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53600A - 提花浮线添纱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提花浮线添纱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53600A
CN1253600A CN96199824A CN96199824A CN1253600A CN 1253600 A CN1253600 A CN 1253600A CN 96199824 A CN96199824 A CN 96199824A CN 96199824 A CN96199824 A CN 96199824A CN 1253600 A CN1253600 A CN 12536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sinker
knitting needle
fabric
flotation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61998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108C (zh
Inventor
W·R·施米德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i Lung Machinery Mil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i Lung Europe Koch and Co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7779517&utm_sourc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253600(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i Lung Europe Koch and Co GmbH filed Critical Pai Lung Europe Koch and Co GmbH
Publication of CN12536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536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10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10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10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 D04B1/12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read material
    • D04B1/126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read material with colour pattern, e.g. intarsia fabric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10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9/00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 D04B9/26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for producing patterned fabrics
    • D04B9/28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for producing patterned fabrics with colour patterns
    • D04B9/34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for producing patterned fabrics with colour patterns by plat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 Y02P70/62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related technologies for production or treatment of textile or flexible materials or products thereof, including footwea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浮线添纱织物,该种浮线添纱织物在连接区域中被提花,该连接区域至少由两根纱线中的一根与另外一根纱线以浮线添纱的关系彼此交替地编织;由此由所有的纱线编织局部的地织物部分,所述所有的纱线一个接一个被喂入,它们相互辅助地形成一个完整的地织物,以致于一根具体的地纱线被取代或者被另外用于实施添纱。在生产这种织物的最佳的方法中,纱线被相继的喂入到预定织针的钩中,这些预定的织针将喂入后的纱线进行弯纱。以形成局部线圈部分,然后在最终的编织动作(脱圈)中将整个线圈部分编织成一个完整的横列。

Description

提花浮线添纱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发明背景
1.发明的领域
浮线添纱织物在织物的连接区域进行交替地提花,方法是通过用至少两根纱线中的一根进行浮线来进行,所述两根纱线组成织物的横列。
2.先有技术说明
为了获得具有机织织物效果的圆形单面针织物,有必要在织物的背面线圈一侧(工艺背面)进行浮线。这种织物结构通过在平针地织物中衬入纱线而被广泛地制造出来。通过衬垫纱线形成的集圈线圈的单个的安排,可以根据花纹形成织物的表面。衬垫纱线会限制织物的弹性,以致于这种织物,和机织物一样,对于一些特殊的应用,在这些应用中需要可伸长的织物(例如运输工业中高度模制件),因而不能充分适用于这样的情形。
这种衬垫纱类型的织物的另外一个缺点是,在织物表面受力的情况下,尤其是受到磨擦力作用时,是相互圈套的地纱而不是衬垫纱受到撞坏,以致于织物变得不能使用。另外在衬垫结构的情形下,提花被大大地限制在平针格调结构。
通过采用单个控制的浮线添纱可获得织物品质上的提高。这种技术是公知的,例如象“咬合”(mesh),在这种情形横列由一根织入所有线圈上的地纱以及一根织入浮线之间预定的线圈上的添纱纱线构成。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实现织物的足够的柔韧性,如果表面上受到磨擦力作用,首行受破坏的是添纱纱线的浮线,然后才是地织物。与衬垫织物相比,这处织物的提花受到相同的限制。
为了增加提花的可能性和浮线的密度,近来已经实现了由一根地纱和两根添纱纱线形成一个横列。
根据先前的这种建议,如德国专利664,661所公开的内容,在每一个喂纱器处,在地纱被喂入到所有织针之前,在预定的织针处交替地喂入头两根添纱线。这种方法的缺点在于,尽管能够做到纱线导纱器的特别精确的调节,但是还会产生大量的疵点。添纱纱线所需的在相织针间在针钩中和针钩后的交替地排列结构导致纱线不可控制的张紧,尤其是当选针处于连续变化时更是如此。由于这个原因,这个建议及其基于它的变化,例如在德国专利671,333中公开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不能实现。
现在,其中各个横列中两根添纱纱线交替地与一根地纱编织在一起的添纱织物的生产已被作为EP0295703的一个变化被实现了,例如参见Wirkerei-Stricherei-Technik,10/1994,第824-830页;Melliand Textilberichle 1/1994,第34-38页。在线圈形成动作之前,第一根添纱纱线被弯纱形成线圈,以使得上述的缺点得以避免。
类似的织物结构过去也在生产三线毛绒的针织机上进行编织,在美国专利3,406,538中公开了。方法的改变在于第一根纱线(衬垫纱)不被咬合进入衬垫结构中。而且,两根纱线由针钩在沉降片的中边缘上交替地弯纱,紧接着将会与面纱一起编织形成添纱线圈,所述面纱在所有织针上成圈。
在德国专利3145307(与US4612784相同,第5栏,第54到第66行)的建议中,一个改变的方法被公开,该建议根据毛绒织物的生产,尤其是按照其内没有毛圈线圈的织物部分,编织一个局部的地织物部分。参照该方法,在德国专利公开号3927815(第6栏,第68行到第7栏第1到9行)描述了几种织物结构和一个替换的方法。如果织针被选择出来编织两根地纱,该文献尤其建议,两根纱线最好被相互辅助地编织局部横列(第10栏,第18行到22行和权利要求2)。
上述最后一个添纱织物的一个缺点是存在另外需要的地纱,这增加了材料的成本,妨碍获得质轻的织物结构。
                    发明概要
考虑到先前叙述的情形,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生产一种提花浮线添纱织物,并根据一种在圆编织机上生产该织物的方法,在该方法中,避免了仅仅用一根地纱编织一个平针横列,且生产新织物的可能性增加了。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的,即通过编织一个单面织物,该单面织物的每个横列由多个地织物部分组成,所述的地织物部分为根据花纹由至少两根纱线相互辅助地编织的,并配合编织与添纱线圈成浮线添纱关系的另外的的纱线,该添纱线圈位于预定的纵行上,在这些添纱线圈中间具有浮线。编织三根预定的形成浮线的纱线促进了增加另外的花色性能织物生产的能力。
省掉一根地纱除了能够获得各种各样的花纹之外,由于减小了空间而使得编织过程进行得更快,也此生产率提高了。通过本发明的说明书,将会看出能够获得特殊的和不受限制的新花纹结构可能性。
附图简要说明
本发明将要在下文,参照所附的简化示意图,以实施例的方式,对提花浮线添纱织物的基本结构及其制造方法进行详细地解释说明,其中:
图1和图2为织物结构的一部分,该织物每一横列由两根浮线添纱纱线组成;
图3为一个示意图,所示的是由两根纱线编织浮线添纱横列的织针和沉降片的跑道;
图3A-图3G为侧视图,所示的是织针和沉降片在图3所示A到G位置的形成线圈部位。
图3H说明了图3C中所示纱线1的排列结构。
图4为一示意图,其用另一种方法示出代替图3的编织。每横列由两根纱线组成的浮线添纱织物而采用的织针和沉降片的跑道。
图4A到图4E为侧视图,所示的是由A1到E1所示位置的织针和沉降片的形成线圈部位。
图5和图6为不同的织物结构的片段,其中在每个横列内由三根浮线添纱纱线构成。
图7为一个示意图,所示的是编织图5和图6中织物的织针和沉降片跑道。
图7A-7L为侧视图,所示的是根据图7中A2到L2所示位置的织针和沉降片的线圈形成部位。
图7M和7N示出图7B和7G中的弯曲纱线的从顶部看的排列布置。
本发明的详细说明
图1和图2都示出一个提花浮线添纱织物的片段,该织物的每个横列中都包含两根纱线第一组纱线1(在图1中为1a,1b,1c,图2中为1d,1e,1f)与第二组纱线(图1中为2a,2b,2c,图2中为2d,2e,2f)一起,按照预定的花纹被编织形成添纱线圈。图1中每个第二线圈和图2中每个第三线圈都由两组纱线编织形成。
与这些结构相应,图1中第一横列由纱线1a和2a编织,其包含预定的相应由纱线1a和2a形成的浮线F1a和F2a。同样的方式,第二横列由纱线1b和2b组成,第三横列由纱线1c和2c编织形成。根据所提供的花纹,两组纱线的浮线可以彼此相互独立地安排。
参照图2,其中每个第三线圈都由两组纱线编织形成,在第一横列中由纱线1d和2d形成,浮线F1d和F2d被设置成延伸两个纵行。与第一横列相应,第二横列由纱线1e和2e编织形成,第三横列由纱线1f和2f编织形成。
由图1和图2所示及其说明可以得出,当所两根纱中一根被编织进在有关部分的所有线圈中的地纱部分而另一根纱线被按照预定的花纹形成浮线时,就可以获得织物预定的变换部位。
当浮线添纱部分的浮线被损伤时,后边的由另外一根纱线形成的地织物部分线圈保持不受损,并且通过在添纱线圈之间形成浮线使织物的相邻接的部位不会由此受到影响。这种重要的浮线连接,通过编织两个或更多的添纱线圈可以对织物不同部位的连接进行改进,从而当地纱部位的编织从一根纱线变换到另一根纱线时织物仍获得良好的完整性。
从图1和图2及前述的说明可以看出,织物的每一个花纹区域都产生一个添纱线圈结构,相应于此,由两根纱线形成的浮线的结构和长度根据花纹的需要进行安排。浮线的长度最好被限定为延展三个线圈纵行。从图1和图2进行变化,在浮线之间可以相应地安排两个或更多的添纱线圈,并且织物的平针添纱部位可以被设置,用于获得另外的花纹效果。
由此而来,必须指出,为了获得添纱织物的花纹,不受限制的可能性是可以获得的。
用于形成上述提花浮线添纱织物的一个不同的可能性如图3所示。织针N和沉降片S按照它们相应的跑道Vn和Vs的运动从左向右进行,每完成一次通过就编织形成一个横列。
为了编织本发明的织物,采用一种有单针选针的圆型针织机。该种针织机已经是公知的了,所以没有必要对其的工作过程进行描述。
图3中所示的过程也需用于制造不可见的毛绒织物(invisiblefleece)(三线毛绒)的沉降片。这些沉降片具有不同高质的成圈边缘(sa,sb,sc),两个片喉(sd,se)和两个沉降片片鼻(sf,sg)。
正如公知的三线毛绒织物的制造一样,如US专利3,406,538中所述,在一个横列的成圈动作之后,沉降片S被驱动向内向着机器的内部一个位置运动,如图3A所示,以使得先前形成的横列被较低的片喉sd啮合,这将会阻止织物随着织针的上升而上升。
为了钩住第一根纱线1,预定的织针被按照曲线Na上升到退周圈位置,而其它的织针则被保持在曲线Nb表示的空针位置。
当所选择的织针上升进入退圈位置,根据图3中的位置A,在这些织针上的线圈将会滑到针杆上,如图3A所示。在该位置,一根第一纱线1被喂入上升的织针。接着,被上升的织针下降到一个中间位置,沉降片稍微向外移动如图3b所示,以便第一根纱线在相应的织针上被弯纱,形成在成圈凸缘Sb上的的圈,如图3b所示。在此之后,沉降片被再次驱动向内运动相应地控制先前的线圈处于它们的长度,通过它们的片喉Se使得第一根纱线的浮线处于织针的针背,如图3C所示,其处于图3中的C位置。这同样在图3H上也表示出来。
在紧接着的动作中,所有的将要啮合第二根纱线2的织针上升到图3中曲线Nc所示D位置的退圈位置。这些织针为先前动作中处于空针位置的织针和预定的将两根纱线编织成添纱线圈的织针。
因而,根据曲线Nc,先前被保持在空针位置上的织针上的线圈现在将滑落到针杆上(如先前图3A所示),而剩余的织针被曲线Nd控制处于空针位置。
由于前边已描述过的沉降片的运动,纱线1的线圈和浮线被沉降片喉Se所啮合,这阻止了它们随着织针一起运动。由此,其内有先前的弯曲了的纱线1的那些针的关闭的针钩被打开了,如图3D所示。
接着,纱线2在图3中的D位置被喂入到上升的织针内,如图3D所示。在此之后,相应于曲线Nc,已上升的织针重新下降到中间的空针位置,在相应于图3中位置E将纱线2弯成线圈。
如图3E所示,纱线2在上弯纱凸缘Sc上被相应地弯曲形成线圈或浮线,在形成浮线时,织针不进行编织。
接着,所有的织针进一步下降,沉降片再次向外运动。它们的配合运动被彼此调节以控制着先前的弯纱靠近成圈动作,如图3F所示其所示的是图3中的位置F。
一个横列编织在沉降片S的编织凸缘Sa上完成,其处于图3中的位置G,在图3G中作了更详细地展示。
在此之后,沉降片S就向内运动,由此开始下用于编织一个横列的一个编织循环,如上所述如图3A所示。
上述的过程可以被简化,其中包括,织针上升喂入第二根纱线之后立即进行成圈动作。沉降片的向外运动必须以如下方式控制,其中在成圈动作之前避免进行纱线2的弯纱。
可以对上述过程进行另外一个改变,方法是在沉降片的上弯纱缘Sc上对纱线1进行弯纱。这些线圈必须通过足够的织针和沉降片运动被转移到弯纱凸缘Sb上,该动作类似于上述的图3E和图3F所示的其后由纱线2执行的动作。
与三线毛绒方法的上述已有的改变(US专利No.3.406538)相比较,本发明上述的方法及图3,3A到3G的重要区别在于在第二分开动作(dividing action)和第一分开动作中织针的上升部分以及在沉降片不同的凸缘上的弯纱,以使得不再需要用所有织针的第三次上升动作来喂入一根特殊的地纱。
上述方法中需要对两根纱线的线圈长度作正确的彼此调节,因此需要对针织机进行正确的调节以控制每根弯纱了的纱线。
为了避免在针织动作进行之前,进行精确调节,以控制两根经过了弯纱的纱线每个横列由两根纱线构成的浮线添纱织物也可以按照图4所示针织图制造,该方法的细节例示于对应图4中位置A1到D1的图4A到4D中。
参照图4,所有的织针N1被曲线Nv和其相应的分段Ne和Nk。所需的用于将预定织针上升和下降的选针机构已经公知了,其详细内容对于全面理解本发明是不必要的。
沉降片S1具有一个增大的沉降片片喉Sh,一个沉降片片鼻Si和一个编织边缘Sk。
编织过程将开始于将所有的织针根据曲线Ne上升进入一个在位置A1的退圈位置。相应于图4A,沉降片已经啮合并将织物定位在针杆上。在该位置,第一纱线I被喂入到所有被上升的织针中。
紧接着纱线I的喂入,预定的织针被下降,相应于曲线Nf,下降到一个中间位置,该位置为图4中的位置B1/C1,以便在随后将纱线I形成线圈。在织针下降的同时,沉降片被驱动,从其先前如图4A所示的内部位置向外运动,以使得下降了的织针和沉降片相对位置如图4B所示。下降了的织针将会将纱线I保持在那些依然处于上升位置的织针的针杆处,该上升位置相应于图4中曲线Ng,处于如图4C所示的一个退圈位置。
在此之后,先前保持在一个退圈位置的织针被下降到一个喂纱位置,以使得这些织针的针舌将盖在纱线I上,针钩必须被进一步关闭,钩内没有纱线。同时随着该织针运动,沉降片被驱动使得它们的片鼻处于织针之间。
在紧接着的动作中,一些预定的除了喂入纱线I还要被喂入纱线II的织针,相应于曲线Nh从一个中间位置上升到喂纱位置。在此它们的针舌将会由增大的片喉毫无问题地打开针钩。按照图4中的位置D,纱线II被接着喂入处于图4D所示的喂纱位置的织针内。图4D中两根纱线I和II都被喂入到织针中,纱线I位于针舌之上,与该图4D中所示的相比,在沿曲线Ng驱动的织针上,纱线I位于针舌之后,以便在成圈动作完成之后,该纱线部位变成一根浮线。
接着纱线II的喂入,沉降片被驱动向外移动,织针被驱动进入脱圈位置,该脱圈位置相应于图4中位置E1,如图4E所示。相应于曲线Nf,Nh和Nk驱动的织针将会将两根纱线编织成圈,受曲线Nf,NI驱动的织针将会将纱线I编织成圈而不编织纱线II,而由纱线II形成的线圈和由纱线I形成的浮线将受到由曲线Ng和Nk控制的针织的编织。
最后提到的这种用于生产每个横列由两根纱线组成的提花浮线添纱织物的方法不需要对沉降片进行额外的调节控制,这种额外的调节控制在先前描述的方法中是必须的。当然,用该方法并不能够生产每横列由三根纱线组成的提花浮线添纱织物。
每横列含有三根纱线被控制按照花纹形成浮线添纱的这种织物结构的片段如图5和图6中所示。
参照图5,在每个横列中,第一组纱线(11a,11b和11c与第二组纱线(12a,12b和12c)及第三组纱线(13a,13b和13c)圈套在一起,使得每一组纱线都在织物的预定部分编织浮线添纱部位。根据图5所示的第一个编织横列,该横列由纱线11a,12a和13a组成,在交替的区域中,第一根纱线11a形成浮线F11,第二根纱线12a编织形成浮线F12,第三根纱线13a形成浮线F13
相应于上述的说明,第二个横列由纱线11b,12b和13b编织形成,而第三横列由纱线11c,12c和13c形成。每根纱线形成的浮线结构根据预定的花纹形成。
当在不同的花纹区域交替时,与图1和图2中所示的织物结构相比较,当一个横列由三根纱线组成时,没有必要形成至少一个由所有纱线组成的线圈,因为如果有两根浮线叠加时(如图5所示)则第三组纱线将会形成地织物部分以达到织物所需的牢固性。
因而相应于图6所示织物结构的片段,在其中的一个花纹区域中,该花纹区域主要取决于纱线的一组形成的浮线,当纱线的提花浮线添纱组被编织成线圈时,另外一组纱线就被形成浮线,因为在该织物片段中所有的织针将要把纱线中剩余的一组编织形成地织物部分。
因此,如图6中所示,在第一横列中,一个主要由纱线11d确定的花纹区域的主要浮线F11a之间设置有由纱线12d形成的浮线F12b。在另外一个由纱线12d的浮线H12a确定的花纹区域中,由第三根纱线13d形成的浮线F13b被设置在浮线F12a之间,而在其它的由浮线F13a确定的花纹区域中,在这浮线F13a之间,由第一根纱线11d形成浮线F11b及由第二根纱线12d形成浮线F12b。
根据预先设定的花纹,相应地由纱线11e,12e和13e及纱线11f,12f,13f形成的后续横列被针织而成,其中根据上述的方式交替地形成浮线。
因此,在由三根交替的浮线纱形成的浮线添纱织物中,当纱线位置被任意地定位时能够形成无数种结构,在图5和图6中所示仅仅是其基本的结构。
这里有必要再次提出,浮线的长度最好被限制在延伸一个,两个或者三个纵行,并且用不同长度的浮线形成花纹区域是花纹设计中的一个另外的可能。
相应于图5和图6中所述的横列的编织在图7中的织针和沉降片的跑道中实现,其中从位置A2到L2处相关的结构在图7A到7L中示出。在该方法的进行中,采用了先前图3和图3A到图3G中提到的那种沉降片。因此,该方法被实施,以类似于前述的方式使第二根纱线被弯纱成圈。
因而,紧接着一个横列的编织,上一横列的线圈被保持在较低的沉降片喉中。通过驱动沉降片使它们向内移动,使得织针N上线圈不随着织针一起运动,这些所述织针N为被选择出来按照曲线Ne上升进入退圈位置的织针。没有被选择出来的织针被轻微上升并被保持在一由曲线Nm控制的空针位置上。
在位置A2,被选择出来的织针按照曲线N1被上升到退圈位置,如图7A所示,以使得先前形成的线圈滑到织针针杆上,第一纱线11能够被喂入到这些织针中。
在被选择的织针下降到一个中间位置的同时,沉降片也被向外移动,以使得先前被喂入的第一纱线11能在沉降片S的中间成圈凸缘Sb上被弯纱,该动作在图7中所示位置B2执行,相应地如图7B所示。
在被选择出来的织针上升喂入第二纱线之前,沉降片在图7中C2位置处被再一次向内移动。如图7C所示,上部沉降片片喉Se将会控制住先前由第一纱线11形成的线圈,并且将第一纱线11的浮线安排在织针针杆之后。这也在图7M中作出说明。
在此之后,被确定要喂入第二纱线12的选择出来的织针按照曲线Nn上升,进入退圈位置。该上升运动包括所有先前不编织的织针,以使得在该动作中所有选前编织的线圈将滑到针杆上。其上已经喂入了第一纱线11而现在也将要喂入第二纱线的织针的针舌,其将要被第一根纱线11的线圈打开针钩,该线圈被控在沉降片的上部沉降片喉Se上。因而,第一纱线形成的线圈将被置于相关的上升了的织针针舌上或者在这些织针相应于图7中的曲线No保持在空针位置时,第一根纱线11形成的线圈依然保持在针钩内。
在图7中所示的D2位置,相应于图7D中所示的织针和沉降片的关系,第二纱线12被喂入到上升的织针内,在此之后,这些织针下降到一个中间位置。
相应于图7中位置E2和图7E,当被选择的织针下降到它们的中间位置时,在沉降片S保持在它们的内部位置的同时,在沉降片的上部成圈凸缘Sc上第二纱线12的线圈被弯纱。
紧接着第二根纱12的弯纱,沉降片S稍微地向外运动,并且内有第二纱12形成的线圈的织针下降到一个较低的中间位置,如图7中的位置F2。通过该最重要的操作步骤,如图7中所示,在先前所校定的纱线11和12的线圈结构不间断的情况下,纱线12形成的线圈和浮线从上沉降片凸缘Sc转移到中间凸缘Sb上。通过这个动作确保了所有的线圈通过上部沉降片喉Se由沉降片S的随后的向内运动进一步控制,两根纱线的浮线被安排在针杆的后边,如图7G所示。在图7N中示出了一个顶视图,所示的是纱线、织针和沉降片的相互关系。
在位置G2之后,当先前弯纱了的纱线以及浮线再一次受控时,那些已经确定将要喂入第三纱线的织针根据曲线Np上升。因为每个这些上升的织针具有先前至少由纱线11和12中的一条线形成的弯线线圈,所以这些线圈将会在滑到针舌上时把针钩打开,并且这些线圈将会呆在针舌上。保持在相应于曲线Nr的那些空针位置的织针上的线圈在针钩和沉降片喉Se之间长度将受到控。根据图7所示的位置H2,第三纱线13被喂入到选择的上升的织针中,如图7H所示。
在此之后,被选择出来上升了的织针下降到一个中间位置,以使得它们在上部成圈凸缘Sc上将纱线13弯纱,这处于图7所示位置J2,相应地如图7J所示。
紧接着的织针的下降运动和沉降片的回缩运动必须以如下方式实现,即在线圈形成运动(图7L)之前,当线圈正好处于中间成圈凸缘Sm(图7K)时,线圈的形状也必须被控制。当线圈形成动作完成之后,编织下一横列的过程开始进行,并且是照前述的方式重复进行。
正如前面已经叙述清楚的那样,本发明所述方法的主要特性在于,第二纱线及其后继的纱线的弯纱在上部弯纱边缘Sc上进行。在此之后,通过织针和沉降片的足够的运动,由凸缘Sc所弯纱形成的线圈被转移到凸缘Sb上,并且到达片喉Se,选择出来的织针上升喂入下一根纱线(图7E,7F,7G)。这样在整个过程中,能够正确地控制纱线的成圈,并避免先前弯曲了的纱线的不受控制的变形。
与图9和图7所示的实施例相反,第一入纱也能够在上部成圈凸缘Sc形成线圈,该形成的线圈紧接着就被转移到中间成圈凸缘Sb上,在该过程的后继部分中,该凸缘处于被控制状态。
为了实现这一变化,图7中织针和沉降片的轨道必须按照图中虚线实施,以使得在位置B2和C2之间,织针和沉降片以类似于图7E,TF和FG的方式被驱动,从而将第一纱线形成线圈。
除了编织所述的提花浮线添纱织物以外,图5和图7所述的方法还能够制造“假嵌花”织物。每一根纱线由预定的织针弯纱以形成彼此独立的花纹区域,这些花纹区域由至少一个它们之间编织的线圈连接起来,所述的至少一个编织线圈由花纹连接区域的纱线形成,该线圈将会连结这些区域,每一个线圈都由单根纱线线圈形成,从而形成一个整体的织物,如果在图7所示的方法中每个横列中有多于三根的纱线,那么对第二纱的喂入和弯纱(位置C2和F2)就必须被重复,重复次数为其它纱线的数目。在该动作中浮线的长度是可以任意处理的,将会在针织机上或在一个后续的剪毛处理中用公知的装置割断并去掉。
结合所认为是最实用和最佳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说明,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并不仅仅局限于所公开的实施例,而是相反,所述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之内的各种改变和等效结构都在本发明的覆盖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提花浮线添纱织物,在该提花浮线添纱织物中,相邻接的花纹区域交替地主要由至少两根添纱纱线之一形成的浮线支配,其中编织从一个花纹区域到另外一个区域交替地进行时,至少两根纱线中的至少一根纱线被编入花纹区域的所有线圈中以形成地织物部分,至少一根(其它的)纱线通过浮线添纱与地织物纱形成线圈和浮线,浮线用于给相应的花纹区域提供花纹效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花浮线添纱织物,其中创造出花纹区域效果的浮线被设置为延展一个纵行,但是最好延展不超过三个纵行。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提花浮线添纱织物,其中每根在预定花纹区域编织浮线添纱部分的纱线被形成不同长度的浮线。
4.一种用于生产如权利要求1所述提花浮线添纱织物的方法,其中至少在两个相继的花纹区域中,每个预定的织针上升进入脱圈位置,在该脱圈位置,在每个区域中一根纱线被喂入,随后被选择的织针下降到一个中间位置,将纱线在沉降片S的一个成圈凸缘上弯纱成圈,在此之后,在一个后继的区域,在被选择的织针上升之前将已经弯纱了的线圈置于沉降片S的上部沉降片片喉Se上,并且在喂入所有预定纱线之后,使所有织针N下降,这些预定纱线在形成线圈的脱圈位置被组成横列,由此沉降片S配合织针N被驱动(曲线Vs,S)(图3,7)。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被喂入织针后的第一喂入纱(1,11)被在沉降片S的中间成圈凸缘(Sb)上弯纱成圈,而后继纱线(2;12,13)的弯纱在所述沉降片S的上部弯纱凸缘(Sc)上实施,在此之后,通过织针N和沉降片S适当的运动,使这些弯纱运行到所说的中间成圈凸缘(Sb)上,随后在后继的相同横列的纱线喂入之前这些弯线啮合在上沉降片喉(Se)上。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组成横列的所有的纱线(1,2;11,12,13)在沉降片的上部成圈凸缘(Sc)上弯纱,紧接着通过所述织针和沉降片的适当的运动,使这些纱线转移到所述沉降片的中间成圈凸缘(Sb)上从而在所述沉降片S的上片喉(Se)内啮合和控制弯纱纱线的线圈直到线圈形成动作开始(图7)。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在线圈形成动作之前,在纱线(2;13)喂入操作之后,在有关织针下降的同时,沉降片S向外驱动,以使得所述纱线(2;13)被圈套到织物上,而先前喂入纱线在所述沉降片S的编织凸缘(Sa)上进行事先弯纱。
8.一种生产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花浮线添纱织物的方法,其中在第一个动作中(曲线Ne)所有的织针上升进行脱圈,并由此喂入第一纱线(I),在此之后预定的织针下降(曲线Nf),到一个中间位置,以使得所述的第一纱线工处于那些保持在脱圈位置(曲线Ng)的织针的针杆上,以便在织针下降到喂纱位置,位于这些织针的针舌后面之后,使上述纱线I设置在上述保持织针上,连续使织针的预定的部分上升,从中间位置到达喂纱位置(曲线Nh),由此第二纱线II在喂纱位置喂入织针,这些织针紧接着下降,保持在中间位置(曲线Ni)的织针在线圈形成过程中到达脱圈位置(图4),而沉降片Sl以相互配合的关系(图Sv)被驱动运动。
CN96199824A 1995-12-07 1996-12-06 提花浮线添纱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710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9545770A DE19545770A1 (de) 1995-12-07 1995-12-07 Durch Fadenflottungen gemusterte Plattierware und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auf Rundstrickmaschinen
DE19545770.6 1995-12-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53600A true CN1253600A (zh) 2000-05-17
CN1097108C CN1097108C (zh) 2002-12-25

Family

ID=77795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619982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7108C (zh) 1995-12-07 1996-12-06 提花浮线添纱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4)

Country Link
US (1) US6079235A (zh)
EP (1) EP0868549B1 (zh)
JP (1) JP4354010B2 (zh)
KR (1) KR100435075B1 (zh)
CN (1) CN1097108C (zh)
BR (1) BR9611899A (zh)
CZ (1) CZ293806B6 (zh)
DE (2) DE19545770A1 (zh)
ES (1) ES2147400T3 (zh)
MY (1) MY118756A (zh)
PT (1) PT868549E (zh)
TR (1) TR199801028T2 (zh)
TW (1) TW379264B (zh)
WO (1) WO1997020977A1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63252B (zh) * 2005-09-09 2010-11-10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筒状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CN101387039B (zh) * 2007-09-12 2011-05-04 佰龙机械厂股份有限公司 灯芯绒织物
CN103422243A (zh) * 2012-05-14 2013-12-04 H.斯托尔两合公司 用于利用至少一个浮线制造针织物的方法
CN105442171A (zh) * 2015-12-31 2016-03-30 宁波大千纺织品有限公司 普通大圆机编织架空添纱结构的方法和专用脱圈机构
CN107503030A (zh) * 2017-08-24 2017-12-22 宁波大千纺织品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舒适度的大提花针织面料制备方法
CN108754805A (zh) * 2018-06-15 2018-11-06 内蒙古鄂尔多斯资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针织编织方法、编织结构、编织面料及服装
CN109914019A (zh) * 2019-03-25 2019-06-21 圣东尼(上海)针织机器有限公司 添纱组织编织工艺、编织机构以及地纱浮线添纱组织
CN112981678A (zh) * 2021-02-07 2021-06-18 李炳贤 一种针织纬编添纱衬垫面纱提花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CN113445186A (zh) * 2021-06-25 2021-09-28 江南大学 一种单面单向导湿的针织面料及编织方法
CN113950546A (zh) * 2019-06-17 2022-01-18 格罗兹-贝克特公司 用于在装配有复合针的圆形针织机上添纱的方法和针织装置
CN116670347A (zh) * 2020-12-31 2023-08-29 耐克创新有限合伙公司 具有可变特征的针织制品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636208A1 (de) 1996-09-05 1998-03-12 Keiper Recaro Gmbh Co Elastisches Mehrlagengestrick
AU1278201A (en) * 1999-11-01 2001-05-14 Adtec Services Limited A method and a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for manufacturing patterned float plated fabrics
ITBS20010069A1 (it) * 2001-10-01 2003-04-01 Sangiacomo Spa Metodo di costruzione di maglia vanisata disegnata.
AU2003251382A1 (en) * 2002-05-24 2003-12-12 Michel Joyce Article of clothing with moisture absorbent portion
FR2897877B1 (fr) * 2006-02-28 2008-07-11 Fed Mogul Systems Prot Group S Gaine de protection aux chocs d'un tuyau, notamment pour conduite de carburant
ES2344961T3 (es) 2007-09-10 2010-09-10 Pai Lung Machinery Mill Co., Ltd. Pana abordonada.
JP5106956B2 (ja) * 2007-09-11 2012-12-26 佰龍機械廠股▲ふん▼有限公司 コーデュロイ編物
SG151118A1 (en) * 2007-09-12 2009-04-30 Pai Lung Machinery Mill Co Ltd Corduroy fabric
DE102008006504A1 (de) * 2008-01-25 2009-07-30 Sipra Patententwicklungs- Und Beteiligungsgesellschaft Mbh Abstandsgestrick sowie Verfahren und Strickmaschine zu seiner Herstellung
CN201254634Y (zh) * 2008-07-23 2009-06-10 株式会社福原精机制作所 三线绒布
TWI476305B (zh) * 2009-05-18 2015-03-11 Precision Fukuhara Works Ltd 雙面起絨織物
CN102888704A (zh) * 2012-10-17 2013-01-23 江苏金辰针纺织有限公司 保暖速干型休闲服饰面料
KR101698078B1 (ko) * 2015-04-13 2017-01-19 파이룽 머시너리 밀 코., 엘티디. 평판 편물기용 테크니컬 면의 일면에 교대 플레이팅을 편물하는 방법
EP3283676B1 (en) * 2015-04-16 2021-12-01 NIKE Innovate C.V. Article of footwear incorporating a knitted component having floated yarn portions and a method of making same
JP2017089043A (ja) * 2015-11-09 2017-05-25 株式会社福原精機製作所 丸編機の編成方法及び編成機構並びにその丸編機
US11021814B2 (en) * 2016-02-10 2021-06-01 Sanko Tekstil Isletmeleri San. Ve Tic. A.S. Fleece fabric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DK3205755T3 (da) * 2016-02-10 2020-03-23 Sanko Tekstil Isletmeleri San Ve Tic As Fleecestof og fremgangsmåde til fremstilling heraf
MX2019000830A (es) * 2016-07-21 2019-07-04 Nike Innovate Cv Articulo de calzado con multiples capas, sistemas de retencion para un articulo de calzado, y metodos de fabricacion.
US11186946B2 (en) * 2019-08-26 2021-11-30 Personal Habitat, LLC Reflective knit article
DE102020214449B4 (de) * 2020-11-17 2023-11-09 Adidas Ag Doppelt gestricktes Oberteil umfassend funktionelle Einsteckgarne
US11849773B2 (en) 2020-12-31 2023-12-26 Nike, Inc. Knit article with variable featur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34581A (en) * 1976-04-26 1977-07-12 Thorneburg Hosiery Mill, Inc. Sock with plate and float pattern and method
DE3135702A1 (de) * 1981-09-09 1983-03-17 Sulzer Morat Gmbh, 7024 Filderstadt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einflaechigen, gemusterten strickware und rundstrickmaschine zur durchfuehrung des verfahrens
DE3861827D1 (de) * 1987-06-19 1991-04-04 Schmidt Ursula Dorothea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gemusterten plueschware sowie mehrsystemige rundstrickmaschine zu seiner durchfuehrung.
DE3927815C2 (de) * 1989-08-23 1999-12-23 Sipra Patent Beteiligung Plüsch- oder Florstrickware und Rundstrickmaschine zu deren Herstellung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63252B (zh) * 2005-09-09 2010-11-10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筒状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CN101387039B (zh) * 2007-09-12 2011-05-04 佰龙机械厂股份有限公司 灯芯绒织物
CN103422243A (zh) * 2012-05-14 2013-12-04 H.斯托尔两合公司 用于利用至少一个浮线制造针织物的方法
CN105442171A (zh) * 2015-12-31 2016-03-30 宁波大千纺织品有限公司 普通大圆机编织架空添纱结构的方法和专用脱圈机构
CN105442171B (zh) * 2015-12-31 2017-09-22 宁波大千纺织品有限公司 普通大圆机编织架空添纱结构的方法和专用脱圈机构
CN107503030B (zh) * 2017-08-24 2019-12-27 宁波大千纺织品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舒适度的大提花针织面料制备方法
CN107503030A (zh) * 2017-08-24 2017-12-22 宁波大千纺织品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舒适度的大提花针织面料制备方法
CN108754805A (zh) * 2018-06-15 2018-11-06 内蒙古鄂尔多斯资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针织编织方法、编织结构、编织面料及服装
CN108754805B (zh) * 2018-06-15 2023-06-16 内蒙古鄂尔多斯资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针织编织方法、编织结构、编织面料及服装
CN109914019A (zh) * 2019-03-25 2019-06-21 圣东尼(上海)针织机器有限公司 添纱组织编织工艺、编织机构以及地纱浮线添纱组织
CN109914019B (zh) * 2019-03-25 2020-07-24 圣东尼(上海)针织机器有限公司 添纱组织编织工艺、编织机构以及地纱浮线添纱组织
CN113950546A (zh) * 2019-06-17 2022-01-18 格罗兹-贝克特公司 用于在装配有复合针的圆形针织机上添纱的方法和针织装置
CN116670347A (zh) * 2020-12-31 2023-08-29 耐克创新有限合伙公司 具有可变特征的针织制品
CN112981678A (zh) * 2021-02-07 2021-06-18 李炳贤 一种针织纬编添纱衬垫面纱提花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CN113445186A (zh) * 2021-06-25 2021-09-28 江南大学 一种单面单向导湿的针织面料及编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PT868549E (pt) 2000-09-29
EP0868549A1 (en) 1998-10-07
ES2147400T3 (es) 2000-09-01
JP4354010B2 (ja) 2009-10-28
KR19990072011A (ko) 1999-09-27
CN1097108C (zh) 2002-12-25
DE69607384D1 (de) 2000-04-27
DE69607384T2 (de) 2000-11-30
JP2000501459A (ja) 2000-02-08
EP0868549B1 (en) 2000-03-22
TW379264B (en) 2000-01-11
TR199801028T2 (xx) 2000-07-21
WO1997020977A1 (en) 1997-06-12
US6079235A (en) 2000-06-27
DE19545770A1 (de) 1997-07-03
CZ293806B6 (cs) 2004-08-18
MY118756A (en) 2005-01-31
CZ169898A3 (cs) 1998-11-11
KR100435075B1 (ko) 2004-09-13
BR9611899A (pt) 1999-04-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108C (zh) 提花浮线添纱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CN1024574C (zh) 针织加工织物末端部分的方法
DE69914844T2 (de) Verfahren zum Stricken von einem Stoff mit eingelegten Schussfaden
JP2674725B2 (ja) 布帛および編成
CN87102294A (zh) 平针织物的编织方法,一种横机及用该横机编织的新颖平针织物
US6735987B2 (en)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for the production of plush fabrics
CN1175642A (zh) 一种针织外罩
CN101307527B (zh) 多层衬纬机织针织复合结构及其编织方法和纱线喂入装置
CN1249790A (zh) 改良的毛绒织物、其生产方法以及带有改良的起绒机件的圆型针织机
CN1046002A (zh) 平型针织机的织物起口方法及装置
CN110387636A (zh) 用于制造金银丝针织物的针织横机和方法
CN1079654C (zh) 针织拉链系带的制造方法及其设备
CN101796234B (zh) 横机及其给纱方法
CN101876120B (zh) 双轴向增强纬编间隔针织结构的编织方法
CN101029427A (zh) 生产带花纹的针织物的方法
CN1173562A (zh) 制造编织拉链半边的方法和设备
KR102197252B1 (ko) 꼬막종패 양식용 그물망
CN1769557B (zh) 制作带大的晶格开孔的具有双轴网眼结构的经编织物的方法
CN1382853A (zh) 在圆形针织机上针织具有衬垫纱的针织物的装置和方法
US5440902A (en) Warp knitted fabric and a machine and process for forming same
KR20040087939A (ko) 하드 비탄성 원료사(thread material)로니트웨어를 제조하기 위한 편직기 및 제조방법
CN1296542C (zh) 罗纹针织部分的制造方法及其织物
EP0478855A1 (en) Method of knitting fabric and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for this use
SU1308659A1 (ru) Основов зальна машина,в частности басонна машина,дл изготовлени ворсового трикотажа с жаккардовым узором
CN220503366U (zh) 一种针织圆机的织针与针织三角配合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PAILONG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PAI LUNG ENROPE KOCH + CO. GMBH

Effective date: 20010613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10613

Address after: Taiwan, China

Applicant after: Pai Lung Machinery Mfg. Co., Ltd.

Address before: Albus Tad T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Applicant before: Pai Lung Enrope Koch & Co. GmbH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21225

Termination date: 20151206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