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21769A - 薄膜层叠体 - Google Patents

薄膜层叠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21769A
CN108521769A CN201680079418.3A CN201680079418A CN108521769A CN 108521769 A CN108521769 A CN 108521769A CN 201680079418 A CN201680079418 A CN 201680079418A CN 108521769 A CN108521769 A CN 1085217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thin
thickness
tac
film lamin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7941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横山广树
孤岛永周
松浦祐依
成川义亮
藤原祐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16/088728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7126299A1/ja
Publication of CN1085217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2176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 Adhesive Ta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抑制了厚度的薄膜层叠体。该薄膜层叠体具备:PET薄膜;TAC薄膜,设置于PET薄膜的第1PET面上;及粘合层,设置于PET薄膜的第2PET面上。当将TAC薄膜的厚度设为TA,且将PET薄膜的厚度设为TB时,薄膜层叠体满足以下条件1~条件4:20μm≤TA+TB≤100μm……条件1;10μm≤TA≤60μ……条件2;10μm≤TB≤80μm……条件3;0.1≤TB/TA≤3.0……条件4。

Description

薄膜层叠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薄膜层叠体。
背景技术
作为用于粘贴在窗玻璃等的窗膜,已知有防飞散膜、隔热膜、紫外线截止膜及防雾膜等。关于这样的窗膜,在透明的聚合物薄膜的一薄膜面上设置有包含粘合剂的粘合层,通过粘合层相对于玻璃等粘贴对象物的粘合功能被粘贴。
上述防雾膜防止因结露产生的雾气,例如,除了窗玻璃以外,还用于粘贴在浴室等的镜子及冷冻展柜的玻璃等上。作为防雾膜,有实施了作为亲水化处理的皂化处理的纤维素酰化物薄膜,但是纤维素酰化物薄膜因水而溶胀。由此,通常通过该种薄膜的粘贴方法即在用水润湿后进行粘贴时会伸缩,因此有时导致局部剥落。
因此,例如在日本特开2000-043203号公报中提出了一种防雾膜,该防雾膜具备实施了防雾处理的纤维素酰化物(纤维素脂肪酸酯)薄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及粘合剂,且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的厚度在120μm以上且300μm以下的范围内。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用作非溶胀性树脂薄膜的一例,该防雾膜中,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的厚度设为120μm以上,由此抑制从经粘贴的玻璃的剥落。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然而,日本特开2000-043203号公报中所记载的防雾膜中,由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的厚度较大,因此作为防雾膜的重量变大。并且,如粘贴于建筑物的窗及浴室的镜子等的情况等那样面积越大,则权重越大,因此施工性变差。作为施工性变差的例子,可举出在从相对于玻璃或镜子的对位至粘贴期间,防雾膜较重,因此必须增加按压防雾膜的工作人员的人数。并且,在将防雾膜粘贴于窗上的情况下,事先将防雾膜切割成大于玻璃,并粘贴于玻璃上之后,通过切割器等沿着装有玻璃的窗框的内缘切除多余的边缘部。如此切除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的厚度越大则防雾膜的厚度越大,从而有时难以迅速并且准确地切除。这种例子也是操作性较差的一例。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了厚度的薄膜层叠体。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薄膜层叠体具备聚酯薄膜、纤维素酰化物薄膜及粘合层。纤维素酰化物薄膜设置于聚酯薄膜的一薄膜面上。粘合层设置于聚酯薄膜的另一薄膜面上。薄膜层叠体中,当将纤维素酰化物薄膜的厚度设为TA,且将聚酯薄膜的厚度设为TB时,满足以下所有条件,即条件1、条件2、条件3及条件4。
20μm≤TA+TB≤100μm……条件1
10μm≤TA≤60μm……条件2
10μm≤TB≤80μm……条件3
0.1≤TB/TA≤3.0……条件4
优选相对于湿度变化的膨胀率最大为7.0×10-4。优选相对于粘贴对象物的粘合力至少为10N/25mm。
形成聚酯薄膜的聚酯优选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形成纤维素酰化物薄膜的纤维素酰化物优选为三醋酸纤维素。
纤维素酰化物薄膜在与聚酯薄膜侧相反的一侧的薄膜面上,具有包含经皂化的纤维素酰化物的皂化层,在皂化层的表面上滴加纯水之后经15秒后的接触角为20°以下,当将皂化层的表面的酰基量设为X,且将纤维素酰化物薄膜的聚酯薄膜侧的薄膜面的酰基量设为Y时,以X/Y求出的酰基比例优选为0.7以下。
优选纤维素酰化物薄膜经由粘接层设置于聚酯薄膜的一薄膜面上。优选粘接层由丙烯酸系粘合剂形成。关于丙烯酸系粘合剂,优选温度为25℃且相对湿度为85%的空气中的平衡含水率在0.1%以上且1.0%以下的范围内。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薄膜层叠体的厚度受到抑制。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了本发明的薄膜层叠体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所示的薄膜层叠体10为防止由结露产生的雾气的窗膜、即防雾膜,除了能够用于粘贴在窗玻璃上以外,还能够用于粘贴在冷冻展柜的玻璃、或浴室或洗脸化妆台的镜子等上。另外,该例子的薄膜层叠体10具有如下功能:对玻璃或镜子等施加冲击时的防裂功能及防飞散功能;例如抑制夏季由日照引起的室内温度的上升的隔热功能;及例如抑制冬季向室外放热的隔热功能。如图1所示,薄膜层叠体10为如下薄膜,即由隔板11、粘合层12、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以下,称为PET)薄膜13、粘接层14、三乙酰纤维素(三醋酸纤维素,以下称为TAC)薄膜15及保护材料16以该顺序重叠而成的多层结构的薄膜。该例子中,薄膜层叠体10为长条,且设为如将在后面进行说明那样卷绕成卷筒状的状态,但是可以是作为目标的形状及大小的片状。
关于薄膜层叠体10,当粘贴时去除隔板11及保护材料16,并成为包含粘合层12、PET薄膜13、粘接层14及TAC薄膜15的薄膜部分粘贴于玻璃或镜子上的状态。关于隔板11,用于防止使用前的薄膜层叠体10的粘合层12与除了粘贴对象物(以下,称为被粘物)以外的物质接触时被粘贴,在粘贴之前被剥离,并从薄膜层叠体10被去除。通过该隔板11,例如防止在卷绕成卷筒状的情况下重叠的薄膜层叠体10彼此的粘贴和/或设为片状的薄膜层叠体10对除被粘物以外的物质的粘贴。关于隔板11的原材料,并无特别限定,优选聚乙烯、聚丙烯、PET中的任一个,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了PET。
关于保护材料16,用于保护使用前的薄膜层叠体10,在使用期间、即在粘贴于被粘物的状态下使用的期间,保护作为外表面暴露的TAC薄膜15的一薄膜面(以下,称为第1TAC面)15a,以免受薄膜层叠体10的保管和/或传输、粘贴时的污染和/或损伤。该例子的薄膜层叠体10以如下方式粘贴于被粘物上:当粘贴时接触被粘物,并通常称为橡胶滚轴(squeegee)的板状(Plate shape)的压接部件,在从保护材料16侧进行按压的状态下使其进行移动。TAC薄膜15的第1TAC面15a也受到保护材料16的保护,也可免受如此粘贴时由橡胶滚轴的接触而引起的损伤。保护材料16在粘贴之后被剥离,并从薄膜层叠体10被去除。关于保护材料16的原材料,并无特别限定,优选聚乙烯、聚丙烯、PET中的任一个,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了聚乙烯。保护材料16根据TAC薄膜15的第1TAC面15a的耐划伤性和/或防污性等适当地设置。因此,有时薄膜层叠体10不具备保护材料16。
粘合层12担负相对于被粘物的粘合功能。关于本实施方式的粘合层12,用水润湿后进行粘合,但是也可以不施加水,即使没有水,粘合层12也表现一定的粘合力。水可以施加于粘合层12和被粘物的表面中的任一者,更优选施加于两者。更优选水包含表面活性剂(例如,市售的中性洗涤剂)。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所谓“粘合”为粘接的一种,是指粘贴于被粘物之后,即使经过一定时间,粘贴力(粘合力)的变化也较小,能够根据需要进行剥离。优选粘合层12由丙烯酸系粘合剂、硅酮系粘合剂、橡胶系粘合剂中的任一者形成,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了丙烯酸系粘合剂。另外,粘合层12的厚度,并无特别限定,本实施方式中设为25μm。
TAC薄膜15用于抑制彩虹状不均匀,并且防止由结露产生的雾气。彩虹状不均匀为照射光时由薄膜面上的光的反射、及入射光的各薄膜面上的折射引起的光干涉现象,且被认为是如彩虹那样的多种颜色的颜色不均。TAC薄膜15设置于PET薄膜13的一薄膜面(以下,称为第1PET面)13a上,该例子中,经由粘接层14而设置。TAC薄膜15成为具有基层21和皂化层22的双层结构,且以基层21成为PET薄膜13侧的方式而配置。如前所述,保护材料16因粘贴后的剥离而被去除,因此皂化层22成为使用期间的薄膜层叠体10中所暴露的外表面。
TAC薄膜15为由纤维素酰化物形成的纤维素酰化物薄膜的一例,且由作为纤维素酰化物的TAC形成。更具体而言,基层21由TAC形成,皂化层22由被皂化的TAC形成。纤维素酰化物薄膜并不限定于如该例子那样的双层结构,可以是只有基层21的单层结构,或者也可以是3层以上的多层结构。例如,本实施方式中,皂化层22仅设置于基层21的一基层面上,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设置于另一基层面上。并且,为了提高与粘接层14的剥落的难度,可以对设置有皂化层22的基层21的另一基层面进行电晕放电处理等处理。在没有TAC薄膜15的情况下,确认到彩虹状不均匀,但是由于在薄膜层叠体10的PET薄膜13的外侧设置有TAC薄膜15,因此可抑制彩虹状不均匀,并且TAC薄膜15具有皂化层22,因此可防止由结露产生的雾气。
基层21为TAC薄膜15的薄膜主体,且用于抑制彩虹状不均匀。基层21还作为支撑皂化层22的支撑体而发挥功能。基层21不含有被皂化的纤维素酰化物(该例子中为TAC)。
以下,对能够使用的纤维素酰化物的详细内容进行说明。关于纤维素酰化物,尤其优选用羧酸将纤维素的羟基酯化的比例、即酰基的取代度(以下,称为酰基取代度)满足下述所有式,即式(1)~式(3)。另外,(1)~(3)中,A及B均为酰基取代度,A中的酰基为乙酰基,B中的酰基的碳原子数为3~22。
2.4≤A+B≤3.0……(1)
0≤A≤3.0……(2)
0≤B≤2.9……(3)
构成纤维素,且键合有β-1,4的葡萄糖单元在2位、3位及6位具有羟基。纤维素酰化物为这种纤维素的羟基的一部分或全部被酯化,且羟基的氢被碳数为2以上的酰基取代而成的聚合物。另外,若葡萄糖单元中的1个羟基的酯化被设为100%,则取代度为1,因此在为纤维素酰化物的情况下,若2位、3位及6位的羟基分别被100%酯化,则取代度成为3。
在此,在葡萄糖单元中,将2位的酰基取代度设为DS2、将3位的酰基取代度设为DS3、将6位的酰基取代度设为DS6并由“DS2+DS3+DS6”求出的总酰基取代度优选为2.00~3.00,本实施方式中为2.86。
酰基可以仅为1种,也可以为2种以上。优选在酰基为2种以上的情况下,其中一个为乙酰基。当将2位、3位及6位的羟基的氢被乙酰基取代的取代度的总和设为DSA,且将2位、3位、及6位上的除乙酰基以外的被酰基取代的取代度的总和设为DSB时,“DSA+DSB”的值优选为2.2~2.86,尤其优选为2.40~2.80。DSB优选为1.50以上,尤其优选为1.7以上。并且,关于DSB,优选其28%以上为6位羟基的取代,但更优选30%以上、进一步优选31%以上、尤其优选32%以上为6位羟基的取代。并且,纤维素酰化物的6位的“DSA+DSB”的值优选为0.75以上,更优选为0.80以上,尤其优选为0.85以上。
作为碳数为2以上的酰基,可以是脂肪族基团,也可以是芳基,并无特别限定。例如有纤维素的烷羰基酯、烯羰基酯或芳香族羰基酯、芳香族烷羰基酯等,它们可以分别具有进一步被取代的基团。能够举出丙酰基、丁酰基、戊酰基、己酰基、辛酰基、癸酰基、十二烷酰基、十三烷酰基、十四烷酰基、十六烷酰基、十八烷酰基、异丁酰基、叔丁酰基、环己烷羰基、油酰基、苯甲酰基、萘基羰基、肉桂酰基等。其中,更优选为丙酰基、丁酰基、十二烷酰基、十八烷酰基、叔丁酰基、油酰基、苯甲酰基、萘基羰基、肉桂酰基等,尤其优选为丙酰基、丁酰基。
在基层21中,除了TAC以外,还可以包含增塑剂、紫外线吸收剂、劣化抑制剂等各种添加剂。
关于基层21,相对于基层21的纤维素酰化物的质量,分子量小于500的增塑剂的质量优选抑制为至多4%、即4%以下。即,当将基层21中的纤维素酰化物的质量设为MA,且将基层21中的分子量小于500的增塑剂的质量设为MB时,基层21中,由(MB/MA)×100求出的质量比例(单位;%)优选为4%以下。该质量比例为4%以下,由此与大于4%的情况相比,抑制分子量小于500的增塑剂析出到第1TAC面15a上,并且进一步可靠地表现长期防止由结露产生的雾气的性能(以下,称为长期防雾性)。关于该基层21,如将在后面进行说明那样通过皂化处理未被皂化的剩余部分,因此设为与成为TAC薄膜15的材料的后述TAC材料相同的组成。分子量小于500的增塑剂成为在皂化处理中妨碍后述酰基比例的减少、在第1TAC面15a上15秒后的接触角变大等的原因。但是,在TAC薄膜15中由(MB/MA)×100求出的质量比例(单位;%)抑制为较小,且为4%以下,由此与大于4%的情况相比,由皂化处理引起的酰基比例的减少和15秒后的接触角的减小中的至少任意一者变得更可靠。另外,15秒后的接触角为滴加纯水之后经15秒后的接触角。接触角能够通过液滴法来求出。另外,上述分子量为能够通过元素分析、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分析、NMR(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核磁共振)、IR(Infrared Spectroscopy,红外光谱法)等常用化学物质的分子量确定方法来确定的分子量,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气相色谱分析与标准物质进行比较而求出。作为分子量小于500的增塑剂,可举出磷酸三苯酯(TPP)、联苯基二苯基磷酸酯(BDP)等。
在基层21中具有包含二元羧酸和二醇的酯键合的重复单元,优选包含分子量在500以上且10000以下的范围内的酯低聚物来作为增塑剂,本实施方式的基层21也包含它。关于该分子量,由于酯低聚物具有与前述分子量小于500的增塑剂不同的分子量的分布,因此能够通过基于GPC(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凝胶渗透色谱法)的重均分子量和数均分子量、基于末端官能团量测定、渗透压测定的数均分子量测定法、基于粘度测定的粘度平均分子量等中的任一者来求出。本实施方式中,是通过基于末端官能团测定的数均分子量测定法求出的。通过使用分子量在500以上且10000以下的范围内的酯低聚物来作为增塑剂,可靠地提高薄膜层叠体10粘贴到被粘物时易于粘贴、易于重新粘贴等所谓的操作性。并且,使用上述酯低聚物来作为增塑剂,由此与使用分子量小于500的常用增塑剂单体的情况相比,可进一步可靠地抑制第1TAC面15a上的析出,且在第1TAC面15a上15秒后的接触角容易减小并进一步可靠地表现长期防雾性。酯低聚物的分子量越大则长期防雾性越良好,且分子量越小则与纤维素酰化物的相容性越良好,因此酯低聚物的分子量更优选在分子量700以上且5000以下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在900以上且3000以下的范围内。
上述二元羧酸更优选为碳数在2以上且10以下的范围内的脂肪族二元羧酸。上述二醇更优选为碳数在2以上且10以下的范围内的脂肪族二醇。其原因在于,通过使用脂肪族二元羧酸和脂肪族二醇,能够对薄膜层叠体10赋予柔软性,且难以生成阻碍后述15秒后的接触角的减小的分解产物。作为脂肪族羧酸,可举出丙二酸、琥珀酸、戊二酸、己二酸、癸二酸、壬二酸、环己烷二元羧酸、马来酸、富马酸等。作为脂肪族二醇,可举出乙二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1,2-丁二醇、1,3-丁二醇、2-甲基-1,3-丙二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2,2-二甲基-1,3-丙二醇(新戊二醇)、1,4-己二醇、1,4-环己二醇、1,4-环己烷二甲醇等。本实施方式中,作为酯使用了基于己二酸和乙二醇的酯低聚物(基于末端羟基定量法的数均分子量约为1000)。
于是,关于日本特开2000-043203号公报中所记载的防雾膜,在用于经常产生结露的窗或浴室的镜子等的情况下,有时变成白色浑浊。其原因在于,在高湿且水较多的环境下防雾膜暴露时,纤维素酰化物薄膜和PET薄膜之间的粘接层变成白色浑浊,已知在纤维素酰化物薄膜包含大量的水的情况下会明显化。因白浊而产生窗或镜子的可见性变差、白浊部分变得不均匀而外观变差的问题。因此,在薄膜层叠体10中,为了抑制上述白浊,优选基层21包含将含水率抑制为较低的添加剂。作为基层21的将含水率抑制为较低的添加剂,可举出磷酸三苯酯(TPP)、联苯基二苯基磷酸酯(BDP)、分子量在500以上且10000以下的范围内且末端羟基和酸基中的至少任意一者被单羧酸或单醇等密封的酯低聚物、包含邻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等芳香族二元羧酸来作为二元羧酸的酯低聚物等。将这些添加剂,在调整添加量之后包含于基层21中,由此将基层21的含水率抑制为较低,其结果,可抑制薄膜层叠体10的白浊。此时的后述初始防雾性和前述长期防雾性能够通过调整皂化处理的条件等来赋予。
皂化层22担负初始防雾性和长期防雾性的功能。初始防雾性为防止瞬间结露的性能。皂化层22形成第1TAC面15a。如前所述,皂化层22包含被皂化的纤维素酰化物、该例子中包含被皂化的TAC。
当将第1TAC面15a的酰基量设为X,且将TAC薄膜15的另一薄膜面(以下,称为第2TAC面)15b的酰基量设为Y时,由X/Y求出的酰基比例为0.7以下,本实施方式中,例如设为0.3。是指:酰基比例越小,相对于第2TAC面15b,第1TAC面15a的酰基则越少,在纤维素酰化物薄膜的皂化处理中,更多的酰基被皂化,成为亲水基团。
酰基比例与初始防雾性有关系。具体而言,酰基比例越小,初始防雾性越良好。例如,在将纵轴设为初始防雾性,且将横轴设为酰基比例的图表中,初始防雾性和酰基之间的关系呈大致直线。酰基比例为0.7以下,即在0以上且0.7以下的范围内,由此与大于0.7的情况相比,表现优异的初始防雾性。酰基比例更优选在0.01以上且0.6以下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在0.05以上且0.5以下的范围内。
关于酰基量X和酰基量Y,作为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Fourier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以下称为FT-IR)的全反射测定(ATR,衰减全反射:Attenuated Total Reflection)法(以下,称为ATR法)求出的酰基的光谱强度而求出。具体而言,通过纤维素系聚合物的共同信号的光谱强度,对纤维素酰化物的酰基的信号的光谱强度进行校正(标准化)。本实施方式中,使用TAC来作为纤维素酰化物,因此酰基为乙酰基,乙酰基的信号为1210cm-1。优选将纤维素系聚合物的共同信号设为1030cm-1。并且,求出进行校正而获得的纤维素酰化物的酰基的信号的光谱强度来作为酰基量X、酰基量Y。如此,酰基量X和酰基量Y为被酰基的数量替代的指标。
关于FT-IR的ATR法,众所周知,为使光侵入到测定试样,并求出光谱强度的方法,所获得的光谱强度不是测定试样的严格意义上的表面的强度。使用作为常用FT-IR的ATR法中的一方法的、钻石棱镜(Diamond prism),并将测定角度设为45度而实施时,自测定试样的表面的光的侵入深度约为2~3μm。本实施方式的皂化层22如将在后面进行说明那样非常薄,因此光的侵入深度比2μm越深,作为针对皂化层22求出的酰基量的可靠性越减少。因此,优选求出自第1TAC面15a深度为2μm的范围的光谱强度来作为酰基量X,本实施方式中,也将光的侵入深度设定为2μm,且将自第1TAC面15a深度为2μm以下的范围的光谱强度设为酰基量X。
同样地,优选求出自第2TAC面15b深度为2μm的范围的光谱强度来作为酰基量Y,本实施方式中也如此。在第2TAC面15b上也设置有皂化层的情况下,在基层21的厚度方向的中央求出酰基量,从简便性的观点和作为针对基层21求出的酰基量的可靠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使用该酰基量来作为酰基量Y。在通过上述方法难以求出第2TAC面15b中的酰基量Y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将基层21溶解于二氯甲烷和/或氯仿等中,由该溶液形成薄膜,并通过IR求出该薄膜的薄膜面中的酰基量等其他方法求出。
15秒后的接触角与长期防雾性有关系。具体而言,若接触角低于20度,则显示长期防雾性特别良好的倾向。更具体而言,长期防雾性在15秒后的接触角成为20度以下时迅速优化,具有在20度以下时显示良好的长期防雾性的倾向。15秒后的接触角为表示足够的亲水性成分存在于第1TAC面15a上的特性,认为在如此亲水性成分在第1TAC面15a上较多的情况下,由于在第1TAC面15a上结露的水滴能够维持充分湿润并扩展的状态,因此对长期防雾性有效。第1TAC面15a的15秒后的接触角设为20°以下,本实施方式中,例如为13°。15秒后的接触角与长期防雾性有关系,但是为了将15秒后的接触角设为20°以下,以上述酰基比例成为0.7以下的方式控制第1TAC面15a的酰基量X。15秒后的接触角优选在5°以上且20°以下的范围内,更优选在8°以上且20°以下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在10°以上且18°以下的范围内。另外,考虑滴加纯水之后的时间而求出接触角,并设为该时间为15秒后即15秒后的接触角,由此可获得长期防雾性优异的TAC薄膜15。15秒后的接触角为表示与薄膜面的水的相容性的特性。相对于水的接触角的测定中,随着滴加纯水之后的时间流逝,产生纯水渗入到在皂化层22的表面上以极薄的厚度形成为膜状的亲水性部分(以下,称为亲水性膜)的内部,或者薄膜成分从亲水性膜内部渗出等的现象,但是发现了通过在滴加后15秒进行测定,能够测定与薄膜面的长期防雾性对应的亲水性。
关于15秒后的接触角,优选对湿度调节(湿度调整)之后的薄膜层叠体10进行测定,优选湿度调节的处理条件设为温度在23℃以上且28℃以下的范围内,且相对湿度在55%以上且65%以下的范围内的气氛下,更优选将湿度调节的时间设为1小时以上。本实施方式中,在温度为25℃且相对湿度为60%的气氛下湿度调节1小时。关于该湿度调节处理,可以对薄膜层叠体10整体进行湿度调节,但是只要至少对皂化层22进行湿度调节,则足以。另外,本说明书中,有时还以“%RH”的单位记载相对湿度,但与上述“%”含义相同。
并且,通过将皂化层22的厚度设为规定的范围内,能够进一步可靠地兼备初始防雾性和长期防雾性。具体而言,如下。在酰基比例和厚度皂化层22的厚度之间存在相关性,酰基比例越小,则皂化层22的厚度越大。如前所述,酰基比例越小,则初始防雾性越良好,因此皂化层22的厚度越大越好。
并且,随着皂化层22的厚度从0(零)变大,15秒后的接触角递减,但是若皂化层22的厚度变大为一定程度以上,则递增。认为该递增的原因在于:若为了加大皂化层22的厚度,加强后述皂化的条件,则15秒后的接触角减小的前述亲水性膜减少、或者皂化层22的厚度过大,由此能够保持水的保持区域过大,水渗入第1TAC面15a的内部。如前所述,长期防雾性通过15秒后的接触角为20°以下来表现,因此优选将15秒后的接触角的递增区域中与20°对应的厚度作为上限值,设定皂化层22的厚度。由此,不仅可进一步可靠地确保初始防雾性,还可进一步可靠地确保长期防雾性。
根据以上,为了进一步可靠地表现初始防雾性和长期防雾性,皂化层22的厚度优选在1μm以上且6μm以下的范围内,本实施方式中,设在2μm以上且5μm的范围内。即,皂化层22的厚度为1μm以上,由此与小于1μm的情况相比,初始防雾性变得更加可靠,为6μm以下,由此与大于6μm的情况相比,长期防雾性变得更加可靠。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以下方法来求出皂化层22的厚度。将从薄膜层叠体10采样的试样经24小时浸渍于二氯甲烷中。对该浸渍中未溶解的试样进行干燥,对所干燥的试样的厚度进行3次测定。将3个测定值的平均作为皂化层22的厚度。
粘接层14用于粘接TAC薄膜15和PET薄膜13。优选粘接层14由乙酸乙烯树脂、环氧树脂、氯乙烯树脂、丙烯酸系粘合剂、硅酮系粘合剂、橡胶系粘合剂中的任一者形成,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了丙烯酸系粘合剂。从粘接层14的强度及高温高湿的环境下的耐久性、以及薄膜层叠体10的透明性及成本的观点考虑,优选丙烯酸系粘合剂。关于丙烯酸系粘合剂,温度为25℃且相对湿度为85%的空气中的平衡含水率尤其优选在0.1%以上且1.0%以下的范围内。所谓平衡含水率,众所周知,是指在一定的温度及湿度的空气中材料中的含水量在其气氛中实现平衡的状态下的含水率。本实施方式中,平衡含水率通过以下方法来求出。即,将测定对象的样品(用于形成粘接层14的上述各树脂和/或各粘合剂)涂布于测定用基材(例如,由PET形成的薄膜状的基材)上,并在与形成粘接层14的情况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干燥和/或加热,由此形成涂膜。在25℃、相对湿度80%的环境下经24时间以上对所形成的涂膜进行湿度调节之后,使用卡尔费休(Karl Fischer)水分测定仪(AQ-2200,HIRANUMA SANGYOCo.,Ltd.制造)来进行测定,将涂膜中的水分的质量除以所形成的涂膜的质量,由此求出平衡含水率。另外,粘接层14的厚度并无特别限定,本实施方式中,设为10μm。本说明书中,所谓“粘接”,包含前述“粘合”,简单地,是指欲粘贴的对象物彼此(本实施方式中为TAC薄膜15和PET薄膜13)以成为一体的状态粘贴。
在粘接层14中使用丙烯酸系粘合剂的情况下,优选为在将薄膜层叠体10用作防雾膜的高温高湿环境下,能够抑制由水分渗透TAC薄膜15而使粘接层14含有水分引起的白浊和粘合力下降的丙烯酸系粘合剂。作为其方法,优选用于丙烯酸系粘合剂的丙烯酸聚合物的聚合成分中,包含一定比率的含有羟基的单体来作为亲水性成分来提高聚合物本身的亲水性和/或添加交联剂来提高亲水性并且使其交联等。并且,本实施方式中,在粘接层14的与TAC薄膜15相反的一侧的面上具有PET薄膜13,因此可进一步可靠地抑制粘接层14的白浊。作为这种丙烯酸系粘合剂中所使用的丙烯酸聚合物,可举出包含碳数为1~18的(甲基)丙烯酸酯及具有羟基来作为亲水性成分的乙烯单体或(甲基)丙烯酸衍生物的共聚物等。作为碳数1~18的(甲基)丙烯酸酯,例如可举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异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仲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异戊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庚酯、(甲基)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壬酯、(甲基)丙烯酸异壬酯、(甲基)丙烯酸癸酯、(甲基)丙烯酸异癸酯、(甲基)丙烯酸十一烷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酯、(甲基)丙烯酸十三烷酯、(甲基)丙烯酸十四烷酯、(甲基)丙烯酸十五烷酯、(甲基)丙烯酸十六烷酯等。作为具有羟基的乙烯单体、(甲基)丙烯酸衍生物,可举出(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甲基)丙烯酸3-羟丙酯、(甲基)丙烯酸4-羟丁酯、(甲基)丙烯酸6-羟己酯等(甲基)丙烯酸羟烷酯、乙烯醇、烯丙醇等含羟基(羟基)的单体等。相对于碳数为1~18的(甲基)丙烯酸酯100质量份,这些丙烯酸聚合物中的亲水性成分的比例优选为5~50质量份,更优选为10~30质量份。具有羟基的亲水性成分的量为一定以上,由此可进一步可靠地抑制高湿环境下的薄膜层叠体10的白浊。并且,从粘合力及凝聚力等的观点考虑,相对于碳数为1~18的(甲基)丙烯酸酯100质量份,具有羟基的亲水性成分优选为50质量份以下。另外,这些丙烯酸聚合物中,还能够使其他的乙烯单体和/或含有极性基团的单体共聚。另外,本说明书中,使用“~”标记的数值的范围包含“~”的前后的数值。
并且,通过对丙烯酸聚合物配合交联剂并进行交联,可进一步可靠地抑制与TAC薄膜15及PET薄膜13的粘合力以及高温高湿下的白浊。作为这种交联剂,可举出异氰酸酯系交联剂、环氧系交联剂、金属螯合物交联剂、氮丙啶交联剂等,尤其优选为在分子内具有2个以上的异氰酸酯基的异氰酸酯系交联剂。作为异氰酸酯化合物系交联剂的例子,可举出甲苯二异氰酸酯(有时标记为TDI)、氯亚苯基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四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等,尤其优选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相对于丙烯酸聚合物100质量份,交联剂优选为0.5~20质量份,更优选为1~15质量份,尤其优选为2~10质量份。并且,在不损害与目标用途相对应的透明性等所期望的性能的范围内,粘接层14可以包含各种添加剂。作为这种添加剂,可举出松香衍生物树脂、聚萜树脂、油溶性酚醛树脂等的增粘剂、增塑剂、填充剂、抗氧化剂、表面活性剂、着色剂、硅烷偶联剂、无机系固化辅助催化剂及紫外线吸收剂等。
PET薄膜13用于抑制在粘贴时及使用期间的TAC薄膜15的吸水。前述粘合层12设置于该PET薄膜13的另一薄膜面(以下,称为第2PET面)13b上。另外,该吸水是指吸收液体的水和吸收气体的水(即水蒸气)这两者。PET薄膜13为由聚酯形成的聚酯薄膜的一例,由作为聚酯的PET形成。聚酯并不限定于PET。作为聚酯,优选为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酯(以下,称为PEN)、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简称为“PBT”)等,更优选为PET、PEN,尤其优选为PET。在没有PET薄膜13的情况下,TAC薄膜15在粘贴时和使用期间吸水,由此导致膨胀。但是,薄膜层叠体10具备PET薄膜13,因此抑制TAC薄膜15的吸水,由此抑制膨胀。另外,本实施方式中,未对第1PET面13a和第2PET面13b中的任一者实施特别的处理。但是,为了提高与粘接层14的剥落难度,可以对第1PET面13a进行电晕放电处理等处理和/或为了提高与粘合层12的剥落难度,可以对第2PET面13b进行电晕放电处理等处理。
在此,将TAC薄膜15的厚度设为TA(单位为μm),将PET薄膜13的厚度设为TB(单位为μm),将供于使用的薄膜部分、即该例子中包含粘合层12、PET薄膜13、粘接层14及TAC薄膜15的薄膜部分的厚度设为TT(单位为μm)。关于薄膜层叠体10,例如,厚度TA和厚度TB之和(以下,称为厚度总和)即TA+TB为56μm,厚度TA为40μm,厚度TB为16μm,将厚度TB除以厚度TA而成的比(以下,称为厚度比)TB/TA设为0.4。
但是,所谓厚度总和TA+TB、厚度TA、厚度TB、厚度比TB/TA,并不限定于上述,在薄膜层叠体10的厚度总和TA+TB在20μm以上且100μm以下的范围内的条件下,厚度TA在10μm以上且60μm以下的范围内,厚度TB在10μm以上且80μm以下的范围内,厚度比TB/TA在0.1以上且3.0以下的范围内即可。即,薄膜层叠体10只要满足以下所有条件即可,即条件1、条件2、条件3及条件4。
20μm≤TA+TB≤100μm……条件1
10μm≤TA≤60μm……条件2
10μm≤TB≤80μm……条件3
0.1≤TB/TA≤3.0……条件4
关于薄膜层叠体10,由于满足条件1,因此可将厚度抑制为较小。由此,也可迅速并且准确地进行粘贴于窗上的情况下的由切割器等进行的多余的边缘部的切除。并且,粘贴时,即使增加保护材料16的重量,重量也较小,因此可将工作人员的人数抑制为较少。如此,薄膜层叠体10的操作性优异。厚度总和TA+TB更优选在30μm以上且100μm以下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在50μm以上且80μm以下的范围内。即,条件1更优选为30μm≤TA+TB≤100μm,进一步优选为50μm≤TA+TB≤80μm。
由于厚度TA为10μm以上,因此可靠地抑制薄膜层叠体10的彩虹状不均匀,由于厚度TA为60μm以下,因此即使在TAC薄膜15吸水的情况下,也可限制其吸水量。厚度TA更优选在20μm以上且60μm以下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在25μm以上且50μm以下的范围内。即,条件2更优选为20μm≤TA≤60μm,进一步优选为25μm≤TA≤50μm。另外,在当前的技术中,制造厚度TA小于10μm的TAC薄膜15的难易度较高并实际上较困难,因此厚度TA的下限为10μm。从抑制薄膜层叠体10的白浊的观点考虑,厚度TA在上述范围内越小,越优选。其原因在于,可将TAC薄膜15、尤其基层21的吸水量抑制为较低。
由于厚度TB为80μm以下,因此薄膜层叠体10的厚度不会过大,由于厚度TB为10μm以上,因此即使在粘贴时使用水的情况下,PET薄膜13作为防水层而充分地发挥功能,可抑制对TAC薄膜15的吸水。由此,可将薄膜层叠体10的膨胀抑制为较小。厚度TB更优选在10μm以上且60μm以下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在15μm以上且50μm以下的范围内。即,条件3更优选为10μm≤TB≤60μm,进一步优选为15μm≤TB≤50μm。另外,关于使用厚度TB小于10μm的PET薄膜13制造薄膜层叠体10,在后述制造方法中,从确保稳定的输送性的观点考虑,技术上的难易度较高,当前的技术中实际上较困难,因此厚度TB的下限为10μm。
关于厚度TA和厚度TB,能够通过将触针接触于彼此贴合之前的TAC薄膜15和PET薄膜13的每一者而直接测定厚度的方法、使用通过非接触的激光测定厚度的设备进行测定的方法中的任一方法求出。本实施方式中,关于彼此贴合之前的TAC薄膜15和PET薄膜13的每一者,使用市售的厚度测定设备(膜厚测定仪:Film Thickness Tester,ANRITSUCORPORATION制造,型号:KG-601B和/或F20膜厚测定***,Filmetrics Japan,Inc.)等而进行测定。但是,厚度TA和厚度TB的测定方法并非仅限定于上述测定设备。作为由薄膜层叠体10求出TAC薄膜15的厚度TA和PET薄膜13的厚度TB的方法,例如有如下方法,即利用玻璃刀等切断薄膜层叠体10,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通过切断暴露的切断面,在观察图像中测定厚度TA和厚度TB等的方法。
由于厚度比TB/TA在0.1以上且3.0以下的范围内,因此即使厚度TB为80μm以下,在TAC薄膜15吸水的情况下也可取得TAC薄膜15和PET薄膜13的欲变形的力的平衡。其结果,关于薄膜层叠体10,可抑制卷曲,还可抑制自被粘物的局部浮起。该局部浮起为如下现象,即在窗膜等各种薄膜中,空气进入该薄膜的周缘的粘合层12与被粘物之间,并以隧道状产生空腔部分的现象。厚度比TB/TA更优选在0.2以上且3.0以下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在0.2以上且2.5以下的范围内。即,条件4更优选为0.2≤TB/TA≤3.0,进一步优选为0.2≤TB/TA≤2.5。
关于薄膜层叠体10的除隔板11和保护材料16以外的、供于使用的薄膜部分、即该例子中由粘合层12、PET薄膜13、粘接层14及TAC薄膜15构成的薄膜部分,优选相对于湿度变化的膨胀率最大为7.0×10-4、即为7.0×10-4以下,本实施方式中为6.3×10-4。与相对于湿度变化的膨胀率大于7.0×10-4的情况相比,在相对于湿度变化的膨胀率为7.0×10-4以下的情况下,难以进一步可靠地产生薄膜层叠体10的卷曲和/或自被粘物的局部剥离。更优选相对于湿度变化的膨胀率最大为6.5×10-4、即为6.5×10-4以下,进一步优选最大为6.0×10-4、即为6.0×10-4以下。
能够通过如下方法求出相对于湿度变化的膨胀率。首先,从薄膜层叠体10切出3mm×20mm的矩形样品。将该样品暴露于在温度为25℃且相对湿度为50%RH的气氛中之后,对长边方向的尺寸L0(单位为mm)进行测定。之后,关于将气氛的条件迅速变更为温度为25℃且相对湿度为80%RH,且自变化开始经过2分钟的时点的样品,对长边方向的尺寸L1(单位为mm)进行测定。将根据(L1-L0)/L0的式求出的值设为相对于湿度变化的膨胀率。能够通过调节厚度TA、厚度TB及厚度比TB/TA中的至少任意一者来调整相对于湿度变化的膨胀率。
关于薄膜层叠体10的除隔板11和保护材料16以外的、供于使用的薄膜部分、即该例子中由粘合层12、PET薄膜13、粘接层14及TAC薄膜15构成的薄膜部分,优选粘合力至少为10N/25mm、即为10N/25mm以上,更优选为15N/25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0N/25mm以上,本实施方式中为26N/25mm。粘合力为10N/25mm以上,由此与小于10N/25mm的情况相比,可进一步可靠地防止薄膜层叠体10在使用期间从被粘物剥落。粘合力为15N/25mm以上,由此与小于15N/25mm的情况相比,难以产生粘贴时的卷曲和/或自被粘物的局部剥落。粘合力为20N/25mm以上,与小于20N/25mm的情况相比,难以进一步可靠地产生薄膜层叠体10的卷曲和/或自被粘物的局部剥离。
粘合力能够根据日本工业标准JIS Z0237而求出。具体而言,如下。首先,从薄膜层叠体10切出宽度为25mm、长度为150mm的矩形样品。上述粘合力的单位中的分母的“25mm”与该样品的宽度对应。将自该样品的长边方向上的一端縁100mm的长度的范围粘贴于玻璃板上。另外,对该粘贴范围的粘合层12和玻璃板这两者施加包含微量表面活性剂的水,并进行粘贴。通过将如此粘贴于玻璃板上的状态的样品在温度为25℃且相对湿度为50%RH的环境下放置3天以上来进行干燥。干燥之后,向样品沿长边方向延伸的方向以速度为300mm/分钟的速度拉伸样品的长边方向上的另一端縁侧,并对样品从玻璃板剥落时的力进行测定,并将该力设为粘合力。能够通过调节粘合层12的原材料、粘合层的厚度及厚度比TB/TA中的至少任意一者来调整粘合力。
关于薄膜层叠体10,本实施方式中制造成长条,因此切割成所期望的大小的片状并供于使用。
薄膜层叠体10能够以如下方式制造:事先分别制作隔板11、PET薄膜13、TAC薄膜15及保护材料16,并将它们层叠。以下,关于制造方法,进行说明,但是该制造方法为一例,并不限定于此。
TAC薄膜15是通过对由作为纤维素酰化物的TAC形成的单层结构的薄膜材料(以下,称为TAC材料)进行皂化而制成。关于TAC材料,该例子中,将包含TAC的聚合物溶液(以下,称为浓液)流延于支撑体上而形成流延膜,从支撑体剥离流延膜并进行干燥,由此制成长条。在长条的TAC材料的一材料面上涂布作为皂化液的碱性溶液,对经涂布的TAC材料进行加热,并用水进行清洗,由此获得TAC薄膜15。在皂化液中含有异丙醇。与基于浸渍于皂化液中的皂化处理相比,根据基于皂化液的涂布的皂化处理,厚度更小,并且酰基比例进一步明确地成为0.7以下。因此,即使厚度TA如条件2那样小,也明确地表现防雾性。皂化层22是通过基于涂布和加热的皂化处理对TAC进行皂化,并形成为层状的区域。基层21是TAC材料中未被皂化的非皂化部分、即除皂化层22以外的剩余部分。因此,前述酰基量Y与皂化之前的TAC材料的厚度方向上的任意的2μm的范围的酰基量相等。
能够通过增加或减少皂化液中的异丙醇量和/或碱性量来调节15秒后的接触角、酰基比例及皂化层22的厚度。能够根据用于制作TAC材料的上述浓液的配方调整基层21的增塑剂的种类和量。
沿长边方向输送通过众所周知的熔融挤出法制成的长条的PET薄膜13,并对输送中的PET薄膜13的第1PET面13a涂布形成粘接层14的涂布液(以下,称为粘接用涂布液),之后,对该涂膜进行干燥。例如,使用所干燥的气体(例如空气)被供给到内部的腔室来作为干燥装置,并使其在该腔室内部通过,由此进行该干燥处理。关于所干燥的气体,例如可以加热为40℃等。相对于经涂膜的干燥处理而形成的粘接层14,一边沿长边方向输送上述TAC薄膜15,一边使其重合。将TAC薄膜15和形成有粘接层14的PET薄膜13引导至以彼此对置的状态配置的一对轧辊之间,并通过基于该一对轧辊的周面的按压来进行重合。本实施方式中,在该重合之后,将具备PET薄膜13、粘接层14及TAC薄膜15的层叠部件卷绕成卷筒状,但是可以无需卷绕,而供于下一个工序即与隔板11重合的工序。另外,使用于粘接用涂布液中的溶剂优选包含乙酸乙酯、甲苯、乙醇、水等中的至少一者,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乙酸乙酯来作为溶剂的成分。
沿长边方向输送长条的隔板11,并对输送中的隔板11的一表面涂布形成粘合层12的涂布液(以下,称为粘合用涂布液),之后,对该涂膜进行干燥。例如,通过使用所干燥的气体(例如空气)被供给到内部的腔室来作为干燥装置,并使其在该腔室内部通过来进行该干燥处理。在此所使用的干燥的气体也可以与前述所干燥的气体同样地,也进行加热。相对于经涂膜的干燥处理而形成的粘合层12,一边沿长边方向输送具备PET薄膜13、粘接层14及TAC薄膜15的层叠部件,一边使其重合。在第2PET面13b与粘合层12相接触的状态下,将TAC薄膜15、粘接层14、及PET薄膜13的层叠部件以及粘合层12与隔板11的层叠部件,引导至以彼此对置的状态配置的一对轧辊之间,并通过基于该一对轧辊的周面的按压来进行重合。在该重合之后,将具备隔板11、粘合层12、PET薄膜13、粘接层14及TAC薄膜15的层叠部件卷绕成卷筒状并设为卷。另外,使用于粘合用涂布液中的溶剂优选包含乙酸乙酯、甲苯等中的至少一者,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乙酸乙酯来作为溶剂的成分。
将以上述方式获得的卷供于老化(aging)工序。老化工序为稳定地表现粘合层12的粘合力的工序,且例如将卷静放于温度为25℃且相对湿度为50%RH的气氛下。从经老化工序的卷引出层叠部件。通过与另行传送的长条的保护材料16一起,将所引出的层叠部件引导至一对轧辊之间,使其与保护材料16重合,由此可获得薄膜层叠体10。可以在与保护材料16重合之后等,具有以成为规定的宽度的方式切除各侧部的切除工序。所获得的薄膜层叠体10可以卷绕成卷筒状,也可以切割成规定的大小、形状。本实施方式中将以长条获得的薄膜层叠体10卷绕成卷筒状。
实施例
[实施例1]~[实施例4]
通过溶液制膜方法,由浓液制成厚度有所不同的2种TAC材料。通过将包含下述配方A的组合物投入于密闭容器中,并在常压下一边将温度保持在40℃,一边进行搅拌而使其完全溶解,由此制成浓液。TAC的原料为短绒。TAC的酰基取代度为2.86,且粘度平均聚合度为320。微粒为R972(NIPPON AEROSIL CO.,LTD.制造)。关于该微粒,通过事先混合于将TAC溶解于二氯甲烷和甲醇的混合物即溶剂中而成的溶液中进行了分散。并且,将该分散液投入于上述密闭容器中,并作成下述配方的组合物。静放之后,使用滤纸(No.63,Toyo RoshiKaisha,Ltd.制造)在将该液保持为30℃的状态下进行过滤,实施脱泡操作之后,获得了浓液。
<配方A>
作为增塑剂,使用了作为酯的基于己二酸和乙二醇的酯低聚物。该酯低聚物的分子量以基于末端羟基定量法的数均分子量计约为1000。
将温度调整为30℃的配方A的浓液流延于支撑体上。支撑体为不锈钢制造的环形带。相对于流延膜,形成之后紧接着吹100℃的温风,由此进行干燥,并形成之后在120秒后,以150N/m的剥离张力将流延膜从支撑体剥离,将TAC材料形成为长条。在剥离位置上的支撑体的温度设为10℃。剥离时的流延膜的残余溶剂量为100质量%。
一边通过配置于输送路径的多个卷在将长边方向上的张力设为100N/m的状态下输送所剥离的TAC材料,一边对其进行了干燥。通过在设定为80℃的第1干燥区输送5分钟之后,进而在设定为120℃的第2干燥区输送10分钟,进行了干燥。干燥之后,将TAC材料卷绕成卷筒状,由此获得了TAC材料卷。TAC材料的宽度为1.5m,且TAC材料卷中的卷绕长度为2000m。卷绕时的TAC材料的残余溶剂量为0.3%。
通过对所获得的TAC材料进行皂化,制造了TAC薄膜15。具体而言,通过如下方法制造了TAC薄膜15。将TAC材料从TAC材料卷卷出并进行输送,通过设置于输送路径的涂布装置将皂化液涂布于TAC材料的一表面上。皂化液的配方如下。另外,下述配方中,%为质量百分比。
将涂布有皂化液的TAC材料引导至设置在输送路径上的加热室,一边进行输送,一边进行了加热。之后,将该TAC材料传送到容纳有水的水槽中并用水进行了清洗。通过将TAC材料的表面的温度保持在约55℃约1分钟,进行了皂化。如此获得的长条的TAC薄膜15的酰基比例为0.7,且15秒后的接触角为20°。15秒后的接触角和酰基比例的各求算方法如前述。厚度TA为利用接触式厚度仪以宽度方向0.5mm间隔测定出的值的平均值,并示于表1中。
通过前述方法,使所获得的TAC薄膜15与隔板11、PET薄膜13、保护材料16重叠,制造4种薄膜层叠体10,并作为实施例1~实施例4。另外,所使用的PET薄膜13为厚度TB有所不同的2种,各实施例中的厚度TB示于表1中。关于各薄膜层叠体10,厚度比TB/TA等示于表1中。通过使用市售的丙烯酸系粘合剂(Soken Chemical&Engineering Co.,Ltd.制造的SK1478),形成了粘接层14。
关于所获得的薄膜层叠体10,以下述评价方法及基准,对彩虹状不均匀、边缘部的切除容易性、由卷曲引起的剥落及局部浮起进行了评价。
(1)彩虹状不均匀
将薄膜层叠体10粘贴于玻璃板上。在粘贴的状态下使用荧光灯从玻璃板侧照射光,通过肉眼进行观察,并以如下基准进行了评价。
合格;未确认到颜色不均。
不合格;确认到颜色不均。
(2)边缘部的切除容易性
使用了嵌入到窗框中的玻璃板来作为被粘物。准备了大于该玻璃板的薄膜层叠体10。用溶解有微量的表面活性剂的水充分地润湿玻璃板和剥离了隔板11的薄膜层叠体10的粘合层12,相对于玻璃板将薄膜层叠体10以从玻璃板的周缘超出的方式进行了对位。之后,利用切割器,沿着窗框的内缘切除了薄膜层叠体10的多余的边缘部。关于切除的容易性,以如下基准进行了评价。另外,所谓下述“一次切除作业”,是指通过使***到多层薄膜10中的切割器沿规定方向移动一次而切断的作业。A和B为合格,C和D为不合格。
A;能够通过一次切除作业而顺利地切除
B;虽然对切割器感觉到阻力,但是能够通过一次切除作业而切除
C;除非强烈地压住切割器,否则无法通过一次切除作业而切除
D;无法通过一次切除作业而切除,切除时需要多次切除作业
(3)由卷曲引起的剥落
用溶解有微量的表面活性剂的水充分地润湿作为被粘物的玻璃板和剥离了隔板11的薄膜层叠体10的粘合层12,并利用橡胶滚轴将薄膜层叠体10粘贴于玻璃板上,并以如下基准进行了评价。另外,溶解于水的表面活性剂为中性洗涤剂。A和B为合格,且C和D为不合格。
A;未发生卷曲,毫无问题地被粘贴。
B:虽然四边的一部分稍微卷曲,但是所卷曲的部分通过基于橡胶滚轴的粘贴作业而粘贴
C;四边的一部分卷曲,关于所卷曲的部分,除非反复基于橡胶滚轴的粘贴作业,否则无法粘贴。
D;四边的一部分卷曲,关于所卷曲的部分,即使反复基于橡胶滚轴的粘贴作业,也会剥落。
(4)局部浮起
用溶解有微量的表面活性剂的水充分地润湿作为被粘物的玻璃板和剥离了隔板11的薄膜层叠体10的粘合层12,并利用橡胶滚轴将薄膜层叠体10粘贴于玻璃板上。粘贴之后,将保护材料16剥离,并以如下基准进行了评价。A和B为合格,且C和D为不合格。
A;未在任意处发生浮起。
B:虽然发生了极小的浮起,但是随着时间流逝,浮起消失了。
C;在周缘的一部分发生小的浮起,虽然未扩展到所粘贴的中央部,但是关于浮起部分,除非压住薄膜层叠体,否则无法粘贴。
D;在周缘的一部分发生浮起,且该浮起作为隧道状的空腔部而扩展到薄膜层叠体的中央部。
[表1]
[比较例1]~[比较例6]
制造具有与上述各实施例不同的层结构的6种薄膜层叠体,并作为比较例1~比较例6。关于各薄膜层叠体,示于表1中。另外,在未设置有TAC薄膜15的情况和未设置有PET薄膜13的情况下,表1中分别在“TAC薄膜的厚度”栏和“PET薄膜的厚度”栏中记载为“-”,且在“厚度比”栏中也记载为“-”。
针对所获得的薄膜层叠体,分别以与实施例相同的方法及基准,对彩虹状不均匀、边缘部的切除容易性、由卷曲引起的剥落及局部浮起进行了评价。这些结果示于表1中。
[实施例5]~[实施例8]
将包含下述配方B的组合物投入到密闭容器中,并通过与实施例1~实施例4相同的方法制成了浓液。所使用的TAC及微粒分别与实施例1~实施例4中所使用的TAC及微粒相同。由配方B的浓液制成了TAC材料。
<配方B>
作为增塑剂,使用了为作为酯的基于邻苯二甲酸和乙二醇的酯低聚物,并且对末端羟基进行乙酸密封的增塑剂。关于该酯低聚物的分子量,以进行末端密封之前的基于末端羟基定量法的数均分子量计约为750。
制成2种用于形成粘接层14的粘接用涂布液。将其中一者作为粘接用涂布液A,且将另一者作为粘接用涂布液B。粘接用涂布液A是通过以下方法制成的。向具备冷却管、氮导入管、温度计及搅拌装置的反应容器中,与乙酸乙酯一起添加100质量份的丙烯酸异辛酯、10质量份的丙烯酸、0.085质量份的丙烯酸2-羟乙酯及0.4质量份的2,2’-偶氮二异丁腈,从而制备了溶液。接着,一边向该溶液中吹入氮气一边进行搅拌,在60℃下使其反应4小时,由此获得了含有重均分子量为175万的丙烯酸系聚合物的溶液。进而,获得了向含有该丙烯酸系聚合物的溶液中添加乙酸乙酯并将固体成分浓度调整为30%的丙烯酸系聚合物溶液。上述重均分子量是通过GPC(凝胶渗透色谱)法而求出。
相对于上述丙烯酸系聚合物溶液的固体成分100质量份,依次配合2.0重量份的具有异氰酸酯基的化合物作为主要成分的交联剂(Nippon Polyurethane Industry Co.,Ltd.制造,商品名称“CORONATE(注册商标)L”)、2.0重量份的γ-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Shin-Etsu Chemical Co.,Ltd.制造,商品名称“KMB-403”)来作为硅烷偶联剂,从而制备了粘接用涂布液A。将该粘接用涂布液A均匀地涂布于PET薄膜13的第2PET面13b上之后进行干燥,由此形成了包含丙烯酸系粘合剂的粘接层14。针对所形成的粘接层14,测定在温度为25℃且相对湿度为80%RH的空气中经24小时进行湿度调节之后的含水率来作为平衡含水率,其结果为0.1%。
粘接用涂布液B是通过如下方法制成的。向具备冷却管、氮导入管、温度计及搅拌装置的反应容器中,与乙酸乙酯一起添加100质量份的丙烯酸正丁酯、20质量份的丙烯酸2-羟乙酯、0.4质量份的2,2’-偶氮二异丁腈,由此制备了溶液。接着,一边向该溶液中吹入氮气一边进行搅拌,在60℃下使其反应4小时,由此获得了含有重均分子量为80万的丙烯酸系聚合物a1的溶液。通过相同的方法获得了包含100重量份的丙烯酸叔丁酯和10质量份的丙烯酸2-羟乙酯且重均分子量为1万的聚合物a2。以如下方式获得了粘接用涂布液B:以使丙烯酸系聚合物a1成为100质量份、使上述聚合物a2成为20质量份的方式进行混合,进而添加10质量份的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来作为交联剂,添加甲苯、乙酸乙酯并将固体成分浓度调整为30%。将该粘接用涂布液B均匀地涂布于PET薄膜13的第2PET面13b上之后进行干燥,由此形成了包含丙烯酸系粘合剂的粘接层14。针对所形成的粘接层14,测定在温度为25℃且相对湿度为80%RH的空气中经24小时进行了湿度调节之后的含水率来作为平衡含水率,其结果为0.3%。
形成粘接层14时,使用上述粘接用涂布液A或粘接用涂布液B,并且使用由配方A或配方B的浓液获得的TAC材料,通过与实施例1~实施例4相同的方法制造薄膜层叠体,并作为实施例5~实施例8。在表2的“TAC材料的种类”栏中,在使用配方A的浓液的情况下记载为A,在使用配方B的浓液的情况下记载为B。在表2的“粘接层”栏中,在使用粘接用涂布液A形成粘接层14的情况下记载为A,在使用粘接用涂布液B形成粘接层14的情况下记载为B。
关于由实施例5~实施例8获得的薄膜层叠体10,以与实施例1~实施例4相同的方法及基准,实施了彩虹状不均匀、边缘部的切除容易性、由卷曲引起的剥落、局部浮起及白浊的评价。评价结果示于表2中。关于白浊,以如下方法及基准进行了评价。
(5)白浊
将薄膜层叠体10粘贴于玻璃板上。在粘贴的状态下,在将温度保持在45℃的热水浴的液面上静放8小时之后,取出到温度为25℃且相对湿度为60%RH的室内环境中,并用肉眼观察白浊,由此以如下基准进行了评价。所谓下述“纯净”,是指未确认到白色浑浊并且透明。另外,与从正面观察的情况相比,在从斜向观察的情况下,看起来白色浑浊,因此在以下基准的C及D中,仅将从正面观察的情况作为评价基准,未从斜向进行观察。
A;在从正面和斜向观察的情况下,在任一情况下均看起来是纯净的。
B;在从正面观察的情况下看起来是纯净的,但是若从斜向观察则看起来白色浑浊。
C;从正面观察时,看起来白色浑浊。
D;从正面观察时,看起来强烈地白色浑浊。
[表2]
[比较例7]~[比较例8]
制造具有与实施例5~实施例8不同的层结构的薄膜层叠体,并作为比较例7及比较例8。关于这些薄膜层叠体,示于表2中。
针对所获得的薄膜层叠体,以与实施例5~实施例8相同的方法及基准,对彩虹状不均匀、边缘部的切除容易性、由卷曲引起的剥落、局部浮起及白浊进行了评价。这些结果示于表2中。

Claims (9)

1.一种薄膜层叠体,其具备:
聚酯薄膜,
设置于所述聚酯薄膜的一薄膜面上的纤维素酰化物薄膜,和
设置于所述聚酯薄膜的另一薄膜面上的粘合层;
当将所述纤维素酰化物薄膜的厚度设为TA,且将所述聚酯薄膜的厚度设为TB时,满足全部以下的条件1、条件2、条件3和条件4,
20μm≤TA+TB≤100μm 条件1
10μm≤TA≤60μm 条件2
10μm≤TB≤80μm 条件3
0.1≤TB/TA≤3.0 条件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层叠体,其中,相对于湿度变化的膨胀率最大为7.0×10-4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薄膜层叠体,其中,相对于粘贴对象物的粘合力至少为10N/25mm。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薄膜层叠体,其中,形成所述聚酯薄膜的聚酯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薄膜层叠体,其中,形成所述纤维素酰化物薄膜的纤维素酰化物为三醋酸纤维素。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薄膜层叠体,其中,
所述纤维素酰化物薄膜在与所述聚酯薄膜侧相反的一侧的薄膜面上,具有包含经皂化的纤维素酰化物的皂化层,
在所述皂化层的表面上滴加纯水之后经15秒后的接触角为20°以下,
当将所述皂化层的表面的酰基量设为X,且将所述纤维素酰化物薄膜的所述聚酯薄膜侧的薄膜面的酰基量设为Y时,以X/Y求出的酰基比例为0.7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薄膜层叠体,其中,所述纤维素酰化物薄膜经由粘接层设置于所述聚酯薄膜的一薄膜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薄膜层叠体,其中,所述粘接层由丙烯酸系粘合剂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薄膜层叠体,其中,所述丙烯酸系粘合剂在温度为25℃且相对湿度为85%的空气中的平衡含水率在0.1%以上且1.0%以下的范围内。
CN201680079418.3A 2016-01-19 2016-12-26 薄膜层叠体 Pending CN10852176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07625 2016-01-19
JP2016007625 2016-01-19
JP2016-070695 2016-03-31
JP2016070695 2016-03-31
JP2016244289A JP6586072B2 (ja) 2016-01-19 2016-12-16 フィルム積層体
JP2016-244289 2016-12-16
PCT/JP2016/088728 WO2017126299A1 (ja) 2016-01-19 2016-12-26 フィルム積層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21769A true CN108521769A (zh) 2018-09-11

Family

ID=600455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79418.3A Pending CN108521769A (zh) 2016-01-19 2016-12-26 薄膜层叠体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586072B2 (zh)
CN (1) CN108521769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44661B2 (ja) * 2016-09-29 2020-02-1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成形体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7137U (ja) * 1981-07-28 1983-02-02 東洋クロス株式会社 積層フイルム
JPS63246237A (ja) * 1987-04-01 1988-10-13 住友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防曇性光選択透過性フイルムまたはシ−ト
CN101859042A (zh) * 2009-04-01 2010-10-13 三星康宁精密琉璃株式会社 具有防雾层的lcd用显示器滤光器
CN102127249A (zh) * 2010-01-18 2011-07-20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纤维素酰化物薄膜、偏振片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2549098A (zh) * 2009-10-06 2012-07-04 藤森工业株式会社 粘合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粘合薄膜的制造方法、粘合剂用原料组合物以及粘合薄膜
CN102585298A (zh) * 2011-01-11 2012-07-18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纤维素酰化物膜、偏振片和液晶显示装置
US20140293201A1 (en) * 2011-12-26 2014-10-02 Fujifilm Corporation Method for producing laminated film, polarizing plat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optical film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7137U (ja) * 1981-07-28 1983-02-02 東洋クロス株式会社 積層フイルム
JPS63246237A (ja) * 1987-04-01 1988-10-13 住友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防曇性光選択透過性フイルムまたはシ−ト
CN101859042A (zh) * 2009-04-01 2010-10-13 三星康宁精密琉璃株式会社 具有防雾层的lcd用显示器滤光器
CN102549098A (zh) * 2009-10-06 2012-07-04 藤森工业株式会社 粘合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粘合薄膜的制造方法、粘合剂用原料组合物以及粘合薄膜
CN102127249A (zh) * 2010-01-18 2011-07-20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纤维素酰化物薄膜、偏振片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2585298A (zh) * 2011-01-11 2012-07-18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纤维素酰化物膜、偏振片和液晶显示装置
US20140293201A1 (en) * 2011-12-26 2014-10-02 Fujifilm Corporation Method for producing laminated film, polarizing plat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optical fil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586072B2 (ja) 2019-10-02
JP2017186516A (ja) 2017-10-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910009518B1 (ko) 적층된 안전유리 및 이에 사용되는 폴리머 적층판
US10988590B2 (en) Highly transparent coated cellulose triacetate film and dissolver medium
US20090291300A1 (en) Adhesive sheet
KR102218939B1 (ko) 폴리에스테르계 점착제 조성물 및 점착 시트
KR102047137B1 (ko) 수지 조성물, 점착제 조성물, 점착제 층, 점착 시트, 및 표면 보호 필름
JP2016153883A (ja) 偏光フィルム、粘着剤層付偏光フィルム並びに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連続製造方法
KR20180103974A (ko) 편광자, 편보호 편광 필름, 점착제층 부착 편광 필름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및 그 연속 제조 방법
JP2022507844A (ja) ポリエステルポリオール及びそれから作製されるポリウレタンポリマー
CN108521769A (zh) 薄膜层叠体
JP2010155923A (ja) 保護用粘着フィルム
CN108026306B (zh) 防雾膜
EP2949718B1 (en) Resin composition including polyalkylene carbonate and a self-adhesive film produced therefrom
JP6795318B2 (ja) 片保護偏光フィルム、粘着剤層付偏光フィルム、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連続製造方法
KR102594262B1 (ko) (메타)아크릴계 수지 조성물 및 (메타)아크릴계 수지 필름
JP2018039901A (ja) 建築物養生用テープ
WO2018061911A1 (ja) 成形体
JP2011005425A (ja) 潤滑皮膜塗装アルミニウム材
KR20150085971A (ko) 접착제 조성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편광판
WO2017126299A1 (ja) フィルム積層体
JP2010017860A (ja) 積層熱可塑性樹脂フィルム
KR100884690B1 (ko) 셀룰로오스 에스테르계 방담 필름의 제조방법 및 이에따른 방담 필름
JP5092921B2 (ja) 光学用易接着性熱可塑性樹脂フィルム
KR102178544B1 (ko) 성형체의 제조 방법
TWI801968B (zh) 化學抗性聚胺甲酸酯黏著劑
JPH0866991A (ja) 結露防止性積層フィルムあるいはシー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