)所示,引出部44a和44b被引出一侧的凸缘部14a的侧面22与卷绕部42的最外周部之间的最短距离L4,比隔着卷轴12处于与凸缘部14a的侧面22相反侧的侧面24与卷绕部42的最外周部之间的最短距离L3短(L3>L4)。因此,实施例1与比较例相比,能够缩短引出部44a和44b的从卷绕部42引出的部分和引出部44a和44b被弯折的直至凸缘部14a的侧面22为止的距离,能够抑制在卷绕部42发生卷绕松弛。其结果是,能够抑制电感的降低。
如图2(b)所示,优选凸缘部14a的侧面22与卷绕部42的最外周部之间的最短距离L4,为垂直于卷轴12的轴心的方向的导线46的厚度以下。换言之,凸缘部14a的侧面22与卷绕部42的最外周部之间的最短距离,是不能将导线46再卷绕一周的距离。即,凸缘部14a的侧面22与卷绕部42的最外周部之间的最短距离L4,与导线46的垂直于卷轴12的轴心20的方向的厚度以下的距离大致一致。由此,能够缩短引出部44a和44b的从卷绕部42引出的部分和引出部44a和44b被弯折的至凸缘部14a的侧面22为止的距离,能够有效抑制在卷绕部42发生卷绕松弛。出于有效抑制在卷绕部42发生松弛的观点,如图2(b)所示,优选凸缘部14a的侧面22与卷绕部42的最外周部大致一致,且L4≒0。由此,能够缩短引出部44a和44b从卷绕部42引出的部分和引出部44a和44b被弯折的直至凸缘部14a的侧面22为止的距离。引出部44a和44b的从卷绕部42引出的部分和引出部44a和44b被弯折的直至凸缘部14a的侧面22为止的距离越短,越能够抑制因导线46的弹性而导致的卷绕部42的卷绕松弛,所以L4=0的情况下更优选。
另外,因为构成线圈40的导线46使用扁线等的垂直于卷轴12的轴心20的方向的截面较厚的导线、或者像α卷绕那样几乎不施加弯曲方向上的力地卷绕导线46的结构,导线46的弹性有时会增加。但是,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通过采取满足L3>L4的关系的结构,能够抑制将引出部44a和44b从卷绕部42引出时卷绕部42的卷绕变松弛,其结果是,能够抑制电感的劣化。
如图2(b)所示,为了使引出部44a和44b被引出的一侧的卷绕部42的最外周部与凸缘部14a的侧面22之间的距离L4为较短的距离,优选卷轴12的轴心20设定成与凸缘部14a的内侧的面15a的中心16存在偏离(错开)。
如图2(a)所示,优选引出部44a和44b被引出一侧的凸缘部14b的侧面32与卷绕部42的最外周部之间的最短距离L6,比和凸缘部14b的侧面32隔着卷轴12处于侧面32的相反侧的侧面34与卷绕部42的最外周部之间的最短距离L5短。由此,凸缘部14b的侧面32侧的卷绕部42变得靠近侧面32,能够不与凸缘部14a和凸缘部14b干扰地配置用于将引出部44a和44b向凸缘部14a侧弯折的固定具,能够容易地高精度地将引出部44a和44b向凸缘部14a侧弯折。这是因为,由于不需要考虑弯折固定具的干扰,能够使弯折固定具具有自由度,能够进行考虑了弯折加工时的返回的加工,所以能够高精度地形成引出部44a和44b。卷轴12优选轴心20从凸缘部14a的内侧的面15a的中心16向侧面22偏离并且从凸缘部14b的内侧的面15b的中心18向侧面32侧偏离。凸缘部14a的侧面22和凸缘部14b的侧面32相对于卷轴12位于相同侧。通过这样的轴心20的偏离,鼓型芯10通过检测轴心20的偏离能够容易地在同一方向上排列。之后,通过在方向一致了的鼓型芯10上形成线圈40,能够使凸缘部14a的侧面22与卷绕部42的最外周部的最短距离L4成为更短的距离,能够使凸缘部14b的侧面32与卷绕部42的最外周部的最短距离L6成为更短的距离。在此,例如通过锭子(spindle)、纺锤(flyer)来使用圆的导线,或者使用α卷绕(alpha卷绕)那样的扁线,将现有技术那样的卷绕方法和弯折固定具组合,能够容易地制作线圈40和引出部44a和44b。另外,能够高精度地形成该引出部44a和44b,也能够抑制卷绕部42的卷绕松弛。
如图3(b)和图3(c)所示,优选包括覆盖线圈40的外装树脂50,该外装树脂50由含有磁性颗粒的树脂形成。而且,优选在凸缘部14a的侧面22侧,外装树脂50覆盖引出部44a和44b,在凸缘部14a的侧面22,外装树脂50突出到比凸缘部14a的侧面22靠外侧。由此,能够有效抑制漏磁,能够提高电特性。另外,外装树脂50能够固定引出部44a和44b,并保护导线。
如图3(b)和图3(c)所示,优选在凸缘部14a的侧面22侧的、外装树脂50的覆盖引出部44a和44b的厚度的最小值T1,比凸缘部14a的侧面24、26和28侧的、外装树脂50的覆盖卷绕部42的厚度的最小值T2、T3和T4大。其中,此处所说的外装树脂50的厚度是指与卷轴12的轴心20垂直的方向的厚度,是从最外周的导线46(包含引出部44a和44b)的表面至外装树脂50的表面的在与卷轴12的轴心20垂直的方向的长度尺寸。一般来说,在凸缘部的侧面侧的外装树脂的厚度的最小值,是与卷轴的轴心垂直的方向中的、也与凸缘部的侧面垂直地相交的方向的厚度。通过使覆盖引出部44a和44b的外装树脂50的厚度增厚,能够有效抑制漏磁,能够提高电特性。
图4是对覆盖引出部的外装树脂的厚度与电感的关系进行评价的模拟结果。图4的横轴是覆盖引出部44a和44b的外装树脂50的厚度的最小值T1(参照图3(b))。图4的纵轴是电感的变化率,是设置有厚度t的外装树脂50时的电感Lt相比于没有设置外装树脂50时的电感L0的变化量ΔL(=Lt-L0)除以电感Lt的而得的值(ΔL/Lt)。模拟中,鼓型芯10是由相对磁导率为35的磁性材料形成的,外装树脂50是由相对磁导率为28的树脂和磁性材料形成的。线圈40采用由用聚酰亚胺覆盖铜线的表面的导线46形成的结构。
如图4所示,可知通过增厚覆盖引出部44a和44b的外装树脂50,能够得到高的电感。这推测是因为,能够通过外装树脂50的变厚的部分成为磁路来缓和因引出部44a和44b产生与线圈40的卷绕部42不同的方向的磁通而导致的线圈40整体的磁场的紊乱。另外,当外装树脂50的厚度的最小值T1为0.2mm以上时,相对于外装树脂50的厚度为0mm时的电感值的变化率(增加率)变小,当为0.3mm以上时变得更小,当为0.4mm以上时进一步变小。另外,使用在模拟中所使用的材料以外的材料的情况下,关于外装树脂50的厚度也可得到同样的结果。即,模拟只是一例,此处所用的磁导率是使用上述一般的磁性材料和树脂材料时能够得到的磁导率的一例。在使用上述一般的磁性材料和树脂材料时能够得到的磁导率的范畴内,关于外装树脂50的厚度能够得到同样的结果。例如,在模拟中鼓型芯10的相对磁导率设为35,但在要求高性能的线圈部件的设计中鼓型芯10的相对磁导率会大于35,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获得同样的结果。而且,在模拟中外装树脂的相对磁导率设为28,但在外装树脂50的厚度为0mm的情况下,作为外装树脂50的磁导率的替代,在模拟中能够使用该部分的空气的磁导率。只要相对于空气的磁导率为1,外装树脂50的磁导率为数倍以上即可,如果外装树脂50的磁导率相对于鼓型芯10的磁导率的比率能够大于0.5,则能够获得更高的性能。因此,覆盖引出部44a和44b的外装树脂50的厚度的最小值T1优选为0.2mm以上,更优选为0.3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4mm以上。另一方面,出于线圈部件100的小型化的观点,覆盖引出部44a和44b的外装树脂50的厚度的最小值T1优选为0.6mm以下,更优选为0.5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4mm以下。
如图2(a)和图2(b)所示,线圈40的卷绕部42优选容纳(收敛)于凸缘部14a和14b之间,且不突出到比凸缘部14a的侧面22和凸缘部14b的侧面32靠外侧。由于凸缘部14a和14b的磁导率比外装树脂50的磁导率高,所以卷绕部42容纳于凸缘部14a和14b之间,由此能够提高电感等电特性。
如图3(b)和图3(c)所示,外装树脂50优选在凸缘部14a的侧面22侧和凸缘部14b的侧面32侧突出到比凸缘部14a的侧面22和凸缘部14b的侧面32靠外侧。另一方面,外装树脂50优选在凸缘部14a的侧面22以外的侧面24、26和28中的至少一个侧面不突出到比凸缘部14a的侧面22和凸缘部14b的侧面32靠外侧、而是容纳于凸缘部14a与14b之间。由此,能够兼顾抑制磁通漏泄来实现抑制电感降低和实现小型化。
如图2(b)所示,凸缘部14a的侧面24与卷轴12之间的距离X1、和凸缘部14a的侧面22与卷轴12之间的距离X2之差(X1-X2),为构成线圈40的导线46的厚度T以上,但优选可以与构成线圈40的导线46的厚度T大致相同。同样,如图2(a)所示,凸缘部14b的侧面34与卷轴12之间的距离X3、和凸缘部14b的侧面32与卷轴12之间的距离X4之差(X3-X4),为构成线圈40的导线46的厚度T以上,但优选可以与构成线圈40的导线46的厚度T大致相同。由此,能够将线圈部件100小型化,并且能够将引出部44a和44b向凸缘部14a侧弯折。其中,大致相同包括制造误差程度的偏差,包括例如10%~20%程度的误差。
如图2(b)和图3(c)所示,外部电极60a和60b优选在线圈部件100的表面中的包含凸缘部14a的外侧的面17a的表面以外的表面上没有设置,其中,该凸缘部14a的外侧的面17a是凸缘部14a的设置有卷轴12的内侧的面15a的相反侧的面。该外侧的面17a可以在一部分存在凹凸,另外也可以在角或边上形成锥面或R面(圆弧面)。像这样,仅在线圈部件100的表面中的包含凸缘部14a的外侧的面17a的表面设置外部电极60a和60b,由此能够将线圈部件100小型化。另外,能够抑制当将线圈部件100安装于电路板等时与相邻的部件发生短路,所以能够进行高密度安装。
如图2(a)和图2(b)所示,卷轴12形成为从轴向看的俯视时轮廓为由直线和2个圆弧形成的形状。即,与凸缘部14a和14b的内侧的面15a和15b相连接的卷轴12的截面的轮廓形成为由直线和2个圆弧形成的形状。但是并不限定于该情况。图5(a)~图5(d)是表示卷轴的其他形状的平面图。如图5(a)所示,卷轴12也可以形成为从轴向看的俯视时为椭圆形形状。如图5(b)所示,卷轴12也可以形成为从轴向看的俯视时为圆形形状。如图5(c)所示,卷轴12也可以形成为从轴向看的俯视时为长方形或正方形等的矩形形状。如图5(d)所示,卷轴12也可以形成为从轴向看的俯视时为矩形形状的相对的一组边侧向外侧突出的形状。
(实施例2)
图6是实施例2的线圈部件的截面图。另外,图6是对应于表示实施例1的图2(a)的B-B间的部位的截面图。在实施例1中,凸缘部14a和14b形成为在从卷轴12的轴向看的俯视时大致相同大小的矩形形状,各自的矩形的中心16和18在卷轴12的轴向上大致一致。但是,如图6所示,在实施例2的线圈部件200中,凸缘部14a和14b形成为在从卷轴12的轴向看的俯视时不同大小的矩形形状,各自的矩形的中心16和18与卷轴12的轴向不一致。卷轴12的轴心20从凸缘部14a的设置有卷轴12的内侧的面15a的中心16向侧面22侧偏离。另一方面,卷轴12的轴心20与凸缘部14b的设置有卷轴12的内侧的面15b的中心18一致,或者,卷轴12的轴心20相对于面15b的中心18以与该轴心20从凸缘部14a的设置有卷轴12的内侧的面15a的中心16向侧面22侧所偏离的量不同的量偏离。对于其他的结构,因为与实施例1的线圈部件100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实施例1中,卷轴12的轴心20从凸缘部14a的设置有卷轴12的内侧的面15a的中心16向侧面22侧偏离、并且从凸缘部14b的设置有卷轴12的内侧的面15b的中心18向侧面32侧偏离。但是并不限定于该情况,如果如实施例2所示,卷轴12的轴心20只要从凸缘部14a的设置有卷轴12的内侧的面15a的中心16向侧面22侧偏离,就也可以位于凸缘部14b的设置有卷轴12的内侧的面15b的中心18,或者,卷轴12的轴心20相对于面15b的中心18可以以与该轴心20从凸缘部14a的设置有卷轴12的内侧的面15a的中心16向侧面22侧所偏离的量不同的量偏离。
(实施例3)
图7是实施例3的电子设备的截面图。如图7所示,实施例3的电子设备300包括:电路板80、和安装于电路板80的实施例1的线圈部件100。线圈部件100通过利用焊料84将外部电极60a和60b与电路板80的电极82接合,从而被安装到电路板80。
根据实施例3的电子设备300,实施例1的线圈部件100被安装于电路板80,所以采取引出部与设置于一个面的外部电极60a和60b分别连接的结构,从而能够获得具有缩小了安装空间并且能够抑制电感的劣化的线圈部件的电子设备。另外,能够缩短从线圈部件100的引出部44a和44b至电路板80的距离,能够降低由导线产生的电阻。另外,在低电感的线圈部件的情况下,特别能够缩短从引出部44a和44b至电路板80的距离,能够抑制安装导致的电阻的增加。另外,实施例3中以将实施例1的线圈部件100安装到电路板80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表示,但也可以是安装实施例的2的线圈部件200的情况。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了详述,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在不脱离专利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变更。

Claims (13)

1.一种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鼓型芯,其包括卷轴和设置于所述卷轴的轴方向的两端的第1凸缘部和第2凸缘部;
线圈,其包括在所述卷轴上卷绕着导线的卷绕部、和将所述导线从所述卷绕部向所述第1凸缘部的第1侧面侧引出且沿着所述第1凸缘部的所述第1侧面向所述第1凸缘部侧弯折的一对引出部;和
设置于所述第1凸缘部的外侧的面的、与所述一对引出部连接的一对外部电极,其中,所述外侧的面是所述第1凸缘部的与设置有所述卷轴的内侧的面相反一侧的面,
所述第1凸缘部的所述第1侧面与所述卷绕部的最外周部之间的最短距离,比所述第1凸缘部的第2侧面与所述卷绕部的最外周部之间的最短距离短,其中,所述第2侧面是所述第1凸缘部的与所述第1侧面隔着所述卷轴的所述第1侧面的相反侧的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凸缘部的所述第1侧面与所述卷绕部的最外周部之间的最短距离,为与所述卷轴的轴心垂直的方向的所述导线的厚度以下。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凸缘部的第3侧面与所述卷绕部的最外周部之间的最短距离,比所述第2凸缘部的第4侧面与所述卷绕部的最外周部之间的最短距离短,其中,所述第4侧面是所述第2凸缘部的与所述第3侧面隔着所述卷轴的所述第3侧面的相反侧的面,
所述第1凸缘部的所述第1侧面和所述第2凸缘部的所述第3侧面相对于所述卷轴位于相同侧。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卷轴的轴心从所述第1凸缘部的所述内侧的面的中心向所述第1凸缘部的所述第1侧面一侧偏离。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包括在所述第1凸缘部与所述第2凸缘部的至少一部分之间以覆盖所述线圈的方式设置的外装树脂,该外装树脂由含有磁性颗粒的树脂形成,
所述外装树脂覆盖所述一对引出部,在所述第1凸缘部的所述第1侧面,所述外装树脂突出到比所述第1凸缘部的所述第1侧面靠外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凸缘部的所述第1侧面侧所述外装树脂的覆盖所述引出部的与所述卷轴的轴心垂直的方向的厚度的最小值,比在所述第1凸缘部的所述第1侧面以外的侧面侧所述外装树脂的覆盖所述卷绕部的与所述卷轴的轴心垂直的方向的厚度的最小值大。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装树脂在所述第1凸缘部的所述第1侧面突出到比所述第1凸缘部的所述第1侧面靠外侧,在所述第1凸缘部的除了所述第1侧面的至少一个侧面容纳于所述第1凸缘部与所述第2凸缘部之间。
8.如权利要求5~7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凸缘部的所述第1侧面侧所述外装树脂的覆盖所述引出部的与所述卷轴的轴心垂直的方向的厚度的最小值为0.2mm以上。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卷绕部容纳于所述第1凸缘部与所述第2凸缘部之间。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圈是所述导线以α卷绕的方式卷绕于所述卷轴上而形成的。
11.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圈的所述导线为扁线。
12.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外部电极仅设置于所述线圈部件的表面中的包含所述第1凸缘部的所述外侧的面的表面。
13.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部件;和
安装有所述线圈部件的电路板。
CN201910103444.0A 2018-02-09 2019-02-01 线圈部件和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013693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22275 2018-02-09
JP2018022275A JP7148247B2 (ja) 2018-02-09 2018-02-09 コイル部品及び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36932A true CN110136932A (zh) 2019-08-16

Family

ID=675410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03444.0A Pending CN110136932A (zh) 2018-02-09 2019-02-01 线圈部件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11342109B2 (zh)
JP (1) JP7148247B2 (zh)
CN (1) CN110136932A (zh)
TW (1) TWI67373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71423B2 (ja) * 2019-09-30 2023-10-31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コイル部品
JP7207368B2 (ja) * 2020-01-15 2023-01-18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インダクタ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322820A (ja) * 2004-05-11 2005-11-17 Tdk Corp コイル部品
JP2007208227A (ja) * 2006-01-31 2007-08-16 Taiyo Yuden Co Ltd コモンモードチョークコイル
CN101441929A (zh) * 2007-09-05 2009-05-27 太阳诱电株式会社 卷线型电子部件
US20120086534A1 (en) * 2009-02-27 2012-04-12 Tsung-Chan Wu Choke having a core with a pillar having a non-circular and non-rectangular cross section
CN105321654A (zh) * 2014-08-01 2016-02-10 太阳诱电株式会社 线圈部件和包括该线圈部件的电子设备
US20170011843A1 (en) * 2015-07-06 2017-01-12 Tdk Corporation Coil componen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7039151A (zh) * 2015-09-30 2017-08-11 太阳诱电株式会社 磁性体的制造方法、及使用其磁性体的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16696B2 (ja) * 1993-12-10 2000-12-11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インダクタ
JPH0855738A (ja) * 1994-08-12 1996-02-27 Murata Mfg Co Ltd トランス
JP3352950B2 (ja) * 1998-07-13 2002-12-03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チップインダクタ
JP2002093629A (ja) 2000-09-19 2002-03-29 Tdk Corp 表面搭載用コイル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6778055B1 (en) * 2003-02-07 2004-08-17 Aoba Technology Co., Ltd. Core member for winding
JP4421436B2 (ja) * 2004-09-30 2010-02-24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面実装コイル部品
WO2006109374A1 (ja) 2005-04-12 2006-10-19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積層コイル部品
JP2007088134A (ja) * 2005-09-21 2007-04-05 Sumida Corporation チップインダクタ
JP4781223B2 (ja) * 2005-12-22 2011-09-28 スミダコーポレ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インダクタンス素子
JP2010205802A (ja) 2009-02-27 2010-09-16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可変コイル
US9117580B2 (en) * 2009-02-27 2015-08-25 Cyntec Co., Ltd. Choke
US9136050B2 (en) * 2010-07-23 2015-09-15 Cyntec Co., Ltd. Magnetic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5516530B2 (ja) * 2011-07-29 2014-06-11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インダクタンス素子
JP6098126B2 (ja) 2012-11-14 2017-03-22 Tdk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
US20140154920A1 (en) * 2012-12-03 2014-06-05 Pulse Electronics, Inc. Choke coil devic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the same
JP2015032643A (ja) 2013-07-31 2015-02-16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
JP6522297B2 (ja) * 2014-07-28 2019-05-29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
US10170234B2 (en) * 2015-01-22 2019-01-01 Tdk Corporation Coil device capable of performing a wire connection
JP6341138B2 (ja) 2015-04-10 2018-06-13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面実装インダ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6710786B (zh) * 2015-07-29 2019-09-10 胜美达集团株式会社 小型电子器件、电子线路板及小型电子器件的制造方法
CN106469607B (zh) * 2015-08-19 2020-10-27 胜美达集团株式会社 一种线圈元器件的制造方法及用于制造此线圈元器件的模具设备
JP6759609B2 (ja) * 2016-02-04 2020-09-23 Tdk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
JP6531683B2 (ja) 2016-03-14 2019-06-19 Tdk株式会社 コイル装置
JP6462624B2 (ja) * 2016-03-31 2019-01-30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磁性体およびそれを有するコイル部品
JP6477592B2 (ja) * 2016-05-13 2019-03-06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セラミックコア、巻線型電子部品及びセラミックコアの製造方法
JP6477591B2 (ja) * 2016-05-13 2019-03-06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セラミックコア、巻線型電子部品及びセラミックコアの製造方法
US10861631B2 (en) * 2016-06-15 2020-12-08 Tdk Corporation Coil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322820A (ja) * 2004-05-11 2005-11-17 Tdk Corp コイル部品
JP2007208227A (ja) * 2006-01-31 2007-08-16 Taiyo Yuden Co Ltd コモンモードチョークコイル
CN101441929A (zh) * 2007-09-05 2009-05-27 太阳诱电株式会社 卷线型电子部件
US20120086534A1 (en) * 2009-02-27 2012-04-12 Tsung-Chan Wu Choke having a core with a pillar having a non-circular and non-rectangular cross section
CN105321654A (zh) * 2014-08-01 2016-02-10 太阳诱电株式会社 线圈部件和包括该线圈部件的电子设备
US20170011843A1 (en) * 2015-07-06 2017-01-12 Tdk Corporation Coil componen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7039151A (zh) * 2015-09-30 2017-08-11 太阳诱电株式会社 磁性体的制造方法、及使用其磁性体的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246344A1 (en) 2022-08-04
TWI673733B (zh) 2019-10-01
JP2019140245A (ja) 2019-08-22
US11342109B2 (en) 2022-05-24
JP7148247B2 (ja) 2022-10-05
TW201935498A (zh) 2019-09-01
US11862379B2 (en) 2024-01-02
US20190252111A1 (en) 2019-08-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75993B2 (en) Transformer
US8183967B2 (en) Surface mount magnetic component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1796599B (zh) 磁性零件
JP6409328B2 (ja) コイル部品
KR20120014563A (ko) 표면 실장 자성 부품 및 그 제작 방법
KR101883043B1 (ko) 코일 부품
US20100271162A1 (en) Surface mount magnetic component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4347236A (zh) 绕线式电子部件的芯、绕线式电子部件及共模扼流圈
CN110400680A (zh) 线圈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7665760B (zh) 电感器
WO2018190075A1 (ja) 結合インダクタ
KR20160014302A (ko) 칩 전자부품 및 그 실장 기판
JP2005327876A (ja) コイル部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40253273A1 (en) Common-mode choke coil
US9978504B2 (en) Coil device
JP2017103354A (ja) コイル部品及び電源回路ユニット
CN110136932A (zh) 线圈部件和电子设备
KR102188451B1 (ko) 코일 부품
KR20140071756A (ko) 인덕터 및 인덕터 제조 방법
WO2017115603A1 (ja) 表面実装インダ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2429686B1 (ko) 코일 부품
US20220059280A1 (en) Coil component
US11626239B2 (en) Wire-wound inductor
KR20150139267A (ko) 권선형 인덕터
JP6379468B2 (ja) 巻線型電子部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