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74686A - 用于车辆传动系的扭转减振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传动系的扭转减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74686A
CN106574686A CN201580043151.8A CN201580043151A CN106574686A CN 106574686 A CN106574686 A CN 106574686A CN 201580043151 A CN201580043151 A CN 201580043151A CN 106574686 A CN106574686 A CN 1065746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put
moment
planetary gear
torsion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4315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T·赫歇
D·洛伦茨
I·霍菲尔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F Friedrichshafen AG
Original Assignee
ZF Friedrichshafen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F Friedrichshafen AG filed Critical ZF Friedrichshafen AG
Publication of CN1065746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7468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1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 F16F15/1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 F16F15/1204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with a kinematic mechanism or gear system
    • F16F15/1206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with a kinematic mechanism or gear system with a planetary gear syste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1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 F16F15/1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 F16F15/121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using springs as elastic members, e.g. metallic springs
    • F16F15/123Wound springs
    • F16F15/12353Combinations of dampers, e.g. with multiple plates, multiple spring sets, i.e. complex configur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8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of gearings with membe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57/082Planet carri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5/00Combinations of flui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couplings or clutches
    • F16H45/02Combinations of flui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couplings or clutches with mechanical clutches for bridging a fluid gearing of the hydrokinetic type
    • F16H2045/0221Combinations of flui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couplings or clutches with mechanical clutches for bridging a fluid gearing of the hydrokinetic type with damping means
    • F16H2045/0268Combinations of flui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couplings or clutches with mechanical clutches for bridging a fluid gearing of the hydrokinetic type with damping means the damper comprising a gea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Retard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车辆传动系的扭转减振装置(10),其包括需要驱动成绕转动轴线(A)旋转的具有初级质量(1)的输入区(50)和输出区(55),其中在输入区和输出区之间设置有扭矩传递第一路径(47)和与之并行的扭矩传递第二路径(48)以及用于叠加通过扭矩传递路径传导的扭矩的耦合装置(41),其包括具有行星齿轮元件(45)的行星齿轮传动机构(61),其中在扭矩传递第一路径中设置有具有第一刚度体(21)的移相器装置(43)以用于产生通过扭矩传递第一路径传导的扭转不均匀性相对于通过扭矩传递第二路径传导的扭转不均匀性的相移,其中移相器装置包括第二刚度体(22),其在一侧相对于初级质量受支撑并且至少部分地在轴向和径向上与行星齿轮元件重合地布置。

Description

用于车辆传动系的扭转减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传动系的扭转减振装置,其包括需要驱动成绕转动轴线旋转的输入区和输出区,其中在输入区和输出区之间设置有扭矩传递第一路径和与之并行的扭矩传递第二路径以及用于叠加通过扭矩传递路径传导的扭矩的耦合装置,其中在扭矩传递第一路径中设置有移相器装置以用于产生通过扭矩传递第一路径传导的扭转不均匀性相对于通过扭矩传递第二路径传导的扭转不均匀性的相移。
背景技术
由德国专利申请DE 10 2011 007 118 A1已知这种类型的扭转减振装置,该扭转减振装置将例如通过动力单元的曲轴传导到输入区中的扭矩分成通过扭矩传递第一路径传递的扭矩分量和通过扭矩传递第二路径传导的扭矩分量。在该扭矩分配中不仅分配静态扭矩,而且在待传递的扭矩中包含的振动或者说扭转不均匀性(例如在动力单元中由于周期性发生的点火而产生)按比例分配到两个扭矩传递路径上。在实施为具有行星齿轮、驱动元件和从动元件的行星齿轮传动机构的耦合装置中,通过两个扭矩传递路径传递的扭矩分量又被合并然后作为总扭矩传导到输出区(例如摩擦离合器等)中。
在至少一个扭矩传递路径中设置有移相器装置,该移相器装置根据减振器的种类构造有初级侧和通过弹簧组件的压缩性可相对于该初级侧扭转的次级侧。特别是当该振动***过渡到超临界状态时,也就是说以超过振动***共振频率的振动激励时,会发生高达180°的相移。这意味着,在最大相移的情况下由振动***发出的振动分量相对于由振动***接收的振动分量有180°的相移。因为通过另一扭矩传递路径传导的振动分量没有相移或者可能有不同的相移,包含在被合并的扭矩分量中的且相对于彼此此时有相移的振动分量可相互抵消地叠加,使得在理想情况下传导到输出区中的总扭矩为基本上不含振动分量的静态扭矩。
发明内容
基于所说明的现有技术,本发明的目的是开发一种具有更好的减振特性且此外结构紧凑的扭转减振装置。
该目的通过附加地包含权利要求1的特征部分的特征的这种扭转减振装置来实现。
根据本发明,该目的通过用于机动车传动系的扭转减振装置得以实现,该扭转减振装置包括需要驱动成绕转动轴线(A)旋转的输入区和输出区,其中输入区包括初级质量并且输出区包括次级质量;并且该扭转减振装置包括与输出区处于连接的耦合装置,其中该耦合装置包括第一输入元件、第二输入元件和输出元件;并且该扭转减振装置包括在输入区和输出区之间延伸的用于传递总扭矩的扭矩传递路径,其中从输入区直到耦合装置的扭矩传递路径分成用于传递第一扭矩分量的扭矩传递第一路径和并行的用于传递第二扭矩分量的扭矩传递第二路径,其中扭矩传递第一路径和扭矩传递第二路径并且由此第一和第二扭矩分量在耦合装置处又合并成输出扭矩;并且该扭转减振装置包括在扭矩传递第一路径中的移相器装置,该移相器装置包括具有第一刚度体的振动***,其中该第一刚度体包括弹簧组件,并且其中来自输入区的输入扭振通过扭矩传递第一路径和扭矩传递第二路径的传导被分成第一扭振分量和第二扭振分量,并且其中当振动***在至少一个极限转速(在该极限转速下振动***在共振范围中运行)之上的转速范围中运行时,第一扭振分量与第二扭振分量在耦合装置处叠加成使得第一扭振分量和第二扭振分量抵消地叠加并且由此在耦合装置的输出元件处存在有相对于输入扭振最小化的输出扭振,其中移相器装置包括第二刚度体,该第二刚度体在一侧相对于初级质量受支撑并且至少部分地在轴向和径向上与行星齿轮元件重合地布置。
将第二刚度体(可有利地由弹簧组件、例如由嵌套的或非嵌套的螺旋弹簧组件以及弧形弹簧组件构成)布置在行星齿轮传动机构区域中对于最佳的空间利用是特别有利的,因为从周向上看在行星齿轮之间存在有可用的结构空间。该可用的结构空间取决于所使用的行星齿轮的数量。通过使用第二刚度体可提高最大可达到的弹簧功。因为在行星齿轮之间的结构空间是受限的,有利的是将在行星齿轮之间的第二刚度体选择为较大的刚度且将第一刚度体实施得较软。
扭矩路径且由此特别是由动力单元(例如往复活塞式发动机)产生的扭振的传递路径以如下方式延伸。从输入区开始总扭矩被分配到扭矩传递第一路径和扭矩传递第二路径上。在扭矩传递第一路径中存在有移相器装置,其至少由第一和第二刚度体组成。因为第二刚度体布置为至少部分地在轴向上与行星齿轮传动机构重合并且在此也至少部分地在径向上重合地布置在行星齿轮之间,所以第二刚度体的可能的扭转角是受限的。由于这个原因第一刚度体有利地实施得较软。因此扭矩路径在扭矩传递第一路径中也首先通过第二刚度体并且之后通过第一刚度体延伸到耦合装置(在此有利地为行星齿轮传动机构)的第一输入元件(有利地为驱动齿圈)。在扭矩传递第二路径中被传递的扭矩分量刚性地从而直接地传导到耦合装置的第二输入元件处。在耦合装置处扭矩分量且由此同样相应的扭振分量抵消地叠加,使得在耦合装置的输出元件处的输出扭振相对于输入扭振最小化,在最优情况下甚至完全被消除。
本发明的有利的设计方案和改进方案在从属权利要求中加以说明。
在有利的实施方式中,耦合装置包括具有行星齿轮支架、固定在行星齿轮支架处的行星齿轮轴销和可旋转地支承在行星齿轮轴销处的行星齿轮元件的行星齿轮传动机构,其中行星齿轮元件借助于第一输入元件并且借助于第二输入元件与输入区连接,并且其中行星齿轮元件借助于输出元件与输出区连接。
在此,第一扭矩分量以及第一扭振分量通过扭矩传递第一路径借助于第一输入元件传导到耦合装置的行星齿轮元件处,而第二输入元件将第二扭矩分量和第二扭振分量借助于扭矩传递第二路径刚性地传导到行星齿轮元件处。在行星齿轮元件处第一和第二扭矩分量以及第一和第二扭振分量又被合并或者更好地表达是又被叠加,并且作为输出扭矩和作为输出扭振传递到输出元件处。在此,在有利的设计方案中输出元件例如可容纳摩擦离合器。
第一输入元件在其作用方向上在一侧与移相器装置连接并且在另一侧与行星齿轮元件连接。第二输入部件在其作用方向上在一侧与输入区连接并且在另一侧与行星齿轮元件连接。而叠加单元在其作用方向上在一侧不仅与第一输入部件而且与第二输入部件连接并且在另一侧与输出部件连接。输出部件形成输出区并且在有利的设计方案中可容纳摩擦离合器。
为了能够以简单的方式在其中一个扭矩传递路径中获得相移,建议移相器装置包括振动***,该振动***具有初级质量和可克服弹簧组件的作用相对于初级质量绕转动轴线A旋转的中间元件。可见这种振动***可根据本身已知的减振器的种类来构造,在该减振器中特别是通过初级侧质量和次级侧质量的影响或也通过弹簧组件刚度的影响可限定地调节从而也可确定振动***的共振频率,在该共振频率下发生向超临界状态的过渡。
另一有利的实施方式规定,第二刚度体在另一侧相对于中间元件受支撑。在此中间元件可有利地与驱动齿圈抗扭地连接。在此中间元件的质量附加地用于调节相移。同样可例如在中间质量处固定有附加质量、重力摆或离心力依存性缓冲器。
在另一有利的设计方案中移相器装置包括附加刚度体,该附加刚度体至少部分地在轴向上与第一刚度体重合地布置。在此附加刚度体也可由弹簧元件、例如由螺旋弹簧或弧形弹簧组成。通过使用有利地与第一和第二刚度体串联连接的第三刚度体可实现更大的弹簧功和在初级质量和次级质量之间的更大的扭转角,这可对减振特性产生有利的影响。
另一有利的实施方式规定,移相器装置的第一和第二刚度体串联连接。如上文所述,通过串联连接可实现更大的弹簧功和在初级质量和次级质量之间的更大的扭转角,这可对减振特性产生有利的影响。
在另一有利的实施方式中移相器装置的第一、第二和附加刚度体串联连接。如上文所述这产生更大的弹簧功和在初级质量和次级质量之间的更大的扭转角,这可对减振特性产生有利的影响。在此也可使用多于三个刚度体,其同样全都有利地串联连接。
另一有利的设计方案规定,在输入区和耦合装置的第二输入元件之间的扭矩传递第二路径包括附加刚度体。这可有利地影响扭转减振装置的调节。在有利的实施方式中刚度体实施为螺旋压缩弹簧,该螺旋压缩弹簧实施为一体式或者也优选为在径向上相互嵌套且几乎没有摩擦的多件式。
在另一有利的实施方式中在耦合装置的输出部件和输出区之间的扭矩传递路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输出刚度体。这对以下情况是特别有利的,即在耦合传动机构之后还存在有输出扭振以使其进一步减小。对此同样可使用多个有利地实施为螺旋压缩弹簧的刚度体,其实施为一体式或者也优选为在径向上相互嵌套且几乎没有摩擦的多件式。
在另一有利的实施方式中,也可在耦合装置的输出部件和输出区之间的扭矩传递路径中与第一输出刚度体串联地布置第二输出刚度体。如前文已经提及的,这有助于进一步减小可能存在的输出扭振。
在另一有利的实施方式中行星齿轮支架包括支架元件和支撑元件,其至少部分地彼此在轴向上间隔开地且相互抗扭地连接,并且通过至少部分地在轴向上的间隔形成间隙,在该间隙中行星齿轮元件可旋转地支承在支架元件和支撑元件处。在此行星齿轮元件可为分级的或不分级的行星齿轮,其也可分段地实施。通过将行星齿轮元件一侧支承在支架元件处并且另一侧支承在支撑元件处可有利地支承行星齿轮,以防倾斜。在有利的实施方式中支架元件和支撑元件在径向内部的区域中彼此连续地连接成使得没有粘性介质可以穿透。在此可有利地借助于焊接进行连接。在径向外部的区域中支架元件和支撑元件同样优选地借助于焊接相互连接。而在径向外部在行星齿轮元件的支撑部位区域中分段地存在有凹槽,以借助于驱动齿圈和从动齿圈控制行星齿轮元件。
另一有利的实施方式规定,支架元件和支撑元件为板材成形元件。板材成形件的优点在于,其可低成本且快速地生产。此外例如焊接的板材件形成高的稳定性,这对整个扭转减振装置的功能是有利的。
在另一有利的实施方式中,扭矩传递第一路径和/或扭矩传递第二路径和/或在耦合装置的输出部件和输出区之间的扭矩传递路径包括附加质量。在此,附加质量也可用于更进一步地降低扭振。如前文所述,在此附加质量可固定在扭转减振装置的不同部位,以实现尽可能最优的扭振降低。附加质量的定位尤其取决于结构空间和待实现的扭振降低的品质。
另一有利的实施变型方案规定,扭转减振装置被壳体元件封装并且在壳体元件内部存在有粘性介质。通过将扭转减振装置布置在填装有粘性介质(例如油或油脂)的湿室中,可减小在扭转减振装置中产生的摩擦从而提高构件的寿命。还有利的是,可利用粘性介质冷却构件。
附图说明
以下借助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其中:
图1作为原理简图示出了具有三个刚度体的扭转减振装置,其中一个刚度体布置在行星齿轮支架的区域中;
图2作为结构实施方式以截面示出了如在图1中所说明的扭转减振装置;
图3以另一截面示出了如在图1中所说明的扭转减振装置;
图4以前视图示出了如在图3中所说明的扭转减振装置;
图5作为原理简图示出了如在图1中所说明的扭转减振装置,然而其具有两个刚度体,其中一个刚度体布置在行星齿轮支架的区域中;
图6示出了如在图1中所说明的扭转减振装置,然而代替分级的行星齿轮元件其具有简单的行星齿轮元件;
图7以根据行星齿轮元件区域的截面示出了如在图2中所说明的扭转减振装置;
图8示出了作为重量优化实施方式的用于扭转减振装置的密封板;
图9示出了具有可能的附加刚度体的扭转减振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作为原理简图示出了具有移相器装置43和根据功率分支或扭矩分支原理工作的耦合装置41的扭转减振装置10,耦合装置41也可表示为叠加单元52。扭转减振装置10可在车辆传动系中布置在例如在此形成输入区50的动力单元80和后续的传动系部分、例如在此形成输出区55的变速器总成85之间。该输入区50例如可抗扭地连接在内燃发动机的曲轴(二者在此皆未示出)处。在此从输入区50到输出区55的扭矩路径按以下方式延伸。来自于输入区50传导到扭转减振装置10中的扭矩(也可表示为总扭矩Mges)通过以下方式分成第一扭矩分量Ma1和第二扭矩分量Ma2,即第一扭矩分量Ma1通过扭矩传递第一路径47继续传递并且第二扭矩分量Ma2通过扭矩传递第二路径48继续传递。与此相应地,特别是来自于动力单元80(例如在此未示出的往复活塞式发动机)的输入扭振EDSw也分成通过扭矩传递第一路径47传导的第一扭振分量DSwA1和延伸经过扭矩传递第二路径48的第二扭振分量DSwA2。扭矩传递第一路径47包括移相器装置43,该移相器装置43在此由三个刚度体组成,更确切地说由第一刚度体21、第二刚度体22和附加刚度体23组成。在此三个刚度体特别是由螺旋弹簧构成。在根据本发明的该实施方式中第二刚度体定位在耦合装置41的区域中。因此这可有利地进行,因为在有利的实施方式中耦合装置41包括三个沿周向对称分布的行星齿轮元件45。在由此在两个相邻的行星齿轮元件之间形成的间隙内部可节省空间地定位刚度体,在此为第二刚度体22。在此第二刚度体22部分地在径向上且部分地在轴向上与耦合装置41重合地布置。在此在扭矩传递第一路径47中第一扭矩分量Ma1的扭矩走向并且由此同样第一扭振分量DSwA1的走向从输入区50出来通过也可实施为罩板42的输入元件35延伸到第二刚度体22。第一扭矩分量Ma1和第一扭振分量DSwA1从第二刚度体22借助于也可实施为轮毂盘38的输出元件37传导到与之抗扭连接的也可实施为罩板42的输入元件39,继续传导到附加刚度体23。第一扭矩分量Ma1和第一扭振分量DSwA1从附加刚度体23借助于在此实施为轮毂盘76的输出元件75到达第一刚度体21。在此轮毂盘76也用作用于第一刚度体21的控制元件77。借助于输出元件从第一刚度体21的输出元件34至耦合装置41的第一输入部件53。在此耦合装置41的第一输入部件53与第一刚度体21的输出元件34抗扭地连接。
第二扭矩分量Ma2和第二扭振分量DSwA2在扭矩传递第二路径48中从输入区50直接传导到耦合装置41的在此构成第二输入部件54的行星齿轮支架9。因此在耦合装置41处第一和第二扭矩分量Ma1、Ma2以及当前有相移的第一扭振分量DSwA1和第二扭振分量DSwA2又合并成输出总扭矩Maus和输出扭振ADSw,或者更确切地说,扭振分量1和2在耦合装置处抵消地叠加。在此抵消地叠加的目的在于,使输出扭振ADSw相对于输入扭振EDSw最小化,在最佳情况下甚至完全被消除,使得在输出区55处不再有扭振。
图2和图3作为结构实施方式以截面示出了如在图1中作为示意结构说明的扭转减振装置10。在此为了更好的清晰性在图2中说明结构并且在图3中说明扭矩走向和扭振走向。在此从输入区50到输出区55的扭矩走向Mges且由此同样输入扭振EDSw的走向如在图1中所述地延伸。接下来详细说明该扭矩传递路径,其在此也形成用于输入扭振EDSw的传递路径。然而首先需探究扭转减振装置10的结构。
在此扭转减振装置10的输入区50由动力单元80(例如往复活塞式发动机,在此未示出)的曲轴16形成。在曲轴16处借助于螺纹连接14抗扭地连接有初级质量1。在此初级质量1在径向外部与盖板3和密封板5抗扭地连接。构件1、3和5与在此包括支架元件11和支撑元件12(它们在轴向上彼此间隔开)的行星齿轮支架9一起组成扭转减振装置10的初级侧。在此行星齿轮支架9的支架元件11借助于如在图3中可见的铆接紧固件17与初级质量1抗扭地连接。然而也可选择其他的固定方式、例如螺纹连接。行星齿轮支架9的支架元件11和支撑元件12抗扭地且不渗透粘性介质地在径向内部环绕地彼此通过焊缝15连接。然而在此也可选择其他相似的连接方式。通过支架元件11和支撑元件12的轴向间隔形成的开口区域29容纳第二刚度体22的弹簧组件8,其中弹簧组件8实施为一体式或者如在此所示优选为在径向上彼此嵌套且在圆周处几乎无摩擦的多件式,其在行星齿轮元件45、45a、45b之间布置在弹簧窗18(可在图4中更好地看到)中。因此这可有利地进行,因为在有利的实施方式中耦合装置41包括三个沿周向对称分布的行星齿轮元件45、45a、45b,可在图4中更好地看出。在由此在两个相邻的行星齿轮元件45之间形成的间隙30内部可节省空间地定位刚度体,在此为第二刚度体22。在此第二刚度体22部分地在径向上且部分地在轴向上与耦合装置41重合地布置。附加刚度体23连接在第二刚度体22之后并且通过控制元件40(其形成用于附加刚度体23的输入元件39)相互连接。在此控制元件40在径向上且在轴向上借助于径向轴承27和轴向轴承28支承在支架元件11处。在此在该附加刚度体23之后还设置有第一刚度体21,该第一刚度体21节省空间地布置成在轴向上与附加刚度体23重合且在径向上与附加刚度体23分级排列。在此第一刚度体21借助于控制元件77与附加刚度体23连接。第一刚度体21以及附加刚度体23和第二刚度体22在此实施为弹簧组件8、12和4,其在此为多件式并且在径向上彼此嵌套。在此第一刚度体21的弹簧组件4借助于弹簧座圈6和滑座7(在图3中可见)摩擦最小化地支承在壳体元件20处,该壳体元件20在此由初级质量构成并且还容纳起动机齿圈90。此外第一刚度体21与驱动齿圈支架62抗扭地连接,该驱动齿圈支架62又与驱动齿圈63抗扭地连接。驱动齿圈63在此形成耦合装置41的第一输入元件31。在此行星齿轮支架9形成耦合装置41的第二输入元件32,该行星齿轮支架9借助于螺纹连接14与动力单元80的曲轴16抗扭地连接。从动齿圈88形成耦合装置的输出元件33并且借助于从动齿圈支架89与输出区55抗扭地连接。在此例如输出区55可与可切换的离合器元件连接(在此未示出),该离合器元件又与之后的变速器总成85连接。
为了使湿室69(优选地填装有如油或油脂的粘性介质)相对于周围区域70密封,在罩板42和输出区55的次级质量2之间构造有密封元件51并且在从动齿圈支架89和行星齿轮支架9的支撑环12之间构造有密封元件64,这些密封元件优选地实施为径向轴密封圈。在围绕转动轴线A的径向内部区域中从动齿圈支架89借助于轴承元件74支承在行星齿轮支架9的支撑环12的延长区域处。支撑环12的延长区域的径向内部区域又可同样容纳轴承(在此未示出),该轴承可用作一种用于变速器输入轴的导向轴承。
从输入区50到输出区55的总扭矩Mges的且由此同样输入扭振EDSw的路径在此按以下方式延伸。
从输入区50出来传导到扭转减振装置10中的总扭矩Mges和输入扭振EDSw通过以下方式被分成第一扭矩分量Ma1和第二扭矩分量Ma2,即第一扭矩分量Ma1通过扭矩传递第一路径47继续传递并且第二扭矩分量Ma2通过扭矩传递第二路径48继续传递。与此相应地,特别是来自于动力单元80(例如在此未示出的往复活塞式发动机)的输入扭振EDSw被分成通过扭矩传递第一路径47传导的第一扭振分量DSwA1和通过扭矩传递第二路径48传导的第二扭振分量DSwA2。扭矩传递第一路径47包括移相器装置43,该移相器装置在此由三个刚度体组成,更确切地说由第一刚度体21、第二刚度体22和附加刚度体23组成。在此三个刚度体21、22、23特别是由螺旋弹簧形成,该螺旋弹簧在此优选地实施为多件式并且在径向上彼此嵌套。如上所述,在根据本发明的该实施方式中第二刚度体22节省空间地定位在耦合装置41的区域中。在扭矩传递第一路径47中的第一扭矩分量Ma1并且由此同样第一扭振分量DSwA1在此从曲轴16出来经由输入元件35延伸,该输入元件在此由行星齿轮支架9、更确切地说由支架元件11和支撑元件12形成。支架元件11和支撑元件在此也形成用于第二刚度体22的弹簧组件8的控制元件36。第一扭矩分量Ma1和第一扭振分量DSwA1从弹簧组件8借助于在此实施为轮毂盘38的输出元件37到达附加刚度体23的与其抗扭连接的输入元件39。在此轮毂盘38和输入元件39在其径向外部区域中借助于铆接件19抗扭地相互连接。输入元件39在此形成用于附加刚度体23的弹簧组件13的控制元件40。在此控制元件40在径向上且在轴向上借助于在此实施为滑动轴承的径向轴承27和在此同样实施为滑动轴承的轴向轴承28支承在行星齿轮支架9的支架元件11处。第一扭矩分量Ma1和第一扭振分量DSwA1从弹簧组件13借助于轮毂盘76继续传递到第一刚度体21的弹簧组件4处。在此轮毂盘76作为用于第一刚度体的弹簧组件4的控制元件77。此外弹簧组件4有利地借助于弹簧座圈6和滑座7在径向上且摩擦最小化地支承在初级质量1的环绕的边缘区域58处。轴向支承、或者更确切地说轴向固定一方面通过盖板3实现并且另一方面通过初级质量1的侧面60实现。在此有利地,第一刚度体21节省空间地布置成与附加刚度体23在轴向上重合且在径向上分级排列。第一扭矩分量Ma1和第一扭振分量DSwA1从第一刚度体21的弹簧组件4借助于与驱动齿圈支架62抗扭连接的输出元件78到达与驱动齿圈支架62抗扭连接的驱动齿圈63。驱动齿圈在此与行星齿轮元件45啮合并且因此由于三个刚度体21、22、23将第一扭矩分量Ma1和第一扭振分量DSwA1相对于第二扭矩分量Ma2和第二扭振分量DSwA2有相移地传导到耦合装置41。
第二扭矩分量Ma2和第二扭振分量DSwA2在扭矩传递第二路径48中从曲轴16直接传导到耦合装置41的与其抗扭连接的行星齿轮支架9处。
因此在耦合装置41处第二扭矩分量Ma2和第二扭振分量DSwA2与有相移的第一扭矩分量Ma1和同样有相移的第一扭振分量DSwA1叠加成使得就扭振分量DSwA1和DSwA而言在耦合装置中出现抵消的叠加。当移相器装置43的振动***56在极限转速(在该极限转速下振动***处于共振范围中,该共振范围也可称为超临界的运行范围)之上运行并且耦合装置41设计为使得通过第一扭振分量DSwA1与第二扭振分量DSwA2的叠加产生具有相对于输入扭振EDSw最小化的扭振分量的输出扭振ADSw时,是这种情况。
对此,耦合装置设计成使得第一扭振分量DSwA1与对于输出元件33反向的第二扭振分量DSwA2叠加。
在此抵消叠加的目的在于,从耦合装置41借助于从动齿圈88和与之抗扭连接的从动齿圈支架89传导到输出区55(在此由变速器总成85形成)的输出扭矩Maus所包含的输出扭振ADSw相对于输入扭振EDSw最小化,在最佳情况下甚至完全被消除。扭矩分量Ma1、Ma2又合加成输出扭矩Maus。
图3以另一截面示出了如在图1中所说明的扭转减振装置10。如已在图2中所提及的,在此在图3中可特别清晰地看到滑座7,其在由初级质量1形成的壳体元件20的边缘区域58处在径向外部支承第一刚度体21的弹簧组件4。这在以下情况中是特别有利的,即弹簧组件4由于离心力在径向上压向外部从而会增大摩擦,这可对弹簧组件的阻尼特性产生不利的影响。在此滑座在轴向上一侧通过初级质量1且另一侧通过盖板3支撑。此外在此示出了,行星齿轮支架9的支架元件11借助于铆接固定件17与初级质量1抗扭地连接。
图4以前视图示出了如在图3中所说明的扭转减振装置10。在此可清楚地看出已在图1中说明的将第二刚度体22布置在行星齿轮传动机构61的内部。第二刚度体22的弹簧组件8节省空间地定位在行星齿轮元件45之间的间隙30中。因为在此行星齿轮传动机构61包括三个行星齿轮元件45,所以也形成了三个间隙30,在其内部可均匀地以120°的分度角构造第二刚度体22的三个弹簧组件8。借助于弹簧窗18可实现甚至更小的轴向结构宽度,该弹簧窗设置在行星齿轮支架9处并且通过该弹簧窗弹簧组件8可至少部分地在轴向上与行星齿轮支架9重合。
图5作为原理简图示出了如在图1和图2中所说明的扭转减振装置10,然而其具有两个刚度体,其中一个刚度体布置在行星齿轮支架的区域中。
在此具有盖板3的初级质量1与输入区50抗扭地连接。这些部件与行星齿轮支架9一起形成扭转减振装置10的初级侧。在行星齿轮支架9处连接有第二刚度体22,其实施为一体式或优选为径向彼此嵌套且几乎无摩擦的多件式的弹簧组件8在圆周处布置在行星齿轮元件45之间。第二刚度体22的弹簧组件8在此借助于轮毂盘38与第一刚度体的弹簧组件4连接,该弹簧组件4又同样可实施为一体式或优选为径向彼此嵌套的多件式。弹簧组件4又借助于抗扭连接的驱动齿圈支架62与驱动齿圈63连接,该驱动齿圈与在此分级的行星齿轮元件45啮合。与分级的行星齿轮元件45啮合的从动齿圈88通过从动齿圈支架89与输出区55连接。在此从输入区50到输出区55的扭矩传递路径Mges以及输入扭振EDSw的传递如已在图2和图3中所说明地延伸,然而在此只存在两个刚度体21和22。
图6示出了同样如在图1中所说明的扭转减振装置10,其具有三个刚度体21、23、22,而输出区55与行星齿轮传动机构61的行星齿轮支架9抗扭地连接并且扭矩传递第二路径48与行星齿轮传动机构借助于太阳轮91连接。在此从输入区50出来到输出区55的总扭矩Mges和输入扭振EDSw的路径如以下方式延伸。总扭矩Mges和输入扭振EDSw被分配到扭矩传递第一路径47和扭矩传递第二路径48上。在此扭矩传递第二路径直接借助于与行星齿轮元件45啮合的太阳轮91与耦合元件41连接并且由此将第二扭矩分量Ma2和第二扭振分量DSwA2直接传导到耦合装置处。第一扭矩分量Ma1和第一扭振分量DSwA1通过扭矩传递第一路径47借助于驱动齿圈支架62和与之抗扭连接的驱动齿圈63传导到耦合装置41处。在此三个刚度体21、23和22位于扭矩传递第一路径中。在此应当指出,在本实施变型方案中从输入区50观察,首先借助于与之抗扭连接的初级质量1控制第一刚度体21。从第一刚度体21控制附加刚度体23并且之后控制第二刚度体22,该第二刚度体同样在轴向上与行星齿轮元件45重合地布置。通过使用多个刚度体(如在此三个刚度体21、23、22)可提高初级质量1相对于行星齿轮支架9的最大扭转角。
必要的是,在从初级质量1来看的力矩流中最后控制布置在行星齿轮支架9中的弹簧组件8,因为在行星齿轮支架9中零件的相对扭转角通过行星齿轮元件45的布置受到限制并且在这种情况中行星齿轮支架9构成次级质量2。因此必须同样前置至少一个实施为明显更软的弹簧组件21或23,其可提供明显更大的扭转角。通过具有驱动齿圈63和太阳轮91的耦合传动机构41的结构形式可使其实施为比具有两个齿圈的实施变型方案在轴向上更窄。为了减小径向的结构空间可使行星齿轮元件45对于各个接触部,即驱动齿圈63和太阳轮91具有从行星轴线B起的不同的作用半径95、96。
图7以在行星齿轮轴销65的区域中的截面示出了如在图2中所说明的扭转减振装置10。在此可有利地看到包括支架元件11和支撑元件12的行星齿轮支架9的设计方案,该支架元件和支撑元件通过彼此的轴向间隔形成间隙59,在该间隙中可容纳行星齿轮元件45。通过使用支撑环12可在两侧(一侧在支架元件11处并且另一侧在支撑元件12处)支承行星齿轮轴销65,这对行星齿轮支架9的总刚度产生有利的影响并且由此同样对整个扭转减振装置10的解耦质量产生有利的影响。
图8作为重量优化的实施方式示出了如已在图2中说明的扭转减振装置10的密封板5。该密封板5通常制造成使得其在不变的密度下具有均匀的壁厚。通过所示的在密封板5径向内部区域中的轻量化区97可使其优化重量而无需大量地损失密封板5的质量惯性矩。轻量化区97必须实施为始终密封以防止润滑剂从扭转减振装置逸出。在优选的设计方案中该轻量化区在圆周上均匀分布,从而尽可能地防止密封件5的不平衡性。
图9示出了扭转减振装置10的可构造有可能的附加刚度体的部位,以优化扭振的解耦质量。在此除了已知的可构造在扭矩传递第一路径47中的刚度体21、22、23还可在扭矩传递第二路径48中构造一个或多个附加刚度体24。同样在耦合装置41的输出部件49的区域中可构造一个或多个附加刚度体,如在此为输出刚度体25、26。同样可有利的是,在扭矩传递路径47、48处安装附加质量71、72、73,以改善解耦品质。在此可有利地在扭矩传递第一路径47中、在扭矩传递第二路径48中并且在耦合装置41的输出部件49处安装附加质量。这些附加质量71、72、73可有利地构造成简单的质量元件、重力摆、缓冲质量块或已知的相似的惯性质量块。作为示例可参考图9所示的部位。附加质量和附加刚度体可任意地相互组合。
附图标记
1 初级质量
2 次级质量
3 盖板
4 弹簧组件
5 密封板
6 弹簧座圈
7 滑座
8 弹簧组件
9 行星齿轮支架
10 扭转减振装置
11 支架元件
12 支撑元件
13 弹簧组件
14 螺纹连接
15 焊缝
16 曲轴
17 铆接紧固件
18 弹簧窗
19 铆接件
20 壳体元件
21 第一刚度体
22 第二刚度体
23 附加刚度体
24 附加刚度体
25 第一输出刚度体
26 第二输出刚度体
27 径向轴承
28 轴向轴承
29 开口区域
30 间隙
31 第一输入元件
32 第二输入元件
33 输出元件
34 输出元件
35 输入元件
36 控制元件
37 输出元件
38 轮毂盘
39 输入元件
40 控制元件
41 耦合装置
42 罩板
43 移相器装置
45 行星齿轮元件
46 扭矩传递路径
47 扭矩传递第一路径
48 扭矩传递第二路径
49 输出部件
50 输入区
51 密封元件
52 叠加单元
53 第一输入部件
54 第二输入部件
55 输出区
56 振动***
57 中间元件
58 边缘区域
59 间隙
60 侧面
61 行星齿轮传动机构
62 驱动齿圈支架
63 驱动齿圈
64 密封元件
65 行星齿轮轴销
69 湿室
70 周围区域
71 附加质量
72 附加质量
73 附加质量
74 轴承元件
75 输出元件
76 轮毂盘
77 控制元件
78 输出元件
80 动力单元
85 变速器总成
88 从动齿圈
89 从动齿圈支架
90 起动机齿圈
91 太阳轮
95 作用半径
96 作用半径
A 转动轴线
B 行星齿轮轴线
Mges 总扭矩
Ma1 扭矩分量1
Ma2 扭矩分量2
Maus 输出扭矩
EDSw 输入扭振
DSwA1 扭振分量1
DSwA2 扭振分量2
ADSw 输出扭振

Claims (14)

1.用于机动车传动系的扭转减振装置(10),其包括
-需要驱动成绕转动轴线(A)旋转的输入区(50)和输出区(55),其中所述输入区(50)包括初级质量(1)并且所述输出区(55)包括次级质量(2),和
-与所述输出区(55)处于连接的耦合装置(41),其中所述耦合装置(41)包括第一输入元件(31)、第二输入元件(32)和输出元件(33),和
-用于传递总扭矩(Mges)的扭矩传递路径(46),其在所述输入区(50)和所述输出区(55)之间延伸,其中所述扭矩传递路径(46)从所述输入区(50)到所述耦合装置(41)被分成用于传递第一扭矩分量(Ma1)的扭矩传递第一路径(47)和并行的用于传递第二扭矩分量(Ma2)的扭矩传递第二路径(48),其中所述扭矩传递第一路径和扭矩传递第二路径(47、48)并且由此所述第一扭矩分量和第二扭矩分量(Ma1、Ma2)在所述耦合装置(41)处又合并成输出扭矩(Maus),以及
-在所述扭矩传递第一路径(47)中的移相器装置(43),其包括具有第一刚度体(21)的振动***(56),其中所述第一刚度体(21)包括弹簧组件(4),并且其中
-来自于所述输入区(50)的输入扭振(EDSw)通过经所述扭矩传递第一路径和扭矩传递第二路径(47、48)的传递被分成第一扭振分量(DSwA1)和第二扭振分量(DSwA2)
-并且其中在所述振动***(56)在至少一个极限转速之上的转速范围中运行时,在该极限转速下所述振动***(56)在共振范围中运行,所述第一扭振分量(DSwA1)与所述第二扭振分量(DSwA2)在所述耦合装置(41)处叠加成使得所述第一扭振分量(DSwA1)和所述第二扭振分量(DSwA2)抵消地叠加并且由此在所述耦合装置(41)的输出元件(33)处存在相对于所述输入扭振(EDSw)最小化的输出扭振(ADSw),
其特征在于,所述移相器装置(43)包括第二刚度体(22),所述第二刚度体在一侧相对于所述初级质量(1)受支撑并且至少部分地在轴向和径向上与所述耦合装置(41)重合地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转减振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装置(41)包括具有行星齿轮支架(9)、固定在所述行星齿轮支架(9)处的行星齿轮轴销(65)和能转动地支承在所述行星齿轮轴销(65)处的行星齿轮元件(45)的行星齿轮传动机构(61),其中所述行星齿轮元件(45)与所述输入区(50)借助于所述第一输入元件(31)并且借助于所述第二输入元件(32)连接,并且其中所述行星齿轮元件(45)借助于所述输出元件(33)与所述输出区(55)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扭转减振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移相器装置(43)包括具有所述初级质量(1)的振动***(56)和能克服至少所述弹簧组件(4)的作用相对于所述初级质量(1)绕所述转动轴线(A)转动的中间元件(57)。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扭转减振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刚度体(22)在另一侧相对于所述中间元件(57)受支撑。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扭转减振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移相器装置(43)包括附加刚度体(23),所述附加刚度体至少部分地在轴向上与所述第一刚度体(21)重合地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扭转减振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移相器装置(43)的第一刚度体和第二刚度体(21、22)串联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扭转减振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移相器装置(43)的第一刚度体、第二刚度体和附加刚度体(21、22、23)串联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扭转减振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装置(41)的在所述输入区(50)和所述第二输入元件(32)之间的扭矩传递第二路径(48)包括附加刚度体(24)。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扭转减振装置(1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耦合装置(41)的输出部件(49)和所述输出区(55)之间的扭矩传递路径(46)中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输出刚度体(25)。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扭转减振装置(1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耦合装置(41)的输出部件(49)和所述输出区(55)之间的扭矩传递路径(46)中第二输出刚度体(26)布置成与所述第一输出刚度体(25)串联。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扭转减振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齿轮支架(9)包括支架元件(11)和支撑元件(12),所述支架元件和所述支撑元件至少部分地彼此在轴向上间隔开地且抗扭地相互连接并且通过至少部分地在轴向上的间隔形成间隙(59),在该间隙中所述行星齿轮元件(45)能旋转地支承在所述支架元件(11)和所述支撑元件(12)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扭转减振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元件(11)和所述支撑元件(12)为板材成形元件。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扭转减振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扭矩传递第一路径(47)和/或所述扭矩传递第二路径(48)和/或在所述耦合装置(41)的输出部件(49)和所述输出区(55)之间的扭矩传递路径包括附加质量(71、72、73)。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扭转减振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扭转减振装置(10)被壳体元件(20)封装并且在所述壳体元件(20)的内部至少部分地存在有粘性介质。
CN201580043151.8A 2014-08-13 2015-07-13 用于车辆传动系的扭转减振装置 Pending CN10657468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4216072.3A DE102014216072A1 (de) 2014-08-13 2014-08-13 Drehschwingungsdämpfungsanordnung für den Antriebsstrang eines Fahrzeugs
DE102014216072.3 2014-08-13
PCT/EP2015/065919 WO2016023692A1 (de) 2014-08-13 2015-07-13 Drehschwingungsdämpfungsanordnung für den antriebsstrang eines fahrzeug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74686A true CN106574686A (zh) 2017-04-19

Family

ID=536730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43151.8A Pending CN106574686A (zh) 2014-08-13 2015-07-13 用于车辆传动系的扭转减振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70268597A1 (zh)
EP (1) EP3180544A1 (zh)
CN (1) CN106574686A (zh)
DE (1) DE102014216072A1 (zh)
WO (1) WO201602369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04703A (zh) * 2018-04-26 2020-11-27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混合动力模块,用于安装所述混合动力模块的方法和驱动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31472B1 (en) * 1998-08-27 2001-05-15 Mannesmann Sachs Ag Torsional vibration damper in a lockup clutch with planetary gear set
US20020033310A1 (en) * 1999-02-05 2002-03-21 Mannesmann Sachs Ag Hydrodynamic torque converter
CN102906459A (zh) * 2010-05-25 2013-01-30 Zf腓特烈斯哈芬股份公司 液力联接装置、特别是变矩器
WO2014026814A1 (de) * 2012-08-16 2014-02-20 Zf Friedrichshafen Ag Drehschwingungsdämpfungsanordnung für den antriebsstrang eines fahrzeugs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1075241A1 (de) * 2010-05-25 2011-12-01 Zf Friedrichshafen Ag Nasslaufende Kupplungsanordnung
DE102011075244A1 (de) * 2010-05-25 2011-12-01 Zf Friedrichshafen Ag Hydrodynamische Kopplungseinrichtung, insbesondere Drehmomentwandler
DE102012218729A1 (de) * 2012-10-15 2014-04-17 Zf Friedrichshafen Ag Drehschwingungsdämpfungsanordnung für den Antriebsstrang eines Fahrzeugs
DE102013214353A1 (de) * 2013-07-23 2015-01-29 Zf Friedrichshafen Ag Anfahrelement für ein Kraftfahrzeug
WO2015018413A1 (de) * 2013-08-05 2015-02-12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Gmbh & Co. Kg Drehschwingungsdämpfer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31472B1 (en) * 1998-08-27 2001-05-15 Mannesmann Sachs Ag Torsional vibration damper in a lockup clutch with planetary gear set
US20020033310A1 (en) * 1999-02-05 2002-03-21 Mannesmann Sachs Ag Hydrodynamic torque converter
CN102906459A (zh) * 2010-05-25 2013-01-30 Zf腓特烈斯哈芬股份公司 液力联接装置、特别是变矩器
WO2014026814A1 (de) * 2012-08-16 2014-02-20 Zf Friedrichshafen Ag Drehschwingungsdämpfungsanordnung für den antriebsstrang eines fahrzeugs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04703A (zh) * 2018-04-26 2020-11-27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混合动力模块,用于安装所述混合动力模块的方法和驱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023692A1 (de) 2016-02-18
US20170268597A1 (en) 2017-09-21
EP3180544A1 (de) 2017-06-21
DE102014216072A1 (de) 2016-0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03744B2 (en) Torsional vibration damping arrangement
CN104471276B (zh) 用于车辆传动系的扭转减振组件
JP5473933B2 (ja) 回転数適応型の動吸振器を備えた力伝達装置および減衰特性を改善するための方法
CN107709827B (zh) 阻尼器装置
CN104956118B (zh) 用于车辆传动系的旋转振动减振组件
CN104285073B (zh) 扭转减振装置
KR20150112991A (ko) 차량의 파워 트레인용 비틀림 진동 댐핑 장치
CN104755797A (zh) 用于车辆传动系的扭转振动减振组件
CN107709829B (zh) 阻尼器装置
JP6344328B2 (ja) 流体伝動装置
CN106574689A (zh) 用于车辆传动系的扭转减振装置的装配概念
CN106662208A (zh) 扭矩传递装置以及变速器
CN106574686A (zh) 用于车辆传动系的扭转减振装置
CN109715977A (zh) 减振装置
US20190024753A1 (en) Torsional Vibration Damping Assembly For A Drive Train Of A Vehicle
CN105333046B (zh) 离心摆式减振器
US20170219047A1 (en) Torsion damping arrangement for the powertrain in a vehicle
US10955025B2 (en) Vehicle powertrain variable vibration absorber assembly
CN110088501B (zh) 用于车辆的传动系的扭转减振装置
CN106468326A (zh) 离心力摆和具有离心力摆的液力变矩器
CN106468325A (zh) 离心力摆和具有离心力摆的流体动力学的转矩变换器
CN106468329A (zh) 离心力摆装置和具有离心力摆的流体动力学的转矩变换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