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66602A - 屏幕组件、背板组件、中框组件、终端设备、发声控制方法和音频设备 - Google Patents

屏幕组件、背板组件、中框组件、终端设备、发声控制方法和音频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66602A
CN108566602A CN201810443421.XA CN201810443421A CN108566602A CN 108566602 A CN108566602 A CN 108566602A CN 201810443421 A CN201810443421 A CN 201810443421A CN 108566602 A CN108566602 A CN 1085666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unding
sounding part
screen
ontology
terminal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44342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秉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44342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566602A/zh
Publication of CN1085666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6660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6Loudspeak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00/00Loudspeakers
    • H04R2400/11Aspects regarding the frame of loudspeaker transducers

Abstract

本公开公开了一种屏幕组件、背板组件、中框组件、终端设备、发声控制方法和音频设备,所述屏幕组件包括:屏幕本体和至少一个屏幕发声件,所述至少一个屏幕发声件布置于所述屏幕本体,所述屏幕发声件在被施加以音频交流电信号时产生形变,进而挤压所述屏幕发声件周围的空气而发声。根据本公开的屏幕组件,可以兼顾听觉体验和视觉体验,且结构轻薄、外观美观、符合全面屏发展要求。

Description

屏幕组件、背板组件、中框组件、终端设备、发声控制方法和音 频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屏幕组件、背板组件、中框组件、终端设备、发声控制方法和音频设备。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用于手机的受话器、扬声器,通常由磁铁、线圈、振膜、音腔组成,音频信号传输到线圈时会使线圈产生磁场,线圈产生的磁场与磁铁的磁场相互作用使线圈振动,线圈振动的过程中带动振膜振动,从而对空气挤压产生声波。然而,这种受话器、扬声器的结构复杂、尺寸较大、成本高,手机壳体内还必须开设安装受话器、扬声器的孔腔,从而导致手机的结构设计复杂、不灵活,而且难以满足手机的轻薄化发展要求,同时,使用传统的受话器、扬声器还需要在外观面上设置对应的出声孔,例如在手机前面板上开设受话器出声孔,影响手机外观整体一致性,不利于无孔设计及全面屏的实现。
为克服上述技术问题,相关技术中指出,可以在屏幕内侧设置压电陶瓷,通过压电陶瓷带动屏幕振动发声,然而,由于屏幕需要振动,从而难免牺牲显示效果,致使用户的视觉体验下降。
发明内容
本公开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本公开提出一种屏幕组件,包括:屏幕本体;至少一个屏幕发声件,所述至少一个屏幕发声件布置于所述屏幕本体,所述屏幕发声件在被施加以音频交流电信号时产生形变,进而挤压所述屏幕发声件周围的空气而发声。由此,根据本公开的屏幕组件,可以兼顾听觉体验和视觉体验,且结构轻薄、外观美观、符合全面屏发展要求。
本公开还提出一种背板组件,包括:背板本体;至少一个背板发声件,所述至少一个背板发声件布置于所述背板本体,所述背板发声件在被施加以音频交流电信号时产生形变,进而挤压所述背板发声件周围的空气而发声。由此,根据本公开的背板组件,可以丰富听觉体验,且节省安装空间。
本公开还提出一种中框组件,包括:中框本体;至少一个中框发声件,所述至少一个中框发声件布置于所述中框本体,所述中框发声件在被施加以音频交流电信号时产生形变,进而挤压所述中框发声件周围的空气而发声。由此,根据本公开的中框组件,可以提高听觉体验,且节省安装空间。
本公开还提出一种终端设备,包括:中框本体;屏幕本体,所述屏幕本体设在所述中框本体的前侧;背板本体,所述背板本体设在所述中框本体的后侧;工作元件,所述工作元件设在所述屏幕本体与所述背板本体之间且位于所述中框本体的框内,所述工作元件包括声控线路;至少一个发声件,所述至少一个发声件与所述声控线路电连接且在被所述声控线路施加以音频交流电信号时产生形变,进而挤压所述发声件周围的空气而发声,所述至少一个发声件布置在所述中框本体、所述屏幕本体、所述背板本体和所述工作元件中的至少一个上。由此,根据本公开的终端设备,可以具有多种发声方案,结构轻薄,可以满足100%全面屏设计要求。
本公开还提出一种用于控制上述终端设备的发声控制方法,所述终端设备包括麦克风,所述发声件为多个且包括第一发声件和第二发声件,所述第一发声件与所述麦克风分别设在所述终端设备的两端,所述第二发声件围绕所述终端设备的周缘分布,所述终端设备具有通话模式和影音模式,在所述通话模式下,所述声控线路仅控制所述第一发声件发声。由此,根据本公开的发声控制方法,可以提高通话模式的用户体验。
本公开还提出一种音频设备,包括:外观壳体;内部组件,所述内部组件设在所述外观壳体内;音频发声件,所述音频发声件在被施加以音频交流电信号时产生形变,进而挤压所述音频发声件周围的空气而发声,所述音频发声件为至少一个且布置于所述外观壳体和/或所述内部组件上。根据本公开的音频设备,可以具有多种发声方案,而且无需在外观面上开设用于安装音频发声件的安装孔洞,使得音频设备的外观美观。
本公开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公开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屏幕组件的正面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屏幕组件的背面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另一个实施例的屏幕组件的背面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背板组件的正面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中框组件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图;
图7是根据本公开另一个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公开另一个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发声控制方法的控制流程图;
图10是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音频设备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终端设备100;上部101;下部102;
屏幕组件1:
屏幕本体11;前表面1101;显示区域1101A;后表面1102;
屏幕本体的中心位置111;
屏幕本体的顶角位置112;屏幕本体的边沿位置113;
屏幕发声件12;圆形屏幕发声件121;波浪形屏幕发声件122;
背板组件2;
背板本体21;背板本体的外表面210;背板本体的中心位置211;
背板本体的顶角位置212;背板本体的边沿位置213;
背板发声件22;圆形背板发声件221;波浪形背板发声件222;
中框组件3;
中框本体31;内环面310;框边311;外环面312;
中框发声件32;
工作元件4;声控线路40;
发声件5;
第一发声件51;第二发声件52;第三发声件53;第四发声件54;
麦克风6;扬声器7;
音频设备200;
外观壳体201;内部零件202;音频发声件20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公开,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公开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公开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公开。此外,本公开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公开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下面参考图1-图2描述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屏幕组件1。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屏幕组件1可以用于具有屏幕的设备,例如电视、电脑、手机等。
如图1所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屏幕组件1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屏幕本体11和屏幕发声件12。
如图1所示,屏幕发声件12为至少一个且布置于屏幕本体11,每个屏幕发声件12在被施加以音频交流电信号时都能产生形变,进而挤压屏幕本体11周围的空气而发声。其中,具有上述能力的屏幕发声件12的可选材料为公知技术,例如铂材料、石墨烯材料等,因此不做详述。此外,屏幕本体11根据屏幕组件1所应用的具体设备不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参考常规技术选择,例如可以为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有机电激光显示器(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等。
由此,由于屏幕发声件12的结构简单、厚度很薄,发声时无需依赖于复杂的发声辅件,安装时也无需在屏幕本体11上开安装孔,从而可以有效地节省空间,使得屏幕组件1轻薄,为安装该屏幕组件1的设备节省出更大的空间,也使得安装该屏幕组件1的设备可以更加轻薄。
而且,由于屏幕本体11上不用开设安装孔,从而可以使得屏幕本体11实现全屏显示,满足100%全屏占比的发展要求。此外,由于屏幕发声件12的发声原理为通过形变挤压周围空气发声,从而不会导致屏幕本体11振动,确保屏幕组件1可以正常显示,确保视觉体验良好,也就是说,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屏幕组件1可以兼顾听觉体验和视觉体验。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屏幕发声件12设置在屏幕本体11的显示区域1101A的后侧。也就是说,屏幕发声件12可以隐藏在屏幕本体11能够显示画面的区域的后侧。由此,可以实现屏下发声,使得屏幕本体11上无需开设安装屏幕发声件12的孔洞,使得屏幕本体11可以全屏显示,满足100%全屏占比的发展要求,即可以实现显示区域1101A占满屏幕本体11的前表面1101。
此外,由于屏幕发声件12设置在屏幕本体11的显示区域1101A的后侧,从而屏幕发声件12可以具有很大的空间来利用实现安装,不用局限于某个位置,进而有利于屏幕发声件12的安装,而且,屏幕发声件12还可以根据屏幕组件1所应用的终端设备100内的电器件的实际布局灵活调整,以满足不同机型的生产要求。
而且,当将屏幕发声件12设置在屏幕本体11的显示区域1101A的后侧,例如安装在屏幕本体11的后表面1102上,还可以保护屏幕发声件12,使屏幕发声件12不易损坏。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屏幕本体11的面向用户的一侧为前表面1101,屏幕本体11的背离用户的一侧为后表面1102。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当屏幕发声件12为一个时,屏幕发声件12可以作为受话器或者扬声器使用;而当屏幕发声件12为多个时,一些屏幕发声件12可以作为受话器使用,另外一些屏幕发声件12可以作为扬声器使用;当然,所有的屏幕发声件12还可以都作为受话器使用,此时设备可以保留原有的扬声器;或者,所有的屏幕发声件12还可以都作为扬声器使用,此时设备可以保留原有的受话器。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屏幕发声件12为多个且分散布置于屏幕本体11,也就是说,屏幕本体11上设有多个屏幕发声件12,且多个屏幕发声件12彼此间隔设置。由此,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屏幕组件1,通过在屏幕本体11上分散设置多个屏幕发声件12,从而可以使得多个区域发声,构造出更广阔的发声范围,实现多种不同的组合发声效果,例如左声道、右声道、环绕立体声等。而且,通过将多个屏幕发声件12分散设置,从而可以使得每个屏幕发声件12在被施加以音频交流电信号后,都可以具有更大的空间发生形变,进而挤压屏幕本体11周围更多的空气发声,以获得更广的音域,获得更多的音效,从而提高用户的听觉体验。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屏幕本体11的中心位置111、顶角位置112、边沿位置113中的至少一处设有屏幕发声件12。由此,不但便于安装,而且能够获得更大的发声范围,挤压更多的空气发声,达到更好的发声效果。当然,本公开不限于此,还可以将屏幕发声件12设在屏幕本体11的其他位置,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实际要求。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至少一个屏幕发声件12为圆形屏幕发声件121或波浪形屏幕发声件122。由此,可以提高屏幕发声件12的表面积,从而不但能够获得更大的发声范围,而且能够挤压更多的空气发声,达到更好的发声效果。当然,本公开不限于此,还可以将屏幕发声件12加工为其他形状,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实际要求,例如环形、椭圆形、矩形等。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至少一个屏幕发声件12的尺寸大于屏幕本体11的尺寸的50%,也就是说,至少一个屏幕发声件12的尺寸为屏幕本体11的尺寸的一半以上。由此,可以充分利用空间,例如充分利用屏幕本体11的后表面110空间,提高屏幕发声件12的表面积,从而不但能够获得更大的发声范围,而且能够挤压更多的空气发声,达到更好的发声效果。例如,至少一个屏幕发声件12的尺寸为屏幕本体11的尺寸的80%或90%。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述的“尺寸”指的是厚度方向上的一侧表面的表面积。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屏幕发声件12为石墨烯膜片。也就是说,屏幕发声件12采用石墨烯材料加工而成。由此,通过实验验证,采用石墨烯加工而成的屏幕发声件12在工作时,可以具有更宽的发声频率和更高的发声强度,从而可以提高发声的保真性和清晰度,简言之可以提高发声效果,而且由于石墨烯膜片可以很薄,从而可以提高屏幕组件1的轻薄度,这样,当将屏幕组件1设置在诸如手机等需要手持、随身携带的设备时,使得这些设备可以更加轻薄,进而更加方便用户携带、手持。
下面参考图4描述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背板组件2。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背板组件2可以用于具有背板的设备,例如音箱、电视、电脑、手机等。
如图4所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背板组件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背板本体21和背板发声件22。
如图4所示,背板发声件22为至少一个且布置于背板本体21,每个背板发声件22在被施加以音频交流电信号时都能产生形变,进而挤压背板发声件22周围的空气而发声。其中,具有上述能力的背板发声件22的可选材料为公知技术,例如铂材料、石墨烯材料等,因此不做详述。此外,背板本体21根据背板组件2所应用的具体设备(如后文所述的终端设备100、音频设备200)不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参考常规技术选择,例如可以为金属背板、塑料背板、大理石背板等。
由此,由于背板发声件22的结构简单、厚度很薄,发声时无需依赖于复杂的发声辅件,安装时也无需在背板本体21上开安装孔,从而可以有效地节省空间,使得背板组件2轻薄、美观,而且为安装该背板组件2的设备(如后文所述的终端设备100、音频设备200)节省出更大的空间。此外,由于背板发声件22的发声原理为通过形变挤压周围空气发声,从而不会导致背板本体21发生振动,使得持握具有该背板组件2的设备的用户能够具有舒适的持握体验。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背板发声件22为多个且分散布置于背板本体21,也就是说,背板本体21上设有多个背板发声件22,且多个背板发声件22彼此间隔设置,背板发声件22为通过变形挤压周围空气发声的发声材料件,由于这种发声材料件为公知技术,例如铂材料、石墨烯材料等,因此不做详述。此外,背板本体21根据背板组件2所应用的具体设备不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参考常规技术选择,例如可以为金属背板、塑料背板等。
由此,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背板组件2,通过在背板本体21上分散设置多个背板发声件22,从而可以使得多个区域发声,构造出更广阔的发声范围,而且多个背板发声件22分散设置,可以具有更大的变形空间,挤压更多的空气发声,从而提高用户的听觉体验。而且,由于背板发声件22的发声原理为通过变形挤压空气致使周围空气发声,从而不会导致背板本体21上的多个区域振动,确保背板组件2可以正常设置,例如,在设备通过背板组件2实现安装时(例如通过背板挂在墙上),由于发声的过程中背板组件2不振动,从而可以提高设备的安装可靠性。此外,由于背板组件2能够发声,从而使得声源可以先朝向远离用户的方向射出,再折射回到用户耳中,从而可以使得用户体验到空旷立体的感觉,丰富用户的听觉体验。
此外,由于背板发声件22的结构简单、厚度很薄,发声时无需依赖于复杂的发声辅件,安装时也无需在背板本体21上开安装孔,从而可以有效地节省空间,使得背板组件2轻薄,为安装该背板组件2的设备节省出更大的空间,也使得安装该背板组件2的设备可以更加轻薄。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背板发声件22可以设在背板本体21的厚度方向上的一侧表面上,从而背板发声件22可以具有很大的利用空间实现安装,进而可以达到更优的发声效果,而且便于背板发声件22的安装。
例如在本公开的一些具体示例中,如图4所示,背板发声件22可以设在背板本体21的前表面210上,由此,确保背板组件2的外观美观,且可以保护背板发声件22不易损坏。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背板本体21的显露在外的一侧为后表面,背板本体21的未显露在外的一侧为前表面210。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背板本体21的中心位置211、顶角位置212、边沿位置213中的至少一处设有背板发声件22。由此,不但便于安装,而且能够获得更大的发声范围,挤压更多的空气发声,达到更好的发声效果。当然,本公开不限于此,还可以将背板发声件22设在背板本体21的其他位置,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实际要求。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至少一个背板发声件22为圆形背板发声件221或波浪形背板发声件222。由此,可以提高背板发声件22的表面积,从而不但能够获得更大的发声范围,而且能够挤压更多的空气发声,达到更好的发声效果。当然,本公开不限于此,还可以将背板发声件22加工为其他形状,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实际要求,例如环形、椭圆形、矩形等。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背板发声件22的尺寸大于背板本体21的尺寸的50%。也就是说,至少一个背板发声件22的尺寸为背板本体21的尺寸的一半以上。由此,可以充分利用空间、例如充分利用背板本体21的前表面210空间,提高背板发声件22的表面积,从而不但能够获得更大的发声范围,而且能够挤压更多的空气发声,达到更好的发声效果。例如,至少一个背板发声件22的尺寸为背板本体21的尺寸的80%或90%。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述的“尺寸”指的是厚度方向上的一侧表面的表面积。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背板发声件22为石墨烯膜片。也就是说,背板发声件22采用石墨烯材料加工而成。由此,通过实验验证,采用石墨烯加工而成的背板发声件22在工作时,可以具有更宽的发声频率和更高的发声强度,从而可以提高发声的保真性和清晰度,简言之可以提高发声效果,而且由于石墨烯膜片可以很薄,从而可以提高背板组件2的轻薄度,这样,当将背板组件2设置在诸如手机等需要手持、随身携带的设备时,使得这些设备可以更加轻薄,进而更加方便用户携带、手持。
下面参考图5描述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中框组件3。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中框组件3可以用于具有中框的设备,例如平板电视、平板电脑、手机等。
如图5所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中框组件3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中框本体31和中框发声件32。
如图5所示,中框发声件32为至少一个且布置于中框本体31,每个中框发声件32在被施加以音频交流电信号时都能产生形变,进而挤压中框发声件32周围的空气而发声。其中,具有上述能力的中框发声件32的可选材料为公知技术,例如铂材料、石墨烯材料等,因此不做详述。此外,中框本体31根据中框组件3所应用的具体设备(如后文所述的终端设备100、音频设备200)不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参考常规技术选择,例如可以为金属中框、塑料中框等。
由此,由于中框发声件32的结构简单、厚度很薄,发声时无需依赖于复杂的发声辅件,安装时也无需在中框本体31上开安装孔,从而可以有效地节省空间,使得中框组件3轻薄、美观,而且为安装该中框组件3的设备(如后文所述的终端设备100、音频设备200)节省出更大的空间。此外,由于中框发声件32的发声原理为通过形变挤压周围空气发声,从而不会导致中框本体31发生振动,使得持握具有该中框组件3的设备的用户能够具有舒适的持握体验。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中框发声件32为多个且分散布置于中框本体31,也就是说,中框本体31上设有多个中框发声件32,且多个中框发声件32彼此间隔设置。中框发声件32为通过变形挤压周围空气发声的发声材料件,由于这种发声材料件为公知技术,例如铂材料、石墨烯材料等,因此不做详述。此外,中框本体31根据中框组件3所应用的具体设备不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参考常规技术选择,例如可以为金属中框、塑料中框等。
由此,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中框组件3,通过在中框本体31上分散设置多个中框发声件32,从而可以使得多个区域发声,构造出更广阔的发声范围,而且多个中框发声件32分散设置,可以具有更大的变形空间,挤压更多的空气发声,从而提高用户的听觉体验。而且,由于中框发声件32的发声原理为通过变形挤压空气致使周围空气发声,从而不会导致中框本体31上的多个区域振动,确保安装于中框本体31上的其他部件(例如屏幕组件1)不随之振动,从而可以使得具有该中框组件3的设备正常工作。此外,由于中框组件3能够发声,从而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声源的扩散范围,使得用户从多个角度都可以体验到良好的听觉体验。
另外,由于背板发声件22的结构简单,发声时无需依赖于复杂的发声辅件,安装时也无需在中框上开安装孔,从而可以有效地节省空间,使得中框组件3轻薄、小巧,为安装该中框组件3的设备节省出更大的空间。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中框发声件32可以设在中框本体31的内环面310上,由此,确保中框组件3的外观美观,且可以保护中框发声件32不易损坏。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中框本体31为环形且包括内环面310和外环面312。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中框本体31包括首尾依次相连的多个框边311,至少两个框边311上设有中框发声件32。由此,不但便于安装,而且能够获得更大的发声范围,挤压更多的空气发声,达到更好的发声效果。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中框本体31包括首尾依次相连的多个框边311,至少一个框边311上设有多个中框发声件32。由此,可以充分地利用空间,挤压更多的空气发声,达到更好的发声效果。当然,本公开不限于此,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安装中框发声件32,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实际要求。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中框发声件32为石墨烯膜片。也就是说,中框发声件32采用石墨烯材料加工而成。由此,通过实验验证,采用石墨烯加工而成的中框发声件32在工作时,可以具有更宽的发声频率和更高的发声强度,从而可以提高发声的保真性和清晰度,简言之可以提高发声效果,而且由于石墨烯膜片可以很薄,从而可以提高中框组件3的小巧度,这样,当将中框组件3设置在诸如手机等需要手持、随身携带的设备时,使得这些设备可以更加轻薄,进而更加方便用户携带、手持。此外,中框发声件32的形状及尺寸不限,均可以根据实际要求具体选择。
下面参考图6-图8描述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终端设备100。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00可以是各种能够从外部获取数据并对该数据进行处理的设备,或者,该终端设备100可以是各种内置有电池,并能够从外部获取电流对该电池进行充电的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计算设备或信息显示设备等。下面,以手机为例对本公开所适用的终端设备100进行介绍。
如图6所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终端设备10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中框本体31、屏幕本体11、背板本体21、工作元件4以及发声件5。
如图6所示,屏幕本体11设在中框本体31的前侧,背板本体21设在中框本体31的后侧,工作元件4设在屏幕本体11与背板本体21之间且位于中框本体31的框内,工作元件4包括声控线路40,发声件5为至少一个且均与声控线路40电连接,以在每个发声件5被声控线路40施加以音频交流电信号时都能产生形变,进而挤压发声件5周围的空气而发声,发声件5布置在中框本体31、屏幕本体11、背板本体21和工作元件4中的至少一个上。由于具有上述能力的发声件5的可选材料为公知技术,例如铂材料、石墨烯材料等,因此不做详述。此外,工作元件4根据终端设备100的类型不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参考常规技术选择,例如当终端设备100为手机时,工作元件4还可以包括:射频电路、存储器、输入单元、无线模块、传感器、处理器、投影单元、拍摄单元、电池中的至少一个。
由此,由于发声件5的结构简单、厚度很薄、发声时无需依赖于复杂的发声辅件,从而可以为终端设备100节省出更大的空间,也使得终端设备100可以更加轻薄。而且,发声件5在安装时也无需在终端设备100的外观面上开安装孔,从而可以提高终端设备100的美观性。此外,由于发声件5的发声原理为通过形变挤压周围空气发声,从而不会导致用于安装发声件5的零部件发生振动,提高终端设备100的工作可靠性和使用舒适性。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发声件5为多个且分散布置在中框本体31、屏幕本体11、背板本体21和工作元件4中的至少一个上,从而说明中框本体31、屏幕本体11、背板本体21和工作元件4中任一个上可以设置至少一个发声件5。例如,当发声件5为两个时,两个发声件5可以同时设在中框本体31、屏幕本体11、背板本体21和工作元件4中的其中一个上,两个发声件5还可以分别设在中框本体31、屏幕本体11、背板本体21和工作元件4中的其中两个上。
由此,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终端设备100,发声位置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设计,以获得更多的发声方案,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而且,上述发声件5的结构简单、轻薄,应用于终端设备100可以为终端设备100节省更多的安装空间,使得终端设备100可以更加灵活的设置其内部部件,且使得终端设备100更加轻薄。此外,也无需在终端设备100上开设安装孔,从而避免了由于安装孔引起的终端设备100进灰、进水问题,进而提高了终端设备100的工作可靠性,而且使得终端设备100的外观更加美观、大方,可以满足100%全面屏设计要求。
此外,当将发声件5设置在中框本体31、屏幕本体11、背板本体21上时,可以取得上述实施例中已经描述过的技术效果,因此不再详述。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发声件5为多个且分散布置在中框本体31、屏幕本体11和背板本体21中的至少两个上。也就是说,中框本体31、屏幕本体11和背板本体21中的至少两个中的每个分别设有至少一个发声件5。由此,不但便于安装,而且能够获得更大的发声范围,挤压更多的空气发声,达到更好的发声效果。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终端设备100还可以包括麦克风6,发声件5包括第一发声件51和第二发声件52,第一发声件51与麦克风6分别设在终端设备100的两端(例如图6中所示的上下两端),第二发声件52围绕终端设备100的周缘即终端设备100轮廓上的整周边缘分布。由此,终端设备100可以具有多种发声方案,给用户提供更多具有针对性地听觉体验。
例如在本公开的一些具体示例中,终端设备100具有通话模式和影音模式,在通话模式下,声控线路40仅控制第一发声件51发声,在影音模式下,声控线路40控制第一发声件51和第二发声件52均发声。由此,在通话模式下,可以确保能够发声的第一发声件51与麦克风6具有较远距离,与麦克风6较近的第二发声件52不发声,从而可以避免由于与麦克风6较近的第二发声件52发出声音、而进入麦克风6内对通话效果造成影响的问题。而在影音模式下,麦克风6通常处于不工作状态,这样可以控制第一发声件51和第二发声件52都发声,从而可以提高终端设备100整体的发声效果,使得用户体验更好地视听享受。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一发声件51设在屏幕本体11的后表面110上。由此,可以拉进第一发声件51与用户的距离,从而使得用户可以更加清楚地听到发声。例如在上述通话模式下,用户可以将终端设备100放在面部附近,屏幕本体11朝向用户面部,这样,如果在通话模式下发声的第一发声件51贴近用户面部,用户就可以更加清晰地听到发声件5发出的声音,从而得到更好的听觉体验。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中框本体31包括首尾依次相连的多个框边311,每个框边311分别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发声件52(参照图4和图6)。由此,可以更加方便地保证多个第二发声件52围绕终端设备100的周缘,而且,按照此种方式布置的第二发声件52,还不会影响终端设备100的正常散热效果,从而可以确保终端设备100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发声件5还可以包括设在屏幕本体11的中心位置111的第三发声件53。由此,终端设备100可以具有多种发声方案,给用户提供更多具有针对性地听觉体验。例如在上述影音模式下,麦克风6通常处于不工作状态,这样可以控制第一发声件51和第二发声件52、第三发声件53都发声,从而可以更好地提高终端设备100整体的发声效果,使得用户体验更好地视听享受。
当然,本公开不限于此,当终端设备100的种类不同时,终端设备100可能具有更多或者不同的工作模式,此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不同的位置设定更多个发声件5,从而使得终端设备100具有更多的发声方案。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发声件5可以包括与屏幕本体11尺寸相同且设在屏幕本体11的后表面110上的第四发声件54。由此,发声件5的加工方便,安装方便,可以营造出更广阔的发声范围,从而提高用户的听觉体验。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发声件5可以作为受话器使用,终端设备100还包括在被施加以音频信号时振动发声的扬声器7(例如可以是背景技术中提到的磁铁、线圈、振膜、音腔组合成的发声件或者压电陶瓷发声件)。由此,在加工终端设备100时,只需将现有的受话器替换为发声件5即可,而无需调整现有的扬声器7的部分,从而可以简化加工步骤,降低加工难度,提高加工效率。这里,可以理解的是,扬声器7和受话器的作用和工作原理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这里不再详述。
此外,为了保证通话质量,相关技术中的受话器通常设置在屏幕本体11上部开设的孔洞内,从而导致屏幕本体11无法实现全面屏设计,即屏幕本体11无法实现100%全面屏显示,而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受话器采用上述挤压空气发声的发声件5,由于发声件5的结构简单、厚度很薄、发声时无需依赖于复杂的发声辅件,从而无需在屏幕本体11的外观面上开安装孔,进而使得屏幕本体11可以实现100%全面屏显示,而且发声件5发声时不会导致屏幕本体11发生振动,从而可以确保屏幕本体11的显示效果不受发声件5的工作影响。
例如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终端设备100包括上部101和下部102,终端设备100在被用户手持实现通话模式时,上部101位于下部102的上方,发声件5设于上部101,扬声器7设在下部102。也就是说,屏幕本体11、中框本体31、工作元件4和背板本体21中的至少一个的上部位置设置至少一个发声件5,该发声件5作为终端设备100的受话器使用,从而可以避免屏幕本体11开孔,提升屏幕本体11的屏占比。而且,此种扬声器和受话器的设置方位较为符合常规设计理念,从而无需对终端设备100的结构进行大幅改进,进而可以简化加工步骤,降低加工难度,提高加工效率。
例如在图8所示的具体示例中,发声件5可以设在屏幕本体11的后表面1102上,扬声器7设在中框本体31上。也就是说,本方案将发声件5与普通的扬声器7结合,使得发声件5可以隐藏在屏幕本体11之下,确保屏幕本体11无需开孔,而且扬声器7可以采用传统的扬声器,设置在中框本体31的底部。由此,在提升屏幕本体11的屏占比的前提下,无需对终端设备100的结构进行大幅改进,进而可以简化加工步骤,降低加工难度,提高加工效率,降低加工成本。
当然,本公开不限于此,发声件5还可以仅作为扬声器使用,终端设备100还可以包括在被施加以音频信号时振动发声的受话器(例如可以是背景技术中提到的磁铁、线圈、振膜、音腔组合成的发声件或者压电陶瓷发声件),由此,可以满足不同实际要求。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发声件5为石墨烯膜片。也就是说,发声件5采用石墨烯材料加工而成。由此,通过实验验证,采用石墨烯加工而成的发声件5在工作时,可以具有更宽的发声频率和更高的发声强度,从而可以提高发声的保真性和清晰度,简言之可以提高发声效果,而且由于石墨烯膜片可以很薄,从而可以提高终端设备100的轻薄度,这样,当终端设备100为诸如手机等需要手持、随身携带的设备时,使得这些终端设备100可以更加轻薄,更加方便用户携带、手持。
下面参考图9描述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终端设备100的发声控制方法。
如图9所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发声控制方法用于控制上述具有麦克风6的终端设备100(参考图6),终端设备100可以具有通话模式和影音模式,在通话模式下,声控线路40仅控制与麦克风6分置在终端设备100两端的第一发声件51发声。由此,可以避免其他距离麦克风6较近的发声件5发出声音、进入麦克风6内对通话效果造成影响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示例中,如图9所示,在影音模式下,声控线路40控制所有的发声件5(例如可以包括第一发声件51、第二发声件52、第三发声件53)均发声。由此,例如在影音模式下,麦克风6通常处于不工作状态的条件,通过控制所有发声件5都发声,从而可以更好地提高终端设备100整体的发声效果,使得用户体验更好地视听享受。
此外,根据本公开给出的发声控制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设计出相应的声控线路40,因此这里不作介绍。另外,可以理解的是,本文所述的屏幕发声件12、背板发声件22、中框发声件32以及发声件5的安装方式不限,可以为贴装、焊装、喷印等多种,这里不作限定。
下面参考图10描述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音频设备200。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音频设备200可以是耳机、音箱等用于发出声音的设备。下面,以音箱为例对本公开所适用的音频设备200进行介绍。
如图10所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音频设备20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外观壳体201、内部组件202以及音频发声件203。
如图10所示,内部组件202设在外观壳体201内,音频发声件203为至少一个,以在每个音频发声件203在被施加以音频交流电信号时都能产生形变,进而挤压音频发声件203周围的空气而发声,音频发声件203布置于外观壳体201和内部组件202中的至少一个上,也就是说,外观壳体201和内部组件202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至少一个音频发声件203。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内部组件202指的是:除音频发声件203以外,设置在外观壳体201内的所有部件(包括电气件和结构件)。根据音频设备200的类型不同,内部组件202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参考常规技术选择。此外,由于具有上述能力的音频发声件203的可选材料为公知技术,例如铂材料、石墨烯材料等,因此不做详述。
由此,由于音频发声件203的结构简单、厚度很薄、发声时无需依赖于复杂的发声辅件,从而可以为音频设备200节省出更大的空间,也使得音频设备200可以更加轻薄、小巧。而且,音频设备200在安装时也无需在外观壳体201上开安装孔,从而可以提高音频设备200的美观性。此外,由于音频发声件203的发声原理为通过形变挤压周围空气发声,从而不会导致用于安装音频发声件203的零部件发生振动,提高音频设备200的工作可靠性和使用舒适性。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0所示,音频发声件203可以为多个且分散布置在外观壳体201和内部组件202上,也就是说,外观壳体201和内部组件202中的每个上均设有至少一个音频发声件203。由此,使得音频设备200可以具有多个发声位置,通过对不同的发声位置进行组合,可以使得音频设备200产生多种发声效果,例如左声道、右声道、环绕立体声等,从而获得更多的发声方案,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根据本公开的另外一些实施例,音频发声件203为多个且均分散布置在外观壳体201的内表面上。也就是说,内部组件202上不设置音频发声件203,外观壳体201的内表面上设有多个音频发声件203。由此,同样可以使得音频设备200具有多个发声位置,以获得更多的发声方案,而且,由于无需在内部组件202上设置音频发声件203,从而可以简化音频设备200的组装步骤,降低装配难度,提高装配效率,降低人工生产成本。此外,由于音频发声件203布置在外观壳体201的内表面上,从而使得音频发声件203还可以得到外观壳体201的保护,降低音频发声件203的受损几率,提高音频发声件203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音频发声件203为石墨烯膜片。也就是说,音频发声件203采用石墨烯材料加工而成。由此,通过实验验证,采用石墨烯加工而成的音频发声件203在工作时,可以具有更宽的发声频率和更高的发声强度,从而可以提高发声的保真性和清晰度,简言之可以提高发声效果,而且由于石墨烯膜片可以很薄,从而可以提高音频设备200的轻薄度,这样,当音频设备200为诸如耳机等需要随身携带的设备时,使得这些音频设备200可以更加小巧,更加方便用户携带、佩戴,提高用户佩戴的舒适性。
综上所述,本公开至少提出了一种例如用石墨烯可快速变形挤压空气产生声波的特性、制备应用于智能设备(如音箱、手机等)上的发声件5,从而取代了相关技术中的振膜式扬声器、压电式扬声器的技术方案,从而给智能设备带来了灵活的设计方案。
例如当将该发声件5应用在手机上时,可以在手机屏幕的背面贴附一层石墨烯层作为发声件5,然后通过硬件电路中的声控线路40,直接将音频信号加载到石墨烯层,由于石墨烯层的热胀冷缩原理,可挤压空气发声。由此,手机无需再开设扬声器发声孔、听筒发声孔等,可以使得手机的整体外观更加美观(例如可以做到图6中所示的100%全面屏),使得手机形态多样化,且为手机的整体设计带来了诸多方便,而且使得手机的可靠性更高,此外还可以使得手机具有多种发声方案,给用户更多、更好的听觉体验。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石墨烯材料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即石墨烯是一种非常轻但是却非常坚韧的材料,是由蜂窝结构的单一纯碳原子层所构成,通过给石墨烯上加载音频交流电,可以使石墨烯变形挤压周围空气或者带动周围器件发出声音。由于,传统硬件电路的声控线路40可以将音频输出信号直接加载到石墨烯层上,从使得硬件电路几乎无变化,只是发声器件代替,从而降低了加工难度,提高了本公开实施例的可实施性和可量产性。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公开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公开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公开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20)

1.一种屏幕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屏幕本体;
至少一个屏幕发声件,所述至少一个屏幕发声件布置于所述屏幕本体,所述屏幕发声件在被施加以音频交流电信号时产生形变,进而挤压所述屏幕发声件周围的空气而发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幕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屏幕发声件设置在所述屏幕本体的显示区域的后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幕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屏幕发声件为多个且分散布置于所述屏幕本体。
4.一种背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背板本体;
至少一个背板发声件,所述至少一个背板发声件布置于所述背板本体,所述背板发声件在被施加以音频交流电信号时产生形变,进而挤压所述背板发声件周围的空气而发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发声件为多个且分散布置于所述背板本体。
6.一种中框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框本体;
至少一个中框发声件,所述至少一个中框发声件布置于所述中框本体,所述中框发声件在被施加以音频交流电信号时产生形变,进而挤压所述中框发声件周围的空气而发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中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发声件为多个且分散布置于所述中框本体。
8.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框本体;
屏幕本体,所述屏幕本体设在所述中框本体的前侧;
背板本体,所述背板本体设在所述中框本体的后侧;
工作元件,所述工作元件设在所述屏幕本体与所述背板本体之间且位于所述中框本体的框内,所述工作元件包括声控线路;
至少一个发声件,所述至少一个发声件与所述声控线路电连接且在被所述声控线路施加以音频交流电信号时产生形变,进而挤压所述发声件周围的空气而发声,所述至少一个发声件布置在所述中框本体、所述屏幕本体、所述背板本体和所述工作元件中的至少一个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件为多个且分散布置在所述中框本体、所述屏幕本体和所述背板本体中的至少两个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麦克风,所述发声件为多个且包括第一发声件和第二发声件,所述第一发声件与所述麦克风分别设在所述终端设备的两端,所述第二发声件围绕所述终端设备的周缘分布。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声件设在所述屏幕本体的后表面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本体包括首尾依次相连的多个框边,每个所述框边分别设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发声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件还包括设在所述屏幕本体的中心位置的第三发声件。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件包括与所述屏幕本体尺寸相同且设在所述屏幕本体的后表面上的第四发声件。
1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件作为受话器使用,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在被施加以音频信号时振动发声的扬声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上部和下部,所述终端设备在被用户手持实现通话模式时,所述上部位于所述下部的上方,所述发声件设于所述上部,所述扬声器设在所述下部。
17.一种终端设备的发声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控制根据权利要求10-13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发声,所述终端设备具有通话模式和影音模式,在所述通话模式下,所述声控线路仅控制所述第一发声件发声。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终端设备的发声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影音模式下,所述声控线路控制所有的所述发声件均发声。
19.一种音频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观壳体;
内部组件,所述内部组件设在所述外观壳体内;
音频发声件,所述音频发声件在被施加以音频交流电信号时产生形变,进而挤压所述音频发声件周围的空气而发声,所述音频发声件为至少一个且布置于所述外观壳体和/或所述内部组件上。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音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音频发声件为多个且分散布置在所述外观壳体和所述内部组件上,或者,所述音频发声件为多个且均分散布置在所述外观壳体的内表面上。
CN201810443421.XA 2018-05-10 2018-05-10 屏幕组件、背板组件、中框组件、终端设备、发声控制方法和音频设备 Pending CN10856660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43421.XA CN108566602A (zh) 2018-05-10 2018-05-10 屏幕组件、背板组件、中框组件、终端设备、发声控制方法和音频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43421.XA CN108566602A (zh) 2018-05-10 2018-05-10 屏幕组件、背板组件、中框组件、终端设备、发声控制方法和音频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66602A true CN108566602A (zh) 2018-09-21

Family

ID=635384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43421.XA Pending CN108566602A (zh) 2018-05-10 2018-05-10 屏幕组件、背板组件、中框组件、终端设备、发声控制方法和音频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566602A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00201A (zh) * 2019-07-29 2019-10-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
CN110366077A (zh) * 2019-07-19 2019-10-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屏内发声结构及显示面板
CN110572749A (zh) * 2018-11-16 2019-12-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N111163197A (zh) * 2020-01-14 2020-05-15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设备及其屏幕发声的方法
CN111610891A (zh) * 2020-06-01 2020-09-01 南京企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采集的信息咨询及查询服务平台
CN111866672A (zh) * 2020-08-03 2020-10-30 苏州索迩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屏幕发声装置、方法、存储介质及终端设备
CN111899678A (zh) * 2020-07-06 2020-11-06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WO2020259414A1 (zh) * 2019-06-28 2020-12-3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发声装置、显示装置及终端
CN112188370A (zh) * 2019-07-02 2021-01-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及移动终端的发声控制方法
CN110049415B (zh) * 2019-03-19 2021-06-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振动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US11929775B2 (en) 2018-11-16 2024-03-1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obile terminal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07325A (zh) * 2011-07-21 2012-01-04 清华大学 一种热致发声装置
CN202334869U (zh) * 2011-08-25 2012-07-11 常州声翔电子有限公司 振膜式压电扬声器
CN102572667A (zh) * 2012-02-10 2012-07-11 清华大学 一种柔性透明的热致发声装置
CN202663535U (zh) * 2012-05-17 2013-01-09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屏幕发声器
CN103139338A (zh) * 2013-01-22 2013-06-05 瑞声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屏幕发声控制***、方法和移动终端
CN203377920U (zh) * 2013-06-04 2014-01-01 瑞声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US8811633B2 (en) * 2011-03-29 2014-08-19 Tsinghua University Thermoacoustic device
US20150086046A1 (en) * 2013-09-25 2015-03-26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Feedback providing module, feedback providing appratus, and feedback providing method
CN105636417A (zh) * 2016-04-01 2016-06-01 无锡市翱宇特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高发热石墨烯的散热结构
CN106792404A (zh) * 2017-03-28 2017-05-3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压电陶瓷发声模块和电子设备
CN107277709A (zh) * 2017-06-27 2017-10-20 瑞声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振动发声装置
CN107371109A (zh) * 2017-08-29 2017-11-21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自发声模组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811633B2 (en) * 2011-03-29 2014-08-19 Tsinghua University Thermoacoustic device
CN102307325A (zh) * 2011-07-21 2012-01-04 清华大学 一种热致发声装置
CN202334869U (zh) * 2011-08-25 2012-07-11 常州声翔电子有限公司 振膜式压电扬声器
CN102572667A (zh) * 2012-02-10 2012-07-11 清华大学 一种柔性透明的热致发声装置
CN202663535U (zh) * 2012-05-17 2013-01-09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屏幕发声器
CN103139338A (zh) * 2013-01-22 2013-06-05 瑞声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屏幕发声控制***、方法和移动终端
CN203377920U (zh) * 2013-06-04 2014-01-01 瑞声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US20150086046A1 (en) * 2013-09-25 2015-03-26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Feedback providing module, feedback providing appratus, and feedback providing method
CN105636417A (zh) * 2016-04-01 2016-06-01 无锡市翱宇特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高发热石墨烯的散热结构
CN106792404A (zh) * 2017-03-28 2017-05-3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压电陶瓷发声模块和电子设备
CN107277709A (zh) * 2017-06-27 2017-10-20 瑞声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振动发声装置
CN107371109A (zh) * 2017-08-29 2017-11-21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自发声模组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72749A (zh) * 2018-11-16 2019-12-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US11929775B2 (en) 2018-11-16 2024-03-1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obile terminal
CN110049415B (zh) * 2019-03-19 2021-06-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振动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US11838720B2 (en) 2019-03-19 2023-12-0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Vibration and sound-making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WO2020259414A1 (zh) * 2019-06-28 2020-12-3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发声装置、显示装置及终端
US11689861B2 (en) 2019-06-28 2023-06-27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Sound production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rminal
CN112188370A (zh) * 2019-07-02 2021-01-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及移动终端的发声控制方法
WO2021000730A1 (zh) * 2019-07-02 2021-01-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移动终端的发声控制方法
CN110366077A (zh) * 2019-07-19 2019-10-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屏内发声结构及显示面板
CN110300201A (zh) * 2019-07-29 2019-10-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
CN111163197A (zh) * 2020-01-14 2020-05-15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设备及其屏幕发声的方法
CN111610891A (zh) * 2020-06-01 2020-09-01 南京企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采集的信息咨询及查询服务平台
CN111610891B (zh) * 2020-06-01 2021-09-28 重庆南华中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采集的信息咨询及查询服务平台
CN111899678A (zh) * 2020-07-06 2020-11-06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111866672B (zh) * 2020-08-03 2021-03-30 苏州索迩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屏幕发声装置、方法、存储介质及终端设备
CN111866672A (zh) * 2020-08-03 2020-10-30 苏州索迩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屏幕发声装置、方法、存储介质及终端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66602A (zh) 屏幕组件、背板组件、中框组件、终端设备、发声控制方法和音频设备
EP1507438B1 (en) Sound reproduction device and portable terminal apparatus
US9313567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ound reproduction
TWI244303B (en) Resonation chambers within a cell phone
JP2002232542A (ja) 携帯用通信機器
JP2005110216A (ja) 音響再生装置および携帯端末装置
CN204810369U (zh) 移动通讯终端
CN110677792B (zh) 电子设备和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
CN107426365B (zh) 音腔结构及具有其的手机
CN209283475U (zh) 一种电子设备
JP2003244792A (ja) 圧電フィルムスピーカ及び携帯情報端末機
CN113099367A (zh) 扬声器、扬声器模组及电子设备
JP2007527679A (ja) 超音波スピーカーシステムを備える移動体通信端末用ボード
JP2004200729A (ja) 発音機能付き表示装置
JP2002077346A (ja) 携帯通信端末器
CN216437414U (zh) 电子设备
CN104936111A (zh) 压电扬声器
WO2021208772A1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12278462U (zh) 音频模组和终端
KR102167410B1 (ko) 하이브리드 액추에이터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멀티 미디어 장치
CN106993251B (zh) 电子设备
KR100834640B1 (ko) 공명 공간을 제공하는 슬림형 휴대 단말기의 스피커 장치
CN219938527U (zh) 一种电子设备
JP2002057769A (ja) 電気電子機器
WO2023039907A1 (zh) 骨传导耳机及骨传导耳机装配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92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