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856C - 具有分集式接收机的双模无线电用户单元装置及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具有分集式接收机的双模无线电用户单元装置及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856C
CN1081856C CN96120826A CN96120826A CN1081856C CN 1081856 C CN1081856 C CN 1081856C CN 96120826 A CN96120826 A CN 96120826A CN 96120826 A CN96120826 A CN 96120826A CN 1081856 C CN1081856 C CN 1081856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signal
diversity
subscriber unit
wireless subscri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61208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5793A (zh
Inventor
兰德尔W·里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torola Mobility LLC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Original Assignee
Motorola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torola Inc filed Critical Motorola Inc
Publication of CN11557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7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185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856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6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 H04B7/0874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using subgroups of receive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3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pre-detection combining
    • H04B7/0842Weighted combining
    • H04B7/0848Joint weighting
    • H04B7/0857Joint weighting using maximum ratio combining techniques, e.g. signal-to- interference ratio [SIR], received signal strenght indication [R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双模蜂窝无线用户单元包括一个分集式接收机和一个控制器。分集式接收机接收一个由一种数字调制方法调制的第一射频(RF)信号或一个由一种模拟调制方法调制的第二RF信号。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器控制分集式接收机当分集式接收机接收由数字调制方法调制的第一RF信号时响应第一分集算法,和当分集式接收机接收由模拟调制方法调制的第二RF信号时响应第二分集算法。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控制器控制分集式接收机当分集式接收机接收由数字调制方法调制的第一RF信号时响应第一接收信息组,和当分集式接收机接收由模拟调制方法调制的第二RF信号时响应第二接收信息组。

Description

具有分集式接收机的 双模无线电用户单元装置及其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模无线电用户单元,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分集式接收机装置的双模无线电用户单元及其方法。
无线电***向无线电用户单元的使用者提供无线通信。一种特别类型的无线电***是蜂窝无线电话***。一种特别类型的无线用户单元是蜂窝无线电话用户单元,有时被称为移动站。蜂窝无线电话***一般包括一个耦合于一个公众转换电话网(PSTN)的转换控制器和多个基站。一般来讲,多个基站中的每一个限定一个邻近该基站的地理区域,以便产生覆盖区。一个或多个移动站与一个基站通信,这使得可以实现在移动站与公众转换电话网之间的呼叫。在Dr.William,C.Y.Lee1989所写的“移动式蜂窝通信***(Mobile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s)”一书中描写了一种蜂窝式无线电话***。
一些移动站具有分集***以便改善从基站发送的通信信号的接收。分集***使用设备的冗余或双倍以便在多径衰落的条件下取得接收机特性的改善。特别是空间分集使用两个或多个被一个与波长有关的距离物理地间隔开的天线。在空间分集***中,发射的信号经过稍有差别的路径从发射机到达接收机的两个天线。此外,可能存在反射路径,在反射路径中每个天线接收的发射信号也是经由不同的路径从发射机到达的。实验显示当反射路径通过干扰发射信号引起衰落时,由于不同的路径,两个接收的信号不可能同时受到多径衰落存在的同样程度的影响。尽管从发射机到两个天线中的一个的路径可能会造成发射和反射路径的波的相位抵消,但到另一个天线的多个路径引起在同一时间的相位抵消的可能性很小。两个天线接收完全相同的信号的可能性称为相关因数。
已知的空间分集***包括转换天线分集(SAD),选择分集(SD)和最大比率合并分集(MRCD)。每种分集***包括一个具有编程的算法的控制器,用于控制分集***。在“关于简单转换分集式接收机的优化”("On the optimization of simpleswitched diversity receivers"by Zdunek et al,1978 IEEE Canadian Conference onCommunications and Power,Montreal,Canada)和“转换分集式接收机的特性和优化”("Performance and optimization of switched diversity receivers"by Zdunek et al,IEEE Transaction on Communications,Dec.1979)中描述了这三种分集***的详细比较。现在对这三种分集***进行简单的说明。
SAD使用通过一个单极双掷射频(RF)开关耦合到一个接受机上的两个天线。控制器对从每个天线接收到的信号抽样,以便在一个时间中仅把两个天线中的一个耦合于接收机。
SD使用两个天线和两个接收机,其中每个天线耦合于它自己的接收机。选择来自具有最高基带信噪比(SNR)的接收机的信号作为解调信号。由于接收机的信号比在SAD中受到更多的监视并且较少受到开关瞬态的影响,因此SD比SAD的性能好。但SAD和SD的共同缺点是在任何时间中只使用一个天线,而忽视了另一个。
MRCD也使用两个天线和两个接收机,其中每个天线耦合于它自己的接收机。MRCD是通过对每个信号与它们的SNR成比例的加权,以寻求利用来自每个天线的信号。因此,使每个分集支路中的各个信号同相和合并,以利用所有接收信号,甚至那些带有很差的SNR的信号。但MRCD的一个缺点是使用起来比SAD和SD更困难和更复杂。
一种特殊类型的蜂窝无线电话***使用扩频信号。扩频可以广义的定义为一种机构,通过这种机构使一个发射的信号占据的带宽大大超过一个基带信息信号所需的带宽。扩频通信的两个领域是:直接序列扩频(DSSS)和跳频扩频(FHSS)。这两种技术的本质是把每个使用者的发射功率在一个宽的带宽(1-50兆赫)上扩展,使得每单位带宽的功率——以每赫兹瓦数计算——很小。
跳频***通过避免干扰而获得它们的处理增益,而直接序列***则使用干扰衰减技术。对于DSSS,接收机的任务是要从一个其中的信号电平低于背景噪声电平的宽的接收带宽中选出发射信号。由于信噪比一般是负15至30dB,因此接收机必须知道载频信号,调制的类型,伪随机噪声码率和码的相位,以便完成上述任务。确定码的相位是最为困难的。接收机利用一种称为同步化的方法确定来自接收信号的码的起点,以便对需要的信号去扩频,同时为所有不要的信号扩频。
DSSS技术以增加了***的复杂性为代价,获得了比跳频***更为优良的噪声特性。用一个信号乘以一个宽带伪随机码发生的信号可以更容易地扩展一个信号的频谱。精确地了解扩频信号是十分重要的,这使得接收机可以解调(即,去扩频)该信号。此外,还必须锁定和跟踪在一个片时间(chip time)(即,部分或分数比特周期)内的接收信号的正确相位。在接收终端使用一个串联搜索电路。有两个反馈回路,一个用于锁定正确码相位,另一个用于跟踪载频。对于码相位锁定,调节接收机中的码时钟和载频发生器,使得本地发生码在与进入的接收到的码的时间有关的时间中前后移动。在相关器输出端产生最大值的点,两个信号被同步化,也就是说获得了正确码相位。然后第二回路(载频跟踪回路)跟踪载频的相位和频率以保证相锁定得以维持。
使用DSSS的蜂窝无线电话***一般被称为直接序列码分多址(DS-CDMA)***。在***中的各个使用者使用相同的RF频率,但是通过使用单独的扩频码使之相互隔离。
在DS-CDMA***中,正向信道被定义为从基站到移动站的通信路径,反向信道被定义为从移动站到基站的通信路径。把瑞克手指(rake finger)加入到移动站的接收机中可以大大改善DS-CDMA的正向信道操作。通过最恰当地使用可分辨延迟扩展和软越区切换,这些额外的瑞克手指(rake finger)提供的性能的改善可以接近MRCD的性能。不幸的是,野外试验测量到具有可分辨的延迟扩展的时间仅占很小的时间百分比,并且理论和模拟实验都表明软越区切换仅对极其有限的信号幅度范围有增强作用。结果,相对于具有天线分集和充分利用其所有手指(finger)的反向信道而言,正向信道的性能变坏。
不仅正向信道中的范围减小,而且由于相关的帧误差率(FER)事件,也使信道的质量变差。而反向信道的误差在时间上有大得多的随机性,导致最高质量的语言声音。对于相关的基本原因是衰落信道字符和正向信号功率控制回路的惰性。
相干天线组合可以解决范围不平衡问题和对消除FER相关问题大有帮助。但是由于使用双倍接收机的价格原因,和特别是在DS-CDMA移动站中由于接收机的高度复杂性,一般避免使用相干天线组合。
使用SAD可以解决以上问题。太平洋数字蜂窝(Pacific Digtal Cellular(PDC))移动站需要SAD。但它们的时分多址(TDMA)存取方法只允许在服务时间间隙刚好到达之前作出天线决定。在服务时间间隙内不允许切换。ArdisTM便携数据终端使用在电报中操作的转换分集;但它在速度大于10MPH时无效。这是由于传统的转换算法跟不上快速的衰落。
因此,需要一种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和在DSSS中工作良好的具有分集式接收机的双模无线用户单元的装置和方法。
图1显示了一种包括无线用户单元的第一实施例的无线电***的框图;
图2显示了描述图1中的无线用户单元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3显示了进一步描述图2中的流程的一部分的流程图;
图4显示了进一步描述图3中的流程的一部分的流程图;
图5是支持图4的流程图的各种片上的积分度的概率分布函数图;
图6显示了进一步描述图2中的流程的另一部分的流程图;
图7显示了一种包括作为图1中的第一实施例的无线用户单元的替代实施例的无线用户单元的第二实施例的无线电***的框图;
图8显示了一种包括无线用户单元的第三实施例的无线电***的框图;
图9显示了一种包括作为图8中的无线用户单元的第三实施例的替代实施例的无线用户单元的第四实施例的无线电***的框图;
图10显示了一种包括作为图8和9中的无线用户单元的第四实施例的替代实施例的无线用户单元的第五实施例的无线电***的框图;
图11显示了一种包括结合了图1中的无线用户单元的第一实施例和图8中的无线用户单元的第三实施例的无线用户单元的无线电***的框图。
为了组织和理解的目的首先对以下要说明的三个一般实施例给予简单的综述。这三个实施例可以独立地使用,或以任何方式组合使用以取得希望的结果。因此这三个一般实施例有几种可能的组合。考虑到以下要说明的三个一般实施例的每一个的特别构造,它们可以有许多特定的组合方式。
参考图1-6,第一个一般实施例说明一种包括一个转换天线分集式接收机装置的无线用户单元及其控制方法。该无线用户单元包括一个控制器和具有一个第一天线、一个第二天线及一个接收机的转换天线分集式接收机装置。控制器响应接收机产生的接收信号,从仅将第一天线耦合于接收机、仅将第二天线耦合于接收机,和将第一和第二天线都耦合于接收机这三种情况中选择一种。
参考图1-7,第二一般实施例描述了一种控制在一个无线用户单元中的分集式接收机装置的方法。该无线用户单元包括一个控制器和一个具有一个第一天线和一个第二天线的分集式接收机装置。控制器响应编码导频信号(Ec)与全部接收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Io)之比(Ec/Io),和接收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的积分(∫RSSI)中的至少一个控制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选择状态。
参考图8-11,第三一般实施例描述了控制在一个无线用户单元中的分集式接收机的另一种方法。分集式接收机接收一个由一种数字调制方法调制的第一射频(RF)信号,或是一个由一种模拟调制方法调制的第二RF信号。在一个实施例中,当分集接收机接收到由数字调制方法调制的第一RF信号时,控制器控制分集式接收机响应一个第一分集算法,和当分集式接收机接收到由模拟调制方法调制的第二RF信号时,响应一个第二分集算法。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当分集式接收机接收到由数字调制方法调制的第一RF信号时,控制器控制分集式接收机响应一个第一接收信息组,当分集接收机接收到由模拟调制方法调制的第二RF信号时,响应一个第二接收信息组。
现在开始结合附图进行说明,图1显示了一个无线电***100的框图。无线电***一般包括一个无线用户单元102和一个基站收发机104。无线用户单元102一般包括一个转换天线分集式接收机装置106,一个控制器108,一个用户接口单元110,和一个发射机112。转换天线分集式接收机装置106一般包括一个第一天线114,一个第二天线116,一个第一转换开关118,一个第二转换开关120,一个第三转换开关122,一个负载124,和一个接收机126,一个第一带通滤波器133,一个第一前置放大器139,一个第二带通滤波器137,和一个第二前置放大器139。接收机126一般包括一个解调器128,一个包括一个接收信号强度(RSSI)测定器129的中频(IF)处理器141,一个积分器130,一个下变换器155,一个第一模拟/数字变换器(ADC)157,和一个第二模拟/数字变换器(ADC)170。无线用户单元102的框图是简化的,以便有利于本发明的理解。实际上如同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知的那样,无线用户单元102还包括许多其它的块和连接。
在无线用户单元102中,第一天线耦合于第一带通滤波器133。第一带通滤波器133耦合于第一前置放大器135。第一前置放大器135耦合于第一转换开关118。第二天线116耦合于第二带通滤波器137。第二带通滤波器137耦合于第二前置放大器139。第二前置放大器139耦合于第二转换开关120。负载124耦合于第三转换开关122。第一转换开关118,第二转换开关120,和第三转换开关122一同耦合于接收机126的输入端的线路145上的一个单一点。第一转换开关118在线路146接收一个第一控制信号。第二转换开关120在线路148接收一个第二控制信号。第三转换开关122在线路150接收一个第三控制信号。
接收机126在线路145接收一个射频(RF)信号。在线路145上接收的RF信号耦合于下变换器155的输入端,以在线路153上产生一个接收信号(Rx)。这个在线路153上的接收信号耦合于IF处理器141。IF处理器141在线路143上产生一个IF信号,和在线路132上产生一个RSSI。线路143上的IF信号通过A/D变换器(ADC)157从模拟信号变换为线路159上的数字信号。解调器128接收在线路159上的数字信号并在线路140上产生一个解调的信号(Dx)。解调器128也在线路142上产生一个指示导频功率(Ec)与全部的接收信号功率(Io)的比率(Ec/Io)。第二A/D变换器(ADC)170把线路153上的接收信号从模拟信号变换为线路138上的数字信号。积分器130在线路138上接收数字RSSI,并且在线路144上产生积分的RSSI(∫RSSI)。线路138上的RSSI,线路140上的解调的信号(Dx),线路144上的∫RSSI,和线路142上的比率(Ec/Io)被提供给控制器108。
耦合控制器108以便接收线路138上的RSSI,线路140上的解调的信号(Dx),线路144上的∫RSSI,和线路142上的比率Ec/Io。控制器108在线路146上产生第一控制信号,在线路148上产生第二控制信号,和在线路150上产生第三控制信号。控制器108产生用于在线路152上发送的信息。控制器108在线路154上向用户接口单元110发送用户接口信息,并且在线路154上接收来自用户接口单元110的用户接口信息。
用户接口单元110一般包括,例如,显示器,键盘,耳机,话筒,以及其它已知的设备。
耦合发射机112以便在线路152上接收信息,和在线路134上产生用于通过第二天线116发送的信息。
在操作中,无线电***100一般如下操作。基站收发机104通过射频(RF)信道与无线用户单元102通信。一般都知道无线用户单元102必须在基站收发机104提供的覆盖区中,以便它们之间的有效通信。基站收发机104发射射频(RF)信号156。无线用户单元102接收RF信号156的第一表示158,和RF信号156的第二表示160。无线用户单元102也产生用于被基站收发机104接收的发射信号162。
无线电***100一般包括任何通过RF信道操作的通信***。打算包括在本发明范围内的无线电***例如有蜂窝无线电话通信***,双向无线通信***,和个人通信***(PCS)。
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无线电***100是蜂窝无线电话通信***。包括在本发明范围中的蜂窝无线电话通信***例如有直接序列-码分多址(DS-CDMA)蜂窝无线电话通信***,全球移动通信***(GSM)蜂窝无线电话***,北美数字蜂窝(NADC)蜂窝无线电话***,时分多址(TDMA)***,和扩展-TDMA(E-TDMA)蜂窝无线电话***。GSM***在整个欧洲和环太平洋的许多国家中使用。GSM使用200千赫信道,每个利用TDMA的信道8个用户,和具有13千比特/秒的声码器速率。NADC***使用30千赫信道,每信道三个用户,和具有8千比特/秒的声码器速率。E-TDMA也使用30千赫信道,但每信道6个用户,具有4千比特/秒的声码器速率。
在本优选实施例中,蜂窝无线电话通信***是DS-CDMA蜂窝无线电话通信***。1993年7月出版的TIA/EIA,IS-95,双模宽带扩频蜂窝***的移动站-基站兼容性标准(TIA/EIA,IS-95,Mobile Station-Base Station Compatibility Standard forDual-Mode Wide Band Spread Spectrum cell ular Systen,published July 1993)(以下称为“IS-95标准”)公布了这种***的标准,引用于此作为参考。
在IS-95标准中,为无线用户单元(即,移动站接收机)中的数据元素的命名设立了一种命名方法。下面的表1显示了在CDMA无线用户单元102中的各种数据元素之间的定时关系,在本优选实施例中,A/D变换器170(见图1)的RSSI输出以片速率抽样,输入到控制器108(见图1)的∫RSSI和比率Ec/Io以码元周期抽样。
                       表1
元  素   速  率(秒) 速  率(码元)     备    注
  片 1.2288兆片/秒 一个发射信号比特称为一个”片”
  码元 19.2千码元/秒 64片/码元 中间阶段比特是”码元”
  比特 9.6千比特/秒 2码元/比特 卷积编码器是速率1
  PCG 800 PCG/秒 24码元PCG 功率控制组
  帧 50赫兹 192比特/帧 基本数据是一个”比特”
DS-CDMA是一种通过利用唯一的代码序列产生信道的扩频多址通信的技术。DS-CDMA信号可能存在高电平干扰,并且可以在存在高电平干扰的情况下接收。信号接收的实际限制取决于信道状态,但上述IS-95标准所述的DS-CDMA接收,对于静态信道,可以在干扰高于信号18dB时进行。***一般在低干扰电平和动态信道状态下操作。
如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知,DS-CDMA蜂窝无线电话通信***可以被划分为扇区或覆盖区。在DS-CDMA***中,用于通信的频率可以在每个蜂窝的每个扇区中再使用,并且无线用户单元102受到的对于给定频率的大多数干扰来自无线用户单元所在的蜂窝以外的蜂窝。无线用户单元102受到的对于给定频率的剩余干扰来自在同一蜂窝中相同频率上的用户话务,是由于时间延迟(反射)射线造成的,其中每个射线都是从基站收发机104经过每个具有近似相同的延迟的多条路径到达天线114和116的复合信号156。
一个DS-CDMA基站收发机用一个具有9600比特/秒的基本数据速率的信号与无线用户单元102通信,然后将该信号扩频到1.2288MHz的发射比特速率,或片速率。扩频包括将数字码应用于数据码元,使得提高数据速率同时增加DS-CDMA***的冗余。其后加上在该蜂窝中的所有用户的片,以形成一个复合数字信号。然后用正交相移相键控(QPSK)形式调制发射复合信号。
当无线用户单元102接收到发射的信号时,解除对所需信号的编码,将其恢复为9600比特/秒的数据速率。当编码是用于其它用户的代码时,不进行去扩频;接收信号保持1.2288MHz的带宽。发射的比特或片与数据码元的比率为编码增益。根据IS-95标准,对于DS-CDMA***的编码增益为128,或21dB。由于这个21dB的编码增益,高于信号电平18dB的干扰(在编码增益后低于信号强度3dB)对于静态信道是可以容许的。
无线用户单元102设计为可与无线电***100兼容。因此,根据本优选实施例,无线用户单元102是一种蜂窝无线用户单元。无线用户单元102可以是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知的多种形式,例如,车载单元,便携式单元,或可运输单元。根据本优选实施例,无线用户单元102是一种设计为与上面IS-95标准中描述的DS-CDMA蜂窝无线电话***兼容的DS-CDMA无线用户单元。
现在对无线用户单元102的第一一般实施例的操作进行概括的说明。总体上讲,无线用户单元102包括第一天线114,第二天线116,接收机126,和控制器108。第一天线适用于接收RF信号156的第一表示158。第二天线适用于接收RF信号156的第二表示160。响应来自第一天线114的RF信号156的第一代表158和来自第二天线116的RF信号156的第二表示160中至少一个,有选择地耦合于第一天线114和第二天线116的接收机126在线路153上产生接收信号(Rx)。响应在线路153上接收的信号,耦合于接收机126的控制器108从仅把接收机126耦合于第一天线114,仅把接收机126耦合于第二天线116,和把接收机126同时耦合于第一天线114和第二天线116这三种情况中选择一种。
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无线用户单元102中的转换天线分集式接收机装置106有两个天线114和116。但是,正如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知的那样,无线用户单元102中的分集式接收机装置可以结合比两个更多的天线。第一天线114和第二天线116一般包括任何可以接收和/或发射RF信号的天线。在本优选实施例中,第一天线114和第二天线116是具有1/2λ波长的偶极天线。在无线用户单元102中的第一天线114和第二天线116的适当位置、间隔和方向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都知道的。如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知的那样,第一天线114可以位于便携式电话的握键元件中。
在本优选实施例中,由于第二天线116既耦合于转换天线分集式接收机装置106也耦合于发射机112,因此将其考虑为主天线。第一天线114则被认为是一个使接收机有分集功能的辅助(或替代)天线。
RF信号156的第一表示158和RF信号156的第二表示160向无线用户单元102提供相同的信息。但是,由于第一天线114和第二天线116的间隔关系,在一个天线上所接收到的RF信号相对于另一个天线接收的RF信号可能被延迟和衰减了。转换天线分集式接收机装置106利用这些差别进行处理,以便改善无线用户单元102的接收。
接收机126一般是专门设计用于处理RF信号的。“数字通信”(“DigitalCommunications”by John Proakis,McGraw-Hill,1989)或“扩频通信的理论”(“Theory of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s-A Tutorial”by Raymond L.Pickhotz et al.,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vol.com-30,pp 855-884,1992)中介绍了接收机126的一种例子。接收机126的许多功能可以以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的分立零件或集成电路(IC)的形式中实施。
模数(A/D)转换器157对在线路143上的IF信号以多倍于(8X)片速率进行抽样。在本优选实施例中,信号经过一个A/D转换器的常规附加抽样,接收信号的能量被分解为同相(I)的和正交相位(Q)的分量。一种适用于本优选实施例的A/D转换器的例子是索尼公司制造的CDX1172。
解调器128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在本优选实施例中,解调器128包括一个去扩频操作,I-Q解调,同步化,瑞克手指(rake finger),去交织,数据的卷积解码和比率Ec/Io的确定。在本优选实施例中,解调器128是一种嵌在一个应用专门集成电路(ASIC)中的数字DS-CDMA解调器,该应用专门集成电路(ASIC)在“CDMA移动站调制解调器ASIC”(“CDMA Mobile Station Modem ASIC”,Proceeding of the IEEE 1992 Custom Integrated Circuits Conference,section 10.2,pages 1-5);和“CDMA数字蜂窝***,ASIC综述”(“The CDMA Digital CellularSystem an ASIC Oview”,Proceedings of the IEEE 1992 Custom Integrated CircuitsConference,section 10.1,pages 1-7)中进行了说明。
第二A/D转换器170以片速率产生抽样。适用于本优选实施例的第二A/D转换器170的一个例子是索尼公司制造的CDX1175。在线路138上的RSSI数据可以用接收到的RF信号145的I-Q分量中的一个或二者来确定。
积分器130提供了线路138上的RSSI数据的多抽样校平。它可以用一个如图所示的专用硬件执行,或通过控制器108中的软件算法进行。
控制器108一般是一种微型计算机,例如一个微处理器或一个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例如控制器108可以是摩托罗拉公司(Motorola,Inc.)制造和出售的MC68332微控制器或MC56156DSP。控制器108一般是独立于接收机126的。但是,可以把控制器108和接收机126组合形成一个集成单元,例如IC。
无线用户单元102还包括第一转换开关118和第二转换开关120。耦合于第一天线144,接收机126和控制器108的第一转换开关118响应线路146上的第一控制信号,有选择地把第一天线114耦合于接收机126。耦合于第二天线116,接收机126和控制器108的第二转换开关响应线路148上的第二控制信号,有选择地把第二天线116耦合于接收机126。控制器108耦合于第一转换开关118和第二转换开关120,并响应线路153上的接收信号,在线路146上产生第一控制信号和在线路148上产生第二控制信号。控制器108通过线路146上的第一控制信号控制第一转换开关118,和通过线路148的第二控制信号控制第二转换开关120,以便从把接收机126仅耦合于第一天线114,仅耦合于第二天线116,和同时耦合于第一天线114和第二天线116三种情况中选择一种。
在本优选实施例中,第一转换开关118,第二转换开关120和第三转换开关122是典型的形成于一个集成电路(IC)中的场效应管(FET)。如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知的那样,通过控制FET进行FET的开关作用。就象典型的转换天线分集式接收机装置那样,由于FET的介入损耗,接收路径中的FET将造成一些接收机灵敏度的损失。但是,由于在发射路径中没有转换开关,发射(Tx)路径不受影响。
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控制器108在控制第一转换开关118和第二转换开关120的同时也分别控制第一前置放大器135的偏置和第二前置放大器139的偏置(未示出控制线路)。当与前置放大器串联的相应的转换开关打开时,前置放大器中断偏置。在对应的天线未被选择时,这有助于减少耗用电流和改善隔离。
尽管是以单刀单掷开关来代表第一转换开关118,第二转换开关120和第三转换开关122的,操作转换天线分集式接收机装置106并不必是硬开关。第一转换开关118,第二转换开关120和第三转换开关可以交替成为由线路146上的第一控制信号,线路148上的第二控制信号,线路150上的第三控制信号控制的衰减器。衰减器可以使用的典型的衰减值是20 dB。因此,第一天线114,第二天线116和负载124的选择状态可以通过分别改变118,120和122上的衰减的量来完成。
第一天线114和第二天线116与接收机的选择性耦合定义为选择状态。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有三种选择状态。在本优选实施例中,当仅把第一天线114耦合于接收机126时,产生第一选择状态。在本优选实施例中,当仅把第二天线116耦合于接收机126时,产生第二选择状态。在本优选实施例中,当把第一天线114和第二天线116都耦合于接收机126时,产生第三选择状态。当然,选择状态的规定是任意的,并不限于刚才定义的天线配置。
无线用户单元102提供的一个优越特点是第一天线114和第二天线116的三种选择状态。在现有技术中仅有两种选择状态。在现有技术中,两种选择状态一般是利用一个由控制器控制的单刀双掷开关执行的。在现有技术中,当仅有第一天线耦合于接收机时,确定一种选择状态,当仅有第二天线耦合于接收机时,确定另一种选择状态。现有技术没有公开如本发明中所述的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都耦合于接收机的第三选择状态。
此外,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控制器108利用如图2-6中示出的一组复杂的判决控制第一天线114和第二天线116的选择状态。传统的现有技术仅利用接收信号的电平在第一天线114和第二天线116之间比较(可能增加一些滞后)。
另外,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控制器108响应线路144上的∫RSSI和/或线路142上的比率Ec/Io控制第一天线114和第二天线116的选择状态。控制器108利用这三个参数优化替代天线抽样以及何时选择一个替代天线配制作为服务天线配制。现有技术没有公开响应线路144上的∫RSSI和/或线路142上的比率Ec/Io控制第一天线114和第二天线116的选择状态。以下参考图2-6说明响应线路144上的∫RSSI和/或线路142上的比率Ec/Io控制第一天线114和第二天线116的选择状态的优点。
当接收扩频信号,例如,DS-CDMA信号时,操作具有第一天线114和第二天线116的转换天线分集式接收机装置106是特别有利的。在一个DS-CDMA信号中,打算传递给无线用户单元102的同样的信息被送到第一天线114和第二天线116上。因为DS-CDMA信号的这种特征,在同时连接两个天线时,很可能改善线路153上的接收信号(Rx)的信噪比。产生改善的条件是信号电平之间的差在10dB以内,并且没有反相。
第一天线114和第二天线116的第三选择状态提供了一个现有技术不能实现的优点。现有技术也没有使用比率Ec/Io等效的方法。在第三选择状态中具有适当的Ec/Io表示两个天线可以保留在同时连接,尽管这可能不是最佳状态。参考图2-6进一步对此进行讨论。
无线用户单元102还包括负载124和第三转换开关122。负载124耦合于线路164上的信号地电位。耦合于负载124,接收机126和控制器108的第三转换开关响应第三控制信号150,选择地把负载124耦合于接收机126。控制器108响应线路153上的接收信号(Rx)从仅把第一天线114和负载124耦合于接收机126,仅把第二天线116和负载124耦合于接收机126,以及把第一天线114和第二天线116都耦合于接收机126这三种状态中选择一种。
在本优选实施例中,当仅把第一天线114和负载124耦合于接收机126时,产生第一选择状态。在本优选实施例中,当仅把第二天线116和负载124耦合于接收机126时,产生第二选择状态。在本优选实施例中,当把第一天线114和第二天线116都耦合于接收机126时,产生第三选择状态。在第三选择状态中负载没有耦合于接收机126。
负载124有一个预定的阻抗。在本优选实施例中负载形成一个预定的有损耗终端负载。负载124的一种例子是电阻器。在本优选实施例中,负载具有100欧姆的阻抗。
设计接收机126时,最好使其具有与线路145上的预定输出阻抗相匹配的预定输入阻抗。因此,不管第一天线114和第二天线116在三种选择状态如何选择,线路145上的输出阻抗最好是基本稳定的。要达到这一目的,首先设计在第三选择状态中当第一转换开关118和第二转换开关120都耦合于接收机126时,使接收机126具有与线路145上的预定输出阻抗相匹配的预定输入阻抗。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接收机126的预定输入阻抗是50欧姆。在本优选实施例中,在第三选择状态中当第一转换开关118和第二转换开关120都耦合于接收机126时,线路145上的预定输出阻抗是50欧姆。
暂时忽略负载124,当第一天线114和第二天线116处于第一选择状态或第二选择状态时(即,当仅有一个天线耦合于接收机126时)线路145上的输出阻抗与在第一天线114和第二天线116处于第三选择状态时(即,当第一天线114和第二天线116都耦合于接收机126时)线路145上的输出阻抗不同。在本优选实施例中,在第一和第二选择状态中当第一转换开关118和第二转换开关120中仅有一个耦合于接收机126,并且没有负载124时,线路145上的预定输出阻抗分别为100欧姆。
然后当仅选择一个天线耦合与接收机126时,把负载124并联于第一天线114或第二天线116。适当选择负载124的阻抗,使得负载124与第一转换开关118或第二转换开关120的线路145上的输出阻抗并联时的阻抗实际上和并联的第一转换开关118和第二转换开关120的在线路145上的输出阻抗相同。在本优选实施例中,在第一和第二状态中当第一转换开关118和第二转换开关120中分别仅有一个耦合于接收机126,并且与负载124并联时,线路145的预定输出阻抗是50欧姆。
当选定第一天线114时或当选定第二天线116时有选择地把负载124耦合于接收机126,和当第一天线114和第二天线116都被选定时不把负载124耦合于接收机126,保持了线路145上的恒定预定输出阻抗。因此,使接收机126的预定输入阻抗与线路145上的预定输出阻抗相匹配。
现有技术没有公开当仅有一个天线被选定时负载的转换。现有技术没有说明第三选择状态(即,当同时选择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时)。由于在现有技术中当仅选择一个天线或仅选择另一个天线时,预定输出阻抗已经相同,因此现有技术没有提到对接收机维持恒定预定输出阻抗的问题。
在本优选实施例中,在有选择地仅把第一天线114或第二天线116耦合于接收机126之前的一端时间内,控制器108把第一天线114和第二天线116都耦合于接收机126。控制器108的这种作用可以用“先合后断切换”概括。这种切换的目的是要减小切换天线的瞬态效应和有时间评价并联使用两个天线的可能的效益。在本优选实施例中,该典型的“接通时间”是一个码元周期。
在本优选实施例中,RF信号158和160是包括一个所需RF信号156和由信号166代表的干扰信号的复合信号。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需RF信号是一个扩频信号。更详细地讲,扩频信号是一个适用于CDMA通信***的直接序列扩频信号(DSSS)。在前面提到的IS-95中公开了对所需RF信号156的一般的规定。
所需RF信号156包括一个数据信号和至少一个编码导频信号。数据信号包含打算给无线用户单元102使用的信息。数据信号相当于线路140上的解调信号(Dx)。编码导频信号用于同步化接收机126。编码导频信号(Ec)是在线路142上确定的比率Ec/Io的一部分。
干扰信号166可能来自各种途径,例如,RF信号156的延迟射线,从其它DS-CDMA基站的传输,和来自其它无线传输的寄生能量。
现在对无线用户单元102的第二一般实施例的优选操作作一概述。第一天线144接收扩频RF信号156的第一表示158。第二天线116接收扩频RF信号156的第二表示160。有选择地耦合于第一天线114和第二天线116的接收机响应来自第一天线114的扩频RF信号156的第一表示158和来自第二天线116的扩频RF信号156的第二表示160中至少一个,在线路153上产生一个包括至少一个在线路142上的比率Ec/Io的接收信号。耦合于第一天线114,接收机126和控制器108的第一转换开关118响应线路146上的第一控制信号,有选择地把第一天线114耦合于接收机126。耦合于第二天线116,接收机126和控制器108的第二转换开关120响应线路148上的第二控制信号,有选择地把第二天线116耦合于接收机126。负载124有一个预定的阻抗。耦合于负载124,接收机126和控制器108的第三转换开关122响应线路150上的第三控制信号,有选择地把负载124耦合于接收机126。耦合于第一转换开关118,第二转换开关120和第三转换开关122的控制器108响应线路142上的比率Ec/Io,在线路146上产生一个第一控制信号,在线路148产生一个第二控制信号,和在线路150上产生一个第三控制信号。
控制器108控制第一转换开关118响应线路146上的第一控制信号,第二转换开关120响应线路148上的第二控制信号,第三转换开关122响应线路150上的第三控制信号,以便从把接收机126仅耦合于第一天线114和负载124,仅耦合于第二天线116和负载124,或同时耦合于第一天线114和第二天线116三种状态中选择一种。
控制器108控制第一转换开关118,第二转换开关120,和第三转换开关122以便有选择地把第一天线114和第二天线116都耦合于接收机126。在有选择地把第一天线114和负载124或第二天线116和负载124耦合于接收机126之前的一段时间中,控制器108将第一天线114和第二天线116都耦合于接收机126。
响应线路116上的∫RSSI和/或线路142上的比率Ec/Io,控制器108控制第一天线114和第二天线116的三种选择状态。现在参考图2-6进一步说明控制器108响应它的输入信号的操作的细节。
图2,3,4和6中所示的流程存储在与控制器108结合的只读存储器(ROM)(未示出)中。图2显示了控制器l08所作的判定,其一般考虑∫RSSI相对于一个预定阈值的大小,所需RF信号相对于复合RF信号的大小,选择天线状态的数量,和比率(Ec/Io)的大小和/或∫RSSI的大小。图3显示了控制器108所作的判定,其一般考虑何时根据各个时间点上的∫RSSI的大小改变天线的选择状态。图4显示了控制器108所作的判定,其一般考虑如何测量∫RSSI的大小。图5提供了对确定如何测量∫RSSI的大小的补充说明。图6显示了控制器108所作的判定,其一般考虑何时根据比率Ec/Io相对于一个预定的阈值的大小改变天线的选择状态。
图2显示了描述图1中的无线用户单元102的操作的流程图200。流程200包括一个确定控制器108的预定的一组操作条件的步骤202,204,205,206,208,210和212的集合。
在步骤202确定是否∫RSSI大于预定的阈值。在本优选实施例中,预定阈值是6dB。预定阈值是根据实验设定的,用于代表高于接收机126的灵敏度的程度。
在步骤202,当确定∫RSSI远大于接收机的灵敏度时,例如大于6dB时,在大多数时间中第一天线114和第二天线可以保持并联。在本优选实施例中,当第一天线114和第二天线116并联地连接于接收机126时,产生第三选择状态。当∫RSSI减小时,这表示由于在第一天线114和第二天线116上的信号的同时衰落或第一天线114和第二天线116之间的信号抵消而达到了热临界值,进行从并联天线到单天线切换的改变。
如果在步骤202的判定是肯定的,然后在步骤204判定是否所需RF信号156主导复合RF信号158或160。在本优选实施例中,当解调器128检测到所需RF信号156高于其它被检测信号10 dB时,所需RF信号156主导复合RF信号158或160。步骤204判定的目的是要提供是否无线用户单元102处于多径衰落或软越区切换条件与平衰落条件中的指示。多径衰落,软越区切换和平衰落条件是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当所需RF信号不主导复合RF信号时,产生多径衰落或软越区切换条件。当所需RF信号156确实主导复合RF信号158或160时产生平衰落条件。
如果在步骤204中的判定是否定的,那么在步骤205控制器108响应比率Ec/Io选择第一天线114,或第二天线116,或同时选择第一天线114和第二天线116。仅利用比率Ec/Io而不利用∫RSSI的原因是∫RSSI不代表所需信号156的振幅。步骤205的进一步的细节将参考图6加以讨论。
如果在步骤204的判定是肯定的,那么在步骤206控制器108响应∫RSSI或比率Ec/Io选择第一天线114,或第二天线116,或同时选择第一天线114和第二天线116。可以利用∫RSSI或比率Ec/Io的原因是,此时∫RSSI实际上代表了所需RF信号156的振幅,和比率Ec/Io总是所需RF信号156的振幅的代表。步骤206有关响应∫RSSI的天线的选择状态的细节将参考图3-5作进一步的说明。步骤206有关响应Ec/Io比率的天线的选择状态的细节将参考图6作进一步的说明。
现在返回到步骤202,如果在步骤202的判定是否定的,那么在步骤208判定是否所需RF信号156主导复合RF信号158或160。这个步骤实际上与前面步骤204中所述的相同。
在步骤202,当确定∫RSSI接近热噪声(No),例如小于6dB时,在一个时间中只有一个天线连接于接收机126。在本优选实施例中,第一选择状态仅把第一天线114连接于接收机126,第二选择状态仅把第二天线116连接于接收机126。这保证了从两个并联天线增加的热噪声(No)不会破坏接收。在这种情况下,天线切换与码元边界同步,并且没有进行“先合后断切换”的必要。但是,当没有天线连接时,不应有明显的时间间隔,否则将会丢失有价值的信息。因此第一和第二选择天线状态之间的切换应当是接近同时进行的。
如果在步骤208的判定是否定的,那么控制器响应Ec/Io的比率,选择第一天线114或第二天线116。步骤210除了没有第三选择天线状态(即,并联天线)以外,步骤210与步骤205相同。关于步骤210的响应比率Ec/Io的天线选择状态的细节,将参考图6进一步加以详述。
如果在步骤208的判定是肯定的,那么在步骤212控制器108响应∫RSSI或比率Ec/Io选择第一天线114或第二天线116。步骤212除了没有第三选择天线状态(即,并联天线)以外,与步骤206相同。关于步骤212的响应∫RSSI的选择天线状态的细节,将参考图3-5进一步加以详述。有关步骤212响应比率Ec/Io的天线的选择状态的细节,将参考图6进一步加以详述。
当步骤205,206,210和212完成时,流程返回到步骤202,在这里进行另一次是否∫RSSI大于预定阈值的确定。
图3显示了进一步说明图2的流程200的一部分的流程300。特别是流程300是图2步骤206和212的每一个的延续,用于说明控制器108如何响应∫RSSI选择天线的状态的。图3的流程的全部目的是造成控制器108选择产生最高∫RSSI测量值的天线状态。
图3显示了在步骤304,310和320控制器108可以选择三种选择天线状态。如果控制器仅需在两种选择天线状态之间选择,例如在步骤304和310,流程采取由在步骤318和302之间的点线319指示的路径。图2显示了在步骤210和212中仅利用了两种选择天线状态。如果控制器108需要在三种选择天线状态之间选择,例如在步骤304,310和312,流程采取由步骤318和320之间的线321指示的路径。图2显示了在步骤205和206利用了三种选择天线状态。
流程图从步骤302开始。在步骤302确定一个预定的时间周期是否期满。这个预定时间周期的目的是要造成在一个周期性的基础上进行对评估的所需RF信号156优势的检验。在本优选实施例中,该预定时间周期是一秒的持续时间。
如果步骤302的确定是肯定的,一秒的预定时间周期期满,流程返回图2的步骤202。
如果步骤302的确定是否定的,那么在步骤304控制器通过配置第一转换开关118,第二开关120和第三转换开关122把第一天线114和第二天线116置于第一选择状态。在本优选实施例中,转换开关是在对应于一个码元边界的一个片边界上配置的。在步骤206中,第一选择状态可以是三种可能的天线组合中的任何一种。此外,当步骤212开始时,第一选择状态排除天线114和天线116并联放置。
在步骤306,控制器108测量∫RSSI和把∫RSSI存储在寄存器1(未示出)的存储器中。存储器可以是,例如,与控制器108结合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
在步骤308,确定是否经历了多个码元时间。监视码元时间的目的是要在选择天线状态改变时,在连续的∫RSSI的测量之间提供延时。如果没有延时,∫RSSI的连续测量可能十分的相似,使得进行第二个测量没有任何意义。但是,如果延时太长的话,第一个测量可能过时而失去改善接收的任何实际作用。
一般地讲,对一个替代天线状态的抽样是∫RSSI的函数。当∫RSSI足够高时,不需对替代天线抽样。当∫RSSI衰落时,则应当对替代天线逐步增加抽样,直到一个最大的抽样率,例如达到1920个抽样/秒。
应当对替代天线进行足够多的抽样,以解释瑞利衰落(Rayleigh fades)的原因。这表明缓慢改变的信道不需经常地抽样,以及可以平均化较多的抽样以确定一个复合抽样。以这种方式,抽样持续时间不太可能影响接收质量。
如果在步骤308的确定是否定的,那么流程返回步骤308直到多个码元时间消逝。如果在步骤308的确定是肯定的,流程延续到步骤310。
在步骤310,控制器108通过配置第一转换开关118,第二转换开关120,第三转换开关122,把第一天线114和第二天线116变换为第二选择状态。在本优选实施例中,转换开关是在对应一个码元的一个边界的一个片的一个边界处配置的。在步骤206,第二选择状态可以是三种可能的天线组合中的任何一种。此外,当步骤212开始时,第二选择状态排除天线114和天线116的并列放置。
在步骤312控制器测量∫RSSI,并把∫RSSI存储到寄存器2(未示出)中的存储器中。存储器可以是,例如,与控制器108结合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此时控制器108具有了一个∫RSSI的第二测量值,以便与∫RSSI的第一测量值进行比较。
在步骤314控制器把寄存器2中的∫RSSI与寄存器1中的∫RSSI比较,并把比较的结果存储在存储器(未示出)中。比较的结果给出了哪一种选择天线状态将提供较好的接收质量的指示。
在步骤316确定寄存器2中的测量的∫RSSI是否提高超过或等于在寄存器1中的测量的∫RSSI。如果在步骤316的确定是肯定的,在步骤318控制器用在时间T2测量的∫RSSI替换寄存器1中的测量的∫RSSI。替换的目的是要把最近的∫RSSI的测量值存储到一个已知的存储单元,用于与∫RSSI的新的测量值进行后续的比较。然后流程返回步骤308,在其中确定是否多个码元时间已经消逝。因此,如果测量的∫RSSI值没有减小,在每一次测量中测量的∫RSSI不减小的时间中,天线配置保持在第二选择状态。
如果在步骤316的确定是否定的,当需要三种选择天线状态时流程延续到步骤320,作为替代,当仅需要两种选择天线状态时流程延续到步骤302。点线319指示步骤318和步骤302之间的替代流程路线。线321指示步骤318和步骤320之间的流程路线。
如果需要第三选择天线状态,流程从步骤318延续到步骤320,在此控制器108把第一天线114和第二天线116转变为第三选择状态。第三选择状态可以是三种可能的天线配置中的任何一种。在步骤320,第三选择状态发生在对应于一个码元边界的片的边界处。步骤320的这一部分与上面对步骤304和310的描述的部分相同。
在步骤322控制器108测量∫RSSI,并把∫RSSI存储在寄存器2的存储器(未示出)中。此时控制器108具有了∫RSSI的新的测量值,以便与先前的测量值进行比较。
在步骤324,控制器108将寄存器2中的测量的∫RSSI与寄存器1中的测量的∫RSSI比较。比较的结果给出了哪一种选择天线状态将提供较好的接收质量的指示。
在步骤326,控制器108确定寄存器2中的测量的∫RSSI是否上升到超过或等于寄存器1中的测量的∫RSSI。如果在步骤326的确定是肯定的,那么在步骤328控制器108用寄存器2中的测量的∫RSSI替换寄存器1中的测量的∫RSSI。替换的目的是要把最高的∫RSSI测量值存储到已知的存储单元中,以便与∫RSSI的新的测量值进行后续的比较。流程延续到步骤308,在此确定是否多个码元时间已经过去。如果测量的∫RSSI的确增加了,天线配置返回以便在第二选择状态进行∫RSSI的测量。
如果在步骤326的确定是否定的,那么流程延续到步骤302,在此确定是否预定的时间周期已经过去。
在步骤304,310和320天线的选择状态的改变发生在对应于一个码元边界的一个片的边界处。控制器使转换的时刻与最强的瑞克手指(rake finger)(在解调器128中未示出)的片过渡一致。这使接收机126的中频(IF)滤波器中的瞬变效应减到最小。第4,584,713号美国专利说明了比特/转换配合,并认识到瞬变效应是中频(IF)滤波器的带宽和来自IF滤波器的极数的延迟的函数。码元边界和片边界检测电路设计(未在接收机126和控制器108中示出)涉及到使天线转换时间与出现在解调器128中的一个片时钟的时间超前的同步。超前的量是天线终端到解调器128之间的时间延迟(即,片周期的模数)的函数。
图4显示了进一步说明图3的流程图300的一部分的流程图400。具体地说,图4的流程图400说明了控制器108是如何在图3的每一个步骤306,312和322中测量和在存储器中存储∫RSSI的。
图4的流程图400一般包括一个称为步骤402的步骤组和一个称为步骤404的步骤组。步骤402包括步骤406,408,410,412和414。步骤402说明了对于连续的片的∫RSSI的测量和存储的方法。步骤404一般包括步骤416,418,420和422。步骤404一般地说明了对非连续的片的∫RSSI的测量和存储。点线415在测量连续的片时指定步骤412和408之间的流程路线。否则,当测量非连续片时在步骤412和416之间采用流程路线417。
现在参考步骤406,控制器108复位抽样计数和新的∫RSSI的值。抽样计数是在当前的∫RSSI测量中的RSSI抽样的数量的测量。在本优选实施例中,复位的抽样计数是零,复位的新RRSI的值是零。
在步骤408,控制器108测量在一个片周期中抽取的当前RSSI抽样,并将其与新的∫RSSI值相加。
在步骤410,控制器108增加抽样计数值。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抽样计数增加1。
在步骤412,确定抽样的数量是否大于或等于一个预定的阈值。在本优选实施例中,预定的阈值是32个抽样计数。
如果在步骤412的确定是肯定的,那么在步骤414把新∫RSSI值存储在存储器(未示出)中。通过把多个抽样上的∫RSSI的一个个的抽样相加,在步骤408,410和412确定了∫RSSI的值。从步骤414流程延续到图3的步骤310,314或324。
如果在步骤412的确定是否定的,那么当需要测量连续的片时流程经过路线415延续到步骤408。如果需要对非连续的片测量,流程经过流程路线417延续到步骤416。
在步骤416,控制器增加一个跳跃计数。一个跳跃计数是被跳跃过的片的数量的测量。
在步骤418,确定是否跳跃计数大于或等于一个预定的跳跃计数的阈值。在本优选实施例中,预定的跳跃计数的阈值是10。
如果在步骤418的确定是否定的,那么在步骤420控制器等待一个片周期,并且返回到步骤416,在此控制器108再增加跳跃计数。
如果在步骤418的确定是肯定的,那么在步骤422控制器复位跳跃计数,并且流程返回步骤408。在本优选实施例中,复位的跳跃计数值是零。
因此,步骤416,418,420和422一同提供了一个片计数环,该环确定了在相继的RSSI测量之间跳跃了多少个片周期。
图5说明了在各种片速率的概率分布函数501,502,503,504和505的曲线图,以支持图4中描述的流程图400。图5一般地说明了图4的流程中使用的抽样策略。每个曲线图501-505代表五种不同的抽样积分的概率分布函数,其中横坐标的单位是以瓦为单位的功率。曲线图501代表1-片抽样积分。曲线图502代表2-片抽样积分。曲线图503代表4-片抽样积分。曲线图504代表8-片抽样积分。曲线图505代表16-片抽样积分。单一片抽样曲线图反映了该实例将电压限定于奇数的事实。
下面提供由无线用户单元102使用的抽样策略的实际讨论。抽样持续时间与抽样数量是为完成一种实际设计需要考虑的一种权衡。在本优选实施例中,从基站收发机104发射的RF信号156是由不同幅度和极性的独立的固定电压加上一个比任何其它单独电压明显强的直流电压(即,导频电压)之和所构成。其结果近似于一个被直流电压偏置的高斯振幅概率不可能性函数(gaussian amplitude probabilitydisability function)(PDF)。例如,在图505中直流电压偏置表现为一个大约在40瓦处的0.05左右的峰值。减少用于积分中的片的数量将使如图504,503,502和501中所示的已精确测量∫RSSI的概率降低。
只要抽样之间信道没有很大的改变,通过平均不同的抽样和增加抽样间隔的组合可以实现所需的积分。例如,十六个分离的片的积分等效于十六个连续的片的积分。六十四个片的积分也可以在连续的或交错的码元边界上从六十四个片抽样中导出。
有一些场合,在替代天线上的信号的噪声特别大,并且扩大的抽样间隔造成帧误差率变坏。该问题基本上可以通过减小抽样间隔来解决。典型的作法是可以以非常短的时间间隔(相当于一个片抽样)对替代天线抽样。例如,考虑在图1的下变换器155的输出端的数字化抽样功率Io。下变换器155近似地与RF信号156的0.81微秒的片匹配。现在考虑一种最坏的情况,Eb/No需要7dB,21dB的处理增益,和总共25W中的1W话务信道Tx功率,则平均抽样S/N是7-21+25∶1=0dB。因此,平均片抽样几乎总是一个正的S/N。但是,瞬时片抽样功率是一个变量,并且表现出很低的片与片的相关性。因此,单一片抽样可能是噪声太大而不可能是后续的抽样积分。为了克服这个问题,可以把抽样间隔扩大到更多码元。一个重要的技术是叉开码元的边界以使个每个码元的恶化程度减到最小。
如果抽样间隔相当于几个片,整个抽样间隔可以从码元解调器128消隐,而对接收机的特性只有很小的损害。因为总能量包含切换瞬变和替换天线可能噪声很大,所以这是特别有效的。
当仅有一个天线耦合于接收机和要进行∫RSSI测量,在对天线进行抽样中最好是先合后断连接。这可能使S/N的恶化达3 dB,但如果替换信号较低,不会特别引起切换瞬变效应。但是,通过把两个信号加在一起,在特定的相位和幅度条件下可能会导致零位。
当存在相当量的延迟扩展时,由于信道本身,软越区切换区域或两者的结合,片抽样或RSSI评估可能不是一种对信号衰落的好的指示。此处可能需要抽样是一个持续时间中的码元,和可能需要所测量的参数是比率Ec/Io。
现在通过以下的讨论对抽样率进行实际的说明。对一个替代天线状态周期地抽样。当服务信号衰落低于∫RSSI的S/N阈值或比率Ec/Io时,可以选通抽样。无线用户单元通过参数Ec/Io,从手指(finger)活动率和搜索器报告得出的延迟扩展的量和也是从瑞克手指(rake finger))活动率搜索器报告导出的越区切换(HO)量,可以获得对它的S/N的评估。所评估的S/N应是是否应对替代天线抽样的指示。当然,抽样规则是始终以最小速率抽样,和当S/N降低到阈值以下时以较高的速率抽样。
抽样规则可以是:当服务天线S/N<阈值=>以每隔十个码元(每秒1920个抽样)对替代天线抽样。抽样率可以高达一个抽样/码元(19200/秒),或甚至更高。如上所述,高抽样率的好处是可将它们平均以减少每个抽样的变化。
在任何情况下,具备了这样高的抽样率,转换分集应当可以跟随平瑞利衰落(最坏的情况),甚至是在高速公路的速度中。因此应达到最接近于最佳转换分集。典型的最坏情况下的多普勒频率应当低于100赫兹(@75MPH & 894 MHz,多普勒是75×0.894×1.94)。在每秒1920抽样的速率,每个最小衰落周期有20个抽样,该最小衰落周期有足够的时间决定转换到其它天线。
从数据得到衰落率的评价和使抽样率成为衰落率的直接函数相对比较简单。抽样率可根据衰落率从96变化到1920抽样/秒。
因此能够用比非CDMA无线用户单元高得多的速度跟随信号峰值是与传统转换分集方法的主要区别。
图6显示了进一步说明图2的流程图200的另一部分的流程图600。具体地讲,流程图600提供了对图2的流程图200的步骤205,206,210和212的有关控制器响应比率Ec/Io选择选择天线状态的进一步细节。如果控制器108仅需在两种选择天线状态之间选择,在步骤602和608,例如,流程采取点线615指示的步骤612和图2的步骤202之间的路线。图2显示了在步骤210和212中仅使用了两种选择天线状态。如果在步骤602,608和622控制器108需要在三种选择天线状态之间选择,例如,流程采取线623指示的步骤622和图2的步骤202之间的线路。图2显示了步骤205和206中使用了三种选择天线状态。
在步骤602,控制器通过配置第一转换开关118,第二转换开关120和第三转换开关122把第一天线114和第二天线116置于第一选择天线状态。当代表步骤205或206时,第一选择天线状态可以是三种可能的天线组合中的任何一种。此外,当利用步骤210或212时,第一选择状态不包括天线114和天线116的并联设置。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改变在对应于码元边界的片边界处进行。前面参考图310已经讨论了在片的边界改变天线的选择状态。
在步骤604,解调器128从它的瑞克手指(rake finger)确定比率Ec/Io。参考图1,对于每个瑞克手指(rake finger)线路142上提供了Ec/Io。
在步骤606,确定是否有任何一个比率高于一个预定阈值,设置该预定阈值是为了保持一个适当的最大帧误差率(FER)。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最大FER是1%,预定阈值近似-14 dB。在每个码元之后,产生新的Ec/Io信息。
如果在步骤606的确定是肯定的,在步骤607控制器108将第一天线114和第二天线116保持在第一选择状态。从步骤607,流程返回步骤604,在其中再次从解调器128的瑞克手指(rake finger)确定比率Ec/Io。因此,天线的选择状态将保留在第一选择状态中,直到所有比率Ec/Io降低到预定阈值以下。
如果在步骤606的确定是否定的,那么在步骤608控制器通过配置第一转换天线118,第二转换天线120和第三转换天线122把第一天线114和第二天线116改变为第二选择状态。当代表步骤205或206时,第二选择状态可以是三种可能的天线组合中的任何一种,当利用步骤210或212时,第二选择状态排除了天线114和天线116的并联设置。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改变在对应于码元边界的片边界处进行。前面参考图310已经讨论了在片的边界改变天线的选择状态。
在步骤610,如同在步骤604中那样,控制器再次从接收机126的瑞克手指(rakefinger)确定比率Ec/Io。
在步骤612,确定是否有至少一个比率Ec/Io高于预定阈值。步骤612执行与步骤606类似的功能,其中,例如,预定阈值近似为-14dB。
如果在步骤612的确定是肯定的,那么在步骤614控制器108把第一天线114和第二天线116保持在第二选择状态中。然后流程从步骤614返回步骤610,在其中控制器再次从解调器128的瑞克手指(rake finger)确定比率Ec/Io。因此,天线的选择状态将保留在第二选择状态,直到所有的比率Ec/Io降低到预定阈值以下。
如果在步骤612的确定是否定的,那么当仅用两种选择状态时,流程经过路径615返回图2的步骤202。在图2的流程图中,在步骤210和212控制器108仅在两种选择状态之间选择。
如果在步骤612的确定是否定的,那么当控制器108在第一天线114和第二天线116的三种选择状态之间选择时,流程延续到步骤616。在图2的流程200中,在步骤205和206控制器108在天线114和116之间的三种选择状态之间选择。
在步骤616,控制器108通过配置第一转换开关118,第二转换开关120和第三转换开关122把第一天线114和第二天线116改变为第三选择状态。当代表步骤205或206时,第三选择状态可以是三种可能的天线组合之中的任何一种。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改变到第三选择状态是在对应码元边界的片边界处进行的。前面参考图310已经讨论了在片的边界改变天线的选择状态。
在步骤618,如同在步骤604和610中那样控制器再次从解调器128的瑞克手指(rake finger)确定比率Ec/Io。
在步骤620确定是否比率Ec/Io高于预定阈值。在步骤620的确定与已经在步骤606和612进行的确定相同。
如果在步骤620的确定是肯定的,那么在步骤621控制器108将第一天线114和第二天线116保持在第三选择状态。然后流程从步骤621返回到步骤616继续进行,在这里控制器再次确定来自解调器128的瑞克手指(rake finger)的Ec/Io比率。
如果在步骤620的确定是否定的,那么在步骤622控制器把第一天线114和第二天线116改变到第一选择状态。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改变是在对应于码元边界的片边界处发生的。前面参考图310已经讨论了在片的边界改变天线的选择状态。流程从步骤622延续到图2的步骤202。
参考图1-6和接下来的图7所描绘的第二一般实施例说明了一种用于控制在一个无线用户单元中的分集式接收机装置的方法。无线用户单元包括一个控制器和具有一个第一天线和一个第二天线的分集式接收机装置。控制器响应编码导频信号Ec与复合RF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的评估Io的比率Ec/Io,和/或接收信号的RSSI的积分(∫RSSI)中的至少一个以控制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选择状态。
图7显示了包括无线用户单元702的第二实施例的无线电***700的框图。一般地讲,除了无线用户单元702中的分集式接收机装置是一个选择分集式接收机装置以外,图7中的无线用户单元702与图1中的无线用户单元102相同。而无线用户单元102中的分集式接收机是一个转换天线分集式接收机装置。因此,图1和图7中的所有共同的元件都标以相同的标号,并且不再对这些标号作进一步的说明。提供图7以说明显示于图1的转换天线分集式接收机装置106的,由图2-6所支持的同样的原则,这些原则也适用于图7的选择分集式接收机装置704。
选择分集式接收机装置704一般包括第一天线114,第二天线116和第一接收机126(每个都显示在图1中),以及一个第二接收机706和一个转换开关708。第二接收机706一般包括与如图1所示的第一接收机126相同的元件。第二接收机706产生一个线路714上的解调信号,一个线路716上的RSSI,一个线路718上的∫RSSI和一个线路720上的比率Ec/Io。第二接收机706的操作与图1中所示的第一接收机126的操作相同。因此这里不再额外说明。
除了从接收机126接收的信号以外,控制器108接收线路716上的RSSI,线路718上的∫RSSI和线路720上的比率Ec/Io。转换开关在其第一端子接收来自第一接收机126的线路140上的解调信号(Dx),在其第二输入端接收来自第二接收机706的线路714上的解调信号(Dx)。转换开关708还接收一个来自控制器108的线路722上的控制信号。控制信号722控制是把来自第一接收机126的线路140上的解调信号或是把来自第二接收机706的线路714上的解调信号发送到线路724上的控制器。因此,在操作中,控制器108响应Ec/Io的比率,∫RSSI,或Ec/Io的比率和∫RSSI二者控制选择分集式接收机装置704。
现在说明无线用户单元702响应Ec/Io的比率的操作。第一接收机126响应来自第一天线114的复合RF信号156的第一表示158的接收在线路153产生一个包括至少一个比率Ec/Io的第一接收信号(见图1)。第二接收机706响应来自第二天线116的复合RF信号156的第二表示160的接收在线路720上产生一个包括至少一个比率Ec/Io的第二接收信号(未示出)。然后,控制器108响应第一比率Ec/Io和第二比率Ec/Io中的至少一个,选择线路140上的第一解调信号或线路714上的第二解调信号。因此,可以操作无线用户单元702响应比率Ec/Io控制选择分集式接收机装置704。
接着说明无线用户单元702响应∫RSSI的操作。控制器响应复合RF信号156的第一表示158的接收测量线路138上的复合RF信号156的第一RSSI。控制器还响应复合RF信号156的第二表示160的接收测量线路716上的复合RF信号156的第二RSSI。第一接收机126的积分器130对多个片上的复合RF信号156的第一RSSI积分,以产生复合RF信号156的第一∫RSSI。第二接收机706的积分器712对多个片上的复合RF信号156的第二RSSI积分,以在线路718上产生复合RF信号156的第二∫RSSI。控制器108响应线路144上的复合RF信号156的第一∫RSSI和线路718上的复合RF信号156的第二∫RSSI中的至少一个,选择线路140上的第一解调信号或线路714上的第二解调信号。现在参考图8-11,第三一般实施例说明了用于控制一种无线用户单元中的分集式接收机装置的另一种方法。分集式接收机接收一个用数字调制方法调制的第一射频(RF)信号,或一个用模拟调制方法调制的第二RF信号。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器在分集式接收机接收到用数字调制方法调制的第一RF信号时,控制分集接收机响应第一分集算法,在分集式接收机接收到用模拟方法调制的第二RF信号时,控制分集式接收机响应第二分集算法。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控制器在接收机接收到用数字调制方法调制的第一RF信号时,响应第一接收信息组控制分集式接收机,在接收机接收到用模拟调制方法调制的第二RF信号时,响应第二接收信息组控制分集式接收机。
图8,9和10每个都显示了一个包括一个无线用户单元的实施例的无线电***800的框图。下面的表2对图8,9和10进行了一般的说明。
                             表2
无线电单元    接收信息组    算法
现有技术          1           1
  图8             1           2
  图9             2           1
  图10            2           2
如表2所示的现有技术的无线用户单元使用响应仅有的一个接收信息组的唯一分集算法操作。一般仅有的一个接收信息组是一个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的评估。仅有的一个分集算法一般被用于控制一个嵌入在一个适于接收用模拟调制方法调制的RF信号的无线用户单元中的分集式接收机装置。
如表2所示的图8的无线用户单元使用响应仅有的一个接收信息组的两个或更多的分集算法。如表1所示,图9的无线用户单元使用响应两个或更多的接收信息组的仅有的一个分集算法。如表2所示的图10的无线用户单元使用分别响应两个或更多的信息组的两个或更多的分集算法。
图8显示了一个包括一个无线用户单元802的第三实施例的无线电***800的框图。无线电***800一般包括无线用户单元802,一个第一基站收发机804和一个第二基站收发机806。
第一基站收发机804利用一个第一调制方法805发射和接收RF信号808。第二基站收发机806利用一个第二调制方法807发射和接收RF信号810。
无线用户单元802一般包括一个分集式接收机装置812,一个控制器814,一个用户接口单元816和一个发射机单元818。分集式接收机装置812一般包括一个第一天线820,一个第二天线822。控制器814一般包括一个第一分集算法834和一个第二分集算法836。
现在说明无线用户单元802的操作。分集式接收机装置812接收第一复合射频(RF)信号866和第二复合RF信号868中的一个。第一复合RF信号866包括一个用第一调制方法805调制的所需RF信号808和干扰信号864。第二复合RF信号868包括一个用第二调制方法807调制的所需RF信号810和干扰信号864。控制器814在分集式接收机装置812接收到用第一调制方法805调制的第一RF信号808时,控制分集式接收机装置812响应第一分集算法834,在分集式接收机装置812接收到用第二调制方法807调制的第二RF信号810时,控制分集式接收机装置812响应第二分集算法836。控制器814通过一个或多个控制信号线路842控制分集式接收机装置812。
在本优选实施例中,分集式接收机装置812响应用第一调制方法805调制的第一RF信号808的接收产生一个第一接收信息组835,响应用第二调制方法807调制的第二RF信号810的接收产生一个不同于第一接收信息组835的第二接收信息组837。响应第一接收信息组835第一分集算法834操作,和响应第二接收信息组837第二分集算法836操作。
在本优选实施例中,第一接收信息组835不包括第二接收信息组857。例如,第一接收信息组835包括∫RSSI和Ec/Io的比率,第二接收信息组837包括RSSI。作为选择,第二接收信息组837可以是第一接收信息组835的一个分组。
作为另一种方案,分集式接收机装置812响应接收中的用第一调制方法805调制的第一RF信号808,和用第二调制方法807调制的第二RF信号810中的一个,产生一个接收信息组835。经过线路838响应接收信息组835,第一分集算法834和第二分集算法836都操作。在这些条件下,不使用第二接收信息组837。例如,响应一个RSSI第一分集算法834和第二分集算法836可以操作。这个例子可以执行于一个在AMPS无线电***和GSM无线电***中都能操作的双模无线用户单元。因此,在利用RSSI优化在不同的无线电***中操作的分集式接收机装置的控制的同时,改变分集算法以适应无线电***的类型。
根据预定的***选择算法或通过响应来自无线用户单元802的使用者的输入,控制器814确定是配置无线用户单元802以接收用第一调制方法805调制的第一RF信号808,还是接收用第二调制方法807调制的第二RF信号810。
在本优选实施例中,分集式接收机装置812是一个转换天线分集式接收机装置106,如图中实线所示。在本发明的背景技术中概括描述了一种,例如图1中所示的,转换天线分集式接收机装置106。作为选择,分集式接收机装置812可以是一种选择分集式接收机装置704。在本发明的背景技术中概括地描述了一种,例如图7中所示的,选择分集接收机装置707。此外,分集式接收机812也可以是一种最大比率合并分集式接收机装置844。在本发明的背景技术中概括地描述了一种最大比率合并分集式接收机装置844,这种装置是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知的。
第一调制方法805和第二调制方法807中的每个都可以是一种数字调制方法,或是一种模拟调制方法。此外,第一调制方法805和第二调制方法807可以是各不相同的数字调制方法,或是各不相同的模拟调制方法。因此,例如,无线用户单元802可以适合响应不同调制方法的分集式接收机装置812。
例如,第一调制方法805可以是一种数字调制方法,或可以是一种模拟调制方法。再例如,第一调制方法805可以是一种第一数字调制方法,和第二调制方法807可以是一种与第一数字调制方法不同的第二数字调制方法。再例如,第一调制方法805可以是一种第一模拟调制方法,和第二调制方法807可以是一种与第一模拟调制方法不同的第二模拟调制方法。
数字调制方法可以包括,例如,码分多址(CDMA)调制方法,时分多址(TDMA)调制方法,扩展-时分多址(E-TDMA)调制方法,和移动通信全球***(GSM)调制方法。模拟调制方法可以包括,例如,高级移动电话***(AMPS)调制方法,全通通信***(TACS)调制方法,和扩展-全通通信***(E-TACS)调制方法。
在本优选实施例中,第一调制方法805是一种数字调制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CDMA调制方法。在本优选实施例中,第二调制方法807是一种模拟调制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AMPS调制方法。
可以利用一种第一调制方法和一种第二调制方法传递信号的无线用户单元802在通信领域中称为双模无线用户单元。这表示,例如,同样的无线用户单元802可以与不同的无线电***一同操作,每一种无线电***用不同的调制方法调制它们发射的RF信号。在本优选实施例中,一种无线电***是一个数字***,另一种***是一个模拟***。
现有技术没有说明根据无线用户单元在其中操作的不同的无线电***使无线用户单元的分集式接收机装置适用的方法。因此,无线用户单元802根据无线用户单元在其中操作的不同的无线电***良好地优化了分集式接收机装置812的操作。由于没有这种优点,当在一个第一无线电***中的第一RF信号是用第一调制方法调制的时候,现有技术的在无线用户单元中的分集式接收机装置仅能用一种分集算法优化。当用第二RF信号是用第二种调制方法调制的时候,同样的一种分集算法对第二RF信号的接收仅有很小的改善,或甚至可能对第二RF信号的接收有潜在的损害。在这些环境中,同一种分集算法可能简直不能在不同的调制方法之间兼容。作为选择,当接收到第一和第二RF信号时,现有技术的无线用户单元可以在一种分集算法的性能上作一些妥协,以便可以分别适当地利用第一和第二调制方法工作。本发明不损害接收的RF信号,并且也不必作这些妥协。
第一分集算法834和第二分集算法836都是本领域人员所熟知的。在本优选实施例中,第一分集算法是一种独特的CDMA分集算法,并且在本申请中参考图1-7做了说明。图1-7表述了一种用于控制一个分集式接收机装置的分集算法,该分集式接收机装置接收由一种CDMA调制方法调制的RF信号。在本优选实施例中,第二分集算法836是一种用于AMPS调制方法的常用分集算法。
在图8所代表的优选实施例的总结中,无线用户单元802是一个无线电话用户单元。该无线电话用户单元包括转换天线分集式接收机装置106和控制器814。转换天线分集式接收机装置106接收由数字调制方法805调制的第一射频(RF)信号808,或由模拟调制方法807调制的第二RF信号810。控制器814控制转换天线分集接收机装置106,当转换天线分集式接收机装置106接收由数字方法805调制的第一RF信号808时,响应第一分集算法834;当转换天线分集式接收机装置106接收由模拟方法807调制的第二RF信号810时,响应第二分集算法836。
因此,无线用户单元802不仅使它的操作适用于无线电***800的双模特性,而且也使它的操作适用于根据在无线电***800中的选择的模式控制分集式接收机装置812。因此,分集式接收机装置812也具有能够在双模无线电***中改善接收机性能的双模特性。
图9显示了一个包括一个作为图8的无线用户单元802的第三实施例的替代实施例的无线用户单元902的第四实施例的无线电***的框图。图8和图9之间的所有相同的元件都标有相同的参考号,并且这里不再对那些相同的参考号作进一步的说明。
分集式接收机装置812响应由第一调制方法850调制的第一RF信号808的接收产生一个第一接收信息组835,和响应由第二调制方法807调制的第二RF信号810的接收产生一个第二接收信息837。控制器814响应第一接收信息组835和第二接收信息组837中的一个控制分集式接收机装置812。
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控制器814控制分集式接收机装置812响应一个响应第一信息组835的第一分集算法834操作,和一个响应第二接收信息组837的以阴影线显示的第二分集算法836操作。在这种情况中,第二分集算法836经由点线904响应第二接收信息组837操作。第一分集算法834不响应第二接收信息组837操作,而是仅响应第一接收信息组835。图8显示了这种情况的一个例子。
作为替代,控制器814可以响应第一接收信息组835和第二信息组837中的一个控制分集式接收机装置812响应分集算法834操作。例如,第一接收信息组835包括一个比率Ec/Io,第二接收信息组837包括RSSI。在同样的例子中,分集算法834响应接收信息组中的信息的质量控制分集式接收机装置。例如,信息的质量可以定义为Ec/Io的比率的大小或RSSI。一般较大的Ec/Io或较高的RSSI的值表示较高的质量。
如同图8所示的无线用户单元的第三实施例,第一调制方法805和第二调制方法807的每一个可以是数字调制方法或模拟调制方法。此外,第一调制方法805和第二调制方法807的每一个可以是不同的数字调制方法或不同的模拟调制方法。
也如同图8所示的无线用户单元的第三实施例,分集式接收机装置最好是一种转换天线分集式接收机装置106。但是,分集式接收机装置也可以是一种选择分集式接收机装置704或是一种最大比率合并分集式接收机装置844。
在图9的无线用户单元902的第四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的总结中,无线用户单元902是一种无线电话用户单元。无线电话用户单元包括转换天线分集式接收机装置106和控制器814。转换天线分集式接收机装置106响应接收中的由数字调制方法805调制的第一RF信号808,产生一个第一接收信息组835,和响应接收中的由模拟调制方法807调制的第二RF信号810,产生一个不同于第一接收信息组835的第二接收信息组837。控制器814响应第一接收信息组835和第二接收信息组837中的一个控制转换天线分集式接收机装置106。
图10显示了一个包括作为图8和图9的无线用户单元的第三802和第四902实施例的替代实施例的无线用户单元1002的第五实施例的无线电***的框图。图8,9和10之间所有相同的元件都标有相同的参考号,并且不对这些相同的参考号进一步的说明。
无线用户单元1002包括一个分集式接收机装置812和一个控制器814。分集式接收机装置812响应接收中的由第一调制方法805调制的第一RF信号808,产生一个第一接收信息组835,和响应接收中的由第二调制方法807调制的第二RF信号810,产生一个不同于第一接收信息组835的第二接收信息组837。控制器814控制分集式接收机装置812响应一个响应第一接收信息组835的第一分集算法834操作,和一个响应第二接收信息组837的第二分集算法836操作。
如同图8所示的无线用户单元802的第三实施例和图9所示的无线用户单元902的第四实施例,第一调制方法805和第二调制方法807的每一个可以是一种数字调制方法或一种模拟调制方法。此外,第一调制方法805和第二调制方法807的每一个可以是不同的数字调制方法或不同的模拟调制方法。
也如同图8所示的无线用户单元802的第三实施例和图9所示的无线用户单元902的第四实施例,分集式接收机装置812最好是一种转换天线分集式接收机装置106。但是,分集式接收机装置812也可以是一种选择分集式接收机装置704或一种最大比率合并分集式接收机装置844。
在图10的无线用户单元1002的第五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的总结中,无线用户单元1002是一个无线电话用户单元。无线电话用户单元1002包括转换天线分集式接收机装置106和控制器814。转换天线分集式接收机装置106响应接收中的由数字调制方法805调制的第一RF信号808,产生第一接收信息组835,响应接收中的由模拟调制方法807调制的第二RF信号810,产生第二接收信息组837。控制器814控制转换天线分集接收机106响应一个响应第一接收信息组835的第一分集算法834操作,和一个响应第二接收信息组837的第二分集算法836操作。
图11显示了一个包括与图1的无线用户单元102的第一实施例和图8的无线用户单元802的第三实施例结合的无线用户单元1102的第六实施例的无线电***1100的框图。图1,8和11之间的所有相同的元件都标有相同的参考号,并且不对这些相同的参考号作进一步的说明。
在第六实施例中,无线用户单元1102是一种双模蜂窝无线电话用户单元。双模蜂窝无线电话单元1102接收一个第一复合射频(RF)信号866和一个第二复合RF信号868中的一个。第一复合RF信号866包括一个所需RF信号808和干扰信号864。所需RF信号808是一个直接序列扩频(DSSS)信号。DSSS信号包括至少一个编码导频信号(Ec)。第二复合RF信号868包括一个所需RF信号810和干扰信号864。
双模蜂窝无线电话用户单元1102包括一个转换天线分集式接收机装置106和一个控制器108。转换天线分集式接收机装置106响应接收中的由码分多址(DCMA)调制方法805调制的所需RF信号808,产生一个第一接收信息组(∫RSSI和Ec/Io142)。第一接收信息组(∫RSSI 144和Ec/Io 142)包括一个至少一个编码导频信号(Ec)与第一复合RF信号(Io)的比(Ec/Io),和一个第一复合RF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的评估的积分(∫RSSI)。转换天线分集式接收机装置106还响应接收中的包括由一种模拟调制方法807调制的所需RF信号810的第二RF信号868,产生一个不同于第一接收信息组(∫RSSI144和Ec/Io142)的第二接收信息组(RSSI138)。第二接收信息组(RSSI138)包括一个第二RF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138)的评估。控制器108控制转换天线分集式接收机装置106响应一个响应第一接收信息组(∫RSSI144和Ec/Io142)的第一分集算法834操作,和一个响应第二接收信息组(RSSI138)的第二分集算法836操作。
第一分集算法834经由第一146,第二148和第三150控制线路控制转换天线分集接收机装置106。第二分集算法834经由第一146和第二148控制线路控制转换天线分集接收机装置106。

Claims (9)

1.一种无线用户单元,包括:
一个用于接收一个由一种第一调制方法调制的第一射频(RF)信号,和一个由一种第二调制方法调制的第二RF信号中的一个的分集式接收机装置;
一个控制分集式接收机装置当分集式接收机装置接收由第一调制方法调制的第一RF信号时响应第一分集算法,和当分集式接收机装置接收由第二调制方法调制的第二RF信号时响应第二分集算法的控制器;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用户单元,
其中分集式接收机装置产生接收信息以响应接收中的由第一调制方法调制的第一RF信号和由第二调制方法调制的第二RF信号中的一个;和
其中第一分集算法和第二分集算法都操作以响应接收信息。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用户单元,
其中分集式接收机装置产生:一个第一接收信息组以响应接收中的由第一调制方法调制的第一RF信号,和一个不同于第一接收信息组的第二接收信息组以响应接收中的第二RF信号;和
其中第一分集算法操作以响应第一接收信息组和第二分集算法操作以响应第二接收信息组。
4.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用户单元,
其中第一调制方法还包括一种数字调制方法;和
其中第二调制方法还包括一种模拟调制方法。
5.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用户单元,
其中第一调制方法还包括一种第一数字调制方法;和
其中第二调制方法还包括一种不同于第一数字调制方法的第二数字调制方法。
6.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用户单元,
其中第一调制方法还包括一种第一模拟调制方法;和
其中第二调制方法还包括一种不同于第一模拟调制方法的第二模拟调制方法。
7.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用户单元,其中分集式接收机装置包括一种转换天线分集式接收机装置。
8.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用户单元,其中分集式接收机装置还包括一种选择分集式接收机装置。
9.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用户单元,其中分集式接收机装置还包括一种最大比率合并分集式接收机装置。
CN96120826A 1995-11-29 1996-11-25 具有分集式接收机的双模无线电用户单元装置及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185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08/564,460 1995-11-29
US08/564,460 US5940452A (en) 1995-11-29 1995-11-29 Dual mode radio subscriber unit having a diversity receiver apparatus and method therefo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793A CN1155793A (zh) 1997-07-30
CN1081856C true CN1081856C (zh) 2002-03-27

Family

ID=242545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612082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1856C (zh) 1995-11-29 1996-11-25 具有分集式接收机的双模无线电用户单元装置及其方法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5940452A (zh)
JP (1) JP3292979B2 (zh)
KR (1) KR100211476B1 (zh)
CN (1) CN1081856C (zh)
AR (1) AR004795A1 (zh)
GB (2) GB2307831B (zh)
MX (1) MX9605913A (zh)
SG (1) SG4719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38811A (zh) * 2011-12-02 2013-06-0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在便携式终端中提供分集服务天线的装置和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86885B2 (ja) * 1995-11-07 2002-05-2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タイミング再生手段及びダイバーシティ通信装置
JP3297580B2 (ja) * 1996-02-26 2002-07-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スペクトラム拡散通信装置
US6215982B1 (en) * 1996-06-28 2001-04-10 Cisco Systems, Inc.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with auxiliary receiver for selecting different channels
JPH10163936A (ja) * 1996-12-05 1998-06-19 Toshiba Corp 無線通信装置
FI103160B (fi) * 1997-05-30 1999-04-30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Mittauksien tekeminen rinnakkaisilla taajuuksilla radiotietoliikennela itteessa
US6075792A (en) 1997-06-16 2000-06-13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CDMA communication system which selectively allocates bandwidth upon demand
US6275484B1 (en) * 1997-06-23 2001-08-14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ncreasing the uplink gain for a CDMA base station
US6411825B1 (en) * 1997-09-09 2002-06-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istributed architecture for a base station transceiver subsystem
US6185266B1 (en) * 1997-10-07 2001-02-06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generating a power control metric in an orthogonal transmit diversity communication system
US6226507B1 (en) * 1998-02-03 2001-05-01 Ericsson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electing between a plurality of antennas utilized by a microcellular communications terminal for reception of a signal
KR19990088235A (ko) * 1998-05-13 1999-12-27 윤종용 이동통신시스템의시간스위칭송신다이버시티장치및그제어방법
US6208636B1 (en) * 1998-05-28 2001-03-27 Northpoint Technology,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signals selected from multiple data streams
US6205339B1 (en) 1998-07-13 2001-03-20 Qualcomm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ablishing TDD/TTY service over vocoded channels
US6436788B1 (en) * 1998-07-30 2002-08-20 Micron Technology, Inc. Field emission display having reduced optical sensitivity and method
US6865216B1 (en) * 1998-08-20 2005-03-08 Skyworks Solutions Inc. Frequency hopping spread spectrum modulation and 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 modulation cordless telephone
DE19845534B4 (de) * 1998-10-02 2005-01-27 Robert Bosch Gmbh Antennenschaltung
US6128330A (en) 1998-11-24 2000-10-03 Linex Technology, Inc. Efficient shadow reduction antenna system for spread spectrum
JP3691975B2 (ja) * 1998-12-28 2005-09-07 株式会社東芝 Cdma方式の移動無線端末装置
KR100317256B1 (ko) * 1999-04-30 2001-12-22 서평원 최적의 파일럿 심볼을 이용한 프레임 동기 방법
US6296565B1 (en) * 1999-05-04 2001-10-02 Shure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dictably switching diversity antennas on signal dropout
KR100648126B1 (ko) * 1999-05-17 2006-11-24 유티스타콤코리아 유한회사 듀얼 편파 다이버서티 수신 방식을 사용한 이동통신 단말기
JP3678944B2 (ja) * 1999-07-02 2005-08-03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US6363260B1 (en) 1999-07-07 2002-03-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edge of coverage detec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US7023833B1 (en) * 1999-09-10 2006-04-04 Pulse-Link, Inc. Baseband wireless network for isochronous communication
US6944148B1 (en) 1999-09-10 2005-09-13 Pulse-Link,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variable-sized data slots within a 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frame
US20030193924A1 (en) * 1999-09-10 2003-10-16 Stephan Gehring Medium access control protocol for centralized wireless network 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US6532370B1 (en) * 1999-09-30 2003-03-11 Skyworks Solutions, Inc. Cellular handset with adjustable analog to digital conversion
US6606485B1 (en) * 1999-10-06 2003-08-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Candidate system search and soft handoff between frequencies in a multi-carrier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SE521566C2 (sv) * 1999-10-15 2003-11-11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Förfarande och anordning för att ta emot analoga signaler som varierar inom ett stort signalområde i ett radiokommunikationssystem
US7088795B1 (en) * 1999-11-03 2006-08-08 Pulse-Link, Inc. Ultra wide band base band receiver
US6778815B1 (en) * 1999-11-24 2004-08-17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Mobile radio terminal apparatus
KR100580090B1 (ko) * 1999-12-18 2006-05-16 주식회사 케이티 송신 안테나 다이버서티를 사용하는 코드분할다중접속 시스템을 위한 모드 선택형 복조장치
CN1132344C (zh) * 2000-01-04 2003-12-2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便携式电话机
JP2001230709A (ja) 2000-02-17 2001-08-24 Nec Shizuoka Ltd ダイバーシチ受信装置
JP2001333347A (ja) * 2000-05-23 2001-11-30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アナログ・デジタル両用テレビ受信装置
US6970448B1 (en) * 2000-06-21 2005-11-29 Pulse-Link, Inc. Wireless TDMA system and method for network communications
US6952456B1 (en) * 2000-06-21 2005-10-04 Pulse-Link, Inc. Ultra wide band transmitter
GB2364210A (en) 2000-06-30 2002-01-16 Nokia Oy Ab Diversity receiver and method of receiving a multi carrier signal
GB0016411D0 (en) * 2000-07-05 2000-08-23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Antenna diversity receiver
US6665284B1 (en) 2000-07-31 2003-12-16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Apparatus, and associated method, for receiving data at a radio device
US6937592B1 (en) * 2000-09-01 2005-08-30 Intel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that supports multiple modes of operation
EP1248385B1 (en) * 2000-12-04 2004-03-10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Syntesis receiving method and synthesis receiver
US6476952B1 (en) 2001-01-17 2002-11-05 Oyster Optics, Inc. Phase-modulated fiber optic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S6469816B1 (en) 2001-05-24 2002-10-22 Oyster Optics, Inc. Phase-modulated fiber optic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S6665500B2 (en) 2001-01-29 2003-12-16 Oyster Optics, Inc. Dual-mode fiber optic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method
US7099592B2 (en) 2001-02-02 2006-08-29 Oyster Optics, Inc. Telecommunications card for secure optical data transmission and installation method
US7035246B2 (en) * 2001-03-13 2006-04-25 Pulse-Link, Inc. Maintaining a global time reference among a group of networked devices
US20020131106A1 (en) * 2001-03-16 2002-09-19 Peter Snawerdt Secure wave-division multiplexing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method
US7502630B2 (en) * 2001-06-05 2009-03-10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data between a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and a subscriber unit
EP1405444B1 (en) * 2001-07-09 2013-01-23 TQ Gamma, LLC Fiber optic telecommunications card with security detection
US6958984B2 (en) * 2001-08-02 2005-10-25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ggregation of wireless resources of proximal wireless units to facilitate diversity signal combining
WO2003023992A1 (en) * 2001-09-07 2003-03-20 Pulse-Link,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ata in ultra wide band frequencies in a de-centralized system
US7146134B2 (en) * 2002-02-09 2006-12-05 Dsp Group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ynamic diversity based upon receiver-side assessment of link quality
US8031622B2 (en) * 2002-02-19 2011-10-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e diversity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0467150B1 (ko) * 2002-05-15 2005-01-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부호분할다중접속 통신시스템의 단말기의 기지국 표시장치 및 방법
DE10224536B4 (de) * 2002-05-31 2009-04-23 Harman Becker Automotive Systems (Xsys Division) Gmbh Verfahren und Schaltungsanordnung zum Mehrwegeempfang
JP3999605B2 (ja) * 2002-08-23 2007-10-31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基地局、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
WO2004025975A2 (en) * 2002-09-11 2004-03-25 George Mason Intellectual Properties, Inc. Cellular network handoff decision mechanism
JP3672196B2 (ja) * 2002-10-07 2005-07-13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装置
JP3629261B2 (ja) * 2002-11-26 2005-03-16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無線受信装置
GB0227506D0 (en) * 2002-11-26 2002-12-31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Low-if pre-preamble antenna diversity receiver
JP3841411B2 (ja) * 2003-01-17 2006-11-01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ダイバシティ受信装置およびダイバシティ受信方法
US7079869B2 (en) * 2003-02-12 2006-07-18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Communication system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module having integrated radio frequency circuitry directly coupled to antenna element
JP4193589B2 (ja) * 2003-05-28 2008-12-10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携帯通信端末及びそのアンテナ切替方法
US9026070B2 (en) * 2003-12-18 2015-05-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Low-power wireless diversity receiver with multiple receive paths
US7444166B2 (en) * 2004-02-12 2008-10-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Wireless diversity receiver with shared receive path
KR100651447B1 (ko) * 2004-04-14 2006-11-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복수의 안테나들을 사용하는 셀룰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안테나 재 선택 시스템 및 방법
US7447171B2 (en) * 2004-06-14 2008-11-04 Xm Satellite Radio, Inc. Antenna diversity system
US20060046784A1 (en) * 2004-08-31 2006-03-02 Tzu-Hung Chen Multiple antenna control mechanism for wireless analog communications
JP4716085B2 (ja) * 2004-12-10 2011-07-0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携帯端末及び携帯端末通信方法
EP1691260A1 (en) * 2005-02-15 2006-08-16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Network Selection User Interface for Wireless Devices
WO2007021105A1 (en) * 2005-08-12 2007-02-22 Ktfreetel Co., Ltd. Method for selecting the installation position of link antenna in inbuilding radio frequency repeater, cable apparatus and terminal used in the same
US9450665B2 (en) * 2005-10-19 2016-09-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Diversity receiver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7680510B2 (en) * 2005-11-10 2010-03-16 Alcatel-Lucent Usa Inc. Diversity-switched front end base station transceiver system
US7242334B2 (en) * 2005-12-09 2007-07-10 Sirific Wireless Corporation Wireless receiver circuit with merged ADC and filter
JP2007258819A (ja) * 2006-03-20 2007-10-04 Casio Comput Co Ltd Ofdm受信装置、ofdm受信方法及び地上波デジタル受信装置
JP4712866B2 (ja) * 2006-03-28 2011-06-2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ダイバーシチ受信装置及びダイバーシチ受信方法
JP4692761B2 (ja) * 2006-03-29 2011-06-01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Ofdm受信装置、ofdm受信方法及び地上波デジタル受信装置
WO2007129381A1 (ja) * 2006-04-28 2007-11-15 Fujitsu Limited 受信ダイバシチ機能を有するw-cdma方式による移動機、及びそのシステム
US20080084922A1 (en) * 2006-10-05 2008-04-10 Bendik Kleveland Multiprotocol multiplex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s
US20080084919A1 (en) * 2006-10-05 2008-04-10 Zerog Wireless, Inc. Multiprotocol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s
US20080102752A1 (en) * 2006-10-30 2008-05-01 The Directv Group, Inc. Multiple satellite mobile system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20080111741A1 (en) * 2006-11-10 2008-05-15 The Directv Group, Inc. Redundant mobile antenna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the same
CN101188850B (zh) * 2006-11-17 2010-10-13 联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网络模式切换方法及其通讯装置
US8032091B2 (en) * 2007-03-14 2011-10-04 Magnolia Broadband Inc.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transmit diversity feedback during soft handoff
US8699968B2 (en) 2007-03-14 2014-04-15 Google Inc. Using multiple and a single feedback for UE uplink beamforming in soft handoff
US20100117921A1 (en) * 2007-07-09 2010-05-13 Kyeong-Soo Choi Organic connecting apparatus of receiving set for a car
US8958507B2 (en) * 2007-08-27 2015-02-17 Intel Mobile Communications GmbH Reuse of digital interface for multiple components
KR100968970B1 (ko) * 2007-12-29 2010-07-14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안테나 다이버시티 수신기
US20090170424A1 (en) * 2007-12-31 2009-07-02 Agere Systems, Inc. Low power mode for sdars receiver
CN101729195B (zh) * 2008-10-31 2013-04-03 南京师范大学 模拟信号和数字信息复合传输通信方法
US8280456B2 (en) 2009-08-14 2012-10-02 Google Inc. Providing a user with feedback regarding power consumption in battery-operated electronic devices
US9392547B2 (en) * 2010-01-26 2016-07-12 Maxlinear, Inc. Diversity receiver
US9178669B2 (en) 2011-05-17 2015-11-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Non-adjacent carrier aggregation architecture
US9252827B2 (en) 2011-06-27 2016-02-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Signal splitting carrier aggregation receiver architecture
US9154179B2 (en) 2011-06-29 2015-10-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ceiver with bypass mode for improved sensitivity
US8774334B2 (en) 2011-11-09 2014-07-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Dynamic receiver switching
US9362958B2 (en) 2012-03-02 2016-06-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Single chip signal splitting carrier aggregation receiver architecture
US9172402B2 (en) 2012-03-02 2015-10-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ple-input and multiple-output carrier aggregation receiver reuse architecture
JP5822765B2 (ja) * 2012-03-19 2015-11-2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端末装置、および基地局装置
US9118439B2 (en) 2012-04-06 2015-08-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ceiver for imbalanced carriers
US9154356B2 (en) 2012-05-25 2015-10-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Low noise amplifiers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US9867194B2 (en) 2012-06-12 2018-01-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Dynamic UE scheduling with shared antenna and carrier aggregation
KR101225487B1 (ko) 2012-09-03 2013-01-23 주식회사 하이텍이피씨 소 출력 중계기의 송수신 중계 제어장치
US9300420B2 (en) 2012-09-11 2016-03-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Carrier aggregation receiver architecture
US9543903B2 (en) 2012-10-22 2017-01-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Amplifiers with noise splitting
CN102983870B (zh) * 2012-10-30 2016-08-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滤除相邻频段干扰的方法及***
US8995591B2 (en) 2013-03-14 2015-03-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using a single-chip carrier aggregation receiver to support non-cellular diversity
GB2512586B (en) * 2013-04-02 2015-08-12 Broadcom Corp Switch arrangement
WO2016005797A1 (en) * 2014-07-11 2016-01-14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Dual-mode radio system having a full-duplex mode and a half-duplex mode
US10177722B2 (en) 2016-01-12 2019-01-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Carrier aggregation low-noise amplifier with tunable integrated power splitter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4001956A2 (en) * 1992-06-30 1994-01-20 Motorola Inc. Dual mode communication network
EP0945196A2 (de) * 1998-03-21 1999-09-29 Trumpf GmbH & Co Vorrichtung zum Sortieren von Werkstückteilen an einer Maschine zum schneidenden Bearbeiten von Werkstücke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42790B2 (zh) * 1975-01-09 1980-11-01
US4584713A (en) * 1983-07-06 1986-04-22 Motorola, Inc. Signal quality steered diversity
JPH0683127B2 (ja) * 1985-07-22 1994-10-19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ダイバーシチ受信無線機
US5031193A (en) * 1989-11-13 1991-07-09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versity reception of time-dispersed signals
JP2552928B2 (ja) * 1990-01-31 1996-11-1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選択ダイバーシチ受信装置
US5390342A (en) * 1990-03-14 1995-02-14 Pioneer Electronic Corporation Receiver using selective diversity receiving system
DE4101629C3 (de) * 1991-01-21 2003-06-26 Fuba Automotive Gmbh Antennendiversity-Anlage mit mindestens zwei Antennen für den mobilen Empfang von Meter- und Dezimeterwellen
US5541963A (en) * 1993-12-01 1996-07-30 Hitachi, Ltd. Diversity receiving apparatus
GB2321576B (en) * 1993-12-22 1998-09-16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Multi-mode radio telephone
JP2616417B2 (ja) * 1993-12-24 1997-06-0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移動無線端末機の瞬断防止方法と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4001956A2 (en) * 1992-06-30 1994-01-20 Motorola Inc. Dual mode communication network
EP0945196A2 (de) * 1998-03-21 1999-09-29 Trumpf GmbH & Co Vorrichtung zum Sortieren von Werkstückteilen an einer Maschine zum schneidenden Bearbeiten von Werkstücken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38811A (zh) * 2011-12-02 2013-06-0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在便携式终端中提供分集服务天线的装置和方法
US9356663B2 (en) 2011-12-02 2016-05-3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diversity service antenna in portable terminal
CN103138811B (zh) * 2011-12-02 2016-12-2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在便携式终端中提供分集服务天线的装置和方法
US11888568B2 (en) 2011-12-02 2024-01-3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diversity service antenna in portable termina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3292979B2 (ja) 2002-06-17
AR004795A1 (es) 1999-03-10
GB9624350D0 (en) 1997-01-08
KR970031455A (ko) 1997-06-26
KR100211476B1 (ko) 1999-08-02
CN1155793A (zh) 1997-07-30
GB2307831B (en) 2000-03-01
GB2307831A (en) 1997-06-04
JPH09181665A (ja) 1997-07-11
SG47195A1 (en) 1998-03-20
MX9605913A (es) 1997-05-31
GB9624100D0 (en) 1997-01-08
US5940452A (en) 1999-08-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856C (zh) 具有分集式接收机的双模无线电用户单元装置及其方法
CN1081855C (zh) 无线用户单元中控制分集接收机装置的方法
CN1116747C (zh) 用于发射机路径加权的装置与方法
KR101089527B1 (ko) 역방향 링크 송신 빔형성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00338889C (zh) 用多单元天线发送分集方案发送和接收数据的设备和方法
JP5166328B2 (ja) 移動局において受信ダイバーシティを決定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CN1711702B (zh) 具有多接收器的无线传输/接收单元及方法
CN1081408C (zh) 确定cdma无线电接收机中加权系数的方法
CN1262847A (zh) 用于在蜂窝状通信***中提供静锥区的方法和装置
CN1448039A (zh) 无线通信基站***、方法、程序及其记录媒体
CN1465203A (zh) 蜂窝无线传输装置和峰窝无线传输方法
CN101048949A (zh) 在通用rake接收机中用于参数估计的方法和设备
JP5086397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ダイバーシティサーチと復調器割当の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CN101056130A (zh) 在无线接收机中进行信号处理的方法和***
CN1829119A (zh) 宽带码分多址***智能天线的实现方法及装置
TW200838189A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chieving space and time diversity gain
TW200832979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pressed mode handling in a dual receiver user equipment (UE)
KR20160051826A (ko) 유휴 상태에서 사용자 장비의 도달가능성을 유지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WO2014022718A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determining reselection parameters for detected cells
TWI353737B (en) Wcdma terminal baseband processing module having m
CN1489317A (zh) 无线电通信方法、基站和移动台
CN1463506A (zh) 路径搜索方法,路径搜索器和移动终端
CN101053173A (zh) 基站、无线线路控制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236646C (zh) 移动无线电终端装置
EP2652992A1 (en) Receiver power reduc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MOTOROLA MOBILE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MOTOROLA INC.

Effective date: 20110114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ILLINOIS, USA TO: ILLINOIS STATE, US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0114

Address after: Illinois State

Patentee after: MOTOROLA MOBILITY, Inc.

Address before: Illinois Instrunment

Patentee before: Motorola, Inc.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Illinois State

Patentee after: MOTOROLA MOBILITY LLC

Address before: Illinois State

Patentee before: MOTOROLA MOBILITY, Inc.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315

Address after: California, USA

Patentee after: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Address before: Illinois State

Patentee before: MOTOROLA MOBILITY LLC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20327

Termination date: 2015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