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20537B - 用以提高白桦茸中三萜类化合物含量的培养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以提高白桦茸中三萜类化合物含量的培养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20537B
CN109220537B CN201710287704.5A CN201710287704A CN109220537B CN 109220537 B CN109220537 B CN 109220537B CN 201710287704 A CN201710287704 A CN 201710287704A CN 109220537 B CN109220537 B CN 10922053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utrient solution
inonotus obliquus
culture
mycelium
equ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28770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220537A (zh
Inventor
王伯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mi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mi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mi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mi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28770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220537B/zh
Publication of CN1092205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205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2205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205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 Mushroom Cultiv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以提高白桦茸中三萜类化合物含量的培养方法,其包括接种步骤、添加第一营养液步骤、第一培养环境调整步骤、添加第二营养液步骤、第二培养环境调整步骤以及采收步骤。首先,将白桦茸菌株接种至固态培养基以培养出白桦茸菌丝体。当白桦茸菌丝体达第一预设面积时,添加第一营养液。当白桦茸菌丝体达第二预设面积时,降低培养环境的亮度与温度后。接着,在添加第二营养液后,回复培养环境的亮度与温度,并待白桦茸菌丝体达第三预设面积时采收。藉此,本发明可有效提升白桦茸菌丝体产物中三萜类化合物的含量。

Description

用以提高白桦茸中三萜类化合物含量的培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白桦茸的培养方法,尤其是有关于一种用以提高白桦茸中三萜类化合物含量的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白桦茸(Inonotus obliquus)是主要分布于俄罗斯及东欧地区的一种民间药用真菌,中文别名还有白桦蕈、桦树菇、桦褐孔菌、西伯利亚灵芝、桦孔茸和树蘑菇,在生物学上的分类属于真菌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伞菌纲(Agaricomycetes)、锈革孔菌目(Hymenochaetales)、锈革孔菌科(Hymenochaetaceae)、纤孔菌属(Inonotus)。
近年来,研究显示白桦茸含有的多醣类与三萜类化合物(Triterpenoids)等成份能有效活化免疫***与抑制病毒的增殖而具有预防乳腺癌、肝癌、子宫癌、胃癌、糖尿病及高血压的效果,其营养和药用价值逐渐引起人民的关注,尤其其中的三萜类化合具有直接抑制癌细胞生长和抗氧化活性,使其成为医药工业和保健品工业的热门开发领域。
早期白桦茸的使用主要以天然生成的野生白桦茸为主,可采集的地区为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日本北海道、芬兰、中国吉林长白上地区、黑龙江大小兴安岭地区等地。然而,因天然生成的白桦茸产量、采集成本较高,导致野生的白桦茸价格昂贵,且野生资源有限,日益枯竭,很难满足市场的需求。
据此,目前白桦茸的生产方式多以液态发酵培养或固态培养等人工生产的方式较为常见。其中,液态发酵培养技术虽培养白桦茸的速度较快,适宜工业化量产,但必须使用大量的培养液,或使用较大容量的发酵槽,且因生长环境与天然白桦茸差异较大,产物的营养成分亦与天然产物有所不同。而固态培养会与天然白桦茸的生长环境及条件较为接近,因此产生的产物及营养成分也较接近天然的白桦茸。然而,现阶段白桦茸固态培养技术的产物产量较低、生长速度较慢且所含的有效成分三萜类化合物的成份比率均较天然生成的野生白桦茸来得低。
因此,如何提高人工培养白桦茸中的三萜类化合物比例,是为目前白桦茸培养相关研究的热门课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提供一种新颖的白桦茸培养方法,藉以有效的培养出白桦茸菌丝体产物,藉由固态培养模拟白桦茸天然的生长环境,提高产物内的三萜类化合物的含量。
承上述,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在于提供一种用以提高白桦茸中三萜类化合物含量的培养方法,包括:
进行一接种步骤,将至少一白桦茸菌株接种至一固态培养基并使所述白桦茸菌株于一培养环境中进行培养以产生至少一白桦茸菌丝体;
进行一添加第一营养液步骤,其中当所述白桦茸菌丝体经培养而达一第一预设面积时,添加一第一营养液至所述固态培养基上;
进行一第一培养环境调整步骤,其中当所述白桦茸菌丝体经培养而达一第二预设面积时,降低所述培养环境的一亮度,并降低一温度至11℃至15℃之间,以使所述白桦茸菌丝体培养一培养时间;
进行一添加第二营养液步骤,添加一第二营养液至所述固态培养基上;
进行一第二培养环境调整步骤,恢复所述培养环境的所述亮度,并恢复所述温度至15℃至25℃之间;以及
进行一采收步骤,其中当所述白桦茸菌丝体经培养而达一第三预设面积时,采收所述白桦茸菌丝体。
其中,于进行所述接种步骤中的所述固态培养基的一制备方法,包括:
混合一基料、一醣类、桦树木屑、一琼脂与水,其中所述基料包括一谷类或一豆类;以及
进行一高温灭菌步骤,以制得所述固态培养基。
其中,于进行所述接种步骤中所述固态培养基置于一固态培养瓶中,且所述固态培养瓶的一底部面积大于或等于200平方公分。
其中,所述第一营养液为一中草药萃取液,且所述第一营养液萃取自由川七、知母与百合所组成的一群组。
其中,所述第二营养液为一中草药萃取液,且所述第二营养液萃取自由黄耆、紫草、黄岑、生姜与山药所组成的一群组。
其中,于进行所述添加第一营养液步骤中所述第一预订面积大于或等于40平方公分且小于或等于60平方公分。
其中,于进行所述第一培养环境调整步骤中所述第二预设面积大于或等于110平方公分且小于或等于130平方公分。
其中,于进行所述采收步骤中所述第三预设面积大于或等于150平方公分且小于或等于180平方公分。
其中,于进行所述第二培养环境调整步骤与所述采收步骤之间,更包括:
重复进行所述添加第二营养液步骤,其中添加所述第二营养液的频率为每天20毫升至每天1000毫升。
上述发明内容旨在提供本揭示内容的简化摘要,以使阅读者对本揭示内容具备基本的理解。此发明内容并非本揭示内容的完整概述,且其用意并非在指出本发明实施例的重要/关键组件或界定本发明的范围。
附图说明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验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图式的说明如下:
图1显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用以提高白桦茸中三萜类化合物含量的培养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S100、S102、S104、S106、S108、S110表示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其绘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用以提高白桦茸中三萜类化合物含量的培养方法的流程图,且前述培养方法包括步骤S100、步骤S102、步骤S104、步骤S106、步骤S108以及步骤S110。
步骤S100为进行一接种步骤。在步骤S100中,将至少一白桦茸菌株接种至一固态培养基上,其中固态培养基可置于一固态培养瓶中,且前述固态培养瓶的一底部面积可大于或等于200平方公分,但本发明并不欲以此为限。再者,虽未图示,在本发明中固态培养基可事先混合一基料、一醣类、桦树木屑、一琼脂与水,再经由一高温灭菌步骤制备而得。较佳地,前述基料可包括一谷类或一豆类。接着,将白桦茸菌株于一培养环境中进行培养以产生至少一白桦茸菌丝体,且前述培养环境具体地为一常温光照环境。
步骤S102为进行一添加一第一营养液步骤。在步骤S102中,在白桦茸菌丝体于前述培养环境中经培养而达一第一预设面积时,将第一营养液至固态培养基上作为白桦茸菌丝体后续成长的营养来源。具体地,前述第一营养液一中草药萃取液,且其萃取自由川七、知母与百合所组成的一群组。更具体地,前述第一预设面积大于或等于40平方公分且小于或等于60平方公分。
步骤S104为进行一第一培养环境调整步骤。接着,当白桦茸菌丝体经于前述培养环境中培养而达一第二预设面积时,步骤S104用以降低培养环境的一亮度与一温度而使白桦茸菌丝体后续于一避光低温环境中培养一培养时间。具体地,前述培养时间可介于6小时至24小时之间,而温度经调整而介于11℃至15℃之间。更具体地,前述第二预设面积大于或等于110平方公分且小于或等于130平方公分。
步骤S106为进行一添加第二营养液步骤。详细来说,在白桦茸菌丝体于避光低温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可进一步添加第二营养液至固态培养基上以作为白桦茸菌丝体后续成长的营养来源。具体地,第二营养液亦为一中草药萃取液,且其萃取自由黄耆、紫草、黄岑、生姜与山药所组成的一群组。
步骤S108为进行一第二培养环境调整步骤。在步骤S106之后,白桦茸菌丝体持续进行培养另一培养时间,且此培养时间较佳地小于5小时。接着,在步骤S108中回复前述培养环境的亮度与温度,亦即使培养环境恢复至常温光照环境。
步骤S110为一采收步骤。详言之,在步骤S108之后使白桦茸菌丝体于常温光照环境中持续进行培养,当白桦茸菌丝体经培养而达一第三预设面积时,即可进行采收。具体地,第三预设面积大于或等于150平方公分且小于或等于180平方公分。此外,如前文所述,在步骤S108之后白桦茸菌丝体于常温光照环境中持续进行培养,故于培养期间可重复进行步骤S106以补充第二营养液至固态培养基上。较佳地,添加第二营养液的频率为每天20毫升至每天1000毫升。
下述将藉由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一实施例与比较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用以提高白桦茸中三萜类化合物含量的培养方法的细节及其可产生的功效。然而,此实施方式可为各种发明概念的应用,可被具体实行在各种不同的特定范围内。特定的实施方式是仅以说明为目的,且不受限于公开的范围。
实施例
如第1图的步骤S10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先将白桦茸菌株接种至固态培养基上,其中固态培养基置于固态培养瓶中,且固态培养瓶的底部面积为220平方公分。再者,前述固态培养基较佳地由绿豆粉、葡萄糖、桦树木屑、琼脂与水以下述比例混合:11.8%的绿豆粉、9.7%的桦树木屑、1.3%的葡萄糖、9.5%的琼脂以及67.7%的水,并经高温灭菌处理制备而得。接着,使白桦茸菌株于一常温光照环境中进行培养以产生白桦茸菌丝体,其中前述常温指将培养环境的温度控制于15℃至25℃之间,且较佳地为25℃。
随后,如图1的步骤S102所示,当白桦茸菌丝体经培养至其面积介于40平方公分至60平方公分时,将第一营养液至固态培养基上作为白桦茸菌丝体后续成长的营养来源。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营养液中草药萃取液,且由下列步骤萃取而得。首先,取川七10公克、知母2.3公克与百合1.5公克加入750毫升的水中,随后加热并持续搅拌1.5小时,过滤以去除残渣后即得第一营养液。此外,具体地,步骤S102中将第一营养液以每株菌丝体20毫升至1000毫升的条件添加至固态培养基上,且更具体地,前述第一营养液以每株菌丝体250毫升的条件添加至固态培养基上。
再如图1的步骤S104所示,当白桦茸菌丝体经培养至其面积介于110平方公分至130平方公分时,将前述白桦茸菌丝体的培养环境的亮度与温度调低以提供一避光低温环境并使白桦茸菌丝体于调整后的培养环境中继续进行培养一培养时间。在本实施例中,将前述培养环境的温度降低至11℃。此外,白桦茸菌丝体于前述避光低温环境中持续进行培养的培养时间较佳为12小时。
接着,如图1的步骤S106所示,将第二营养液至固态培养基上作为白桦茸菌丝体后续成长的营养来源。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营养液为中草药萃取液,且由下列步骤萃取而得。首先,取粉状的黄耆40公克、紫草15公克、黄岑40公克、生姜17公克与山药17公克加入2公升的5%酒***溶液中,随后加热并持续搅拌2小时,过滤以去除残渣后即得第二营养液。
在添加第二营养液之后,如第1图的步骤S108所示,回复前述培养环境的亮度与温度,亦即使培养环境由一避光低温环境回复至一常温光照环境,并使白桦茸菌丝体于常温光照环境下持续进行培养。此外,在白桦茸菌丝体于常温光照环境下进行培养的期间,每天补充100毫升的第二营养液至固态培养基上。
最后,如图1的步骤S110所示,当白桦茸菌丝体经培养至其面积介于150平方公分至180平方公分时,即可进行白桦茸菌丝体的采收。后续则可以酒精于50℃的温度处理采收的白桦茸菌丝体,以进行白桦茸菌丝体中三萜类化合物的粗萃取,并进一步依据采收的白桦茸菌丝体的重量来估算经由本发明所提供的培养方法所取得的白桦茸菌丝体中三萜类化合物的含量,并进一步整理如表1。
比较例1
比较例1以传统固态培养方法进行白桦茸菌丝体的培养,并于采收后进行产物的三萜类化合物的粗萃取并估算其于产物中的含量后整理如表1。
比较例2
与比较例1不同的是,比较例2中所采用者为野生白桦茸。于采收后进行三萜类化合物的粗萃取并估算其于野生白桦茸中的含量后,一并整理如表1。
表1-实施例1、比较例1与比较例2的白桦茸菌丝体中三萜类化合物的含量
Figure BDA0001281110660000061
由表1可知,利用本发明所提供的培养方法所采收而得的白桦茸菌丝体,并与传统固态培养方法的白桦茸菌丝体及野生白桦茸粗萃取后获得的三萜类化合物含量进行比较,显见以本发明所提供的培养方法培养的白桦茸菌丝体,其三萜类化合物含量远高于传统固态培养方法,且其含量更接近野生天然的白桦茸,显见相对于传统的固态培养方法,本发明确实可有效提高白桦茸中三萜类化合物的含量。
综上所述,本发明藉由改良的培养方法以及添加中草药萃取液作为白桦茸菌丝体于培养中的营养来源,确实可有效提升白桦茸中有效成份的含量。此外,本发明所提供的培养方法的操作步骤简单,亦能达到降低培养人力与时间成本的功效。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8)

1.一种用以提高白桦茸中三萜类化合物含量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进行一接种步骤,将至少一白桦茸菌株接种至一固态培养基并使所述白桦茸菌株于一培养环境中进行培养以产生至少一白桦茸菌丝体;
进行一添加第一营养液步骤,其中当所述白桦茸菌丝体经培养而达一第一预设面积时,添加一第一营养液至所述固态培养基上,所述第一营养液为一中草药萃取液,且所述第一营养液萃取自由川七、知母与百合所组成的一群组;
进行一第一培养环境调整步骤,其中当所述白桦茸菌丝体经培养而达一第二预设面积时,降低所述培养环境的一亮度,并降低一温度至11℃至15℃之间,以使所述白桦茸菌丝体培养一培养时间;
进行一添加第二营养液步骤,添加一第二营养液至所述固态培养基上;
进行一第二培养环境调整步骤,恢复所述培养环境的所述亮度,并恢复所述温度至15℃至25℃之间;以及
进行一采收步骤,其中当所述白桦茸菌丝体经培养而达一第三预设面积时,采收所述白桦茸菌丝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以提高白桦茸中三萜类化合物含量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于进行所述接种步骤中的所述固态培养基的一制备方法,包括:
混合一基料、一醣类、桦树木屑、一琼脂与水,其中所述基料包括一谷类或一豆类;以及
进行一高温灭菌步骤,以制得所述固态培养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以提高白桦茸中三萜类化合物含量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于进行所述接种步骤中所述固态培养基置于一固态培养瓶中,且所述固态培养瓶的一底部面积大于或等于200平方公分。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以提高白桦茸中三萜类化合物含量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营养液为一中草药萃取液,且所述第二营养液萃取自由黄耆、紫草、黄岑、生姜与山药所组成的一群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以提高白桦茸中三萜类化合物含量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于进行所述添加第一营养液步骤中所述第一预设面积大于或等于40平方公分且小于或等于60平方公分。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以提高白桦茸中三萜类化合物含量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于进行所述第一培养环境调整步骤中所述第二预设面积大于或等于110平方公分且小于或等于130平方公分。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以提高白桦茸中三萜类化合物含量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于进行所述采收步骤中所述第三预设面积大于或等于150平方公分且小于或等于180平方公分。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以提高白桦茸中三萜类化合物含量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于进行所述第二培养环境调整步骤与所述采收步骤之间,更包括:
重复进行所述添加第二营养液步骤,其中添加所述第二营养液的频率为每天20毫升至每天1000毫升。
CN201710287704.5A 2017-04-27 2017-04-27 用以提高白桦茸中三萜类化合物含量的培养方法 Active CN1092205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87704.5A CN109220537B (zh) 2017-04-27 2017-04-27 用以提高白桦茸中三萜类化合物含量的培养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87704.5A CN109220537B (zh) 2017-04-27 2017-04-27 用以提高白桦茸中三萜类化合物含量的培养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20537A CN109220537A (zh) 2019-01-18
CN109220537B true CN109220537B (zh) 2020-11-20

Family

ID=650825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87704.5A Active CN109220537B (zh) 2017-04-27 2017-04-27 用以提高白桦茸中三萜类化合物含量的培养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22053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81678B (zh) * 2022-08-23 2024-01-30 北京焉支山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桦褐孔菌发酵溶胞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22939A (zh) * 2009-08-03 2010-01-13 天津科技大学 桦褐孔菌深层培养方法
CN101822170A (zh) * 2010-05-06 2010-09-08 江南大学 一种基于固态表面培养生产樟芝菌丝体的方法
CN102746054A (zh) * 2011-04-18 2012-10-24 甘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用以培养牛樟芝子实体的培养基及其培养方法
CN103299826A (zh) * 2013-06-04 2013-09-18 大连易春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可提高虫草素含量的北虫草培养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22939A (zh) * 2009-08-03 2010-01-13 天津科技大学 桦褐孔菌深层培养方法
CN101822170A (zh) * 2010-05-06 2010-09-08 江南大学 一种基于固态表面培养生产樟芝菌丝体的方法
CN102746054A (zh) * 2011-04-18 2012-10-24 甘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用以培养牛樟芝子实体的培养基及其培养方法
CN103299826A (zh) * 2013-06-04 2013-09-18 大连易春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可提高虫草素含量的北虫草培养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20537A (zh) 2019-0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73651B (zh) 一种灵芝多糖的提取方法及应用
CN107155639A (zh) 一种富含1‑脱氧野尻霉素的北虫草的培养方法
Bisko et al. Effects of cultivation parameters on in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e production in submerged culture of the edible medicinal mushroom Lentinula edodes.
CN106174475B (zh) 一种硒蛋白多糖营养复合粉及其制备方法
KR20060116463A (ko) 인삼박을 배지로 한 버섯 균사체 및 그 생산방법
CN102363796B (zh) 一种微生物发酵转化生产甘草次酸的方法
CN109220537B (zh) 用以提高白桦茸中三萜类化合物含量的培养方法
CN103421861A (zh) 一种液态发酵米糠麸皮全料生产冬虫夏草多糖的方法
CN101375689B (zh) 一种黑平菇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2405764B (zh) 梭伦剥管菌的发酵方法
CN102559800A (zh) 一种添加中药提取液的茶树菇深层发酵方法
CN112322508A (zh) 一种提高灵芝多糖含量的灵芝菌丝体培养方法
CN108277180B (zh) 一株产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的罗汉果内生菌菌株及其筛选方法和应用
CN103555786A (zh) 一种灵芝诱变株液态发酵米糠麸皮全料生产多糖的方法
CN104278070A (zh) 一种提高桑黄液体发酵产物中麦角甾醇含量的方法
CN104221703A (zh) 牛樟芝菌体培养方法及培养基底成份
CN114940948A (zh) 一种松口蘑、松茸菌丝体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液的制备方法
CN108588142A (zh) 利用真菌多糖提高灵芝菌丝体多糖含量的方法及所得灵芝制品
CN103876014B (zh) 一种复方桑黄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94184B (zh) 一种添加山药皮的姬松茸液体发酵培养基、发酵工艺及发酵制品
TWI631214B (zh) 用以提高白樺茸中三萜類化合物含量之培養方法
CN102505029A (zh) 一种制备具有抗肿瘤活性鼎湖鳞伞多糖的方法
CN108795770B (zh) 用以提高白桦茸中多醣体含量的固态培养方法
TWI628278B (zh) 用以提高白樺茸中多醣體含量之固態培養方法
Zhu et al. Screening of Cordyceps strains and optimization of its solid-state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on bioconversion of Astragalus residu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