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64446A - 一种极化码的重传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极化码的重传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64446A
CN106464446A CN201480077305.0A CN201480077305A CN106464446A CN 106464446 A CN106464446 A CN 106464446A CN 201480077305 A CN201480077305 A CN 201480077305A CN 106464446 A CN106464446 A CN 1064644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arization code
code
information bit
polarization
r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7730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64446B (zh
Inventor
沈晖
李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4644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644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644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644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8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repeating transmission, e.g. Verdan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04L1/1819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with re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or different redundancy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03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 H03M13/05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using block codes, i.e.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check bits joined to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information bits
    • H03M13/13Linear cod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63Joint error correction and other techniques
    • H03M13/6306Error control coding in combination with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RQ] and diversity transmission, e.g. coding schemes for the multiple transmission of the same information or the transmission of incremental redundanc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1Arrangements at the transmitt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57Block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04L1/1816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with retransmission of the same, encoded, messa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6ARQ related signa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16Threshold monito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极化码的重传方法及装置,涉及通信网络技术领域,能够提高HARQ性能。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对第一极化码的部分信息比特进行编码,得到第二极化码,第一极化码为首次进行传输的码字;将第一极化码与第二极化码进行模2加,得到第三极化码;发送第三极化码作为重传的码字。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适于对极化码进行重传时采用。

Description

一种极化码的重传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极化码的重传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通信***中, 通常采用信道编码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以保证通信 的质量。 极化码(Polar code )是一种线性块码, 在理论上已证明可以取得香 农容量且具有低编译码复杂度的编码方式。 极化码的编码输出可以表示为: x,N=uNG
其中, = {w 2,...,¾}是一个二进制的行矢量, 长度为 N; 是一个
1 0
N*N矩阵, GN =BNn , 码长 N=2 , n>0; 这里 ^ = | 是转置矩阵,
1 1
是克罗内克幂( kronecker power ), 定义为 F®"=F Θ F® ("一 。
在极化码的编码过程中, 中的一部分比特用来携带信息, 这部分比特 称为信息比特, 这些比特的索引集合假定为 A; 另外的一部分比特是固定值, 称为 frozen 比特, 常设置为 0。 因此, 极化码的编码输出可以简化为: x^=uAGN(A) , 其中, 为 中的信息比特集合, 为长度 K 的行矢量, K 为信息比特数目。 ( 是 (^中由集合 A中的索引对应的那些行得到的子矩 阵, ^. )是一个 K*N矩阵, 集合 A的选取决定了极化码的性能。
现有技术中采用传统的跟踪合并 Chase Combine 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 ( HARQ,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技术进行编码, 当接收方在解码 失败的情况下, 保存接收到的数据, 并要求发送方重传数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极化码的重传方法及装置, 能够提高 HA Q性 第一方面,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极化码的重传方法, 包括: 对第一极化码的部分信息比特进行编码, 得到第二极化码, 所述第一极
更正页 (细则第 91条) 化码为首次进行传输的码字;
将所述第一极化码与所述第二极化码进行模 2加, 得到第三极化码; 发送所述第三极化码作为重传的码字。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 结合第一方面, 所述对所述第一极化码的部 分信息比特进行编码, 得到所述第二极化码, 包括:
确定第一信息比特集合 U 所述 U!为所述第一极化码的信息比特集合 U2的子集;
确定第一信息比特索引集合 ,所述 A!为所述第二极化码的信息比特索 引集合;
根据所述 1对所述 进行编码,得到所述第二极化码, 所述第二极化码 的码字长度与所述第一极化码的码字长度均为 N/2, 其中 N=2n且 n为大于 1 的整数。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施例中,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 施例, 在所述确定所述第一信息比特集合 之前, 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最小码距门限 ^, 所述 大于码字长度为的等效极化码的最小码距 在第三种可能的实施例中,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中的上述任一种可 能的实施例, 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码字长度为 N的等效极化码的生成矩阵 G;
所述确定第一信息比特集合 U 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极化码的第二信息比特索引集合 A2,所述 A2为所述第一极 化码的信息比特索引集合;
确定第三信息比特索引集合 A3, 所述 A3=A2+N/2, 确定所述 A3中对应的 所述 G的行重量小于所述 ^的 m个位置的比特为所述 U,, 所述 m为大于等 于 1的整数;
所述确定第一信息比特索引集合 A 包括:
确定所述 G的行重量大于等于所述 ,且行序号小于 N/2的 m个行的序
- 2 - 更正页 (细则第 91条) 号组成所述 A1 <;
在第四种可能的实施例中, 结合第一方面中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例, 所 述确定所述 A3中对应的所述 G的行重量小于所述 的 m个位置的比特为所 述 U,, 包括:
确定所述 A3中对应的所述 G的行重量小于所述 , 且行重量最小的 m 个位置的比特为所述 υ!。
在第五种可能的实施例中, 结合第一方面中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例, 所 述确定所述 G的行重量大于等于所述 ,且行序号小于 Ν/2的 m个行的序号 组成所述 包括:
确定所述 G的行重量大于等于所述 且行序号小于 N/2, 且行重量最 大的 m个行的序号组成所述
第二方面,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极化码的重传装置, 包括: 编码模块, 用于对第一极化码的部分信息比特进行编码, 得到第二极化 码, 并将所述第二极化码提供给模 2加模块, 所述第一极化码为首次进行传 输的码字;
所述模 2加模块, 用于将所述第一极化码与所述第二极化码进行模 2加, 得到第三极化码, 并将所述第三极化码提供给发送模块;
所述发送模块, 用于发送所述第三极化码作为重传的码字。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 结合第二方面, 所述编码模块, 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第一信息比特集合 Ui,并将所述 提供给编码单元, 所述 为第一极化码的信息比特集合 U2的子集;
所述确定单元, 还用于确定第一信息比特索引集合 A 并将所述^提供 给所述编码单元, 所述 At为第二极化码的信息比特索引集合;
所述编码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 对所述 进行编码, 得到第二极化码, 所述第二极化码的码字长度与所述第一极化码的码字长度均为 N/2,其中 N=2n 且 n为大于。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施例中,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中的第一种可能的
更正页 (细则第 91条) 实施例,
所述确定单元, 还用于确定最小码距门限 , 所述 大于码字长度为 N 的等效极化码的最小码距 dcc
在第三种可能的实施例中,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中的第二种可能的 实施例, 所述装置还包括:
所述确定单元, 还用于确定码字长度为 N的等效极化码的生成矩阵 G; 确定所述第一极化码的第二信息比特索 I集合 A2,所述 A2为所述第一极化码 的信息比特索引集合; 确定第三信息比特索引集合 A3, 所述 A3=A2+N/2, 确 定所述 A3中对应的所述 G的行重量小于所述 的 m个位置的比特为所述 U 所述 m为大于等于 1的整数; 确定所述 G的行重量大于等于所述 , 且行序 号小于 N/2的 m个行的序号组成所述 A!。
在第四种可能的实施例中, 结合第二方面中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例, 所 述确定单元, 还用于确定所述 A3中对应的所述 G的行重量小于所述 且 行重量最小的 m个位置的比特为所述 。
在第五种可能的实施例中, 结合第二方面中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例, 所述确定单元, 还用于确定所述 G的行重量大于等于所述 , 且行序号 小于 N/2, 且行重量最大的 m个行的序号组成所述 Al D
第三方面,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通信装置, 包括:
存储器, 用于保存执行以下操作的指令:
对第一极化码的部分信息比特进行编码, 得到第二极化码, 所述第一极 化码为首次进行传输的码字; 将所述第一极化码与所述第二极化码进行模 2 加, 得到第三极化码;
处理器, 与所述存储器、 发射机耦合, 具体用于执行在所述存储器中保 存的指令;
所述发射机, 用于发送所述处理器提供的第三极化码作为重传的码字。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 结合第三方面, 所述存储器还用于保存执行 以下操作的指令:
更正页 (细则第 91条) 确定第一信息比特集合 U 所述 Ui为第一极化码的信息比特集合 u2的 子集; 确定第一信息比特索引集合 A 所述八1为第二极化码的信息比特索引 集合; 根据所述 对所述 Ui进行编码, 得到第二极化码, 所述第二极化码的 码字长度与所述第一极化码的码字长度均为 N/2, 其中 N=2n且 n为大于 1的 整数。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施例中, 结合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中的第一种可能的 实施例, 所述存储器还用于保存执行以下操作的指令:
确定最小码距门限 ,所述 大于码字长度为 N的等效极化码的最小码 距 dcc
在第三种可能的实施例中, 结合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中的上述任一种可 能的实施例, 所述存储器还用于保存执行以下操作的指令:
确定码字长度为 N的等效极化码的生成矩阵 G; 确定所述第一极化码的 第二信息比特索引集合 A2, 所述 A2为所述第一极化码的信息比特索引集合; 确定第三信息比特索引集合 A3, 所述 A3=A2+N/2, 确定所述 A3中对应的所述 G的行重量小于所述 的 m个位置的比特为所述 U 所述 m为大于等于 1 的整数; 确定所述 G的行重量大于等于所述 , 且行序号小于 N/2的 m个行 的序号组成所述 Α1 β
在第四种可能的实施例中, 结合第三方面中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例, 所 述存储器还用于保存执行以下操作的指令:
确定所述 Α3中对应的所述 G的行重量小于所述 Α , 且行重量最小的 m 个位置的比特为所述 υ,。
在第五种可能的实施例中, 结合第三方面中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例, 所 述存储器还用于保存执行以下操作的指令:
确定所述 G的行重量大于等于所述 , 且行序号小于 Ν/2, 且行重量最 大的 m个行的序号组成所述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极化码的重传方法及装置, 通过对第一极化码 的部分信息比特进行编码, 得到第二极化码, 第一极化码为首次进行传输的
更正页 (细则第 91条) 码字; 将第一极化码与第二极化码进行模 2 加, 得到第三极化码; 发送第三 极化码作为重传的码字。 与现有技术中第二次传输的极化码仍为第一次传输 极化码, 导致重传 Q性能较低的问题相比,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第一次传输的 极化码确定第一信息比特集合和第一信息比特索引集合, 然后得到第二极化 码, 将第一次传输的极化码模 2加第二极化码, 得到一个不同于第一次传输 的第三极化码, 可以提高重传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实 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 下面 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 1 为在无线通信环境中执行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极化码处理方法的*** 的示意图;
图 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极化码的重传方法的流程图;
图 3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极化码递推结构的示意图;
图 4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极化码的重传方法的效果示意图;
图 5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极化码的重传装置的逻辑结构示意图; 图 6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极化码的重传装置的另一逻辑结构示意图; 图 7 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极化码的重传方法对应的无线通信装置的逻 辑结构示意图;
图 8 为在无线通信环境中能够使用极化码的重传方法的示例性***的示 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照附图描述多个实施例, 其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本文中的相 同元件。 在下面的描述中, 为便于解释, 给出了大量具体细节, 以便提供对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全面理解。 然而, 艮明显, 也可以不用这些具体细节来
- 6 - 更正页 (细则第 91条) 实现所述实施例。 在其它例子中, 以方框图形式示出公知结构和设备, 以便 于描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
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部件"、 "模块"、 "*** "等用于表示计算机相关 的实体、 硬件、 固件、 硬件和软件的组合、 软件、 或执行中的软件。 例如, 部件可以是但不限于, 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进程、 处理器、 对象、 可执行文件、 执行线程、 程序和 /或计算机。 通过图示, 在计算设备上运行的应用和计算设 备都可以是部件。 一个或多个部件可驻留在进程和 /或执行线程中, 部件可位 于一个计算机上和 /或分布在 2个或更多个计算机之间。 此外, 这些部件可从 在上面存储有各种数据结构的各种计算机可读介质执行。 部件可例如根据具 有一个或多个数据分组 (例如来自与本地***、 分布式***和 /或网络间的另一 部件交互的二个部件的数据, 例如通过信号与其它***交互的互联网)的信号 通过本地和 /或远程进程来通信。
此外, 结合接入终端描述了各个实施例。 接入终端也可以称为***、 用 户单元、 用户站、 移动站、 移动台、 远方站、 远程终端、 移动设备、 用户终 端、 终端、 无线通信设备、 用户代理、 用户装置或 UE ( User Equipment, 用 户设备)。接入终端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 SIP(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会话启动协议) 电话、 WLL ( Wireless Local Loop, 无线本地环路)站、 PDA
(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个人数字处理)、 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 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 此外, 结合基站描述了 各个实施例。基站可用于与移动设备通信,基站可以是 GSM( 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全球移动通讯 ) 或 CDMA (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码分多址) 中的 BTS (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基站), 也可以是 WCDMA ( 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宽带码分多址) 中的 NB
( NodeB, 基站), 还可以是 LTE ( Long Term Evolution, 长期演进)中的 eNB 或 eNodeB ( Evolutional Node B, 演进型基站), 或者中继站或接入点, 或者 未来 5G网络中的基站设备等。
此外, 本发明的各个方面或特征可以实现成方法、 装置或使用标准编程
更正页 (细则第 91条) 和 /或工程技术的制品。 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 "制品 "涵盖可从任何计算机可读 器件、 载体或介质访问的计算机程序。 例如, 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 但 不限于:磁存储器件(例如,硬盘、软盘或磁带等), 光盘(例如, CD ( Compact Disk, 压缩盘)、 DVD ( Digital Versatile Disk, 数字通用盘)等), 智能卡和闪 存器件 (例如, EPROM (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 可擦写 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卡、 棒或钥匙驱动器等)。 另外, 本文描述的各种存储 介质可代表用于存储信息的一个或多个设备和 /或其它机器可读介质。 术语" 机器可读介质 "可包括但不限于, 无线信道和能够存储、 包含和 /或承载指令和 /或数据的各种其它介质。
如图 〗所示, 本发明可适用于一种极化码的重传*** 10, 该*** 10包括 极化码编码器 101, 发射机 102。
极化码编码器 101, 用于确定第一信息比特集合 U 11,为第一极化码的 信息比特集合 u2的子集, 第一极化码为首次进行传输的码字; 确定第一信息 比特索引集合 A 八,为第二极化码的信息比特索引集合; 才艮据 对 进行 编码, 得到第二极化码, 第二极化码的码字长度与第一极化码的码字长度均 为 N/2, 其中 N=2n且 n为大于 1的整数; 将第一极化码与第二极化码进行模 2加, 得到第三极化码作为重传的码字。
其中, 第一极化码具体可以为第一 Polar码。
此外, 发射机 103可随后在信道上传送经过极化码编码器 101 处理后第 三极化码。 例如, 发射机 103 可以将相关数据发送到其它不同的无线通信装 置 (未示出)。
可选的, 无线通信装置 100还包括接收机 103。
其中, 接收机 103 用于获取第一极化码, 然后将第一极化码提供给极化 码编码器 101。 图 2是 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极化码的重传方法的流程图。 图 2的方法可
- 8 - 更正页 (细则第 91条) 201 , 对第一极化码的部分信息比特进行编码, 得到第二极化码, 第一极 化码为首次进行传输的码字。
202, 将第一极化码与第二极化码进行模 2加, 得到第三极化码。
203 , 发送第三极化码作为重传的码字。
通过上述方案, 通过第一次传输的极化码确定第一信息比特集合和第一 信息比特索引集合, 然后得到第二极化码, 将第一次传输的极化码模 2 加第 二极化码, 得到一个不同于第一次传输的第三极化码, 可以提高 HARQ性能, 从而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进一步可选的, 在步骤 201 中, 极化码编码器对第一极化码的部分信息 比特进行编码, 得到第二极化码具体包括:
极化码编码器确定第一信息比特集合 U 为第一极化码的信息比特集 合 1;2的子集。 确定第一信息比特索引集合 A 为第二极化码的信息比特 索引集合。 根据 ^对 进行编码, 得到第二极化码, 第二极化码的码字长度 与第一极化码的码字长度均为 N/2, 其中 N=2n且 n为大于 1的整数。 进一步可选的, 在步骤 201之前还包括: 确定最小码距门限 ; 以及确 定码字长度为 N的等效极化码的生成矩阵 G。
其中, 大于码字长度为 N的等效极化码的最小码距 dcc。 具体来说, 码字长度为 N/2的极化码可以为第一极化码或者默认极化码。
第一极化码长度为 N/2且码率为 R, 其中 R>0, N=2n且 n为整数, n≥0。 极化码具有递推结构, 等效极化码可以看成是由两个码长为 N/2 的极化码) 得到的。 可以示意性地如图 3所示。 可选的,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下,确定第一信息比特集合 U1具体包括: 首先, 确定第一极化码的第二信息比特索引集合 A2, A2为第一极化码的 信息比特索引集合。
- 9 - 更正页 (细则第 91条) 其次, 确定第三信息比特索引集合 A3, A3=A2+N/2, 确定 A3中对应的 G 的行重量小于 的 m个位置的比特为 U m为大于等于 1的整数。
可以理解的是, 这里的 G均是同一码字长度为 N的等效极化码的生成矩 阵。
通过采用本发明实施例, 能够改善第二次传输极化码的码距 (即码距变 大), 从而可以提高重传性能。 下面结合图 4描述本发明实施例。
第一极化码的码率 =12/16=3/4, 码长 ^ =16, 信息比特长度 ^为 12; 第 三极化码的码率 12/32=3/8, 码长 7V2=16, 信息比特长度 2 =为 12。 第一信息 比特集合!^={12}。 第一信息比特索引集合 ={16}, 得到传统的重传极化码 的最小码距为 4, 而本发明得到的重传极化码(第三极化码)的最小码距为 8。 如图 4所示, 本发明使用的实施例比传统的方案在此配置下在误帧率(Frame Error Rate, FER ) =10— 2的条件下性能改善了 1.2dB。 如图 5所示, 本发明提供一种极化码的重传装置 50。 该装置 50包括编码 模块 501 , 模 2加模块 502, 发送模块 503。
编码模块 501 , 用于对第一极化码的部分信息比特进行编码, 得到第二极 化码, 并将第二极化码提供给模 2加模块 502, 第一极化码为首次进行传输的 码字。
模 2加模块 502, 用于将第一极化码与第二极化码进行模 2加, 得到第三 极化码, 并将第三极化码提供给发送模块 503。
发送模块 503, 用于发送第三极化码作为重传的码字。 可选地, 作为一个实施例,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极化码的重传装置 60, 如 图 6所示,该装置 60中的编码模块 501 包括确定单元 50111 ,编码单元 5012。
具体的, 确定单元 5011, 用于确定第一信息比特集合 并将 提供
- 10 - 更正页 (细则第 91条) 给编码单元 5012, 11,为第一极化码的信息比特集合 U2的子集, 第一极化码为 首次进行传输的码字。
确定单元 5011, 还用于确定第一信息比特索引集合 A 并将 提供给 编码模块, 为第二极化码的信息比特索引集合。
编码单元 5012, 用于根据 A † 进行编码, 得到第二极化码, 第二极 化码的码字长度与第一极化码的码字长度均为 N/2, 其中 N=2n且 n为大于 1 的整数。
该装置 50可实现图 1至图 3的实施例中涉及的步骤和操作, 因此为避免 重复, 不再详细描述。 可选地, 作为一个实施例, 确定单元 5011, 还用于确定最小码距门限 , dth大于码字长度为 N的等效极化码的最小码距 dcc
可选地, 作为另一个实施例, 确定单元 5011 , 还用于确定码字长度为 N 的等效极化码的生成矩阵 G; 以及确定第一极化码的第二信息比特索引集合 A2, A2为第一极化码的信息比特索引集合; 确定第三信息比特索引集合 A3, A3=A2+N/2, 确定 A3中对应的 G的行重量小于 ^的 m个位置的比特为 U m为大于等于 1的整数; 确定 G的行重量大于等于 , 且行序号小于 N/2的 m个行的序号组成 A,。
进一步可选的, 确定单元 5011 , 还用于确定 G的行重量大于等于 且 行序号小于 N/2, 且行重量最大的 m个行的序号组成 Al D
进一步可选的,确定单元 5011,还用于确定 A3中对应的 G的行重量小于 dth , 且行重量最小的 m个位置的比特为 U1 (>
通过采用本方案, 能够改善第二次传输极化码的码距(即码距变大), 从 而可以提高 HARQ性能。 图 7是在无线通信***中有助于执行前述极化码的重传方法的*** 70的
- 11 - 更正页 (细则第 91条) 示图。 *** 70包括基站 701 (例如接入点, NB或 eNB等), 基站 701具有通 过多个接收天线 702从一个或多个接入终端 702接收信号的接收机 7011 , 以 及通过发射天线 704向一个或多个接入终端 703发射信号的发射机 7012。 一 般的, "接收天线" 和 "发射天线" 可以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收发天线。 接收 机 7011可以从接收天线 702接收信息, 并且可操作地关联至对接收信息进行 解调的解调器 7013。 通过处理器 7014来分析所解调的符号, 该处理器 7014 连接至存储器 7015 , 该存储器 7015用于存储要发送至接入终端 703 (或不同 的基站(未示出))的数据或从接入终端 703 (或不同的基站(未示出))接收 的数据和 /或与执行本文所述的各个动作和功能相关的任意其它适合信息。
其中接收机 7011用于从例如接收天线 (未示出 )接收信号, 并对所接收 的信号执行典型的动作 (例如过滤、 放大、 下变频等), 并对调节后的信号进 行数字化以获得采样。 接收机 7011 可以是例如最小均方误差 (Minimum Mean-Squared Error, MMSE )接收机。 解调器 7013可用于解调所接收的符号 并将它们提供至处理器 703用于信道估计。 处理器 7014可以是专用于分析由 接收机 7011接收的信息和 /或生成由发射机 7012发送的信息的处理器、 用于 控制基站的一个或多个部件的处理器、和 /或用于分析由接收机 7011接收的信 息、 生成由发射机 7012发送的信息并控制基站的一个或多个部件的控制器。
存储器 7015可操作地耦合至处理器 7014, 并存储以下数据: 要发送的数 据、 接收的数据以及与执行本文所述的各种动作和功能相关的任意其它适合 信息。 存储器 7015可附加地存储极化码处理的相关的协议和 /或算法。
可以理解, 本文描述的数据存储装置 (例如存储器 7015 ) 可以是易失性 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 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 通过示 例但不是限制性的, 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 ROM ( Read-Only Memory, 只 读存储器)、 PROM ( Programmable ROM, 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EPROM ( Erasable 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 Electrically EPROM, 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闪存。 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 RAM ( Random Access Memory, 随机存取存储器), 其用作外部高速緩存。 通过示例性但不
- 12 - 更正页 (细则第 91条) 是限制性说明, 许多形式的 RAM可用 , 例如 SRAM ( Static RAM, 静态随机 存取存储器)、 DRAM ( Dynamic RAM , 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SDRAM
( Synchronous DRAM, 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DDR SDRAM ( Double Data Rate SDRAM , 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ESDRAM
( Enhanced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SLDRAM( Synchlink DRAM, 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和 DR RAM ( Direct Rambus RAM , 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 本文描述的***和方法的存储器 7015 旨在 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实际的应用中, 存储器 7015 , 用于保存执行以下操作的指令:
对第一极化码的部分信息比特进行编码, 得到第二极化码, 第一极化码 为首次进行传输的码字; 将第一极化码与第二极化码进行模 2加, 得到第三 极化码。
处理器 7014, 具体用于执行在存储器中保存的指令;
发射机 7012, 用于发送处理器 7014提供的第三极化码。 进一步可选的, 存储器 7015还用于保存执行以下操作的指令: 确定第一 信息比特集合 U 为第一极化码的信息比特集合 U2的子集; 确定第一信 息比特索引集合 Al, 为第二极化码的信息比特索引集合; 才艮据 对1;,进 行编码, 得到第二极化码, 第二极化码的码字长度与第一极化码的码字长度 均为 N/2, 其中 N=2n且 n为大于或等于 1的整数。 进一步可选的, 存储器 7015还用于保存执行以下操作的指令:
确定最小码距门限 , 大于码字长度为 N 的等效极化码的最小码距
进一步可选的, 存储器 7015还用于保存执行以下操作的指令:
确定码字长度为 N的等效极化码的生成矩阵 G; 确定第一极化码的第二
- 13 - 更正页 (细则第 91条) 信息比特索引集合 A2, A2为第一极化码的信息比特索引集合; 确定第三信息 比特索引集合 A3, A3=A2+N/2, 确定 A3中对应的 G的行重量小于 的 m个 位置的比特为 U m为大于等于 1的整数; 确定 G的行重量大于等于 ^, 且 行序号小于 N/2的 m个 4于的序号组成八
进一步可选的, 存储器 7015还用于保存执行以下操作的指令:
确定 A3中对应的 G的行重量小于 , 且行重量最小的 m个位置的比特 为 U!。
进一步可选的, 存储器 7015还用于保存执行以下操作的指令:
确定 G的行重量大于等于 , 且行序号小于 N/2, 且行重量最大的 m个 行的序号组成 A,。
通过采用本方案, 能够改善第二次传输极化码的码距 (即码距变大), 从 而可以提高 HARQ性能。 参照图 8,示出在无线通信环境中能够使用上述用于极化码的速率匹配的 方法的*** 80。 例如, *** 80可至少部分地驻留在基站中。 根据另一示例, *** 80可至少部分地驻留在接入终端中。 应理解的是, *** 80可表示为包 括功能框, 其可以是表示由处理器、 软件或其组合 (例如固件) 实现的功能 的功能框。 *** 80包括具有联合操作的电子部件的逻辑组 801。 例如, 逻辑 组 801可包括用于根据目标极化码的码长, 获取同余序列的电子部件 802, 用 于根据预设规则, 对该同余序列进行排序处理, 以获取参考序列的电子部件 803。 用于根据该同余序列和该参考序列, 确定映射函数的电子部件 804。 用 于根据该映射函数, 对该目标极化码进行交织, 生成交织的输出比特的电子 部件 805。
根据上述方案, 通过第一极化码 (第一次传输的极化码) 确定用于得到 第二极化码的第一信息比特集合 和第一信息比特索引集合 A 然后 ^对 Uj进行编码, 得到第二极化码, 再将第二极化码与第一极化码进行模 2加, 从而得到第二次传输的极化码, 通过上述方案可以改善 HARQ重传的性能,
- 14 - 更正页 (细则第 91条) 进而提高通信的可靠性, 并且, 能够适用于针对各种码长的极化码重传过程, 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和实用性。
此外, *** 80可包括存储器 806, 后者保存用于执行与电子部件 802、 803、 804和 805相关的功能的指令。 尽管示出为在存储器 806的外部, 但是 可理解, 电子部件 802、 803、 804和 805中的一个或多个可存在于存储器 806 中。
上文的描述包括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举例。 当然, 为了描述这些实施例 而描述部件或方法的所有可能的结合是不可能的, 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 应该认识到, 这些实施例可以做进一步的结合和变换。 因此, 本申请中描述 的实施例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保护范围内的所有改变、 修 改和变形。 此外, 就说明书或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包含"一词而言, 该词的涵 盖方式类似于"包括"一词, 就如同 "包括"一词在权利要求中用作衔接词所解释 的那样。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 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 仅以上 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 实际应用中, 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 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 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 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上述描述的***, 装置和单元的具体 工作过程, 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 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 应该理解到, 所揭露的***, 装置和方 法, 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 例如,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 性的, 例如, 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 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 实际实现 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 一个***, 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 或不执行。 另一点, 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 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 装置或单元的间接 耦合或通信连接, 可以是电性, 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 15 - 更正页 (细则第 91条) 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 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 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 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 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 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 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 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 元中。 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 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 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 或使用时, 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基于这样的理解, 本 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 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 存储介质中, 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 (可以是个人计算机, 服务器, 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 )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 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 U 盘、 移动硬盘、 只读存 储器 (ROM, Read-Only Memory )> 随机存取存储器 ( RAM, Random Access Memory )、 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盾。
以上所述, 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 于此, 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 可轻易 想到变化或替换, 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因此, 本发明的保护 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 16 - 更正页 (细则第 91条)

Claims (1)

  1. 权利要求 书
    1、 一种极化码的重传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
    对第一极化码的部分信息比特进行编码, 得到第二极化码, 所述第一极化 码为首次进行传输的码字;
    将所述第一极化码与所述第二极化码进行模 2加, 得到第三极化码; 发送所述第三极化码作为重传的码字。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重传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所述第一极化码 的部分信息比特进行编码, 得到所述第二极化码, 包括:
    确定第一信息比特集合 U 所述 为所述第一极化码的信息比特集合 U2 的子集;
    确定第一信息比特索引集合 ,所述 为所述第二极化码的信息比特索引 集合;
    根据所述 对所述 进行编码,得到所述第二极化码,所述第二极化码的 码字长度与所述第一极化码的码字长度均为 N/2, 其中 N=2n且n为大于 1的整 数。
    3、 根据权利要求 1或 2所述的极化码的重传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确 定所述第一信息比特集合 之前, 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最小码距门限 ,所述 大于码字长度为 N的等效极化码的最小码距
    4、 根据权利要求 1-3中任一项所述的极化码的重传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 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码字长度为 N的等效极化码的生成矩阵 G;
    所述确定第一信息比特集合 U 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极化码的第二信息比特索引集合 A2,所述 A2为所述第一极化 码的信息比特索引集合;
    确定第三信息比特索引集合 A3, 所述 A3=A2+N/2, 确定所述 A3中对应的所 述 G的行重量小于所述 ^的 m个位置的比特为所述 U 所述 m为大于等于 1 的整数;
    所述确定第一信息比特索引集合 Al 包括:
    确定所述 G的行重量大于等于所述 ,且行序号小于 N/2的 m个行的序号 组成所述 Ai。
    5、 根据权利要求 4所述的极化码的重传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确定所述 A3中对应的所述 G的行重量小于所述 ^的 m个位置的比特为所述 , 包括: 确定所述 A3中对应的所述 G的行重量小于所述 ^, 且行重量最小的 m个 位置的比特为所述 1^。
    6、 根据权利要求 4所述的极化码的重传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确定所述 G的行重量大于等于所述 ^ , 且行序号小于 N/2的 m个行的序号组成所述 Al 包括:
    确定所述 G的行重量大于等于所述 , 且行序号小于 N/2, 且行重量最大 的 m个行的序号组成所述 Ai。
    7、 一种极化码的重传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
    编码模块, 用于对第一极化码的部分信息比特进行编码, 得到第二极化码, 并将所述第二极化码提供给模 2加模块, 所述第一极化码为首次进行传输的码 字;
    所述模 2加模块, 用于将所述第一极化码与所述第二极化码进行模 2加, 得到第三极化码, 并将所述第三极化码提供给发送模块;
    所述发送模块, 用于发送所述第三极化码作为重传的码字。
    8、根据权利要求 7所述的极化码的重传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编码模块, 包括:
    确定单元, 用于确定第一信息比特集合 U 并将所述"^提供给编码单元, 所述 为第一极化码的信息比特集合 U2的子集;
    所述确定单元, 还用于确定第一信息比特索引集合 Al 并将所述入提供给 所述编码单元, 所述入为第二极化码的信息比特索引集合;
    所述编码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 对所述 进行编码, 得到第二极化码, 所 述第二极化码的码字长度与所述第一极化码的码字长度均为 N/2, 其中 N=2n且 n为大于。
    9、 根据权利要求 7或 8所述的极化码的重传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确定最小码距门限 , 所述 大于码字长度为 N的 等效极化码的最小码距 dcc
    10、 根据权利要求 8或 9所述的极化码的重传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确定单元, 还用于确定码字长度为 N的等效极化码的生成矩阵 G; 确 定所述第一极化码的第二信息比特索引集合 Α2 ,所述 A2为所述第一极化码的信 息比特索引集合; 确定第三信息比特索引集合 A3, 所述 A3=A2+N/2, 确定所述 A3中对应的所述 G的行重量小于所述 ^的 m个位置的比特为所述 U 所述 m 为大于等于 1 的整数; 确定所述 G 的行重量大于等于所述 ^, 且行序号小于 N/2的 m个行的序号组成所述 Ai。
    11、 根据权利要求 9所述的极化码的重传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确定单元, 还用于确定所述 A3中对应的所述 G的行重量小于所述 , 且行重量最小的 m个位置的比特为所述 。
    12、 根据权利要求 9所述的极化码的重传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确定单元, 还用于确定所述 G的行重量大于等于所述 , 且行序号小 于 N/2, 且行重量最大的 m个行的序号组成所述 Ai。
    13、 一种无线通信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
    存储器, 用于保存执行以下操作的指令:
    对第一极化码的部分信息比特进行编码, 得到第二极化码, 所述第一极化 码为首次进行传输的码字; 将所述第一极化码与所述第二极化码进行模 2加, 得到第三极化码;
    处理器, 与所述存储器、 发射机輛合, 具体用于执行在所述存储器中保存 的指令;
    所述发射机, 用于发送所述处理器提供的第三极化码作为重传的码字。
    14、 根据权利要求 13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存储器还用 于保存执行以下操作的指令:
    确定第一信息比特集合 U 所述 为第一极化码的信息比特集合 u2的子 集;确定第一信息比特索引集合 ,所述 为第二极化码的信息比特索引集合; 根据所述 对所述 进行编码,得到第二极化码,所述第二极化码的码字长度 与所述第一极化码的码字长度均为 N/2, 其中 N=2n且n为大于 1的整数。
    15、 根据权利要求 13或 14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存储 器还用于保存执行以下操作的指令:
    确定最小码距门限 ,所述 大于码字长度为 N的等效极化码的最小码距
    16、 根据权利要求 13-15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 存储器还用于保存执行以下操作的指令:
    确定码字长度为 N的等效极化码的生成矩阵 G; 确定所述第一极化码的第 二信息比特索引集合 A2, 所述 A2为所述第一极化码的信息比特索引集合; 确定 第三信息比特索引集合 A3, 所述 A3=A2+N/2, 确定所述 A3中对应的所述 G的 行重量小于所述 ^的 m个位置的比特为所述 U 所述 m为大于等于 1的整数; 确定所述 G的行重量大于等于所述 ^ ,且行序号小于 N/2的 m个行的序号组成 所述
    17、 根据权利要求 16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存储器还用 于保存执行以下操作的指令:
    确定所述 A3中对应的所述 G的行重量小于所述 ^ , 且行重量最小的 m个 位置的比特为所述 。
    18、 根据权利要求 16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存储器还用 于保存执行以下操作的指令:
    确定所述 G的行重量大于等于所述 , 且行序号小于 N/2, 且行重量最大 的 m个行的序号组成所述 Ai。
CN201480077305.0A 2014-03-21 2014-03-21 一种极化码的重传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64644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4/073893 WO2015139316A1 (zh) 2014-03-21 2014-03-21 一种极化码的重传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64446A true CN106464446A (zh) 2017-02-22
CN106464446B CN106464446B (zh) 2019-08-20

Family

ID=541437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77305.0A Active CN106464446B (zh) 2014-03-21 2014-03-21 一种极化码的重传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469207B2 (zh)
EP (1) EP3113400B1 (zh)
CN (1) CN106464446B (zh)
CA (1) CA2972642C (zh)
RU (1) RU2665918C1 (zh)
WO (1) WO2015139316A1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96664A (zh) * 2017-05-23 2017-09-22 浙江师范大学 一种高维核矩阵极化码的低复杂度连续消去译码方法
CN107409006A (zh) * 2015-04-01 2017-11-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极化码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方法和装置
CN108173628A (zh) * 2018-01-09 2018-06-1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高阶调制不等错误保护特性的极化码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方法
CN108880743A (zh) * 2017-05-15 2018-11-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Polar码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9361495A (zh) * 2018-12-07 2019-02-19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极化码构造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9756307A (zh) * 2017-11-02 2019-05-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重传方法及装置
WO2019157764A1 (en) * 2018-02-15 2019-08-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lf-decodable redundancy versions for polar codes
CN110945814A (zh) * 2017-07-24 2020-03-3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指示重传中的复制信息比特数量
CN113647036A (zh) * 2019-03-29 2021-11-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基于极化码传输数据的方法、装置和***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36548A (zh) * 2015-12-30 2017-07-07 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 一种基于极化码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方法及其装置
WO2017156792A1 (en) * 2016-03-18 2017-09-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ssion of new data in a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retransmission with polar coded transmissions
CN109075911B (zh) * 2016-05-10 2020-12-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及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
WO2017193296A1 (en) 2016-05-11 2017-11-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a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mechanism with polar codes
US10756853B2 (en) 2016-10-21 2020-08-2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incremental redundancy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IR-HARQ) re-transmission
WO2018083302A1 (en) * 2016-11-04 2018-05-11 Nokia Technologies Oy Encoding system for incremental redundancy for hybrid arq for wireless networks
US11146354B2 (en) * 2017-01-05 2021-10-1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performing channel-coding of information on basis of polar code
EP3566360B1 (en) * 2017-01-06 2022-01-05 IDAC Holdings, Inc. Advanced coding on retranmission of data and control
CN108288969B (zh) * 2017-01-07 2021-12-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编码及译码的方法和装置
CN110999149B (zh) * 2017-05-05 2021-06-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增量冗余混合自动重传请求(ir-harq)重传的方法和设备
CN110061745B (zh) * 2017-06-16 2020-04-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速率匹配和解速率匹配的方法及装置
CN107171795B (zh) * 2017-06-27 2019-12-13 郑州信大先进技术研究院 密钥协商方法及装置
CN109600194B (zh) 2017-09-30 2024-06-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Polar编码方法和编码装置、译码方法和译码装置
CN110048802B (zh) * 2018-01-16 2021-12-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19191923A1 (en) 2018-04-04 2019-10-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and apparatuses for codeword bit selection for rate-compatible polar coding
CN112152754B (zh) * 2019-06-28 2021-12-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极化码重传方法及装置
US11689317B2 (en) * 2020-07-13 2023-06-27 Mediatek Inc. Re-transmission CRC for polar coding incremental-redundancy HARQ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294959A1 (en) * 2006-05-01 2008-11-27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Decoder
US8347186B1 (en) * 2012-04-19 2013-01-01 Polaran Yazilim Bilisim Danismanlik Ithalat Ihracat Sanayi Ticaret Limited Sirketi Method and system for error correction in transmitting data using low complexity systematic encoder
CN103220001A (zh) * 2012-01-20 2013-07-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与循环冗余校验级联的极性码的译码方法和译码装置
CN103281166A (zh) * 2013-05-15 2013-09-04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极化码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传输方法
CN103368583A (zh) * 2012-04-11 2013-10-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极性码的译码方法和译码装置
CN103516476A (zh) * 2012-06-29 2014-01-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编码方法和设备
US20140019820A1 (en) * 2012-07-11 2014-01-16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Ecc polar coding and list decoding methods and codecs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63465B1 (en) * 1998-11-20 2001-07-17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Error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in systems receiving NRZ signals from transmission of RZ signals
US7346832B2 (en) * 2004-07-21 2008-03-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LDPC encod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
US8266508B2 (en) * 2007-06-08 2012-09-1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Computational efficient convolutional coding with rate matching
US8537755B2 (en) * 2010-05-11 2013-09-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Rate matching device
WO2015026148A1 (ko) 2013-08-20 2015-02-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접속 시스템에서 폴라 코딩을 이용한 데이터 송신방법
US9319073B2 (en) * 2014-02-11 2016-04-19 Seagate Technology Llc Mitigation of write errors in multi-level cell flash memory through adaptive error correction code decoding
RU2571587C2 (ru) 2014-04-10 2015-12-20 Самсунг Электроникс Ко., Лтд.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кодирования и декодирования данных в скрученном полярном коде
US10193578B2 (en) 2014-07-10 2019-01-29 The Royal Institu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Learning / Mcgill University Flexible polar encoders and decoders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294959A1 (en) * 2006-05-01 2008-11-27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Decoder
CN103220001A (zh) * 2012-01-20 2013-07-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与循环冗余校验级联的极性码的译码方法和译码装置
CN103368583A (zh) * 2012-04-11 2013-10-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极性码的译码方法和译码装置
US8347186B1 (en) * 2012-04-19 2013-01-01 Polaran Yazilim Bilisim Danismanlik Ithalat Ihracat Sanayi Ticaret Limited Sirketi Method and system for error correction in transmitting data using low complexity systematic encoder
CN103516476A (zh) * 2012-06-29 2014-01-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编码方法和设备
US20140019820A1 (en) * 2012-07-11 2014-01-16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Ecc polar coding and list decoding methods and codecs
CN103281166A (zh) * 2013-05-15 2013-09-04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极化码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传输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BIN LI等: ""An Adaptive Successive Cancellation List Decoder for Polar Codes with Cyclic Redundancy Check"", 《IEEE COMMUNICATIONS LETTERS》 *
KAI CHEN等: ""A Hybrid ARQ Scheme Based on Polar Codes"", 《IEEE COMMUNICATIONS LETTERS》 *
李斌等: "《极化码原理及应用》", 《通信技术》 *
梁林: "《信道极化码理论及其应用》",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

Cited B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484137B2 (en) 2015-04-01 2019-11-1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olar code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7409006A (zh) * 2015-04-01 2017-11-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极化码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方法和装置
CN107409006B (zh) * 2015-04-01 2020-04-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极化码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方法和装置
CN108880743B (zh) * 2017-05-15 2020-07-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Polar码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8880743A (zh) * 2017-05-15 2018-11-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Polar码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7196664A (zh) * 2017-05-23 2017-09-22 浙江师范大学 一种高维核矩阵极化码的低复杂度连续消去译码方法
CN110945814A (zh) * 2017-07-24 2020-03-3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指示重传中的复制信息比特数量
CN110945814B (zh) * 2017-07-24 2022-08-19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指示重传中的复制信息比特数量
CN109756307A (zh) * 2017-11-02 2019-05-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重传方法及装置
CN109756307B (zh) * 2017-11-02 2020-11-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重传方法及装置
US11528040B2 (en) 2017-11-02 2022-12-1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ata re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obtain information to be transmitted and to perform Polar encoding on the information
CN108173628B (zh) * 2018-01-09 2020-04-2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高阶调制不等错误保护特性的极化码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方法
CN108173628A (zh) * 2018-01-09 2018-06-1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高阶调制不等错误保护特性的极化码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方法
WO2019157764A1 (en) * 2018-02-15 2019-08-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lf-decodable redundancy versions for polar codes
US11394399B2 (en) 2018-02-15 2022-07-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lf-decodable redundancy versions for polar codes
CN109361495A (zh) * 2018-12-07 2019-02-19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极化码构造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9361495B (zh) * 2018-12-07 2020-05-08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极化码构造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3647036A (zh) * 2019-03-29 2021-11-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基于极化码传输数据的方法、装置和***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139316A1 (zh) 2015-09-24
CA2972642A1 (en) 2015-09-24
EP3113400B1 (en) 2019-09-11
EP3113400A1 (en) 2017-01-04
EP3113400A4 (en) 2017-03-08
US10469207B2 (en) 2019-11-05
RU2665918C1 (ru) 2018-09-04
CN106464446B (zh) 2019-08-20
US20170012744A1 (en) 2017-01-12
CA2972642C (en) 2020-05-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64446A (zh) 一种极化码的重传方法及装置
US10361815B2 (en) Polar code rate match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5075163A (zh) 极化码的处理方法和设备
US10009146B2 (en) Polar code rate matching method and rate matching apparatus
EP3079290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ate matching of polar code
US10374753B2 (en) Polar code rate matching method and polar code rate matching apparatus
EP3226422B1 (en) Polar code coding method and coding device
JP6468526B2 (ja) Polar符号レートマッチング方法および装置、ならびに無線通信デバイス
EP3142257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structing punctured polar code
CN105164956A (zh) Polar码的速率匹配方法和设备、无线通信装置
CN107819545A (zh) 极化码的重传方法及装置
WO2018083302A1 (en) Encoding system for incremental redundancy for hybrid arq for wireless networks
CN115549849A (zh)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US2023029149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polar codes
CN117176293A (zh) 一种信息的重传方法和通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