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56241A - 一种多相复合纳米结构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相复合纳米结构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856241A
CN106856241A CN201611244053.3A CN201611244053A CN106856241A CN 106856241 A CN106856241 A CN 106856241A CN 201611244053 A CN201611244053 A CN 201611244053A CN 106856241 A CN106856241 A CN 1068562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paration
negative material
silicon particles
multiphase composite
nano silic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24405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856241B (zh
Inventor
黄镇东
马延文
张坤
冯晓苗
刘瑞卿
李盼
林秀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anjing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61124405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856241B/zh
Publication of CN1068562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562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8562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562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2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H01M4/628Inhibitors, e.g. gassing inhibitors, corrosion inhibi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2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2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H01M4/624Electric conductive fillers
    • H01M4/625Carbon or graphit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 Silicon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相复合纳米结构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领域。该多相复合纳米结构负极材料为类“混凝土”结构,以表面活性剂修饰的纳米硅颗粒作为SiO2源,以有机钛化合物作为TiO2源,以氧化石墨烯分散液作为分散剂、沉淀剂,以葡萄糖、蔗糖或聚乙烯吡咯烷酮为有机碳源,再通过水热反应一次制备Si/SiO2/TiO2/石墨烯/C多相复合类“混凝土”纳米结构负极材料。该材料能够有效克服硅基负极材料循环稳定性差,倍率性能差的缺点,作为负极制备的离子电池具有高容量、寿命长的优点,同时其制备方法简便适合产业化制备,且原材料廉价易得,具有巨大的产业化应用价值。

Description

一种多相复合纳米结构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多相复合纳米结构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快速枯竭,而页岩气的大量开采也对地球的大气和海洋环境带来巨大的冲击,因此当今人类社会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源和潮汐能等环境友好新能源技术备受关注。但是由于太阳能、风能和潮汐能发电量随发电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极不稳定,而无法通过并入国家公共供电网络进入千家万户和各企事业单位,最终导致大量新能源发电厂及相关设备和材料生产商亏损甚至关停。如何解决这一关键问题、以稳定、廉价、方便快捷的方式成功将新能源电力进行调峰并网并将其应用于移动电子设备和电动运输工具等,一直是科学和产业界关注的热点和研究的焦点。锂离子电池因具有体积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高、安全,成本低,环境友好等特性,被视作高性能的绿色储能装置,可有效解决以上新能源的并网使用问题,并促进电动汽车和高性能移动电子设备的发展与应用。
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是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极材料的实际容量、倍率和堆积密度一直制约着锂离子电池的功率与能量密度。随着大容量储能设备和动力型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市场对高性能负极材料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目前,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应用和主要集中在锡(Sn)、硅(Si)及其氧化物,镍、钴和锰等组成的一元及二元系[(NixCoyMnz)O2]等过渡金属氧化物。这主要是以上过渡金属及过渡金属氧化物拥有较大的理论和实际容量。其中Si拥有最高的理论容量(4200mAhg-1),被认为是最富前景、也是目前最受工业界期待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然而硅基复合负极材料充放电过程中的本征缺陷,即充放电过程中巨大的体积膨胀和缓慢的离子迁移速率等问题,较大地降低了其库伦效率、能量及功率密度,制约了硅基复合负极材料在大容量电池和大型动力电源领域的商业化推广应用。尽管近年来在高容量硅基复合负极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硅基负极的堆积密度和循环稳定性仍然无法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故而也成为锂电池专家学者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之一。
现阶段硅负极材料提升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的途径主要通过以下三大措施来实现,具体如下:(1)通过硅一次颗粒的纳米化和硅纳米颗粒的定向生长,从而缩短锂离子迁移的距离提升硅负极的倍率性能,并利用纳米尺度效应从一定程度缓解充放电过程中引起的体积变化导致电极性能的衰退,另外可以通过控制硅纳米颗粒的生长方向亦可进一步提升硅纳米负极的循环稳定性。然而过渡考虑纳米化将大大降低材料的堆积密度,降低硅负极的能量密度;另外硅纳米颗粒的定向可控制备虽然有助于提升材料的循环稳定性,但是制备工艺复杂,产率低,成本高,不利于产业化应用;(2)通过合理设计硅基纳米材料的微观结构,可控制备碳包覆、SiO2或TiO2等包覆的硅纳米颗粒核壳及空心结构,通过给硅纳米核心施加一定的压应力,一定程度上抑制充放电过程中的硅核心的体积变化,稳定固体电解质界面相,从而较好的提升硅纳米材料的循环稳定性;但是该类材料制备工艺复杂、效率相对较低而成本相对较高,因而该类材料及其制备工艺不适合未来大规模生产和产业化应用的要求。(3)利用碳纳米管和石墨烯构建三维导电网络,同时利用三维导电网络框架内的空间缓解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的体积变化,从而获得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较好的硅碳负极材料。然而现阶段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的价格仍然较高,不适合商业化大规模应用。
目前主要是通过多步法、多种措施协同的办法设计制备高性能的硅碳负极材料。典型的例子如首先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碳纳米纤维硬模板,再利用CVD方法在纤维表面沉积纳米硅材料,随后利用溶液法在硅碳核壳表面制备一层TiO2纳米层,最后经过热处理后获得C/Si/TiO2多层核壳结构。该类材料具有较好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但是该类材料制备工艺复杂,周期长,成本高,产率低,故不利于材料的商业化应用。因此开发工艺简单、周期短、成本低,适合商业大规模生产的合成方法制备高性能的硅碳负极材料成为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之一。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硅基负极材料循环稳定性差,倍率性能差、制备方法复杂、低效和高成本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相复合纳米结构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它具有类“混凝土”结构,可以解决锂离子电池用高容量硅碳负极材料循环稳定性差、倍率性能差、制备工艺复杂和成本高等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多相复合纳米结构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相复合纳米结构负极材料结构为Si/SiO2/TiO2/石墨烯/C多相复合。
多相复合纳米结构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备步骤如下:
S1硅纳米颗粒的分散与表面处理;
S2硅纳米颗粒的共修饰;
S3共修饰硅纳米颗粒悬浮液的分散;
S4添加葡萄糖、蔗糖或聚乙烯吡咯烷酮有机碳源;
S5葡萄糖、蔗糖或聚乙烯吡咯烷酮有机碳源的碳化还原反应;
S6低温退火。
更进一步的,步骤S1中硅纳米颗粒直径为30~100nm。
更进一步的,步骤S1中硅纳米颗粒的分散与表面处理的步骤为:称量1g纳米硅粉置于50~150mL乙醇中,经过15~30min超声分散处理后,在磁力搅拌的条件下加入0.2~2mL正硅酸乙酯(TEOS)作为表面活性剂,经过15~30min超声分散。
更进一步的,步骤S2中硅纳米颗粒的共修饰的步骤为:将0.1~1mL钛酸四丁脂在磁力搅拌的辅助下逐滴加入到按步骤S1所得到的TEOS表面修饰的硅纳米颗粒乙醇分散液中,匀速搅拌0.5~1h。
更进一步的,步骤S3中共修饰硅纳米颗粒悬浮液的分散的步骤为:将步骤S2所获得的共修饰硅纳米颗粒悬浮液在匀速搅拌的情况下逐滴添加到20~50mL氧化石墨烯(GO)分散液中,匀速搅拌添加完毕后,再持续搅拌0.5~3h。
更进一步的,所述氧化石墨烯(GO)分散液浓度为0.5~0.1mg/mL。
更进一步的,步骤S4添加葡萄糖、蔗糖或聚乙烯吡咯烷酮等有机碳源步骤为:将0.05g~0.5g葡萄糖、蔗糖或聚乙烯吡咯烷酮粉末添加到步骤S3所获得的共修饰硅纳米颗粒悬浮液中,匀速搅拌0.5~3h。
更进一步的,步骤S5葡萄糖、蔗糖或聚乙烯吡咯烷酮等有机碳源的碳化还原反应步骤为:将步骤S4所获溶液置于水热反应釜内,在160~220℃下水热反应2~10h,随后将反应产物先水洗3次,后乙醇洗三次,80℃下烘干。
更进一步的,步骤S6中退火温度为350~600℃,退火时间为2~6h。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中的多相复合纳米结构负极材料中SiO2和TiO2起到有效抑制Si的体积膨胀的作用,而石墨烯和多孔碳起到水泥的作用,一边把SiO2和TiO2包覆的Si纳米颗粒粘结在一起,形成三维类“混凝土”结构,一边缓冲Si纳米颗粒充放电过程中体积变化引起的内应力,进一步提升硅纳米颗粒的循环性能;
(2)本发明中的多相复合纳米结构负极材料石墨烯和多孔碳材料一起形成三位互联的导电网络有效提升Si负极的倍率性能;
(3)本发明中的多相复合纳米结构负极材料Si/SiO2/TiO2/石墨烯/C多相复合类“混凝土”纳米结构负极材料具有高容量(500~1000mAh/g),长寿命(经两圈充放电活化后,300圈容量保持100%以上);
(4)本发明中的多相复合纳米结构负极材料制备方法简便适合产业化制备,且原材料廉价易得,具有巨大的产业化应用价值,是未来大容量、高功率锂离子电池重要的负极材料之一。
附图说明
图1为为SSTGC-1的扫描电镜照片;
图2为SSTGC-1和前驱体SSTGC-1-P的X-射线衍射图谱;
图3为SSTGC-1在0.1C的电流密度下的首圈充放电曲线;
图4为SSTGC-1在0.1C和0.5C下充放电循环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发明为类“混凝土”结构纳米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高容量、长寿命动力型和储能型锂离子电池Si/SiO2/TiO2/石墨烯/C多相复合类“混凝土”纳米结构负极材料及其低成本规模化一次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利用含硅类有机物为表面活性剂修饰纳米硅颗粒,以有机钛化合物作为TiO2源,以氧化石墨烯分散液作为分散剂、沉淀剂,再以葡萄糖、蔗糖或聚乙烯吡咯烷酮等为有机碳源,再通过水热反应一次制备Si/SiO2/TiO2/石墨烯/C多相复合类混凝土纳米结构负极材料。其制备步骤如下:
(1)称量1g50纳米硅粉置于100mL乙醇中,经过15min超声分散处理后获得初步分散的纳米硅乙醇悬浊液。
(2)在匀速搅拌的条件下,将2mL正硅酸乙酯(TEOS)作为表面活性剂逐滴加入步骤1所制纳米硅乙醇悬浊液中,随后经30min超声分散处理后获得TEOS表面修饰的硅纳米颗粒乙醇分散液。
(3)将0.5mL钛酸四丁脂在匀速搅拌情况下逐滴加入到按步骤(2)所得到的TEOS表面修饰的硅纳米颗粒乙醇分散液中,匀速搅拌30min后,获得共修饰的硅纳米颗粒乙醇分散液。
(4)取50mL1mg/mL的氧化石墨烯(GO)分散液,加入50mL去离子水,摇匀后获得0.5mg/mL氧化石墨烯稀释溶液。
(5)将按照步骤(3)所获得的共修饰硅纳米颗粒悬浮液在匀速搅拌的情况下逐滴添加到40mL按步骤(4)所获得的GO分散液中,匀速搅拌添加完毕后,再持续搅拌1h,待钛酸四丁脂和正硅酸乙酯充分水解,形成均匀稳定的Si/SiO2/TiO2/氧化石墨烯混合胶体悬浮分散液。
(6)将0.2g葡萄糖粉末添加到按步骤5所获得的Si/SiO2/TiO2/氧化石墨烯混合胶体悬浮分散液中,持续匀速搅拌1h后获得乙醇和水的混合溶剂中的Si/SiO2/TiO2/氧化石墨烯/葡萄糖混合溶液。
(7)将步骤(6)所获混合溶液置于水热反应釜内,在200℃下水热反应6h。随后将反应产物先水洗3次,后乙醇洗3次,于80℃下烘干后获得Si/SiO2/TiO2/还原氧化石墨烯/多孔碳多相复合材料前躯体。
(8)最后将步骤(7)所获Si/SiO2/TiO2/还原氧化石墨烯/多孔碳多相复合材料前躯体于450℃下低温退火5h以进一步去除还原石墨烯和水热多孔碳中的含氧官能团,最终获得导电性能优良的Si/SiO2/TiO2/石墨烯/多孔碳(SSTGC-1)多相复合材料,如图1所示,SiO2和TiO2包覆的硅纳米颗粒弥散分布于石墨烯和碳组成的类“混凝土”结构的多相复合纳米结构材料。
SSTGC-1电极制备:
将如图1所示的SSTGC-1类“混凝土”结构多相纳米复合材料(80%)与导电炭黑(10%)和粘结剂(PVDF,10%)均匀混合制得均一浆料,再将所得胶体涂覆于铜箔表面,在70℃下干燥3h后,继续在90℃下真空干燥5h,最终获得SSTGC-1电极。
扣式电池组装:以锂片为对电极和参比电极,以1mol/L LiPF6的EC+DEC溶液为电解液,将所制的SSTGC-1电极为工作电极在真空手套箱中组装成扣式锂离子半电池。
电化学性能特征:将装好的扣式电池用蓝电电池测试***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图3为SSTGC-1电极在0.1C(1C=4200mA/g)电流密度下的恒流充放电曲线,在0.1C下电池首圈放电和充电容量可达到2176和1250mAh/g。尤其是在0.1C和0.5C的电流密度下经过100圈充放电循环测试后比容量分别仍可保持在881mAh/g和760mAh/g,如图4所示。
实施例2
(1)称量1g30纳米硅粉置于100mL乙醇中,经过15min超声分散处理后获得初步分散的纳米硅乙醇悬浊液。
(2)在匀速搅拌的条件下,将1mL正硅酸乙酯(TEOS)作为表面活性剂逐滴加入步骤(1)所制纳米硅乙醇悬浊液中,随后经15min超声分散处理后获得TEOS表面修饰的硅纳米颗粒乙醇分散液。
(3)将0.4mL钛酸四丁脂在匀速搅拌情况下逐滴加入到按步骤(2)所得到的TEOS表面修饰的硅纳米颗粒乙醇分散液中,匀速搅拌1h后,获得共修饰的硅纳米颗粒乙醇分散。
(4)取50mL1mg/mL的氧化石墨烯(GO)分散液,加入50mL去离子水,摇匀后获得0.5mg/mL氧化石墨烯稀释溶液。
(5)将按照步骤(3)所获得的共修饰硅纳米颗粒悬浮液在匀速搅拌的情况下逐滴添加到40mL按步骤(4)所获得的GO分散液中,匀速搅拌添加完毕后,再持续搅拌1h,待钛酸四丁脂和正硅酸乙酯充分水解,形成均匀稳定的Si/SiO2/TiO2/氧化石墨烯混合胶体悬浮分散液。
(6)将0.4g葡萄糖粉末添加到按步骤(5)所获得的Si/SiO2/TiO2/氧化石墨烯混合胶体悬浮分散液中,持续匀速搅拌2h后获得乙醇和水的混合溶剂中的Si/SiO2/TiO2/氧化石墨烯/葡萄糖混合溶液。
(7)将步骤(6)所获混合溶液置于水热反应釜内,在180℃下水热反应10h。随后将反应产物先水洗3次,后乙醇洗3次,于80℃下烘干后获得Si/SiO2/TiO2/还原氧化石墨烯/多孔碳多相复合材料前躯体。
(8)最后将步骤(7)所获Si/SiO2/TiO2/还原氧化石墨烯/多孔碳多相复合材料于500℃下低温退火3h以进一步去除还原石墨烯和水热多孔碳中的含氧官能团,最终获得导电性能优良的Si/SiO2/TiO2/石墨烯/多孔碳(SSTGC-2)多相复合材料。
SSTGC-2电极制备:将SSTGC-2多相纳米复合材料(80%)与导电炭黑(10%)和粘结剂(PVDF,10%)均匀混合制得均一浆料,再将所得胶体涂覆于铜箔表面,在70℃下干燥3h后,继续在90℃下真空干燥5h,最终获得SSTGC-2电极。
扣式电池组装:以锂片为对电极和参比电极,以1mol/L LiPF6的EC+DEC溶液为电解液,所制得SSTGC-2电极为工作电极在真空手套箱中组装成扣式锂离子半电池。
电化学性能特征:将装好的扣式电池用蓝电电池测试***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在0.1C和0.5C(1C=4200mA/g)的电流密度下经过100圈充放电循环测试后比容量分别可保持在863mAh/g和752mAh/g。在0.1C的电流密度下,电池首圈放电比容量可达到2150mAh/g。
实施例3
(1)称量1g90纳米硅粉置于100mL乙醇中,经过15min超声分散处理后获得初步分散的纳米硅乙醇悬浊液。
(2)在匀速搅拌的条件下,将0.4mL正硅酸乙酯(TEOS)作为表面活性剂逐滴加入步骤(1)所制纳米硅乙醇悬浊液中,随后经30min超声分散处理后获得TEOS表面修饰的硅纳米颗粒乙醇分散液。
(3)将0.2mL钛酸四丁脂在匀速搅拌情况下逐滴加入到按步骤(2)所得到的TEOS表面修饰的硅纳米颗粒乙醇分散液中,匀速搅拌30min后,获得共修饰的硅纳米颗粒乙醇分散液。
(4)取50mL1mg/mL的氧化石墨烯(GO)分散液,加入200mL去离子水,摇匀后获得0.2mg/mL氧化石墨烯稀释溶液。
(5)将按照步骤(3)所获得的共修饰硅纳米颗粒悬浮液在匀速搅拌的情况下逐滴添加到30mL按步骤(4)所获得的GO分散液中,匀速搅拌添加完毕后,再持续搅拌2h,待钛酸四丁脂和正硅酸乙酯充分水解,形成均匀稳定的Si/SiO2/TiO2/氧化石墨烯混合胶体悬浮分散液。
(6)将0.1g聚乙烯吡咯烷酮粉末添加到按步骤(5)所获得的Si/SiO2/TiO2/氧化石墨烯混合胶体悬浮分散液中,持续匀速搅拌1h后获得乙醇和水的混合溶剂中的Si/SiO2/TiO2/氧化石墨烯/葡萄糖混合溶液。
(7)将步骤(6)所获混合溶液置于水热反应釜内,在220℃下水热反应2h。随后将反应产物先水洗3次,后乙醇洗3次,于80℃下烘干后获得Si/SiO2/TiO2/还原氧化石墨烯/多孔碳多相复合材料前躯体。
(8)最后将步骤7所获Si/SiO2/TiO2/还原氧化石墨烯/多孔碳多相复合材料于600℃下低温退火3h以进一步去除还原石墨烯和水热多孔碳中的含氧官能团,最终获得导电性能优良的Si/SiO2/TiO2/石墨烯/多孔碳(SSTGC-3)多相复合材料。
SSTGC-3电极制备:将SSTGC-3多相纳米复合材料(80%)与导电炭黑(10%)和粘结剂(PVDF,10%)均匀混合制得均一浆料,再将所得胶体涂覆于铜箔表面,在70℃下干燥3h后,继续在90℃下真空干燥5h,最终获得SSTGC-1电极。
扣式电池组装:以锂片为对电极和参比电极,以1mol/L LiPF6的EC+DEC溶液为电解液,以上述所制得的SSTGC-3电极为工作电极在真空手套箱中组装成扣式锂离子半电池。
电化学性能特征:将装好的扣式电池用蓝电电池测试***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在0.1C和0.5C(1C=4200mA/g)的电流密度下经过100圈充放电循环测试后比容量分别可保持在842mAh/g和714mAh/g。在0.1C的电流密度下,电池首圈放电比容量可达到2205mAh/g。
实施例4
(1)称量1g50纳米硅粉置于100mL乙醇中,经过15min超声分散处理后获得初步分散的纳米硅乙醇悬浊液。
(2)在匀速搅拌的条件下,将0.5mL正硅酸乙酯(TEOS)作为表面活性剂逐滴加入步骤(1)所制纳米硅乙醇悬浊液中,随后经30min超声分散处理后获得TEOS表面修饰的硅纳米颗粒乙醇分散液。
(3)将1mL钛酸四丁脂在匀速搅拌情况下逐滴加入到按步骤(2)所得到的TEOS表面修饰的硅纳米颗粒乙醇分散液中,匀速搅拌1.5小时后,获得共修饰的硅纳米颗粒乙醇分散液。
(4)取50mL1mg/mL的氧化石墨烯(GO)分散液,加入50mL去离子水,摇匀后获得0.5mg/mL氧化石墨烯稀释溶液。
(5)将按照步骤(3)所获得的共修饰硅纳米颗粒悬浮液在匀速搅拌的情况下逐滴添加到40mL按步骤(4)所获得的GO分散液中,匀速搅拌添加完毕后再持续搅拌1h,待钛酸四丁脂和正硅酸乙酯充分水解,形成均匀稳定的Si/SiO2/TiO2/氧化石墨烯混合胶体悬浮分散液。
(6)将0.2g蔗糖粉末添加到按步骤(5)所获得的Si/SiO2/TiO2/氧化石墨烯混合胶体悬浮分散液中,持续匀速搅拌1h后获得乙醇和水的混合溶剂中的Si/SiO2/TiO2/氧化石墨烯/葡萄糖混合溶液。
(7)将步骤(6)所获混合溶液置于水热反应釜内,在200℃下水热反应6h。随后将反应产物先水洗3次,后乙醇洗3次,于80℃下烘干后获得Si/SiO2/TiO2/还原氧化石墨烯/多孔碳多相复合材料前躯体。
(8)最后将步骤(7)所获Si/SiO2/TiO2/还原氧化石墨烯/多孔碳多相复合材料于450℃下低温退火5h以进一步去除还原石墨烯和水热多孔碳中的含氧官能团,最终获得导电性能优良的Si/SiO2/TiO2/石墨烯/多孔碳(SSTGC-4)多相复合材料。
SSTGC-4电极制备:将SSTGC-4多相纳米复合材料(80%)与导电炭黑(10%)和粘结剂(PVDF,10%)均匀混合制得均一浆料,再将所得胶体涂覆于铜箔表面,在70℃下干燥3h后,继续在90℃下真空干燥5h,最终获得SSTGC-4电极。
扣式电池组装:以锂片为对电极和参比电极,以1mol/L LiPF6的EC+DEC溶液为电解液,以所制得的SSTGC-4电极为工作电极在真空手套箱中组装成扣式锂离子半电池。
电化学性能特征:将装好的扣式电池用蓝电电池测试***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在0.1C和0.5C(1C=4200mA/g)的电流密度下经过100圈充放电循环测试后比容量分别可保持在821mAh/g和752mAh/g。在0.1C的电流密度下,电池首圈放电比容量可达到2105mAh/g。
实施例5
(1)称量1g30纳米硅粉置于100mL乙醇中,经过15min超声分散处理后获得初步分散的纳米硅乙醇悬浊液。
(2)在匀速搅拌的条件下,将0.2mL正硅酸乙酯(TEOS)作为表面活性剂逐滴加入步骤(1)所制纳米硅乙醇悬浊液中,随后经30min超声分散处理后获得TEOS表面修饰的硅纳米颗粒乙醇分散液。
(3)将0.1mL钛酸四丁脂在匀速搅拌情况下逐滴加入到按步骤(2)所得到的TEOS表面修饰的硅纳米颗粒乙醇分散液中,匀速搅拌30min后,获得共修饰的硅纳米颗粒乙醇分散液。
(4)取50mL1mg/mL的氧化石墨烯(GO)分散液,加入450mL去离子水,摇匀后获得0.1mg/mL氧化石墨烯稀释溶液。
(5)将按照步骤(3)所获得的共修饰硅纳米颗粒悬浮液在匀速搅拌的情况下逐滴添加到40mL按步骤(4)所获得的GO分散液中,匀速搅拌添加完毕后,再持续搅拌1h,待钛酸四丁脂和正硅酸乙酯充分水解,形成均匀稳定的Si/SiO2/TiO2/氧化石墨烯混合胶体悬浮分散液。
(6)将0.1g葡萄糖粉末添加到按步骤(5)所获得的Si/SiO2/TiO2/氧化石墨烯混合胶体悬浮分散液中,持续匀速搅拌1h后获得乙醇和水的混合溶剂中的Si/SiO2/TiO2/氧化石墨烯/葡萄糖混合溶液。
(7)将步骤(6)所获混合溶液置于水热反应釜内,在160℃下水热反应12h。随后将反应产物先水洗3次,后乙醇洗3次,于80℃下烘干后获得Si/SiO2/TiO2/还原氧化石墨烯/多孔碳多相复合材料前躯体。
(8)最后将步骤(7)所获Si/SiO2/TiO2/还原氧化石墨烯/多孔碳多相复合材料于550℃下低温退火3h以进一步去除还原石墨烯和水热多孔碳中的含氧官能团,最终获得导电性能优良的Si/SiO2/TiO2/石墨烯/多孔碳(SSTGC-5)多相复合材料。
SSTGC-5电极制备:将SSTGC-5多相纳米复合材料(80%)与导电炭黑(10%)和粘结剂(PVDF,10%)均匀混合制得均一浆料,再将所得胶体涂覆于铜箔表面,在70℃下干燥3h后,继续在90℃下真空干燥5h,最终获得SSTGC-5电极。
扣式电池组装:以锂片为对电极和参比电极,以1mol/L LiPF6的EC+DEC溶液为电解液,以所制得的SSTGC-5电极为工作电极在真空手套箱中组装成扣式锂离子电池。
电化学性能特征:将装好的扣式电池用蓝电电池测试***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在0.1C和0.5C(1C=4200mA/g)的电流密度下经过100圈充放电循环测试后比容量分别可保持在801mAh/g和683mAh/g。在0.1C的电流密度下,电池首圈放电比容量可达到2355mAh/g。
实施例6
(1)称量1g70纳米硅粉置于100mL乙醇中,经过15min超声分散处理后获得初步分散的纳米硅乙醇悬浊液。
(2)在匀速搅拌的条件下,将0.5mL正硅酸乙酯(TEOS)作为表面活性剂逐滴加入步骤(1)所制纳米硅乙醇悬浊液中,随后经1h超声分散处理后获得TEOS表面修饰的硅纳米颗粒乙醇分散液。
(3)将1mL钛酸四丁脂在匀速搅拌情况下逐滴加入到按步骤(2)所得到的TEOS表面修饰的硅纳米颗粒乙醇分散液中,匀速搅拌1h后,获得共修饰的硅纳米颗粒乙醇分散液。
(4)取50mL1mg/mL的氧化石墨烯(GO)分散液,加入50mL去离子水,摇匀后获得0.5mg/mL氧化石墨烯稀释溶液。
(5)将按照步骤3所获得的共修饰硅纳米颗粒悬浮液在匀速搅拌的情况下逐滴添加到40mL按步骤(4)所获得的GO分散液中,匀速搅拌添加完毕后,再持续搅拌1h,待钛酸四丁脂和正硅酸乙酯充分水解,形成均匀稳定的Si/SiO2/TiO2/氧化石墨烯混合胶体悬浮分散液。
(6)将0.5g葡萄糖粉末添加到按步骤(5)所获得的Si/SiO2/TiO2/氧化石墨烯混合胶体悬浮分散液中,持续匀速搅拌1.5h后获得乙醇和水的混合溶剂中的Si/SiO2/TiO2/氧化石墨烯/葡萄糖混合溶液。
(7)将步骤(6)所获混合溶液置于水热反应釜内,在200℃下水热反应6h。随后将反应产物先水洗3次,后乙醇洗3次,于80℃下烘干后获得Si/SiO2/TiO2/还原氧化石墨烯/多孔碳多相复合材料前躯体。
(8)最后将步骤(7)所获Si/SiO2/TiO2/还原氧化石墨烯/多孔碳多相复合材料于400℃下低温退火6h以进一步去除还原石墨烯和水热多孔碳中的含氧官能团,最终获得导电性能优良的Si/SiO2/TiO2/石墨烯/多孔碳(SSTGC-6)多相复合材料。
SSTGC-6电极制备:将SSTGC-1多相纳米复合材料(80%)与导电炭黑(10%)和粘结剂(PVDF,10%)均匀混合制得均一浆料,再将所得胶体涂覆于铜箔表面,在70℃下干燥3h后,继续在90℃下真空干燥5h,最终获得SSTGC-6电极。
扣式电池组装:以锂片为对电极和参比电极,以1mol/L LiPF6的EC+DEC溶液为电解液,以所制得的SSTGC-6电极为工作电极在真空手套箱中组装成扣式锂离子半电池。
电化学性能特征:将装好的扣式电池用蓝电电池测试***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在0.1C和0.5C(1C=4200mA/g)的电流密度下经过100圈充放电循环测试后比容量分别可保持在875mAh/g和747mAh/g。在0.1C的电流密度下,电池首圈放电比容量可达到2143mAh/g。
以上示意性地对本发明创造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发明创造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多相复合纳米结构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相复合纳米结构负极材料结构为Si/SiO2/TiO2/石墨烯/C多相复合纳米结构。
2.一种多相复合纳米结构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备步骤如下:
S1硅纳米颗粒的分散与表面处理;
S2硅纳米颗粒的共修饰;
S3共修饰硅纳米颗粒悬浮液的分散;
S4添加葡萄糖、蔗糖或聚乙烯吡咯烷酮有机碳源;
S5葡萄糖、蔗糖或聚乙烯吡咯烷酮有机碳源的碳化还原反应;
S6低温退火。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相复合纳米结构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硅纳米颗粒直径为30~100n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相复合纳米结构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硅纳米颗粒的分散与表面处理的步骤为:称量1g纳米硅粉置于50~150mL乙醇中,经过15~30min超声分散处理后,在磁力搅拌的条件下加入0.2~2mL正硅酸乙酯(TEOS)作为表面活性剂,超声分散15~30min。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相复合纳米结构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硅纳米颗粒的共修饰的步骤为:将0.1~1mL钛酸四丁脂在磁力搅拌的辅助下逐滴加入到按步骤S1所得到的TEOS表面修饰的硅纳米颗粒乙醇分散液中,匀速搅拌0.5~1h。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相复合纳米结构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共修饰硅纳米颗粒悬浮液的分散的步骤为:将步骤S2所获得的共修饰硅纳米颗粒悬浮液在匀速搅拌的情况下逐滴添加到20~50mL氧化石墨烯(GO)分散液中,匀速搅拌添加完毕后,再持续搅拌0.5~3h。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多相复合纳米结构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石墨烯(GO)分散液浓度为0.5~0.1mg/mL。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相复合纳米结构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添加葡萄糖、蔗糖或聚乙烯吡咯烷酮有机碳源步骤为:将0.05g~0.5g葡萄糖、蔗糖或聚乙烯吡咯烷酮粉末添加到步骤S3所获得的共修饰硅纳米颗粒悬浮液中,匀速搅拌0.5~3h。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相复合纳米结构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葡萄糖、蔗糖或聚乙烯吡咯烷酮有机碳源碳化还原反应的步骤为:将步骤S4所获溶液置于水热反应釜内,在160~220℃下水热反应2~10h,随后将反应产物先水洗3次,乙醇洗三次,80℃下烘干。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相复合纳米结构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6中退火温度为350~600℃,退火时间为2~6h。
CN201611244053.3A 2016-12-29 2016-12-29 一种多相复合纳米结构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68562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44053.3A CN106856241B (zh) 2016-12-29 2016-12-29 一种多相复合纳米结构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44053.3A CN106856241B (zh) 2016-12-29 2016-12-29 一种多相复合纳米结构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56241A true CN106856241A (zh) 2017-06-16
CN106856241B CN106856241B (zh) 2020-08-11

Family

ID=591269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244053.3A Active CN106856241B (zh) 2016-12-29 2016-12-29 一种多相复合纳米结构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856241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86380A (zh) * 2017-12-02 2018-05-04 延海平 一种N掺杂包裹型TiO2光催化剂降解废水的工艺
CN108923027A (zh) * 2018-06-26 2018-11-30 华南师范大学 一种有机酸修饰的Si/TiO2/rGO@C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9713242A (zh) * 2017-10-26 2019-05-03 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核壳石榴结构的钛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441107A (zh) * 2020-03-23 2020-07-24 江苏师范大学 用于制备碳纤维材料的纺丝液、柔性电极材料以及制备方法
CN111646473A (zh) * 2020-06-04 2020-09-11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 Si-TiO2-C复合纳米线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品、应用
CN114039032A (zh) * 2021-11-08 2022-02-11 深圳市翔丰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性能改善的二氧化钛(b)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284479A (zh) * 2021-12-22 2022-04-05 博路天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碳硅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69750A (zh) * 2012-03-21 2012-07-11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锂离子电池负极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03930A (zh) * 2012-10-23 2013-01-30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31724A (zh) * 2013-01-17 2013-04-10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碳纤维表面复合涂层的制备方法
CN103311506A (zh) * 2013-06-25 2013-09-18 蒋涛 一种硅石墨烯包覆钛酸锂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3346307A (zh) * 2013-07-09 2013-10-09 中山大学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31754A (zh) * 2013-10-17 2014-01-22 宁波卡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石墨烯/二氧化硅/铜/硅/软碳叠层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3833032A (zh) * 2014-03-11 2014-06-04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石墨烯的复合负极材料
CN104900851A (zh) * 2015-06-24 2015-09-09 湖北骆驼蓄电池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铅碳电池负极及其制备方法和所制成的电池
CN105063556A (zh) * 2015-07-17 2015-11-18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一种在石墨烯上制备纳米金属颗粒阵列的制备方法
EP3047905A1 (en) * 2015-01-21 2016-07-27 Université de Strasbourg Method for preparing highly nitrogen-doped mesoporous carbon composites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69750A (zh) * 2012-03-21 2012-07-11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锂离子电池负极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03930A (zh) * 2012-10-23 2013-01-30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31724A (zh) * 2013-01-17 2013-04-10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碳纤维表面复合涂层的制备方法
CN103311506A (zh) * 2013-06-25 2013-09-18 蒋涛 一种硅石墨烯包覆钛酸锂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3346307A (zh) * 2013-07-09 2013-10-09 中山大学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31754A (zh) * 2013-10-17 2014-01-22 宁波卡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石墨烯/二氧化硅/铜/硅/软碳叠层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3833032A (zh) * 2014-03-11 2014-06-04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石墨烯的复合负极材料
EP3047905A1 (en) * 2015-01-21 2016-07-27 Université de Strasbourg Method for preparing highly nitrogen-doped mesoporous carbon composites
CN104900851A (zh) * 2015-06-24 2015-09-09 湖北骆驼蓄电池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铅碳电池负极及其制备方法和所制成的电池
CN105063556A (zh) * 2015-07-17 2015-11-18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一种在石墨烯上制备纳米金属颗粒阵列的制备方法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13242A (zh) * 2017-10-26 2019-05-03 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核壳石榴结构的钛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713242B (zh) * 2017-10-26 2022-02-18 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核壳石榴结构的钛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986380A (zh) * 2017-12-02 2018-05-04 延海平 一种N掺杂包裹型TiO2光催化剂降解废水的工艺
CN107986380B (zh) * 2017-12-02 2021-08-27 黄建勇 一种N掺杂包裹型TiO2光催化剂降解废水的工艺
CN108923027A (zh) * 2018-06-26 2018-11-30 华南师范大学 一种有机酸修饰的Si/TiO2/rGO@C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1441107A (zh) * 2020-03-23 2020-07-24 江苏师范大学 用于制备碳纤维材料的纺丝液、柔性电极材料以及制备方法
CN111646473A (zh) * 2020-06-04 2020-09-11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 Si-TiO2-C复合纳米线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品、应用
CN111646473B (zh) * 2020-06-04 2022-02-11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 Si-TiO2-C复合纳米线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品、应用
CN114039032A (zh) * 2021-11-08 2022-02-11 深圳市翔丰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性能改善的二氧化钛(b)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284479A (zh) * 2021-12-22 2022-04-05 博路天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碳硅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56241B (zh) 2020-08-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56241A (zh) 一种多相复合纳米结构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57875B (zh) 用于锂离子电池的纳米硅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4993125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Fe3O4/Ni/C的制备方法
CN108550827A (zh) 一种三维多孔状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7394180B (zh) 二维过渡族金属碳(氮)化物-纳米硅颗粒复合材料及制备和应用
CN104616915B (zh) 一种石墨烯‑氧化钌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4752696A (zh) 一种石墨烯基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4733726B (zh) 制备钴酸锰空心微球材料及方法
CN106558729B (zh) 一种石墨烯作为正极浆料导电剂的锂离子电池
CN102969509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3441247A (zh) 一种基于化学键构筑的高性能硅/氧化石墨烯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01575A (zh) 一种硫酸铅-石墨烯复合电极材料及包含其的铅酸电池负极铅膏
CN106856235A (zh) 铅碳超级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38647A (zh) 一种锂空气电池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7331839A (zh) 一种碳纳米管负载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
CN107464938B (zh) 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碳化钼/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在锂空气电池中的应用
CN104617280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免粘结剂石墨烯/硅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CN107742707A (zh) 一种纳米氧化镧/石墨烯/硫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3236519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多孔碳基单块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06058201A (zh) 纳米硅合金基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350170A (zh) 一种钛酸锂/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1969193B (zh) 一种Si@MXene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099075A (zh) 一种石墨烯/氧化锌核壳结构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5702958A (zh) 一种二氧化锡(SnO2)量子点溶液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0323440A (zh) 一种石墨烯/碳-硅纳米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