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79544B - 接枝改性超细聚烯烃及其固相接枝方法 - Google Patents

接枝改性超细聚烯烃及其固相接枝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79544B
CN106279544B CN201610695010.0A CN201610695010A CN106279544B CN 106279544 B CN106279544 B CN 106279544B CN 201610695010 A CN201610695010 A CN 201610695010A CN 106279544 B CN106279544 B CN 1062795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olefin
graft polymers
copolymer
microns
viny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69501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279544A (zh
Inventor
李化毅
罗志
张辽云
李倩
胡友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Chemistry CA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Chemistry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Chemistry CA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Chemistry CAS
Priority to CN20161069501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279544B/zh
Publication of CN1062795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795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2795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795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55/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of hydrocarbons as defined in group C08F10/00
    • C08F255/0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of hydrocarbons as defined in group C08F10/00 on to polymers of olefins having two or three carbon ato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00Processes of polymerisation
    • C08F2/36Polymerisation in solid st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55/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of hydrocarbons as defined in group C08F10/00
    • C08F255/0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of hydrocarbons as defined in group C08F10/00 on to polymers of olefins having two or three carbon atoms
    • C08F255/04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of hydrocarbons as defined in group C08F10/00 on to polymers of olefins having two or three carbon atoms on to ethene-propene co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55/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of hydrocarbons as defined in group C08F10/00
    • C08F255/08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of hydrocarbons as defined in group C08F10/00 on to polymers of olefins having four or more carbon atoms
    • C08F255/1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of hydrocarbons as defined in group C08F10/00 on to polymers of olefins having four or more carbon atoms on to butene polyme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raft Or Block Polym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细粒径聚烯烃采用固相接枝制备接枝聚合物的方法及其制备的接枝聚合物,所述方法是在容器中加入聚烯烃、接枝单体、引发剂和界面剂,搅拌混合均匀;加热进行固相接枝反应;获得所述的接枝聚合物;所述聚烯烃呈颗粒状,平均粒径为20~300微米,标准差为2~15微米。相比于其他制备高接枝率接枝聚合物的方法,该方法更为简单有效且操作简单。所述接枝聚合物的热性能、力学性能、极性等方面均有明显的改善,并保持了聚烯烃原有的优良性能。

Description

接枝改性超细聚烯烃及其固相接枝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接枝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接枝改性超细粒径聚烯烃及其固相接枝方法。
背景技术
聚烯烃,以聚丙烯为例,聚丙烯作为通用塑料,以产量大、应用面广以及物美价廉而著称,但是这些聚烯烃的耐寒性、耐候性、耐光性、染色性、粘接性、抗静电性、亲水性均很差,而且与其它极性聚合物、无机填充及增强材料等相容性也很差,这些缺点制约了聚烯烃(例如聚丙烯)在包装材料领域、汽车工业、电子工业以及医疗器械等方面的应用。
为了改进聚烯烃的性能,并扩大其应用范围,需要对聚烯烃进行改性。聚烯烃改性的方法有很多,接枝改性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接枝改性的工艺有化学接枝、机械接枝、光接枝等,其中化学接枝又包括溶液接枝、固相接枝、熔融接枝、气相接枝、悬浮接枝等。固相接枝聚烯烃,尤其是固相接枝聚丙烯的研究起步较晚,在20世纪80年代末,Rengarajan等首次报道了用固相接枝法制备马来酸酐官能化聚丙烯,随后陆续报道的用于固相接枝法改性聚丙烯的单体包括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4-乙烯基吡啶、丙烯腈、2-羟乙基丙烯酸甲酯等。近几年这种方法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用来改性聚烯烃,与其它接枝工艺相比较,固相接枝法不仅可以在保持聚烯烃原有性能的情况下引入极性官能团,而且具有低温、低压、低成本、较高的接枝率和无需溶剂回收等优点。
然而,固相接枝法改性聚烯烃目前所面临的一个较大的困难在于常规的工艺或技术制备出的接枝改性聚烯烃的有效接枝率很低,目前文献中的报道一般只能达到1%,显然这样低接枝率的改性对于聚烯烃的性能的改善是有限的。近年来,研究者们为了提高接枝率研发了一系列的固相接枝反应工艺,例如:超临界二氧化碳协助固相接枝、磨盘形力化学反应器接枝改性聚丙烯、超声波辅助的固相接枝法、共单体熔融接枝法、辐射接枝法等方法。虽然这些方法都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接枝温度和接枝时间并提高接枝率,但是整个反应工艺操作过于复杂,而且引入了新的介质或设备,这些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成本,难以实现大规模低成本生产。所以研究采用常规方法低成本制备高接枝率接枝聚合物就非常具有意义。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有效的聚烯烃固相接枝制备高接枝率接枝聚合物的方法,采用该方法能够简便且高效地制备出接枝率较高的接枝聚合物,更为有效的对聚烯烃进行改性,改善聚烯烃的性能。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超细粒径聚烯烃采用固相接枝制备接枝聚合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容器中,加入聚烯烃、接枝单体、引发剂和界面剂,搅拌混合均匀;加热进行固相接枝反应;获得所述的接枝聚合物;
所述聚烯烃呈颗粒状,平均粒径为20~300微米,标准差为2~15微米。
根据本发明,所述聚烯烃的粒径分布近似于正态分布。
根据本发明,所述聚烯烃的平均粒径优选地为20~200微米;标准差优选为5μm-15μm,更优选为6μm-12μm。
根据本发明,所述聚烯烃的粘均分子量为1×103~1×107,优选为1×104~6×106
根据本发明,所述搅拌混合的时间为30分钟到5小时。所述的搅拌的目的在于使反应物能够充分混合均匀,原则上搅拌时间越长对反应越有利,优选的搅拌时间为1小时到4小时。
根据本发明,固相接枝反应的温度为60~130℃,时间为1小时到5小时。优选为70~125℃下反应2~4小时。更优选为100~125℃下反应2~3小时。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聚烯烃选自乙烯均聚物或共聚物、丙烯均聚物或共聚物、丁烯均聚物或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共聚物的共聚单体为α-烯烃中的一种或多种,例如一种、两种或三种。所述α-烯烃例如为乙烯、1-丙烯、1-丁烯、1-戊烯、1-己烯、1-庚烯、1-辛烯、1-壬烯或1-癸烯。所述共聚物例如是乙丙共聚物、丙丁共聚物、乙丁共聚物或乙丙丁三元共聚物。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接枝单体为硅氧烷类化合物或乙烯基类不饱和化合物,所述乙烯基类不饱和化合物例如为苯乙烯类化合物、乙烯基类不饱和有机酸、乙烯基类不饱和有机酯、乙烯基类不饱和有机酸酐或其混合物。优选地,所述接枝单体为丙烯酸(AA)、甲基丙烯酸(MAA)、丙烯酸甲酯(M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乙酯(EA)、甲基丙烯酸乙酯(MEA)、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丁酯(BMA)、马来酸酐(MAH)、马来酸、苯乙烯(St)、季戊四醇三丙烯酸甘油酯(PETA)、乙烯基三甲基硅烷、乙烯基三乙基硅烷、二乙烯基二甲基硅烷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接枝单体的加入量为聚烯烃质量的0.2wt%到15wt%,优选为2wt%到12wt%,更优选为3wt%到9wt%。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引发剂为偶氮类引发剂或过氧化物类引发剂,优选为偶氮二异丁腈、过氧化苯甲酰或过氧化异丙苯中的一种或多种。引发剂的加入量为聚烯烃质量的0.1wt%到10wt%,优选为2wt%到9wt%,更优选为3wt%到8wt%。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界面剂为对聚烯烃具有溶胀作用的有机溶剂。优选为对丙烯聚合物具有溶胀作用的下述有机溶剂:醚类溶剂、酮类溶剂、芳烃类溶剂或烷烃类溶剂;更优选为氯代苯、多氯代苯、C6以上的烷烃或环烷烃、苯、烷基取代苯、脂肪醚、脂肪酮、或十氢萘;还更优选为苯、甲苯、二甲苯、氯苯、四氢呋喃、***、丙酮、己烷、环己烷、十氢萘、庚烷中的一种或多种。例如为二甲苯,或者二甲苯与四氢呋喃的混合物。界面剂的加入量为聚烯烃质量的0.1~30wt%,优选为10~25wt%。
本发明还提供了由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接枝聚合物,其中,接枝单体的有效接枝率≥0.5%;基础聚合物为聚烯烃;所述聚烯烃呈颗粒状,平均粒径为20~300微米,标准差为2~15微米。
根据本发明,所述聚烯烃的粒径分布近似于正态分布。
根据本发明,所述有效接枝率为0.5%~6.5%。
根据本发明,所述聚烯烃的平均粒径优选地为20~200微米,标准差优选为5μm-15μm,更优选为6μm-12μm。
根据本发明,所述聚烯烃的粘均分子量为1×103~1×107,优选为1×104~6×106
根据本发明,所述聚烯烃选自乙烯均聚物或共聚物、丙烯均聚物或共聚物、丁烯均聚物或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共聚物的共聚单体为α-烯烃中的一种或多种,例如一种、两种或三种。所述α-烯烃例如为乙烯、1-丙烯、1-丁烯、1-戊烯、1-己烯、1-庚烯、1-辛烯、1-壬烯或1-癸烯。所述共聚物例如是乙丙共聚物、丙丁共聚物、乙丁共聚物或乙丙丁三元共聚物。
根据本发明,所述接枝单体为硅氧烷类化合物或乙烯基类不饱和化合物,所述乙烯基类不饱和化合物例如为苯乙烯类化合物、乙烯基类不饱和有机酸、乙烯基类不饱和有机酯、乙烯基类不饱和有机酸酐或其混合物。优选地,所述接枝单体为丙烯酸(AA)、甲基丙烯酸(MAA)、丙烯酸甲酯(M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乙酯(EA)、甲基丙烯酸乙酯(MEA)、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丁酯(BMA)、马来酸酐(MAH)、马来酸、苯乙烯(St)、季戊四醇三丙烯酸甘油酯(PETA)、乙烯基三甲基硅烷、乙烯基三乙基硅烷、二乙烯基二甲基硅烷中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本发明,所述接枝聚合物的水接触角小于等于90°。例如,所述水接触角为70°~86°。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与现有技术相比,首先由于选取的反应基体为超细粒径聚烯烃颗粒(平均粒径为20~300微米,标准差为2~15微米),相比于普通的聚烯烃颗粒(大于500微米)粒径更小,比表面积大大提升,使得接枝单体有更多的反应位点,因而制备出的接枝聚合物具有较高的有效接枝率。其次,相比于其他制备高接枝率接枝聚合物的方法,该方法不需要对原料进行复杂的预处理和设计特定的反应设备。最后,本发明提供的采用固相接枝制备高接枝率接枝聚合物的方法,工艺简单,成本较低,操作简单,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制备出的接枝聚合物热性能、力学性能、极性等方面均有明显的改善,并保持了聚烯烃原有的优良性能。接枝聚合物的结晶温度提高了8℃;有效接枝率大于等于0.5%(例如可以达到2.8%及以上);接枝聚合物的水接触角小于等于90°(例如为70°~86°),而不经过接枝改性的聚烯烃基础聚合物的水接触角一般为95°以上,可见本发明的接枝聚合物的亲水性和极性明显改善。
附图说明:
图1实施例1的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的红外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前所述,本发明公开了超细粒径聚烯烃采用固相接枝制备高接枝率接枝聚合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容器中,加入聚烯烃、接枝单体、引发剂和界面剂,搅拌混合均匀;加热进行固相接枝反应;获得所述的接枝聚合物;
所述聚烯烃呈颗粒状,平均粒径为20~300微米,标准差为2~15微米。优选地,所述聚烯烃的粒径分布近似于正态分布。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接枝聚合物按照如下方法制备:在容器中,加入平均粒径为20~300微米(优选20~200微米,更优选40-100微米)、标准差为2~15微米(优选为5μm-15μm,更优选为6μm-12μm)、粘均分子量为1×103~1×107(优选为1×104~6×106)的聚烯烃颗粒;加入偶氮类引发剂或过氧化合物类引发剂(例如过氧化苯甲酰),加入量为聚烯烃质量的0.1~10wt%(优选为2~9wt%,更优选为3~8wt%);加入接枝单体,选自硅氧烷类化合物或乙烯基类不饱和化合物,例如为苯乙烯类化合物、乙烯基类不饱和有机酸、乙烯基类不饱和有机酯、乙烯基类不饱和有机酸酐或其混合物,更优选为丙烯酸(AA)、甲基丙烯酸(MAA)、丙烯酸甲酯(M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乙酯(EA)、甲基丙烯酸乙酯(MEA)、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丁酯(BMA)、马来酸酐(MAH)、马来酸、苯乙烯(St)和季戊四醇三丙烯酸甘油酯(PETA)、乙烯基三甲基硅烷、乙烯基三乙基硅烷、二乙烯基二甲基硅烷中的一种或多种(还更优选为丙烯酸(AA)、马来酸酐(MAH)、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苯乙烯(St)中的一种或多种),加入量为聚烯烃质量的0.2wt%到15wt%(优选为2wt%到12wt%,更优选为3~9wt%);加入界面剂,为苯、甲苯、二甲苯、四氢呋喃、***、丙酮、己烷、庚烷中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为甲苯、二甲苯、四氢呋喃、***、丙酮中的一种或多种,例如为二甲苯,或者二甲苯与四氢呋喃的混合物,加入量为聚烯烃质量的0.1~30wt%(优选为10~25wt%)。原料加入完毕后,进行高速机械搅拌,搅拌的时间与搅拌桨的效率有关,搅拌的目的在于使反应物混合均匀,使接枝反应进行更为充分,降低接枝单体自聚反应的发生,所以搅拌的时间不确定,一般为30分钟到5小时,优选2小时到5小时,更优选为3小时到5小时。加热进行固相接枝反应,接枝反应条件为60~130℃下进行1~5小时,优选为70~125℃下进行2~4小时,更优选为100~125℃下进行2~3小时的接枝反应。反应结束,产物即为具有高接枝率的接枝聚合物。
所述聚烯烃的来源可以是采用专利CN201510271254.1提供的方法直接制备获得,也可以采用市场上购买的普通聚烯烃经过机械粉碎或研磨获得。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优选实施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但是应当理解,这些描述只是为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特征和优点,而不是对本发明权利要求的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接枝聚合物的红外表征:取少许样品,在平板硫化机上压制成薄膜,在NICOLET560型FTIR上得到红外谱图。
水接触角的测定:取少许样品,在平板硫化机上压制成薄膜。在样品台上滴一滴蒸馏水,使样品膜紧紧地沾附在样品台上。用微量进样器抽取2μL去离子水滴加到样品膜上,10秒后测量角度。
接枝聚合物的有效接枝率的测定方法:准确称取1g干燥好的精制接枝物样品,置于250mL烧瓶中,加入80mL二甲苯,加热回流至溶解。冷却后加入过量的0.1mol/L KOH-乙醇溶液,再加热回流2h,冷却后以酚酞作为指示剂,用0.1mol/L的HCl-异丙醇溶液进行滴定。记录加入的碱量和中和所消耗的酸量,按下式计算出固相接枝反应产物的接枝率。
式中:G为产物的有效接枝率;c1为KOH-乙醇溶液浓度,mol/L;V1为过量加入的KOH-乙醇溶液的体积,mL;c2为HCl-异丙醇溶液浓度,mol/L;V2为滴定中和碱消耗HCl-异丙醇溶液的体积,mL;a为接枝单体的参与中和反应的官能度;m为精制样品的质量,g,M为单体的相对分子质量。
DSC表征:聚合物的基本热性能由TA instrument公司的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DSCQ2000测定。具体测试方法:称取5mg左右聚合物样品置于铝制坩埚中,在高纯氦气气氛中,样品首先快速升温到200℃,恒温2min。然后20℃/min降温至30℃。最后20℃/min匀速升温至200℃。保存所有升温、降温曲线,计算得到相关热力学参数。
实施例1
PP-g-MAH的制备:在经过高纯氮气充分置换的反应器中,加入40g平均粒径为80微米、标准差8.16微米、粘均分子量为2×105的聚丙烯颗粒,加入2.0g过氧化苯甲酰,加入2.8g马来酸酐(MAH),加入4mL四氢呋喃和5mL二甲苯;然后开启机械搅拌,快速搅拌4小时;最后将反应器放入120℃的油浴中,反应2小时,即得到产物。
PP-g-MAH的精制:称取约4g粗接枝物,与200mL二甲苯一并加入500mL蒸馏瓶中加热溶解,回流4h,冷却后加入丙酮(约200mL)摇匀,静置沉淀后过滤,再用丙酮洗涤一次,将过滤物放入50℃烘箱中干燥12h,冷却得精制接枝物。
PP-g-MAH的红外表征:按照前述方法测定该精制接枝物的红外谱图,结果见图1,其中上为聚丙烯原料;下为接枝聚合物。1862cm-1、1785cm-1、1717cm-1为马来酸酐的特征峰,表明马来酸酐成功接枝到聚丙烯链上。
水接触角的测定:按照前述方法测定水接触角,聚丙烯原料的水接触角为96°,而接枝聚合物的水接触角为81°。
PP-g-MAH的有效接枝率的测定:按照前述方法测定所述接枝聚合物的有效接枝率为2.91%。
DSC表征:按照前述方法测定所述接枝聚合物的相关热力学参数,测试结果见表1,相比于聚丙烯原料,接枝聚合物的熔融温度和聚丙烯原料基本保持一致,但是结晶温度提高了8℃,这对于材料的加工是有利的。
表1聚丙烯及接枝聚合物的DSC分析结果
实施例2
PP-g-MAH的制备:在经过高纯氮气充分置换的反应器中,加入40g平均粒径为50微米、标准差8.16微米、粘均分子量为4×104的聚丙烯颗粒,加入2.0g偶氮二异丁腈,加入2.8g马来酸酐(MAH),加入3mL四氢呋喃和6mL二甲苯;然后开启机械搅拌,快速搅拌4小时;最后将反应器放入120℃的油浴中,反应2小时,即得到产物。测得接枝聚合物的马来酸酐的有效接枝率为3.25%,接枝聚合物的水接触角为74°。
实施例3
PP-g-AA的制备:在经过高纯氮气充分置换的反应器中,加入40g平均粒径为70微米、标准差8.16微米、粘均分子量为2×106的聚丙烯颗粒,加入2.0g过氧化苯甲酰,加入2.8g丙烯酸(AA),加入5mL二甲苯;然后开启机械搅拌,快速搅拌4小时;最后加反应器放入120℃的油浴中,反应2小时,即得到产物。测得接枝聚合物的丙烯酸的有效接枝率为3.14%,接枝聚合物的水接触角为70°。
实施例4
PP-g-MMA的制备:在经过高纯氮气充分置换的反应器中,加入40g平均粒径为70微米、标准差8.16微米、粘均分子量为6×104的聚丙烯颗粒,加入2.0g过氧化苯甲酰,加入2.8g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加入5mL二甲苯;然后开启机械搅拌,快速搅拌4小时;最后加反应器放入120℃的油浴中,反应2小时,即得到产物。测得接枝聚合物的MMA的有效接枝率为3.04%,接枝聚合物的水接触角为76°。
实施例5
PE-g-MAH的制备:在经过高纯氮气充分置换的反应器中,加入40g平均粒径为80微米、标准差8.16微米、粘均分子量为6×105的聚乙烯颗粒,加入2.0g过氧化苯甲酰,加入2.8g马来酸酐(MAH),加入4mL四氢呋喃和5mL二甲苯;然后开启机械搅拌,快速搅拌4小时;最后加反应器放入120℃的油浴中,反应2小时,即得到产物。测得接枝聚合物的马来酸酐的有效接枝率为2.84%,接枝聚合物的水接触角为86°。
实施例6
聚1-丁烯接枝马来酸酐接枝聚合物的制备:在经过高纯氮气充分置换的反应器中,加入40g平均粒径为80微米、标准差8.16微米、粘均分子量为4×104的聚1-丁烯颗粒,加入2.0g过氧化苯甲酰,加入2.8g马来酸酐(MAH),加入4mL四氢呋喃和5mL二甲苯;然后开启机械搅拌,快速搅拌4小时;最后加反应器放入120℃的油浴中,反应2小时,即得到产物。测得接枝聚合物的马来酸酐的有效接枝率为2.88%,接枝聚合物的水接触角为84°。
实施例7
乙丙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接枝聚合物的制备:在经过高纯氮气充分置换的反应器中,加入40g平均粒径为80微米、标准差8.16微米、粘均分子量为4×104的乙丙共聚物颗粒,加入2.0g过氧化苯甲酰,加入2.8g马来酸酐(MAH),加入4mL四氢呋喃和5mL二甲苯;然后开启机械搅拌,快速搅拌4小时;最后加反应器放入120℃的油浴中,反应2小时,即得到产物。测得接枝聚合物的马来酸酐的有效接枝率为3.21%,接枝聚合物的水接触角为73°。
实施例8
乙丙丁三元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接枝聚合物的制备:在经过高纯氮气充分置换的反应器中,加入40g平均粒径为80微米、标准差8.16微米、粘均分子量为4×104的乙丙丁三元共聚物颗粒,加入2.0g过氧化苯甲酰,加入2.8g马来酸酐(MAH),加入4mL四氢呋喃和5mL二甲苯;然后开启机械搅拌,快速搅拌4小时;最后加反应器放入120℃的油浴中,反应2小时,即得到产物。测得接枝聚合物的马来酸酐的有效接枝率为3.31%,接枝聚合物的水接触角为72°。

Claims (29)

1.一种超细粒径聚烯烃采用固相接枝制备接枝聚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容器中,加入聚烯烃、接枝单体、引发剂和界面剂,搅拌混合均匀;加热进行固相接枝反应;获得所述的接枝聚合物;
所述聚烯烃呈颗粒状,平均粒径为20~100微米,标准差为5~12微米;所述聚烯烃的粒径分布近似于正态分布;
所述聚烯烃的粘均分子量为1×104~1×107
其中,接枝单体的有效接枝率≥2.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烯烃的平均粒径为40~100微米;标准差为5μm-12μ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准差为6μm-12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烯烃的粘均分子量为1×104~6×10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混合的时间为30分钟到5小时,搅拌时间为1小时到4小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固相接枝反应的温度为60~130℃,时间为1小时到5小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固相接枝反应为70~125℃下反应2~4小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固相接枝反应为100~125℃下反应2~3小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烯烃选自乙烯均聚物或共聚物、丙烯均聚物或共聚物、丁烯均聚物或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共聚物的共聚单体为α-烯烃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α-烯烃为乙烯、1-丙烯、1-丁烯、1-戊烯、1-己烯、1-庚烯、1-辛烯、1-壬烯或1-癸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共聚物是乙丙共聚物、丙丁共聚物、乙丁共聚物或乙丙丁三元共聚物。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枝单体为硅氧烷类化合物或乙烯基类不饱和化合物。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乙烯基类不饱和化合物为乙烯基类硅烷类化合物、苯乙烯类化合物、乙烯基类不饱和有机酸、乙烯基类不饱和有机酯、乙烯基类不饱和有机酸酐或其混合物。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枝单体为丙烯酸(AA)、甲基丙烯酸(MAA)、丙烯酸甲酯(M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乙酯(EA)、甲基丙烯酸乙酯(MEA)、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丁酯(BMA)、马来酸酐(MAH)、马来酸、苯乙烯(St)、季戊四醇三丙烯酸甘油酯(PETA)、乙烯基三甲基硅烷、乙烯基三乙基硅烷、二乙烯基二甲基硅烷中的一种或多种。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枝单体的加入量为聚烯烃质量的0.2wt%到15wt%。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枝单体的加入量为聚烯烃质量的2wt%到12wt%。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枝单体的加入量为聚烯烃质量的3wt%到9wt%。
17.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发剂为偶氮类引发剂或过氧化物类引发剂。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过氧化苯甲酰或过氧化异丙苯中的一种或多种。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引发剂的加入量为聚烯烃质量的0.1wt%到10wt%。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引发剂的加入量为聚烯烃质量的2wt%到9wt%。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引发剂的加入量为聚烯烃质量的3wt%到8wt%。
22.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界面剂为对聚烯烃具有溶胀作用的下述有机溶剂:醚类溶剂、酮类溶剂、芳烃类溶剂或烷烃类溶剂。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界面剂为氯代苯、多氯代苯、C6以上的烷烃或环烷烃、苯、烷基取代苯、脂肪醚、脂肪酮、或十氢萘。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界面剂为苯、甲苯、二甲苯、氯苯、四氢呋喃、***、丙酮、己烷、环己烷、十氢萘、庚烷中的一种或多种。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界面剂为二甲苯,或者二甲苯与四氢呋喃的混合物。
26.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界面剂的加入量为聚烯烃质量的0.1~30wt%。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界面剂的加入量为聚烯烃质量的10~25wt%。
28.一种由权利要求1-27任一项所述方法制备得到的接枝聚合物,其中,接枝单体的有效接枝率≥2.8%,基础聚合物为聚烯烃;所述聚烯烃呈颗粒状,平均粒径为20~100微米,标准差为5~12微米;所述聚烯烃的粒径分布近似于正态分布;所述聚烯烃的粘均分子量为1×104~1×107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接枝聚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效接枝率为2.8%~6.5%。
CN201610695010.0A 2016-08-19 2016-08-19 接枝改性超细聚烯烃及其固相接枝方法 Active CN1062795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95010.0A CN106279544B (zh) 2016-08-19 2016-08-19 接枝改性超细聚烯烃及其固相接枝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95010.0A CN106279544B (zh) 2016-08-19 2016-08-19 接枝改性超细聚烯烃及其固相接枝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79544A CN106279544A (zh) 2017-01-04
CN106279544B true CN106279544B (zh) 2019-03-12

Family

ID=576618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695010.0A Active CN106279544B (zh) 2016-08-19 2016-08-19 接枝改性超细聚烯烃及其固相接枝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27954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40186B (zh) * 2019-12-10 2022-11-22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一种聚烯烃固相接枝马来酸酐的制备方法
KR20230025392A (ko) * 2020-04-29 2023-02-21 차이나 페트로리움 앤드 케미컬 코포레이션 무수물기를 함유하는 폴리프로필렌 그래프트 및 폴리프로필렌 그래프트의 제조 방법
CN115141318A (zh) * 2021-03-31 2022-10-04 中科先行(济宁)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聚烯烃固相接枝马来酸酐接枝率的方法
CN115141317A (zh) * 2021-03-31 2022-10-04 中科先行(济宁)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双引发剂引发三单体接枝聚乙烯及其制备方法
CN114907525B (zh) * 2022-04-19 2024-05-03 宁波能之光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voc马来酸酐接枝烯烃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93376A (zh) * 2012-12-17 2013-03-27 常州大学 一种聚丙烯--亲水单体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22850A (zh) * 2016-03-30 2016-06-01 北京海科华昌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环保的双单体固相接枝pp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93376A (zh) * 2012-12-17 2013-03-27 常州大学 一种聚丙烯--亲水单体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22850A (zh) * 2016-03-30 2016-06-01 北京海科华昌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环保的双单体固相接枝pp的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球形PE粒子的合成与马来酸酐固相接枝反应;张艳中等;《合成树脂及塑料》;20041231;第21卷(第1期);18-20 *
聚丙烯固相接枝马来酸酐的研究;杨爱华等;《化学与生物工程》;20091031;30-32 *
聚乙烯固相接枝马来酸酐的研究;赵建青等;《塑料工业》;19981231;第26卷(第1期);72-74,100 *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固相接枝马来酸酐的研究;周开源等;《工程塑料应用》;20150430;7-11 *
马来酸酐固相接枝改性聚丙烯研究;刘生鹏等;《化学与生物工程》;20100831;39-41,57 *
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的固相合成以及酸酐含量的测定;张立峰等;《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031;5-8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79544A (zh) 2017-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79544B (zh) 接枝改性超细聚烯烃及其固相接枝方法
CN106317334A (zh) 接枝改性超高分子量超细丙烯聚合物及其固相接枝方法
CN101492517B (zh) 聚丙烯接枝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Chung Synthesis of functional polyolefin copolymers with graft and block structures
CN106188405A (zh) 接枝改性超高分子量超细聚乙烯及其固相接枝方法
CN107245118B (zh) 一种制备窄分布功能化聚烯烃的方法
CN101016360B (zh) 一种同时增加聚烯烃极性和支化度的固相制备方法
CN101519477B (zh) 一种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树脂的方法
CN107474182A (zh) 一种采用微通道反应器制备氟树脂的方法
CN102060961A (zh) 一种悬浮法制备高密度聚乙烯-马来酸酐接枝共聚物的方法
Mülhaupt et al. Novel polypropene materials derived from vinylidene‐terminated oligopropenes
JP2008505222A (ja) 長鎖分岐ポリマーを調製するためのワンポット方法及び試薬
Fang et al. The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benzyl methacrylate (BzMA) in acrylate latex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s
CN101974118A (zh) 苯乙烯-硅烷共聚物的溶剂热聚合方法
KR100541255B1 (ko) 다분기형 중합체, 그 제조 방법 및 그 용도
CN102164968B (zh) 官能化的聚(1,3-二烯烃)的合成方法及其在耐冲击乙烯基芳香族聚合物制备中的用途
CN114846056A (zh) 基于聚丙烯酸酯的接枝共聚物
JPS6228804B2 (zh)
CN112940186A (zh) 一种聚烯烃固相接枝马来酸酐的制备方法
CA2404856A1 (en) Aqueous dispersion,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use thereof
CN1392169A (zh) 聚乙烯-马来酸酐接枝共聚物溶剂热合成制备方法
CN111320725B (zh) 含锗苯乙烯衍生物单体及其制备方法,含锗苯乙烯衍生物的官能化聚烯烃及其用途
Song et al. Waste‐reducing preparation of PE‐g‐MAH and PE‐g‐DBM via solid phase grafting reaction and their application as compatibilizers
US7569642B2 (en) Higher olefin polymer having polar group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CN110272520A (zh) 一种分散性能优异的接枝改性聚乙烯蜡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