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52644B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52644B
CN108352644B CN201680063301.6A CN201680063301A CN108352644B CN 108352644 B CN108352644 B CN 108352644B CN 201680063301 A CN201680063301 A CN 201680063301A CN 108352644 B CN108352644 B CN 1083526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housing
connector
spacer
c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6330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52644A (zh
Inventor
沓名阳二
根本晋
奈良间俊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za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za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zaki Corp filed Critical Yaza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3526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526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526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526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01R13/506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assembled by snap action of the par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36Securing a plurality of contact members by one locking piece or operation
    • H01R13/4361Insertion of locking piece perpendicular to direction of contact insertion
    • H01R13/4362Insertion of locking piece perpendicular to direction of contact insertion comprising a temporary and a final locking 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16Means for holding or embracing insulating body, e.g. casing, hoods
    • H01R13/518Means for holding or embracing insulating body, e.g. casing, hoods for holding or embracing several coupling parts, e.g.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18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manufacturing bases or cases for contact memb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连接器(1)的端子容纳室(201)包括第一室(201A)、第二室(201B)和第三室(201C)。所述连接器包括划定对侧端子***孔(102)的第一壳体(100),划定所述第一室和所述第二室并连接到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二壳体(200),以及划定所述第三室并连接到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以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接触并且不可分离地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三壳体(300)。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具有能够收容电线端部端子的端子容纳室和能够将对侧端子引导到所述端子容纳室的对侧端子***孔。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具有多个独立构件组合的连接器已经被提出。例如,现有的连接器之一(以下称为”现有连接器”)是由两个构件组合构成的,即,划定端子容纳室的壳体和划定用于引导对侧端子进入端子容纳室的***孔的前保持器。当属于前保持器的锁定臂前端的凸部与属于壳体的锁定容纳部的凹部接合时,这两个构件可以彼此组装(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A-2008-16261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当连接器由多个构件组合形成时,为防止构件间彼此无意中分离需要尽可能牢固地组合这些构件。例如,为了将构成现有连接器的两个构件牢固地彼此组装,可能的方式包括扩大锁定臂和锁定容纳部的接合边缘,以及改进锁定臂的刚性。
然而,前一种方式可能导致锁定臂和锁定容纳部的尺寸增大(并且因此增加了连接器的尺寸),并且后一种方式可能导致两个部件的组装工作困难(并且因此降低连接器的制造效率)。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器,可以在尽可能牢固地将多个构件彼此组装的同时实现连接器的小型化和制造连接器的简易性。
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具有下述项目(1)至(3)的特征:
(1)
一种连接器,包括:端子容纳室;以及对侧端子***孔,用于将对侧端子引导到所述端子容纳室中,
端子容纳室,具有:
第一室,其包括在所述端子容纳室的前侧上的开口;
第二室,其包括在所述端子容纳室的后侧上的开口;和
第三室,处于所述第一室和所述第二室之间;
所述连接器还包括:
第一壳体,划定所述对侧端子***孔;
第二壳体,划定所述第一室和所述第二室并***到所述第一壳体;以及
第三壳体,划定所述第三室并安装到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以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二者接触,并且不可分离地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
(2)
根据项目(1)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第二壳体具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划定所述第一室的部分和划定所述第二室的部分以消除所述第一室和所述第二室之间的相对运动。
(3)
根据项目(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第三壳体具有朝向所述第二壳体突起的突起部;和
当所述第三壳***于所述端子容纳室的轴线具有直线形状的临时安装位置时,突起部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外壁表面接触,而当所述第三壳***于所述端子容纳室的轴线具有弯曲形状的最终安装位置时,所述突起部嵌合所述第二壳体中。
根据构造为项目(1)的连接器,划定端子容纳室中央部(第三室)的第三壳体连接到划定端子容纳室相对端部(第一室和第二室)的第二壳体(例如,将第三壳体***第二壳体中以便第三室处于第一室和第二室之间)。第三壳体还连接到划定对侧端子***孔的第一壳体。换句话说,第三壳体用作为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彼此连接的连接工具(门闩)。即,通过第三壳体(门闩)来防止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的分离(相对运动)。
在这样的组装结构(门闩连接)中,组装结构(第三壳体)的尺寸与组装结构的刚性之间的相关性低于传统连接器的组装结构(凸部与凹部之间的接合)中的相关性。以同样的方式,组装工作所需的力(安装第三壳体的力)的大小与组装的刚性之间的相关性也较低。因此,可以在不增加第三壳体的尺寸的情况下将多个构件(第一至第三壳体)牢固地彼此组装。此外,可以在不增加安装第三壳体的力的情况下牢固地组装构件。
因此,在根据该构造的连接器中,可以在尽可能牢固地组装多个构件的同时实现连接器的小型化和制造连接器的简易性。
在根据该构造的连接器中,第一至第三壳体之间的位置关系不受特别限制。例如,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彼此安装时,第二壳体可以***到第一壳体中。相反,第一壳体可以***到第二壳体中。另外,例如,当安装第三壳体时,第三壳体可以从第二壳体的垂直方向***到第二壳体中,或者可以从第二壳体的横向方向***到第二壳体中。
此外,第二壳体划定第一室和第二室的表述并不仅意味着第二壳体完全划定第一室和第二室,但是也意味着第二壳体划定了第一室和第二室的一部分(并且另一个壳体划定了第一室和第二室的其他部分)。第三壳体划定第三室的表述同样适用。
根据构造为项目(2)的连接器,划定第一室的部分和划定第二室的部分彼此连接。因此,在第三壳体安装于第二壳体(第三室***第一室与第二室之间)的情况下,与这些部件彼此分离的情况相比,在端子容纳室中几乎不发生轴向偏差(其中端子容纳室的轴线不是线性的)。因此可以防止由于端子容纳室的轴向偏差而导致不能安装(***)端子的情况。换言之,根据该配置的连接器在端子***方面表现优异。
根据构造为项(3)的连接器,当安装到第二壳体的第三壳***于临时安装位置时,突起部分抵靠第二壳体。因此,防止了第三壳体无意地移动到最终安装位置。此外,当第三壳体从临时安装位置移动到最终安装位置时,突起部分嵌合到第二壳体。其结果是,只要第二壳体连接到第三壳体,就可以获得适度的感觉(咔嗒感)。
发明的优点
根据本发明,能够在尽可能牢固地将构成连接器的多个构件彼此组装的同时实现连接器的小型化和制造连接器的简易性。
以上简要描述了本发明的几个方面。如果参照附图阅读以下描述,本发明的更多细节将会更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的构造分解透视图。
图2是表示构成图1的连接器的壳体主视图。
图3包括沿着图2中的A-A线截取的外壳的截面图和沿图2中的A-A线截取的内壳的截面图。
图4是表示内壳正被组装到外壳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5是沿图2中的A-A线截取的截面图,表示图4中所示的状态(在组装中)。
图6是表示内壳已经组装到外壳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7是沿图2中的A-A线截取的截面图,表示图6中所示的状态(在完成组装时)。
图8是表示间隔体尚未组装到图6所示的外壳和内壳的组件状态的透视图。
图9是图8所示的状态下的外壳和间隔体的主视图。
图10是沿图9中的B-B线截取的外壳、内壳和间隔体的截面图。
图11是表示间隔体正在被组装到外壳和内壳的组件中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12是与图11相同状态的外壳和间隔体的主视图。
图13是沿图12中的C-C线截取的截面图。
图14是表示间隔体已经***外壳和内壳的组件中的临时锁定位置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15是与图14相同状态的外壳的主视图。
图16是沿图15中的D-D线截取的截面图。
图17是在间隔体已经***到最终锁定位置的状态下沿着图15中的D-D线截取的截面图。
图18是沿图15中的E-E线截取的截面图。
图19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的构造分解透视图。
图20是沿图15中的D-D线截取的截面图,表示间隔体已经***图19所示的外壳和内壳的组件中的临时锁定位置的状态。
图21是沿图15中的D-D线截取的截面图,表示间隔体已经***到最终锁定位置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下面将参考图1至图18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以下称为”连接器1”)。
在图1中,将连接器1与对侧连接器(未图示)相对的方向称为前方(正面),将与前方相反的方向称为后方(背面),将与前后方向垂直的连接器1的宽度方向称为左右方向,将与前后方向垂直的连接器1的高度方向称为上下方向。图2至图18同样适用。
(连接器的整体结构)
如图1所示,连接器1具有外壳(第一壳体)100,内壳(第二壳体)200和间隔体(第三壳体)300。外壳100形成连接器1的外表面并且具有将连接器1装接到对侧连接器等的功能。内壳200形成连接器1的内部结构,并且具有保持电线端端子等的功能(一次锁定)。间隔体300具有防止由内壳200保持的端子脱落的功能(二次锁定),以及将外壳100与内壳200彼此不可分离地连接的功能等。通常,间隔体300也可称为保持器。
(外壳)
如图2所示,在外壳100中,当从前方(正面)观察外壳100时,在作为横向长矩形的前壁101中划定了为了能够***对侧连接器端子(对侧端子)的多个对侧端子***孔102。当连接器1装接到对侧连接器(未表示)时,对侧端子***孔102被设计成引导对侧连接器的端子前端朝向端子容纳室201。
如图3所示,在外壳100的内部设有用于容纳内壳200的空间的空腔103。空腔103的后端向外壳100的后端面开口,以使内壳200可以从后方向前方***外壳100内。空腔103的中间部分在前/后方向上的下表面向下敞开。如后述那样,在空腔103的左右方向的相对壁面上,设置有用于将间隔体300从下方朝向上方***空腔103的引导槽104(参照图18)。此外,如果需要,用于调节间隔体300位置的部件也可以设置在空腔103的上壁表面中。引导槽104等设计成可限制***空腔103中的间隔体300的前/后方向位置。
空腔103从前方向后方依次具有前部容纳部105、中部容纳部106以及后部容纳部107。如后述,前部容纳部105、中部容纳部106和后部容纳部107分别对应于内壳200的前部207、中部208和后部209。
再次参见图1。在外壳100的上壁108中,沿前/后方向延伸地设置作为用于将内壳200装配到外壳100的引导件的装配引导槽109和作为用于锁定内壳200的引导件的锁定引导槽110。每个锁定引导槽110的后端延伸到后凸缘111,并且后凸缘111到锁定引导槽110的边界壁作为锁定内壳200的锁定突起215的锁定壁112,将在稍后描述。
在外壳100的上壁108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设置有锁定臂113,用于在连接器1嵌合到对侧连接器时将连接器1锁定到对侧连接器(未图示)。锁定突起114设置在锁定臂113的上表面。用于解锁锁定臂113锁定状态的解锁臂115设置在锁定臂113周围。在后凸缘111中,设置切口部116用于防止后凸缘111对锁定臂113和解锁臂115的干扰。在解锁臂115的左/右方向附近设置允许间隔体300的临时锁定凸部303进入的容纳孔117。
(内壳)
如图1所示,内壳200形成为使得内壳200的主要部分可以容纳在外壳100的腔体103中的形状。
如图3所示,内壳200划定在端子容纳室201的前方(正面)形成有具有开口部202(参照图7)的第一室201A和在后方(背面)具有开口部203的第二室201B。具体而言,端子容纳室201的后端向内壳200的后壁(背面壁)204敞开(开口203)。如图1所示,下段的端子容纳室201形成为具有整周周壁的贯通孔,上段的端子容纳室201形成为具有省略了上半部周壁的凹部。
如图3所示,在内壳200中,如后所述,在第一室201A与第二室201B之间设置有能够***间隔体300的间隔体***孔205。用于一次锁定电线端部端子(未图示)的柔性矛杆206设置在每个端子容纳室201的第一室201A的底壁中。
内壳200中的前部207、中间部208和后部209分别对应于外壳100中的腔室103的前部容纳部105、中部容纳部106和后部容纳部107。
间隔体***孔205形成为俯视呈矩形的开口,从而能够从下方向上方将间隔体300***内壳200中。在间隔体***孔205的上端附近彼此相对的前壁和后壁上设置有向间隔体***孔205的内侧突起的间隔体临时锁定凸部210。如图18所示,间隔体最终锁定部211设置在间隔体***孔205的后壁中。
再次参见图1。装配引导凸部213和锁定引导凸部214设置在内壳200的上壁212上。装配引导凸部213由外壳100的装配引导槽109引导。锁定引导凸部214由外壳100的锁定引导槽110引导。在每个锁定引导凸部214的上表面上设置有锁定突起215,使得当内壳200已经组装到外壳100时(在完成组装时)锁定突起215能够锁定到外壳100的锁定壁112。每个装配引导凸部213的后端连接到内壳后凸缘216。
内壳200有两个区域,即夹着间隔体***孔205(中间部208)的前部207和后部209。然而,这两个区域,即前部207和后部209(或第一室201A和第二室201B)通过内壳200左/右方向上的相对端部的连接部217和装配引导凸部213连接,使得两个区域不能相对于彼此移动。
(间隔体)
如图1所示,间隔体300被成形为从外壳100和内壳200的下方向上方***到内壳200的间隔体***孔205等中,以便穿过端子容纳室201的轴线。
更具体地说,间隔体300在左右方向上的对侧端部301已经与外壳100的引导槽104(也参见图18)接合的状态下***到内壳200的间隔体***孔205中。其结果是,间隔体300被容纳放置在内壳200的第一室201A和第二室201B之间(也参见图13)。
间隔体300的主体302具有长方体块状的形状。沿着主体302的前/后方向,间隔体300划定位于第一室201A与第二室201B之间的第三室201C。下段的第三室201C形成为具有整周周壁的贯通孔,上段的第三室201C形成为具有省略了上半部分周壁的凹槽。每个第三室201C的下壁部分用于防止(二次锁定)容纳在相应的端子容纳室201中的端子脱落的端子防脱离壁部304(参见图17)。
一对左和右临时锁定凸部303设置成突起在间隔体300的主体302的上表面上。临时锁定凸部303被设计成一将间隔体300***到内壳200的间隔体***孔205中以到达临时锁定位置,就与设置在间隔体***孔205前后壁的间隔体临时锁定凸部210接合。
在间隔体300的主体302的后表面上,设置有一对左右最终锁定部305以突起。一将间隔体300***内壳200的间隔体***孔205中以达到最终锁定位置,就将最终锁定部305与设置在内壳200中的间隔体最终锁定部211接合。
(连接器结构的概述)
如上所述,连接器1以这样的方式形成,即内壳200容纳在外壳100的内部,然后将间隔体300***内壳200的间隔体***孔205中。此时,端子容纳室201被划定在由内壳200划定的第一室201A和第二室201B以及由间隔体300划定的第三室201C之外。
(连接器的组装步骤)
首先,如图4和图5所示,内壳200从后方***外壳100。因此,内壳200的装配引导凸部213由外壳100的装配引导槽109引导。以相同的方式,内壳200的锁定引导凸部214由外壳100锁定引导槽110引导。
接下来,如图6和图7所示,当内壳200完全***外壳100时,内壳200的锁定引导凸部214的锁定突起215与外壳100的锁定引导槽110的锁定壁112接合以使内壳200和外壳100彼此锁定。但是,这种状态下的锁定仅通过锁定突起215和锁定壁112之间的接合来实现。因此,外壳100和内壳200没有很牢固地彼此组装。当内壳200和外壳100已经以这种方式完全组装时,外壳100的对侧端子***孔102和内壳200的端子容纳室201的第一室201A(端子容纳室201的前开口202)相互连通并没有轴向偏差。
接下来,参照图8至图13,间隔体300***到外壳100和内壳200的组件中。间隔体300从下向上***内壳200的间隔体***孔205中。一旦间隔体300被***到临时锁定位置,间隔体300的临时锁定凸部303越过内壳200的间隔体临时锁定凸部210以建立如图14至图16的临时锁定状态。在这种情况下,间隔体300的临时锁定凸部303通过外壳100的容纳孔117容纳,并由容纳孔117的前壁和后壁限制在前/后方向上的移动。
在间隔体300暂时锁定的状态下,内壳200的端子容纳室201的第一室201A和第二室201B通过间隔体300的第三室201C对准而如图16所示没有轴向偏差(以使得端子容纳室201的轴线成直线),也就是说,连接器1的端子容纳室201由内壳200的第一室201A和第二室201B和间隔体300的第三室201C构成。端子容纳室201(第一室201A)的前开口202与外壳100的对侧端子***孔102连通。
接下来,在间隔体300被临时锁定的状态下,对侧端子端的端子(未图示)从后方向前方***连接器1的端子容纳室201中。端子由矛杆206固定(一次锁定)。
接下来,如图17所示,间隔体300进一步***到最终锁定位置。换言之,间隔体300根据图16所示的突起尺寸S进一步向上推动。其结果是,设置在间隔体300的后表面上的最终锁定部305(参见图10)锁定到内壳200的间隔体最终锁定部211(参见图18)上。当间隔体300最终锁定时,间隔体300的第三室201C相对于内壳200的第一室201A和第二室201B发生偏移使得第三室201C的底壁(端子防脱落壁部304)限制端子向后方移动。因此,可靠地防止(二次锁定)端子脱落。顺便提及,当间隔体300处于最终锁定位置时,每个端子容纳室201具有弯曲的轴线。
当间隔体300进一步***到外壳100和内壳200的组件中时,间隔体300的相对端部301与外壳100的引导槽104接合,以如图18所示可靠地添置外壳100和内壳200在前/后方向上相对移动。换句话说,间隔体300用作外壳100和内壳200彼此连接的连接工具(门闩)。因此,内壳200不可分离地可靠且牢固地连接到外壳100。
如上所述,在根据本实施例的连接器1中,壳体(第一壳体)100和内壳(第二壳体)200通过如门闩的间隔体(第三壳体)300彼此连接。因此,与传统连接器中的组装结构(使用锁定臂的锁定结构)相比,外壳100和内壳200可以彼此牢固地组装,而不会增加间隔体300的尺寸。此外,外壳100、内壳200和间隔体300可以彼此牢固地组装,而不会增加间隔体300***的力。即,连接器1在牢固地组装外壳100、内壳200和间隔体300的同时既能够实现连接器1本身的小型化,又能够实现制造连接器1的简易性。
此外,在各个端子容纳室201中,划定第一室201A的部分(前部207)和划定第二室201B的部分(后部209)通过连接部217彼此连接。因此,与前部207和后部209彼此分离的情况相比,轴向偏差在端子容纳室201中几乎不发生。因此,可以防止由于端子容纳室201的轴向偏差(因为端子容纳室201不具有线性轴)而导致不能安装(***)端子的情况。换言之,根据该配置的连接器在端子***方面表现优异。
<第二实施例>
以下将参考图19至图21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以下称为“连接器2”)。连接器2与连接器1的不同点是朝向内壳200的突起部被添加到间隔体300上。因此,在连接器2中,具有与连接器1中的结构相同的部分相应地引用连接器1中的结构。这些部分的详细描述将被适当地省略。
如图19所示,多个突起部306设置在连接器2的间隔体300中的主体302的前表面上。如图20所示,每个突起部306朝向内壳200的间隔体***孔205的前壁突起。当间隔体300处于临时锁定位置时,突起部306抵靠内壳200的间隔体***孔205的前壁。此外如图21所示,当间隔体300处于最终锁定位置时,突起部306嵌合(在本例中压入)到内壳200中。
因此,能够防止间隔体300从临时锁定位置无意地***到最终锁定位置。具体而言,当间隔体300的最终锁定部305的弹性系数小时,间隔体300从临时锁定位置***到最终锁定位置的阻力较小。在这种情况下,当间隔体300***间隔体***孔205时,可能会错误地将间隔体300***超过临时锁定位置而到达最终锁定位置。在将电线端部的端子容纳到端子容纳室201内之前,如果错误地将间隔体300***到最终锁定位置,则间隔体300的第三室201C的底壁(端子防脱落壁部304)可能干扰端子,使得端子容纳室201容纳端子变得困难。其结果是,可能需要处理这个问题,例如通过将间隔体300返回到临时锁定位置。属于连接器2的间隔体300的突起部306可以防止这样的问题。
此外,由于突起部306,只要间隔体300从临时锁定位置***到最终锁定位置,就可以获得适度的感觉(咔嗒感)。具体而言,只要每个突起部306从临时锁定位置移动到最终锁定位置,突起部306的状态就几乎立即从突起部306抵靠间隔体***孔205的外壁表面的状态变为突起部306被压配到间隔体***孔205的前壁的状态。其结果是,产生了适度的感觉。
如上所述,由于设置在间隔体300中的突起部306,可以防止间隔体300无意地移动到最终锁定位置。此外,当间隔体300***间隔体***孔205时可以获得适度的感觉。
本发明不限于任何上述实施例,而是可以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进行各种修改。
例如,在上述连接器1和连接器2中,划定端子容纳室201的壳体(内壳200)安装到划定对侧端子***孔102的壳体(外壳100)的内部。然而,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可以具有这样的配置,其中划定对侧端子***孔102的壳体***到划定端子容纳室201的壳体的内部。
在此,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的前述实施例的特征将被总结并在下面的项目[1]至[3]中简要列出。
[1]
一种连接器(1或2),包括:端子容纳室(201);和对侧端子***孔(102),用于将对侧端子引导到端子容纳室中,
端子容纳室(201)具有:
第一室(201A),其包括在所述端子容纳室的前侧上的开口(202);
第二室(201B),其包括在所述端子容纳室的后侧上的开口(203)和
第三室(201C),处于所述第一室和所述第二室之间;
所述连接器(1)还包括:
第一壳体(100),划定所述对侧端子***孔(102);
第二壳体(200),划定所述第一室(201A)和所述第二室(201B)并安装到所述第一壳体;以及
第三壳体(300),划定所述第三室(201C)并安装到所述第一壳体(100)和所述第二壳体(200)以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二者接触,并且不可分离地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
[2]
根据项目[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第二壳体(200)具有连接部(217),以连接划定第一室(201A)的部分和划定第二室(201B)的部分的以消除第一室和第二室之间的相对运动。
[3]
根据项目[1]或项目[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第三壳体(300)具有朝向所述第二壳体突起的突起部(306)和
当第三壳体(300)位于端子容纳室(201)的轴线具有直线形状的临时安装位置时,突起部分(306)与第二壳体(200)的外壁表面接触,而当第三壳体(300)位于端子容纳室(201)的轴线具有弯曲形状的最终安装位置时,突起部(306)嵌入第二壳体(200)。
本申请基于2015年10月28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5-212275),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此。
工业适用性
根据本发明,连接器能够在尽可能牢固地将多个构件彼此组装的同时实现连接器的小型化和制造连接器的简易性。具有此效果的本发明对于连接器是有用的。
参考数字和符号的描述
1 连接器
2 连接器
100 外壳(第一壳体)
102 对侧端子***孔
200 内壳(第二壳体)
201 端子容纳室
201A 第一室
201B 第二室
201C 第三室
202 端子容纳室的前侧开口
203 端子容纳室的后侧开口
217 连接部
300 间隔体(第三壳体)
306 突起部

Claims (3)

1.一种连接器,包括:端子容纳室;以及对侧端子***孔,用于将对侧端子引导到所述端子容纳室中,
所述端子容纳室,具有:
第一室,其包括在所述端子容纳室的前侧上的开口;
第二室,其包括在所述端子容纳室的后侧上的开口;和
第三室,处于所述第一室和所述第二室之间;
所述连接器还包括:
第一壳体,划定所述对侧端子***孔;
第二壳体,划定所述第一室和所述第二室并***到所述第一壳体;以及
第三壳体,划定所述第三室并安装到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以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二者接触,并且作为连接工具不可分离地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第二壳体具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划定第一室的部分和划定第二室的部分以消除所述第一室和所述第二室之间的相对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第三壳体具有朝向所述第二壳体突起的突起部;并且
当所述第三壳***于所述端子容纳室的轴线具有直线形状的临时安装位置时,所述突起部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外壁表面接触,而当所述第三壳***于所述端子容纳室的轴线具有弯曲形状的最终安装位置时,所述突起部嵌入所述第二壳体。
CN201680063301.6A 2015-10-28 2016-10-28 连接器 Active CN10835264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12275A JP6244345B2 (ja) 2015-10-28 2015-10-28 コネクタ
JP2015-212275 2015-10-28
PCT/JP2016/082053 WO2017073725A1 (ja) 2015-10-28 2016-10-28 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52644A CN108352644A (zh) 2018-07-31
CN108352644B true CN108352644B (zh) 2020-09-29

Family

ID=586316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63301.6A Active CN108352644B (zh) 2015-10-28 2016-10-28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158189B2 (zh)
JP (1) JP6244345B2 (zh)
CN (1) CN108352644B (zh)
WO (1) WO201707372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31883B2 (ja) * 2016-10-11 2018-11-28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コネクタ
JP6939400B2 (ja) * 2017-10-24 2021-09-22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コネクタ、治具、及び端子のコネクタへの組み付け方法
JP7219250B2 (ja) * 2020-07-27 2023-02-0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22185272A (ja) * 2021-06-02 2022-12-14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コネクタ
JP2023023763A (ja) * 2021-08-06 2023-02-16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雄コネクタ及び雄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67534A (en) * 1991-04-04 1992-12-01 Yazaki Corporation Connector with double lock mechanism
CN100454672C (zh) * 2004-10-01 2009-01-21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28038A (en) * 1998-04-24 1999-07-27 Molex Incorpora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position assurance system
JP3702415B2 (ja) * 1999-09-06 2005-10-05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二重係止コネクタ
JP2002343499A (ja) * 2001-05-14 2002-11-29 Yazaki Corp ホルダ付コネクタの接続構造
DE10227347B4 (de) * 2001-06-22 2009-03-05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Yokkaichi Verbinder
JP4839989B2 (ja) 2006-07-04 2011-12-21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5614792B2 (ja) * 2008-12-03 2014-10-29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分割コネクタ
JP5703139B2 (ja) * 2011-06-20 2015-04-15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ドMolex Incorporated コネクタ
JP2013187126A (ja) * 2012-03-09 2013-09-19 Yazaki Corp コネクタ
JP6105263B2 (ja) * 2012-11-29 2017-03-29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15072868A (ja) * 2013-10-04 2015-04-16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ドMolex Incorporated コネクタ
US9281619B2 (en) * 2014-04-11 2016-03-08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Vibration resistant connector system with connector position assurance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67534A (en) * 1991-04-04 1992-12-01 Yazaki Corporation Connector with double lock mechanism
CN100454672C (zh) * 2004-10-01 2009-01-21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158189B2 (en) 2018-12-18
JP2017084626A (ja) 2017-05-18
US20180309225A1 (en) 2018-10-25
CN108352644A (zh) 2018-07-31
JP6244345B2 (ja) 2017-12-06
WO2017073725A1 (ja) 2017-05-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52644B (zh) 连接器
JP5189941B2 (ja) コネクタ
JP6074289B2 (ja) 雌コネクタ及びカードエッジコネクタ
EP2568540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JP5614792B2 (ja) 分割コネクタ
JP7090584B2 (ja) コネクタハウジングおよび端子位置保証ジョイントクリップサイト
JP2018067379A (ja) コネクタ
JP2014216256A (ja) コネクタ
CN112600038A (zh) 连接器
JP4904131B2 (ja) コネクタ
CN111555065B (zh) 连接器
EP2051335B1 (en) A connector
JP2008171626A (ja) コネクタ
CN109792123B (zh) 连接器
CN112563834B (zh) 连接器
CN112563833B (zh) 连接器
JP2021018910A (ja) コネクタ
JP2002184511A (ja) コネクタ
CN112688105B (zh) 连接器
JP4240855B2 (ja) コネクタ
JP7469175B2 (ja) コネクタ
JP5894503B2 (ja) コネクタ
JP7360886B2 (ja) 第一コネクタ、第二コネクタ、コネクタ組立体
JP3603796B2 (ja) コネクタ
JP7420647B2 (ja) 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