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57370B -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57370B
CN106657370B CN201710002152.9A CN201710002152A CN106657370B CN 106657370 B CN106657370 B CN 106657370B CN 201710002152 A CN201710002152 A CN 201710002152A CN 106657370 B CN106657370 B CN 1066573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rget
terminal equipment
target terminal
opposite equip
control instr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0215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657370A (zh
Inventor
梁宇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00215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657370B/zh
Publication of CN1066573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57370A/zh
Priority to PCT/CN2017/115623 priority patent/WO2018126853A1/zh
Priority to JP2019525772A priority patent/JP2019536155A/ja
Priority to KR1020197022587A priority patent/KR102153645B1/ko
Priority to US16/433,897 priority patent/US10805380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6573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573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2Protocols based on web technology, e.g.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
    • H04L67/025Protocols based on web technology, e.g.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 for remote control or remote monitoring of appl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6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ile transfer, e.g. file transfer protocol [FT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07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using tickets, e.g. Kerbero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 H04L67/107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for supporting data block transmission mechanis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35Tracking the activity of the us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4Presence management, e.g. monitoring or registration for receipt of user log-on information, or the connection status of the us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6Provisioning of proxy services
    • H04L67/563Data redirection of data network strea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3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using passwor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2Protocols based on web technology, e.g.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2866Architectures; Arrangements
    • H04L67/30Profiles
    • H04L67/303Terminal profi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服务器预先设置了各身份类型相应的逻辑响应文件,目标终端设备可以从服务器中获得与自身的身份类型相应的目标逻辑响应文件,该目标逻辑响应文件包括与对端设备发送的各控制指令相应的响应信息,以及,输入信息与目标终端设备所需向对端设备发送的控制指令的对应关系;由于响应信息用于指示响应对应的控制指令所执行的操作,输入信息为目标终端接收的用于控制对端设备的信息,因此,无论目标终端设备作为控制端还是作为展示端,均可通过目标逻辑响应文件响应对端设备的控制指令,以及通过目标逻辑响应文件生成控制对端设备的控制指令,从而可以实现了多个设备之间的双向通信。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的发展,如个人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智能电视等设备越来越多。利用多个设备进行通信的技术应运而生,下面以智能手机对智能电视进行遥控为例,对多个设备之间的通信进行说明。
智能手机作为控制端,生成控制指令并发送至服务器,服务器将控制指令发送至智能电视,智能电视作为展示端,响应该控制指令,并显示相应的界面。
综上,现有技术中多个设备之间为单向通信,例如智能手机向智能电视发送控制指令,而智能电视无法向智能手机发送信息,即无法实现双向通信。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多个设备无法实现双向通信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服务器,所述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接收目标终端设备发送的身份令牌信息,所述身份令牌信息用于表征所述目标终端设备在与对端设备进行交互时自身的身份类型,所述身份类型用于指示所述目标终端设备为控制端或展示端;
从预先设置的各身份类型相应的逻辑响应文件中,确定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的身份类型相应的目标逻辑响应文件;
所述目标逻辑响应文件包括与所述对端设备发送的各控制指令相应的响应信息,以及,输入信息与所述目标终端设备所需向所述对端设备发送的控制指令的对应关系,响应信息用于指示响应对应的控制指令所执行的操作,所述输入信息为所述目标终端设备接收的用于控制所述对端设备的信息;
将所述目标逻辑响应文件发送至所述目标终端设备。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所述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向服务器发送身份令牌信息,所述身份令牌信息用于表征所述目标终端设备在与对端设备进行交互时自身的身份类型,所述身份类型用于指示所述目标终端设备为控制端或展示端;
接收所述服务器反馈与所述终端设备的身份类型相应的目标逻辑响应文件;
所述目标逻辑响应文件包括与所述对端设备发送的各控制指令相应的响应信息,以及,输入信息与所述目标终端设备所需向所述对端设备发送的控制指令的对应关系,响应信息用于指示响应对应的控制指令所执行的操作,所述输入信息为所述目标终端设备接收的用于控制所述对端设备的信息。
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服务器,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目标终端设备发送的身份令牌信息,所述身份令牌信息用于表征所述目标终端设备在与对端设备进行交互时自身的身份类型,所述身份类型用于指示所述目标终端设备为控制端或展示端;
确定模块,用于从预先存储的各身份类型相应的逻辑响应文件中,确定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的身份类型相应的目标逻辑响应文件;
所述目标逻辑响应文件包括与所述对端设备发送的各控制指令相应的响应信息,以及,输入信息与所述目标终端设备所需向所述对端设备发送的控制指令的对应关系,响应信息用于指示响应对应的控制指令所执行的操作,所述输入信息为所述目标终端设备接收的用于控制所述对端设备的信息;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目标逻辑响应文件发送至所述目标终端设备。
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终端设备,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服务器发送身份令牌信息,所述身份令牌信息用于表征所述终端设备在与对端设备进行交互时自身的身份类型,所述身份类型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为控制端或展示端;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服务器反馈与所述终端设备的身份类型相应的目标逻辑响应文件;
所述目标逻辑响应文件包括与所述对端设备发送的各控制指令相应的响应信息,以及,输入信息与所述终端设备所需向所述对端设备发送的控制指令的对应关系,响应信息用于指示响应对应的控制指令所执行的操作,所述输入信息为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的用于控制所述对端设备的信息。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服务器预先设置了各身份类型相应的逻辑响应文件,目标终端设备可以从服务器中获得与自身的身份类型相应的目标逻辑响应文件,该目标逻辑响应文件包括与对端设备发送的各控制指令相应的响应信息,以及,输入信息与目标终端设备所需向对端设备发送的控制指令的对应关系;由于响应信息用于指示响应对应的控制指令所执行的操作,输入信息为目标终端设备接收的用于控制对端设备的信息,因此,无论目标终端设备作为控制端还是作为展示端,均可通过目标逻辑响应文件响应对端设备的控制指令,以及通过目标逻辑响应文件生成控制对端设备的控制指令,从而实现了多个设备之间的双向通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信令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目标终端设备和对端设备进行双向通信的信令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中目标终端设备的操作界面生成方法的信令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目标终端设备与服务器建立Websocket连接的信令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Websocket请求响应目标终端与服务器的交互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各终端设备和服务器的框架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服务器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如图2所示功能的服务器的硬件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可以应用于数据传输***,如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的结构示意图,该数据传输***包括:服务器110以及多个终端设备111~11n,n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图1中的m为大于等于1小于等于n的正整数。
多个终端设备111~11n对应两种身份类型,分别为控制端以及展示端。图1中位于120区域的终端设备均为控制端,位于130区域的终端设备均为展示端。
作为控制端的终端设备可以通过服务器110向作为展示端的终端设备发送控制指令,作为展示端的终端设备也可以通过服务器110向作为控制端的终端设备发送控制指令,从而实现了多终端设备的双向通信。
下面结合图1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信令流程图,该方法包括:
步骤S201:目标终端设备210向服务器110发送身份令牌信息。
身份令牌信息用于表征目标终端设备在与对端设备进行交互时自身的身份类型,所述身份类型用于指示目标终端设备为控制端或展示端。
目标终端设备210可以为如图1所示的控制端,也可以为如图1所示的展示端,因此不便用图1中各终端设备的标号对目标终端设备进行标记,所以使用210,其中,若目标终端设备210为控制端,则对端设备为展示端;若目标终端设备210为展示端,则对端设备为控制端。
用户可以在目标终端设备210中打开浏览器,通过浏览器访问服务器110,服务器110可以向目标终端设备210反馈选择身份类型界面,用户可以通过目标终端设备210中的浏览器中显示的选择身份类型界面,选择自身的身份类型,从而生成相应的身份令牌信息。
例如浏览器中显示的选择身份界面中显示有控制端按钮以及展示端按钮,当用户触按控制端按钮时,生成的身份令牌信息表征目标终端设备为控制端;当用户触按展示端按钮时,生成的身份令牌信息表征目标终端设备为展示端。
用户还可以在浏览器中直接输入链接,该链接包括服务器的IP地址以及端口,服务器可以为不同的身份类型提供不同的端口。
上述身份令牌信息可以为上述链接。
例如控制端对应的端口可以为端口80;展示端对应的端口可以为端口102。
步骤S202:服务器110接收目标终端设备210发送的身份令牌信息,从预先设置的各身份类型相应的逻辑响应文件中,确定目标终端设备210的身份类型相应的目标逻辑响应文件。
目标逻辑响应文件包括与对端设备发送的各控制指令相应的响应信息,以及,输入信息与目标终端设备所需向对端设备发送的控制指令的对应关系,响应信息用于指示响应对应的控制指令所执行的操作,所述输入信息为目标终端设备接收的用于控制对端设备的信息。
上述“输入信息与目标终端设备所需向对端设备发送的控制指令的对应关系”中输入信息可以为:用户在目标终端设备中显示的操作界面中输入的信息,例如语音信息、文字信息等等;或,用户通过触按目标终端设备显示的操作界面中的目标按键(按键可以为物理按键也可以为虚拟按键),输入触按目标按键的信息;或,用户通过触按目标终端设备显示的操作界面,输入的触按位置信息。
以输入信息为触按目标按键的信息为例,对目标逻辑响应文件进行说明。目标逻辑响应文件可以包括目标终端设备显示的操作界面中各按键相应的字符串,用户输入触按目标按键的信息后,可以依据各按键相应的字符串,确定目标按键相应的目标字符串,目标终端设备可以依据目标字符串生成相应的控制指令。此时目标逻辑响应文件包括的“与对端设备发送的各控制指令相应的响应信息”,为与对端设备显示的操作界面中各按键相应的字符串对应的响应信息。
从预先设置的各身份类型相应的逻辑响应文件中,确定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的身份类型相应的目标逻辑响应文件可以包括:从预先存储的各身份类型相应的端口中,确定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的身份类型相应的目标端口;通过所述目标端口获得所述目标逻辑响应文件。
步骤S203:服务器110将所述目标逻辑响应文件发送至所述目标终端设备210。
可选的,目标终端设备210接收到目标逻辑响应文件后,若目标终端设备210为控制端,则显示控制端相应的操作界面;若目标终端设备210为展示端,则显示展示端相应的操作界面,以供用户通过目标终端设备210显示的操作界面,进行操作,例如输入控制对端设备的输入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目标终端设备为控制端时,对端设备为展示端;当目标终端设备为展示端时,对端设备为控制端。即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将作为展示端的目标终端设备具备控制对端终端的功能。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中,服务器110预先设置了各身份类型相应的逻辑响应文件,目标终端设备可以从服务器中获得与自身的身份类型相应的目标逻辑响应文件,该目标逻辑响应文件包括与对端设备发送的各控制指令相应的响应信息,以及,输入信息与目标终端设备所需向对端设备发送的控制指令的对应关系;由于响应信息用于指示响应对应的控制指令所执行的操作,输入信息为目标终端设备接收的用于控制对端设备的信息,因此,无论目标终端设备作为控制端还是作为展示端,均可通过目标逻辑响应文件响应对端设备的控制指令,以及通过目标逻辑响应文件生成控制对端设备的控制指令,从而实现了多个设备之间的双向通信。
对端设备310从服务器获取与自身的身份类型相应的逻辑响应文件的过程与图2所示的流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目标终端设备210和对端设备310均从服务器110中获得相应的逻辑响应文件后,即可进行双向通信,如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目标终端设备和对端设备进行双向通信的信令流程图,具体过程包括:
步骤S301:目标终端设备210接收控制所述对端设备的目标输入信息。
对目标输入信息的详细描述可以参见图2所示流程中对步骤S202的相关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步骤S302:目标终端设备210依据所述目标逻辑响应文件中的所述输入信息与所述目标终端设备所需向所述对端设备发送的控制指令的对应关系,获取所述目标输入信息相应的第一控制指令。
所述第一控制指令中携带有所述对端设备的通信地址信息。
通信地址信息可以为对端设备310的IP(Internet Protocol,网络之间互联的协议)地址,或MAC(Media Access Control或,媒体访问控制)地址。
若用户在对端设备310中进行了登录,则通信地址信息还可以为在对端设备310中登录的用户的用户名称和/用户密码等等。
步骤S303:目标终端设备210将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发送至服务器110。
步骤S304:服务器110将第一控制指令发送至对端设备310。
步骤S305:对端设备310依据与自身的身份类型相应的逻辑响应文件响应所述第一控制指令。
可以理解的是目标终端设备与对端设备是相对而言的,目标终端设备210的对端设备为对端设备310;对端设备310的对端设备为目标终端设备210,因此对端设备310的身份类型相应的逻辑响应文件包括:与所述目标终端设备210发送的各控制指令相应的响应信息,以及,输入信息与所述对端设备310所需向所述目标终端设备210发送的控制指令的对应关系,响应信息用于指示响应对应的控制指令所执行的操作,输入信息为所述对端终端接收的用于控制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的信息。即将目标逻辑响应文件所包含的内容中“对端设备310”“目标终端设备210”的位置互换,即为对端设备310的身份类型相应的逻辑响应文件。
步骤S305可以包括:
对端设备310从预先存储的与所述目标终端设备210发送的各控制指令相应的响应信息中,确定所述第一控制指令相应的响应信息;
依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相应的响应信息,执行相应的响应操作。
步骤“依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相应的响应信息,执行相应的响应操作”可以包括通过服务器110向目标终端设备210反馈已响应第一控制指令的消息。
步骤S306:对端设备310向服务器110发送第二控制指令。
对端设备310生成第二控制指令的方法与目标终端设备210生成第一控制指令的过程相同,具体可以包括:
对端设备310接收控制所述目标终端设备210的输入信息。
对端设备310依据与其自身的身份类型相应的逻辑响应文件包含的输入信息与所述对端终端310设备所需向所述目标终端设备发送的控制指令的对应关系,获取对端设备310接收到的输入信息相应的第二控制指令。
第二控制指令携带有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的通信地址信息。
通信地址信息可以目标终端设备210的IP(Internet Protocol,网络之间互联的协议)地址或MAC(Media Access Control或,媒体访问控制)地址。
若用户在目标终端设备210中进行了登录,则通信地址信息还可以为在目标终端设备210中登录的用户的用户名称和/或用户密码等等。
步骤S307:服务器110将所述第二控制指令发送至目标终端设备210。
步骤S308:目标终端设备210从预先存储的与所述对端设备发送的各控制指令相应的响应信息中,确定所述第二控制指令相应的目标响应信息。
步骤S309:目标终端设备210依据所述目标响应信息执行相应的响应操作。
步骤S309可以包括通过服务器110向对端设备310反馈已响应所述第二控制指令的消息。
目标终端设备210依据所述目标响应信息执行相应的响应操作可以包括生成目标终端设备210当前显示的操作界面,同理,对端设备310的“依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相应的响应信息,执行相应的响应操作”可以包括生成对端设备310当前显示的操作界面。下面以目标终端设备210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中目标终端设备的操作界面生成方法的信令流程图,该方法包括:
步骤S401:服务器110从预先设置的各身份类型相应的操作界面模板中,获得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相应的目标操作界面模板,并将所述目标操作界面模板发送至所述目标终端设备210。
步骤S402:目标终端设备210依据所述目标响应信息以及所述目标操作界面模板生成所述终端设备当前需要显示的操作界面。
目标响应信息可以是通过图3所示的流程获得的。
可选的,步骤S402可以具体用于:依据所述目标响应代码以及所述目标操作界面模板,基于预先存储的reveal.js文件生成所述目标终端设备当前显示的操作界面。
reveal.js文件可以存储有操作界面的样式信息,例如,操作界面中显示的内容的位置信息,操作界面中各按键的位置信息,各按键的大小信息,各输入框的位置信息等等。
为了加快图1中所示的各终端设备与服务器之间的通信速度,各终端设备与服务器之间可以建立Websocket连接,下面以目标终端设备为例对这一过程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目标终端设备与服务器建立Websocket连接的信令流程图,该方法包括:
步骤S501:目标终端设备210向服务器110发送建立Websocket连接请求。
建立Websocket连接请求中携带有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
WebSocket是HTML5(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超级文本标记语言)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中的浏览器与服务器间进行全双工通讯的网络技术。在WebSocket 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应用程序编程接口)中,浏览器和服务器只需要做一个握手的动作,然后,终端设备中的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就形成了一条快速通道。两者之间就直接可以数据互相传送。WebSocket协议,能更好的节省服务器资源和带宽并达到实时通讯。
步骤S502:服务器110确定与所述目标终端设备210建立Websocket连接,并存储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相应的Websocket连接,所述Websocket连接为所述目标终端设备与所述服务器进行信息交互的通道。
由于服务器110可以与多个终端设备建立Websocket连接,为了识别各终端设备相应的Websocket连接,需要将各终端设备的标识ID相应的WebSocket连接行绑定,并进行存储。
目标终端设备的标识ID可以为登录目标终端设备的用户的用户名称,和/或目标终端的IP地址,和/或目标终端的MAC地址。
相应的,图3中的第一控制指令中携带的对端设备的通信地址信息可以为对端设备的标识信息,或者,对端设备的通信地址信息关联有所述对端设备的标识信息;第二控制指令中携带的目标终端设备的通信地址信息可以为目标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或者,目标终端设备的通信地址关联有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即图3中服务器110可以通过对端设备的通信地址信息获得对端设备的标识信息,从而确定出对端设备的标识信息相应的Websocket连接,从而将第一控制指令通过对端设备的标识信息相应的Websocket连接发送至对端设备。
同理,图3中服务器110可以通过目标终端设备的通信地址信息获得目标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从而确定出目标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相应的Websocket连接,从而将第二控制指令通过目标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相应的Websocket连接发送至目标终端设备。
可选的,步骤S502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包括:用户可以通过目标终端设备210上的浏览器显示的操作界面中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用户在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后点击登录按钮后,用户名和用户密码会发送至服务器110。服务器110可以依据用户名和用户密码进行鉴权判断,当鉴权判断通过后,才会确定与所述目标终端设备210建立Websocket连接。
以《使命召唤OL》游戏为例对服务器110的鉴权方法进行说明,由于《使命召唤OL》游戏中可以进行组队,每一组中有多个玩家,多个玩家相应的终端设备之间可以进行如图3所示的交互,服务器可以存储有各组的标识相应的成员的用户名,若服务器接收到目标终端设备发送的建立Websocket连接请求,且该建立Websocket连接请求中携带有目标组的目标标识以及目标用户名,服务器会从自身存储的各标识相应的用户名中,确定出目标标识相应的用户名,若目标标识相应的用户名中包括目标用户名,则确定与目标终端设备建立Websocket连接,若目标标识相应的用户名中不包括目标用户名,则不与目标终端设备建立Websocket连接。
步骤S503:服务器110向所述目标终端设备反馈完成建立Websocket连接的消息。
如图6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目标终端设备与服务器的交互图。
其中,图6所示的connection open表示目标终端设备与服务器之间的WebSocket连接建立成功;connection close表示目标终端设备与服务器之间的WebSocket连接断开。data是指目标终端设备210和服务器110之间交互的数据,该数据包括第一控制指令、第二控制指令、目标逻辑响应文件、目标操作界面模板等等。
WebSocket是类似Socket的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长连接的通讯模式,一旦WebSocket连接建立后,后续数据data都以帧序列的形式传输。在目标终端设备断WebSocket连接或服务器断掉WebSocket连接前,不需要目标终端设备和服务端重新发起连接请求。在海量并发及目标设备与服务器交互负载流量大的情况下,极大的节省了网络带宽资源的消耗,有明显的性能优势,且目标终端设备发送和接收消息是在同一个持久连接上发起,实时性优势明显。
服务器110可以为基于Node.js搭建Express服务器,服务器110中安装有socket.io插件。如图7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各终端设备和服务器的框架示意图。
图7中只示出了一个位于120区域的终端设备111以及一个位于130区域的终端设备11n。位于120区域的其他终端设备的框架与终端设备111的框架相同;位于130区域的其他终端设备的框架与终端设备11n的框架相同。
可选的,图7中各终端设备中还可以包括reveal.js文件。
其中,socket.io插件是对WebSocket协议的用javascript语言的具体实现,通过Socket.io服务器和终端设备可以更方便的使用WebSocket协议进行双向通信。服务器安装的Socket.io作为Node.js的一个扩展插件集成到Node.js中,在终端设备中通过引入Socket.io的Node.js类库使用。
Node.js是一个事件驱动I/O服务器端JavaScript环境,基于Google的V8引擎。目的是为了提供编写可扩充网络程式,如Web服务。
Express是一个基于Node.js平台的极简、灵活的web应用开发框架。
目标终端设备210还可以向服务器110发送自身的登录状态。登录状态中可以包括对端设备310的通信地址信息,服务器110可以将所述登录状态发送至所述对端设备310。
登录状态可以包括已登录状态以及未登录状态。已登录状态包括在线状态,未登录状态包括离线状态。
若目标终端设备210的个数为多个,则服务器110将所述登录状态发送至所述对端设备310包括:依据各目标终端设备相应的登录状态,计算处于已登录状态的目标终端设备的个数;将各目标终端设备相应的登录状态以及处于已登录状态的目标终端设备的个数发送至所述对端设备。
例如,在《使命召唤OL》游戏的发布现场,需要统计现场游戏在线人数,此时可以将发布现场的大屏幕作为展示端,可以显示现场各终端设备相应的登录状态以及处于已登录状态的终端设备的数量。
以《使命召唤OL》游戏为例,上述未登录状态可以是指终端设备未显示《使命召唤OL》游戏的相关界面。已登录状态可以是指终端设备显示有《使命召唤OL》游戏的相关界面。
下面将介绍与上述数据传输方法相应的数据传输装置,相同部分可相互参照。
如图8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服务器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包括:接收模块81、确定模块82以及发送模块83,其中:
接收模块81,用于接收目标终端设备发送的身份令牌信息,所述身份令牌信息用于表征所述目标终端设备在与对端设备进行交互时自身的身份类型,所述身份类型用于指示所述目标终端设备为控制端或展示端;
确定模块82,用于从预先存储的各身份类型相应的逻辑响应文件中,确定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的身份类型相应的目标逻辑响应文件;
所述目标逻辑响应文件包括与所述对端设备发送的各控制指令相应的响应信息,以及,输入信息与所述目标终端设备所需向所述对端设备发送的控制指令的对应关系,响应信息用于指示响应对应的控制指令所执行的操作,所述输入信息为所述目标终端设备接收的用于控制所述对端设备的信息;
发送模块83,用于将所述目标逻辑响应文件发送至所述目标终端设备。
可选的,上述应用于服务器的数据传输装置实施例中的确定模块82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从预先存储的各身份类型相应的端口中,确定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的身份类型相应的目标端口;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目标端口获得所述目标逻辑响应文件。
可选的,上述应用于服务器的数据传输装置实施例还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目标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控制指令,所述第一控制指令中携带有所述对端设备的通信地址信息;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依据所述对端设备的通信地址信息,将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对端设备,以便所述对端设备依据与自身的身份类型相应的逻辑响应文件响应所述第一控制指令。
可选的,上述应用于服务器的数据传输装置实施例还包括:
第三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对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控制指令,所述第二控制指令携带有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的通信地址信息,所述第二控制指令是依据与所述对端设备的身份类型相应的逻辑响应文件生成的;
第三发送模块,用于依据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的通信地址信息,将所述第二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目标终端设备,以便所述目标终端设备依据所述目标逻辑响应文件响应所述第二控制指令。
可选的,上述应用于服务器的数据传输装置实施例还包括:
第四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目标终端设备发送的登录状态,所述登录状态包括已登录状态以及未登录状态;
第四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登录状态发送至所述对端设备。
可选的,上述应用于服务器的数据传输装置实施中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的个数为多个,第四发送模块包括:
计算单元,用于依据各目标终端设备相应的登录状态,计算处于已登录状态的目标终端设备的个数;
发送单元,用于将各目标终端设备相应的登录状态以及处于已登录状态的目标终端设备的个数发送至所述对端设备。
可选的,上述应用于服务器的数据传输装置实施例还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从预先设置的各身份类型相应的操作界面模板中,获得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相应的目标操作界面模板;
第五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目标操作界面模板发送至所述目标终端设备,以便所述目标终端设备依据所述目标操作界面模板生成操作界面。
可选的,上述应用于服务器的数据传输装置实施例中在所述接收目标终端设备发送的身份令牌信息之前,还包括:
第五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目标终端设备发送的建立Websocket连接请求,所述建立Websocket连接请求中携带有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与所述目标终端设备建立Websocket连接,并存储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相应的Websocket连接,所述Websocket连接为所述目标终端设备与所述服务器进行信息交互的通道;
第六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目标终端设备反馈完成建立Websocket连接的消息。
如图9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包括:发送模块91以及接收模块92,其中:
发送模块91,用于向服务器发送身份令牌信息,所述身份令牌信息用于表征所述目标终端设备在与对端设备进行交互时自身的身份类型,所述身份类型用于指示所述目标终端设备为控制端或展示端;
接收模块92,用于接收所述服务器反馈与所述终端设备的身份类型相应的目标逻辑响应文件;
所述目标逻辑响应文件包括与所述对端设备发送的各控制指令相应的响应信息,以及,输入信息与所述目标终端设备所需向所述对端设备发送的控制指令的对应关系,响应信息用于指示响应对应的控制指令所执行的操作,所述输入信息为所述目标终端设备接收的用于控制所述对端设备的信息。
可选的,上述应用于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装置实施例中还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控制所述对端设备的目标输入信息;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依据所述输入信息与所述目标终端设备所需向所述对端设备发送的控制指令的对应关系,获取所述目标输入信息相应的第一控制指令;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控制指令通过所述服务器发送至所述对端设备。
可选的,上述应用于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装置实施例中还包括:
第三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对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控制指令;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从预先存储的与所述对端设备发送的各控制指令相应的响应信息中,确定所述第二控制指令相应的目标响应信息;
第一执行模块,用于依据所述目标响应信息执行相应的响应操作。
可选的,上述应用于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装置实施例中还包括:
第四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服务器反馈的依据预先存储的各身份类型相应的操作界面模板,获得的与终端设备的身份类型相应的目标操作界面模板;
第一执行模块,具体用于:依据所述目标响应信息以及所述目标操作界面模板生成所述终端设备当前需要显示的操作界面。
可选的,上述应用于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装置实施例中还包括:
第三发送模块,用于向服务器发送建立Websocket连接请求;
第五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服务器反馈的完成建立Websocket连接的消息,所述Websocket连接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服务器进行信息交互的通道。
可选的,上述应用于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装置实施例中还包括: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当前的登录状态,所述登录状态包括已登录状态和未登录状态;
第四发送模块,用于通过所述服务器向所述对端设备发送所述登录状态。
图10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如图2所示功能的服务器的硬件结构框图,参照图10,该服务器可以包括:处理器1001,通信接口1002,存储器1003和通信总线1004;
其中处理器1001、通信接口1002、存储器1003通过通信总线1004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可选的,通信接口1002可以为通信模块的接口,如GSM模块的接口;
处理器1001,用于执行程序;
存储器1003,用于存放程序和数据;
程序可以包括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操作指令。
处理器1001可能是一个中央处理器CPU,或者是特定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
存储器1003可能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
其中,程序可具体用于:
接收目标终端设备发送的身份令牌信息,所述身份令牌信息用于表征所述目标终端设备在与对端设备进行交互时自身的身份类型,所述身份类型用于指示所述目标终端设备为控制端或展示端;
从预先设置的各身份类型相应的逻辑响应文件中,确定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的身份类型相应的目标逻辑响应文件;
所述目标逻辑响应文件包括与所述对端设备发送的各控制指令相应的响应信息,以及,输入信息与所述目标终端设备所需向所述对端设备发送的控制指令的对应关系,响应信息用于指示响应对应的控制指令所执行的操作,所述输入信息为所述目标终端设备接收的用于控制所述对端设备的信息;
将所述目标逻辑响应文件发送至所述目标终端设备。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6)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服务器,所述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接收目标终端设备发送的身份令牌信息,所述身份令牌信息用于表征所述目标终端设备在与对端设备进行交互时自身的身份类型,所述身份类型用于指示所述目标终端设备为控制端或展示端;
从预先设置的各身份类型相应的逻辑响应文件中,确定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的身份类型相应的目标逻辑响应文件;
所述目标逻辑响应文件包括与所述对端设备发送的各控制指令相应的响应信息,以及,输入信息与所述目标终端设备所需向所述对端设备发送的控制指令的对应关系,响应信息用于指示响应对应的控制指令所执行的操作,所述输入信息为所述目标终端设备接收的用于控制所述对端设备的信息;
将所述目标逻辑响应文件发送至所述目标终端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预先存储的各身份类型相应的逻辑响应文件中,确定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的身份类型相应的目标逻辑响应文件包括:
从预先存储的各身份类型相应的端口中,确定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的身份类型相应的目标端口;
通过所述目标端口获得所述目标逻辑响应文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所述目标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控制指令,所述第一控制指令中携带有所述对端设备的通信地址信息;
依据所述对端设备的通信地址信息,将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对端设备,以便所述对端设备依据与自身的身份类型相应的逻辑响应文件响应所述第一控制指令。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所述对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控制指令,所述第二控制指令携带有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的通信地址信息,所述第二控制指令是依据与所述对端设备的身份类型相应的逻辑响应文件生成的;
依据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的通信地址信息,将所述第二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目标终端设备,以便所述目标终端设备依据所述目标逻辑响应文件响应所述第二控制指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所述目标终端设备发送的登录状态,所述登录状态包括已登录状态以及未登录状态;
将所述登录状态发送至所述对端设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的个数为多个,所述将所述登录状态发送至所述对端设备包括:
依据各目标终端设备相应的登录状态,计算处于已登录状态的目标终端设备的个数;
将各目标终端设备相应的登录状态以及处于已登录状态的目标终端设备的个数发送至所述对端设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从预先设置的各身份类型相应的操作界面模板中,获得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相应的目标操作界面模板;
将所述目标操作界面模板发送至所述目标终端设备,以便所述目标终端设备依据所述目标操作界面模板生成操作界面。
8.根据权利要求1、2、5、6或7所述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收目标终端设备发送的身份令牌信息之前,还包括:
接收所述目标终端设备发送的建立Websocket连接请求,所述建立Websocket连接请求中携带有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
确定与所述目标终端设备建立Websocket连接,并存储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相应的Websocket连接,所述Websocket连接为所述目标终端设备与服务器进行信息交互的通道;
向所述目标终端设备反馈完成建立Websocket连接的消息。
9.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终端设备,所述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向服务器发送身份令牌信息,所述身份令牌信息用于表征所述终端设备在与对端设备进行交互时自身的身份类型,所述身份类型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为控制端或展示端;
接收所述服务器反馈与所述终端设备的身份类型相应的目标逻辑响应文件;
所述目标逻辑响应文件包括与所述对端设备发送的各控制指令相应的响应信息,以及,输入信息与所述终端设备所需向所述对端设备发送的控制指令的对应关系,响应信息用于指示响应对应的控制指令所执行的操作,所述输入信息为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的用于控制所述对端设备的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控制所述对端设备的目标输入信息;
依据所述输入信息与所述终端设备所需向所述对端设备发送的控制指令的对应关系,获取所述目标输入信息相应的第一控制指令;
将所述第一控制指令通过所述服务器发送至所述对端设备。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所述对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控制指令;
从预先存储的与所述对端设备发送的各控制指令相应的响应信息中,确定所述第二控制指令相应的目标响应信息;
依据所述目标响应信息执行相应的响应操作。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所述服务器反馈的依据预先存储的各身份类型相应的操作界面模板,获得的与终端设备的身份类型相应的目标操作界面模板;
所述依据所述目标响应信息执行相应的响应操作包括:
依据所述目标响应信息以及所述目标操作界面模板生成所述终端设备当前需要显示的操作界面。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向服务器发送身份令牌信息之前,还包括:
向服务器发送建立Websocket连接请求;
接收服务器反馈的完成建立Websocket连接的消息,所述Websocket连接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服务器进行信息交互的通道。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确定当前的登录状态,所述登录状态包括已登录状态和未登录状态;
通过所述服务器向所述对端设备发送所述登录状态。
15.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服务器,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目标终端设备发送的身份令牌信息,所述身份令牌信息用于表征所述目标终端设备在与对端设备进行交互时自身的身份类型,所述身份类型用于指示所述目标终端设备为控制端或展示端;
确定模块,用于从预先存储的各身份类型相应的逻辑响应文件中,确定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的身份类型相应的目标逻辑响应文件;
所述目标逻辑响应文件包括与所述对端设备发送的各控制指令相应的响应信息,以及,输入信息与所述目标终端设备所需向所述对端设备发送的控制指令的对应关系,响应信息用于指示响应对应的控制指令所执行的操作,所述输入信息为所述目标终端设备接收的用于控制所述对端设备的信息;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目标逻辑响应文件发送至所述目标终端设备。
16.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终端设备,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服务器发送身份令牌信息,所述身份令牌信息用于表征所述终端设备在与对端设备进行交互时自身的身份类型,所述身份类型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为控制端或展示端;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服务器反馈与所述终端设备的身份类型相应的目标逻辑响应文件;
所述目标逻辑响应文件包括与所述对端设备发送的各控制指令相应的响应信息,以及,输入信息与所述终端设备所需向所述对端设备发送的控制指令的对应关系,响应信息用于指示响应对应的控制指令所执行的操作,所述输入信息为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的用于控制所述对端设备的信息。
CN201710002152.9A 2017-01-03 2017-01-03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66573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02152.9A CN106657370B (zh) 2017-01-03 2017-01-03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PCT/CN2017/115623 WO2018126853A1 (zh) 2017-01-03 2017-12-12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JP2019525772A JP2019536155A (ja) 2017-01-03 2017-12-12 データ伝送方法及び装置
KR1020197022587A KR102153645B1 (ko) 2017-01-03 2017-12-12 데이터 송신 방법 및 장치
US16/433,897 US10805380B2 (en) 2017-01-03 2019-06-06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02152.9A CN106657370B (zh) 2017-01-03 2017-01-03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57370A CN106657370A (zh) 2017-05-10
CN106657370B true CN106657370B (zh) 2019-08-30

Family

ID=588383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02152.9A Active CN106657370B (zh) 2017-01-03 2017-01-03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805380B2 (zh)
JP (1) JP2019536155A (zh)
KR (1) KR102153645B1 (zh)
CN (1) CN106657370B (zh)
WO (1) WO201812685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57370B (zh) * 2017-01-03 2019-08-3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7222545B (zh) * 2017-06-20 2020-04-21 北京全域医疗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8769793A (zh) * 2018-06-15 2018-11-06 深圳市茁壮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应用投影到电视的实现方法及***
CN111208899B (zh) * 2018-11-22 2023-05-26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交互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及服务器
CN110187685A (zh) * 2019-05-30 2019-08-30 深圳创龙智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191189A (zh) * 2019-06-04 2019-08-30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网络医疗咨询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026572A (zh) * 2019-11-15 2020-04-17 北京金山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分布式***的故障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332947B (zh) * 2020-07-30 2024-04-02 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2351421B (zh) * 2020-09-14 2024-02-06 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控制方法、控制设备以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2463872A (zh) * 2020-11-04 2021-03-09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视化指标数据获取方法、装置、***及介质
CN112416323B (zh) * 2020-11-24 2024-02-23 乐聚(深圳)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控制代码的生成方法、运行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738162B (zh) * 2020-12-11 2023-01-10 深圳市越疆科技有限公司 终端与设备的通信方法、终端、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347234B (zh) * 2021-05-21 2022-10-25 微民保险代理有限公司 网络信息获取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806175A (zh) * 2021-09-22 2021-12-17 杭州遥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3873044B (zh) * 2021-10-15 2024-01-02 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301925B (zh) * 2021-12-31 2023-12-08 展讯通信(天津)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4531314B (zh) * 2022-01-11 2023-12-22 宁波天擎航天科技有限公司 航天领域大数据可靠传输的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546223A (zh) * 2022-01-25 2022-05-27 吕贺 文件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650615A (zh) * 2022-03-28 2022-06-21 百富计算机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智能销售终端的控制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086387B (zh) * 2022-05-24 2024-01-26 福瑞泰克智能***有限公司 域控制器的控制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16032691B (zh) * 2023-03-30 2023-06-16 鹏城实验室 靶场互联互通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6094846A (zh) * 2023-04-10 2023-05-09 睿云联(厦门)网络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tcp长连接的远程运维***和方法
CN117311258B (zh) * 2023-12-01 2024-03-12 合肥中科鸿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udp与plc的多设备同步控制方法及***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88489A (zh) * 2006-11-30 2007-06-27 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家居监控的***和方法
CN103414746A (zh) * 2013-07-05 2013-11-27 深圳市天朗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跨平台网络交互的实现方法及其识读器和网络服务器
CN103634688A (zh) * 2013-12-23 2014-03-12 乐视致新电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终端控制智能电视播放视频文件的方法及装置
CN105578310A (zh) * 2016-02-03 2016-05-11 青岛海信传媒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websocket协议的智能电视遥控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331703C (en) 1998-05-07 2007-10-0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vice to device command and control in a network
US7194689B2 (en) * 2000-08-22 2007-03-20 Microsoft Corporation Generic user control point tool for universal plug and play (UPnP) devices
US7603266B2 (en) * 2003-09-19 2009-10-13 Microsoft Corporation Generic emulator of devices in a device communications protocol
US20060077165A1 (en) * 2004-10-12 2006-04-1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Wireless LCD device for displaying images received from a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an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CN1882055A (zh) * 2005-06-14 2006-12-20 乐金电子(沈阳)有限公司 家庭网络***的控制菜单实现装置及方法
KR100888478B1 (ko) 2007-03-08 2009-03-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액션 처리 방법, 피제어 장치의 제어 방법, 피제어 장치 및제어 포인트
CN101334932A (zh) * 2007-06-25 2008-12-31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家电代理设备
US9519772B2 (en) * 2008-11-26 2016-12-13 Free Stream Media Corp. Relevancy improvement through targeting of information based on data gathered from a networked device associated with a security sandbox of a client device
TWI395470B (zh) * 2009-04-03 2013-05-01 Mstar Semiconductor Inc 多媒體系統及其控制方法
CN103517116A (zh) * 2012-12-25 2014-01-15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子母遥控器的遥控方法及遥控***
US9386004B2 (en) * 2013-10-23 2016-07-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Peer based authentication
US10623450B2 (en) * 2016-12-01 2020-04-14 Accenture Global Solutions Limited Access to data on a remote device
CN106657370B (zh) * 2017-01-03 2019-08-3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88489A (zh) * 2006-11-30 2007-06-27 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家居监控的***和方法
CN103414746A (zh) * 2013-07-05 2013-11-27 深圳市天朗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跨平台网络交互的实现方法及其识读器和网络服务器
CN103634688A (zh) * 2013-12-23 2014-03-12 乐视致新电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终端控制智能电视播放视频文件的方法及装置
CN105578310A (zh) * 2016-02-03 2016-05-11 青岛海信传媒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websocket协议的智能电视遥控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90098766A (ko) 2019-08-22
JP2019536155A (ja) 2019-12-12
US10805380B2 (en) 2020-10-13
CN106657370A (zh) 2017-05-10
US20190349417A1 (en) 2019-11-14
WO2018126853A1 (zh) 2018-07-12
KR102153645B1 (ko) 2020-09-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57370B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3024503B (zh) 一种通过移动通讯设备终端实现遥控的***和方法
CN101159714B (zh) 一种即时通讯方法和装置
CN103702238B (zh) 一种多屏视频共享方法及终端、服务器
CN103581265B (zh) 远程访问方法及***
CN101212428B (zh) 一种应用于数字家庭***的家庭网关
CN108153768A (zh) 页面跳转方法、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页面跳转控制***
CN104601445B (zh) 一种消息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及服务器
CN103236960A (zh) 一种家庭服务器和多终端之间进行数据交互的方法及***
CN101090347B (zh) 一种数字家庭网络业务运营***及其实现方法
CN103634419B (zh) 终端的远程控制方法及终端
CN105430317B (zh) 一种视频背景设置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5050202A (zh) 移动终端的利用中继服务器主动接入的会话建立方法
CN106105158A (zh) 用于在搜索者装置与目标装置之间建立连接的方法和***
CN105302564A (zh) 网络办公软件服务控件及实现方法
CN112583866B (zh) 智能家电设备的共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CN103595611B (zh) 即时通信应用的实现方法及***、与设备
CN102571953B (zh) 远程管理方法及其装置
CN106488269A (zh) 基于第三方应用平台实现对电视设备控制的***及方法
CN101902460A (zh) 网络接入对象的操作组件生成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14172815B (zh) 行为流量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Bella et al. A socio-technical methodology for the security and privacy analysis of services
KR20090007525A (ko) 중계 서버 방식 웹 브라우징 환경에서 단말기와 웹 서버간에 가상 보안 연결을 지원하는 시스템과 그 동작방법
CN107454160B (zh) 信息处理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585804A (zh) 一种路由器自动化配置***、方法及自动化测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