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54805A - 一种针织编织方法、编织结构、编织面料及服装 - Google Patents

一种针织编织方法、编织结构、编织面料及服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54805A
CN108754805A CN201810622778.4A CN201810622778A CN108754805A CN 108754805 A CN108754805 A CN 108754805A CN 201810622778 A CN201810622778 A CN 201810622778A CN 108754805 A CN108754805 A CN 1087548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w
line
coil
purl
thread loo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2277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754805B (zh
Inventor
任丽平
王友
李娜
贾秀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NER MONGOLIA ORDOS RESOUR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NER MONGOLIA ORDOS RESOUR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ER MONGOLIA ORDOS RESOUR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NER MONGOLIA ORDOS RESOUR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62277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754805B/zh
Publication of CN1087548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548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7548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548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10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 D04B1/102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with stitch pattern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31/00Materi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uterwea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 Y02P70/62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related technologies for production or treatment of textile or flexible materials or products thereof, including footwea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Braiding, Manufacturing Of Bobbin-Net Or Lace, And Manufacturing Of Nets By Knotting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针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针织编织方法,包括:编织第一特殊虚提组织形成第一行、编织特殊翻花组织形成第二行、编织第二特殊虚提组织形成第三行、编织第三特殊虚提组织形成第四行、编织特殊集圈组织形成第五行、编织特殊翻花组织形成第六行、编织特殊双提组织形成第七行、编织特殊虚提组织形成第八行,在编织过程中,第一行至第八行中至少五行进行任意组合编织以形成编织结构。该针织编织方法编织得到的编织结构兼具针织结构和机织结构的优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编织结构、编织面料,该编织结构、编织面料均横纵向纹路明显、表面平整、不易变形,时尚美观。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服装,其时尚美观、穿着舒适、无拘束感及质地柔软。

Description

一种针织编织方法、编织结构、编织面料及服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针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针织编织方法、编织结构、编织面料及服装。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具有针织特殊翻花组织的编织结构特点及编织方法的单一性,长期使用后会有松散、驰垂现象等问题发生。
鉴于此,特提出本申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针织编织方法,旨在改善现有的特殊翻花组织长期使用后易出现松散、驰垂现象的发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编织结构,其兼具针织结构和机织结构的优点,即其具有较好的延展性,横纵向纹路明显、组织制品的表面平整、悬垂时不易出现驰垂现象、且横向尺寸稳定、不易变形,同时其具有时尚美观的特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编织面料,其具有与编织结构相同的优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服装,其时尚美观、穿着舒适、无拘束感及质地柔软。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针织编织方法,包括:
编织第一特殊虚提组织:采用带翻针正针线圈和正针浮线的组合与带翻针正针线圈和反针浮线的组合进行组合,编织整个循环的第一行,形成针织组织的线圈效果;
编织特殊翻花组织:采用反针浮线、四平针线圈、反针浮线、带翻针正针线圈、反针浮线和带翻针反针线圈进行任意组合,编织整个循环的第二行,形成机织组织中的纬纱效果;
编织第二特殊虚提组织:采用反针浮线和不带翻针正针线圈的组合与反针浮线和带翻针反针线圈的组合进行组合,编织整个循环的第三行,形成针织组织的线圈效果;
编织第三特殊虚提组织:采用反针浮线和不带翻针正针线圈的组合与正针浮线和带翻针反针线圈的组合进行组合,编织整个循环的第四行,形成机织组织中的经纱效果;
编织特殊集圈组织:采用带翻针正针浮线、带翻针反针线圈、带翻针反针浮线和集圈组织进行组合,编织整个循环的第五行,形成针织组织的线圈效果;
编织特殊翻花组织:采用带翻针正针浮线和带翻针反针线圈的组合与带翻针反针浮线和不带翻针反针线圈的组合进行组合,编织整个循环的第六行,形成机织组织中的纬纱效果;
编织特殊双提组织:采用反针浮线和不带翻针正针线圈的组合与正针浮线和带翻针反针线圈的组合进行组合,编织整个循环的第七行,形成针织组织的线圈效果;
编织第四特殊虚提组织:采用反针浮线、不带翻针反针线圈、不带翻针的反针浮线进行组合,编织整个循环的第八行,形成机织组织中的经纱效果;
在编织过程中,第一行至第八行中至少五行进行任意组合编织以形成编织结构。
一种编织结构,采用上述的针织编织方法编织得到,编织结构横向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行、第二行、第三行、第四行、第五行、第六行、第七行以及第八行,编织结构纵向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列、第二列、第三列、第四列、第五列、第六列、第七列、第八列、第九列、第十列、第十一列以及第十二列;
第一行具有第一行正针线圈,相邻两个第一行正针线圈间隔一列设置,第一行正针线圈分别设置于第一列、第三列、第五列、第七列、第九列以及第十一列;
第二行具有第二行正针线圈和第二行反针线圈,每三个第二行正针线圈和一个第二行反针线圈依次设置形成为一个循环,相邻两个第二行正针线圈间隔一列设置,与第二行反针线圈相邻的第二行正针线圈紧邻第二行反针线圈设置;第二行的线圈依次设置于第二列、第三列、第四列、第六列、第八列、第九列、第十列和第十二列;
第三行具有第三行正针线圈和第三行反针线圈,每三个第三行正针线圈和一个第三行反针线圈依次设置且相互间隔一列形成为一个循环,前一个循环的第三行反针线圈与后一个循环的第三行正针线圈间隔一列设置;第三行的线圈分别设置于第一列、第三列、第五列、第七列、第九列以及第十一列,第一行的线圈分别依次套设于第三行的线圈上;
第四行具有第四行反针线圈,相邻两个第四行反针线圈间隔五列设置;两个第四行反针线圈分别设置于第三列和第九列;第二行反针线圈分别依次套设于第四行反针线圈上;第二行反针线圈套设于同列的第四行反针线圈上;
第五行具有第五行正针线圈,相邻两个第五行正针线圈间隔一列设置;第五行的线圈分别设置于第二列、第四列、第六列、第八列、第十列以及第十二列;第二行正针线圈套设于同列的第五行正针线圈上;
第六行具有第六行正针线圈和第六行反针线圈,第六行正针线圈分别设置于第一列、第五列、第七列和第十一列,第六行反针线圈分别设置于第三列、第六列、第九列;第三行对应第一列、第五列、第七列、第九列以及第十一列的线圈分别套设在第六行同列线圈上;第六行正针线圈套设于套设于同列的相邻且连接的另一编织结构的第一行正针线圈上;
第七行具有第七行正针线圈和第七行反针线圈,每三个第七行正针线圈和一个第七行反针线圈依次设置且相互间隔一列形成为一个循环,前一个循环的第七行反针线圈与后一个循环的第七行正针线圈紧邻设置;第七行反针线圈分别套设于第三列和第九列,第七行正针线圈分别套设于第二列、第四列、第六列、第八列、第十列以及第十二列;第五行正针线圈套设于同列的第七行正针线圈上;第三列对应的第三行正针线圈套设于同列的第七行反针线圈上,第九列对应的第六行反针线圈套设在同列的第七行反针线圈上;第七行正针线圈套设于同列的相邻且连接的另一编织结构的第二行正针线圈上,第七行反针线圈套设于同列的相邻且连接的另一编织结构的第一行正针线圈上;
第八行具有第八行反针线圈,第八行反针线圈设置于第六列;第六列对应的第六行反针线圈套设于同列的第八行反针线圈上;第八行反针线圈套设于同列的相邻且连接的另一编织结构的第二行正针线圈上。
一种编织面料,该编织面料采用上述的针织编织方法循环编织得到。
一种服装,制造该服装的面料包括上述的编织面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针织编织方法,由于采用上述编织手法利用针织材料及机器织造出具有机织效果的编织结构,通过第一行至第八行中任意六行组合循环编织,得到的编织结构既具有针织产品较好的弹性、延展性可生产性,又具有机织产品的外观特点。使得制得的编织结构美观、横纵向纹路明显、组织制品的表面平整、悬垂时一般不出现驰垂现象、且横向尺寸稳定、不易变形,并且制得的编织结构正反两面均具有花样,生产出的组织服装可以两面穿着,进而拓宽组织制品的种类。
本发明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编织结构,由于采用本发明提供的编织方法编织得到,故其既具有针织产品较好的弹性、延展性可生产性,又具有机织产品的外观特点,即其具有较好的延展性,横纵向纹路明显、组织制品的表面平整、悬垂时不易出现驰垂现象、且横向尺寸稳定、不易变形,同时其具有时尚美观的特点。
本发明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编织面料,由于通过本发明提供的针织编织方法循环编织得到,故其兼具机织面料和编织面料的优点,纵向纹路明显、组织制品的表面平整、悬垂时一般不出现驰垂现象、且横向尺寸稳定、不易变形,具有优良的弹性和延展性,正反两面均具有美感。故该面料时尚美观、穿着舒适、贴身合体、无拘束感、质地柔软并具有优良的弹性与延伸性、实用性和可生产性。
本发明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服装,由于制造该服装的面料包括本发明提供的编织面料。故该服装穿着不易变形、穿着舒适无拘束感,美观,且可两面穿着。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针织编织方法的制得的编织结构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针织编织方法的制得的编织结构的反面结构示意图;
图3-图10分别是本发明实施例1针织编织方法第一行至第八号的线圈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1编织得到的编织结构的效果图;
图12至图15分别是本发明实施例2针织编织方法第五行至第八行的线圈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2编织得到的编织结构的效果图;
图17、图18分别是本发明实施例3针织编织方法第四行和第五行的线圈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3编织得到的编织结构的效果图;
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3编织得到的多个编织结构组合得到的编织面料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1至图26分别是本发明实施例4针织编织方法第一行至第六行的线圈结构示意图;
图27是发明实施例4编织得到的编织结构的效果图;
图28本发明实施例4编织得到的多个编织结构组合得到的编织面料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编织结构;01-第一列;02-第二列;03-第三列;04-第四列;05-第五列;06-第六列;07-第七列;08-第八列;09-第九列;10-第十列;11-第十一列;12-第十二列;21-第一行;22-第二行;23-第三行;24-第四行;25-第五行;26-第六行;27-第七行;28-第八行;211-第一行正针线圈;221-第二行正针线圈;222-第二行反针线圈;231-第三行正针线圈;232-第三行反针线圈;242-第四行反针线圈;251-第五行正针线圈;261-第六行正针线圈;262-第六行反针线圈;271-第七行正针线圈;272-第七行反针线圈;282-第八行反针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针织编织方法和编织结构进行具体说明。
本发明附图中,线圈图中向下的线圈均为正针线圈,向上的线圈均为反针线圈。
一种针织编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编织第一特殊虚提组织:采用带翻针正针线圈和正针浮线的组合与带翻针正针线圈和反针浮线的组合进行组合,编织整个循环的第一行,形成针织组织的线圈效果。
编织第一特殊虚提组织:编织过程采用带翻针正针线圈和正针浮线的组合与带翻针正针线圈和反针浮线的组合进行组合,上述两个组合可以以任意数量及编织先后进行组合,电脑横机运行一个行程,编织整个循环的第一行,通过上述各种编织手法的组合形成针织组织的线圈效果。
S2、编织特殊翻花组织:采用反针浮线、四平针线圈、反针浮线、带翻针正针线圈、反针浮线和带翻针反针线圈进行任意组合,编织整个循环的第二行,形成机织组织中的纬纱效果。
通过电脑横机编织完第一行后,在第一行的基础上编织特殊翻花组织。编织过程采用反针浮线、四平针线圈、反针浮线、带翻针正针线圈、反针浮线和带翻针反针线圈进行任意组合电脑横机运行一个行程,编织整个循环的第二行,通过上述各编织手法的组合,编织得到的第二行具有机织组织中的纬纱效果。
S3、编织第二特殊虚提组织:采用反针浮线和不带翻针正针线圈的组合与反针浮线和带翻针反针线圈的组合进行组合,编织整个循环的第三行,形成针织组织的线圈效果。
具体地,在编织完的第二行的基础上编织第二特殊虚提组织,采用采用反针浮线和不带翻针正针线圈的组合与反针浮线和带翻针反针线圈进行任意组合,电脑横机运行一个行程,编织整个循环的第三行,形成针织组织的线圈效果。
S4编织第三特殊虚提组织:采用反针浮线和不带翻针正针线圈的组合与正针浮线和带翻针反针线圈的组合进行组合,编织整个循环的第四行,形成机织组织中的经纱效果。
具体地,在编织完的第三行的基础上编织第三特殊虚提组织,采用反针浮线和不带翻针正针线圈与正针浮线和带翻针反针线圈的组合进行组合,电脑横机运行一个行程,编织整个循环的第四行,形成机织组织中的经纱效果。
S5、编织特殊集圈组织:采用带翻针正针浮线、带翻针反针线圈、带翻针反针浮线和集圈组织进行组合,编织整个循环的第五行,形成针织组织的线圈效果。
具体地,在编织完的第四行的基础上编织特殊集圈组织,采用带翻针正针浮线、带翻针反针线圈、带翻针反针浮线和集圈组织进行组合,电脑横机运行一个行程,编织整个循环的第五行,形成针织组织的线圈效果。
S6、编织特殊翻花组织:采用带翻针正针浮线和带翻针反针线圈的组合与带翻针反针浮线和不带翻针反针线圈的组合进行组合,编织整个循环的第六行,形成机织组织中的纬纱效果。
具体地,在编织完的第五行的基础上编织特殊翻花组织,采用带翻针正针浮线和带翻针反针线圈的组合与带翻针反针浮线和不带翻针反针线圈的组合进行组合,电脑横机运行一个行程,编织整个循环的第六行,形成机织组织中的纬纱效果。
S7、编织特殊双提组织:采用反针浮线和不带翻针正针线圈的组合与正针浮线和带翻针反针线圈的组合进行组合,编织整个循环的第七行,形成针织组织的线圈效果。
具体地,在编织完的第六行的基础上编织特殊双提组织,采用反针浮线和不带翻针正针线圈的组合与正针浮线和带翻针反针线圈的组合进行组合,电脑横机运行一个行程,编织整个循环的第七行,形成针织组织的线圈效果。
S8、编织第四特殊虚提组织:采用反针浮线、不带翻针反针线圈、不带翻针的反针浮线进行组合,编织整个循环的第八行,形成机织组织中的经纱效果。
具体地,在编织完的第七行的基础上编织第四特殊虚提组织,采用反针浮线、不带翻针反针线圈、不带翻针的反针浮线进行组合,电脑横机运行一个行程,编织整个循环的第八行,形成机织组织中的经纱效果。
在编织过程中,将第一行至第八行中至少五行进行任意组合编织能够形成编织结构。当需要编织成完整面料时,重复上述步骤循环编织则能得到多个编织结构相互连接的面料。
在本发明中,颜色上可以是一色、两色、或多色;编织原料可以适用各种针织纱线,例如:棉、麻、羊毛、山羊绒、丝、化纤和各种花式纱线等;编织机器适用于各种进口电脑横机和国产的电脑横机,并且具备前针床和后针床;机器的针型适用于E3G、E3.5.2G、E5G、E7G、E10G、E12G、E14G、E7.2G、E16G、E18G等。
该编织结构由于采用上述编织手法利用针织材料及机器织造出具有机织效果的针织制品,通过第一行至第八行中任意六行组合循环编织,得到的编织结构既具有针织产品较好的弹性、延展性可生产性,又具有机织产品的外观特点。使得制得的编织结构美观、横纵向纹路明显、组织制品的表面平整、悬垂时一般不出现驰垂现象、且横向尺寸稳定、不易变形,并且制得的编织结构正反两面均具有花样,生产出的组织服装可以两面穿着,进而拓宽组织制品的种类,也可以加入具有特殊功能的纱线,使其具有各种特殊功能。
一种编织结构,通过上述的编织方法编织得到。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针织编织方法及编织结构进行具体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针织编织方法机通过该方法编织的编织结构。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编织方法,编织顺序依次按照上述内容的S1-S8,第一行21至第八行28进行编织。
编织得到的第一行21具有多个线圈,这些线圈均为第一行正针线圈211,相邻的两个第一行正针线圈211之间间隔一列。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编织得到的第二行22具有第二行正针线圈221和第二行反针线圈222这两种线圈。每三个第二行正针线圈221和一个第二行反针线圈222依次设置形成为一个循环,相邻两个第二行正针线圈间隔一列设置,与第二行正针线圈221相邻的第二行反针线圈222紧邻第二行正针线圈221设置。
如图1、图2和图5所示,第三行23具有第三行正针线圈231和第三行反针线圈232,每三个第三行正针线圈231和一个第三行反针线圈232依次设置且相互间隔一列形成为一个循环,前一个循环的第三行反针线圈232与后一个循环的第三行正针线圈231间隔一列设置。
如图1、图2和图6所示,第四行24具有第四行反针线圈242,相邻两个第四行反针线圈242间隔五列设置。
如图1、图2和图7所示,第五行25具有第五行正针线圈251,相邻两个第五行正针线圈251间隔一列设置。
如图1、图2和图8所示,第六行26具有第六行正针线圈261和第六行反针线圈262,每十一列为一个循环,在一个循环内依次设置第六行正针线圈261、空针、第六行反针线圈262、空针、第六行正针线圈261、第六行反针线圈262、第六行正针线圈261、空针、第六行反针线圈262、空针以及第六行正针线圈261,相邻两个循环间隔一列设置。在本发明中空针指的行或者列内未设线圈处。
如图1、图2和图9所示,第七行27具有第七行正针线圈271和第七行反针线圈272,每三个第七行正针线圈271和一个第七行反针线圈272依次设置且相互间隔一列形成为一个循环,前一个循环的第七行反针线圈272与后一个循环的第七行正针线圈271紧邻设置。
如图1、图2和图10所示,第八行28具有第八行反针线圈282,相邻两个第八行反针线圈282间隔十一列设置。
上述每行的具体编织方式能够使形成的编织结构100每8行、12列为一个循环单元。其中第一行21、第三行23、第五行25及第七行27形成针织层面。第二行22、第四行24、第六行26及第八行28形成机织层面经纱效果。12列中每间隔三列的一列形成机织层面的纬纱效果,作为间隔的另外三列形成机织层面不同感官的纬纱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编织顺序还可以是将第一行21至第八行28的顺序打乱编织,或者编织一个循环的行数只包括第一行21至第八行28中的5行、6行或7行。
进一步地,第一行21、第三行23、第五行25以及第七行27形成针织层面,编织针织层面所采用的线为同一颜色。以形成统一的底色,使得编织得到的编织结构更美观。
进一步地,第二行22、第四行24、第六行26以及第八行28形成机织层面,编织机织层面所采用的线的颜色与编织针织层面所采用的线的颜色不同。机织层面与针织层面采用不同的颜色使得机织层面能清楚地形成机织经纬纱,外观效果增加清晰美观。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编织机织层面与针织层面所选用的线也可以采用相同颜色,采用相同颜色能够达到模糊朦胧的美感。为了增强朦胧的美感,还可使用圈圈纱等花式纱线进行编织。
进一步地,第一行21、第三行23、第五行25以及第七行27形成针织层面,编织针织层面所采用的线的材质相同。针织层面采用相同材质的针织线编织成能够形成固定的底层。
进一步地,第二行22、第四行24、第六行26以及第八行28形成机织层面,编织机织层面所采用的线的材质与编织针织层面所采用的线的材质不同。机织层面和针织层面采用不同的材质制成能够赋予编织得到的编织结构特殊的物理性质。例如机织层面采用弹性针织线制成时能使得编织得到的编织结构具有弹性。
本实施例通过上述编织方法编织得到的编织结构100,如图1和图2所示,该编织结构100横向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行21、第二行22、第三行23、第四行24、第五行25、第六行26、第七行27以及第八行28,编织结构纵向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列01、第二列02、第三列03、第四列04、第五列05、第六列06、第七列07、第八列08、第九列09、第十列10、第十一列11以及第十二列12。
第一行21具有第一行正针线圈211,相邻两个第一行正针线圈211间隔一列设置,第一行正针线圈211分别设置于第一列01、第三列03、第五列05、第七列07、第九列09以及第十一列11。
第二行22具有第二行正针线圈221和第二行反针线圈222,每三个第二行正针线圈221和一个第二行反针线圈222依次设置形成为一个循环,相邻两个第二行正针线圈221间隔一列设置,与第二行反针线圈222相邻的第二行正针线圈221紧邻第二行反针线圈222设置;第二行22的线圈依次设置于第二列02、第三列03、第四列04、第六列06、第八列08、第九列09、第十列10和第十二列12。
第三行23具有第三行正针线圈231和第三行反针线圈232,每三个第三行正针线圈231和一个第三行反针线圈232依次设置且相互间隔一列形成为一个循环,前一个循环的第三行反针线圈232与后一个循环的第三行正针线圈231间隔一列设置;第三行23的线圈分别设置于第一列01、第三列03、第五列05、第七列07、第九列09以及第十一列11,第一行21的线圈分别依次套设于第三行23的线圈上。
第四行24具有第四行反针线圈242,相邻两个第四行反针线圈242间隔五列设置;两个第四行反针线圈242分别设置于第三列03和第九列09;第二行反针线圈222分别依次套设于第四行反针线圈242上;第二行反针线圈222套设于同列的第四行反针线圈242上。
第五行25具有第五行正针线圈251,相邻两个第五行正针线圈251间隔一列设置;第五行25的线圈分别设置于第二列02、第四列04、第六列06、第八列08、第十列10以及第十二列12;第二行正针线圈221套设于同列的第五行正针线圈251上;
第六行26具有第六行正针线圈261和第六行反针线圈262,第六行正针线圈261分别设置于第一列01、第五列05、第七列07和第十一列11,第六行反针线圈262分别设置于第三列03、第六列06、第九列09;第三行23对应第一列01、第五列05、第七列07、第九列09以及第十一列11的线圈分别套设在第六行26同列线圈上;第六行正针线圈261套设于套设于同列的相邻且连接的另一编织结构的第一行正针线圈211上。
第七行27具有第七行正针线圈271和第七行反针线圈272,每三个第七行正针线圈271和一个第七行反针线圈272依次设置且相互间隔一列形成为一个循环,前一个循环的第七行反针线圈272与后一个循环的第七行正针线圈271紧邻设置;第七行反针线圈272分别套设于第三列03和第九列09,第七行正针线圈271分别套设于第二列02、第四列04、第六列06、第八列08、第十列10以及第十二列12;第五行正针线圈251套设于同列的第七行正针线圈271上;第三列03对应的第三行正针线圈231套设于同列的第七行反针线圈272上,第九列09对应的第六行反针线圈262套设在同列的第七行反针线圈272上;第七行正针线圈271套设于同列的相邻且连接的另一编织结构的第二行正针线圈221上,第七行反针线圈272套设于同列的相邻且连接的另一编织结构的第一行正针线圈211上。
第八行28具有第八行反针线圈282,第八行反针线圈282设置于第六列06;第六列06对应的第六行反针线圈262套设于同列的第八行反针线圈282上;第八行反针线圈282套设于同列的相邻且连接的另一编织结构的第二行正针线圈221上。
上述编织结构,其中第一行21、第三行23、第五行25及第七行27形成针织层面。第二行22、第四行24、第六行26及第八行28形成机织层面经纱效果。12列中每间隔三列的一列形成机织层面的纬纱效果,作为间隔的另外三列形成机织层面不同感官的纬纱效果。编织结构具有正反两面,生产出的组织服装可以两面穿着,进而拓宽组织制品的种类,也可以加入具有特殊功能的纱线(如弹性线),使其具有各种特殊功能(弹性)。
具体地,编织结构具有相对的正面和反面,以正面的朝向为上,以反面的朝向为下,第一行21空针处的针织线位于第六行正针线圈261之上。第二行22空针处对应第一列01、第五列05、第七列07以及第十一列11的针织线位于第一行正针线圈211之上,第二行22空针处对应第三列03和第五列05的针织线位于第一行正针线圈211之下。第三行23空针处对应的针织线位于第二行22的线圈之上。第四行24空针处对应第二列02、第五列05、第七列07、第九列09、第十列10以及第十二列12的针织线位于同列线圈之上,第四行24空针处对应第一列01、第八列08和第十一列11的针织线位于同列线圈之下。第五行25空针处对应第一列01、第三列03、第五列05和第九列09的针织线位于同列线圈之上,第五行25空针处对应第十一列11的针织线位于同列线圈线圈之下。第六行26空针处对应第二列02、第四列04、第八列08、第十列10以及第十二列12的针织线位于同列线圈之上。第七行27空针处对应第一列01、第五列05、第七列07和第十一列11的针织线位于同列线圈之上。第八行28空针处对应第二列02、第三列03、第五列05、第七列07、第九列09以及第十一列11的针织线位于同列线圈之上;第八行28空针处对应第一列01、第四列04、第八列08、第十列10以及第十二列12的针织线位于同列线圈之下。编织好的面料效果如图11所示。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针织编织方法机通过该方法编织的编织结构。
本实施例提供的编织方法编织得到的编织结构具有8行、12列,本实施例提供的编织方法与实施例1提供的编织方法前四行的编织方法相同,第5-8行的编织方法与实施例1不同,不同之处在于调整了纵列编织顺序。
第五行:编织特殊集圈组织:在编织完的第四行的基础上编织特殊集圈组织,采用带翻针正针浮线、带翻针反针线圈、带翻针反针浮线和集圈组织进行组合,电脑横机运行一个行程,编织整个循环的第五行,本实施例相对于实施例1的第五行编织,整个运行行程向左移一列或向右移一列,第五行的线圈效果示意图如图12所示。
第六行:编织特殊翻花组织:在编织完的第五行的基础上编织特殊翻花组织,采用带翻针正针浮线和带翻针反针线圈的组合与带翻针反针浮线和不带翻针反针线圈的组合进行组合,电脑横机运行一个行程,编织整个循环的第六行,形成机织组织中的纬纱效果,本实施例相对于实施例1的第六行编织,整个运行行程向左移一列或向右移11列,第六行的线圈效果示意图如图13所示。
第七行:编织特殊双提组织:在编织完的第六行的基础上编织特殊双提组织,采用反针浮线和不带翻针正针线圈的组合与正针浮线和带翻针反针线圈的组合进行组合,电脑横机运行一个行程,编织整个循环的第七行,形成针织组织的线圈效果。本实施例相对于实施例1的第七行编织,整个运行行程向左移一列或向右移5列,第七行的线圈效果示意图如图14所示。
第八行:编织第四特殊虚提组织:在编织完的第七行的基础上编织第四特殊虚提组织,采用反针浮线、不带翻针反针线圈、不带翻针的反针浮线进行组合,电脑横机运行一个行程,编织整个循环的第八行,形成机织组织中的经纱效果。本实施例相对于实施例1的第八行编织,整个运行行程向左移一列或向右移11列,第七行的线圈效果示意图如图15所示。
编制好后的编织结构如图16所示。编制好的编织结构同样是由第一、三、五和七行形成针织层面,第二、四、六和八行形成机织层面经纱效果。图中第一、二、三、五、六、七、九、十和十一列形成机织层面一个颜色的纬纱效果,第四、八和十二列形成机织层面另一个颜色的纬纱效果。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的编织方法编织得到的编织结构具有5行、12列。本实施例提供的编织方法,与实施例1提供的编织方法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相对于实施例1取消了第一、三和七行,以及本实施例第四行和第五行的编织略有不同。
本实施例的第四行编织相当于实施例1的第六行编织,在本实施例中,此行的编织相对于实施例1中第六行向左移一列或向右移5列。得到本实施例的第四行的线圈效果如图17所示。
本实施例的第五行编织相当于实施例1的第八行编织,在本实施例中,此行的编织相对于实施例1中的第八行向左移一列或向右移11列。得到本实施例的第五行的线圈效果如图18所示。
编织得到的编织结构如图19所示。编制好的编织结构是由第一、三、四和五行形成针织层面,第二行形成机织层面经纱效果。图中第一、二、三、五、六、七、九、十和十一列形成机织层面一个颜色的纬纱效果,第四、八和十二列形成机织层面另一个颜色的纬纱效果。经本实施例的编织结构多个组合得到的编织面料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如图20所示。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的编织方法编织得到的编织结构具有6行、9列。本实施例提供的编织方法,与实施例1提供的编织方法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相对于实施例1取消了第四和八行,同时由于每一行的组合编织方法不同使得本实施例得到的编织结构相对于实施例1的编织结构少了实施例1的编织结构的第三、六和十一列。
本实施例得到的编织结构的第一行:编织第一特殊虚提组织:编织过程采用带翻针正针线圈和正针浮线的组合与带翻针正针线圈和反针浮线的组合进行组合,编织整个循环的第一行,通过上述各种编织手法的组合形成针织组织的线圈效果如图21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行相对于实施例1的第一行少了实施例1的编织结构的第三、六和十一列。
本实施例得到的编织结构的第二行:在第一行的基础上编织特殊翻花组织。编织过程采用反针浮线、四平针线圈、反针浮线、带翻针正针线圈、反针浮线和带翻针反针线圈,电脑横机运行一个行程,编织整个循环的第二行,编织得到的第二行具有机织组织中的纬纱效果。通过上述各种编织手法的组合形成针织组织的线圈效果如图22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二行相对于实施例1的第二行少了实施例1的编织结构的第三、六和十一列。
本实施例得到的编织结构的第三行:在编织完的第二行的基础上编织第二特殊虚提组织,采用采用反针浮线和不带翻针正针线圈的组合与反针浮线和带翻针反针线圈进行任意组合,电脑横机运行一个行程,编织整个循环的第三行,形成针织组织的线圈效果。通过上述各种编织手法的组合形成针织组织的线圈效果如图23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三行相对于实施例1的第三行少了实施例1的编织结构的第三、六和十一列,并且本实施例中第五列的线圈为反针线圈。
本实施例得到的编织结构的第四行:在编织完的第三行的基础上编织特殊集圈组织,采用带翻针正针浮线、带翻针反针线圈、带翻针反针浮线和集圈组织进行组合,电脑横机运行一个行程,编织整个循环的第五行,形成针织组织的线圈效果如图24所示。本实施例的第四行相对于实施例1的第五行少了实施例1的编织结构的第三、六和十一列。
本实施例得到的编织结构的第五行:在编织完的第四行的基础上编织特殊翻花组织,采用带翻针正针浮线和带翻针反针线圈的组合与带翻针反针浮线和不带翻针反针线圈的组合进行组合,电脑横机运行一个行程,编织整个循环的第六行,形成机织组织中的纬纱效果如图25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五行相对于实施例1的第六行少了实施例1的编织结构的第三、六和十一列。
本实施例得到的编织结构的第六行:在编织完的第五行的基础上编织特殊双提组织,采用反针浮线和不带翻针正针线圈的组合与正针浮线和带翻针反针线圈的组合进行组合,电脑横机运行一个行程,编织整个循环的第六行,形成针织组织的线圈效果如图26所示。本实施例的第六行相对于实施例1的第七行少了实施例1的编织结构的第三、六和十一列。
编织得到的编织结构如图27所示。编制好的编织结构是由第一、三、四和六行形成针织层面,第二和五行形成机织层面经纱效果。图中第一、二、三、五、六、八、九列形成机织层面一个颜色的纬纱效果,第四列形成机织层面另一个颜色的纬纱效果。经本实施例的编织结构多个组合得到的编织面料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如图28所示。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的编织方法编织得到的编织结构具有7行、12列。本实施例提供的编织方法,与实施例1提供的编织方法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相对于实施例1取消了第四行。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针织编织方法,使用时,由于采用上述编织手法利用针织材料及机器织造出具有机织效果的编织结构,通过第一行至第八行中任意六行组合循环编织,得到的编织结构既具有针织产品较好的弹性、延展性可生产性,又具有机织产品的外观特点。使得制得的编织结构美观、横纵向纹路明显、组织制品的表面平整、悬垂时一般不出现驰垂现象、且横向尺寸稳定、不易变形,并且制得的编织结构正反两面均具有花样,生产出的组织服装可以两面穿着,进而拓宽组织制品的种类。
本发明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编织结构,既具有针织产品较好的弹性、延展性可生产性,又具有机织产品的外观特点,即其具有较好的延展性,横纵向纹路明显、组织制品的表面平整、悬垂时不易出现驰垂现象、且横向尺寸稳定、不易变形,同时其具有时尚美观的特点。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编织面料,采用本发明提供的针织编织方法循环编织得到。故其兼具机织面料和编织面料的优点,纵向纹路明显、组织制品的表面平整、悬垂时一般不出现驰垂现象、且横向尺寸稳定、不易变形,具有优良的弹性和延展性,正反两面均具有美感。故该面料时尚美观、穿着舒适、贴身合体、无拘束感、质地柔软、吸湿透气并具有优良的弹性与延伸性、实用性和可生产性。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服装,制造该服装的面料包括本发明提供的编织面料。故该服装不易变形、穿着舒适无拘束感,美观,且可两面穿着。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针织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编织第一特殊虚提组织:采用带翻针正针线圈和正针浮线的组合与带翻针正针线圈和反针浮线的组合进行组合,编织整个循环的第一行,形成针织组织的线圈效果;
编织特殊翻花组织:采用反针浮线、四平针线圈、反针浮线、带翻针正针线圈、反针浮线和带翻针反针线圈进行任意组合,编织整个循环的第二行,形成机织组织中的纬纱效果;
编织第二特殊虚提组织:采用反针浮线和不带翻针正针线圈的组合与反针浮线和带翻针反针线圈的组合进行组合,编织整个循环的第三行,形成针织组织的线圈效果;
编织第三特殊虚提组织:采用反针浮线和不带翻针正针线圈的组合与正针浮线和带翻针反针线圈的组合进行组合,编织整个循环的第四行,形成机织组织中的经纱效果;
编织特殊集圈组织:采用带翻针正针浮线、带翻针反针线圈、带翻针反针浮线和集圈组织进行组合,编织整个循环的第五行,形成针织组织的线圈效果;
编织特殊翻花组织:采用带翻针正针浮线和带翻针反针线圈的组合与带翻针反针浮线和不带翻针反针线圈的组合进行组合,编织整个循环的第六行,形成机织组织中的纬纱效果;
编织特殊双提组织:采用反针浮线和不带翻针正针线圈的组合与正针浮线和带翻针反针线圈的组合进行组合,编织整个循环的第七行,形成针织组织的线圈效果;
编织第四特殊虚提组织:采用反针浮线、不带翻针反针线圈、不带翻针的反针浮线进行组合,编织整个循环的第八行,形成机织组织中的经纱效果;
在编织过程中,所述第一行至所述第八行中至少五行进行任意组合编织以形成编织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
编织过程中,编织顺序依次按照所述第一行至所述第八行进行编织;
所述第一行具有第一行正针线圈,相邻两个第一行正针线圈间隔一列设置;
在所述第一行的基础上编织所述第二行,所述第二行具有第二行正针线圈和第二行反针线圈,每三个所述第二行正针线圈和一个所述第二行反针线圈依次设置形成为一个循环,相邻两个所述第二行正针线圈间隔一列设置,与所述第二行正针线圈相邻的所述第二行反针线圈紧邻所述第二行正针线圈设置;
在所述第二行的基础上编织所述第三行,所述第三行具有第三行正针线圈和第三行反针线圈,每三个所述第三行正针线圈和一个所述第三行反针线圈依次设置且相互间隔一列形成为一个循环,前一个循环的所述第三行反针线圈与后一个循环的所述第三行正针线圈间隔一列设置;
在所述第三行的基础上编织所述第四行,所述第四行具有第四行反针线圈,相邻两个第四行反针线圈间隔五列设置;
在所述第四行的基础上编织所述第五行,所述第五行具有第五行正针线圈,相邻两个第五行正针线圈间隔一列设置;
在所述第五行的基础上编织所述第六行,所述第六行具有第六行正针线圈和第六行反针线圈,每十一列为一个循环,在一个循环内依次设置所述第六行正针线圈、空针、所述第六行反针线圈、空针、所述第六行正针线圈、所述第六行反针线圈、所述第六行正针线圈、空针、所述第六行反针线圈、空针以及所述第六行正针线圈,相邻两个循环间隔一列设置;
在所述第六行的基础上编织所述第七行,所述第七行具有第七行正针线圈和第七行反针线圈,每三个所述第七行正针线圈和一个所述第七行反针线圈依次设置且相互间隔一列形成为一个循环,前一个循环的所述第七行反针线圈与后一个循环的所述第七行正针线圈紧邻设置;
在所述第七行的基础上编织所述第八行,编织特殊虚提组织:采用反针浮线、不带翻针反针线圈、不带翻针的反针浮线进行组合,编织整个循环的第八行,形成机织组织中的经纱效果;所述第八行具有第八行反针线圈,相邻两个第八行反针线圈间隔十一列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织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所述第三行、所述第五行以及所述第七行形成针织层面,编织所述针织层面所采用的线为同一颜色。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针织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行、所述第四行、所述第六行以及所述第八行形成机织层面,编织所述机织层面所采用的线的颜色与编织所述针织层面所采用的线的颜色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织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所述第三行、所述第五行以及所述第七行形成针织层面,编织所述针织层面所采用的线的材质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针织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行、所述第四行、所述第六行以及所述第八行形成机织层面,编织所述机织层面所采用的线的材质与编织所述针织层面所采用的线的材质不同。
7.一种编织结构,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针织编织方法编织得到,所述编织结构横向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行、第二行、第三行、第四行、第五行、第六行、第七行以及第八行,所述编织结构纵向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列、第二列、第三列、第四列、第五列、第六列、第七列、第八列、第九列、第十列、第十一列以及第十二列;
所述第一行具有第一行正针线圈,相邻两个第一行正针线圈间隔一列设置,所述第一行正针线圈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列、所述第三列、所述第五列、所述第七列、所述第九列以及所述第十一列;
所述第二行具有第二行正针线圈和第二行反针线圈,每三个所述第二行正针线圈和一个所述第二行反针线圈依次设置形成为一个循环,相邻两个所述第二行正针线圈间隔一列设置,与所述第二行反针线圈相邻的所述第二行正针线圈紧邻所述第二行反针线圈设置;所述第二行的线圈依次设置于所述第二列、所述第三列、所述第四列、所述第六列、所述第八列、所述第九列、所述第十列和所述第十二列;
所述第三行具有第三行正针线圈和第三行反针线圈,每三个所述第三行正针线圈和一个所述第三行反针线圈依次设置且相互间隔一列形成为一个循环,前一个循环的所述第三行反针线圈与后一个循环的所述第三行正针线圈间隔一列设置;所述第三行的线圈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列、所述第三列、所述第五列、所述第七列、所述第九列以及所述第十一列,所述第一行的线圈分别依次套设于所述第三行的线圈上;
所述第四行具有第四行反针线圈,相邻两个第四行反针线圈间隔五列设置;两个所述第四行反针线圈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三列和所述第九列;所述第二行反针线圈分别依次套设于所述第四行反针线圈上;第二行反针线圈套设于同列的所述第四行反针线圈上;
所述第五行具有第五行正针线圈,相邻两个第五行正针线圈间隔一列设置;所述第五行的线圈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列、所述第四列、所述第六列、所述第八列、所述第十列以及所述第十二列;所述第二行正针线圈套设于同列的所述第五行正针线圈上;
所述第六行具有第六行正针线圈和第六行反针线圈,所述第六行正针线圈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列、所述第五列、所述第七列和所述第十一列,所述第六行反针线圈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三列、所述第六列、所述第九列;所述第三行对应所述第一列、所述第五列、所述第七列、所述第九列以及所述第十一列的线圈分别套设在所述第六行同列线圈上;所述第六行正针线圈套设于套设于同列的相邻且连接的另一所述编织结构的所述第一行正针线圈上;
所述第七行具有第七行正针线圈和第七行反针线圈,每三个所述第七行正针线圈和一个所述第七行反针线圈依次设置且相互间隔一列形成为一个循环,前一个循环的所述第七行反针线圈与后一个循环的所述第七行正针线圈紧邻设置;所述第七行反针线圈分别套设于所述第三列和所述第九列,所述第七行正针线圈分别套设于所述第二列、所述第四列、所述第六列、所述第八列、所述第十列以及所述第十二列;所述第五行正针线圈套设于同列的所述第七行正针线圈上;所述第三列对应的所述第三行正针线圈套设于同列的所述第七行反针线圈上,所述第九列对应的所述第六行反针线圈套设在同列的所述第七行反针线圈上;所述第七行正针线圈套设于同列的相邻且连接的另一所述编织结构的所述第二行正针线圈上,所述第七行反针线圈套设于同列的相邻且连接的另一所述编织结构的所述第一行正针线圈上;
所述第八行具有第八行反针线圈,所述第八行反针线圈设置于所述第六列;所述第六列对应的所述第六行反针线圈套设于同列的所述第八行反针线圈上;所述第八行反针线圈套设于同列的相邻且连接的另一所述编织结构的所述第二行正针线圈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编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结构具有相对的正面和反面,以正面的朝向为上,以所述反面的朝向为下,
所述第一行空针处的针织线位于所述第六行正针线圈之上;
所述第二行空针处对应所述第一列、所述第五列、所述第七列以及所述第十一列的针织线位于所述第一行正针线圈之上,所述第二行空针处对应所述第三列和所述第五列的针织线位于所述第一行正针线圈之下;
所述第三行空针处对应的针织线位于所述第二行的线圈之上;
所述第四行空针处对应所述第二列、所述第五列、所述第七列、所述第九列、所述第十列以及所述第十二列的针织线位于同列线圈之上,所述第四行空针处对应所述第一列、所述第八列和所述第十一列的针织线位于同列线圈之下;
所述第五行空针处对应所述第一列、所述第三列、所述第五列和所述第九列的针织线位于同列线圈之上,第五行空针处对应所述第十一列的针织线位于同列线圈之下;
所述第六行空针处对应所述第二列、所述第四列、所述第八列、所述第十列以及所述第十二列的针织线位于同列线圈之上;
所述第七行空针处对应所述第一列、所述第五列、所述第七列和所述第十一列的针织线位于同列线圈之上;
所述第八行空针处对应所述第二列、所述第三列、所述第五列、所述第七列、所述第九列以及所述第十一列的针织线位于同列线圈之上;所述第八行空针处对应所述第一列、所述第四列、所述第八列、所述第十列以及所述第十二列的针织线位于同列线圈之下。
9.一种编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面料采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编织方法循环编织得到。
10.一种服装,其特征在于,制造所述服装的面料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编织面料。
CN201810622778.4A 2018-06-15 2018-06-15 一种针织编织方法、编织结构、编织面料及服装 Active CN1087548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22778.4A CN108754805B (zh) 2018-06-15 2018-06-15 一种针织编织方法、编织结构、编织面料及服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22778.4A CN108754805B (zh) 2018-06-15 2018-06-15 一种针织编织方法、编织结构、编织面料及服装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54805A true CN108754805A (zh) 2018-11-06
CN108754805B CN108754805B (zh) 2023-06-16

Family

ID=639783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22778.4A Active CN108754805B (zh) 2018-06-15 2018-06-15 一种针织编织方法、编织结构、编织面料及服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754805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42541A (zh) * 2019-04-04 2019-07-23 斓帛针织科技(嘉兴)有限公司 针织物的微浮雕视错竖纹组织及其编织方法
CN110067070A (zh) * 2019-04-04 2019-07-30 斓帛针织科技(嘉兴)有限公司 竖纹复合组织及其编织方法
CN110565249A (zh) * 2019-09-06 2019-12-13 惠州学院 一种空针编织翻针结构花型的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53600A (zh) * 1995-12-07 2000-05-17 派隆欧洲科克股份有限两合公司 提花浮线添纱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CN101392429A (zh) * 2008-10-10 2009-03-25 福清洪良染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仿梭织针织面料及其制造方法
CN201395677Y (zh) * 2009-04-17 2010-02-03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机织针织复合结构及其专用横机纱线喂入装置
CN104562399A (zh) * 2015-01-19 2015-04-29 绍兴文理学院 任意花形高花纬编织物的织造工艺设计方法及产品
CN204325675U (zh) * 2014-12-10 2015-05-13 浙江港龙织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涤棉交织纬编凹凸仿机织面料
CN105725319A (zh) * 2014-12-08 2016-07-06 天津市天羊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吸湿快干针织牛仔衬衫面料
CN106835462A (zh) * 2017-01-26 2017-06-13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弹性吸水速干针织面料及其用途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53600A (zh) * 1995-12-07 2000-05-17 派隆欧洲科克股份有限两合公司 提花浮线添纱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CN101392429A (zh) * 2008-10-10 2009-03-25 福清洪良染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仿梭织针织面料及其制造方法
CN201395677Y (zh) * 2009-04-17 2010-02-03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机织针织复合结构及其专用横机纱线喂入装置
CN105725319A (zh) * 2014-12-08 2016-07-06 天津市天羊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吸湿快干针织牛仔衬衫面料
CN204325675U (zh) * 2014-12-10 2015-05-13 浙江港龙织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涤棉交织纬编凹凸仿机织面料
CN104562399A (zh) * 2015-01-19 2015-04-29 绍兴文理学院 任意花形高花纬编织物的织造工艺设计方法及产品
CN106835462A (zh) * 2017-01-26 2017-06-13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弹性吸水速干针织面料及其用途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万爱兰等: "纬编牛仔面料的设计及其弹性回复性", 纺织学报 *
曾丽;: "纬编针织组织结构的视觉效应", 纺织导报 *
熊秋元: "毛衫浮纹类花型创新设计与编织工艺研究", 毛纺科技 *
熊秋元;: "横编格类花型设计与编织工艺研究", 轻纺工业与技术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42541A (zh) * 2019-04-04 2019-07-23 斓帛针织科技(嘉兴)有限公司 针织物的微浮雕视错竖纹组织及其编织方法
CN110067070A (zh) * 2019-04-04 2019-07-30 斓帛针织科技(嘉兴)有限公司 竖纹复合组织及其编织方法
CN110565249A (zh) * 2019-09-06 2019-12-13 惠州学院 一种空针编织翻针结构花型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54805B (zh) 2023-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42823B (zh) 机织弹力织物及其生产方法
CN109137247B (zh) 网孔内具有中线的网布及其制作方法
CN202323262U (zh) 具有绣花风格的针织保暖面料
CN108754805A (zh) 一种针织编织方法、编织结构、编织面料及服装
CN108842269A (zh) 双面针织物的双层流苏复合结构的编织方法
CN112030344B (zh) 一种孔中提绒工艺网布、其制作方法与应用
CN110093712A (zh) 一种双针床单贾卡经编机地梳配贾卡的织造方法
CN111005137B (zh) 渔丝仿电绣纬编鞋面材料及其生产方法
JP2002004158A (ja) 衣料用ジャカードレース編地とその製造方法
CN108588991A (zh) 通过纬平针彩条凸显立体花型图案的方法
CN110453353A (zh) 一种针织编织方法及针织产品结构
CN108790332B (zh) 一种水滴形网孔网布及制作方法
CN108866791A (zh) 一种提花编织带的织造方法
CN110685065B (zh) 一种双针床双贾卡网孔提v及底层提花工艺
CN109023756B (zh) 具有立体中绣线的网布及其制作方法
CN208472306U (zh) 一种粗针显色提花贾卡网布
CN216193151U (zh) 具有可视立体效果的三明治面料
CN112921488B (zh) 一种具有绒感的贾卡织物及其编织方法、用途
CN210481672U (zh) 一种tpu包芯段染纱贾卡网布
CN113502593A (zh) 具有可视立体效果的三明治面料及其制作方法
CN208395385U (zh) 一种编织结构、编织面料、服装、家居用品及工艺品
CN113186634B (zh) 一种针织纬编布及其编织方法和针织服装
CN216610329U (zh) 一种高强度的斜纹针织面料
CN218932476U (zh) 具有不规则通透曲折纹路的针织部件及鞋面
CN207295071U (zh) 一种四色点状针织组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