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03580A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03580A
CN107003580A CN201580062617.9A CN201580062617A CN107003580A CN 107003580 A CN107003580 A CN 107003580A CN 201580062617 A CN201580062617 A CN 201580062617A CN 107003580 A CN107003580 A CN 1070035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level
source bus
video signal
bus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6261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03580B (zh
Inventor
山本悦雄
大河宽幸
古田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0035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035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035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035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286Wiring, e.g. gate line, drain lin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5Conductors connecting electrodes to cell terminal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quid crystals
    • G09G3/3611Control of matrices with row and column drivers
    • G09G3/3614Control of polarity reversal in general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quid crystals
    • G09G3/3611Control of matrices with row and column drivers
    • G09G3/3685Details of drivers for data electrodes
    • G09G3/3688Details of drivers for data electrodes suitable for active matrices onl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286Wiring, e.g. gate line, drain line
    • G02F1/13629Multilayer wiring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Structural and physical details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21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set of electrodes
    • G09G2300/0426Layout of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10/00Command of the display device
    • G09G2310/02Addressing, scanning or driving the display screen or processing steps related thereto
    • G09G2310/0202Addressing of scan or signal lin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30/00Aspects of power supply; Aspects of display protection and defect management
    • G09G2330/12Test circuits or failure detection circuits included in a display system, as permanent part thereof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006Electronic inspection or testing of displays and display drivers, e.g. of LED or LCD display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具有层级化的配线结构的显示装置中,抑制由于配线电阻、电容等根据层级不同而导致的显示质量降低。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具有被层级化为P个层级(P为2以上的整数)的配线结构,采用按每Q个(Q为自然数)源极总线(SL)使视频信号的极性反转的Q列反转驱动方式,其中,多个源极总线(SL)被布设于多个层级,使得以与P和Q的最小公倍数的2倍的数相等的个数的源极总线(SL)为1组,在各水平扫描期间中在各层级中被施加正极性的视频信号的源极总线(SL)的个数与被施加负极性的视频信号的源极总线(SL)的个数一致。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装置,详细地说,涉及在面板基板上的外部连接端子与有源区域(显示区域)之间的区域具有层级化的配线结构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液晶显示装置等显示装置中,在被称为有源区域的显示区域内设有大量信号配线。这些信号配线与设置在面板基板上的外部连接端子(例如用于接收从安装在面板基板上的源极驱动器IC输出的视频信号的端子)连接。此外,关于有源区域与外部连接端子之间的配线,如图53所示,在面板基板平面上多采用扇状的配线结构。
近年来,显示装置小型化的需求提高,但是在采用如图53所示的配线结构的情况下,有边框尺寸变大的趋势。特别是,当由于高分辨率化而导致设于有源区域内的信号配线的数量增加时,边框尺寸会显著增大。如果边框尺寸这样变大,则难以实现显示装置的小型化。
因此,关于外部连接端子与有源区域之间的配线,提出了采用两层以上的层级结构。此外,以下关注设于有源区域的信号配线中的用于传递视频信号的源极总线(视频信号线)来进行说明。图54是示出现有的层级化的配线结构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图55是用于详细说明图54所示的配线结构的图。图54示出了配设为从外部连接端子向有源区域内延伸的多个(例如960个)源极总线中的第1列~第12列源极总线SL1~SL12。此外,以下在不需要将多个源极总线相互区别的情况下,对源极总线标注附图标记SL。
图54和图55所示的配线结构包括形成于第1层级(在此为下层)的配线(第1层级配线)K1和形成于第2层级(在此为上层)的配线(第2层级配线)K2。相邻的2个源极总线中的一方(图55中为源极总线SL2)仅由第1层级配线K1构成。相邻的2个源极总线中的另一方(图55中为源极总线SL1)包括第1层级配线K1和第2层级配线K2。第1层级配线K1和第2层级配线K2由触点CT连接。在图55中用附图标记92表示的区域中,第1层级配线K1和第2层级配线K2在垂直方向(上下方向)上相互重叠配置。此外,在第1层级配线K1和第2层级配线K2之间设有绝缘层(未图示)。
如以上那样,将多个源极总线SL在垂直方向上重叠配置,由此与在采用如图53所示的配线结构时相比,能使边框尺寸变小。例如,日本特开平5-19282号公报公开了具有这样层级化的配线结构的显示装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1928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采用如图54所示的配线结构的情况下,有时在各层级中会由于视频信号的极性偏向而引起显示质量降低。以下详细说明这一点。此外,在此假设极性反转方式采用1列反转驱动方式。若关注图54所示的12个源极总线SL1~SL12,则在各水平扫描期间,施加到第奇数列源极总线SL的视频信号的极性与施加到第偶数列源极总线SL的视频信号的极性相反。在图54中,示出了在各源极总线SL的上方(用附图标记91表示的部分)关注某个水平扫描期间时施加到各源极总线SL的视频信号的极性(图1、图39、图47、图57以及图59也同样)。在该例中,施加到第奇数列源极总线SL的视频信号的极性为负极性,施加到第偶数列源极总线SL的视频信号的极性为正极性。在此,图54的B-B线截面图(概略示意图)如图56所示。在图56中,在源极总线SL的附图标记后附加了表示某个水平扫描期间中施加到该源极总线SL的视频信号的极性的附图标记(图9、图10、图15~图38、图41以及图42也同样)。
从图56可知,在某个水平扫描期间,施加到形成于第1层级的源极总线SL的视频信号的极性全部为正极性,施加到形成于第2层级的源极总线SL的视频信号的极性全部为负极性。这样,在第1层级中视频信号的极性偏向正侧,在第2层级中视频信号的极性偏向负侧。此外,在1帧后,在第1层级中视频信号的极性偏向负侧,在第2层级中视频信号的极性偏向正侧。然而,在层级化的配线结构中,配线电阻、电容等一般根据层级而不同。因此,当如上述那样在各层级中视频信号的极性发生偏向时,在第1层级和第2层级中视频信号的波形的钝化会不同。其结果是显示质量降低。
如以上那样,根据现有的层级化的配线结构,在各层级中视频信号的极性会发生偏向,因此会由于配线电阻、电容等根据层级不同而导致显示质量降低。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具有层级化的配线结构的显示装置中,抑制由于配线电阻、电容等根据层级不同而导致显示质量降低。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第1方面是一种显示装置,具备:面板基板,其包括层级化区域和显示区域,上述层级化区域具有被层级化为多个层级的配线结构;多个视频信号线,其配设在上述面板基板上;以及多个外部连接端子,其设置在上述面板基板上,用于接受应施加到上述多个视频信号线的视频信号的供应,上述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
上述多个视频信号线配设为从上述多个外部连接端子经由上述层级化区域向上述显示区域内延伸,
上述多个视频信号线被布设于上述多个层级,使得在各水平扫描期间中,上述层级化区域的各层级中被施加正极性的视频信号的视频信号线的个数与被施加负极性的视频信号的视频信号线的个数实质相等。
本发明的第2方面的特征在于,在本发明的第1方面中,
上述层级化区域具有被层级化为P个层级(P为2以上的整数)的配线结构,
采用按每Q个(Q为自然数)视频信号线使视频信号的极性反转的Q列反转驱动方式,
以与P和Q的最小公倍数的2倍的数相等的个数的视频信号线为1组,在各水平扫描期间在上述层级化区域的各层级中被施加正极性的视频信号的视频信号线的个数与被施加负极性的视频信号的视频信号线的个数一致。
本发明的第3方面的特征在于,在本发明的第2方面中,
还具备电位供应线,上述电位供应线构成为能对各视频信号线提供规定的电位。
本发明的第4方面的特征在于,在本发明的第3方面中,
在上述层级化区域中,在垂直方向上相邻的2个视频信号线是第奇数列视频信号线和第偶数列视频信号线的组合,并且,在水平方向上相邻的2个视频信号线是第奇数列视频信号线和第偶数列视频信号线的组合。
本发明的第5方面的特征在于,在本发明的第4方面中,
上述电位供应线包括:与第奇数列视频信号线连接的第1类电位供应线;以及与第偶数列视频信号线连接的第2类电位供应线。
本发明的第6方面的特征在于,在本发明的第5方面中,
上述电位供应线包括1个上述第1类电位供应线和1个上述第2类电位供应线。
本发明的第7方面的特征在于,在本发明的第5方面中,
对上述第1类电位供应线和上述第2类电位供应线提供不同大小的电位。
本发明的第8方面的特征在于,在本发明的第4方面中,
上述层级化区域具有被层级化为2个层级的配线结构。
本发明的第9方面的特征在于,在本发明的第3方面中,
经由上述电位供应线向上述多个视频信号线提供规定的基准电位。
本发明的第10方面的特征在于,在本发明的第1方面中,
上述面板基板在上述多个外部连接端子和上述显示区域之间具有作为上述层级化区域的第1层级化区域和第2层级化区域,
上述多个视频信号线中的每一个在上述第1层级化区域和上述第2层级化区域中被布设于相互不同的层。
本发明的第11方面的特征在于,在本发明的第1方面中,
上述层级化区域具有被层级化为包括第1层级和第2层级的2个层级的配线结构,
在设n为自然数时,第(4n-3)列视频信号线和第4n列视频信号线被布设于上述第1层级,第(4n-2)列视频信号线和第(4n-1)列视频信号线被布设于上述第2层级。
本发明的第12方面的特征在于,在本发明的第11方面中,
上述面板基板在上述多个外部连接端子和上述显示区域之间具有作为上述层级化区域的第1层级化区域和第2层级化区域,
在上述第1层级化区域中被布设于上述第1层级的视频信号线在上述第2层级化区域中被布设于上述第2层级,
在上述第1层级化区域中被布设于上述第2层级的视频信号线在上述第2层级化区域中被布设于上述第1层级。
本发明的第13方面的特征在于,在本发明的第1方面中,
上述多个视频信号线与其它线在上述多个视频信号线被布设于同一层级的区域中交叉。
本发明的第14方面的特征在于,在本发明的第1方面中,
在上述层级化区域中,上述多个视频信号线的配线宽度按每个层级而不同。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1方面,在具有层级化的配线结构的显示装置中,在层级化区域的各层级中,视频信号的极性为正极性的视频信号线的个数与视频信号的极性为负极性的视频信号线的个数相等。由此,成为在层级化区域的各层级中实现了视频信号的极性的平衡的状态。因此,即使配线电阻、电容等根据层级而不同,视频信号的波形也会在全部层级中同样地产生钝化。这样能视频信号的波形的钝化在层级间产生差异,因此能抑制显示质量的降低。如此,在具有层级化的配线结构的显示装置中,能抑制由于配线电阻、电容等根据层级不同而导致显示质量降低。
根据本发明的第2方面,成为以尽量少的个数的视频信号线为单位在层级化区域的各层级中实现了视频信号的极性的平衡的状态。由此,能有效抑制在各层级中发生视频信号的极性偏向,能有效抑制显示质量的降低。
根据本发明的第3方面,例如用电位供应线对相邻的2个视频信号线提供相互不同的电位,由此能检测该2个视频信号线间的漏电问题。另外,例如在装置的电源切断时、异常结束时用电位供应线对全部视频信号线提供基准电位(接地电位),由此能除去视频信号线上的残留电荷。
根据本发明的第4方面,用电位供应线对第奇数列视频信号线和第偶数列视频信号线提供不同大小的电位,由此对在非层级化区域中相邻的任意2个视频信号线提供相互不同大小的电位,并且对在层级化区域中在垂直方向上相邻的任意2个视频信号线提供相互不同大小的电位,并且,对在层级化区域中在水平方向上相邻的任意2个视频信号线提供相互不同大小的电位。这样,为了检测相邻的任意2个视频信号线间的漏电,只要对第奇数列视频信号线和第偶数列视频信号线提供不同大小的电位即可,因此能使发挥检查线的功能的电位供应线的个数最低为2个。由此,能使边框尺寸变小,因此能实现显示装置的小型化。
根据本发明的第5方面,对第1类电位供应线和第2类电位供应线提供不同的电位,由此能得到与本发明的第4方面同样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6方面,在显示装置中仅设有2个电位供应线,因此与现有的同样的显示装置相比,能可靠地使边框尺寸变小。
根据本发明的第7方面,能可靠地得到与本发明的第4方面同样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8方面,在具有被层级化为2个层级的配线结构的显示装置中,能得到与本发明的第4方面同样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9方面,例如能在装置的电源切断时、异常结束时除去视频信号线上的电荷,因此能抑制由于存在残留电荷而导致显示质量降低。
根据本发明的第10方面,多个视频信号线被布设于各层级,从而在层级化区域的各层级中视频信号的极性为正极性的视频信号线的个数等于视频信号的极性为负极性的视频信号线的个数,而且,各视频信号线在2个层级化区域中被布设于相互不同的层级。因此,在被施加正极性的视频信号的视频信号线和被施加负极性的视频信号的视频信号线中,整体上视频信号的波形会同样地产生钝化。由此,能有效地抑制显示质量的降低。
根据本发明的第11方面,成为按每4个视频信号线在层级化区域的各层级中实现了视频信号的极性的平衡的状态。由此,能有效地抑制在各层级中发生视频信号的极性偏向,能有效地抑制显示质量降低。
根据本发明的第12方面,能得到与本发明的第10方面和本发明的第11方面同样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13方面,在视频信号线与其它线交叉的部分,配线电阻的大小不会发生偏向。因此,在全部视频信号线中视频信号的波形会同样地产生钝化。因此,能更有效地抑制显示质量的降低。
根据本发明的第14方面,即使在制造过程中配线的照射(shot)发生偏离的情况下,也能抑制由于配线偏离而导致不同部位的配线电容产生差别。因此,能更有效地抑制显示质量的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层级化区域的配线结构的俯视图。
图2是示出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整体构成的框图。
图3是用于说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的设有层级化区域的位置的图。
图4是示出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像素形成部的构成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1列反转驱动方式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1列反转驱动方式的视频信号的波形图。
图7是用于说明点反转驱动方式的图。
图8是图1的A-A线截面图(概略示意图)。
图9是示出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的某个帧(帧A)中施加到各层级的各源极总线的视频信号的极性的图。
图10是示出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的帧A的下一帧(帧B)中施加到各层级的各源极总线的视频信号的极性的图。
图11是用于说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的第1层级配线和第2层级配线的配线宽度的图。
图12是用于说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的第1层级配线和第2层级配线的配线宽度的图。
图13是用于说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的第1层级配线和第2层级配线的配线宽度的图。
图14是用于说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的第1层级配线和第2层级配线的配线宽度的图。
图15涉及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是示出配线的层级为2个层级并且采用2列反转驱动方式的情况下的配线结构的一个例子的概略截面图。
图16涉及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是示出配线的层级为2个层级并且采用2列反转驱动方式的情况下的配线结构的一个例子的概略截面图。
图17涉及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是示出配线的层级为2个层级并且采用3列反转驱动方式的情况下的配线结构的一个例子的概略截面图。
图18涉及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是示出配线的层级为3个层级并且采用1列反转驱动方式的情况下的配线结构的一个例子的概略截面图。
图19涉及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是示出配线的层级为3个层级并且采用1列反转驱动方式的情况下的配线结构的一个例子的概略截面图。
图20涉及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是示出配线的层级为3个层级并且采用1列反转驱动方式的情况下的配线结构的一个例子的概略截面图。
图21涉及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是示出配线的层级为3个层级并且采用2列反转驱动方式的情况下的配线结构的一个例子的概略截面图。
图22涉及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是示出配线的层级为3个层级并且采用2列反转驱动方式的情况下的配线结构的一个例子的概略截面图。
图23涉及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是示出配线的层级为3个层级并且采用2列反转驱动方式的情况下的配线结构的一个例子的概略截面图。
图24涉及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是示出配线的层级为3个层级并且采用3列反转驱动方式的情况下的配线结构的一个例子的概略截面图。
图25涉及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是示出配线的层级为3个层级并且采用3列反转驱动方式的情况下的配线结构的一个例子的概略截面图。
图26涉及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是示出配线的层级为3个层级并且采用3列反转驱动方式的情况下的配线结构的一个例子的概略截面图。
图27涉及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是示出配线的层级为4个层级并且采用1列反转驱动方式的情况下的配线结构的一个例子的概略截面图。
图28涉及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是示出配线的层级为4个层级并且采用1列反转驱动方式的情况下的配线结构的一个例子的概略截面图。
图29涉及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是示出配线的层级为4个层级并且采用1列反转驱动方式的情况下的配线结构的一个例子的概略截面图。
图30涉及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是示出配线的层级为4个层级并且采用2列反转驱动方式的情况下的配线结构的一个例子的概略截面图。
图31涉及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是示出配线的层级为4个层级并且采用2列反转驱动方式的情况下的配线结构的一个例子的概略截面图。
图32涉及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是示出配线的层级为4个层级并且采用2列反转驱动方式的情况下的配线结构的一个例子的概略截面图。
图33涉及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是示出配线的层级为4个层级并且采用3列反转驱动方式的情况下的配线结构的一个例子的概略截面图。
图34涉及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是示出配线的层级为4个层级并且采用3列反转驱动方式的情况下的配线结构的一个例子的概略截面图。
图35涉及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是示出配线的层级为4个层级并且采用3列反转驱动方式的情况下的配线结构的一个例子的概略截面图。
图36涉及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是示出配线的层级为4个层级并且采用4列反转驱动方式的情况下的配线结构的一个例子的概略截面图。
图37涉及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是示出配线的层级为4个层级并且采用4列反转驱动方式的情况下的配线结构的一个例子的概略截面图。
图38涉及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是示出配线的层级为4个层级并且采用4列反转驱动方式的情况下的配线结构的一个例子的概略截面图。
图39是示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层级化区域的配线结构的俯视图。
图40是图39的A2-A2线截面图(概略示意图)。
图41是示出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的在某个帧(帧A)中施加到第2层级化区域的各层级的各源极总线的视频信号的极性的图。
图42是示出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的在帧A的下一帧(帧B)施加到第2层级化区域的各层级的各源极总线的视频信号的极性的图。
图43是用于说明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的源极总线与其它线交叉的部分的配线方式的图。
图44是用于说明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的源极总线与其它线交叉的部分的配线方式的图。
图45是示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整体构成的框图。
图46是示出上述第3实施方式的检查电路的详细构成的电路图。
图47是用于说明第1~第3类漏电的图。
图48是示出上述第3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的检查电路的详细构成的电路图。
图49是用于说明上述第3实施方式的检查电路的位置的图。
图50是用于说明上述第3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的检查电路的位置的图。
图51是用于说明上述第3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的检查电路的位置的图。
图52是示出上述第3实施方式的第4变形例的层级化区域-有源区域间的构成的图。
图53涉及现有技术,是示出有源区域与外部连接端子之间的扇状的配线结构的图。
图54是示出现有的层级化的配线结构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
图55是用于详细说明图54所示的配线结构的图。
图56是图54的B-B线截面图(概略示意图)。
图57是示出设有2个层级化区域的现有的配线结构的图。
图58是用于说明视频信号的波形的钝化的图。
图59是用于说明第1~第3类漏电的图。
图60是用于说明具有现有的层级化的配线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中设有包括2个测试线的检查电路的情况的图。
图61是用于说明具有现有的层级化的配线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中设有包括2个测试线的检查电路的情况的图。
图62是用于说明具有现有的层级化的配线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中设有包括2个测试线的检查电路的情况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1.第1实施方式>
<1.1整体构成和动作概要>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装置的整体构成的框图。如图2所示,该液晶显示装置具备源极驱动器20、栅极驱动器30以及有源区域(显示区域)40。有源区域40和栅极驱动器30形成在面板基板10上。此外,本实施方式的面板基板10是玻璃基板。源极驱动器20例如以COG(Chip On Glass:玻璃上芯片)的方式安装于面板基板10上。即,本实施方式的源极驱动器20是IC芯片。在面板基板10上设有用于接收从作为IC芯片的源极驱动器20输出的视频信号的外部连接端子。此外,在图2中用附图标记50表示的区域是具有层级化的配线结构的区域(以下称为“层级化区域”)。如图3所示,该层级化区域50设于外部连接端子15和有源区域40之间。层级化区域50的详细配线结构在后面说明。
在有源区域40中配设有多个源极总线SL和多个栅极总线GL。与该多个源极总线SL和多个栅极总线GL的交叉点分别对应地设有形成像素的像素形成部(在图2中未图示)。即,在有源区域40设有多个像素形成部。
图4是示出像素形成部4的构成的图。如图4所示,像素形成部4中包括:作为开关元件的TFT(薄膜晶体管)49,其栅极端子与通过对应的交叉点的栅极总线GL连接,并且其源极端子与通过该交叉点的源极总线SL连接;像素电极41,其与该TFT49的漏极端子连接;共用电极44和辅助电容电极45,其设置为上述多个像素形成部4共用;液晶电容42,其由像素电极41和共用电极44形成;以及辅助电容43,其由像素电极41和辅助电容电极45形成。像素电容46包括液晶电容42和辅助电容43。
此外,像素形成部4内的TFT49例如能采用氧化物TFT(将氧化物半导体用于沟道层的薄膜晶体管)。氧化物TFT例如能举出包含InGaZnO(氧化铟镓锌)的TFT。氧化物TFT具有迁移率高且漏电流小的特征。因此,通过采用氧化物TFT,能得到小型化、低消耗电力化的效果。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也能采用将非晶硅用于沟道层的TFT。
此外,在此,假设控制源极驱动器20和栅极驱动器30的动作的显示控制器设于面板基板10的外部(例如与面板基板10连接的柔性基板上)。从该显示控制器向源极驱动器20发送数字视频信号和源极控制信号,从该显示控制器向栅极驱动器30发送栅极控制信号。源极控制信号中包含例如源极起始脉冲信号、源极时钟信号以及锁存选通信号。栅极控制信号中包含例如栅极起始脉冲信号和栅极时钟信号。
源极驱动器20接收从显示控制器发送的数字视频信号和源极控制信号,对各源极总线SL施加驱动用的视频信号。此时,在源极驱动器20中,按产生源极时钟信号的脉冲的定时依次保持表示应施加到各源极总线SL的电压的数字视频信号。并且,按产生锁存选通信号的脉冲的定时将上述保持的数字视频信号转换为模拟电压。将该转换后的模拟电压作为驱动用的视频信号一齐施加到全部源极总线SL。栅极驱动器30根据从显示控制器发送的栅极控制信号,以1个垂直扫描期间为周期反复将有效的扫描信号施加到各栅极总线GL。
如以上那样,向各源极总线SL施加驱动用的视频信号,向各栅极总线GL施加扫描信号,由此在作为显示区域的有源区域40上显示所希望的图像。
<1.2极性反转方式>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极性反转方式。在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极性反转方式采用1列反转驱动方式。所谓1列反转驱动方式,是指使像素电压的极性按每1帧反转,并且在各帧内中使横(水平)方向上相邻的像素间的极性也进行反转的驱动方式。在采用这种1列反转驱动方式的情况下,在每1帧中交替出现如在图5用附图标记51表示的极性图案和如在图5中用附图标记52表示的极性图案。另外,施加到各源极总线SL的视频信号的波形如图6所示。图6示出第1~12列源极总线SL1~SL12的视频信号的波形。此外,关于图6,实际的视频信号的振幅根据各像素的显示灰度级而变化。从图5和图6可知,在第奇数列的全部源极总线SL中视频信号的极性同样地变化,在第偶数列的全部源极总线SL中视频信号的极性同样地变化。另外,在第奇数列源极总线SL和第偶数列源极总线SL中,视频信号的极性总是相反。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以上那样的1列反转驱动方式。
此外,在极性反转方式采用点反转驱动方式的情况下,也能应用本发明。点反转驱动方式是指使像素电压的极性按每1帧期间进行反转,并且在各帧内使在横(水平)方向上相邻的像素间的极性和在纵(垂直)方向上相邻的像素间的极性也进行反转的驱动方式。在采用点反转驱动方式的情况下,在每1帧中交替出现如在图7中用附图标记53表示的极性图案和如在图7中用附图标记54表示的极性图案。在采用这种点反转驱动方式的情况下,与采用1列反转驱动方式的情况同样,也能应用本发明。
<1.3外部连接端子-有源区域间的配线结构>
参照图1说明设于面板基板10上的外部连接端子(用于接收从作为IC芯片的源极驱动器20输出的视频信号的端子)15和有源区域40之间的配线结构。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层级化区域50的配线结构的俯视图。该配线结构包括形成于第1层级(在此为下层)的第1层级配线K1和形成于第2层级(在此为上层)的第2层级配线K2。第1层级配线K1和第2层级配线K2由触点CT连接。
在此,在图1中关注第1~4列源极总线SL1~SL4。第1列源极总线SL1和第4列源极总线SL4仅由第1层级配线K1构成,第2列源极总线SL2和第3列源极总线SL3包括第1层级配线K1和第2层级配线K2。第5列以后的源极总线SL也是按4列为单位重复这种构成。即,如果设n为自然数,则第(4n-3)列源极总线SL和第4n列源极总线SL仅由第1层级配线K1构成,第(4n-2)列源极总线SL和第(4n-1)列源极总线SL包括第1层级配线K1和第2层级配线K2。
图8是图1的A-A线截面图(概略示意图)。从图8可知,在图1的A-A线上,第(4n-3)列源极总线SL和第4n列源极总线SL设于第1层级,第(4n-2)列源极总线SL和第(4n-1)列源极总线SL设于第2层级。以下,关注这样层级化的区域中的各层级的视频信号的极性。
<1.4各层级的视频信号的极性的平衡>
图9是示出某个帧(为了方便而称为“帧A”)中施加到各层级的各源极总线SL的视频信号的极性的图。另外,图10是示出在帧A的下一帧(为了方便而称为“帧B”)中施加到各层级的各源极总线SL的视频信号的极性的图。在帧A中,在第1层级,视频信号的极性为正极性的源极总线SL的个数等于视频信号的极性为负极性的源极总线SL的个数。另外,在帧A中,在第2层级,视频信号的极性为正极性的源极总线SL的个数也等于视频信号的极性为负极性的源极总线SL的个数。在帧B中,在第1层级,视频信号的极性为正极性的源极总线SL的个数等于视频信号的极性为负极性的源极总线SL的个数。在帧B中,在第2层级,视频信号的极性为正极性的源极总线SL的个数也等于视频信号的极性为负极性的源极总线SL的个数。
如以上那样,在液晶显示装置进行动作的期间,在层级化的配线结构的各层级中,被施加正极性的视频信号的源极总线SL的个数等于被施加负极性的视频信号的源极总线SL的个数。换言之,多个源极总线SL被布设于多个层级,使得在各帧的各水平扫描期间中,在层级化区域50的各层级中被施加正极性的视频信号的源极总线SL的个数等于被施加负极性的视频信号的源极总线SL的个数。如此,成为在层级化区域50的各层级中实现了视频信号的极性的平衡的状态。
<1.5关于第1层级配线和第2层级配线的配线宽度>
在此,说明层级化区域50中的第1层级配线K1和第2层级配线K2的配线宽度。如果在层级化区域50中如图11所示使第1层级配线K1的配线宽度等于第2层级配线K2的配线宽度的情况下,在制造过程中配线的照射(曝光照射)发生偏离,则会由于如图12所示的配线的偏离而导致不同部位的配线电容产生差别。其结果是,在源极总线SL间,视频信号的波形的钝化产生差异,显示质量降低。
因此,如图13所示,在层级化区域50中,优选第1层级配线K1的配线宽度与第2层级配线K2的配线宽度不同。在图13所示的例子中,第1层级配线(下层的配线)K1的配线宽度大于第2层级配线(上层的配线)K2的配线宽度。通过采用这种构成,即使在制造过程中配线的照射发生偏离的情况下,也会抑制由于配线的偏离而导致不同部位的配线电容产生差别(参照图14)。但是本发明并不排除使源极总线SL的配线宽度在多个层级中相等的构成。
<1.6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面板基板10上的外部连接端子15与有源区域40之间的区域具有层级化的配线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在各层级中,视频信号的极性为正极性的源极总线SL的个数等于视频信号的极性为负极性的源极总线SL的个数。由此,成为在层级化区域50的各层级中实现了视频信号的极性的平衡的状态。因此,即使配线电阻、电容等根据层级而不同,视频信号的波形也会在全部层级中同样地产生钝化。这样能抑制在层级间视频信号的波形的钝化产生差异,因此能抑制显示质量的降低。如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具有层级化的配线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中,能抑制由于配线电阻、电容等根据层级不同而导致显示质量降低。另外,在层级化区域50中,使源极总线SL的配线宽度按每个层级而不同,由此能更有效地抑制显示质量的降低。
<1.7变形例>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举出了采用1列反转驱动方式的例子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在设m为2以上的整数而采用m列反转驱动方式(例如2列反转驱动方式、3列反转驱动方式)的情况下,也能应用本发明。另外,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配线的层级为2个层级,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在配线的层级为3个层级以上的情况下也能应用本发明。因此,以下说明各种变形例。
<1.7.1 2个层级>
<1.7.1.1 2个层级·2列反转驱动方式>
图15是示出配线的层级为2个层级,并且采用2列反转驱动方式的情况下的配线结构的一个例子的概略截面图。在图15中,关注形成有第1~4列源极总线SL1~SL4的部分。在第1层级和第2层级中,视频信号的极性为正极性的源极总线SL的个数均为1个,视频信号的极性为负极性的源极总线SL的个数均为1个。这样,以4个源极总线SL为1组,在各层级中正极性的列数等于负极性的列数。这样,在本变形例中,也成为在层级化区域50的各层级中实现了视频信号的极性的平衡的状态。因此,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能抑制由于配线电阻、电容等根据层级不同而导致显示质量降低。
图16是示出配线的层级为2个层级,并且采用2列反转驱动方式的情况下的配线结构的一个例子(与图15不同的例)的概略截面图。与图15所示的例子同样,以4个源极总线SL为1组,在各层级中正极性的正极性的列数等于负极性的列数。这样,在本变形例中,也成为在层级化区域50的各层级中实现了视频信号的极性的平衡的状态。因此,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能抑制由于配线电阻、电容等根据层级不同而导致显示质量降低。
<1.7.1.2 2个层级·3列反转驱动方式>
图17是示出配线的层级为2个层级,并且采用3列反转驱动方式的情况下的配线结构的一个例子的概略截面图。在图17中,关注形成有第1~12列源极总线SL1~SL12的部分。在第1层级和第2层级中,视频信号的极性为正极性的源极总线SL的个数均为3个,视频信号的极性为负极性的源极总线SL的个数均为3个。这样,以12个源极总线SL为1组,在各层级中正极性的正极性的列数等于负极性的列数。这样,在本变形例中,也成为在层级化区域50的各层级中实现了视频信号的极性的平衡的状态。因此,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能抑制由于配线电阻、电容等根据层级不同而导致显示质量降低。
<1.7.2 3个层级>
<1.7.2.1 3个层级·1列反转驱动方式>
图18是示出配线的层级为3个层级,并且采用1列反转驱动方式的情况下的配线结构的一个例子的概略截面图。在图18中,关注形成有第1~6列源极总线SL1~SL6的部分。在第1层级~第3层级中的任意一个层级中,视频信号的极性为正极性的源极总线SL的个数均为1个,视频信号的极性为负极性的源极总线SL的个数均为1个。这样,以6个源极总线SL为1组,在各层级中正极性的正极性的列数等于负极性的列数。这样,在本变形例中,也成为在层级化区域50的各层级中实现了视频信号的极性的平衡的状态。因此,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能抑制由于配线电阻、电容等根据层级不同而导致显示质量降低。
图19是示出配线的层级为3个层级,并且采用1列反转驱动方式的情况下的配线结构的一个例子(与图18不同的例子)的概略截面图。与图18所示的例子同样,以6个源极总线SL为1组,在各层级中正极性的正极性的列数等于负极性的列数。这样,在本变形例中,也成为在层级化区域50的各层级中实现了视频信号的极性的平衡的状态。因此,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能抑制由于配线电阻、电容等根据层级不同而导致显示质量降低。
图20是示出配线的层级为3个层级,并且采用1列反转驱动方式的情况下的配线结构的一个例子(与图18和图19不同的例子)的概略截面图。与图18所示的例子同样,以6个源极总线SL为1组,在各层级中正极性的正极性的列数等于负极性的列数。这样,在本变形例中,也成为在层级化区域50的各层级中实现了视频信号的极性的平衡的状态。因此,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能抑制由于配线电阻、电容等根据层级不同而导致显示质量降低。
<1.7.2.2 3个层级·2列反转驱动方式>
图21是示出配线的层级为3个层级,并且采用2列反转驱动方式的情况下的配线结构的一个例子的概略截面图。在图21中,关注形成有第1~12列源极总线SL1~SL12的部分。在第1层级~第3层级中的任意一个层级中,视频信号的极性为正极性的源极总线SL的个数均为2个,视频信号的极性为负极性的源极总线SL的个数均为2个。这样,以12个源极总线SL为1组,在各层级中正极性的正极性的列数等于负极性的列数。这样,在本变形例中,也成为在层级化区域50的各层级中实现了视频信号的极性的平衡的状态。因此,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能抑制由于配线电阻、电容等根据层级不同而导致显示质量降低。
图22是示出配线的层级为3个层级,并且采用2列反转驱动方式的情况下的配线结构的一个例子(与图21不同的例子)的概略截面图。与图21所示的例子同样,以12个源极总线SL为1组,在各层级中正极性的正极性的列数等于负极性的列数。这样,在本变形例中,也成为在层级化区域50的各层级中实现了视频信号的极性的平衡的状态。因此,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能抑制由于配线电阻、电容等根据层级不同而导致显示质量降低。
图23是示出配线的层级为3个层级,并且采用2列反转驱动方式的情况下的配线结构的一个例子(与图21和图22不同的例子)的概略截面图。与图21所示的例子同样,以12个源极总线SL为1组,在各层级中正极性的正极性的列数等于负极性的列数。这样,在本变形例中,也成为在层级化区域50的各层级中实现了视频信号的极性的平衡的状态。因此,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能抑制由于配线电阻、电容等根据层级不同而导致显示质量降低。
<1.7.2.3 3个层级·3列反转驱动方式>
图24是示出配线的层级为3个层级,并且采用3列反转驱动方式的情况下的配线结构的一个例子的概略截面图。在图24中,关注形成有第1~6列源极总线SL1~SL6的部分。在第1层级~第3层级中的任意一个层级中,视频信号的极性为正极性的源极总线SL的个数均为1个,视频信号的极性为负极性的源极总线SL的个数均为1个。这样,以6个源极总线SL为1组,在各层级中正极性的正极性的列数等于负极性的列数。这样,在本变形例中,也成为在层级化区域50的各层级中实现了视频信号的极性的平衡的状态。因此,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能由于抑制配线电阻、电容等根据层级不同而导致显示质量降低。
图25是示出配线的层级为3个层级,并且采用3列反转驱动方式的情况下的配线结构的一个例子(与图24不同的例子)的概略截面图。与图24所示的例子同样,以6个源极总线SL为1组,在各层级中正极性的正极性的列数等于负极性的列数。这样,在本变形例中,也成为在层级化区域50的各层级中实现了视频信号的极性的平衡的状态。因此,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能抑制由于配线电阻、电容等根据层级不同而导致显示质量降低。
图26是示出配线的层级为3个层级,并且采用3列反转驱动方式的情况下的配线结构的一个例子(与图24和图25不同的例子)的概略截面图。与图24所示的例子同样,以6个源极总线SL为1组,在各层级中正极性的正极性的列数等于负极性的列数。这样,在本变形例中,也成为在层级化区域50的各层级中实现了视频信号的极性的平衡的状态。因此,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能抑制由于配线电阻、电容等根据层级不同而导致显示质量降低。
<1.7.3 4个层级>
<1.7.3.1 4个层级·1列反转驱动方式>
图27是示出配线的层级为4个层级,并且采用1列反转驱动方式的情况下的配线结构的一个例子的概略截面图。在图27中,关注形成有第1~8列源极总线SL1~SL8的部分。在第1层级~第4层级中的任意一个层级中,视频信号的极性为正极性的源极总线SL的个数均为1个,视频信号的极性为负极性的源极总线SL的个数均为1个。这样,以8个源极总线SL为1组,在各层级中正极性的正极性的列数等于负极性的列数。这样,在本变形例中,也成为在层级化区域50的各层级中实现了视频信号的极性的平衡的状态。因此,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能抑制由于配线电阻、电容等根据层级不同而导致显示质量降低。
图28是示出配线的层级为4个层级,并且采用1列反转驱动方式的情况下的配线结构的一个例子(与图27不同的例子)的概略截面图。与图27所示的例子同样,以8个源极总线SL为1组,在各层级中正极性的正极性的列数等于负极性的列数。这样,在本变形例中,也成为在层级化区域50的各层级中实现了视频信号的极性的平衡的状态。因此,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能抑制由于配线电阻、电容等根据层级不同而导致显示质量降低。
图29是示出配线的层级为4个层级,并且采用1列反转驱动方式的情况下的配线结构的一个例子(与图27和图28不同的例子)的概略截面图。与图27所示的例子同样,以8个源极总线SL为1组,在各层级中正极性的正极性的列数等于负极性的列数。这样,在本变形例中,也成为在层级化区域50的各层级中实现了视频信号的极性的平衡的状态。因此,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能抑制由于配线电阻、电容等根据层级不同而导致显示质量降低。
<1.7.3.2 4个层级·2列反转驱动方式>
图30是示出配线的层级为4个层级,并且采用2列反转驱动方式的情况下的配线结构的一个例子的概略截面图。在图30中,关注形成有第1~8列源极总线SL1~SL8的部分。在第1层级~第4层级中的任意一个层级中,视频信号的极性为正极性的源极总线SL的个数均为1个,视频信号的极性为负极性的源极总线SL的个数均为1个。这样,以8个源极总线SL为1组,在各层级中正极性的正极性的列数等于负极性的列数。这样,在本变形例中,也成为在层级化区域50的各层级中实现了视频信号的极性的平衡的状态。因此,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能抑制由于配线电阻、电容等根据层级不同而导致显示质量降低。
图31是示出配线的层级为4个层级,并且采用2列反转驱动方式的情况下的配线结构的一个例子(与图30不同的例子)的概略截面图。与图30所示的例子同样,以8个源极总线SL为1组,在各层级中正极性的正极性的列数等于负极性的列数。这样,在本变形例中,也成为在层级化区域50的各层级中实现了视频信号的极性的平衡的状态。因此,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能抑制由于配线电阻、电容等根据层级不同而导致显示质量降低。
图32是示出配线的层级为4个层级,并且采用2列反转驱动方式的情况下的配线结构的一个例子(与图30和图31不同的例子)的概略截面图。与图30所示的例子同样,以8个源极总线SL为1组,在各层级中正极性的正极性的列数等于负极性的列数。这样,在本变形例中,也成为在层级化区域50的各层级中实现了视频信号的极性的平衡的状态。因此,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能抑制由于配线电阻、电容等根据层级不同而导致显示质量降低。
<1.7.3.3 4个层级·3列反转驱动方式>
图33是示出配线的层级为4个层级,并且采用3列反转驱动方式的情况下的配线结构的一个例子的概略截面图。在图33中,关注形成有第1~24列源极总线SL1~SL24的部分。在第1层级~第4层级中的任意一个层级中,视频信号的极性为正极性的源极总线SL的个数均为3个,视频信号的极性为负极性的源极总线SL的个数均为3个。这样,以24个源极总线SL为1组,在各层级中正极性的正极性的列数等于负极性的列数。这样,在本变形例中,也成为在层级化区域50的各层级中实现了视频信号的极性的平衡的状态。因此,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能抑制由于配线电阻、电容等根据层级不同而导致显示质量降低。
图34是示出配线的层级为4个层级,并且采用3列反转驱动方式的情况下的配线结构的一个例子(与图33不同的例子)的概略截面图。与图33所示的例子同样,以24个源极总线SL为1组,在各层级中正极性的正极性的列数等于负极性的列数。这样,在本变形例中,也成为在层级化区域50的各层级中实现了视频信号的极性的平衡的状态。因此,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能抑制由于配线电阻、电容等根据层级不同而导致显示质量降低。
图35是示出配线的层级为4个层级,并且采用3列反转驱动方式的情况下的配线结构的一个例子(与图33和图34不同的例子)的概略截面图。与图33所示的例子同样,以24个源极总线SL为1组,在各层级中正极性的正极性的列数等于负极性的列数。这样,在本变形例中,也成为在层级化区域50的各层级中实现了视频信号的极性的平衡的状态。因此,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能抑制由于配线电阻、电容等根据层级不同而导致显示质量降低。
<1.7.3.4 4个层级·4列反转驱动方式>
图36是示出配线的层级为4个层级,并且采用4列反转驱动方式的情况下的配线结构的一个例子的概略截面图。在图36中,关注形成有第1~8列源极总线SL1~SL8的部分。在第1层级~第4层级中的任意一个层级中,视频信号的极性为正极性的源极总线SL的个数均为1个,视频信号的极性为负极性的源极总线SL的个数均为1个。这样,以8个源极总线SL为1组,在各层级中正极性的正极性的列数等于负极性的列数。这样,在本变形例中,也成为在层级化区域50的各层级中实现了视频信号的极性的平衡的状态。因此,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能抑制由于配线电阻、电容等根据层级不同而导致显示质量降低。
图37是示出配线的层级为4个层级,并且采用4列反转驱动方式的情况下的配线结构的一个例子(与图36不同的例子)的概略截面图。与图36所示的例子同样,以8个源极总线SL为1组,在各层级中正极性的正极性的列数等于负极性的列数。这样,在本变形例中,也成为在层级化区域50的各层级中实现了视频信号的极性的平衡的状态。因此,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能抑制由于配线电阻、电容等根据层级不同而导致显示质量降低。
图38是示出配线的层级为4个层级,并且采用4列反转驱动方式的情况下的配线结构的一个例子(与图36和图37不同的例子)的概略截面图。与图36所示的例子同样,以8个源极总线SL为1组,在各层级中正极性的正极性的列数等于负极性的列数。这样,在本变形例中,也成为在层级化区域50的各层级中实现了视频信号的极性的平衡的状态。因此,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能抑制由于配线电阻、电容等根据层级不同而导致显示质量降低。
<1.8总结>
在上述中,关于配线的层级数、列反转驱动方式的反转单位举出了各种例子。作为在这些例子中共同的概念,能导出如下概念。此外,以下设P和Q为自然数。在配线的层级为P层级并采用在各帧中按每Q列使像素电压的极性反转的Q列反转驱动方式(此处的列反转驱动方式包括列反转驱动方式和点反转驱动方式两者。)的显示装置中,多个源极总线SL被布设于多个层级,使得以与P和Q的最小公倍数的2倍的数相等的个数的源极总线SL为1组,在各水平扫描期间中在层级化区域50的各层级中被施加正极性的视频信号的源极总线SL的个数与被施加负极性的视频信号的源极总线SL的个数一致。根据满足这种概念的显示装置,成为以尽量少的列为单位在层级化区域50的各层级中实现了视频信号的极性的平衡的状态。由此,能有效地抑制在各层级中发生视频信号的极性偏向,能有效地抑制显示质量的降低。
<2.第2实施方式>
接下来,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此外,对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之处省略说明。假设极性反转方式采用1列反转驱动方式来进行说明。但是也可以采用多列反转驱动方式,还可以采用点反转驱动方式。
<2.1构成>
整体构成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参照图2)同样,因此省略说明。图39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层级化区域50的配线结构(外部连接端子15-有源区域40间的配线结构)的俯视图。如图39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设有2个层级化区域(第1层级化区域50a和第2层级化区域50b)。第1层级化区域50a的截面图(图39的A1-A1线截面图)如图8所示。第2层级化区域50b的截面图(图39的A2-A2线截面图)如图40所示。从图39、图8以及图40可知,在第1层级化区域50a中形成于第1层级的源极总线SL在第2层级化区域50b中形成于第2层级,在第1层级化区域50a中形成于第2层级的源极总线SL在第2层级化区域50b中形成于第1层级。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全部源极总线SL中的一半源极总线SL仅由第1层级配线K1构成,其余的一半源极总线SL包括第1层级配线K1和第2层级配线K2。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全部源极总线SL均包括第1层级配线K1和第2层级配线K2。此外,在全部源极总线SL中,在第1层级化区域50a与第2层级化区域50b的边界部分,第1层级配线K1和第2层级配线K2由触点CT连接。
<2.2各层级的视频信号的极性的平衡>
示出某个帧(帧A)中施加到第1层级化区域50a的各层级的各源极总线SL的视频信号的极性的图如图9所示。另外,示出在帧A中施加到第2层级化区域50b的各层级的各源极总线SL的视频信号的极性的图如图41所示。示出在帧A的下一帧(帧B)施加到第1层级化区域50a的各层级的各源极总线SL的视频信号的极性的图如图10所示。另外,示出在帧B中施加到第2层级化区域50b的各层级的各源极总线SL的视频信号的极性的图如图42所示。
如以上那样,在液晶显示装置进行动作的期间中,在第1层级化区域50a和第2层级化区域50a的各层级中,被施加正极性的视频信号的源极总线SL的个数等于被施加负极性的视频信号的源极总线SL的个数。
<2.3源极总线与其它线的关系>
在此,说明源极总线SL与其它线(例如,电源线)交叉的部分的配线方式。例如在采用如图39所示的配线结构时使源极总线SL与其它线81交叉的情况下,优选在如图43中用附图标记82表示的区域那样全部源极总线SL被形成于同一层级的区域中,使源极总线SL与其它线81交叉。如果在如图44中用附图标记83表示的区域那样源极总线SL被形成于多个层级的区域中使源极总线SL与其它线81交叉,则配线电阻会根据层级而不同,因此视频信号的波形的钝化在层级间会产生差异。关于这一点,如果采用如图43所示的构成,则在源极总线SL与其它线81交叉的部分,配线电阻的大小不会产生偏向。因此,视频信号的波形会在全部源极总线SL中同样地产生钝化。由此,能更有效地抑制显示质量的降低。此外,在此,举出如图39所示设有2个层级化区域的情况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在如图1所示那样仅设有1个层级化区域的情况下也同样。
<2.4效果>
在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效果之前,说明在现有例中设有2个层级化区域的情况。图57是示出设有2个层级化区域(第1层级化区域50a和第2层级化区域50a)的现有的配线结构的图。根据图57所示的构成,在某个帧(帧A)中,在第1层级化区域50a中,施加到形成于第1层级的源极总线SL视频信号的极性全部为正极性,施加到形成于第2层级的源极总线SL的视频信号的极性全部为负极性。在该帧A中,在第2层级化区域50b中,施加到形成于第1层级的源极总线SL的视频信号的极性全部为负极性,施加到形成于第2层级的源极总线SL的视频信号的极性全部为正极性。认为通过这样设置2个层级化区域,第1层级化区域50a中的视频信号的极性偏向与第2层级化区域50b中的视频信号的极性偏向会相互抵消。
然而,实际上,在图57所示的构成(现有的构成)中,视频信号的极性偏向引起的显示质量的降低不会被消除。以下说明其原因。例如,在视频信号具有如图58中用附图标记93表示的输入波形时,在电容(配线电容)小的源极总线SL中会得到如图58中用附图标记94表示的输出波形(延迟小的波形),在电容(配线电容)大的源极总线SL中会得到如图58中用附图标记95表示的输出波形(延迟大的波形)。这样,电容的不同会影响到视频信号的波形的钝化。另外,在采用层级化的配线结构的情况下,即使各源极总线SL的整体上的电阻值为固定的值,离外部连接端子远的地方电容越大,视频信号的波形的延迟也会越大。此外,根据图57所示的构成,在某个帧(帧A)中施加负极性的视频信号的源极总线SL(第奇数列源极总线SL)全部在第1层级化区域50a中形成于第2层级,在第2层级化区域50b中形成于第1层级。另外,在帧A中施加正极性的视频信号的源极总线SL(第偶数列源极总线SL)全部在第1层级化区域50a中形成于第1层级,在第2层级化区域50b中形成于第2层级。根据这种构成,最终会在第奇数列源极总线SL中的视频信号的波形的钝化与第偶数列源极总线SL中的视频信号的波形的钝化之间产生差异。因此,无法消除显示质量的降低。
关于这一点,根据本实施方式,关于在某个帧(帧A)中被施加负极性的视频信号的源极总线SL(第奇数列源极总线SL),在第1层级化区域50a中形成于第1层级并且在第2层级化区域50b中形成于第2层级的源极总线SL的个数与在第1层级化区域50a中形成于第2层级并且在第2层级化区域50b中形成于第1层级的源极总线SL的个数是相等的。同样,关于在帧A中被施加正极性的视频信号的源极总线SL(第偶数列源极总线SL),在第1层级化区域50a中形成于第1层级并且在第2层级化区域50b中形成于第2层级的源极总线SL的个数与在第1层级化区域50a中形成于第2层级并且在第2层级化区域50b中形成于第1层级的源极总线SL的个数是相等的。如此,在第奇数列源极总线SL和第偶数列源极总线SL中,整体上视频信号的波形会同样地产生钝化。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有效地抑制显示质量的降低。另外,通过采用在全部源极总线SL被形成于同一层级的区域中使源极总线SL与其它线交叉的构成,能更有效地抑制显示质量的降低。
<3.第3实施方式>
接下来,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此外,以下为了方便将配线未被层级化的区域(层级化区域50以外的区域)称为“非层级化区域”。
<3.1构成>
图45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装置的整体构成的框图。在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除了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以外,还设有检查电路60。检查电路60设于有源区域40与层级化区域50之间的区域。检查电路60检测在相邻的源极总线SL间是否发生了漏电。检查电路60以外的构成要素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是同样的,因此省略说明。此外,假设层级化区域50的配线结构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参照图1和图8)。
图46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检查电路60的详细构成的电路图。该检查电路60中包括2个测试线(第1测试线TL1和第2测试线TL2)、1个控制线CL、与各源极总线SL对应设置的检查开关T_SW。对第1测试线TL1提供第1电位TV1。对第2测试线TL2提供第2电位TV2。此外,第1电位TV1与第2电位TV2为不同大小。检查开关T_SW包括TFT。关于该检查开关T_SW,栅极电极与控制线CL连接,漏极电极与第1测试线TL1或者第2测试线TL2连接,源极电极与源极总线SL连接。对控制线CL提供用于在检查时使检查开关T_SW成为导通状态的控制信号。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第1测试线TL1实现第1类电位供应线,利用第2测试线TL2实现第2类电位供应线。
如图4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奇数列源极总线SL对应设置的检查开关T_SW的漏极电极均与第1测试线TL1连接。另外,与第偶数列源极总线SL对应设置的检查开关T_SW的漏极电极均与第2测试线TL2连接。
<3.2使用检查电路进行的检查>
如上所述,检查电路60检查在源极总线SL间是否发生了漏电。关于具有层级化的配线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2个源极总线SL间的漏电(短路)有如下3类。
第1类:在非层级化区域中相邻的2个源极总线SL间发生的漏电
第2类:在层级化区域50中在垂直方向上相邻的2个源极总线SL间发生的漏电
第3类:在层级化区域50中在水平方向上相邻的2个源极总线SL间发生的漏电
在图47中用附图标记76表示的部分示意性地表示第1类漏电,在图47中用附图标记77表示的部分示意性地表示第2类漏电,在图47中用附图标记78表示的部分示意性地表示第3类漏电。
在此,关注例如第6列源极总线SL6。作为第6列源极总线SL6与其它源极总线SL之间发生的漏电(上述的第1~第3类漏电),能举出以下所述的漏电。
第1类:第6列源极总线SL6与第5列源极总线SL5之间的漏电、第6列源极总线SL6与第7列源极总线SL7之间的漏电
第2类:第6列源极总线SL6与第5列源极总线SL5之间的漏电(参照图8)
第3类:第6列源极总线SL6与第3列源极总线SL3之间的漏电、第6列源极总线SL6与第7列源极总线SL7之间的漏电(参照图8)
此外,为了调查在2个源极总线SL间是否发生了漏电,需要对这2个源极总线SL提供相互不同大小的检查电位。在上述例子中,需要对第6列源极总线SL6提供与第3列、第5列以及第7列源极总线SL3、SL5以及SL7不同大小的检查电位。关于这一点,从图46可知,对第6列源极总线SL6提供作为检查电位的第2电位TV2,对第3列、第5列以及第7列源极总线SL3、SL5以及SL7提供作为检查电位的第1电位TV1。因此,能检测第6列源极总线SL6与第3列源极总线SL3之间的漏电(参照在图46中用附图标记71表示的粗虚线)、第6列源极总线SL6与第5列源极总线SL5之间的漏电(参照在图46中用附图标记72表示的粗虚线)以及第6列源极总线SL6与第7列源极总线SL7之间的漏电(参照在图46中用附图标记73表示的粗虚线)。即,能检测全部第1类、第2类以及第3类漏电。
<3.3效果>
在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效果之前,对现有例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检查电路60中包括2个测试线(第1测试线TL1和第2测试线TL2)(参照图46)。因此,考虑在具有图54所示的现有的层级化的配线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中设置包括2个测试线的检查电路的情况。此外,关于现有的层级化的配线结构,在图59中用附图标记76表示的部分示意性地表示第1类漏电,在图59中用附图标记77表示的部分示意性地表示第2类漏电,在图59中用附图标记78表示的部分示意性地表示第3类漏电。图54的B-B线截面图(概略示意图)如图56所示。
首先,检查电路的构成可以考虑采用如图60所示的构成。在该构成中,对第奇数列源极总线SL提供作为检查电位的第1电位TV1,对第偶数列源极总线SL提供作为检查电位的第2电位TV2。根据该构成,能检测第1类漏电和第2类漏电。然而,无法检测第3类漏电。例如,在第2层级中第3列源极总线SL3与第5列源极总线SL5相邻(参照图56),但是从图60可知,对第3列源极总线SL3和第5列源极总线SL5提供的是相同大小的检查电位。因此,无法检测如第3列源极总线SL3与第5列源极总线SL5之间的漏电(参照在图60中用附图标记96表示的粗虚线)这样的第3类漏电。
另外,检查电路的构成可以考虑采用图61所示的构成。在该构成中,如果设n为自然数,则对第(4n-3)列源极总线SL和第(4n-2)列源极总线SL提供作为检查电位的第1电位TV1,对第(4n-1)列源极总线SL和第4n列源极总线SL提供作为检查电位的第2电位TV2。根据该构成,能检测第3类漏电。然而,不一定能检测第1类漏电,还无法检测第2类漏电。例如,第5列源极总线SL5与第6列源极总线SL6在层级化区域50中在垂直方向上相邻(参照图56),但是从图61可知,对第5列源极总线SL5和第6列源极总线SL6提供的是相同大小的检查电位。因此,无法检测如第5列源极总线SL5和第6列源极总线SL6之间的漏电(参照在图61中用附图标记97表示的粗虚线)这样的第2类漏电。
而且,检查电路的构成可以考虑采用如图62所示的构成。在该构成中,如果设n为自然数,则对第(4n-3)列源极总线SL和第4n列源极总线SL提供作为检查电位的第1电位TV1,对第(4n-2)列源极总线SL和第(4n-1)列源极总线SL提供作为检查电位的第2电位TV2。根据该构成,能检测第2类漏电和第3类漏电。然而,不一定能检测第1类漏电。例如,第4列源极总线SL4和第5列源极总线SL5在非层级化区域中相邻(参照图59),但是从图62可知,对第4列源极总线SL4和第5列源极总线SL5提供的是相同大小的检查电位。因此,不一定能检测如第4列源极总线SL4和第5列源极总线SL5之间的漏电(参照在图62中用附图标记98表示的粗虚线)这样的第1类漏电。
如以上那样,在现有的构成中,即使设有仅包括2个测试线的检查电路,也无法无遗漏地检测上述全部类型(第1~第3类型)的漏电。
关于这一点,根据本实施方式,从图8可知,在层级化区域50中在垂直方向上相邻的2个源极总线SL是第奇数列源极总线SL和第偶数列源极总线SL的组合,并且,在层级化区域50中在水平方向上相邻的2个源极总线SL是第奇数列源极总线SL和第偶数列源极总线SL的组合。由于采用这种配线结构,因此如图46所示,使用2个测试线对第奇数列源极总线SL和第偶数列源极总线SL提供不同大小的检查电位,由此,对在非层级化区域中相邻的任意2个源极总线SL提供相互不同大小的检查电位,并且,对在层级化区域50中在垂直方向上相邻的任意2个源极总线SL提供相互不同大小的检查电位,并且,对在层级化区域50中在水平方向上相邻的任意2个源极总线SL提供相互不同大小的检查电位。
如以上那样,能利用仅包括2个测试线的检查电路60无遗漏地检测上述全部类型(第1~第3类型)的漏电。只要这样检查电路60在中设置2个测试线即可,因此能使检查电路60的构成为比以往更简易的构成。由此,能使边框尺寸变小,因此能实现显示装置的小型化。
<3.4关于图46所示的电路>
此外,图46所示的构成的电路有时也被用作用于在装置电源切断时、异常结束时从源极总线SL、像素形成部4除去电荷的电路(以下称为“电荷除去电路”)。在将图46所示的构成的电路用作电荷除去电路的情况下,在除去电荷时,在将第1电位TV1和第2电位TV2设定为接地电位(基准电位)的状态下使开关T_SW为导通状态。由此,能迅速从源极总线SL、像素形成部4除去电荷。此外,此时,图46所示的2个测试线(第1测试线TL1和第2测试线TL2)发挥基准电位线的功能。在将图46所示的构成的电路用作这种电荷除去电路的情况下也能应用本发明。在这种情况下,在具有层级化的配线结构的显示装置中,除了能抑制由于配线电阻、电容等根据层级不同而导致显示质量降低以外,还能抑制由于存在残留电荷而导致显示质量降低。
<3.5变形例>
以下,说明上述第3实施方式的各种变形例。
<3.5.1第1变形例>
在上述第3实施方式中举出配线的层级为2个层级的情况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在配线的层级为3个层级以上的情况下,也能应用本发明。
例如,关注图18所示的配线结构作为配线的层级为3个层级的情况的例子。在此,考虑在具有图18所示的配线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中设置图46所示的构成的检查电路60的情况。根据图46所示的构成的检查电路60,对第奇数列源极总线SL和第偶数列源极总线SL提供不同大小的检查电位。这样,从图18可知,对在层级化区域50中在垂直方向上相邻的任意2个源极总线SL提供相互不同大小的检查电位,也对在层级化区域50中在水平方向上相邻的任意2个源极总线SL提供相互不同大小的检查电位。另外,还对在非层级化区域中相邻的任意2个源极总线SL提供相互不同大小的检查电位。如此,在配线的层级为3个层级的情况下,也能利用仅包括2个测试线的检查电路60,无遗漏地检测上述全部类型(第1~第3类型)的漏电。
另外,例如关注图27所示的配线结构作为配线的层级为4个层级的情况的例子。在此,考虑在具有图27所示的配线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中设置图46所示的构成的检查电路60的情况。根据图46所示的构成的检查电路60,对第奇数列源极总线SL和第偶数列源极总线SL提供不同大小的检查电位。这样,从图27可知,对在层级化区域50中在垂直方向上相邻的任意2个源极总线SL提供相互不同大小的检查电位,也对在层级化区域50中在水平方向上相邻的任意2个源极总线SL提供相互不同大小的检查电位。另外,还对在非层级化区域中相邻的任意2个源极总线SL提供相互不同大小的检查电位。如此,在配线的层级为4个层级的情况下,也能利用仅包括2个测试线的检查电路60,无遗漏地检测上述全部类型(第1~第3类型)的漏电。
此外,只要在层级化区域50中在垂直方向上相邻的任意2个源极总线SL是第奇数列源极总线SL和第偶数列源极总线SL的组合,并且在水平方向上相邻的任意2个源极总线SL是第奇数列源极总线SL和第偶数列源极总线SL的组合,则即使对具有上述例子以外的配线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也能利用仅包括2个测试线的检查电路60,无遗漏地检测上述全部类型(第1~第3类型)的漏电。
<3.5.2第2变形例>
在上述第3实施方式中,在检查电路60内仅包括2个测试线,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在检查电路60内包括3个以上的测试线。
例如,能采用如图48所示的构成作为包括4个测试线(第1~第4测试线TL1~TL4)的检查电路60的构成。在图48所示的构成中,如果设n为自然数,则从第1测试线TL1对第(4n-3)列源极总线SL提供检查电位,从第2测试线TL2对第(4n-2)列源极总线SL提供检查电位,从第3测试线TL3对第(4n-1)列源极总线SL提供检查电位,从第4测试线TL4对第4n列源极总线SL提供检查电位。在这种构成中,对第1测试线TL1和第3测试线TL3提供作为检查电位的第1电位TV1,对第2测试线TL2和第4测试线TL4提供作为检查电位的第2电位TV2。因此,与上述第3实施方式同样,对第奇数列源极总线SL和第偶数列源极总线SL提供不同大小的检查电位。如以上那样,检查电路60内包括的测试线的个数也可以是3个以上。
此外,在本变形例中,利用第1测试线TL1和第3测试线TL3实现第1类电位供应线,利用第2测试线TL2和第4测试线TL4实现第2类电位供应线。
<3.5.3第3变形例>
在上述第3实施方式中,检查电路60设置在层级化区域50与有源区域40之间的区域(参照图49)。然而,设置检查电路60的位置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如图50所示,也能采用在以有源区域40为基准而与层级化区域50相反的一侧的区域设置检查电路60的构成。另外,例如图51所示,也能采用在源极驱动器20(IC芯片)的下侧设置检查电路60的构成。
<3.5.4第4变形例>
以往,作为对源极总线提供视频信号的方式,已知将从源极驱动器输出的1个视频信号输出分配给有源区域内的多个源极总线的被称为SSD(源极共享驱动)的驱动方式。根据该SSD,例如来自源极驱动器的视频信号输出被分配给与红色用的像素形成部连接的源极总线、与绿色用的像素形成部连接的源极总线以及与蓝色用的像素形成部连接的源极总线。在驱动方式采用这种SSD时也能应用本发明。
图52是示出本变形例的层级化区域50-有源区域40间的构成的图。在层级化区域50-有源区域40间设有检查电路60和SSD用的电路65。检查电路60设置在层级化区域50与SSD用的电路65之间。但是检查电路60的位置不限于此。
SSD用的电路65中包括:传递红色用控制信号RCS的红色用控制线RCL;传递绿色用控制信号GCS的绿色用控制线GCL;传递蓝色用控制信号BCS的蓝色用控制线BCL;由红色用控制信号RCS进行控制的红色用开关RSW;由绿色用控制信号GCS进行控制的绿色用开关GSW;以及由蓝色用控制信号BCS进行控制的蓝色用开关BSW。在这种构成中,在各水平扫描期间中,红色用开关RSW、绿色用开关GSW以及蓝色用开关BSW中的任意一个开关设为导通状态。并且,通过切换设为导通状态的开关,将来自源极驱动器的视频信号输出分配给与红色用的像素形成部连接的源极总线、与绿色用的像素形成部连接的源极总线以及与蓝色用的像素形成部连接的源极总线。
在设有如以上那样的SSD用的电路65的情况下,与上述第3实施方式同样,也能利用仅包括2个测试线的检查电路60,无遗漏地检测上述全部类型(第1~第3类型)的漏电。
此外,在此示出了将1个视频信号输出分配给3个源极总线的例子,但是在采用将1个视频信号输出分配给3个以外的个数的源极总线的SSD的情况下,也能应用本发明。另外,在设有保护电路、各种测试电路等的情况下,也能应用本发明。
<4.其它>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各实施方式,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能实施各种变形。例如,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举出液晶显示装置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也能将本发明应用于有机EL(Electro Luminescence: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等液晶显示装置以外的显示装置。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举出极性反转方式采用列反转驱动方式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极性反转方式采用点反转驱动方式的情况下,也能应用本发明。
附图标记说明
4:像素形成部
10:面板基板
15:外部连接端子
20:源极驱动器
30:栅极驱动器
40:有源区域(显示区域)
50:层级化区域
50a:第1层级化区域
50b:第2层级化区域
60:检查电路
CT:触点
K1:第1层级配线
K2:第2层级配线
SL:源极总线
TL1~TL4:第1~第4测试线。

Claims (14)

1.一种显示装置,具备:面板基板,其包括层级化区域和显示区域,上述层级化区域具有被层级化为多个层级的配线结构;多个视频信号线,其配设在上述面板基板上;以及多个外部连接端子,其设置在上述面板基板上,用于接受应施加到上述多个视频信号线的视频信号的供应,上述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
上述多个视频信号线配设为从上述多个外部连接端子经由上述层级化区域向上述显示区域内延伸,
上述多个视频信号线被布设于上述多个层级,使得在各水平扫描期间中,上述层级化区域的各层级中被施加正极性的视频信号的视频信号线的个数与被施加负极性的视频信号的视频信号线的个数实质相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层级化区域具有被层级化为P个层级(P为2以上的整数)的配线结构,
采用按每Q个(Q为自然数)视频信号线使视频信号的极性反转的Q列反转驱动方式,
以与P和Q的最小公倍数的2倍的数相等的个数的视频信号线为1组,在各水平扫描期间在上述层级化区域的各层级中被施加正极性的视频信号的视频信号线的个数与被施加负极性的视频信号的视频信号线的个数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电位供应线,上述电位供应线构成为能对各视频信号线提供规定的电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层级化区域中,在垂直方向上相邻的2个视频信号线是第奇数列视频信号线和第偶数列视频信号线的组合,并且,在水平方向上相邻的2个视频信号线是第奇数列视频信号线和第偶数列视频信号线的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位供应线包括:与第奇数列视频信号线连接的第1类电位供应线;以及与第偶数列视频信号线连接的第2类电位供应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位供应线包括1个上述第1类电位供应线和1个上述第2类电位供应线。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上述第1类电位供应线和上述第2类电位供应线提供不同大小的电位。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层级化区域具有被层级化为2个层级的配线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经由上述电位供应线向上述多个视频信号线提供规定的基准电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面板基板在上述多个外部连接端子和上述显示区域之间具有作为上述层级化区域的第1层级化区域和第2层级化区域,
上述多个视频信号线中的每一个在上述第1层级化区域和上述第2层级化区域中被布设于相互不同的层。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层级化区域具有被层级化为包括第1层级和第2层级的2个层级的配线结构,
在设n为自然数时,第(4n-3)列视频信号线和第4n列视频信号线被布设于上述第1层级,第(4n-2)列视频信号线和第(4n-1)列视频信号线被布设于上述第2层级。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面板基板在上述多个外部连接端子和上述显示区域之间具有作为上述层级化区域的第1层级化区域和第2层级化区域,
在上述第1层级化区域中被布设于上述第1层级的视频信号线在上述第2层级化区域中被布设于上述第2层级,
在上述第1层级化区域中被布设于上述第2层级的视频信号线在上述第2层级化区域中被布设于上述第1层级。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多个视频信号线与其它线在上述多个视频信号线被布设于同一层级的区域中交叉。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层级化区域中,上述多个视频信号线的配线宽度按每个层级而不同。
CN201580062617.9A 2014-11-21 2015-11-13 显示装置 Active CN1070035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36424 2014-11-21
JP2014-236424 2014-11-21
PCT/JP2015/081924 WO2016080290A1 (ja) 2014-11-21 2015-11-13 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03580A true CN107003580A (zh) 2017-08-01
CN107003580B CN107003580B (zh) 2020-11-10

Family

ID=560138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62617.9A Active CN107003580B (zh) 2014-11-21 2015-11-13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228595B2 (zh)
JP (1) JP6300952B2 (zh)
CN (1) CN107003580B (zh)
WO (1) WO2016080290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36500A (zh) * 2017-08-25 2017-12-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光栅及制备方法、驱动方法、裸眼三维显示***
EP3674788A4 (en) * 2017-08-22 2021-04-28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DISPLAY SUBSTRATE, DISPLAY BOARD AND DISPLAY DEVICE
WO2021121095A1 (zh) * 2019-12-19 2021-06-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080291A1 (ja) * 2014-11-21 2016-05-2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US20170207642A1 (en) * 2016-01-15 2017-07-20 Renesas Electronics America Inc. E-fuse/switch by back end of line (beol) process
CN105867035A (zh) * 2016-06-12 2016-08-17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扇出走线结构,阵列基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6773389A (zh) * 2016-12-30 2017-05-31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面板、显示面板与***电路的连接结构
US10608017B2 (en) * 2017-01-31 2020-03-3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Display device, display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WO2018221467A1 (ja) * 2017-06-02 2018-12-0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CN107731878B (zh) * 2017-10-27 2020-04-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修复方法和显示面板
JP2019184856A (ja) * 2018-04-12 2019-10-2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駆動方法
KR20200031738A (ko) * 2018-09-14 2020-03-2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111048574B (zh) * 2019-12-30 2022-09-06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210731B (zh) * 2020-03-06 2022-07-08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17531A1 (en) * 1998-03-27 2004-01-29 Sharp Kabushiki Kaisha Active-matrix-typ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of inspecting the same
CN101101419A (zh) * 2002-07-17 2008-01-09 株式会社日立显示器 液晶显示装置
CN101999095A (zh) * 2008-05-16 2011-03-30 夏普株式会社 有源矩阵基板、显示装置、有源矩阵基板的检查方法和显示装置的检查方法
WO2013099189A1 (ja) * 2011-12-28 2013-07-0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WO2014073483A1 (ja) * 2012-11-08 2014-05-1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基板、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CN103926766A (zh) * 2013-08-07 2014-07-16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像素阵列及液晶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10800B2 (ja) 1991-07-16 2000-02-21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液晶表示パネル
JP3890943B2 (ja) * 2001-10-04 2007-03-0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KR20080073480A (ko) * 2007-02-06 2008-08-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플랫케이블 및 이를 갖는 전자장치
KR101433109B1 (ko) 2007-10-16 2014-08-26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용 어레이 기판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4919514B (zh) * 2013-01-21 2017-06-09 夏普株式会社 有源矩阵基板和显示装置
JP2014203000A (ja) 2013-04-08 2014-10-27 パナソニック液晶ディスプレイ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KR102212323B1 (ko) * 2014-02-10 2021-02-0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JP6269296B2 (ja) * 2014-04-25 2018-01-3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半導体モジュール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17531A1 (en) * 1998-03-27 2004-01-29 Sharp Kabushiki Kaisha Active-matrix-typ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of inspecting the same
CN101101419A (zh) * 2002-07-17 2008-01-09 株式会社日立显示器 液晶显示装置
CN101999095A (zh) * 2008-05-16 2011-03-30 夏普株式会社 有源矩阵基板、显示装置、有源矩阵基板的检查方法和显示装置的检查方法
WO2013099189A1 (ja) * 2011-12-28 2013-07-0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WO2014073483A1 (ja) * 2012-11-08 2014-05-1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基板、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CN103926766A (zh) * 2013-08-07 2014-07-16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像素阵列及液晶显示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674788A4 (en) * 2017-08-22 2021-04-28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DISPLAY SUBSTRATE, DISPLAY BOARD AND DISPLAY DEVICE
US11454851B2 (en) 2017-08-22 2022-09-27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07436500A (zh) * 2017-08-25 2017-12-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光栅及制备方法、驱动方法、裸眼三维显示***
CN107436500B (zh) * 2017-08-25 2020-04-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光栅及制备方法、驱动方法、裸眼三维显示***
WO2021121095A1 (zh) * 2019-12-19 2021-06-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228595B2 (en) 2019-03-12
JP6300952B2 (ja) 2018-03-28
US20170336688A1 (en) 2017-11-23
CN107003580B (zh) 2020-11-10
WO2016080290A1 (ja) 2016-05-26
JPWO2016080290A1 (ja) 2017-08-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03580A (zh) 显示装置
TWI581164B (zh)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5741735B (zh) 数据控制电路和包含该数据控制电路的平板显示装置
KR100890022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CN105788545B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07221536A (zh) 阵列基板、异形显示器及显示装置
US10115369B2 (en) Active matrix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active matrix substrate
US10514788B2 (en) In-cell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touch driving method
US20140191930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inspection method thereof
CN103163697A (zh) 像素阵列结构
US11693284B2 (en)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of repairing the same
CN107045217A (zh) 显示装置
CN107045835A (zh) 显示装置
US20160328059A1 (en) In-Cell Touch Screen and Display Device
CN102576162A (zh) 显示装置
CN108133693A (zh) 显示面板、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7004386B (zh) 显示装置
TWI753482B (zh) 顯示面板
CN102934152A (zh) 显示装置
CN108847179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TW201935106A (zh) 無驅動晶片的顯示裝置
CN108140354A (zh)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修正方法
WO2015074345A1 (zh) 显示面板及其中像素结构以及驱动方法
US10373543B2 (en) Display device
CN101345014A (zh) 电光装置、驱动电路以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