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89684B - 缝洞型油藏分区域变重介质等效的数值模拟方法 - Google Patents

缝洞型油藏分区域变重介质等效的数值模拟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89684B
CN109389684B CN201710668542.XA CN201710668542A CN109389684B CN 109389684 B CN109389684 B CN 109389684B CN 201710668542 A CN201710668542 A CN 201710668542A CN 109389684 B CN109389684 B CN 10938968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gion
medium
fracture
grid
equival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66854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389684A (zh
Inventor
张冬丽
张允�
崔书岳
康志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to CN20171066854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389684B/zh
Publication of CN1093896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896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3896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896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7/00Three dimensional [3D] modelling, e.g. data description of 3D objects
    • G06T17/30Polynomial surface descrip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7/00Three dimensional [3D] modelling, e.g. data description of 3D objects
    • G06T17/05Geographic mode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Algebra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缝洞型油藏分区域变重介质等效的数值模拟方法,通过建立地质模型并对地质模型划分网格,根据建立的地质模型进行孔渗属性的融合,分区域地选择介质等效的重数。本发明的方法即利用了地质建模的结果,又完成了分区域变重介质等效,实现油田级尺度的缝洞模拟;能够根据区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该区域的介质等效重数,很好地解决了模拟区域统一介质重数所带来的渗透率级差大而导致数值模拟器无法收敛或收敛时所用的时间步长很小,计算时间过长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缝洞型油藏分区域变重介质等效的数值模拟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气田开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缝洞型油藏分区域变重介质等效的数值模拟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缝洞型油藏的数值模拟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类基于离散缝洞网络模型的方法,将基质岩块和裂缝***为渗流区域,溶洞***为自由流区域,建立耦合数学模型,刻画出了渗流—自由流耦合流动特征,例如,基于体积平均法通过两次尺度升级推导建立了渗流—自由流相耦合的两相流数学模型,基于离散缝洞网络模型创建了一套介质等效流动模拟理论和方法以适用于油田级大尺度的流动模拟研究。一类是基于多重介质概念的方法,将裂缝溶洞介质等效成单重、双重或三重的连续介质,例如,以渗流力学理论为基础,建立了碳酸盐岩三重介质油藏的渗流模型,并编写了三重介质数值模拟软件。
这两种模拟方法各有优缺点,离散缝洞网络模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比较真实的描述了缝洞的地质分布特征及其对流体流动的影响,但是由于其缝洞的数据量巨大,使得数值模拟的计算量惊人,因此用于三维实体油藏的模拟时,仍需在离散缝洞网络模型的基础上寻求等效的方式。目前的等效模拟方法则假设裂缝、溶洞高度发达,均匀分布,缝洞尺度不能过大,在常规商业软件中所采用的等效模拟方法最大的缺陷是模拟区域所等效的重数是统一设定的,这一重数运用于整个所模拟的区域。
对于介质组合类型多样的缝洞型油藏,即存在具有孔缝双重介质特点的区域,又存在孔缝洞三重介质特点的区域,还可能存在单独的裂缝或溶洞介质,导致难以用统一的特定重数的多重介质来等效。例如一个只有溶孔发育的区域和一个裂缝溶孔均较发育的区域,常规商业软件只能借助整体的双重介质模型来模拟,而溶孔发育区则必须用极小的裂缝渗透率来近似,这会带来渗透率级差太大而导致数值模拟器无法收敛或收敛时所用的时间步长很小,计算时间过长。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统一设置模拟区域的重数所带来的渗透率级差大而导致数值模拟器无法收敛或收敛时所用的时间步长很小,计算时间过长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油缝洞型油藏分区域变重介质等效的数值模拟方法,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缝洞型油藏分区域变重介质等效的数值模拟方法,建立地质模型并对地质模型划分网格,根据建立的地质模型进行孔渗属性的融合,分区域地选择介质等效的重数。
优选的,选出缝洞型油藏中的大溶洞区域和大裂缝区域,缝洞型油藏中除大溶洞区域和大裂缝区域外的其他区域根据介质发育情况选择介质等效的重数。
优选的,所述大溶洞区域为只含有直径大于1米的大溶洞介质的区域,所述大裂缝区域为只含有裂缝片开度大于0.1mm的大裂缝介质的区域。
优选的,在除大溶洞区域和大裂缝区域外的缝洞型油藏的其他区域中选取只发育裂缝、溶洞和溶孔中任意单一介质的区域为单重介质等效区域;
在除大溶洞区域和大裂缝区域外的缝洞型油藏的其他区域中选取只同时发育裂缝和溶洞的区域以及只同时发育裂缝和溶孔的区域为双重介质等效区域;
在除大溶洞区域和大裂缝区域外的缝洞型油藏的其他区域中选取只同时发育裂缝、溶洞和溶孔的区域为三重介质等效区域。
优选的,相邻网格间通过控制全局流动的介质相连以确定该相邻网格间的连接关系。
优选的,双重介质等效区域和三重介质等效区域的网格,其控制全局流动的介质为裂缝;
单重介质等效区域、大溶洞区域和大裂缝区域的网格,其控制全局流动的介质为该区域内的介质本身。
优选的,根据相邻网格间的连接关系,利用有限体积法计算该相邻网格间的流动关系。
优选的,在计算相邻网格间的流动关系过程中,通过如下公式计算流度:
Figure GDA0003504012860000021
其中,k是β相的相对渗透率,ρβ为β相的密度,μβ为β相的粘度,下标ij+1/2表示括号内用于计算的属性参数皆取相邻网格i和网格j属性参数的加权平均值;
通过如下公式计算传导系数:
Figure GDA0003504012860000031
其中,
Figure GDA0003504012860000032
为相邻网格i和网格j的绝对渗透率的加权平均值,Aij为相邻网格i和网格j的接触面积。di,dj分别为相邻网格i和网格j各自的中心点到网格接触面的距离;
绝对渗透率的加权平均值的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GDA0003504012860000033
其中Ki为网格i的绝对渗透率,Kj为网格j的绝对渗透率。
优选的,网格内多重介质间采用拟稳态窜流来控制传导,网格间采用渗流控制全局流动。
优选的,采用分类建模法建立地质模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一种缝洞型油藏分区域变重介质等效的数值模拟方法,通过建立地质模型并对地质模型划分网格,根据建立的地质模型进行孔渗属性的融合,分区域地选择介质等效的重数。本发明的方法即利用了地质建模的结果,又完成了分区域变重介质等效,实现油田级尺度的缝洞模拟;能够根据区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该区域的介质等效重数,很好地解决了模拟区域统一介质重数所带来的渗透率差大而导致数值模拟器无法收敛或收敛时所用的时间步长很小,计算时间过长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某缝洞型油藏变重介质等效的区域分布示意图;
图3a- 图 3b 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某缝洞型油藏边界网格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4a- 图 4b 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某缝洞型油藏相邻网格间的流动关系及相关参数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进行数值模拟的某油藏注入井和生产井的分布及变重介质等效区域分布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变重介质等效数值模拟所得到的四口生产井的产油、产水曲线对比图,其中图6a为产油曲线对比图,图6b为产水曲线对比图。
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实际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缝洞型油藏分区域变重介质等效的数值模拟方法,通过建立地质模型并对地质模型划分网格,根据建立的地质模型进行孔渗属性的融合,分区域地选择介质等效的重数。本发明的方法即利用了地质建模的结果,又完成了分区域变重介质等效,实现油田级尺度的缝洞模拟;能够根据区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该区域的介质等效重数,很好地解决了模拟区域统一介质重数所带来的渗透率级差大而导致数值模拟器无法收敛或收敛时所用的时间步长很小,计算时间过长的技术问题。
图1示出了本实施例的方法流程图,针对需要进行数值模拟的缝洞型油藏建立地质模型,优选的,本实施例采用的地质建模方法为分类建模法,该方法为本领域现有的成熟建模方法,利用该方法可得到较为精准的地质模型。对建立好的地质模型划分网格,优选的,本实施例中采用非结构网格。网格内多重介质间采用拟稳态窜流来控制传导,网格间采用渗流控制全局流动。在需要进行数值模拟的缝洞型油藏中选取大溶洞区域和大裂缝区域,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大溶洞区域为只含有直径大于1米的大溶洞介质的区域,所述大裂缝区域为只含有裂缝片开度大于0.1mm的大裂缝介质的区域。由于大溶洞区域和大裂缝区域中的介质尺寸较大,在计算该区域内网格间的流动关系时需考虑另外一些有别于其他区域的参数的影响,该区域内也不需要进行等效处理。缝洞型油藏中除大溶洞区域和大裂缝区域外的其他区域则不同,该其他区域内的溶洞和裂缝的尺寸相对较小,甚至还有尺寸极小的溶洞,这些尺寸极小的溶洞称之为溶孔,对于溶孔的划分,本领域具有通用的划分标准。本实施例中,用于变重介质等效的溶洞介质是指直径在1米以下的且不落入溶孔尺寸范围内的溶洞,用于变重介质等效的裂缝介质是指裂缝片开度在 0.1mm以下的裂缝。等效处理就是在缝洞型油藏中除大溶洞区域和大裂缝区域外的其他区域进行。故而先将需要进行数值模拟的缝洞型油藏中的大溶洞区域和大裂缝区域选出,再对除此之外的其他区域进行变重介质等效,分区域的选择介质等效的重数,从而使数值模拟结果更接近于实际情况。上述大溶洞区域和大裂缝区域中任一区域内部网格间的流动关系的建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成熟的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详述。本实施例中所提到的介质等效的重数就是指的对某一区域进行等效处理时所采用的介质种类的数量,在对大溶洞区域和大裂缝区域外的其他区域做等效处理时,其中某一区域只发育溶洞这一种介质,则该区域为单重介质等效区域,通过溶洞介质进行等效处理。同理,某一区域只发育裂缝这一种介质,则该区域为单重介质等效区域,通过裂缝介质进行等效处理;某一区域只发育溶孔这一种介质,则该区域为单重介质等效区域,通过溶孔介质进行等效处理。当某一区域只同时发育裂缝和溶洞这两种介质,则该区域为双重介质等效区域,通过裂缝介质和溶洞介质共同进行等效处理;某一区域只同时发育裂缝和溶孔这两种介质,则该区域为双重介质等效区域,通过裂缝介质和溶孔介质共同进行等效处理;双重介质等效区域中不存在只同时发育溶洞和溶孔这两种介质的情况。当某一区域只同时发育裂缝和溶洞和溶孔这三种介质,则该区域为三重介质等效区域,通过裂缝介质、溶洞介质和溶孔介质共同进行等效处理。本实施例中,根据介质发育情况所确定的单重介质等效区域,双重介质等效区域和三重介质等效区域均称之为变重介质等效区域。图2示出了某缝洞型油藏中的变重介质等效区域分布,如图2所示,其中区域1为溶洞、溶孔和裂缝三重介质等效区域,区域2为裂缝单重介质等效区域,区域3为裂缝和溶孔双重介质等效区域,区域4为裂缝和溶洞双重介质等效区域,区域5为溶洞单重介质等效区域。溶洞、溶孔和裂缝、大溶洞、大裂缝,这五种介质在数值模拟中均通过孔隙度和渗透率来表征,不同的介质对应了不同的孔隙度范围和渗透率范围,不同的介质对应的渗透率级差较大。单重介质等效区域,其任一网格的介质通过该介质的孔隙度和渗透率等效表征,例如,溶洞单重介质区域的任一网格的介质通过溶洞孔隙度和渗透率等效表征,其余类似。多重介质等效区域的任一网格的介质通过不同介质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共同等效表征,例如,溶洞、溶孔和裂缝同时存在的三重介质区域的任一网格的介质通过溶洞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溶孔的孔隙度和渗透率以及裂缝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共同等效表征。大溶洞区域的网格采用大溶洞介质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表征,大裂缝区域的网格采用大裂缝介质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表征。对比表1中各介质的渗透率可看出,不同介质间的渗透率均不在同一个数量级,且级差较大。在表1所示的实施例中,裂缝渗透率是溶洞渗透率的10倍,溶洞渗透率是溶孔渗透率的9倍左右。
分区域选定介质等效的重数后,着手建立相邻网格间的连接关系,相邻网格间通过控制全局流动的介质相连以确定该相邻网格间的连接关系。优选的,双重介质等效区域和三重介质等效区域的网格,其控制全局流动的介质为裂缝;单重介质等效区域、大溶洞区域和大裂缝区域的网格,其控制全局流动的介质为该区域内的介质本身。具体地,溶洞单重介质等效区域的网格控制全局流动的介质为溶洞;裂缝单重介质等效区域的网格控制全局流动的介质为裂缝;溶孔单重介质等效区域的网格控制全局流动的介质为溶孔;大溶洞区域的网格控制全局流动的介质为大溶洞介质;大裂缝区域的网格控制全局流动的介质为大裂缝介质;裂缝和溶洞双重介质等效区域的网格控制全局流动的介质为裂缝;裂缝和溶孔双重介质等效区域的网格控制全局流动的介质为裂缝;裂缝、溶洞和溶孔三重介质等效区域的网格控制全局流动的介质为裂缝。现根据上述两相邻网格间的连接原理,结合图3列举网格间连接关系的部分实施例。图3(a)是地质模型中的网格划分图,图3(b)是为了便于表述网格间的连接关系而将模型中的网格平面铺开的示意图,如图3(b) 所示,图中表示溶孔、溶洞和裂缝的单个立方体仅是为了清楚表达网格中与其余网格发生连接关系的介质而画,并不意味着在网格9和网格8内根据介质重数再次细分了2个或3个网格。边界网格是指,两相邻区域分界位置处的网格,图3(a),图3(b)中网格6为溶孔单重介质等效区域的边界网格,网格9为溶孔和裂缝双重介质等效区域的边界网格,网格6通过控制全局流动的溶孔介质与网格9内控制全局流动的裂缝介质相连,从而实现网格6与网格9的连接;网格8为溶孔、裂缝和溶洞三重介质等效区域的边界网格,网格9通过控制全局流动的裂缝介质与网格8内控制全局流动的裂缝介质相连,从而实现网格9与网格8的连接;网格7为溶洞单重介质等效区域的边界网格,网格8通过控制全局流动的裂缝介质与网格7内控制全局流动的溶洞介质相连,从而实现网格8与网格7的连接。还例如,三重介质等效区域内网格间通过控制全局流动的裂缝介质相连而实现网格间的连接;三重介质等效区域边界网格通过控制全局流动的裂缝介质与大溶洞区域边界网格控制全局流动的大溶洞介质相连而实现网格间的连接;三重介质等效区域边界网格通过控制全局流动的裂缝介质与大裂缝区域边界网格控制全局流动的大裂缝介质相连而实现网格间的连接。流体在大裂缝区域或大溶洞区域内部的流动关系的建立为现有技术,不在本发明讨论范围内。
根据上述方法所确定的任意相邻网格间的连接关系,利用有限体积法计算该相邻网格间的流动关系。任意相邻网格间的流动关系均可通过有限体积法来计算。上文已提到流体大溶洞区域或大裂缝区域的区域内部的流动关系的建立是成熟的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仅对除此之外的其他网格间的流动关系进行计算,包括大溶洞或大裂缝区域的边界网格与相邻的变重介质区域的边界网格间的流动关系、变重介质区域内部网格间的流动关系,相邻变重介质区域边界网格间的流动关系。
本实施例所有公式中的n均表示第n时刻,n不得作为某一变量的n次方来解读。本实施例所有公式中i和j分别表示网格i和网格j,网格i和网格j 为相邻网格。
任意相邻网格间的流动方程如下:
Figure GDA0003504012860000071
式(1)中,
Figure GDA0003504012860000072
为网格i在待解决的下一时间点,也即n+1时间点的β相的质量,本发明的实施例中β相即流动方程计算所针对的流体,例如计算油在相邻网格间的流动关系,则β相的质量即为油相的质量;
Figure GDA0003504012860000073
为网格i在当前时间点,也即n时间点的β相的质量,n表示当前时间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公式中上标n和n+1仅表示时间点,不得作为n次方或n+1次方来解读;Vi是网格i的体积;Δt是时间步长;ηi是与网格i相邻的网格j的集合;
Figure GDA0003504012860000074
为n+1时刻的相邻网格i与网格j之间β相的质量流动项;
Figure GDA0003504012860000075
为n+1时刻的网格i内β相的源汇项。
对于网格间的达西渗流,式(1)中质量流动项Fβ,ij,即任意两个相邻网格i,j 之间的流动关系表示如下:
Fβ,ij=λβ,ij+1/2γijβjβi] (2)
式(2)中,λβ,ij+1/2是β相的流度,γij为传导系数,ψi为网格i的压力势,ψj为网格j的压力势。其中流度的表达式为:
Figure GDA0003504012860000081
式(3)中,k是β相的相对渗透率,ρβ为β相的密度,μβ为β相的粘度,下标ij+1/2表示括号内用于计算的属性参数皆取相邻网格属性参数的加权平均值。本实施例中相邻网格为网格i和网格j,以参数k为例,其取值为网格i内β相的相对渗透率和网格j内β相的相对渗透率的加权平均值。式(3) 中括号内其余参数依此类推。
式(2)中传导系数的表达式为:
Figure GDA0003504012860000082
式(4)中,
Figure GDA0003504012860000083
为网格i和网格j的绝对渗透率的加权平均值,Aij为网格i和网格j的接触面积。di,dj分别为网格i和网格j各自的中心点到网格接触面的距离。
网格i和网格j的绝对渗透率的加权平均值
Figure GDA0003504012860000084
的表达式为:
Figure GDA0003504012860000085
式(5)中,Ki为网格i的绝对渗透率,Kj为网格j的绝对渗透率。
图4(a),图4(b)展示网格间的流动关系和及上述建立流动关系过程中计算所用到的部分相关参数。图中xi,xj分别为网格i和网格j各自的中心点,其余参数参照上述公式中的解释。
上述内容对任意相邻网格间的流动方程各参数进行了解释。具体地,以油为例,油在任意相邻网格间的流动方程的表达式如下:
Figure GDA0003504012860000086
φ为孔隙度;So为含油饱和度;
Figure GDA0003504012860000087
是油藏条件下油相的密度;Vi是网格的体积;Δt是时间步长;λo是油相的流度;γij为传导系数;ψβi、ψβi分别为网格i中β相的压力势与网格j中β相的压力势,
Figure GDA0003504012860000091
为n+1时刻的网格 i内β相的源汇项,ηi是与网格i相邻的网格j的集合;下标ij+1/2的含义参考式 (3)中的解释。
任意相邻网格间水相流动方程表达式,则将式(6)中的油相参数改为相应的水相参数即可。
得到了流体在网格间的流动关系就能对油藏的产油产水情况进行准确的模拟。
图5所示为利用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对某油藏进行数值模拟,建立地质模型,并对地质模型划分网格,网格数为40*40*5。进行数值模拟的油藏区域采用一注四采井模型,注入井WEL1位于油藏进行数值模拟的正方形区域的中心,四口生产井位于油藏的四角,分别为井WEL2、井WEL3、井WEL4和井WEL5。注入井注入量一定,生产井定井底流压生产。注入井周围根据介质发育情况分作四个区域,分别为裂缝、溶孔双重介质等效区域10、裂缝单重介质等效区域11、裂缝、溶洞双重介质等效区域12和裂缝、溶孔、溶洞三重介质等效区域13。该油藏数值模拟所用的参数如表1所示,该油藏四口生产井的产油曲线和产水曲线的最终数值模拟的结果如图6所示,其中图6a为数值模拟所得的四口生产井的产油曲线对比图,图6b为数值模拟所得的四口生产井的产水曲线对比图。
表1变重介质等效数值模拟计算所用参数
Figure GDA0003504012860000092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尤其是,只要不存在逻辑或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8)

1.一种缝洞型油藏分区域变重介质等效的数值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建立地质模型并对地质模型划分网格,根据建立的地质模型进行孔渗属性的融合,分区域地选择介质等效的重数;选出缝洞型油藏中的大溶洞区域和大裂缝区域,缝洞型油藏中除大溶洞区域和大裂缝区域外的其他区域根据介质发育情况选择介质等效的重数;
在除大溶洞区域和大裂缝区域外的缝洞型油藏的其他区域中选取只发育裂缝、溶洞和溶孔中任意单一介质的区域为单重介质等效区域;
在除大溶洞区域和大裂缝区域外的缝洞型油藏的其他区域中选取只同时发育裂缝和溶洞的区域以及只同时发育裂缝和溶孔的区域为双重介质等效区域;
在除大溶洞区域和大裂缝区域外的缝洞型油藏的其他区域中选取只同时发育裂缝、溶洞和溶孔的区域为三重介质等效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溶洞区域为只含有直径大于1米的大溶洞介质的区域,所述大裂缝区域为只含有裂缝片开度大于0.1mm的大裂缝介质的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相邻网格间通过控制全局流动的介质相连以确定该相邻网格间的连接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双重介质等效区域和三重介质等效区域的网格,其控制全局流动的介质为裂缝;
单重介质等效区域、大溶洞区域和大裂缝区域的网格,其控制全局流动的介质为该区域内的介质本身。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相邻网格间的连接关系,利用有限体积法计算该相邻网格间的流动关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计算相邻网格间的流动关系过程中,通过如下公式计算流度:
Figure FDA0003430009570000011
其中,k是β相的相对渗透率,ρβ为β相的密度,μβ为β相的粘度,下标ij+1/2表示括号内用于计算的属性参数皆取相邻网格i和网格j属性参数的加权平均值;
通过如下公式计算传导系数:
Figure FDA0003430009570000021
其中,
Figure FDA0003430009570000022
为相邻网格i和网格j的绝对渗透率的加权平均值,Aij为相邻网格i和网格j的接触面积,di,dj分别为相邻网格i和网格j各自的中心点到网格接触面的距离;
绝对渗透率的加权平均值的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FDA0003430009570000023
其中Ki为网格i的绝对渗透率,Kj为网格j的绝对渗透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网格内多重介质间采用拟稳态窜流来控制传导,网格间采用渗流控制全局流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分类建模法建立地质模型。
CN201710668542.XA 2017-08-08 2017-08-08 缝洞型油藏分区域变重介质等效的数值模拟方法 Active CN1093896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68542.XA CN109389684B (zh) 2017-08-08 2017-08-08 缝洞型油藏分区域变重介质等效的数值模拟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68542.XA CN109389684B (zh) 2017-08-08 2017-08-08 缝洞型油藏分区域变重介质等效的数值模拟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89684A CN109389684A (zh) 2019-02-26
CN109389684B true CN109389684B (zh) 2022-05-06

Family

ID=654135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68542.XA Active CN109389684B (zh) 2017-08-08 2017-08-08 缝洞型油藏分区域变重介质等效的数值模拟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38968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63370B (zh) * 2023-07-05 2023-10-24 成都理工大学 一种深层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流固耦合数值模拟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77558A (zh) * 2012-05-14 2013-05-0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大型溶洞储集体分布模型的建模方法
CN103077548A (zh) * 2012-05-14 2013-05-0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溶蚀孔洞储集体分布模型的建模方法
CN103116192A (zh) * 2012-07-30 2013-05-2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储集体建模方法
CN104747180A (zh) * 2014-02-26 2015-07-0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注水开发的缝洞型油藏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CN104750896A (zh) * 2013-12-31 2015-07-0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数值模拟方法
CN105631078A (zh) * 2014-11-07 2016-06-0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天然裂缝性油藏自适应介质的数值模拟方法
CN106324672A (zh) * 2015-07-03 2017-01-1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岩石物理建模方法及***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101225B1 (en) * 2014-10-28 2022-06-29 Services Pétroliers Schlumberger Integrated interpretation of pressure and rate transients for production forecasting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77558A (zh) * 2012-05-14 2013-05-0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大型溶洞储集体分布模型的建模方法
CN103077548A (zh) * 2012-05-14 2013-05-0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溶蚀孔洞储集体分布模型的建模方法
CN103116192A (zh) * 2012-07-30 2013-05-2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储集体建模方法
CN104750896A (zh) * 2013-12-31 2015-07-0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数值模拟方法
CN104747180A (zh) * 2014-02-26 2015-07-0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注水开发的缝洞型油藏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CN105631078A (zh) * 2014-11-07 2016-06-0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天然裂缝性油藏自适应介质的数值模拟方法
CN106324672A (zh) * 2015-07-03 2017-01-1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岩石物理建模方法及***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复杂多孔介质多重介质模型的表征单元体;邸元 等;《工程力学》;20151215;第32卷(第12期);引言、第5-6节 *
缝洞型复杂介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康志江;《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30415;第32卷(第2期);第1-3、6节 *
缝洞型油藏储集体分类建模方法研究;吕心瑞 等;《西南石油大学学报》;20170418;第2、6节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89684A (zh) 2019-0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28321B (zh) 一种基于简化数字岩心的砾岩储层孔隙网络模型建模方法
CN104948163A (zh) 一种页岩气井产能测定方法
CN105160134B (zh) 致密储层多重介质中油气流动的混合介质模拟方法及装置
NO309548B1 (no) Fremgangsmåte for generering av et tredimensjonalt gittermönster som samsvarer med et legemes geometri, for å oppnå en modell som representerer legemet
CN104533370A (zh) 压裂水平井油藏、裂缝、井筒全耦合模拟方法
EP2831804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matic local grid refinement in reservoir simulation systems
GB2387000A (en) Modelling fluid flows in a multilayer porous medium
CN107145671B (zh) 一种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及***
RU2010122059A (ru) Имитация разрыва пласта-коллектора
CN111062129A (zh) 页岩油复杂缝网离散裂缝连续介质混合数值模拟方法
CN109684685B (zh) 一种多分支井水合物降压开采条件下的产能及储层稳定性分析方法
CN106150477A (zh) 一种确定单井控制储量的方法
US20150006136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Flexible and Efficient Simulation of Varying Fracture Density in a Reservoir Simulator
CN105913494A (zh) 多尺度裂缝精细地质建模及数值模拟方法和装置
CN106227957A (zh) 等效裂缝建模的方法
CN106951641B (zh) 一种缝洞型油藏数值模拟的方法及***
CN109829217A (zh) 压裂性裂缝油藏产能模拟方法及装置
CN112394404A (zh) 一种渐进式储层精细表征方法
CN109389684B (zh) 缝洞型油藏分区域变重介质等效的数值模拟方法
CN115510778A (zh) 一种陆相页岩储层无限级压裂工艺优化方法及***
CN108595782B (zh) 一种离散裂缝中基质与裂缝间的传质计算方法
CN114325845A (zh) 一种基于数字岩心技术的非常规储层多尺度融合方法
CN104268931A (zh) 基于网格模型内部结构可控装配方法
CN108643894B (zh) 三维油藏物理模型断层设置方法
CN107832482B (zh) 致密储层多尺度裂缝网络建模及模拟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