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97607A - 仿野生长根菇的栽培方法 - Google Patents

仿野生长根菇的栽培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97607A
CN109997607A CN201910424323.6A CN201910424323A CN109997607A CN 109997607 A CN109997607 A CN 109997607A CN 201910424323 A CN201910424323 A CN 201910424323A CN 109997607 A CN109997607 A CN 1099976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ot
long root
cultivation
root mushroom
day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2432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97607B (zh
Inventor
袁长波
李瑞琴
田叶
高燕
姚利
曹德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of Shan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of Shan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of Shan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of Shan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191042432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997607B/zh
Publication of CN1099976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976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9976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976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01G18/20Culture media, e.g. compos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CNITROGENOUS FERTILISERS
    • C05C9/00Fertilisers containing urea or urea compound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y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ushroom Cultivation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仿野生长根菇的栽培方法,属于食用菌栽培领域。所述仿野生长根菇的栽培方法,包括:选取长根菇栽培地块;将秸秆粉碎至秸秆粉,加入尿素、石灰粉用水搅拌均匀,置于栽培地块上建堆发酵;从沼气池抽出沼液沼渣,直接排放到栽培地块上;使用旋耕机将栽培地块旋松;采用步骤3和4重复处理栽培地块;在栽培地块安装围栏和遮阳网,遮阳网下安装喷雾头;将长根菇菌种种植到栽培地块中,建菌畦,控制温度及湿度,栽培至出菇。本发明利用发酵秸秆和沼渣沼气为培养料,采用野生半人工栽培的方法培养出成本低、生物学效率高、营养价值更好的长根菇,为满足市场对长根菇的需求提供了一种可以规范化、规模化生产的全新模式。

Description

仿野生长根菇的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栽培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仿野生长根菇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长根菇(Oudemansiella radicat a)又名长根小奥德蘑、长根金钱菌等,隶属担子菌亚门、膨瑚菌科、小奥德蘑属,主要分布于北半球的温带、亚热带,一般在阔叶林、混交林单生、散生或群生,为土生型木腐菌,我国的江苏、浙江、福建、湖南等地也均有分布。同大多数食用菌一样,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多糖和矿物元素等,据研究表明,长根菇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
益智健脑是长根菇的重要功效之一,这种菌类食材中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氨基酸,特别是精氨酸和赖氨酸的含量都比较高,这些物质可以直接作用于人类的大脑,能提高脑细胞活性,对促进智力发育和提高记忆力有很大的好处;长根菇还能延缓衰老也能滋养肌肤,它含有的多糖和一些不饱和脂肪酸,可以清除人类身体内的自由基,也能延缓细胞老化,加快细胞代谢,能减少多种衰老症状的发生,同时经常食用还能滋养肌肤,增加皮肤弹性,能让人们的皮肤越来越好;长根菇还可以提高人类心脏的功效,它能促进血液流动,满足心脏对血液的需要,避免心脏缺血,另外长根还能清除血液中的胆固醇,能降血脂,也能预防高血脂,对中老年高发的动脉硬化和中风等疾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当前长根菇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加,目前栽培长根菇的方法主要采用温室大棚畦栽覆土栽培,但是由于长根菇规模化生产对环境控制要求比较苛刻,温度与湿度的保证对设备的要求较高,造成条件控制所需成本高。
中国专利文献CN108293598A(申请号201810009427.6)公开了一种长根菇的不覆土栽培方法。本发明对长根菇采用层架式不覆土式栽培模式,并适用于所有覆土栽培长根菇的情况。本发明首先将主要原料均匀混合后预湿,搅拌,然后堆置或者用发酵池发酵,发酵完成后按原配方拌料生产菌袋、接种、培养发菌。发菌完毕后,菌袋可采用脱袋或不脱袋、定向或不定向、立式或者卧式等多种方式,在栽培过程中调节环境因素,均可以实现不覆土出菇栽培。该技术依然对环境要求苛刻,无法满足大规模低成本长根菇的种植开发需求。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长根菇栽培成本高,且不易规模化生产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本低、产量高、可模式栽培的仿野生长根菇的栽培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仿野生长根菇的栽培方法,包括:
步骤1:选取长根菇栽培地块;
步骤2:将秸秆粉碎至秸秆粉,加入尿素、石灰粉用水搅拌均匀,置于栽培地块上建堆发酵;
步骤3:将发酵后的秸秆粉均匀撒在栽培地块上,将沼气池抽出的沼液沼渣,直接排放到栽培地块上;
步骤4:气温5~35℃天气条件下,2~10天后使用旋耕机将栽培地块旋松;
步骤5:采用步骤3和4重复处理栽培地块;
步骤6:在栽培地块安装围栏和遮阳网,遮阳网下面安装喷雾头;
步骤7:在栽培地块建菌畦,将长根菇菌种种植到栽培地块中,控制温度及湿度,栽培至出菇。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所述秸秆材质为稻草、麦草或玉米秸秆;粉碎秸秆的粉碎机筛罗孔径3cm,完成粉碎后,秸秆粉中超过2cm粒径的占比约在50%左右,低于1cm的占比约为20%左右,其余30%的粒径为1.1~2cm;秸秆粉的用量为3000~6000kg/667m2,秸秆粉、尿素和石灰粉的质量比为100:2:3;秸秆粉、尿素和石灰粉混合物料与水的质量比为1∶1.5~2.0。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建堆发酵过程中,需根据气温进行翻堆,根据料堆内的温度和外界环境条件,进行补水。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翻堆处理中,天气温度14℃以下时翻堆频率为10天/次,15~23℃翻堆频率为7天/次,24~30℃翻堆频率5天/次、31℃以上翻堆频率2天/次;料堆内温度50℃及其以下时,按料水比1:0.2补水,51~60℃时,按料水比1:0.4补水,61℃及其以上时,料水比1:0.6补水;外界环境条件气温≥25℃、风力≥4级时,以料堆质量计算,补充25%-35%的水分;气温<25℃、风力<4级,补充10%水分;翻堆次数≤5次。
发酵后的秸秆粉,摊开料堆调整基料指标:pH值7.5~9;具有发酵草料应有的酵素气味;将秸秆粉放手心稍用力即可搓碎,晒干后稍搓即碎;发酵后的秸秆粉经调整指标后可撒于栽培地面;当时不用的,可予自然晾晒至含水率15%以下储存。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中,发酵后的秸秆粉的用量为3000~6000kg/667m2,以猪粪或牛粪或猪粪牛粪共同进行发酵产生沼气后的沼液沼渣的用量为2~5kg/m2;所述步骤1,栽培地块需深翻>20cm厚,整平后,栽培地块四周培土堰高约0.3米,并压实。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中,旋松的地块深度>12cm,气温条件为5~15℃时旋松频率9~10天/次,气温条件为16~22℃时旋松频率6~8天/次;气温条件为23~30℃时旋松频率3~5天/次,气温条件为31℃及其以上时旋松频率2天/次。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6中,围栏的高度为2-2.5m,优选的,春季可提前育苗绿色长蔓植物如丝瓜、南瓜、葫芦、瓠子等,移栽于围栏内,夏季即可形成绿色遮荫;遮阳网下面每3米间隔安装1个喷雾头。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7中,长根菇菌种的用量为2000kg/667m2,播种时将长根菇菌种打碎至花生米大小,直接机撒或人工均匀撒播至栽培地块;菌种的种植深度为地面以下3-15cm。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7中,菌畦的大小规格为宽1.2米,长10米以下;每个菌畦之间间隔0.3米,每4个菌畦之间修建宽约2.5米的运输作业道,每排菌畦的两端均修建运输作业道。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7中,控制温度及湿度的方法为采用清水喷灌栽培地块,使旋耕后的土壤沉实,有利于菌种与秸秆粉和土壤充分结合;覆盖塑膜,起到保温保水的作用;第10天去掉塑膜,进行自然通风;菌种发菌期间,采用喷雾头进行空气湿度调控,保持地面处于半干半湿状态;菌种出菇期间,保持栽培地块的地面处于湿润但不积水状态,直至采收。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涉及的菌种制作、病虫防治以及子实体采收等均为常规技术,不一一说明。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利用发酵秸秆和沼渣沼气为培养料,采用野生半人工栽培的方法培养长根菇,实现了沼渣沼液和秸秆的高效利用,并培育出成本低、生物学效率高、营养价值更好、食用口感及其风味优于常规棚栽的菇品,提高了市场售价,并减少了菌棒制作等繁琐生产过程,节省了菇棚的建造投资50%左右,为满足市场对长根菇的需求提供了一种可以规范化、规模化生产的全新模式。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但本发明绝非限于这些例子。以下所述仅为本发明较好的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除特殊说明,本发明所用组分均为市售产品。
实施例1
长根菇种植季节为2月,出菇季节为6月。
仿野生长根菇的栽培方法,包括:
步骤1:选取长根菇栽培地块,栽培地块深翻20cm厚度,整平后,栽培地块四周培土堰高约0.3米,并压实;
步骤2:将玉米秸秆粉碎至秸秆粉3000kg,加入尿素60kg、石灰粉90kg、料水比1∶1.5搅拌均匀,置于667cm2栽培地块上建堆发酵,建堆发酵过程中,对料堆进行翻堆及补水处理,天气温度14℃以下时翻堆频率为10天/次,15~23℃翻堆频率为7天/次,24~30℃翻堆频率5天/次、31℃以上翻堆频率2天/次;料堆内温度50℃及其以下时,按料水比1:0.2补水,51~60℃时,按料水比1:0.4补水,61℃及其以上时,料水比1:0.6补水,外界环境条件气温≥25℃、风力≥4级时,以料堆质量计算,补充25%-35%的水分;气温<25℃、风力<4级,补充10%水分;翻堆3次;
步骤3:将发酵后的秸秆粉均匀撒在栽培地块上,用量为3000kg/667m2,从沼气池换料之前抽出沼液沼渣,用量以沼液计算3kg/m2,覆盖到撒有秸秆粉的栽培地块上;
步骤4:使用旋耕机将栽培地块旋松处理,旋松的地块深度15cm,气温条件为5~15℃时旋松频率9~10天/次,气温条件为16~22℃时旋松频率6~8天/次;气温条件为23~30℃时旋松频率3~5天/次,气温条件为31℃及其以上时旋松频率2天/次;
步骤5:采用步骤3和4重复处理栽培地块;
步骤6:将栽培地块四周加装高约2.5米的水泥立柱或钢制立柱,安装围栏和遮阳网,遮阳网下面间隔3米安装1个喷雾头;
步骤7:将2000kg/667m2的长根菇菌种打碎成花生米大小,撒播到栽培地块上,种植深度为地面以下10cm,建菌畦(菌畦的大小规格为宽1.2米,长6米;每个菌畦之间间隔0.3米,每4个菌畦之间修建宽约2.5米的运输作业道,每排菌畦的两端均修建运输作业道),采用采用清水喷灌栽培地块,覆盖塑膜,第10天去掉塑膜,发菌期间,采用喷雾头进行空气湿度调控,保持地面处于半干半湿状态;出菇期间,保持栽培地块的地面处于湿润但不积水状态,直至采收。
实施例2
长根菇种植季节为3月,出菇季节为6月。
仿野生长根菇的栽培方法,包括:
步骤1:选取长根菇栽培地块,栽培地块需深翻25cm厚度,整平后,栽培地块四周培土堰高约0.3米,并压实;
步骤2:将玉米秸秆粉碎至秸秆粉3000kg,加入尿素60kg、石灰粉90kg,按料水比1∶1.7用水搅拌均匀,置于667cm2栽培地块上建堆发酵,建堆发酵过程中,对料堆进行翻堆及补水处理,天气温度14℃以下时翻堆频率为10天/次,15~23℃翻堆频率为7天/次,24~30℃翻堆频率5天/次、31℃以上翻堆频率2天/次;料堆内温度50℃及其以下时,按料水比1:0.2补水,51~60℃时,按料水比1:0.4补水,61℃及其以上时,料水比1:0.6补水,外界环境条件气温≥25℃、风力≥4级时,以料堆质量计算,补充25%-35%的水分;气温<25℃、风力<4级,补充10%水分;翻堆5次;
步骤3:将发酵后的秸秆粉均匀撒在栽培地块上,用量为4500kg/667m2,从沼气池换料之前抽出沼液沼渣,用量以沼液计算3kg/m2,覆盖到撒有秸秆粉的栽培地块上;
步骤4:使用旋耕机将栽培地块旋松处理,旋松的地块深度15cm,气温条件为5~15℃时旋松频率9~10天/次,气温条件为16~22℃时旋松频率6~8天/次;气温条件为23~30℃时旋松频率3~5天/次,气温条件为31℃及其以上时旋松频率2天/次;
步骤5:采用步骤3和4重复处理栽培地块;
步骤6:将栽培地块四周加装高约2.5米的水泥立柱或钢制立柱,安装围栏和遮阳网,遮阳网下面间隔3米左右安装1个喷雾头;
步骤7:将2000kg/667m2的长根菇菌种打碎成花生米大小,撒播到栽培地块上,种植深度为地面以下15cm,建菌畦(菌畦的大小规格为宽1.2米,长6米;每个菌畦之间间隔0.3米,每4个菌畦之间修建宽约2.5米的运输作业道,每排菌畦的两端均修建运输作业道),采用采用清水喷灌栽培地块,覆盖塑膜,第10天去掉塑膜,发菌期间,采用喷雾头进行空气湿度调控,保持地面处于半干半湿状态;出菇期间,保持栽培地块的地面处于湿润但不积水状态,直至采收。
实施例3
长根菇种植季节为3月,出菇季节为7月。
仿野生长根菇的栽培方法,包括:
步骤1:选取长根菇栽培地块,栽培地块需深翻25cm厚度,整平后,栽培地块四周培土堰高约0.3米,并压实;
步骤2:将玉米秸秆粉碎至秸秆粉3000kg,加入尿素60kg、石灰粉90kg,按料水比1∶1.8用水搅拌均匀,置于667cm2栽培地块上建堆发酵,建堆发酵过程中,对料堆进行翻堆及补水处理,天气温度14℃以下时翻堆频率为10天/次,15~23℃翻堆频率为7天/次,24~30℃翻堆频率5天/次、31℃以上翻堆频率2天/次;料堆内温度50℃及其以下时,按料水比1:0.2补水,51~60℃时,按料水比1:0.4补水,61℃及其以上时,料水比1:0.6补水,外界环境条件气温≥25℃、风力≥4级时,以料堆质量计算,补充25%-35%的水分;气温<25℃、风力<4级,补充10%水分;翻堆4次;
步骤3:将发酵后的秸秆粉均匀撒在栽培地块上,用量为5000kg/667m2,从沼气池换料之前抽出沼液沼渣,用量以沼液计算3kg/m2,覆盖到撒有秸秆粉的栽培地块上;
步骤4:使用旋耕机将栽培地块旋松处理,旋松的地块深度15cm,气温条件为5~15℃时旋松频率9~10天/次,气温条件为16~22℃时旋松频率6~8天/次;气温条件为23~30℃时旋松频率3~5天/次,气温条件为31℃及其以上时旋松频率2天/次;
步骤5:采用步骤3和4重复处理栽培地块;
步骤6:将栽培地块四周加装高约2.5米的水泥立柱或钢制立柱,安装围栏和遮阳网,遮阳网下面间隔3米左右安装1个喷雾头;
步骤7:将2000kg/667m2的长根菇菌种打碎成花生米大小,撒播到栽培地块上,种植深度为地面以下15cm,建菌畦(菌畦的大小规格为宽1.2米,长6米;每个菌畦之间间隔0.3米,每4个菌畦之间修建宽约2.5米的运输作业道,每排菌畦的两端均修建运输作业道),采用采用清水喷灌栽培地块,覆盖塑膜,第10天去掉塑膜,发菌期间,采用喷雾头进行空气湿度调控,保持地面处于半干半湿状态;出菇期间,保持栽培地块的地面处于湿润但不积水状态,直至采收。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仅以实施例2为例设置如下对比例。
对比例1
长根菇种植季节为3月,出菇季节为6月。
仿野生长根菇的栽培方法,包括:
步骤1:选取长根菇栽培地块,栽培地块需深翻25cm厚度,整平后,栽培地块四周培土堰高约0.3米,并压实;
步骤2:将玉米秸秆粉碎至秸秆粉6000kg,加入尿素120kg、石灰粉180kg按料水比1∶1.7用水搅拌均匀,置于栽培地块上建堆发酵,建堆发酵过程中,对料堆进行翻堆及补水处理,沼液的用量为3kg/m2,直接排于地面;天气温度14℃以下时翻堆频率为10天/次,15~23℃翻堆频率为7天/次,24~30℃翻堆频率5天/次、31℃以上翻堆频率2天/次;料堆内温度50℃及其以下时,按料水比1:0.2补水,51~60℃时,按料水比1:0.4补水,61℃及其以上时,料水比1:0.6补水,外界环境条件气温≥25℃、风力≥4级时,以料堆质量计算,补充25%-35%的水分;气温<25℃、风力<4级,补充10%水分;翻堆5次,制备得到混合基料;
步骤3:将步骤2制备的混合基料均匀撒在栽培地块上,用量为5000kg/667m2,使用旋耕机将栽培地块旋松处理,旋松的地块深度15cm,气温条件为5~15℃时旋松频率9~10天/次,气温条件为16~22℃时旋松频率6~8天/次;气温条件为23~30℃时旋松频率3~5天/次,气温条件为31℃及其以上时旋松频率2天/次;
步骤4:采用步骤2和3重复处理栽培地块后,将栽培地块四周加装高约2.5米的水泥立柱或钢制立柱,安装围栏和遮阳网,遮阳网下面间隔3米左右安装1个喷雾头;
步骤5:将2000kg/667m2的长根菇菌种打碎成花生米大小,撒播到栽培地块上,种植深度为地面以下15cm,建菌畦(菌畦的大小规格为宽1.2米,长6米;每个菌畦之间间隔0.3米,每4个菌畦之间修建宽约2.5米的运输作业道,每排菌畦的两端均修建运输作业道),采用采用清水喷灌栽培地块,覆盖塑膜,第10天去掉塑膜,发菌期间,采用喷雾头进行空气湿度调控,保持地面处于半干半湿状态;出菇期间,保持栽培地块的地面处于湿润但不积水状态,直至采收。
对比例2
长根菇种植季节为3月,出菇季节为6月。
仿野生长根菇的栽培方法,包括:
步骤1:将玉米秸秆粉碎至秸秆粉3000kg,加入尿素60kg、石灰粉90kg,按料水比1∶1.6用水搅拌均匀,置于栽培地块上建堆发酵,沼液的用量为3kg/m2,直接排于地面任其下渗;建堆发酵过程中,对料堆进行翻堆及补水处理,天气温度14℃以下时翻堆频率为10天/次,15~23℃翻堆频率为7天/次,24~30℃翻堆频率5天/次、31℃以上翻堆频率2天/次;料堆内温度50℃及其以下时,按料水比1:0.2补水,51~60℃时,按料水比1:0.4补水,61℃及其以上时,料水比1:0.6补水,外界环境条件气温≥25℃、风力≥4级时,以料堆质量计算,补充25%-35%的水分;气温<25℃、风力<4级,补充10%水分;翻堆5次,制备得到混合基料;
步骤2:将步骤1所制备的混合基料调整pH值为7.5-8.5、含水率为53-56%,按常规方法装袋置于100-120℃条件下灭菌4-8h,冷却后在菌袋两端接种,接种量1-2%,封口,置室温条件下进行培养;
步骤3:当菌丝长满袋时,将其塑袋脱掉,横卧于栽培区内并覆土;覆土后浇透水,需约20天左右的土层内发菌时间;待覆土表面有长根菇菌丝长出后,即可进入出菇管理阶段,待菇体长至七八分熟后,正常采收。
对比例3
长根菇种植季节为3月,出菇季节为6月。
仿野生长根菇的栽培方法,包括:
步骤1:将玉米秸秆粉碎至秸秆粉3000kg,加入尿素60kg、石灰粉90kg,按料水比1∶1.5用水搅拌均匀,置于栽培地块上建堆发酵,沼液的用量为3kg/m2,直接排于地面任其下渗;建堆发酵过程中,对料堆进行翻堆及补水处理,天气温度14℃以下时翻堆频率为10天/次,15~23℃翻堆频率为7天/次,24~30℃翻堆频率5天/次、31℃以上翻堆频率2天/次;料堆内温度50℃及其以下时,按料水比1:0.2补水,51~60℃时,按料水比1:0.4补水,61℃及其以上时,料水比1:0.6补水,外界环境条件气温≥25℃、风力≥4级时,以料堆质量计算,补充25%-35%的水分;气温<25℃、风力<4级,补充10%水分;翻堆5次,制备得到混合基料;
步骤2:将步骤1制备得到的混合基料均匀铺撒在栽培地块上,混合基料的厚度为20cm;
步骤3:将2000kg/667m2的长根菇菌种打碎成花生米大小,撒播到栽培地块上,种植深度为地面以下15cm,建菌畦(菌畦的大小规格为宽1.2米,长6米;每个菌畦之间间隔0.3米,每4个菌畦之间修建宽约2.5米的运输作业道,每排菌畦的两端均修建运输作业道),采用采用清水喷灌栽培地块,覆盖塑膜,第10天去掉塑膜,发菌期间,采用喷雾头进行空气湿度调控,保持地面处于半干半湿状态;出菇期间,保持栽培地块的地面处于湿润但不积水状态,直至采收。
而本方法则是将基料以原料的形式直接与土壤混合,通过土壤微生物的参与将原料进行腐熟,然后播入菌种;节约了大量基料发酵的人工和场地,并且,栽培区上方设置喷雾头用以增湿和保湿,更有利于长根菇菌丝的生长和保持活力、尤其更利于菇体的生长。
测定上述实施例1-3及对比例1-3所制备出的长根菇的生物学效率,生物学效率为每个单位的风干料产出的鲜菇(或干菇)的比率,本发明生物学效率的计算公式为产出的鲜菇重量/基料的风干料重量,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组别 生物学效率
实施例1 120%
实施例2 155%
实施例3 140%
对比例1 105.5%
对比例2 103.1%
对比例3 90%
由于野生长根菇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本发明的发明人结合多年的栽培种植经验,采用发酵秸秆和沼渣沼液为培养料,摸索出不同气温条件下对长根菇进行模式化栽培,极大的降低了栽培成本,根据表1所示,本发明栽培的长根菇生物学效率一般保持在120%左右,最高可达160%,而且,减少菇棚建造等投资约50%左右;且本发明栽培出的长根菇,营养价值以及食用口感和风味均大大优于常规菇品,市场价值高于常规菇品20-50%。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仿野生长根菇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选取长根菇栽培地块;
步骤2:将秸秆粉碎至秸秆粉,加入尿素、石灰粉用水搅拌均匀,置于栽培地块上建堆发酵;
步骤3:将发酵后的秸秆粉均匀撒在栽培地块上,将沼气池抽出的沼液沼渣,直接排放到栽培地块上;
步骤4:气温5~35℃天气条件下,2~10天后使用旋耕机将栽培地块旋松;
步骤5:采用步骤3和4重复处理栽培地块;
步骤6:在栽培地块安装围栏和遮阳网,遮阳网下面安装喷雾头;
步骤7:在栽培地块建菌畦,将长根菇菌种种植到栽培地块中,控制温度及湿度,栽培至出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野生长根菇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所述秸秆材质为稻草、麦草或玉米秸秆;秸秆粉、尿素和石灰粉的质量比为100:2:3,秸秆粉、尿素和石灰粉混合物料与水的质量比为1∶1.5~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野生长根菇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建堆发酵过程中,需根据气温进行翻堆,根据料堆内的温度和外界环境条件,进行补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仿野生长根菇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翻堆处理中,天气温度14℃以下时翻堆频率为10天/次,15~23℃翻堆频率为7天/次,24~30℃翻堆频率5天/次、31℃以上翻堆频率2天/次;料堆内温度50℃及其以下时,按料水比1:0.2补水,51~60℃时,按料水比1:0.4补水,61℃及其以上时,料水比1:0.6补水;外界环境条件气温≥25℃、风力≥4级时,以料堆质量计算,补充25%-35%的水分;气温<25℃、风力<4级,补充10%水分;翻堆次数≤5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仿野生长根菇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发酵后的秸秆粉的用量为3000~6000kg/667m2,沼液沼渣的用量为2~5kg/m2;所述步骤1,栽培地块需深翻>20cm厚,整平后,栽培地块四周培土堰高约0.3米,并压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所述仿野生长根菇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旋松的地块深度>12cm,气温条件为5~15℃时旋松频率9~10天/次,气温条件为16~22℃时旋松频率6~8天/次;气温条件为23~30℃时旋松频率3~5天/次,气温条件为31℃及其以上时旋松频率2天/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野生长根菇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围栏的高度为2-2.5m,遮阳网下面每3米间隔安装1个喷雾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野生长根菇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7中,长根菇菌种的用量为2000kg/667m2,种植深度为地面以下3-15c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仿野生长根菇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7中,菌畦的大小规格为宽1.2米,长10米以下;每个菌畦之间间隔0.3米,每4个菌畦之间修建宽约2.5米的运输作业道,每排菌畦的两端均修建运输作业道。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野生长根菇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7中,控制温度及湿度的方法为采用清水喷灌栽培地块后,覆盖塑膜,第10天去掉塑膜;菌种发菌期间,采用喷雾头进行空气湿度调控,保持地面处于半干半湿状态;菌种出菇期间,保持栽培地块的地面处于湿润但不积水状态,直至采收。
CN201910424323.6A 2019-05-21 2019-05-21 仿野生长根菇的栽培方法 Active CN1099976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24323.6A CN109997607B (zh) 2019-05-21 2019-05-21 仿野生长根菇的栽培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24323.6A CN109997607B (zh) 2019-05-21 2019-05-21 仿野生长根菇的栽培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97607A true CN109997607A (zh) 2019-07-12
CN109997607B CN109997607B (zh) 2021-06-15

Family

ID=671776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24323.6A Active CN109997607B (zh) 2019-05-21 2019-05-21 仿野生长根菇的栽培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997607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57563A (zh) * 2020-03-19 2020-07-03 务川自治县安博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长根菇的栽培方法
CN112042463A (zh) * 2020-08-06 2020-12-08 贵州丰源现代农业有限公司 一种黑皮鸡枞菌培养方法及其应用
CN112042462A (zh) * 2020-08-06 2020-12-08 贵州丰源现代农业有限公司 一种黑皮鸡枞菌的仿野生种植方法及其应用
CN112913576A (zh) * 2021-03-03 2021-06-08 梅州市农林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一种黑皮鸡枞的栽培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75654A (zh) * 2014-05-15 2015-11-25 甘肃陇西三园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玉米秸秆添加沼渣沼液栽培平菇方法
CN105123259A (zh) * 2015-07-21 2015-12-09 石文刚 一种羊肚菌的仿野生栽培方法
CN105613043A (zh) * 2016-01-26 2016-06-01 金广彦 一种食用菌仿生栽培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75654A (zh) * 2014-05-15 2015-11-25 甘肃陇西三园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玉米秸秆添加沼渣沼液栽培平菇方法
CN105123259A (zh) * 2015-07-21 2015-12-09 石文刚 一种羊肚菌的仿野生栽培方法
CN105613043A (zh) * 2016-01-26 2016-06-01 金广彦 一种食用菌仿生栽培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法全: "《长根菇优质高产栽培新技术》", 31 January 2008, 天地出版社 *
董晓光等: "《"猪沼果(菜粮)"生态农业模式及配套技术》", 30 April 2013,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57563A (zh) * 2020-03-19 2020-07-03 务川自治县安博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长根菇的栽培方法
CN112042463A (zh) * 2020-08-06 2020-12-08 贵州丰源现代农业有限公司 一种黑皮鸡枞菌培养方法及其应用
CN112042462A (zh) * 2020-08-06 2020-12-08 贵州丰源现代农业有限公司 一种黑皮鸡枞菌的仿野生种植方法及其应用
CN112913576A (zh) * 2021-03-03 2021-06-08 梅州市农林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一种黑皮鸡枞的栽培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97607B (zh) 2021-06-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93331C (zh) 一种生产双孢菇培养基的应用
CN109997607A (zh) 仿野生长根菇的栽培方法
CN105850690A (zh) 一种铁皮石斛栽培基质
CN106358751A (zh) 一种羊肚菌的栽培方法
CN102765981A (zh) 以辣椒秆为主料的食用菌培养料及其应用
CN105706708B (zh) 利用龙牙百合鳞片繁育龙牙百合种球的方法
CN109588211A (zh) 一种羊肚菌的栽培方法
CN105766385B (zh) 一种提高马铃薯脱毒原原种产量的植保方法
CN110036824A (zh) 一种盐碱地羊肚菌的栽培方法
CN104920070A (zh) 一种双孢蘑菇增产的方法
CN105340512A (zh) 一种微型南瓜的栽培方法
CN108157059A (zh) 一种鸡腿菇生产方法
CN101926265B (zh) 一种高温蘑菇的栽培方法
CN105359913A (zh) 在山坡上种植桃子树的方法
CN110024642A (zh) 一种利用植物源腐殖酸有机肥种植富硒水稻的方法
CN104365375A (zh) 用于鲍鱼菇、茶树菇和大杯香菇的室内雾化刺激出菇栽培法
CN105993530B (zh) 一种甘蔗套种高温型食用菌的方法
CN104823708A (zh) 一种双孢菇反季节栽培工艺
CN110178690A (zh) 碳纳米溶胶在培育草莓中的应用、一种草莓苗培育培养基、基质以及草莓苗培育方法
CN104322275A (zh) 一种白蘑菇的反季节种植方法
CN108293757A (zh) 一种高产量耐虫害的葛根种植方法
CN102379206A (zh) 一种紫茸制种、栽培方法
CN110024617A (zh) 姬松茸的栽培方法
CN112075275A (zh) 一种生物有机肥结合地下灌溉的食用玫瑰高产栽培方法
CN105948957A (zh) 一种藜麦专用底肥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