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00683B - 空调用送风机马达单元 - Google Patents

空调用送风机马达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00683B
CN108400683B CN201810087570.7A CN201810087570A CN108400683B CN 108400683 B CN108400683 B CN 108400683B CN 201810087570 A CN201810087570 A CN 201810087570A CN 108400683 B CN108400683 B CN 1084006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bration
bearing holding
fan
motor unit
st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08757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400683A (zh
Inventor
石崎政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Astem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eihi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eihin Corp filed Critical Keihi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4006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006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4006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006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3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ontrol circuits or drive circuits
    • H02K11/33Drive circuits, e.g. power electronic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5/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25/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25/06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pump being electrically driven
    • F04D25/0606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pump being electrically driven the electric motor be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tegration in the pump
    • F04D25/0613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pump being electrically driven the electric motor be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tegration in the pump the electric motor being of the inside-out type, i.e. the rotor is arranged radially outside a central stator
    • F04D25/062Details of the bea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66Combating cavitation, whirls, noise, vibration or the like; Balancing
    • F04D29/661Combating cavitation, whirls, noise, vibration or the like; Balancing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668Combating cavitation, whirls, noise, vibration or the like; Balancing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damping or preven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16Stator cores with slots for wind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7Rotor cores with permanent magnets
    • H02K1/2786Outer rotors
    • H02K1/2787Out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 H02K1/2788Out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a single magnet or two or more axially juxtaposed single magne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3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ontrol circuits or drive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5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H02K3/521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stators only
    • H02K3/52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stators only for generally annula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16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 H02K5/161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radially supporting the rotary shaft at both ends of the roto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16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 H02K5/173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using 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e.g. ball bearings
    • H02K5/1735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using 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e.g. ball bearings radially supporting the rotary shaft at only one end of the roto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18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ribs or fins for improving heat transfe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0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2Auxiliary parts of casing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2K5/06-H02K5/20, e.g. shaped to form connection boxes or terminal boxes
    • H02K5/225Terminal boxes or connection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24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ression or reduction of noise or vibr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14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loads, e.g. with hand-held machine tools or fa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02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by ambient air flowing through the machine
    • H02K9/04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by ambient air flowing through the machine having means for generating a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H02K9/06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by ambient air flowing through the machine having means for generating a flow of cooling medium with fans or impellers driven by the machine shaf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08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by gaseous cooling medium circulating wholly within the machine cas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5/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25/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25/08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working fluid being air, e.g. for ventil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07Ventilation with forced flow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11/00Specific aspect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relating to measur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or electric components
    • H02K2211/03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circuit boards, e.g. pcb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 Brushless Motor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用送风机马达单元(10),其具有由设置于电路板(14)上的电子部件控制的无刷马达(12)。无刷马达(12)用于使送风风扇(22)旋转,该无刷马达(12)的旋转轴(20)被能够旋转地保持于轴承保持部(70、72)。并且,轴承保持部(70、72)以及电路板(14)以彼此不重叠的方式保持于支承盘(16)。支承盘(16)借助于防振材料(98)保持轴承保持部(70、72)。

Description

空调用送风机马达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无刷马达使送风风扇旋转的空调用送风机马达单元。
背景技术
车辆用空调装置中,构成空调用送风机马达单元的送风风扇进行旋转动作,由此进行送风。该送风风扇在无刷马达的作用下旋转。即,无刷马达具有:包括电磁线圈的定子;以及转子,其包括作为轭发挥功能而且保持有永久磁体的杯形状的转盘。当对所述电磁线圈进行交流电流的通电时,在该电磁线圈与所述永久磁体之间形成交变磁场。伴随于此,转子进行旋转,由此,保持于该转子的旋转轴以及安装于该旋转轴的送风风扇进行旋转。
无刷马达的输出、进而送风风扇的旋转速度等由设置于电路板上的控制电路控制。控制电路中设置有电容器或电阻、开关元件等电子部件,这些电子部件与构成无刷马达的电磁线圈电连接。
随着旋转轴以及送风风扇一体地旋转,无刷马达产生振动。该振动若被传递至壳体等,则成为噪音的一个原因,因此,为了防止该噪音,设置了吸收振动使其难以传递的防振部件。例如,在日本特开2008-259407号公报中,在支承定子的中心件(center piece)的轴承容纳部与定子铁芯之间配置有防振部件。
并且,在日本特开2001-16836号公报、日本特开2001-145300号公报中,记载有使用分成两部分的防振材料。
发明内容
在日本特开2008-259407号公报记载的技术中,定子虽然相对于轴承容纳部被浮动支承,但转子没有被浮动支承。因此,转子的振动被传递至轴承容纳部。然而,构成中心件的下侧中心件的直径比定子大,因此,下侧中心件整体可能产生振动而成为发出声音的发音部位。因此,难以实现静音化。
并且,日本特开2001-16836号公报、日本特开2001-145300号公报记载的技术中,采用以在设置于轴承壳的凸缘处存在有防振材料的方式将马达保持于壳体的结构。但是,该情况下,凸缘为壳体的顶部的外表面,而且转子也被配置于壳体的外部。因此,凸缘或转子容易成为发音部位,难以实现静音化。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防止无刷马达中产生的振动传递到其他的部件的空调用送风机马达单元。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为一种空调用送风机马达单元,其利用无刷马达使送风风扇旋转,所述无刷马达具有:定子,其包括多个电磁线圈,该多个定子线圈通过在覆盖定子铁芯的绝缘材料上卷绕线材而成;以及转子,其保持永久磁体并且沿着所述定子的周缘旋转,所述空调用送风机马达单元具有:
金属制的轴承保持部,其被保持于所述定子上,并且,将所述无刷马达的旋转轴支承为能够旋转;
电路板,其设有用于控制所述无刷马达的电子部件;以及
金属制的支承盘,其将所述轴承保持部以及所述电路板保持在彼此不重叠的位置,
所述支承盘借助于防振材料保持于所述轴承保持部。
这样,在本发明中,在支承无刷马达的转子以及定子的轴承保持部与保持了电路板的支承盘之间夹有防振材料。当随着对构成无刷马达的电磁线圈进行通电、转子以及旋转轴一体地旋转,而无刷马达振动时,防振材料会适当地变形(例如,挠曲)。通过该变形,从无刷马达传播至支承盘侧的振动被吸收。
这样,由于存在有防振材料,因此,无刷马达中产生的振动难以传递至支承盘。因此,振动难以越过支承盘而传递至电路板或壳体。其结果是,壳体的谐振被抑制,空调用送风机马达单元得以实现静音化。换言之,获得了安静性优良的空调用送风机马达单元。
优选的是,轴承保持部包括:保持定子的中空的第1轴承保持部件;以及一部分被***到所述第1轴承保持部件的中空内部的第2轴承保持部件,而且轴承保持部的直径比定子铁芯的构成圆环状的轭部小。该情况下,避免了可能产生振动而成为产生噪音的发音部位的凸缘等形成于轴承保持部,尽可能地使该轴承保持部小径化和小面积化。而且,在该轴承保持部上外套有防振材料。由此,在定子与支承盘之间夹入有防振材料,避免了振动被传递至支承盘。
优选在防振材料与所述绝缘材料之间形成间隙。换言之,以防振材料与绝缘材料以规定的距离分离为宜。由此,避免了旋转轴旋转时发生变形的防振材料与绝缘材料抵接。因此,避免了产生抵接音而使得安静性提高。
优选的是,防振材料具有多个沿着旋转轴的环绕方向延伸的扇状部,轴承保持部卡定在相邻的扇状部彼此之间,并且,线材的端部穿过相邻的所述扇状部彼此之间。扇状部占围绕轴承保持部的防振材料的外周的大部分,从而,伴随着无刷马达的负载(转子的旋转速度)变动时的大幅度振动通过主要由扇状部构成的防振材料而衰减。并且,通过在扇状部彼此之间穿过线材的端部(接线部),从而,能够使接线部为直线形状。因此,能够使电磁线圈与电路板以最短距离电连接。
优选的是,扇状部在防振材料的厚度方向中途从外壁突出,并且直径比轴承保持部大,而且扇状部的一端面抵接于所述轭部的一端面。被设定为直径比轴承保持部大的多个扇状部从多个方向支承定子铁芯的一端面。因此,能够抑制无刷马达的进动。
防振材料可以构成为具有:由环状体构成的第1防振用部件;以及由设置有所述扇状部的环状体构成而且直径比所述第1防振用部件大的第2防振用部件。第1防振用部件以及第2防振用部件例如通过注射成型而制造。第2防振用部件由于设置有扇状部,因此,虽然外径不同的部位相混合,但是在对该第2防振用部件单独进行注射成型的情况下,离模很容易。这样,通过分别制造第1防振用部件与第2防振用部件,注射成型变得容易。
并且,优选的是,支承盘构成为与轴承保持部分体的部件,该支承盘被定位固定在由第1壳体部件与第2壳体部件构成的壳体的中空内部。由于使轴承保持部与支承盘为分体部件,并使其间夹有防振材料,因此,振动不易从无刷马达经支承盘传递至壳体。因此,安静性进一步提高。
根据本发明,在支承无刷马达的转子以及定子的轴承保持部与保持电路板的支承盘之间夹有防振材料。当伴随着对构成无刷马达的电磁线圈进行通电、转子以及旋转轴一体地旋转,而无刷马达进行振动时,防振材料会挠曲。通过该挠曲,从无刷马达传播至支承盘侧的振动被吸收。因此,获得了安静性优良的空调用送风机马达单元。
从参照附图说明的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容易理解上述的目的、特征以及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空调用送风机马达单元的概略纵剖视图。
图2是表示构成图1所示的空调用送风机马达单元的定子、防振材料以及支承盘的要部分解立体图。
图3A是图2所示的防振材料的分解立体图,图3B是从扇状部的一端面侧观察防振材料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扇状部与接线部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要部概略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列举优选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涉及的空调用送风机马达单元详细进行说明。另外,下文中的“下”、“上”对应于图1中的下方(Z1方向)以及上方(Z2方向)。并且,各图中附加的X1方向表示同一方向,对于X2、Y1、Y2、Z1以及Z2方向也是同样的。并且,图1中的X1方向、X2方向分别为纸面里侧、纸面近前侧,图3B中的Z1方向、Z2方向分别为纸面近前侧、纸面里侧,图4中的Z1方向、Z2方向分别为纸面里侧、纸面近前侧。
图1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空调用送风机马达单元10的概略纵剖视图。该空调用送风机马达单元10具有:无刷马达12;设置有控制该无刷马达12的控制电路的电路板14;支承该电路板14的支承盘16;以及容纳这些无刷马达12、电路板14以及支承盘16的壳体18。在无刷马达12的旋转轴20上安装有假想线所示的送风风扇22。
壳体18通过组合均由树脂构成的下侧半体24(第1壳体部件)与上侧半体26(第2壳体部件)而构成。下侧半体24是面对上侧半体26的一侧开口的中空体,另一方面,上侧半体26是面对下侧半体24的一侧开口的中空体。即,下侧半体24构成底部,上侧半体26构成顶部。因此,壳体18也构成为中空体,其中空内部成为从立设于上侧半体26上的管路27(参照图1)导入的冷却风的流通路。另外,冷却风是由旋转送风风扇22产生的空气流。
在下侧半体24上形成有多个(例如,3个)连结螺钉贯插孔32,该连结螺钉贯插孔32用于供将该下侧半体24连结至上侧半体26的连结螺钉30穿过,图1中示出了其中的1个。当然,连结螺钉贯插孔32被形成于不妨碍冷却风的流通的位置。并且,在下侧半体24上,通过使其底壁部指向上侧半体26侧弯曲而形成有构成大致倒V字形状的突部34。该突部34作为引导冷却风的引导部发挥功能。
在下侧半体24的上侧开口的外缘部附近,形成有沿着该外缘部环绕的薄壁的第1嵌合部36。另一方面,在上侧半体26的下侧开口,形成有沿着该外缘部环绕的薄壁的第2嵌合部38,当上侧半体26被组装于下侧半体24上时,第2嵌合部38围绕第1嵌合部36。即,第1嵌合部36的外表面与第2嵌合部38的内表面相互抵接。由此,下侧半体24与上侧半体26相互嵌合。
所述管路27与规定的部件、例如围绕送风风扇22的所谓的涡旋形状的风扇壳体(未图示)连接。并且,在上侧半体26的周缘部上设置有用于将空调用送风机马达单元10连结至所述风扇壳体的3个的支撑部42。
在上侧半体26的对应于连结螺钉贯插孔32的部位设置有连结螺钉用孔44。即,穿过连结螺钉贯插孔32的连结螺钉30与连结螺钉用孔44螺合。由此,下侧半体24与上侧半体26相连结而构成壳体18。
在上侧半体26的顶壁部上,指向上方地突出形成有圆环状突部46。在该圆环状突部46上,形成有围绕后述的转子50的侧壁部162的旋转轴贯插口52。无刷马达12的旋转轴20从该旋转轴贯插口52露出。另一方面,构成无刷马达12的定子54以及转子50、控制该无刷马达12的电路板14等与支承盘16一起收纳在壳体18中。并且,在上侧半体26的面对下侧半体24的一侧的面(即,里侧面)上,形成有用于螺合后述的支承螺钉58的支承螺钉用孔60。
支承盘16由薄壁的金属构成。构成大致圆盘形状的支承盘16的大约一半是与电路板14重叠的重叠部位。在重叠部位上,一体地设置有散热片部62。另外,散热片部62通过立设多个翅片(未图示)而成为表面积变大的散热部。即,通过散热片部62,促进了电路板14的传递至支承盘16的热的发散。
支承盘16以散热片部62的下表面面对所述突部34侧且所述翅片面对上侧半体26的姿态容纳在壳体18内。在散热片部62以及除此以外的多个部位(本实施方式中为2个部位),以从面对下侧半体24的一侧朝向面对上侧半体26的一侧延伸的方式,形成有安装螺钉用孔64。
如一并参照图2可以理解,从支承盘16的外缘突出有3个螺钉台座部66,该3个螺钉台座部66配置在彼此形成大约120°的相位差的位置。在螺钉台座部66上形成有支承螺钉贯插孔68,在该支承螺钉贯插孔68中穿过用于将支承盘16安装到上侧半体26上的支承螺钉58。
在支承盘16的中心,形成有保持孔74,保持孔74保持作为由金属构成的轴承保持部的第1轴承保持架70以及第2轴承保持架72(参照图1),并且,形成有从该保持孔74的内周壁指向直径方向外侧而凹陷的形状的3个通过孔76。并且,在支承盘16的下端面侧,通过使保持孔74的开口附近指向上端面侧凹陷而形成有环状台阶部78。
并且,在支承盘16上,形成有多个(例如,3个)以该保持孔74为中心呈圆弧形状延伸的通风孔80。在1个通风孔80的附近,形成有图2所示的圆筒状螺钉部82。
如上所述地构成的支承盘16例如可以作为由铝合金构成的鋳造件而获得。在该支承盘16上,通过与所述圆筒状螺钉部82螺合的保持螺钉(未图示)而支承有用于供在车体侧设置的线束***的连接器壳(均未图示)。该连接器壳由树脂构成,是绝缘性的。另外,所述线束与末端突出到连接器壳内的未图示的导通部件电连接。
这里,在第1轴承保持架70的大径的下端***第1轴承84以及未图示的防松垫圈,另一方面,第1轴承保持架70的面对第2轴承保持架72的一侧的上端被设定为直径比下端小。并且,如从图1以及图2可以理解,第2轴承保持架72具有小径下端部86与内径及外径比该小径下端部86大的大径上端部88。在小径下端部86中***第1轴承保持架70,在大径上端部88中***第2轴承90。第1轴承84以及第2轴承90为直径彼此大致相等的一对滚动轴承,容纳第1轴承84的第1轴承保持架70的大直径的下端与容纳第2轴承90的第2轴承保持架72的大径上端部88都被设定为大致同等的外径。换言之,轴承保持部被尽可能地小径化。
指向直径方向外侧的3个径向凸部92从小径下端部86的外周壁呈放射状突出(参照图2)。径向凸部92以彼此相位差为大约120°的方式分离。
在保持孔74中,经橡胶组装体98(防振材料)而嵌装有第1轴承保持架70以及第2轴承保持架72,所述橡胶组装体98通过将图3A所示的第1防振用橡胶部件94(第1防振用部件)与第2防振用橡胶部件96(第2防振用部件)组合而构成。
这里,第1防振用橡胶部件94是直径比第2防振用橡胶部件96小的环状体,在第1防振用橡胶部件94的内壁部上,形成有3个朝向直径方向外侧凹陷、且彼此以大约120°分离的第1径向凹部100。另一方面,在第2防振用橡胶部件96的外壁上,在其厚度方向(Z1~Z2方向)的中途,形成有3个彼此以大约120°分离的扇状部102。通过该扇状部102的存在,第2防振用橡胶部件96成为直径比第1防振用橡胶部件94稍大的环状体。
在第2防振用橡胶部件96中,没有设置扇状部102的部位(下部)的直径比设置有扇状部102的部位(上部)小。由于这样直径有差异,因此,在第2防振用橡胶部件96上在厚度方向形成有台阶部。
在第2防振用橡胶部件96的内壁部上,在与第1径向凹部100的相位对应的相位,形成有3个朝向直径方向外侧凹陷且彼此以大约120°分离的第2径向凹部104。并且,相邻的扇状部102之间以与第2径向凹部104的相位对应的相位彼此分离。通过该分离,在扇状部102彼此之间,形成有指向直径方向内侧凹陷、且彼此以大约120°分离的第3径向凹部106。
在扇状部102的、面对第1防振用橡胶部件94的面的背面上,如图3B所示,以沿着周向环绕的方式形成有多个厚度方向凹部108。由于在橡胶组装体98上形成有第1径向凹部100、第2径向凹部104、第3径向凹部106以及厚度方向凹部108,因此,第1防振用橡胶部件94以及第2防振用橡胶部件96变得柔软,与没有形成凹部100、104、106、108的情况相比,各自的弹簧常数减小。另外,第1防振用橡胶部件94以及第2防振用橡胶部件96的弹簧常数可以通过变更凹部100、104、106、108的个数或深度而调节成适当的值。
如图1以及图2所示,扇状部102的面对第1防振用橡胶部件94的面与支承盘16抵接。另一方面,扇状部102的背面,即,设置有厚度方向凹部108的面与定子54的轭部抵接。并且,在扇状部102与后述的绝缘件134a之间,形成有规定的间隙。
通过使第1轴承保持架70以及第2轴承保持架72的下端与上端的直径彼此不同而形成台阶部,如上述那样构成的橡胶组装体98借助于台阶部而被定位。
在第1轴承保持架70、第2轴承保持架72上,借助于第1轴承84、第2轴承90而旋转自如地支承有无刷马达12的旋转轴20(参照图1)。
电路板14呈与支承盘16的大约一半重叠的大致半圆形状,并配置成构成大致直线形状的部位面对所述第1轴承保持架70侧。因此,电路板14在俯视观察时不与轴承保持部重叠(覆盖)也不围绕轴承保持部。
即,轴承保持部以及电路板14通过支承盘16而被保持在彼此不重叠的位置。另外,电路板14是无刷马达12的控制不需要旋转检测传感器的无传感器控制方式。因此,在电路板14上的旋转轴20的附近,不需要设置用于检测旋转轴20的旋转角度状态的旋转检测传感器。因此,容易使轴承保持部与电路板14相互分离。
在电路板14上形成有供安装螺钉110穿过的安装螺钉贯插孔112(参照图1)。安装螺钉贯插孔112的位置与形成于散热片部62(翅片的背面)的所述安装螺钉用孔64的位置对应。通过在安装螺钉贯插孔112中穿过安装螺钉110,并且使该安装螺钉110与安装螺钉用孔64螺合,从而电路板14被支承于支承盘16。电路板14借助于支承盘16而间接地支承于壳体18,但是没有与壳体18直接连结。
在电路板14上,设置有电容器或电阻、开关元件等各种电子部件,并且通过配线(均未图示)而形成有导电路径,由此构成了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进行控制旋转轴20的旋转速度等控制。
所述导通部件与所述配线电连接。对所述控制电路的通电(供电)通过该导通部件来进行。该导通部件通过锡焊等紧固在电路板14的上方(上表面)并从电路板14突出,如上所述,突出的导通部件的末端侧被收纳在连接器壳内。
在电路板14上支承有汇流条单元120,在该汇流条单元120上保持有具有挠性的3根汇流条121。另外,图1中示出了3根中的1根的截面。通过这些汇流条121进行从所述控制电路向构成定子54的U相用电磁线圈122a、V相用电磁线圈122b、W相用电磁线圈122c(参照图2)的通电。
如图1所示,无刷马达12具有:被定位固定于第2轴承保持架72的外周壁上的定子54;以及保持于旋转轴20并与该旋转轴20一体地旋转的转子50。其中的定子54是构成圆环形状的部件,具有层叠铁芯132(定子铁芯),层叠铁芯132具有:在定子54的内周侧构成圆环形状的轭部,在该轭部形成有能够在内周侧收纳第2轴承保持架72的内孔;以及齿部,其形成为从轭部的外周向与旋转轴20的轴线垂直的方向呈放射状突出。该层叠铁芯132通过1组绝缘件134a、134b(绝缘材料)而被上下夹持。定子54还具有隔着绝缘件134a、134b卷绕在层叠铁芯132的齿部上的U相用电磁线圈122a、V相用电磁线圈122b以及W相用电磁线圈122c。
轭部被牢固地定位固定于第2轴承保持架72的外周壁上。另一方面,齿部与构成转子50的转盘140的内周壁对置。即,该情况下,无刷马达12是转子50位于定子54的外侧的所谓的外转子型马达。并且,如上所述,第1轴承保持架70的大直径的下端与第2轴承保持架72的大径上端部88的外径大致相等,因此,轴承保持部的直径比轭部小。
相邻的齿部彼此以规定间隔分离。即,在彼此之间形成有间隙。该间隙成为冷却风通过的通路。
如图2所示,在面对支承盘16的层叠铁芯132的下方的绝缘件134a上,分别设置有指向支承盘16以及电路板14地延伸的第1端子埋设部142a~第3端子埋设部142c。另外,第1端子埋设部142a~第3端子埋设部142c分别被配置成位于彼此相邻的齿部之间。并且,从这些第1端子埋设部142a~第3端子埋设部142c分别指向下侧半体24地突出有第1定子侧端子部144a~第3定子侧端子部144c的下端。即,第1定子侧端子部144a~第3定子侧端子部144c的上端分别埋入第1端子埋设部142a~第3端子埋设部142c中。
并且,绝缘件134a、134b具有:在内周侧沿着所述轭部构成圆环形状的轭被覆部143a;以及齿被覆部143b,其形成为沿着所述齿部从轭被覆部143a的外周向与旋转轴20的轴线垂直的方向呈放射状突出。轭被覆部143a的内孔形成为直径比所述轭部的内孔大。因此,所述轭部的内端侧下表面没有被绝缘件134a、134b覆盖而露出。
从第1端子埋设部142a~第3端子埋设部142c露出的第1定子侧端子部144a~第3定子侧端子部144c具有:从侧方突出且向相互接近的方向折返的第1钩部以及第2钩部;以及通过使下端分成两支而形成的夹紧部。以下,为了容易理解,第1定子侧端子部144a的第1钩部、第2钩部以及夹紧部的参照标号为150a、152a、154a,第2定子侧端子部144b的第1钩部、第2钩部以及夹紧部的参照标号为150b、152b、154b,第3定子侧端子部144c的第1钩部、第2钩部以及夹紧部的参照标号为150c、152c、154c。
形成U相的U相用电磁线圈122a、形成V相的V相用电磁线圈122b以及形成W相的W相用电磁线圈122c各自有奇数个(本实施方式中为5个)。另外,U相用电磁线圈122a、V相用电磁线圈122b、W相用电磁线圈122c均通过将1根线材依次缠绕到沿着周向相邻的奇数个、例如5个齿部上而形成。并且,5个U相用电磁线圈122a中,从位于两端的U相用电磁线圈122a各引出1根接线部160a、160b。在5个V相用电磁线圈122b、5个W相用电磁线圈122c中也同样地,从位于两端的电磁线圈各进出1根接线部160c、160d、接线部160e、160f。
接线部160a、160b分别被第3定子侧端子部144c的第2钩部152c、第1定子侧端子部144a的第1钩部150a夹持。并且,接线部160c、160d被第1定子侧端子部144a的第2钩部152a、第2定子侧端子部144b的第1钩部150b夹持,接线部160e、160f被第2定子侧端子部144b的第2钩部152b、第3定子侧端子部144c的第1钩部150c夹持。
如图1所示,第1定子侧端子部144a~第3定子侧端子部144c穿过形成于支承盘16的所述通过孔76而露出于支承盘16的下方。伴随该露出,在电路板14被保持于支承盘16时,第1定子侧端子部144a~第3定子侧端子部144c的夹紧部154a~154c分别与所述3根汇流条121对置。汇流条121在该状态下保持于夹紧部154a~154c。
在该状态下,进行第1定子侧端子部144a~第3定子侧端子部144c与汇流条121的电连接。因此,接线部160b、160c通过第1定子侧端子部144a而与控制电路电连接。同样地,接线部160d、160e通过第2定子侧端子部144b而与控制电路电连接,接线部160f、160a通过第3定子侧端子部144c而与控制电路电连接。
转子50具有图1所示的转盘140。该转盘140被支承在旋转自如地***于第1轴承保持架70、第2轴承保持架72中的旋转轴20上。该转盘140构成具有侧壁部162与圆形状底面164的有底杯形状,在形成为从圆形状底面164大致垂下的侧壁部162的内表面上,以与定子54的齿部对置的方式,保持有多个永久磁体170。在转盘140与旋转轴20一起旋转时,永久磁体170也与转盘140一体地旋转。
转盘140的圆形状底面164面向上方,而且该圆形状底面164与旋转轴20一起从形成于上侧半体26的圆环状突部46上的旋转轴贯插口52露出。在圆环状突部46与圆形状底面164之间,形成有规定的间隙。另外,从图1可以理解,侧壁部162被旋转轴贯插口52围绕,不会露出到空调用送风机马达单元10的外部。
并且,在圆形状底面164上,作为圆环状突部而设置有旋转轴支承部172,并且形成有面对齿部的多个通气开口174,其中旋转轴支承部172被设置于中心部以供设置有送风风扇22的旋转轴20穿过。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空调用送风机马达单元10基本上如上所述地构成,下面对其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空调用送风机马达单元10被如下所述地组装。即,首先,通过使第1定子侧端子部144a~第3定子侧端子部144c的下端从第1端子埋设部142a~第3端子埋设部142c露出的绝缘件134a与绝缘件134b覆盖层叠铁芯132,之后,隔着绝缘件134a、134b在齿部上卷绕线材(卷线),从而形成电磁线圈。在针对1个齿部的卷绕结束后,将线材挂到相邻的齿部上进行卷绕。反复该过程形成5个电磁线圈,作为U相用电磁线圈122a。同样地形成V相用电磁线圈122b、W相用电磁线圈122c。
然后,将U相用电磁线圈122a的接线部160b、V相用电磁线圈122b的接线部160c沿着第1端子埋设部142a分别引出。同样地,将V相用电磁线圈122b的接线部160d、W相用电磁线圈122c的接线部160e沿着第2端子埋设部142b引出,并且,将W相用电磁线圈122c的接线部160f、U相用电磁线圈122a的接线部160a沿着第3端子埋设部142c引出。
除此之外,通过注射成型等分别制造第1防振用橡胶部件94、第2防振用橡胶部件96。第1防振用橡胶部件94、第2防振用橡胶部件96都不存在根切部,因此离模容易。这样,在分别制造第1防振用橡胶部件94、第2防振用橡胶部件96的情况下,具有成型容易的优点。
进一步,向在层叠铁芯132的内周侧构成圆环形状的轭部的内孔中,压入第2轴承保持架72的大径上端部88。然后,将第2防振用橡胶部件96以扇状部102的上表面(形成有厚度方向凹部108的面)面对大径上端部88的底部外表面、并且第2防振用橡胶部件96的径向凸部92(从第2轴承保持架72的小径下端部86的外周壁突出)进入第2防振用橡胶部件96的第2径向凹部104中的方式,外嵌到小径下端部86上。
伴随于此,扇状部102的上表面与没有被绝缘件134a覆盖的(从绝缘件134a露出的)轭部的内端侧下表面抵接。此时,在扇状部102与形成为直径比轭部的内孔大的绝缘件134a的轭被覆部143a的内孔之间形成有间隙。并且,第1定子侧端子部144a~第3定子侧端子部144c通过第3径向凹部106后而露出。换言之,如图4所示,接线部160a~160f被***第3径向凹部106内。这样,通过使接线部160a~160f穿过相邻的扇状部102彼此之间的间隙即第3径向凹部106,从而能够将接线部160a~160f朝向电路板14形成为直线形状。即,能够将无刷马达12与电路板14以最短距离相互电连接。
并且,通过使径向凸部92与第2径向凹部104嵌合,从而,第2轴承保持架72卡定在相邻的扇状部102之间,并且,防止第2防振用橡胶部件96旋转。伴随于此,小径下端部86的末端从第2防振用橡胶部件96稍微突出。
接着,将第2防振用橡胶部件96的小直径的下端部(即,没有形成扇状部102的部位)嵌装到支承盘16的保持孔74中。伴随于此,第1定子侧端子部144a~第3定子侧端子部144c通过形成于支承盘16的通过孔76并露出于支承盘16的下端面侧。另外,第2防振用橡胶部件96的下端面与环状台阶部78的下表面处于一个面,小径下端部86的末端比环状台阶部78稍微向下方突出。
接着,在比环状台阶部78突出的小径下端部86上,以径向凸部92进入第1径向凹部100中的方式外嵌第1防振用橡胶部件94。第1防振用橡胶部件94的上端面与第2防振用橡胶部件96的下端面以及环状台阶部78的下表面抵接。
接着,将第1轴承保持架70的小直径的上端压入都第2轴承保持架72的小径下端部86的中空内部。其结果为,借助于第1轴承保持架70的台阶部(通过使上端与下端的外径不同而形成)与第2轴承保持架72的台阶部(小径下端部86与大径上端部88之间),夹持由第1防振用橡胶部件94以及第2防振用橡胶部件96构成的橡胶组装体98。由此,轴承保持部被借助于橡胶组装体98由支承盘16弹性支承。
接着,在第2轴承保持架72的内孔中压入第2轴承90,并且,在第2轴承90的内孔中压入保持有转子50的旋转轴20。然后,从下方向第1轴承保持架70的内孔中***防松垫圈。然后,以将第1轴承84压入旋转轴20上并且夹持所述防松垫圈的方式将第1轴承84***到第1轴承保持架70的内孔中。由此,构成了转子50(永久磁体170)围绕定子54的外缘的无刷马达12。即,永久磁体170支承于转盘140的侧壁部162的内表面且构成转子50,该永久磁体170与定子54的层叠铁芯132对置。
然后,通过将保持螺钉螺合于所述圆筒状螺钉部82中,从而将构成连接器部的连接器壳连结至支承盘16。这样,连接器壳被设置于支承盘16,而没有设置在电路板14上。因此,电路板14上的电子部件的搭载空间被确保为足够的大小,因此在电路板14上不易产生所谓的死空间。在此基础上,连接器壳在俯视观察时不会与旋转轴20重叠。
将如上所获得的无刷马达12与支承盘16的组装体组装到上侧半体26上。即,通过将支承螺钉58穿过螺钉台座部66的支承螺钉贯插孔68中并且螺合于支承螺钉用孔60中,从而,将支承盘16连结至上侧半体26。与此同时,旋转轴20与转盘140的圆形状底面164从上侧半体26的旋转轴贯插口52露出。
接着,将电路板14安装于支承盘16。即,将穿过电路板14的安装螺钉贯插孔112中的安装螺钉110螺合到形成于散热片部62(翅片的背面)以及其他的2个部位的安装螺钉用孔64中。由此,电路板14借助于安装螺钉110而被支承于支承盘16。
伴随于此,3根汇流条121与夹紧部154a~154c分别连接。并且,连接器壳的导通部件与设置于电路板14上的配线(印刷配线)连接。由此,安装于电路板14上的电子部件与U相用电磁线圈122a、V相用电磁线圈122b、W相用电磁线圈122c电连接。另外,电路板14借助于支承盘16间接地支承于上侧半体26,而不会与上侧半体26直接连结。
接着,在形成于下侧半体24的连结螺钉贯插孔32中穿过连结螺钉30,并且,将该连结螺钉30螺合到形成于上侧半体26的连结螺钉用孔44中。由此,下侧半体24与上侧半体26被连结在一起。并且,此时,通过由第2嵌合部38的内表面覆盖第1嵌合部36的外表面,从而,下侧半体24与上侧半体26嵌合在一起。由此,构成了容纳所述组装体(电路板14、支承盘16以及无刷马达12)的壳体18。
并且,通过在旋转轴20上安装送风风扇22(参照图1),从而,能够获得空调用送风机马达单元10。连接器壳从下侧半体24露出而处于与该下侧半体24相邻的位置。
由于如上所述电路板14在俯视观察时位于不与轴承保持部重叠的偏置位置,因此能够避免壳体18的上下方向(厚度方向)的尺寸变大。并且,由于连接器壳(连接器部)与下侧半体24相邻,因此收纳在下侧半体24的厚度范围内。因此,避免了壳体18在厚度方向上变大。因此,容易实现空调用送风机马达单元10的小型化。
空调用送风机马达单元10被搭载于车体并组装到车辆用空调装置中。此时,在支撑部42上穿过未图示的组装螺钉,并且,该组装螺钉与规定的部件,例如,围绕送风风扇22的所谓的涡旋形状的风扇壳体(未图示)螺合。
在该状态下,车体侧的线束被***所述连接器壳内而与导通部件电连接。在运转车辆用空调装置时,从线束经过导通部件对控制电路通电。
随着该通电,在该控制电路的控制下经过电容器或电阻、开关元件等各种电子部件还对U相用电磁线圈122a、V相用电磁线圈122b、W相用电磁线圈122c通电。其结果为,在定子54产生交变磁场。在该交变磁场与构成转子50的永久磁体170的磁场之间连续地产生吸引和排斥,由此,转盘140进行旋转。与该旋转一体地,旋转轴20以及送风风扇22进行旋转。
伴随着对控制电路通电,电子部件以及电路板14带热。该热被传递至支承盘16,而到达该支承盘16的散热片部62。散热片部62与电路板14接近,因此电路板14的热会迅速传递至散热片部62。
随着送风风扇22旋转,该送风风扇22的周围(特别是上方)的空气被卷入未图示的所述风扇壳体内,从而成为朝向作为离心风扇的送风风扇22的离心方向的空气流。该空气流的一部分被从形成于上侧半体26的管路27内的空气导入口33导入到壳体18的内部,成为在该壳体18内的流通路中流通的冷却风。
这里,在下侧半体24上,设置有朝向上侧半体26凸出的突部34。在冷却风与突部34接触时,该冷却风沿着倾斜的上流侧的侧部流通。其结果为,冷却风的一部分的行进方向被变更到上侧半体26侧。这样,突部34是将冷却风的一部分引导到上侧半体26侧的引导部。
行进向上侧半体26侧的冷却风的一部分与散热片部62接触。因此,散热片部62被迅速冷却。如上所述,电路板14的热迅速传递至散热片部62,因此,电路板14的热经由散热片部62高效地发散。这样,通过在壳体18内设置突部34(引导部)使得冷却风朝向散热片部62,由此,容易除去电路板14的热。
在散热片部62被作为支承盘16的一部分而被一体地设置的时候,能够将支承盘16整体作为散热部件使用,因此,与将作为分体部件的散热片连结至支承盘16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大散热面积。因此,能够实现空调用送风机马达单元10的小型化,同时能够高效地冷却电路板14。
冷却风的剩余部分越过突部34而在下侧半体24内的流通路中流通,并朝向电路板14和定子54侧上升。冷却风在与电路板14等接触后通过支承盘16的通风孔80,并且,通过在定子54的周向上相邻的齿部之间的间隙。由此,电路板14或支承盘16、无刷马达12被冷却。
冷却风经过上侧半体26的旋转轴贯插口52与无刷马达12的转盘140之间的间隙、或形成于转盘140的通气开口174而被排出到壳体18外。其后,回流到送风风扇22(离心风扇)的空气流中。
随着旋转轴20旋转,内孔中穿过了旋转轴20的第1轴承保持架70、第2轴承保持架72以及定子54发生振动。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轴承保持部的第1轴承保持架70的大直径的下端与第2轴承保持架72的大径上端部88的外径大致相等,而且直径比层叠铁芯132的构成圆环状的轭部小。即,轴承保持部被尽可能地小径化以及小面积化。因此,公开了随着轴承保持部振动而成为发音部位的事态。然而,在第1轴承保持架70、第2轴承保持架72及定子54与支承盘16之间夹有橡胶组装体98。橡胶组装体98表现出弹性,并对应于振动而发生收缩变形。通过该收缩变形,振动被吸收。
而且,构成橡胶组装体98的第2防振用橡胶部件96利用大面积的扇状部102围绕支承第2轴承保持架72。因此,伴随着无刷马达12的负载变动(转子50的旋转速度的变动)的大幅振动被抑制。而且,被设定为直径比第1轴承保持架70以及第2轴承保持架72的外径大的3个扇状部102从三个方向支承层叠铁芯132的下表面侧。因此,抑制了无刷马达12的进动。
并且,橡胶组装体98与层叠铁芯132的轭部、支承盘16、第1轴承保持架70以及第2轴承保持架72抵接,但是它们均是金属,刚性比较大。因此,即使振动从无刷马达12传递到了支承盘16、第1轴承保持架70以及第2轴承保持架72,这些部件也难以产生谐振。
此外,在扇状部102与绝缘件134a之间形成有间隙。因此,能够防止橡胶组装体98在收缩变形的期间与绝缘件134a(以及绝缘件134b)抵接。由树脂构成的绝缘件134a、134b比金属刚性低,但是由于防止了橡胶组装体98的抵接,因此,避免了产生抵接音。
并且,支承盘16构成为与第1轴承保持架70以及第2轴承保持架72分体的部件,并通过支承螺钉58而定位固定于壳体18内。因此,振动难以从无刷马达12经由支承盘16传递至壳体18。
以上的理由相辅相成,抑制了在无刷马达12中产生的振动被传递至支承盘16或电路板14、壳体18。由此,避免了壳体18的谐振,因此能够使空调用送风机马达单元10静音化。
并且,由于无刷马达12整体容纳在壳体18内,因此,即使无刷马达12产生了空气传播音,壳体18也会遮挡该声音。因此,能够使空调用送风机马达单元10进一步静音化。结果是,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构成安静性优良的小型的空调用送风机马达单元10。
本发明不特别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防振材料不特别限定于组合第1防振用橡胶部件94与第2防振用橡胶部件96而形成的所谓的两件型防振材料,也可以组合3个以上的部件来构成防振材料,也可以由1个部件构成防振材料。

Claims (7)

1.一种空调用送风机马达单元(10),其利用无刷马达(12)使送风风扇(22)旋转,所述无刷马达(12)具有:定子(54),其包括多个电磁线圈(122a、122b、122c),该多个电磁线圈(122a、122b、122c)通过在覆盖定子铁芯(132)的绝缘材料(134a、134b)上卷绕线材而构成;以及转子(50),其保持永久磁体(170)并且沿着所述定子(54)的周缘旋转,所述空调用送风机马达单元(10)的特征在于,具有:
金属制的轴承保持部(70、72),其被保持于所述定子(54)上,并且,将所述无刷马达(12)的旋转轴(20)支承为能够旋转;
电路板(14),其设有用于控制所述无刷马达(12)的电子部件;以及
金属制的支承盘(16),其将所述轴承保持部(70、72)以及所述电路板(14)保持在彼此不重叠的位置,
所述定子铁芯(132)具有:形成有内孔且构成圆环形状的轭部;以及齿部,其形成为从所述轭部的外周呈放射状突出,
所述轴承保持部(70、72)包括:中空的第1轴承保持部件(70);以及中空的第2轴承保持部件(72),所述第1轴承保持部件(70)的一部分被***到该第2轴承保持部件(72)的中空内部,且所述第2轴承保持部件(72)被保持在所述定子铁芯(132)的所述内孔中,
所述空调用送风机马达单元(10)还具有外嵌于所述第2轴承保持部件(72)的防振材料(98),并且,在所述支承盘(16)形成有嵌装所述防振材料(98)的保持孔(74),
通过用所述第2轴承保持部件(72)和***在该第2轴承保持部件(72)中的所述第1轴承保持部件(70)夹持外嵌于所述第2轴承保持部件(72)的所述防振材料(98),所述支承盘(16)借助于所述防振材料(98)弹性保持于所述轴承保持部(70、7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用送风机马达单元(10),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承保持部(70、72)的直径比所述轭部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用送风机马达单元(10),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防振材料(98)与所述绝缘材料(134a、134b)之间形成有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用送风机马达单元(10),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振材料(98)具有多个沿着所述旋转轴(20)的环绕方向延伸的扇状部(102),而且所述第2轴承保持部件(72)具有指向直径方向外侧呈放射状突出的径向凸部(92),所述径向凸部(92)卡定在相邻的所述扇状部(102)彼此之间,并且,所述线材的端部穿过相邻的所述扇状部(102)彼此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用送风机马达单元(10),其特征在于,
所述扇状部(102)在所述防振材料(98)的厚度方向中途从外壁突出,并且直径比所述轴承保持部(70、72)大,而且所述扇状部(102)的一端面与所述轭部的一端面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用送风机马达单元(10),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振材料(98)包括:由环状体构成的第1防振用部件(94),且在该第1防振用部件(94)设置有供所述径向凸部(92)进入的径向凹部(104);以及由设置有所述扇状部(102)的环状体构成且直径比所述第1防振用部件(94)大的第2防振用部件(9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用送风机马达单元(10),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盘(16)被定位固定于由第1壳体部件(24)与第2壳体部件(26)构成的壳体(18)的中空内部。
CN201810087570.7A 2017-02-08 2018-01-30 空调用送风机马达单元 Active CN10840068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21100A JP6726630B2 (ja) 2017-02-08 2017-02-08 空調用ブロアモータユニット
JP2017-021100 2017-02-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00683A CN108400683A (zh) 2018-08-14
CN108400683B true CN108400683B (zh) 2020-04-21

Family

ID=630388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087570.7A Active CN108400683B (zh) 2017-02-08 2018-01-30 空调用送风机马达单元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630136B2 (zh)
JP (1) JP6726630B2 (zh)
CN (1) CN10840068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237931A1 (zh) * 2020-05-28 2021-12-02 深圳拓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外转子无刷电机及其罩壳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55973B2 (ja) * 2017-07-31 2021-04-0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モータ
US11527938B2 (en) * 2017-09-20 2022-12-13 Honda Motor Co., Ltd. Electric unit including a motor, control unit, cooling fan, and a casing, and an operating machine equipped with the electric unit
CN109681449A (zh) * 2018-02-06 2019-04-26 全亿大科技(佛山)有限公司 散热风扇及应用该散热风扇的电子装置
JP7155746B2 (ja) * 2018-08-22 2022-10-19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
CN109026833A (zh) * 2018-09-18 2018-12-18 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风叶与轴承连接结构及空调器
DE102019203525A1 (de) * 2019-03-15 2020-09-17 Brose Fahrzeugteile SE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Würzburg Antriebsvorrichtung mit einem bürstenlosen Elektromotor
FR3098054B1 (fr) * 2019-06-28 2022-06-24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Support de moteur et dispositif de chauffage, de ventilation et/ou de climatisation pour véhicule automobile
JP6974760B2 (ja) * 2019-11-29 2021-12-01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モータ組立体、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FR3105646B1 (fr) * 2019-12-19 2023-06-09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Moteur pour dispositif de ventilation d’une installation de chauffage, ventilation et/ou climatisation de véhicule automobile à rotor et stator découplés d’une embase de montage
KR102565152B1 (ko) * 2020-03-05 2023-08-10 백복현 공기 청정 장치
US11815279B2 (en) * 2020-06-03 2023-11-14 Regal Beloit America, Inc. Environmental control systems including electric motor assemblies and methods of operation
KR20220020689A (ko) * 2020-08-12 2022-02-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팬모터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308184A (ja) * 1996-05-20 1997-11-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JP3051827B2 (ja) * 1996-07-09 2000-06-12 日本サーボ株式会社 ブラシレスdcモータの固定子固定構造
US5905320A (en) * 1997-10-08 1999-05-18 Siemens Canada Limited Housing for an ultra quiet electric motor
JP4077983B2 (ja) 1999-06-25 2008-04-23 カルソニックカンセイ株式会社 送風機用の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JP3706009B2 (ja) * 1999-09-01 2005-10-12 アスモ株式会社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JP3904595B1 (ja) * 2006-11-08 2007-04-11 山洋電気株式会社 二重反転式軸流送風機
JP5081005B2 (ja) 2007-03-09 2012-11-21 アスモ株式会社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8263696A (ja) * 2007-04-11 2008-10-30 Victor Co Of Japan Ltd モータ及びその取り付け構造
JP6011068B2 (ja) * 2011-11-18 2016-10-19 株式会社日本自動車部品総合研究所 送風装置
JP6346422B2 (ja) * 2012-11-08 2018-06-20 日本電産サーボ株式会社 モータ
JP6260291B2 (ja) * 2014-01-20 2018-01-17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237931A1 (zh) * 2020-05-28 2021-12-02 深圳拓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外转子无刷电机及其罩壳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630136B2 (en) 2020-04-21
US20180226857A1 (en) 2018-08-09
JP2018129927A (ja) 2018-08-16
JP6726630B2 (ja) 2020-07-22
CN108400683A (zh) 2018-08-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00683B (zh) 空调用送风机马达单元
CN107645224B (zh) 用于空气调节器的鼓风机马达单元
KR20150097750A (ko) 전기 기계
CN108400682B (zh) 空调用送风机马达单元
US11081929B2 (en) Motor
US11251675B2 (en) Motor
CN109274222B (zh) 空调用送风机马达单元
US20190036426A1 (en) Motor
US11962229B2 (en) Motor, fan, air condition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motor
JP2019030182A (ja) 空調装置用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JP5708432B2 (ja) 回転電機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装置
JP7463046B2 (ja) 電動機、送風機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
JP7386965B2 (ja) 電動機、送風機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
JP2018207730A (ja) 空調用ブロアモータユニット
JP6714308B2 (ja) 空調用ブロアモータユニット
JP6694775B2 (ja) 空調用ブロアモータユニット
WO2018146971A1 (ja) モータ及びファン
JP2019062672A (ja) モータ
JP2018014844A (ja) 空調用ブロアモータユニット
JP2018014847A (ja) 空調用ブロアモータユニット
JP6663815B2 (ja) 空調用ブロアモータユニット
JP2021061656A (ja) モータ
JP2019041518A (ja) 回転電機
JP2018107955A (ja) 空調装置用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117

Address after: Ibaraki

Patentee after: Hitachi astemo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KEIHIN Corp.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