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31129B - 车辆用空调单元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空调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31129B
CN107531129B CN201680023269.9A CN201680023269A CN107531129B CN 107531129 B CN107531129 B CN 107531129B CN 201680023269 A CN201680023269 A CN 201680023269A CN 107531129 B CN107531129 B CN 10753112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ooler
vehicle
air conditioning
evapor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2326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531129A (zh
Inventor
前田谦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s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ens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nso Corp filed Critical Dens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5311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311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5311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3112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2Cooling devices
    • B60H1/3233Cool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condensed liquid drainage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007Combined heating, ventilating, or cooling devices
    • B60H1/00021Air flow details of HVAC devices
    • B60H1/00064Air flow details of HVAC devices for sending air streams of different temperatures into the passenger compart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814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 B60H1/00821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the components being ventilating, air admitting or air distributing devices
    • B60H1/00835Damper doors, e.g. position control
    • B60H1/00849Damper doors, e.g. position control for selectively commanding the induction of outside or inside ai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2Cooling devices
    • B60H1/3204Cooling devices using compression
    • B60H1/3227Cooling devices using compress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r the type of heat exchanger, e.g. condenser, evaporat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007Combined heating, ventilating, or cooling devices
    • B60H1/00021Air flow details of HVAC devices
    • B60H2001/00114Heating or cooling details
    • B60H2001/00135Deviding walls for separate air flow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搭载于车辆的车辆用空调单元(10),该车辆用空调单元(10)具有:空调壳体(12),该空调壳体(12)设置于车辆;以及内外气切换门(28),该内外气切换门(28)使导入空调壳体(12)内的内气的风量与外气的风量的风量比例改变。并且,该车辆用空调单元(10)具有:冷却器(16),该冷却器(16)配置于空调壳体(12)内,冷却在空调壳体(12)内流动的空气;以及送风机(21、22),该送风机(21、22)配置于冷却器(16)的空气流下游侧,向车辆的室内吹送空气。空调壳体(12)在冷却器(16)的空气流下游侧具有将冷却器(16)所产生的冷凝水排出到空调壳体(12)外的管状的排水口(128)。并且,冷却器(16)配置于排水口(128)的中心线的延长线上,且设置为通过排水口(128)而被吸入到空调壳体(12)内的吸入空气沿着冷却器(16)流动。

Description

车辆用空调单元
关联申请的相互参照
本申请以在2015年4月24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号2015-89527号为基础,这里通过参照将该记载内容编入本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向车室内吹出调温后的空气的车辆用空调单元。
背景技术
以往,广泛公知有空气混合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该车辆用空调装置对由作为冷却用热交换器的蒸发器冷却后的冷风和由作为加热用热交换器的加热器芯加热后的热风的混合比例进行调整,而对吹出到车室内的空气的温度进行调整。
这样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具有在蒸发器的空气流下游侧配置有向车室内吹出空气的送风机的所谓的吸入式布局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3590号公报
在上述的吸入式布局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中,当送风机开始进行动作时,通过送风机的送风压力而使车室外的外气经由排出孔而被吸入到空调壳体内,该排出孔将由蒸发器产生的冷凝水排出到空调壳体外。并且,这样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在蒸发器的空气流下游侧设置有排出孔,因此从车室外经由排出孔被吸入到空调壳体内的吸入空气不会与蒸发器进行热交换而被冷却就被吹出到车室内。
因此,例如在外气的温度为高温的情况下,没有由蒸发器热交换的空气被吹出到车室内,存在制冷能力降低而给乘客带来不适这样的问题。
并且,上述的吸入式布局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即使在内气模式运转时也从排出孔向空调壳体内吸入外气,被吸入到空调壳体内的吸入空气直接被吹出到车室内。因此,例如,在外气包含恶臭、烟等的情况下,包含恶臭、烟等的外气被从排出孔吸入到空调壳体内,存在恶臭、烟等会给乘客带来不适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抑制因吸入空气引起的制冷能力的降低,并且减轻因吸入空气中包含的恶臭、烟等引起的乘客的不适。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1个观点,在车辆用空调单元中采用以下的结构。即,车辆用空调单元具有:空调壳体12,该空调壳体12设置于车辆;内外气切换门28,该内外气切换门28使导入到空调壳体内的内气的风量与外气的风量的风量比例改变;以及冷却器16,该冷却器16配置于空调壳体内,冷却在空调壳体内流动的空气。并且,车辆用空调单元具有送风机21、22,该送风机21、22配置于冷却器的空气流下游侧,向车辆的室内吹送空气,空调壳体在冷却器的空气流下游侧具有将在冷却器产生的冷凝水排出到空调壳体外的管状的排水口128。并且,车辆用空调单元的冷却器配置于排水口的中心线的延长线上,且设置为通过排水口而被吸入到空调壳体内的吸入空气沿着冷却器流动。
根据这样的结构,空调壳体在冷却器的空气流下游侧具有将在冷却器产生的冷凝水排出到空调壳体外的管状的排水口128,冷却器配置于排水口的中心线的延长线上。并且,空调壳体设置为使通过排水口而被吸入到空调壳体内的吸入空气沿着冷却器流动。因此,在这样的结构的空调壳体中,能够通过冷却器对吸入到空调壳体内的吸入空气进行冷却,能够抑制因吸入空气引起的制冷能力的降低。此外,在吸入空气中包含恶臭、烟等的情况下,也通过冷却器所生的冷凝水而减少恶臭、烟等,因此还能够减轻因吸入空气中包含的恶臭、烟等引起的乘客的不适。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单元的主要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单元的蒸发器的芯部的空气流出面侧观察蒸发器的情形的图。
图3是用于对通过排水口而被吸入到空调壳体内的吸入空气的流动进行说明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单元的主要结构的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单元的主要结构的图。
图6是表示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单元的蒸发器的芯部的空气流出面侧观察蒸发器的情形的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单元的主要结构的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单元的主要结构的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单元的主要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各实施方式中,在图中对于彼此相同或者均等的部分赋予相同的符号。
(第一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单元10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单元10的主要结构的剖面图。在图1中上下的各箭头DR1表示将车辆用空调单元10搭载在车辆的车辆搭载状态下的朝向。即,图1的两端箭头DR1表示车辆上下。
图1的车辆用空调单元10构成配设在车辆的发动机室内的包含压缩机和冷凝器等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一部分。车辆用空调单元10配置在车室内最前部的仪表盘的内侧即仪表板的内侧。
如图1所示,车辆用空调单元10具有:空调壳体12、蒸发器16、内外气切换门28、防尘过滤器29、送风机21等。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单元10由将送风机21相对于蒸发器16配置在空气流下游侧的吸入式布局构成。
空调壳体12是形成车辆用空调单元10的外壳的树脂制成的部件,呈大致长方体状的外形。在图1中表示空调壳体12整体中的主要部分。
在空调壳体12中设置有内外气切换门28,该内外气切换门28使作为车室外的空气的外气与作为车室内的空气的内气的风量之间的风量比例发生变化。该内外气切换门28由电动致动器62驱动,该电动致动器62根据从空调控制装置(未图示)输出的控制信号而对其动作进行控制。
通过送风机21向空调壳体12内导入作为车室外的空气的外气或者作为车室内的空气的内气。并且,导入到空调壳体12内的外气或者内气通过防尘过滤器29而流入到蒸发器16。
蒸发器16是冷却在空调壳体12内流动的空气的冷却用热交换器即冷却器。蒸发器16收容在空调壳体12内,配置为供导入到空调壳体12内的外气或者内气流入。蒸发器16与未图示的压缩机、冷凝器以及膨胀阀一同构成使制冷剂循环的公知的制冷循环装置。蒸发器16通过制冷剂的蒸发而对通过蒸发器16的空气进行冷却。
蒸发器16的构造与通常用于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公知的蒸发器相同。具体而言,蒸发器16由芯部161、第一集管箱部162以及第二集管箱部163构成,其中,该芯部161使在空调壳体12内流动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却,该第一集管箱部162设置于该芯部161的上端,该第二集管箱部163设置于该芯部161的下端。另外,第二集管箱部163相当于下侧集管箱部。芯部161、第一集管箱部162和第二集管箱部163由铝等热传导率较高的金属材构成。蒸发器16的芯部161由具有扁平剖面形状的多根制冷剂管和成型为波状的多个波纹散热片构成,该多根制冷剂管与集管箱部162、163分别连通,该多个波纹散热片设置在该制冷剂管彼此之间。并且,该芯部161采用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制冷剂管与波纹散热片交替层叠的构造。
本实施方式的蒸发器16被倾斜地配置成使通过了芯部161的空气朝向斜下方向。具体而言,蒸发器16被倾斜地配置成蒸发器16的上端位于比下端靠空气流下游侧的位置。
在蒸发器16中,在制冷剂管内流动的低温的制冷剂与通过芯部161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由此冷却该空气。并且,芯部161被制冷剂管和波纹散热片划分成多个较细的空气通路,因此在芯部161中,空气专向芯部161的厚度方向流动。
在空调壳体12中配设有送风机21。送风机21是对导入到空调壳体12内的空气进行吹送的离心送风机。送风机21构成为具有吸入空气的2个空气吸入口21a,从这些空气吸入口21a吸入空气。由蒸发器16冷却即调温后的空气通过送风机21而被吹送到车室内。
在空调壳体12的底面127上设置有排水口128,该排水口128具有使蒸发器16所产生的冷凝水向车室外排出的排出孔128a。排水口128呈管状,被设置为在蒸发器16的空气流下游侧的空调壳体12的底面127上与该底面127大致垂直。即,该排水口128是使蒸发器16所产生的冷凝水向车室外排出的排出通路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在空调壳体12的底面127上形成的排水口128在从蒸发器16的芯部161的空气流出面侧观察蒸发器16时配置于蒸发器16的左右方向的中央位置。另外,蒸发器16的左右方向是指蒸发器16的车辆的下方向的端部的长度方向。即,图2中的纸面左右方向。
由蒸发器16产生的冷凝水滴落到空调壳体12的底面127之后,通过排水口128而向空调壳体12外排出。并且,当送风机21开始进行动作时,空调壳体12内的压力降低,车室外的外气通过排水口128而被吸入到空调壳体12内。例如,在夏季,高温的外气通过排水口128的排出孔128a而被吸入到空调壳体12内。并且,被吸入到空调壳体12内的吸入空气通过送风机21而被吹送到车室内。
在本车辆用空调单元10中,通过排水口128的排出孔128a而被吸入到空调壳体12内的吸入空气与从蒸发器16流出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被冷却。具体而言,蒸发器16配置于排水口12 8的中心线C0的延长线上,被设置为通过排水口128而被吸入到空调壳体12内的吸入空气沿着蒸发器16流动。在本实施方式中,蒸发器16配置为在排水口的中心线C0的延长线上包含蒸发器16的空调壳体12的底面127侧的一半的区域16a。并且,蒸发器16被设置为排水口128的中心线C0的延长线与蒸发器16交叉的点位于比送风机21的空气吸入口21a靠车辆的下方向的位置。
由此,通过排出孔128a而被吸入到空调壳体12内的吸入空气大部分像图3中的箭头A1所示那样以掠过蒸发器16的方式通过而与从蒸发器16流出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被冷却。然后,该吸入空气被吸入到送风机21,通过送风机21而吹送到车室内。即,当通过排出孔128a而被吸入到空调壳体12内的吸入空气的大部分到达蒸发器16的空气流出面时,被从蒸发器16流出的空气推回,而以沿着蒸发器16的方式通过之后,被导入到送风机21。
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吸入空气到达接近排出孔128a的蒸发器16下侧一半的区域16a。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与构成为吸入空气到达远离排出孔128a的蒸发器16上侧一半的区域的情况相比较,能够促进吸入空气与从蒸发器16流出的空气的热交换,能够提高吸入空气的冷却性能。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空调壳体12采用在其内部设置有通风空间12c的结构,该通风空间12c用于使通过排水口128的排出孔128a而被吸入到空调壳体12的内部的吸入空气沿着蒸发器16通过。具体而言,该通风空间12c是与排水口128的排出孔128a连通的空间。该通风空间12c是如下空间:用于在空调壳体12的内部从空调壳体12的内侧部分中的排水口128侧的一端12a直到空调壳体12的内侧部分中的夹着蒸发器16与该一端12a相反侧的另一端12b为止沿着蒸发器16通过的空间。换言之,该通风空间12c是沿着蒸发器16从空调壳体12的内侧部分中的排水口128侧的一端12a连通到另一端12b的空间。这里,通风空间12c是在空调壳体12的内部沿着蒸发器16从空调壳体12的下侧形成到上侧的空间。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蒸发器16中的接近下方侧即排水口128的一侧并没有配置其他部件、分隔空间的壁等,而形成有上述的通风空间12c。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空调壳体12的内部并没有采用像后述的第七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单元10那样配置有第一分隔壁123等分隔壁的多层结构,而采用未配置这样的分隔壁的单层结构。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空调壳体12的一端12a是空调壳体12的底面127的一部分。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排水口128的排出孔128a而被吸入到空调壳体12的内部的吸入空气的通过不会被妨碍,容易以掠过蒸发器16的方式通过。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尤其能够促进吸入空气与从蒸发器16流出的空气的热交换,能够提高吸入空气的冷却性能。
另外,该通风空间12c至少需要是沿着蒸发器16从空调壳体12中的一端12a连通到另一端12b的空间,但不限于吸入空气从一端12a流动到另一端12b的结构。
并且,通过排出孔128a而被吸入到空调壳体12内的吸入空气的一部分像图3中的箭头A2所示那样在与蒸发器16所产生的冷凝水Wcd进行热交换而被冷却之后,通过送风机21而被吹送到车室内。
这样,通过排出孔128a而被吸入到空调壳体12内的吸入空气不仅与蒸发器16进行热交换而被冷却,而且与蒸发器16所产生的冷凝水Wcd进行热交换而被冷却。
并且,蒸发器16所产生的冷凝水Wcd具有吸收空气中包含的恶臭、烟等的效果。例如,在通过排出孔128a而被吸入到空调壳体12内的吸入空气包含恶臭、烟等的情况下,吸入空气中包含的恶臭、烟等与冷凝水Wcd接触而被冷凝水Wcd去除,恶臭、烟等被减少后的空气通过送风机21而被吹送到车室内。
根据上述的结构,车辆用空调单元10具有:设置于车辆的空调壳体12;以及使导入到空调壳体12内的内气的风量与外气的风量之间的风量比例发生变化的内外气切换门28。并且,车辆用空调单元10具有:蒸发器16,该蒸发器16配置在空调壳体12内,冷却在空调壳体12内流动的空气;以及送风机21,该送风机21配置在蒸发器16的空气流下游侧,向车辆的室内吹送空气。
并且,空调壳体12在蒸发器16的空气流下游侧具有将蒸发器16所产生的冷凝水Wcd排出到空调壳体12外的排水口128。蒸发器16配置在排水口128的中心线的延长线上,被设置为使通过排水口128而被吸入到空调壳体12内的吸入空气沿着蒸发器16流动。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通过蒸发器16对吸入到空调壳体12内的吸入空气进行冷却,能够抑制因吸入空气引起的制冷能力的降低。此外,在吸入空气包含恶臭、烟等的情况下,也通过蒸发器16所产生的冷凝水而减少恶臭、烟等,因此还能够减轻因吸入空气中包含的恶臭、烟等引起的乘客的不适。
并且,蒸发器16优选配置为在排水口128的中心线的延长线上包含蒸发器16的空调壳体12的底面127侧的一半的区域16a。
并且,蒸发器16被倾斜地设置成车辆的上方向的端部与车辆的下方向的端部相比位于通过蒸发器16的空气流的下游侧,因此能够将蒸发器16所产生的冷凝水快速地向蒸发器16外排出。
另外,在吸入式布局的车辆用空调单元中,还考虑使从排出冷凝水的排水口128吸入的吸入空气通过蒸发器16的结构。即,例如在吸入式布局的车辆用空调单元中,还考虑在蒸发器16的车辆的下方向的面与空调壳体12的底面127之间设置有使冷凝水从蒸发器16的下游侧旁通到上游侧的连接通路。但是,这样的结构需要设置用于使冷凝水旁通的连接通路,因此构造变得复杂。并且,在蒸发器16的上游侧配置有内外气切换门28、防尘过滤器29,因此在想要将排出冷凝水的排水口128配置在蒸发器16的上游侧的情况下,产生布局上的制约。与此相对,本车辆用空调单元不需要设置用于使冷凝水旁通的连接通路。此外,关于本车辆用空调单元,在内外气切换门28和防尘过滤器29的配置上不会受到制约,能够抑制因吸入空气引起的制冷能力的降低,并且减轻因吸入空气中包含的恶臭、烟等引起的乘客的不适。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空调壳体12采用在其内部设置有通风空间12c的结构,该通风空间12c用于使通过排水口128的排出孔128a而被吸入到空调壳体12内部的吸入空气沿着蒸发器16通过。具体而言,该通风空间12c是与排水口128的排出孔128a连通的空间。该通风空间12c是如下空间:用于在空调壳体12的内部从空调壳体12的内侧部分中的排水口128侧的一端12a直到空调壳体12的内侧部分中的夹着蒸发器16与该一端12a相反侧的另一端12b为止沿着蒸发器16通过的空间。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排水口128的排出孔128a而被吸入到空调壳体12的内部的吸入空气的通过不会被妨碍,容易以掠过蒸发器16的方式通过。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尤其能够促进吸入空气与从蒸发器16流出的空气的热交换,能够提高吸入空气的冷却性能。
(第二实施方式)
参照图4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单元10进行说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单元10被设置为蒸发器16相对于空调壳体12的底面127倾斜,排水口128被设置为与空调壳体12的底面127垂直。与此相对,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单元10在如下的方面不同:被设置为蒸发器16相对于空调壳体12的底面127直立,此外排水口128被设置为相对于空调壳体12的底面127倾斜。
本实施方式的蒸发器16被设置为车辆的上方向的端部位于车辆的下方向的端部的正上方。即,蒸发器16配置为供通过了芯部161的空气流出的空气流出面与车辆上下方向DR1平行。
并且,排水口128形成为在该排水口128的中心线的延长线上配置有蒸发器16。更具体而言,排水口128形成为在该排水口128的中心线的延长线上包含蒸发器16的空调壳体12的底面127侧的一半的区域。并且,排水口128被设置为该排水口128的中心线相对于空调壳体12的底面127倾斜。
如上所述,蒸发器16被设置为车辆的上方向的端部位于车辆的下方向的端部的上方,排水口128形成为在该排水口128的中心线的延长线上配置有蒸发器16。
在这样的结构中,从车室外通过排水口128而被吸入到空调壳体12内的吸入空气在像箭头A3所示那样以掠过蒸发器16的方式通过而与蒸发器16热交换从而被冷却之后,通过送风机21而被吹送到车室内。
如上所述,蒸发器16被设置为车辆的上方向的端部位于车辆的下方向的端部的正上方,排水口128也可以相对于空调壳体12的底面127倾斜地设置。
并且,蒸发器16被设置为车辆的上方向的端部位于车辆的下方向的端部的正上方,因此也可以缩短空调壳体12中的蒸发器16的芯部161的厚度方向的设置尺寸。
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得到由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共用的结构所实现的效果。
(第三实施方式)
参照图5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单元10进行说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单元10构成为使通过排水口128而被吸入到空调壳体12内的吸入空气朝向蒸发器16的芯部161。然而,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单元10构成为使通过排水口128而被吸入到空调壳体12内的吸入空气朝向设置于蒸发器16的芯部161的下端的第二集管箱部163。另外,第二集管箱部163包含在蒸发器16的空调壳体12的底面127侧的一半的区域16a中。具体而言,蒸发器16配置为在设置于芯部161的下端的第二集管箱部163中包含排水口128的中心线。
像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单元10那样,在通过排水口128而被吸入到空调壳体12内的吸入空气朝向蒸发器16的芯部161的结构中,通过排水口128而被吸入到空调壳体12内的吸入空气被从芯部161流出的空气回推。因此,认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单元10中,通过排水口128而被吸入到空调壳体12内的吸入空气的冷却效果减少。
与此相对,本车辆用空调单元10的蒸发器16配置为在设置于芯部161的下端的第二集管箱部163中包含排水口128的中心线,配置为使吸入空气沿着下侧集管箱部163流动。因此,在本车辆用空调单元10中,不存在吸入空气被从芯部161流出的空气回推这样的情况,能够进一步提高吸入空气的冷却性能。
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得到由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共用的结构实现的效果。
另外,本实施方式是基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实施方式,但也可以使本实施方式与上述的第一至第二实施方式中的任意实施方式组合。
(第四实施方式)
参照图6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单元10进行说明。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单元10中,如图2所示,在从蒸发器16的芯部161的空气流出面侧观察蒸发器16时,在空调壳体12的底面127上形成的排水口128配置于蒸发器16的左右方向的中央位置。与此相对,在本车辆用空调单元10中,如图6所示,在从蒸发器16的芯部161的空气流出面侧观察蒸发器16时,排水口128在从蒸发器16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位置向左方离开了规定的长度的位置上偏移配置。另外,蒸发器16的左右方向是蒸发器16的车辆的下方向的端部的长度方向。即,图6中的纸面左右方向。
像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单元10那样,如图2所示,在从蒸发器16的芯部161的空气流出面侧观察蒸发器16时,在空调壳体12的底面127上形成的排水口128配置于蒸发器16的左右方向的中央位置,在该结构中从芯部161流出的空气的流速较快。因此,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单元10中,通过排水口128而被吸入到空调壳体12内的吸入空气被从芯部161流出的空气回推。由此,认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单元10中,通过排水口128而被吸入到空调壳体12内的吸入空气的冷却效果减少。
与此相对,在本车辆用空调单元10中,如图6所示,在从蒸发器16的芯部161的空气流出面侧观察蒸发器16时,排水口128在从蒸发器16的左右方向的中央位置向左右方向离开了规定的长度的位置上偏移配置。另外,蒸发器16的左右方向是蒸发器16的车辆的下方向的端部的长度方向。即,图6中的纸面左右方向。
即,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单元10中,在将蒸发器16的车辆的下方向的端部的长度方向设为冷却器的左右方向时,排水口128配置为排水口128的中心线的延长线通过从蒸发器16的左右方向的中央离开的位置。
这样,关于从蒸发器16的左右方向的中央位置向左右方向离开了规定的长度的位置,与蒸发器16的左右方向的中央位置相比,被从芯部161流出的空气回推的力减弱。因此,在本车辆用空调单元10中,能够进一步对通过排水口128而被吸入到空调壳体12内的吸入空气进行冷却。
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得到由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共用的结构实现的效果。
另外,本实施方式是基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实施方式,但也可以使本实施方式与上述的第一至第三实施方式中的任意实施方式组合。
(第五实施方式)
参照图7对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单元10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单元10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单元10相比较,在具有空气混合门24和加热器芯18的方面不同。
加热器芯18是通过作为温水的发动机冷却水对从蒸发器16流出的空气进行加热的加热用热交换器即加热器。加热器芯18在空调壳体12内的空气流中相对于蒸发器16配置在下游侧。
加热器芯18的构造与通常情况下用于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公知的加热用热交换器相同。具体而言,加热器芯18由芯部181以及分别设置在该芯部181的两端的第一集管箱部182和第二集管箱部183构成。加热器芯18的芯部181由具有扁平剖面形状的多根温水管和成型为波状的多个波纹散热片构成,该多根温水管与集管箱部182、183分别连通,该多个波纹散热片设置在该温水管彼此之间。并且,该芯部181采用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温水管与波纹散热片交替层叠的构造。
在加热器芯18中,在温水管内流动的高温的发动机冷却水与通过芯部181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由此加热该空气。并且,芯部181被温水管和波纹散热片划分成多个较细的空气通路,因此在芯部181中,空气专向芯部181的厚度方向流动。并且,加热器芯18被设置为第一集管箱部182位于比第二集管箱部183靠上方的位置,因此第一集管箱部182为加热器芯18的上端部,第二集管箱部183为加热器芯18的下端部。
并且,加热器芯18以如下方式配置于空调壳体12内:与蒸发器16隔开间隔,且供通过了芯部181的空气流出的空气流出面与供通过了蒸发器16的芯部161的空气流出的空气流出面平行。
并且,在加热器芯18与蒸发器16之间设置有空气混合门24。空气混合门24是滑动式的门机构,通过未图示的电动致动器而滑动。
并且,空气混合门24根据其滑动位置,对通过加热器芯18的风量与通过在空调壳体12内在加热器芯18的上侧绕过加热器芯18的旁通通路125的风量之间的风量比例进行调节。
在加热器芯18的空气流下游侧,通过加热器芯18的芯部181的暖风与通过了旁通通路125的冷风被混合,混合后的空气被导入到车室内。
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单元10具有加热器芯18,该加热器芯18配置于蒸发器16的空气流下游侧,对从蒸发器16流出的空气进行加热。并且,排水口128设置于蒸发器16的空调壳体12的底面127侧的端部与加热器芯18的空调壳体12的底面127侧的端部之间。即,排水口128设置于蒸发器16的空气流下游侧且加热器芯18的空气流上游侧。
根据这样的结构,具有加热器芯18,该加热器芯18配置于蒸发器16的空气流下游侧,对从蒸发器16流出的空气进行加热,排水口128设置于蒸发器16的空气流下游侧且加热器芯18的空气流上游侧。因此,根据这样的结构,如图7中箭头A5所示,通过排水口128而被吸入到空调壳体12内的吸入空气被推到蒸发器16的空气流出面侧,在蒸发器16与加热器芯18之间流动。
因此,与像上述第一至第四实施方式那样不具有加热器芯18的情况相比较,能够提高通过排水口128而被吸入到空调壳体12内的吸入空气的冷却性能。
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得到由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共用的结构实现的效果。
另外,本实施方式是基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实施方式,但也可以使本实施方式与上述的第一至第四实施方式中的任意实施方式组合。
(第六实施方式)
参照图8对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单元10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单元10与上述第五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单元10相比较,在空气混合门的数量以及空气混合门和加热器芯18的配置上不同。
上述第五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单元10具有1个空气混合门24,但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单元10具有第一空气混合门24和第二空气混合门26。
第一空气混合门24被配设在蒸发器16与位于加热器芯18的上部的第一加热部185之间。第一空气混合门24是滑动式的门机构,通过未图示的电动致动器使该第一空气混合门24滑动。
并且,第一空气混合门24根据其滑动位置,对通过第一加热部185的风量与通过空调壳体12内的在加热器芯18的上侧绕过加热器芯18的上侧旁通通路125a的风量之间的风量比例进行调节。
并且,第二空气混合门26被配设在蒸发器16与位于加热器芯18的下部的第二加热部186之间。第二空气混合门26是与第一空气混合门24相同的滑动式的门机构,通过未图示的电动致动器使该第二空气混合门26滑动。
并且,第二空气混合门26根据其滑动位置而对通过第二加热部186的风量与通过空调壳体12内的在加热器芯18的下侧绕过加热器芯18的下侧旁通通路125b的风量之间的风量比例进行调节。
在空调壳体12设置有多个未图示的空气吹出口,该空气吹出口根据第一空气混合门24和第二空气混合门26的滑动位置而吹出调温后的空调风,调温后的空调风分别经由多个空气吹出口中的任意空气吹出口而吹出到车室内。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壳体12形成有在加热器芯18的车辆上侧绕过加热器芯18的上侧旁通通路125a以及在加热器芯18的车辆下侧绕过加热器芯18的下侧旁通通路125b。
并且,车辆用空调单元10具有加热器芯18,该加热器芯18配置于蒸发器16的空气流下游侧,对从蒸发器16流出的空气进行加热,排水口128设置于蒸发器16的空气流下游侧且加热器芯18的空气流上游侧。具体而言,排水口128形成于蒸发器16的空调壳体12的底面127侧的端部与加热器芯18的空调壳体12的底面127侧的端部之间。
因此,通过排水口128而被吸入到空调壳体12内的吸入空气像图8中的箭头A6所示那样被分成在加热器芯18的上侧绕过加热器芯18的上侧旁通通路125a以及像图8中的箭头A7所示那样在加热器芯18的下侧绕过加热器芯18的下侧旁通通路125b。
并且,通过排水口128而被吸入到空调壳体12内的吸入空气的一部分像图8中箭头A6所示那样以被推到加热器芯18的空气流入面侧的方式在蒸发器16与加热器芯18之间流动。
因此,与像上述第一至第四实施方式那样不具有加热器芯18的情况相比较,能够提高通过排水口128而被吸入到空调壳体12内的吸入空气的冷却性能。
此外,通过排水口128而被吸入到空调壳体12内的吸入空气的剩余的一部分像图8中的箭头A7所示那样在以掠过蒸发器16的方式通过时与蒸发器16进行热交换而被冷却。然后,在该吸入空气的剩余的一部分通过在加热器芯18的下侧绕过加热器芯18的下侧旁通通路125b时,与由蒸发器16产生的冷凝水进行热交换而被冷却。这样,关于通过在加热器芯18的下侧绕过加热器芯18的下侧旁通通路125b的吸入空气,也与蒸发器16和由蒸发器16产生的冷凝水进行热交换而被冷却,能够实现乘客的舒适性的提高。
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得到由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共用的结构实现的效果。
另外,本实施方式是基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实施方式,但也可以使本实施方式与上述的第一至第五实施方式中的任意实施方式组合。
(第七实施方式)
参照图9对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单元10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单元10与上述第六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单元10相比较在如下的方面不同:在空调壳体12形成有第一分隔壁123、第二分隔壁124和第三分隔壁129,并且具有2个送风机21、22。
第一分隔壁123和第二分隔壁124具有作为沿车辆上下方向DR1将空调壳体12内的空间一分为二的分隔板的功能。该第一分隔壁123和第二分隔壁124配置为夹着加热器芯18相连,都相对于蒸发器16配设在空气流动方向的下游侧。详细地说,第一分隔壁123配置于蒸发器16与加热器芯18之间,在该蒸发器16与加热器芯18之间对空调壳体12内进行分隔。并且,第二分隔壁124相对于加热器芯18配置在空气流动方向的下游侧,在该加热器芯18的下游侧对空调壳体12内进行分隔。空调壳体12具有比第二分隔壁124靠车辆上侧的上侧通路124a和比第二分隔壁124靠车辆下侧的下侧通路124b。
并且,在空调壳体12形成有将上侧通路124a和下侧通路124b连通的连通通路129a,该上侧通路124a比第二分隔壁124靠车辆上侧,下侧通路124b比第二分隔壁124靠车辆下侧。该连通通路129a由形成于空调壳体12内的第三分隔壁129形成。
并且,在连通通路129a设置有连通通路门27a和脚边吹出口门27b。连通通路门27a通过转动而对连通通路129a和与面部吹出口连通的面部连通路126a进行开闭。并且,脚边吹出口门27b通过转动而对连通通路129a和与脚边吹出口连通的脚边连通部126b进行开闭。
在面部模式时,控制连通通路门27a以使连通通路129a和面部连通路126a处于打开状态。并且,控制脚边吹出口门27b以使连通通路129a处于打开状态,以使脚边连通部126b处于关闭状态。
因此,在面部模式时,通过送风机21的送风,使通过了比第二分隔壁124靠车辆上侧的第一通路124a的空气通过面部连通路126a而从面部吹出口吹出到车室内。另一方面,通过送风机22的送风,使通过了比第二分隔壁124靠车辆下侧的第二通路124b的空气通过连通通路129a和面部连通路126a而从面部吹出口吹出到车室内。
并且,在双水平模式时,连通通路门27a被控制为使连通通路129a和面部连通路126a处于打开状态。并且,脚边吹出口门27b被控制为使连通通路129a处于打开状态,使脚边连通部126b处于关闭状态。
因此,在双水平模式时,通过送风机21的送风,使通过了比第二分隔壁124靠车辆上侧的第一通路124a的空气即冷风通过面部连通路126a而从面部吹出口吹出到车室内。另一方面,通过送风机22的送风,使通过了比第二分隔壁124靠车辆下侧的第二通路124b的空气即热风通过脚边连通部126b而从脚边吹出口吹出到车室内。
在双水平模式时,从面部吹出口向车室内吹出冷风,从脚边吹出口向车室内吹出热风,因此能够实现头凉脚热型的舒适的空调感受。
在上述的结构中,在双水平模式时,通过排水口128的排出孔128a而被吸入到空调壳体12内的吸入空气以掠过蒸发器16的方式通过而与从蒸发器16流出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被冷却。然后,该吸入空气从脚边吹出口被吹出到热风车室内。这里,吸入到空调壳体12内的吸入空气被从蒸发器16流出的空气冷却,但温度比从蒸发器16流出的空气高。但是,从脚边吹出口向热风车室内吹出的空气的温度比从面部吹出口向热风车室内吹出的空气的温度高。因此,即使吸入空气的温度比从蒸发器16流出的空气的温度稍微高,乘客也不容易感到因吸入空气引起的制冷能力的降低、因吸入空气中包含的恶臭、烟等引起的不快。
并且,在面部模式时,通过了比第二分隔壁124靠车辆下侧的第二通路124b的空气即热风通过连通通路129a而到达与面部吹出口连通的面部连通路126a。这里,比第二分隔壁124靠车辆下侧的第二通路124b与比第二分隔壁124靠车辆上侧的第一通路124a相比,压损与通过连通通路129a的部分对应地提高。因此,图9中箭头C2所示的流入到车辆下侧的第二通路124b侧的空气的量比图9中箭头C1所示的流入到车辆上侧的第一通路124a侧的空气的流量少。并且,通过排水口128的排出孔128a而被吸入到空调壳体12内的吸入空气容易到达蒸发器16的流出面。由此,在该情况下,能够进一步冷却吸入空气。
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得到由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共用的结构实现的效果。
另外,本实施方式是基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实施方式,但也可以使本实施方式与上述的第一至第六实施方式中的任意实施方式组合。
(其他的实施方式)
(1)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蒸发器16配置为在排水口128的中心线C0的延长线上包含蒸发器16的空调壳体12的底面127侧的一半的区域16a。这里,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配置为在排水口128的中心线C0的延长线上包含蒸发器16的在空调壳体12的上半侧的区域16a。
(2)在上述第四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在从蒸发器16的芯部161的空气流出面侧观察蒸发器16时,车辆用空调单元10的排水口128在沿蒸发器16的左右方向从中央位置向左方离开了规定的长度的位置偏移配置。这里,在上述第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构成为排水口128在从蒸发器16的左右方向的中央位置向右方离开了规定的长度的位置偏移配置。
(3)在上述第七实施方式中,在空调壳体12设置有面部连通路126a,构成为面部吹出口与该面部连通路126a连通。这里,在上述第七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构成为面部吹出口与除霜吹出口及面部连通路126a连通。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并且,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当然构成实施方式的要素除了特别指明是必须的情况以及原理上明确认为是必须的情况等之外,未必一定需要。并且,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当提到实施方式的结构要素的个数、数值、量、范围等数值的情况下,除了特别指明是必须的情况以及原理上明确地限定于特定的数量的情况等之外,并不限于该特定的数量。并且,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提到结构要素等的材质、形状、位置关系等时,除了特别指明的情况以及原理上限定于特定的材质、形状、位置关系等的情况等之外,并不限于该材质、形状、位置关系等。

Claims (11)

1.一种车辆用空调单元,搭载于车辆,所述车辆用空调单元的特征在于,具有:
空调壳体(12),该空调壳体(12)设置于所述车辆;
内外气切换门(28),该内外气切换门(28)使导入所述空调壳体内的内气的风量与外气的风量的风量比例改变;
冷却器(16),该冷却器(16)配置于所述空调壳体内,冷却在所述空调壳体内流动的空气;以及
送风机(21、22),该送风机(21、22)配置于所述冷却器的空气流下游侧,向所述车辆的室内吹送所述空气,
所述空调壳体在所述冷却器的空气流下游侧具有管状的排水口(128),该排水口(128)将在所述冷却器产生的冷凝水排出到所述空调壳体外,
所述冷却器配置于所述排水口的中心线的延长线上,且设置为通过所述排水口而被吸入所述空调壳体内的吸入空气沿着所述冷却器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空调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壳体具有:所述空调壳体的内侧部分中的所述排水口侧的一端(12a);以及该空调壳体的内侧部分中的隔着所述冷却器而位于该一端的相反侧的另一端(12b),
并且所述空调壳体设置有通风空间(12c),该通风空间(12c)用于使通过所述排水口而被吸入所述空调壳体内的吸入空气在所述空调壳体的内部从所述空调壳体的所述一端到所述另一端沿着所述冷却器通过。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空调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器采用如下的结构:配置为在所述排水口的中心线的延长线上包含所述冷却器的所述空调壳体的底面侧的一半的区域(16a)。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空调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器倾斜地设置成该冷却器的所述车辆的上方向的端部与该冷却器的所述车辆的下方向的端部相比位于通过所述冷却器的空气流的下游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空调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水口相对于所述空调壳体的底面(127)倾斜地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空调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器具有:使在空调壳体内流动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却的芯部(161);以及设置于该芯部的下端的下侧集管箱部(163),所述冷却器配置为使所述吸入空气沿着所述下侧集管箱部流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空调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冷却器的所述车辆的下方向的端部的长度方向设为所述冷却器的左右方向时,所述排水口配置为所述排水口的中心线的延长线通过从所述冷却器的左右方向的中央离开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空调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冷却器的在所述车辆的下方向的端部的长度方向设为所述冷却器的左右方向时,在从所述冷却器的空气流出面侧观察所述冷却器时,所述排水口配置于从所述冷却器的左右方向的中央位置向右方或者左方离开规定的长度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空调单元,其特征在于,
该车辆用空调单元具有加热器(18),该加热器(18)配置于所述冷却器的空气流下游侧,对从所述冷却器流出的空气进行加热,
所述排水口形成于所述冷却器的所述空调壳体的底面侧的端部与所述加热器的所述空调壳体的底面侧的端部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用空调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壳体具有:在比所述加热器靠所述车辆的上侧的位置绕过所述加热器的上侧旁通通路(125a);以及在比所述加热器靠所述车辆的下侧的位置绕过所述加热器的下侧旁通通路(125b)。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用空调单元,其特征在于,
该车辆用空调单元具有加热器(18),该加热器(18)配置于所述冷却器的空气流下游侧,对从所述冷却器流出的空气进行加热,
所述空调壳体具有:
第一分隔壁(123),该第一分隔壁(123)在所述冷却器与所述加热器之间上下地分隔所述空调壳体的内部;
第二分隔壁(124),该第二分隔壁(124)在所述加热器的下游侧上下地分隔所述空调壳体的内部;以及
第三分隔壁(129),该第三分隔壁(129)形成将上侧通路(124a)和下侧通路(124b)连通的连通通路(129a),该上侧通路(124a)位于比所述第二分隔壁靠车辆上侧的位置,与面部吹出口连通,该下侧通路(124b)位于比所述第二分隔壁靠车辆下侧的位置,与脚边吹出口连通,
所述送风机分别设置于所述上侧通路和所述下侧通路,
在面部模式时,通过所述送风机的送风使通过所述下侧通路的空气经由所述连通通路而到达所述面部吹出口,在双水平模式时,通过所述送风机的送风使通过所述下侧通路的空气到达所述脚边吹出口。
CN201680023269.9A 2015-04-24 2016-03-17 车辆用空调单元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53112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89527 2015-04-24
JP2015-089527 2015-04-24
PCT/JP2016/058594 WO2016170878A1 (ja) 2015-04-24 2016-03-17 車両用空調ユニッ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31129A CN107531129A (zh) 2018-01-02
CN107531129B true CN107531129B (zh) 2020-09-29

Family

ID=571440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23269.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531129B (zh) 2015-04-24 2016-03-17 车辆用空调单元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661635B2 (zh)
JP (1) JP6406442B2 (zh)
CN (1) CN107531129B (zh)
DE (1) DE112016001899T5 (zh)
WO (1) WO201617087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926604B2 (en) 2016-06-21 2021-02-23 Denso Corporation Air conditioner
JP6610787B2 (ja) 2016-07-22 2019-11-2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空調ユニット
JP7512611B2 (ja) * 2020-02-28 2024-07-0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空調ユニット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279143A (en) * 1993-05-27 1994-12-21 Behr Gmbh & Co Motor vehicle air conditioning
JP2522806Y2 (ja) * 1989-08-03 1997-01-16 スズキ株式会社 車両用空調装置の排水装置
JP2004276707A (ja) * 2003-03-14 2004-10-07 Sanden Corp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103298632A (zh) * 2011-02-22 2013-09-11 株式会社电装 车辆用空调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67819A (en) * 1981-04-10 1982-10-15 Nippon Denso Co Ltd Air conditioner for automobile
JPS60121108A (ja) * 1983-12-01 1985-06-28 Nissan Motor Co Ltd 自動車用空気調和装置
US5181553A (en) * 1987-06-15 1993-01-26 Nissan Motor Company, Limited Air conditioner system for automotive vehicle with minimum discharge temperature for rear foot outlet
JP3239378B2 (ja) * 1991-08-09 2001-12-1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空調装置
US5352089A (en) * 1992-02-19 1994-10-04 Nippondenso Co., Ltd. Multi-blades fan device
JP3287100B2 (ja) 1993-05-19 2002-05-2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空気調和装置のクーリングユニットおよび排水ケース
JP3758286B2 (ja) * 1996-06-26 2006-03-2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送風ユニット
DE19646123B4 (de) * 1996-11-08 2008-03-27 Behr Gmbh & Co. Kg Heiz- oder Klimaanlag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FR2761013B1 (fr) * 1997-03-18 1999-06-18 Valeo Climatisation Boitier d'appareil de chauffage-climatisation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FR2761305B1 (fr) * 1997-03-25 1999-06-18 Valeo Climatisation Dispositif de chauffage-ventilation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a commande selective selon les zones de l'habitacle
DE19804287C5 (de) * 1998-02-04 2004-02-19 Daimlerchrysler Ag Klimaanlage für Fahrzeuge
JP4013315B2 (ja) * 1998-03-11 2007-11-2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00062436A (ja) * 1998-08-20 2000-02-29 Denso Corp 開閉ドア
DE19919975C1 (de) * 1999-04-30 2000-09-07 Daimler Chrysler Ag Klimaanlage für eine Fahrgastzelle eines Fahrzeugs
DE60024200T2 (de) * 1999-10-06 2006-06-22 Calsonic Kansei Corp. Fahrzeugklimaanlage
DE60027522T2 (de) * 1999-11-22 2006-09-07 Calsonic Kansei Corp. Fahrzeugklimaanlage
DE10015972A1 (de) * 2000-03-30 2001-10-04 Behr Gmbh & Co Klimaanlag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DE10016433B4 (de) * 2000-04-01 2010-12-09 Behr Gmbh & Co. Kg Klimaanlag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JP4581286B2 (ja) * 2001-04-24 2010-11-1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送風機
JP2002331823A (ja) * 2001-05-11 2002-11-19 Araco Corp クーラユニットの凝縮水排出装置
KR100665050B1 (ko) * 2001-08-22 2007-01-04 한라공조주식회사 2층 공기유동시스템을 갖는 공조 유니트
JP3870757B2 (ja) * 2001-09-27 2007-01-2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空調装置
DE10224763A1 (de) * 2002-06-04 2003-12-24 Delphi Tech Inc Verfahren zur Bereitstellung von temperierter Luft und für dieses verwendbare Vorrichtung
JP2004184034A (ja) * 2002-12-05 2004-07-02 Denso Corp 空気調和装置のクーリングユニット
KR100651685B1 (ko) * 2003-01-22 2006-11-30 한라공조주식회사 차량용 공기조화장치
JP4066871B2 (ja) * 2003-04-10 2008-03-2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自動車用空気調和装置
JP4457958B2 (ja) * 2004-06-29 2010-04-2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4289236B2 (ja) * 2004-07-07 2009-07-0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空調ユニット
JP4274089B2 (ja) * 2004-09-15 2009-06-0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06082725A (ja) * 2004-09-16 2006-03-30 Denso Corp 空調装置
US7407001B2 (en) * 2004-09-30 2008-08-05 Valeo Climate Control Corp. HVAC with detached deflector
KR101115130B1 (ko) * 2004-12-21 2012-02-24 한라공조주식회사 차량용 이층류 공조장치
KR101166267B1 (ko) * 2005-05-09 2012-07-17 한라공조주식회사 자동차용 공조장치
JP4513835B2 (ja) 2007-07-23 2010-07-2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空調装置
US8382563B2 (en) * 2007-11-08 2013-02-26 Visteon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Multi-zone control module for a heating,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JP2009126217A (ja) * 2007-11-20 2009-06-11 Denso Corp 車両用空調装置
KR101163992B1 (ko) * 2009-02-26 2012-07-18 한라공조주식회사 차량용 공조장치
US8997837B2 (en) * 2009-04-28 2015-04-07 Honda Motor Co., Ltd. Seal and drain structure for a front and rear integrated HVAC system
US20110005714A1 (en) * 2009-07-10 2011-01-13 Keihin Corporation Vehicular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US9174511B2 (en) * 2009-07-10 2015-11-03 Keihin Corporation Vehicular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US20110005707A1 (en) * 2009-07-10 2011-01-13 Keihin Corporation Heat exchanger equipped with a partitioning member for use in a vehicular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US8662158B2 (en) * 2009-07-10 2014-03-04 Keihin Corporation Vehicular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US8544528B2 (en) * 2009-07-10 2013-10-01 Keihin Corporation Heat exchanger equipped with partitioning members for use in a vehicular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US8997838B2 (en) * 2009-07-10 2015-04-07 Keihin Corporation Vehicular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US20110005719A1 (en) * 2009-07-10 2011-01-13 Keihin Corporation Heat exchanger for vehicular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US8662157B2 (en) * 2009-07-10 2014-03-04 Keihin Corporation Vehicular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US8376037B2 (en) * 2009-07-10 2013-02-19 Keihin Corporation Vehicular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and temperature control method performed thereby
US8397795B2 (en) * 2009-10-15 2013-03-19 Keihin Corporation Heat exchanger for vehicular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US8443873B2 (en) * 2009-12-02 2013-05-21 Keihin Corporation Heat exchanger for vehicular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JP5569425B2 (ja) * 2010-05-20 2014-08-1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6079610B2 (ja) * 2013-02-25 2017-02-1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排水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空調装置
US9683774B2 (en) * 2013-07-24 2017-06-20 Honda Motor Co., Ltd. Cooling storage evaporator system for vehicle climate control
DE102013110965A1 (de) * 2013-10-02 2015-04-16 Halla Visteon Climate Control Corp. Klimatisierungssystem für ein Kraftfahrzeug
JP6201621B2 (ja) * 2013-10-21 2017-09-2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空調ユニット
JP6409440B2 (ja) * 2013-11-20 2018-10-2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空調装置
JP6281362B2 (ja) * 2014-03-26 2018-02-2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空調ユニット
DE112016001027T5 (de) * 2015-03-03 2017-12-21 Denso Corporation Klimatisierungseinheit für ein Fahrzeug
CN107531133B (zh) * 2015-03-19 2020-05-19 株式会社电装 加湿装置、车辆用空调装置
JP6508411B2 (ja) * 2016-02-24 2019-05-0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空調ユニット
JP6638169B2 (ja) * 2016-07-19 2020-01-2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空調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22806Y2 (ja) * 1989-08-03 1997-01-16 スズキ株式会社 車両用空調装置の排水装置
GB2279143A (en) * 1993-05-27 1994-12-21 Behr Gmbh & Co Motor vehicle air conditioning
JP2004276707A (ja) * 2003-03-14 2004-10-07 Sanden Corp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103298632A (zh) * 2011-02-22 2013-09-11 株式会社电装 车辆用空调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6170878A1 (ja) 2017-08-31
US10661635B2 (en) 2020-05-26
CN107531129A (zh) 2018-01-02
DE112016001899T5 (de) 2018-01-04
WO2016170878A1 (ja) 2016-10-27
JP6406442B2 (ja) 2018-10-17
US20180093551A1 (en) 2018-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304444B2 (ja) 車両用空調ユニット
CN108698482B (zh) 车辆用空调单元
JP6281362B2 (ja) 車両用空調ユニット
CN107531129B (zh) 车辆用空调单元
JP4811385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6221890B2 (ja) 車両用空調ユニット
WO2013168369A1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3894028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WO2015146058A1 (ja) 車両用空調ユニット
JP4547315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4811384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US20070131407A1 (en)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JP4007158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111565947B (zh) 车辆用空调单元
JP2010188982A (ja) 空気調和ユニット及び車両用空調装置
JP3840753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07245957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07083774A (ja) 車両後席用空調装置
JP2006015842A (ja) 車両用空気調和装置
JP3861661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H10244821A (ja) 自動車用空気調和装置
JP2008062803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08030537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10036737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10036738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