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56307B - 数据重传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数据重传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56307B
CN109756307B CN201711065804.XA CN201711065804A CN109756307B CN 109756307 B CN109756307 B CN 109756307B CN 201711065804 A CN201711065804 A CN 201711065804A CN 109756307 B CN109756307 B CN 1097563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transmitted
code
decoding
re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06580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56307A (zh
Inventor
赵明敏
张公正
徐晨
李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06580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56307B/zh
Priority to EP18873004.8A priority patent/EP3683990A4/en
Priority to PCT/CN2018/107290 priority patent/WO2019085690A1/zh
Publication of CN1097563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56307A/zh
Priority to US16/849,643 priority patent/US11528040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563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563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63Joint error correction and other techniques
    • H03M13/635Error control coding in combination with rate matching
    • H03M13/6362Error control coding in combination with rate matching by punctu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57Block cod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03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 H03M13/05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using block codes, i.e.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check bits joined to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information bits
    • H03M13/13Linear cod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65Purpose and implementation aspects
    • H03M13/6577Representation or format of variables, register sizes or word-lengths and quantiz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04L1/1816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with retransmission of the same, encoded, messa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04L1/1819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with re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or different redundanc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7Rate match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重传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发送设备获取第t次待传输信息,第t次待传输信息包括:Rt个扩展位以及第t‑1次待传输信息,这些扩展位中包括Mt个信息比特以及Mt个信息比特对应的Lt个校验比特。然后发送设备对第t次待传输信息进行Polar码编码,得到Polar码编码后的码字,并根据Polar码编码后的码字,获取第t‑1次重传码字,之后发送第t‑1次重传码字,接收设备收到第t‑1次重传码字后进行Polar码译码,获取t次传输的码字的译码结果。通过在编码侧对扩展部分的信息比特校验编码,实现了译码过程中可以减少译码路径,从而大大降低了译码复杂度、并降低存储开销和计算开销。

Description

数据重传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重传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generation,5G)作为下一代无线通信技术,目前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Thi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和其它各种国际标准化组织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研究,5G移动通信***的应用场景,如超低时延超高可靠通信(Ultra-reliable and low-latency communications,uRLLC)有着更高的需求,像高可靠度和低时延。通信***通常采用信道编码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保证通信的质量,极化(Polar)码是第一种能够被严格证明“达到”信道容量的信道编码方法。Polar码是一种线性块码,其生成矩阵为GN,其编码过程为
Figure BDA0001455746050000011
是一个二进制的行矢量,长度为N(即码长);且
Figure BDA0001455746050000012
这里
Figure BDA0001455746050000013
BN是一个N×N的转置矩阵,例如比特逆序转置矩阵,需要说明的是,BN为可选矩阵,某些场景下可以不用乘以BN
Figure BDA0001455746050000014
定义为log2N个矩阵F2的克罗内克(Kronecker)乘积,x1 N是编码后的比特(也叫码字),
Figure BDA0001455746050000015
与生成矩阵GN相乘后就得到编码后的比特,相乘的过程就是编码的过程。在Polar码的编码过程中,
Figure BDA0001455746050000016
中的一部分比特用来携带信息,称为信息比特,信息比特的索引的集合记作
Figure BDA0001455746050000017
Figure BDA0001455746050000018
中另外的一部分比特置为收发端预先约定的固定值,称之为冻结比特,其索引的集合用
Figure BDA0001455746050000019
的补集
Figure BDA00014557460500000110
表示。冻结比特通常被设为0,只需要收发端预先约定,冻结比特序列可以被任意设置。Polar码的构造过程即集合
Figure BDA00014557460500000111
的选取过程,决定了Polar码的性能。
在对***延时不敏感的通信应用中,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Repeat Request,HARQ)是一种常用的用以提高***吞吐率的传输方法。基于Polar码的HARQ有多种方式,常见的有增量冗余(Incremental Redundancy,IR)HARQ。具体地,IR HARQ这种方式中,发送设备在初次传输时将要传输的数据进行循环冗余校验(CyclicRedundancy Check,CRC)编码并以相应的码率编码为一个较短的Polar码,每次重传时,基于之前传输的Polar码长进行扩展,将初次传输中不可靠信息位的数据置于扩展位上,对扩展位进行Polar编码,产生增量冗余比特,得到编码后的扩展信息,并将编码后的扩展信息作为重传信息发送给接收设备。接收设备将收到的重传信息和之前初传、重传的信息组合在一起形成长码进行译码。
但是,目前采用的IR HARQ这种方式,随着重传次数的增多,组合成的长码的码长也会不断增加,如果采用现有的CRC辅助串行抵消列表译码(CRC-Aided SuccessiveCancellation List decoding,CASCL),会存在存储开销过大、以及译码复杂度较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重传方法及装置,用于解决随着重传次数增多出现存储开销过大、以及译码复杂度较大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重传方法,包括:
发送设备获取第t次待传输信息,其中,所述第t次待传输信息包括:Rt个扩展位以及第t-1次待传输信息,所述扩展位包括Mt个信息比特以及所述Mt个信息比特对应的Lt个校验比特,Rt、Mt、t、Lt均为大于0的整数,t大于1,Mt小于Rt
所述发送设备对所述第t次待传输信息进行极化Polar码编码,得到Polar码编码后的码字;
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Polar码编码后的码字,获取第t-1次重传码字;
所述发送设备发送所述第t-1次重传码字。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发送设备获取第t次待传输信息之前,还包括:
所述发送设备确定所述R个扩展位中有Kt个信息位的可靠度大于第t-1次待传输信息中可靠度最低的Kt个信息位的可靠度,其中,Mt等于Kt-Lt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Mt和所述Lt成正相关。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发送设备获取第t次待传输信息之前,还包括:
所述发送设备确定所述第t次待传输信息符合预设条件,所述预设条件包括下述一项或多项:所述第t次待传输信息的码长属于第一预设范围、所述第t次待传输信息的码率属于第二预设范围、所述第t次待传输信息中扩展位上的信息比特的个数属于第三预设范围。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Polar码编码后的码字,获取第t-1次重传码字,包括:
所述发送设备根据预设码长、以及预设速率匹配方式,对所述Polar编码后的码字进行速率匹配,得到匹配后的待重传序列,其中,所述预设速率匹配方式为下述一种或多种:打孔速率匹配、缩短速率匹配、重复速率匹配;
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匹配后的待重传序列,获取所述t-1次重传码字。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预设速率匹配方式为打孔速率匹配时,所述发送设备获取第t次待传输信息之前,还包括:
所述发送设备确定所述第t次待传输信息符合预设条件,所述预设条件包括下述一项或多项:所述第t次待传输信息的码长属于第一预设范围、所述第t次待传输信息的码率属于第二预设范围、所述第t次待传输信息中扩展位上的信息比特的个数属于第三预设范围、所述Polar编码后的码字中的打孔比特个数属于第四预设范围。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重传方法,包括:
接收设备接收发送设备发送的第t-1次重传码字,其中,所述第t-1次重传码字为所述发送设备根据第t次待传输信息极化Polar码编码后的码字获取的重传码字,所述第t次待传输信息包括:Rt个扩展位以及第t-1次待传输信息,所述扩展位包括Mt个信息比特以及所述Mt个信息比特对应的Lt个校验比特,Rt、Mt、t、Lt均为大于0的整数,t大于1,Mt小于Rt
所述接收设备对所述第t-1次重传码字进行Polar码译码,获取t次传输的码字的译码结果。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接收设备对所述第t-1次重传码字进行Polar码译码,获取t次传输的码字的译码结果,包括:
所述接收设备对所述第t-1次重传码字进行Polar码译码,获取所述第t-1次重传码字的译码结果;
所述接收设备对所述第t-1次重传码字的译码结果进行校验译码,获取校验译码结果;
所述接收设备根据所述校验译码结果确定可靠译码路径,根据所述可靠译码路径对所述前t-1次传输的码字进行译码,获取t次传输的码字的译码结果。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接收设备根据所述校验译码结果确定可靠译码路径,根据所述可靠译码路径对所述前t-1次传输的码字进行译码,包括:
所述接收设备根据所述校验译码结果确定可靠度最高的译码路径,并删除除所述可靠度最高的译码路径之外的其他译码路径;
根据所述可靠度最高的译码路径,对所述前t-1次传输的码字进行译码。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R个扩展位中有Kt个信息位的可靠度大于第t-1次待传输信息中可靠度最低的Kt个信息位的可靠度,其中,Mt等于Kt-Lt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Mt和所述Lt成正相关。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t次待传输信息符合预设条件,所述预设条件包括下述一项或多项:所述第t次待传输信息的码长属于第一预设范围、所述第t次待传输信息的码率属于第二预设范围、所述第t次待传输信息中扩展位上的信息比特的个数属于第三预设范围。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t-1次重传码字为所述发送设备根据第t次待传输信息Polar码编码后的码字获取的重传码字,包括:所述第t-1次重传码字根据第t次待传输信息Polar码编码后的码字采用预设速率匹配方式速率匹配得到的匹配后的待重传序列获取,其中,所述预设速率匹配方式为下述一种或多种:打孔速率匹配、缩短速率匹配、重复速率匹配。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预设速率匹配方式为打孔速率匹配时,所述第t次待传输信息符合预设条件,所述预设条件包括下述一项或多项:所述第t次待传输信息的码长属于第一预设范围、所述第t次待传输信息的码率属于第二预设范围、所述第t次待传输信息中扩展位上的信息比特的个数属于第三预设范围、所述Polar编码后的码字中的打孔比特个数属于第四预设范围。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重传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各种实现方式所提供的方法的模块或手段(means)。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重传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二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各种实现方式所提供的方法的模块或手段(means)。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重传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处理器调用存储器存储的程序,以执行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重传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处理器调用存储器存储的程序,以执行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的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重传装置,包括用于执行以上第一方面的方法的至少一个处理元件(或芯片)。
第八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重传装置,包括用于执行以上第二方面的方法的至少一个处理元件(或芯片)。
第九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程序,所述程序用于执行以上第一方面的方法。
第十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程序,所述程序用于执行以上第二方面的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数据重传方法及装置中,发送设备获取第t次待传输信息,第t次待传输信息包括:Rt个扩展位以及第t-1次待传输信息,这些扩展位中包括Mt个信息比特以及Mt个信息比特对应的Lt个校验比特。然后发送设备对第t次待传输信息进行Polar码编码,得到Polar码编码后的码字,并根据Polar码编码后的码字,获取第t-1次重传码字,之后发送第t-1次重传码字,接收设备收到第t-1次重传码字后进行Polar码译码,获取t次传输的码字的译码结果。通过在编码侧对扩展部分的信息比特校验编码,实现了译码过程中可以减少译码路径,从而大大降低了译码复杂度、并降低存储开销和计算开销。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信***架构示意图;
图1(b)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信***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重传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译码路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第t次待传输信息构造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重传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重传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重传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重传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重传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重传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通信***交互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应用于无线通信***,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及的无线通信***包括但不限于:窄带物联网***(Narrow Band-Internet of Things,NB-IoT)、全球移动通信***(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增强型数据速率GSM演进***(Enhanced Data rate for GSM Evolution,EDGE)、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码分多址2000***(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CDMA2000)、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ime Division-Synchronization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SCDMA),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以及下一代5G移动通信***的三大应用场景增强型移动宽带(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eMBB)、URLLC以及大规模机器通信(Massive 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s,mMTC)。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terminal device)包括但不限于移动台(MS,Mobile Station)、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移动电话(Mobile Telephone)、手机(handset)及便携设备(portable equipment)等,该终端设备可以经无线接入网(RAN,Radio Access Network)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例如,终端设备可以是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计算机等,终端设备还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或设备。
图1(a)和图1(b)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信***架构示意图。
如图1(a)所示,通信***01包括网设备101和终端102。当无线通信网络01包括核心网时,该网络设备101还可以与核心网相连。网络设备101还可以与互联网协议(InternetProtocol,IP)网络200进行通信,例如,因特网(internet),私有的IP网,或其它数据网等。网络设备为覆盖范围内的终端提供服务。例如,参见图1(a)所示,网络设备101为网络设备101覆盖范围内的一个或多个终端提供无线接入。除此之外,网络设备之间的覆盖范围可以存在重叠的区域,例如网络设备101和201。网络设备之间还可以互相通信,例如,网络设备101可以与网络设备201之间进行通信。
由于网络设备101或终端102发送信息或数据时均可以使本申请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为方便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将通信***01简化为如图1(b)所示的包括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的***。发送设备可以为网络设备101,接收设备为终端102;或者,发送设备为终端102,接收设备为网络设备101。
网络设备101可以是用于与终端进行通信的设备。例如,可以是GSM***或CDMA***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WCDMA***中的基站(NodeB,NB),还可以是LTE***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ved Node B,eNB或eNodeB)或未来5G网络中的网络侧设备等。或者该网络设备还可以是中继站、接入点、车载设备等。在终端对终端(Deviceto Device,D2D)通信***中,该网络设备还可以是担任基站功能的终端。终端可以包括各种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以及各种形式的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station,MS)等。
其中,发送设备为编码侧,可以用于编码和输出编码信息,编码信息在信道上传输至译码侧;接收设备为译码侧,可以用于接收发送设备发送的编码信息,并对该编码信息译码。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重传方法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S201、发送设备获取第t次待传输信息。
其中,第t次待传输信息包括:Rt个扩展位以及第t-1次待传输信息。
这些扩展位中包括Mt个信息比特以及Mt个信息比特对应的Lt校验比特。Rt、Mt、t、Lt均为大于0的整数,t大于1,Mt小于Rt
需要说明的是,第t次待传输信息是为第t-1次重传做准备。可选地,发送设备在发送初传或重传信息后,会等待接收设备反馈确认消息,如果预设时间段内发送设备收到确认成功消息(例如ACK消息),则认为接收设备接收成功,不再进行重传。如果预设时间段内收到接收失败消息(例如NACK消息),或者在预设时间段之后还未收到任何反馈,则认为信息传输失败,会准备重传。又或者不考虑反馈、在预设时间段之后发送设备获取第t次待传输信息,准备重传等。本申请不作限制。
初次传输时,发送设备将要传输的信息比特进行校验编码,生成校验比特并跟信息比特组成序列,进而对这个序列进行Polar码编码,向接收设备发送Polar码编码后的码字。具体地,对K1-L1个信息比特进行校验编码,得到长度为L1的校验比特,组成长度为K1的校验编码后序列。根据预设码长P1以及相应地码率K/P1获取各子信道(每个子信道对应一个比特位)的可靠度排序,并得到上述长度为K1的校验编码后序列对应的子信道序号集合I1(长度为K1的校验编码后序列对应的子信道序号作为信息位的标识)和冻结比特对应的子信道序号集合F1(冻结比特对应的子信道序号作为冻结位的标识),将长度为K1的校验编码后序列映射到I1对应的信息位上,将冻结比特映射到F1对应的冻结位上,再整体进行Polar码编码后发送。P1为大于0的整数。
每次要重传时,根据预设码长对上次的待传输信息进行扩展,形成新的比特位,新的比特位可以用来承载想要重传的信息比特和冻结比特。可选地,选择Mt个信息比特置于扩展位中信息位。
本申请中,对扩展位的Mt个信息比特进行校验编码,得到Lt个校验比特,Lt个校验比特也置于扩展位中。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校验编码可以有多种方式(适用于初传和重传),例如循环冗余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编码、奇偶校验码编码、循环码编码、里德索罗门(Reed–Solomon)码编码、里德穆勒(Reed–Muller)码编码、汉明码编码等,本申请不作限制,主要用于辅助译码侧降低译码复杂度。
扩展位中的Mt个信息比特、Lt个校验比特和第t-1次待传输信息组成长码,即组成第t次待传输信息。第t-1次待传输信息的构造原理与第t次待传输信息的构造原理相同,不再赘述。
S202、发送设备对第t次待传输信息进行Polar码编码,得到Polar码编码后的码字。
S203、发送设备根据Polar码编码后的码字,获取第t-1次重传码字。
上述采用Polar码编码,是针对包含Mt个信息比特、Lt个校验比特以及第t-1次待传输信息的长码整体进行编码。得到Polar码编码后的码字后,从中提取一部分作为第t-1次重传码字。
S204、发送设备发送该第t-1次重传码字。
S205、接收设备接收发送设备发送的第t-1次重传码字。
S206、接收设备对第t-1次重传码字进行Polar码译码,获取t次传输的码字的译码结果。
这样就可以完成译码,得到发送设备想要传输的信息。
具体实现过程中,接收设备对第t-1次重传码字进行Polar码译码,获取t次传输的码字的译码结果,可以包括:接收设备对第t-1次重传码字进行Polar码译码,获取所述第t-1次重传码字的译码结果;对第t-1次重传码字的译码结果进行校验译码,获取校验译码结果,再根据校验译码结果确定可靠译码路径,根据该可靠译码路径对前t-1次传输的码字进行译码,可以获取所有t次传输的码字的译码结果。
可选地,接收设备可以采用CRC辅助串行抵消列表译码(CRC Aided SuccessiveCancellation List,CA-SCL)进行Polar码译码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接收设备收到第t-1次重传码字后,会将第t-1次重传码字与前t-1次收到的码字合并在一起组成长码,将整个长码送入译码器译码。
具体实现过程中,由于采用不同的速率匹配等原因,第t-1次重传码字与前t-1次收到的码字合并时,可能交叉组合,即重传码字中间会***部分前t-1次收到的码字,因而接收设备对第t-1次重传码字进行Polar码译码(CA-SCL译码)过程中,会对***重传码字之间的部分前t-1次收到的码字也进行Polar码译码,获取第t-1次重传码字的译码结果。
上述发送设备获取第t-1次重传码字时,发送设备可以是提取预设长度的码字作为第t-1次重传码字。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对扩展位的信息比特也进行了校验编码,那么第t次待传输信息进行Polar码编码前,各部分承载的信息比特都经过校验编码。译码侧获取第t-1次重传码字的译码结果后进行校验译码,可以根据校验译码结果确定可靠译码路径。
可选的一种方式中,发送设备根据Polar码编码后的码字除去前t-1次所传输码字以外的码字,获取第t-1次重传码字。这样译码侧先通过Polar译码得到,得到第t-1次重传码字的译码结果,就可以得到扩展位的Mt个信息比特以及该Mt个信息比特对应的Lt个校验比特。进而对Mt个信息比特以及该Mt个信息比特对应的Lt个校验比特进行校验译码,获取校验译码结果。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译码路径示意图。
具体地,校验过程中有N条路径,根据校验译码结果确定其中可靠度最高的一条路径,然后只保留可靠度最高的这条路径。
即接收设备对第t-1次重传码字的译码结果进行校验译码,再根据校验译码结果确定可靠度最高的译码路径,并删除该可靠度最高的译码路径之外的其他译码路径,进而根据可靠度最高的译码路径,对前t-1次传输的码字进行译码。
如图3所示,对第t-1次重传码字的译码结果进一步校验译码后,根据校验译码结果确定出可靠度最高的译码路径(箭头所示的路径1-2-3-4),接下来还采用这条路径译码。
具体实现过程中,接收设备根据这条可靠度最高的译码路径,对上一次接收的码字进行Polar码译码,并对Polar码译码的结果进一步校验译码,根据校验结果又可以得到可靠度最高的译码路径,并保留,依次类推,直到将初传的码字译码完成。这样每次都采用最可靠的路径译码,大大降低了译码复杂度、并降低存储开销和计算开销。
本实施例中,发送设备获取第t次待传输信息,第t次待传输信息包括:Rt个扩展位以及第t-1次待传输信息,这些扩展位中包括Mt个信息比特以及Mt个信息比特对应的Lt个校验比特。然后发送设备对第t次待传输信息进行Polar码编码,得到Polar码编码后的码字,并根据Polar码编码后的码字,获取第t-1次重传码字,之后发送第t-1次重传码字,接收设备收到第t-1次重传码字后进行Polar码译码,获取t次传输的码字的译码结果。通过在编码侧对扩展部分的信息比特校验编码,实现了译码过程中可以减少译码路径,从而大大降低了译码复杂度、并降低存储开销和计算开销。
可选地,上述数据重传方法可以记为一种传输模式,同时与其他传输模式共存。发送设备在确定重传之后,选择一种传输模式进行重传。不同的传输模式可能适用的场景或条件不同。
其中,发送设备获取第t次待传输信息之前,确定该第t次待传输信息符合预设条件。在符合预设条件时就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传输方式。具体地,预设条件包括下述一项或多项:第t次待传输信息的码长属于第一预设范围、第t次待传输信息的码率属于第二预设范围、第t次待传输信息中扩展位的信息比特的个数属于第三预设范围。
本申请提供的传输方式可以记为“第一传输模式”。可选地,在某些场景下,第一传输模式除了包括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传输方式,还可以包括一种扩展的增量冗余(IR)HARQ模式。这种扩展的IR HARQ模式中,发送设备在重传时,第t次待传输信息也包括扩展位,但是扩展位上的信息比特不进行校验编码,即不存在校验比特,Lt等于0,进而也对第t次待传输信息进行Polar码编码,得到Polar码编码后的码字,并获取第t-1次重传码字发送给接收设备。可以根据第一预设范围、第二预设范围、第三预设范围这些参数的不同决定使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传输方式、或者扩展的IR HARQ模式。
在符合上述预设条件时选用上述第一传输模式。
可选地,其他传输模式还可以包括:蔡司合并(Chase Combining,CC)HARQ模式、增量冗余(IR)HARQ模式。本申请提供的传输模式记为第一传输模式(名称不作限定)。其中,CCHARQ模式中,发送设备每次重传时,发送相同的编码信号;接收设备将接收到的所有收到的信号的对数似然比(LLR)直接相加,然后进行译码。IR HARQ模式中,发送设备不引入新的信息位,而是在第t-1次待传输信息的基础上对码长和内核进行扩展,其中,扩展位承载冻结比特,Polar码编码后传输重传码字。该IR HARQ模式等效于在重传时,将前面传输的打孔比特和部分已传输比特重传出去。
具体地,Thredhold_1是码率门限,Threshold_2是码长门限,Threshold_3是信息比特个数门限。可选地,Thredhold_1=1/8;Threshold_2=1024、2048或者4096;Threshold_3=5,但不以此为限,根据具体场景需要确定。
当重传时所构造的长码(第t次待传输信息)超过***码率和码长的限制时,选择CC HARQ模式。例如,随着重传次数增多使得***总体码率低于Thredhold_1或者第t次待传输信息码长大于Threshold_2,此时***不支持该码率或码长下的码构造,无法再进行第一传输模式,因此选择CC HARQ模式。
当扩展位中信息比特的数量较小时,选择IR HARQ模式。例如,当重传时扩展位中信息比特个数小于Threshold_3,那么此时由引入信息比特所带来的性能增益将会小于或等于对新信息比特进行校验编码所带来的性能损失,所以此时选择不引入信息比特,而是在第t-1次待传输信息的基础上对码长和内核进行扩展,然后传输扩展比特,即用IR HARQ模式进行传输。
可见,第一预设范围是大于或等于Threshold_1,第二预设范围是小于或等于Threshold_2,第三预设范围是大于或等于Threshold_3。
这里不以上述预设条件为限,可以根据不同的场景需求确定选用各个模式的条件。也不限于上述几种模式,还可以有其他传输模式共存。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发送设备进行Polar码编码后还会进行速率匹配。
可选地,上述发送设备根据Polar码编码后的码字,获取第t次重传码字,可以包括:发送设备根据预设码长、以及预设速率匹配方式,对Polar码编码后的码字进行速率匹配,得到匹配后的重传序列。发送设备根据匹配后的重传序列,获取上述t-1次重传码字。
其中,预设速率匹配方式为下述一种或多种:打孔速率匹配、缩短速率匹配、重复速率匹配。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预设码长指第t次待传输信息的码长,可以预先配置好第t次待传输信息的码长,根据Polar码编码后的码字选择一种速率匹配方式,进行速率匹配。得到匹配后的重传序列,再从中选择第t-1次重传码字。
另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预设速率匹配方式选用上述打孔速率匹配时,发送设备获取第t次待传输信息之前,确定第t次待传输信息符合预设条件。这里预设条件包括下述一项或多项:第t次待传输信息的码长属于第一预设范围、第t次待传输信息的码率属于第二预设范围、第t次待传输信息中扩展位的信息比特的个数属于第三预设范围、上述Polar编码后的码字中的打孔比特个数属于第四预设范围。在符合上述预设条件时选用上述第一传输模式。
其中,Polar编码后的码字中的打孔比特可以理解为:根据预设码长,确定出的Polar码编码后的码字中多余的比特。
Threshold_4为打孔比特个数门限。可选地,Threshold_4=(3/4)*Nt-1,其中,Nt-1表示第t-1次传输(也就是上一次传输)时母码长度。这里母码指Polar码编码后、速率匹配前的码字,也就是上述Polar码编码后的码字。另外,母码长度为2的整数次幂、且大于或等于第t-1次待传输信息的长度。
当重传时所构造的长码(第t次待传输信息)超过***码率和码长的限制时,选择CC HARQ模式。例如,随着重传次数增多使得***总体码率低于Thredhold_1或者第t次待传输信息码长大于Threshold_2,此时***不支持该码率或码长下的码构造,无法再进行第一传输模式,因此选择CC HARQ模式。
当扩展位中信息比特的数量较小或Polar编码后的码字中的打孔比特个数较大时,选择IR HARQ模式。例如,当重传时扩展位中信息比特个数小于Threshold_3,那么此时由引入信息比特所带来的性能增益将会小于或等于对新信息比特进行校验编码所带来的性能损失,所以此时选择不引入信息比特,而是在第t-1次待传输信息的基础上对码长和内核进行扩展,然后传输扩展比特,即用IR HARQ模式进行传输。当第t-1次Polar编码后的码字中的打孔比特个数大于Threshold_4时,也选用IR HARQ模式进行传输,可以带来较大的性能增益。
可见,第一预设范围是大于或等于Threshold_1,第二预设范围是小于或等于Threshold_2,第三预设范围是大于或等于Threshold_3,第四预设范围是小于或等于Threshold_4。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第t次待传输信息构造示意图。
可选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发送设备获取第t次待传输信息之前,发送设备判断R个扩展位中是否有Kt个信息位的可靠度大于第t-1次待传输信息中可靠度最低的Kt个信息位的可靠度,其中,Mt等于Kt-Lt
即发送设备构造第t次待传输信息时,需要确定R个扩展位中是否有Kt个信息位的可靠度大于第t-1次待传输信息中可靠度最低的Kt个信息位的可靠度。如图4所示,如果有,就将第t-1次待传输信息中可靠度最低的Mt个信息比特复制到扩展位中,并通过校验编码得到Lt个校验比特,也放置在扩展位中。其中,Mt个信息比特可以是第t-1次待传输信息中可靠度最低的Mt个信息比特。
需要说明的是,图4仅为示例,具体实现时Lt个校验比特所在位的可靠度可以比Mt个信息比特所在位的可靠度高。Lt个校验比特也可以与Mt个信息比特交叉,即一个或多个信息比特与一个或多个校验比特相邻不以图4为限。
可选地,将第t-1次待传输信息中可靠度最低的Mt个信息比特复制到扩展位中之后,第t次待传输信息所包含的第t-1次待传输信息中,原先可靠度最低的Mt个信息位变成冻结位。
另一方面,如果R个扩展位的可靠度低于第t-1次待传输信息中信息位(承载信息比特的位)的可靠度,那么就不将信息比特复制到扩展位,而是继续将第t-1次待传输信息进行Polar码编码、并向接收设备发送Polar码编码后的信息。相应地,接收设备在获取第t-1次重传码字的译码结果后,还可以判断可靠度最高的Kt的信息位是否在第t-1次重传码字的译码结果中,若存在,则继续对第t-1次重传码字的译码结果进行校验译码,否则认为第t-1次重传码字的译码结果均为已知的冻结比特。
需要说明的是,并不以上述实施方式为限,某些场景下,扩展位中某些位的可靠度比第t-1次待传输信息中可靠度最低的Kt个信息位的可靠度还要低,也可以用来承载信息。
也就是说,在扩展位中可以确定Mt个信息位承载Mt个信息比特即可,Mt可以不等于Kt-Lt
上述Mt可以和Lt相关。可选地,上述Mt可以和Lt成正相关,即扩展位中信息比特越多,需要的校验比特就越多,以提供足够的校验能力、避免过高的误检漏检概率。
具体实现过程中,Lt也可以根据具体需求确定,例如第t次待传输信息中,Lt也可以按照如下公式确定:
Figure BDA0001455746050000101
当然,不以上述举例为限,Lt、Mt、Kt都可以是预先设定的固定值,本申请不作限制。
可选地,某些场景下Lt也可以为0。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重传装置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可以是前述发送设备,如图5所示,该装置包括:获取模块501、编码模块502、确定模块503以及发送模块504,其中:
获取模块501,用于获取第t次待传输信息,其中,所述第t次待传输信息包括:Rt个扩展位以及第t-1次待传输信息,所述扩展位包括Mt个信息比特以及所述Mt个信息比特对应的Lt个校验比特,Rt、Mt、t、Lt均为大于0的整数,t大于1,Mt小于Rt
编码模块502,用于对所述第t次待传输信息进行极化Polar码编码,得到Polar码编码后的码字。
确定模块503,用于根据所述Polar码编码后的码字,获取第t-1次重传码字。
发送模块504,用于发送所述第t-1次重传码字。
图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重传装置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在图5的基础上,该装置还可以包括:扩展模块601,用于在获取模块501获取第t次待传输信息之前,确定所述R个扩展位中有Kt个信息位的可靠度大于第t-1次待传输信息中可靠度最低的Kt个信息位的可靠度,其中,Mt等于Kt-Lt
可选地,所述Mt和所述Lt成正相关。
图7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重传装置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在图5的基础上,该装置还可以包括:判断模块701。
一种实施方式中,判断模块701,用于在获取模块501获取第t次待传输信息之前,确定所述第t次待传输信息符合预设条件,所述预设条件包括下述一项或多项:所述第t次待传输信息的码长属于第一预设范围、所述第t次待传输信息的码率属于第二预设范围、所述第t次待传输信息中扩展位上的信息比特的个数属于第三预设范围。
可选地,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确定模块503具体用于根据预设码长、以及预设速率匹配方式,对所述Polar编码后的码字进行速率匹配,得到匹配后的待重传序列,其中,所述预设速率匹配方式为下述一种或多种:打孔速率匹配、缩短速率匹配、重复速率匹配;根据所述匹配后的待重传序列,获取所述t-1次重传码字。
所述预设速率匹配方式为打孔速率匹配时,判断模块701,用于在获取模块501获取第t次待传输信息之前,确定所述第t次待传输信息符合预设条件,所述预设条件包括下述一项或多项:所述第t次待传输信息的码长属于第一预设范围、所述第t次待传输信息的码率属于第二预设范围、所述第t次待传输信息中扩展位上的信息比特的个数属于第三预设范围、所述Polar编码后的码字中的打孔比特个数属于第四预设范围。
图8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重传装置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可以为前述接收设备,如图8所示,该装置包括:接收模块801和译码模块802。
其中,接收模块801,用于接收发送设备发送的第t-1次重传码字,其中,所述第t-1次重传码字为所述发送设备根据第t次待传输信息极化Polar码编码后的码字获取的重传码字,所述第t次待传输信息包括:Rt个扩展位以及第t-1次待传输信息,所述扩展位包括Mt个信息比特以及所述Mt个信息比特对应的Lt个校验比特,Rt、Mt、t、Lt均为大于0的整数,t大于1,Mt小于Rt
译码模块802,用于对所述第t-1次重传码字进行Polar码译码,获取t次传输的码字的译码结果。
可选地,译码模块802,具体用于对所述第t-1次重传码字进行Polar码译码,获取所述第t-1次重传码字的译码结果;对所述第t-1次重传码字的译码结果进行校验译码,获取校验译码结果;根据所述校验译码结果确定可靠译码路径,根据所述可靠译码路径对所述前t-1次传输的码字进行译码,获取t次传输的码字的译码结果。
其中,对于根据所述校验译码结果确定可靠译码路径,根据所述可靠译码路径对所述前t-1次传输的码字进行译码,获取t次传输的码字的译码结果,译码模块802,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校验译码结果确定可靠度最高的译码路径,并删除除所述可靠度最高的译码路径之外的其他译码路径;根据所述可靠度最高的译码路径,对所述前t-1次传输的码字进行译码。
进一步地,所述R个扩展位中有Kt个信息位的可靠度大于第t-1次待传输信息中可靠度最低的Kt个信息位的可靠度,其中,Mt等于Kt-Lt
可选地,所述Mt和所述Lt成正相关。
可选地,所述第t次待传输信息符合预设条件,所述预设条件包括下述一项或多项:所述第t次待传输信息的码长属于第一预设范围、所述第t次待传输信息的码率属于第二预设范围、所述第t次待传输信息中扩展位上的信息比特的个数属于第三预设范围。
可选地,所述第t-1次重传码字为所述发送设备根据第t次待传输信息Polar码编码后的码字获取的重传码字,包括:所述第t-1次重传码字根据第t次待传输信息Polar码编码后的码字采用预设速率匹配方式速率匹配得到的匹配后的待重传序列获取,其中,所述预设速率匹配方式为下述一种或多种:打孔速率匹配、缩短速率匹配、重复速率匹配。
相应地,所述预设速率匹配方式为打孔速率匹配时,所述第t次待传输信息符合预设条件,所述预设条件包括下述一项或多项:所述第t次待传输信息的码长属于第一预设范围、所述第t次待传输信息的码率属于第二预设范围、所述第t次待传输信息中扩展位上的信息比特的个数属于第三预设范围、所述Polar编码后的码字中的打孔比特个数属于第四预设范围。
上述装置可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具体实现方式和技术效果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应理解以上装置的各个模块的划分仅仅是一种逻辑功能的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集成到一个物理实体上,也可以物理上分开。且这些模块可以全部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也可以全部以硬件的形式实现;还可以部分模块通过处理元件调用软件的形式实现,部分模块通过硬件的形式实现。例如,确定模块可以为单独设立的处理元件,也可以集成在上述装置的某一个芯片中实现,此外,也可以以程序代码的形式存储于上述装置的存储器中,由上述装置的某一个处理元件调用并执行以上确定模块的功能。其它模块的实现与之类似。此外这些模块全部或部分可以集成在一起,也可以独立实现。这里所述的处理元件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或以上各个模块可以通过处理器元件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
例如,以上这些模块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等。再如,当以上某个模块通过处理元件调度程序代码的形式实现时,该处理元件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或其它可以调用程序代码的处理器。再如,这些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以片上***(system-on-a-chip,SOC)的形式实现。
图9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重传装置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可以集成于前述发送设备,如图9所示,该装置包括:存储器10和处理器11。
存储器10可以是独立的物理单元,与处理器11可以通过总线连接。存储器10、处理器11也可以集成在一起,通过硬件实现等。
存储器10用于存储实现以上方法实施例,或者图5-图7所示实施例各个模块的程序,处理器11调用该程序,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的操作。
图10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重传装置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可以集成于前述接收设备,如图10所示,该装置包括:该装置包括:存储器20和处理器21,存储器20可以是独立的物理单元,与处理器21可以通过总线连接。存储器20、处理器21也可以集成在一起,通过硬件或部分软件实现。
存储器20用于存储实现以上方法实施例,或者图8所示实施例各个模块的程序,处理器21调用该程序,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的操作。
可选的,当上述实施例的数据重传方法中的部分或全部通过软件实现时,数据重传装置也可以只包括处理器。用于存储程序的存储器位于数据重传装置之外,处理器通过电路/电线与存储器连接,用于读取并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
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或者CPU和NP的组合。
处理器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硬件芯片。上述硬件芯片可以是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logic device,PLD)或其组合。上述PLD可以是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CPLD),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array,FPGA),通用阵列逻辑(generic array logic,GAL)或其任意组合。
存储器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 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存储器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memory),例如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硬盘(hard disk 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存储器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
图1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通信***交互示意图,如图11所示,该***包括:网络设备101和终端102。
参见图11所示,编码装置、译码装置可以被安装在网络设备101中。其中编码装置、译码装置均可以是上述数据重传装置,数据重传装置作为发送设备时也可以为编码装置,数据重传装置作为接收设备时也可以为译码装置。除了上述编码装置、译码装置外,网络设备101还可以包括一个收发器1102,编码装置编码完成的序列可以通过收发器1102发送给终端102,或者该收发器1102还用于接收来自于终端102的信息/数据,这些信息/数据经过一系列处理被转换成待译码序列,经过译码装置的处理后得到译码结果。
如图11所示,网络设备101还可以包括网络接口1104,用于与其它的网络设备进行通信。
同理,上述编码装置、译码装置还可以被安装在终端102中。除了上述编码装置、译码装置外,终端102还可以包括一个收发器1112,编码装置编码后的序列经过后续的变化或处理后通过收发器1112发送给网络设备101,或者该收发器1112还用于接收来自于网络设备101的信息/数据,这些信息/数据经过一系列处理被转换成待译码序列,经过译码装置的处理后得到译码结果。终端102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接口1114,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信息,对于需要发送给网络设备101的信息,则需要经过编码装置处理后再通过收发器1112发送给网络设备101。译码装置获得的译码结果经过后续处理后也可以通过输入输出接口1114呈现给用户。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数据重传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数据重传方法。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Claims (36)

1.一种数据重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设备获取第t次待传输信息,其中,所述第t次待传输信息包括:Rt个扩展位以及第t-1次待传输信息,所述扩展位包括Mt个信息比特以及所述Mt个信息比特对应的Lt个校验比特,Rt、Mt、t、Lt均为大于0的整数,t大于1,Mt小于Rt
所述发送设备对所述第t次待传输信息进行极化Polar码编码,得到Polar码编码后的码字;
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Polar码编码后的码字,获取第t-1次重传码字;
所述发送设备发送所述第t-1次重传码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设备获取第t次待传输信息之前,还包括:
所述发送设备确定所述Rt个扩展位中有Kt个信息位的可靠度大于第t-1次待传输信息中可靠度最低的Kt个信息位的可靠度,其中,Mt等于Kt-Lt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t和所述Lt成正相关。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设备获取第t次待传输信息之前,还包括:
所述发送设备确定所述第t次待传输信息符合预设条件,所述预设条件包括下述一项或多项:所述第t次待传输信息的码长属于第一预设范围、所述第t次待传输信息的码率属于第二预设范围、所述第t次待传输信息中扩展位上的信息比特的个数属于第三预设范围。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Polar码编码后的码字,获取第t-1次重传码字,包括:
所述发送设备根据预设码长、以及预设速率匹配方式,对所述Polar编码后的码字进行速率匹配,得到匹配后的待重传序列,其中,所述预设速率匹配方式为下述一种或多种:打孔速率匹配、缩短速率匹配、重复速率匹配;
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匹配后的待重传序列,获取所述t-1次重传码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速率匹配方式为打孔速率匹配时,所述发送设备获取第t次待传输信息之前,还包括:
所述发送设备确定所述第t次待传输信息符合预设条件,所述预设条件包括下述一项或多项:所述第t次待传输信息的码长属于第一预设范围、所述第t次待传输信息的码率属于第二预设范围、所述第t次待传输信息中扩展位上的信息比特的个数属于第三预设范围、所述Polar编码后的码字中的打孔比特个数属于第四预设范围。
7.一种数据重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设备接收发送设备发送的第t-1次重传码字,其中,所述第t-1次重传码字为所述发送设备根据第t次待传输信息极化Polar码编码后的码字获取的重传码字,所述第t次待传输信息包括:Rt个扩展位以及第t-1次待传输信息,所述扩展位包括Mt个信息比特以及所述Mt个信息比特对应的Lt个校验比特,Rt、Mt、t、Lt均为大于0的整数,t大于1,Mt小于Rt
所述接收设备对所述第t-1次重传码字进行Polar码译码,获取t次传输的码字的译码结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设备对所述第t-1次重传码字进行Polar码译码,获取t次传输的码字的译码结果,包括:
所述接收设备对所述第t-1次重传码字进行Polar码译码,获取所述第t-1次重传码字的译码结果;
所述接收设备对所述第t-1次重传码字的译码结果进行校验译码,获取校验译码结果;
所述接收设备根据所述校验译码结果确定可靠译码路径,根据所述可靠译码路径对前t-1次传输的码字进行译码,获取t次传输的码字的译码结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设备根据所述校验译码结果确定可靠译码路径,根据所述可靠译码路径对所述前t-1次传输的码字进行译码,包括:
所述接收设备根据所述校验译码结果确定可靠度最高的译码路径,并删除除所述可靠度最高的译码路径之外的其他译码路径;
根据所述可靠度最高的译码路径,对所述前t-1次传输的码字进行译码。
10.根据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Rt个扩展位中有Kt个信息位的可靠度大于第t-1次待传输信息中可靠度最低的Kt个信息位的可靠度,其中,Mt等于Kt-Lt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t和所述Lt成正相关。
12.根据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t次待传输信息符合预设条件,所述预设条件包括下述一项或多项:所述第t次待传输信息的码长属于第一预设范围、所述第t次待传输信息的码率属于第二预设范围、所述第t次待传输信息中扩展位上的信息比特的个数属于第三预设范围。
13.根据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t-1次重传码字为所述发送设备根据第t次待传输信息Polar码编码后的码字获取的重传码字,包括:所述第t-1次重传码字根据第t次待传输信息Polar码编码后的码字采用预设速率匹配方式速率匹配得到的匹配后的待重传序列获取,其中,所述预设速率匹配方式为下述一种或多种:打孔速率匹配、缩短速率匹配、重复速率匹配。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速率匹配方式为打孔速率匹配时,所述第t次待传输信息符合预设条件,所述预设条件包括下述一项或多项:所述第t次待传输信息的码长属于第一预设范围、所述第t次待传输信息的码率属于第二预设范围、所述第t次待传输信息中扩展位上的信息比特的个数属于第三预设范围、所述Polar编码后的码字中的打孔比特个数属于第四预设范围。
15.一种数据重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t次待传输信息,其中,所述第t次待传输信息包括:Rt个扩展位以及第t-1次待传输信息,所述扩展位包括Mt个信息比特以及所述Mt个信息比特对应的Lt个校验比特,Rt、Mt、t、Lt均为大于0的整数,t大于1,Mt小于Rt
编码模块,用于对所述第t次待传输信息进行极化Polar码编码,得到Polar码编码后的码字;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Polar码编码后的码字,获取第t-1次重传码字;
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所述第t-1次重传码字。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扩展模块,用于在所述获取模块获取第t次待传输信息之前,确定所述Rt个扩展位中有Kt个信息位的可靠度大于第t-1次待传输信息中可靠度最低的Kt个信息位的可靠度,其中,Mt等于Kt-Lt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Mt和所述Lt成正相关。
18.根据权利要求15-17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判断模块,用于在所述获取模块获取第t次待传输信息之前,确定所述第t次待传输信息符合预设条件,所述预设条件包括下述一项或多项:所述第t次待传输信息的码长属于第一预设范围、所述第t次待传输信息的码率属于第二预设范围、所述第t次待传输信息中扩展位上的信息比特的个数属于第三预设范围。
19.根据权利要求15-17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根据预设码长、以及预设速率匹配方式,对所述Polar编码后的码字进行速率匹配,得到匹配后的待重传序列,其中,所述预设速率匹配方式为下述一种或多种:打孔速率匹配、缩短速率匹配、重复速率匹配;根据所述匹配后的待重传序列,获取所述t-1次重传码字。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速率匹配方式为打孔速率匹配时,所述装置还包括:
判断模块,用于在所述获取模块获取第t次待传输信息之前,确定所述第t次待传输信息符合预设条件,所述预设条件包括下述一项或多项:所述第t次待传输信息的码长属于第一预设范围、所述第t次待传输信息的码率属于第二预设范围、所述第t次待传输信息中扩展位上的信息比特的个数属于第三预设范围、所述Polar编码后的码字中的打孔比特个数属于第四预设范围。
21.一种数据重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发送设备发送的第t-1次重传码字,其中,所述第t-1次重传码字为所述发送设备根据第t次待传输信息极化Polar码编码后的码字获取的重传码字,所述第t次待传输信息包括:Rt个扩展位以及第t-1次待传输信息,所述扩展位包括Mt个信息比特以及所述Mt个信息比特对应的Lt个校验比特,Rt、Mt、t、Lt均为大于0的整数,t大于1,Mt小于Rt
译码模块,用于对所述第t-1次重传码字进行Polar码译码,获取t次传输的码字的译码结果。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译码模块,具体用于对所述第t-1次重传码字进行Polar码译码,获取所述第t-1次重传码字的译码结果;对所述第t-1次重传码字的译码结果进行校验译码,获取校验译码结果;根据所述校验译码结果确定可靠译码路径,根据所述可靠译码路径对前t-1次传输的码字进行译码,获取t次传输的码字的译码结果。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译码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校验译码结果确定可靠度最高的译码路径,并删除除所述可靠度最高的译码路径之外的其他译码路径;根据所述可靠度最高的译码路径,对所述前t-1次传输的码字进行译码。
24.根据权利要求21-23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Rt个扩展位中有Kt个信息位的可靠度大于第t-1次待传输信息中可靠度最低的Kt个信息位的可靠度,其中,Mt等于Kt-Lt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Mt和所述Lt成正相关。
26.根据权利要求21-23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t次待传输信息符合预设条件,所述预设条件包括下述一项或多项:所述第t次待传输信息的码长属于第一预设范围、所述第t次待传输信息的码率属于第二预设范围、所述第t次待传输信息中扩展位上的信息比特的个数属于第三预设范围。
27.根据权利要求21-23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t-1次重传码字为所述发送设备根据第t次待传输信息Polar码编码后的码字获取的重传码字,包括:所述第t-1次重传码字根据第t次待传输信息Polar码编码后的码字采用预设速率匹配方式速率匹配得到的匹配后的待重传序列获取,其中,所述预设速率匹配方式为下述一种或多种:打孔速率匹配、缩短速率匹配、重复速率匹配。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速率匹配方式为打孔速率匹配时,所述第t次待传输信息符合预设条件,所述预设条件包括下述一项或多项:所述第t次待传输信息的码长属于第一预设范围、所述第t次待传输信息的码率属于第二预设范围、所述第t次待传输信息中扩展位上的信息比特的个数属于第三预设范围、所述Polar编码后的码字中的打孔比特个数属于第四预设范围。
29.一种数据重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方法。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存储的程序,执行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方法。
31.一种数据重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权利要求7-14任一项所述方法。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存储的程序,执行权利要求7-14任一项所述方法。
33.一种数据重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方法的至少一个芯片。
34.一种数据重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执行权利要求7-14任一项所述方法的至少一个芯片。
3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36.一种计算机 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7-14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1711065804.XA 2017-11-02 2017-11-02 数据重传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97563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65804.XA CN109756307B (zh) 2017-11-02 2017-11-02 数据重传方法及装置
EP18873004.8A EP3683990A4 (en) 2017-11-02 2018-09-25 DATA TRANSFER METHOD AND DEVICE
PCT/CN2018/107290 WO2019085690A1 (zh) 2017-11-02 2018-09-25 数据重传方法及装置
US16/849,643 US11528040B2 (en) 2017-11-02 2020-04-15 Data re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obtain information to be transmitted and to perform Polar encoding on the informatio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65804.XA CN109756307B (zh) 2017-11-02 2017-11-02 数据重传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56307A CN109756307A (zh) 2019-05-14
CN109756307B true CN109756307B (zh) 2020-11-17

Family

ID=663313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065804.XA Active CN109756307B (zh) 2017-11-02 2017-11-02 数据重传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528040B2 (zh)
EP (1) EP3683990A4 (zh)
CN (1) CN109756307B (zh)
WO (1) WO201908569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87155A (zh) * 2018-01-25 2019-08-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Pon中的编码控制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19227276A1 (en) * 2018-05-28 2019-12-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Polar code construction for incremental redundancy
WO2024050789A1 (zh) * 2022-09-08 2024-03-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相关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17337A (zh) * 2007-01-01 2008-07-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支持递增冗余混合自动重传的低密度奇偶校验码编码装置和方法
CN106230553A (zh) * 2016-07-27 2016-12-14 块互动(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接收方法、数据发送终端及接收终端
CN106464446A (zh) * 2014-03-21 2017-02-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极化码的重传方法及装置
CN107026709A (zh) * 2016-02-01 2017-08-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包编码处理方法及装置、基站及用户设备
WO2017156792A1 (en) * 2016-03-18 2017-09-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ssion of new data in a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retransmission with polar coded transmissions
CN107294652A (zh) * 2016-04-13 2017-10-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混合重传处理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74736B (zh) * 2014-03-19 2020-02-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极性码的速率匹配方法和速率匹配装置
CN106817195B (zh) * 2015-12-02 2020-04-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极化码的速率匹配的方法和装置
WO2017176309A1 (en) 2016-04-08 2017-10-12 Intel Corporation Polar codes for harq transmissions
US10313057B2 (en) * 2016-06-01 2019-06-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Error detec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ing sectional redundancy check information
US10756853B2 (en) * 2016-10-21 2020-08-2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incremental redundancy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IR-HARQ) re-transmission
US10492184B2 (en) * 2016-12-09 2019-11-2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ultiplex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 physical uplink data channel
WO2018126496A1 (en) * 2017-01-09 2018-07-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Bit allocation for encoding and decoding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17337A (zh) * 2007-01-01 2008-07-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支持递增冗余混合自动重传的低密度奇偶校验码编码装置和方法
CN106464446A (zh) * 2014-03-21 2017-02-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极化码的重传方法及装置
CN107026709A (zh) * 2016-02-01 2017-08-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包编码处理方法及装置、基站及用户设备
WO2017156792A1 (en) * 2016-03-18 2017-09-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ssion of new data in a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retransmission with polar coded transmissions
CN107294652A (zh) * 2016-04-13 2017-10-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混合重传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6230553A (zh) * 2016-07-27 2016-12-14 块互动(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接收方法、数据发送终端及接收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56307A (zh) 2019-05-14
EP3683990A1 (en) 2020-07-22
US20200244291A1 (en) 2020-07-30
WO2019085690A1 (zh) 2019-05-09
EP3683990A4 (en) 2020-11-25
US11528040B2 (en) 2022-1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96250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user equipment cooperation with sidelink HARQ feedback
WO2017092543A1 (zh) 用于极化码的速率匹配的方法和装置
EP3113400B1 (en) Polar code re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US10567994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data
US11146363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HARQ retransmission using an outer code
WO2016082142A1 (zh) 极化码的速率匹配的方法、装置和无线通信设备
WO2015139248A1 (zh) 极性码的速率匹配方法和速率匹配装置
CN110140311B (zh) 外编码***及方法
WO2015123855A1 (zh) 用于极化码的速率匹配的方法和装置
WO2015143593A1 (zh) 极性码的速率匹配方法和速率匹配装置
WO2015180187A1 (zh) 一种打孔的极化码的构造方法和装置
WO2015074192A1 (zh) 极化码的处理方法和设备
EP3264651B1 (en) Polar code hybrid automatic retransmission request method and device
US11528040B2 (en) Data re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obtain information to be transmitted and to perform Polar encoding on the information
CN112636879B (zh) 基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码块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WO2018152714A1 (zh) 用于信息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JP2010147755A (ja)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WO2017101023A1 (zh) 通信方法及网络设备、用户设备
WO2019141165A1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US20200235853A1 (en) Channel enco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20230224082A1 (en) Re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2187409B (zh) 译码方法和装置、终端、芯片及存储介质
US11296724B2 (en) Enco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23174027A1 (zh) 一种网络编码方法以及装置
US20190081732A1 (en) Channel enco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