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35621B - 移动终端壳体、制备方法以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壳体、制备方法以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35621B
CN107135621B CN201710305176.1A CN201710305176A CN107135621B CN 107135621 B CN107135621 B CN 107135621B CN 201710305176 A CN201710305176 A CN 201710305176A CN 107135621 B CN107135621 B CN 1071356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vacuum coating
color
mobile terminal
coating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30517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135621A (zh
Inventor
李晓明
杨光明
丁文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30517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135621B/zh
Publication of CN1071356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356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1356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356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 H05K5/0243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for decorative purpo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Application Of Or Painting With Fluid Materials (AREA)
  • Paints Or Remov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移动终端壳体、制备方法以及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壳体包括:基体;真空镀膜层,所述真空镀膜层设置在所述基体上;颜色层,所述颜色层设置在所述真空镀膜层远离所述基体一侧的表面上,所述颜色层覆盖所述真空镀膜层的部分表面。由此,可以提高该移动终端壳体的生产效率、实现更逼真的仿金属喷砂质感与高光亮边效果。

Description

移动终端壳体、制备方法以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设备领域,具体地,涉及移动终端壳体、制备方法以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的快速发展,诸如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便携式电子设备已被人们普遍使用。随着个性化的趋势,人们对便携式电子设备,特别是移动终端的外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金属壳体由于具有更加美观的质感,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各类电子设备中。而出于满足电子设备信号传输的要求,无法完全采用金属材质形成移动终端的壳体,而是需要在金属形成的壳体中设置非金属的信号线。因此,造成金属材质的壳体无法获得整体的视觉效果。或者,可以采用非金属材质的基体,通过后期进行表面处理,获得金属质感的外观,以求达到仿金属喷砂质感和高光亮边的效果。
然而,目前的移动终端壳体、制备方法以及移动终端,仍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本申请是基于发明人对以下事实和问题的发现和认识作出的:
发明人发现,目前基于非金属材质的基体制备的金属外观的移动终端壳体,普遍存在制备工艺复杂,且金属质感的外观效果欠佳的问题。发明人经过深入研究以及大量实验发现,这主要是由于目前利用非金属材料的基体制备仿金属效果的壳体时,用于形成高光亮边效果的镀层以及实现金属喷砂效果的涂层设置不合理,从而造成最终的产品中,高光亮边以及金属喷砂质感需要共用一层面漆。因此,造成高光亮边以及金属喷砂质感的区别并不明显,无法真正做到两种光泽。并且,上述壳体的制备过程中,需要涂覆多次中漆,从而造成需要多次上、下喷涂线体以及拆卸夹具的过程,制备工艺复杂,严重影响生产效率。
本发明旨在至少一定程度上缓解或解决上述提及问题中至少一个。
有鉴于此,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移动终端壳体,该移动终端壳体包括:基体;真空镀膜层,所述真空镀膜层设置在所述基体上;颜色层,所述颜色层设置在所述真空镀膜层远离所述基体一侧的表面上,所述颜色层覆盖所述真空镀膜层的部分表面。由此,可以提高该移动终端壳体的生产效率、实现更逼真的仿金属喷砂质感与高光亮边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真空镀膜层是由金属材料形成的。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该移动终端壳体的金属质感。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金属材料包括铟以及铟锡合金的至少之一。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该移动终端壳体的金属质感。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进一步包括以下结构的至少之一:底漆层,所述底漆层设置在所述基体以及所述真空镀膜层之间;中漆层,所述中漆层设置在所述真空镀膜层以及所述颜色层之间;面漆层,所述面漆层设置在所述颜色层远离所述真空镀膜层一侧的表面上。由此,可以提高该移动终端壳体的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颜色层为哑光颜色层或陶瓷颜色层。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该移动终端壳体的外观效果。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制备前面所述的移动终端壳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基体上形成真空镀膜层;以及在真空镀膜层远离所述基体一侧的表面上形成颜色层,所述颜色层覆盖所述真空镀膜层的部分表面。由此,可以简便的获得前面描述的移动终端壳体。该方法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实现更逼真的仿金属喷砂质感与高光亮边效果,降低成本。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真空镀膜层利用金属材料,通过不导电真空镀处理而形成的。由此,可以利用真空镀膜层实现金属亮边的外观,有利于提高该移动终端壳体金属亮边的光泽度。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形成所述颜色层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的:在所述真空镀膜层远离所述基体一侧的表面上涂覆色漆层;对所述色漆层进行镭雕处理,去除预定区域的所述色漆层,以便形成所述颜色层,并暴露所述预定区域的所述真空镀膜层。由此,可以减少镭雕处理的时间与镭射面积,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并且,由于镭雕处理去除的是色漆层,因此,可以使得实现金属亮边的真空镀膜层,以及实现哑光效果的色漆层不共用面漆,从而实现更逼真的仿金属喷砂质感与高光亮边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方法进一步包括一下步骤的至少之一:在形成所述真空镀膜层之前,在所述基底上预先形成底漆层;在形成所述颜色层之前,预先在所述真空镀膜层远离所述基底一侧的表面上,形成中漆层;以及在形成所述颜色层之后,在所述颜色层远离所述基底一侧的表面上,形成面漆层。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利用该方法制备的移动终端壳体的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形成所述颜色层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的:在所述真空镀膜层远离所述基体一侧的表面上涂覆色漆层;在所述色漆层远离所述真空镀膜层一侧的表面上涂覆面漆层;对所述面漆层以及所述色漆层进行镭雕处理,去除预定区域的所述面漆层以及所述色漆层,以便利用所述色漆层形成所述颜色层,并暴露所述预定区域的所述真空镀膜层。由此,可以减少镭雕时间与镭射面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实现更逼真的仿金属喷砂质感与高光亮边效果。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移动终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移动终端包括前面所述的移动终端壳体。由此,该移动终端具有前面所述的移动终端壳体所具有的全部特征以及优点,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显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壳体的部分结构意图;
图2显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壳体的结构意图;
图3显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制备移动终端壳体方法的部分流程示意图;
图4显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制备移动终端壳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显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制备移动终端壳体方法的部分流程示意图;
图6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制备移动终端壳体方法的部分流程示意图;以及
图7显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基体;200:真空镀膜层;300:颜色层;400:底漆层;500:中漆层;600:面漆层;1000:移动终端壳体;1100:移动终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移动终端壳体,参考图1,该移动终端壳体包括:基体100、真空镀膜层200以及颜色层300。真空镀膜层200设置在基体100上,颜色层300设置在真空镀膜层200远离基体100一侧的表面上,颜色层300覆盖真空镀膜层 200的部分表面。其中,真空蒸镀层200可以由真空蒸镀的金属材料形成,从而为该移动终端壳体提供高光亮边的效果,颜色层300可以通过调节形成颜色层300的色漆,获得仿金属喷砂质感或是陶瓷质感的视觉效果。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颜色层300覆盖真空镀膜层200的部分表面,由此,可以通过调节颜色层300的设置位置,如覆盖面积以及颜色层 300的形状等,调节该移动终端壳体上,颜色层300形成哑光效果的位置。而未被颜色层 300覆盖的位置,可以露出真空镀膜层200,从而获得金属高光的效果。例如,可以控制颜色层300的覆盖位置,在预定的区域暴露出真空镀膜层200,形成高光亮边或是金属商标图案。该移动终端壳体可以实现更逼真的仿金属喷砂质感与金属高光效果,获得的光哑效果对比更加显著。
下面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对该移动终端壳体的各层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上述基体100的具体类型不受特别限制,只要能够满足该移动终端壳体的设计要求即可。例如,可以为塑胶材料。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真空镀膜层200是由金属材料形成的。由此,可以利用真空镀膜层200形成金属高光的视觉效果。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真空镀膜层200的具体形成方式不受特别限制,例如,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可以利用包括但不限于不导电真空蒸镀(NCVM),在衬底100上蒸镀金属靶材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形成该真空镀膜层200的金属材料,即为NCVM时所采用的金属靶材。该金属靶材的具体类型不受特别限制,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金属材料包括铟以及铟锡合金的至少之一。发明人发现,采用上述金属材料制备真空镀膜层200时,不会对移动终端壳体的信号传输功能造成负面影响。例如,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可以采用纯度为99.99wt%的铟形成真空镀膜层200,蒸镀质量可以是3.5-4.0g。发明人经过大量实验发现,当蒸镀的金属材料的质量在上述范围内时,形成的真空镀膜层200具有较好的金属光泽。具体的,对大部分尺寸的手机壳体而言,蒸镀质量在上述范围内形成的真空镀膜层200可以具有较为适当的厚度,从而既不会由于真空镀膜层200的厚度过厚,造成靶材的浪费,也不会由于真空镀膜层200 的厚度不足,影响真空镀膜层200的金属感观。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参考图2,为了进一步提高该移动终端壳体的外观效果以及耐久度,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移动终端壳体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底漆层400。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底漆层400设置在基体100以及真空镀膜层200之间。底漆层400可以遮盖基体100表面瑕疵并且增强真空镀膜200的附着力,起到真空镀膜层200载体的作用。由此,可以提高该移动终端壳体的耐久度,防止真空镀膜层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剥落。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形成上述底漆层400的材料不受特别限制,只要能够遮盖基体100表面瑕疵并且增强基体100对真空镀膜层200的附着力即可。例如,可以采用15-25wt%的丙酸乙脂、 65-75wt%的聚氨酯树脂、5-15wt%的丙烯酸形成底漆层400。底漆层400可以为透明的。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颜色层300可以是通过喷涂色漆而形成的。例如,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颜色层300具有金属哑光的外观或呈陶瓷白质感。例如,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颜色层300可以起到仿金属喷砂质感的效果。由此,颜色层300可以进行个性化选择,可以进一步提高该移动终端壳体的外观效果。颜色层300的材料的具体类型不受特别限制,只要能够起到上述外观效果即可。例如,可以使颜色层300设置在移动终端壳体的中央,从而可以获得具有金属喷砂质感的壳体面板。颜色层300所呈现的哑光的程度,可以通过改变构成颜色层300的色漆成分进行调节。具体地,构成颜色层300的色漆可以由15-25wt%醇酸树脂、35-45wt%丙烯酸树脂、5-15wt%环氧树脂、3-7wt%的树脂包裹铝片、 8-12wt%苯***、10-20wt%丁酮等组成。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参考图2,为了进一步提高该移动终端壳体的外观效果,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移动终端壳体还可以进一步包括中漆层500以及面漆层600。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漆层500设置在真空镀膜层200以及颜色层300之间。上述中漆层500的材料的具体类型不受特别限制,只要能够保护真空镀膜层200,并便于镭雕即可。例如,中漆层500可以为15-25wt%的丙酸乙脂、65-75wt%的聚氨酯树脂以及 5-15wt%的丙烯酸组成。由此,可以提高利用镭雕的效果,防止由于镭雕不完全而存在颜色层300残留,而影响暴露在外的真空镀膜层200的外观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面漆层600设置在颜色层300远离真空镀膜层200一侧的表面上。由此,可以利用面漆层600可以保护下面的涂层(如颜色层300)。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上述面漆层600的材料的具体类型不受特别限制。例如,面漆层600可以由 20-30wt%的丁酸乙脂、55-70wt%的聚氨酯树脂以及10-20wt%的丙烯酸组成。
发明人意外地发现,采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壳体,还可以简化生产步骤,节约生产成本。具体的,传统的移动终端壳体为了实现光哑效果,普遍采用先在基体上设置颜色层,再设置真空镀膜层。具体的,先对基体表面依次喷涂底漆层和颜色层,然后再设置真空镀膜层。随后,再使用油墨对基体部分表面进行印刷,以便利用印刷的油墨,作为去除真空镀膜层时的掩膜。然后对印刷有油墨的基体表面喷涂退镀液进行退镀处理,使基体中未被油墨覆盖的颜色层暴露在外,以便实现金属喷砂的视觉效果,而没有退镀部分则保留真空镀膜层,形成高光亮边效果。然后,对壳体表面喷涂褪膜液进行褪膜处理,使印刷在基体表面的油墨溶解。最后,再在上述结构的全部表面喷涂中漆层和面漆层,进行保护。对比可知,这种移动终端壳体,需要多次进行上下喷涂线体的操作,且涉及多次拆装夹具(喷涂油墨层或中漆层时)。由此,严重影响了该移动终端壳体的生产效率。此外,由于一般的移动终端壳体,均采用面板具有金属喷砂效果以及金属高光亮边的装饰策略,因此,上述结构需要利用诸如镭雕的方法,去除面板(即基体中央)部分的真空镀膜层。而面板的面积显著大于亮边的面积,从而一方面造成了真空镀膜层材料的浪费,另一方面由于需要进行镭雕的区域较大,进而延长了镭雕所需的工时。
并且,由于上述结构暴露了颜色层以及真空镀膜层,因此,在去除了油墨层之后,需要额外设置中漆层以及面漆层对颜色层以及真空镀膜层进行保护。而上述两层结构由于共用了中漆层以及面漆层,所以不能够获得真正的光哑效果,也即是金属亮边和金属喷砂效果之间的对比度不够明显。
如前所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壳体,由于对真空镀膜层200以及颜色层300 的位置进行了设计,因此,避免了真空镀膜层200以及颜色层300共用一个面漆层,从而可以大幅提高真空镀膜层200以及颜色层300之间光哑效果的对比度。并且,发明人意外的发现,当颜色层300设置在真空镀膜层200之上时,还可以大幅降低镭雕处理的镭雕面积。由此,可以节省材料的浪费,并减少镭雕处理的时间。此外,该结构避免了多次喷涂油墨层或中漆层,从而可以减少上下喷涂线体的操作,进而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对上述移动终端壳体的光哑亮度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金属高光(光面)以及哑光效果(哑面)亮度差异较大,能够实现对比度较为明显的外观效果。具体的,采用德国BYK微型三角度光泽仪(型号4446)对该移动终端壳体的光面及哑面的亮度进行测试。参考图2,在3个不同的入射角度下,对A点以及B点的亮度进行测量,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对比可知,入射角度相同时,光面(B点) 的亮度显著高于哑面(A点)。
表1
Figure BDA0001285453780000061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制备前面所述的移动终端壳体的方法。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参考图3,该方法包括:
S100:形成真空镀膜层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该步骤中,在基体上形成真空镀膜层。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真空镀膜层可以是利用金属材料,通过不导电真空镀处理而形成的。由此,可以利用真空镀膜层实现金属亮边的外观,有利于提高该移动终端壳体金属亮边的光泽度。关于形成真空镀膜层以及基体的具体材料,前面已经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例如,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真空镀膜的工艺条件可以是:工作真空度是5.0×10-2Pa,镀膜真空度为8.0×10-1Pa,蒸发功率10-12kw,镀膜的时间为8-10s。镀膜材料可以是99.99%铟,质量是3.5-4.0g。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为了进一步提高真空镀膜的效果,在形成真空镀膜层之前,参考图4,该方法还可以进一步包括:
S10:形成底漆层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该步骤中,首先在基体表面形成底漆层。由此,可以遮盖基体表面瑕疵并且增强真空镀膜的附着力,起到真空镀膜层载体的作用。由此,可以提高该移动终端壳体的耐久度,防止真空镀膜层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剥落。关于底漆层的具体材料,前面已经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形成底漆层的具体方法以及操作参数也不受特别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例如,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底漆层可以是通过喷透明底漆而形成的。具体的,可以采用自动压缩空气喷涂技术,喷涂无色透明地底漆。随后,对喷涂在基体上的底漆进行成膜处理。成膜的条件可以是流平时间3-5min,烘烤温度50-55摄氏度,时间4-6min。随后,进行UV固化处理,UV固化处理的能量可以是700-800mj/cm2,漆的粘度可以是7.5-8.5s(NK-2,秒/25摄氏度)(采用岩田NK-2杯,在25摄氏度下,漆流过该杯的时间为7.5-8.5s)。形成的底漆层的膜厚可以是 12-20μm。
S200:形成颜色层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该步骤中,在真空镀膜层远离基体的一侧形成颜色层,颜色层覆盖真空镀膜层的部分表面。关于颜色层的材料、作用、位置以及能够实现的外观效果,前面已经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形成颜色层的具体方法也不受特别限制,例如,可以采用自动压缩空气喷涂技术,在真空镀膜层表面喷涂形成颜色层的色漆材料。例如,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喷涂的色漆可以是银色的具有金属质感磨砂效果的色漆材料。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喷涂色漆之后,可以对其进行成膜处理。成膜的条件可以是流平时间4-6min,烘烤温度可以为75-85摄氏度,时间为10-15min。漆的粘度可以为8.5-9.5s(NK-2,秒/25℃)。最终形成的颜色层的膜厚可以为4-8μm。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参考图5,形成颜色层可以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的:
S1:涂覆色漆层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该步骤中,在真空镀膜层远离基体一侧的表面上涂覆色漆。喷涂色漆层的具体操作参数前面已经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S2:对色漆层进行镭雕处理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该步骤中,对色漆层进行镭雕处理,去除预定区域的色漆层,以便形成颜色层,并暴露预定区域的真空镀膜层。具体的,去除该基体边缘的一圈颜色层,由此,可以暴露出边缘处的真空镀膜层,形成金属亮边。或者,可以在基体中央,通过设置激光镭雕的激光填充区域,去除具有一定形状的色漆层,利用暴露出的真空镀膜层在基体的中央形成金属质感的商标图案,从而可以节省商标五金件的设置。由此,可以减少镭雕处理的时间与镭射面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镭雕处理的具体参数不受特别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例如,镭雕的条件可以为:频率8000-20000,发射时间55μs,填充方式可以是单线填充,单线之间的间距可以为0.05mm,扫描速度 900-1000mm/s。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为了进一步提高真空镀膜的效果,在形成颜色层之前,参考图4,该方法还可以进一步包括:
S20:形成中漆层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形成颜色层之前,可以预先在真空镀膜层远离基底一侧的表面上,形成中漆层。关于中漆层的材料以及作用,前面已经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例如,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漆层可以是通过采用自动压缩空气喷涂技术,喷透明保护中漆而形成的。喷涂中漆之后,可以对中漆进行成膜处理。成膜的条件是流平时间3-5min,烘烤温度可以为50-55摄氏度,时间4-6min。随后,可以对其进行UV固化处理。固化的能量可以是500-600mj/cm2,中漆的粘度是7.5-8.5s(NK-2,秒/25℃)。最终形成的中漆层的膜厚可以是12-18μm。由此,可以提高利用镭雕的效果,防止由于镭雕不完全而存在颜色层残留,而影响暴露在外的真空镀膜层的外观效果。
S30:形成面漆层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形成颜色层之后,可以在颜色层远离基底一侧的表面上,形成面漆层。由此,可以利用面漆层对颜色层进行保护,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利用该方法制备的移动终端壳体的性能。关于面漆层的具体材料,前面已经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面漆层可以是通过采用自动压缩空气喷涂技术,喷涂面漆而形成的。保护面漆可以为无色透明的,由此,不会影响面漆层下方的颜色层的外观效果。喷涂面漆之后,可以对保护面漆进行成膜处理,条件可以是流平时间3-5min,烘烤温度50-55摄氏度,时间4-6min。随后,可以对其进行UV固化处理,能量可以是 800-1200mj/cm2,形成的面漆层的粘度可以为7.5-8.5s(NK-2,秒/25℃),膜厚是20-30μm。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当该方法包括设置面漆层的步骤时,参考图6,形成颜色层可以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的:
S1:涂覆色漆层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该步骤中,可以具有与前面描述的涂覆色漆层相同的特征,在此不再赘述。
S3:涂覆面漆层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该步骤中,可以具有与前面描述的涂覆面漆层相同的特征,在此不再赘述。
S4:对面漆层以及色漆层进行镭雕处理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该步骤中,对色漆层以及面漆层进行镭雕处理,去除预定区域的色漆层以及面漆层,并暴露预定区域的真空镀膜层。镭雕处理可以具有与前面描述的对色漆层进行镭雕处理相同的特征以及优点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移动终端1100。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参考图7,该移动终端1100包括前面所述的移动终端壳体1000。由此,该移动终端1100具有前面所述的移动终端壳体1000所具有的全部特征以及优点,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该移动终端的具体类型不受特别限制,例如,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或是笔记本电脑等等。在该移动终端中,移动终端壳体的具体形状也不受特别限制。例如,以手机为例,该移动终端壳体可以仅包括背板,背板可以具有一定弧度(3D背壳),也可以为一个不具有弧度的平面板材。或者,该移动终端壳体也可以为一体成型的壳体,既包括背壳部分,也包括手机的侧边边框。移动终端壳体的哑光效果以及金属高光效果的具***置(图中未示出)不受特别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例如,可以将侧边设置成金属高光效果,或者,可以在背壳的中央设置金属高光的商标图案,等等。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
此外,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厚度”、“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9)

1.一种移动终端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体;
真空镀膜层,所述真空镀膜层设置在所述基体上;
底漆层,所述底漆层设置在所述基体以及所述真空镀膜层之间,
颜色层,所述颜色层设置在所述真空镀膜层远离所述基体一侧的表面上,所述颜色层覆盖所述真空镀膜层的部分表面,所述真空镀膜层未被所述颜色层覆盖的部分被中漆层覆盖,所述中漆层位于所述真空镀膜层以及所述颜色层之间,
且所述真空镀膜层以及所述颜色层不共用一层面漆层,且所述面漆层设置在所述颜色层远离所述真空镀膜层一侧的表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镀膜层是由金属材料形成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材料包括铟以及铟锡合金的至少之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颜色层为哑光颜色层或陶瓷颜色层。
5.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壳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基体上形成真空镀膜层,在形成所述真空镀膜层之前,在所述基体上预先形成底漆层;以及
在真空镀膜层远离所述基体一侧的表面上形成颜色层,在形成所述颜色层之前,预先在所述真空镀膜层远离所述基体一侧的表面上,形成中漆层;
在形成所述颜色层之后,在所述颜色层远离所述基体一侧的表面上,形成所述面漆层;
所述颜色层覆盖所述真空镀膜层的部分表面,所述真空镀膜层未被所述颜色层覆盖的部分被中漆层覆盖,所述中漆层位于所述真空镀膜层以及所述颜色层之间,
且所述真空镀膜层以及所述颜色层不共用一层面漆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镀膜层利用金属材料,通过不导电真空镀处理而形成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颜色层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的:
在所述真空镀膜层远离所述基体一侧的表面上涂覆色漆层;
对所述色漆层进行镭雕处理,去除预定区域的所述色漆层,以便形成所述颜色层,并暴露所述预定区域的所述真空镀膜层。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颜色层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的:
在所述真空镀膜层远离所述基体一侧的表面上涂覆色漆层;
在所述色漆层远离所述真空镀膜层一侧的表面上涂覆面漆层;
对所述面漆层以及所述色漆层进行镭雕处理,去除预定区域的所述面漆层以及所述色漆层,以便利用所述色漆层形成所述颜色层,并暴露所述预定区域的所述真空镀膜层。
9.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壳体。
CN201710305176.1A 2017-05-03 2017-05-03 移动终端壳体、制备方法以及移动终端 Active CN1071356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05176.1A CN107135621B (zh) 2017-05-03 2017-05-03 移动终端壳体、制备方法以及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05176.1A CN107135621B (zh) 2017-05-03 2017-05-03 移动终端壳体、制备方法以及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35621A CN107135621A (zh) 2017-09-05
CN107135621B true CN107135621B (zh) 2020-05-08

Family

ID=597161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05176.1A Active CN107135621B (zh) 2017-05-03 2017-05-03 移动终端壳体、制备方法以及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13562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201348A1 (zh) * 2017-05-03 2018-11-0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壳体、制备方法以及移动终端
CN108189610A (zh) * 2017-12-29 2018-06-22 北京传嘉科技有限公司 壳体表面形成方法、壳体及移动终端
CN108650826B (zh) * 2018-06-12 2022-01-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板材及其制备方法、壳体和移动终端
CN109743428A (zh) * 2019-03-06 2019-05-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壳体组件、电子设备及防磨件的制造方法
CN111049959B (zh) * 2019-12-30 2022-11-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壳体组件、壳体组件的制备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1587000B (zh) * 2020-05-15 2022-03-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仿陶瓷电子设备壳体及其制备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4390815B (zh) * 2020-10-20 2023-11-2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壳体、壳体制备方法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47577B (zh) * 2008-03-26 2012-07-04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机壳
CN201194453Y (zh) * 2008-05-07 2009-02-1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装饰层的壳体
CN203554524U (zh) * 2013-10-14 2014-04-16 唐仕波 具有光哑结合效果的壳体
CN205002184U (zh) * 2015-08-27 2016-01-27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加热装置面板
CN106423792B (zh) * 2016-09-30 2019-12-2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外壳、具有该外壳的电子设备及该外壳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35621A (zh) 2017-09-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35621B (zh) 移动终端壳体、制备方法以及移动终端
CN105291674B (zh) 一种电子产品壳体及其表面处理方法
CN105307429B (zh) 一种电子产品外壳及其表面处理工艺
CN107148176A (zh) 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壳体及其制备方法
TWI632956B (zh) 殼體、應用該殼體的電子裝置及其製作方法
CN108966548A (zh) 电子设备的壳体及其制作方法、电子设备
CN105323988B (zh) 一种电子产品外壳及其表面处理工艺
CN106423792B (zh) 一种外壳、具有该外壳的电子设备及该外壳的制备方法
CN106912174A (zh) 塑胶件高金属质感亮雾同体工艺及制品
CN104582362A (zh) 实现双色双光泽的方法、塑胶外壳及终端
CN105082868A (zh) 实现三色效果的方法、外壳及终端
CN103369878A (zh) 电子装置壳体及其制造方法
CN109788693B (zh) 用于电子设备的盖板的制备方法、电池盖板及电子设备
CN102170763A (zh) 一种表面有皮纹纹理的金属壳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82360A (zh) 实现双光泽的方法、塑胶外壳和终端
WO2020168962A1 (zh) 壳体、终端设备和壳体的制作方法
CN108551740A (zh) 电子设备的壳体及其制作方法、电子设备
CN104527307A (zh) 实现单色双光泽的方法、塑胶外壳及终端
CN205705586U (zh) 透明片材以及电子设备
US20130260102A1 (en) Surface treatment method for substrate and coated article menufactured by the method
CN111093017A (zh) 摄像头装饰件的加工方法、摄像头装饰件和电子设备
CN106274216A (zh) 装饰件及其制作方法
CN102101404A (zh) 塑料外壳的装饰效果处理方法
KR20180059152A (ko) 그라데이션 장식필름 및 그 제조방법
WO2018201347A1 (zh) 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壳体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Applicant after: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Address before: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Applicant befor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