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75899B - 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的通气结构及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的通气结构及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75899B
CN106575899B CN201580044291.7A CN201580044291A CN106575899B CN 106575899 B CN106575899 B CN 106575899B CN 201580044291 A CN201580044291 A CN 201580044291A CN 106575899 B CN106575899 B CN 1065758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drive
housing
wheel motor
drive device
pa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4429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575899A (zh
Inventor
田村四郎
石川贵则
太向真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T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N Corp filed Critical NT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5758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758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5758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7589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2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 F16H57/027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venting gearboxes, e.g. air breath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0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H02K5/203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quids, e.g. cooling jacke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2Auxiliary parts of casing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2K5/06-H02K5/20, e.g. shaped to form connection boxes or terminal box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02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by ambient air flowing through the machin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05/00Specific aspect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relating to 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2205/09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drain passages or by venting, breathing or pressure compensating mea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4Electric machine technologies in electromobi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车辆用电动机驱动装置包括:设置于成为外廓的外壳(21a、21r、22a、22r)的通气通路(Q);设置于通气通路的入口侧并且连接由外壳区划的内部空间(L)的入口孔(48m);设置于通气通路的出口侧并且连接外壳的外方空间的出口孔(67);竖立设置于通气通路的内壁面并且阻挡内部空间的润滑油从入口孔向出口孔直进的障碍物(24、25、26)。

Description

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的通气结构及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驱动车轮的车辆用电动机驱动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防止车辆用电动机驱动装置的内压过大的车辆用电动机驱动装置的通气结构。
背景技术
作为配置在车轮的负重轮内部空间区域的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例如,在日本特开2010-172069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有所揭示。专利文献1 的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包括轴心供油方式的润滑油回路。在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的运转过程中,润滑装置内部的旋转轴和齿轮的润滑油向装置内部喷射,润滑油的飞沫在装置内部四散,由此,装置内部形成油环境。或者,取代轴心供油方式,已知有包括了通过外齿轮等的旋转从而舀起润滑油、使装置内部形成油环境的油浴润滑方式的润滑油回路的车辆用电动机驱动装置。无论为上述任一种供油方式,为了实现润滑的目的,车辆用电动机驱动装置的内部形成油环境,在运转过程中,装置内部润滑油的飞沫四散。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7206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作为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或车载电动机驱动装置这样的车辆用电动机驱动装置,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车辆用电动机驱动装置内部的温度上升,车辆用电动机驱动装置的内压变高。这时,可以在车辆用电动机驱动装置的外壳设置调整内部压力的通气孔。当在装置的外壳设置通气孔时,在装置内部,润滑油的飞沫从外壳内部空间喷射至通气孔的机会增多。由此,将产生润滑油经由通气孔向外壳的外方泄漏的可能性。
特别是在乘用汽车在高速公路上高速行驶的情况下,车辆用电动机驱动装置的内部的旋转构件高速旋转,由此,飞沫的动量将变大,润滑油经由通气孔向外壳的外方泄漏的可能性也将变大。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设置于车辆用电动机驱动装置的通气结构中,防止润滑油的飞沫从车辆用电动机驱动装置的内部越过通气结构向外方漏出的技术。
(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车辆用电动机驱动装置的通气结构包括:通气通路,其设置于成为车辆用电动机驱动装置的外廓的外壳;入口孔,其设置于通气通路的入口侧并且连接由外壳区划的内部空间;出口孔,其设置于通气通路的出口侧并且连接外壳的外方空间;障碍物,其竖立设置于通气通路的内壁面并且阻挡内部空间的润滑油从入口孔向出口孔直进。
根据该发明,由于在通气通路内配置有障碍物,因此,即使外壳内部空间由于润滑油的飞沫而形成油环境并且飞沫进入通气通路,也能够通过通气通路的障碍物减少飞沫的动量。因此,能够阻止飞沫完全通过通气通路从而到达出口孔。障碍物只要如屏风般地竖立设置在入口孔和出口孔之间即可,对障碍物的个数和形状并不作特别的限定。障碍物可以是例如像销那样的突起,也可以为壁状。
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通气通路具有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是相互对向的一对侧面并且从入口侧延伸至出口侧,障碍物包括第一障壁和第二障壁,其中,所述第一障壁竖立设置于第一侧面并且与第二侧面之间形成空隙,所述第二障壁在位于比第一障壁更靠近出口侧的位置竖立设置于第二侧面并且与第一侧面之间形成空隙。根据该实施方式,能够实现以回避第一障壁和第二障壁的方式之字形弯曲地延伸的通气通路。因此,能够进一步有效地阻止飞沫在通气通路中从入口侧向出口侧前进。
通气通路的弯曲形状至少需要通过一个第一障壁和一个第二障壁实现。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障壁和第二障壁可沿着通气通路交替地设置三个以上。根据该实施方式,能够在通气通路中设置较多的弯曲处,能够使通气通路成为迷宫式结构。
对通气通路的剖面形状不做特别限定。作为其一例,通气通路具有一对侧面、底面、顶面。通气通路的底面可以是大致水平的面,或者也可以是倾斜面。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通气通路具有连接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且从通气通路的出口侧向入口侧倾斜地下降的底面。根据该实施方式,通气通路的底面从出口侧向入口侧逐渐变低,因此,即使飞沫进入通气通路并冲撞一对侧面和障壁,飞沫也会由于重力而落入通气通路的底面,沿着底面向入口侧流出。因此,假设即使润滑油从入口孔进入通气通路,也能够通过重力使润滑油回到外壳的内部空间。
对连接通气通路的出口侧和外壳的外方空间的出口孔的结构并不作特别限定,但为了防止异物的通过,较为理想的是出口孔的剖面积比通气通路的剖面积小。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出口孔形成于第二侧面。根据该实施方式,假设即使飞沫从内部空间通过入口孔还绕过第一障壁,由于难以进一步绕过第二障壁,因此,即使飞沫越过第二障壁进入,也无法进入出口孔。
通气通路可以是安装固定在外壳的单独构件,但优选一体形成于外壳。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外壳通过将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相互接合而成,第一侧面和第一障壁在第一外壳上一体形成,第二侧面和第二障壁在第二外壳上一体形成。根据该实施方式,在车辆用电动机驱动装置的制造工程中,只需使第二外壳的对接面对接第一外壳的对接面并使两者结合,就能够简单地形成本发明的通气通路。
对通气通路的配置不做特别限定,但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也可以将通气通路配置于向车辆用电动机驱动装置牵引电缆的端子盒。根据该实施方式,在车身的轮壳内设置车轮,在该车轮的内部空间区域设置车辆用电动机驱动装置并驱动该车轮,也就是说,在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中,能够满足空间上的限制。
本发明的通气结构能够适用于各种车辆用电动机驱动装置。例如,可以例举出配置在车辆的驱动轮内部的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该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包括本发明的车辆用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的通气结构和设置有该通气结构的车辆用电动机驱动装置。作为一实施方式,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包括电动机部、轮毂轴承部、将电动机部的旋转减速并向轮毂轴承部输出的减速部、设置在电动机部的外壳和减速部的外壳中的至少一方的本发明的通气结构。根据该实施方式,在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中,能够防止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内部的润滑油向外方空间漏出。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的减速部优选具有高减速比,例如可以例举出摆线减速机构。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的本发明,即使在车辆用电动机驱动装置的内部的旋转构件高速旋转且润滑油的飞沫动量较强的情况下,也能够消除润滑油越过通气通路而向外方漏出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电动机驱动装置的后视图。
图2是以图1的II-II为剖面,表示从箭头方向观察该实施方式的状态的纵剖视图。
图3是表示从该实施方式取下电动机部后盖的状态的示意图,纸面左侧是表示电动机部后盖的接合面的示意图,纸面右侧是表示其余的外壳的接合面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从该实施方式取下电动机部后盖的状态的横剖视图,纸面左侧是表示电动机部后盖内侧的横剖视图,纸面右侧是示意地表示其余的外壳内部的横剖视图。
图5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通气通路的剖视图,其对应图4。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电动机驱动装置的后视图,表示从电动汽车的车宽方向内侧(内盘侧)观察的状态。图2是以图1的II-II为剖面,表示从箭头方向观察该实施方式的状态的纵剖视图。如图1所示,作为车辆用电动机驱动装置的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11为大致圆筒形状,如图2所示,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11包括沿着其轴线O直列且按顺序同轴配置的电动机部11A、减速部11B、轮毂轴承部11C。
然后,在以轴线O为电动汽车的车宽方向、以电动机部11A为车宽方向内侧(内侧)、以轮毂轴承部11C为车宽方向外侧(外盘侧)的状态下,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11分别被安装于在电动汽车的车身左右设置的悬架装置上。该电动汽车可在公共道路上行驶,不仅可在一般道路行使,也可在高速公路上行使。
邻接轮毂轴承部11C的减速部11B比轮毂轴承部11C更大径。邻接减速部11B的电动机部11A比减速部11B更大径。在从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11的轴线O方向观察时,成为电动机部11A的外廓的外壳21a为大致圆筒形状,是以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11的轴线O为中心的不旋转的固定构件。成为减速部11B的外廓的外壳21b也与其相同。与此相对地,轮毂轴承部11C具有内轮侧的旋转构件(毂轮77)和外轮侧的固定构件(外轮构件80),其中,外轮构件80被螺栓固定在外壳21b,在毂轮77安装固定有未图示的车轮,向车轮传递电动机部11A的旋转驱动力并且向车轮传递车重。这时,轮毂轴承部11C和减速部11B位于车轮的内部空间区域,但电动机部11A从车轮的内部空间区域向内盘侧突出。在电动机部11A 的外壳21a形成有向外径侧突出的端子盒22(参照图1)。
如图2所示,电动机部11A在外壳21a内的电动机室L收容旋转电机的转子12、定子13、电动机轴14a。而且,电动机部11A通过电力转动经由减速部11B向轮毂轴承部11C输出旋转,或者在制动时等利用轮毂轴承部11C的旋转进行电力再生。大致圆筒形状的外壳21a的轴方向端由成为电动机部11A的外廓的圆盘状的电动机部后盖21r密封。在外壳21a的内周面的圆周方向上空开规定的间隔地安装固定有定子13。在比定子13 更靠内径侧的位置配置有转子12,转子12被安装固定在沿着轴线O延伸的电动机轴14a。定子13的线圈17通过端子盒22与三条动力线101(参照图1)电连接。电动机部11A接受由于向定子13的线圈17提供交流电流而产生的电磁力,由此,通过永磁或磁性材料构成的转子12旋转。各动力线101从搭载于车身的逆变器(省略图示)延伸,被绝缘材料覆盖。电动机轴14a的一侧端部通过滚动轴承16被支承在电动机部后盖21r。电动机轴14a的另一侧端部通过滚动轴承16被支承在隔板21e。
大致圆筒形状的外壳21b区划减速室N,在减速室N收容减速部11B 的减速机构。该减速机构为摆线减速机构,其具有输入轴14b、两个一对的偏心构件71、两个滚动轴承72、外周部为波形状的二个曲线板73、多个内销74、多个外销75、输出轴76。减速部11B的输入轴14b被连接固定在电动机部11A的电动机轴14a。输入轴14b和电动机轴14a沿着轴线 O延伸并形成一体地旋转,由此,也可称其为电动机部侧旋转构件。各偏心构件71从轴线O偏心并以相互相差180°的位相分别被设置在输入轴 14b。二个曲线板73具有中央孔,该中央孔的内周面分别通过滚动轴承72 可旋转地支承于各偏心构件71的外周面。各外销75被固定在弹性支承于外壳21b的外销壳79,与形成在曲线板73的波形的外周部卡合,使围绕轴线O高速公转的曲线板73稍作自传运动。各内销74被安装固定于输出轴76,贯通在曲线板73的圆周方向上以规定间隔形成的多个贯通孔73h,仅提取曲线板73的自转运动向输出轴76传递。由此,输入轴14b的旋转被减速部11B减速,并从输出轴76被输出。作为摆线减速机构的减速部 11B比由行星齿轮组或平行轴齿轮组构成的减速机构具有更高的减速比,有助于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11的小型化和轻量化。
在输出轴76连接固定有轮毂轴承部11C的毂轮77。毂轮77通过滚动轴承78可旋转地支承在外轮构件80。另外,在毂轮77通过螺栓81安装固定有未图示的车轮的负重轮。滚动轴承78为两列,例如,是双列角接触球轴承。
概要地说明上述结构的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11的动作原理。向电动机部11A通电,当向定子13的线圈17提供电力时,转子12旋转,从电动机轴14a向减速部11B的输入轴14b输出旋转。减速部11B使输入轴 14b的高速旋转减速并从输出轴76向轮毂轴承部11C的毂轮77输出低速旋转。由于减速部11B为摆线减速机构,因此,比由齿轮平行轴式的减速机构或由行星齿轮组构成的减速机构更小型、轻量,并且具有高减速比。因此,输出轴76的转速除以输入轴14b的转速而得出的减速比包含在 1/10~1/15的范围内。
对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11的润滑机构进行补充说明。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11包括轴心供油方式的润滑油回路,对电动机部11A和减速部11B 进行润滑和冷却。具体来说,在外壳21b的下部附设有润滑油罐53。在外壳的隔板21e设置有润滑油泵51,其中所述外壳的隔板21e成为收容电动机部11A的电动机室L和收容减速部11B的减速室N之间的边界。润滑油泵51与轴线O同轴地配置,通过被固定在内销74的内销加强构件74b 驱动。也就是说,通过减速部11B的输出旋转驱动润滑油泵51。形成在隔板21e的壁内部的吸入油路52向上下方向延伸,其上端连接润滑油泵 51的吸入口,其下端与设置在减速部11B的下部的润滑油罐53连接。形成在隔板21e的壁厚内部和外壳21a的壁厚内部的喷出油路(省略图示) 从润滑油泵51的喷出口延伸至电动机部后盖21r。
喷出油路(省略图示)的两端中的电动机部后盖21r侧的端部连接联络油路56(在图2中仅表示内径侧端)的外径侧端,其中,该连接联络油路56的外径侧端形成于成为圆盘状的壁的电动机部后盖21r的壁厚内部。如图2所示,联络油路56的内径侧端与设置在电动机轴14a的电动机轴油路58a连接。
电动机轴油路58a被设置于电动机轴14a的内部并沿着轴线O延伸。而且,接近电动机轴油路58a的减速部11B一侧的一端与被设置在输入轴 14b并沿着轴线O延伸的减速部输入轴油路58b连接。另外,电动机轴油路58a的电动机部后盖21r侧的一端与上述联络油路56连接。进而,电动机轴油路58a与形成在轴线方向中央部的转子凸缘部的转子油路64的内径侧端连接。流过转子油路64的润滑油在冷却了转子12以后,从转子12 向电动机室L喷射,冷却定子13,润滑并冷却滚动轴承16等。
减速部输入轴油路58b被设置于输入轴14b的内部,在输入轴14b的两端间沿着轴线O延伸。在与输出轴76对向的减速部输入轴油路58b的一端设置有润滑油孔60。润滑油孔60向减速室N喷射润滑油。
减速部输入轴油路58b分支成为从各偏心构件71内朝向径向外侧延伸的润滑油路59。润滑油路59的外径侧端与设置在偏心构件71的外周面和曲线板73的内周面之间的滚动轴承72连接。润滑油从润滑油路59和润滑油孔60向减速室N喷射,润滑和冷却减速室N内以滚动轴承72为首的内销74、外销75、曲线板73等接触部分。
在减速室N的底部设置有减速部回油孔61。减速部回油孔61贯通外壳21b,连通减速室N和润滑油罐53。另外,在电动机室L的底部设置有电动机部回油孔66。电动机部回油孔66贯通隔板21e,连通电动机室L 和润滑油罐53。
以下说明润滑油回路的作用,如图2的空心箭头所示,经由内销加强构件74b且通过输出轴76驱动的润滑油泵51,经由吸入油路52将储存在润滑油罐53中的润滑油吸入并向未图示的喷出油路喷出润滑油。润滑油通过润滑油泵51被加压,以喷出油路(省略图示)、联络油路56、电动机轴油路58a的顺序流动。流过电动机轴油路58a的润滑油的一部分流入转子油路64,从转子12的外周面向电动机室L喷射。接着,润滑油朝向电动机室L的底部流动,经过电动机部回油孔66返流至润滑油罐53。由此,电动机部11A通过轴心供油方式被润滑。另外,在电动机室L中充满被喷射的润滑油的飞沫,形成油环境。
从电动机轴油路58a流向减速部输入轴油路58b的润滑油分支而流过润滑油路59和润滑油孔60并向减速室N喷射,附着在减速部11B的偏心构件71、滚动轴承72、曲线板73、内销74、外销75。接着,润滑油朝向减速室N的底部流动,经过减速部回油孔61返流至润滑油罐53。由此,减速部11B通过轴心供油方式受到润滑。另外,在减速室N中充满被喷射的润滑油的飞沫,形成油环境。
如图1所示,在电动机部11A的外壳21a的外周附设有端子盒22。端子盒22偏向外壳21a的上侧地形成,朝向车辆前方突出,具有遮挡端子盒22的顶端开口的盖板105。在盖板105设置有4处通孔,从各通孔向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11牵引三条动力线101和一条信号线102。
动力线101是以绝缘性材料覆盖金属导线的电缆,分别流过三相交流电流的U相、V相、W相。信号线102是将被个别地绝缘覆盖的多条芯线集中成1条的电缆,通过端子盒22与设置在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11内部的多个传感器连接。多个传感器例如是转速传感器18或未图示的温度传感器。
如图2所示,端子盒22配设在靠近外壳21a的电动机部后盖21r的位置,避免与未图示的车轮相干涉。端子盒22的框体形成大致长方体的箱形,是通过使在轴线O方向上被分割成一半的第一外壳22a和第二外壳 22r相互一致地对接而成。
图3是表示从本实施方式除去动力线101、信号线102、盖板105,进而,从外壳21a取下电动机部后盖21r的状态的示意图。特别是图3的纸面左侧为表示电动机部后盖21r的接合面的示意图。另外,图3的纸面右侧为表示其余的外壳21a的接合面的示意图。图4是表示从本实施方式的外壳21a取下电动机部后盖21r的状态的横剖视图。特别是图4的纸面左侧是表示电动机部后盖21r的横剖视图,是以图3的d-d为剖面,表示从箭头方向观察的状态。另外,图4的纸面右侧是表示其余的外壳21a的第一外壳22a附近的横剖视图,是以图3的C-C为剖面,表示从箭头方向观察的状态。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通气通路的剖视图,表示与图4所示的第一外壳22a和第二外壳22r对接的状态。
本实施方式的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11通过外壳21a的接合面和电动机部后盖21r的接合面以相互接触的方式对接并固定而形成,其中,外壳 21a的接合面和电动机部后盖21r的接合面如图3所示地形成左右对称的相互对应的形状。在图3中,润滑油罐53被配置在外壳21a的下侧,端子盒22的第一外壳22a被配置在外壳21a的上侧,端子盒22的第二外壳22r被配置在电动机部后盖21r的上侧。
如图1所示,端子盒22形成向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的矩形状。成为端子盒22的框体的一半的第一外壳22a被设置在外壳21a且向外径侧突出。与外壳21a一体形成的第一外壳22a与外壳21a相同地、由铝合金等轻合金制成。成为端子盒22的框体的另一半的第二外壳22r被设置在电动机部后盖21r并向外径侧突出。第二外壳22r与电动机部后盖21r一体形成,且与电动机部后盖21r同样,为铝合金等轻合金制。如图1所示,端子盒22被配置在靠近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11(具体来说在电动机部11A) 上侧的位置,向车辆前方突出。
如图3所示,圆筒形状的外壳21a的端部开口被圆盘形状的电动机部后盖21r遮挡。与电动机部后盖21r接合的外壳21a的接合面31a成为圆筒形状的外壳21a的端面,其是圆弧状延伸的带状平面。在圆盘形状的电动机部后盖21r的外缘形成有向外侧突出的突条30。与外壳21a接合的电动机部后盖21r的接合面31r成为突条30的突出缘,其是圆弧状延伸的带状平面。外壳21a的接合面31a和电动机部后盖21r的接合面31r如图3 中的点划线的箭头所示地相互接触并对接。而且,接合面31a和接合面31r 通过液态垫圈等液态树脂或密封材料相互紧贴。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从外壳21a观察第一外壳22a的方向作为前方,其相反侧为作后方,由此定义前后方向。另外,将从外壳21a观察润滑油罐53侧作为下方,其相反侧作为上方,由此定义上下方向。从外壳21a 向前方突出的第一外壳22a包含与轴线O形成直角的第一侧壁23a、一体形成于四角形的第一侧壁23a并向内盘侧立起的三个上壁27a、中壁28a、下壁29A。上壁27a、中壁28a、下壁29a均向前后方向延伸,并以所述的顺序在上下方向上空开间隔地配置。另外,第一外壳22a在所述三个壁之间包含分别向上下方向延伸的隔板40a、49a。
第二外壳22r包含与轴线O形成直角的第二侧壁23r、一体形成于四角形的第二侧壁23r并向外盘侧立起的三个上壁27r、中壁28r、下壁29r。上壁27r、中壁28r、下壁29r均向前后方向延伸,并以所述的顺序在上下方向上空开间隔地配置。另外,第二外壳22r在所述三个壁之间包含分别向上下方向延伸的隔板40r、49r。
在第一外壳22a的上壁27a的边缘形成有上段接合面32a。在中壁28a 的边缘形成有中段接合面33a。在下壁29a的边缘形成有下段接合面34a。接合面31a,使接合面32a、接合面33a、接合面34a构成同一个平面,而这些接合面是与轴线O垂直的平面(图3右侧)。
在第二外壳22r的上壁27r的边缘形成有上段接合面32r。在中壁28r 的边缘形成有中段接合面33r。在下壁29r的边缘形成有下段接合面34r。使接合面31r、接合面32r、接合面33r、接合面34r构成同一个平面,而这些接合面是与轴线O垂直的平面(图3左侧)。
通过使外壳21a的接合面31a接触电动机部后盖21r的接合面31r并对接,能够使第一外壳22a的各接合面接触第二外壳22r的各接合面并对接。具体来说,第二外壳22r的接合面32r与第一外壳22a的接合面32a 对接,接合面33r与接合面33a对接,接合面34r与接合面34a对接。
在3条带状的接合面32a、33a、34a中,在中段接合面33a和下段接合面34a之间区划出大致四角形的凹部36、38。在中段接合面33r和下段接合面34r之间也区划出相同形状的凹部36、38。通过第一外壳22a和第二外壳22r相互对接,这些下段凹部36、36构成独立的空间,收容连接器 37。通过第一外壳22a和第二外壳22r相互对接,下段凹部38、38也构成独立的空间,收容连接器39。
连接器37的一方侧与三条动力线101连接,另一方侧与连接器39连接。连接器39与线圈17连接。此外,端子盒22的连接器37、39通过导线连接,其中,该导线贯通分隔凹部36和凹部38的隔板40a。隔板40a、 40r相互接合从而构成共通的隔板。
如图3的纸面右侧所示,在上段接合面32a和中段接合面33a之间区划出大致四角形状的凹部41、43、45、47。如图3的纸面左侧所示,在上段接合面32r和中段接合面33r之间区划出相同形状的凹部41和不同形状的凹部44、46。上段凹部41、41也通过第一外壳22a和第二外壳22r相互对接从而构成独立的空间,收容将信号线102和传感器(转速传感器18等)连接的连接器42。与此相对地,上段凹部44、46相互交错地覆盖上段凹部43、45、47,构成作为一连串相互连接空间的通气通路Q(图5)。关于通气通路Q将在后述详细说明。
第一外壳22a的凹部43、45、47和外壳21a的电动机室L通过以轴线O为中心且圆弧状延伸的隔板48被分隔。外壳21a侧的隔板48包含接合面31a的一部分,隔板48的边缘与接合面31a构成同一个平面(图3 右侧)。同样地,第二外壳22r的凹部44、46和电动机部后盖21r的电动机室L也通过以轴线O为中心且圆弧状延伸的隔板48被分隔。电动机部后盖21r侧的隔板48包含接合面31r的一部分,隔板48的边缘与接合面 31r构成同一个平面(图3左侧)。此外,在外壳21a侧的隔板48设置有连通凹部43和电动机室L的连通口48m。连通口48m通过切割隔板48 的边缘而形成,向圆周方向延伸。或者,连通口48m也可以是贯通隔板 48的孔。
隔板48构成所述凹部43、45、47的底面。如图3的纸面右侧所示,凹部43、45、47的底面为圆弧状地倾斜的曲面。而且,如图3右侧所示,底面的深度以凹部47、45、43的顺序变浅。另外,如图3左侧所示,底面的深度以凹部46、44的顺序变浅。当第二外壳22r与第一外壳22a完全对接时,所述隔板48彼此相接合。而且,连通口48m构成设置在隔板48 且向上下延伸的长孔。凹部43~47沿着圆筒形状的外壳21a的外周配置。另外,凹部43~47的上下方向尺寸离开连通口48m越远变得越小。也就是说,离连通口48m最近的凹部43、44最大,离连通口48m最远的凹部 47最小。
如图3和图4所示,形成在第一外壳22a的上段的凹部41、43、45、 47以该顺序从前方向后方相邻地配置。凹部41、43由隔板49a分隔。隔板49a从第一侧壁23a向内侧立起,向上下方向延伸并与上壁27a和中壁 28a连接。在隔板49a的边缘形成有接合面35a。接合面35a与接合面32a、 33a连接成同一个平面。此外,端子盒22的连接器42在一方侧与信号线 102连接,并通过贯通邻接连接器42的另一方侧的隔板49a而延伸的导线 19,连接电动机部11A和减速部11B内部的传感器(转速传感器18等)。
形成于第一外壳22a的上段的凹部43、45由第一障壁24分隔。凹部 45、47由第一障壁26分隔。第一障壁24、26也从第一侧壁23a向内侧立起,向上下方向延伸并连接上壁27a和中壁28a。第一障壁24、26的边缘与接合面31a、32a构成同一个平面。在凹部47设置有通气孔67。通气孔 67贯通第一侧壁23a并向轴线O方向延伸,连接第一外壳22a的外方空间,即连接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11的外方,其中,所述连接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11的外方也就是外壳21a的外方空间。
通气孔67的剖面为图3右侧所示的圆形,其剖面直径比凹部47的上下方向尺寸更小。如图4所示,向通气孔67连接从外方伸入的通气管68 的一端。通气管68为橡胶管等的挠性管。通气管的另一端被收纳于车身内部等不存在水或沙泥的空间内。
形成在第二外壳22r的上段的凹部41、44、46以该顺序相邻接地从前方向后方配置。凹部41、44由隔板49r分隔。隔板49r从第二侧壁23r向外盘侧立起,向上下方向延伸并连接上壁27r和中壁28r。在隔板49r的边缘形成有接合面35r。接合面35r与接合面32r、33r连接成同一个平面。凹部44、46被第二障壁25分隔。第二障壁25也从第二侧壁23r向外盘侧立起,向上下方向延伸并连接上壁27r和中壁28r。第二障壁25的边缘与接合面31r、32r构成同一个平面。
通过第二外壳22r与第一外壳22a对接,第二侧壁23r与第一侧壁23a 相对,构成相互平行的一对侧壁。另外,第二外壳22r的接合面35r与第一外壳22a的接合面35a接合,第二外壳22r的其它接合面32r、33r、34r 也如上所述地分别接合第一外壳22a的接合面32a、33a、34a。与此相对地,第二障壁25与第一障壁24、26错开地配置。也就是说,通过第二外壳22r与第一外壳22a对接,第二障壁25不与第一障壁24、26接合,而是如图5所示地位于第一障壁24、26之间。由此,凹部43、44、45、46, 47以该顺序连接成一排,构成图5所示的通气通路Q。
将在图5表示为直线状的第一外壳22a和第二外壳22r的接合面作为对接平面K,通气通路Q以横贯对接平面K的方式弯曲并延伸。此外,对接平面K连接通气通路Q的入口侧和通气通路Q的出口侧。通气通路Q 的入口侧是通过凹部43、44区划的空间,通过连通口48m与电动机室L 连接。通气通路Q的出口侧是通过凹部46、47区划的空间,通过通气孔 67与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11的外方空间连接。长孔状的连通口48m被设置在通气通路Q的入口侧并构成连接电动机室L的入口孔。圆孔状的通气孔67被设置在通气通路Q的出口侧并构成连接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11的外方空间的出口孔。
在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11的运转过程中,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11的温度上升且电动机室L的内压变高时,所述内压从连通口48经由通气通路Q向通气孔67泻出。由此,电动机室L受到减压。在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11的运转停止以后,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11的温度下降且电动机室 L的内压降低时,大气从通气孔67经由通气通路Q和连通口48流入电动机室L。由此,电动机室L回到大气压。
然而,如图3和图5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11,包括:设置于成为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11的外廓的外壳21a的通气通路Q、设置于通气通路Q的入口侧并连接由外壳21a区划的内部空间的连通口 48m、设置于通气通路Q的出口侧并连接外壳21a的外方空间的通气孔67、竖立设置于通气通路Q的内壁面并且阻挡内部空间的润滑油从连通口 48m向通气孔67直进的第一障壁24、26。由此,即使充满电动机室L的润滑油的飞沫经由连通口48m高速地进入通气通路Q的入口侧(凹部43),飞沫也将受到通气通路Q的弯曲结构的阻挡,难以贯通通气通路Q且到达通气通路Q的出口侧(凹部47)。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在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11的运转过程中,润滑油不会从通气孔67漏出。
本实施方式的通气通路Q具有第一侧壁23a的侧面和第二侧壁23r的侧面,所述第一侧壁23a的侧面和第二侧壁23r的侧面是相对向的一对侧面且从入口侧延伸至出口侧。而且,第一障壁24成为阻挡润滑油从入口侧的凹部43向出口侧的凹部45直进的障碍物,其中,所述第一障壁24 竖立设置于第一侧壁23a并且与第二侧壁23r之间形成有空隙。另外,第二障壁25成为阻挡润滑油从入口侧的凹部43向出口侧的凹部45直进的障碍物,其中,所述第二障壁25在比第一障壁24更靠近出口侧的位置竖立设置于第二侧壁23r并且与第一侧壁23a之间形成空隙。由此,能够实现通气通路Q的弯曲结构。因此,即使润滑油的飞沫从电动机室L进入通气通路Q的入口侧(凹部43、44),也将受到第一障壁24和第二障壁25 的阻挡,从而更难以进入凹部45。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沿着通气通路Q互相交替地设置三个以上的第一障壁24、第二障壁25、第一障壁26。因此,假设即使飞沫越过第一障壁24和第二障壁25并进入凹部45,由于飞沫将受到第一障壁26的阻挡,其进入凹部46的可能性也非常低。也就是说,通气通路Q是具有迷宫状路线的迷宫式结构,因此,以通气通路Q的入口侧的连通口48m作为起点,飞沫进入的困难程度将随着朝向凹部43、44、45、46、47喷射而增大。因此,飞沫将难以到达通气通路Q的出口侧。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通气通路Q的出口侧(凹部47)设置有通气孔67,该通气孔67贯通第一外壳22a的第一侧壁23a并连接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11的外方空间。例如,即使飞沫从凹部45越过最靠近出口侧的第一障壁26从而进入出口侧,由于其无法绕过第一障壁26而到达凹部47中的第一侧壁23a,由此,能够防止飞沫进入通气孔67。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端子盒22的框体通过第一外壳22a和第二外壳 22r相互接合而构成,第一侧壁23a和第一障壁24、26一体形成于第一外壳22a,第二侧壁23r和第二障壁25一体形成于第二外壳22r。由此,只需第一外壳22a和第二外壳22r相互接合,就能够简单地制作弯曲的通气通路Q。
特别是由于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11设置在车轮的内部,因此小型的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较为理想。本实施方式的通气通路Q沿着外壳21a的外周配置,因此将不占地,在对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的空间制约方面较为有利。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对于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在与本发明的相同范围或均等范围内,能够追加各种修改或变形。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车辆用电动机驱动装置能够被有效地利用在电动汽车和混合形车辆中。
附图标记说明:
11、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
13、定子
16、轴受
17、线圈
18、转速传感器
19、导线
21a、21b、外壳
21r、电动机部后盖
22、端子盒
22a、第一外壳
22r、第二外壳
23a、第一侧壁
23r、第二侧壁
24、26、第一障壁
25、第二障壁
27a、27r、上壁
28a、28r、中壁
29a、29r、下壁
30、突条
31a、31r、接合面
32a、32r、33a、33r、34a、34r、35a、35r、接合面
36、38、41、43、44、45、46、47、凹部
37、39、42、连接器
40a、40r、48、隔板
48m、连通口
49a、49r、隔板
67、通气孔
68、通气管
101、动力线
102、信号线
105、盖板
K、对接平面
L、电动机室
N、减速室
O、轴线
Q、通气通路。

Claims (8)

1.一种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的通气结构,其包括:
通气通路,其设置于成为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的外廓的外壳;
入口孔,其设置于所述通气通路的入口侧并且连接由所述外壳区划的内部空间;
出口孔,其设置于所述通气通路的出口侧并且连接所述外壳的外方空间;
多个障碍物,它们竖立设置于所述通气通路的内壁面并且阻挡所述内部空间的润滑油从所述入口孔向所述出口孔直进,
所述出口孔的出口侧配置于所述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驱动的车轮的内部空间区域,
接近所述入口孔一侧的所述障碍物比远离所述入口孔一侧的所述障碍物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的通气结构,其中,
所述通气通路具有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是相互对向的一对侧面并且从所述入口侧延伸至所述出口侧,
所述障碍物包括第一障壁和第二障壁,其中,所述第一障壁竖立设置于所述第一侧面并且与所述第二侧面之间形成空隙,所述第二障壁在位于比所述第一障壁更靠近所述出口侧的位置竖立设置于所述第二侧面并且与所述第一侧面之间形成空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的通气结构,其中,
所述第一障壁和所述第二障壁沿着所述通气通路交替地设置三个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的通气结构,其中,
所述通气通路还具有连接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且从通气通路的所述出口侧向所述入口侧倾斜地下降的底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的通气结构,其中,
所述出口孔形成于所述第二侧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的通气结构,其中,
所述外壳通过将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相互接合而成,
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一障壁在所述第一外壳上一体形成,
所述第二侧面和所述第二障壁在所述第二外壳上一体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的通气结构,其中,
所述通气通路配置于向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牵引电缆的端子盒。
8.一种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其包括:
电动机部;
轮毂轴承部;
使所述电动机部的旋转减速并向所述轮毂轴承部输出的减速部;
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的通气结构,所述通气结构设置在所述电动机部的外壳和所述减速部的外壳中的至少一方。
CN201580044291.7A 2014-08-20 2015-08-10 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的通气结构及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5758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67879 2014-08-20
JP2014167879A JP6604711B2 (ja) 2014-08-20 2014-08-20 インホイールモータ駆動装置のブリーザ構造、およびこのブリーザ構造を具備するインホイールモータ駆動装置
PCT/JP2015/072610 WO2016027710A1 (ja) 2014-08-20 2015-08-10 車両用モータ駆動装置のブリーザ構造、およびこのブリーザ構造を具備するインホイールモータ駆動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75899A CN106575899A (zh) 2017-04-19
CN106575899B true CN106575899B (zh) 2020-06-02

Family

ID=553506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44291.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575899B (zh) 2014-08-20 2015-08-10 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的通气结构及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461599B2 (zh)
EP (1) EP3197023B1 (zh)
JP (1) JP6604711B2 (zh)
CN (1) CN106575899B (zh)
WO (1) WO201602771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21804B2 (ja) * 2014-02-13 2017-11-0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
JP6743792B2 (ja) * 2017-09-20 2020-08-1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ブリーザ装置
WO2019208445A1 (ja) * 2018-04-25 2019-10-31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ユニットおよびモータ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US10946695B2 (en) * 2018-07-05 2021-03-16 Caterpillar Inc. Flexible, dual purpose wheel speed harness and breather line
DE102018131961A1 (de) * 2018-12-12 2020-06-18 Thyssenkrupp Ag Kühlkanal für einen Wickelkopf einer elektrischen Maschine
JP2020137207A (ja) * 2019-02-15 2020-08-31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ユニット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325456A (ja) * 1997-05-26 1998-12-08 Aichi Mach Ind Co Ltd 車両用パワートレーンのエアブリーザ構造
JP2010172069A (ja) * 2009-01-20 2010-08-05 Ntn Corp モータ駆動装置、インホイールモータ駆動装置、および車両用モータ駆動装置
JP2012120292A (ja) * 2010-11-30 2012-06-21 Daimler Ag 電動機ユニット
CN102666172A (zh) * 2009-11-27 2012-09-12 Ntn株式会社 轮毂电机驱动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72458A (ja) 2001-12-10 2003-06-20 Toshiba Corp 車両用主電動機の軸受装置
JP4701590B2 (ja) * 2003-08-19 2011-06-15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エアブリーザ機構
JP4276579B2 (ja) 2004-05-17 2009-06-1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インホイールモータに設けられる部品の搭載構造
JP4657121B2 (ja) 2006-02-22 2011-03-23 東洋電機製造株式会社 車両用主電動機の軸受装置
JP2008014406A (ja) * 2006-07-06 2008-01-24 Jatco Ltd 自動変速機
NO331965B2 (no) * 2010-09-29 2012-05-14 Rolls Royce Marine As Elektrisk permanentmagnetmotor
JP5475606B2 (ja) 2010-09-30 2014-04-16 株式会社東芝 全閉形主電動機
KR101626232B1 (ko) * 2011-11-25 2016-05-31 혼다 기켄 고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전동식 안장형 차량
US9230416B2 (en) * 2012-08-06 2016-01-05 Finisar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devices including a sensor configured to detect physical input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325456A (ja) * 1997-05-26 1998-12-08 Aichi Mach Ind Co Ltd 車両用パワートレーンのエアブリーザ構造
JP2010172069A (ja) * 2009-01-20 2010-08-05 Ntn Corp モータ駆動装置、インホイールモータ駆動装置、および車両用モータ駆動装置
CN102666172A (zh) * 2009-11-27 2012-09-12 Ntn株式会社 轮毂电机驱动装置
JP2012120292A (ja) * 2010-11-30 2012-06-21 Daimler Ag 電動機ユニッ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197023A1 (en) 2017-07-26
JP6604711B2 (ja) 2019-11-13
JP2016046871A (ja) 2016-04-04
WO2016027710A1 (ja) 2016-02-25
CN106575899A (zh) 2017-04-19
US10461599B2 (en) 2019-10-29
EP3197023A4 (en) 2018-04-25
EP3197023B1 (en) 2020-10-28
US20170288490A1 (en) 2017-10-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75899B (zh) 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的通气结构及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
KR101494110B1 (ko) 전동기의 냉각 구조 및 전동기
CN205429978U (zh) 具有集成冷却***的电机组件
US11502579B2 (en) Motor unit comprising oil flow passages
JP6127947B2 (ja) オイル供給装置
JP2010268633A (ja) モータユニット
CN106575900B (zh) 车辆用电动机驱动装置的端子安装结构
US20220281310A1 (en) Drive device
US20210167667A1 (en) Motor unit
WO2019208081A1 (ja) モータユニットおよび車両駆動装置
CN112770926A (zh) 驱动装置
JP5872921B2 (ja) ハイブリッドシステム用モータユニット
WO2015129380A1 (ja) インホイールモータ駆動装置
CN112533783A (zh) 马达单元
WO2024037318A1 (zh) 动力总成及车辆
CN105682964A (zh) 动力产生装置
JP2012042010A (ja) ブリーザ装置
JP6389374B2 (ja) インホイールモータ駆動装置
JP2016052177A (ja) インホイールモータ駆動装置の電気ケーブル接続構造
US11894751B2 (en) Drive device
JP2019173943A (ja) 車両用駆動装置
JP6420580B2 (ja) 車両用モータ駆動装置
JP2020120556A (ja) 電動車両用モータの油冷却構造
JP2016060422A (ja) インホイールモータ駆動装置のブリーザ構造
JP2016019436A (ja) 車両用モータ駆動装置のブリーザ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60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