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28123A - 内燃机用点火线圈 - Google Patents

内燃机用点火线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28123A
CN108028123A CN201680053891.4A CN201680053891A CN108028123A CN 108028123 A CN108028123 A CN 108028123A CN 201680053891 A CN201680053891 A CN 201680053891A CN 108028123 A CN108028123 A CN 1080281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base portion
coil
igniter
c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5389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028123B (zh
Inventor
川井秀
川井一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s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ens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nso Corp filed Critical Dens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0281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281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0281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281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38/00Adaptation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or functions
    • H01F38/12Ignition, e.g. for IC engin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PIGNITION, OTHER THAN COMPRESSION IGNITION, FOR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TESTING OF IGNITION TIMING IN COMPRESSION-IGNITION ENGINES
    • F02P15/00Electric spark ignition having characteristic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2P1/00 - F02P13/00 and combined with layout of ignition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02Casings
    • H01F27/04Leading of conductors or axles through casings, e.g. for tap-chang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4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 component, e.g. fus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PIGNITION, OTHER THAN COMPRESSION IGNITION, FOR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TESTING OF IGNITION TIMING IN COMPRESSION-IGNITION ENGINES
    • F02P13/00Sparking plugs structurally combined with other parts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PIGNITION, OTHER THAN COMPRESSION IGNITION, FOR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TESTING OF IGNITION TIMING IN COMPRESSION-IGNITION ENGINES
    • F02P3/00Other installations
    • F02P3/02Other installations having inductive energy storage, e.g. arrangements of induction coi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gnition Installation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施方式的内燃机用点火线圈(1)具有一次线圈(11)、二次线圈(12)、中心芯(13)、外周芯(2)、点火器(3)、壳体(4)、连接器部(5)和中继部件(6)。中继部件(6)将外周芯(2)与接地端子部件(52)电连接。中继部件(6)具有沿卡合壁(50)的后表面配置的基部(61)、从基部(61)向后方立设的立设部(62)和从立设部(62)的后端以向后方形成凸起的方式弯曲且沿与线圈轴向(X)正交的纵向(Z)延伸设置的弯曲部(63)。基部(61)在纵向(Z)的一端与接地内侧端子接触。立设部(62)在横向(Y)上相比点火器(3)更靠外侧配置。弯曲部(63)发生弹性变形并压接在外周芯(2)的前表面(211)。

Description

内燃机用点火线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燃机用点火线圈。
背景技术
作为内燃机用点火线圈,有一种具有一次线圈、二次线圈、配置在一次线圈及二次线圈内周侧的中心芯、配置在一次线圈及二次线圈外周侧的外周芯和向一次线圈通电以及切断通电的点火器的点火线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上述一次线圈、二次线圈、中心芯、外周芯、点火器收纳在壳体内。壳体上突出形成有与外部连接的连接器部。在连接器部内,配置有用于向点火器传输开关信号的信号端子部件、用于使点火器接地的接地端子部件等。
在上述点火线圈中,上述外周芯经由导电部件与连接器部的接地端子部件连接。由此,能够使外周芯接地(地线)。通过使外周芯接地,例如能够防止从外周芯产生的噪声。
特别是,在近些年的环保发动机中,谋求点火线圈输出电压的高电压化。中心芯及外周芯的带电电压也随之升高。因此,在内置点火器的点火线圈中,为了减少中心芯及外周芯的带电电压对点火器的影响,更加希望采用能够使外周芯的电位接地的结构。并且,希望能容易且经济地将中心芯及外周芯的电位接地。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9961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在上述点火线圈中,导电部件在其两端通过焊接与从接地端子部件及外周芯引出的端子连接,因此难以提高制造效率。即,由于导电部件的两端与从接地端子部件及外周芯引出的端子焊接等,因此需要对导电部件与接地端子部件及外周芯的连接部严密进行定位。故而,难以将导电部件与接地端子部件及外周芯连接,难以提高点火线圈的制造效率。
另外,在配置导电部件的区域,连接器部内配置的信号端子部件、接地端子部件等、以及它们所连接的电子器件及其端子等密布。故而,将导电部件与从接地端子部件及外周芯引出的端子连接的作业空间容易变小,并且,由于是在这种狭小的作业空间中通过焊接将它们连接,因此更加难以提高制造效率。
本发明是鉴于这一技术问题而提出的,提供一种使外周芯容易接地从而能够提高制造效率的内燃机用点火线圈。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方式是一种内燃机用点火线圈,该内燃机用点火线圈具有:一次线圈,其卷绕于一次绕线架;二次线圈,其卷绕于配置在该一次线圈的外周侧的二次绕线架;中心芯,其配置在上述一次线圈及上述二次线圈的内周侧;外周芯,其配置在上述一次线圈及上述二次线圈的外周侧;点火器,其在线圈轴向上配置在上述中心芯的前方侧,所述线圈轴向是上述一次线圈及上述二次线圈的卷绕轴的方向;壳体,其收纳上述一次线圈、上述二次线圈、上述中心芯、上述外周芯及上述点火器;连接器部,其至少具备用于向上述点火器传输开关信号的信号端子部件和用于使上述点火器接地的接地端子部件,且组装于上述壳体的前端部;中继部件,其将上述外周芯与上述接地端子部件电连接;上述连接器部具有卡合壁,该卡合壁与上述壳体卡合,并从上述点火器的上述线圈轴向的前方与上述点火器相对,上述信号端子部件具有信号内侧端子,该信号内侧端子贯通上述卡合壁,并且向上述壳体内突出,上述接地端子部件具有接地内侧端子,该接地内侧端子贯通上述卡合壁,并且向上述壳体内突出,上述中继部件具有沿上述卡合壁的后表面配置的基部、从该基部向后方立设的立设部和从该立设部的后端以向后方形成凸起的方式弯曲且沿与上述线圈轴向正交的纵向延伸设置的弯曲部,上述基部在上述纵向的一端与上述接地内侧端子接触,上述立设部在与上述线圈轴向和上述纵向双方这正交的横向上配置于比上述点火器更靠外侧的位置,上述弯曲部发生弹性变形并压接在上述外周芯的前表面。
发明效果
在上述内燃机用点火线圈中,弯曲部发生弹性变形并压接在上述外周芯的前表面。故而,使中继部件的弯曲部与外周芯的前表面的任何部位接触,都能够将中继部件与外周芯连接。因此,即使不严密地确定中继部件与外周芯的位置关系,也能够将中继部件与外周芯连接。故而,能够谋求提高点火线圈的制造效率。
另外,中继部件使基部与接地内侧端子接触,使弯曲部发生弹性变形并压接在外周芯的前表面。故而,即使不进行焊接也能够将中继部件与接地内侧端子及外周芯连接。故而,能够使它们的组装作业容易,能够谋求提高点火线圈的制造效率。
另外,基部沿卡合壁的后表面配置,立设部在横向上相比点火器更靠外侧配置。由此,当向中心芯的前方侧配置点火器时,能够防止点火器与中继部件干涉。故而,能够谋求提高点火线圈的制造效率。
如上,根据上述方式,能够提供一种可提高制造效率的内燃机用点火线圈。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中的内燃机用点火线圈的剖面图。
图2是从前端侧观察实施方式1中的连接器组件、中心芯、外周芯及点火器的图。
图3是沿图2的III-III箭头线的剖面图。
图4是实施方式1中的连接器组件及中继部件的立体局部放大图。
图5是从前端侧观察实施方式1中的连接器部的图。
图6是实施方式1中的第三壁部及中继部件的主视图。
图7是表示在实施方式1中向连接器组件组装中继部件后的情形的附图。
图8是表示在实施方式1中向组装了中继部件的连接器组件组装外周芯的情形的附图。
图9是表示在实施方式1中向连接器组件组装中继部件及外周芯后的情形的附图。
图10是从前端侧观察实施方式2中的连接器部的图。
图11是实施方式2中的接地端子部件及中继部件的立体图。
图12是从前端侧观察实施方式3中的连接器部的图。
图13是实施方式3中的接地端子部件及中继部件的立体图。
图14是实施方式4中的连接器组件及中继部件的立体局部放大图。
图15是实施方式5中的连接器组件及中继部件的立体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参照图1~图9对内燃机用点火线圈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内燃机用点火线圈1具有一次线圈11、二次线圈12、中心芯13、外周芯2、点火器3、壳体4、连接器部5和中继部件6。一次线圈11卷绕于一次绕线架14。二次线圈12卷绕于配置在一次线圈11的外周侧的二次绕线架15。中心芯13配置在一次线圈11及二次线圈12的内周侧。外周芯2配置在一次线圈11及二次线圈12的外周侧。
点火器3在线圈轴向X上配置在中心芯13的前方侧(图1中的左侧),线圈轴向X是一次线圈11及二次线圈12的卷绕轴的方向。壳体4收纳一次线圈11、二次线圈12、中心芯13、外周芯2及点火器3。如图4所示,连接器部5至少具备用于向点火器3传输开关信号的信号端子部件51和用于使点火器3接地的接地端子部件52。并且,如图1所示,连接器部5组装于壳体4的前端部(图1中的左侧)。
中继部件6将外周芯2与接地端子部件52电连接。如图1、图5所示,连接器部5具有卡合壁50,卡合壁50与壳体4卡合,并从点火器3的线圈轴向X的前方与点火器3相对。如图4所示,信号端子部件51具有信号内侧端子511,信号内侧端子511贯通卡合壁50,并且向壳体4内突出。接地端子部件52具有接地内侧端子521,接地内侧端子521贯通卡合壁50,并且向壳体4内突出。
如图3、图4所示,中继部件6具有沿卡合壁50的后表面配置的基部61、从基部61向后方立设的立设部62和从立设部62的后端以向后方形成凸起的方式弯曲并沿与线圈轴向X正交的纵向Z延伸设置的弯曲部63。如图4所示,基部61在纵向Z的一端与接地内侧端子521接触。如图2所示,立设部62在与线圈轴向X和纵向Z双方正交的横向Y上相比点火器3更靠外侧配置。如图1、图3所示,弯曲部63发生弹性变形并压接在外周芯2的前表面211。
上述内燃机用点火线圈1例如连接于与机动车、热电联供等的内燃机接地的火花塞(省略图示),用作对火花塞施加高电压的机构。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将线圈轴向X的一方(图1中的左侧)称为前方,将其相反侧称为后方。另外,将纵向Z的一方(图1中的下侧)称为前端侧,将其相反侧称为基端侧。
如图1所示,一次线圈11及二次线圈12在内外周重叠配置成同心状。卷绕一次线圈11的一次绕线架14和卷绕二次线圈12的二次绕线架15为树脂制。
配置在一次线圈11及二次线圈12内侧的中心芯13及配置在一次线圈11及二次线圈12外侧的外周芯2是将经过压力冲裁的电磁钢板层叠而成的。构成中心芯13及外周芯2的各电磁钢板以厚度方向为纵向Z,沿厚度方向层叠。构成中心芯13及外周芯2的各电磁钢板使层叠方向(纵向Z)的两端面被未图示的绝缘材料包覆。另一方面,构成中心芯13及外周芯2的各电磁钢板使与层叠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端缘从绝缘材料露出。并且,中继部件6的弯曲部63与外周芯2的前表面211的、使电磁钢板从绝缘材料露出的部分中的至少一部分抵接,从而将外周芯2与中继部件6导通。
层叠的多个电磁钢板相互固定而形成一体,分别构成中心芯13、外周芯2。作为使层叠的多个电磁钢板形成一体的方法,例如有利用铆钉将层叠的多个电磁钢板沿纵向Z紧固的方法。除此以外,还有所谓的暗榫接合方法,即,通过压力加工等在各电磁钢板上形成向纵向Z的一侧突出的暗榫,将各电磁钢板的暗榫向沿纵向Z邻接的电磁钢板的暗榫背侧的凹部嵌合,从而将层叠的多个电磁钢板固定。或者,也可以通过焊接将层叠的多个电磁钢板固定。另外,层叠的多个电磁钢板与沿纵向Z相互邻接的电磁钢板导通。
如图2所示,中心芯13沿线圈轴向X呈长条的近似矩形柱状。外周芯2具有从前方与中心芯13相对的前相对边部21、从后方与中心芯13相对的后相对边部22。而且,外周芯2具备沿线圈轴向X形成、将前相对边部21及后相对边部22的端部彼此连结的一对连结边部23。即,外周芯2呈近似矩形框体形状。
如图1、图2所示,点火器3以与前相对边部21的前端面相对的方式配置在前相对边部21的前方。点火器3向一次线圈11通电以及切断通电。点火器3具有从本体部31朝基端侧突出的多个点火器端子32。
如图1所示,一次线圈11、二次线圈12、中心芯13、外周芯2、点火器3等点火线圈1的构成器件收纳在壳体4内。壳体4具有形成在与纵向Z正交的平面上的底壁部41和从底壁部41的端缘向基端侧立设的侧壁部42。壳体4朝基端侧开口。
如图1~图5所示,连接器部5的卡合壁50与侧壁部42中的点火器3前方的部位卡合。在连接器部5的卡合壁50的端缘,形成有与壳体4的侧壁部42卡合的槽。连接器部5具有从卡合壁50朝前方突出形成的筒状的突出部54。
如图4所示,连接器部5具有沿线圈轴向X贯通卡合壁50的信号端子部件51及接地端子部件52。而且,连接器部5具有沿线圈轴向X贯通卡合壁50的电源端子部件53。电源端子部件53将外部电源与一次线圈11连接。电源端子部件53在向壳体4内突出的部位具有电源内侧端子531。
如图2所示,信号内侧端子511、接地内侧端子521及电源内侧端子531分别与不同的点火器端子32连接。
如图4、图5所示,接地端子部件52使后端部位从其前方部位沿横向Y分成三根。并且,接地端子部件52使该分支的部位向壳体4内突出。也就是说,沿横向Y并列配置了三根接地内侧端子521。
如图1~图3所示,中继部件6在线圈轴向X上配置在连接器部5的卡合壁50与外周芯2的前相对边部21之间。中继部件6通过对金属板进行弯曲加工等而形成。
如图4所示,中继部件6的基部61以厚度方向沿着线圈轴向X的方式配设。基部61使其前表面与卡合壁50的后表面抵接。基部61具有沿纵向Z形成的第一基部611、从第一基部611的前端部向横向Y延伸设置的第二基部612和从第二基部612的与第一基部611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向基端侧延伸设置的第三基部613。也就是说,基部61的从厚度方向观察的形状呈朝基端侧开口的U字状。如图4、图6所示,第一基部611具有从线圈轴向X观察的形状为矩形状的矩形部611a和从矩形部611a朝基端侧突出的嵌插部611b。嵌插部611b从矩形部611a的横向Y的中央朝基端侧延伸设置。立设部62从第三基部613的与第二基部612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立设。
如图4所示,嵌插部611b是基部61的一部分,其嵌插在相邻的接地内侧端子521之间。由此,接地端子部件52与中继部件6电连接。嵌插部611b被三个接地内侧端子521中沿横向Y相邻的两个接地内侧端子521夹持。如图4、图5所示,夹持基部61的两个接地内侧端子521在线圈轴向X上在基部61后方的部位具有相对部522。相对部522向相互靠近的方向延伸设置。如图4所示,相对部522的前端缘与基部61的后表面相对。由此,相对部522防止基部61在线圈轴向X上错位。此外,如图2所示,未嵌插基部61的接地内侧端子521与点火器3的点火器端子32连接。
如图2所示,立设部62以在包含点火器端子32的点火器3的横向Y的外侧通过的方式延伸设置。立设部62以厚度方向为纵向Z。
如图3、图4、图6所示,弯曲部63从立设部62的与基部61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向基端侧延伸设置。弯曲部63的厚度方向与线圈轴向X大致等同。如图3所示,弯曲部63的后表面的与横向Y正交的截面为曲线状,弯曲部63在其后表面压接在外周芯2的前相对边部21的前表面211。由此,外周芯2与中继部件6电连接,外周芯2与接地端子部件52经由中继部件6连接。
如图2所示,一次绕线架14与连接器部5通过一体形成而构成连接器组件7。此外,图5仅提取连接器组件7中的连接器部5进行了图示,另外,省略了对信号端子部件、电源端子部件的图示。
如图1~图3所示,连接器组件7在处于一次绕线架14的前方且沿着中心芯13的前端面的位置具有用于将外周芯2的前相对边部21嵌入的嵌入凹部70。如图3所示,嵌入凹部70朝前端侧开口。如图2、图3所示,嵌入凹部70由与前相对边部21的内周面相对的第一壁部71、与前相对边部21的基端面相对的第二壁部72和与前相对边部21的外周面相对的第三壁部73及第四壁部74形成。
如图2、图3所示,第一壁部71由一次绕线架14的前端部构成。外周芯2的前相对边部21的前表面211与第一壁部71的前端部抵接。如图3所示,第一壁部71朝前方开口。中心芯13的前端面从该开口部露出。
如图2所示,第三壁部73及第四壁部74分别形成在点火器3的横向Y的两侧。换言之,点火器3在横向Y上配置在第三壁部73与第四壁部74之间。
如图4、图6所示,连接器组件7具有从横向Y的两侧对中继部件6的立设部62进行定位的定位部731。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图6所示,在第三壁部73形成有朝前端侧开口的缝隙部730。中继部件6的立设部62配置在缝隙部730内。并且,缝隙部730的横向Y的尺寸与立设部62的横向Y的寸法等同。由此,沿横向Y定位立设部62。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壁部73中与缝隙部730沿横向Y邻接的部位构成定位部731。
如图3、图4所示,连接器组件7具有从前方对中继部件6的弯曲部63的与立设部62相反的一侧的端部进行支承的支承部732。在本实施方式中,弯曲部63的与立设部62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与第三壁部73的缝隙部730的基端侧的部位抵接而被第三壁部73支承。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壁部73的缝隙部730的基端侧的部位构成支承部732。
如图2所示,连接器组件7具有将连接器部5与第三壁部73及第4壁部74连结的一对连结部75。一对连结部75从连接器部5的卡合壁50的后表面的横向Y的两端部沿线圈轴向X朝第三壁部73及第四壁部74形成。如图2~图4所示,中继部件6的立设部62载置于与第三壁部73连结的一侧的连结部75。由此,使中继部件6相对于连接器组件7沿纵向Z定位。另外,在一对连结部75埋设有连接一次线圈11的端部的接线端子16。一对接线端子16在横向Y上朝连结部75的外侧突出。立设部62在横向Y上配置在一对接线端子16的内侧。
如图1所示,在壳体4的底壁部41,朝前端侧形成有沿纵向Z贯通的筒状的高压电极柱部43。高压电极柱部43的基端部嵌入有金属制的高压输出端子17。由此,封闭高压电极柱部43的基端部。并且,一次线圈11、二次线圈12、中心芯13、外周芯2、点火器3等点火线圈1的构成器件被填充于壳体4内的封闭区域的填充树脂18封闭。
接着,使用图7~图9对中继部件6及外周芯2向连接器组件7的组装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按照中继部件6、外周芯2的顺序向连接器组件7组装。
首先,对中继部件6向连接器组件7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7所示,从连接器组件7的前端侧向连接器组件7组装中继部件6。此时,如图6所示,使立设部62向第三壁部73的缝隙部730内***。由此,使中继部件6相对于连接器组件7沿横向Y定位。然后,如图7所示,使基部61的前表面与卡合壁50的后表面抵接。由此,使中继部件6相对于连接器组件7沿线圈轴向X定位。在该状态下,使中继部件6相对于连接器组件7向基端侧靠近,将立设部62载置于连结部75。由此,使中继部件6相对于连接器组件7沿纵向Z定位。通过以上操作,如图7所示,能够将中继部件6以相对于连接器组件7在所有方向上定位的状态组装于连接器组件7。
接着,对外周芯2向组装了中继部件6的连接器组件7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8、图9所示,外周芯2从连接器组件7的前端侧组装于连接器组件7。此时,使外周芯2的前相对边部21向连接器组件7的嵌入凹部70嵌入。然后,如图8所示,使前相对边部21与中继部件6的弯曲部63的后表面接触并且与第一壁部71的前表面抵接。然后,如图9所示,将外周芯2相对于连接器组件7进一步向基端侧压入。由此,外周芯2的前相对边部21变为沿线圈轴向X推压弯曲部63的状态。弯曲部63被沿线圈轴向X弹性压缩,压接在前相对边部21。而且,外周芯2使前相对边部21的后表面被第一壁部71支承,从而相对于连接器组件7沿线圈轴向X定位。另外,将外周芯2相对于连接器组件7向基端侧压入,直至外周芯2的基端面与连接器组件7的第二壁部72的前端面抵接。由此,使外周芯2相对于连接器组件7沿纵向Z定位。
通过以上操作,能够将中继部件6及外周芯2组装于连接器组件7。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在内燃机用点火线圈1中,弯曲部63发生弹性变形并压接在外周芯2的前表面211。故而,使中继部件6的弯曲部63与外周芯2的前表面211任何部位接触,都能够将中继部件6与外周芯2连接。因此,即使不严密地确定中继部件6与外周芯2的位置关系,也能够将中继部件6与外周芯2连接。故而,能够谋求提高点火线圈1的制造效率。
另外,中继部件6使基部61与接地内侧端子521接触,使弯曲部63发生弹性变形并压接在外周芯2的前表面211。故而,即使不进行焊接也能够将中继部件6与接地内侧端子521及外周芯2连接。故而,能够使它们的组装作业容易,能够谋求提高点火线圈1的制造效率。
另外,基部61沿卡合壁50的后表面配置,立设部62在横向Y上相比点火器3更靠外侧配置。由此,当向中心芯13的前方侧配置点火器3时,能够防止点火器3与中继部件6干涉。故而,能够谋求提高点火线圈1的制造效率。
另外,沿横向Y并列配置有多根接地内侧端子521,基部61的一部嵌插在相邻的接地内侧端子521之间。故而,在将中继部件6与接地内侧端子521连接时,不需要对它们进行焊接。因此,能够将中继部件6与接地内侧端子521容易地连接,结果能够进一步提高点火线圈1的制造效率。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外周芯2经由中继部件6及接地端子部件52接地(地线),因此能够使外周芯2为稳定的接地电位。故而,能够抑制点火器3与外周芯2之间的电压变高。由此,能够将点火器3配置在外周芯2近旁。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确保点火线圈1的可靠性,并且能够谋求点火线圈的小型化。
另外,一次绕线架14与连接器部5通过一体形成而构成连接器组件7。故而,能够削减器件个数。伴随于此,能够提高点火线圈1的制造效率。
另外,连接器组件7具有从前方对弯曲部63的与立设部62相反的一侧的端部进行支承的支承部732。这样,通过使弯曲部63的端部支承于支承部732,能够使弯曲部63的端部为固定端而非自由端,能够使之切实地压接在外周芯2的前相对边部21的前表面211。因此,能够提高外周芯2与中继部件6的连接可靠性。
另外,连接器组件7具有从横向Y的两侧对立设部62进行定位的定位部731。故而,能够通过向外周芯2的前相对边部21推压弯曲部63而防止中继部件6旋转。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点火线圈1的制造效率。
另外,第一基部611具有矩形部611a和从矩形部611a朝基端侧突出的嵌插部611b。故而,能够在矩形部611a确保基部61的强度,并且在嵌插部611b容易地向接地内侧端子521嵌插基部61。
如上,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可提高制造效率的内燃机用点火线圈。
(实施方式2)
如图10、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是接地内侧端子521具有沿纵向Z贯通的贯通孔523、基部61被嵌插于贯通孔523的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沿横向Y并列地配置了两根接地内侧端子521。并且,在两根接地内侧端子521中的一个接地内侧端子521上形成有贯通孔523。贯通孔523形成于与卡合壁50相接的位置。并且,中继部件6的嵌插部611b被嵌插于贯通孔523。
其它与实施方式1相同。此外,只要不特别表示,实施方式2以后所使用的附图标记中与既有实施方式所使用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就表示与既有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素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起到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作用效果。
(实施方式3)
如图12、图13所示,本实施方式是对实施方式1改变了中继部件6的形状及接地内侧端子521的形状的例子。如图13所示,中继部件6的基部61中,第一基部611由矩形部611a和从矩形部611a的横向Y的两端朝基端侧突出的、沿纵向Z为长条的一对嵌合部611c构成。
如图12、图13所示,与中继部件6接触的接地内侧端子521形成有横向Y的两端朝横向Y的内侧凹入的一对被嵌合凹部524。被嵌合凹部524形成于与卡合壁50相接的位置。并且,一对嵌合部611c嵌合于一对被嵌合凹部524。即,基部61以夹持接地内侧端子521的方式嵌合于接地内侧端子521。由此,中继部件6与接地端子部件52电连接。
其它与实施方式1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具有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作用效果。
(实施方式4)
如图14所示,本实施方式是中继部件6具有一对立设部62及一对弯曲部63的实施方式。一对立设部62分别配置在点火器3的横向Y的两侧。并且,一对弯曲部63分别压接在外周芯2的前表面211。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四壁部74也形成有缝隙部740。并且,一个立设部62配置在第三壁部73的缝隙部730,另一个立设部62配置在第四壁部74的缝隙部740。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壁部73和第四壁部74双方具有定位部731、741。
一对立设部62载置于一对连结部75。另外,从配置于第四壁部74的缝隙部740的立设部62延伸设置的弯曲部63的与立设部62相反一侧的端部与第四壁部74的缝隙部740的基端侧的部位抵接而被支承。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壁部73及第四壁部74分别具有支承部732、742。
基部61将一对立设部62的与弯曲部63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彼此连结。在本实施方式中,基部61具备两个第二基部612和两个第三基部613。一对第二基部612及一对第三基部613分别隔着第一基部611而形成在横向Y的相反两侧。
其它与实施方式1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弯曲部63分别压接在外周芯2的前表面211,因此能够提高中继部件6与外周芯2的连接可靠性。由此,能够切实地将外周芯2与接地端子部件52电连接。
其它具有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作用效果。
(实施方式5)
如图15所示,本实施方式是实施方式4的变形方式,是利用线材构成实施方式4中的中继部件6的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基部61的第一基部611是在横向Y上的一对立设部62之间朝基端侧凸起的U字状的U字状部616。并且,通过将U字状部616的基端部嵌入相邻的接地内侧端子521之间,使中继部件6与接地端子部件52电连接。
其它与实施方式4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线材构成中继部件,因此能够提高材料成品率。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实施方式4相同,也是将基部61在横向Y上形成在一对立设部62及弯曲部63之间。故而,即使利用线材构成中继部件6,也能够防止弯曲部63被外周芯2向基端侧推压而导致中继部件6旋转。
其它具有与实施方式4相同的作用效果。
此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各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应用于各种实施方式。作为一例,还可以将实施方式5与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3组合。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构成中心芯及外周芯的电磁钢板的表面被绝缘材料包覆的方式,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利用表面不被绝缘材料包覆的电磁钢板构成中心芯及外周芯。
附图标记说明
1 内燃机用点火线圈
2 外周芯
211 外周芯的前表面
3 点火器
5 连接器部
52 接地端子部件
521 接地内侧端子
6 中继部件
61 基部
62 立设部
63 弯曲部

Claims (9)

1.一种内燃机用点火线圈(1),具有:
一次线圈(11),卷绕于一次绕线架(14);
二次线圈(12),卷绕于配置在该一次线圈(11)的外周侧的二次绕线架(15);
中心芯(13),配置在上述一次线圈(11)及上述二次线圈(12)的内周侧;
外周芯(2),配置在上述一次线圈(11)及上述二次线圈(12)的外周侧;
点火器(3),在线圈轴向(X)上配置在上述中心芯(13)的前方侧,所述线圈轴向(X)是上述一次线圈(11)及上述二次线圈(12)的卷绕轴的方向;
壳体(4),收纳上述一次线圈(11)、上述二次线圈(12)、上述中心芯(13)、上述外周芯(2)及上述点火器(3);
连接器部(5),至少具备用于向上述点火器(3)传输开关信号的信号端子部件(51)和用于使上述点火器(3)接地的接地端子部件(52),且组装于上述壳体(4)的前端部;以及
中继部件(6),将上述外周芯(2)与上述接地端子部件(52)电连接;
上述连接器部(5)具有卡合壁(50),该卡合壁(50)与上述壳体卡合(4),并从上述点火器(3)的上述线圈轴向(X)的前方与上述点火器(3)相对,
上述信号端子部件(51)具有信号内侧端子(511),该信号内侧端子(511)贯通上述卡合壁(50),并且向上述壳体(4)内突出,
上述接地端子部件(52)具有接地内侧端子(521),该接地内侧端子(521)贯通上述卡合壁(50),并且向上述壳体(4)内突出,
上述中继部件(6)具有沿上述卡合壁(50)的后表面配置的基部(61)、从该基部(61)向后方立设的立设部(62)、以及从该立设部(62)的后端以向后方形成凸起的方式弯曲且沿与上述线圈轴向(X)正交的纵向(Z)延伸设置的弯曲部(63),
上述基部(61)在上述纵向(Z)的一端与上述接地内侧端子(521)接触,
上述立设部(62)在与上述线圈轴向(X)和上述纵向(Z)这双方正交的横向(Y)上配置于比上述点火器(3)更靠外侧的位置,
上述弯曲部(63)发生弹性变形,并压接在上述外周芯(2)的前表面(21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用点火线圈(1),其特征在于,
沿上述横向(Y)并列地配置有多根上述接地内侧端子(521),上述基部(61)的一部分被嵌插于相邻的上述接地内侧端子(521)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用点火线圈(1),其特征在于,
上述接地内侧端子(521)具有沿上述纵向(Z)贯通的贯通孔(523),上述基部(61)被嵌插于该贯通孔(523)。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燃机用点火线圈(1),其特征在于,
上述一次绕线架(14)与上述连接器部(5)通过一体形成而构成了连接器组件(7)。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燃机用点火线圈(1),其特征在于,
上述连接器组件(7)具有从前方对上述弯曲部(63)中的与上述立设部(62)相反的一侧的端部进行支承的支承部(732)。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内燃机用点火线圈(1),其特征在于,
上述连接器组件(7)具有从上述横向(Y)的两侧对上述立设部(62)进行定位的定位部(731)。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燃机用点火线圈(1),其特征在于,
上述中继部件(6)具有一对上述立设部(62)及一对上述弯曲部(63),一对上述立设部(62)分别配置在上述点火器(3)在上述横向(Y)上的两侧,一对上述弯曲部(63)分别压接在上述外周芯(2)的前表面(211)。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燃机用点火线圈(1),其特征在于,
上述中继部件(6)由线材构成。
9.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燃机用点火线圈(1),其特征在于,
上述基部(61)具有沿上述纵向(Z)形成的第一基部(611)、从该第一基部(611)中的上述纵向(Z)的一侧即前端侧的端部向上述横向(Y)延伸设置的第二基部(612)、以及从该第二基部(612)中的与上述第一基部(611)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向在上述纵向(Z)上与前端侧相反的一侧即基端侧延伸设置的第三基部(613),上述第一基部(611)具有从上述线圈轴向(X)观察的形状为矩形状的矩形部(611a)和从该矩形部(611a)朝基端侧突出的嵌插部(611b),上述立设部(62)从上述第三基部(613)中的与上述第二基部(612)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立设,上述弯曲部(63)从上述立设部(62)中的与上述基部(61)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向基端侧延伸设置。
CN201680053891.4A 2015-09-16 2016-09-01 内燃机用点火线圈 Active CN10802812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83380 2015-09-16
JP2015183380A JP6468143B2 (ja) 2015-09-16 2015-09-16 内燃機関用の点火コイル
PCT/JP2016/075613 WO2017047390A1 (ja) 2015-09-16 2016-09-01 内燃機関用の点火コイ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28123A true CN108028123A (zh) 2018-05-11
CN108028123B CN108028123B (zh) 2019-08-23

Family

ID=582891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53891.4A Active CN108028123B (zh) 2015-09-16 2016-09-01 内燃机用点火线圈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431376B2 (zh)
JP (1) JP6468143B2 (zh)
CN (1) CN108028123B (zh)
WO (1) WO201704739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74970A (zh) * 2019-05-24 2021-12-31 株式会社电装 磁性部件和包括该磁性部件的电力转换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622140B2 (en) * 2016-07-21 2020-04-14 Borgwarner Ludwigsburg Gmbh High voltage contact for an ignition coil
JP6930330B2 (ja) * 2017-09-22 2021-09-0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内燃機関用の点火コイル
JP6977512B2 (ja) * 2017-11-30 2021-12-0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内燃機関用点火コイル
JP7225728B2 (ja) * 2018-11-21 2023-02-2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点火コイル
JP7232027B2 (ja) * 2018-12-04 2023-03-02 ダイヤゼブラ電機株式会社 イグナイタ組立体およびイグナイタユニット
JP7211199B2 (ja) * 2019-03-26 2023-01-2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内燃機関用点火コイル
JP7393146B2 (ja) 2019-07-22 2023-12-06 ダイヤゼブラ電機株式会社 点火コイル装置
JP7375362B2 (ja) * 2019-08-09 2023-11-0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点火コイル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682A (zh) * 1995-05-08 1996-12-1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内燃机的点火装置
JP2003197446A (ja) * 2001-12-25 2003-07-11 Hanshin Electric Co Ltd 内燃機関用点火コイル
CN1794384A (zh) * 2004-12-21 2006-06-28 株式会社电装 点火线圈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75058A (ja) 1991-12-19 1993-07-13 Aisan Ind Co Ltd 内燃機関用点火コイル
JP4701633B2 (ja) 2004-05-26 2011-06-15 国産電機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用点火コイ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7180295A (ja) 2005-12-28 2007-07-12 Hanshin Electric Co Ltd 内燃機関用点火コイル
JP4683424B2 (ja) 2006-01-25 2011-05-18 阪神エレクトリック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用点火コイル
JP4187005B2 (ja) 2006-04-24 2008-11-26 国産電機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用点火コイル及び点火装置
CN201092926Y (zh) 2007-08-21 2008-07-30 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点火线圈
JP4978497B2 (ja) 2008-02-11 2012-07-1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点火コイル
JP4992926B2 (ja) * 2008-04-22 2012-08-0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内燃機関用点火コイル
JP5291978B2 (ja) 2008-04-23 2013-09-18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用点火コイル
JP2009299614A (ja) 2008-06-16 2009-12-2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内燃機関用点火装置
JP2010182842A (ja) 2009-02-05 2010-08-19 Hanshin Electric Co Ltd 内燃機関用点火コイル
JP5846741B2 (ja) * 2011-02-21 2016-01-20 ダイヤモンド電機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用の点火コイル
JP5478555B2 (ja) * 2011-05-27 2014-04-23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用点火コイル
JP2013115074A (ja) 2011-11-25 2013-06-10 Diamond Electric Mfg Co Ltd 内燃機関用の点火コイル
JP2013115075A (ja) 2011-11-25 2013-06-10 Diamond Electric Mfg Co Ltd 内燃機関用の点火コイル
JP2013115076A (ja) 2011-11-25 2013-06-10 Diamond Electric Mfg Co Ltd 内燃機関用点火コイル
JP2013115296A (ja) 2011-11-30 2013-06-10 Diamond Electric Mfg Co Ltd 内燃機関用の点火コイル
JP5923289B2 (ja) 2011-12-01 2016-05-24 ダイヤモンド電機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用点火コイル及び点火コイル製造方法
KR101386105B1 (ko) 2013-03-29 2014-04-21 주식회사 유라테크 내연기관용 점화코일
JP6414472B2 (ja) * 2015-01-21 2018-10-3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内燃機関用の点火コイル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682A (zh) * 1995-05-08 1996-12-1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内燃机的点火装置
JP2003197446A (ja) * 2001-12-25 2003-07-11 Hanshin Electric Co Ltd 内燃機関用点火コイル
CN1794384A (zh) * 2004-12-21 2006-06-28 株式会社电装 点火线圈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74970A (zh) * 2019-05-24 2021-12-31 株式会社电装 磁性部件和包括该磁性部件的电力转换装置
CN113874970B (zh) * 2019-05-24 2023-12-05 株式会社电装 磁性部件和包括该磁性部件的电力转换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28123B (zh) 2019-08-23
WO2017047390A1 (ja) 2017-03-23
JP2017059681A (ja) 2017-03-23
JP6468143B2 (ja) 2019-02-13
US10431376B2 (en) 2019-10-01
US20180254144A1 (en) 2018-09-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28123B (zh) 内燃机用点火线圈
US10594056B2 (en) Terminal fitting
KR101570647B1 (ko) 접속 단자, 접속 단자 유닛 및 전동기
CN1862723B (zh) 内燃机用点火线圈装置
EP2887366B1 (en) Ignition coil and method of assembly
CN103858188A (zh) 内燃机用点火线圈
CN106057586A (zh) 触点装置以及电磁继电器
JP5018319B2 (ja) 点火コイル
JP2004120873A (ja) レゾルバの入出力端子構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レゾルバの結線方法
US20100147275A1 (en) Ignition coil, in particular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of a motor vehicle
CN104349248A (zh) 噪声滤波装置
US8233260B2 (en) Compact gas lighting device for an electric household appliance
JP5948839B2 (ja) 内燃機関用点火コイル
JP2015533252A (ja) 電気コネクタ
CN103426619A (zh) 用于内燃机的点火线圈
JP5012753B2 (ja) 点火コイ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376062B2 (ja) 内燃エンジンの点火コイル用電子モジュール
JP5467916B2 (ja) 同軸コネクタ、コネクタ付ケーブル、及び、取付方法
JP2017172795A (ja) 調理機器に適合する安全バルブ
JP6674847B2 (ja) モータのステータ組立方法およびモータのステータ構造
CN203277073U (zh) 内燃机用点火线圈
CN204178909U (zh) 一种采用插座式点火模块的笔式点火线圈
JPH08264352A (ja) 内燃機関用点火コイル
JP2011151181A (ja) 内燃機関用の点火コイル
JP2016171098A (ja) 内燃機関用の点火コイ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