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95770B - 用以提高白桦茸中多醣体含量的固态培养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以提高白桦茸中多醣体含量的固态培养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95770B
CN108795770B CN201710288879.8A CN201710288879A CN108795770B CN 108795770 B CN108795770 B CN 108795770B CN 201710288879 A CN201710288879 A CN 201710288879A CN 108795770 B CN108795770 B CN 1087957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onotus obliquus
culture
mycelium
environment
sol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28887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795770A (zh
Inventor
王伯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mi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mi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mi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mi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28887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795770B/zh
Publication of CN1087957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957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7957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957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00Microorganisms, e.g. protozoa;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opagating, maintaining or preserving microorganisms or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eparing or isolating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microorganism;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14Fungi;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00Microorganisms, e.g. protozoa;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opagating, maintaining or preserving microorganisms or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eparing or isolating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microorganism;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38Chemical stimulation of growth or activity by addition of chemical compounds which are not essential growth factors; Stimulation of growth by removal of a chemical compound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Vir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Tropical Medicine & Parasit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otany (AREA)
  • Mycology (AREA)
  • Mushroom Cultiv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以提高白桦茸中多醣体含量的固态培养方法,其包括接种步骤、第一培养环境调整步骤、添加营养液步骤、第二培养环境调整步骤以及采收步骤。首先,将白桦茸菌株接种至固态培养基以培养出白桦茸菌丝体。当白桦茸菌丝体达第一预设面积时,降低培养环境的亮度与温度后,并于避光低温环境中培养一培养时间。接着,在添加营养液后,回复培养环境的亮度与温度,并待白桦茸菌丝体达第二预设面积时采收。藉此,本发明可有效提升白桦茸菌丝体产物中三萜类化合物的含量。

Description

用以提高白桦茸中多醣体含量的固态培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白桦茸的培养方法,尤其是有关于一种用以提高白桦茸中多醣体含量的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白桦茸(Inonotus obliquus)是主要分布于俄罗斯及东欧地区的一种民间药用真菌,中文别名还有白桦蕈、桦树菇、桦褐孔菌、西伯利亚灵芝、桦孔茸和树蘑菇,在生物学上的分类属于真菌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伞菌纲(Agaricomycetes)、锈革孔菌目(Hymenochaetales)、锈革孔菌科(Hymenochaetaceae)、纤孔菌属(Inonotus)。
近年来,研究显示白桦茸含有的多醣类与三萜类化合物(Triterpenoids)等成份能有效活化免疫***与抑制病毒的增殖而具有预防乳腺癌、肝癌、子宫癌、胃癌、糖尿病及高血压的效果,其营养和药用价值逐渐引起人民的关注。
早期白桦茸的使用主要以天然生成的野生白桦茸为主,可采集的地区为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日本北海道、芬兰、中国吉林长白上地区、黑龙江大小兴安岭地区等地。然而,因天然生成的白桦茸产量、采集成本较高,导致野生的白桦茸价格昂贵,且野生资源有限,日益枯竭,很难满足市场的需求。
据此,目前白桦茸的生产方式多以液态发酵培养或固态培养等人工生产的方式较为常见。其中,液态发酵培养技术虽培养白桦茸的速度较快,适宜工业化量产,但必须使用大量的培养液,或使用较大容量的发酵槽,且因生长环境与天然白桦茸差异较大,产物的营养成分亦与天然产物有所不同。而固态培养会与天然白桦茸的生长环境及条件较为接近,因此产生的产物及营养成分也较接近天然的白桦茸。然而,现阶段白桦茸固态培养技术的产物产量较低、生长速度较慢且所含的有效成分多醣体的成份比率均较天然生成的野生白桦茸来得低。
因此,如何提高人工培养白桦茸中的多醣体比例,是为目前白桦茸培养相关研究的热门课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提供一种新颖的白桦茸培养方法,藉以有效的培养出白桦茸菌丝体产物,藉由固态培养模拟白桦茸天然的生长环境,提高产物内的多醣体的含量。
承上述,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在于提供一种用以提高白桦茸中多醣体含量的固态培养方法,包括:
进行一接种步骤,将至少一白桦茸菌株接种至一固态培养基并使所述白桦茸菌株于一培养环境中进行培养以产生至少一白桦茸菌丝体;
进行一第一培养环境调整步骤,其中当所述白桦茸菌丝体经培养而达一第一预设面积时,降低所述培养环境的一亮度,并降低一温度至11℃至15℃之间,以使所述白桦茸菌丝体培养一培养时间;
进行一添加营养液步骤,添加一由桦树叶制成的营养液至所述固态培养基上;
进行一第二培养环境调整步骤,恢复所述培养环境的所述亮度,并回复所述温度至15℃至25℃之间;以及
进行一采收步骤,其中当所述白桦茸菌丝体经培养而达一第二预设面积时,采收所述白桦茸菌丝体。
其中,于进行所述接种步骤中的所述固态培养基的一制备方法,包括:
混合一基料、一醣类、桦树木屑、一琼脂与水,其中所述基料包括一谷类或一豆类;以及
进行一高温灭菌步骤,以制得所述固态培养基。
其中,于进行所述接种步骤中所述固态培养基置于一固态培养瓶中,且所述固态培养瓶的一底部面积大于或等于200平方公分。
其中,所述营养液一中草药萃取液,且所述营养液萃取自由桦树叶、红花、桃仁与板蓝根所组成的一群组。
其中,所述营养液为一中草药萃取液,且所述营养液为取桦树叶与95%乙醇溶液以体积1:25的比例混合,并在摄氏60℃下反应至少一小时,收集萃取液后,再向所述萃取液中加入红花、桃仁和板蓝根,所述红花与所述萃取液的体积比为1:50,所述桃仁与所述萃取液的体积比为1:40,所述板蓝根与所述萃取液的体积比为1:50。
其中,于进行所述第一培养环境调整步骤中所述第一预设面积大于或等于50平方公分且小于或等于100平方公分。
其中,于进行所述采收步骤中所述第二预设面积大于或等于150平方公分且小于或等于180平方公分。
其中,于进行所述第二培养环境调整步骤与所述采收步骤之间,更包括:重复进行所述添加营养液步骤,其中添加所述营养液的频率为每天20毫升至每天1000毫升。
上述发明内容旨在提供本揭示内容的简化摘要,以使阅读者对本揭示内容具备基本的理解。此发明内容并非本揭示内容的完整概述,且其用意并非在指出本发明实施例的重要/关键组件或界定本发明的范围。
附图说明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验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图式的说明如下:
图1显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用以提高白桦茸中多醣体含量提高白桦茸中多醣体含量的固态培养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S100、S102、S104、S106、S108表示步驟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其绘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用以提高白桦茸中多醣体含量提高白桦茸中多醣体含量的固态培养方法的流程图,且前述培养方法包括步骤S100、步骤S102、步骤S104、步骤S106以及步骤S108。
步骤S100为进行一接种步骤。在步骤S100中,将至少一白桦茸菌株接种至一固态培养基上,其中固态培养基可置于一固态培养瓶中,且前述固态培养瓶的一底部面积可大于或等于200平方公分,但本发明并不欲以此为限。再者,虽未图示,在本发明中固态培养基可事先混合一基料、一醣类、桦树木屑、一琼脂与水,再经由一高温灭菌步骤制备而得。较佳地,前述基料可包括一谷类或一豆类。接着,将白桦茸菌株于一培养环境中进行培养以产生至少一白桦茸菌丝体,且前述培养环境具体地为一常温光照环境。
步骤S102为进行一第一培养环境调整步骤。在步骤S102中,在白桦茸菌丝体于前述培养环境中经培养而达一第一预设面积时,步骤S102用以降低培养环境的一亮度与一温度而使白桦茸菌丝体后续于一避光低温环境中培养一培养时间。具体地,前述培养时间可介于6小时至24小时之间,而温度经调整而介于11℃至15℃之间。更具体地,前述第一预设面积大于或等于50平方公分且小于或等于100平方公分。
步骤S104为进行一添加营养液步骤。详细来说,在步骤S102白桦茸菌丝体于避光低温环境中培养6小时至24小时后,可进一步添加营养液至固态培养基上以作为白桦茸菌丝体后续成长的营养来源。具体地,营养液亦为一中草药萃取液,且其萃取自由桦树叶、红花、桃仁与板蓝根所组成的一群组。
步骤S106为进行一第二培养环境调整步骤。在步骤S104之后,白桦茸菌丝体持续进行培养另一培养时间,且此培养时间为1小时至10小时。接着,在步骤S108中回复前述培养环境的亮度与温度,亦即使培养环境恢复至常温光照环境。
步骤S108为一采收步骤。详言之,在步骤S106之后使白桦茸菌丝体于常温光照环境中持续进行培养,当白桦茸菌丝体经培养而达一第二预设面积时,即可进行采收。具体地,第二预设面积大于或等于150平方公分且小于或等于180平方公分。
此外,如前文所述,在步骤S108之后白桦茸菌丝体于常温光照环境中持续进行培养,故于培养期间可重复进行步骤S106以补充营养液至固态培养基上。较佳地,添加营养液的频率为每天20毫升至每天1000毫升。
下述将藉由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一实施例与比较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用以提高白桦茸中多醣体含量的培养方法的细节及其可产生的功效。然而,此实施方式可为各种发明概念的应用,可被具体实行在各种不同的特定范围内。特定的实施方式是仅以说明为目的,且不受限于公开的范围。
[实施例]
如图1的步骤S10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先将白桦茸菌株接种至固态培养基上,其中固态培养基置于固态培养瓶中,且该固态培养瓶的底部面积为220平方公分。再者,前述固态培养基较佳地由绿豆粉、葡萄糖、桦树木屑、琼脂与水以下述比例混合:11.8%的绿豆粉、9.7%的桦树木屑、1.3%的葡萄糖、9.5%的琼脂以及67.7%的水,并经高温灭菌处理制备而得。接着,使白桦茸菌株于一常温光照环境中进行培养以产生白桦茸菌丝体,其中前述常温指将培养环境的温度控制于15℃至25℃之间,且较佳地为25℃。
随后,如图1的步骤S102所示,当白桦茸菌丝体经培养至其面积介于50平方公分至100平方公分时,且较佳地为80平方公分时,将前述白桦茸菌丝体的培养环境的亮度与温度调低以提供一避光低温环境并使白桦茸菌丝体于调整后的培养环境中继续进行培养一培养时间。在本实施例中,将前述培养环境的温度降低至10℃至15℃之间,且较佳地为11℃。此外,白桦茸菌丝体于前述避光低温环境中持续进行培养的培养时间可介于6小时至24小时之间,较佳为12小时。
接着,如图1的步骤S104所示,将营养液添加至固态培养基上作为白桦茸菌丝体后续成长的营养来源。在本实施例中,营养液中草药萃取液,且由下列步骤萃取而得。首先,取桦树叶与95%乙醇溶液以体积1:25的比例混合,并在摄氏60℃下反应至少一小时,收集萃取液后,再向萃取液中加入红花、桃仁和板蓝根,红花与萃取液的体积比为1:50,桃仁与萃取液的体积比为1:40,板蓝根与萃取液的体积比为1:50,加热并持续搅拌2小时,过滤以去除残渣后即得该营养液。在添加营养液之后,白桦茸菌丝体持续进行培养另一培养时间,且此培养时间为1至10小时,较佳地为5小时。
接着,如图1的步骤S106所示,恢复前述培养环境的亮度与温度,亦即使培养环境由一避光低温环境回复至一常温光照环境,并使白桦茸菌丝体于常温光照环境下持续进行培养。此外,在白桦茸菌丝体于常温光照环境下进行培养的期间,可每天补充20毫升至1000毫升的营养液至固态培养基上,较佳地为每天补充100毫升。
再者,如图1的步骤S108所示,当白桦茸菌丝体经培养至其面积介于150平方公分至180平方公分时,即可进行白桦茸产物的采收。
最后,依以下步骤进行多醣体加热萃取并计算产物的多醣体含量:①1.5kg干燥除杂、粉碎后的白桦茸产物置于容器中;②取无水丙酸0.9L,加水0.1L配成丙酸溶液1L;③取上述溶液1L,加到容器中,充分搅拌使均匀润湿;④持续搅拌上述物料1h后,抽真空减压蒸馏,排除有机酸溶液,至容器中无液体,以完成白桦茸原料的有机溶剂处理;⑤取上述步骤④中有机溶剂处理过的白桦茸产物100克,放入1L的烧杯中,加入500ml蒸馏水,于75℃的热水浴中提取1.5h,过滤,重复上述过程1次,合并两次滤液,得到含白桦茸多醣体的水溶液,往水溶液中加入5L的95%(V/V)乙醇,放置3h,离心分离,将沉淀物冷冻干燥,得到活性多醣体;⑥将多醣体含量资料列入表1。
[比较例1]
与实施例相比,比较例1以未添加营养液的固态培养方法进行白桦茸菌丝体的培养,并于采收后进行产物的多醣体的萃取并估算其于产物中的含量后整理如表1。
[比较例2]
与实施例相比,比较例2以未经环境调整步骤的固态培养方法进行白桦茸菌丝体的培养,并于采收后进行产物的多醣体的萃取并估算其于产物中的含量后整理如表1。
[比较例3]
与实施例相比,比较例3以未添加营养液且未经环境调整步骤的固态培养方法进行白桦茸菌丝体的培养,并于采收后进行产物的多醣体的萃取并估算其于产物中的含量后整理如表1。
[比较例4]
与实施例和其他比较例不同的是,比较例2中所采用者为野生白桦茸。于采收后进行多醣体的萃取并估算其于野生白桦茸中的含量后,一并整理如表1。
表1为各实施例及比较例的白桦茸产物干重及多醣体含量。
Figure BDA0001281424100000081
由表1可知,利用本发明所提供的固态培养方法所采收而得的白桦茸产物,并与未经添加营养液步骤、未经环经调整步骤的白桦茸产物或野生白桦茸萃取后获得的多醣体含量进行比较,显见以本发明所提供的培养方法培养的白桦茸菌丝体,其多醣体含量高于未经添加营养液步骤、未经环经调整步骤的固态培养方法的白桦茸产物,且其含量更接近野生天然的白桦茸,显见相对于传统的固态培养方法,本发明确实可有效提高白桦茸中多醣体的含量。
综上所述,本发明藉由改良的培养方法以及添加中草药萃取液作为白桦茸菌丝体于培养中的营养来源,确实可有效提升白桦茸中有效成份中的多醣体含量。此外,本发明所提供的培养方法的操作步骤简单,亦能达到降低培养人力与时间成本的功效。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4)

1.一种用以提高白桦茸中多醣体含量的固态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进行一接种步骤,将至少一白桦茸菌株接种至一固态培养基并使所述白桦茸菌株于一培养环境中进行培养以产生至少一白桦茸菌丝体,所述培养环境为常温光照环境,温度控制于15℃至25℃之间;
进行一第一培养环境调整步骤,其中当所述白桦茸菌丝体经培养而达面积介于50平方公分至100平方公分时,降低所述培养环境的一亮度,并降低一温度至10℃至15℃之间,以提供一避光低温环境以使所述白桦茸菌丝体培养一培养时间;
进行一添加营养液步骤,添加一由桦树叶制成的营养液至所述固态培养基上,营养液为中草药萃取液,且由下列步骤萃取而得:首先,取桦树叶与95%乙醇溶液以体积1:25的比例混合,并在60℃下反应至少一小时,收集萃取液后,再向萃取液中加入红花、桃仁和板蓝根,红花与萃取液的体积比为1:50,桃仁与萃取液的体积比为1:40,板蓝根与萃取液的体积比为1:50,加热并持续搅拌2小时,过滤以去除残渣;
进行一第二培养环境调整步骤,恢复所述培养环境的所述亮度,并回复所述温度至15℃至25℃之间,使所述白桦茸菌丝体于常温光照环境下持续进行培养;以及
进行一采收步骤,其中当所述白桦茸菌丝体经培养而达面积介于150平方公分至180平方公分时,采收所述白桦茸菌丝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以提高白桦茸中多醣体含量的固态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于进行所述接种步骤中的所述固态培养基的一制备方法,包括:
混合一基料、一醣类、桦树木屑、一琼脂与水,其中所述基料包括一谷类或一豆类;以及
进行一高温灭菌步骤,以制得所述固态培养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以提高白桦茸中多醣体含量的固态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于进行所述接种步骤中所述固态培养基置于一固态培养瓶中,且所述固态培养瓶的一底部面积大于或等于200平方公分。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以提高白桦茸中多醣体含量的固态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于进行所述第二培养环境调整步骤与所述采收步骤之间,更包括:重复进行所述添加营养液步骤,其中添加所述营养液的频率为每天20毫升至每天1000毫升。
CN201710288879.8A 2017-04-27 2017-04-27 用以提高白桦茸中多醣体含量的固态培养方法 Active CN1087957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88879.8A CN108795770B (zh) 2017-04-27 2017-04-27 用以提高白桦茸中多醣体含量的固态培养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88879.8A CN108795770B (zh) 2017-04-27 2017-04-27 用以提高白桦茸中多醣体含量的固态培养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95770A CN108795770A (zh) 2018-11-13
CN108795770B true CN108795770B (zh) 2021-09-03

Family

ID=640694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88879.8A Active CN108795770B (zh) 2017-04-27 2017-04-27 用以提高白桦茸中多醣体含量的固态培养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795770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70179A (zh) * 2005-03-11 2005-09-21 徐州师范大学 蔷甘菌人工培养形成子实体和菌丝体的方法
CN101502218A (zh) * 2009-03-11 2009-08-12 北京林业大学 桦褐孔菌菌核及子实体的人工栽培方法
KR20110023427A (ko) * 2009-08-31 2011-03-08 전북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차가버섯 균사체의 고속성장을 위한 계대 배양용 고체배지 조성물
CN105176844A (zh) * 2015-10-27 2015-12-23 江西中医药大学 一种桦褐孔菌的中药材或中药渣的双向固体发酵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70179A (zh) * 2005-03-11 2005-09-21 徐州师范大学 蔷甘菌人工培养形成子实体和菌丝体的方法
CN101502218A (zh) * 2009-03-11 2009-08-12 北京林业大学 桦褐孔菌菌核及子实体的人工栽培方法
KR20110023427A (ko) * 2009-08-31 2011-03-08 전북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차가버섯 균사체의 고속성장을 위한 계대 배양용 고체배지 조성물
CN105176844A (zh) * 2015-10-27 2015-12-23 江西中医药大学 一种桦褐孔菌的中药材或中药渣的双向固体发酵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Opitimization of in Vitro Cultivation of Inonotus obliquus;Nam-Seok Cho等;《Mokchae Konghak》;20051231;第33卷(第5期);第92-98页 *
以咖啡渣提高白桦茸生物活性成分含量之研究;江孟霓;《台湾博硕士论文知识加值***》;20170731;第1-95页 *
斜生褐孔菌子实体的诱导和发生条件;苏明声等;《菌物学报》;20080930;第27卷(第5期);第688-695页 *
桦褐孔菌的药用价值及人工段木培养技术;李喜范等;《食药用菌》;20141231;第22卷(第2期);第99-101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95770A (zh) 2018-1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36609B (zh) 一种蝙蝠蛾拟青霉胞外酸性糖蛋白的制备方法
CN105695543B (zh) 一种生物表面活性素的生产方法
CN103271951B (zh) 一种制备高腺苷含量的虫草制剂的方法
CN104186746A (zh) 一种菌种发酵茶叶的制备方法
CN101463326B (zh) 广东虫草菌丝体的生产方法
CN104592409A (zh) 一种低压低温提取高活性桑黄多糖的方法
CN106916861A (zh) 一种同时生产木耳多糖和黑色素的方法
CN102816806A (zh) 一种灰树花多糖硒复合物的生产方法
CN103215311A (zh) 一种利用黑曲霉菌转化生产优质沉香的方法
CN104593441A (zh) 一种从松茸中同时提取挥发油、多糖和氨基酸的方法
CN103864944B (zh) 一种滑菇多糖粗品的制备方法
CN103421861A (zh) 一种液态发酵米糠麸皮全料生产冬虫夏草多糖的方法
CN108096478A (zh) 一种富含桑黄黄酮的燕麦桑黄谷菌粉的生产方法
CN108795770B (zh) 用以提高白桦茸中多醣体含量的固态培养方法
CN104404102B (zh) 一种香菇多糖的制备方法
CN108588142B (zh) 利用真菌多糖提高灵芝菌丝体多糖含量的方法及所得灵芝制品
WO2004099428A1 (en) Extraction method of beta glucan from phellinus linteus through cell destruction and enzyme fermentation method
CN103555786A (zh) 一种灵芝诱变株液态发酵米糠麸皮全料生产多糖的方法
CN110835379A (zh) 一种超高压辅助法提取绣球菌多糖的工艺
CN102405764A (zh) 梭伦剥管菌的发酵方法
CN1803850A (zh) 黄伞多糖的提取工艺
CN103360611A (zh) 一种从杜仲叶、皮或果中提取杜仲胶的方法
CN109220537B (zh) 用以提高白桦茸中三萜类化合物含量的培养方法
CN102533900A (zh) 一种香菇多糖的提取方法
JP6496959B2 (ja) Ophiocordyceps属子実体形成用培地及びOphiocordyceps属子実体の形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