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78768A - 平版印刷版原版及其层叠体以及平版印刷版原版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平版印刷版原版及其层叠体以及平版印刷版原版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78768A
CN108778768A CN201780016897.9A CN201780016897A CN108778768A CN 108778768 A CN108778768 A CN 108778768A CN 201780016897 A CN201780016897 A CN 201780016897A CN 108778768 A CN108778768 A CN 1087787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printing plate
lithographic printing
coating
original ed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1689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778768B (zh
Inventor
大岛笃
池山裕介
渡边骏平
曾根信幸
岛中修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7787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787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7787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787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NPRINTING PLATES OR FOILS; MATERIALS FOR SURFACES USED IN PRINTING MACHINES FOR PRINTING, INKING, DAMPING, OR THE LIKE; PREPARING SUCH SURFACES FOR USE AND CONSERVING THEM
    • B41N1/00Printing plates or foils; Materials therefor
    • B41N1/12Printing plates or foils; Materials therefor non-metallic other than stone, e.g. printing plates or foils comprising inorganic materials in an organic matrix
    • B41N1/14Lithographic printing foi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C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OR REPRODUCTION OF PRINTING SURFACES
    • B41C1/00Forme preparation
    • B41C1/10Forme preparation for lithographic printing; Master sheets for transferring a lithographic image to the form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C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OR REPRODUCTION OF PRINTING SURFACES
    • B41C1/00Forme preparation
    • B41C1/10Forme preparation for lithographic printing; Master sheets for transferring a lithographic image to the forme
    • B41C1/1008Forme preparation for lithographic printing; Master sheets for transferring a lithographic image to the forme by removal or destruction of lithographic material on the lithographic support, e.g. by laser or spark ablation; by the use of materials rendered soluble or insoluble by heat exposure, e.g. by heat produced from a light to heat transforming system; by on-the-press exposure or on-the-press development, e.g. by the fountain of photolithographic materials
    • B41C1/1016Forme preparation for lithographic printing; Master sheets for transferring a lithographic image to the forme by removal or destruction of lithographic material on the lithographic support, e.g. by laser or spark ablation; by the use of materials rendered soluble or insoluble by heat exposure, e.g. by heat produced from a light to heat transforming system; by on-the-press exposure or on-the-press development, e.g. by the fountain of photolithographic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details, e.g. protective layers, backcoat layers or several imaging lay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NPRINTING PLATES OR FOILS; MATERIALS FOR SURFACES USED IN PRINTING MACHINES FOR PRINTING, INKING, DAMPING, OR THE LIKE; PREPARING SUCH SURFACES FOR USE AND CONSERVING THEM
    • B41N1/00Printing plates or foils; Materials therefor
    • B41N1/04Printing plates or foils; Materials therefor metallic
    • B41N1/08Printing plates or foils; Materials therefor metallic for lithographic printing
    • B41N1/086Printing plates or foils; Materials therefor metallic for lithographic printing laminated on a paper or plastic bas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C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OR REPRODUCTION OF PRINTING SURFACES
    • B41C2201/00Location, type or constituents of the non-imaging layers in lithographic printing formes
    • B41C2201/06Backcoats; Back lay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NPRINTING PLATES OR FOILS; MATERIALS FOR SURFACES USED IN PRINTING MACHINES FOR PRINTING, INKING, DAMPING, OR THE LIKE; PREPARING SUCH SURFACES FOR USE AND CONSERVING THEM
    • B41N1/00Printing plates or foils; Materials therefor
    • B41N1/04Printing plates or foils; Materials therefor metallic
    • B41N1/08Printing plates or foils; Materials therefor metallic for lithographic printing
    • B41N1/083Printing plates or foils; Materials therefor metallic for lithographic printing made of aluminium or aluminium alloys or having such surface lay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NPRINTING PLATES OR FOILS; MATERIALS FOR SURFACES USED IN PRINTING MACHINES FOR PRINTING, INKING, DAMPING, OR THE LIKE; PREPARING SUCH SURFACES FOR USE AND CONSERVING THEM
    • B41N3/00Preparing for use and conserving printing surfa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For Photolithography (AREA)
  • Printing Plates And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 Photosensitive Polymer And Photoresist Process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平版印刷版原版及其层叠体以及平版印刷版原版的制造方法,该平版印刷版原版满足用于减少衬纸的所有课题,该课题为防摩擦剥离、防粘接、用于防止多次给版的版分离性赋予及防擦伤。本发明的平版印刷版原版,其在带状支撑体(12)的表面具有聚合物层,该平版印刷版原版中,在带状支撑体(12)的背面具有通过连续形成有薄膜部(60)和厚膜部(62)的表面粗糙度结构而算术平均表面粗糙度Ra为0.5μm以上的背涂层(70)。

Description

平版印刷版原版及其层叠体以及平版印刷版原版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平版印刷版原版及其层叠体以及平版印刷版原版的制造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减少平版印刷版原版的衬纸的技术。
背景技术
平版印刷版原版常常作为叠加多张而成的层叠体而进行保管、传送。
平版印刷版原版的层叠体中,通常出于如下目的等而在所层叠的平版印刷版原版彼此之间***衬纸:1)防止平版印刷版原版彼此的摩擦剥离;2)防止平版印刷版原版彼此的粘接;3)用于在从层叠体一张一张取出平版印刷版原版的制版工序中防止多次给版的版分离性赋予;4)防止平版印刷版原版的记录层侧表面的擦伤。
但是,衬纸的使用本身包含成本上升、废弃处理等问题,并且需要在曝光工序之前去除,因此成为制版工序的负载、产生衬纸剥离不良故障的风险。
而且,去除衬纸时,需要考虑平版印刷版原版的记录层侧表面不受损伤。尤其最近,随着CTP(Computer to plate:直接制版机)***的普及,使曝光装置附带平版印刷版的自动供给装置(自动装卸机)的情况增多,且为了避免提前特意通过手动操作去除衬纸的繁杂性,减少衬纸的需求进一步变高。还研究了通过机械自动去除衬纸,但若发生去除错误则会成为印刷故障。
因此,要求“减少衬纸”,从而需要满足上述1)~4)的所有课题而能够形成层叠体的平版印刷版原版。
作为以往的“减少衬纸”的方法,例如已知一种平版印刷版原版,在支撑体的与具有记录层的面相反的一侧的面具有含有数均粒径1~100μm的经交联的聚合物粒子的有机聚合物层(专利文献1)。并且,已知有一种平版印刷版原版,其在支撑体的一面具有含有聚合物微粒等的感光层,且在相反的一侧的面具有含有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背涂层平版(专利文献2)。而且,已知一种平版印刷版原版,作为支撑体的记录层侧的最上层而具有含有用亲水性聚合物及二氧化硅覆盖了表面的有机树脂微粒的保护层,且在相反的一侧具有包含有机树脂的背涂层平版(专利文献3)。
并且,专利文献4~专利文献7中提出了通过与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3的方法不同的方法减少减少平版印刷版原版。
专利文献4中,提出了通过喷墨、丝网印刷、凹版印刷等,在平版印刷版用支撑体背面对点形状或线形状的凸状非连续图案进行制膜,由此实现衬纸的减少。
专利文献5中,提出了在支撑体的与记录层相反的面形成沿宽度方向相互分离而排列有多个的直线状聚合物层。
专利文献6中,在支撑体的单面具有包含水不溶性且碱溶性树脂和红外线吸收剂,且能够通过红外线照射形成图像的记录层,在该支撑体的与具有记录层的面相反的面具有算术平均表面粗糙度Ra为0.05~0.40μm的范围的有机聚合物层。并且,作为形成算术平均表面粗糙度Ra为0.05~0.40μm的范围的有机聚合物层的方法,记载有向有机聚合物层的层上或层中添加消光剂的方法(以下,还称为“消光剂添加方法”)。
专利文献7中,公开了一种平版印刷版,将具有非放射线感光性的背涂层的支撑体的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设为至少0.1μm(通常为0.1μm~0.4μm),或者设为含有消光剂,由此在背涂层形成了表面粗糙度。
以往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4804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24985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8-15503号公报
专利文献4:WO2014/202519A1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8-64778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07-122003号公报
专利文献7:US2011/0287365A1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然而,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中所记载的技术中,若包含交联聚合物粒子和有机聚合物的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过高则有时无法充分防止产生擦伤。并且,专利文献2中所记载的记载中,在感光层含有聚合物微粒,但感光层为大大影响由平版印刷版原版制作的平版印刷版的性能的层。因此,必要条件为不影响平版印刷版原版的性能,尤其不影响图像形成性,且微粒不会脱落。由此,为了在感光层含有聚合物微粒,需要充分考虑这些性能,但感光层设计的宽度非常受限。
并且,当将专利文献3中所记载的技术应用到保护层的厚度比以往的湿式显影型平版印刷版原版明显薄的机上显影型平版印刷版原版等时,无法得到充分的效果。认为其原因为,有机树脂微粒未被充分保持,从而导致从保护层脱落。并且,由于微粒脱落而导致其他的平版印刷版原版受损。
并且,如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3层内含有粒子的方法中,存在通过原材料的组合无法使层保持粒子,且因粒子的脱落而污染制造/加工生产线或用户的曝光机、印刷机的危险。
并且,在专利文献4及专利文献5的情况下,存在如下问题:由于在平版印刷版原版的支撑体背面形成点形状或线形状(直线状)的凸状非连续图案,因此在层叠有平版印刷版时,非连续图案中的未涂布部分的支撑体背面与支撑体表面的感光层摩擦而平版印刷版用原版容易受损。
并且,在专利文献6及专利文献7的情况下,解决如下问题:在平版印刷版原版的支撑体背面连续涂布有树脂组合物,且由于如专利文献4及专利文献5并非为非连续图案,因此未涂布部分的支撑体背面与支撑体表面的感光层摩擦而平版印刷版用原版容易受损。
然而,如专利文献6及专利文献7,即使在平版印刷版原版的支撑体背面以连续模式形成有树脂组合物的情况下,当为了在背涂层形成表面粗糙度而含有消光剂时,也存在如上述通过微粒的脱落而其他平版印刷版原版受损,或者污染制造/加工生产线或用户的曝光机、印刷机的危险。
并且,例如通过涂刷等将背涂层表面粗糙化的方法中存在背涂层表面容易污染的缺点。
并且,调整支撑体的表面粗糙度,且将该粗糙度反应于背涂层表面的方法能够在对背涂层要求的表面粗糙度程度小的情况下实现,但在该表面粗糙度程度大时难以实现。
如此,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7的具有以往的表面粗糙度结构的背涂层中,分别存在问题,且无法得到减少衬纸中所需要的满足上述1)~4)的所有课题的平版印刷版原版。
因此,需要通过在背涂层形成新的表面粗糙度结构,满足上述课题1)~4)这全部的平版印刷版用原版。
本发明鉴于这种情况而完成的,且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平版印刷版原版及其层叠体以及平版印刷版原版的制造方法,该平版印刷版原版通过在背涂层形成新的表面粗糙度结构,能够满足用于减少衬纸的如下所有课题,即,该课题为,防止平版印刷版原版彼此的摩擦剥离、防止平版印刷版原版彼此的粘接、用于在从层叠体一张一张取出平版印刷版原版的制版工序中防止多次给版的版分离性赋予及防止平版印刷版原版的记录层侧表面的擦伤。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平版印刷版原版在支撑体的表面具有聚合物层,该平版印刷版原版中,在支撑体的背面具有通过连续形成有薄膜部和厚膜部的表面粗糙度结构而算术平均高度Sa为0.5μm以上的背涂层。
本发明中优选,背涂层的算术平均高度Sa为0.5μm以上且24μm以下。进而,优选为1.5μm以上且8.0μm以下。
本发明中优选,支撑体的背面的算术平均高度Sa为0.3μm以下。
本发明中优选,背涂层的贝克平滑度(贝克秒)为200秒以下。
本发明中优选,背涂层包含至少一种非碱溶性树脂。
本发明中优选,表面粗糙度结构为在面状薄膜部上排列有带状厚膜部的条纹涂膜。
本发明中优选,表面粗糙度结构为在面状薄膜部上分散有点状厚膜部的点涂膜。
本发明中优选,表面粗糙度结构为在面状薄膜部上排列有虚线状厚膜部的虚线涂膜。
本发明中优选,厚膜部的宽度W为0.5mm以上且50mm以下。
本发明中优选,厚膜部彼此的间距λ为0.5mm以上且50mm以下。
本发明中优选,厚度差Zt与间距λ的比率Zt/λ为0.10以下。
本发明中优选,厚度差Zt与厚膜部的宽度W的比率Zt/W为0.10以下。
本发明中优选,背涂层至少含有一种重均分子量3000以下的非光固化性树脂。
本发明中,背涂层含有包括选自苯酚甲醛树脂、间甲酚甲醛树脂、对甲酚甲醛树脂、间/对混合甲酚甲醛树脂、苯酚/甲酚(可以为间、对或间/对混合中的任一种)混合甲醛树脂等线型酚醛树脂或甲阶酚醛树脂、邻苯三酚、丙酮树脂、环氧树脂、饱和共聚聚酯树脂、苯氧树脂、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偏二氯乙烯共聚物树脂、聚丁烯、聚丁二烯、聚酰胺、不饱和共聚聚酯树脂、聚氨酯、聚脲、聚酰亚胺、聚硅氧烷、聚碳酸酯、氯化聚乙烯、烷基酚的醛缩合树脂、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聚苯乙烯、丙烯酸系树脂共聚树脂、羟基纤维素、聚乙烯醇、纤维素乙酸酯、羧甲基纤维素中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中优选,聚合物层为含有红外线吸收剂的正型图像记录层。
本发明中优选,聚合物层为含有红外线吸收剂、聚合引发剂或聚合性化合物的负型图像记录层。
本发明中优选为,聚合物层由非感光性层构成的经处理废弃版用平版印刷版原版。
本发明中优选为,聚合物层由水溶性层或水分散性层中的任一个构成的未经处理版用平版印刷版原版。
本发明中优选为,聚合物层由水溶性层或水分散性层中的任一个构成的未经处理废弃版用平版印刷版原版。
本发明中优选,水分散性层包含聚合物微粒。
本发明的层叠体通过将平版印刷版原版层叠多个而构成,该平版印刷版原版在支撑体的表面具有聚合物层,且在支撑体的背面具有通过连续形成有薄膜部和厚膜部的表面粗糙度结构而算术平均高度Sa为0.5μm以上的背涂层。
本发明的平版印刷版原版的制造方法中,所述平版印刷版原版在支撑体表面具有聚合物层,其中,该制造方法具备:涂布工序,在支撑体的背面涂布形成连续形成有薄膜部和厚膜部的表面粗糙度结构的涂膜;及干燥工序,对涂膜进行干燥,且通过表面粗糙度结构形成算术平均高度Sa为0.5μm以上的背涂层。
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优选涂布工序中,相邻的薄膜部与厚膜部的厚度差为1μm以上且50μm以下。
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优选涂布工序中,在涂布液的粘度为0.3mPa·s以上且100mPa·s以下及表面张力为20mN/m以上且40mN/m以下、涂布液与支撑体的接触角为10°以上且90°以下的涂布条件下,将涂布液涂布于支撑体而形成湿润状态的表面粗糙度结构的涂膜,干燥工序中,对所形成的湿润状态的涂膜进行了干燥时,在干燥点t满足下式1及式2的不等式的干燥条件下进行干燥。
[数式1]
[数式2]
其中,t为干燥点为止的时间且单位为s,X为初始平均膜厚且单位为m,η为条纹涂膜用涂布液的粘度且单位为Pa·s,λ为条纹涂膜的间距且单位为m,Z0为初始膜厚差且单位为m,Zt为干膜下的膜厚差且单位为m,σ为条纹涂膜用涂布液的表面张力且单位为N/m,Pe以佩克莱数计为常数1.5×10-6,W为条纹的宽度且单位为m。
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优选涂布工序中,通过棒涂方式、喷墨印刷方式、凹版印刷方式、丝网印刷方式、喷涂方式中的任一种方法涂布形成涂膜。
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优选表面粗糙度结构的涂膜为交替连续排列有带状薄膜部和带状厚膜部的条纹涂膜。
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优选表面粗糙度结构的涂膜为在平坦状薄膜部的面上分散有点状厚膜部的点涂膜。
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优选,表面粗糙度结构的涂膜为在平坦状薄膜部的面上连续排列有虚线状厚膜部的虚线涂膜。
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优选,当为条纹涂膜时,涂布工序中,使用具有涂布用棒的棒涂装置,并通过涂布用棒涂布涂布液,涂布用棒中沿轴心方向交替形成有有槽部位和无槽部位,该有槽部位中形成有槽,该无槽部位中未形成有槽。
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优选,关于构成有槽部位的槽的凹部和凸部,将相邻的凹部彼此或凸部彼此之间的间距长度设为P,将凹部的深度设为h,将凹部的开口宽度设为D时,涂布用棒满足P为0.25mm以上、D/P为0.49以下及h/D为0.01以上且0.55以下。
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优选,所述制造方法为通过对行进的带状支撑体涂布涂布液的涂布用棒连续涂布的方式,且涂布用棒的直径为6mm以上且50mm以下,涂布用棒的转速为r且将单位设为rpm,涂布液的粘度为η且将单位设为mPa·s时,满足下式3的关系。
r<65714×η-1.122……式3
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优先如下,即干燥工序中,向涂膜的面吹送干燥风,干燥风吹向涂膜面的平行风分量的相对风速为30m/s以下。
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优选,当为点涂膜时,涂布工序具有:第1涂布工序,对支撑体涂满涂布液而涂布形成平坦状薄膜部;及第2涂布工序,用丝网印刷装置在平坦状薄膜部上将涂布液涂布成点状而涂布形成厚膜部。
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优选,当为虚线涂膜时,涂布工序具有:第1涂布工序,对支撑体涂满涂布液而涂布形成平坦状薄膜部;及第2涂布工序,用丝网印刷装置在平坦状薄膜部上将涂布液涂布成虚线状而涂布形成厚膜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形成与以往不同的表面粗糙度结构的背涂层,能够满足用于减少衬纸的如下所有课题,该课题为,防止平版印刷版原版彼此的摩擦剥离、防止平版印刷版原版彼此的粘接、用于在从层叠体一张一张取出平版印刷版原版的制版工序中防止多次给版的版分离性赋予及防止平版印刷版原版的记录层侧表面的擦伤。
由此,能够得到实现衬纸的减少的平版印刷版原版。
附图说明
图1为具有条纹涂膜的表面粗糙度结构的背涂层的说明图。
图2为对条纹涂膜的厚膜部和薄膜部进行说明的沿图1的a-a线的纵剖视图。
图3为具有点涂膜的表面粗糙度结构的背涂层的说明图。
图4为对点涂膜的厚膜部和薄膜部进行说明的沿图3的b-b线的纵剖视图。
图5为具有虚线涂膜的表面粗糙度结构的背涂层的说明图。
图6为对虚线涂膜的厚膜部和薄膜部进行说明的沿图5的c-c线的纵剖视图。
图7为条纹涂膜或虚线涂膜中的角状突起部的说明图。
图8为点涂膜中的角状突起部的说明图。
图9为例示平版印刷版原版的制造装置的一例的整体构成图。
图10为对条纹涂膜用棒涂装置进行说明的剖视图。
图11为由有槽部位和无槽部位构成的涂布用棒的说明图。
图12为图11的涂布用棒的局部剖视图。
图13为图12的涂布用棒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14为由槽的深度不同的两种有槽部位构成的涂布用棒的说明图。
图15为涂布用棒的转速、涂布液的粘度与气泡的卷入的关系图。
图16为条纹涂膜用干燥机的说明图。
图17A为对角状突起部的产生机理的第1步骤进行说明的图。
图17B为对角状突起部的产生机理的第2步骤进行说明的图。
图17C为对角状突起部的产生机理的第3步骤进行说明的图。
图17D为对角状突起部的产生机理的第4步骤进行说明的图。
图17E为对角状突起部的产生机理的第5步骤进行说明的图。
图18A为对第1实施例进行说明的表图。
图18B为式1的常数的依据的说明图。
图19为在第1实施例中用接触式膜厚计测定具有角状突起部的条纹涂膜并将其示意性地图示的示意图。
图20为在第1实施例中用接触式膜厚计对具有其他角状突起部的条纹涂膜进行测定并将其示意性地图示的示意图。
图21为在第1实施例中用接触式膜厚计对无角状突起部的条纹涂膜进行测定并将其示意性地图示的示意图。
图22为在第1实施例中用接触式膜厚计对无角状突起部的条纹涂膜进行测定并将其示意性地图示的示意图。
图23为对第2实施例进行说明的表图。
图24为对第3实施例进行说明的表图。
图25为对第4实施例进行说明的表图。
图26为形成有具有无规律的表面粗糙度结构的涂膜的背涂层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按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发明通过以下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便能够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变更,且能够利用除了本实施方式以外的其他实施方式。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内的所有的变更包含于权利要求书中。
在此,图中用相同的符号表示的部分为具有相同的功能的相同的要件。并且,本说明书中,当用“~”表示数值范围时,“~”所表示的上限、下限的数值也包含于该数值范围内。
[平版印刷版原版]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平版印刷版原版构成为在支撑体的表面具有聚合物层,且在支撑体的背面具有通过连续形成有薄膜部和厚膜部的表面粗糙度结构而算术平均高度Sa为0.5μm以上的背涂层。
在此,连续形成有薄膜部和厚膜部的表面粗糙度结构是指通过以连续状态形成薄涂敷的膜厚部分与厚涂敷的膜厚部分,在涂膜表面具有表面粗糙度的结构。即,宗旨为并非如以往技术那样使用消光剂来形成表面粗糙度结构。
当在本发明中称为平版印刷版原版时,设为包含裁剪成规定尺寸之前的带状和裁剪成规定尺寸的片状这两者。
作为本实施方式中的聚合物层,能够举出由含有红外线吸收剂的正型图像记录层构成的感光性层、由含有红外线吸收剂、聚合引发剂及聚合性化合物的负型图像记录层构成的感光性层、非感光性层的废弃版(key plate:钥匙孔板)、水溶性层或水分散性层的未经处理版(非显影型平版印刷版原版)、水溶性层或水分散性层的未经处理废弃版等。
在此,废弃版是指如下平版印刷版原版,即例如当在彩色报纸印刷中将一部分纸面以单色或两种颜色进行印刷时,用于安装于未使用的印版滚筒。并且,形成水溶性层的水溶性化合物只要为在20℃的水100g中溶解0.5g以上的化合物则可以为任何化合物。并且,形成水分散性层的水分散性化合物只要为均匀分散于水的化合物则可以为任何化合物。并且,水分散性层可以包含聚合物微粒。
本实施方式中的背涂层形成为通过连续形成有薄膜部和厚膜部的表面粗糙度结构计算的算术平均高度Sa成为0.5μm以上。算术平均高度Sa优选为1μm以上且24μm以下,更优选为1.5μm以上且8μm以下。并且,背涂层的贝克平滑度(贝克秒)优选为200秒以下。
作为连续形成有构成算术平均高度Sa为0.5μm以上的背涂层的薄膜部和厚膜部的表面粗糙度结构的优选的方式,能够举出条纹涂膜、点涂膜、虚线涂膜。但是,并不限定于这些方式。并且,算术平均高度Sa依照ISO 25178(IS O: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Standardization(国际标准化组织))。
(条纹涂膜)
图1作为背涂层70的表面粗糙度结构的一例,为从上侧观察到条纹涂膜64的图,图2为沿图1的a-a线的纵剖视图。如这些图1及图2所示,条纹涂膜64中,在带状支撑体12的背面,且在面状的薄膜部60上排列带状厚膜部62。由此,形成沿带状支撑体12的长边方向(与制造方法中的支撑体的行进方向的定义相同)平行且交替连续排列有带状薄膜部60和带状厚膜部62的表面粗糙度结构。即,在带状支撑体12的背面,以不具有未涂布部分的方式在整面形成条纹涂膜64。但是,作为带状支撑体12的两端部的边缘部12A可以未涂布。
并且,薄膜部60和厚膜部62中的厚膜部62的接触面积比率优选为5%以上且90%以下,更优选为30%以上且80%以下,尤其优选为50%以上且75%以下(以下,称为“厚膜部接触面积比率”)。平版印刷版原版中,厚膜部接触面积比率只要为5%以上,则难以产生印刷污染。并且,只要为90%以下,层叠有平版印刷版原版时的排气性变良好,且版彼此不会粘连。
厚膜部接触面积比率为用能够测定压力及压力分布的薄膜的Fujifilm Corporation制感压胶片(prescale)确定的面积比率。即,在所制作的测定对象面积的条纹涂膜与平滑的版之间夹持静置感压胶片。将其从上下以0.59MPa(6kgf/cm2)对整面加压2分钟,且以感压胶片观察到0.59MPa以上的显色的部位相对于测定对象面积的面积比率定义为接触面积比率。
并且,如图2所示,条纹涂膜64优选相邻的厚膜部62与薄膜部60的厚度差Zt为1μm以上且50μm以下(以下,称为“厚度差Zt”)。
厚度差Zt的更优选的范围为1μm以上且20μm以下,尤其优选为2μm以上且10μm以下。并且,图2中,厚度差Z0为刚将形成条纹涂膜64的涂布液涂布在带状支撑体12的背面之后的湿润状态的厚度差。
并且,厚膜部62的宽度W优选为0.5mm以上且50mm以下(以下,称为“厚膜部宽度W”)。平版印刷版原版中,厚膜部62的宽度W只要为0.5mm以上,则经层叠时版彼此偏离而不易受损。并且,只要为50mm以下,则排气性良好。
而且,厚膜部62彼此的间距λ优选为0.5mm以上且50mm以下(以下,称为“厚膜部之间距离λ”)。平版印刷版中,厚膜部62彼此的间距λ只要为0.5mm以上,则经层叠时的排气性变良好,且版彼此不会粘连。并且,只要为50mm以下,则印刷污染会消失。
并且,相邻的薄膜部60与厚膜部62的厚度差Zt与间距λ的比率Zt/λ优选为0.10以下。并且,厚度差Zt与厚膜部62的宽度W的比率Zt/W优选为0.10以下。
(点涂膜)
图3作为背涂层70的表面粗糙度结构的一例,为从上侧观察到点涂膜72的图,图4为沿图3的b-b线的纵剖视图。如这些图3及图4所示,点涂膜72为在带状支撑体12的背面,且在面状薄膜部60上分散有点状厚膜部62的表面粗糙度结构。
图3及图4中示出了点状厚膜部62在规则性分散的情况,但也可以为无规则地(随机)分散的情况。即,在带状支撑体12的背面,以不具有未涂布部分的方式整面形成面状薄膜部60,且在薄膜部60上分散有点状厚膜部62。但是,作为带状支撑体12的两端部的边缘部12A可以未涂布。
并且,当为点涂膜72时,上述的“厚膜部接触面积比率”及图4的“厚度差Zt”、“厚膜部宽度W”、“厚膜部之间距离λ”也与条纹涂膜64相同。
(虚线涂膜)
图5作为背涂层70的表面粗糙度结构的一例,为从上侧观察到虚线涂膜的图,图6为沿图5的c-c线的纵剖视图。如这些图5及图6所示,虚线涂膜74为在带状支撑体12的背面,且在面状薄膜部60上形成有虚线状厚膜部62的表面粗糙度结构。
图5及图6中示出了虚线状厚膜部62在规则性形成的情况,但也可以为无规则地(随机)形成的情况。即,在带状支撑体12的背面,以不具有未涂布部分的方式整面形成面状薄膜部60,且在薄膜部60上形成有虚线状厚膜部62。但是,作为带状支撑体12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的边缘部12A可以未涂布。
并且,当为虚线涂膜74时,上述的“厚膜部接触面积比率”及图7的“厚度差Zt”、“厚膜部宽度W”、“厚膜部之间距离λ”也与条纹涂膜64相同。
如上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平版印刷版原版中,在背涂层70形成与以往不同的新的表面粗糙度结构。
但是,当在带状支撑体12的背面形成连续形成有薄膜部60和厚膜部62的条纹涂膜等新的表面粗糙度结构的背涂层70时,如图7及图8所示,存在变得容易在厚膜部62形成角状突起部62A的倾向。
图7中,当由薄膜部60和厚膜部62形成条纹涂膜64或虚线涂膜74时,变得容易在厚膜部62的宽度方向(短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形成角状突起部62A。并且,图8中,当为点涂膜72时,变得容易在点状厚膜部62的周缘部形成角状突起部62。而且,若形成角状突起部62A,会成为印刷污染的原因。
因此,通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平版印刷版原版实现平版印刷版原版的衬纸的减少时,不仅需要通过连续形成有薄膜部60和厚膜部62的表面粗糙度结构形成算术平均高度Sa为0.5μm以上的背涂层70,针对防止角状突起部62A的形成也需要对应解决。
接着,对能够通过连续形成有薄膜部60和厚膜部62的表面粗糙度结构形成算术平均高度Sa为0.5μm以上的背涂层70,而且能够防止角状突起部62A的形成的本发明的平版印刷版原版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平版印刷版原版的制造方法]
关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平版印刷版原版的制造方法,以下利用上述的条纹涂膜64、点涂膜72、虚线涂膜74中,具有条纹涂膜64的表面粗糙度结构的背涂层70的例进行详细说明。
并且,本发明能够应用于使用片状支撑体(基板)进行制造的情况和使用带状支撑体进行制造的情况中的任一种,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带状支撑体12的情况进行说明。
图9为对制造平版印刷版原版的制造装置的整体构成进行说明的概要图。
如图9所示,平版印刷版原版的制造装置10具备:聚合物层用涂布机14,在带状支撑体12的表面连续涂布聚合物层用涂布液;聚合物层用干燥机16,对所涂布的湿润状态的聚合物层进行干燥;支撑体冷却机构25,在涂布条纹涂膜用涂布液之前对带状支撑体12进行冷却;条纹涂膜用涂布机18,在带状支撑体12的背面涂布条纹涂膜用涂布液;及条纹涂膜用干燥机20,对所涂布的湿润状态的条纹涂膜进行干燥。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带状支撑体12,可举出纸张、聚酯薄膜或铝板。其中,优选通过公知的方法进行粗糙化处理,且进行了阳极氧化处理的铝板。铝板的尺寸稳定性良好,且相对廉价,从而通过根据需要进行的表面处理能够提供亲水性或强度优异的表面。并且,还优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上键合有铝片的复合物片。
关于铝板,能够根据需要对其适当选择进行如下处理,即日本特开2001-253181号公报或日本特开2001-322365号公报中所记载的阳极氧化皮膜的微孔的扩大处理或封孔处理及基于如美国专利第2,714,066号、美国专利第3,181,461号、美国专利第3,280,734号及美国专利第3,902,734号的各说明书中所记载的碱金属硅酸盐或如美国专利第3,276,868号、美国专利第4,153,461号及美国专利第4,689,272号的各说明书中所记载的聚乙烯基膦酸等的表面亲水处理。
并且,具有背涂层70且未经粗糙化处理的带状支撑体12的背面优选算术平均高度Sa为0.30μm以下。这在本实施方式的平版印刷版原版的制造方法中,明确了通过带状支撑体12的背面的表面粗糙度,背涂层的算术平均高度Sa并未达到0.5μm以上。
接着,对使用上述构成的制造装置10制造平版印刷版原版的工序进行说明。
(聚合物层用涂布液的涂布工序)
首先,通过聚合物层用涂布机14进行粗糙化处理,以及根据需要在涂布了底涂层的带状支撑体12的表面涂布聚合物层用涂布液。
将构成上述的各种聚合物层的各成分分散或溶解于公知的挥发性溶剂来制备聚合物层用涂布液,并将其涂布于连续传送的带状支撑体12上。
作为聚合物层用涂布机14,能够使用图9所示的滑珠式涂布机,除了该涂布机以外,还能够使用棒涂布机、挤压式涂布机等公知的涂布机。图9所示的滑珠式涂布机中,供给到涂布机主体的储物部14A的涂布液流经狭缝14B而向滑动面14C吐出,且流经滑动面14C而从滑动面前端经由液滴(涂布积液)涂布于带状支撑体12。并且,符号32为传送带状支撑体12的传送辊。
(聚合物层的干燥工序)
接着,通过聚合物层用干燥机16,进行在带状支撑体12涂布形成有聚合物层用涂布液的湿润状态的聚合物层的干燥。关于聚合物层用干燥机16,能够采用向聚合物层吹送热风的热风方式、使用了红外线等加热器的加热器加热方式、使加热辊与带状支撑体接触的加热辊方式等各种干燥方式,但尤其优选热风方式。当为热风方式时,例如优选在温度100℃以上、露点5~20℃的加热空气下进行干燥。
(带状支撑体的冷却工序)
接着,形成有聚合物层的带状支撑体12通过支撑体冷却机构25,对因聚合物层用干燥机16的干燥热而上升的带状支撑体12的温度进行冷却。该情况下,可以为1台冷却机构,但若考虑目的及冷却效率则优选由第1冷却机构29及第2冷却机构31这2台构成。第1冷却机构29以基于聚合物层的粘性向传送辊32、32……的转印防止及带状支撑体12的变形或划痕的防止为目的,且直至带状支撑体12的温度例如达到30℃~40℃左右为止急速冷却。
并且,通过第2冷却机构31,以在下一工序中不使涂布于带状支撑体12的背面的条纹涂膜用涂布液的粘度发生变化的方式,冷却至成为与后述的条纹涂膜用涂布液的温度相同的温度范围。通常冷却至室温程度。
接着,在表面形成有聚合物层的带状支撑体12的背面,如下形成图1所示的沿带状支撑体12的行进方向平行且交替连续排列带状厚膜部62和带状薄膜部60,相邻的厚膜部62与薄膜部60的厚度差为1μm以上且50μm以下的条纹涂膜64。即,在带状支撑体12的背面形成不具有未涂布部分的整面涂布膜。但是,作为带状支撑体12的两端部的边缘部12A可以未涂布。
(条纹涂膜用涂布液的涂布工序)
条纹涂膜用涂布液F能够将构成条纹涂膜64的组成的树脂成分等各成分分散或溶解于公知的挥发性溶剂来制备。
作为条纹涂膜64的树脂成分及溶剂,能够优选使用用于形成平版印刷版的背涂层的树脂成分及溶剂。例如,作为树脂成分,含有有机聚合物来作为构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背涂层70的基底聚合物。
作为有机聚合物,能够从包括苯酚甲醛树脂、间甲酚甲醛树脂、对甲酚甲醛树脂、间/对混合甲酚甲醛树脂、苯酚/甲酚(间、对或间/对混合中的任一种)混合甲醛树脂等线型酚醛树脂或甲阶酚醛树脂、邻苯三酚丙酮树脂、环氧树脂等的组中选择而使用。
并且,还能够使用饱和共聚聚酯树脂、苯氧树脂、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及偏二氯乙烯共聚物树脂等。
而且,除了上述树脂以外,例如还可以使用聚丁烯、聚丁二烯、聚酰胺、不饱和共聚聚酯树脂、聚氨酯、聚脲、聚酰亚胺、聚硅氧烷、聚碳酸酯、环氧树脂、氯化聚乙烯、烷基酚的醛缩合树脂、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聚苯乙烯、丙烯酸系树脂及它们的共聚树脂、羟基纤维素、聚乙烯醇、纤维素乙酸酯、羧甲基纤维素等疏水性高分子化合物。
并且,当在背涂层70使用环氧树脂或甲阶酚醛树脂时,可以同时使用交联剂。
上述各种有机聚合物中,从耐热性、耐化学性、成本的观点考虑,优选使用线型酚醛树脂或甲阶酚醛树脂、邻苯三酚丙酮树脂、环氧树脂、聚苯乙烯树脂等。
作为背涂层70的总固体成分中所含有的有机聚合物的含量,优选99.7~40质量%,更优选99~60质量%,尤其优选98~80质量%。
并且,如上述,当使用环氧树脂或甲阶酚醛树脂时,与其同时使用的交联剂的有机聚合物层中的含量以固体成分换算优选为0.3~30质量%,更优选为1~20质量%的范围。
并且,背涂层70优选包含至少一种非碱溶性树脂。并且,背涂层70优选含有至少一种重均分子量3000以下的非光固化性树脂。
(填充剂)
当作为本发明中的有机聚合物使用环氧树脂或甲阶酚醛树脂时,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能够添加各种填充剂。作为填充剂,例如可举出碳酸钙粉末、二氧化硅粉末、木粉、纸浆等。填充剂的含量以固体成分换算优选为1~50质量%,更优选为5~30质量%的范围。其中,这些填充剂以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为前提,当损害时调整填充剂的种类或添加量。
(添加剂)
背涂层70中,以赋予挠性,调整滑动性或改善涂布面状为目的,能够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根据需要添加增塑剂、表面活性剂、其他添加物。
<增塑剂>
作为增塑剂,例如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邻苯二甲酸仲异辛酯(octylcaprylphthalate)、邻苯二甲酸二环己酯、邻苯二甲酸二(十三烷基)酯、邻苯二甲酸丁苄酯、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等邻苯二甲酸酯类;二甲基乙二醇邻苯二甲酸酯、乙基邻苯二甲酰基甘醇酸乙酯(ethylpht halylethylglycollate)、甲基邻苯二甲酰基甘醇酸乙酯、丁基邻苯二甲酰基甘醇酸丁酯、三甘醇二辛酸酯等乙二醇酯类;磷酸三甲苯酯、磷酸三苯酯等磷酸酯类;己二酸二异丁酯、己二酸二辛酯、癸二酸二甲酯、癸二酸二丁酯、壬二酸二辛酯、马来酸二丁酯等脂肪族二元酸酯类;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柠檬酸三乙酯、甘油三乙酸酯、月桂酸丁酯等为有效。
向背涂层70的增塑剂的添加量,根据背涂层70中所使用的有机聚合物的种类而不同,但优选在玻璃化转变温度不成为60℃以下的范围内进行添加。
<表面活性剂>
作为表面活性剂,可举出阴离子系、阳离子系、非离子系及两性表面活性剂。作为具体例,可举出聚氧乙烯烷基醚类、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类、聚氧乙烯聚苯乙烯基苯基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烷基醚、甘油脂肪酸偏酯类、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偏酯类、季戊四醇脂肪酸偏酯类、丙二醇单脂肪酸酯、蔗糖脂肪酸偏酯、聚氧乙烯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偏酯类、聚氧乙烯山梨糖醇脂肪酸偏酯类、聚乙二醇脂肪酸酯类、聚甘油脂肪酸偏酯类、聚氧乙烯化蓖麻油类、聚氧乙烯甘油脂肪酸偏酯类、脂肪酸二乙醇酰胺类、N,N-二-2-羟基烷基胺类、聚氧乙烯烷基胺、三乙醇胺脂肪酸酯、三烷基胺氧化物等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脂肪酸盐类、松香酸盐类、羟基烷烃磺酸盐类、烷基磺酸盐类、二烷基磺基琥珀酸盐类、直链烷基苯磺酸盐类、支链烷基苯磺酸盐类、烷基萘磺酸盐类、烷基苯氧基聚氧乙烯丙基磺酸盐类、聚氧乙烯烷基磺基苯基醚盐类、N-甲基-N-油烯基牛磺酸钠盐、N-烷基磺基琥珀酸单酰胺二钠盐类、石油磺酸盐类、硫酸化牛脂油、脂肪酸烷基酯的硫酸酯盐类、烷基硫酸酯盐类、聚氧乙烯烷基醚硫酸酯盐类、脂肪酸单甘油酯硫酸酯盐类、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硫酸酯盐类、聚氧乙烯苯乙烯基苯基醚硫酸酯盐类、烷基磷酸酯盐类、聚氧乙烯烷基醚磷酸酯盐类、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磷酸酯盐类、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的部分皂化物类、烯烃-马来酸酐共聚物的部分皂化物类、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类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烷基胺盐类、季铵盐类、聚氧乙烯烷基胺盐类、聚乙烯多胺衍生物等阳离子性表面活性剂、羧基甜菜碱类、氨基羧酸类、磺基甜菜碱类、氨基硫酸酯类、咪唑啉类等两性表面活性剂。
以上举出的表面活性剂中聚氧乙烯还能够换称为聚甲醛,聚氧丙烯,聚氧丁烯等聚氧化烯,且还包含这些表面活性剂。
进一步优选的表面活性剂为在分子内含有全氟烷基的氟系表面活性剂。作为氟系表面活性剂的例子,可举出全氟烷基羧酸盐、全氟烷基磺酸盐、全氟烷基磷酸酯等阴离子型、全氟烷基甜菜碱等两性型、全氟烷基三甲基铵盐等阳离子型及全氟烷基胺氧化物、全氟烷基环氧乙烷加成物、含有全氟烷基和亲水性基团的低聚物、含有全氟烷基及亲油性基团的低聚物、含有全氟烷基、亲水性基团及亲油性基团的低聚物、含有全氟烷基和亲油性基团的氨基甲酸酯等非离子型。
表面活性剂能够单独或组合两种以上来使用,向背涂层70中优选以0.001~10质量%,更优选以0.01~5质量%的范围进行添加。
<其他添加剂>
背涂层70中还能够适当添加由用于着色的染料、用于提高与带状支撑体12的粘附的硅烷偶联剂、重氮盐组成的重氮树脂、有机膦酸、有机磷酸及阳离子性聚合物等,而且能够适当添加由作为润滑剂通常使用的蜡、高级脂肪酸、高级脂肪酸酰胺、二甲基硅氧烷组成的聚硅氧化合物、改性二甲基硅氧烷、聚乙烯粉末等。并且,作为增粘剂,能够适当添加羧甲基纤维素等。
作为溶剂,优选挥发性成分,例如能够举出甲基乙基酮、乙二醇单甲基醚、1-甲氧基-2-丙醇、2-甲氧基乙基乙酸酯、1-甲氧基-2-丙基乙酸酯、γ-丁内酯等,但并不限定于此。这些溶剂可单独或混合而使用。涂布液的固体成分浓度优选为1~50质量%。
如图9所示,条纹涂膜用涂布液F通过泵34流经配管36而传送至条纹涂膜用涂布机18,通过在配管36中途设置的涂布液冷却机构22调整成所设定的涂布液温度。
而且,通过条纹涂膜用涂布机18,以相邻的厚膜部62与薄膜部60的厚度差成为1μm以上且50μm以下的方式将条纹涂膜用涂布液F涂布于带状支撑体12的背面,从而形成图1所示的表面粗糙度结构的湿润状态的条纹涂膜64。
将平版印刷版原版的背涂层的算术平均高度Sa形成为0.5μm以上时,在干燥前的湿润状态的条纹涂膜64中,优选以相邻的厚膜部62与薄膜部60的厚度差成为1μm以上且50μm以下的方式进行涂布。
该涂布中,在涂布液F的粘度为0.3mPa·s以上且100mPa·s以下(以下称为“粘度条件”)、涂布液F的表面张力为20mN/m以上且40mN/m以下(以下称为“表面张力条件”)、涂布液与带状支撑体12的接触角为10°以上且90°以下(以下称为“接触角条件”)的涂布条件下进行涂布。
在此,上述“粘度条件”、“表面张力条件”及“接触角条件”这3个涂布条件通过对用于实现“条纹涂膜的形成”和“防止角状突起部的形成”这2个前提要件进行规定,且在3个涂布条件下进行涂布的情况成为本发明的平版印刷版原版的制造方法的前提。
即,不会产生如下课题,即若涂布液F的粘度大于100mPa·s,则在厚膜部62产生角状突起部62A。并且,实际上难以制备粘度小于0.3mPa·s的涂布液。因此,在涂布液的粘度为0.3mPa·s以上且100mPa·s以下进行涂布的情况成为用于解决“防止角状突起部的形成”的课题的前提要件。
并且,若涂布液F与带状支撑体12的接触角小于10°,则润湿性过于变良好,因此无法形成条纹涂膜64。并且,若接触角大于90°,则在任何涂布条件及干燥条件下也会在厚膜部62产生角状突起部62A。因此,在涂布液F与带状支撑体12的接触角为10°以上且90°以下进行涂布成为用于解决“条纹涂膜的形成”和“防止角状突起部的形成”这2个课题的前提要件。
并且,若表面张力小于20mN/m,则润湿性过于变良好,因此有时无法形成条纹涂膜64。并且,当表面张力大于40mN/m,且粘度及接触角为上述范围时,会发生如下情况,即在任何涂布条件及干燥条件下也会在厚膜部62产生角状突起部62A的情况和不产生的情况,且该情况并不恒定。因此,在涂布液F的表面张力为20mN/m以上且40mN/m以下进行涂布的情况成为用于解决“条纹涂膜的形成”和“防止角状突起部的形成”这2个课题的前提要件。
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用于涂布上述条纹涂膜64的条纹涂膜用涂布机18,以使用了具有涂布用棒的棒涂布机24的一例进行说明。但是,在带状支撑体12上形成条纹涂膜64的方法并不限定于棒涂布机24,而能够通过喷墨印刷方式、凹版印刷方式、丝网印刷方式、喷涂方式、插槽模具涂布方式中的任一种方法涂布形成涂膜。
如图10以纵剖视图所示,棒涂布机(棒涂器)24为对被上游侧导辊26和下游侧导辊27引导而行进的带状支撑体12,用具备涂布用棒28的涂布头30涂布涂布液F的装置。上游侧导辊26和下游侧导辊27以带状支撑体12接近涂布用棒28而行进的方式配置。上游侧导辊26及下游侧导辊27在与涂布用棒28平行的状态下被支撑。
涂布用棒28如图10的箭头所示被旋转驱动。优选涂布用棒28的旋转方向相对于带状支撑体12的传送方向为顺时针方向,且圆周速度也设定为与带状支撑体12的速度相同。并且,图10中所示的旋转方向为相反的方向,即相对于传送方向通过逆时针方向的驱动进行的涂布或无旋转驱动的涂布也能够根据涂布条件而采用。
涂布头30主要由涂布用棒28、支撑部件38、涂布块40及涂布块42构成,涂布用棒28被支撑部件38旋转自如地支撑。在支撑部件38、各涂布块40及涂布块42之间形成歧管44及歧管46和插槽48及插槽50,且向各歧管44及歧管46供给条纹涂膜用涂布液F。
向各歧管44及歧管46供给的涂布液F经由狭窄的插槽48及插槽50在带状支撑体12的宽度方向上被均匀地挤出。由此,相对于涂布用棒28在带状支撑体12的传送方向上的上游侧形成上游侧涂布液滴52,且在下游侧形成下游侧涂布液滴54。经由这些涂布液滴52及涂布液滴54在行进的带状支撑体12的背面涂布涂布液F。
从歧管44及歧管46过度供给的涂布液F溢出到各涂布块40及涂布块42与带状支撑体12之间的空间,且经由未图示的侧槽而被回收。并且,向歧管44及歧管46的涂布液F的供给可以从歧管44及歧管46的中间部进行,或者可以从端部进行。
接着,对棒涂布机24的涂布用棒28进行说明。
图11为涂布用棒28的整体图,图12为涂布用棒28的局部剖视图。并且,图13为放大了图12的涂布用棒28的棒表面附近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如图11所示,在圆柱状涂布用棒28的表面沿涂布用棒28的轴心方向(带状支撑体12的宽度方向)交替排列有沿棒的周向形成有槽的有槽部位A和未形成有槽的无槽部位B。并且,涂布用棒28的两端部C存在形成槽的情况和未形成槽的情况,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对未形成槽的情况进行说明。
如图12所示,有槽部位A的槽由凹部56和凸部58构成,且槽形状形成为梯形。并且,槽形状并不限定于梯形而可以为正弦波形。并且,无槽部位B的直径D1优选不小于有槽部位A的凹部56中的棒径(涂布棒的直径)D3。若使无槽部位B的直径D1小于有槽部位A的凹部56的棒径D3,则用涂布用棒28对带状支撑体12涂布条纹涂膜用涂布液F时,不易在无槽部位B的部分涂布涂布液F。
因此,无槽部位B的直径D1更优选大于有槽部位A的凹部56的棒径D3,并且小于凹部56与凸部58的棒径的平均值D2
并且,如图13所示,关于构成有槽部位A的槽的凹部56和凸部58而言,将相邻的凹部56彼此或凸部58彼此之间的间距长度设为P,将凹部56的深度设为h,将凹部56的开口宽度设为D时,优选满足P为0.25mm以上、h/D为0.01以上且0.55以下、D/P为0.49以下。间距长度P的上限根据欲形成的条纹涂膜64的厚膜部62或薄膜部60的长度而确定,优选为10mm以下。
构成有槽部位A的槽的凹部56和凸部58满足上述的P为0.25mm以上、h/D为0.01以上且0.55以下、D/P为0.49以下,由此能够在涂膜面形成不均(涂布不均)少的条纹涂膜64。
如此,通过将棒涂布机24的涂布用棒28设为具有上述条件的有槽部位A和无槽部位B的结构,能够涂布图1中所示的条纹涂膜64。
并且,作为用于涂布条纹涂膜64的涂布用棒28的结构的另一方式,如图14所示,由槽浅的有槽部位A1和槽深的有槽部位A2构成的槽的深度能够采用不同的两种有槽部位A。即,槽浅的有槽部位A1的凹部56的深度h1变得比槽深的有槽部位A2的凹部56的深度h2浅。并且,槽浅的有槽部位A1的凸部58和槽深的有槽部位A2的凸部58为相同面。槽浅的有槽部位A1与槽深的有槽部位A2这两种槽的深度能够根据所形成的薄膜部60和厚膜部62的膜厚进行设定。
关于涂布用棒28表面的槽的形成方法并无特别限制,且能够采用各种加工方法,例如能够优选采用切削加工、滚轧加工、激光加工等。
并且,条纹涂膜用涂布液F的涂布优选采用直径D0(参考图11)为6mm以上且50mm以下的涂布用棒28,且涂布用棒28的转速r与上述的涂布液F的粘度η的关系满足下式(3)。涂布用棒28的直径D0更优选为6mm以上且20mm以下。
r<65714×η-1.122……式(3)
由此,用涂布用棒28将条纹涂膜用涂布液F涂布在带状支撑体12时,能够防止因涂布用棒28的旋转引起的泡(气泡)的卷入,因此能够涂布形成均匀的条纹涂膜64。
图15为对涂布用棒28的转速r与涂布液F的粘度η的关系如何影响气泡的卷入进行调查的实验结果。
图15的曲线为条纹涂膜的涂布液F中未混入气泡的气泡混入临界曲线E,且能够由式(4)表示。
r=65714η-1.122……式(4)
而且,气泡混入临界曲线E的下侧的区域为无气泡的卷入的区域(G区域),气泡混入临界曲线的上侧的区域为有气泡的卷入的区域(H区域)。即,当粘度η(横轴)小时即使使涂布用棒28的转速r(纵轴)变大也无气泡的卷入,且当粘度η大时,若不减小涂布用棒28的转速r则会观察到气泡的卷入。
因此,通过满足表示气泡混入临界曲线E的下侧的G区域的上述式3的不等式,能够防止因涂布用棒28的旋转引起的(气泡)的卷入。
(条纹涂膜的干燥工序)
接着,用条纹涂膜用干燥机20对形成在带状支撑体12的背面的湿润状态的条纹涂膜64进行干燥而形成干燥状态的条纹涂膜64(以下有时还称为“干膜”)。
条纹涂膜用干燥机20能够采用向湿润状态的条纹涂膜64吹送热风的热风方式、使用了红外线等加热器的加热器加热方式、使带状支撑体12与加热辊接触的加热辊方式、使用了冷凝板的冷凝干燥方式等各种干燥方式,尤其优选热风方式。
图16中示出热风方式的条纹涂膜用干燥机20的一例,但未图示干燥机的外壳。
如图16所示,接近涂布在带状支撑体12的背面的条纹涂膜64的膜面设置矩形喷嘴66。喷嘴66中连结有与吹送热风的干燥风的干燥风供给装置(未图示)相连的配管68,从狭缝状吹出口66A向条纹涂膜64的膜面平行地且向带状支撑体12的传送方向或与传送方向相反的方向吹送干燥风。
如此,通过沿带状支撑体12的传送方向吹送干燥风,干燥风相对于条纹涂膜64的厚膜部62及薄膜部60平行地流动,因此未在涂布膜面产生不均(干燥不均)而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干燥。为了在短时间内对条纹涂膜64进行干燥,除了控制干燥风的温度或风速以外还优选控制干燥风的含有湿度。例如,优选在温度100℃以上、露点5~20℃的加热空气下进行干燥。
但是,从喷嘴66吹送的干燥风吹向涂布膜面的平行风分量优选为相对风速30m/s以下。若干燥风吹向涂布膜面的平行风分量大于相对风速30m/s,则不易在条纹涂膜64的涂膜面产生不均(干燥不均)。在此,相对风速是指以与带状支撑体12的传送速度的相对关系观察到的风速。
而且,在条纹涂膜64的干燥中,对湿润状态的条纹涂膜64进行干燥而形成干燥状态的条纹涂膜64时的干燥点(t)需要满足下式1及式2。
干燥点是指达到涂布在带状支撑体12的条纹涂膜64的表面光泽中观察不到变化的干燥状态的时点,且能够知道干燥开始至干燥点为止的干燥时间。具体而言,是指干燥点为从恒速干燥期移到减速干燥期的临界点,条纹涂膜64的粘度成为1Pa·s以上,构成条纹涂膜64的薄膜部60和厚膜部62的形状被固定化的时点。
[数式1]
其中,式1的各参数如下,关于一部分参数利用图4进行说明。并且,说明中“初始”是指干燥开始时点,条纹涂膜64处于湿润状态。并且,“干膜”是指被干燥的干燥状态的条纹涂膜64。
t……干燥点为止的时间(s)
X……初始平均膜厚(m)(图2的厚膜部62和薄膜部60在干燥开始时点的平均膜厚)
η……条纹涂膜用涂布液F的粘度(Pa·s)
λ……条纹涂膜的间距(m)(图2的厚膜部62彼此或薄膜部60彼此在干燥开始时点的距离)
Z0……初始膜厚差(m)(图2的厚膜部62与薄膜部60在干燥开始时点的膜厚差)
Zt……干膜下的膜厚差(m)(图2的厚膜部62与薄膜部60在干燥状态下的膜厚差)
σ……条纹涂膜用涂布液F的表面张力(N/m)
并且,上述各参数例如能够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测定。
初始平均膜厚及初始膜厚差……KEYENCE CORPORATION.制膜厚测定器(S1系列)。
粘度……B型粘度计。
条纹的宽度……光学显微镜。
干膜下的膜厚差……电子显微镜。
表面张力……使用了自动表面张力计的DY200(Kyowa Interface Science Co.,Ltd.制)的Wilhelmy法。
接触角……手持接触计的MSA(KRUSS GMBH制)。
上述式1中利用了与涂布液的流平有关的Orchard的流平式,且为用于在带状支撑体12涂布形成有湿润状态的条纹涂膜64时,通过在使厚膜部62与薄膜部60流平而呈平坦为止之前达到干燥点(t)而得到欲形成的干燥状态的膜厚差的条纹涂膜64的式(以下称为“条纹涂膜形成条件”)。
即,将与湿润状态的条纹涂膜64的形状有关的参数(X、λ、Z0)、涂布液的物性(η、σ)及欲形成的干燥状态的条纹涂膜64的膜厚差(Zt)带入式1的右边。由此,进行厚膜部62与薄膜部60的流平,并求出直至消除欲形成的膜厚差为止的干燥时间。因此,从式1的不等式,直至构成条纹涂膜64的薄膜部60与厚膜部62的形状被固定化的干燥点(t)为止的干燥时间只要比所求出的干燥时间短,则能够得到欲形成的膜厚差的条纹涂膜64。
并且,对于式1中所利用的常数的0.033,以满足参数的条件从实验进行拟合,因此与Orchard的流平式的常数不同。
接着,对式2进行说明。
[数式2]
在此,式2的各参数中,对式1中没有的参数进行说明时,
从Pe(佩克莱数)……实验1.5×10-6
为W……条纹的宽度(m)。
并且,Pe(佩克莱数)为干燥速度除以涂布液的扩散系数而得的数值,且佩克莱数的常数1.5×10-6为基于实验的结果。
并且,式2的常数的3.3×109的依据是从实验数据得到的,在下述中所示的实施例中进行详细说明。
式2中规定了在厚膜部62的宽度方向两端形成角状突起部62A的条件,且通过不等式示出了左边的式、中间的式、右边的式这3个式的关系(以下,称为“防止角状突起部的形成的条件”)。
在此,通过图17A~图17E的示意图对在厚膜部62的宽度方向两端形成角状突起部62A的机理进行说明。
图17A中示出刚涂布在带状支撑体12上之后的湿润状态的条纹涂膜64的厚膜部62。在刚涂布之后的厚膜部62中未产生流平,因此呈矩形。该矩形厚膜部62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进行流平,如图17B所示成为裙部扩大的山形。而且,根据如图17C所示在厚膜部62的内部产生的表面张力梯度,作为厚膜部62的宽度方向两端的裙部的浓度变得比中间部的浓度大。以网状图示了浓度大的部分。由此,如图17D所示,在厚膜部62的内部产生液体从中间部朝向两端部沿箭头方向流动的现象。其结果,如图17E所示,厚膜部62的宽度方向两端部***而成为角状突起部62A。
上述式2中,左边的式<右边的式的关系表示在条纹涂膜64的厚膜部62能够形成表面张力梯度,且产生用于使厚膜部62内的液体蓄积到端部的驱动力的条件。
并且,式2中,左边的式<中间的式的关系表示即使厚膜部62内的液体蓄积到端部的驱动力(右边的式)进行工作,只要(a)液移动时的阻抗大或(b)驱动力本身小或(c)能够移动的时间短则不会产生角状突起部。
即,在通过右边的式的驱动力而产生角状突起部62A之前,只要通过上述(a)~(c)中的至少一个作用将条纹涂膜64干燥至干燥点(t)为止,则在带状厚膜部62的宽度方向两端部不会产生角状突起部62A。
例如,在通过驱动力产生角状突起部62A之前,只要在短时间内干燥至干燥点为止,则不会产生角状突起部62A。
因此,优选尽量将图9中所示的条纹涂膜用涂布机18与条纹涂膜用干燥机20配置为较近,且快速干燥涂膜。
由此,通过满足式2,能够以不会在带状厚膜部62的宽度方向两端形成角状突起部62A的方式对条纹涂膜64进行干燥。
并且,若考虑生产率,条纹涂膜64的干燥时间不仅满足式1及式2,而且优选设为20秒以下,更优选设为10秒以下。
如此,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平版印刷版原版的制造方法中,在形成条纹涂膜64的涂布工序中,即使在作为产生本发明的课题的前提条件的上述“粘度条件”、“表面张力条件”及“接触角条件”的涂布条件下进行了涂布时,在干燥工序中只要满足式1的“条纹涂膜形成条件”及式2的“防止角状突起部的形成的条件”,则也能够在带状支撑体12上具有交替连续排列有带状薄膜部60和带状厚膜部62的条纹涂膜64的表面粗糙度结构,并且在厚膜部62的宽度方向两端形成未产生角状突起部62A且算术平均高度Sa为0.5μm以上的背涂层70。
由此,能够制造在带状支撑体12的表面具有聚合物层的平版印刷版原版,该平版印刷版原版在带状支撑体12的背面具有通过连续形成有薄膜部60和厚膜部62的条纹涂膜64的表面粗糙度结构而算术平均高度Sa为0.5μm以上的背涂层70。
接着,对具有点涂膜72的表面粗糙度结构的背涂层70及具有虚线涂膜74的表面粗糙度结构的背涂层70的形成方法进行说明。并且,关于上述的具有条纹涂膜64的表面粗糙度结构的背涂层70的形成和未发生变化的部分省略说明。
(点涂膜的形成方法)
当在带状支撑体12的背面形成连续形成有薄膜部60和厚膜部62的点涂膜72的表面粗糙度结构的背涂层70时如下进行。
在点涂膜72的涂布工序中,首先进行第1工序,即在带状支撑体12的整个背面涂满涂布液F而涂布形成平坦状(扁平状)薄膜部60。但是,带状支撑体12的边缘部12A可以未涂布。
作为涂满涂布液F的涂布装置,能够使用插槽涂布方式、挤压涂布方式、滑珠涂布方式、辊涂方式等各种涂布装置。
接着,进行第2涂布工序,即在涂布成平坦状的薄膜部60上将与薄膜部60相同的涂布液F如图3所示涂布成点状而涂布形成厚膜部62。该情况下,以薄膜部60与厚膜部62的厚度差成为1μm以上且50μm以下的方式形成湿润状态的点涂膜72。
作为涂布成点状的涂布装置,能够优选使用喷墨印刷方式、丝网印刷方式的涂布装置,尤其优选丝网印刷方式。
并且,形成点涂膜72的涂布条件在与形成条纹涂膜64的情况相同的“粘度条件”、“表面张力条件”及“接触角条件”下进行涂布。
并且,对点涂膜72进行干燥的干燥条件与对条纹涂膜64进行干燥的情况相同,在满足上述式1、式2及干燥风的相对风速的条件下进行干燥。
由此,能够制造在带状支撑体12的表面具有聚合物层的平版印刷版原版,该平版印刷版原版在带状支撑体12的背面具有通过连续形成有薄膜部60和厚膜部62的点涂膜72的表面粗糙度结构而算术平均高度Sa为0.5μm以上的背涂层70。
(虚线涂膜的形成方法)
当在带状支撑体12的背面形成连续形成有薄膜部60和厚膜部62的虚线涂膜74的表面粗糙度结构的背涂层70时如下进行。
在虚线涂膜74的涂布工序中,首先进行第1工序,即在带状支撑体12的整个背面涂满涂布液F而涂布形成平坦状(扁平状)薄膜部60。但是,带状支撑体12的边缘部12A可以未涂布。
作为涂满涂布液F的涂布装置,能够使用插槽涂布方式、挤压涂布方式、滑珠涂布方式、辊涂方式等各种涂布装置。
接着,进行第2涂布工序,即在涂布成平坦状的薄膜部60上将与薄膜部60相同的涂布液F如图5所示涂布成虚线状而涂布形成厚膜部62。该情况下,以薄膜部60与厚膜部62的厚度差成为1μm以上且50μm以下的方式形成湿润状态的虚线涂膜74。
作为涂布成虚线状的涂布装置,与点涂膜72相同能够优选使用喷墨印刷方式、丝网印刷方式的涂布装置,尤其优选丝网印刷方式。
并且,形成虚线涂膜74的涂布条件在与形成条纹涂膜64的情况相同的“粘度条件”、“表面张力条件”及“接触角条件”下进行涂布。
并且,对虚线涂膜74进行干燥的干燥条件与对条纹涂膜64进行干燥的情况相同,在满足上述式1、式2及干燥风的相对风速的条件下进行干燥。
由此,能够制造在带状支撑体12的表面具有聚合物层的平版印刷版原版,该平版印刷版原版在带状支撑体12的背面具有通过连续形成有薄膜部60和厚膜部62的虚线涂膜74的表面粗糙度结构而算术平均高度Sa为0.5μm以上的背涂层70。
[层叠体]
如上述制造的带状平版印刷版原版在被剪切成规定尺寸之后,形成层叠有多张(例如100张左右)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层叠体。
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层叠体通过层叠多张平版印刷版原版而成,该平版印刷版原版在支撑体表面具有聚合物层,且在支撑体背面具有具备交替连续排列有带状薄膜部60和带状厚膜部62的表面粗糙度结构,且算术平均高度Sa为0.5μm以上的背涂层70。在该状态下包装层叠体而提供给用户。
而且,层叠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平版印刷版原版满足在带状支撑体12的背面连续形成有薄膜部60和厚膜部62的表面粗糙度结构(构成要件A)和通过该表面粗糙度结构背涂层的算术平均高度Sa为0.5μm以上(构成要件B)这两个构成要件。
由此,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平版印刷版原版进行层叠而形成为层叠体时,能够满足减少衬纸中所需要的1)防止平版印刷版原版彼此的摩擦剥离、2)防止平版印刷版原版彼此的粘接、3)用于在从层叠体一张一张取出平版印刷版原版的制版工序中防止多次给版的版分离性赋予、4)防止平版印刷版原版的记录层侧表面的擦伤这所有的课题。对此利用实施例的栏中的第4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因此,通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平版印刷版原版制造的平版印刷版原版能够实现衬纸的减少。
并且,上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平版印刷版原版的制造方法并不限定于平版印刷版原版的制造,只要为在支撑体表面具有功能层,且在支撑体背面具有背涂层的涂膜结构体,则能够应用。在此,涂膜结构体是指将支撑体与形成在支撑体上的涂膜组合而成的结构。
因此,本发明发挥在层叠有涂膜结构体时不会损伤涂膜结构体的表面或背面,并且在已卷绕时辊的一部分卷径***,不会破坏外观这一效果。
实施例
以下,根据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首先,通过实际制造具有条纹涂膜的背涂层的平版印刷版原版,进行了用于确认本发明的平版印刷版原版的制造方法的下述甲)~戊)的基本的确认事项的确认试验。
甲)通过满足上述的式1及式2能够形成没有角状突起部62A的条纹涂膜64。
乙)干燥风的相对风速与条纹涂膜的干燥不均的关系。
丙)条纹涂膜的厚膜部接触面积比率、厚膜部宽度及厚膜部之间距离(间距)与平版印刷版原版的吸附性或污染的关系。
丁)涂布形成条纹涂膜的涂布用棒的转速与向涂布液的气泡的卷入的关系。
戊)形成有层叠体时,条纹涂膜的连续形成、非连续形成(存在未涂布部分)与平版印刷版原版的划痕的关系。
而且,在确认到上述基本的确认事项之后,改变支撑体表面的聚合物层的类别或支撑体背面的背涂层的树脂种类或表面粗糙度结构,对背涂层的算术平均高度Sa与减少衬纸中所需要的下述课题1)~4)的关系进行了调查。
1)防止平版印刷版原版彼此的摩擦剥离(以下称为“摩擦剥离”)。
2)防止平版印刷版原版彼此的粘接(以下称为“粘接性”)。
3)用于在从层叠体一张一张取出平版印刷版原版的制版工序中防止多次给版的版分离性赋予(以下称为“版分离性赋予”)。
4)防止平版印刷版原版的记录层侧表面的擦伤(以下称为“擦伤”)。
[第1实施例]
第1实施例中,在表面形成有未经处理版用聚合物层的带状支撑体12的背面,在以下条件下涂布条纹涂膜用涂布液之后进行干燥而制造了平版印刷版原版。
《未经处理版用聚合物层的形成》
未经处理版用聚合物层作为底涂层、图像记录层及保护层这3层结构而形成为如下。
(底涂层的形成)
在带状支撑体12的表面,以干燥涂布量成为20mg/m2的方式涂布下述组成的底涂层涂布液而形成了底涂层。
[化学式1]
(图像记录层的形成)
在底涂层上,将下述组成的图像记录层涂布液进行棒涂之后,在100℃下烘干60秒钟,从而形成了干燥涂布量1.0g/m2的图像记录层。
图像记录层涂布液通过在将要进行涂布之前混合并搅拌下述感光液及微凝胶液来得到。
《图像记录层涂布液》
<感光液的组成>
<微凝胶液的组成>
·微凝胶 2.640g
·蒸馏水 2.425g
[化学式2]
[化学式3]
《微凝胶的制作》
作为油相成分,加成下述化学式4的多官能异氰酸酯(Mitsui Chemicals,Inc.制;75质量%的乙酸乙酯溶液)4.46g、三羟甲基丙烷(6摩尔)和二甲苯二异氰酸酯(18摩尔),并对这些加成甲基单端末聚氧乙烯(1摩尔,氧乙烯单元的重复数:90)而成的加成物(MitsuiChemicals Polyurethanes Inc.制;50质量%的乙酸乙酯溶液)10g、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Nippon Kayaku Co.,Ltd.制,SR444)3.15g及PIONIN A-41C(Takemoto Oil&Fat Co.,Ltd.制)0.1g溶解于乙酸乙酯17g。作为水相成分制备了聚乙烯醇(Kuraray Co.,Ltd.制,PVA-205)的4质量%水溶液40g。将油相成分及水相成分混合,并使用均料器以12,000rpm乳化了10分钟。将所得到的乳化物添加于25g的蒸馏水,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之后,在50℃下搅拌了3小时。使用蒸馏水进行稀释,使得如此得到的微凝胶液的固体成分浓度成为15质量%,从而制作了微凝胶。通过光散射法测定的微凝胶的平均粒径为0.2μm。
[化学式4]
(保护层的形成)
在图像记录层上,将下述组成的保护层涂布液棒涂后,在120℃下烘干60秒钟,并形成干燥涂布量0.15g/m2的保护层来制作了平版印刷版原版。
《保护层的涂布液组成》
[化学式5]
<无机层状化合物分散液的制备>
向离子交换水193.6g添加合成云母SOMASIF ME-100(Co-op Chemical Co.,Ltd.制)6.4g,使用均料器分散至体积平均粒径(激光散射法)成为3μm。所得到的分散粒子的纵横比为100以上。
《背涂层的形成》
背涂层70如下形成。
(条纹涂膜用涂布液组成)
(备注)氟系表面活性剂中使用了30质量%的MIBK(甲基异丁基酮)溶液。
通过在4质量%~36质量%之间改变上述条纹涂膜用涂布液F的固体成分浓度,制备了粘度为0.5mPa·s、1mPa·s、6mPa·s、30mPa·s、80mPa·s这5个级别的涂布液。并且,涂布液F的表面张力以25mN/m、27mN/m、30mN/m、35mN/m这4个级别进行。
(带状支撑体)
作为带状支撑体12,使用了厚度0.30mm、宽度1030mm的JIS A 1050(JIS:JapanIndustrial Standards(日本工业标准))的铝板。对于该带状支撑体12,以与涂布液F的接触角为30°的情况和90°的情况这2个级别进行。
(条纹涂膜用涂布机)
使用图10所示的棒涂布机24,以传送速度80m/分一边连续传送带状支撑体12一边进行了涂布。
并且,涂布用棒28使用了以图11~图13进行了说明的沿涂布用棒28的轴心方向交替排列有有槽部位A和无槽部位B,且直径为10mm的涂布用棒。
而且,在成为上述的产生课题的前提的粘度(η)的条件范围(0.3mP a·s以上且100mPa·s以下)、表面张力(σ)的条件范围(20mN/m以上且40mN/m以下)及接触角的条件范围(10°以上且90°以下)内改变数值而进行了涂布。
初始膜厚差(Z0)是以10μm、20μm、40μm这3个级别进行的。
涂布用棒28的转速是以300rpm、1270rpm、1500rpm这3级别进行的。并且,关于作为涂布用棒28的槽的优选条件的P为0.25mm以上、D/P为0.49以下、以及h/D为0.01以上且0.55以下,也改变数值而进行了调查。
(条纹涂膜用干燥机)
使用接近在外壳内连续传送的条纹涂膜64的膜面而设置有矩形喷嘴66的图16的干燥机20在干燥温度125℃下进行了干燥。并且,将干燥风吹向涂膜面的平行风分量的相对风速设为0.1m/s、0.2m/s、3m/s、4m/s、5m/s、10m/s、20m/s、30m/s、35m/s这9个级别进行了干燥。
而且,当在作为产生课题的前提条件的上述“粘度条件”、“表面张力条件”及“接触角条件”的涂布条件下进行了涂布时,对在干燥工序中满足式1的“条纹涂膜形成条件”和式2的“防止角状突起部的形成的条件”的情况和不满足的情况进行了试验。
图18A的表中,关于实施例1~实施例22及比较例1~比较例8,示出了参数(粘度、表面张力等)的数值和试验结果。
并且,粘度条件的条件范围(0.3mPa·s以上且100mPa·s以下)、表面张力(σ)的条件范围(20mN/m以上且40mN/m以下)及接触角的条件范围(10°以上且90°以下)如上述为用于产生本发明中的课题的前提,因此改变参数的数值时尤其对上限及下限的数值并不限制。
而且,图18A的表中,将满足式1的情况设为A,将不满足的情况设为B。并且,将满足式2的情况设为A,将不满足的情况设为B。
并且,本实施例中,作为对条纹涂膜进行涂布的条纹涂膜用涂布机18,使用了具有以图11~图13进行了说明的由有槽部位A和无槽部位B构成的涂布用棒28的棒涂布机24。因此,还调查了对规定涂布用棒28的槽形状的P为0.25mm以上、D/P为0.49以下、以及h/D为0.01以上且0.55以下有何影响。而且,还对涂布用棒28的转速与向涂布液F的气泡的卷入的关系进行了调查。
并且,对用条纹涂膜用干燥机20进行干燥时的干燥风的相对风速与条纹涂膜64的干燥不均的关系进行了调查。
<试验结果1>
试验结果1中,对是否形成有条纹涂膜64、是否防止了角状突起部62A的形成进行了评价。
而且,将形成有条纹涂膜64且没有角状突起部62A的情况设为A。并且,将未形成有条纹涂膜64,或存在角状突起部62A的情况设为B。
关于是否形成有条纹涂膜64,用接触式膜厚计测定相邻的厚膜部62与薄膜部60的干膜下的膜厚差Zt,且只要为1μm以上则判定为形成有条纹涂膜64。关于是否能够防止角状突起部62A的形成,用电子显微镜测定条纹涂膜的轮廓,将与中间部的膜厚相比厚膜部62的端部的膜厚大于0.5μm以上的情况判定为存在角状突起部62A。
并且,将因涂布用棒28的条件及干燥风的相对风速引起的“气泡卷入”及“条纹涂膜的不均”的影响评价为副作用。
关于“气泡卷入”,通过肉眼对所制造的平版印刷版原版进行观察,将无气泡的卷入的情况设为A,将在厚膜部62的一部分中有气泡的卷入的情况设为B,将在整个面有气泡的卷入的情况设为C。
并且,关于“条纹涂膜的不均”,通过肉眼对所制造的平版印刷版原版进行观察,将几乎未观察到色调差的情况设为A,将细微地观察到色调的不同的情况设为B,将明显观察到色调的不同的情况设为C。
从图18A的表可知,实施例1~实施例22满足“粘度条件”、“表面张力条件”、“接触角条件”、式1的“条纹涂膜形成条件”及式2的“防止角状突起部的形成的条件”这5个所有条件。
并且,比较例1~比较例8在上述5个条件中满足式1的“条纹涂膜形成条件”和式2的“防止角状突起部的形成的条件”中的至少一个。
其结果,实施例1~实施例22中均能够形成条纹涂膜64,并且在厚膜部的宽度方向两端也未产生角状突起部,评价为A。
另一方面,比较例1~比较例8中,比较例1及比较例7中未能形成条纹涂膜,评价为B。即,比较例1及比较例7中,通过干燥工序中的涂布膜的流平,厚膜部62及薄膜部60的膜厚差被消除而成为平坦的涂布膜。
并且,比较例2~比较例6及比较例8中形成了条纹涂膜64,但在厚膜部62的宽度方向两端产生角状突起部62A,评价为B。
图19为示意性地图示了通过接触式膜厚计对在厚膜部62的宽度方向两端产生了角状突起部62A的比较例2进行测定而得的结果的示意图。并且,图20为示意性地图示了通过接触式膜厚计对在厚膜部62的宽度方向两端产生了角状突起部62A的比较例5进行测定而得的结果的示意图。图19及图20是以1000倍的纵向倍率、10倍的横向倍率示出的。
从图19可知,在所有的厚膜部62的宽度方向两端产生了角状突起部62A。并且,图20中,在图的右半部分的厚膜部62的宽度方向两端产生了角状突起部62A。
图21为示意性地图示了通过接触式膜厚计对在厚膜部62的宽度方向两端未产生角状突起部62A的实施例1进行测定而得的结果的示意图。并且,图22为示意性地图示了通过接触式膜厚计对在厚膜部62的宽度方向两端的未产生角状突起部62A的实施例2进行测定而得的结果的示意图。图21是以5000倍的纵向倍率、30倍的横向倍率示出的。图22是以2000倍的纵向倍率、10倍的横向倍率示出的。
从图21及图22可知,在厚膜部62的宽度方向两端未产生角状突起部62A。
由此,通过本发明的平版印刷版原版的制造方法制造的平版印刷版原版在层叠多个而形成为层叠体时不会损伤版,且印刷污染也得以抑制,因此能够实现衬纸的减少。
在此,对式2的常数3.3×109的依据进行说明。
图18B中,在纵轴标绘直至干燥点为止的时间,在横轴标绘Z0×η×W/σ,且标绘了图18A的表的实施例和比较例。用○(圆圈标记)表示实施例的标绘,用×(×标记)表示比较例的标绘。从图18B可知,能够通过下式表示作为×的区域与○的区域的边界线的点线S。
t=3.3×109(Z0×η×W/σ)
<试验结果2>
试验结果2为对涂布用棒28的形状及转速、以及干燥时的干燥风吹向涂膜面的平行风分量的相对风速进行试验而得的试验结果。
若从图18A的表观察规定涂布用棒28的槽的形状的P为0.25mm以上、D/P为0.49以下、以及h/D为0.01以上且0.55以下的实施例及比较例,则实施例2、实施例9、实施例11、实施例13、实施例17、实施例18及比较例2中有时产生不均,评价为B。尤其,干燥风吹向涂膜面的平行风分量为相对风速35m/s的实施例17中,在条纹涂膜64中观察到不均(干燥不均)。实施例13中观察到弱的划痕。
并且,如以下所示,对将上述相对风速设定为相同的数值的实施例与比较例进行了比较。并且,在实施例19~实施例22中的相对风速小的试验区,将相对风速设为小,并且将干燥温度设为比上述的125℃高而调整了直至干燥点(t)为止的时间。
·相对风速0.1m/s……实施例19与比较例4
·相对风速0.2m/s…实施例20与比较例5
·相对风速2m/s……实施例21与比较例6
·相对风速3m/s……实施例22与比较例8
·相对风速5m/s……实施例1与比较例3
·相对风速30m/s……实施例2与比较例1
从该结果可知,在风速的数值相同的实施例与比较例中,在实施例中满足式1及式2,但比较例中并不满足式1或式2。因此,认为若相对风速大于35m/s则会对干燥不均带来影响,但只要为相对风速小于35m/s的区域,则不仅干燥不均,还尤其不会影响条纹涂膜64的形成及防止角状突起部62A的产生。
并且,若从涂布用棒28的转速观察,则涂布液F的粘度为30mPa·s且转速为1500rpm的实施例17及涂布液的粘度为30mPa·s且转速为1270rpm的实施例18中观察到气泡的卷入,评价为B。这与图9的气泡混入临界曲线一致。
然而,试验结果2的任何试验中,作为主要效果的条纹涂膜64的形成和防止角状突起部的形成中也没有问题。
[第2实施例]
第2实施例中,在层叠平版印刷版原版而形成了层叠体时,对所形成的条纹涂膜与平版印刷版原版的划痕的产生的关系进行了调查。如下进行了是否产生划痕的试验。
即,关于图18A的表的实施例与比较例的平版印刷版的样品,未在所制造的20张平版印刷版之间夹持衬纸而层叠来形成了第1层叠体。并且,在安装层叠体的盒体内预先安装有聚合物层的表面朝上的第2层叠体。而且,将第1层叠体在已安装有盒体的第2层叠体上从边缘偏离5cm进行堆积之后,一边向水平方向按压以与第2层叠体的最上侧的平版印刷版的聚合物层侧的表面摩擦一边压入盒体内。
而且,关于聚合物层侧的表面被摩擦的平版印刷版,通过肉眼观察有无划痕,将无划痕的平版印刷版设为A,将有划痕的平版印刷版设为B。
图23的表的实施例23与图18A的表的实施例1相同。即,图3的实施例的条纹涂膜64为在带状支撑体12的背面连续排列有带状厚膜部62和带状薄膜部60的整面涂布。
并且,假设了以往技术的WO2014/202519A1的比较例9中,进行了在带状支撑体12的背面具有未涂布部分的条纹状非连续的部分涂布。假设了以往技术的WO2014/202519A1的比较例10中,进行了在带状支撑体12的背面具有未涂布部分的点状非连续的部分涂布。
并且,比较例11中,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涂布条纹涂膜用涂布液F而形成条纹涂膜64之后,条纹涂膜64的厚膜部62和薄膜部60中仅吸引去除薄膜部60,由此有意地形成了局部的未涂布部分。
其结果,从图23的表可知,实施例23中无划痕评价为A,比较例中全部评价为B。由此,验证了如下,即为了防止平版印刷版的划痕,需要为在带状支撑体12的背面连续排列有带状厚膜部62和带状薄膜部60的整面涂布。
[第3实施例]
第3实施例中,关于如上述形成的条纹涂膜64,对如实施例24~实施例34改变上述厚膜部接触面积比率、厚膜部宽度、厚膜部之间距离(间距)时,对平版印刷版原版彼此的“版的吸附性”和“版表面的污染”的影响进行了调查。
关于“版的吸附性”,将所制造的3张平版印刷版原版在温度25℃、湿度75%RH的环境下调湿2小时之后,朝向相同的方向在未夹入衬纸的状态下依次层叠3张平版印刷版原版而形成了层叠体。用具有铝层压层的牛皮纸将该层叠体密封包装,在施加4Kg的荷载的状态下,在30℃环境下放置了5天。而且,对放置了5天的层叠体,对平版印刷版的聚合物层侧的表面与在其上侧具有相邻的平版印刷版原版的条纹涂膜64的背面之间的吸附性进行了调查。
关于吸附性的评价,将在所层叠的平版印刷版原版彼此之间无吸附性的情况设为A,将具有一些吸附性但在实用级别上没有问题的情况设为B,将吸附性大且无法实用的级别的情况设为C。
并且,通过肉眼观察“版表面的污染”进行观察,将在所层叠的平版印刷版的表面无污染的情况设为A,将有一些污染但在实用级别上没有问题的情况设为B,将污染明显且无法实用的级别的情况设为C。
<试验结果3>
从图24的表可知,若厚膜部接触面积比率为95%而大于上限90%,则观察到一些“版的吸附性”而评价为B。若厚膜部接触面积比率为3%而小于下限5%,则产生一些“版表面的污染”而评价为B。
并且,若厚膜部宽度为15mm而大于上限10mm,则版变得容易吸附而评价为B。通过吸附而层叠的上侧的版有时会使下侧的版偏离。若厚膜部宽度为0.2mm而小于下限0.25mm,则产生一些“版表面的污染”而评价为B。
并且,若厚膜部之间距离为50mm而大于上限30mm,则产生一些“版表面的污染”而评价为B。若厚膜部之间距离为0.4mm而小于下限0.5mm,则排气性变差而产生“版的吸附性”而评价为B。
因此,所形成的干燥状态的条纹涂膜64优选厚膜部接触面积比率为5%以上且90%以下、厚膜部宽度为0.25mm以上且10mm以下、厚膜部之间距离为0.5mm以上且30mm以下。
然而,试验结果3的任何试验中,作为主要效果的条纹涂膜的形成和防止角状突起部的形成中也没有问题。
[第4实施例]
第4实施例中,改变支撑体表面的聚合物层或支撑体背面的背涂层70的树脂种类或表面粗糙度结构而对背涂层70的算术平均高度Sa与减少衬纸中所需要的课题1)~4)的关系进行了试验。
关于试验,如图25的表所示,改变支撑体表面的聚合物层的类别、支撑体背面的背涂层的树脂种类、背涂层是否为连续或非连续、表面粗糙度结构的形状及有无添加消光剂这5个参数制造了满足本发明的实施例35~实施例55的平版印刷版原版和不满足本发明的比较例12~比较例19的平版印刷版原版。
带状支撑体12使用了与第1实施例中进行了说明的铝板相同的铝板。
图25的表中,“铝”是指铝板,“未经处理”是指未经处理版用聚合物层,“负”是指负型图像记录层用聚合物层,“正”是指正型图像记录层用聚合物层,“有处理废弃版”是指经处理的废弃版用聚合物层,“未经处理废弃版”是指未经处理的废弃版用聚合物层。
并且,表面粗糙度结构中的“无规律凹凸”是指,如图26所示,在涂满带状支撑体12的背面的薄膜部60上以随机配置的方式形成有无规律形状的厚膜部62的背涂层70。
(聚合物层的类别)
未经处理版用聚合物层的组成与上述的第1实施例相同。
并且,负型图像记录层用、正型图像记录层用、有处理废弃版用及未经处理废弃版用聚合物层的组成如下。
《负型图像记录层用聚合物层》
<底涂层的形成>
在带状支撑体12的表面,通过线棒涂布下述组成的底涂层涂布液,并在90℃下干燥了30秒钟。涂布量为10mg/m2
·高分子化合物A(下述化6)(重均分子量:3万)0.05g
·甲醇27g
·离子交换水3g
[化学式6]
<图像记录层的形成>
使用线棒涂布机将下述组成的图像记录层涂布液涂布在底涂层上。关于干燥,通过暖风式干燥装置在115℃下进行了34秒钟。干燥后的覆盖量为1.4g/m2
[化学式7]
[化学式8]
<保护层的形成>
在图像记录层上,用线棒涂布机涂布下述组成的保护层涂布液,通过暖风式干燥装置在125℃下干燥75秒钟而形成了保护层。干燥后的涂布量为1.6g/m2
《正型图像记录层用聚合物层》
<底涂层的形成>
在带状支撑体12的表面,用棒涂器涂布下述组成的底涂层涂布液,并在80℃下干燥15秒钟而形成了干燥后的涂布量为18mg/m2的底涂层。
·高分子化合物(下述化学式9) 0.3g
·甲醇 100g
[化学式9]
<图像记录层的形成>
在底涂层上形成了由下层和上层构成的图像记录层。即,以干燥后的涂布量成为0.85g/m2的方式用棒涂器涂布下述组成的下层涂布液,并在160℃下干燥44秒钟,紧接着通过17~20℃的冷风冷却至带状支撑体12的温度达到35℃为止而形成了下层。然后,以干燥后的涂布量成为0.22g/m2的方式用棒涂布机涂布下述组成的上层涂布液,在148℃下干燥25秒钟,进而在20~26℃的风下逐渐冷却而形成了上层。
下层涂布液的组成如下。
[化学式10]
[化学式11]
上层涂布液的组成如下。
[化学式12]
《有处理废弃版用聚合物层》
在带状支撑体12的表面,使用下述组成的底涂层用涂布液,以干燥后的涂布量成为1.5mg/m2的方式涂布在支撑体上,并进行了干燥。而且,使用线棒以干燥重量成为0.7g/m2的方式涂布了非感光性层形成用涂布液。关于干燥,利用暖风式干燥装置在90℃下干燥了27秒钟。并且,使用线棒在非感光性层的表面涂布亲水性层形成用涂布液O-11,并利用暖风式干燥装置在125℃下干燥75秒钟而形成了亲水性层。该亲水性层的总涂布量(干燥后的涂覆量)为1.8g/m2
底涂层涂布液的组成如下。
·聚合物(下述化学式13) 0.3g
·纯水 60.0g
·甲醇 939.7g
[化学式13]
非感光性层形成用涂布液的组成如下。
并且,粘合剂聚合物A为MFG/MEK=1/1的16重量%溶液、重均分子量85,000、酸含量1.64meq/g、下述(1)~(4)这4种单体的缩合反应物。
《未经处理废弃版用聚合物层》
在带状支撑体12的表面,使用下述组成的结构层1用涂布液,以干燥涂布量成为1.5mg/m2的方式涂布在支撑体上,并进行了干燥。由此形成了结构层1。
·高分子化合物F-1(下述化学式14) 3.6g
·低分子亲水性化合物G-3 0.1g
(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C12H25-(OCH2CH2)10-OH、EMALEX 710,NIHON EMU LSIONCo.,Ltd.制)
·水 100.0g
[化学式14]
上述高分子化合物F-1中,M1、M2、M3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钠原子。并且,括号右侧的数字表示各单体单位相对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总单体单位的含有率(摩尔%)。
而且,在上述所形成的结构层1上,使用下述组成的结构层2用涂布液以干燥涂布量成为1.8mg/m2的方式进行棒涂,并使用ESPEC Corp.制恒温器ph-201在125℃下干燥75秒钟而形成了结构层2。由此,形成了未经处理废弃版用聚合物层。
上述聚合物I-1为聚乙烯醇(CKS-50、皂化度99摩尔%、聚合度300,Nip ponSynthetic Chemical Industry Co.,Ltd.制)。
上述低分子亲水性化合物G-7为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Pluronic P84,BA SF公司制)。
低分子亲水性化合物G-3为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C12H25-(OCH2CH2)10-OH、EMALEX710、NIHON EMULSION Co.,Ltd.制)。
低分子亲水性化合物G-1为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4-(2-(2-(2-乙基己基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丁烷-1-磺酸钠,Wako Pure Chemical Industries,Ltd.制)。
(背涂层的树脂种类)
如图25的表所示,作为进行了试验的背涂层的树脂种类,使用了环氧树脂、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聚酯树脂、丙烯酸共聚物、UV固化性丙烯酸树脂、聚苯乙烯树脂及线型酚醛树脂。
关于聚乙烯醇缩醛树脂,使用Sekisui Chemical Co.,Ltd.的KS-10,将25g溶解在甲基乙基酮100g。
作为丙烯酸共聚物,使用了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投料重量比为65:20:15)共聚物。
UV固化性丙烯酸树脂的成分组成如下,且使用了Ciba-Geigy K.K.制或BA SF公司制药剂。
(背涂层的表面粗糙度结构的形成方法)
<连续的条纹涂膜>
实施例35~实施例52及比较例14的连续的条纹涂膜的形成是依照上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条纹涂膜的形成方法进行的。即,以背涂层的算术平均高度Sa成为0.5μm~24.0μm的范围的方式,调整了棒涂布机24的涂布用棒28的有槽部位A的凹部56的深度。并且,比较例14中,以背涂层的算术平均高度Sa成为0.4μm的方式,调整了棒涂布机24的涂布用棒28的有槽部位A的凹部56的深度。
<连续的虚线涂膜>
实施例53的连续的虚线涂膜的形成是依照上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虚线涂膜的形成方法进行的。
<连续的点涂膜>
实施例54的连续的点涂膜的形成是依照上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点涂膜的形成方法进行的。
<连续的无规律凹凸涂膜>
形成图26所示的连续的无规律凹凸涂膜的背涂层70时,首先将涂布液涂满带状支撑体12的整个背面而涂布形成平坦状(扁平状)薄膜部60,且在其上用喷涂方式的涂布装置涂布形成厚膜部62之后,进行了干燥。
<连续的扁平涂膜>
关于比较例12、比较例13、比较例16及比较例18的连续的扁平涂膜的形成,在带状支撑体12的整个背面涂满涂布液而形成了平坦状(扁平状)涂膜。
<非连续的条纹涂膜>
比较例15及比较例17的非连续的条纹涂膜的形成是依照以往技术WO2014/202519A1中所记载的方法进行的。
<连续的消光涂膜>
关于比较例19的连续的消光涂膜的形成,制备在与上述的连续的扁平涂膜相同的涂布液中含有Sekisui Kasei Plastics Co.,Ltd.制TECHPOLYMER A RX-30的含粒子涂布液,并将其涂满带状支撑体12的整个背面而形成了算术平均高度Sa为18μm的消光涂膜。
<试验结果4>
将试验结果4示于图25的表中。
如图25所示,关于实施例35~实施例55及比较例12~比较例19,测定了所制造的平版印刷版原版的背涂层的“算术平均高度Sa”及“贝克秒”。
并且,关于实施例35~实施例55及比较例12~比较例19,以五分制对“摩擦剥离”、“粘接性”、“擦伤”及“版分离性赋予”这4个项目进行评价,只要4项目全部评价为3以上,则作为综合评价设为满足衬纸的减少的条件的合格线。
而且,对“算术平均高度Sa”与综合评价的合格线的关系进行调查,并且还对“贝克秒”与合格线的关系进行了调查。
“算术平均高度Sa”及“贝克秒”的测定通过如下方法进行。
<算术平均高度Sa>
算术平均高度Sa的测定是依照ISO 25178中所记载的方法进行的。即,使用MITSUBISHI CHEMICAL SYSTEMS,Inc.制Micromap MM3200-M100,在视角内,以至少包含厚膜部和薄膜部的方式调整了倍率。此时,从相同的样品中选择10处并进行测定,且将这些的平均值设为算术平均高度Sa。
<贝克平滑度(贝克秒)>
依照JIS P 8119(1998)进行了测定。关于测定,使用KUMAGAI RIKI KO GYO Co.,Ltd.制贝克平滑度试验机,以标准空气量的1/10即1mL的空气量进行了测定。图25的表中,贝克秒越小,则在层叠平版印刷版原版而形成了层叠体时,显示上下相邻的平版印刷版原版彼此的接触面的排气性良好,且平版印刷版原版彼此不易粘接。
并且,“摩擦剥离”、“粘接性”、“擦伤”及“版分离性赋予”的评价方法如下。
<摩擦剥离>
在25度60%RH的环境下对平版印刷版原版进行2小时的调湿之后,将平版印刷版原版冲压成2.5cm×2.5cm,将其安装于Shinto Scientific Co.,Lt d.制连续加载式抗刮强度试验机TYPE-18,且以未冲压的平版印刷版原版的表面与经冲压的平版印刷版原版的背面接触的方式进行设置,以0~1500gf的加载对平版印刷版原版的多个部位进行了摩擦。通过肉眼及扫描型电子显微镜(SEM)对经摩擦的上述的背面进行观察,并通过以下基准对背涂层的剥离级别进行了评价。评价通过1~5进行感官评价,3以上为实用级别,2以下为无法实用的级别。
5……通过肉眼进行观察,或者通过SEM进行观察均未观察到剥离。
4……通过肉眼进行观察时未观察到剥离,但通过SEM进行观察时观察到轻微剥离。
3……通过肉眼进行观察时未观察到剥离,通过SEM进行观察时能够确认到剥离。
2……通过肉眼进行观察时能够确认到一部分剥离,通过SEM进行观察时能够确认到剥离。
1……仅通过肉眼进行观察便能够明显确认到剥离。
<粘接性>
在25℃75%RH的环境下,对3张平版印刷版原版(10cm×10cm)进行2小时的调湿之后,在相同方向上无衬纸的夹入的状态下依次层叠而作为层叠体。用具有铝层压层的牛皮纸将该层叠体密封包装,在施加4kg的荷载的状态下,在30℃环境下放置了5天。然后,剥离平版印刷版原版,通过肉眼对平版印刷版原版的聚合物层侧的面与层叠时上下相邻的平版印刷版原版的背涂层的面的粘接状态进行了观察。评价通过1~5进行感官评价,3以上为实用级别,2以下为无法实用的级别。
5……无粘接。
4……有轻微的粘接。
3……有一些粘接。
2……若施力则用手勉强剥离的强力粘接。
1……粘接而很难用手剥离的非常强的粘接。
<擦伤>
在25℃60%RH的环境下对平版印刷版原版进行2小时的调湿之后,将平版印刷版原版冲压成2.5cm×2.5cm,并将其安装于Shinto Scientific Co.,Ltd.制连续加载式抗刮强度试验机TYPE-18,以未冲压的平版印刷版原版的表面与经冲压的平版印刷版原版的背面接触的方式进行设置,以0~1500gf的加载对平版印刷版原版的多个部位多个部位进行摩擦。将经摩擦的平版印刷版原版安装于Creo公司制Trendsetter3244,以分辨率2400dpi,输出7W、外鼓转速150r pm、版面能量110mJ/cm2进行了图像曝光。将图像曝光后的平版印刷版原版安装于TOKYO KIKAI SEISAKUSHO,LTD.制胶印滚筒印刷机,作为报刊用印刷油墨使用INKTEC CO.,LTD.制SOYBI KKST-S(红),并作为润版液而使用SAKATA INX CORPORATION.制ECOSEVEN N-1,对报刊用纸以100,000张/小时的速度进行了印刷。在印刷过程中,将第1,000张印刷物作为样品而取样,用肉眼观察因擦伤而导致的划痕污染的程度。
并且,擦伤的评价中,需要对平版印刷版原版进行图像曝光、显影及印刷的工序,上述擦伤的评价方法在没有显影工序的未经处理版的情况下进行。但是,当存在显影工序的有处理版时,进行下述显影处理工序。
当聚合物层为负型图像记录层时,利用Fujifilm Corporation制自动显影机LP-1310HII以传送速度(线速度)2m/分、显影温度30℃对经图像曝光的平版印刷版原版进行了显影处理。显影液使用了Fujifilm Corporation制DH-N的1:4水稀释液、显影补充液使用了Fujifilm Corporation制FCT-421的1:1.4水稀释液,润饰液使用了Fujifilm Corporation制HN-GV的1:1水稀释液。
并且,当聚合物层为正型图像记录层时,对Fujifilm Corporation制显影液DT-2进行1:8水稀释而将其投入到Fujifilm Corporation制自动显影机LP-940HII,并以显影温度32℃、显影时间12秒对经图像曝光的平版印刷版原版进行了显影处理。
擦伤的评价通过1~5进行感官评价,3以上为实用级别,2以下为无法实用的级别。
5……无划痕污染。
4……视觉辨认中无法确认,但存在1处能够用6倍率的放大镜确认到的划痕污染。
3……视觉辨认中无法确认,但存在多个部位能够用6倍率的放大镜确认到的划痕污染。
2……在多个部位存在能够通过视觉辨认而确认到的划痕污染。
1……在整个面存在划痕污染。
<版分离性赋予>
将聚积有100张平版印刷版原版而成的层叠体安装在NEC ENGINEERING,LTD.制CTP制版机“AMZIsetter”,并将从层叠体的最上部一张一张取出的操作连续进行了100次。通过以下基准对此时的版分离性赋予进行了评价。评价通过1~5进行感官评价,3以上为实用级别,2以下为无法实用的级别。
5……版上升时下一版未被抬起的现象为100%。
4……版上升时下一版被抬起,且不会即刻掉落的现象为整体的1%以下。
3……版上升时下一版被抬起,且不会通过第1次的分离动作而剥离的现象为整体的1%以下。
2……版上升时下一版被抬起,且不会通过第1次的分离动作而剥离的现象为大于整体的1%且为5%以下。
1……版上升时下一版为抬起,且不会通过第1次的分离动作而剥离的现象为大于整体的5%且为20%以下。
如图25的表所示,实施例35~实施例42中,为对于在支撑体表面具有未经处理版用聚合物层,且在支撑体背面具有具备薄膜部与厚膜部连续的条纹涂膜的表面粗糙度结构的环氧树脂的背涂层的平版印刷版原版,将背涂层的算术平均高度Sa从0.5μm增大至24.0μm为止的试验区。
从实施例35~实施例42的结果可知,几乎“摩擦剥离”、“粘接性”、“擦伤”及“版分离性赋予”均被评价为5。算术平均高度Sa为0.5μm时“粘接性”被评价为4,“版分离性赋予”被评价为3。并且,算术平均高度Sa为8.0μm时的“擦伤”被评价为4,算术平均高度S为24.0μm时“摩擦剥离”和“擦伤”被评价为3。
实施例43~实施例45中,为对于在支撑体表面具有未经处理版用聚合物层,且在支撑体背面具有具备薄膜部与厚膜部连续的条纹涂膜的表面粗糙度结构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背涂层的平版印刷版原版,将背涂层的算术平均高度Sa从1.5μm增大至6.0μm为止的试验区。
从实施例43~实施例45的结果可知,“摩擦剥离”、“粘接性”、“擦伤”及“版分离性赋予”均被评价为5,算术平均高度Sa为1.5μm时“粘接性”和“版分离性赋予”被评价为4,算术平均高度S为6.0μm时“擦伤”被评价为4。
实施例46~实施例48中,为对于在支撑体表面具有未经处理版用聚合物层,且在支撑体背面具有具备薄膜部与厚膜部连续的条纹涂膜的表面粗糙度结构的聚酯树脂的背涂层的平版印刷版原版,将背涂层的算术平均高度Sa从1.5μm增大至6.0μm为止的试验区。
从实施例46~实施例48的结果可知,“摩擦剥离”全部被评价为5,“粘接性”全部被评价为3,“擦伤”全部被评价为4,以及“版分离性赋予”在算术平均高度Sa为1.5μm时被评价为4,算术平均高度S为4.5μm和6.0μm时被评价为5。
实施例49中,对于在支撑体表面具有负型图像记录层用聚合物层,且在支撑体背面具有具备薄膜部与厚膜部连续的条纹涂膜的表面粗糙度结构的环氧树脂的背涂层的平版印刷版原版,将背涂层的算术平均高度Sa形成为4.5μm。
实施例50中,对于在支撑体表面具有正型图像记录层用聚合物层,且在支撑体背面具有具备薄膜部与厚膜部连续的条纹涂膜的表面粗糙度结构的环氧树脂的背涂层的平版印刷版原版,将背涂层的算术平均高度Sa形成为4.5μm。
实施例51中,对于在支撑体表面具有有处理废弃版用聚合物层,且在支撑体背面具有具备薄膜部与厚膜部连续的条纹涂膜的表面粗糙度结构的环氧树脂的背涂层的平版印刷版原版,将背涂层的算术平均高度Sa形成为4.5μm。
实施例52中,对于在支撑体表面具有未经处理废弃版用聚合物层,且在支撑体背面具有具备薄膜部与厚膜部连续的条纹涂膜的表面粗糙度结构的环氧树脂的背涂层的平版印刷版原版,将背涂层的算术平均高度Sa形成为4.5μm。
从实施例49~实施例52的结果可知,“摩擦剥离”、“粘接性”、“擦伤”及“版分离性赋予”均被评价为5。
实施例53中,对于在支撑体表面具有未经处理版用聚合物层,且在支撑体背面具有具备薄膜部与厚膜部连续的虚线涂膜的表面粗糙度结构的环氧树脂的背涂层的平版印刷版原版,将背涂层的算术平均高度Sa形成为5.0μm。从实施例53的结果可知,“擦伤”被评价为4,除此以外,“摩擦剥离”、“粘接性”及“版分离性赋予”均被评价为5。
实施例54中,对于在支撑体表面具有未经处理版用聚合物层,且在支撑体背面具有具备薄膜部与厚膜部连续的点涂膜的表面粗糙度结构的环氧树脂的背涂层的平版印刷版原版,将背涂层的算术平均高度Sa形成为5.0μm。从实施例54的结果可知,“摩擦剥离”和“擦伤”被评价为4,“粘接性”和“版分离性赋予”被评价为5。
实施例55中,对于在支撑体表面具有未经处理版用聚合物层,且在支撑体背面具有具备薄膜部与厚膜部连续的无规律涂膜的表面粗糙度结构的丙烯酸共聚物的背涂层的平版印刷版原版,将背涂层的算术平均高度Sa形成为3.0μm。从实施例55的结果可知,“摩擦剥离”、“擦伤”及“粘接性”被评价为4,“版分离性赋予”被评价为5。
如上述,实施例35~实施例55中,“摩擦剥离”、“粘接性”、“擦伤”及“版分离性赋予”均被评价为3以上,从而能够实现衬纸的减少。
相对于此,比较例12中,在支撑体表面具有未经处理版用聚合物层,但在支撑体背面未形成背涂层。此时的算术平均高度Sa为0.2μm,其为支撑体表面的表面粗糙度。从比较例12的结果可知,“摩擦剥离”被评价为5,“粘接性”被评价为2,“擦伤”和“版分离性赋予”被评价为1,综合评价中未能实现衬纸的减少。
比较例13中,在支撑体表面具有未经处理版用聚合物层,且在支撑体背面形成有涂满环氧树脂的扁平的背涂层。此时的背涂层的算术平均高度Sa为0.1μm。从比较例13的结果可知,“摩擦剥离”被评价为5,“粘接性”被评价为1,“擦伤”和“版分离性赋予”被评价为4,综合评价中未能实现衬纸的减少。
比较例14中,对于在支撑体表面具有未经处理版用聚合物层,且在支撑体背面具有连续的条纹涂膜的表面粗糙度结构的环氧树脂的背涂层的平版印刷版原版,将背涂层的算术平均高度Sa设为小于本发明的0.5μm的0.4μm。从比较例14的结果可知,“摩擦剥离”被评价为5,“粘接性”被评价为3,“擦伤”被评价为4,“版分离性赋予”被评价为2。从该结果,即使在支撑体背面形成具有连续的条纹涂膜的表面粗糙度结构的环氧树脂的背涂层,算术平均高度Sa也不满足0.5μm,由此综合评价中作为衬纸的减少为不合格。
比较例15中,对于在支撑体表面具有未经处理版用聚合物层,且在支撑体背面具有具备非连续的条纹涂膜的表面粗糙度结构的UV固化性丙烯酸树脂的背涂层的平版印刷版原版,将背涂层的算术平均高度Sa设为4.5μm。即,比较例15中,在支撑体背面具有未涂布部分。从比较例15的结果可知,“摩擦剥离”被评价为2,“粘接性”被评价为5,“擦伤”被评价为1,“版分离性赋予”被评价为5,综合评价中未能实现衬纸的减少。
比较例16中,在支撑体表面具有正型图像记录层用聚合物层,且在支撑体背面形成有涂满聚苯乙烯树脂的扁平的背涂层。此时的背涂层的算术平均高度Sa为0.3μm。从比较例16的结果可知,“摩擦剥离”被评价为4,“粘接性”被评价为3,“擦伤”被评价为4,“版分离性赋予”被评价为1,综合评价中未能实现衬纸的减少。
比较例17中,对于在支撑体表面具有正型图像记录层用聚合物层,且在支撑体背面具有具备非连续的条纹涂膜的表面粗糙度结构的聚苯乙烯树脂的背涂层的平版印刷版原版,将背涂层的算术平均高度Sa设为5.0μm。即,比较例17中,在支撑体背面具有未涂布部分。从比较例17的结果可知,“摩擦剥离”被评价为2,“粘接性”被评价为5,“擦伤”被评价为1,“版分离性赋予”被评价为4,综合评价中未能实现衬纸的减少。
从上述比较例13及比较例17可知,即使在支撑体背面形成有条纹涂膜,当为非连续的条纹涂膜时,“摩擦剥离”和“擦伤”的评价也会变差,且未能实现衬纸的减少。
比较例18中,在支撑体表面具有负型图像记录层用聚合物层,且在支撑体背面形成有涂满线型酚醛树脂的扁平的背涂层。此时的背涂层的算术平均高度Sa为0.2μm。从比较例18的结果可知,“摩擦剥离”被评价为5,“粘接性”被评价为2,“擦伤”被评价为4,“版分离性赋予”被评价为1,综合评价中未能实现衬纸的减少。
比较例19中,在支撑体表面具有未经处理版用聚合物层,且在支撑体背面形成有涂满含有消光剂的环氧树脂而成的背涂层。此时的背涂层的算术平均高度Sa为18.0μm。从比较例19的结果可知,“摩擦剥离”被评价为2,“粘接性”被评价为5,“擦伤”被评价为3,“版分离性赋予”被评价为4,综合评价中未能实现衬纸的减少。
从上述实施例35~实施例55与比较例12~比较例19的对比可知,连续形成有薄膜部和厚膜部的表面粗糙度结构的背涂层的算术平均高度Sa只要为0.5μm以上,则与聚合物层的类别、背涂层的树脂种类、表面粗糙度结构的形状的种类无关,综合评价中未能实现衬纸的减少。
尤其,连续形成有薄膜部和厚膜部的表面粗糙度结构的背涂层的算术平均高度Sa优选为0.5μm以上且24μm以下,更优选为1.5μm以上且8.0μm以下。
相对于此,背涂层的表面粗糙度结构呈扁平,因此算术平均高度Sa小于0.5μm的比较例12、比较例13、比较例16、比较例18以及算术平均高度Sa为0.5μm以上,但非连续的表面粗糙度结构的比较例15、比较例17及添加有消光剂的比较例19中,与聚合物层的类别、背涂层的树脂种类无关而“摩擦剥离”、“粘接性”、“擦伤”、“版分离性赋予”中的至少一个项目的评价为3以下,综合评价中未能实现衬纸的减少。
从该试验结果可知,重要的是本发明的平版印刷版原版满足在带状支撑体的背面连续形成有薄膜部和厚膜部的表面粗糙度结构(构成要件A)和通过该表面粗糙度结构而背涂层的算术平均高度Sa为0.5μm以上(构成要件B)这两个构成要件,且验证了通过该两个构成要件满足作为减少衬纸的课题的所有的上述1)~4)。
并且,从图25的表可知,算术平均高度Sa越大则贝克秒越小,且得知存在如下倾向。
即,例如从实施例36、实施例43及实施例46的对比、实施例44、实施例47及实施例49~实施例52的对比可知,若改变支撑体表面的聚合物层的类别或支撑体背面的背涂层的树脂种类,则即使算术平均高度Sa同为1.5μm或4.5μm,贝克秒也不同。
其理由认为如下,即根据支撑体表面的聚合物层的类别或支撑体背面的背涂层的树脂种类,聚合物层或背涂层的表面硬度不同,通过层叠平版印刷版原版而聚合物层与背涂层接触时,产生接触面的排气性不同的情况。通过贝克秒不同,尤其对“粘接性”及“版分离性赋予”带来影响。
并且,从实施例39的条纹涂膜与实施例53的虚线涂膜、实施例54的点涂膜的对比可知,即使算术平均高度Sa同为5.0μm,只要聚合物层的类别或背涂层的树脂种类相同,则几乎不会对表面粗糙度结构不同的贝克秒带来影响。
但是,与聚合物层的类别、背涂层的树脂种类及表面粗糙度结构无关,贝克秒只要为200秒以下,则综合评价中作为衬纸的减少没有问题而合格。
因此,对于衬纸的减少而言,进一步优选在带状支撑体的背面连续形成有薄膜部和厚膜部的表面粗糙度结构(构成要件A)和通过该表面粗糙度结构而背涂层的算术平均高度Sa为0.5μm以上(构成要件B)这两个构成要件的基础上,背涂层的贝克秒为200秒以下(构成要件C)。
由此,当欲形成贝克秒小的背涂层70时,考虑到聚合物层的类别及背涂层的树脂种类,而在层叠有平版印刷版原版时,能够制造排气性更良好的平版印刷版原版。
符号说明
10-平版印刷版原版的制造装置,12-带状支撑体,12A-边缘部,14-聚合物层用涂布机,14A-储物部,14B-狭缝,14C-滑动面,16-聚合物层用干燥机,18-条纹涂膜用涂布机,20-条纹涂膜用干燥机,22-涂布液冷却机构,24-棒涂布机,25-支撑体冷却机构,26-上游侧导辊,27-下游侧导辊,28-涂布用棒,29-第1冷却机构,30-涂布头,31-第2冷却机构,32-传送辊,34-泵,36-配管,38-支撑部件,40、42-涂布块,44、46-歧管,48、50-插槽,52-上游侧涂布液滴,54-下游侧涂布液滴,56-涂布用棒的槽的凹部,58-涂布用棒的槽的凸部,60-条纹涂膜的薄膜部,62-条纹涂膜的厚膜部,62A-角状突起部,64-条纹涂膜,66-喷嘴,66A-吹出口,68-配管,70-背涂层,72-点涂膜,74-虚线涂膜。

Claims (34)

1.一种平版印刷版原版,其在支撑体的表面具有聚合物层,该平版印刷版原版中,
在所述支撑体的背面具有通过连续形成有薄膜部和厚膜部的表面粗糙度结构而算术平均高度Sa为0.5μm以上的背涂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版印刷版原版,其中,
所述背涂层的算术平均高度Sa为0.5μm以上且24μm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平版印刷版原版,其中,
所述支撑体的背面的算术平均高度Sa为0.3μm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平版印刷版原版,其中,
所述背涂层的贝克平滑度为200秒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平版印刷版原版,其中,
所述背涂层包含至少一种非碱溶性树脂。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平版印刷版原版,其中,
所述表面粗糙度结构为在面状薄膜部上排列有带状厚膜部的条纹涂膜。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平版印刷版原版,其中,
所述表面粗糙度结构为在面状薄膜部上分散有点状厚膜部的点涂膜。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平版印刷版原版,其中,
所述表面粗糙度结构为在面状薄膜部上排列有虚线状厚膜部的虚线涂膜。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平版印刷版原版,其中,
所述厚膜部的宽度W为0.5mm以上且50mm以下。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平版印刷版原版,其中,
所述厚膜部彼此的间距λ为0.5mm以上且50mm以下。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平版印刷版原版,其中,
相邻的所述薄膜部与所述厚膜部的厚度差Zt与所述间距λ的比率Zt/λ为0.10以下。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平版印刷版原版,其中,
所述厚度差Zt与所述厚膜部的宽度W的比率Zt/W为0.10以下。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平版印刷版原版,其中,
所述背涂层含有至少一种平均分子量为3000以下的非光固化性树脂。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平版印刷版原版,其中,
所述背涂层含有选自包括苯酚甲醛树脂、间甲酚甲醛树脂、对甲酚甲醛树脂、间/对混合甲酚甲醛树脂、苯酚/甲酚混合甲醛树脂等线型酚醛树脂或甲阶酚醛树脂、邻苯三酚、丙酮树脂、环氧树脂、饱和共聚聚酯树脂、苯氧树脂、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偏二氯乙烯共聚物树脂、聚丁烯、聚丁二烯、聚酰胺、不饱和共聚聚酯树脂、聚氨酯、聚脲、聚酰亚胺、聚硅氧烷、聚碳酸酯、氯化聚乙烯、烷基酚的醛缩合树脂、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聚苯乙烯、丙烯酸系树脂共聚树脂、羟基纤维素、聚乙烯醇、纤维素乙酸酯、羧甲基纤维素的组中的至少一种,上述苯酚/甲酚为间、对或间/对混合中的任一种。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平版印刷版原版,其中,
所述聚合物层为含有红外线吸收剂的正型图像记录层。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平版印刷版原版,其中,
所述聚合物层为含有红外线吸收剂、聚合引发剂或聚合性化合物的负型图像记录层。
17.一种平版印刷版原版,其为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平版印刷版原版,且为所述聚合物层由非感光性层构成的经处理废弃版用平版印刷版原版。
18.一种平版印刷版原版,其为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平版印刷版原版,且为所述聚合物层由水溶性层或水分散性层中的任一个构成的未经处理版用平版印刷版原版。
19.一种平版印刷版原版,其为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平版印刷版原版,且为所述聚合物层由水溶性层或水分散性层中的任一个构成的未经处理废弃版用平版印刷版原版。
20.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平版印刷版原版,其中,
所述水分散性层包含聚合物微粒。
21.一种层叠体,其通过将平版印刷版原版层叠多个而成,所述平版印刷版原版在支撑体的表面具有聚合物层,且在所述支撑体的背面具有通过连续形成有薄膜部和厚膜部的表面粗糙度结构而算术平均高度Sa为0.5μm以上的背涂层。
22.一种平版印刷版原版的制造方法,所述平版印刷版原版在支撑体表面具有聚合物层,该平版印刷版原版的制造方法具备:
涂布工序,在所述支撑体的背面涂布形成连续形成有薄膜部和厚膜部的表面粗糙度结构的涂膜;及
干燥工序,对所述涂膜进行干燥,且通过所述表面粗糙度结构形成算术平均高度Sa为0.5μm以上的背涂层。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平版印刷版原版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涂布工序中,相邻的所述薄膜部与所述厚膜部的厚度差为1μm以上且50μm以下。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平版印刷版原版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涂布工序中,在涂布液的粘度为0.3mPa·s以上且100mPa·s以下及表面张力为20mN/m以上且40mN/m以下、所述涂布液与所述支撑体的接触角为10°以上且90°以下的涂布条件下,将所述涂布液涂布于所述支撑体而形成湿润状态的所述表面粗糙度结构的涂膜,
所述干燥工序中,对所述所形成的湿润状态的所述涂膜进行了干燥时,在干燥点t满足下式1及式2的不等式的干燥条件下进行干燥,
[数式1]
[数式2]
其中,t为干燥点为止的时间且单位为s,X为初始平均膜厚且单位为m,η为条纹涂膜用涂布液的粘度且单位为Pa·s、λ为条纹涂膜的间距且单位为m,ZO为初始膜厚差且单位为m,Zt为干膜下的膜厚差且单位为m,σ为条纹涂膜用涂布液的表面张力且单位为N/m,Pe以佩克莱数计为常数1.5×10-6,W为条纹的宽度且单位为m。
25.根据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平版印刷版原版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涂布工序中,通过棒涂方式、喷墨印刷方式、凹版印刷方式、丝网印刷方式、喷涂方式中的任一种方法涂布形成所述涂膜。
26.根据权利要求23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平版印刷版原版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表面粗糙度结构的涂膜为交替连续排列有带状所述薄膜部和带状所述厚膜部的条纹涂膜。
27.根据权利要求23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平版印刷版原版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表面粗糙度结构的涂膜为在平坦状所述薄膜部的面上分散有点状所述厚膜部的点涂膜。
28.根据权利要求23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平版印刷版原版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表面粗糙度结构的涂膜为在平坦状所述薄膜部的面上连续排列有虚线状所述厚膜部的虚线涂膜。
29.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平版印刷版原版的制造方法,其中,
当为所述条纹涂膜时,
所述涂布工序中,使用具有涂布用棒的棒涂装置,并通过所述涂布用棒涂布涂布液,在所述涂布用棒中沿轴心方向交替形成有有槽部位和无槽部位,该有槽部位中形成有槽,该无槽部位中未形成有槽。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平版印刷版原版的制造方法,其中,
关于构成所述有槽部位的槽的凹部和凸部,将相邻的凹部彼此或凸部彼此之间的间距长度设为P,将凹部的深度设为h,将凹部的开口宽度设为D时,所述涂布用棒满足P为0.25mm以上、D/P为0.49以下及h/D为0.01以上且0.55以下。
31.根据权利要求29或30所述的平版印刷版原版的制造方法,其为通过对行进的带状所述支撑体涂布所述涂布液的所述涂布用棒连续涂布的方式,且所述涂布用棒的直径为6mm以上且50mm以下,所述涂布用棒的转速为r且将单位设为rpm,所述涂布液的粘度为η且将单位设为mPa·s时,满足下式3的关系,
r<65714×η-1.122……式3。
32.根据权利要求23至31中任一项所述的平版印刷版原版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干燥工序中,向所述涂膜的面吹送干燥风,所述干燥风吹向涂膜面的平行风分量的相对风速为30m/s以下。
33.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平版印刷版原版的制造方法,其中,
当为所述点涂膜时,
所述涂布工序具有:
第1涂布工序,对所述支撑体涂满涂布液而涂布形成平坦状所述薄膜部;及
第2涂布工序,用丝网印刷装置在所述平坦状薄膜部上将所述涂布液涂布成点状而涂布形成所述厚膜部。
34.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平版印刷版原版的制造方法,其中,
当为所述虚线涂膜时,所述涂布工序具有:
第1涂布工序,对所述支撑体涂满涂布液而涂布形成平坦状所述薄膜部;及
第2涂布工序,用丝网印刷装置在所述平坦状薄膜部上将所述涂布液涂布成虚线状而涂布形成所述厚膜部。
CN201780016897.9A 2016-03-30 2017-03-27 平版印刷版原版及其层叠体以及平版印刷版原版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0877876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68200 2016-03-30
JP2016-068200 2016-03-30
JP2016-108459 2016-05-31
JP2016108459 2016-05-31
PCT/JP2017/012374 WO2017170391A1 (ja) 2016-03-30 2017-03-27 平版印刷版原版及びその積層体並びに平版印刷版原版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78768A true CN108778768A (zh) 2018-11-09
CN108778768B CN108778768B (zh) 2020-04-03

Family

ID=599644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16897.9A Active CN108778768B (zh) 2016-03-30 2017-03-27 平版印刷版原版及其层叠体以及平版印刷版原版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377163B2 (zh)
EP (1) EP3437894B1 (zh)
JP (1) JP6731043B2 (zh)
CN (1) CN108778768B (zh)
BR (1) BR112018070203A2 (zh)
WO (1) WO201717039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778252B1 (en) * 2018-03-28 2024-03-13 FUJIFILM Corporation Planographic printing original plat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planographic printing original plate
JPWO2020026957A1 (ja) 2018-07-31 2021-08-1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平版印刷版原版、及び、捨て版原版
EP3831613B1 (en) 2018-07-31 2023-09-06 FUJIFILM Corporation Planographic printing plate precursor
CN112789178B (zh) * 2018-09-28 2023-10-20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印刷用原版、其层叠体、印刷版的制版方法及印刷方法
WO2020067374A1 (ja) * 2018-09-28 2020-04-0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印刷用原版、印刷用原版積層体、印刷版の製版方法、及び印刷方法
KR20210119664A (ko) * 2020-03-25 2021-10-06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보호필름용 점착제 조성물, 이를 포함한 점착제 및 이를 이용한 점착시트
JP2022069201A (ja) * 2020-10-23 2022-05-11 サカタインクス株式会社 光硬化型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用インク組成物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17303A (ja) * 2002-06-12 2004-01-22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平版印刷版材料および平版印刷版材料の固定方法
JP2007055224A (ja) * 2005-01-26 2007-03-08 Fujifilm Corp 平版印刷版原版、平版印刷方法および平版印刷版原版の梱包体
JP2007122003A (ja) * 2005-09-27 2007-05-17 Fujifilm Corp 赤外線感光性平版印刷版原版
CN101341444A (zh) * 2005-12-21 2009-01-07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感光片以及制造该感光片的方法和装置
WO2013032776A1 (en) * 2011-08-31 2013-03-07 Eastman Kodak Company Aluminum substrates and lithographic printing plate precursors
CN103109235A (zh) * 2010-09-22 2013-05-15 伊斯曼柯达公司 平版印刷版原版
CN104185559A (zh) * 2012-03-30 2014-12-03 株式会社可乐丽 液压转印用基膜
CN104703809A (zh) * 2012-09-26 2015-06-10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平版印刷版原版及制版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44757B2 (ja) * 2003-09-11 2009-03-25 コニカミノルタエムジー株式会社 ロール状に巻回された形態で市場に流通される機上現像型印刷版材料
EP1747883B1 (en) * 2005-07-28 2010-03-10 FUJIFILM Corporation Infrared-sensitive planographic printing plate precursor
US7306891B2 (en) 2005-09-27 2007-12-11 Fujifilm Corporation Infrared-sensitive planographic printing plate precursor
JP4611185B2 (ja) 2005-11-28 2011-01-1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赤外線感光性平版印刷版原版
JP2007168245A (ja) * 2005-12-21 2007-07-05 Fujifilm Corp 感光性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と装置
EP1859954B2 (en) * 2006-05-25 2017-11-08 FUJIFILM Corporation Planographic printing plate precursor and stack thereof
JP4213756B2 (ja) 2006-06-09 2009-01-2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平版印刷版原版及び平版印刷版原版の積層体
JP4615492B2 (ja) 2006-09-04 2011-01-1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平版印刷版原版積層体、及び平版印刷版原版の製造方法
JP2008249851A (ja) 2007-03-29 2008-10-16 Fujifilm Corp 平版印刷版原版
US20110287365A1 (en) 2010-05-19 2011-11-24 Oliver Piestert Lithographic printing plate precursors
EP3011392B1 (en) 2013-06-18 2019-03-13 Agfa Nv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lithographic printing plate precursor having a patterned back layer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17303A (ja) * 2002-06-12 2004-01-22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平版印刷版材料および平版印刷版材料の固定方法
JP2007055224A (ja) * 2005-01-26 2007-03-08 Fujifilm Corp 平版印刷版原版、平版印刷方法および平版印刷版原版の梱包体
JP2007122003A (ja) * 2005-09-27 2007-05-17 Fujifilm Corp 赤外線感光性平版印刷版原版
CN101341444A (zh) * 2005-12-21 2009-01-07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感光片以及制造该感光片的方法和装置
CN103109235A (zh) * 2010-09-22 2013-05-15 伊斯曼柯达公司 平版印刷版原版
WO2013032776A1 (en) * 2011-08-31 2013-03-07 Eastman Kodak Company Aluminum substrates and lithographic printing plate precursors
CN104185559A (zh) * 2012-03-30 2014-12-03 株式会社可乐丽 液压转印用基膜
CN104703809A (zh) * 2012-09-26 2015-06-10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平版印刷版原版及制版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377163B2 (en) 2019-08-13
WO2017170391A1 (ja) 2017-10-05
CN108778768B (zh) 2020-04-03
BR112018070203A2 (pt) 2019-01-29
EP3437894A4 (en) 2019-04-10
US20190023052A1 (en) 2019-01-24
EP3437894B1 (en) 2020-06-03
EP3437894A1 (en) 2019-02-06
JP6731043B2 (ja) 2020-07-29
JPWO2017170391A1 (ja) 2019-0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78768A (zh) 平版印刷版原版及其层叠体以及平版印刷版原版的制造方法
US10336910B2 (en) Sacrificial coating for intermediate transfer member of an indirect printing apparatus
US9926456B2 (en) Method of making sacrificial coating for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member of indirect printing apparatus
US10022955B2 (en) Intermediate transfer member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US9783697B2 (en) Sacrificial coating for intermediate transfer member of an indirect printing apparatus
US9752042B2 (en) Sacrificial coating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polyvinyl alcohol and waxy starch
CN109070383A (zh) 陶瓷生片制造用脱模膜
JPH05310971A (ja) 化学的にエンボスされたポリ塩化ビニルフィルム
JP5145134B2 (ja) ポリエステル分散液の製造方法
EP3424714B1 (en)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 and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CN111801224A (zh) 制造装饰面板的方法
US20190127601A1 (en) Ink fixative solution
US11396200B2 (en) Leveling compositions
US20200324535A1 (en) Coating compositions
KR101840326B1 (ko) 인쇄용 시트의 접착력 증진을 위한 수용성 프라이머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디지털 인쇄용 시트의 제조방법
US20200385599A1 (en) Coating compositions
CN104755272A (zh) 水基彩色喷墨印刷的印刷介质及其制造方法
KR102004118B1 (ko) 감열지 제조방법 및 이로부터 제조된 감열지
JP6721480B2 (ja) 電子写真用受像紙
JP2016060125A (ja) 画像形成方法
JP2020049458A (ja) 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130136903A1 (en) Design of high speed solvent-based flexographic/rotogravure printing ink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