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01925B -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01925B
CN114301925B CN202111664408.5A CN202111664408A CN114301925B CN 114301925 B CN114301925 B CN 114301925B CN 202111664408 A CN202111664408 A CN 202111664408A CN 114301925 B CN114301925 B CN 1143019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ring
information
link
local
apdu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6440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01925A (zh
Inventor
曹宝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Tianji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Tianji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Tianji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Tianji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6440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01925B/zh
Publication of CN1143019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01925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41091 priority patent/WO2023125242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019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019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40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其中,所述方法应用于作为本地端电子设备的电子终端,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本地存储的身份信息,向对端电子设备发送APDU链路建立请求,接收对端电子设备发送的请求响应消息,所述请求响应信息为对端电子设备验证通过APDU链路建立请求中携带的本地端身份信息后发送的,对请求响应消息中携带的对端信息进行验证;当对端信息验证通过后,与所述对端电子设备建立应用数据单元APDU链路,通过所述APDU链路向所述对端电子设备发送操作指令。上述方法中设备之间直接建立APDU链路传输操作指令,无需连接服务器就可以实现数据的传输,对服务器没有依赖,增强了数据传输的灵活性。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愈发的频繁和重要。通过数据传输,能够实现终端之间的互联互通、协同合作,打破信息壁垒和信息孤岛,促进数据的融合与治理,提升数据价值,推动数字经济和公共治理的发展。
现有技术中,大部分数据传输并非终端之间直接进行的,而是通过服务器进行中转的,例如,用户先将数据如视频、音乐等发送至远程服务器如业务服务器、中继服务器等,服务器再将数据转发至目标用户。
该种数据传输方式对远程服务器存在较强的依赖,例如,源终端和目标终端都必须知晓一个相同远程服务器的连接信息,二者依赖该连接信息与远程服务器建立通信连接,才能建立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通道,以进行数据传输。当远程服务器宕机或者拒绝服务时,终端不能与远程服务器建立连接,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通道断开,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将无法继续。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以实现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时,减少对服务器的依赖,增强了数据传输的灵活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作为本地端电子设备的电子终端,包括:获取本地存储的身份信息,所述身份信息包括本地端身份信息和对端身份信息;向对端电子设备发送APDU链路建立请求,所述请求中携带所述本地端身份信息;接收所述对端电子设备发送的请求响应消息;根据本地存储的所述对端身份信息,对所述请求响应消息中携带的对端信息进行验证;当所述对端信息验证通过后,与所述对端电子设备建立应用数据单元APDU链路;通过所述APDU链路向所述对端电子设备发送操作指令,所述操作指令用于指示所述对端电子设备进行操作。
上述数据传输方法中,本地电子设备与对端电子设备之间直接建立APDU链路,点对点传输操作指令,以指示对端电子设备执行动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中设备之间的链路没有服务器参与,消息无需经过服务器进行中转,无需连接服务器就可以实现数据的传输,对服务器没有依赖,增强了数据传输的灵活性。且本申请的传输采用APDU指令,通信效率高,能够减小点对点通信的延迟,还能够增加通信的保密性。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对应第一共享服务器;通过所述APDU链路向所述对端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第一配置信息;依据所述第一配置信息连接所述第一共享服务器,以通过所述第一共享服务器建立与所述对端电子设备的数据传输链路;通过所述数据传输链路将共享信息传输至所述第一共享服务器以使所述第一共享服务器将所述共享信息发送给所述对端电子设备,所述共享信息为共享数据或者共享数据链接。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操作指令包括以下至少一者:对所述共享信息的控制指令、对所述对端电子设备的设置指令。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依据所述第一配置信息连接所述第一共享服务器失败时,所述方法还包括:向共享服务器管理平台发送配置更新请求;接收所述共享服务器管理平台发送的更新响应消息,获取所述更新响应消息中的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对应第二共享服务器;通过所述APDU链路向所述对端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第二配置数据;依据所述第二配置信息连接所述第二共享服务器,以通过所述第二共享服务器建立与所述对端电子设备的数据传输链路;通过所述数据传输链路将共享信息传输至所述第二共享服务器以使所述第二共享服务器将所述共享信息发送给所述对端电子设备,所述共享信息为共享数据或者共享数据链接。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本地端电子设备在本地存储有第三配置信息,所述第三配置信息对应第三共享服务器,当通过所述第一配置信息连接所述第一共享服务器失败时,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第三配置信息,通过所述APDU链路向所述对端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第三配置数据;依据所述第三配置信息连接所述第三共享服务器,以通过所述第三共享服务器建立与所述对端电子设备的数据传输链路;通过所述数据传输链路将共享信息传输至所述第三共享服务器以使所述第三共享服务器将所述共享信息发送给所述对端电子设备,所述共享信息为共享数据或者共享数据链接。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作为对端电子设备的电子终端,所述方法包括:接收APDU链路建立请求,对所述APDU链路建立请求中携带的本地端电子设备对应的本地端身份信息进行验证;当所述本地端身份信息验证通过后,向所述本地端电子设备发送所述APDU请求的响应消息,以建立APDU链路,所述响应消息中携带有所述对端电子设备的身份信息;接收所述本地端电子设备通过所述APDU链路发送的操作指令,依据所述操作指令进行操作。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APDU链路建立请求,对所述APDU链路建立请求中携带的所述本地端电子设备对应的本地端身份信息进行验证,包括:接收所述APDU链路建立请求,获取本地存储的身份信息,所述本地存储的身份信息包括所述本地端电子设备的身份信息;根据本地存储的所述本地端电子设备的身份信息,对所述APDU链路建立请求中携带的所述本地端电子设备对应的本地端身份信息进行验证。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所述本地端电子设备通过所述APDU链路向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对应第一共享服务器;依据所述第一配置信息连接所述第一共享服务器,以通过所述第一共享服务器建立与所述本地端电子设备的数据传输链路;通过所述数据传输链路接收所述本地端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一共享服务器中转的共享信息,所述共享信息为共享数据或者共享数据链接。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操作指令包括以下至少一者:对所述共享信息的控制指令、对所述对端电子设备的设置指令。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依据所述第一配置信息连接所述第一共享服务器失败时,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所述本地端电子设备通过所述APDU链路向发送第二配置数据,所述第二配置数据对应第二共享服务器;依据所述第二配置信息连接所述第二共享服务器,以通过所述第二共享服务器建立与所述本地端电子设备的数据传输链路;通过所述数据传输链路接收所述本地端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二共享服务器从中转的共享信息,所述共享信息为共享数据或者共享数据链接。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设备,包括: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本地存储的身份信息,所述身份信息包括本地端身份信息和对端身份信息;请求模块,用于向对端电子设备发送APDU链路建立请求,所述请求中携带所述本地端身份信息;请求响应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对端电子设备发送的请求响应消息;对端验证模块,用于根据本地存储的所述对端身份信息,对所述请求响应消息中携带的对端信息进行验证;APDU链路模块,用于当所述对端信息验证通过后,与所述对端电子设备建立应用数据单元APDU链路;指令模块,用于通过所述APDU链路向所述对端电子设备发送操作指令,所述操作指令用于指示所述对端电子设备进行操作。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设备,还包括: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对应第一共享服务器;配置信息同步模块,用于通过所述APDU链路向所述对端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第一配置信息;数据传输链路模块,用于依据所述第一配置信息连接所述第一共享服务器,以通过所述第一共享服务器建立与所述对端电子设备的数据传输链路;共享模块,用于通过所述数据传输链路将共享信息传输至所述第一共享服务器以使所述第一共享服务器将所述共享信息发送给所述对端电子设备,所述共享信息为共享数据或者共享数据链接。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操作指令包括以下至少一者:对所述共享信息的控制指令、对所述对端电子设备的设置指令。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设备,还包括:更新请求模块,用于当依据所述第一配置信息连接所述第一共享服务器失败时,向共享服务器管理平台发送配置更新请求;更新响应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共享服务器管理平台发送的更新响应消息,获取所述更新响应消息中的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对应第二共享服务器;所述配置信息同步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APDU链路向所述对端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第二配置数据;所述数据传输链路模块,还用于依据所述第二配置信息连接所述第二共享服务器,以通过所述第二共享服务器建立与所述对端电子设备的数据传输链路;所述共享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数据传输链路将共享信息传输至所述第二共享服务器以使所述第二共享服务器将所述共享信息发送给所述对端电子设备,所述共享信息为共享数据或者共享数据链接。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设备在本地存储有第三配置信息,所述第三配置信息对应第三共享服务器,所述本地端电子设备,还包括: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当通过所述第一配置信息连接所述第一共享服务器失败时,获取所述第三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同步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APDU链路向所述对端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第三配置数据;所述数据传输链路模块,还用于依据所述第三配置信息连接所述第三共享服务器,以通过所述第三共享服务器建立与所述对端电子设备的数据传输链路;所述共享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数据传输链路将共享信息传输至所述第三共享服务器以使所述第三共享服务器将所述共享信息发送给所述对端电子设备,所述共享信息为共享数据或者共享数据链接。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设备,包括: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APDU链路建立请求,对所述APDU链路建立请求中携带的本地端电子设备对应的本地端身份信息进行验证;APDU链路模块,用于当所述本地端身份信息验证通过后,向所述本地端电子设备发送所述APDU请求的响应消息,以建立APDU链路,所述响应消息中携带有所述对端电子设备的身份信息;指令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本地端电子设备通过所述APDU链路发送的操作指令,依据所述操作指令进行操作。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请求接收模块,还包括:获取子模块,用于接收所述APDU链路建立请求,获取本地存储的身份信息,所述本地存储的身份信息包括所述本地端电子设备的身份信息;本地端验证子模块,用于根据本地存储的所述本地端电子设备的身份信息,对所述APDU链路建立请求中携带的所述本地端电子设备对应的本地端身份信息进行验证。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设备还包括:配置信息同步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本地端电子设备通过所述APDU链路向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对应第一共享服务器;数据传输链路模块,用于依据所述第一配置信息连接所述第一共享服务器,以通过所述第一共享服务器建立与所述本地端电子设备的数据传输链路;共享模块,用于通过所述数据传输链路接收所述本地端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一共享服务器中转的共享信息,所述共享信息为共享数据或者共享数据链接。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操作指令包括以下至少一者:对所述共享信息的控制指令、对所述对端电子设备的设置指令。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设备还包括:所述配置信息同步模块,还用于当依据所述第一配置信息连接所述第一共享服务器失败时,接收所述本地端电子设备通过所述APDU链路向发送第二配置数据,所述第二配置数据对应第二共享服务器;所述数据传输链路模块,还用于依据所述第二配置信息连接所述第二共享服务器,以通过所述第二共享服务器建立与所述本地端电子设备的数据传输链路;所述共享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数据传输链路接收所述本地端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二共享服务器从中转的共享信息,所述共享信息为共享数据或者共享数据链接。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处理器通信连接的至少一个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程序指令能够执行第一、第二方面提供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使所述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第二提供的方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说明书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实施环境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实施环境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再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实施环境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图7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再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图8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9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图10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本地端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本地端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再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本地端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端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说明书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对端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说明书再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对端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说明书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说明书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说明书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说明书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说明书。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现有相关技术中,数据传输依赖于传输双方根据既定的相同的连接信息连接上指定服务器,从而建立数据传输通道,以进行数据传输,该传输方式过于依赖于指定服务器,当指定服务器故障时,数据传输通道将断开,终端之间无法建立连接来进行数据传输,灵活性较差。
基于以上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当终端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时,直接建立APDU链路,设备之间点对点传输操作指令,无需连接服务器来建立链路,对服务器没有依赖,传输灵活性较高。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数据传输方法的实施环境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实施环境包括本地端电子设备101和对端电子设备102。本地端电子设备101和对端电子设备102可以是任何可以接入网络进行传输的终端设备,例如,个人计算机,平板电脑,智能移动终端、个人数字助理、音视频播放器、相机、游戏控制台、平板设备、智能设备、可穿戴设备、交通工具、电表、气泵、大型或小型厨房器具、健康护理设备、植入物、显示器、或任何其他类似的功能设备。
图2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所述方法应用于图1所示的本地端电子设备101中,如图2所示,上述数据传输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201,获取本地存储的身份信息,所述身份信息包括本地端身份信息和对端身份信息。
获取本地存储***内存储的全部或者部分身份信息,所述身份信息包括了本地端电子设备身份信息和对端电子设备的身份信息。身份信息可以包括:IMSI(International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临时移动用户识别码(TMSI,Temporary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ACCID用户账号标识、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International Mobile Equipment Identity,IMEI)、号码等。
优选的,除身份信息还获取密钥信息,所述密钥信息包括本地端电子设备的公钥、私钥及对端电子设备的公钥。
步骤202,向对端电子设备发送APDU链路建立请求,所述请求中携带所述本地端身份信息。
将获取的本地端身份信息封装在请求指令中,该请求指令采用APDU格式,用于向对端电子设备建立APDU链路。
APDU,Application Protocol data unit,应用协议数据单元,该指令由ISO国际标准化组织/IEC国际电工委员会的ISO816规范定义的。APDU可分为命令APDU(commandAPDU)和响应APDU(response APDU)。命令APDU,包含了一个必选的4字节的头部(CLA,INS,P1,P2)和数据段(0到255字节的数据)。命令APDU中,字段INS用于表示特定的命令,例如“身份验证”、“写数据”等。定义命令APDU的INS字段用来表示不同的指令,定义需要参照及GSM11.11、GSM11.14等基础协议进行,示例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请求指令,需要采用命令APDU格式,本申请不限制该指令的INS字段的名称,其可以是任意的如Q等,本地端身份信息则被放置在指令的数据段中。
优选的,将本地端身份信息使用对端电子设备的公钥加密后再封装于APDU格式的请求指令中。
值得注意的是,本申请中涉及APDU的指令的发送及接收都采用点对点协议(Point-to-Point Protocol,PPP)进行传输,PPP(点对点)协议,在计算机网络中是用于两个路由之间直接进行的数据链路层(ISO的第2层)通信协议,中间没有任何主机或任何其他网络。它可以提供连接认证,传输加密,和数据压缩。点对点协议在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的RFC 1661协议中被指定。PPP在具体实现上有多种协议,RFC 2516协议将PPPoE(以太网点对点协议)描述为一种通过以太网实现PPP的方法,有时与DSL一起使用。RFC 2364协议规定了ATM上的点对点协议(PPPoA),该协议描述了通过ATM适配层5(AAL5)传输PPP的方法,这也是与DSL一起使用的PPPoE的常见替代方案。
步骤203,接收所述对端电子设备发送的请求响应消息。
接收对端电子设备返回的请求响应消息,该请求响应消息的格式为响应APDU。请求响应消息是对端电子设备针对本地端电子设备发送的APDU请求指令而返回的,具体的,对端电子设备接收到本地端电子设备发送的指令后,读取数据段中的本地端身份信息,验证所读取的信息是否为真,当读取的信息为真时,向本地端电子设备返回请求响应消息。
应当注意,该请求响应消息采用与本地端电子设备的同样的PPP(点对点)协议进行发送。
步骤204,根据本地存储的所述对端身份信息,对所述请求响应消息中携带的对端信息进行验证;
对端电子设备发送的请求响应消息,该消息为响应APDU格式,该指令中携带了对端的身份信息,读取该身份信息,验证该信息是否与本地存储***中保存的对端身份信息相同。
优选的,当请求响应消息中的对端信息为加密状态时,使用步骤201读取的本地端电子设备私钥对该信息进行解密,以进行验证。
步骤205,当所述对端信息验证通过后,与所述对端电子设备建立应用数据单元APDU链路。
当请求响应消息中携带的对端的身份信息与本地保存的对端身份信息相同,则成功确认对端电子设备的身份,此时可以与对端电子设备建立APDU链路。
APDU链路,指的是本地端电子设备与对端电子设备之间的点对点协议连接,由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连接上面传输的全部为APDU指令,为了便于说明将其称为APDU链路,APDU指令具有数据传输效率高,保密性强等优点。
在上述步骤201至步骤204中,本地端电子设备已经完成了一次典型的请求/响应模式,即发出请求及接收响应,该模式的完成则说明本地端电子设备完成一次与对端电子设备的通信。示例的,当对端电子设备成功接收本地端电子设备发送请求时,则说明本地端电子设备向socket(套接字)及请求信息的交付,该套接字中包括了点对点协议号、本地端电子设备的IP地址、本地端电子设备用于该端口号、目的IP地址,目的端口号,而后,对端电子设备向依据socket向本地端电子设备发送响应信息,由此,本地端电子设备完成一次与对端电子设备的PPP协议通信/连接过程。
但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尽管收到了对端电子设备收到请求响应消息,本实施例并不将其视为建立一个面向对端电子设备的PPP协议连接的彻底完成,而是在对请求响应消息中的对端电子设备的身份信息验证成功后,才视为完成一次完整的通信过程。本申请在当成功验证请求响应消息中的对端电子设备身份信息,说明本地端电子设备彻底完成一次与对端电子设备的PPP协议通信过程,成功在本地端电子设备和对端电子设备之间建立了一条PPP协议链路。
进一步的,在成功验证请求响应消息中的对端电子设备身份信息后,还可以借助辅助模块如net模块或者modem模块,依据该socket,将该通信固化为SendAPDU、RecieveAPDU两个专用的功能接口,以便后续调用。
在一些情况在,在APDU链路成功后,本地端电子设备还需建立监听机制,以对该链路进行监听,其中,监听的对象不仅包括对端电子设备发送的指令或数据,还包括本端需要发送的指令或数据,进而做相应执行动作。
步骤206,通过所述APDU链路向所述对端电子设备发送操作指令,所述操作指令用于指示所述对端电子设备进行操作。
本地端电子设备通过上述步骤建立的APDU链路后,通过该链路向对端电子设备发送操作指令,该操作指令也是命令APDU的格式,操作指令可用于指示所述对端电子设备进行多种操作如数据获取,操作指令用于数据获取时,同样可以在INS字段中指令一个名称来标识,其可以是任意的如G,可以在指令的数据段中则可存放用于指示对端电子设备获取待传输数据的信息,如待传输数据保存的IP地址等。
上述数据传输方法中,本地电子设备与对端电子设备之间直接建立APDU链路,点对点传输操作指令,以指示对端电子设备执行动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中设备之间的链路没有服务器参与,消息无需经过服务器进行中转,无需连接服务器就可以实现数据的传输,对服务器没有依赖,增强了数据传输的灵活性。且本申请的传输采用APDU指令,通信效率高,能够减小点对点通信的延迟,还能够增加通信的保密性。
点对点连接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只使用点对点连接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如,尽管使用了APDU指令,但是设备之间的延迟仍然较为明显,又如,点对点协议及APDU指令的对大文件的传输体验较差等。
图3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流程图,在该实施例中的实施环境如图4所示,图4示出了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实施环境,如图4所示,实施环境包括本地端电子设备101、对端电子设备102和多个共享服务器,共享服务器可以是独立的物理服务器,也可以是多个物理服务器构成的服务器集群或者分布式***,还可以是部署在相同服务器集群中的两个独立部分或者部署在同一服务器中的独立部分如中间件服务、云计算等,每个共享服务器均设置有对应的配置信息。
如图3所示,本申请图2所示实施例中,步骤还可以包括:
步骤301,获取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对应第一共享服务器。
本实施例的数据传输***中,每个共享服务器都设置有自己的对应的配置信息,配置信息是用于连接该共享服务器的,配置信息可以是APN/PDN,APN又称接入点,AccessPoint Name,其决定了通过哪种接入方式来访问网络,如GPRS的业务种类等,APN可视为对一个外部PDN(Public Data Network,公用数据网)的标识,配置信息在某些情况下还可以是域名、IP地址等。
本地端电子设备获取第一配置信息,第一配置信息是用于连接第一共享服务器的配置信息。
第一配置信息可以是保存在本地的或者保存在远端服务器上的,保存在本地的情况包括多种,例如沿用上一次使用过的配置信息,或者又如,预先在本地保存多个配置信息,当需要获取配置信息作为第一配置信息时,依据筛选条件如带宽最大的、空间距离最近的、延迟最低的等选择一个配置信息作为第一配置信息。
优选的,本地端电子设备除获取第一配置信息外,还获取其他配置信息,其他配置信息可以也是用于服务于数据传输链路的建立的一些信息,如账户信息、权限信息、校验信息等,在一些示例中,其他配置信息是用户自定义或客户化个性化的配置信息。其他配置信息是否传输及内容应当视连接共享服务器的具体情况而定,例如,当共享服务器需要指定账户才能登入时,则此时就需要传输账户信息这一其他配置信息,又如,为了保证数据不丢失,可以指定加密校验算法,将其发送至对端电子设备,对端电子设备可以对接收到的配置信息和/或对数据链路上的消息进行校验。
对于第一配置信息的获取,其可以在建立APDU链路之后进行,也可以是在步骤201中在获取身份信息时执行,本申请对此不进行限制。
步骤302,通过所述APDU链路向所述对端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第一配置信息。
本地端电子设备通过上述步骤205建立的APDU链路,使用APDU指令向对端电子设备发送所获取的第一配置信息,用于发送配置信息的APDU指令被称为配置同步指令,与上述类似的,该APDU指令为命令APDU,不限制该指令的INS字段的名称,其可以是任意的如S等,配置信息则被放置在指令的数据段中。
对端电子设备在接收到配置同步的APDU指令后,读取该指令中的配置信息,此时为第一配置信息,依据该配置信息建立与第一共享服务器的连接。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命令APDU只能存放0到255字节的数据,当配置数据、本地端身份信息较大时,可以将其拆分于多个请求指令、配置同步指令中。
优选的,配置同步指令除用于传输用于连接共享服务器的第一配置信息外,还用于传输其他配置信息。
配置同步指令中的数据可以是明文,也可以是使用密钥进行加密,实施非对称加密传输。
步骤303,依据所述第一配置信息连接所述第一共享服务器,以通过所述第一共享服务器建立与所述对端电子设备的数据传输链路。
本地端电子设备依据所述第一配置信息与第一共享服务器建立连接,建立该连接的协议可以是任意的如HTTP、FTP等,该协议的具体类型可以依据待传输的数据来具体确定,以便于传输,确定过程可以是预先设置或在配置同步指令中指定。
第一共享服务器可以是由互联网运营商或者内容服务商提供的,如运营商支持bip(Bearer Independent Call Control,承载无关协议),支持mms(MultimediaMessaging Service,多媒体短信服务)等数据业务时,通过配置信息与互联网运营商提供的第一共享服务器建立数据传输链路。
优选的,本地端电子设备与第一共享服务器成功建立连接后,调用辅助模块如net模块或者modem模块,形成SendData,RecieveData两个功能接口,以将数据传输链路固化为接口,方便调用。
数据传输链路建立成功后,本地端电子设备也可以通过建立监听机制,以对该数据链路进行监听,监听的对象不仅包括对端电子设备发送过来的数据还包括,本端电子设备自己发送的指令或数据,进而做相应执行动作。
本地端电子设备依据第一配置信息与第一共享服务器建立连接,由于对端电子设备也会依据第一配置信息建立与第一共享服务器的连接,则本地端电子设备和对端电子设备都会与第一共享服务器,即两者通过第一共享服务器建立起了另一个链路,该链路在本申请中称为数据传输链路。
步骤304,通过所述数据传输链路将共享信息传输至所述第一共享服务器以使所述第一共享服务器将所述共享信息发送给所述对端电子设备,所述共享信息为共享数据或者共享数据链接。
通过数据传输链路,本地端电子设备可以将需要向对端电子设备的共享信息发送至对端电子设备。由于数据传输链路是经由第一共享服务器建立的,则共享信息的路由应当是:本地端电子设备将共享信息发送至第一共享服务器,第一共享服务器接收到数据后将共享信息转发至对端电子设备。本实施例中,共享信息可以是共享数据如音视频等,也可以是用于获取共享数据的连接如域名等。
优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APDU链路除用于传输操作指令及配置信息外,还可以用于传输少量的媒体数据,例如,在服务器异常时,APDU链可临时备用承载一些数据内容。
进一步的,步骤206中的所述操作指令包括以下至少一者:
对所述共享信息的控制指令、对所述对端电子设备的设置指令。
本实施例中,操作指令不只一种,还可以设定多种操作指令进行扩展,使其满足多种需要。示例的,设置一种共享信息控制指令,该指令用于控制共享信息,如当指定对共享信息进行编解码的多媒体模块,以对其播放,或,指定共享信息交给第三方应用嵌入其功能中做受控播放,或者,指定对端电子设备通过共享数据连接获取数据等。另一种示例中,设置一种设备设置指令,该指令用于对对端电子设备进行设置,如更改对端电子设备的***某个媒体配置。
本实施例中,本地端电子设备和对端电子设备之间除建立APDU链路外,还通过APDU链路同步服务器的配置信息,通过服务器在设备之间建立数据传输链路,增强了数据传输能力,设备之间能够实现不同体量的传输。同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的本地端电子设备和对端电子设备存在APDU和数据传输两种链路,当服务器故障时,设备之间并不会彻底断开连接,部分数据仍可以通过APDU链路传输,且仅需利用APDU链路重新传递配置信息,就能实现更换为新的服务器,重新建立数据链路,本申请对服务器依赖程度较低,提高了数据传输的灵活性。
图6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中的实施环境如图5所示,实施环境包括本地端电子设备101、对端电子设备102、多个共享服务器和共享服务器管理平台501,所述共享服务器管理平台501与所述本地端电子设备101存在通信连接,当依据所述第一配置信息连接所述第一共享服务器失败时,如图6所示,本申请图3所示实施例中,步骤303之后,还可以包括:
步骤601,向共享服务器管理平台发送配置更新请求。
当本地端电子设备依据所述第一配置信息连接所述第一共享服务器失败时,说明配置信息有误或者服务器失去连接,此时需要更换配置信息,连接新的服务器,以通过新的服务器建立数据传输链路。
对于本地端电子设备不保存有配置信息或者仅保存有一个配置信息的情况下,本地端电子设备可以向共享服务器管理平台请求新的配置信息,本实施例中将该新的配置信息称为第二配置信息。对于本地端电子设备与共享服务器管理平台之间的通信方式,其可以是任意的,如HTTP、UDP等,本申请对此没有限制。
共享服务器管理平台内保存有多个共享服务器对应的配置信息,共享服务器管理平台可以是独立的物理服务器,也可以是多个物理服务器构成的服务器集群或者分布式***,还可以是部署在相同服务器集群中的两个独立部分或者部署在同一服务器中的独立部分如中间件服务、云计算等。
步骤602,接收所述共享服务器管理平台发送的更新响应消息,获取所述更新响应消息中的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对应第二共享服务器。
共享服务器管理平台接收到本地端电子设备发送的配置更新请求后,从管理平台内保存的配置信息选取一个作为第二配置信息,选择的方式,可以是任意的,如随机选取、按照共享服务器的带宽、按照共享服务器的延迟等。
共享服务器管理平台完成第二配置信息的选取后,向本地端电子设备发送更新响应消息,该更新响应消息携带第二配置消息。
本地端电子设备接收到更新响应消息后,获取该消息携带第二配置消息。
步骤603,通过所述APDU链路向所述对端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第二配置数据。
获取到新的配置信息后,即获取到第二配置信息后,本地端电子设备通过APDU链路发送配置同步指令,以向对端电子设备同步所获取的第二配置信息,该步骤中的配置同步指令的数据段封装的是第二配置数据。
步骤604,依据所述第二配置信息连接所述第二共享服务器,以通过所述第二共享服务器建立与所述对端电子设备的数据传输链路。
本地端电子设备依据第二配置信息与第二共享服务器建立连接,该步骤可参照上述303执行。
本地端电子设备与第二共享服务器建立连接,由于对端电子设备也会依据第二配置信息建立与第二共享服务器的连接,则本地端电子设备和对端电子设备两者通过第二共享服务器建立起了数据传输链路。
步骤605,通过所述数据传输链路将共享信息传输至所述第二共享服务器以使所述第二共享服务器将所述共享信息发送给所述对端电子设备,所述共享信息为共享数据或者共享数据链接。
由于本实施例中的数据传输链路是经由第二共享服务器建立的,则共享信息的路由应当是:本地端电子设备将共享信息发送至第二共享服务器,第二共享服务器接收到数据后将共享信息转发至对端电子设备。本实施例中,共享信息可以是共享数据如音视频等,也可以是用于获取共享数据的连接如域名等。
图7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再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流程图,在该实施例中,所述本地端电子设备在本地存储有第三配置信息,所述第三配置信息对应第三共享服务器,当通过所述第一配置信息连接所述第一共享服务器失败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701,获取所述第三配置信息,通过所述APDU链路向所述对端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第三配置数据;
当本地端电子设备除第一配置信息外还保存有一个或者多个配置信息的情况下,本地端电子设备可以向在本地选择新的配置信息,除第一配置信息外的配置信息,本实施例中将该新的配置信息称为第三配置信息。
获取到新的配置信息后,即获取到第三配置信息后,本地端电子设备通过APDU链路发送配置同步指令,以向对端电子设备同步所获取的第三配置信息,该步骤中的配置同步指令的数据段封装的是第三配置数据。
步骤702,依据所述第三配置信息连接所述第三共享服务器,以通过所述第三共享服务器建立与所述对端电子设备的数据传输链路;
本地端电子设备依据第三配置信息与第三共享服务器建立连接,该步骤可参照上述步骤303执行。
与步骤303类似的,由于本地端电子设备和对端电子设备都会依据第二配置信息建立与第三共享服务器的连接,则本地端电子设备和对端电子设备两者通过第三共享服务器建立起了数据传输链路。
步骤703,通过所述数据传输链路将共享信息传输至所述第三共享服务器以使所述第三共享服务器将所述共享信息发送给所述对端电子设备,所述共享信息为共享数据或者共享数据链接。
由于本实施例中的数据传输链路是经由第三共享服务器建立的,则共享信息的路由应当是:本地端电子设备将共享信息发送至第三共享服务器,第三共享服务器接收到数据后将共享信息转发至对端电子设备。本实施例中,共享信息可以是共享数据如音视频等,也可以是用于获取共享数据的连接如域名等。
上述对本说明书特定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它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在一些情况下,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动作或步骤可以按照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来执行并且仍然可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另外,在附图中描绘的过程不一定要求示出的特定顺序或者连续顺序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任务处理和并行处理也是可以的或者可能是有利的。
图8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所述方法应用于图1所示的数据传输***中的对端电子设备102,如图8所示,上述数据传输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801,接收APDU链路建立请求,对所述APDU链路建立请求中携带的所述本地端电子设备对应的本地端身份信息进行验证;
对端电子设备接收本地端电子设备所发送的请求指令,该请求指令的格式为命令APDU,该指令用于向对端电子设备请求建立APDU链路。
接收到请求指令后,获取该指令中携带的身份信息,该身份信息是本地端电子设备内保存的自己的身份信息,对端电子设备对所获取的身份信息进行验证。
所述请求指令是通过PPP(点对点)协议进行发送至对端电子设备的,本申请中涉及APDU的指令的发送及接收都采用点对点协议(Point-to-Point Protocol,PPP)进行传输。
进一步的,步骤801还可以包括:
步骤11,接收所述APDU链路建立请求,获取本地存储的身份信息,所述本地存储的身份信息包括所述本地端电子设备的身份信息;
接收到本地端电子设备所发送的请求指令后,获取本地存储***内存储本地端电子设备身份信息,身份信息可以包括:IMSI(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Identity,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临时移动用户识别码(TMSI,Temporary MobileSubscriber Identity,ACCID用户账号标识、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International MobileEquipment Identity,IMEI)、号码等。
优选的,接收到本地端电子设备所发送的请求指令后,从本地存储***内获取的信息不仅包括本地端电子设备身份信息,还包括对端电子设备身份信息。
在请求指令中携带的数据为密文或者约定进行加密通信的情况下,还需从本地存储***内获取密钥信息,所述密钥信息包括对端电子设备的公钥、私钥及本地端电子设备的公钥。
使用对端电子设备的私钥解密请求指令中数据段的密文,以获取请求指令中携带的本地端身份信息。
步骤12,根据本地存储的所述本地端电子设备的身份信息,对所述APDU链路建立请求中携带的所述本地端电子设备对应的本地端身份信息进行验证。
在本地存储***中完成身份信息的获取后,依据本地存储***内存储的本地端电子设备的身份信息验证,对请求指令中携带的身份信息验证。
步骤802,当所述本地端身份信息验证通过后,向所述本地端电子设备发送所述APDU请求的响应消息,以建立APDU链路,所述响应消息中携带有所述对端电子设备的身份信息。
当本地端身份信息验证通过,例如,当请求指令中携带的本地端身份信息与本地存储***内存储的本地端电子设备身份信息一致时,则验证通过。验证通过表明对端电子设备成功确认发送请求指令的设备为本地端电子设备。
本地端身份信息验证成功后,对端电子设备向本地端电子设备发送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时针对请求指令所发送,格式为响应APDU,响应APDU构造如下(Response data,SW1-SW2),包含了Response data响应数据(0到256字节的数据)和SW1-SW2响应后缀(为必选的2字节的状态字),响应后缀能够表示命令处理状态,如90 00(十六进制)表示成功。
响应消息中的数据段携带对端电子设备的身份信息,以使供本地端电子设备确认发送该响应消息的设备的身份,确认该设备是否为对端电子设备。当本地端电子设备确认身份信息正确后,作为通信的发起方,其完成一次请求/响应模式,实现与对端电子设备通信,与对端电子设备建立APDU链路。
同样的,响应消息中的数据段携带对端电子设备的身份信息可以是明文,也可以是密文,例如,在请求指令中携带的数据为密文或者约定进行加密通信的情况下,使用本地端电子设备的公钥加密对端电子设备的身份信息,将该密文封装在响应消息中的数据段中。
本地端身份信息验证通过后,对端电子设备建立与本地端电子设备的APDU链路,该链路是指对端电子设备与本地端电子设备之间的点对点协议链路/连接,由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链路仅用于传输APDU指令,为了便于说明将其称为APDU链路,APDU指令具有数据传输效率高,保密性强等优点。
实际上,对端电子设备接收请求指令时,其就已经完成了一次点对点协议通信,同步了通信所需的状态信息如二者都实例化了一个相同的socket,该状态信息,表明对端电子设备与本地端电子设备能够进行点对点协议通信连接,建立了通信链路。
但在本实施例中,本申请中对端电子设备不将接收请求指令视为通信连接的彻底完成,还需进一步验证本地端身份信息,在本地端身份信息验证通过后,才视为一次连接的彻底完成,对端电子设备成功与本地端电子设备通信连接。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对端电子设备是默认自己就是正确的对端,本地端电子设备将成功确认应消息中携带的身份信息,因而,对端电子设备在本地端身份信息验证通过后,就可以视为连接建立成功。当然,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默认自己就是正确的对端,在本地端身份信息验证通过后,不视为一次连接的完成,只有在接收到本地端电子设备返回的验证成功消息,才视为连接完成,二者成功建立连接。
可选的,对端电子设备建立APDU链路后,即在成功验证请求响应消息中的对端电子设备身份信息后,还可以借助辅助模块如net模块或者modem模块,依据该socket,将该通信固化为SendAPDU、RecieveAPDU两个专用的功能接口,以便后续调用。
步骤803,接收所述本地端电子设备通过所述APDU链路发送的操作指令,依据所述操作指令进行操作。
对端电子设备接收本端电子设备通过APDU链路发送的操作指令,操作指令可用于指示对端电子设备进行多种操作如数据获取等,例如,可以定义一个数据获取的操作指令,该指令的INS字段中指定一个名称可以是任意的如G,该指令的数据段中则可存放用于指示对端电子设备获取待传输数据的信息,如待传输数据保存的IP地址等。
优选的,在APDU链路成功后,对端电子设备通过建立监听机制,以对该APDU链路进行监听,其中,监听的对象不仅包括本端电子设备发送的指令或数据,还包括对端电子设备自己需要发送的指令或数据,进而做相应执行动作。
上述数据传输方法中,本地电子设备与对端电子设备之间直接建立APDU链路,点对点传输操作指令,以指示对端电子设备执行动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中设备之间的链路没有服务器参与,消息无需经过服务器进行中转,无需连接服务器就可以实现数据的传输,对服务器没有依赖,增强了数据传输的灵活性。且本申请的传输采用APDU指令,通信效率高,能够减小点对点通信的延迟,还能够增加通信的保密性。
图9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中的实施环境如图4所示,数据传输***包括本地端电子设备101、对端电子设备102和多个共享服务器,如图9所示,本申请图8所示实施例中,步骤还可以包括:
步骤901,接收所述本地端电子设备通过所述APDU链路向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对应第一共享服务器;
接收本地端电子设备通过所述APDU链路下发的配置同步指令,该步骤中的配置同步指令携带的是第一配置信息。
步骤902,依据所述第一配置信息连接所述第一共享服务器,以通过所述第一共享服务器建立与所述本地端电子设备的数据传输链路;
对端电子设备依据所述第一配置信息与第一共享服务器建立连接,建立该连接的协议可以是任意的如HTTP、FTP等,该协议可以依据待传输的数据来具体指令,以便于传输,具体协议类型可以预先设置或在配置同步指令中指定。
由于本地端电子设备也会依据第一配置信息建立与第一共享服务器的连接,则对端电子设备和本地端电子设备都会与第一共享服务器连接,即两者通过第一共享服务器建立起了另一个链路,该链路在本申请中称为数据传输链路。
可选的,对端电子设备建立与共享服务器的链路后,还可以借助辅助模块如net模块或者modem模块,将该链路固化为SendData,RecieveData两个专用的功能接口,以便后续调用。
可选的,对端电子设备通过建立监听机制,以对该数据传输链路进行监听,其中,监听的对象不仅包括本端电子设备发送的指令或数据,还包括对端电子设备自己需要发送的指令或数据,进而做相应执行动作。
步骤903,通过所述数据传输链路接收所述本地端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一共享服务器中转的共享信息,所述共享信息为共享数据或者共享数据链接。
通过数据传输链路,对端电子设备接收第一共享服务器发送的共享信息,该共享信息是由本地端电子设备的发送至第一共享服务器,第一共享服务器再中转发送的,本实施例中,共享信息可以是共享数据如音视频等,也可以是用于获取共享数据的连接如域名等。
进一步的,步骤803中的所述操作指令包括以下至少一者:
对所述共享信息的控制指令、对所述对端电子设备的设置指令。
本实施例中,操作指令可以是多种,设定多种操作指令,扩展操作指令的应用范围,满足多种需要。
示例的,设置一种共享信息控制指令,该指令用于控制共享信息,如当指定对共享信息进行编解码的多媒体模块,以对其播放,或,指定共享信息交给第三方应用嵌入其功能中做受控播放,或者,指定对端电子设备通过共享数据连接获取数据等。另一种示例中,设置一种设备设置指令,该指令用于对对端电子设备进行设置,如更改对端电子设备的***某个媒体配置。
本实施例中,本地端电子设备和对端电子设备之间除建立APDU链路外,还通过APDU链路同步服务器的配置信息,通过服务器在设备之间建立数据传输链路,增强了数据传输能力,设备之间能够实现不同体量的传输。同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的本地端电子设备和对端电子设备存在APDU和数据传输两种链路,当服务器故障时,设备之间并不会彻底断开连接,部分数据仍可以通过APDU链路传输,且仅需利用APDU链路重新传递配置信息,就能实现更换为新的服务器,重新建立数据链路,本申请对服务器依赖程度较低,提高了数据传输的灵活性。
图10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流程图,当依据所述第一配置信息连接所述第一共享服务器失败时,所述接收所述本地端电子设备通过所述APDU链路向发送的配置信息,还包括:
步骤A,接收所述本地端电子设备通过所述APDU链路向发送第二配置数据,所述第二配置数据对应第二共享服务器;
当对端电子设备依据所述第一配置信息连接所述第一共享服务器失败时,说明配置信息有误或者服务器失去连接,此时需要更换配置信息,连接新的服务器,以通过新的服务器建立数据传输链路。
对端电子设备等待接收本地端电子设备发送新的配置同步指令,新的配置同步指令携带了新的配置信息,该新的配置信息在本实施例中称为第二配置信息。
步骤B,依据所述第二配置信息连接所述第二共享服务器,以通过所述第二共享服务器建立与所述本地端电子设备的数据传输链路;
对端电子设备依据第二配置信息与第二共享服务器建立连接,由于本地端电子设备也会依据第二配置信息建立与第二共享服务器的连接,则本地端电子设备和对端电子设备两者通过第二共享服务器建立起了数据传输链路。
步骤C,通过所述数据传输链路接收所述本地端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二共享服务器从中转的共享信息,所述共享信息为共享数据或者共享数据链接。
接收通过第二共享服务器通过数据链路发送的共享信息,该共享信息是由本地端电子设备发送至第二共享服务器的。共享信息可以是共享数据如音视频等,也可以是用于获取共享数据的连接如域名等。
图1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上述电子设备可以包括:第一获取模块1101、请求模块1102、请求响应接收模块1103、对端验证模块1104、APDU链路模块1105和指令模块1106;
其中,第一获取模块1101,用于获取本地存储的身份信息,所述身份信息包括本地端身份信息和对端身份信息;
请求模块1102,用于向对端电子设备发送APDU链路建立请求,所述请求中携带所述本地端身份信息;
请求响应接收模块1103,用于接收所述对端电子设备发送的请求响应消息;
对端验证模块1104,用于根据本地存储的所述对端身份信息,对所述请求响应消息中携带的对端信息进行验证;
APDU链路模块1105,用于当所述对端信息验证通过后,与所述对端电子设备建立应用数据单元APDU链路;
指令模块1106,用于通过所述APDU链路向所述对端电子设备发送操作指令,所述操作指令用于指示所述对端电子设备进行操作。
图11所示实施例提供的本地端电子设备可用于执行本说明书图2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可以进一步参考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
图12为本说明书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上述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第二获取模块1201、配置信息同步模块1202、数据传输链路模块1203和共享模块1204;
第二获取模块1201,用于获取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对应第一共享服务器;
配置信息同步模块1202,用于通过所述APDU链路向所述对端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第一配置信息;
数据传输链路模块1203,用于依据所述第一配置信息连接所述第一共享服务器,以通过所述第一共享服务器建立与所述对端电子设备的数据传输链路;
共享模块1204,用于通过所述数据传输链路将共享信息传输至所述第一共享服务器以使所述第一共享服务器将所述共享信息发送给所述对端电子设备,所述共享信息为共享数据或者共享数据链接。
进一步的,所述操作指令包括以下至少一者:
对所述共享信息的控制指令、对所述对端电子设备的设置指令。
进一步地,上述电子设备在本地存储有第三配置信息,所述第三配置信息对应第三共享服务器,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获取模块1201,当通过所述第一配置信息连接所述第一共享服务器失败时,还用于获取所述第三配置信息;
配置信息同步模块1202,还用于通过所述APDU链路向所述对端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第三配置数据;
所述数据传输链路模块1203,还用于依据所述第三配置信息连接所述第三共享服务器,以通过所述第三共享服务器建立与所述对端电子设备的数据传输链路;
所述共享模块1204,还用于通过所述数据传输链路将共享信息传输至所述第三共享服务器以使所述第三共享服务器将所述共享信息发送给所述对端电子设备,所述共享信息为共享数据或者共享数据链接。
图12所示实施例提供的本地端电子设备可用于执行本申请上述图3、图7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可以进一步参考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
图13为本说明书再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上述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更新请求模块1301和更新响应接收模块1302;
更新请求模块1301,用于当依据所述第一配置信息连接所述第一共享服务器失败时,向共享服务器管理平台发送配置更新请求;
更新响应接收模块1302,用于接收所述共享服务器管理平台发送的更新响应消息,获取所述更新响应消息中的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对应第二共享服务器;
所述配置信息同步模块1202,还用于通过所述APDU链路向所述对端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第二配置数据;
所述数据传输链路模块1203,还用于依据所述第二配置信息连接所述第二共享服务器,以通过所述第二共享服务器建立与所述对端电子设备的数据传输链路;
所述共享模块1204,还用于通过所述数据传输链路将共享信息传输至所述第二共享服务器以使所述第二共享服务器将所述共享信息发送给所述对端电子设备,所述共享信息为共享数据或者共享数据链接。
图13所示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可用于执行本申请上述图6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可以进一步参考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
图14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4所示,上述电子设备可以包括:请求接收模块1401、APDU链路模块1402和指令接收模块1403;
请求接收模块1401,用于接收APDU链路建立请求,对所述APDU链路建立请求中携带的本地端电子设备对应的本地端身份信息进行验证;
APDU链路模块1402,用于当所述本地端身份信息验证通过后,向所述本地端电子设备发送所述APDU请求的响应消息,以建立APDU链路,所述响应消息中携带有所述对端电子设备的身份信息;
指令接收模块1403,用于接收所述本地端电子设备通过所述APDU链路发送的操作指令,依据所述操作指令进行操作。
图14所示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可用于执行本说明书图8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可以进一步参考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
图15为本说明书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上述电子设备还包括:配置信息同步模块1501、数据传输链路模块1502和共享模块1503;
配置信息同步模块1501,用于接收所述本地端电子设备通过所述APDU链路向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对应第一共享服务器;
数据传输链路模块1502,用于依据所述第一配置信息连接所述第一共享服务器,以通过所述第一共享服务器建立与所述本地端电子设备的数据传输链路;
共享模块1503,用于通过所述数据传输链路接收所述本地端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一共享服务器中转的共享信息,所述共享信息为共享数据或者共享数据链接。
进一步的,所述操作指令包括以下至少一者:
对所述共享信息的控制指令、对所述对端电子设备的设置指令。
图15所示实施例提供的对端电子设备可用于执行本说明书图9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可以进一步参考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
图16为本说明书再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上述电子设备中的请求接收模块,还包括:
获取子模块1601,用于接收所述APDU链路建立请求,获取本地存储的身份信息,所述本地存储的身份信息包括所述本地端电子设备的身份信息;
本地端验证子模块1602,用于根据本地存储的所述本地端电子设备的身份信息,对所述APDU链路建立请求中携带的所述本地端电子设备对应的本地端身份信息进行验证。
进一步的,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所述配置信息同步模块1501,当依据所述第一配置信息连接所述第一共享服务器失败时,还用于接收所述本地端电子设备通过所述APDU链路向发送第二配置数据,所述第二配置数据对应第二共享服务器;
所述数据传输链路模块1502,还用于依据所述第二配置信息连接所述第二共享服务器,以通过所述第二共享服务器建立与所述本地端电子设备的数据传输链路;
所述共享模块1503,还用于通过所述数据传输链路接收所述本地端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二共享服务器从中转的共享信息,所述共享信息为共享数据或者共享数据链接。
图16所示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可用于执行本说明书图10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可以进一步参考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上述处理器通信连接的至少一个存储器,其中:存储器存储有可被处理器执行的程序指令,上述处理器调用上述程序指令能够执行本说明书上述方法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
其中,上述终端设备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等智能电子设备,本实施例对上述终端设备的形式不作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使所述计算机执行本说明书上述方法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
上述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的介质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memory,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文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线、光缆、射频(radio frequency,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说明书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ocalarea network,LAN)或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上述对本说明书特定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它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在一些情况下,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动作或步骤可以按照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来执行并且仍然可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另外,在附图中描绘的过程不一定要求示出的特定顺序或者连续顺序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任务处理和并行处理也是可以的或者可能是有利的。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说明书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定制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说明书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说明书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类似地,取决于语境,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可以被解释成为“当确定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当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时”或“响应于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终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无线手持设备、平板电脑(tablet computer)、手机、MP3播放器、MP4播放器等。
在本说明书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另外,在本说明书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的集成的单元,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上述软件功能单元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装置(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装置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说明书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说明书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说明书,凡在本说明书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说明书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8)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作为本地端电子设备的电子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本地存储的身份信息,所述身份信息包括本地端身份信息和对端身份信息;
向对端电子设备发送APDU链路建立请求,所述请求中携带所述本地端身份信息;
接收所述对端电子设备发送的请求响应消息;
根据本地存储的所述对端身份信息,对所述请求响应消息中携带的对端信息进行验证;
当所述对端信息验证通过后,与所述对端电子设备建立应用数据单元APDU链路;
通过所述APDU链路向所述对端电子设备发送操作指令,所述操作指令用于指示所述对端电子设备进行操作;
获取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对应第一共享服务器;
通过所述APDU链路向所述对端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第一配置信息;
依据所述第一配置信息连接所述第一共享服务器,以通过所述第一共享服务器建立与所述对端电子设备的数据传输链路;
通过所述数据传输链路将共享信息传输至所述第一共享服务器以使所述第一共享服务器将所述共享信息发送给所述对端电子设备,所述共享信息为共享数据或者共享数据链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指令包括以下至少一者:
对所述共享信息的控制指令、对所述对端电子设备的设置指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依据所述第一配置信息连接所述第一共享服务器失败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共享服务器管理平台发送配置更新请求;
接收所述共享服务器管理平台发送的更新响应消息,获取所述更新响应消息中的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对应第二共享服务器;
通过所述APDU链路向所述对端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第二配置信息;
依据所述第二配置信息连接所述第二共享服务器,以通过所述第二共享服务器建立与所述对端电子设备的数据传输链路;
通过所述数据传输链路将共享信息传输至所述第二共享服务器以使所述第二共享服务器将所述共享信息发送给所述对端电子设备,所述共享信息为共享数据或者共享数据链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本地端电子设备在本地存储有第三配置信息,所述第三配置信息对应第三共享服务器,当通过所述第一配置信息连接所述第一共享服务器失败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三配置信息,通过所述APDU链路向所述对端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第三配置信息;
依据所述第三配置信息连接所述第三共享服务器,以通过所述第三共享服务器建立与所述对端电子设备的数据传输链路;
通过所述数据传输链路将共享信息传输至所述第三共享服务器以使所述第三共享服务器将所述共享信息发送给所述对端电子设备,所述共享信息为共享数据或者共享数据链接。
5.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作为对端电子设备的电子终端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APDU链路建立请求,对所述APDU链路建立请求中携带的本地端电子设备对应的本地端身份信息进行验证;
当所述本地端身份信息验证通过后,向所述本地端电子设备发送所述APDU请求的响应消息,以建立APDU链路,所述响应消息中携带有所述对端电子设备的身份信息;
接收所述本地端电子设备通过所述APDU链路发送的操作指令,依据所述操作指令进行操作;
接收所述本地端电子设备通过所述APDU链路向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对应第一共享服务器;
依据所述第一配置信息连接所述第一共享服务器,以通过所述第一共享服务器建立与所述本地端电子设备的数据传输链路;
通过所述数据传输链路接收所述本地端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一共享服务器中转的共享信息,所述共享信息为共享数据或者共享数据链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APDU链路建立请求,对所述APDU链路建立请求中携带的本地端电子设备对应的本地端身份信息进行验证,包括:
接收所述APDU链路建立请求,获取本地存储的身份信息,所述本地存储的身份信息包括所述本地端电子设备的身份信息;
根据本地存储的所述本地端电子设备的身份信息,对所述APDU链路建立请求中携带的所述本地端电子设备对应的本地端身份信息进行验证。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指令包括以下至少一者:
对所述共享信息的控制指令、对所述对端电子设备的设置指令。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依据所述第一配置信息连接所述第一共享服务器失败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本地端电子设备通过所述APDU链路向发送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对应第二共享服务器;
依据所述第二配置信息连接所述第二共享服务器,以通过所述第二共享服务器建立与所述本地端电子设备的数据传输链路;
通过所述数据传输链路接收所述本地端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二共享服务器从中转的共享信息,所述共享信息为共享数据或者共享数据链接。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本地存储的身份信息,所述身份信息包括本地端身份信息和对端身份信息;
请求模块,用于向对端电子设备发送APDU链路建立请求,所述请求中携带所述本地端身份信息;
请求响应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对端电子设备发送的请求响应消息;
对端验证模块,用于根据本地存储的所述对端身份信息,对所述请求响应消息中携带的对端信息进行验证;
APDU链路模块,用于当所述对端信息验证通过后,与所述对端电子设备建立应用数据单元APDU链路;
指令模块,用于通过所述APDU链路向所述对端电子设备发送操作指令,所述操作指令用于指示所述对端电子设备进行操作;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对应第一共享服务器;
配置信息同步模块,用于通过所述APDU链路向所述对端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第一配置信息;
数据传输链路模块,用于依据所述第一配置信息连接所述第一共享服务器,以通过所述第一共享服务器建立与所述对端电子设备的数据传输链路;
共享模块,用于通过所述数据传输链路将共享信息传输至所述第一共享服务器以使所述第一共享服务器将所述共享信息发送给所述对端电子设备,所述共享信息为共享数据或者共享数据链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指令包括以下至少一者:
对所述共享信息的控制指令、对所述对端电子设备的设置指令。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
更新请求模块,用于当依据所述第一配置信息连接所述第一共享服务器失败时,向共享服务器管理平台发送配置更新请求;
更新响应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共享服务器管理平台发送的更新响应消息,获取所述更新响应消息中的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对应第二共享服务器;
所述配置信息同步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APDU链路向所述对端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第二配置信息;
所述数据传输链路模块,还用于依据所述第二配置信息连接所述第二共享服务器,以通过所述第二共享服务器建立与所述对端电子设备的数据传输链路;
所述共享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数据传输链路将共享信息传输至所述第二共享服务器以使所述第二共享服务器将所述共享信息发送给所述对端电子设备,所述共享信息为共享数据或者共享数据链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在本地存储有第三配置信息,所述第三配置信息对应第三共享服务器,所述设备,还包括:
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当通过所述第一配置信息连接所述第一共享服务器失败时,获取所述第三配置信息;
所述配置信息同步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APDU链路向所述对端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第三配置信息;
所述数据传输链路模块,还用于依据所述第三配置信息连接所述第三共享服务器,以通过所述第三共享服务器建立与所述对端电子设备的数据传输链路;
所述共享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数据传输链路将共享信息传输至所述第三共享服务器以使所述第三共享服务器将所述共享信息发送给所述对端电子设备,所述共享信息为共享数据或者共享数据链接。
13.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
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APDU链路建立请求,对所述APDU链路建立请求中携带的本地端电子设备对应的本地端身份信息进行验证;
APDU链路模块,用于当所述本地端身份信息验证通过后,向所述本地端电子设备发送所述APDU请求的响应消息,以建立APDU链路,所述响应消息中携带有所述电子设备的身份信息;
指令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本地端电子设备通过所述APDU链路发送的操作指令,依据所述操作指令进行操作;
配置信息同步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本地端电子设备通过所述APDU链路向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对应第一共享服务器;
数据传输链路模块,用于依据所述第一配置信息连接所述第一共享服务器,以通过所述第一共享服务器建立与所述本地端电子设备的数据传输链路;
共享模块,用于通过所述数据传输链路接收所述本地端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一共享服务器中转的共享信息,所述共享信息为共享数据或者共享数据链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请求接收模块,还包括:
获取子模块,用于接收所述APDU链路建立请求,获取本地存储的身份信息,所述本地存储的身份信息包括所述本地端电子设备的身份信息;
本地端验证子模块,用于根据本地存储的所述本地端电子设备的身份信息,对所述APDU链路建立请求中携带的所述本地端电子设备对应的本地端身份信息进行验证。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指令包括以下至少一者:
对所述共享信息的控制指令、对对端电子设备的设置指令。
16.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
所述配置信息同步模块,还用于当依据所述第一配置信息连接所述第一共享服务器失败时,接收所述本地端电子设备通过所述APDU链路向发送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对应第二共享服务器;
所述数据传输链路模块,还用于依据所述第二配置信息连接所述第二共享服务器,以通过所述第二共享服务器建立与所述本地端电子设备的数据传输链路;
所述共享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数据传输链路接收所述本地端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二共享服务器从中转的共享信息,所述共享信息为共享数据或者共享数据链接。
17.一种终端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处理器通信连接的至少一个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程序指令能够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的方法。
18.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的方法。
CN202111664408.5A 2021-12-31 2021-12-31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Active CN1143019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64408.5A CN114301925B (zh) 2021-12-31 2021-12-31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PCT/CN2022/141091 WO2023125242A1 (zh) 2021-12-31 2022-12-22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64408.5A CN114301925B (zh) 2021-12-31 2021-12-31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01925A CN114301925A (zh) 2022-04-08
CN114301925B true CN114301925B (zh) 2023-12-08

Family

ID=809736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64408.5A Active CN114301925B (zh) 2021-12-31 2021-12-31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01925B (zh)
WO (1) WO202312524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01925B (zh) * 2021-12-31 2023-12-08 展讯通信(天津)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68267A (zh) * 2014-07-23 2014-11-26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一种接入sip安防视频监控***的身份认证方法
CN105721468A (zh) * 2016-02-17 2016-06-29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通讯方法及装置
CN107318174A (zh) * 2017-06-28 2017-11-0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10365484A (zh) * 2015-03-17 2019-10-22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认证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
EP3713268A1 (de) * 2019-03-22 2020-09-23 Giesecke+Devrient Mobile Security GmbH Verfahren zum aufbau einer datenverbindung, verfahren zum bereitstellen von verbindungsparametern, sowie teilnehmeridentitätsmodul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69259B2 (ja) * 2005-02-11 2012-02-08 ジエマルト・エス・アー スレーブデバイスがネットワークピアとなることを可能にするデータ通信の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US9584402B2 (en) * 2014-01-27 2017-02-28 Fasetto,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eer to peer communication
CN105376059B (zh) * 2014-08-15 2019-04-02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电子钥匙进行应用签名的方法和***
CN106657370B (zh) * 2017-01-03 2019-08-3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9189698B (zh) * 2018-08-10 2021-04-30 深圳绿米联创科技有限公司 设备控制方法、装置以及物联网***
CN110944406B (zh) * 2018-09-25 2022-02-1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旁链路的链路建立方法及终端
CN109905310B (zh) * 2019-03-26 2020-12-29 杭州迪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
CN114301925B (zh) * 2021-12-31 2023-12-08 展讯通信(天津)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68267A (zh) * 2014-07-23 2014-11-26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一种接入sip安防视频监控***的身份认证方法
CN110365484A (zh) * 2015-03-17 2019-10-22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认证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
CN105721468A (zh) * 2016-02-17 2016-06-29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通讯方法及装置
CN107318174A (zh) * 2017-06-28 2017-11-0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终端
EP3713268A1 (de) * 2019-03-22 2020-09-23 Giesecke+Devrient Mobile Security GmbH Verfahren zum aufbau einer datenverbindung, verfahren zum bereitstellen von verbindungsparametern, sowie teilnehmeridentitätsmodu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01925A (zh) 2022-04-08
WO2023125242A1 (zh) 2023-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580669B2 (ja) Euiccのプロファイル設置方法及び装置
EP3281436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ownloading a profil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S2726609T3 (es) Procedimiento y sistema para implementar la operación remota de tarjetas inteligentes basada en el servidor web de tarjetas inteligentes
CN110572460B (zh)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CN107005837A (zh) 用于通信***中的简档安装的装置和方法
CN111787517A (zh) 智能设备激活绑定的方法和装置
JP2008027457A (ja) ネットワークサービスを識別しネットワークサービスに対するアクセスを実行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ネットワーク要素、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媒体、および移動端末
US20100190439A1 (en) Message transmission protocol for service delivery network
CN114301925B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JP5698366B2 (ja) 制御方法、装置、及びシステム
CN101827453A (zh) 一种pc与无线终端建立连接的方法及***
US9729625B1 (en) Personal cloud network
CN114727361A (zh) 一种用于网络功能选择的处理方法、装置和网络设备
CN109714337B (zh) 一种数据加密传输方法及设备
US10601587B2 (en) Method, server and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for establishing, through an OTA server, a secured communication channel between an administrative agent comprised in a device and a third party server
KR20090106103A (ko) 스마트 카드 정보 관리 시스템 및 방법
WO2012146000A1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
CN114221950A (zh) 上传配置文件的方法、下载配置文件的方法及装置
CN111797417A (zh) 文件的上传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JP5896975B2 (ja)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データ通信方法、電子機器、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KR101730404B1 (ko) 네트워크 경로를 관리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수행하는 네트워크 엔티티
CN111278011B (zh) 一种智能音箱的配网方法及智能音箱
CN116528217B (zh) 对eUICC进行远程管理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1770099B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介质
Urien Towards Trusted Operated Services in the Internet of Thing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